title
stringlengths 3
95
| article
stringlengths 163
10.9k
| text
stringlengths 399
11.1k
|
---|---|---|
投考公務員及政府工Easy Pass
|
政府正在開展一年一度的大招聘,職位包括畢業生趨之若鶩的政務主任(AO)、二級行政主任(EOII),還有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二級助理貿易主任、二級運輸主任等。這些職位的截止報名日期在即,有報趁手,報名後等待十二月綜合招聘考試,大約明年3至5月間才正式面試,與其臨急抱佛腳,不如早點開始準備,為投身公務員行列努力。
大家都知道,今時今日大學畢業只是入場券,要怎樣突圍而出?雖然政府每個職位空缺的面試過程不盡相同,此文就以招聘人數最多的EOII作為例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小貼士:
1. 全副武裝:因為管理職系需要表現出專業、可靠和領導才能,所謂人靠衣裝,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很重要,一套整齊的西裝、套裝必不可少,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必需。
2. 了解評核要求:考官大概根據以下條件評分,再作整體考量,包括1)態度、承擔和主動性;2)領導潛能;3)分析力和判斷力;4)常識和解難能力;5)語言表達、溝通和人際技巧;6)社會意識和對服務大眾的熱誠;以及7)基本法知識,考生如能針對性作出充份準備,便能出奇制勝。
3. 準備中英對答:公務員面試多數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以EOII為例,考官會先叫考生自我介紹,再提出幾個假設性問題及時事題,例如「政府應否全面資助季節性流感疫苗注射?」,讓考生深入分析、定調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就各考生的學歷或過往工作提問,例如「為什麼想放棄私人職位的高薪厚職而轉投政府工作?」考生最好先行準備自我介紹及時事的中英文答題內容,盡量豐富熱門話題的詞彙,以備不時之需。
4. 管理人才智慧:由於這些職位都是一些中層管理職位,有管理經驗人士尤其有優勢,但若然沒有,也盡量在過往工作中選取一些相關的工作範疇去表述。畢業生則可說出在校社團或活動的領導經驗,以表現自己的領導才能。考官會問一些關於管理下屬的難題,例如「對於下屬蓄意不跟從指示,你會怎樣做?」或「當兩個同事要求同一時期放假,但情況不容許,你會怎樣做?」等等,測試你的應變和管理人才能力。
5. 多才多藝:EOII主理資源和系統管理,由於會被派往不同的決策局和政府部門工作,肩負各類職務,包括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行政工作、財政資源管理、活動統籌、甚至文書工作等。考官會提出如「你怎樣籌備一次部門的火警演習?」入職者需要有高度的適應力、知識面,可以說是多才多藝,過往的經驗如何讓你勝任,不妨趁早深思、整理一下。
6. 批判思考:這類職位也需要考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解難能力,當考官提出處境題時,考生要盡量將情況透徹剖析,將好處、壞處簡明扼要地列舉出來,毋須急於妄下判斷,以表現自己冷靜、有系統的思維模式。
7. 忠誠可靠:審核中考官會給考生的領導潛能評分,其中他們希望預知考生能否有繼續向上晉升的能力,以確保在這些新招募的同事中,將來能有人勝任接替較高的職位,以保持政府架構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也會測試考生對服務社會的承擔、對工作的忠誠度,以確保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投考公務員及政府工Easy Pass [/INST] 政府正在開展一年一度的大招聘,職位包括畢業生趨之若鶩的政務主任(AO)、二級行政主任(EOII),還有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二級助理貿易主任、二級運輸主任等。這些職位的截止報名日期在即,有報趁手,報名後等待十二月綜合招聘考試,大約明年3至5月間才正式面試,與其臨急抱佛腳,不如早點開始準備,為投身公務員行列努力。
大家都知道,今時今日大學畢業只是入場券,要怎樣突圍而出?雖然政府每個職位空缺的面試過程不盡相同,此文就以招聘人數最多的EOII作為例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小貼士:
1. 全副武裝:因為管理職系需要表現出專業、可靠和領導才能,所謂人靠衣裝,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很重要,一套整齊的西裝、套裝必不可少,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必需。
2. 了解評核要求:考官大概根據以下條件評分,再作整體考量,包括1)態度、承擔和主動性;2)領導潛能;3)分析力和判斷力;4)常識和解難能力;5)語言表達、溝通和人際技巧;6)社會意識和對服務大眾的熱誠;以及7)基本法知識,考生如能針對性作出充份準備,便能出奇制勝。
3. 準備中英對答:公務員面試多數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以EOII為例,考官會先叫考生自我介紹,再提出幾個假設性問題及時事題,例如「政府應否全面資助季節性流感疫苗注射?」,讓考生深入分析、定調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就各考生的學歷或過往工作提問,例如「為什麼想放棄私人職位的高薪厚職而轉投政府工作?」考生最好先行準備自我介紹及時事的中英文答題內容,盡量豐富熱門話題的詞彙,以備不時之需。
4. 管理人才智慧:由於這些職位都是一些中層管理職位,有管理經驗人士尤其有優勢,但若然沒有,也盡量在過往工作中選取一些相關的工作範疇去表述。畢業生則可說出在校社團或活動的領導經驗,以表現自己的領導才能。考官會問一些關於管理下屬的難題,例如「對於下屬蓄意不跟從指示,你會怎樣做?」或「當兩個同事要求同一時期放假,但情況不容許,你會怎樣做?」等等,測試你的應變和管理人才能力。
5. 多才多藝:EOII主理資源和系統管理,由於會被派往不同的決策局和政府部門工作,肩負各類職務,包括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行政工作、財政資源管理、活動統籌、甚至文書工作等。考官會提出如「你怎樣籌備一次部門的火警演習?」入職者需要有高度的適應力、知識面,可以說是多才多藝,過往的經驗如何讓你勝任,不妨趁早深思、整理一下。
6. 批判思考:這類職位也需要考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解難能力,當考官提出處境題時,考生要盡量將情況透徹剖析,將好處、壞處簡明扼要地列舉出來,毋須急於妄下判斷,以表現自己冷靜、有系統的思維模式。
7. 忠誠可靠:審核中考官會給考生的領導潛能評分,其中他們希望預知考生能否有繼續向上晉升的能力,以確保在這些新招募的同事中,將來能有人勝任接替較高的職位,以保持政府架構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也會測試考生對服務社會的承擔、對工作的忠誠度,以確保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 </s>
|
吃「鐵飯碗」由你話事
|
公務員退休潮講了很多年,這個公認的「鐵飯碗」,是不少新鮮人趨之若騖的起步點。一個個未畢業就為這個目標努力,考定幾個「牌」方便入場,計有綜合招聘考試及基本法測試(CRE and BLT)、能力傾向測試(Aptitude Test)、政府語文考試、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等等。
政府架構提供大量工種選擇、晉升階梯清晰、收入合理穩定、培訓機會完善及多元化、還有地上最強的就業保障,都令不少人希望搶到這個「鐵飯碗」。但這碗飯又是否人人吃得下呢?正所謂有辣有不辣,看完以下「食評」,吃不吃由你話事!
1. 忍耐力大考驗:所有大機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官僚架構,政府也不例外。龐大的管理組織結構,所有決定都必須遵循既定的規則、程序,還有潛規則!明確的權威階級,權責由上而下傳遞,不能隨便逾越。你必須是一個不怕繁複程序及冗長過程的人,否則你每天必定會竭斯底里收場。
2. 毅力特強:若然你想一展抱負發揮所長,發揮理想,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在這裏要作出一些改變、變革,都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事情。你想改變一些既定的事情,縱然你的想法有多好,你也要預計需要一個緩慢的發酵過程,發揮作用需要一段頗長時間,所以毅力和耐性是基本必備。
3. 不怕做出氣袋:公眾對個人權益了解提升,社會投訴文化高漲,特別是對公營機構及公僕的要求愈來愈高,每日來自公眾的投訴和壓力也很大,若然你自問是個天生沉得住氣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這份工對你的難度又低一點。當局者需要懂得抽離,知道那不是自己個人問題,否則很易做到人都癲。
4. 知慳識儉:政府工作提供合理穩定的收入,起薪點也不俗,但相比私人企業若干年後的薪酬,就明顯不夠出眾,極其量只能算是中產階級工資,若然當一個普通中產已經滿足,可以一試。
5. 自我形象正面:做政府工一方面能承受千方的壓力,一方面又要不失霸氣,在面對市民、下屬時能不亢不卑,表現出應有的尊嚴,特別是初出茅廬便需要管理一群下屬的管理職系,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能夠做到面面俱圓,相信不是一個自我形象非常正面的人,就是一個精神分裂的人。
政府工的招聘程序十分漫長,一般需要4至5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要面對多輪面試,不妨在這個漫長的過程好好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最後忠告,若然你自認是個性格豁達、不會盤算太多、順應自然的人,這份工適合你。
> 立即睇最新政府職位空缺 <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吃「鐵飯碗」由你話事 [/INST] 公務員退休潮講了很多年,這個公認的「鐵飯碗」,是不少新鮮人趨之若騖的起步點。一個個未畢業就為這個目標努力,考定幾個「牌」方便入場,計有綜合招聘考試及基本法測試(CRE and BLT)、能力傾向測試(Aptitude Test)、政府語文考試、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等等。
政府架構提供大量工種選擇、晉升階梯清晰、收入合理穩定、培訓機會完善及多元化、還有地上最強的就業保障,都令不少人希望搶到這個「鐵飯碗」。但這碗飯又是否人人吃得下呢?正所謂有辣有不辣,看完以下「食評」,吃不吃由你話事!
1. 忍耐力大考驗:所有大機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官僚架構,政府也不例外。龐大的管理組織結構,所有決定都必須遵循既定的規則、程序,還有潛規則!明確的權威階級,權責由上而下傳遞,不能隨便逾越。你必須是一個不怕繁複程序及冗長過程的人,否則你每天必定會竭斯底里收場。
2. 毅力特強:若然你想一展抱負發揮所長,發揮理想,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在這裏要作出一些改變、變革,都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事情。你想改變一些既定的事情,縱然你的想法有多好,你也要預計需要一個緩慢的發酵過程,發揮作用需要一段頗長時間,所以毅力和耐性是基本必備。
3. 不怕做出氣袋:公眾對個人權益了解提升,社會投訴文化高漲,特別是對公營機構及公僕的要求愈來愈高,每日來自公眾的投訴和壓力也很大,若然你自問是個天生沉得住氣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這份工對你的難度又低一點。當局者需要懂得抽離,知道那不是自己個人問題,否則很易做到人都癲。
4. 知慳識儉:政府工作提供合理穩定的收入,起薪點也不俗,但相比私人企業若干年後的薪酬,就明顯不夠出眾,極其量只能算是中產階級工資,若然當一個普通中產已經滿足,可以一試。
5. 自我形象正面:做政府工一方面能承受千方的壓力,一方面又要不失霸氣,在面對市民、下屬時能不亢不卑,表現出應有的尊嚴,特別是初出茅廬便需要管理一群下屬的管理職系,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能夠做到面面俱圓,相信不是一個自我形象非常正面的人,就是一個精神分裂的人。
政府工的招聘程序十分漫長,一般需要4至5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要面對多輪面試,不妨在這個漫長的過程好好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最後忠告,若然你自認是個性格豁達、不會盤算太多、順應自然的人,這份工適合你。
> 立即睇最新政府職位空缺 < </s>
|
【職場資訊】男女在物管行業之定位
|
隨着社會進步,住戶對物業管理的期望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所涉及的範疇日益廣泛及複雜化,服務也漸趨專業,人手要求隨之而提高,近年有更多女性投身這個傳統以男性為主的行業中。到底現時男性及女性在物管行業中,各有哪些定位及優勢?
在物業管理職場上,性別區分並不明顯,男性或女性均有不同機會發揮自身的優勢,各自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互相替補。以性格特質而言,女性從業員相對男性較為細心,擔當照顧者的角色讓人安心,傾向以委婉及剛柔並用的方式,安撫和化解客戶緊張的情緒,從而減少投訴的機會。男性從業員先天較有系統性及有較強的決策力,則對管理複雜繁瑣的屋苑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在物管行業的不同崗位的技能和特質要求各有不同,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是有能者居之,不會因性別而限制從業員的發展。從業員只要能勝任工作,都能獲享平等的工作待遇和晉升的機會,獲得上司賞識及住戶的稱讚。
物管行業以人為本,物管公司在甄選過程中,更為重視求職者是否擁有樂觀性格、積極態度,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及語文能力,性別反而不是重點考慮。男性及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及優勢來分工合作,達致和諧的團隊合作精神,發揮更大的成效,向住戶提供優質及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
物業管理行業隨着市場不斷的變化,從員業的水平亦要持續上升。男女各司其職及互相替補,發揮自身的優勢及專長,並不斷學習及與時並進,亦是成功之道。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林翔婷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場資訊】男女在物管行業之定位 [/INST] 隨着社會進步,住戶對物業管理的期望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所涉及的範疇日益廣泛及複雜化,服務也漸趨專業,人手要求隨之而提高,近年有更多女性投身這個傳統以男性為主的行業中。到底現時男性及女性在物管行業中,各有哪些定位及優勢?
在物業管理職場上,性別區分並不明顯,男性或女性均有不同機會發揮自身的優勢,各自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互相替補。以性格特質而言,女性從業員相對男性較為細心,擔當照顧者的角色讓人安心,傾向以委婉及剛柔並用的方式,安撫和化解客戶緊張的情緒,從而減少投訴的機會。男性從業員先天較有系統性及有較強的決策力,則對管理複雜繁瑣的屋苑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在物管行業的不同崗位的技能和特質要求各有不同,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是有能者居之,不會因性別而限制從業員的發展。從業員只要能勝任工作,都能獲享平等的工作待遇和晉升的機會,獲得上司賞識及住戶的稱讚。
物管行業以人為本,物管公司在甄選過程中,更為重視求職者是否擁有樂觀性格、積極態度,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及語文能力,性別反而不是重點考慮。男性及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及優勢來分工合作,達致和諧的團隊合作精神,發揮更大的成效,向住戶提供優質及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
物業管理行業隨着市場不斷的變化,從員業的水平亦要持續上升。男女各司其職及互相替補,發揮自身的優勢及專長,並不斷學習及與時並進,亦是成功之道。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林翔婷 </s>
|
剖析物管工作新趨勢及迎接新挑戰
|
國家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港府亦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點出六大範疇包括「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智慧城市從不是炫技城市,近年各行各業均推展智慧管理,但不論由那方面推動,最終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
就以住屋為例,未來10年落成的新樓宇提供逾30萬個單位,對物管人才的需求將有增無減,惟業內一直存在人手老化、人才短缺的問題,從業員不足導致成本上漲,因此物業管理業正加速步向數碼化。數碼化轉型須針對業界的痛點及挑戰,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和新技術。透過高端科技應用、培訓、宣傳等,提升行業認知,以促進新技術與傳統運作的融合。
自物業管理業發牌制度於2020年8月1日實施至今,已發出超過1萬個物管人牌照,物管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相當大,新落成的樓宇開始陸續引入智能物業管理系統。為此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於2022年11月啟動 SmartPM Platform,定期安排課堂及參觀,為業界從業員介紹落地的物管智慧方案,提升專業房屋管理的專業水平。
香港擁有全球第一的5G覆蓋範圍,為高效數據傳輸及通訊提供高水平的基礎,亦是推動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不過,從市民的真正需求出發,深度分析及思考需求來源和本質,將傳統手段和新技術拼合起來,讓市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提升幸福感,才是真正有「智慧」及「溫度」的城市。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美華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剖析物管工作新趨勢及迎接新挑戰 [/INST] 國家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港府亦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點出六大範疇包括「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智慧城市從不是炫技城市,近年各行各業均推展智慧管理,但不論由那方面推動,最終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
就以住屋為例,未來10年落成的新樓宇提供逾30萬個單位,對物管人才的需求將有增無減,惟業內一直存在人手老化、人才短缺的問題,從業員不足導致成本上漲,因此物業管理業正加速步向數碼化。數碼化轉型須針對業界的痛點及挑戰,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和新技術。透過高端科技應用、培訓、宣傳等,提升行業認知,以促進新技術與傳統運作的融合。
自物業管理業發牌制度於2020年8月1日實施至今,已發出超過1萬個物管人牌照,物管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相當大,新落成的樓宇開始陸續引入智能物業管理系統。為此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於2022年11月啟動 SmartPM Platform,定期安排課堂及參觀,為業界從業員介紹落地的物管智慧方案,提升專業房屋管理的專業水平。
香港擁有全球第一的5G覆蓋範圍,為高效數據傳輸及通訊提供高水平的基礎,亦是推動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不過,從市民的真正需求出發,深度分析及思考需求來源和本質,將傳統手段和新技術拼合起來,讓市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提升幸福感,才是真正有「智慧」及「溫度」的城市。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美華 </s>
|
提升專業水平 淺談物管的增值方向
|
「與時並進,力臻完美」,基本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金科玉律。物業管理作為一門要求嚴謹和專業化的行業,必須由傳統的大廈管理模式,邁向一個更專業和多元化的新路向。
然而,物業管理的未來路向,該朝著怎麼樣的目標發展,才能達致以上效果?作為資深物業管理從業員,筆者認為公眾對物業管理服務的期望及要求顯著提高,故物管業必須與時並進,才可應對各樣挑戰,朝專業化邁步向前。
智慧樓宇管理平台的興起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以大數據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樓宇軟件平台,目標可管理單一或多項樓宇。智能物業管理可算是一個複雜控制系統,當中的技術包括感應器,甚至電腦芯片,軟件等組成,最終目標是降低營運成本及安全管理。
近年本港多間物業管理公司都積極實踐智能化管理,透過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接收來自不同物聯設備訊息,方案就是透過蒐集設備中的數據,管理各項設備包括電燈、監測系統、門鎖及空氣調節系統等,甚至作出調整,例如感應到電燈損壞,可即時通知管理人員調派人手處理,省卻以往需要人手定期巡查的煩惱。
除了以科技提升專業水平外,用「心」提供各項適時之增值服務,亦是物管增值的新思維。如近年本港疫情嚴重,有大型物業管理公司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於旗下屋苑推動外展接種疫苗活動,為居民尤其幼童及長者免費接種疫苗,更別出心裁與「童」同樂,物業管理公司除送贈小禮物,另設環保工作坊供小朋友參與,將幼童緊張情緒一掃而光。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物業管理作為一門專業,未來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前景亦非常樂觀。 身為物業管理行業的一分子,不論這個行業的層次推展至甚麼程度,為業戶服務,滿足其無限需求的中心思想,其本上是不會有所改變。在種種條件推動下,未來的物業管理運作必會邁向更規範化、社會化、專業化、電子化及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管理的內涵更加豐富,範疇更加廣闊。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社交活動委員會主席李志遠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提升專業水平 淺談物管的增值方向 [/INST] 「與時並進,力臻完美」,基本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金科玉律。物業管理作為一門要求嚴謹和專業化的行業,必須由傳統的大廈管理模式,邁向一個更專業和多元化的新路向。
然而,物業管理的未來路向,該朝著怎麼樣的目標發展,才能達致以上效果?作為資深物業管理從業員,筆者認為公眾對物業管理服務的期望及要求顯著提高,故物管業必須與時並進,才可應對各樣挑戰,朝專業化邁步向前。
智慧樓宇管理平台的興起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以大數據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樓宇軟件平台,目標可管理單一或多項樓宇。智能物業管理可算是一個複雜控制系統,當中的技術包括感應器,甚至電腦芯片,軟件等組成,最終目標是降低營運成本及安全管理。
近年本港多間物業管理公司都積極實踐智能化管理,透過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接收來自不同物聯設備訊息,方案就是透過蒐集設備中的數據,管理各項設備包括電燈、監測系統、門鎖及空氣調節系統等,甚至作出調整,例如感應到電燈損壞,可即時通知管理人員調派人手處理,省卻以往需要人手定期巡查的煩惱。
除了以科技提升專業水平外,用「心」提供各項適時之增值服務,亦是物管增值的新思維。如近年本港疫情嚴重,有大型物業管理公司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於旗下屋苑推動外展接種疫苗活動,為居民尤其幼童及長者免費接種疫苗,更別出心裁與「童」同樂,物業管理公司除送贈小禮物,另設環保工作坊供小朋友參與,將幼童緊張情緒一掃而光。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物業管理作為一門專業,未來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前景亦非常樂觀。 身為物業管理行業的一分子,不論這個行業的層次推展至甚麼程度,為業戶服務,滿足其無限需求的中心思想,其本上是不會有所改變。在種種條件推動下,未來的物業管理運作必會邁向更規範化、社會化、專業化、電子化及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管理的內涵更加豐富,範疇更加廣闊。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社交活動委員會主席李志遠 </s>
|
構築宏大願景 推動香港發展
|
香港工程師學會2022/2023年度會長卜國明工程師服務香港政府37年,對工程的熱情從未因時間而減退。多年來,他致力以豐富經驗塑造香港工程專業的前景。
一張圖片折射的宏大願景
1983年,卜國明工程師於香港大學畢業,隨即投身工程界。當初令國明作出這個決定的,原來跟當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刊物的一張圖片有關。
卜國明從小在一個三無大廈的分租單位長大,生活樸實。回憶中,他晚上只可擠在裁縫父親的一張功夫床下休息;每逢暑假為幫補家計,他須跳進懸掛於約30層樓高空的吊船上清潔窗戶。卜國明自小學懂必須追求卓越,並以得來不易的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當年雖然未有「跨代貧窮」一詞,但這正是國明當年最大的障礙。
卜國明憶述:「年少時,我就讀於一所能夠整天仰望香港大學宏偉景色的中學,當時的我立下目標,矢志入讀港大。」他升讀香港大學那年,適逢港大牙醫學院首年成立,牙科領域市場潛力龐大,而且牙醫收入豐厚,對渴望以知識改變命運的卜國明極為吸引。然而,一張圖片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路向。
那是由香港工程師學會出版的《香港工程師月刊》上的青馬大橋電腦模擬圖。當年,青馬大橋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及車輛兩用懸索橋,宏偉的大橋背後是工程睿智的結晶。
卜國明憶述:「這個宏偉的圖像震撼了我,使我很渴望能參與其中,當時已憧憬著自己未來30多年將一直在這專業範疇中打拼。」就在那時,卜國明發現了自己深深愛上了工程這份職業,心中亦萌生了一個願景──以實用、優質的工程服務社會大眾。
卜國明37年的公務生涯間,曾於多個政府部門工作,包括水務署、運輸署、路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發展局。因此,他在交通運輸、發展新市鎮、制定政策、大型填海,以至規劃、設計、管理大型基建項目等不同領域均有豐富經驗。
卜國明參與過的主要項目包括港珠澳大橋、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屯門公路改善工程、中九龍幹線、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擴闊工程、八號幹線、深港西部通道、龍尾人工泳灘、龍鼓灘填海及屯門西地區規劃。此外,他還負責管理填料庫和80多個公共房屋工程項目,並參與建設超過3,500個檢疫單位,對2020年的抗疫工作貢獻良多。卜國明在 2021年1月退休前,任職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木工程處處長。
兩個「不可能」的任務
投身工程30多年,卜國明參與過的項目不勝枚舉,最令他難忘的兩個項目是港珠澳大橋和竹篙灣檢疫中心。
港珠澳大橋由香港、珠海、澳門三地政府共同出資、建造及管理,項目艱鉅而獨特。從規劃、設計,到申請撥款興建,再到正式啟用、營運,卜國明一直埋頭其中,一心為社區搭建這座「綠色大橋」。卜國明正是在管理大橋工程時,總結出他的項目管理理念 —— 「三個三哲學」,即「三位一體、三個零、三個心態」。
「港珠澳大橋位於珠江口,鄰近香港國際機場。由於規模龐大,加上在結構、水力、地理、生態和環境方面都十分複雜,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卜國明和團隊全力投入,採取了多項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工程順利完成,例如引進全港首創的完全不浚挖式的填海工藝;團隊亦設計了多段各180米長的高架橋段,以橫跨機場水道和大嶼山的岬角,為當時最長的預應力混凝土橋樑跨度;團隊亦建造了規模前所未見的陸路汽車過境口岸設施,包括首個容許人車直達並具標誌性的旅檢大樓。團隊採取這些措施均是為了更好保護環境和切合用家需要。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為使用者節省近 160 公里的車程,相等於三小時的駕駛時間。卜國明補充:「除橋樑本身完成後能幫助環保外,我們還須在工程期間盡量減少耗用地球資源和影響海洋生態。」香港段中,單單非浚挖式的填海工藝便避免了浚挖約 2,200萬立方米的淤泥,並節省了約一半回填材料。
竹篙灣檢疫中心同樣令卜國明印象深刻。2020年農曆新年後不久,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卜工程師臨危受命,被賦予另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於最短時間內在未開發的土地興建1,500個檢疫單位。由零開始的話,同類型項目一般需要一年時間,但卜國明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工程的第一階段。
「我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所有設計,然後尋求承建商報價、法律諮詢、申請撥款,還要獲批使用土地和移除樹木等,滿足了所有法律和行政措施要求,而這些工作只用了短短十天。這是一場與時間和疫情的競賽。」
卜國明指當時的工時為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才能在正常施工期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完成。
為了完成這些不同的艱巨任務,卜國明貫徹他的管理哲學——一開始便切實審視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立刻採取措施避免潛在問題發生。工程開始時,他便鼓勵團隊進行風險評估,除了短期內可能發生的問題,半年後甚至未來兩、三年內可能出現的風險,都經團隊一一評估。卜國明強調,即時行動可以減低甚至消除風險,這點至為重要。
One Team, One Goal
卜國明堅信「一個團隊,一個目標」(one team, one goal) 的理念。以港珠澳大橋和檢疫設施項目為例,他十分感激工程團隊能夠齊心找出潛在風險,他指:「只要每個團隊成員都能登高望遠,預想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採取三個心態—— 不抱打工心態、以協作心態處理對立意見、還有擁抱挑戰、享受挑戰,就能一同創造奇蹟。」
卜國明補充說:「『one team, one goal』的理念正是日本人氣動畫《龍珠》中「元氣彈」的現實版本。《龍珠》中,孫悟空從宇宙萬物借取能量,製造出強大的沖擊波戰勝敵人,就好比工程專業中所有項目,均需要合作和團隊精神才能成功。」
最讓卜國明感動的是,2020年7 月爆發第三波疫情時,幾乎所有參與興建竹篙灣檢疫中心首兩期的團隊成員都主動請纓協助建設新一期檢疫單位。面對社會不同的聲音,團隊仍一盡己力貢獻社會,這必定是因為他們皆認同施比受更有福。
訂立2022/2023年度路線圖
學會上任會長鍾國輝工程師在其任內踏出了堅決的一步,推出「專業維新路線圖」,為應對學會可見的新挑戰作好準備。鍾國輝的決心令學會在 2022/2023 年度能夠更主動處理問題和培養積極改革的文化。卜國明認為,改革維新的過程必然漫長,並須不斷規劃和改進。卜國明和三位副會長對如何改革學會有著清晰願景,亦已作好所有預備功夫,貫徹鍾國輝工程師制定的五年路線圖。
路線圖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為:
1. 實行數碼化——採用能夠應付變化不斷的數碼環境和趨勢的電子設備或解決方案,同時提升系統架構以改善日常營運效率,並加強機密或敏感資料和數據的安全性。計劃包括重新設計學會網站、會員申請程序數碼化、推出流動應用程式,以及檢討社交媒體策略,加強宣傳學會活動和資訊。
2. 提升會員服務質素——提升增值服務質素,加強會員通訊,並鼓勵會員互相交流,以增強會員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從而提高會員的滿意度和專業價值。
3. 提高專業地位——透過交流專業知識、宣傳政策及研究更多有關培訓和發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學會和工程師於社會上的專業地位。例如,學會計劃促進公共政策檢討、推動專業知識交流,以及加強向政府、公眾及主要持份者提供專業意見,以幫助提升工務和私人工程項目的質素。學會將適時提供高質素的專業意見,以改善大眾眼中工程師的專業形象。
4. 促進改革創新——在會員間培養創新文化,並鼓勵工程師透過創新的方法或技術將想法帶到現實,以提高生產力、效率和項目交付成果的質素。隨著學會工程企業家平台 (Enginpreneurs Hub) 的成立,有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更大貢獻,並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特別是協力將香港發展成為創科中心。
5. 進行管治檢討—— 改革學會的管治模式,以適應持續轉變的需求和環境。現在是檢視學會管治模式的大好時機,包括學會架構、憲章、行政框架等。
以工程師為傲
學會於 2022/2023年度將繼續推行「專業維新路線圖」的項目,工作重心為增加大眾對學會的認識,並提升工程專業及會員的形象,特別是透過突顯工程界的專業精神。卜國明認為,學會現有超過33,000名會員,擁有自己的「元氣彈」可以隨時使用。換言之,學會有充足會員基礎,可以幫助學會提升作為業界代表的形象。當然,前提是他們也為能夠以身為工程師感到自豪。因此,學會深深希望培育有抱負的工程師,並提供資源幫助他們發展成為自己、為業界感到驕傲的專業人士,在未來發揮延續工程行業的重要角色。
卜國明期望全體會員肩負這項工程業的重要使命,因而設計今年的口號為:以工程師為傲!
全心全意以真誠、勤奮的態度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專業工程服務;
說好工程故事;
培育有才華的新一代
未來數年,卜國明希望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實現上述目標:
1. 提高知名度——維護工程專業的公眾形象,宣傳工程知識和最新發展,向公眾展現工程師的成就和貢獻。
2. 以長遠眼光回饋社會——就與工程有關的各類具體問題,特別是高層次的問題提供見解,從而提升學會形象。
3. 培育未來的傑出工程師——培養年輕一代選擇工程作為終身職業的興趣,並支持他們學習工程知識。
4. 提高工程專業的認受性——提升學會會員的專業地位和認受性。
培育年青工程師
卜工程師表示工程師專業以至整個工程業界都面臨同一個挑戰:他留意到政府為滿足整體社會需要,正計劃以比目前快上不少的速度建設基建和發展土地及房屋;政府還計劃發展香港為新的創科中心,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柱。表面來看,這一切將迎來工程業界的黃金時期。但這些期待已久的機遇也為工程師帶來重大挑戰,因為工程業界缺乏年青一代的情況越趨明顯。卜工程師指:「工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如從前,這與他們觀感上認為工程專業工時長、工作量大不無關係。」
卜國明續說:「正因如此,培養能夠接班的年輕工程師是學會2022/2023年度的主要任務之一。今年的一大重點是要與家長、教師和學生互動,讓他們了解工程專業蓬勃多姿的就業前景,並培養學生對 STEM 的興趣。為此,學會將推出新的外展教育活動,例如到中小學向學生介紹工程行業。」
卜國明補充:「對我來說,成為工程師不僅是為了豐厚的收入,更為了能積極貢獻社會,改善人們生活質素,以達至人類文明的繁榮穩定發展。正如著名工程師西奧多 · 馮 · 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 說過,『科學家發現已經存在的世界,工程師則創造新的世界!』」
打破惡性循環
卜國明亦強調,工程業內存在一定的惡性循環:「今時今日,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公共工程的投標報價普遍偏低。低投標及中標價會影響項目發展,對政府以至社會帶來工程質素參差、健康和安全的隱憂。這令工程人員,尤其是年輕一群的工作條件變得惡劣。」
為了打破惡性循環,卜國明早前帶領一群年輕工程師進行兩項研究,探討增加工程人手與應對未來可見工程量激增的關係,以及工程合約和顧問合約的採購政策的檢討需要。兩份報告已提交予政府,其中兩項主要建議獲得採納:改善顧問合約的「防止標價過低機制」,阻止不合理低價的投標;另一項是建議設定顧問人員提供額外服務的參考薪酬。學會未來將會進行更多研究工作,特別是關於工程合約,以建立一個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行業環境,使未來的工程師受惠。卜國明指:「我希望所有顧問公司和承建商以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提出合理標價。另外,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有助團隊發揮創意和革新,從而提高生產力和降低總成本。」
平衡工作與生活
回饋社會是卜國明成為工程師的初衷,這個目標在他退休後亦未有改變。他說:「為了幫助年青人,身為幾所中小學的校董會成員,我喜歡與學生交談,並幫助他們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在貧困地區辦學也是我的夢想,因為我堅信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面對沉重的工作及責任,卜國明選擇愛上了踏單車沉浸式的樂趣,好以享受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景平衡工作壓力。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樣,卜國明相信:「人生如騎單車。為了保持平衡,你必須不斷前進。」踏單車穿越群山時,卜國明也參透了許多人生道理。大家如想知道是什麼,只要致電給他,他便可以在下午茶時跟大家分享。
「好好保養身體是我另一個重要目標,踏單車上山,呼吸清新空氣特別使我精神煥發。2015年,我參加了一個環台單車團,全團年紀最大的騎手已經72歲了,在72歲時還能踏單車環台算是現階段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目標。」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構築宏大願景 推動香港發展 [/INST] 香港工程師學會2022/2023年度會長卜國明工程師服務香港政府37年,對工程的熱情從未因時間而減退。多年來,他致力以豐富經驗塑造香港工程專業的前景。
一張圖片折射的宏大願景
1983年,卜國明工程師於香港大學畢業,隨即投身工程界。當初令國明作出這個決定的,原來跟當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刊物的一張圖片有關。
卜國明從小在一個三無大廈的分租單位長大,生活樸實。回憶中,他晚上只可擠在裁縫父親的一張功夫床下休息;每逢暑假為幫補家計,他須跳進懸掛於約30層樓高空的吊船上清潔窗戶。卜國明自小學懂必須追求卓越,並以得來不易的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當年雖然未有「跨代貧窮」一詞,但這正是國明當年最大的障礙。
卜國明憶述:「年少時,我就讀於一所能夠整天仰望香港大學宏偉景色的中學,當時的我立下目標,矢志入讀港大。」他升讀香港大學那年,適逢港大牙醫學院首年成立,牙科領域市場潛力龐大,而且牙醫收入豐厚,對渴望以知識改變命運的卜國明極為吸引。然而,一張圖片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路向。
那是由香港工程師學會出版的《香港工程師月刊》上的青馬大橋電腦模擬圖。當年,青馬大橋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及車輛兩用懸索橋,宏偉的大橋背後是工程睿智的結晶。
卜國明憶述:「這個宏偉的圖像震撼了我,使我很渴望能參與其中,當時已憧憬著自己未來30多年將一直在這專業範疇中打拼。」就在那時,卜國明發現了自己深深愛上了工程這份職業,心中亦萌生了一個願景──以實用、優質的工程服務社會大眾。
卜國明37年的公務生涯間,曾於多個政府部門工作,包括水務署、運輸署、路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發展局。因此,他在交通運輸、發展新市鎮、制定政策、大型填海,以至規劃、設計、管理大型基建項目等不同領域均有豐富經驗。
卜國明參與過的主要項目包括港珠澳大橋、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屯門公路改善工程、中九龍幹線、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擴闊工程、八號幹線、深港西部通道、龍尾人工泳灘、龍鼓灘填海及屯門西地區規劃。此外,他還負責管理填料庫和80多個公共房屋工程項目,並參與建設超過3,500個檢疫單位,對2020年的抗疫工作貢獻良多。卜國明在 2021年1月退休前,任職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木工程處處長。
兩個「不可能」的任務
投身工程30多年,卜國明參與過的項目不勝枚舉,最令他難忘的兩個項目是港珠澳大橋和竹篙灣檢疫中心。
港珠澳大橋由香港、珠海、澳門三地政府共同出資、建造及管理,項目艱鉅而獨特。從規劃、設計,到申請撥款興建,再到正式啟用、營運,卜國明一直埋頭其中,一心為社區搭建這座「綠色大橋」。卜國明正是在管理大橋工程時,總結出他的項目管理理念 —— 「三個三哲學」,即「三位一體、三個零、三個心態」。
「港珠澳大橋位於珠江口,鄰近香港國際機場。由於規模龐大,加上在結構、水力、地理、生態和環境方面都十分複雜,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卜國明和團隊全力投入,採取了多項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工程順利完成,例如引進全港首創的完全不浚挖式的填海工藝;團隊亦設計了多段各180米長的高架橋段,以橫跨機場水道和大嶼山的岬角,為當時最長的預應力混凝土橋樑跨度;團隊亦建造了規模前所未見的陸路汽車過境口岸設施,包括首個容許人車直達並具標誌性的旅檢大樓。團隊採取這些措施均是為了更好保護環境和切合用家需要。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為使用者節省近 160 公里的車程,相等於三小時的駕駛時間。卜國明補充:「除橋樑本身完成後能幫助環保外,我們還須在工程期間盡量減少耗用地球資源和影響海洋生態。」香港段中,單單非浚挖式的填海工藝便避免了浚挖約 2,200萬立方米的淤泥,並節省了約一半回填材料。
竹篙灣檢疫中心同樣令卜國明印象深刻。2020年農曆新年後不久,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卜工程師臨危受命,被賦予另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於最短時間內在未開發的土地興建1,500個檢疫單位。由零開始的話,同類型項目一般需要一年時間,但卜國明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工程的第一階段。
「我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所有設計,然後尋求承建商報價、法律諮詢、申請撥款,還要獲批使用土地和移除樹木等,滿足了所有法律和行政措施要求,而這些工作只用了短短十天。這是一場與時間和疫情的競賽。」
卜國明指當時的工時為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才能在正常施工期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完成。
為了完成這些不同的艱巨任務,卜國明貫徹他的管理哲學——一開始便切實審視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立刻採取措施避免潛在問題發生。工程開始時,他便鼓勵團隊進行風險評估,除了短期內可能發生的問題,半年後甚至未來兩、三年內可能出現的風險,都經團隊一一評估。卜國明強調,即時行動可以減低甚至消除風險,這點至為重要。
One Team, One Goal
卜國明堅信「一個團隊,一個目標」(one team, one goal) 的理念。以港珠澳大橋和檢疫設施項目為例,他十分感激工程團隊能夠齊心找出潛在風險,他指:「只要每個團隊成員都能登高望遠,預想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採取三個心態—— 不抱打工心態、以協作心態處理對立意見、還有擁抱挑戰、享受挑戰,就能一同創造奇蹟。」
卜國明補充說:「『one team, one goal』的理念正是日本人氣動畫《龍珠》中「元氣彈」的現實版本。《龍珠》中,孫悟空從宇宙萬物借取能量,製造出強大的沖擊波戰勝敵人,就好比工程專業中所有項目,均需要合作和團隊精神才能成功。」
最讓卜國明感動的是,2020年7 月爆發第三波疫情時,幾乎所有參與興建竹篙灣檢疫中心首兩期的團隊成員都主動請纓協助建設新一期檢疫單位。面對社會不同的聲音,團隊仍一盡己力貢獻社會,這必定是因為他們皆認同施比受更有福。
訂立2022/2023年度路線圖
學會上任會長鍾國輝工程師在其任內踏出了堅決的一步,推出「專業維新路線圖」,為應對學會可見的新挑戰作好準備。鍾國輝的決心令學會在 2022/2023 年度能夠更主動處理問題和培養積極改革的文化。卜國明認為,改革維新的過程必然漫長,並須不斷規劃和改進。卜國明和三位副會長對如何改革學會有著清晰願景,亦已作好所有預備功夫,貫徹鍾國輝工程師制定的五年路線圖。
路線圖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為:
1. 實行數碼化——採用能夠應付變化不斷的數碼環境和趨勢的電子設備或解決方案,同時提升系統架構以改善日常營運效率,並加強機密或敏感資料和數據的安全性。計劃包括重新設計學會網站、會員申請程序數碼化、推出流動應用程式,以及檢討社交媒體策略,加強宣傳學會活動和資訊。
2. 提升會員服務質素——提升增值服務質素,加強會員通訊,並鼓勵會員互相交流,以增強會員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從而提高會員的滿意度和專業價值。
3. 提高專業地位——透過交流專業知識、宣傳政策及研究更多有關培訓和發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學會和工程師於社會上的專業地位。例如,學會計劃促進公共政策檢討、推動專業知識交流,以及加強向政府、公眾及主要持份者提供專業意見,以幫助提升工務和私人工程項目的質素。學會將適時提供高質素的專業意見,以改善大眾眼中工程師的專業形象。
4. 促進改革創新——在會員間培養創新文化,並鼓勵工程師透過創新的方法或技術將想法帶到現實,以提高生產力、效率和項目交付成果的質素。隨著學會工程企業家平台 (Enginpreneurs Hub) 的成立,有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更大貢獻,並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特別是協力將香港發展成為創科中心。
5. 進行管治檢討—— 改革學會的管治模式,以適應持續轉變的需求和環境。現在是檢視學會管治模式的大好時機,包括學會架構、憲章、行政框架等。
以工程師為傲
學會於 2022/2023年度將繼續推行「專業維新路線圖」的項目,工作重心為增加大眾對學會的認識,並提升工程專業及會員的形象,特別是透過突顯工程界的專業精神。卜國明認為,學會現有超過33,000名會員,擁有自己的「元氣彈」可以隨時使用。換言之,學會有充足會員基礎,可以幫助學會提升作為業界代表的形象。當然,前提是他們也為能夠以身為工程師感到自豪。因此,學會深深希望培育有抱負的工程師,並提供資源幫助他們發展成為自己、為業界感到驕傲的專業人士,在未來發揮延續工程行業的重要角色。
卜國明期望全體會員肩負這項工程業的重要使命,因而設計今年的口號為:以工程師為傲!
全心全意以真誠、勤奮的態度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專業工程服務;
說好工程故事;
培育有才華的新一代
未來數年,卜國明希望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實現上述目標:
1. 提高知名度——維護工程專業的公眾形象,宣傳工程知識和最新發展,向公眾展現工程師的成就和貢獻。
2. 以長遠眼光回饋社會——就與工程有關的各類具體問題,特別是高層次的問題提供見解,從而提升學會形象。
3. 培育未來的傑出工程師——培養年輕一代選擇工程作為終身職業的興趣,並支持他們學習工程知識。
4. 提高工程專業的認受性——提升學會會員的專業地位和認受性。
培育年青工程師
卜工程師表示工程師專業以至整個工程業界都面臨同一個挑戰:他留意到政府為滿足整體社會需要,正計劃以比目前快上不少的速度建設基建和發展土地及房屋;政府還計劃發展香港為新的創科中心,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柱。表面來看,這一切將迎來工程業界的黃金時期。但這些期待已久的機遇也為工程師帶來重大挑戰,因為工程業界缺乏年青一代的情況越趨明顯。卜工程師指:「工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如從前,這與他們觀感上認為工程專業工時長、工作量大不無關係。」
卜國明續說:「正因如此,培養能夠接班的年輕工程師是學會2022/2023年度的主要任務之一。今年的一大重點是要與家長、教師和學生互動,讓他們了解工程專業蓬勃多姿的就業前景,並培養學生對 STEM 的興趣。為此,學會將推出新的外展教育活動,例如到中小學向學生介紹工程行業。」
卜國明補充:「對我來說,成為工程師不僅是為了豐厚的收入,更為了能積極貢獻社會,改善人們生活質素,以達至人類文明的繁榮穩定發展。正如著名工程師西奧多 · 馮 · 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 說過,『科學家發現已經存在的世界,工程師則創造新的世界!』」
打破惡性循環
卜國明亦強調,工程業內存在一定的惡性循環:「今時今日,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公共工程的投標報價普遍偏低。低投標及中標價會影響項目發展,對政府以至社會帶來工程質素參差、健康和安全的隱憂。這令工程人員,尤其是年輕一群的工作條件變得惡劣。」
為了打破惡性循環,卜國明早前帶領一群年輕工程師進行兩項研究,探討增加工程人手與應對未來可見工程量激增的關係,以及工程合約和顧問合約的採購政策的檢討需要。兩份報告已提交予政府,其中兩項主要建議獲得採納:改善顧問合約的「防止標價過低機制」,阻止不合理低價的投標;另一項是建議設定顧問人員提供額外服務的參考薪酬。學會未來將會進行更多研究工作,特別是關於工程合約,以建立一個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行業環境,使未來的工程師受惠。卜國明指:「我希望所有顧問公司和承建商以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提出合理標價。另外,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有助團隊發揮創意和革新,從而提高生產力和降低總成本。」
平衡工作與生活
回饋社會是卜國明成為工程師的初衷,這個目標在他退休後亦未有改變。他說:「為了幫助年青人,身為幾所中小學的校董會成員,我喜歡與學生交談,並幫助他們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在貧困地區辦學也是我的夢想,因為我堅信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面對沉重的工作及責任,卜國明選擇愛上了踏單車沉浸式的樂趣,好以享受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景平衡工作壓力。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樣,卜國明相信:「人生如騎單車。為了保持平衡,你必須不斷前進。」踏單車穿越群山時,卜國明也參透了許多人生道理。大家如想知道是什麼,只要致電給他,他便可以在下午茶時跟大家分享。
「好好保養身體是我另一個重要目標,踏單車上山,呼吸清新空氣特別使我精神煥發。2015年,我參加了一個環台單車團,全團年紀最大的騎手已經72歲了,在72歲時還能踏單車環台算是現階段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目標。」 </s>
|
物管行業融合日常工作與創新科技
|
隨著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民的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在這大趨勢下,物業管理公司積極加強應用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及提升員工之工作效率。
現時5G應用發展漸趨成熟,對物業進行實時監察及掌控整體情況都帶來很大禆益。以往大廈如要設置樓宇自控管理系統,需鋪設聯線光纖系統,不但成本高昂,而且也會因大廈的不同情況而具一定複雜性,傳輸速度亦未與時並進。但現時大廈只需於監測地點安裝不同功能的5G無線感應器,就可實時監測物業的空氣質素、濕度、溫度、耗電量、用水量、保安及漏水問題。當有不尋常情況發生,物管人員會即時收到警報通知,就可迅速檢測及糾正問題。此外,物管公司透過數據分析,可優化大廈系統的運作,從而減輕物管人員的壓力。
另外,物管公司透過電子應用程式可減省繁複工序,提升效率。以維修為例,過往前線員工發現設施損壞時,需在工程記錄簿作記錄,然後向工程部發出工單,待收單及完成維修後,工程部亦要交回工單,讓前線同事核實,才算完成整個流程。電子應用程式則令整個流程電子化,前線員工只需上載損壞設施之相片,工單就會自動傳送至工程部,完成維修後,只需於系統確認並附上照片即可,而且所有資料經雲端傳送,速度更快,同時可附上圖片或影片豐富資料,比單靠文字描述能更快更有效的處理損壞設施。
在停車場管理上,運用人工智能可實時得知空位情況,及協助車主尋找其車輛位置,車牌識別功能則可自動記錄車輛資料,免卻「抄車牌」的費時工序。另外,智能洗手間亦日漸普遍,不但能分流顧客,減輕排隊輪候時間,物管人員亦能按流量安排適當的清潔。
物業管理結合科技發展,不只優化從業員的工作流程,更能促進整體物業的持續發展,提升行業的質素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轉變。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行業融合日常工作與創新科技 [/INST] 隨著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民的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在這大趨勢下,物業管理公司積極加強應用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及提升員工之工作效率。
現時5G應用發展漸趨成熟,對物業進行實時監察及掌控整體情況都帶來很大禆益。以往大廈如要設置樓宇自控管理系統,需鋪設聯線光纖系統,不但成本高昂,而且也會因大廈的不同情況而具一定複雜性,傳輸速度亦未與時並進。但現時大廈只需於監測地點安裝不同功能的5G無線感應器,就可實時監測物業的空氣質素、濕度、溫度、耗電量、用水量、保安及漏水問題。當有不尋常情況發生,物管人員會即時收到警報通知,就可迅速檢測及糾正問題。此外,物管公司透過數據分析,可優化大廈系統的運作,從而減輕物管人員的壓力。
另外,物管公司透過電子應用程式可減省繁複工序,提升效率。以維修為例,過往前線員工發現設施損壞時,需在工程記錄簿作記錄,然後向工程部發出工單,待收單及完成維修後,工程部亦要交回工單,讓前線同事核實,才算完成整個流程。電子應用程式則令整個流程電子化,前線員工只需上載損壞設施之相片,工單就會自動傳送至工程部,完成維修後,只需於系統確認並附上照片即可,而且所有資料經雲端傳送,速度更快,同時可附上圖片或影片豐富資料,比單靠文字描述能更快更有效的處理損壞設施。
在停車場管理上,運用人工智能可實時得知空位情況,及協助車主尋找其車輛位置,車牌識別功能則可自動記錄車輛資料,免卻「抄車牌」的費時工序。另外,智能洗手間亦日漸普遍,不但能分流顧客,減輕排隊輪候時間,物管人員亦能按流量安排適當的清潔。
物業管理結合科技發展,不只優化從業員的工作流程,更能促進整體物業的持續發展,提升行業的質素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轉變。 </s>
|
【行業動態】卓越結構大獎2022
|
自2006年起,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定期舉辦優異結構選舉,旨在推廣於兩年內已落成的獨特建築工程,今年共有六個項目獲頒發最高級別的本地項目大獎,得主均展示出精心的結構設計及獨特的建築方法。
香港住宅項目 香港科學園創新斗室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斗室是香港採用「組裝合成」(MiC) 建築法的先導計劃,座落於香港科學園東南面的17層高大樓,總樓面面積15,300平方米,由418個組裝箱組成。項目為本港首次引入以鋼結構興建「組裝合成」高樓層建築,並為屋宇署首次認可,為建造界可持續發展起示範作用,因而獲得「卓越結構大獎」的 「香港住宅項目」獎項。
香港基建和橋樑項目 連接海盈邨及海達邨的長跨度行人天橋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早年就深水埗區兩個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進行諮詢,考慮收集到的意見後,決定於海達邨和海盈邨之間興建行人天橋,期望增加兩個項目和社區的暢達性,以及方便深水埗區居民到長沙灣一帶享受海濱長廊。完成可行性研究後,房委會設計了一條全長145米、闊約6米的長跨度行人天橋,橫跨交通非常繁忙的西九龍公路及連翔道共十六條行車線,以及港鐵東涌綫、機場快綫和西鐵綫等三條鐵路。項目採用創新的設計及施工方案,成功克服各項環境及工地限制,並提升施工安全及建造質素。行人天橋的優美外觀與周邊環境及未來發展充分協調,亦增強了海達邨和海盈邨的社區和交通設施暢達性,大大縮短居民往來和長沙灣海濱一帶的路程,亦方便該區市民前往海濱一帶。項目因而獲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頒授「卓越結構大獎」中的「香港基建和橋樑項目」獎項。
香港住宅項目 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
2018年8月,建築署展開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項目,為香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工程,整項工程共有約3,800個預製組件。該項目包括5幢樓宇,其中4幢樓高16層,其餘1幢則樓高17層。有利建築有限公司在整個工程期間,嚴格控制組件的精準度和工地安全,因而在「卓越結構大獎」中,成為「香港住宅項目」卓越結構大獎得獎者。
香港非住宅項目 M+視覺文化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屹立於九龍半島南端,由Herzog & de Meuron建築師事務所、奧雅納與TFP Farrells共同設計。項目設有17,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包含33個展廳、3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以及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天台花園,大樓面朝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奧雅納團隊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巧妙運用專業知識,以避開地下鐵路和隧道的難題,令項目得以順利完成,最終於「卓越結構大獎」中,成為「香港非住宅項目」得獎者。
中國/海外項目 蘇州灣文化中心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是佔地八萬平方米的大型文化中心,其「雙飄帶」外觀令人聯想起蘇州絲綢和昆曲水袖,展現出蘇州獨有的文化特色。奧雅納工程顧問團隊有效地在大型空間中藏起結構,令大跨度結構安全而美觀,因而成為「卓越結構大獎」中的「中國 / 海外項目」得獎者。
研發及應用大獎 利用新型電磁分流阻尼器的橋梁足尺斜拉索減振控制研究
拉索振動是建築工程界的經典問題,由上世紀80年代起已有不少相關的科研,拉索在橋樑上因風力和雨的共同作用下而經常產生的巨烈振震動,反覆的振震動會顯著縮短減低橋樑上拉索的使用壽命,在其設計壽命到達前可能提前斷裂,更會危害到整座橋樑的安全性。李錦陽、朱松曄、石翔、沈文愛以「利用新型電磁分流阻尼器的橋梁足尺斜拉索減振控制研究」為論文題目,獲得「卓越結構大獎」中的「研發及應用大獎」。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動態】卓越結構大獎2022 [/INST] 自2006年起,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定期舉辦優異結構選舉,旨在推廣於兩年內已落成的獨特建築工程,今年共有六個項目獲頒發最高級別的本地項目大獎,得主均展示出精心的結構設計及獨特的建築方法。
香港住宅項目 香港科學園創新斗室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斗室是香港採用「組裝合成」(MiC) 建築法的先導計劃,座落於香港科學園東南面的17層高大樓,總樓面面積15,300平方米,由418個組裝箱組成。項目為本港首次引入以鋼結構興建「組裝合成」高樓層建築,並為屋宇署首次認可,為建造界可持續發展起示範作用,因而獲得「卓越結構大獎」的 「香港住宅項目」獎項。
香港基建和橋樑項目 連接海盈邨及海達邨的長跨度行人天橋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早年就深水埗區兩個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進行諮詢,考慮收集到的意見後,決定於海達邨和海盈邨之間興建行人天橋,期望增加兩個項目和社區的暢達性,以及方便深水埗區居民到長沙灣一帶享受海濱長廊。完成可行性研究後,房委會設計了一條全長145米、闊約6米的長跨度行人天橋,橫跨交通非常繁忙的西九龍公路及連翔道共十六條行車線,以及港鐵東涌綫、機場快綫和西鐵綫等三條鐵路。項目採用創新的設計及施工方案,成功克服各項環境及工地限制,並提升施工安全及建造質素。行人天橋的優美外觀與周邊環境及未來發展充分協調,亦增強了海達邨和海盈邨的社區和交通設施暢達性,大大縮短居民往來和長沙灣海濱一帶的路程,亦方便該區市民前往海濱一帶。項目因而獲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頒授「卓越結構大獎」中的「香港基建和橋樑項目」獎項。
香港住宅項目 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
2018年8月,建築署展開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項目,為香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工程,整項工程共有約3,800個預製組件。該項目包括5幢樓宇,其中4幢樓高16層,其餘1幢則樓高17層。有利建築有限公司在整個工程期間,嚴格控制組件的精準度和工地安全,因而在「卓越結構大獎」中,成為「香港住宅項目」卓越結構大獎得獎者。
香港非住宅項目 M+視覺文化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屹立於九龍半島南端,由Herzog & de Meuron建築師事務所、奧雅納與TFP Farrells共同設計。項目設有17,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包含33個展廳、3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以及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天台花園,大樓面朝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奧雅納團隊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巧妙運用專業知識,以避開地下鐵路和隧道的難題,令項目得以順利完成,最終於「卓越結構大獎」中,成為「香港非住宅項目」得獎者。
中國/海外項目 蘇州灣文化中心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是佔地八萬平方米的大型文化中心,其「雙飄帶」外觀令人聯想起蘇州絲綢和昆曲水袖,展現出蘇州獨有的文化特色。奧雅納工程顧問團隊有效地在大型空間中藏起結構,令大跨度結構安全而美觀,因而成為「卓越結構大獎」中的「中國 / 海外項目」得獎者。
研發及應用大獎 利用新型電磁分流阻尼器的橋梁足尺斜拉索減振控制研究
拉索振動是建築工程界的經典問題,由上世紀80年代起已有不少相關的科研,拉索在橋樑上因風力和雨的共同作用下而經常產生的巨烈振震動,反覆的振震動會顯著縮短減低橋樑上拉索的使用壽命,在其設計壽命到達前可能提前斷裂,更會危害到整座橋樑的安全性。李錦陽、朱松曄、石翔、沈文愛以「利用新型電磁分流阻尼器的橋梁足尺斜拉索減振控制研究」為論文題目,獲得「卓越結構大獎」中的「研發及應用大獎」。 </s>
|
物管行業最新發展及入行途徑概覽
|
物管人才需求持續
據最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中指出,政府在未來十年,推算總房屋供應目標為四十三萬個房屋單位。當中約三十萬一千個為公營房屋單位,約十二萬九千個為私營房屋單位,以滿足目前市民居住及置業之需求。相信在目前至未來十年,因應龐大之房屋供應量,市場對物業管理專才及相關輔助職位之需求將有增無減。
疫情突顯物管經驗與科技結合之重要
自疫情出現以來,物管專業更受重視。疫情出現初期,物業管理人員吸收了2003年應對沙士之經驗,早已有一套防疫應變機制,有經驗應對消毒及隔離等工作。但今次疫情傳播情況更為複雜,同時科技一日千里,物管人員善用科技,利用遙距控制、抗菌物料、空氣流動研究、自動化及人工智能之應用實踐以應付疫情。因此,物業管理人員需要對科技應用有更多認識及了解。目前,有不少從業員正努力研究IoT(物聯網)之應用,配合VR, AR 及MR(虛擬、擴增及混合實境)之技術,務求推進科技化之物管工作。
物管在「碳中和」過程中舉足輕重
另一方面,碳中和在社會亦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現時世界主流認為極端天氣變化主要來自溫室效應。而減少碳排放將有助推遲極端天氣之出現,避免對人類存亡之威脅。我們國家對氣候變化已定下「碳達峯」及「碳中和」的目標,香港亦已就碳中和定下時間表。 根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報告中指出,政府計劃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要知道,根據二零一九年數據,香港超過六成六的碳排放來自電力供應,而建築物使用了約九成的電力。物業管理專業將舉足輕重,扮演主要角色,協助政府推動碳中和及執行當中的細節。物管專業將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採取更積極的角色。物管專業目前在「重新校驗」及再生能源應用中有主導角色。管理人員亦必須對綠色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效率地執行相關工作。
行業趨向更專業化
除此以外,由明年八月一日開始,物業管理服務條例(第626章)將全面實施。在從事有公契大廈之物業管理工作的公司、擔任管理或督導角色的人員須根據所管理物業的規模,持有由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所發出之牌照。由 二零二零年八月一日至今,專業團體及大專院校已舉辦了多個相關的銜接課程,希望在三年之過渡期內,協助符合經驗要求的在職人士能夠進修並取得相關牌照及專業資格。其實,早在條例推出前,已經有不少物管從業員,透過修讀大專院校所舉辦之課程,取得物業管理專業文憑、學士或碩士學位,並獲專業團體頒授物業管理專業資格。相信在可見將來,物業管理從業員之資歷將會更加優秀,促進行業發展。
物業管理工作範疇非常廣闊及深入,早已超越只談及保安、清潔及維修等等之基本工作。誠言物管專業人員必須把基本工作做得更好,建構公眾對專業人員之信心,但對於有志加入行業的年輕人來說,行業發展迅速亦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給予後來者。
朝陽行業發揮所長
現在適值是各中學及大專院校學生畢業的時間,我鼓勵各有志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士加入行業,繼續推動行業的創新及革新。除了可透過去信物業管理公司自薦以外,亦可留意現時多間物業管理公司所舉辦之「見習物業管理主任」的培訓計劃。物業管理公司在聘請見習主任的時候,首要條件並不一定是該求職者是否曾修讀或已完成物業管理相關課程,而是求職者在甄選過程中能否展現出主動、積極及樂觀的心態並樂於與人溝通,對兩文三語有很好的掌握。畢竟物業管理工作是以人為本,必須從服務對象方面去想,將專業範疇配合經驗及技術,並透過良好溝通以解決問題。
林宇軒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專業實務委員會副主席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行業最新發展及入行途徑概覽 [/INST] 物管人才需求持續
據最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中指出,政府在未來十年,推算總房屋供應目標為四十三萬個房屋單位。當中約三十萬一千個為公營房屋單位,約十二萬九千個為私營房屋單位,以滿足目前市民居住及置業之需求。相信在目前至未來十年,因應龐大之房屋供應量,市場對物業管理專才及相關輔助職位之需求將有增無減。
疫情突顯物管經驗與科技結合之重要
自疫情出現以來,物管專業更受重視。疫情出現初期,物業管理人員吸收了2003年應對沙士之經驗,早已有一套防疫應變機制,有經驗應對消毒及隔離等工作。但今次疫情傳播情況更為複雜,同時科技一日千里,物管人員善用科技,利用遙距控制、抗菌物料、空氣流動研究、自動化及人工智能之應用實踐以應付疫情。因此,物業管理人員需要對科技應用有更多認識及了解。目前,有不少從業員正努力研究IoT(物聯網)之應用,配合VR, AR 及MR(虛擬、擴增及混合實境)之技術,務求推進科技化之物管工作。
物管在「碳中和」過程中舉足輕重
另一方面,碳中和在社會亦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現時世界主流認為極端天氣變化主要來自溫室效應。而減少碳排放將有助推遲極端天氣之出現,避免對人類存亡之威脅。我們國家對氣候變化已定下「碳達峯」及「碳中和」的目標,香港亦已就碳中和定下時間表。 根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報告中指出,政府計劃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要知道,根據二零一九年數據,香港超過六成六的碳排放來自電力供應,而建築物使用了約九成的電力。物業管理專業將舉足輕重,扮演主要角色,協助政府推動碳中和及執行當中的細節。物管專業將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採取更積極的角色。物管專業目前在「重新校驗」及再生能源應用中有主導角色。管理人員亦必須對綠色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效率地執行相關工作。
行業趨向更專業化
除此以外,由明年八月一日開始,物業管理服務條例(第626章)將全面實施。在從事有公契大廈之物業管理工作的公司、擔任管理或督導角色的人員須根據所管理物業的規模,持有由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所發出之牌照。由 二零二零年八月一日至今,專業團體及大專院校已舉辦了多個相關的銜接課程,希望在三年之過渡期內,協助符合經驗要求的在職人士能夠進修並取得相關牌照及專業資格。其實,早在條例推出前,已經有不少物管從業員,透過修讀大專院校所舉辦之課程,取得物業管理專業文憑、學士或碩士學位,並獲專業團體頒授物業管理專業資格。相信在可見將來,物業管理從業員之資歷將會更加優秀,促進行業發展。
物業管理工作範疇非常廣闊及深入,早已超越只談及保安、清潔及維修等等之基本工作。誠言物管專業人員必須把基本工作做得更好,建構公眾對專業人員之信心,但對於有志加入行業的年輕人來說,行業發展迅速亦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給予後來者。
朝陽行業發揮所長
現在適值是各中學及大專院校學生畢業的時間,我鼓勵各有志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士加入行業,繼續推動行業的創新及革新。除了可透過去信物業管理公司自薦以外,亦可留意現時多間物業管理公司所舉辦之「見習物業管理主任」的培訓計劃。物業管理公司在聘請見習主任的時候,首要條件並不一定是該求職者是否曾修讀或已完成物業管理相關課程,而是求職者在甄選過程中能否展現出主動、積極及樂觀的心態並樂於與人溝通,對兩文三語有很好的掌握。畢竟物業管理工作是以人為本,必須從服務對象方面去想,將專業範疇配合經驗及技術,並透過良好溝通以解決問題。
林宇軒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專業實務委員會副主席 </s>
|
創新能源項目 -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的乾燥劑抽濕系統
|
主動濕度控制
香港地處亞熱帶,全年有約三分之二的時間相對濕度高於百分之七十。相信大家經常遇到以下情況:在炎熱潮濕的夏天進入公共室內場所﹐如大型商場、辦公室或醫院等﹐都會感覺「一日冬夏」。這是由於物業管理人員為了保持室內環境乾爽﹐都會盡量調低室內冷卻系統溫度,達至抽濕效果。這種以傳統冷卻系統作抽濕的方式是一種被動式濕度控制,需要調較至低溫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但卻容易造成室內「過冷」,同時浪費能源。有見及此,業界致力以創新節能的方式,為用家提供更為舒適的室內環境。
「乾燥劑抽濕系統」與傳統的冷卻系統抽濕不同,採用主動式濕度控制,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降低相對濕度。它能夠精準、獨立地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空調亦可以在較高的冷凍水溫度下提供足夠冷卻﹐減輕系統負荷。
系統由抽濕輪、處理區域和再生區域組成。抽濕輪呈矽膠蜂窩狀,在兩個區域之間以每小時八到十轉的速度旋轉,主動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當抽濕輪轉向再生區域時,由電、燃氣、蒸汽、熱水或再生能源提供的熱源,驅走抽濕輪內的水分並恢復抽濕能力。 另外,業界亦發展出「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以有效控制溫度和濕度,並做到節能減排。
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
香港面對的一大難題當然是「土地問題」。商廈的機房空間有限,大多沒有足夠空間安裝獨立的乾燥劑抽濕機及連接相關風管。而綜合抽濕鮮風櫃是將抽濕輪嵌入鮮風櫃﹐亦可嵌入不同的組件,例如熱交換器、殺菌紫外線燈、靜電除塵裝置等,減少安裝管道系統,節省空間。
「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已實際應用於香港商廈。它主要由即熱式熱水爐、熱水缸和太陽能集熱器組成。太陽能集熱器能將太陽熱力收集並將水加熱,當太陽強度較弱或在晚上時,熱水爐便會運行。當抽濕輪轉動並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熱水閥開啟,熱水便會流經熱交換器,產生熱空氣把抽濕輪上的水分驅走。為應付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系統配備了殺菌紫外線燈,清除通風系統內可能存在的致病原,有效提高室內空氣的衞生標準,達到「卓越」水準質素的室內空氣。
這項目的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運用可再生能源﹐每年節省達12%的冷氣能源消耗,榮獲2021年度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AEE)頒發的「年度全球創新能源項目獎」。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創新能源項目 -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的乾燥劑抽濕系統 [/INST] 主動濕度控制
香港地處亞熱帶,全年有約三分之二的時間相對濕度高於百分之七十。相信大家經常遇到以下情況:在炎熱潮濕的夏天進入公共室內場所﹐如大型商場、辦公室或醫院等﹐都會感覺「一日冬夏」。這是由於物業管理人員為了保持室內環境乾爽﹐都會盡量調低室內冷卻系統溫度,達至抽濕效果。這種以傳統冷卻系統作抽濕的方式是一種被動式濕度控制,需要調較至低溫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但卻容易造成室內「過冷」,同時浪費能源。有見及此,業界致力以創新節能的方式,為用家提供更為舒適的室內環境。
「乾燥劑抽濕系統」與傳統的冷卻系統抽濕不同,採用主動式濕度控制,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降低相對濕度。它能夠精準、獨立地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空調亦可以在較高的冷凍水溫度下提供足夠冷卻﹐減輕系統負荷。
系統由抽濕輪、處理區域和再生區域組成。抽濕輪呈矽膠蜂窩狀,在兩個區域之間以每小時八到十轉的速度旋轉,主動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當抽濕輪轉向再生區域時,由電、燃氣、蒸汽、熱水或再生能源提供的熱源,驅走抽濕輪內的水分並恢復抽濕能力。 另外,業界亦發展出「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以有效控制溫度和濕度,並做到節能減排。
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
香港面對的一大難題當然是「土地問題」。商廈的機房空間有限,大多沒有足夠空間安裝獨立的乾燥劑抽濕機及連接相關風管。而綜合抽濕鮮風櫃是將抽濕輪嵌入鮮風櫃﹐亦可嵌入不同的組件,例如熱交換器、殺菌紫外線燈、靜電除塵裝置等,減少安裝管道系統,節省空間。
「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已實際應用於香港商廈。它主要由即熱式熱水爐、熱水缸和太陽能集熱器組成。太陽能集熱器能將太陽熱力收集並將水加熱,當太陽強度較弱或在晚上時,熱水爐便會運行。當抽濕輪轉動並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熱水閥開啟,熱水便會流經熱交換器,產生熱空氣把抽濕輪上的水分驅走。為應付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系統配備了殺菌紫外線燈,清除通風系統內可能存在的致病原,有效提高室內空氣的衞生標準,達到「卓越」水準質素的室內空氣。
這項目的太陽能綜合抽濕鮮風系統運用可再生能源﹐每年節省達12%的冷氣能源消耗,榮獲2021年度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AEE)頒發的「年度全球創新能源項目獎」。 </s>
|
【職業特搜】能源管理人才需求大增 如何成為職場搶手人才?
|
近年「低碳」及「節能」大行其道,商業機構甚至政府都視之為重點發展項目,能源管理相關行業發展迅速,對相關人才需求亦不斷上升。根據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的估計,到2030 年投放於清潔能源的投資將增加至每年約 31 萬億港元,而能源效益的投放將遞增至接近 4萬億港元,助力建築、工業和運輸行業的減碳。而香港政府去年亦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落實就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推動電動車及智能樓宇等計劃。整體趨勢和政策措施帶動整個可持續發展行業愈趨求賢若渴,而能源管理公司亦紛紛投放資源,積極吸納、培育並留住優秀人才,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一起邁進。
先了解自身方向、行業趨勢及就業前景
所謂「知己知彼」,青年人如欲入行,應先從了解自身方向、行業趨勢及就業前景著手。若有志投身能源管理行業,一般而言入行有多個方向,包括從事技術支援、項目管理、銷售及市場推廣等工作。以引領全球能源管理的施耐德電氣為例,員工的日常工作涵蓋銷售、項目管理及策劃能源管理技術方案、產品市場推廣等。每個工作崗位各有不同的發展機遇,建議入行時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釐清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對自己長遠發展有利的公司,同時需考量公司的品牌理念、規模、在行內的獨特性與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具備靈活的本地及環球資源配置及清晰的事業發展階梯等優勢。
面試前了解業務及應徵職位要求
青年人找到合適的發展領域,下一步便迎來入職面試。除了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術等基本條件外,面試前先了解僱主的業務及應徵職位的要求,若能展示自己在行業發展的熱忱和興趣,自然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能源行業瞬息萬變,新興技術如潮湧,需不斷學習才能趕上市場步伐。有意加入業界的生力軍平常應多留意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報導及政策,緊貼市場的最新動態及技術資訊,培養「先知」觸覺。倘若在面試過程中能展現出自己對市場的認知,以豐富面試談話內容,充分展示溝通能力以及對投身行業的熱誠。
可留意不同培訓生計劃
面對能源管理行業的迅速發展,施耐德電氣一直積極培訓業界菁英,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透過各種培訓生計劃,包括畢業/ 工程培訓生計劃,以招攬來自不同專科的培訓生加入公司,讓有意入行的畢業生由培訓生做起,學習成為全方位的人才。入職後,施耐德電氣為員工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在職培訓及支援,包括參與環球團隊的項目工作,更會安排部門輪調、導師指導、內地實習等機會,以及提供有關業務發展及其他軟技能的網上課程。施耐德電氣亦設有「Young Talent Program」青年人才培訓計劃,為具潛質的員工提供全面的技能培訓。此外,近年更推出「Open Talent Market」開放人才市場網上平台,透過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根據員工的職場履歷、技能、經驗和興趣,為他們提供個人化的內部職位配對,讓員工能夠一覽無遺地了解公司於不同地域、跨部門等內部全職及兼職工作機會,進一步釋放其個人潛能,提升內部員工的流動性及發展。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入生活,能源管理產業的發展充滿機遇,未來將更趨蓬勃。在數碼年代成長的年輕一輩潛力無限,有了周詳的職涯規劃,並在公司所提供的人力資源培訓和配套中加強行業知識及商業觸覺,逐步提升專業技能及個人競爭力,假以時日必定能成為可持續發展及能源行業中炙手可熱的人才。
施耐德電氣(香港)人力資源總監莊啟賢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能源管理人才需求大增 如何成為職場搶手人才? [/INST] 近年「低碳」及「節能」大行其道,商業機構甚至政府都視之為重點發展項目,能源管理相關行業發展迅速,對相關人才需求亦不斷上升。根據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的估計,到2030 年投放於清潔能源的投資將增加至每年約 31 萬億港元,而能源效益的投放將遞增至接近 4萬億港元,助力建築、工業和運輸行業的減碳。而香港政府去年亦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落實就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推動電動車及智能樓宇等計劃。整體趨勢和政策措施帶動整個可持續發展行業愈趨求賢若渴,而能源管理公司亦紛紛投放資源,積極吸納、培育並留住優秀人才,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一起邁進。
先了解自身方向、行業趨勢及就業前景
所謂「知己知彼」,青年人如欲入行,應先從了解自身方向、行業趨勢及就業前景著手。若有志投身能源管理行業,一般而言入行有多個方向,包括從事技術支援、項目管理、銷售及市場推廣等工作。以引領全球能源管理的施耐德電氣為例,員工的日常工作涵蓋銷售、項目管理及策劃能源管理技術方案、產品市場推廣等。每個工作崗位各有不同的發展機遇,建議入行時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釐清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對自己長遠發展有利的公司,同時需考量公司的品牌理念、規模、在行內的獨特性與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具備靈活的本地及環球資源配置及清晰的事業發展階梯等優勢。
面試前了解業務及應徵職位要求
青年人找到合適的發展領域,下一步便迎來入職面試。除了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術等基本條件外,面試前先了解僱主的業務及應徵職位的要求,若能展示自己在行業發展的熱忱和興趣,自然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能源行業瞬息萬變,新興技術如潮湧,需不斷學習才能趕上市場步伐。有意加入業界的生力軍平常應多留意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報導及政策,緊貼市場的最新動態及技術資訊,培養「先知」觸覺。倘若在面試過程中能展現出自己對市場的認知,以豐富面試談話內容,充分展示溝通能力以及對投身行業的熱誠。
可留意不同培訓生計劃
面對能源管理行業的迅速發展,施耐德電氣一直積極培訓業界菁英,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透過各種培訓生計劃,包括畢業/ 工程培訓生計劃,以招攬來自不同專科的培訓生加入公司,讓有意入行的畢業生由培訓生做起,學習成為全方位的人才。入職後,施耐德電氣為員工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在職培訓及支援,包括參與環球團隊的項目工作,更會安排部門輪調、導師指導、內地實習等機會,以及提供有關業務發展及其他軟技能的網上課程。施耐德電氣亦設有「Young Talent Program」青年人才培訓計劃,為具潛質的員工提供全面的技能培訓。此外,近年更推出「Open Talent Market」開放人才市場網上平台,透過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根據員工的職場履歷、技能、經驗和興趣,為他們提供個人化的內部職位配對,讓員工能夠一覽無遺地了解公司於不同地域、跨部門等內部全職及兼職工作機會,進一步釋放其個人潛能,提升內部員工的流動性及發展。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入生活,能源管理產業的發展充滿機遇,未來將更趨蓬勃。在數碼年代成長的年輕一輩潛力無限,有了周詳的職涯規劃,並在公司所提供的人力資源培訓和配套中加強行業知識及商業觸覺,逐步提升專業技能及個人競爭力,假以時日必定能成為可持續發展及能源行業中炙手可熱的人才。
施耐德電氣(香港)人力資源總監莊啟賢 </s>
|
物管工作多樣化 提升技能全面睇
|
隨着時代變遷,物業種類增加,科技迅速發展,以及大眾對物管界抱有更高期望,物管工作變得更多元化。因此物管從業員的技能亦需要更新和提升。
物管業邁向專業化,物管發牌制度的實施,對物管從業員的「硬知識」有更高的標準。此外,隨著智能平台發展迅速,提供便利和優質的服務和資訊予住戶。
物管從業員除了要有豐富的「硬知識」,亦要具備多項「軟技能」。物管從業員須以友善的態度,良好的溝通技巧,兼備同理心。由於現時較多突發事情發生加上疫情關係,從業員需擁有敏銳的時事觸覺和足夠的危機感,及時想出最佳應對方案。
軟技能包括:
持專業態度處理業戶求助:闡述法律觀點向顧客分析各選項的利弊,讓顧客接納最佳選項
注重社區連結及其他公關工作:在現今網上媒體盛行下連結不同社區、顧客、關鍵意見領袖(KOL)及其他持份者,取得各方信任
突發事故處理/危機應變:即時調動人手資源處理各項即時工作、發放重點資訊予顧客以穩定情緒和釋除疑慮、透過可行脈絡取得額外資源應付危機
團隊管理及員工培訓:面對物業規模變大和越趨複雜下,無可避免需投入額外人力資源。在新世代人口減少下,需透過吸納、培訓、鼓勵人材從而增加人力資源及人均生產力。
隨着物管工作多樣化,物管從業員需要持續增進各項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應付工作所需。有意入行的人士或現任物管從業員可多參與物管講座、課程和活動,定期增值自己,對多變的未來做好充足準備。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副會長何肇堅先生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工作多樣化 提升技能全面睇 [/INST] 隨着時代變遷,物業種類增加,科技迅速發展,以及大眾對物管界抱有更高期望,物管工作變得更多元化。因此物管從業員的技能亦需要更新和提升。
物管業邁向專業化,物管發牌制度的實施,對物管從業員的「硬知識」有更高的標準。此外,隨著智能平台發展迅速,提供便利和優質的服務和資訊予住戶。
物管從業員除了要有豐富的「硬知識」,亦要具備多項「軟技能」。物管從業員須以友善的態度,良好的溝通技巧,兼備同理心。由於現時較多突發事情發生加上疫情關係,從業員需擁有敏銳的時事觸覺和足夠的危機感,及時想出最佳應對方案。
軟技能包括:
持專業態度處理業戶求助:闡述法律觀點向顧客分析各選項的利弊,讓顧客接納最佳選項
注重社區連結及其他公關工作:在現今網上媒體盛行下連結不同社區、顧客、關鍵意見領袖(KOL)及其他持份者,取得各方信任
突發事故處理/危機應變:即時調動人手資源處理各項即時工作、發放重點資訊予顧客以穩定情緒和釋除疑慮、透過可行脈絡取得額外資源應付危機
團隊管理及員工培訓:面對物業規模變大和越趨複雜下,無可避免需投入額外人力資源。在新世代人口減少下,需透過吸納、培訓、鼓勵人材從而增加人力資源及人均生產力。
隨着物管工作多樣化,物管從業員需要持續增進各項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應付工作所需。有意入行的人士或現任物管從業員可多參與物管講座、課程和活動,定期增值自己,對多變的未來做好充足準備。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副會長何肇堅先生 </s>
|
疫情下物管從業員面對的挑戰及心聲
|
香港農曆年後疫情嚴峻,每日確診人數遞增,令醫療系統不勝負荷下,按當局指示部分病情較輕的確診者會留家隔離。一如既往,物業管理站在抗疫前線,為物業公用地方做好防守性為主,預防性包括增添防疫裝備、資訊發放、加強清潔和消毒等。現時轉為「居家抗疫」,當中所衍生的工作,為物業管理行業帶來多重挑戰。
過去兩年多,業界一直保持高度警覺,除勤於衛生宣傳及消毒清潔工作外,不少苑廈在資源允許下在公用設備引入多樣化電子科技,減少人與共用物件的接觸,以保障客戶及前線員工的健康。隨著疫情海嘯式爆發,迎接越來越多確診者留在家中隔離,惟住宅項目有著眾多單位,設備亦不比醫院有專業的醫療設備及隔離設施,可為確診人士提供完善及全面的醫療支援。在此等情況下,如何妥善分隔確診者與其他住戶,並確保病毒不會在屋苑中傳播,亦有一定難度。
事實上,物業管理人員沒有實際的執法權力,在處理住戶間衝突及摩擦時,只能調停。現時業界可以做的,就是為住戶提供適切的疫情資訊,在情理兼備下協調獨居或有需要家庭的生活物資支援,加強社區聯繫。一旦發現確診個案,需要兼顧訊息發放及保障確診者的私隱權,盡量平衡兩者之餘,更要提升衛生水平。
此外,是次疫情亦揭示了物業管理從業員的窘困,就是很多苑廈設計沒有正式的空間,讓從業員可以辦公、進餐、休息及更衣,很多時他們只是屈居大廈一角、停車場、垃圾房或設施房等。長遠而言,學會期望可以改善從業員的工作空間,讓他們有較正常的工作環境,同時亦有助挽留人才,讓行業有序地發展。
最後,學會亦會密切留意的疫情的最新發展,配合政府的應變措施,與全城市民同心抗疫。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專業實務委員會主席吳煜東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疫情下物管從業員面對的挑戰及心聲 [/INST] 香港農曆年後疫情嚴峻,每日確診人數遞增,令醫療系統不勝負荷下,按當局指示部分病情較輕的確診者會留家隔離。一如既往,物業管理站在抗疫前線,為物業公用地方做好防守性為主,預防性包括增添防疫裝備、資訊發放、加強清潔和消毒等。現時轉為「居家抗疫」,當中所衍生的工作,為物業管理行業帶來多重挑戰。
過去兩年多,業界一直保持高度警覺,除勤於衛生宣傳及消毒清潔工作外,不少苑廈在資源允許下在公用設備引入多樣化電子科技,減少人與共用物件的接觸,以保障客戶及前線員工的健康。隨著疫情海嘯式爆發,迎接越來越多確診者留在家中隔離,惟住宅項目有著眾多單位,設備亦不比醫院有專業的醫療設備及隔離設施,可為確診人士提供完善及全面的醫療支援。在此等情況下,如何妥善分隔確診者與其他住戶,並確保病毒不會在屋苑中傳播,亦有一定難度。
事實上,物業管理人員沒有實際的執法權力,在處理住戶間衝突及摩擦時,只能調停。現時業界可以做的,就是為住戶提供適切的疫情資訊,在情理兼備下協調獨居或有需要家庭的生活物資支援,加強社區聯繫。一旦發現確診個案,需要兼顧訊息發放及保障確診者的私隱權,盡量平衡兩者之餘,更要提升衛生水平。
此外,是次疫情亦揭示了物業管理從業員的窘困,就是很多苑廈設計沒有正式的空間,讓從業員可以辦公、進餐、休息及更衣,很多時他們只是屈居大廈一角、停車場、垃圾房或設施房等。長遠而言,學會期望可以改善從業員的工作空間,讓他們有較正常的工作環境,同時亦有助挽留人才,讓行業有序地發展。
最後,學會亦會密切留意的疫情的最新發展,配合政府的應變措施,與全城市民同心抗疫。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專業實務委員會主席吳煜東 </s>
|
物管行業的科技應用新趨勢
|
過往兩年,各國致力對抗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及變異,全球經濟面對從未預見的困境。隨着創新科技的應用平民化、生活化,更加速生活和生產趨向數據化、智能化發展。企業已不能單純作IT 和物聯網轉型,必須要進行結構性的業務重整,以減少因技術差距帶來的營收資產,預期增長的落差,增加本身的市場適應力,從而掌握競爭優勢,物業管理亦是其一。
創新科技在物管行業有着無限的發展及可能性,物管公司在初期必須作好全面部署,廣納及融會貫通各專業範疇的意見,重新審視業務佈局,才作出全面及高效益的系統佈置。
除了軟件應用及硬件配合,如結合5G流動網絡與新一代無線傳輸技術及邊緣運算,加上海量的大數據分析,甚至人臉辨識、微服務、機器深度學習等。當中還包括了解客戶需求與體驗,掌握供應鏈的每個環節,以及維修保養的準則及項目的配置,準確及即時的訊息傳遞和數據與網絡安全等等。物管專才須擔起領導者的角色,果斷調整業務策略,主動解決潛在問題,促進協同合作,擴大業務的價值。
物業管理與其他業務不同,智慧平台的特性是龐大、複雜和專業的。在考慮如何利用創新科技進行業務架構梳理和流程再造,實現人性化的智慧物業管理時,假如單靠程式管理而欠缺人的元素,往往成效不彰,既浪費資源,更甚招來投訴。因此,物管公司在進行改革時,應在初期作好全面部署,避免出現傾斜短視發展及只着重設施管理智能化,盡量以貼地思維,從人性化角度全方位改進,才能提升長遠而持續的營運效益。
新的創科領域需着重客戶的體驗及可持續發展,物業管理專業須肩負重責,主導及平衡各個不同專業範疇對創新科技使用需求,從而作出高層次的思考及檢討,才能達到長遠共贏、目標為本的效益。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美華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行業的科技應用新趨勢 [/INST] 過往兩年,各國致力對抗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及變異,全球經濟面對從未預見的困境。隨着創新科技的應用平民化、生活化,更加速生活和生產趨向數據化、智能化發展。企業已不能單純作IT 和物聯網轉型,必須要進行結構性的業務重整,以減少因技術差距帶來的營收資產,預期增長的落差,增加本身的市場適應力,從而掌握競爭優勢,物業管理亦是其一。
創新科技在物管行業有着無限的發展及可能性,物管公司在初期必須作好全面部署,廣納及融會貫通各專業範疇的意見,重新審視業務佈局,才作出全面及高效益的系統佈置。
除了軟件應用及硬件配合,如結合5G流動網絡與新一代無線傳輸技術及邊緣運算,加上海量的大數據分析,甚至人臉辨識、微服務、機器深度學習等。當中還包括了解客戶需求與體驗,掌握供應鏈的每個環節,以及維修保養的準則及項目的配置,準確及即時的訊息傳遞和數據與網絡安全等等。物管專才須擔起領導者的角色,果斷調整業務策略,主動解決潛在問題,促進協同合作,擴大業務的價值。
物業管理與其他業務不同,智慧平台的特性是龐大、複雜和專業的。在考慮如何利用創新科技進行業務架構梳理和流程再造,實現人性化的智慧物業管理時,假如單靠程式管理而欠缺人的元素,往往成效不彰,既浪費資源,更甚招來投訴。因此,物管公司在進行改革時,應在初期作好全面部署,避免出現傾斜短視發展及只着重設施管理智能化,盡量以貼地思維,從人性化角度全方位改進,才能提升長遠而持續的營運效益。
新的創科領域需着重客戶的體驗及可持續發展,物業管理專業須肩負重責,主導及平衡各個不同專業範疇對創新科技使用需求,從而作出高層次的思考及檢討,才能達到長遠共贏、目標為本的效益。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何美華 </s>
|
物管在日常工作及所面對的挑戰
|
在過去這兩星期,令我深深體會到物業管理工作面對天氣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雖然已經過了中秋節及踏入10月份,但香港的氣温仍然持續高達攝氏35度,然而,一夜間又突然風雲變色,天文台先後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及8號颱風訊號,在短時間內大量降雨且不時颳著強風,令到許多地方出現水浸、漏水、塌樹,甚至有屋苑的棚架倒下造成傷亡!
作為一個物業管理團隊的領導,房屋經理除了要因應物業的狀況及各種特殊情況包括打風和水浸等,從而制定應變措施及應急程序,同時亦要透過定期演練讓員工熟習及理解安排,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設備及保護裝備予員工使用,以確保他們在惡劣的天氣下仍然可以安全地工作,緊守崗位為業戶服務。
相信不少人跟筆者一樣,在高溫的環境下巡視物業,不消10分鐘已經汗流浹背,希望盡快返回有空調的地方,但相比許多室外或戶外的前綫員工來說,夏季日曬雨淋,冬季則寒風刺骨,他們所承受的挑戰可想而知,因此這類崗位的員工流失率十分高。為了留住人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及採取人性化的關顧措施,給予他們適當的裝備,並安排定期休息時間或調配崗位,從而減低員工因工作環境欠佳而萌生離職的念頭。
面對全球氣候暖化問題,物業管理從業員對減少碳排放作出一定的貢獻。我們會透過管理制度和硬件配置去減少物業的用電和用水量,例如使用太陽能或具感應器的照明工具節省用電。
另外,近年越來越多物業管理公司利用手機應用程式發送通告資訊,以減少用紙,再配合分類回收及舉辦不同的環保活動,既可節省日常管理開支,員工及物業的其他持份者也會漸漸培養出愛護地球的觀念和意識,協助減少碳排放,為環保出一分力。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籍事務委員會主席鄭玉琴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在日常工作及所面對的挑戰 [/INST] 在過去這兩星期,令我深深體會到物業管理工作面對天氣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雖然已經過了中秋節及踏入10月份,但香港的氣温仍然持續高達攝氏35度,然而,一夜間又突然風雲變色,天文台先後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及8號颱風訊號,在短時間內大量降雨且不時颳著強風,令到許多地方出現水浸、漏水、塌樹,甚至有屋苑的棚架倒下造成傷亡!
作為一個物業管理團隊的領導,房屋經理除了要因應物業的狀況及各種特殊情況包括打風和水浸等,從而制定應變措施及應急程序,同時亦要透過定期演練讓員工熟習及理解安排,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設備及保護裝備予員工使用,以確保他們在惡劣的天氣下仍然可以安全地工作,緊守崗位為業戶服務。
相信不少人跟筆者一樣,在高溫的環境下巡視物業,不消10分鐘已經汗流浹背,希望盡快返回有空調的地方,但相比許多室外或戶外的前綫員工來說,夏季日曬雨淋,冬季則寒風刺骨,他們所承受的挑戰可想而知,因此這類崗位的員工流失率十分高。為了留住人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及採取人性化的關顧措施,給予他們適當的裝備,並安排定期休息時間或調配崗位,從而減低員工因工作環境欠佳而萌生離職的念頭。
面對全球氣候暖化問題,物業管理從業員對減少碳排放作出一定的貢獻。我們會透過管理制度和硬件配置去減少物業的用電和用水量,例如使用太陽能或具感應器的照明工具節省用電。
另外,近年越來越多物業管理公司利用手機應用程式發送通告資訊,以減少用紙,再配合分類回收及舉辦不同的環保活動,既可節省日常管理開支,員工及物業的其他持份者也會漸漸培養出愛護地球的觀念和意識,協助減少碳排放,為環保出一分力。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籍事務委員會主席鄭玉琴 </s>
|
風雨下的物業管理工作體驗
|
香港每年的6月至9月,是最多颱風及暴雨來襲的時間,不少上班族或會欣喜可在颱風及暴雨信號懸掛期間放假,忙裡偷閒。不過,面臨風雨交加的情況,物業管理公司及從業員卻是嚴陣以待,毫不鬆懈,務求保護大廈和周遭環境,以及保障所有業戶的人身及財物安全。
物業管理公司一直密切留意天氣預報,並在風雨來臨之前,提前著手準備各項預防措施,例如派員巡視物業四周環境,確保外牆及裝置穩固,並要加固物業門窗。為避免樹木倒塌,有關人員會進行額外作出鞏固及修剪,也會疏通水渠,以免大量雨水湧入時,渠道堵塞並造成水浸。另外,物業管理從業員也會在大廈當眼處張貼通告或透過應用程式,提醒住戶緊鎖門窗,並將室外雜物綁好或移至室內暫存,免生意外。
當暴雨狂風來襲之際,正是最嚴峻的時刻,因此物業管理公司會預先安排更多人手駐守現場、指揮調動及候命支援,相關人員需保持警覺,密切觀察現場環境狀況及應對突發情況,例如升降機停止運作、停電停水、雨水湧入停車場等,就要盡快通知業戶,同時採取紓緩措施或解決方案。
為充分保障物業管理從業員在惡劣環境工作的安全,每名從業員都會獲分配一套完善的裝備,如電筒、頭盔、手套等,亦會配備沙包及通渠工具,有助團隊及時處理問題。從業員也會在平日定期接受專業訓練,讓他們能更有效及冷靜應對突發情況。
然而,風雨過後並不等於物業管理從業員可以放鬆下來,還有很多後續和善後工作需要處理,例如清理倒塌的樹木、清除積水、通知相關政府部門或公司人員協助恢復水電等。假如屋苑設施有任何損毀,或是財物損毀,物業管理公司則需要向保險公司索償保險,以減輕屋苑的損失。
在此感謝一眾物業管理從業員為了我們的安全,默默地堅守崗位,讓我們安然度過每個颱風及暴雨的日子。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陳國安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風雨下的物業管理工作體驗 [/INST] 香港每年的6月至9月,是最多颱風及暴雨來襲的時間,不少上班族或會欣喜可在颱風及暴雨信號懸掛期間放假,忙裡偷閒。不過,面臨風雨交加的情況,物業管理公司及從業員卻是嚴陣以待,毫不鬆懈,務求保護大廈和周遭環境,以及保障所有業戶的人身及財物安全。
物業管理公司一直密切留意天氣預報,並在風雨來臨之前,提前著手準備各項預防措施,例如派員巡視物業四周環境,確保外牆及裝置穩固,並要加固物業門窗。為避免樹木倒塌,有關人員會進行額外作出鞏固及修剪,也會疏通水渠,以免大量雨水湧入時,渠道堵塞並造成水浸。另外,物業管理從業員也會在大廈當眼處張貼通告或透過應用程式,提醒住戶緊鎖門窗,並將室外雜物綁好或移至室內暫存,免生意外。
當暴雨狂風來襲之際,正是最嚴峻的時刻,因此物業管理公司會預先安排更多人手駐守現場、指揮調動及候命支援,相關人員需保持警覺,密切觀察現場環境狀況及應對突發情況,例如升降機停止運作、停電停水、雨水湧入停車場等,就要盡快通知業戶,同時採取紓緩措施或解決方案。
為充分保障物業管理從業員在惡劣環境工作的安全,每名從業員都會獲分配一套完善的裝備,如電筒、頭盔、手套等,亦會配備沙包及通渠工具,有助團隊及時處理問題。從業員也會在平日定期接受專業訓練,讓他們能更有效及冷靜應對突發情況。
然而,風雨過後並不等於物業管理從業員可以放鬆下來,還有很多後續和善後工作需要處理,例如清理倒塌的樹木、清除積水、通知相關政府部門或公司人員協助恢復水電等。假如屋苑設施有任何損毀,或是財物損毀,物業管理公司則需要向保險公司索償保險,以減輕屋苑的損失。
在此感謝一眾物業管理從業員為了我們的安全,默默地堅守崗位,讓我們安然度過每個颱風及暴雨的日子。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陳國安 </s>
|
物管職能多元化 適合不同人士投身
|
從前物業管理予人的印象是「看更阿伯」,只負責看守大廈出入口或安排清潔工作。隨著《物管條例》的通過,社會大眾對物管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根據監管局附表一列出的七個服務類別,包括一般物管服務、環境管理、建築物維修保養改善、設施管理、應用法律、財務及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可見物管從業員須運用不同範疇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以達致「以客為本」及為顧客提供高品質及個人化的物管服務。
今時今日的物業管理不單涵蓋住宅,更包括工廈、商廈、商場、停車場、大學,以及私人和政府設施等,加上很多舊區正在重建,樓宇落成量高,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行業前景非常樂觀。另外,近年很多物管公司都推行智能化管理,結合科技與服務,將之運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實行自動化和電腦化,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生活體驗,因此無論職場生力軍或其他有意轉投物管行業的人才,只要與時並進、持續進修,運用自身多元化的知識技能,再加上累積經驗及從心而發的熱誠,必能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亮。
觀乎近十年的香港物業市場發展一日千里,物管業絕對是「朝陽行業」,即使在疫情肆虐及經濟起伏的大環境下,相較其他行業,物管行業不但沒有受到重大衝擊,而且更求才若渴,紛紛增聘人手加強物業防疫措施和衞生管理等。有意從事物管行業的生力軍如能具有建築、測量、會計或法律等知識,在處理日常物業管理工作,包括物業恆常維修保養、管理大廈財務及預備預算案,甚或執行公契及建築物管理條例等,更得心應手之餘,對僱主也大有禆益。
再者,物管業的多元化及以人為本,正適合靈活多變、喜歡與人溝通、善用新科技及勇於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在行業高速及高增值的發展下,年輕人的新思維有助打破常規,推動行業持續革新。隨著社會進步,妥善的物業管理服務已是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物管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擁有不同知識技能的人才投身其中。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黃凱琳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管職能多元化 適合不同人士投身 [/INST] 從前物業管理予人的印象是「看更阿伯」,只負責看守大廈出入口或安排清潔工作。隨著《物管條例》的通過,社會大眾對物管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根據監管局附表一列出的七個服務類別,包括一般物管服務、環境管理、建築物維修保養改善、設施管理、應用法律、財務及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可見物管從業員須運用不同範疇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以達致「以客為本」及為顧客提供高品質及個人化的物管服務。
今時今日的物業管理不單涵蓋住宅,更包括工廈、商廈、商場、停車場、大學,以及私人和政府設施等,加上很多舊區正在重建,樓宇落成量高,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行業前景非常樂觀。另外,近年很多物管公司都推行智能化管理,結合科技與服務,將之運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實行自動化和電腦化,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生活體驗,因此無論職場生力軍或其他有意轉投物管行業的人才,只要與時並進、持續進修,運用自身多元化的知識技能,再加上累積經驗及從心而發的熱誠,必能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亮。
觀乎近十年的香港物業市場發展一日千里,物管業絕對是「朝陽行業」,即使在疫情肆虐及經濟起伏的大環境下,相較其他行業,物管行業不但沒有受到重大衝擊,而且更求才若渴,紛紛增聘人手加強物業防疫措施和衞生管理等。有意從事物管行業的生力軍如能具有建築、測量、會計或法律等知識,在處理日常物業管理工作,包括物業恆常維修保養、管理大廈財務及預備預算案,甚或執行公契及建築物管理條例等,更得心應手之餘,對僱主也大有禆益。
再者,物管業的多元化及以人為本,正適合靈活多變、喜歡與人溝通、善用新科技及勇於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在行業高速及高增值的發展下,年輕人的新思維有助打破常規,推動行業持續革新。隨著社會進步,妥善的物業管理服務已是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物管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擁有不同知識技能的人才投身其中。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理事黃凱琳 </s>
|
物業管理人員的「日與夜」
|
物業管理是一門全天候的服務性行業,就如醫護人員一樣需要24小時「on call」,以便全面照顧及即時處理業戶的問題。日夜更從業員的工作範疇在大眾一般眼中,或以為並沒有分別,但其實他們需處理的事宜各有不同,以下就讓我們了解物業管理人員的「日與夜」。
不論日夜更的物業管理從業員,基本工作都包括客戶服務、保安巡邏、訪客登記及處理突發事件等。至於公眾地方消毒清潔、設施維修保養、園林修剪、商場佈置、會所營運及客戶服務,以及電力系統檢查、水缸清洗、消防設備檢驗等,一般也是在日間進行,以配合業戶的作息時間,盡量減低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日間會較常遇到不同的崗位的從業員忙碌地工作。
然而,物業管理的工作不分畫夜,從業員晚上的工作同樣繁忙,默默守護業戶的人身及財物安全。除了24小時不間斷的大廈入口的保安和訪客登記服務外,保安人員更會在夜間額外加強屋苑和大廈巡邏,尤其是幽靜及昏暗的角落,以防圖謀不軌之人士有機可乘。
另外,夜更從業員會接獲較多冷氣機滴水與噪音投訴個案,這是由於日間留在單位內的業戶較少,以及日間環境聲音較嘈吵,即使聲浪較大也不易察覺,但在夜深時分,即使只是微弱的聲響,也會顯得份外刺耳,因此該兩類投訴會在夜間較為常見。
由於可見,物業管理需要24小時服務,對人手的需求比一般行業更大,同時要求從業員具備不同專業的知識及細心服務的精神,因此我們一直求才若渴,歡迎有志者加入,按個人專長發揮所長,在行業發光發亮。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業管理人員的「日與夜」 [/INST] 物業管理是一門全天候的服務性行業,就如醫護人員一樣需要24小時「on call」,以便全面照顧及即時處理業戶的問題。日夜更從業員的工作範疇在大眾一般眼中,或以為並沒有分別,但其實他們需處理的事宜各有不同,以下就讓我們了解物業管理人員的「日與夜」。
不論日夜更的物業管理從業員,基本工作都包括客戶服務、保安巡邏、訪客登記及處理突發事件等。至於公眾地方消毒清潔、設施維修保養、園林修剪、商場佈置、會所營運及客戶服務,以及電力系統檢查、水缸清洗、消防設備檢驗等,一般也是在日間進行,以配合業戶的作息時間,盡量減低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日間會較常遇到不同的崗位的從業員忙碌地工作。
然而,物業管理的工作不分畫夜,從業員晚上的工作同樣繁忙,默默守護業戶的人身及財物安全。除了24小時不間斷的大廈入口的保安和訪客登記服務外,保安人員更會在夜間額外加強屋苑和大廈巡邏,尤其是幽靜及昏暗的角落,以防圖謀不軌之人士有機可乘。
另外,夜更從業員會接獲較多冷氣機滴水與噪音投訴個案,這是由於日間留在單位內的業戶較少,以及日間環境聲音較嘈吵,即使聲浪較大也不易察覺,但在夜深時分,即使只是微弱的聲響,也會顯得份外刺耳,因此該兩類投訴會在夜間較為常見。
由於可見,物業管理需要24小時服務,對人手的需求比一般行業更大,同時要求從業員具備不同專業的知識及細心服務的精神,因此我們一直求才若渴,歡迎有志者加入,按個人專長發揮所長,在行業發光發亮。 </s>
|
物業管理行業的前景及事業規劃
|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以致全球確診人數達一千萬。可幸香港是一塊福地,同時香港人有極高的衛生意識,即使經歷了近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疫症,縱使有點不便,但大家仍然能如常工作及生活。今次疫情亦令大家注意到物業管理的工作,從業員在疫情中保持大廈公眾地方的衛生令業戶放心。同時,隨著未來大量公私營住宅及房地產項目相繼落成及今次疫情對物管從業員的重視,故物管從業員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令畢業生或有志入行人士更為注視物業管理這個行業。
由於人力市場對物管從業員需求大,不少現職從業員反映物管行業這份工作相對較為穩定,亦都有明確的晉升階梯,能給予從業員安心的就業保障。以大學畢業生為例,畢業後可從物業助理或見習主任起步,只要在職業生涯中累積足夠的經驗及持續進修,提升學歷,從業員亦可晉升至高層職位。
有志入行人士需要修讀與房屋和物業管理相關的課程,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房屋管理專業文憑」、香港理工大學「物業管理學(榮譽)理學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房屋及城市研究」。當投身物管行業時,可繼續進修及參加公司內部或參與認可專業學會舉辦之持續培訓。從業員如非本科之大學學位可以修讀高階課程以便為日後的晉升舖路,如香港大學「房屋管理碩士(專業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房屋學文學碩士」等。
除了學歷的資格外,從業員日後亦需要同時獲得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物監局)的認可。物監局將於今年8月1日起實施物業管理業(物管業)發牌制度,物管從業員的專業將更備受肯定。發牌制度會按從業員相關的學歷、經驗及專業資格要求,分為第1級(經理)及第2級(主任),並提供不同途徑讓從業員申請。如第1級牌照其中一個途徑是須持物監局指明的物業管理學士或以上學位及具有最少三年工作經驗;而第2級牌照其中一個途徑是須持物監局指明的副學士學位、文憑或以上的學歷及最少具備一至兩年的工作經驗。此外,物業管理人牌照要求從業員具備是物監局認可的物業管理專業團體的會員資格,如香港房屋經理學會、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亞太分會、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國際設施管理協會(香港分會)、香港設施管理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日後物管行業面對更專業的考驗,從業員需要及早及持續裝備自己以應付不斷提升之專業水平。
物業管理行業的前景及事業規劃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司庫何肇堅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物業管理行業的前景及事業規劃 [/INST]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以致全球確診人數達一千萬。可幸香港是一塊福地,同時香港人有極高的衛生意識,即使經歷了近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疫症,縱使有點不便,但大家仍然能如常工作及生活。今次疫情亦令大家注意到物業管理的工作,從業員在疫情中保持大廈公眾地方的衛生令業戶放心。同時,隨著未來大量公私營住宅及房地產項目相繼落成及今次疫情對物管從業員的重視,故物管從業員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令畢業生或有志入行人士更為注視物業管理這個行業。
由於人力市場對物管從業員需求大,不少現職從業員反映物管行業這份工作相對較為穩定,亦都有明確的晉升階梯,能給予從業員安心的就業保障。以大學畢業生為例,畢業後可從物業助理或見習主任起步,只要在職業生涯中累積足夠的經驗及持續進修,提升學歷,從業員亦可晉升至高層職位。
有志入行人士需要修讀與房屋和物業管理相關的課程,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房屋管理專業文憑」、香港理工大學「物業管理學(榮譽)理學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房屋及城市研究」。當投身物管行業時,可繼續進修及參加公司內部或參與認可專業學會舉辦之持續培訓。從業員如非本科之大學學位可以修讀高階課程以便為日後的晉升舖路,如香港大學「房屋管理碩士(專業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房屋學文學碩士」等。
除了學歷的資格外,從業員日後亦需要同時獲得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物監局)的認可。物監局將於今年8月1日起實施物業管理業(物管業)發牌制度,物管從業員的專業將更備受肯定。發牌制度會按從業員相關的學歷、經驗及專業資格要求,分為第1級(經理)及第2級(主任),並提供不同途徑讓從業員申請。如第1級牌照其中一個途徑是須持物監局指明的物業管理學士或以上學位及具有最少三年工作經驗;而第2級牌照其中一個途徑是須持物監局指明的副學士學位、文憑或以上的學歷及最少具備一至兩年的工作經驗。此外,物業管理人牌照要求從業員具備是物監局認可的物業管理專業團體的會員資格,如香港房屋經理學會、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亞太分會、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國際設施管理協會(香港分會)、香港設施管理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日後物管行業面對更專業的考驗,從業員需要及早及持續裝備自己以應付不斷提升之專業水平。
物業管理行業的前景及事業規劃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司庫何肇堅 </s>
|
5G世代
|
智能手機技術由3G發展到4G,再由4G LTE發展到4G LTE-A,這些都是不久前的科技進程,在不知不覺間,5G的時代快將來臨。
5G,意指第五代流動通訊技術,其最高的理論值速度可達10Gbps,相比起4G最高的理論值速度1Gbps,快達10倍。因5G速度快,容量高和低時延的優勢,其應用層面相比4G更為廣泛,例如只需數秒便能完成下載影片,以及網絡串流4K影片時,基本上沒有延誤等。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提出了「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六個主要範疇為發展目標,隨着5G的面世,更能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從互聯網走向物聯網 ( IoT ),不同類型的物聯網應用如虛擬實境 ( VR )、擴增實境 ( AR )、人工智慧 ( AI )、大數據、雲端計算、無人機、自動駕駛車、智能家居、智能儀錶、智能物流、智能能源管理和遠程醫療等,亦因為5G而能使其加速發展。
早在2015年,國際電訊聯盟 ( ITU ) 制訂了三個未來5G發展目標及願景,分別為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 (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 (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 及大規模機器型通訊 (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eMBB的數據傳輸速率提高,亦能涵蓋不同的傳輸範圍,適用於VR/AR及超高清視頻。URLLC在時延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嚴格,適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等需要非常低延遲和非常高可靠度的應用。而mMTC數據傳輸速率較低,用於數據量大但對延遲性及可靠度需求較低的設備,適用於大規模物聯網應用及車聯網 ( V2X ) 等。
5G多使用高頻段的波段作訊號,其波長較短,而覆蓋面積亦相對小,因此基站建設密度相比4G較高,所需要的基站數量多,投資規模相對大。5G的應用層面繁多,需要大量網絡流量及強大光纖網路支援,如採用多輸入多輸出 (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 天線無線通訊技術及分配相應的頻譜等。
在流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大概每十年就有一次技術上的演化,引進新一代流動通訊技術。預期在2020年,5G將會被引入,並進一步邁向商用化。在《5G全球競爭》報告中,美國、中國和韓國為全球5G發展的首三位。韓國為首個提供全國5G服務的國家,而美國和中國也有在重要的領域提供5G服務,其他國家也在積極發展5G網絡。
為配合5G的發展時間表,香港的網絡供應商已馬不停蹄地進行相關測試,智能手機製造商亦相繼推出5G智能手機。頻譜方面,通訊事務管理局在2019年4月指配26/28GHz共1200MHz的頻譜供「大規模公共流動服務」,並在10月公布3.5GHz共200MHz頻譜的拍賣結果,並相繼進行3.3GHz及4.9GHz頻譜的拍賣。
各國積極為5G商用作準備,相信5G的來臨會為人類生活帶來一連串改變。
本文章內容由香港工程師學會電子分部楊曉芬工程師提供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5G世代 [/INST] 智能手機技術由3G發展到4G,再由4G LTE發展到4G LTE-A,這些都是不久前的科技進程,在不知不覺間,5G的時代快將來臨。
5G,意指第五代流動通訊技術,其最高的理論值速度可達10Gbps,相比起4G最高的理論值速度1Gbps,快達10倍。因5G速度快,容量高和低時延的優勢,其應用層面相比4G更為廣泛,例如只需數秒便能完成下載影片,以及網絡串流4K影片時,基本上沒有延誤等。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提出了「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六個主要範疇為發展目標,隨着5G的面世,更能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從互聯網走向物聯網 ( IoT ),不同類型的物聯網應用如虛擬實境 ( VR )、擴增實境 ( AR )、人工智慧 ( AI )、大數據、雲端計算、無人機、自動駕駛車、智能家居、智能儀錶、智能物流、智能能源管理和遠程醫療等,亦因為5G而能使其加速發展。
早在2015年,國際電訊聯盟 ( ITU ) 制訂了三個未來5G發展目標及願景,分別為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 (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 (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 及大規模機器型通訊 (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eMBB的數據傳輸速率提高,亦能涵蓋不同的傳輸範圍,適用於VR/AR及超高清視頻。URLLC在時延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嚴格,適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等需要非常低延遲和非常高可靠度的應用。而mMTC數據傳輸速率較低,用於數據量大但對延遲性及可靠度需求較低的設備,適用於大規模物聯網應用及車聯網 ( V2X ) 等。
5G多使用高頻段的波段作訊號,其波長較短,而覆蓋面積亦相對小,因此基站建設密度相比4G較高,所需要的基站數量多,投資規模相對大。5G的應用層面繁多,需要大量網絡流量及強大光纖網路支援,如採用多輸入多輸出 (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 天線無線通訊技術及分配相應的頻譜等。
在流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大概每十年就有一次技術上的演化,引進新一代流動通訊技術。預期在2020年,5G將會被引入,並進一步邁向商用化。在《5G全球競爭》報告中,美國、中國和韓國為全球5G發展的首三位。韓國為首個提供全國5G服務的國家,而美國和中國也有在重要的領域提供5G服務,其他國家也在積極發展5G網絡。
為配合5G的發展時間表,香港的網絡供應商已馬不停蹄地進行相關測試,智能手機製造商亦相繼推出5G智能手機。頻譜方面,通訊事務管理局在2019年4月指配26/28GHz共1200MHz的頻譜供「大規模公共流動服務」,並在10月公布3.5GHz共200MHz頻譜的拍賣結果,並相繼進行3.3GHz及4.9GHz頻譜的拍賣。
各國積極為5G商用作準備,相信5G的來臨會為人類生活帶來一連串改變。
本文章內容由香港工程師學會電子分部楊曉芬工程師提供 </s>
|
驗樓利用紅外線 「低温等於有水?」
|
曾經在電視上見過有位驗樓人員利用微型紅外線熱成像相機 ( Infrared Thermography Camera ) 檢驗樓宇各個部分,他說:「這處顯示不尋常的低温,所以這裡面有水!」這個說法到底正確嗎?另外,驗樓人員也曾經帶領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行人路上嘗試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找出地窿,這種方法又真的可以找出地窿嗎?究竟紅外線技術是否可以透視結構?
紅外線測温技術可以量度從物體表面所散發出來紅外線輻射熱的能量。物體靠近表面的質量或許會影響表面輻射熱能量,利用紅外線測熱成像相機可以探測到表面温度,如發現溫度不均的位置,可從而推算內部情況,例如有沒有空鼓,滲水等問題。簡單來說,紅外線技術只可推測物體靠近表面的狀況,並不可以透視結構內部。
雖然紅外線技術不能透視結構內部,但亦可用於進行一部分檢測,以了解樓宇室外和室內狀況:
1. 檢查外牆磁磚或批盪
如果磁磚是利用濕掛的方式安裝,在合適的天氣情況下,風速低、雲量覆蓋率低及陽光普照下,而大廈外牆又沒有障礙物遮擋,一般在中午過後,外牆便吸收了足夠的熱量。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測,能夠查找磁磚或批盪鬆脫的位置。由於鬆脫的位置內藏空隙,外牆吸收的熱量較難傳入石屎牆內,這些位置的表面就會顯示較高的温度。而在晚上,大廈的温度較室外氣温高,熱能量會從大廈外牆散發,此時藏有空隙的位置則會顯示較低的温度。要注意結構的邊緣位會有邊緣效應 ( Edging effect ),所以這種方法不適用於表面平面較小的構件,例如窗鰭 ( Window fin ) 和冷氣機台等。
2. 檢測新造的防水膜
在新造的防水膜上注約4吋深的水,浸48小時後將水疏走,待表面乾燥並吸收足夠的熱量後,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查防水膜。防水膜破損的位置底部會有積水,所以會顯示較低温度。
3. 檢查室內漏水的位置
在懷疑漏水的結構件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查表面有沒有明顯的温度差異,從而推算是否有漏水的問題。由於水的熱容量 ( Heat capacity ) 比較大,如果靠近表面的位置有水,會吸收周邊的熱量,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會顯示出較低的温度。但要注意可能有其他原因令結構件顯示較低的温度,例如冷氣出風口直接吹向該結構件,或結構件處於一些陰暗覆蓋或飾面不平滑的位置等。 所以單憑一句「低溫等於有水」來判斷漏水位置,則顯示該驗樓人員不專業,他對紅外線技術只是一知半解。
每一種檢測方法都有它的優點與缺點,例如紅外線檢查的優點是不會對被檢測的地方造成任何破損及快速方便,而它的缺點是容易受天氣、環境、檢測地方的結構等因素影響。所以必須由合資格的技術人員,採用精準度高的紅外線熱成像相機,在合適的天氣、環境及時間下進行檢測,而測試結果必須由具相當經驗及曾受專業訓練的認可人士進行分析,最好可由有香港認可處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 ( HOKLAS ) 或具同等資格認證的實驗室進行檢測。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仲會員事務委員會提供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驗樓利用紅外線 「低温等於有水?」 [/INST] 曾經在電視上見過有位驗樓人員利用微型紅外線熱成像相機 ( Infrared Thermography Camera ) 檢驗樓宇各個部分,他說:「這處顯示不尋常的低温,所以這裡面有水!」這個說法到底正確嗎?另外,驗樓人員也曾經帶領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行人路上嘗試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找出地窿,這種方法又真的可以找出地窿嗎?究竟紅外線技術是否可以透視結構?
紅外線測温技術可以量度從物體表面所散發出來紅外線輻射熱的能量。物體靠近表面的質量或許會影響表面輻射熱能量,利用紅外線測熱成像相機可以探測到表面温度,如發現溫度不均的位置,可從而推算內部情況,例如有沒有空鼓,滲水等問題。簡單來說,紅外線技術只可推測物體靠近表面的狀況,並不可以透視結構內部。
雖然紅外線技術不能透視結構內部,但亦可用於進行一部分檢測,以了解樓宇室外和室內狀況:
1. 檢查外牆磁磚或批盪
如果磁磚是利用濕掛的方式安裝,在合適的天氣情況下,風速低、雲量覆蓋率低及陽光普照下,而大廈外牆又沒有障礙物遮擋,一般在中午過後,外牆便吸收了足夠的熱量。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測,能夠查找磁磚或批盪鬆脫的位置。由於鬆脫的位置內藏空隙,外牆吸收的熱量較難傳入石屎牆內,這些位置的表面就會顯示較高的温度。而在晚上,大廈的温度較室外氣温高,熱能量會從大廈外牆散發,此時藏有空隙的位置則會顯示較低的温度。要注意結構的邊緣位會有邊緣效應 ( Edging effect ),所以這種方法不適用於表面平面較小的構件,例如窗鰭 ( Window fin ) 和冷氣機台等。
2. 檢測新造的防水膜
在新造的防水膜上注約4吋深的水,浸48小時後將水疏走,待表面乾燥並吸收足夠的熱量後,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查防水膜。防水膜破損的位置底部會有積水,所以會顯示較低温度。
3. 檢查室內漏水的位置
在懷疑漏水的結構件利用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檢查表面有沒有明顯的温度差異,從而推算是否有漏水的問題。由於水的熱容量 ( Heat capacity ) 比較大,如果靠近表面的位置有水,會吸收周邊的熱量,紅外線熱成像相機會顯示出較低的温度。但要注意可能有其他原因令結構件顯示較低的温度,例如冷氣出風口直接吹向該結構件,或結構件處於一些陰暗覆蓋或飾面不平滑的位置等。 所以單憑一句「低溫等於有水」來判斷漏水位置,則顯示該驗樓人員不專業,他對紅外線技術只是一知半解。
每一種檢測方法都有它的優點與缺點,例如紅外線檢查的優點是不會對被檢測的地方造成任何破損及快速方便,而它的缺點是容易受天氣、環境、檢測地方的結構等因素影響。所以必須由合資格的技術人員,採用精準度高的紅外線熱成像相機,在合適的天氣、環境及時間下進行檢測,而測試結果必須由具相當經驗及曾受專業訓練的認可人士進行分析,最好可由有香港認可處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 ( HOKLAS ) 或具同等資格認證的實驗室進行檢測。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仲會員事務委員會提供 </s>
|
核子能的大與小
|
原子和核子
公元前的古希臘人有一個概念:將一些日常物質不斷地一分為二,物質會變得越來越細小,直至不能再分割,這些物質被稱為原子。到了上世紀初期,科學家基於這個概念發現原子的結構。他們理解到原子擁有一個核子,核子由一群帶有正電荷的粒子,以及沒有電荷的粒子組成;核子外圍亦有一群帶負電荷的粒子,這三種粒子共同組成一顆原子。
核子所帶有的正電荷粒子數目,決定了物質的類別。即是說:氫、氧、鋁、銅、鐵都是不同的物質,它們的原子核各自包含獨有數目的正電荷粒子。
那麼原子有多大?
我們認知的原子是微小至不可以再分割,那麼每顆原子一定是很細小。正如上文提到,不同物質的原子核各自包含獨有數目的正電荷粒子,那麼我們可以試想,原子核內的正電荷粒子數目不一,原子的大小也應該不一樣。簡單地說,一顆原子的直徑約為50至500皮米之間。不過,一皮米有多大?一皮米其實很小,只有一米的萬億分之一。有一個比喻是:地球相對一個蘋果的大小,約等於一個蘋果相對一顆原子的大小。
我們使用高科技時,都可能接觸過納米的概念。對於原子物理,一納米可以說是很大,相等於1,000皮米。
那麼核子有多大?
既然原子如此細小,那麼組成它的各種粒子應該會更微細。科學家推算,組成原子核的粒子的直徑約小於1/1,000皮米,環繞著原子核的帶負電荷粒子的直徑更小,相信不超過百萬分之一皮米。
目前已知最大的核子,擁有不足300顆粒子。這種核子都只有數千分之一皮米的大小。因此核子的直徑約為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核子在原子中所佔的空間,好比在一顆在足球場裡的黃豆。也就是說,原子內絕大部分空間其實是真正的空間。
核子可以釋放多少能量?
強大的力量把核子裡的粒子粘合起來。不過,大自然有極少數的物質,在合適的條件時可以分裂成細小的物質。鈾就是我們常用來分裂的物質。
鈾在核子分裂時會釋放能量。根據愛恩斯坦的公式E=mc2,這種能量的大小,相當於核子分裂時所減少的物質乘以在真空的光速兩次。因為在真空的光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接近每秒三十萬公里,所以減少少量物質已經足夠產生龐大能量。
每顆鈾的核子分裂時可以釋放的能量足足有二萬萬個電子伏特。但這個數字是否代表一股龐大的能量呢?其實,一個電子伏特只代表將一顆極微小的帶負電荷粒子在經過一個伏特的電壓後所增加的能量,這是很微小的能量單位。二萬萬個電子伏特的能量只足夠為10微克,亦即十萬分之一克的水,升溫百萬分之一攝氏度。別說人類,甚至蚊子都不會感覺到這分微小能量。
不過,原子實在極為細小,針尖已有足夠空間累積二千萬萬顆鈾原子。因此少量的鈾已擁有大量鈾原子,足以產生龐大能量。
以香港一個四口家庭為例,一般每月使用約四百度電力。一顆在天然開採,重0.012千克的鈾,約相當一枚3A電池的重量,當中提煉出來的裂變材料可供應這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如果以燃燒化石燃料來提供同等電力,則需要約150千克的煤或50千克的天然氣。
為甚麽鈾原子的分裂可以比燃燒同等化石燃料產生多千倍、萬倍的能量?因為兩者採用不同原理:前者是更改核子裡的粒子組合,而後者只不過是改變原子外圍一些負電荷粒子的組合。與燃燒化石燃料相比,核子分裂只需微量物質就足以產生同等能量,因此使用後的殘餘物質亦少,處理所需的的技術難度也相對較低。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提供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核子能的大與小 [/INST] 原子和核子
公元前的古希臘人有一個概念:將一些日常物質不斷地一分為二,物質會變得越來越細小,直至不能再分割,這些物質被稱為原子。到了上世紀初期,科學家基於這個概念發現原子的結構。他們理解到原子擁有一個核子,核子由一群帶有正電荷的粒子,以及沒有電荷的粒子組成;核子外圍亦有一群帶負電荷的粒子,這三種粒子共同組成一顆原子。
核子所帶有的正電荷粒子數目,決定了物質的類別。即是說:氫、氧、鋁、銅、鐵都是不同的物質,它們的原子核各自包含獨有數目的正電荷粒子。
那麼原子有多大?
我們認知的原子是微小至不可以再分割,那麼每顆原子一定是很細小。正如上文提到,不同物質的原子核各自包含獨有數目的正電荷粒子,那麼我們可以試想,原子核內的正電荷粒子數目不一,原子的大小也應該不一樣。簡單地說,一顆原子的直徑約為50至500皮米之間。不過,一皮米有多大?一皮米其實很小,只有一米的萬億分之一。有一個比喻是:地球相對一個蘋果的大小,約等於一個蘋果相對一顆原子的大小。
我們使用高科技時,都可能接觸過納米的概念。對於原子物理,一納米可以說是很大,相等於1,000皮米。
那麼核子有多大?
既然原子如此細小,那麼組成它的各種粒子應該會更微細。科學家推算,組成原子核的粒子的直徑約小於1/1,000皮米,環繞著原子核的帶負電荷粒子的直徑更小,相信不超過百萬分之一皮米。
目前已知最大的核子,擁有不足300顆粒子。這種核子都只有數千分之一皮米的大小。因此核子的直徑約為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核子在原子中所佔的空間,好比在一顆在足球場裡的黃豆。也就是說,原子內絕大部分空間其實是真正的空間。
核子可以釋放多少能量?
強大的力量把核子裡的粒子粘合起來。不過,大自然有極少數的物質,在合適的條件時可以分裂成細小的物質。鈾就是我們常用來分裂的物質。
鈾在核子分裂時會釋放能量。根據愛恩斯坦的公式E=mc2,這種能量的大小,相當於核子分裂時所減少的物質乘以在真空的光速兩次。因為在真空的光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接近每秒三十萬公里,所以減少少量物質已經足夠產生龐大能量。
每顆鈾的核子分裂時可以釋放的能量足足有二萬萬個電子伏特。但這個數字是否代表一股龐大的能量呢?其實,一個電子伏特只代表將一顆極微小的帶負電荷粒子在經過一個伏特的電壓後所增加的能量,這是很微小的能量單位。二萬萬個電子伏特的能量只足夠為10微克,亦即十萬分之一克的水,升溫百萬分之一攝氏度。別說人類,甚至蚊子都不會感覺到這分微小能量。
不過,原子實在極為細小,針尖已有足夠空間累積二千萬萬顆鈾原子。因此少量的鈾已擁有大量鈾原子,足以產生龐大能量。
以香港一個四口家庭為例,一般每月使用約四百度電力。一顆在天然開採,重0.012千克的鈾,約相當一枚3A電池的重量,當中提煉出來的裂變材料可供應這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如果以燃燒化石燃料來提供同等電力,則需要約150千克的煤或50千克的天然氣。
為甚麽鈾原子的分裂可以比燃燒同等化石燃料產生多千倍、萬倍的能量?因為兩者採用不同原理:前者是更改核子裡的粒子組合,而後者只不過是改變原子外圍一些負電荷粒子的組合。與燃燒化石燃料相比,核子分裂只需微量物質就足以產生同等能量,因此使用後的殘餘物質亦少,處理所需的的技術難度也相對較低。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提供 </s>
|
程心E重 薪火相傳-一個電機工程師的日常
|
電機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以電磁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工程專業,主要職能是把電力引入到家居、工商業或交通等各行業中使用。當中的先驅者就是在1882年於美國紐約市珍珠街建設第一個電力系統的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
時至今日,電力絕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那究竟「電機工程師」是做什麼的呢?讓我們看看小尼這位年輕有為的新晉電機工程師一天的生活是怎樣度過的吧!
早上9時
「咖啡準備好了,開工! 先把昨天設計的電力線路圖畫好吧。」
「(按著計算機)這裡的電路保護就用20安培的微型斷路器(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吧。」
典型電力系統線路設計圖
早上10時
與機電承建商開會
「大家早安…醫院的後備發電機對病人的維生儀器很重要,請小心進行投產測試,尤其是四極轉換器件及聯鎖測試…」
下午2時
與顧問公司和電力公司開會
「這工廠將配置大型的工業設備,根據負荷評估,需要電力公司安裝兩台變壓器來供電,這是我對變壓器房設計圖的意見…」
下午4時
(到工地視察項目進度)
「大家辛苦了…記緊記在窗框接上輔助等電位地線以保障安全。」
下午5時
(回到辦公室)
「嗯,工程進度得還不錯,但物料運送可能跟不上進度,讓我整理一下資料在會議上報告…」
下午6時
「呼! 終於完成一天的工作了。明天也要繼續努力!」
以上,就是一位電機工程師的日常。你覺得是忙碌? 還是充滿挑戰呢?
電機工程師,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安裝和維護住宅、醫院、商場或公共交通等電力系統的專業工程人員。微小至選擇合適的電路斷路器,複雜至變壓器房的配置,他們也要運用專業知識,再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他們絞盡腦汁,只為了令電力系統既安全又可靠地運作。要知道,電力系統中任何一個毛病,也可能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和傷亡。
在香港,多個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發展商、承建商和顧問公司等每年也會招聘電機工程師。一般來說,電機工程學位的畢業生經過2年的認可專業訓練加上不少於2年的專責工作經驗,再通過香港工程師學會或同等機構的專業評估(Professional Assessment),就可獲得專業的電機工程師資格。除香港外,這資格在澳洲、加拿大和英國等地也能受到認可啊!
守護那一點點如珍珠般的燈火,是電機工程師的職責。你願意接下這把火炬,成為專業的電機工程師,把我們的光芒傳承下去嗎?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程心E重 薪火相傳-一個電機工程師的日常 [/INST] 電機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以電磁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工程專業,主要職能是把電力引入到家居、工商業或交通等各行業中使用。當中的先驅者就是在1882年於美國紐約市珍珠街建設第一個電力系統的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
時至今日,電力絕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那究竟「電機工程師」是做什麼的呢?讓我們看看小尼這位年輕有為的新晉電機工程師一天的生活是怎樣度過的吧!
早上9時
「咖啡準備好了,開工! 先把昨天設計的電力線路圖畫好吧。」
「(按著計算機)這裡的電路保護就用20安培的微型斷路器(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吧。」
典型電力系統線路設計圖
早上10時
與機電承建商開會
「大家早安…醫院的後備發電機對病人的維生儀器很重要,請小心進行投產測試,尤其是四極轉換器件及聯鎖測試…」
下午2時
與顧問公司和電力公司開會
「這工廠將配置大型的工業設備,根據負荷評估,需要電力公司安裝兩台變壓器來供電,這是我對變壓器房設計圖的意見…」
下午4時
(到工地視察項目進度)
「大家辛苦了…記緊記在窗框接上輔助等電位地線以保障安全。」
下午5時
(回到辦公室)
「嗯,工程進度得還不錯,但物料運送可能跟不上進度,讓我整理一下資料在會議上報告…」
下午6時
「呼! 終於完成一天的工作了。明天也要繼續努力!」
以上,就是一位電機工程師的日常。你覺得是忙碌? 還是充滿挑戰呢?
電機工程師,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安裝和維護住宅、醫院、商場或公共交通等電力系統的專業工程人員。微小至選擇合適的電路斷路器,複雜至變壓器房的配置,他們也要運用專業知識,再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他們絞盡腦汁,只為了令電力系統既安全又可靠地運作。要知道,電力系統中任何一個毛病,也可能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和傷亡。
在香港,多個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發展商、承建商和顧問公司等每年也會招聘電機工程師。一般來說,電機工程學位的畢業生經過2年的認可專業訓練加上不少於2年的專責工作經驗,再通過香港工程師學會或同等機構的專業評估(Professional Assessment),就可獲得專業的電機工程師資格。除香港外,這資格在澳洲、加拿大和英國等地也能受到認可啊!
守護那一點點如珍珠般的燈火,是電機工程師的職責。你願意接下這把火炬,成為專業的電機工程師,把我們的光芒傳承下去嗎? </s>
|
建築材料試驗技術員做D乜?
|
建築材料測試
建築工程項目如興建公路、橋樑、房屋基建設施等,採用不同種類的建築材料。這些主要的建築材料包括混凝土、瀝青、岩土、鋼材等,均須經過特定測試,以確保符合所需的標準。
這些試驗服務均由合資格的建築材料試驗所提供。試驗所須通過嚴格評審,方能獲得認可資格和進行其認可服務範圍內的建材測試。香港現時有超過70間獲香港認可處認可提供建築材料測試的試驗所,當中包括政府及私營試驗所。
試驗技術員職務
試驗技術員在試驗所擔當重要角色。職務一般包括按指定程序採集和預備建築材料試驗樣本;使用儀器試驗材料;整理和分析試驗結果;擬備測試報告及證書;檢查和校正測試工具及儀器等;還參與香港認可處對試驗所的定期審核。
行業前景及發展
本港多個大型工務工程現已開展,私營建築工程也提升建築物料的質素,而大專院校及大企業對建築材料的研發工作日增,且內地建築業對檢測愈見重視,本港對建築材料的測試人才需求因而增加。
另外,本港專上教育院校已開辦與測試行業相關的課程,教育局也協助檢測行業推行資歷架構認證,以持續提升業內人士的技術水平、競爭力和專業地位。
試驗技術員職業前景
技術員如果累積足夠經驗,工作表現優異,可晉升為高級技術員,帶領一組技術員履行職務。如持續進修,更有機會晉升為試驗所經理、品質經理或認可人士,負責試驗所的日常事務、品質管理、簽發試驗證書等工作。
入職條件
技術員一般須持有認可學院的土木工程普通證書及/或中學會考五科合格 (包括物理、數學和英文);並具備良好的書寫和溝通技巧、良好的記憶力,工作慎密細心,對材料試驗具有濃厚興趣,而且樂於參與團隊工作。
歡迎加入建築材料試驗所技術員的行列,共同攜手建設香港。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建築材料試驗技術員做D乜? [/INST] 建築材料測試
建築工程項目如興建公路、橋樑、房屋基建設施等,採用不同種類的建築材料。這些主要的建築材料包括混凝土、瀝青、岩土、鋼材等,均須經過特定測試,以確保符合所需的標準。
這些試驗服務均由合資格的建築材料試驗所提供。試驗所須通過嚴格評審,方能獲得認可資格和進行其認可服務範圍內的建材測試。香港現時有超過70間獲香港認可處認可提供建築材料測試的試驗所,當中包括政府及私營試驗所。
試驗技術員職務
試驗技術員在試驗所擔當重要角色。職務一般包括按指定程序採集和預備建築材料試驗樣本;使用儀器試驗材料;整理和分析試驗結果;擬備測試報告及證書;檢查和校正測試工具及儀器等;還參與香港認可處對試驗所的定期審核。
行業前景及發展
本港多個大型工務工程現已開展,私營建築工程也提升建築物料的質素,而大專院校及大企業對建築材料的研發工作日增,且內地建築業對檢測愈見重視,本港對建築材料的測試人才需求因而增加。
另外,本港專上教育院校已開辦與測試行業相關的課程,教育局也協助檢測行業推行資歷架構認證,以持續提升業內人士的技術水平、競爭力和專業地位。
試驗技術員職業前景
技術員如果累積足夠經驗,工作表現優異,可晉升為高級技術員,帶領一組技術員履行職務。如持續進修,更有機會晉升為試驗所經理、品質經理或認可人士,負責試驗所的日常事務、品質管理、簽發試驗證書等工作。
入職條件
技術員一般須持有認可學院的土木工程普通證書及/或中學會考五科合格 (包括物理、數學和英文);並具備良好的書寫和溝通技巧、良好的記憶力,工作慎密細心,對材料試驗具有濃厚興趣,而且樂於參與團隊工作。
歡迎加入建築材料試驗所技術員的行列,共同攜手建設香港。 </s>
|
屋宇裝備工程師係一份咩職業?
|
每當說起屋宇裝備工程師,非同業的人便可能會聯想到他們的工作不是在地盤日曬雨淋,便是終日躲在辦公室裡埋頭苦幹對着電腦做設計做樓宇圖則。但其實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具挑戰性和充滿趣味性。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屋宇裝備工程項目包括「風」、「火」、「水」、和「電」四項樓宇必備的設施。當中「風」代表通風和冷暖氣設備,「火」代表消防系統和緊急逃生設備,「水」代表供水和排水設施,而「電」則代表電力和照明系統。除此以外,電梯、升降機、中央控制和保安系統等都有賴屋宇裝備工程師去設計、安裝和維修。不同的工程項目,基建如鐵路、機場、貨櫃碼頭和公路;其他政府或私人發展商不同類型的工程發展項目;物業維修保養;系統和設備的銷售工作等等都和屋宇裝備工程師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除以上所提及過的工作外,一個屋宇裝備工程師在業界和這個社會上還有什麼其他貢獻呢?首先,他們會在大學當客席講師,在屋宇裝備課程上把實用的工程設計和建造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授予學生、他們會當義工前往第三國家或災後國家提供專業意見協助發展或重建、他們會參與跨專業或其他學會事務,並帶領學生和年輕工程師在本港和到外地作交流並推廣工程專業、他們會向學生提供升學及就業講座,向工程師提供工程專業執照面試之講座,並會主考工程專業執照之面試、他們更會在法庭上以專家證人身分提供有關專業意見,亦會參與、建議並制定與屋宇裝備工程有關之法例等等。當然亦包括像我這般有空便可以寫寫與工程有關的專欄吧,涉及的範疇,真是多不勝數。
屋宇裝備工程師除了要有清晰的數理邏輯、豐富的專業和科學知識去評估各個系統之需求和兼容性,還須要有良好的書寫及溝通技巧、領導才能和樂於參與團隊工作以應付不同的專業範疇和不同工作層面之需要。並具備創新精神,在環境保䕶、可持續發展和能源效益的大前提下滿足現代社會的各種生活需求。
最後,你有興趣和能力成為一個專業屋宇裝備工程師接受挑戰和貢獻香港嗎?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屋宇裝備工程師係一份咩職業? [/INST] 每當說起屋宇裝備工程師,非同業的人便可能會聯想到他們的工作不是在地盤日曬雨淋,便是終日躲在辦公室裡埋頭苦幹對着電腦做設計做樓宇圖則。但其實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具挑戰性和充滿趣味性。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屋宇裝備工程項目包括「風」、「火」、「水」、和「電」四項樓宇必備的設施。當中「風」代表通風和冷暖氣設備,「火」代表消防系統和緊急逃生設備,「水」代表供水和排水設施,而「電」則代表電力和照明系統。除此以外,電梯、升降機、中央控制和保安系統等都有賴屋宇裝備工程師去設計、安裝和維修。不同的工程項目,基建如鐵路、機場、貨櫃碼頭和公路;其他政府或私人發展商不同類型的工程發展項目;物業維修保養;系統和設備的銷售工作等等都和屋宇裝備工程師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除以上所提及過的工作外,一個屋宇裝備工程師在業界和這個社會上還有什麼其他貢獻呢?首先,他們會在大學當客席講師,在屋宇裝備課程上把實用的工程設計和建造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授予學生、他們會當義工前往第三國家或災後國家提供專業意見協助發展或重建、他們會參與跨專業或其他學會事務,並帶領學生和年輕工程師在本港和到外地作交流並推廣工程專業、他們會向學生提供升學及就業講座,向工程師提供工程專業執照面試之講座,並會主考工程專業執照之面試、他們更會在法庭上以專家證人身分提供有關專業意見,亦會參與、建議並制定與屋宇裝備工程有關之法例等等。當然亦包括像我這般有空便可以寫寫與工程有關的專欄吧,涉及的範疇,真是多不勝數。
屋宇裝備工程師除了要有清晰的數理邏輯、豐富的專業和科學知識去評估各個系統之需求和兼容性,還須要有良好的書寫及溝通技巧、領導才能和樂於參與團隊工作以應付不同的專業範疇和不同工作層面之需要。並具備創新精神,在環境保䕶、可持續發展和能源效益的大前提下滿足現代社會的各種生活需求。
最後,你有興趣和能力成為一個專業屋宇裝備工程師接受挑戰和貢獻香港嗎? </s>
|
設施及物業管理行業面對的挑戰與前景
|
設施及物業管理行業有什麼挑戰?香港測量師學會(HKIS)物業設施管理組梁展柏測量師指出,物業管理專業除了牽涉物業的日常運作和維修保養等的專業知識之外,當中亦包括龐大人力資源管理,例如如何釐定不同承辦商的工作範圍及表現要求等。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須熟悉相關法例及具備處理不同突發事件的經驗,有效協調各個範疇,確保物業內的設備正常運作,客戶的日常業務亦不受影響。同時,須安排物業及設施定期維修保養工作和改進工程,以維持及提升物業的資產價值,讓其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項目管理方面, 測量師須確定不同項目所涉及的工作範圍、完成規範及圖紙、預備招標文件及挑選承建商、提交申請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公司的認可、遵守安全和環境要求去進行工地內的活動、監察品質、控制成本、監控程序、調解糾紛、質量驗收、監察修補工程或未完成的工程及提供有關完工和移交的建議。
市場對設施及物業管理專才需求:
梁展柏測量師強調,近年社會各階層對設施及物業管理的重視性和普及性大大提高。專業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能更有效率地管理公私型機構物業,故不少公私型機構亦傾向委托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負責其非核心業務,一方面省減自行管理物業的成本,另一方面能讓企業專注於其核心業務的發展。故設施管理服務愈來愈被重視。除了香港,中國內地和西方先進國家也愈來愈強調設施管理的重要性,可見設施及物業管理其前景非常廣闊。物業設施管理是新開發的專業,而且市場上一直缺乏全面的管業專才,所以需求很大,前景可觀。梁展柏測量師鼓勵年輕人投身物業管理,這個範疇廣及影響大的專業,以挑戰自己。
爭取專業資格:
最後,梁展柏測量師認為,要成為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關鍵是要具備主動性和應變能力。若希望成為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需先修畢香港測量師學會認可的大學物業設施管理相關學位課程,再在專業測量師指導下進行約兩年的在職專業物業管理工作實習,提交工作紀錄,並通過學會的專業評核。詳情可到香港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網頁查閱。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設施及物業管理行業面對的挑戰與前景 [/INST] 設施及物業管理行業有什麼挑戰?香港測量師學會(HKIS)物業設施管理組梁展柏測量師指出,物業管理專業除了牽涉物業的日常運作和維修保養等的專業知識之外,當中亦包括龐大人力資源管理,例如如何釐定不同承辦商的工作範圍及表現要求等。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須熟悉相關法例及具備處理不同突發事件的經驗,有效協調各個範疇,確保物業內的設備正常運作,客戶的日常業務亦不受影響。同時,須安排物業及設施定期維修保養工作和改進工程,以維持及提升物業的資產價值,讓其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項目管理方面, 測量師須確定不同項目所涉及的工作範圍、完成規範及圖紙、預備招標文件及挑選承建商、提交申請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公司的認可、遵守安全和環境要求去進行工地內的活動、監察品質、控制成本、監控程序、調解糾紛、質量驗收、監察修補工程或未完成的工程及提供有關完工和移交的建議。
市場對設施及物業管理專才需求:
梁展柏測量師強調,近年社會各階層對設施及物業管理的重視性和普及性大大提高。專業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能更有效率地管理公私型機構物業,故不少公私型機構亦傾向委托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負責其非核心業務,一方面省減自行管理物業的成本,另一方面能讓企業專注於其核心業務的發展。故設施管理服務愈來愈被重視。除了香港,中國內地和西方先進國家也愈來愈強調設施管理的重要性,可見設施及物業管理其前景非常廣闊。物業設施管理是新開發的專業,而且市場上一直缺乏全面的管業專才,所以需求很大,前景可觀。梁展柏測量師鼓勵年輕人投身物業管理,這個範疇廣及影響大的專業,以挑戰自己。
爭取專業資格:
最後,梁展柏測量師認為,要成為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關鍵是要具備主動性和應變能力。若希望成為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需先修畢香港測量師學會認可的大學物業設施管理相關學位課程,再在專業測量師指導下進行約兩年的在職專業物業管理工作實習,提交工作紀錄,並通過學會的專業評核。詳情可到香港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網頁查閱。 </s>
|
測量師三步曲
|
香港測量師學會(「本學會」)是香港唯一的測量專業組織,成立於1984年,主要工作是制訂專業服務的標準,包括制訂專業守則、釐訂加入專業測量師行列的要求,並鼓勵會員透過持續專業進修以增進專業技能。在政府訂定政策方面擔當重要的諮詢角色,並十分關注影響測量專業的事務。
成為會員
本學會的會籍分為四級,分別是由名譽會員(Hon. FHKIS) 組成的名譽會員級、由資深專業會員(FHKIS) 和專業會員(MHKIS) 組成的專業會員級、由副會員(AMHKIS) 組成的技術會員級及由見習測量師和學生會員組成的培訓會員級,其中資深專業會員和專業會員均屬正式會員;另又按會員的專業範疇分為六個不同組別,包括建築測量、產業測量、土地測量、工料測量、規劃及發展和物業設施管理,至於青年組則包括所有不超過40 歲的會員及所有學生和見習測量師。
專業評核試一般而言,本學會大部份會員均須完成專業評核試計劃才可成為會員。申請人須取得認可學歷,然後加入學會成為見習測量師,及參加本學會有關組別的專業評核試;此外,見習測量師須通過按入會途徑制定的在職培訓時間,及須符合其他有關評估,其入會的申請才會獲得考慮。
互認協定
擁有其他專業學會資格的測量師亦可透過互認協議,申請成為本學會的會員。目前與本學會達成互認協定的學會有澳大利亞房地產學會(API)、新西蘭房地產學會(NZPI)、新加坡測量師及估價師學會(SISV)、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CIREA)、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CECA)、中國建設監理協會(CAEC)、澳大利亞工料測量師學會(AIQS)、新西蘭工料測量師學會(NZIQS) 、日本建築積算協會(BSIJ)、加拿大工料測量師學會(CIQS) 及英國皇家土木工程測量師學會(CICES)。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測量師三步曲 [/INST] 香港測量師學會(「本學會」)是香港唯一的測量專業組織,成立於1984年,主要工作是制訂專業服務的標準,包括制訂專業守則、釐訂加入專業測量師行列的要求,並鼓勵會員透過持續專業進修以增進專業技能。在政府訂定政策方面擔當重要的諮詢角色,並十分關注影響測量專業的事務。
成為會員
本學會的會籍分為四級,分別是由名譽會員(Hon. FHKIS) 組成的名譽會員級、由資深專業會員(FHKIS) 和專業會員(MHKIS) 組成的專業會員級、由副會員(AMHKIS) 組成的技術會員級及由見習測量師和學生會員組成的培訓會員級,其中資深專業會員和專業會員均屬正式會員;另又按會員的專業範疇分為六個不同組別,包括建築測量、產業測量、土地測量、工料測量、規劃及發展和物業設施管理,至於青年組則包括所有不超過40 歲的會員及所有學生和見習測量師。
專業評核試一般而言,本學會大部份會員均須完成專業評核試計劃才可成為會員。申請人須取得認可學歷,然後加入學會成為見習測量師,及參加本學會有關組別的專業評核試;此外,見習測量師須通過按入會途徑制定的在職培訓時間,及須符合其他有關評估,其入會的申請才會獲得考慮。
互認協定
擁有其他專業學會資格的測量師亦可透過互認協議,申請成為本學會的會員。目前與本學會達成互認協定的學會有澳大利亞房地產學會(API)、新西蘭房地產學會(NZPI)、新加坡測量師及估價師學會(SISV)、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CIREA)、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CECA)、中國建設監理協會(CAEC)、澳大利亞工料測量師學會(AIQS)、新西蘭工料測量師學會(NZIQS) 、日本建築積算協會(BSIJ)、加拿大工料測量師學會(CIQS) 及英國皇家土木工程測量師學會(CICES)。 </s>
|
測量師的工作及入行須知
|
好多人都對測量師工作有所誤解,認為他們只限於用三角架工作,亦認為他們多數是戶外工作及工作地點一定在地盤內,其實大多數測量師都在辦公室工作,而且工作亦不止於量地和望鏡呢!
在各建設項目興建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測量師肩負起測繪地界、規劃發展、樓宇保養、工程監管、成本管理、房地產投資、物業管理等不同的工作。測量師按其不同的工作性質,可分為六個組別 : 產業測量、建築測量、工料測量、土地測量、規劃及發展、及物業設施管理,工作範疇十分廣泛。要成為合資格的測量師,除基本的學歷要求外,還需要通過專業評核試,並累積一定經驗,文武雙全。
年青人有志入測量行業,先要認清自己的工作興趣。在市場上的各大型機構,包括政府部門、法定機構、顧問公司、發展商、承建商及基金投資公司,他們所聘請的測量師都擁有相關的專業資格。
不同類型的主要測量工作
類別 測量師的工作
建築測量 樓宇安全檢驗、維修管理、新舊勘測建築物
產業測量 產業的規劃、發展、用途、管理、土地及樓宇估價
土地測量 劃定地界、利用測量結果繪製地圖、管理土地
工料測量 成本諮詢及控制、成本計劃、招標文件的製訂、工程策劃及管理
規劃及發展 物業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契約條款修定及建議
物業設施管理 物業及設施管理、資產管理、就物業翻修及重建提供意見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測量師的工作及入行須知 [/INST] 好多人都對測量師工作有所誤解,認為他們只限於用三角架工作,亦認為他們多數是戶外工作及工作地點一定在地盤內,其實大多數測量師都在辦公室工作,而且工作亦不止於量地和望鏡呢!
在各建設項目興建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測量師肩負起測繪地界、規劃發展、樓宇保養、工程監管、成本管理、房地產投資、物業管理等不同的工作。測量師按其不同的工作性質,可分為六個組別 : 產業測量、建築測量、工料測量、土地測量、規劃及發展、及物業設施管理,工作範疇十分廣泛。要成為合資格的測量師,除基本的學歷要求外,還需要通過專業評核試,並累積一定經驗,文武雙全。
年青人有志入測量行業,先要認清自己的工作興趣。在市場上的各大型機構,包括政府部門、法定機構、顧問公司、發展商、承建商及基金投資公司,他們所聘請的測量師都擁有相關的專業資格。
不同類型的主要測量工作
類別 測量師的工作
建築測量 樓宇安全檢驗、維修管理、新舊勘測建築物
產業測量 產業的規劃、發展、用途、管理、土地及樓宇估價
土地測量 劃定地界、利用測量結果繪製地圖、管理土地
工料測量 成本諮詢及控制、成本計劃、招標文件的製訂、工程策劃及管理
規劃及發展 物業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契約條款修定及建議
物業設施管理 物業及設施管理、資產管理、就物業翻修及重建提供意見 </s>
|
【求職攻略】搵Startup工的期望管理
|
Startup熱潮下,不少Startup企業都積極增聘人手,但同時出現員工持續流失問題。要減少人才流失,作為小老闆或有意轉到Startup工作的打工仔,都要做好一些期望管理的工夫。
請人時要「回到地面」
本地Startup百花齊放,涉足的行業有創新科技,亦有觸及日常生活的飲食或裝修,但妙在Startup的小老闆,往往都係來自「三行」:投行、會計師行及律師行。這類「三行人」習慣身處匯聚精英的工作環境,甚至手下都係名校出身、話頭醒尾的猛將,到創業時就不自覺會把精英標準放在請人之上。
但這就衍生出一大問題,蚊型Startup最大的資產係創意及願景,講得白啲就係追夢,然而名校出身、有得選擇的精英,他們會同時考慮公司的福利,這份工對省靚自己CV有多少幫助。一比之下,Startup在精英爭奪戰上只會落後於大企業及專業機構。要揀到又留得住幫到手人才,Startup小老闆請人時應謹記「回到地面」,篩選求職者不宜聚焦其學歷,反而應留意求職者的轉數及是否肯學肯做。從現實角度考慮,學歷稍遜又或非名校出身的人,他們都知道自己跳糟的條件不及精英,如果找到一份自己有興趣又有得發揮的工作,都會樂意在投入更多時間在這個崗位發展。所以小老闆適度調整揀人期望,請啱人勝算就會大增。
撇開食、玩期望
除了小老闆,年輕求職者對加入Startup工作期望亦經常出現落差,最常見的問題是年輕求職者把Startup公司的「食、玩」元素無限放大,而無限縮細工作元素。導致此情況,可能係不少有關Startup企業的訪談,老闆們都會詳細介紹辦公室設有遊戲室、零食汽水任飲任食、每個星期均會搞大食會等「福利」。
問題在於Startup公司規模有大有細,較大間的Startup當然有條件提供這類「福利」,但蚊型規模公司仍租用共享辦公室,團隊成員連自己專用辦公桌都欠奉,職場新鮮人「入伍」後很快便會感到不對辦而求去。但退一百步講,即使有食、玩「福利」的Startup,因為人手有限又員工流失率高,你加入後都很快要兼顧不同的工作,只顧食、玩的話你根本捱不到半年。所以正確的期望管理是把加入Startup視為磨練機會,盡快學會最吃香的工作技能,為日後轉工或爭取升職累積本錢,肯定較聚焦公司有哪些好玩「福利」來得實際及有遠見。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求職攻略】搵Startup工的期望管理 [/INST] Startup熱潮下,不少Startup企業都積極增聘人手,但同時出現員工持續流失問題。要減少人才流失,作為小老闆或有意轉到Startup工作的打工仔,都要做好一些期望管理的工夫。
請人時要「回到地面」
本地Startup百花齊放,涉足的行業有創新科技,亦有觸及日常生活的飲食或裝修,但妙在Startup的小老闆,往往都係來自「三行」:投行、會計師行及律師行。這類「三行人」習慣身處匯聚精英的工作環境,甚至手下都係名校出身、話頭醒尾的猛將,到創業時就不自覺會把精英標準放在請人之上。
但這就衍生出一大問題,蚊型Startup最大的資產係創意及願景,講得白啲就係追夢,然而名校出身、有得選擇的精英,他們會同時考慮公司的福利,這份工對省靚自己CV有多少幫助。一比之下,Startup在精英爭奪戰上只會落後於大企業及專業機構。要揀到又留得住幫到手人才,Startup小老闆請人時應謹記「回到地面」,篩選求職者不宜聚焦其學歷,反而應留意求職者的轉數及是否肯學肯做。從現實角度考慮,學歷稍遜又或非名校出身的人,他們都知道自己跳糟的條件不及精英,如果找到一份自己有興趣又有得發揮的工作,都會樂意在投入更多時間在這個崗位發展。所以小老闆適度調整揀人期望,請啱人勝算就會大增。
撇開食、玩期望
除了小老闆,年輕求職者對加入Startup工作期望亦經常出現落差,最常見的問題是年輕求職者把Startup公司的「食、玩」元素無限放大,而無限縮細工作元素。導致此情況,可能係不少有關Startup企業的訪談,老闆們都會詳細介紹辦公室設有遊戲室、零食汽水任飲任食、每個星期均會搞大食會等「福利」。
問題在於Startup公司規模有大有細,較大間的Startup當然有條件提供這類「福利」,但蚊型規模公司仍租用共享辦公室,團隊成員連自己專用辦公桌都欠奉,職場新鮮人「入伍」後很快便會感到不對辦而求去。但退一百步講,即使有食、玩「福利」的Startup,因為人手有限又員工流失率高,你加入後都很快要兼顧不同的工作,只顧食、玩的話你根本捱不到半年。所以正確的期望管理是把加入Startup視為磨練機會,盡快學會最吃香的工作技能,為日後轉工或爭取升職累積本錢,肯定較聚焦公司有哪些好玩「福利」來得實際及有遠見。 </s>
|
想去初創打工?怕辛苦怕失業勿試!
|
近年,不少剛畢業的年輕人,均想加入初創企業 ( Startup ) 工作,部分行業的資深從業員,亦希望感受一下初創的工作氣氛。加入初創時,有甚麼要知呢?
1. 做好失業準備
很多時,初創所從事的發展項目,往往於各行業上沒先例可循。初創因資金困難調整員工數量,時有發生。如果投身初創前已做足功課,知道初創背景實力雄厚,當然不需擔心。相反,初創沒往績可尋,大家入職前則需認真問問自己,萬一半年後失業,可以如何應對呢?
2. 職責多經常變
初創始終是資源有限,所以從業員在職責上,所負責的範疇,亦有機會隨時增加及經常改變。如果大家於工作上害怕身兼多職,最反感企業方向經常有變,那初創企業的工作文化或許就不適合大家了。
3. 如拓荒較辛苦
企業與初創的分別是,企業的制度與文化早已發展完備,部門分工明細,所以員工們做好個人職責已足夠。相反,加入初創就是協助他人創業,支援亦有機會較傳統企業為少,故工作量或有機會較傳統企業為多。所以,加入初創的首要條件,就是不可以怕辛苦。
4. 欠自律易出事
初創是屬於新派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亦相對彈性,變相員工的自律性亦很重要。因為初創不像傳統公司般,對員工有太多規管,所以很易令人懶散起來,最常見的情況是人在公司一整天,但工作進度卻總是跟不上去,最終很易淪為未能依時完成工作的失職。
綜合來說,投身初創如同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套用朋友一句說話:「好像賭博買大小,它成功了,你有運行,它失敗了,你需要搵工。初創可以讓你短時間學到很多東西,但不一定對你將來的工作有用。」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想去初創打工?怕辛苦怕失業勿試! [/INST] 近年,不少剛畢業的年輕人,均想加入初創企業 ( Startup ) 工作,部分行業的資深從業員,亦希望感受一下初創的工作氣氛。加入初創時,有甚麼要知呢?
1. 做好失業準備
很多時,初創所從事的發展項目,往往於各行業上沒先例可循。初創因資金困難調整員工數量,時有發生。如果投身初創前已做足功課,知道初創背景實力雄厚,當然不需擔心。相反,初創沒往績可尋,大家入職前則需認真問問自己,萬一半年後失業,可以如何應對呢?
2. 職責多經常變
初創始終是資源有限,所以從業員在職責上,所負責的範疇,亦有機會隨時增加及經常改變。如果大家於工作上害怕身兼多職,最反感企業方向經常有變,那初創企業的工作文化或許就不適合大家了。
3. 如拓荒較辛苦
企業與初創的分別是,企業的制度與文化早已發展完備,部門分工明細,所以員工們做好個人職責已足夠。相反,加入初創就是協助他人創業,支援亦有機會較傳統企業為少,故工作量或有機會較傳統企業為多。所以,加入初創的首要條件,就是不可以怕辛苦。
4. 欠自律易出事
初創是屬於新派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亦相對彈性,變相員工的自律性亦很重要。因為初創不像傳統公司般,對員工有太多規管,所以很易令人懶散起來,最常見的情況是人在公司一整天,但工作進度卻總是跟不上去,最終很易淪為未能依時完成工作的失職。
綜合來說,投身初創如同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套用朋友一句說話:「好像賭博買大小,它成功了,你有運行,它失敗了,你需要搵工。初創可以讓你短時間學到很多東西,但不一定對你將來的工作有用。」 </s>
|
2017請人4大趨勢!
|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1至3月失業率為3.2%,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3.3%為低,就業不足率則維持於1.2%。整體就業情況相當理想,處於全民就業狀態。可想而知,公司招聘並不容易,大家也要各出奇招,務求請到最佳人選。
1. 充份利用社交媒體:根據HR Magazine季刊指出,透過社交媒體進行招聘已成為新趨勢,實際上在專業人士群組,這個趨勢更為明顯,高達四分之三的人會通過Linkedin尋找新工作。它所帶來的便利,無疑對僱主及求職者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調查也發現,多達41%的招聘人員認為社交網絡是發掘精英的重要來源,並且能夠獲得更整體的行業宏圖,故此認為這會成為將來的大趨勢。
2. 百般武藝在一身:人力資源部愈來愈喜愛尋找多元的人才,根據Lindedin 2017全球招聘趨勢調查顯示,37%招聘人員認為多才多藝的人是未來招聘競賽中的優勝者。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在芸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如能擁有一隊多元化的精英,便能增強團隊的創意及更易想出達到目標的方案,從而優於對手,殺出血路取勝。
3. 自動化審批程序:招聘需求在2017年繼續穩定上揚,不過按招聘部門所述,人手及招聘開支有限,自動化及創新的審批過程,將是未來招聘人員及管理層的必經階段。自動化的好處是加速審批程序,也減低過程中人為偏見所引起的誤判。事實亦看到各大企業都正循大數據方向運營,包括招聘層面。
4. 建構企業形象:44%的千禧世代表示兩年內會轉工,那麼招聘人員如何請到及挽留到最好的人才呢?其實企業的信譽對新人及招聘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素,一間信譽良好的企業自然就吸引到好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故此人事部除了人事事宜要處理之外,更多的是與整個公司團隊合作、溝通,確保公司能夠自然吸納人才。有效提升企業形象的方法,可以是與推廣部門合作,共同擁有及管理社交媒體平台,建立正面內容及形象;另外,61%招聘人員認為公司招聘頁面是建立公司形象的最佳方法,故此把招聘頁面和社交媒體等公眾能認知公司的途徑刻意經營,是必須的。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2017請人4大趨勢! [/INST]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1至3月失業率為3.2%,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3.3%為低,就業不足率則維持於1.2%。整體就業情況相當理想,處於全民就業狀態。可想而知,公司招聘並不容易,大家也要各出奇招,務求請到最佳人選。
1. 充份利用社交媒體:根據HR Magazine季刊指出,透過社交媒體進行招聘已成為新趨勢,實際上在專業人士群組,這個趨勢更為明顯,高達四分之三的人會通過Linkedin尋找新工作。它所帶來的便利,無疑對僱主及求職者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調查也發現,多達41%的招聘人員認為社交網絡是發掘精英的重要來源,並且能夠獲得更整體的行業宏圖,故此認為這會成為將來的大趨勢。
2. 百般武藝在一身:人力資源部愈來愈喜愛尋找多元的人才,根據Lindedin 2017全球招聘趨勢調查顯示,37%招聘人員認為多才多藝的人是未來招聘競賽中的優勝者。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在芸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如能擁有一隊多元化的精英,便能增強團隊的創意及更易想出達到目標的方案,從而優於對手,殺出血路取勝。
3. 自動化審批程序:招聘需求在2017年繼續穩定上揚,不過按招聘部門所述,人手及招聘開支有限,自動化及創新的審批過程,將是未來招聘人員及管理層的必經階段。自動化的好處是加速審批程序,也減低過程中人為偏見所引起的誤判。事實亦看到各大企業都正循大數據方向運營,包括招聘層面。
4. 建構企業形象:44%的千禧世代表示兩年內會轉工,那麼招聘人員如何請到及挽留到最好的人才呢?其實企業的信譽對新人及招聘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素,一間信譽良好的企業自然就吸引到好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故此人事部除了人事事宜要處理之外,更多的是與整個公司團隊合作、溝通,確保公司能夠自然吸納人才。有效提升企業形象的方法,可以是與推廣部門合作,共同擁有及管理社交媒體平台,建立正面內容及形象;另外,61%招聘人員認為公司招聘頁面是建立公司形象的最佳方法,故此把招聘頁面和社交媒體等公眾能認知公司的途徑刻意經營,是必須的。 </s>
|
(ISC)²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揭示 港商為畢業生及內部轉職者提供的網絡安全工作機遇
|
研究報告透露招聘主管如何招募及培養一些新晉的網絡安全從業員,
並為企業提供應對網絡安全勞動力缺口的解決方案
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認證會員制非牟利組織 (ISC)² 早前發佈了其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報告。根據對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南韓的787名受訪者的觀察,研究結果發現在亞太區網絡安全勞動力人才有著220萬缺口的情況下,以下數個事項有著極高的重要,包括:採用混合模式尋找和招募初階網絡專才、以技術技能和非技術技能評核求職者,和在職涯發展上作投資。
研究顯示香港大部分招聘主管(55%)依賴傳統的招聘廣告去尋找入門和初級網絡安全專才,也會使用較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包括藉由職業介紹所尋找和招募合適的人選,和在企業內其他非傳統資訊科技部門如客戶服務(54%)、人力資源(49%)和通訊(49%)部門作內部招聘。另一方面,研究同時透露香港企業視資訊科技(36%)和網絡安全專業認證(33%)為這些專才的兩大最重要特質。
(ISC)²行政總裁Clar Rosso表示:「我們的研究指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和持續增加的實體安全挑戰等因素,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缺口正持續地擴大。」她續稱:「而亞太區的網絡安全勞動力缺口更以全球第二高的年增長率上升,因此,區內企業務必使用更有創意的方法招募網絡安全專才。與傳統想法相悖,企業若採用更創新的招聘方式,不就等於要承受更高的風險。」
(ISC)² 2022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指出,企業能夠藉著採用由人事及網絡安全部門合作的招聘模式、識別擁有合適技能及特質的求職者、以及投資更多資源到內部的專業部門,從而令企業建立更有韌性和可持續的網絡安全團隊。
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受訪的招聘主管(97%)都指出他們的企業願意為新加入和初級員工提供一些專業培訓,包括專業認證考試的訓練和培訓班、贊助其專業認證考試的費用、和安排導師計劃等。
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招募渠道和策略
香港的受訪者較為傾向從大學或大專學府直接聘用求職者(45%),亦會從企業的其他部門作內部招募(39%),比率超越其他市場。
當招聘主管在企業內部發掘網絡安全專才時,他們會從客戶服務(54%)、通訊(49%)、人力資源(49%)、財務(31%),及市場策劃(20%)等非傳統部門作招募。
新加坡和日本的招聘部門較多與電腦科技、資訊科技和網絡安全學位課程合作,相比之下香港企業則傾向和副學士學位課程合作。
在撰寫招聘入門和初級員工的職缺描述時,人事部門會特別強調兩點:學歷要求(43%)和最好具備的技術技能(43%)。
重要特質和技能
62%的亞太區受訪者表示會聘請有自學資訊科技或網絡安全知識的求職者,且不介意他們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此傾向在香港和新加坡尤其明顯。
在亞太區,64%的招聘主管將專業經驗列為其中一項最重要的特質,緊隨其後的為技術技能(56%)和專業認證(51%)。
數據安全(34%)和安全行政管理(32%)是招聘主管最希望求職者擁有的技術技能;能夠有效率地在團隊內工作(48%)和獨立工作(33%)則為招聘主管最希望看見的非技術技能。
招聘主管同時強調非技術技能對全面專才的重要性,雖然團隊合作仍然被認為較重要,香港和新加坡的受訪者都較常提到求職者需要擁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兩地皆為40%)。
在個性方面,香港的招聘主管認為求職者需要具備解難能力(41%)和分析思維(41%)。類似的結果亦可見於亞太區的數據,而其中亦可見學習意願(26%)和批判性思考(24%)會較常被香港受訪者提起。
培養人才
企業內部的培訓課程被認為是最有效培養入門和初級從業員的方式(60%),香港的數據亦反映了這點。其他被提到的培訓方式包括外部培訓課程(57%)、專業認證(47%)、會議(35%)和導師培訓(35%)。
在亞太地區,香港企業是最為樂意為入門和初級的網絡安全團隊成員贊助專業認證考試費用的(56%),同時亦最為願意於辦公時間內為他們提供職涯發展的意見(85%)。
香港企業亦願意投放更多資金去培訓入門和初級網絡安全專才,直至他們有能力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在亞太地區,企業願意投入的資金平均為1,000 - 4,999美元,香港企業則願意投放多於10,000 美元在入門和初級專才培訓上,數據顯示此投資份額分別是其他受訪市場的2倍和1.5倍。
多於一半(58%)接受訪問的招聘主管觀察到大部份入門級別的網絡安全從業者能夠在9個月內獨自應付工作任務。
香港的招聘主管同時公開入門級別網絡安全員工的5大工作任務:
記錄流程和程序
備份,修復和企業營運持續性方面的工作
使用手稿語言
電腦鑑證
用戶安全意識培訓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下載《2022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報告》。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ISC)²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揭示 港商為畢業生及內部轉職者提供的網絡安全工作機遇 [/INST] 研究報告透露招聘主管如何招募及培養一些新晉的網絡安全從業員,
並為企業提供應對網絡安全勞動力缺口的解決方案
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認證會員制非牟利組織 (ISC)² 早前發佈了其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報告。根據對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南韓的787名受訪者的觀察,研究結果發現在亞太區網絡安全勞動力人才有著220萬缺口的情況下,以下數個事項有著極高的重要,包括:採用混合模式尋找和招募初階網絡專才、以技術技能和非技術技能評核求職者,和在職涯發展上作投資。
研究顯示香港大部分招聘主管(55%)依賴傳統的招聘廣告去尋找入門和初級網絡安全專才,也會使用較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包括藉由職業介紹所尋找和招募合適的人選,和在企業內其他非傳統資訊科技部門如客戶服務(54%)、人力資源(49%)和通訊(49%)部門作內部招聘。另一方面,研究同時透露香港企業視資訊科技(36%)和網絡安全專業認證(33%)為這些專才的兩大最重要特質。
(ISC)²行政總裁Clar Rosso表示:「我們的研究指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和持續增加的實體安全挑戰等因素,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缺口正持續地擴大。」她續稱:「而亞太區的網絡安全勞動力缺口更以全球第二高的年增長率上升,因此,區內企業務必使用更有創意的方法招募網絡安全專才。與傳統想法相悖,企業若採用更創新的招聘方式,不就等於要承受更高的風險。」
(ISC)² 2022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指出,企業能夠藉著採用由人事及網絡安全部門合作的招聘模式、識別擁有合適技能及特質的求職者、以及投資更多資源到內部的專業部門,從而令企業建立更有韌性和可持續的網絡安全團隊。
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受訪的招聘主管(97%)都指出他們的企業願意為新加入和初級員工提供一些專業培訓,包括專業認證考試的訓練和培訓班、贊助其專業認證考試的費用、和安排導師計劃等。
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招募渠道和策略
香港的受訪者較為傾向從大學或大專學府直接聘用求職者(45%),亦會從企業的其他部門作內部招募(39%),比率超越其他市場。
當招聘主管在企業內部發掘網絡安全專才時,他們會從客戶服務(54%)、通訊(49%)、人力資源(49%)、財務(31%),及市場策劃(20%)等非傳統部門作招募。
新加坡和日本的招聘部門較多與電腦科技、資訊科技和網絡安全學位課程合作,相比之下香港企業則傾向和副學士學位課程合作。
在撰寫招聘入門和初級員工的職缺描述時,人事部門會特別強調兩點:學歷要求(43%)和最好具備的技術技能(43%)。
重要特質和技能
62%的亞太區受訪者表示會聘請有自學資訊科技或網絡安全知識的求職者,且不介意他們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此傾向在香港和新加坡尤其明顯。
在亞太區,64%的招聘主管將專業經驗列為其中一項最重要的特質,緊隨其後的為技術技能(56%)和專業認證(51%)。
數據安全(34%)和安全行政管理(32%)是招聘主管最希望求職者擁有的技術技能;能夠有效率地在團隊內工作(48%)和獨立工作(33%)則為招聘主管最希望看見的非技術技能。
招聘主管同時強調非技術技能對全面專才的重要性,雖然團隊合作仍然被認為較重要,香港和新加坡的受訪者都較常提到求職者需要擁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兩地皆為40%)。
在個性方面,香港的招聘主管認為求職者需要具備解難能力(41%)和分析思維(41%)。類似的結果亦可見於亞太區的數據,而其中亦可見學習意願(26%)和批判性思考(24%)會較常被香港受訪者提起。
培養人才
企業內部的培訓課程被認為是最有效培養入門和初級從業員的方式(60%),香港的數據亦反映了這點。其他被提到的培訓方式包括外部培訓課程(57%)、專業認證(47%)、會議(35%)和導師培訓(35%)。
在亞太地區,香港企業是最為樂意為入門和初級的網絡安全團隊成員贊助專業認證考試費用的(56%),同時亦最為願意於辦公時間內為他們提供職涯發展的意見(85%)。
香港企業亦願意投放更多資金去培訓入門和初級網絡安全專才,直至他們有能力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在亞太地區,企業願意投入的資金平均為1,000 - 4,999美元,香港企業則願意投放多於10,000 美元在入門和初級專才培訓上,數據顯示此投資份額分別是其他受訪市場的2倍和1.5倍。
多於一半(58%)接受訪問的招聘主管觀察到大部份入門級別的網絡安全從業者能夠在9個月內獨自應付工作任務。
香港的招聘主管同時公開入門級別網絡安全員工的5大工作任務:
記錄流程和程序
備份,修復和企業營運持續性方面的工作
使用手稿語言
電腦鑑證
用戶安全意識培訓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下載《2022亞太區網絡安全招聘主管研究報告》。 </s>
|
保安從業員日 答謝保安員無私守護及盡忠職守
|
世界上有很多行業都訂立了一天為慶祝日,以答謝從業員在該領域的貢獻。大家又是否知道7月24日就是「香港保安從業員日」呢?
風雨不改 堅守崗位
香港,這近半年持續出現的疫情,時而緊張時而放緩。儘管很多行業都以彈性上班時間或在家工作作出相應措拖。然而,保安從員業卻堅守崗位,每天默默地為香港人服務。
作為香港人,每位市民的期盼,都是珍惜香港這個家。而無論是疫情,還是「天災」的突襲,不難發現保安從業員的工作仍然是24小時無間斷,全年365天準時候命。在非常時期,他們的工作量更是有増無減,例如在疫情下保安員都有機會在自己的工作埸地面對大量受疾病感染的病人、又或者在押運貴重物品時可能會遇上異常情況、在大型活動上亦隨時有機會遇上緊急事故,需要及時管理及疏散人群等,保安從業員往往都是站在最前線的無名英雄。他們堅守崗位及默默守護香港市民的精神,正正就是我們珍而重之的精神理念。
重新認識保安從業員
不說不知,持有效保安人員許可證的保安從業員大概佔了香港總人口的4%,約有32萬人。當中包括保安押運員、電子保安技術員、保安護衞員、保安及物業管理員等。在一般人眼中,保安從業員的職責,看似「手板眼見工夫」,每天只於住宅樓下或工作大堂「行行企企」般百無聊籟。其實,這是大眾對保安從業員的誤解。以物業保安員為例,出入口及私家道路管制、嘈音及垃圾管理等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然而這些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此,現今的保安員除了要有専業知識外,更加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加上現今僱主對保安從業員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業界亦不斷提供更清晰的服務質素及發展指引,同時致力改善保安從業員低薪的問題 。 現時大部分的保安從業員均獲得高於最低工資的薪酬。加上科技急速的發展,改變了保安服務的形式,保安從業員因而需要接受培訓以增加對電子保安系統的認識及操作,一方面提高保安效率,另一面可減輕勞力密集的工序。除此之外,繼年前物業管理業推行資歷架構後,物業管理從業員已實行了發牌制度。而政府亦已為保安服務業推行資歷架構,透過專業培訓以提高保安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吸引更多人材入行。
默默耕耘的回報
眼看時下很多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對自己就業前景感到前路茫茫,如深感晉升機會低或工作缺乏理想前途等。其實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會碰上屬於你的機遇,看似是老生常談的話,卻是十分真實。
在保安業工作超過二十年的黃小姐,放棄高薪厚職的銀行工作,機緣巧合下加入保安行業,並任前線保安客戶服務員。入職初期她對保安的程序只有基本認識,但憑著不斷努力的學習,很快獲得上司的賞識並讓她管理國際鑽石及珠寶營運部門,開展她一個人生工作的里程碑。後來,她轉到另一家保安企業,成功為其公司開拓了十個國家 的貴重物品運輸營運基地,證明黃小姐的付出並沒有白費。
黃小姐的故事,就如籌委員會多位成員的親身經歷般,眼看很多下屬均由不同看似待遇較好的行業,譬如電腦科技及食物製造等,轉至保安服務業,有些保安從業員則是回流香港或剛畢業便入行,由低做起,並做出漂亮的成績。因此說明了在保安服務業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再者,現時保安從業員的待遇比以前更好,原來有些公司及因應工作性質,很多初入職保安員的薪金已超過港幣一萬五千元。加上,業界致力推出更多的培訓課程,進一步優化保安服務業,長遠而言,絕對可以看好行業的前景。
關於「香港保安從業員日」
現時大眾對保安從業員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審視,然而他們依然緊守工作崗位,守護大家的所在之處。畢竟,他們在技能、保安知識及應變的能力,均比往日大幅提升,他們默默付出的努力絕對值得大眾市民的讚賞。 「香港保安從業員日」的籌備委員會是由五大保安業界機構組成,包括香港保安業協會、國際專業保安協會(香港)、亞洲專業保安協會(香港分會)、保安業商會及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共同發起。「香港保安從業員日」定在7月24日,是象徵保安從業員的工作時間是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間斷。其成立目的是旨在介紹及嘉許所有保安從業員對社會的貢獻及默默耕耘的付出。雖然「香港保安從業員日」的推動只有2年,但已深受同業歡迎並獲得政府及其他私營機構的大力支持。而今年的推動,希望可獲香港市民支持及參與。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保安從業員日 答謝保安員無私守護及盡忠職守 [/INST] 世界上有很多行業都訂立了一天為慶祝日,以答謝從業員在該領域的貢獻。大家又是否知道7月24日就是「香港保安從業員日」呢?
風雨不改 堅守崗位
香港,這近半年持續出現的疫情,時而緊張時而放緩。儘管很多行業都以彈性上班時間或在家工作作出相應措拖。然而,保安從員業卻堅守崗位,每天默默地為香港人服務。
作為香港人,每位市民的期盼,都是珍惜香港這個家。而無論是疫情,還是「天災」的突襲,不難發現保安從業員的工作仍然是24小時無間斷,全年365天準時候命。在非常時期,他們的工作量更是有増無減,例如在疫情下保安員都有機會在自己的工作埸地面對大量受疾病感染的病人、又或者在押運貴重物品時可能會遇上異常情況、在大型活動上亦隨時有機會遇上緊急事故,需要及時管理及疏散人群等,保安從業員往往都是站在最前線的無名英雄。他們堅守崗位及默默守護香港市民的精神,正正就是我們珍而重之的精神理念。
重新認識保安從業員
不說不知,持有效保安人員許可證的保安從業員大概佔了香港總人口的4%,約有32萬人。當中包括保安押運員、電子保安技術員、保安護衞員、保安及物業管理員等。在一般人眼中,保安從業員的職責,看似「手板眼見工夫」,每天只於住宅樓下或工作大堂「行行企企」般百無聊籟。其實,這是大眾對保安從業員的誤解。以物業保安員為例,出入口及私家道路管制、嘈音及垃圾管理等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然而這些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此,現今的保安員除了要有専業知識外,更加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加上現今僱主對保安從業員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業界亦不斷提供更清晰的服務質素及發展指引,同時致力改善保安從業員低薪的問題 。 現時大部分的保安從業員均獲得高於最低工資的薪酬。加上科技急速的發展,改變了保安服務的形式,保安從業員因而需要接受培訓以增加對電子保安系統的認識及操作,一方面提高保安效率,另一面可減輕勞力密集的工序。除此之外,繼年前物業管理業推行資歷架構後,物業管理從業員已實行了發牌制度。而政府亦已為保安服務業推行資歷架構,透過專業培訓以提高保安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吸引更多人材入行。
默默耕耘的回報
眼看時下很多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對自己就業前景感到前路茫茫,如深感晉升機會低或工作缺乏理想前途等。其實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會碰上屬於你的機遇,看似是老生常談的話,卻是十分真實。
在保安業工作超過二十年的黃小姐,放棄高薪厚職的銀行工作,機緣巧合下加入保安行業,並任前線保安客戶服務員。入職初期她對保安的程序只有基本認識,但憑著不斷努力的學習,很快獲得上司的賞識並讓她管理國際鑽石及珠寶營運部門,開展她一個人生工作的里程碑。後來,她轉到另一家保安企業,成功為其公司開拓了十個國家 的貴重物品運輸營運基地,證明黃小姐的付出並沒有白費。
黃小姐的故事,就如籌委員會多位成員的親身經歷般,眼看很多下屬均由不同看似待遇較好的行業,譬如電腦科技及食物製造等,轉至保安服務業,有些保安從業員則是回流香港或剛畢業便入行,由低做起,並做出漂亮的成績。因此說明了在保安服務業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再者,現時保安從業員的待遇比以前更好,原來有些公司及因應工作性質,很多初入職保安員的薪金已超過港幣一萬五千元。加上,業界致力推出更多的培訓課程,進一步優化保安服務業,長遠而言,絕對可以看好行業的前景。
關於「香港保安從業員日」
現時大眾對保安從業員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審視,然而他們依然緊守工作崗位,守護大家的所在之處。畢竟,他們在技能、保安知識及應變的能力,均比往日大幅提升,他們默默付出的努力絕對值得大眾市民的讚賞。 「香港保安從業員日」的籌備委員會是由五大保安業界機構組成,包括香港保安業協會、國際專業保安協會(香港)、亞洲專業保安協會(香港分會)、保安業商會及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共同發起。「香港保安從業員日」定在7月24日,是象徵保安從業員的工作時間是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間斷。其成立目的是旨在介紹及嘉許所有保安從業員對社會的貢獻及默默耕耘的付出。雖然「香港保安從業員日」的推動只有2年,但已深受同業歡迎並獲得政府及其他私營機構的大力支持。而今年的推動,希望可獲香港市民支持及參與。 </s>
|
PR辛酸事
|
去年年底有一套《幕後玩家》,訴說做公關的好玩風光,日日著靚靚、出席大小派對。沒錯,最幸福的公關,是客戶視你為專業顧問,一旦有任何和傳媒關係、新聞發佈和危機處理的事,都先諮詢你意見,他當你神咁拜。但更普遍的是,客戶視你為妹仔,把一切豬頭骨都推卸給你,絕對是對人歡笑、背人垂淚。
1. 客人大晒:顧客永遠是對的,尤其在公關界,客人講一句你絕不能說不,因為這樣只會令場面難堪,玩串party。出席公開場合要四萬咁口,就算受氣都要保持笑面迎人,表現到落落大方。例如不是個個公關都嗜酒,但公關攪活動,酒的環節少不免,若然客戶叫你飲唔飲,真是會即時黑面。
2. 不亢不卑:一時做「老細」要控制得了整個團隊及相關服務提供者;到客戶出場時就即退居後備做隱形人,作支援角色。自己一番努過後卻要躲在鎂光燈後面,不搶風頭,練就收放自餘的能耐。
3. 其實是阿四:湊老細要跟出跟入,除了要兼顧場地流程,更要照顧老細形象、情緒,有時做妹仔都要,幫手拿東西、遞上紙巾、即時作心理輔導,諸如此類什麼都要做。更可以說是一夫當關,什麼大小事務都要兼顧,那怕是最濕碎、最下欄的工作,有時人手不足,少不免要落手落腳做苦力。
4. 腦筋急轉彎:開騷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預期發生的事總會有甩漏、瘕疵,公關就要發揮小宇由去即時解決,你覺得解決不到的事情都要解決,最能幹的公關不會抱怨事情不能解決,客人一句話要,就想辦法即時配合。
5. 與時並進:要時刻增值自己,對各行各業都要有所認識,因為客戶都來自各行各業,更要時刻緊貼潮流趨勢、新聞時事,為的是一矢中的為宣傳帶來效果,以及可以跟客人和來賓寒暄都有計傾。
6. 出頭難:PR人工說低不算低,一般初入職萬多元,打滾幾年後增至兩三萬不難,但說到要做高級中產,就不是人人能及,總要些小聰明和萬能奇技,氹得掂一些大客,甚至自己自立門戶,就可以有更高收入。
7. 壓力大:除了攪活動,公關更多時間是放在事前事後的工夫。事前要幫客人預備流程,若需要邀請傳媒,更需要準備新聞稿。這點上更是充滿壓力,因為客戶總是喜歡催你交稿,交給他後又遲遲不評閱,到最後一刻才叫你去改,時間就被客戶牽著走,情緒智商低一點也不行。當別人玩完回家,公關的工作還沒完,還要回去出新聞稿、跟進傳媒查詢等等。
還有太多太多辛酸事,下回再談。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PR辛酸事 [/INST] 去年年底有一套《幕後玩家》,訴說做公關的好玩風光,日日著靚靚、出席大小派對。沒錯,最幸福的公關,是客戶視你為專業顧問,一旦有任何和傳媒關係、新聞發佈和危機處理的事,都先諮詢你意見,他當你神咁拜。但更普遍的是,客戶視你為妹仔,把一切豬頭骨都推卸給你,絕對是對人歡笑、背人垂淚。
1. 客人大晒:顧客永遠是對的,尤其在公關界,客人講一句你絕不能說不,因為這樣只會令場面難堪,玩串party。出席公開場合要四萬咁口,就算受氣都要保持笑面迎人,表現到落落大方。例如不是個個公關都嗜酒,但公關攪活動,酒的環節少不免,若然客戶叫你飲唔飲,真是會即時黑面。
2. 不亢不卑:一時做「老細」要控制得了整個團隊及相關服務提供者;到客戶出場時就即退居後備做隱形人,作支援角色。自己一番努過後卻要躲在鎂光燈後面,不搶風頭,練就收放自餘的能耐。
3. 其實是阿四:湊老細要跟出跟入,除了要兼顧場地流程,更要照顧老細形象、情緒,有時做妹仔都要,幫手拿東西、遞上紙巾、即時作心理輔導,諸如此類什麼都要做。更可以說是一夫當關,什麼大小事務都要兼顧,那怕是最濕碎、最下欄的工作,有時人手不足,少不免要落手落腳做苦力。
4. 腦筋急轉彎:開騷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預期發生的事總會有甩漏、瘕疵,公關就要發揮小宇由去即時解決,你覺得解決不到的事情都要解決,最能幹的公關不會抱怨事情不能解決,客人一句話要,就想辦法即時配合。
5. 與時並進:要時刻增值自己,對各行各業都要有所認識,因為客戶都來自各行各業,更要時刻緊貼潮流趨勢、新聞時事,為的是一矢中的為宣傳帶來效果,以及可以跟客人和來賓寒暄都有計傾。
6. 出頭難:PR人工說低不算低,一般初入職萬多元,打滾幾年後增至兩三萬不難,但說到要做高級中產,就不是人人能及,總要些小聰明和萬能奇技,氹得掂一些大客,甚至自己自立門戶,就可以有更高收入。
7. 壓力大:除了攪活動,公關更多時間是放在事前事後的工夫。事前要幫客人預備流程,若需要邀請傳媒,更需要準備新聞稿。這點上更是充滿壓力,因為客戶總是喜歡催你交稿,交給他後又遲遲不評閱,到最後一刻才叫你去改,時間就被客戶牽著走,情緒智商低一點也不行。當別人玩完回家,公關的工作還沒完,還要回去出新聞稿、跟進傳媒查詢等等。
還有太多太多辛酸事,下回再談。 </s>
|
「豬」葛亮的數碼營銷智慧
|
想像一下,如果閣下是一家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要為一本名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的學術書籍創作一系列數碼廣告,你會有甚麼想法?
該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大中文系張歷君教授花了超過十年時間研究、編寫的學術書,第一時間予人的印象難免是——悶。要為它做數碼廣告宣傳,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而,這個任務落在了「豬」葛亮身上。
在去年第四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中,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Think Pig Limited被配對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一書創作數碼廣告。當時我看到這家初創的名字,已印象深刻,覺得很有創意。Think Pig既暗藏Think Big的創業大志,也具備「豬般的智慧」,因為豬其實是最聰明的動物;其中文名「豬葛亮有限公司」,就更令人不禁莞爾。
Think Pig的兩位創辦人均畢業於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擅長消化複雜、意念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概念,掌握當中獨特的賣點,轉化為吸引大眾眼球的創意內容。他們相信要售出一件產品、一項服務,必需發掘到它們與別不同之處,讓受眾產生興趣。而沉悶的敘述、繁複沒有重點的解說,是無法吸引大眾的。
這家名字與別不同的Think Pig,在接下任務之後,可謂盡展所長。其聯合創辦人Gloria Li分享道:「為了破除大眾對此書的艱深、沉悶印象,我們運用了『猜猜畫畫』的字謎遊戲,邀請大眾猜猜與書本有關的關鍵字,以趣味及互動吸引讀者注意,再配以生動的動畫導讀影片,拆解書中深奧的概念,令讀者加深對書本的認識。結果吸引了不少人留言競猜,亦成功提升書本的銷售量。」
「豬葛亮」出手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所創作的一系列數碼廣告,結果在「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中更獲得了優異獎。Gloria表示,能做出成功的作品是因為與作者、出版社有很好的溝通:「我們一直都很強調如何真正解決客戶面對的難題,並非常重視與客戶的關係。我們不是只懂聽命行事的『服務供應商』,而是客戶的『戰友』,會主動提供意見,與客戶共同成長。」
眼見近幾年在疫情之下,數碼營銷市場變化急速,Gloria深覺數碼廣告企業要時刻掌握最新資訊與趨勢,協助客戶以最快速度應對改變。她指出:「現時在網上平台投放廣告漸趨自動化,不少以往需要人手操作的選項,例如目標群眾、競價模式等,現在均可選擇交由平台AI決定,且AI會根據廣告表現自行作出優化,過程比以往簡單了不少。而香港數碼廣告市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如何透過別出心裁的宣傳點子與優質內容突破重圍,才是最重要的一環。隨着疫情告一段落,人們將開始重新參與線下現場活動,如何把線上宣傳和線下活動結合產生協同效應,也是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對於有意入行的年輕人,Gloria認為數碼營銷行業的入行門檻並不高,除了需掌握基本行業知識及技能,亦建議日常多觀察身邊事物,多接觸不同範疇的東西,對任何事都保持好奇心,無論入行多少年都要邊做邊學,緊貼最新科技及最新趨勢,在工作上自然能得心應手。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豬」葛亮的數碼營銷智慧 [/INST] 想像一下,如果閣下是一家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要為一本名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的學術書籍創作一系列數碼廣告,你會有甚麼想法?
該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大中文系張歷君教授花了超過十年時間研究、編寫的學術書,第一時間予人的印象難免是——悶。要為它做數碼廣告宣傳,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而,這個任務落在了「豬」葛亮身上。
在去年第四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中,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Think Pig Limited被配對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一書創作數碼廣告。當時我看到這家初創的名字,已印象深刻,覺得很有創意。Think Pig既暗藏Think Big的創業大志,也具備「豬般的智慧」,因為豬其實是最聰明的動物;其中文名「豬葛亮有限公司」,就更令人不禁莞爾。
Think Pig的兩位創辦人均畢業於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擅長消化複雜、意念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概念,掌握當中獨特的賣點,轉化為吸引大眾眼球的創意內容。他們相信要售出一件產品、一項服務,必需發掘到它們與別不同之處,讓受眾產生興趣。而沉悶的敘述、繁複沒有重點的解說,是無法吸引大眾的。
這家名字與別不同的Think Pig,在接下任務之後,可謂盡展所長。其聯合創辦人Gloria Li分享道:「為了破除大眾對此書的艱深、沉悶印象,我們運用了『猜猜畫畫』的字謎遊戲,邀請大眾猜猜與書本有關的關鍵字,以趣味及互動吸引讀者注意,再配以生動的動畫導讀影片,拆解書中深奧的概念,令讀者加深對書本的認識。結果吸引了不少人留言競猜,亦成功提升書本的銷售量。」
「豬葛亮」出手為《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所創作的一系列數碼廣告,結果在「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中更獲得了優異獎。Gloria表示,能做出成功的作品是因為與作者、出版社有很好的溝通:「我們一直都很強調如何真正解決客戶面對的難題,並非常重視與客戶的關係。我們不是只懂聽命行事的『服務供應商』,而是客戶的『戰友』,會主動提供意見,與客戶共同成長。」
眼見近幾年在疫情之下,數碼營銷市場變化急速,Gloria深覺數碼廣告企業要時刻掌握最新資訊與趨勢,協助客戶以最快速度應對改變。她指出:「現時在網上平台投放廣告漸趨自動化,不少以往需要人手操作的選項,例如目標群眾、競價模式等,現在均可選擇交由平台AI決定,且AI會根據廣告表現自行作出優化,過程比以往簡單了不少。而香港數碼廣告市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如何透過別出心裁的宣傳點子與優質內容突破重圍,才是最重要的一環。隨着疫情告一段落,人們將開始重新參與線下現場活動,如何把線上宣傳和線下活動結合產生協同效應,也是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對於有意入行的年輕人,Gloria認為數碼營銷行業的入行門檻並不高,除了需掌握基本行業知識及技能,亦建議日常多觀察身邊事物,多接觸不同範疇的東西,對任何事都保持好奇心,無論入行多少年都要邊做邊學,緊貼最新科技及最新趨勢,在工作上自然能得心應手。 </s>
|
Mixx Collection與東森集團草莓網合作 直播帶貨3小時熱銷破百萬
|
香港逐漸流行直播帶貨的社交電商模式,而Mixx Collection早於5年前已洞見先機,率先涉獵其中開發商機,特別於美容、時尚潮流及生活百貨範疇中默默耕耘,汲取營運經驗,開拓不同的合作模式,成功確立了「一站式直播帶貨電商平台」的定位,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Mixx Collection更獲得上市公司台灣東森集團的合作邀請,為旗下美妝購物平台香港草莓網(Strawberrynet)熱銷護膚品牌自然美Natural Beauty(香港上市公司 157)進行直播營銷推廣。
是次直播,由Mixx Collection創辦人ViVi親自擔任皇牌主播,而草莓網行政總裁Jenny Ng(伍珮瑩)亦首次突破行政形象親身參與,二人連同其他主播於3個多小時的直播中,專業地介紹商品及與觀眾互動,更帶來破百萬港元的銷售額。自然美Natural Beauty商品在當晚上架不久後更被搶購一空,需要「補貨再補貨」。
Mixx Collection聯合創辦人暨財務總監Dennis Ho(何智禮)表示這次直播成績令合作雙方及公司感到鼓舞:「這個銷售數字實在讓人興奮。這引證了於社交網絡營銷中,建立電商與群眾之間互相信賴及忠誠度的重要性,而大前提更是要通過嚴選合作貨源和推廣策略,慢慢累積口碑來締造佳績。」
Dennis指出,Mixx Collection在香港直播帶貨潮流中一直走在最前:「我們於本地着力推動『帶貨直播主+明星藝人』的直播帶貨模式,在過去1年間合作過的明星藝人已達10多位,同時亦已與超過20多間本地及海外品牌企業合作,分別來自日本、韓國及泰國等,協助他們開拓了新零售渠道。即使在2020至2022年,香港大部分零售商正處於艱難時期,我們仍然實現了至少每年130%的銷售額增長,更是連續增長了4年。」
草莓網行政總裁Jenny Ng表示,東森於2018年收購結盟草莓網後,整體商品力大大提升,帶動了台灣供應商商品的全球行銷管道,全力拓展海外地區營收來源與零售營運布局。因此在疫市之下,集團2022年前三季整體營收較前年同期仍增長10%。而草莓網一直銳意結合創新社交電商模式,希望嘗試跨至直銷產業以締造更高營業額。這與Mixx Collection的經營理念及直播社交網絡營銷的實踐藍圖一拍即合,故促成今次合作。
與東森集團這次合作的佳績,為Mixx Collection的「拓展版圖」大計打了一支強心針。Dennis表示,目前電商市場正在高速發展,他們已見證了港人強大的消費力,並認為東南亞發展潛力定必更大。因此其創意團隊正積極把握疫情中的危與機,企劃擴大業務範圍,例如:元宇宙虛擬購物平台、跨境網紅廣播中心及直播一站式電商物流方案等,期望將直播市場推展得更廣更闊。Mixx Collection亦期待能與更多不同品牌及供應商合作,協助他們拓展新營銷渠道,把他們的商品及服務帶向全球。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Mixx Collection與東森集團草莓網合作 直播帶貨3小時熱銷破百萬 [/INST] 香港逐漸流行直播帶貨的社交電商模式,而Mixx Collection早於5年前已洞見先機,率先涉獵其中開發商機,特別於美容、時尚潮流及生活百貨範疇中默默耕耘,汲取營運經驗,開拓不同的合作模式,成功確立了「一站式直播帶貨電商平台」的定位,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Mixx Collection更獲得上市公司台灣東森集團的合作邀請,為旗下美妝購物平台香港草莓網(Strawberrynet)熱銷護膚品牌自然美Natural Beauty(香港上市公司 157)進行直播營銷推廣。
是次直播,由Mixx Collection創辦人ViVi親自擔任皇牌主播,而草莓網行政總裁Jenny Ng(伍珮瑩)亦首次突破行政形象親身參與,二人連同其他主播於3個多小時的直播中,專業地介紹商品及與觀眾互動,更帶來破百萬港元的銷售額。自然美Natural Beauty商品在當晚上架不久後更被搶購一空,需要「補貨再補貨」。
Mixx Collection聯合創辦人暨財務總監Dennis Ho(何智禮)表示這次直播成績令合作雙方及公司感到鼓舞:「這個銷售數字實在讓人興奮。這引證了於社交網絡營銷中,建立電商與群眾之間互相信賴及忠誠度的重要性,而大前提更是要通過嚴選合作貨源和推廣策略,慢慢累積口碑來締造佳績。」
Dennis指出,Mixx Collection在香港直播帶貨潮流中一直走在最前:「我們於本地着力推動『帶貨直播主+明星藝人』的直播帶貨模式,在過去1年間合作過的明星藝人已達10多位,同時亦已與超過20多間本地及海外品牌企業合作,分別來自日本、韓國及泰國等,協助他們開拓了新零售渠道。即使在2020至2022年,香港大部分零售商正處於艱難時期,我們仍然實現了至少每年130%的銷售額增長,更是連續增長了4年。」
草莓網行政總裁Jenny Ng表示,東森於2018年收購結盟草莓網後,整體商品力大大提升,帶動了台灣供應商商品的全球行銷管道,全力拓展海外地區營收來源與零售營運布局。因此在疫市之下,集團2022年前三季整體營收較前年同期仍增長10%。而草莓網一直銳意結合創新社交電商模式,希望嘗試跨至直銷產業以締造更高營業額。這與Mixx Collection的經營理念及直播社交網絡營銷的實踐藍圖一拍即合,故促成今次合作。
與東森集團這次合作的佳績,為Mixx Collection的「拓展版圖」大計打了一支強心針。Dennis表示,目前電商市場正在高速發展,他們已見證了港人強大的消費力,並認為東南亞發展潛力定必更大。因此其創意團隊正積極把握疫情中的危與機,企劃擴大業務範圍,例如:元宇宙虛擬購物平台、跨境網紅廣播中心及直播一站式電商物流方案等,期望將直播市場推展得更廣更闊。Mixx Collection亦期待能與更多不同品牌及供應商合作,協助他們拓展新營銷渠道,把他們的商品及服務帶向全球。 </s>
|
點樣突破常規思考模式?專家:培育交際能力!
|
創新講求的就是突破常規思考模式,得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從而提升自我創新能力。要跳出常規思考模式,需要把根據個人知識領域得出的想法,與來自其他領域,依據不同常規思考的人得出的想法相結合,碰撞出創新點子。要達到這目的,交際能力明顯非常重要。有朋友可能會說,我們不是每天都在交際嗎,但不見得創新能力就提升了。
那需要先搞清楚我們經常擔當的角色是資源交際者,還是想法交際者。資源交際者以實現為動力,而想法交際者則以發現為動力。他們的分別在於交際的目的和目標對象有所不同。資源交際者以獲取資源、推銷自己的公司或推進自己的職業生涯為目的。想法交際者則以了解新的驚人事物獲得新的觀點及在程序中檢驗想法為目的。交際的目標對象方面,資源交際者會與自己類似的人、資源充足、有權有地位有影響的人交往;而想法交際者會與不同於自己的人、背景和觀點十分不同的專家和非專家交往。所以,如果你日常的交際是以資源交際者的角色出現,當然就收獲不到創新點子。
當我們的角色搞清楚了,我們可以如何提升想法交際能力?我們可以參考「創新者的基因」一書提出的下列幾個技巧,持續實施,以提升想法交際能力。
1. 優化你的網絡使它變得更多樣化:
制定一張你想要找出或改進某個新想法時會聯繫的前十名人士的名單。
2. 制訂一個用餐交際計劃:
按實際需要,每周計劃與不同背景的人用餐,使大家在輕鬆的時間交流一下意見。
3. 每年至少計劃參加兩次會議:
每年參加一次與你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會議,及一次與你專業領域不相關的會議,以擴闊自己的思考領域。
4. 建立一個創意社區:
挑幾個你認為樂於與你一起討論新想法,並且能夠激發你的創造性思維的人,成立一個創意社區,定期進行會議。
5. 邀請行外人:
定期引薦一個不同背景的人進入你的創意社區交流,挑戰你們的想法。
6. 與專家交互培訓:
找一些不同行業的專家,參加他們的培訓課程和會議,感受他們的工作和世界。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點樣突破常規思考模式?專家:培育交際能力! [/INST] 創新講求的就是突破常規思考模式,得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從而提升自我創新能力。要跳出常規思考模式,需要把根據個人知識領域得出的想法,與來自其他領域,依據不同常規思考的人得出的想法相結合,碰撞出創新點子。要達到這目的,交際能力明顯非常重要。有朋友可能會說,我們不是每天都在交際嗎,但不見得創新能力就提升了。
那需要先搞清楚我們經常擔當的角色是資源交際者,還是想法交際者。資源交際者以實現為動力,而想法交際者則以發現為動力。他們的分別在於交際的目的和目標對象有所不同。資源交際者以獲取資源、推銷自己的公司或推進自己的職業生涯為目的。想法交際者則以了解新的驚人事物獲得新的觀點及在程序中檢驗想法為目的。交際的目標對象方面,資源交際者會與自己類似的人、資源充足、有權有地位有影響的人交往;而想法交際者會與不同於自己的人、背景和觀點十分不同的專家和非專家交往。所以,如果你日常的交際是以資源交際者的角色出現,當然就收獲不到創新點子。
當我們的角色搞清楚了,我們可以如何提升想法交際能力?我們可以參考「創新者的基因」一書提出的下列幾個技巧,持續實施,以提升想法交際能力。
1. 優化你的網絡使它變得更多樣化:
制定一張你想要找出或改進某個新想法時會聯繫的前十名人士的名單。
2. 制訂一個用餐交際計劃:
按實際需要,每周計劃與不同背景的人用餐,使大家在輕鬆的時間交流一下意見。
3. 每年至少計劃參加兩次會議:
每年參加一次與你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會議,及一次與你專業領域不相關的會議,以擴闊自己的思考領域。
4. 建立一個創意社區:
挑幾個你認為樂於與你一起討論新想法,並且能夠激發你的創造性思維的人,成立一個創意社區,定期進行會議。
5. 邀請行外人:
定期引薦一個不同背景的人進入你的創意社區交流,挑戰你們的想法。
6. 與專家交互培訓:
找一些不同行業的專家,參加他們的培訓課程和會議,感受他們的工作和世界。 </s>
|
在疫情中誕生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
在近幾年疫情的肆虐之下,不少行業都大受衝擊,部分中小企甚至是老字號、大型企業都因業務一落千丈,要無奈結業。然而「危中有機」,疫情之中卻仍然有着各種的創業及發展機會。數碼廣告企業,正正是一個好例子。 Media Studio Hong Kong Limited這家數碼廣告公司,就是在疫情期間由4位90後人士創立。公司聯合創辦人及市場總監陸蕙茵(Vivian)坦言:「我認為正是因為疫情的緣故,令更多實體商戶更加要轉移向網上發展,更加着重網上營銷及宣傳,所以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大機遇,真的是有危便有機!」 然而,近年數碼廣告市場雖然發展蓬勃,但同時也是競爭劇烈,因為創業門檻較低,令初創數碼廣告公司如雨後春筍。此外,市場趨勢的急速變化,都為Media Studio這類初創帶來不少挑戰。
Vivian舉例說:「與兩三年前相比,數碼廣告的趨勢已由Paid Social(付費廣告),慢慢轉化為更重視內容營銷,因為付費廣告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上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靠Organic(自然觸及)去尋找顧客時,內容便是吸引受眾最大的因素。」
因為要不斷加強發展內容,Vivian的團隊已久經歷練成為了內容專家。去年Media Studio參加了第4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AdxPub),為非凡出版的《星塵画報──遇見90位香港電影女角色》一書設計了一系列數碼廣告,名為《尋找最夢幻電影世界・遇見最美麗電影女角色》。因其內容創意出色,贏得了「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的金獎。
「我們團隊有幸和作者塵阿力合作,一同以此書的精神去構思宣傳內容。當中我們特別邀請了電影新星蔡思韵作為宣傳短片的女主角,以加強人氣度。而更特別是,我們精心打造了不同時代的電影經典女角色造型,並由她去一一扮演,以增加不同年代影迷的共鳴感。這一套吸睛的內容,再配合精準的付費廣告,成功令更多人認識此書及作者。」
這次成功的經驗,令Vivian更深信內容對數碼廣告的重要性:「數碼廣告公司應該更加着重於有質素的內容製作,以此吸引大眾的注意。如果只是盲目不斷做推廣,而所製作的內容不能帶給受眾任何好處,這樣的方法是很難成功的。」
Media Studio仍然是一間很年輕的數碼廣告公司,而且成員們都很年輕,目前25位成員全部都是90後,平均年齡只有23歲,可謂活力十足。Vivia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平台,讓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同時幫助企業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展。所以我們的態度很清晰,如果年輕人想入行的話,最重要是不怕辛苦、不怕別人的批評,要擁有堅毅的精神,要知道自己想入行的初心是甚麼,要一直堅持到底。」
關於「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出版宣傳支援計劃」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在疫情中誕生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INST] 在近幾年疫情的肆虐之下,不少行業都大受衝擊,部分中小企甚至是老字號、大型企業都因業務一落千丈,要無奈結業。然而「危中有機」,疫情之中卻仍然有着各種的創業及發展機會。數碼廣告企業,正正是一個好例子。 Media Studio Hong Kong Limited這家數碼廣告公司,就是在疫情期間由4位90後人士創立。公司聯合創辦人及市場總監陸蕙茵(Vivian)坦言:「我認為正是因為疫情的緣故,令更多實體商戶更加要轉移向網上發展,更加着重網上營銷及宣傳,所以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大機遇,真的是有危便有機!」 然而,近年數碼廣告市場雖然發展蓬勃,但同時也是競爭劇烈,因為創業門檻較低,令初創數碼廣告公司如雨後春筍。此外,市場趨勢的急速變化,都為Media Studio這類初創帶來不少挑戰。
Vivian舉例說:「與兩三年前相比,數碼廣告的趨勢已由Paid Social(付費廣告),慢慢轉化為更重視內容營銷,因為付費廣告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上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靠Organic(自然觸及)去尋找顧客時,內容便是吸引受眾最大的因素。」
因為要不斷加強發展內容,Vivian的團隊已久經歷練成為了內容專家。去年Media Studio參加了第4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AdxPub),為非凡出版的《星塵画報──遇見90位香港電影女角色》一書設計了一系列數碼廣告,名為《尋找最夢幻電影世界・遇見最美麗電影女角色》。因其內容創意出色,贏得了「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的金獎。
「我們團隊有幸和作者塵阿力合作,一同以此書的精神去構思宣傳內容。當中我們特別邀請了電影新星蔡思韵作為宣傳短片的女主角,以加強人氣度。而更特別是,我們精心打造了不同時代的電影經典女角色造型,並由她去一一扮演,以增加不同年代影迷的共鳴感。這一套吸睛的內容,再配合精準的付費廣告,成功令更多人認識此書及作者。」
這次成功的經驗,令Vivian更深信內容對數碼廣告的重要性:「數碼廣告公司應該更加着重於有質素的內容製作,以此吸引大眾的注意。如果只是盲目不斷做推廣,而所製作的內容不能帶給受眾任何好處,這樣的方法是很難成功的。」
Media Studio仍然是一間很年輕的數碼廣告公司,而且成員們都很年輕,目前25位成員全部都是90後,平均年齡只有23歲,可謂活力十足。Vivia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平台,讓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同時幫助企業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展。所以我們的態度很清晰,如果年輕人想入行的話,最重要是不怕辛苦、不怕別人的批評,要擁有堅毅的精神,要知道自己想入行的初心是甚麼,要一直堅持到底。」
關於「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出版宣傳支援計劃」 </s>
|
結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 步入醫療科技新世代
|
筆者於早幾月看到一則新聞:大灣區首個介入手術機械人中心。報導分享中心首度示範了手術機械人協助醫生進行手術。相較傳統的手術,機械人的標準化和數碼化使手術過程保持穩定及高精確度,其「毫米級」的精準定位和釋放植入器械,充分提高青年醫師的介入能力,避免人為誤差的機會。
誠然,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促進了區內的研發及創新科技人才流動。香港與深圳聯合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對本土創科公司開拓醫療科技有一家的優勢。除了機械人協助手術,其實智慧醫療的範疇亦十分廣泛,例如把病歷全面數據化,可以結合醫療數據、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出病人可能患上的疾病及其機率。
現時,行內也多利用高速網絡的IoMT,IoMT可配合各種嶄新技術如機械人、4K影像傳輸、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實現遙距會診,醫生與醫患之間能透過流暢的4K影像保持聯繫,互相協作。即使是手術期間,如醫療團隊需要進行遙距會診,亦可在手術室內透過高速網絡直播高清影像,與身處其他地點的醫生或專家實時交流。此外,配合著IoMT亦可令醫療機構可使用大量感應器,透過連接超高密度物聯網裝置,實時追蹤重要的醫療資產及偵測病人狀況。
除此以外,筆者更認為醫院的運作也應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作出相應的提升,讓患者家屬、探訪者可獲更佳的體驗。例如,把醫院傳統的指南提升為數碼導航系統,患者家屬可知道自己的實時位置、到領藥處/食堂等設施的最近路徑附近、顯示開放時間或維修情況等。
筆者正參與本地一項醫院重建的項目,將會引入我們團隊研發的智能醫院(Smart Hospital)系統,當中就包括以物聯網提升效率,並以Wi-Fi網路、射頻識別及藍牙等技術應用於不同層面上,如生命表徵監測、藥物管理、物資供應、制服發放、病人運送、儀器管理、病人定位以至員工辨識等。最近亦在研究如何把日常用的手機及平板電腦與UWB技術連接,可醫療物件追蹤,好讓醫護人員以手機或Pad輕鬆簡單掌握所需醫療儀器的所在位置,不再倚靠人手和記憶,大大減少找尋儀器的時間,增加醫療工作的效率。
科技並不完全取代醫護從業人員,但應用得宜,這些革新的醫療科技,可協助醫療界提供更好、更快、更輕鬆的醫療保健服務,讓患者可獲更佳的治療,並提升醫院整體效率、醫療質素及管理質素,同時舒緩人手不足問題。
本文章不代表CPjobs立場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結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 步入醫療科技新世代 [/INST] 筆者於早幾月看到一則新聞:大灣區首個介入手術機械人中心。報導分享中心首度示範了手術機械人協助醫生進行手術。相較傳統的手術,機械人的標準化和數碼化使手術過程保持穩定及高精確度,其「毫米級」的精準定位和釋放植入器械,充分提高青年醫師的介入能力,避免人為誤差的機會。
誠然,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促進了區內的研發及創新科技人才流動。香港與深圳聯合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對本土創科公司開拓醫療科技有一家的優勢。除了機械人協助手術,其實智慧醫療的範疇亦十分廣泛,例如把病歷全面數據化,可以結合醫療數據、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出病人可能患上的疾病及其機率。
現時,行內也多利用高速網絡的IoMT,IoMT可配合各種嶄新技術如機械人、4K影像傳輸、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實現遙距會診,醫生與醫患之間能透過流暢的4K影像保持聯繫,互相協作。即使是手術期間,如醫療團隊需要進行遙距會診,亦可在手術室內透過高速網絡直播高清影像,與身處其他地點的醫生或專家實時交流。此外,配合著IoMT亦可令醫療機構可使用大量感應器,透過連接超高密度物聯網裝置,實時追蹤重要的醫療資產及偵測病人狀況。
除此以外,筆者更認為醫院的運作也應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作出相應的提升,讓患者家屬、探訪者可獲更佳的體驗。例如,把醫院傳統的指南提升為數碼導航系統,患者家屬可知道自己的實時位置、到領藥處/食堂等設施的最近路徑附近、顯示開放時間或維修情況等。
筆者正參與本地一項醫院重建的項目,將會引入我們團隊研發的智能醫院(Smart Hospital)系統,當中就包括以物聯網提升效率,並以Wi-Fi網路、射頻識別及藍牙等技術應用於不同層面上,如生命表徵監測、藥物管理、物資供應、制服發放、病人運送、儀器管理、病人定位以至員工辨識等。最近亦在研究如何把日常用的手機及平板電腦與UWB技術連接,可醫療物件追蹤,好讓醫護人員以手機或Pad輕鬆簡單掌握所需醫療儀器的所在位置,不再倚靠人手和記憶,大大減少找尋儀器的時間,增加醫療工作的效率。
科技並不完全取代醫護從業人員,但應用得宜,這些革新的醫療科技,可協助醫療界提供更好、更快、更輕鬆的醫療保健服務,讓患者可獲更佳的治療,並提升醫院整體效率、醫療質素及管理質素,同時舒緩人手不足問題。
本文章不代表CPjobs立場 </s>
|
【搶人才】邊個係人才?人才喺邊度搵?應吸引人才定培育人才?
|
就解決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上,政府於施政報告特推出多項「搶人才」的措施。這措施引發多方面的關注和討論。特別吸引筆者眼球的,是一個「搶」字。但「搶」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可嘗試的方法,要想解決人才流失,需要一個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
誰是人才?
首要了解的,是找出主角、目標人物——人才。誰算是人才?就以筆者所熟悉的資訊科技為例,一般僱主會集中注重硬技能 (hard skills),所以喜歡聘用本身修讀和已經在相關經驗工作的人事。他們往往忽略了其他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ies )。一個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是包括硬技能和軟技能(soft skills)。優秀的軟技能例如溝通技巧、人際關係、創新思維、時間管理等都是成為人才的要素。企業必需因應自己公司的信念體系(belief system)和企業價值(corporate values) 去挑選具備這些核心競爭力的人才。
人才在哪兒?
除了考慮施政報告所提出以「人才服務窗口」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企業亦可以考慮繼續聘用已移民(或移居)海外的舊同事。這些同事已經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熟悉公司的同事和運作。而這些移民或移居海外的同事,亦需要一段適應期。繼續聘請他們,實在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當然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例如聘用形式、合約條款、工作時間稅務問題等。這個方法更有機會形成三贏局面,就是連客戶也可以從中得到利益,本來只有國際性的跨國企業才能提供的「日不落式」(follow-the-sun) 服務, 沒有想過在中小企也可能為客人提供24小時服務。
吸引他們的方法
最後來到討論「搶」這個問題。「搶」? 用什麼來搶,最現實的是錢或者用金錢來衡量得到的利益。但是以筆者的個人經驗,時下的年青上班一族,他們首要的考慮,已經不用舊有思想模式,買樓置業並不是選擇工作的唯一或首要條件,他們比較注重生活質素,喜歡自由自主。作為僱主,很難用錢搶得人才。要得到他們的心,是需要溝通、尊重及著重他們的福祉(well-being)。這個僱傭關係,是一個長遠關係。
挽留人才、培育人才
搶人才可以説是第一步,挽留人才也是一個費盡心思的工作。搶到人才,如果他們只能留一年、兩年,對於公司的成長都沒有太大幫助。長遠來說,留人才,讓企業健康成長,承傳是少不了。一些白手興家的企業,成功創業,卻沒有接班人,最後要結束企業,真是有點可惜!挽留人才,是讓他們覺得在這公司是有個人發展的機會和空間(career development and opportunities ) ,是他們值得投資青春的地方。如果我們再將眼光放遠多一點,對於一家公司,甚至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培育人才是絕對不能忽略。筆者都有不少成功個案,「自家培育」一些員工。他們本身雖然不是在本業出身,但因他們具備良好個人素質和通用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所以大膽聘用,並加以培訓,今天已成為公司的管理團隊。
總結
要解決人才問題,首要改變的是老闆們!他們必須具備求變的勇氣。改變思維模式(Mindset change ),發揮靈活創新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 ,就算身處人才爭奪戰(talent war)中,都能夠出奇制勝!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搶人才】邊個係人才?人才喺邊度搵?應吸引人才定培育人才? [/INST] 就解決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上,政府於施政報告特推出多項「搶人才」的措施。這措施引發多方面的關注和討論。特別吸引筆者眼球的,是一個「搶」字。但「搶」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可嘗試的方法,要想解決人才流失,需要一個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
誰是人才?
首要了解的,是找出主角、目標人物——人才。誰算是人才?就以筆者所熟悉的資訊科技為例,一般僱主會集中注重硬技能 (hard skills),所以喜歡聘用本身修讀和已經在相關經驗工作的人事。他們往往忽略了其他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ies )。一個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是包括硬技能和軟技能(soft skills)。優秀的軟技能例如溝通技巧、人際關係、創新思維、時間管理等都是成為人才的要素。企業必需因應自己公司的信念體系(belief system)和企業價值(corporate values) 去挑選具備這些核心競爭力的人才。
人才在哪兒?
除了考慮施政報告所提出以「人才服務窗口」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企業亦可以考慮繼續聘用已移民(或移居)海外的舊同事。這些同事已經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熟悉公司的同事和運作。而這些移民或移居海外的同事,亦需要一段適應期。繼續聘請他們,實在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當然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例如聘用形式、合約條款、工作時間稅務問題等。這個方法更有機會形成三贏局面,就是連客戶也可以從中得到利益,本來只有國際性的跨國企業才能提供的「日不落式」(follow-the-sun) 服務, 沒有想過在中小企也可能為客人提供24小時服務。
吸引他們的方法
最後來到討論「搶」這個問題。「搶」? 用什麼來搶,最現實的是錢或者用金錢來衡量得到的利益。但是以筆者的個人經驗,時下的年青上班一族,他們首要的考慮,已經不用舊有思想模式,買樓置業並不是選擇工作的唯一或首要條件,他們比較注重生活質素,喜歡自由自主。作為僱主,很難用錢搶得人才。要得到他們的心,是需要溝通、尊重及著重他們的福祉(well-being)。這個僱傭關係,是一個長遠關係。
挽留人才、培育人才
搶人才可以説是第一步,挽留人才也是一個費盡心思的工作。搶到人才,如果他們只能留一年、兩年,對於公司的成長都沒有太大幫助。長遠來說,留人才,讓企業健康成長,承傳是少不了。一些白手興家的企業,成功創業,卻沒有接班人,最後要結束企業,真是有點可惜!挽留人才,是讓他們覺得在這公司是有個人發展的機會和空間(career development and opportunities ) ,是他們值得投資青春的地方。如果我們再將眼光放遠多一點,對於一家公司,甚至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培育人才是絕對不能忽略。筆者都有不少成功個案,「自家培育」一些員工。他們本身雖然不是在本業出身,但因他們具備良好個人素質和通用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所以大膽聘用,並加以培訓,今天已成為公司的管理團隊。
總結
要解決人才問題,首要改變的是老闆們!他們必須具備求變的勇氣。改變思維模式(Mindset change ),發揮靈活創新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 ,就算身處人才爭奪戰(talent war)中,都能夠出奇制勝! </s>
|
智慧城市基本步之智能人流管理及應變
|
香港政府近年一直提倡發展智慧城市,早前於「秋季五大科技展」展示了49項智慧城市發展和優化公共服務的科技方案,介紹創新科技如何改善市民出行、生活和政府運作等。方案分別來自約23個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可見當局真的十分着力。
要發展智慧城市,智能人流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時,本港的人流管理方案,多用於大型活動出入口監察人流次數,或應用於商場、主題公園、會所等分析使用設施的人流次數。例如,最近康業就為Wetland Seasons Bay會所引入全港會所首套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系統,分析使用設施的人流,有效管理設施的使用人數,以符合政府社交距離措施。
但智能人流管理除了管理以外,更大的作用是即時應變。國內近年AI智慧城市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通過城市中的大數據分析以進行人流量預測,這已經成為城市管理採用的方式之一。好像深圳潮流地標「萬像天地」,其管理公司會透過雲端、AI大數據等科技,對整個地區的人、車、設備全盤管理,實時監測,分析數據,並對突發情況作出應變。例如當某個區域的人群密度超過臨界值,即可產生警告,並通知安保人員及時疏散。同時亦可實現煙霧、火焰及消防通道阻塞自動識別和警告等,有效保障商場的人身財產安全。
這正正與我們致力推廣的「SDP概念」不謀而合。SDP(Smart Decision Planning快速應變)是利用IoT、PNT、AI及大數據,即時結合,快速分析,提供即時相對應的方案予前線執行人員多個單位配合。
SDP應用於智能人流管理方面,可透過SDP平台,整合人流監察、警報系統、數據收集(如CCTV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由系統後台通知相關單位人員,綜合所有系統,集成至後台統一處理,使所有相關的單位流程能即時取得相關資訊。
舉個例子說,若智能人流管制的系統設立特定方框,給指令予線下的監察器在方框的指定範圍記錄人流次數,如超出指定的人數聚集,便會發警報予相關單位,保安或管理人員的手機程式就會即時收到通知,馬上反應到該區作出分流安排。可以想像,SDP十分適用於大型活動人流管理,例如年宵、馬拉松、巡遊等,監察人流情況,如遇事要突然封通道,後台就可即時通知各現場單位作出應變及改道措施。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智慧城市基本步之智能人流管理及應變 [/INST] 香港政府近年一直提倡發展智慧城市,早前於「秋季五大科技展」展示了49項智慧城市發展和優化公共服務的科技方案,介紹創新科技如何改善市民出行、生活和政府運作等。方案分別來自約23個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可見當局真的十分着力。
要發展智慧城市,智能人流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時,本港的人流管理方案,多用於大型活動出入口監察人流次數,或應用於商場、主題公園、會所等分析使用設施的人流次數。例如,最近康業就為Wetland Seasons Bay會所引入全港會所首套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系統,分析使用設施的人流,有效管理設施的使用人數,以符合政府社交距離措施。
但智能人流管理除了管理以外,更大的作用是即時應變。國內近年AI智慧城市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通過城市中的大數據分析以進行人流量預測,這已經成為城市管理採用的方式之一。好像深圳潮流地標「萬像天地」,其管理公司會透過雲端、AI大數據等科技,對整個地區的人、車、設備全盤管理,實時監測,分析數據,並對突發情況作出應變。例如當某個區域的人群密度超過臨界值,即可產生警告,並通知安保人員及時疏散。同時亦可實現煙霧、火焰及消防通道阻塞自動識別和警告等,有效保障商場的人身財產安全。
這正正與我們致力推廣的「SDP概念」不謀而合。SDP(Smart Decision Planning快速應變)是利用IoT、PNT、AI及大數據,即時結合,快速分析,提供即時相對應的方案予前線執行人員多個單位配合。
SDP應用於智能人流管理方面,可透過SDP平台,整合人流監察、警報系統、數據收集(如CCTV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由系統後台通知相關單位人員,綜合所有系統,集成至後台統一處理,使所有相關的單位流程能即時取得相關資訊。
舉個例子說,若智能人流管制的系統設立特定方框,給指令予線下的監察器在方框的指定範圍記錄人流次數,如超出指定的人數聚集,便會發警報予相關單位,保安或管理人員的手機程式就會即時收到通知,馬上反應到該區作出分流安排。可以想像,SDP十分適用於大型活動人流管理,例如年宵、馬拉松、巡遊等,監察人流情況,如遇事要突然封通道,後台就可即時通知各現場單位作出應變及改道措施。 </s>
|
藍芽網關智能方案:追蹤物件定位 助醫護掌握儀器位置
|
香港醫療人手不足,加上近年疫情肆虐,公私營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更可謂百上加斤。對於醫療儀器的使用,據筆者了解,各醫院雖有行政運作指引,醫護人員用後須放回指定位置,但許多時實際操作卻未如理想。醫院日常運作非常繁忙,加上醫護人手亦一直短缺,當病人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動用某些醫療儀器時,醫護人員就會運送到相關病房,但使用後往往因急着要處理其他病人需要,而未能即時送回指定位置,故當再有需要用上該醫療儀器時,醫護人員便需花時間尋找。如果有一套智能方案可追蹤物件,這便可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坊間雖然亦有可以做到精準地追踪物件的解決方案,例如Gateway + Beacon方案,但在實際應用時,需每6、7米安裝一個Gateway,這絕不能應付大規模的應用。亦有另一方案:UWB超寬頻定位,但其安裝成本非常高昂,而且用電量非常高,再者要於物件上安裝需要長期充電的UWB,亦不可行。
筆者最近在研究藍芽網關智能定位,藍芽網關裝置並非新鮮事,但如能配合得宜,可說是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但可以符合醫院儀器的需要,在其他機構環境如學校、實驗室、辦公室等,同樣可加以應用。
舉個簡單的模擬情境,若預先於不同的醫療儀器上,貼上小巧的藍芽工作卡,再把藍芽Beacon安裝於樓層天花板安裝,用於發射位置訊息,繼而安裝藍芽Gateway於樓層走廊,收集藍芽工作卡的數據,並上傳至系統後台。同時,於醫院各病房及儲物室的USB插頭,插上USB Gateway,即可建構成一個室內定位網絡。系統即可接收Beacon所發出的頻率,從而通知控制中心其所在的確實位置,精準度非常高,就連於房間內哪一角落都可以顯示到。
在醫院中建立藍芽網關智能定位系統,成本相對亦較低而且省電,安裝系統亦不用大費周章,可以讓醫護人員隨時掌握所需醫療儀器的所在位置,不再倚靠人手和記憶。只需於重要的醫療儀器上貼上藍芽工作卡,即可實時追蹤儀器位置,大大減少找尋儀器的時間,增加醫療工作的效率。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藍芽網關智能方案:追蹤物件定位 助醫護掌握儀器位置 [/INST] 香港醫療人手不足,加上近年疫情肆虐,公私營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更可謂百上加斤。對於醫療儀器的使用,據筆者了解,各醫院雖有行政運作指引,醫護人員用後須放回指定位置,但許多時實際操作卻未如理想。醫院日常運作非常繁忙,加上醫護人手亦一直短缺,當病人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動用某些醫療儀器時,醫護人員就會運送到相關病房,但使用後往往因急着要處理其他病人需要,而未能即時送回指定位置,故當再有需要用上該醫療儀器時,醫護人員便需花時間尋找。如果有一套智能方案可追蹤物件,這便可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坊間雖然亦有可以做到精準地追踪物件的解決方案,例如Gateway + Beacon方案,但在實際應用時,需每6、7米安裝一個Gateway,這絕不能應付大規模的應用。亦有另一方案:UWB超寬頻定位,但其安裝成本非常高昂,而且用電量非常高,再者要於物件上安裝需要長期充電的UWB,亦不可行。
筆者最近在研究藍芽網關智能定位,藍芽網關裝置並非新鮮事,但如能配合得宜,可說是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但可以符合醫院儀器的需要,在其他機構環境如學校、實驗室、辦公室等,同樣可加以應用。
舉個簡單的模擬情境,若預先於不同的醫療儀器上,貼上小巧的藍芽工作卡,再把藍芽Beacon安裝於樓層天花板安裝,用於發射位置訊息,繼而安裝藍芽Gateway於樓層走廊,收集藍芽工作卡的數據,並上傳至系統後台。同時,於醫院各病房及儲物室的USB插頭,插上USB Gateway,即可建構成一個室內定位網絡。系統即可接收Beacon所發出的頻率,從而通知控制中心其所在的確實位置,精準度非常高,就連於房間內哪一角落都可以顯示到。
在醫院中建立藍芽網關智能定位系統,成本相對亦較低而且省電,安裝系統亦不用大費周章,可以讓醫護人員隨時掌握所需醫療儀器的所在位置,不再倚靠人手和記憶。只需於重要的醫療儀器上貼上藍芽工作卡,即可實時追蹤儀器位置,大大減少找尋儀器的時間,增加醫療工作的效率。 </s>
|
企業領袖如何提升創新能力?SCAMPER幫到你!
|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 (Steve Jobs) 曾經說過:「創新就是把事物聯系起來。(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可見把不同事物聯系起來,從而發現新點子的能力 - 聯系能力是一項創新者必須掌握的能力。正如傑夫·戴爾、赫爾·葛瑞格森和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在他們合著的“創新者的基因 (The Innovator’s DNA)”一書中也把聯系能力選定為創新者必須擁有的五種能力 (包括聯系、發問、觀察、交際和實驗)之一,亦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因此,若要成為具備創新能力的領導者,培育聯系能力乃重要一環。
提到如何培育聯系能力,可以從學習 SCAMPER 作為開端。SCAMPER 是一個非常容易掌握及具一定成效的工具。SCAMPER 是一個由七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單詞,他們分別是Substitute (S) 取代、 Combine (C) 結合、Adapt (A) 借用、Modify (M) 修改、Put to other use (P) 轉為其他用途、Eliminate (E) 刪減和Rearrange (R) 重新安排。它代表著七種應用現有事物產生新點子的方法。
Substitute (代替):
嘗試以其他事物代替現有事物。如替換了人、時間、地點、方法、形狀或品質等,產品/服務會變成什麼樣子。以一個知名朱古力品牌為例,開始時他們的黑朱古力棒銷量很好,他們想透過推出新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以Substitute 為例,就是把黑朱古力換成白朱古力,以提供多一種產品予客戶選擇。
Combine (C) 結合:
嘗試結合兩個以上的事物。同例,透過結合 (Combine) 果仁和黑朱古力棒變成了果仁黑朱古力棒,就變成了另一個新產品了。
Adapt (A) 借用:
試著加入某樣事物(佔商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該朱古力品牌可以考慮把他們的果仁黑朱古力棒配方,應用在雪糕上,生產果仁黑朱古力雪糕,進入另一個市場。
Modify (M) 修改:
嘗試修改部分或全部內容。同例,品牌可以對黑朱古力棒的大小作出改變,生產超大件的黑朱古力棒,吸引非常喜歡吃這產品的客戶,或者把它變成迷你版吸引想嘗試該產品的客人。
Put to other use (P) 轉為其他用途:
嘗試其他使用方法或目的。改變商品的使用方式或目的,就會出現像把「運動時喝的飲料」改為「身體不適」或「用餐中」喝的飲料等其他點子。再以朱古力品牌為例,改變一下現在的黑朱古力棒,從日常小食轉變為適合運動人士的能量棒。
Eliminate (E) 刪減:
嘗試除去某些東西。這是讓商品更簡化,去除多餘部分的方法。如可能因不貼標籤大幅降低製作成本。
Rearrange (R) 重新:
嘗試重新排列。將功能或事物重新配置,或是以逆向思考操作,開發出新的產品。如把黑朱古力棒改變一下形狀,成為一片片的小方塊,並換一下包裝形式,可能更方便在社交聚會上分享,增加應用場景,提升銷售。
透過應用SCAMPER培育個人的聯系能力,提升創新能力,建議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些應用。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企業領袖如何提升創新能力?SCAMPER幫到你! [/INST]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 (Steve Jobs) 曾經說過:「創新就是把事物聯系起來。(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可見把不同事物聯系起來,從而發現新點子的能力 - 聯系能力是一項創新者必須掌握的能力。正如傑夫·戴爾、赫爾·葛瑞格森和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在他們合著的“創新者的基因 (The Innovator’s DNA)”一書中也把聯系能力選定為創新者必須擁有的五種能力 (包括聯系、發問、觀察、交際和實驗)之一,亦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因此,若要成為具備創新能力的領導者,培育聯系能力乃重要一環。
提到如何培育聯系能力,可以從學習 SCAMPER 作為開端。SCAMPER 是一個非常容易掌握及具一定成效的工具。SCAMPER 是一個由七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單詞,他們分別是Substitute (S) 取代、 Combine (C) 結合、Adapt (A) 借用、Modify (M) 修改、Put to other use (P) 轉為其他用途、Eliminate (E) 刪減和Rearrange (R) 重新安排。它代表著七種應用現有事物產生新點子的方法。
Substitute (代替):
嘗試以其他事物代替現有事物。如替換了人、時間、地點、方法、形狀或品質等,產品/服務會變成什麼樣子。以一個知名朱古力品牌為例,開始時他們的黑朱古力棒銷量很好,他們想透過推出新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以Substitute 為例,就是把黑朱古力換成白朱古力,以提供多一種產品予客戶選擇。
Combine (C) 結合:
嘗試結合兩個以上的事物。同例,透過結合 (Combine) 果仁和黑朱古力棒變成了果仁黑朱古力棒,就變成了另一個新產品了。
Adapt (A) 借用:
試著加入某樣事物(佔商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該朱古力品牌可以考慮把他們的果仁黑朱古力棒配方,應用在雪糕上,生產果仁黑朱古力雪糕,進入另一個市場。
Modify (M) 修改:
嘗試修改部分或全部內容。同例,品牌可以對黑朱古力棒的大小作出改變,生產超大件的黑朱古力棒,吸引非常喜歡吃這產品的客戶,或者把它變成迷你版吸引想嘗試該產品的客人。
Put to other use (P) 轉為其他用途:
嘗試其他使用方法或目的。改變商品的使用方式或目的,就會出現像把「運動時喝的飲料」改為「身體不適」或「用餐中」喝的飲料等其他點子。再以朱古力品牌為例,改變一下現在的黑朱古力棒,從日常小食轉變為適合運動人士的能量棒。
Eliminate (E) 刪減:
嘗試除去某些東西。這是讓商品更簡化,去除多餘部分的方法。如可能因不貼標籤大幅降低製作成本。
Rearrange (R) 重新:
嘗試重新排列。將功能或事物重新配置,或是以逆向思考操作,開發出新的產品。如把黑朱古力棒改變一下形狀,成為一片片的小方塊,並換一下包裝形式,可能更方便在社交聚會上分享,增加應用場景,提升銷售。
透過應用SCAMPER培育個人的聯系能力,提升創新能力,建議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些應用。 </s>
|
英雄出少年 名師出高徒 由直播新鮮人到Mixx人氣直播主持
|
古語有云「行行出狀元」,在現代社會這句說話似乎顯得加倍真實。如今年輕人對於職業的選擇更加開放,並不拘泥於傳統固有行業,既有崇尚工作自由但又「周身刀、張張利」的Slash斜槓族,亦有不少人勇於走出舒適圈嘗試不同新興行業。當中,直播帶貨主持這個工種,絕對是新中之新,並沒有甚麼入行秘笈。想做個成功的直播帶貨新鮮人,除了要把握機遇、敢試敢做之外,一個好的合作團隊更加不能少——所指的,是好老闆與好同事。
以直播帶貨屢創銷售佳績的潮流網店Mixx Collection,除了其創辦人兼首席帶貨女王ViVi為人所熟悉外,兩位長駐直播間的特約主持「餃子」與「康少」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由起初的新手上路一竅不通,到迅速成為直播女王的得力助手,其工作經歷與成長經驗,十分值得有興趣入行的人士,以至一般的職場迷途小羔羊參考。
餃子: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直播
餃子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演戲,本來一直從事舞台劇演員、廣告拍攝和司儀等工作,亦考了瑜伽導師牌,可算是一位斜杆族。然而一場疫情大大影響了她的生計,以上所有工作都沒有工開。正當躊躇之時,她曾任教戲劇班的一家小學有位老師是Mixx Collection的粉絲,對方得悉ViVi正在物色助手,就推薦餃子去應徵。結果一拍即合,至今不經不覺已合作了2年。
餃子的主要工作,是於直播前了解產品資料,直播時則在鏡頭面前試用產品,並與ViVi互相配合,令到直播效果更順暢更吸引。她雖然習慣於幕前工作,但坦言直播帶貨是另一回事:「拍攝演戲是講出一個故事,而直播是推銷產品。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在美容護膚,因為我不熟悉這方面的事情,需要下更多功夫。當我有不了解的地方,就會立即問ViVi。在她身上我學習到如何去篩選產品、如何格價,及如何令到產品更吸引。」
ViVi不時與餃子一同進行直播,介紹美容護膚品,更會在鏡頭面前試用產品。
對於ViVi這位老闆兼老師,餃子形容她「簡直是瘋狂」:「她每天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1點甚至到凌晨1、2點,期間除了不斷開會,更有無限場直播,每場直播她都要不停的講話,維持節目精彩,其體力與精神都十分強大!但我更欣賞她直率的個性,無論鏡頭前後,都直接與我們溝通沒有隔閡,這一點是我和她一直合作得很舒服的原因。」
對於直播行業,餃子覺得自己沒有入錯行,亦滿有抱負:「網上直播行業不用擔心受到疫情影響,讓我可以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直播沒有地域限制,同時可以方便地直接與對方溝通,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其實我很想透過直播傳遞出正面有用的信息,帶給大家健康的產品,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活得更健康更開心,老套地說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
康少:忽然入門的親傳弟子
Mixx Collection是康少的第二份工作,之前他從事多媒體設計2、3年,感覺工作不定時又沒有晉升機會。期間他曾為Mixx Collection設計Logo和剪接一些影片,後得知對方需要人手,就應徵加入。
康少本來的職務是做設計、宣傳及網頁管理工作。於入職3個月後,有一次他為ViVi布置直播場景,不小心入了鏡,意外地竟引起不少觀眾反應,就被邀請加入直播團隊。
「第一次直播的時候,我完全不知所措!幸而觀眾十分友善,會主動和我互動,然後經過直播了一次又一次,慢慢我就學習了不少東西。我本身性格十分內斂,老闆ViVi都覺得直播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讓我訓練膽量和學習更多。」
早前ViVi與康少到韓國出差,行程緊密,連續走訪多場直播大破紀錄,體驗不一樣的拍攝方式。
康少表示,ViVi不只是一位老闆,更是其直播師傅:「直播不單止是手拿手機、對鏡頭說說而已,當中其實有很多學問,例如與批發商入貨時的對話技巧等等。因ViVi在直播行業中已發展了好一段時間,有不少親身經驗都會分享給我們一班同事,避免我們碰釘。她會親自指導之餘,也給予我們很多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工作,例如早前就去過韓國出差。其實Mixx collection並不只做直播帶貨,還有KOL、Youtube拍片等不同的方式,也會拍片記錄生活及分享旅遊、美食等。」
康少認為,直播帶貨的行業才剛剛在香港興起,連電視台都開始仿效,因此至少可以持續發展多10年以上,不會這麼容易沒落。因此作為ViVi的「親傳弟子」,他覺得公司推出KOL程開班授徒的方向,十分有遠見:「KOL班、直播班其實很符合市場需要。以往直播帶貨在內地比較流行,但近3年香港也開始興起,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做得成功,所以ViVi開KOL課程,可以讓有興趣入行的人有正確的學習渠道,亦為香港市場培育更多人才。」
有關Mixx Collection
從女性角度出發,緊貼熱門潮流難,致力打造女性品味生活體驗,把大家置身於由時尚服飾、美容健體、美饌佳餚等生活產品結合在一起的「時尚窩」。同時堅守高品質商品、合理價格和一流的服的發展方向,是一個令人充滿驚喜及趣味的生活空間,讓女性散發自信及展現獨特個性魅力。
關於Mixx Collection創辦人—ViVi
ViVi 擁有1/4法國血統的土生土長香港人,擅長發掘及介紹產品賣點、對時尚產品有獨特的眼光及才華;吸引不少愛美、喜歡時尚、對護膚品、服裝、保養品等時尚消費品有一定購買力的本地輕熟女性及媽媽。現身份除了Mixx Collection創辦人外,同時更為Nun Korean Dessert創辦人、SoKOL直播帶貨學院校長、Beyond Skincation創辦人及新城至HIT賞《Shall Vi Talk》主播。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英雄出少年 名師出高徒 由直播新鮮人到Mixx人氣直播主持 [/INST] 古語有云「行行出狀元」,在現代社會這句說話似乎顯得加倍真實。如今年輕人對於職業的選擇更加開放,並不拘泥於傳統固有行業,既有崇尚工作自由但又「周身刀、張張利」的Slash斜槓族,亦有不少人勇於走出舒適圈嘗試不同新興行業。當中,直播帶貨主持這個工種,絕對是新中之新,並沒有甚麼入行秘笈。想做個成功的直播帶貨新鮮人,除了要把握機遇、敢試敢做之外,一個好的合作團隊更加不能少——所指的,是好老闆與好同事。
以直播帶貨屢創銷售佳績的潮流網店Mixx Collection,除了其創辦人兼首席帶貨女王ViVi為人所熟悉外,兩位長駐直播間的特約主持「餃子」與「康少」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由起初的新手上路一竅不通,到迅速成為直播女王的得力助手,其工作經歷與成長經驗,十分值得有興趣入行的人士,以至一般的職場迷途小羔羊參考。
餃子: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直播
餃子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演戲,本來一直從事舞台劇演員、廣告拍攝和司儀等工作,亦考了瑜伽導師牌,可算是一位斜杆族。然而一場疫情大大影響了她的生計,以上所有工作都沒有工開。正當躊躇之時,她曾任教戲劇班的一家小學有位老師是Mixx Collection的粉絲,對方得悉ViVi正在物色助手,就推薦餃子去應徵。結果一拍即合,至今不經不覺已合作了2年。
餃子的主要工作,是於直播前了解產品資料,直播時則在鏡頭面前試用產品,並與ViVi互相配合,令到直播效果更順暢更吸引。她雖然習慣於幕前工作,但坦言直播帶貨是另一回事:「拍攝演戲是講出一個故事,而直播是推銷產品。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在美容護膚,因為我不熟悉這方面的事情,需要下更多功夫。當我有不了解的地方,就會立即問ViVi。在她身上我學習到如何去篩選產品、如何格價,及如何令到產品更吸引。」
ViVi不時與餃子一同進行直播,介紹美容護膚品,更會在鏡頭面前試用產品。
對於ViVi這位老闆兼老師,餃子形容她「簡直是瘋狂」:「她每天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1點甚至到凌晨1、2點,期間除了不斷開會,更有無限場直播,每場直播她都要不停的講話,維持節目精彩,其體力與精神都十分強大!但我更欣賞她直率的個性,無論鏡頭前後,都直接與我們溝通沒有隔閡,這一點是我和她一直合作得很舒服的原因。」
對於直播行業,餃子覺得自己沒有入錯行,亦滿有抱負:「網上直播行業不用擔心受到疫情影響,讓我可以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直播沒有地域限制,同時可以方便地直接與對方溝通,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其實我很想透過直播傳遞出正面有用的信息,帶給大家健康的產品,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活得更健康更開心,老套地說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
康少:忽然入門的親傳弟子
Mixx Collection是康少的第二份工作,之前他從事多媒體設計2、3年,感覺工作不定時又沒有晉升機會。期間他曾為Mixx Collection設計Logo和剪接一些影片,後得知對方需要人手,就應徵加入。
康少本來的職務是做設計、宣傳及網頁管理工作。於入職3個月後,有一次他為ViVi布置直播場景,不小心入了鏡,意外地竟引起不少觀眾反應,就被邀請加入直播團隊。
「第一次直播的時候,我完全不知所措!幸而觀眾十分友善,會主動和我互動,然後經過直播了一次又一次,慢慢我就學習了不少東西。我本身性格十分內斂,老闆ViVi都覺得直播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讓我訓練膽量和學習更多。」
早前ViVi與康少到韓國出差,行程緊密,連續走訪多場直播大破紀錄,體驗不一樣的拍攝方式。
康少表示,ViVi不只是一位老闆,更是其直播師傅:「直播不單止是手拿手機、對鏡頭說說而已,當中其實有很多學問,例如與批發商入貨時的對話技巧等等。因ViVi在直播行業中已發展了好一段時間,有不少親身經驗都會分享給我們一班同事,避免我們碰釘。她會親自指導之餘,也給予我們很多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工作,例如早前就去過韓國出差。其實Mixx collection並不只做直播帶貨,還有KOL、Youtube拍片等不同的方式,也會拍片記錄生活及分享旅遊、美食等。」
康少認為,直播帶貨的行業才剛剛在香港興起,連電視台都開始仿效,因此至少可以持續發展多10年以上,不會這麼容易沒落。因此作為ViVi的「親傳弟子」,他覺得公司推出KOL程開班授徒的方向,十分有遠見:「KOL班、直播班其實很符合市場需要。以往直播帶貨在內地比較流行,但近3年香港也開始興起,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做得成功,所以ViVi開KOL課程,可以讓有興趣入行的人有正確的學習渠道,亦為香港市場培育更多人才。」
有關Mixx Collection
從女性角度出發,緊貼熱門潮流難,致力打造女性品味生活體驗,把大家置身於由時尚服飾、美容健體、美饌佳餚等生活產品結合在一起的「時尚窩」。同時堅守高品質商品、合理價格和一流的服的發展方向,是一個令人充滿驚喜及趣味的生活空間,讓女性散發自信及展現獨特個性魅力。
關於Mixx Collection創辦人—ViVi
ViVi 擁有1/4法國血統的土生土長香港人,擅長發掘及介紹產品賣點、對時尚產品有獨特的眼光及才華;吸引不少愛美、喜歡時尚、對護膚品、服裝、保養品等時尚消費品有一定購買力的本地輕熟女性及媽媽。現身份除了Mixx Collection創辦人外,同時更為Nun Korean Dessert創辦人、SoKOL直播帶貨學院校長、Beyond Skincation創辦人及新城至HIT賞《Shall Vi Talk》主播。 </s>
|
老火鍋中盛載嶄新人情味管理哲學 師徒制創出百萬店長的故事
|
「民以食為天」可以說是香港人的寫照,港人對美食的不斷追求,令餐飲業在香港一直蓬勃發展。然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卻存在着許多挑戰,例如在人力資源上缺乏生力軍以及流失率高,都是長久以來的問題。許多年輕人對餐飲業抱着固有印象,覺得工時長、工作辛苦、沒有前途等,普遍對入行興趣不高。然而「行行出狀元」,餐飲業一樣有奮鬥的成功例子,最近就有火鍋店誕生了「百萬店長」,成為行內佳話,值得年輕人借鏡。
樓面生涯,難有出路?
只有初中學歷的虎哥,早在80年代年紀還輕時就已投身餐飲業,當樓面執餐。當時月薪只有2,600元,收入只夠他糊口,似乎難有出路。但他天生有打併精神,憑着不認輸的性格,會自行與同輩良性比較,做每件事都要做到和別人一樣好。因此,他在短短4年間就成為了最年輕的店長。
雖然看似順利,但虎哥早期做樓面工作絕非坦途。作為最前線員工,他既要靠勞力賺取微薄金錢,但卻經常吃力不討好,一來要受餐飲公司由上而下的政策壓下來,樓面員工不能有意見、只能硬受,虎哥亦屢次受屈「食死貓」;二來樓面員工們予外界印象是品流複雜,事實是他們自覺難有上流空間,難免會行差踏錯。虎哥亦曾試過團隊有夥記偷竊餐廳現金,結果要報案處理。他要把同事送交警察,不但心痛,同時也自責沒辦法帶領團隊有更好的生活。
老火鍋,管理方法絕對不老派!
虎哥的人生轉捩點是於2018年,他加入了「方叔叔重慶老火鍋」。雖謂老火鍋,但其管理方式與思維卻絕對不「老」。虎哥見識到老闆方叔叔的獨特管理風格。方叔叔視餐飲前線員工為一項具專業性的職份,非常着重其培訓,要求員工們對餐飲菜式有高度認知、在招待上有滿分水準;每開一家新分店,方叔叔都會親自先試食十多天!同時,虎哥亦見識了「方叔叔」對前線員工的特別尊重,例如店內員工們都可與公司管理層互相交流溝通,公司又有創新的樓面晉升階梯,這些情理兼備的管理模式,都是他以往所有僱主皆無法相比,簡直是夢寐以求。
虎哥最初是擔任「方叔叔」尖沙咀店長。特別的是,公司仍保留有「師徒制」,而他所跟的師傅是張峰。從張師傅身上,虎哥學習了其管理思維及待人接物,很快地他自已亦晉升成為師傅級,可以培訓新的徒弟,把所學到的傳授給徒弟們。如今,他有4名徒弟己當上師傅級並分別成為4店的店長,而他本人則仍兼任APM店店長,更成為「百萬店長」!
破格分紅制度 創百萬傳奇
「百萬」何來?原來,「方叔叔」對前線員工的尊重,還體現於其「分紅制度」。分紅是按公司盈利,每季度發花紅,而虎哥作為師傅級別,除了在自己當店長的APM店會獲得分紅外,在其徒弟當店長的4家店(荃灣、堅尼地城、尖沙咀、將軍澳)也同時可獲分紅!據虎哥透露,表現好的一位普通員工,試過可以一年出超過8萬元分紅;而他自己在「師徒分紅制」之下,則試過最高分紅是一年42萬元。這數字加上其本身的薪金,絕對是「百萬店長」無疑!
虎哥一直都深信,付出必有回報。「方叔叔」的晉升與分紅機會,對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上流階梯,不但提升了生活質素,更改善了家庭環境。虎哥太太以往也需要從事樓面工作幫補家計,如今卻可以當全職家庭主婦,全力照顧家庭。
師徒傳承 虎哥「父子情」
然而,虎哥最欣賞及看重的,是他現時旗下的徒弟們。他認為公司保留師徒制,讓他們情同家人,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提高了大家的歸屬感。當中一位徒弟阿東,是只得28歲的年輕店長,做事上心,1年內晉升兩次,現已為師傅。虎哥與阿東份屬師徒,但情如父子,除了教授他當店長的管理技巧外,私底下亦無所不談。早前虎哥觀察到阿東因替公司開新店,壓力爆煲,食慾不振又失眠,他亦無私地支持阿東,騰出工餘時間協助他。
在香港這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如何能吸引年輕人入行,又如何能留住人材,向來都是令營運者頭痛的問題。據了解,「方叔叔」自實施「師徒制」後,公司流失率大大減少,而虎哥及阿東的例子,亦是對新入行年輕人的莫大鼓勵。期望有更多的餐飲公司,能把前線員工看待為專業人士,加強培訓、增添福利,並開通上流空間,相信「百萬店主」絕對可以在任何一家餐廳誕生。
有關 方叔叔重慶老火鍋
方叔叔重慶老火鍋 由創辦人方叔叔於2016年在香港創立,前名為 渝味曉宇重慶老火鍋。方叔叔本身是地道的資深吃貨,平生只愛兩件事,一是尋找好食材,另一個就是吃火鍋。因為太愛吃火鍋,方叔叔想在香港開自己的火鍋店,於是四出取經,試盡各地火鍋;而重慶火鍋更是方叔叔的至愛,他親身多次前往當地,穿梭於大街小巷找火鍋吃,嚐遍老字號與街邊小店,結果在一條老巷子裏的店子中找到他想要的味道,將之帶來香港。2022年,方叔叔決定從加盟品牌正式轉為直接經營品牌。同時,把品牌名字定為方叔叔重慶老火鍋,此舉更有利於集團品牌長遠發展,佈局全球的擴張戰略。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老火鍋中盛載嶄新人情味管理哲學 師徒制創出百萬店長的故事 [/INST] 「民以食為天」可以說是香港人的寫照,港人對美食的不斷追求,令餐飲業在香港一直蓬勃發展。然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卻存在着許多挑戰,例如在人力資源上缺乏生力軍以及流失率高,都是長久以來的問題。許多年輕人對餐飲業抱着固有印象,覺得工時長、工作辛苦、沒有前途等,普遍對入行興趣不高。然而「行行出狀元」,餐飲業一樣有奮鬥的成功例子,最近就有火鍋店誕生了「百萬店長」,成為行內佳話,值得年輕人借鏡。
樓面生涯,難有出路?
只有初中學歷的虎哥,早在80年代年紀還輕時就已投身餐飲業,當樓面執餐。當時月薪只有2,600元,收入只夠他糊口,似乎難有出路。但他天生有打併精神,憑着不認輸的性格,會自行與同輩良性比較,做每件事都要做到和別人一樣好。因此,他在短短4年間就成為了最年輕的店長。
雖然看似順利,但虎哥早期做樓面工作絕非坦途。作為最前線員工,他既要靠勞力賺取微薄金錢,但卻經常吃力不討好,一來要受餐飲公司由上而下的政策壓下來,樓面員工不能有意見、只能硬受,虎哥亦屢次受屈「食死貓」;二來樓面員工們予外界印象是品流複雜,事實是他們自覺難有上流空間,難免會行差踏錯。虎哥亦曾試過團隊有夥記偷竊餐廳現金,結果要報案處理。他要把同事送交警察,不但心痛,同時也自責沒辦法帶領團隊有更好的生活。
老火鍋,管理方法絕對不老派!
虎哥的人生轉捩點是於2018年,他加入了「方叔叔重慶老火鍋」。雖謂老火鍋,但其管理方式與思維卻絕對不「老」。虎哥見識到老闆方叔叔的獨特管理風格。方叔叔視餐飲前線員工為一項具專業性的職份,非常着重其培訓,要求員工們對餐飲菜式有高度認知、在招待上有滿分水準;每開一家新分店,方叔叔都會親自先試食十多天!同時,虎哥亦見識了「方叔叔」對前線員工的特別尊重,例如店內員工們都可與公司管理層互相交流溝通,公司又有創新的樓面晉升階梯,這些情理兼備的管理模式,都是他以往所有僱主皆無法相比,簡直是夢寐以求。
虎哥最初是擔任「方叔叔」尖沙咀店長。特別的是,公司仍保留有「師徒制」,而他所跟的師傅是張峰。從張師傅身上,虎哥學習了其管理思維及待人接物,很快地他自已亦晉升成為師傅級,可以培訓新的徒弟,把所學到的傳授給徒弟們。如今,他有4名徒弟己當上師傅級並分別成為4店的店長,而他本人則仍兼任APM店店長,更成為「百萬店長」!
破格分紅制度 創百萬傳奇
「百萬」何來?原來,「方叔叔」對前線員工的尊重,還體現於其「分紅制度」。分紅是按公司盈利,每季度發花紅,而虎哥作為師傅級別,除了在自己當店長的APM店會獲得分紅外,在其徒弟當店長的4家店(荃灣、堅尼地城、尖沙咀、將軍澳)也同時可獲分紅!據虎哥透露,表現好的一位普通員工,試過可以一年出超過8萬元分紅;而他自己在「師徒分紅制」之下,則試過最高分紅是一年42萬元。這數字加上其本身的薪金,絕對是「百萬店長」無疑!
虎哥一直都深信,付出必有回報。「方叔叔」的晉升與分紅機會,對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上流階梯,不但提升了生活質素,更改善了家庭環境。虎哥太太以往也需要從事樓面工作幫補家計,如今卻可以當全職家庭主婦,全力照顧家庭。
師徒傳承 虎哥「父子情」
然而,虎哥最欣賞及看重的,是他現時旗下的徒弟們。他認為公司保留師徒制,讓他們情同家人,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提高了大家的歸屬感。當中一位徒弟阿東,是只得28歲的年輕店長,做事上心,1年內晉升兩次,現已為師傅。虎哥與阿東份屬師徒,但情如父子,除了教授他當店長的管理技巧外,私底下亦無所不談。早前虎哥觀察到阿東因替公司開新店,壓力爆煲,食慾不振又失眠,他亦無私地支持阿東,騰出工餘時間協助他。
在香港這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如何能吸引年輕人入行,又如何能留住人材,向來都是令營運者頭痛的問題。據了解,「方叔叔」自實施「師徒制」後,公司流失率大大減少,而虎哥及阿東的例子,亦是對新入行年輕人的莫大鼓勵。期望有更多的餐飲公司,能把前線員工看待為專業人士,加強培訓、增添福利,並開通上流空間,相信「百萬店主」絕對可以在任何一家餐廳誕生。
有關 方叔叔重慶老火鍋
方叔叔重慶老火鍋 由創辦人方叔叔於2016年在香港創立,前名為 渝味曉宇重慶老火鍋。方叔叔本身是地道的資深吃貨,平生只愛兩件事,一是尋找好食材,另一個就是吃火鍋。因為太愛吃火鍋,方叔叔想在香港開自己的火鍋店,於是四出取經,試盡各地火鍋;而重慶火鍋更是方叔叔的至愛,他親身多次前往當地,穿梭於大街小巷找火鍋吃,嚐遍老字號與街邊小店,結果在一條老巷子裏的店子中找到他想要的味道,將之帶來香港。2022年,方叔叔決定從加盟品牌正式轉為直接經營品牌。同時,把品牌名字定為方叔叔重慶老火鍋,此舉更有利於集團品牌長遠發展,佈局全球的擴張戰略。 </s>
|
打工仔要「抵得諗」?其實做生意亦然 付出多一點 換來意想不到收獲
|
筆者太太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我每個主日都會與她到教堂參加崇拜。那間教堂有位神父在講道解說《聖經》時,常常引用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學說思維,令我十分愛聽,而且從中獲益甚多。
有次他講道,就引用了「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句話。它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81章,所說的就是「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即幫助別人愈多,自己反而愈充實;給予別人愈多,自己反而愈富足。
那次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那時正好是我們公司在準備20周年活動,大約15年前的事。很記得聽完他當天的講道後,我深深感受到這一語句,正正是我多年經營公司的最大信念。為了提醒自己和鼓勵同事,我特意到漫畫家「阿虫」的店舖,請他把這語句創作成一幅漫畫,以「阿虫」的風格表達。我又訂製了一批畫框裝裱,以這幅漫畫作為公司20周年慶的紀念品,希望每位同事和出席的嘉賓都有所得着。
我一向的經營信念是:「客戶把工作交託給我們,我們就要把工作做好,甚至要令客戶讚嘆我們的工作成果。」坊間的資訊科技開發公司,與客戶合作時都會訂清楚工作範圍(Scope of Service),任何工作範圍以外的額外工作,都可以另外「加錢」。但在我的信念中,從來不會輕易向客戶額外收費。由於這個信念,公司從來沒有失落過任何一個項目,與許多客戶都有超過10年、20年的合作關係。而且,每年有高達80%的新項目,都是由舊客戶介紹。
例如有個客戶是政府部門,就因為我們「與別不同」、「抵得諗」,由十多年前一直合作至今,並由最初只有50萬、60萬的小項目,做到現在一個項目已經是幾千萬的生意。這就是「既以為人,己愈有」。
去年我加入了一個新成立的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分會(Chapter),更加體驗到「既以與人,己愈多」的意義。BNI的宗旨是透過聯繫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幫助彼此發展業務。而BNI其中一個核心價值:「Givers Gain:Be willing to give first, before you expect to gain.」,更進一步昇華我多年的信念。
當然,幫助別人也要有一些守則,例如不要混入了私人利益,不要期望從中取利。曾經有一位朋友,因移民想出售整盤生意,他做的業務POS零售支付系統,並不是我公司所熟悉的範疇,但我也義無反顧幫他找到合適的買家,並對買賣雙方都分毫不取。因此到今時今日,那位買家有任何合適的生意機會,都會主動介紹給我。
另外,廣東人有句說話:「唔做中,唔做保,唔做媒人三代好。」所以我在做任何介紹之前,必會先理解對方的需要,也要確保第三方是有能力的人,能提供合適的服務,才撮合雙方合作,不會胡亂搭路。
幫助別人的初心也很重要,只要「初心」正確,自然會結出好的菓子。幾年前的一次業務拜訪,讓我看見客戶面對貼標簽工序的痛點,當時我的「初心」只是「如何幫這個老客戶解決問題」,從而設計並生產了人工智能貼標系統。當日這個「初心」今時今日卻成了公司其中一個主要業務部門,下一步更計劃開拓新加坡市場。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打工仔要「抵得諗」?其實做生意亦然 付出多一點 換來意想不到收獲 [/INST] 筆者太太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我每個主日都會與她到教堂參加崇拜。那間教堂有位神父在講道解說《聖經》時,常常引用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學說思維,令我十分愛聽,而且從中獲益甚多。
有次他講道,就引用了「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句話。它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81章,所說的就是「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即幫助別人愈多,自己反而愈充實;給予別人愈多,自己反而愈富足。
那次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那時正好是我們公司在準備20周年活動,大約15年前的事。很記得聽完他當天的講道後,我深深感受到這一語句,正正是我多年經營公司的最大信念。為了提醒自己和鼓勵同事,我特意到漫畫家「阿虫」的店舖,請他把這語句創作成一幅漫畫,以「阿虫」的風格表達。我又訂製了一批畫框裝裱,以這幅漫畫作為公司20周年慶的紀念品,希望每位同事和出席的嘉賓都有所得着。
我一向的經營信念是:「客戶把工作交託給我們,我們就要把工作做好,甚至要令客戶讚嘆我們的工作成果。」坊間的資訊科技開發公司,與客戶合作時都會訂清楚工作範圍(Scope of Service),任何工作範圍以外的額外工作,都可以另外「加錢」。但在我的信念中,從來不會輕易向客戶額外收費。由於這個信念,公司從來沒有失落過任何一個項目,與許多客戶都有超過10年、20年的合作關係。而且,每年有高達80%的新項目,都是由舊客戶介紹。
例如有個客戶是政府部門,就因為我們「與別不同」、「抵得諗」,由十多年前一直合作至今,並由最初只有50萬、60萬的小項目,做到現在一個項目已經是幾千萬的生意。這就是「既以為人,己愈有」。
去年我加入了一個新成立的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分會(Chapter),更加體驗到「既以與人,己愈多」的意義。BNI的宗旨是透過聯繫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幫助彼此發展業務。而BNI其中一個核心價值:「Givers Gain:Be willing to give first, before you expect to gain.」,更進一步昇華我多年的信念。
當然,幫助別人也要有一些守則,例如不要混入了私人利益,不要期望從中取利。曾經有一位朋友,因移民想出售整盤生意,他做的業務POS零售支付系統,並不是我公司所熟悉的範疇,但我也義無反顧幫他找到合適的買家,並對買賣雙方都分毫不取。因此到今時今日,那位買家有任何合適的生意機會,都會主動介紹給我。
另外,廣東人有句說話:「唔做中,唔做保,唔做媒人三代好。」所以我在做任何介紹之前,必會先理解對方的需要,也要確保第三方是有能力的人,能提供合適的服務,才撮合雙方合作,不會胡亂搭路。
幫助別人的初心也很重要,只要「初心」正確,自然會結出好的菓子。幾年前的一次業務拜訪,讓我看見客戶面對貼標簽工序的痛點,當時我的「初心」只是「如何幫這個老客戶解決問題」,從而設計並生產了人工智能貼標系統。當日這個「初心」今時今日卻成了公司其中一個主要業務部門,下一步更計劃開拓新加坡市場。 </s>
|
中層管理 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
|
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賴兩大資源的支持:錢財和人材。在人材方面,中小企業的老闆在創建他們的業務並發展至一定規模後,確實需要一群可信及具能力的中層管理人員幫助他們管理及持續發展業務。如何發掘、培育及維護中層管理人員,正是中小企業持續致勝之道。
從過去二十多年協助企業設計及執行中層管理人員培育計劃的經驗,我們發現培育重點已隨著商業環境的急速轉變出現不少的變化。而且,不管是從前還是今天,種種的外部和內部原因迫使中小企業的人材往往來自內部晉升,外部引入的人材普遍較難溶入企業固有的文化,而這些由內部晉升的人材往往技術能力比管理能力要強得多。因此,透過特別設計的「人材培育計劃」讓中層管理人員掌握相關的管理能力正是中小企業獲取人材的重要一環。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前的「人材培育計劃」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中層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能力和技巧、如計劃、組織、溝通、授權、控制等管理理論和技巧,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技巧就是解決問題方法、如最簡單的PDCA (Plan-Do-Check-Act) 持續改善方法至最複雜的六西格瑪 (Six Sigma Methodology),它們都是與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 相關的課題。踏入二零零零年,創新(Innovation) 開始成為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方法之一,培育中層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亦列入「人材培育計劃」的內容內。市場由生產者主導續步轉向至消費者主導,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市場的主流,如何可以設計出這樣的產品和服務? 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馬上成為企業爭相學習的課題。現時的「人材培育計劃」已發展成為培育中層管理人員具備商業思維和設計思維的能力及掌握相關的技巧,從以往以管好內部業務流程為唯一目標發展至同時以同理心滿足客戶需求,內外兼備的管理人員。這樣發展下去,未來的「人材培育計劃」將會是如何? 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使企業可透過掌握大數據來預測市場的走勢,推敲出自已對某事的酌見 (Insights),快競爭對手一步作出部署,這就是未來思維 (Future thinking)。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人材培育計劃」應該是商業思維、設計思維和未來思維相關課題的溶合,當中,每類課題的比重會因所屬行業及企業現有人材的能力來決定,建議企業可以找專業顧問公司為他們進行分析並制定合適的「人材培育計劃」。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中層管理 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 [/INST] 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賴兩大資源的支持:錢財和人材。在人材方面,中小企業的老闆在創建他們的業務並發展至一定規模後,確實需要一群可信及具能力的中層管理人員幫助他們管理及持續發展業務。如何發掘、培育及維護中層管理人員,正是中小企業持續致勝之道。
從過去二十多年協助企業設計及執行中層管理人員培育計劃的經驗,我們發現培育重點已隨著商業環境的急速轉變出現不少的變化。而且,不管是從前還是今天,種種的外部和內部原因迫使中小企業的人材往往來自內部晉升,外部引入的人材普遍較難溶入企業固有的文化,而這些由內部晉升的人材往往技術能力比管理能力要強得多。因此,透過特別設計的「人材培育計劃」讓中層管理人員掌握相關的管理能力正是中小企業獲取人材的重要一環。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前的「人材培育計劃」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中層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能力和技巧、如計劃、組織、溝通、授權、控制等管理理論和技巧,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技巧就是解決問題方法、如最簡單的PDCA (Plan-Do-Check-Act) 持續改善方法至最複雜的六西格瑪 (Six Sigma Methodology),它們都是與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 相關的課題。踏入二零零零年,創新(Innovation) 開始成為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方法之一,培育中層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亦列入「人材培育計劃」的內容內。市場由生產者主導續步轉向至消費者主導,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市場的主流,如何可以設計出這樣的產品和服務? 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馬上成為企業爭相學習的課題。現時的「人材培育計劃」已發展成為培育中層管理人員具備商業思維和設計思維的能力及掌握相關的技巧,從以往以管好內部業務流程為唯一目標發展至同時以同理心滿足客戶需求,內外兼備的管理人員。這樣發展下去,未來的「人材培育計劃」將會是如何? 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使企業可透過掌握大數據來預測市場的走勢,推敲出自已對某事的酌見 (Insights),快競爭對手一步作出部署,這就是未來思維 (Future thinking)。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人材培育計劃」應該是商業思維、設計思維和未來思維相關課題的溶合,當中,每類課題的比重會因所屬行業及企業現有人材的能力來決定,建議企業可以找專業顧問公司為他們進行分析並制定合適的「人材培育計劃」。 </s>
|
由Barcode走上創業之路
|
談到筆者的創業歷程,總會先由黑白條碼(Barcode)說起。早於上世紀50年代,Barcode已經在美國出現,並於60年代開始在當地被應用於零售業中。Barcode雖然看上去都是黑白相間條紋,但多年發展下來也有分為許多種。
美國早年通用的「通用產品代碼」(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只有12個數位,後來歐洲又開發了一個 EAN-13,變成13個數位,而日本又有個類似的JAN-13。有趣的是,現在許多系統都能夠把不同的Barcode對應。
我最初接觸Barcode,是於創業前的一份工廠工作,負責測試工廠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是電腦的供電器(Power Supply)。由於要供貨給那些大品牌電腦公司,對產品質素有很高要求,因此我們在生產及測試過程中,就應用了Barcode作為一個很有用的管理工具。當每件產品被測試後,都會被標上一個條碼,就等同有了它的「身份證」,然後資料被輸入電腦系統之中。我們很容易可以知道任何一件產品在生產時的情況,若有損壞時也知道它的狀況。配合測試數據,我們能掌握每一批次產品的詳細資料,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即時報告管理層,看看是否需要在生產中作出調節。因為產品種類多、數量大,故條碼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在那兒工作了4年多後,忽然有同事邀約我一起創業。那時候還未流行「創業」這個詞或概念,一般都是說「不如自己出去搞生意」,基本信念就是「工字不出頭」的傳統思想吧。當大家初步傾談,看看有甚麼創業方向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Barcode。
當時是上世紀80年代,市面上開始出現了所謂「零售連鎖店」(Retail Chain),而有部分亦開始在店中使用Barcode來作管理,例如鱷魚恤、Texwood、KPS錄影帶、佐丹奴等。而最為人知的零售超市百佳、惠康,都仍未使用條碼。我們覺得,條碼是將來。隨着香港零售業不斷發展,下一步一定是廣泛使用Barcode,只要我們能造一些條碼產品出來,就可以順應趨勢、順風而行。
於是我們一共4個人,因為大家相信Barcode的潛力,就膽粗粗地成立了Million Tech,走上了我們的黑白條碼之路。(下回續)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由Barcode走上創業之路 [/INST] 談到筆者的創業歷程,總會先由黑白條碼(Barcode)說起。早於上世紀50年代,Barcode已經在美國出現,並於60年代開始在當地被應用於零售業中。Barcode雖然看上去都是黑白相間條紋,但多年發展下來也有分為許多種。
美國早年通用的「通用產品代碼」(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只有12個數位,後來歐洲又開發了一個 EAN-13,變成13個數位,而日本又有個類似的JAN-13。有趣的是,現在許多系統都能夠把不同的Barcode對應。
我最初接觸Barcode,是於創業前的一份工廠工作,負責測試工廠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是電腦的供電器(Power Supply)。由於要供貨給那些大品牌電腦公司,對產品質素有很高要求,因此我們在生產及測試過程中,就應用了Barcode作為一個很有用的管理工具。當每件產品被測試後,都會被標上一個條碼,就等同有了它的「身份證」,然後資料被輸入電腦系統之中。我們很容易可以知道任何一件產品在生產時的情況,若有損壞時也知道它的狀況。配合測試數據,我們能掌握每一批次產品的詳細資料,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即時報告管理層,看看是否需要在生產中作出調節。因為產品種類多、數量大,故條碼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在那兒工作了4年多後,忽然有同事邀約我一起創業。那時候還未流行「創業」這個詞或概念,一般都是說「不如自己出去搞生意」,基本信念就是「工字不出頭」的傳統思想吧。當大家初步傾談,看看有甚麼創業方向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Barcode。
當時是上世紀80年代,市面上開始出現了所謂「零售連鎖店」(Retail Chain),而有部分亦開始在店中使用Barcode來作管理,例如鱷魚恤、Texwood、KPS錄影帶、佐丹奴等。而最為人知的零售超市百佳、惠康,都仍未使用條碼。我們覺得,條碼是將來。隨着香港零售業不斷發展,下一步一定是廣泛使用Barcode,只要我們能造一些條碼產品出來,就可以順應趨勢、順風而行。
於是我們一共4個人,因為大家相信Barcode的潛力,就膽粗粗地成立了Million Tech,走上了我們的黑白條碼之路。(下回續) </s>
|
疫後新常態之機遇:以定位科技構建智能城市
|
去年至今,這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世紀疫症,對全球的民生經濟各方面都有深遠影響,而且更出現了許多疫後新常態。然而,對作為以開發定位科技的初創公司而言,疫情卻帶來了機遇。
在定位科技的角度而言,疫情變相給予全世界一個教育過程,讓人們理解可以怎樣應用位置的資訊。大家現在所關注的掃瞄QR Code、社交距離等,由以往較少人討論,都變成了日常之事。
另一方面,定位科技的應用在疫情下普及之際,亦引出了一些核心問題,就是個人私隱及網絡保安。其實,不單止普羅大眾關注私隱問題,定位科技行業比一般人更關注。這問題非關對與錯,而是相關資料該如何應用。
以筆者所研發的定位科技為例,應用時涉及的資料,只限於時間應用和有關事情上。以最簡單的「求助」功能作例子,當有人在購物商場遇上緊急事故求助時,只有前往幫助的人士,如商場經理及相關同事,才會在系統見到求助者的位置。
位置分享,對一個智能城市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再以購物商場為例,顧客可以透過分享位置,更方便找到目標商店或朋友。而對商場內的物流而言,店家可以即時找到最就近的「跑手」(送遞員),以最短的路程送貨或送外賣,大大節省人力,減低管理系統的複雜性。未來的位置科技,更會與物流網及機械人結合,在商場內構成自動導航的系統。
在香港發展定位科技有一大優勢,我們既接近內地,但又擁有西方思維。有些技術透個APP開發出來之後,可思考如何應用在內地的小程序上;反過來如見到內地一些好的技術,又會引入香港或支援海外。要知道,中國內地的開發員,很難會去接觸外國的應用,而外國的技術體驗又未必適用於內地的小程序,故香港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我們處於兩者中間,可以各取所長。
論到想入行做定位科技的人,一定要有清晰目標,在IT及大數據的挑戰路上不斷堅持。因為這方面的開發工作,可以參考的前例十分之少,必須憑自己的創意,將概念實現出來,並在適當時機介紹給適當的用家。所以入行者除了要在位置信息這方面有強烈興趣外,更要不斷從實戰、閱讀、討論中去吸收多方面的知識,包括市場營銷及商業智能等。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疫後新常態之機遇:以定位科技構建智能城市 [/INST] 去年至今,這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世紀疫症,對全球的民生經濟各方面都有深遠影響,而且更出現了許多疫後新常態。然而,對作為以開發定位科技的初創公司而言,疫情卻帶來了機遇。
在定位科技的角度而言,疫情變相給予全世界一個教育過程,讓人們理解可以怎樣應用位置的資訊。大家現在所關注的掃瞄QR Code、社交距離等,由以往較少人討論,都變成了日常之事。
另一方面,定位科技的應用在疫情下普及之際,亦引出了一些核心問題,就是個人私隱及網絡保安。其實,不單止普羅大眾關注私隱問題,定位科技行業比一般人更關注。這問題非關對與錯,而是相關資料該如何應用。
以筆者所研發的定位科技為例,應用時涉及的資料,只限於時間應用和有關事情上。以最簡單的「求助」功能作例子,當有人在購物商場遇上緊急事故求助時,只有前往幫助的人士,如商場經理及相關同事,才會在系統見到求助者的位置。
位置分享,對一個智能城市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再以購物商場為例,顧客可以透過分享位置,更方便找到目標商店或朋友。而對商場內的物流而言,店家可以即時找到最就近的「跑手」(送遞員),以最短的路程送貨或送外賣,大大節省人力,減低管理系統的複雜性。未來的位置科技,更會與物流網及機械人結合,在商場內構成自動導航的系統。
在香港發展定位科技有一大優勢,我們既接近內地,但又擁有西方思維。有些技術透個APP開發出來之後,可思考如何應用在內地的小程序上;反過來如見到內地一些好的技術,又會引入香港或支援海外。要知道,中國內地的開發員,很難會去接觸外國的應用,而外國的技術體驗又未必適用於內地的小程序,故香港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我們處於兩者中間,可以各取所長。
論到想入行做定位科技的人,一定要有清晰目標,在IT及大數據的挑戰路上不斷堅持。因為這方面的開發工作,可以參考的前例十分之少,必須憑自己的創意,將概念實現出來,並在適當時機介紹給適當的用家。所以入行者除了要在位置信息這方面有強烈興趣外,更要不斷從實戰、閱讀、討論中去吸收多方面的知識,包括市場營銷及商業智能等。 </s>
|
Startup創業之路:由零開始,迎難而行
|
和許多Startup初創公司一樣,我們Compathnion的創業故事,都是由零開始的;或者應該說,是始於一個信念。當時我們的信念是源於眼見香港的IT比較落後,亦眼見這世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開始活躍起來,我們相信應該利用技術去改變世界。
那時我和幾位拍檔,一直覺得互聯網是個大的數據庫,覺得我們一定要學懂大數據,於是就向不同的人士叩門求助,但一開始遇到許多困難。幸而得到中文大學一位教授相助,得他帶我返國內去學習大數據,並因而接了一些大Project,例如平安證卷、美的、P&G等的全國大數據項目。之後我回港繼續事業,Compathnion就是如此開始,雖然中途有夥伴離開,但又遇到新投資者幫忙,從此確立公司目標,例如收購室內定位公司,慢慢向着定位線下數據整合為發展方向,不斷吸納人才。
創業早期最深刻印象的研發項目是AR Pathing,因我們是比Google及Apple等都更早造出AR室內導航,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當時我們全無參考對象,所有技術和UI都是我們自己討論出來,由零開始自行研究如何運用當其時的技術,做了許多許多測試,花上半年時間才掌握到如何去展示給客戶,以及落實開發方向。其中有許多挑戰都是在編寫程式時才慢慢浮現,過程中完全無先例可抄、無法作對比。而我們要結合不同的技術及場地的資料,並以幾隊不同背景的開發員共同去解決,這都是最大的挑戰。
與一般Startup一樣,我們初期去接觸客戶也欠缺優勢。室內定位本身是針對一些較大型的室內場地,Startup去接觸發展商是有相當困難。我們一開始要自行走遍全港大部分大商場,接近100個,確確實實了解商場環境後,才開始找發展商傾談。可幸第一個客戶海港城,讓我們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現在港澳已有20多個商場在使用我們的室內定位產品,另外也包括政府機構、醫院、地盤等。
作為創業者,我深感創業其實沒有年輕與否之分,最重要是心態,要充滿好奇心,對喜歡的東西要堅持。Startup創業之路由第一天開始走,一離開舒適圈就每天都不再在舒適圈,在擴展個人能力、人脈、資源等方面會遇到愈來愈大的問題,路也會愈來愈難行,但這也證明是走在對的路線上。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Startup創業之路:由零開始,迎難而行 [/INST] 和許多Startup初創公司一樣,我們Compathnion的創業故事,都是由零開始的;或者應該說,是始於一個信念。當時我們的信念是源於眼見香港的IT比較落後,亦眼見這世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開始活躍起來,我們相信應該利用技術去改變世界。
那時我和幾位拍檔,一直覺得互聯網是個大的數據庫,覺得我們一定要學懂大數據,於是就向不同的人士叩門求助,但一開始遇到許多困難。幸而得到中文大學一位教授相助,得他帶我返國內去學習大數據,並因而接了一些大Project,例如平安證卷、美的、P&G等的全國大數據項目。之後我回港繼續事業,Compathnion就是如此開始,雖然中途有夥伴離開,但又遇到新投資者幫忙,從此確立公司目標,例如收購室內定位公司,慢慢向着定位線下數據整合為發展方向,不斷吸納人才。
創業早期最深刻印象的研發項目是AR Pathing,因我們是比Google及Apple等都更早造出AR室內導航,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當時我們全無參考對象,所有技術和UI都是我們自己討論出來,由零開始自行研究如何運用當其時的技術,做了許多許多測試,花上半年時間才掌握到如何去展示給客戶,以及落實開發方向。其中有許多挑戰都是在編寫程式時才慢慢浮現,過程中完全無先例可抄、無法作對比。而我們要結合不同的技術及場地的資料,並以幾隊不同背景的開發員共同去解決,這都是最大的挑戰。
與一般Startup一樣,我們初期去接觸客戶也欠缺優勢。室內定位本身是針對一些較大型的室內場地,Startup去接觸發展商是有相當困難。我們一開始要自行走遍全港大部分大商場,接近100個,確確實實了解商場環境後,才開始找發展商傾談。可幸第一個客戶海港城,讓我們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現在港澳已有20多個商場在使用我們的室內定位產品,另外也包括政府機構、醫院、地盤等。
作為創業者,我深感創業其實沒有年輕與否之分,最重要是心態,要充滿好奇心,對喜歡的東西要堅持。Startup創業之路由第一天開始走,一離開舒適圈就每天都不再在舒適圈,在擴展個人能力、人脈、資源等方面會遇到愈來愈大的問題,路也會愈來愈難行,但這也證明是走在對的路線上。 </s>
|
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第一位女主席Maureen:主動的態度才是最重要
|
伍慕蓮工程師(Maureen)為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2020/2021年度主席,亦是岩土分部第一位女主席,她笑說大概是因為自己資歷較深,加上得到一班好同事支持,才能有此福份當上主席。
Maureen入行已近卅載,當初選擇投身工程行業,原來是受到從事土木工程的父親影響。小時候,Maureen總會跟著他出入地盤,耳濡目染下,便對工程行業萌生興趣,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岩土工程行業。Maureen輾轉負責過不同岩土相關工程工作,最享受的始終是在地盤與團隊一起,逐步實現自己的設計概念,尤其當實際環境與預期有落差,需要馬上修改設計,更是一大挑戰。
「接觸多了,才發現岩土工程原來充滿未知數,例如地底下究竟蘊藏了甚麼。除了它的神秘感很吸引之外,岩土工程也十分講求團隊的敏銳度和能否當機立斷,應付沒有預見的情況。」記得有次負責斜坡修葺工程,工地於晚上突然滲水,Maureen馬上與同事通宵處理,靠的也是細心觀察及果斷決定
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心思細密,事實上,男女工程師各具不同優勝之處,有着各自的宏觀及微觀處事方式,正好為團隊帶來不同思維,成就更完善的工程設計。Maureen亦樂見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女工程師加入這門專業,行業也為工程師提供很多機會,最重要是個人性格及能力,以及勇於爭取學習與實踐。
同樣要打破的是岩土工程看似深不可測、難以入手的錯覺。Maureen坦言,過去很多年輕工程師都覺得岩土工程太過艱深,以致在傳承上出現了斷層。作為主席,Maureen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吸引更多年輕工程師加入這個專業行列。
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安排了連串網上課程及研討會,當中更研發了虛擬地盤考察,加強學習趣味,培養年輕工程師對岩土工程的興趣。同時,岩土分部正跟海外伙伴研究,把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進行的海外交流活動,移師網上舉行,為年輕工程師開拓一個持續學習平台。Maureen亦盼望疫情結束後,實地及網上的活動能雙管齊下,讓更多有志投身專業人士參與。
「不過最重要的始終是自己爭取機會。這一點無論對男女工程師,同樣重要。」這正是Maureen給所有年輕工程師的寄語:主動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態度。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鄒棓鈞先生提供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第一位女主席Maureen:主動的態度才是最重要 [/INST] 伍慕蓮工程師(Maureen)為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2020/2021年度主席,亦是岩土分部第一位女主席,她笑說大概是因為自己資歷較深,加上得到一班好同事支持,才能有此福份當上主席。
Maureen入行已近卅載,當初選擇投身工程行業,原來是受到從事土木工程的父親影響。小時候,Maureen總會跟著他出入地盤,耳濡目染下,便對工程行業萌生興趣,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岩土工程行業。Maureen輾轉負責過不同岩土相關工程工作,最享受的始終是在地盤與團隊一起,逐步實現自己的設計概念,尤其當實際環境與預期有落差,需要馬上修改設計,更是一大挑戰。
「接觸多了,才發現岩土工程原來充滿未知數,例如地底下究竟蘊藏了甚麼。除了它的神秘感很吸引之外,岩土工程也十分講求團隊的敏銳度和能否當機立斷,應付沒有預見的情況。」記得有次負責斜坡修葺工程,工地於晚上突然滲水,Maureen馬上與同事通宵處理,靠的也是細心觀察及果斷決定
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心思細密,事實上,男女工程師各具不同優勝之處,有着各自的宏觀及微觀處事方式,正好為團隊帶來不同思維,成就更完善的工程設計。Maureen亦樂見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女工程師加入這門專業,行業也為工程師提供很多機會,最重要是個人性格及能力,以及勇於爭取學習與實踐。
同樣要打破的是岩土工程看似深不可測、難以入手的錯覺。Maureen坦言,過去很多年輕工程師都覺得岩土工程太過艱深,以致在傳承上出現了斷層。作為主席,Maureen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吸引更多年輕工程師加入這個專業行列。
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安排了連串網上課程及研討會,當中更研發了虛擬地盤考察,加強學習趣味,培養年輕工程師對岩土工程的興趣。同時,岩土分部正跟海外伙伴研究,把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進行的海外交流活動,移師網上舉行,為年輕工程師開拓一個持續學習平台。Maureen亦盼望疫情結束後,實地及網上的活動能雙管齊下,讓更多有志投身專業人士參與。
「不過最重要的始終是自己爭取機會。這一點無論對男女工程師,同樣重要。」這正是Maureen給所有年輕工程師的寄語:主動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態度。
本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鄒棓鈞先生提供 </s>
|
【職業特搜】投身物管有前(錢)途
|
在今天香港社會,房屋居住問題為重中之重,隨着政府增加房屋供應,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達43萬個,而且未計商場及寫字樓物業。有物業供應的地方就必須要有專業的物業管理,故此物管行業可稱得上朝陽行業,並不受經濟環境影響。
近年物管業更趨專業化,以助理/物業主任為例,一般工作需協助上級處理物業內各項事務,包括但不限於住戶/租戶的查詢及投訴、與業主組識/代表的溝通、物業的財務預算及收支的控制、保安及環境的管理、會所及停車場等設施管理、處理相關法例及大廈公契等事宜,以及突發事件及危機管理。另外,隨着物業管理服務條例(第626章)將全面實施,持牌物管從業員需達指定學歷或修相關課程、擁有專業學會資格及具備相關經驗,其專業地位得到進一步肯定。
然而,現時物管行業正面人手不足的挑戰,估計管理人員(主任及經理級)佔整體從業員達一成,故在近年香港失業率趨升的情況下,物管從業員的薪金不跌反升。根據市場統計,新入職至3年經驗的助理/物業主任的薪金可由1.4萬至2.5萬元不等;約10年工作經驗位至物業經理或高級物業經理的薪金則可達5萬至8萬元。當然,實際薪酬視乎學歷、表現、專業資格及管理物業種類等而定。
物管從業員的基本入行條件為持有任何學位或文憑課程,良好的語文能力及溝通技巧,以及勇於接受挑戰,但不一定需要已修讀相關物管課程。有志者可考慮申請「物業助理」、「見習物業主任」或「助理物業主任」職位,累積數年經驗後有機會晉升為物業主任。如欲晉升至經理級或以上,可選擇繼續修讀由本地大學開辦的認可課程,修畢後加上相關工作經驗後便可加入專業學會,例如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累積更多經驗後有機會獲晉升為助理/物業經理甚至管理層。由於物管從業員的工作範圍廣泛,同時亦要與時並進,因此專業學會每年都要求會員提交持續進修學分(CPD),以持續提升水平。
總括而言,物管行業發展迅速、前景無限,加上工作穩定,本人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投身物管專業。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投身物管有前(錢)途 [/INST] 在今天香港社會,房屋居住問題為重中之重,隨着政府增加房屋供應,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達43萬個,而且未計商場及寫字樓物業。有物業供應的地方就必須要有專業的物業管理,故此物管行業可稱得上朝陽行業,並不受經濟環境影響。
近年物管業更趨專業化,以助理/物業主任為例,一般工作需協助上級處理物業內各項事務,包括但不限於住戶/租戶的查詢及投訴、與業主組識/代表的溝通、物業的財務預算及收支的控制、保安及環境的管理、會所及停車場等設施管理、處理相關法例及大廈公契等事宜,以及突發事件及危機管理。另外,隨着物業管理服務條例(第626章)將全面實施,持牌物管從業員需達指定學歷或修相關課程、擁有專業學會資格及具備相關經驗,其專業地位得到進一步肯定。
然而,現時物管行業正面人手不足的挑戰,估計管理人員(主任及經理級)佔整體從業員達一成,故在近年香港失業率趨升的情況下,物管從業員的薪金不跌反升。根據市場統計,新入職至3年經驗的助理/物業主任的薪金可由1.4萬至2.5萬元不等;約10年工作經驗位至物業經理或高級物業經理的薪金則可達5萬至8萬元。當然,實際薪酬視乎學歷、表現、專業資格及管理物業種類等而定。
物管從業員的基本入行條件為持有任何學位或文憑課程,良好的語文能力及溝通技巧,以及勇於接受挑戰,但不一定需要已修讀相關物管課程。有志者可考慮申請「物業助理」、「見習物業主任」或「助理物業主任」職位,累積數年經驗後有機會晉升為物業主任。如欲晉升至經理級或以上,可選擇繼續修讀由本地大學開辦的認可課程,修畢後加上相關工作經驗後便可加入專業學會,例如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累積更多經驗後有機會獲晉升為助理/物業經理甚至管理層。由於物管從業員的工作範圍廣泛,同時亦要與時並進,因此專業學會每年都要求會員提交持續進修學分(CPD),以持續提升水平。
總括而言,物管行業發展迅速、前景無限,加上工作穩定,本人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投身物管專業。 </s>
|
【職業特搜】本土新一代之藝術路 如何入行?如何推廣?
|
2021年,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但全職藝術家為數不多。香港寸金尺土,藝術發展亦受香港土地問題所限制。近年在全球科技發展與創意產業的領域,元宇宙和NFT都成為了大熱趨勢,兩者不但在社交媒體上製造了不少話題,也開始實則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應用,快速地建構着一個全新形態的未來世界。在這個大趨勢下,有志發展藝術的年輕新一代該如何入行?如何更有效利用數碼科技以進一步推廣藝術?
「動感香港Hong Kong Move On: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HKMO)策展人 Helen Or分享想投身藝術這個行業,要選好自己要以全職還是兼職方式工作。這個決定好重要,假如要做全職,便需要有廣闊的人脈關係,作品要到一定的程度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資料搜集,當然收入來源穩定就很看個人。而其他與藝術相關的工作,例如可選擇充當教師的角色,自己開學校開班教授畫畫,甚至學歷較高的可以去大專院校教書。或是成為一位設計師,無論是平面、產品和建築等方面都和藝術有關聯。而成為藝術家亦可以投身,包括:博物館、展覽和畫廊等。
通常大家會覺得自己創作力低沒有美感,和藝術完全沒有關係,即使有年輕人喜歡藝術,但亦會覺得這行業難入行,又可能因收入不穩定被父母反對等客觀環境,影響入行的心態。但如果能把藝術與科技結合,可以有更多選擇,結合不斷有新的發展,亦可以讓年輕人知道有不同程度的結合。
Helen表示:「藝術和科技結合並非一件新鮮事,30年前我讀大學時已經利用科技去完成藝術和設計。我致力推動HKMO活動,不單是推動藝術文化,同時亦推藝術文化和科技的結合,透過軟件去推進藝術市場。」
HKMO是由全球知名的網絡遊戲企業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網龍)以及香港科技企業創奇思聯合主辦,旨在推動香港的創意產業與科技發展,並支持新生代投入創新科技。而HKMO是次首辦的「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活動,由支持機構Explorer Story Space策展,誠邀23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到30間學校與學生們繪製出一幅幅充滿活力的創意藍圖。藝術家們與各校學生攜手完成壁畫之餘,同時更令學生了解新興藝術與創新科技如何結合,體驗壁畫創意如何轉化為NFT電子藝術。
期望透過活動,讓學校與家長們了解本土藝術發展有更多元的可行性,亦讓年輕新一代對入行藝術界抱有希望,於本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本土新一代之藝術路 如何入行?如何推廣? [/INST] 2021年,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但全職藝術家為數不多。香港寸金尺土,藝術發展亦受香港土地問題所限制。近年在全球科技發展與創意產業的領域,元宇宙和NFT都成為了大熱趨勢,兩者不但在社交媒體上製造了不少話題,也開始實則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應用,快速地建構着一個全新形態的未來世界。在這個大趨勢下,有志發展藝術的年輕新一代該如何入行?如何更有效利用數碼科技以進一步推廣藝術?
「動感香港Hong Kong Move On: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HKMO)策展人 Helen Or分享想投身藝術這個行業,要選好自己要以全職還是兼職方式工作。這個決定好重要,假如要做全職,便需要有廣闊的人脈關係,作品要到一定的程度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資料搜集,當然收入來源穩定就很看個人。而其他與藝術相關的工作,例如可選擇充當教師的角色,自己開學校開班教授畫畫,甚至學歷較高的可以去大專院校教書。或是成為一位設計師,無論是平面、產品和建築等方面都和藝術有關聯。而成為藝術家亦可以投身,包括:博物館、展覽和畫廊等。
通常大家會覺得自己創作力低沒有美感,和藝術完全沒有關係,即使有年輕人喜歡藝術,但亦會覺得這行業難入行,又可能因收入不穩定被父母反對等客觀環境,影響入行的心態。但如果能把藝術與科技結合,可以有更多選擇,結合不斷有新的發展,亦可以讓年輕人知道有不同程度的結合。
Helen表示:「藝術和科技結合並非一件新鮮事,30年前我讀大學時已經利用科技去完成藝術和設計。我致力推動HKMO活動,不單是推動藝術文化,同時亦推藝術文化和科技的結合,透過軟件去推進藝術市場。」
HKMO是由全球知名的網絡遊戲企業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網龍)以及香港科技企業創奇思聯合主辦,旨在推動香港的創意產業與科技發展,並支持新生代投入創新科技。而HKMO是次首辦的「NFT x 校園壁畫創作計劃」活動,由支持機構Explorer Story Space策展,誠邀23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到30間學校與學生們繪製出一幅幅充滿活力的創意藍圖。藝術家們與各校學生攜手完成壁畫之餘,同時更令學生了解新興藝術與創新科技如何結合,體驗壁畫創意如何轉化為NFT電子藝術。
期望透過活動,讓學校與家長們了解本土藝術發展有更多元的可行性,亦讓年輕新一代對入行藝術界抱有希望,於本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s>
|
【行業內情】IT入行攻略 - 由零開始,開展網頁設計生涯
|
如果你沒有IT背景,但又想開展網頁設計的職業生涯,這篇文章可能會適合你。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我自己親身的入行經歷
零背景,在「網頁開發」這行業接Freelance、找工作的三步曲
準備好了嗎?
網頁設計的職業生涯!我們開始吧!
我入行的經歷
首先,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入行的。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零IT背景,對網頁開發一竅不通。
我大學是修讀物理系的。畢業後工作了一年後,剛好有從事網頁開發的朋友轉工,問我要不要接替他的位置。我看人工頗高,有HKD17,000,相比我當時只有HKD11,000,當然説好。
但我說我什麼都不會,可以嗎?我朋友說老闆急要人,又不太懂IT,你之後慢慢邊學邊做就行。最後我真的面試成功,拿下這份工。
一年後,我又轉了一次工 (也是Web Developer) ,這次人工竟然有HKD24,000。我挺驚訝,沒想到這行轉一下工,人工升幅這麼多。
這時,我又在Facebook看見朋友想找會做網頁的Freelancer,我就pm他們說我會。因此,這年我在做正職的同時,還Freelance了兩個Project:
大學樂團的網頁(HKD20,000)
補習社的學生學習系統(HKD80,000)
(當時我不太會寫Backend,兩個網站都是用一些現成的Wordpress Template去做,其實不是太好)
這時候,我發現原來Freelance的收入,好像也不錯。接下來,我就沒有再打工了,全職發展我的網頁設計事業。到現在,差不多6年了。
你也想像我這樣開展網頁設計生涯嗎?接下來,看看我由零開始的三步曲吧!
第一步:學習開發網頁基礎知識
這一步的目標就是以最短的時間,掌握基本的開發網頁技巧。
對於初學者的你,一開始只需專注學基本的HTML、CSS、HTML Temlpate 和 Wordpress Template,以及一些Server及Email的基本知識,就足夠了。
HTML(延伸閲讀:HTML教學2021 (入門篇) - 第一個要學習的編程語言!)
Wordpress Template(延伸閲讀:WORDPRESS教學2021)
大概需要30天時間,就能掌握這些東西。接下來就可以嘗試接一下Freelance了。
第二步:建立Portfolio,累積經驗
這一步的目標不是以賺錢為目標,而是多從不同途徑取得經驗。
剛剛學會基礎知識,還沒有Portfolio,也可以接Freelance嗎?
是的。邊接Freelance邊學,才能讓你學得更快!
但當然,這時候的你不可能什麽工作都做,但你可以專注接一種Project - Template Based Website。
什麽是Template Based Website呢?
其實,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需要一個公司網站。所謂Template Based Website,就是和客人表明,我會為你找一個合適的Template,去幫你建立網站。
由於是使用Template的原故,網站的Layout會和Template一樣,不會有太大的改動,只是換了當中的文字,圖片或Logo等。也能做到不錯的效果。
對公司而言,Template Based Website的開發時間短,成本低,可説是雙贏的。
而這裏,我會建議你們參考一下Themeforest的Templates。
Template Based Website:
一個通常收HKD18,000到HKD48,000,開發時間約3-8星期。
然而,你一個Portfolio也沒有,怎樣找客人,又怎樣令客人信你找你做?
因此,一開始的話,你的目標不要賺錢,而是要建立Portfolio及儲經驗。
我建議你們可以免費接一下Freelance,或看看身邊的朋友有沒有需要做網站,這樣最易找到工作,也能迅速為自己網頁設計生涯寫下履歴。
(雖然免費做,也可以收取Web Hosting的費用)
什麽是Web Hosting?
Web Hosting:網頁寄存費用,是讓網站在網上可以上到的必要成本
Web Hosting的費用是如何計算?
例如你用Linode/Google Cloud做Web Hosting,一部USD10的機可以host 3-4個網站,你的成本大概只需HKD30/月,也就是你每月可賺HKD220的收入。一年也就HKD2640了。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算少少收入。
最後,你亦可以參加一些Networking Event,為中小企和大大小小的公司建立網站,多加練習。
第三步:邊學邊做,深化技術
在有了一定的經驗後,就能邊學邊做,慢慢去深化你的技術。
在學習的時候,你也可以接接相關的Freelance,儲儲經驗又賺賺外快。
學習:
Frontend(網頁外觀):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GSAP,Vuejs,Nuxtjs等
- javascript
Backend(網頁功能):PHP + Wordpress, Nodejs + Strapi。
- PHP + Wordpress
- Nodejs + Strapi
想了解更多關於Frontend及Backend的概念,可參考寫網頁課程2021——從零開始,學習網頁設計。
找Freelance:
在學習同時,可以接Freelance。除了Referral 和Networking Event外,也有不少網上平台可以找Freelance,例如Upwork.com。
以我學生的經驗,大概一年半載的時間,你就能深化好這些技術,成為一個專業的網頁開發者。
總結
入行IT,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難,由零開始,跟從上述三步曲,你也可以開展你的網頁開發生涯!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希望大家也會有所獲益!
如果大家還有入行IT的問題,歡迎隨時email問我!
亦可以在YOUTUBE上重溫我的IT入行經歷: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IT入行攻略 - 由零開始,開展網頁設計生涯 [/INST] 如果你沒有IT背景,但又想開展網頁設計的職業生涯,這篇文章可能會適合你。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我自己親身的入行經歷
零背景,在「網頁開發」這行業接Freelance、找工作的三步曲
準備好了嗎?
網頁設計的職業生涯!我們開始吧!
我入行的經歷
首先,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入行的。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零IT背景,對網頁開發一竅不通。
我大學是修讀物理系的。畢業後工作了一年後,剛好有從事網頁開發的朋友轉工,問我要不要接替他的位置。我看人工頗高,有HKD17,000,相比我當時只有HKD11,000,當然説好。
但我說我什麼都不會,可以嗎?我朋友說老闆急要人,又不太懂IT,你之後慢慢邊學邊做就行。最後我真的面試成功,拿下這份工。
一年後,我又轉了一次工 (也是Web Developer) ,這次人工竟然有HKD24,000。我挺驚訝,沒想到這行轉一下工,人工升幅這麼多。
這時,我又在Facebook看見朋友想找會做網頁的Freelancer,我就pm他們說我會。因此,這年我在做正職的同時,還Freelance了兩個Project:
大學樂團的網頁(HKD20,000)
補習社的學生學習系統(HKD80,000)
(當時我不太會寫Backend,兩個網站都是用一些現成的Wordpress Template去做,其實不是太好)
這時候,我發現原來Freelance的收入,好像也不錯。接下來,我就沒有再打工了,全職發展我的網頁設計事業。到現在,差不多6年了。
你也想像我這樣開展網頁設計生涯嗎?接下來,看看我由零開始的三步曲吧!
第一步:學習開發網頁基礎知識
這一步的目標就是以最短的時間,掌握基本的開發網頁技巧。
對於初學者的你,一開始只需專注學基本的HTML、CSS、HTML Temlpate 和 Wordpress Template,以及一些Server及Email的基本知識,就足夠了。
HTML(延伸閲讀:HTML教學2021 (入門篇) - 第一個要學習的編程語言!)
Wordpress Template(延伸閲讀:WORDPRESS教學2021)
大概需要30天時間,就能掌握這些東西。接下來就可以嘗試接一下Freelance了。
第二步:建立Portfolio,累積經驗
這一步的目標不是以賺錢為目標,而是多從不同途徑取得經驗。
剛剛學會基礎知識,還沒有Portfolio,也可以接Freelance嗎?
是的。邊接Freelance邊學,才能讓你學得更快!
但當然,這時候的你不可能什麽工作都做,但你可以專注接一種Project - Template Based Website。
什麽是Template Based Website呢?
其實,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需要一個公司網站。所謂Template Based Website,就是和客人表明,我會為你找一個合適的Template,去幫你建立網站。
由於是使用Template的原故,網站的Layout會和Template一樣,不會有太大的改動,只是換了當中的文字,圖片或Logo等。也能做到不錯的效果。
對公司而言,Template Based Website的開發時間短,成本低,可説是雙贏的。
而這裏,我會建議你們參考一下Themeforest的Templates。
Template Based Website:
一個通常收HKD18,000到HKD48,000,開發時間約3-8星期。
然而,你一個Portfolio也沒有,怎樣找客人,又怎樣令客人信你找你做?
因此,一開始的話,你的目標不要賺錢,而是要建立Portfolio及儲經驗。
我建議你們可以免費接一下Freelance,或看看身邊的朋友有沒有需要做網站,這樣最易找到工作,也能迅速為自己網頁設計生涯寫下履歴。
(雖然免費做,也可以收取Web Hosting的費用)
什麽是Web Hosting?
Web Hosting:網頁寄存費用,是讓網站在網上可以上到的必要成本
Web Hosting的費用是如何計算?
例如你用Linode/Google Cloud做Web Hosting,一部USD10的機可以host 3-4個網站,你的成本大概只需HKD30/月,也就是你每月可賺HKD220的收入。一年也就HKD2640了。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算少少收入。
最後,你亦可以參加一些Networking Event,為中小企和大大小小的公司建立網站,多加練習。
第三步:邊學邊做,深化技術
在有了一定的經驗後,就能邊學邊做,慢慢去深化你的技術。
在學習的時候,你也可以接接相關的Freelance,儲儲經驗又賺賺外快。
學習:
Frontend(網頁外觀):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GSAP,Vuejs,Nuxtjs等
- javascript
Backend(網頁功能):PHP + Wordpress, Nodejs + Strapi。
- PHP + Wordpress
- Nodejs + Strapi
想了解更多關於Frontend及Backend的概念,可參考寫網頁課程2021——從零開始,學習網頁設計。
找Freelance:
在學習同時,可以接Freelance。除了Referral 和Networking Event外,也有不少網上平台可以找Freelance,例如Upwork.com。
以我學生的經驗,大概一年半載的時間,你就能深化好這些技術,成為一個專業的網頁開發者。
總結
入行IT,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難,由零開始,跟從上述三步曲,你也可以開展你的網頁開發生涯!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希望大家也會有所獲益!
如果大家還有入行IT的問題,歡迎隨時email問我!
亦可以在YOUTUBE上重溫我的IT入行經歷: </s>
|
建築業管理人才需求與趨勢
|
在建築工程界,相信大眾對建築師(Architect)、工程師(Engineer)、測量師(Surveyor)等專業人士並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認識營造師(Construction Manager)呢?大眾對此專業界別認識不深,或許是因為未瞭解其涉獵範圍。一提起建築師,大家立即聯想到建築設計、工程師配對結構計算、測量師自然地關聯到土地、屋宇、建築/工料測量。但其實上述的專業範疇,營造師都會涉及。尤其在現代工程項目當中,建築專業管理日趨重要,對專業營造師的需求亦隨之上升。
營造師的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在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師便身兼營造師。例如建造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的設計師安東尼高廸(Antoni Gaudi),除了設計這驚世建築,還投入工程監工。可是在現代社會有多少業主,有無限金錢、「超寬鬆工期」以迎接其發展項目?既要達到社會對工程質量要求、資源有效運用、施工安全節能環保、建造符合成本效益、發展項目儘快投入服務等繁複要求下,工程項目需要一位具管理專才人員統籌及推動成事,也就是以上談及之營造師。
總括而言,營造師就是整個工程項目之總監。現今每項工程以億元計,參與成員由數十人至過百人,來自各不同專業範疇。營造師作為項目領導,要具備工程施工、設計細節、結構/機電等專業認識、合約知識、安全/環保等法規要求、瞭解建築行業運行以作適當分工等,使工程能以受控之價錢及時間內如期完成。尤其是一些較複雜之工程項目,發展商不時會邀請營造師於設計階段參與,對建築設計的可建造性(Buildability)等問題徵詢意見,甚至邀請承建商負責整項工程之設計及建造(Design and Build)。而當中營造師作為整個工程項目總監,可運用其專業,在滿足設計要求與建造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使業主賺取成本效益。
現今社會對建築管理人員有高要求,通常需要其為專業人士,而香港營造師學會亦為各發展商、承建商等認可資歷之一。有意投身建築行業人士,可考慮建築管理並考取營造師專業資格。
香港營造師學會副會長謝偉正營造師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建築業管理人才需求與趨勢 [/INST] 在建築工程界,相信大眾對建築師(Architect)、工程師(Engineer)、測量師(Surveyor)等專業人士並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認識營造師(Construction Manager)呢?大眾對此專業界別認識不深,或許是因為未瞭解其涉獵範圍。一提起建築師,大家立即聯想到建築設計、工程師配對結構計算、測量師自然地關聯到土地、屋宇、建築/工料測量。但其實上述的專業範疇,營造師都會涉及。尤其在現代工程項目當中,建築專業管理日趨重要,對專業營造師的需求亦隨之上升。
營造師的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在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師便身兼營造師。例如建造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的設計師安東尼高廸(Antoni Gaudi),除了設計這驚世建築,還投入工程監工。可是在現代社會有多少業主,有無限金錢、「超寬鬆工期」以迎接其發展項目?既要達到社會對工程質量要求、資源有效運用、施工安全節能環保、建造符合成本效益、發展項目儘快投入服務等繁複要求下,工程項目需要一位具管理專才人員統籌及推動成事,也就是以上談及之營造師。
總括而言,營造師就是整個工程項目之總監。現今每項工程以億元計,參與成員由數十人至過百人,來自各不同專業範疇。營造師作為項目領導,要具備工程施工、設計細節、結構/機電等專業認識、合約知識、安全/環保等法規要求、瞭解建築行業運行以作適當分工等,使工程能以受控之價錢及時間內如期完成。尤其是一些較複雜之工程項目,發展商不時會邀請營造師於設計階段參與,對建築設計的可建造性(Buildability)等問題徵詢意見,甚至邀請承建商負責整項工程之設計及建造(Design and Build)。而當中營造師作為整個工程項目總監,可運用其專業,在滿足設計要求與建造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使業主賺取成本效益。
現今社會對建築管理人員有高要求,通常需要其為專業人士,而香港營造師學會亦為各發展商、承建商等認可資歷之一。有意投身建築行業人士,可考慮建築管理並考取營造師專業資格。
香港營造師學會副會長謝偉正營造師 </s>
|
【行業內情】 做空姐空少 享受自由人生
|
可以成日喺空中遨翔,四圍遊歷,係好多人嘅夢想;成為機艙服務員 ( 空姐╱空少 ) 就可以達成呢個願望,所以每年有為數唔少嘅畢業生投考呢個職位。不過好多工作都係表面風光,內裏辛苦,究竟自己係咪適合做空服員 ( 空中服務員 ) 呢?不如睇吓行內人嘅心得同埋貼士先。
入行原因其實好簡單?
點解要做機艙服務員,原因可能好簡單,好多人都係剛畢業時,唔知做咩好,覺得做空姐空少幾好玩,所以入行。亦有人鍾意去旅行,或者讀書時已經知自己唔鍾意困係辦公室,做機艙服務員可以一個月內可以穿梭唔同城市或國家,覺得「爽歪歪」。另外都有人係做過其他工作,覺得出面打工好辛苦,貪做空服員多假期,比較自由。
仲有一類人係:原本有另一個職業或興趣,例如做美容、修甲、寫書法,甚至開舖頭,但收入唔夠生活,所以想做多份自由度大但收入穩定嘅工,呢行就啱晒佢哋。
面試要求係點?
間間唔同,學歷方面,本地最大嘅航空公司話就話中學畢業就得,但依家好少請咁後生嘅員工,面試時會反問點解唔再讀書,好多空服員其實都有副學士或學士學歷。至於有一間日本嘅航空公司就要求最少要具備大專程度,所以要睇返每間航空公司嘅要求。
好多人以為淨係高妹高佬先做到空服,其實呢行唔計實際身高,而係計摸高 ( Arm Reach ) 標準,即係除鞋踮高腳摸到嘅高度。國泰嘅要求係208厘米,日航係210厘米,所以手長腳長但生得矮,或者筋夠鬆都有機會,有空姐155厘米都過到關。總之見工前拉多啲筋啦。另外,大家一諗起機艙服務員都覺得係空姐,但其實依家都請好多男仔,甚至佢哋會着數啲,因為物以罕為貴嘛。所以性別絕對唔係咩問題。
外人成日覺得空姐空少一定係靚仔靚女,但好老實講,當中好多都唔係;以國X為例,因為要聘請好多人,所以唔一定要外表好標青,最重要整齊乾淨。不過,確係有航空公司用自己嘅標準揀人,星X對身材、樣貌有嚴格要求。有一間中東航空公司仲誇張,每個新員工嘅照片都要比高層睇過先可以入職;曾經有新同事笑時有酒窩,公司要佢左、右、正面都影相比高層睇清楚,先可以順利入職。其實唔係話要靚,但每間公司有自己要求咁解。
喺航機上,空服員經常接觸唔同國籍旅客及來自不同國籍的同事合作,所以點都要有一定語言基礎,但門檻係比想像中低。香港幾間航空公司只要求識中英文就OK,溝通到就得,即係明白對方講乜,自己可以作出合理回應;不過有飛內地線的航空公司可能對普通話要求多啲。其他國家公司就要睇返佢哋要求,日本的航空公司,其海外員工唔係必須識日文 ( 當然識就更加好 ),聘請後首先喺香港上一個月日文堂,再去日本受訓,到時亦會教日文。
好喇,要點樣先可以申請職位呢?再次強調,國X好等人用,所以全年請人,有時登報紙,或者去佢哋官網都搵到招聘啟示。其他航空公司未必咁密,可能半年至一年先請人一次。如果面試後食白果,唔使太快放棄,隔半年可以再申請同一間航空公司,又或者漁翁撒網同時報幾間公司都得。
香港人除咗揀返本地航空公司,都可以放眼國際,例如有北歐嘅航空公司亦會搵代理公司喺香港請人。但要留意,有啲海外航空公司係要求員工住返該國家,例如星X及有啲中東航空公司都係,所以入職後就要離開香港。
到底見工有咩會做呢?其實係基本嘢,同其他企業一樣,都係小組討論及角色扮演之類,另外都有影片面試,即係比條問題你,要你對住鏡頭回答30秒;都係好大路嘅問題,例如點解揀我地呢間航空公司、點解做呢行,遇上某啲情況點處理,同埋五年、十年後有咩計劃之類。角色扮演就係想睇你嘅應變能力,上各大討論區都有人分享面試心得,可以做多啲資料搜集,溫吓書先。有一樣嘢要特別提醒,就係小組討論時唔好過份表現自己,因為喺飛機上最重要係Team work,好多嘢講合作,唔係自己做得晒。
至於一般航空及廉航,會唔會後者較易入職?其實唔會嘅,要求都差唔多,反而廉航唔會請大量人手,難入啲。
晉升機會點?
作為新人,最初梗係由低做起,即係機艙服務員 ( Flight Attendant / Bar & Cabin, BC ),然後升做頭等及商務艙座艙長 ( F & J Purser, PF ) 或者經濟艙座艙長 ( EY Purser , PR ),再升一級係高級座艙長 ( Senior Purser, SP ),最大粒就係機艙服務經理 ( Inflight Service Manager, ISM )。呢行好處係好穩陣,除非有好大出錯,如無意外都唔會炒。現時空服員可以做到55歲先退休,依家傾緊去到60歲,將來又可以做耐啲。
不過相對其他行業,空服員的升職速度係非常慢,有人話由BC升PF或PR,要儲夠時數升職最少要六、七年甚至十年,原因係太多人等住升,而且退休年齡長咗,所以有機會到退休都升唔到最高位。廉航可能升得快啲,至於部分海外航空,直頭無得升,因為佢地只會比自己友機會,身為外國人好難出頭。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做空姐空少 享受自由人生 [/INST] 可以成日喺空中遨翔,四圍遊歷,係好多人嘅夢想;成為機艙服務員 ( 空姐╱空少 ) 就可以達成呢個願望,所以每年有為數唔少嘅畢業生投考呢個職位。不過好多工作都係表面風光,內裏辛苦,究竟自己係咪適合做空服員 ( 空中服務員 ) 呢?不如睇吓行內人嘅心得同埋貼士先。
入行原因其實好簡單?
點解要做機艙服務員,原因可能好簡單,好多人都係剛畢業時,唔知做咩好,覺得做空姐空少幾好玩,所以入行。亦有人鍾意去旅行,或者讀書時已經知自己唔鍾意困係辦公室,做機艙服務員可以一個月內可以穿梭唔同城市或國家,覺得「爽歪歪」。另外都有人係做過其他工作,覺得出面打工好辛苦,貪做空服員多假期,比較自由。
仲有一類人係:原本有另一個職業或興趣,例如做美容、修甲、寫書法,甚至開舖頭,但收入唔夠生活,所以想做多份自由度大但收入穩定嘅工,呢行就啱晒佢哋。
面試要求係點?
間間唔同,學歷方面,本地最大嘅航空公司話就話中學畢業就得,但依家好少請咁後生嘅員工,面試時會反問點解唔再讀書,好多空服員其實都有副學士或學士學歷。至於有一間日本嘅航空公司就要求最少要具備大專程度,所以要睇返每間航空公司嘅要求。
好多人以為淨係高妹高佬先做到空服,其實呢行唔計實際身高,而係計摸高 ( Arm Reach ) 標準,即係除鞋踮高腳摸到嘅高度。國泰嘅要求係208厘米,日航係210厘米,所以手長腳長但生得矮,或者筋夠鬆都有機會,有空姐155厘米都過到關。總之見工前拉多啲筋啦。另外,大家一諗起機艙服務員都覺得係空姐,但其實依家都請好多男仔,甚至佢哋會着數啲,因為物以罕為貴嘛。所以性別絕對唔係咩問題。
外人成日覺得空姐空少一定係靚仔靚女,但好老實講,當中好多都唔係;以國X為例,因為要聘請好多人,所以唔一定要外表好標青,最重要整齊乾淨。不過,確係有航空公司用自己嘅標準揀人,星X對身材、樣貌有嚴格要求。有一間中東航空公司仲誇張,每個新員工嘅照片都要比高層睇過先可以入職;曾經有新同事笑時有酒窩,公司要佢左、右、正面都影相比高層睇清楚,先可以順利入職。其實唔係話要靚,但每間公司有自己要求咁解。
喺航機上,空服員經常接觸唔同國籍旅客及來自不同國籍的同事合作,所以點都要有一定語言基礎,但門檻係比想像中低。香港幾間航空公司只要求識中英文就OK,溝通到就得,即係明白對方講乜,自己可以作出合理回應;不過有飛內地線的航空公司可能對普通話要求多啲。其他國家公司就要睇返佢哋要求,日本的航空公司,其海外員工唔係必須識日文 ( 當然識就更加好 ),聘請後首先喺香港上一個月日文堂,再去日本受訓,到時亦會教日文。
好喇,要點樣先可以申請職位呢?再次強調,國X好等人用,所以全年請人,有時登報紙,或者去佢哋官網都搵到招聘啟示。其他航空公司未必咁密,可能半年至一年先請人一次。如果面試後食白果,唔使太快放棄,隔半年可以再申請同一間航空公司,又或者漁翁撒網同時報幾間公司都得。
香港人除咗揀返本地航空公司,都可以放眼國際,例如有北歐嘅航空公司亦會搵代理公司喺香港請人。但要留意,有啲海外航空公司係要求員工住返該國家,例如星X及有啲中東航空公司都係,所以入職後就要離開香港。
到底見工有咩會做呢?其實係基本嘢,同其他企業一樣,都係小組討論及角色扮演之類,另外都有影片面試,即係比條問題你,要你對住鏡頭回答30秒;都係好大路嘅問題,例如點解揀我地呢間航空公司、點解做呢行,遇上某啲情況點處理,同埋五年、十年後有咩計劃之類。角色扮演就係想睇你嘅應變能力,上各大討論區都有人分享面試心得,可以做多啲資料搜集,溫吓書先。有一樣嘢要特別提醒,就係小組討論時唔好過份表現自己,因為喺飛機上最重要係Team work,好多嘢講合作,唔係自己做得晒。
至於一般航空及廉航,會唔會後者較易入職?其實唔會嘅,要求都差唔多,反而廉航唔會請大量人手,難入啲。
晉升機會點?
作為新人,最初梗係由低做起,即係機艙服務員 ( Flight Attendant / Bar & Cabin, BC ),然後升做頭等及商務艙座艙長 ( F & J Purser, PF ) 或者經濟艙座艙長 ( EY Purser , PR ),再升一級係高級座艙長 ( Senior Purser, SP ),最大粒就係機艙服務經理 ( Inflight Service Manager, ISM )。呢行好處係好穩陣,除非有好大出錯,如無意外都唔會炒。現時空服員可以做到55歲先退休,依家傾緊去到60歲,將來又可以做耐啲。
不過相對其他行業,空服員的升職速度係非常慢,有人話由BC升PF或PR,要儲夠時數升職最少要六、七年甚至十年,原因係太多人等住升,而且退休年齡長咗,所以有機會到退休都升唔到最高位。廉航可能升得快啲,至於部分海外航空,直頭無得升,因為佢地只會比自己友機會,身為外國人好難出頭。 </s>
|
【行業內情】 工料測量師:點解就業率達100%?工作做啲乜?搵幾錢?
|
建築工程愈是規劃大及需時愈長,愈須嚴格控制開支,嚴防超出預算。一般人以為負責「睇住」盤數的是會計師,卻原來還有一班幕後功臣 —— 工料測量師。早前接連有大型建築工程涉嫌超支,帶動市場對這類專業人員的需求上升,有年輕人想乘機入行,但心中滿是疑問,我們找來幾位行內人為讀者逐一解答。
在未解答讀者疑問前,首先看看工料測量師 ( Quantity Surveyors ) 是何許人物。以香港來說,香港測量師學會(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urveyors)是唯一依法例而設立的測量專業組織,其轄下設有工料測量組。根據該組的定義,工料測量師的工作範疇包括:成本計劃、周期成本、價值管理、初步成本諮詢、採購形式、合約諮詢、招標、工程結算、成本控制及財務管理、財務索償及程序分析、調解糾紛、保險諮詢、設施管理、工程管理。
現在看看本文中三位受訪者對讀者提問的答案,他們分別是香港測量師學會轄下工料測量組主席江就明測量師、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 ) 摩理臣山院校建造工程系講師蘇國柱,以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測量學高級文憑畢業生蔡瑋軒。
香港測量師學會轄下工料測量組主席江就明測量師
工作實況篇
工料測量師是否就是「摩登地盤佬」?要不要經常出入地盤?
江就明:一般而言,工料測量師主要在寫字樓內工作,初入行者每月平均去地盤巡視一至兩次,除了巡視工程進度,亦有助吸收經驗。
是否較適合男性入行?
江就明:男性、女性均可入行,而事實上近年的趨勢是愈來愈多女士入行。由於工料測量師經常需要仔細地核對數字、資料等,而女性一般較男性細心,所以這個工種很適合女性去做。
蘇國柱:以我們的這個學系為例,近年的趨勢是女生人數愈來愈多,甚至超逾男生。女生的優勢是對數字較敏感,處事亦較細心。
要不要接觸很複雜的建築工程數學?
江就明:不需要。
蘇國柱:籠統來說,按工作所需,只會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 ) 摩理臣山院校建造工程系講師蘇國柱
這份工作會否很沉悶?
蔡瑋軒:工料測量師的工作並不沉悶,但有時頗具挑戰性。其中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是由於建築師繪製的建築草圖是2D,但現實世界是當你去到地盤時見到的實物是3D,所以工料測量師在寫字樓工作時,例如要覆核所需工料的數量和價錢時,需要有能耐把面前的2D草圖在計算時轉化為3D立體模樣,例如草圖上一處石屎地在現實中需要落多少石屎呢?工料測量師要計出該處地方的體積而不是面積。
另一項挑戰就是經常要坐在寫字樓翻閱工程合約。該項工作有時頗沉悶,卻又要非常小心處理,加上每項建築工程根據用途而在設計上有很大分別,例如醫院、酒店,就是很截然不同的。
經濟有好有壞,工料測量師會不會很容易失業?
江就明:在香港,無論是政府基建工程抑或私營市場,均有大量建築工程排隊「上馬」,因此對工料測量師一定有需求。此外,除新建工程,重建、維修等工程同樣需要這類專業人員。還有,個別集團例如本地某大連鎖快餐店,擁有自己一隊工程人員,專責各新店的裝修工程及分店的維修補養工程,這個團隊當中包括工料測量師。
蘇國柱:個別規模大的建築工程,例如政府的大型基建項目,動輒會一次過用上十至二十名工料測量師。
雖說就業率100%,入行後會不會一輩子周而復始做下去?
蔡瑋軒:個人入行至今四年,初期投身工程顧問公司當工料測量師,後來轉到本地某公營機構出任助理工料測量師。現時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希望將來在事業上更有成就。
前途篇
讀者初步了解工料測量師的實際工作後,當然想知道入行途徑。原來入行路有快有慢,按個別情況而定。
最快要多久才成為正式工料測量師?
江就明:對立志入行的年輕人來說,若報讀香港測量師學會認可、並由本地幾間大學均有開辦的認證課程,最快兩年畢業,便可取得該學會認可的專業資格。若透過報讀非該會認可的相關課程或循其他途徑入行,由學習至畢業需時三至五年。
有指該行就業率長期高踞100%,工夫長做長有,原因為何?是否因該行沒有淡旺季之分?
江就明:行內充滿就業機會不單是因為建築工程動輒需時數年,更重要是整項建築工程由構思至建成後的跟進事宜,每個步驟都需要工料測量師的協助。舉例概述如下:
第一階段:投票預算
發展商擬競投一塊地皮進行一項建築工程,工料測量師需要計算連地價在內的整體成本。
第二階段:成本預算
發展商買入地皮後,需要工料測量師協助擬訂建築成本預算及控制成本。
第三階段:為物色承建商進行招標
一切準備妥當後,發展商需要透過招標挑選合適的承建商,工料測量師協助制定招標書。該工序可比擬是用文字來表達整個建築圖則所需建造費用的每項細節,這是「工料清單」,擬投標的承建商按此報價。
第四階段:分析招標書
發展商在收齊招標書後,需要工料測量師協助進行分析,然後選出最合適的承建商。
第五階段:施工期間
承建商施工期間,工料測量師平均每月到地盤巡視一次,監督工程進度,防止工程超支。
第六階段:「埋」Final account
工程竣工時,由於整體建築成本跟當初中標的預算成本會不一樣,因此工料測量師需要編製一套開支帳目的最終版本。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測量學高級文憑畢業生蔡瑋軒
重建╱維修工程又怎樣?
江就明:針對這些工程,工料測量師的工作亦是中同小異的。
除監督成本預防超市,工料測量師還有沒有其他角色?
江就明:有的,一旦發展商與承建商有爭拗而需要進行訴訟時,工料測量師會擔當專家證人的角色,提供專業意見。
薪酬及發展出路如何?
綜合市場資訊,現時初入職的工料測量師若擁有認可資格,平均月薪可高達1.8萬元,否則每月薪金亦有1.3萬至1.5萬元,而且一般來說都會按年加薪;若有幸考進政府部門當工料測量師,更有望賺取逾兩萬元的月薪。有行內人透露,由於政府千億工程在手,吸引部分有意入行人士部署攻讀有關課程後投考政府的相關職位空缺,因從職業保障角度看,做政府工始終較穩陣!
不過人各有志,有在行內打滾了一段時間的工料測量師爆料,最理想的事業階梯是持有認可資格入行,投身建築工程顧問公司,全方位吸收經驗,然後為一些著名的承建商打工,若干年後經驗會既廣且深,到時便有機會好像律師或會計師般開設個人的工程顧問公司,一嘗當老闆的滋味。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工料測量師:點解就業率達100%?工作做啲乜?搵幾錢? [/INST] 建築工程愈是規劃大及需時愈長,愈須嚴格控制開支,嚴防超出預算。一般人以為負責「睇住」盤數的是會計師,卻原來還有一班幕後功臣 —— 工料測量師。早前接連有大型建築工程涉嫌超支,帶動市場對這類專業人員的需求上升,有年輕人想乘機入行,但心中滿是疑問,我們找來幾位行內人為讀者逐一解答。
在未解答讀者疑問前,首先看看工料測量師 ( Quantity Surveyors ) 是何許人物。以香港來說,香港測量師學會(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urveyors)是唯一依法例而設立的測量專業組織,其轄下設有工料測量組。根據該組的定義,工料測量師的工作範疇包括:成本計劃、周期成本、價值管理、初步成本諮詢、採購形式、合約諮詢、招標、工程結算、成本控制及財務管理、財務索償及程序分析、調解糾紛、保險諮詢、設施管理、工程管理。
現在看看本文中三位受訪者對讀者提問的答案,他們分別是香港測量師學會轄下工料測量組主席江就明測量師、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 ) 摩理臣山院校建造工程系講師蘇國柱,以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測量學高級文憑畢業生蔡瑋軒。
香港測量師學會轄下工料測量組主席江就明測量師
工作實況篇
工料測量師是否就是「摩登地盤佬」?要不要經常出入地盤?
江就明:一般而言,工料測量師主要在寫字樓內工作,初入行者每月平均去地盤巡視一至兩次,除了巡視工程進度,亦有助吸收經驗。
是否較適合男性入行?
江就明:男性、女性均可入行,而事實上近年的趨勢是愈來愈多女士入行。由於工料測量師經常需要仔細地核對數字、資料等,而女性一般較男性細心,所以這個工種很適合女性去做。
蘇國柱:以我們的這個學系為例,近年的趨勢是女生人數愈來愈多,甚至超逾男生。女生的優勢是對數字較敏感,處事亦較細心。
要不要接觸很複雜的建築工程數學?
江就明:不需要。
蘇國柱:籠統來說,按工作所需,只會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 ) 摩理臣山院校建造工程系講師蘇國柱
這份工作會否很沉悶?
蔡瑋軒:工料測量師的工作並不沉悶,但有時頗具挑戰性。其中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是由於建築師繪製的建築草圖是2D,但現實世界是當你去到地盤時見到的實物是3D,所以工料測量師在寫字樓工作時,例如要覆核所需工料的數量和價錢時,需要有能耐把面前的2D草圖在計算時轉化為3D立體模樣,例如草圖上一處石屎地在現實中需要落多少石屎呢?工料測量師要計出該處地方的體積而不是面積。
另一項挑戰就是經常要坐在寫字樓翻閱工程合約。該項工作有時頗沉悶,卻又要非常小心處理,加上每項建築工程根據用途而在設計上有很大分別,例如醫院、酒店,就是很截然不同的。
經濟有好有壞,工料測量師會不會很容易失業?
江就明:在香港,無論是政府基建工程抑或私營市場,均有大量建築工程排隊「上馬」,因此對工料測量師一定有需求。此外,除新建工程,重建、維修等工程同樣需要這類專業人員。還有,個別集團例如本地某大連鎖快餐店,擁有自己一隊工程人員,專責各新店的裝修工程及分店的維修補養工程,這個團隊當中包括工料測量師。
蘇國柱:個別規模大的建築工程,例如政府的大型基建項目,動輒會一次過用上十至二十名工料測量師。
雖說就業率100%,入行後會不會一輩子周而復始做下去?
蔡瑋軒:個人入行至今四年,初期投身工程顧問公司當工料測量師,後來轉到本地某公營機構出任助理工料測量師。現時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希望將來在事業上更有成就。
前途篇
讀者初步了解工料測量師的實際工作後,當然想知道入行途徑。原來入行路有快有慢,按個別情況而定。
最快要多久才成為正式工料測量師?
江就明:對立志入行的年輕人來說,若報讀香港測量師學會認可、並由本地幾間大學均有開辦的認證課程,最快兩年畢業,便可取得該學會認可的專業資格。若透過報讀非該會認可的相關課程或循其他途徑入行,由學習至畢業需時三至五年。
有指該行就業率長期高踞100%,工夫長做長有,原因為何?是否因該行沒有淡旺季之分?
江就明:行內充滿就業機會不單是因為建築工程動輒需時數年,更重要是整項建築工程由構思至建成後的跟進事宜,每個步驟都需要工料測量師的協助。舉例概述如下:
第一階段:投票預算
發展商擬競投一塊地皮進行一項建築工程,工料測量師需要計算連地價在內的整體成本。
第二階段:成本預算
發展商買入地皮後,需要工料測量師協助擬訂建築成本預算及控制成本。
第三階段:為物色承建商進行招標
一切準備妥當後,發展商需要透過招標挑選合適的承建商,工料測量師協助制定招標書。該工序可比擬是用文字來表達整個建築圖則所需建造費用的每項細節,這是「工料清單」,擬投標的承建商按此報價。
第四階段:分析招標書
發展商在收齊招標書後,需要工料測量師協助進行分析,然後選出最合適的承建商。
第五階段:施工期間
承建商施工期間,工料測量師平均每月到地盤巡視一次,監督工程進度,防止工程超支。
第六階段:「埋」Final account
工程竣工時,由於整體建築成本跟當初中標的預算成本會不一樣,因此工料測量師需要編製一套開支帳目的最終版本。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IVE)測量學高級文憑畢業生蔡瑋軒
重建╱維修工程又怎樣?
江就明:針對這些工程,工料測量師的工作亦是中同小異的。
除監督成本預防超市,工料測量師還有沒有其他角色?
江就明:有的,一旦發展商與承建商有爭拗而需要進行訴訟時,工料測量師會擔當專家證人的角色,提供專業意見。
薪酬及發展出路如何?
綜合市場資訊,現時初入職的工料測量師若擁有認可資格,平均月薪可高達1.8萬元,否則每月薪金亦有1.3萬至1.5萬元,而且一般來說都會按年加薪;若有幸考進政府部門當工料測量師,更有望賺取逾兩萬元的月薪。有行內人透露,由於政府千億工程在手,吸引部分有意入行人士部署攻讀有關課程後投考政府的相關職位空缺,因從職業保障角度看,做政府工始終較穩陣!
不過人各有志,有在行內打滾了一段時間的工料測量師爆料,最理想的事業階梯是持有認可資格入行,投身建築工程顧問公司,全方位吸收經驗,然後為一些著名的承建商打工,若干年後經驗會既廣且深,到時便有機會好像律師或會計師般開設個人的工程顧問公司,一嘗當老闆的滋味。 </s>
|
【行業內情】 連鎖壽司店侍應人工幾多?請唔請畢業生?係咪有機會去日本受訓?
|
入行有乜要求?
兼職侍應生要求中三程度,要識講下普通話同英文。全職侍應就要求中五學歷,無需經驗。必需鍾意同人溝通,有圑隊精神,要有EQ ( 面對麻煩客 )。如果之前有兩至三年其他餐飲侍應嘅經驗,可以直接入職做主任。
返工有咩做?
兼職同全職侍應生主要就係樓面招呼顧客、Set枱、收拾同打掃。而主任即係Senior,除咗基本工作,仲要帶下新人同協助監督衛生。而分店副經理就開始要分擔經理嘅管理工作,睇住啲細嘅,幫手培訓員工,開始參與控制食物成本同盤點食材。分店經理就要管理下屬,例如編更表,最重要係睇住分店營業額、控制成本。
咁多間連鎖壽司店,有咩分別?
香港連鎖壽司店主要有幾間,包括板長、元気寿司、千両同爭鮮,咁多家連鎖壽司舖加埋都過百間。工作地點方面,連鎖店Job Ad會寫明工作分店區域。無論邊間連鎖店工作,有時都會因為某些分店唔夠人手,要調去其他店頂更一、兩日。
至於工作範圍,有啲只需理樓面,但某啲就一腳踢,樓面廚房兩邊走。例如本身做廚師,但係你靚仔靚女,就有可能被人調出去幫手做樓面。相反如果廚房唔夠人,都有可能叫侍應走入去幫手做下簡單嘅壽司,或者做熟食。見工時最好問清楚啦。
人工及福利是否吸引?
兼職侍應生:每小時50至80元
全職侍應生:每月13,000至15,500元
接待員:每月13,000至17,000元
主任:每月16,000至19,000元
上述四間壽司店品牌,當中有兩間雖然都屬同一餐飲集團,但其中一間的市場定位較高級,人工會高啲,例如主任人工可高達19,000元,相反定位較大眾化的,主任級人工約16,000至16,500元。
一般連鎖壽司店都有營業獎金。若果分店生意好,每月約有700至1,500元獎金,視乎大舖定細舖。如果港島區或東涌區返工,元X仲有交通津貼1,000元。最吸引嘅福利係有機會免費旅行。例如元X每年有「傑出團員」選舉,經提名同篩選,最後選出約20個勝出者,免費去日本交流。啱晒鍾意日本文化嘅朋友。
升職加薪點玩法?
連鎖壽司店都係大集團,有明確嘅晉升階梯同培訓計劃。晉升階梯由全職侍應、到侍應主任、再升分店副經理、最後分店經理,甚至分區經理。以千X為例,首先工作表現要好,受到上司賞識,就可以參加公司嘅晉升課程。跟住就上堂讀書,然後通過考試,就有得升職加薪啦。公司有埋考試假比你溫書。至於晉升速度,都好睇自己嘅表現,快嘅兩年由侍應升主任,都有啲人要三四年。
工時長不長?
做飲食行業工時就一定長㗎啦。雖然全職理論上每日返大約九個鐘,但計埋食飯時間同埋有時啲客遲走,其實實際時間更加長,例如返12:00放23:00,每周工作5至6日。另外有分早、晚更,輪班返工。
有冇得食公司嘅壽司?
日本高級餐廳員工,有魚生飯食;而連鎖舖就間間唔同,爭X就包膳食。而千X同元X就唔包,當日賣剩嘅壽司唔可以攞嚟食,不過有膳食津貼1,000元。咁做係為咗控制成本,杜絕有人專登整多啲壽司出嚟。留意返,兼職係按時間計錢,放飯時間自然就冇錢收。
乜嘢顧客最麻煩?
最麻煩就係食完晒又賴死唔走嘅客。喺繁忙時間,就會阻住其他客人,直接影響生意。而收工嘅時候,就會阻住員工收工。
跳槽易唔易?點樣留住啲人?
飲食行業向來都好難請人流失率高,所以跳槽向來好易。不過同其他工種一樣愈高職位,就愈難轉工。好似經理咁,每間分店只有一位,職位少自然難啲轉。而要留住下屬,其中一個要訣係搞好樓面同廚房嘅關係,令到同事關係好,做得開心自然可以留住人才。
連鎖壽司店會請DSE畢業生嗎?
連鎖壽司店請全職侍應要求中五學歷,DSE畢業生學歷一般都過關。更重要係面試表現,因為經
理會在乎你臨場對答,測試你可否同客人溝通。餐飲業講求同客人相處,適合性格外向、鍾意同
人吹水及善於表達自己嘅年輕人。搵工最重要係啱自己性格。
年輕人值得投身飲食業嗎?
在壽司店儲左兩、三年經驗,可以跳去其他餐廳或酒店繼續發展。有啲朋友侍應出身,靠自己努力,
升上去做酒店高級中餐廳經理,帶領十幾人嘅團隊。如果你係今屆DSE畢業生,又想試吓喺餐飲
業發展,不妨試吓面試先。真係條條大路通羅馬。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連鎖壽司店侍應人工幾多?請唔請畢業生?係咪有機會去日本受訓? [/INST] 入行有乜要求?
兼職侍應生要求中三程度,要識講下普通話同英文。全職侍應就要求中五學歷,無需經驗。必需鍾意同人溝通,有圑隊精神,要有EQ ( 面對麻煩客 )。如果之前有兩至三年其他餐飲侍應嘅經驗,可以直接入職做主任。
返工有咩做?
兼職同全職侍應生主要就係樓面招呼顧客、Set枱、收拾同打掃。而主任即係Senior,除咗基本工作,仲要帶下新人同協助監督衛生。而分店副經理就開始要分擔經理嘅管理工作,睇住啲細嘅,幫手培訓員工,開始參與控制食物成本同盤點食材。分店經理就要管理下屬,例如編更表,最重要係睇住分店營業額、控制成本。
咁多間連鎖壽司店,有咩分別?
香港連鎖壽司店主要有幾間,包括板長、元気寿司、千両同爭鮮,咁多家連鎖壽司舖加埋都過百間。工作地點方面,連鎖店Job Ad會寫明工作分店區域。無論邊間連鎖店工作,有時都會因為某些分店唔夠人手,要調去其他店頂更一、兩日。
至於工作範圍,有啲只需理樓面,但某啲就一腳踢,樓面廚房兩邊走。例如本身做廚師,但係你靚仔靚女,就有可能被人調出去幫手做樓面。相反如果廚房唔夠人,都有可能叫侍應走入去幫手做下簡單嘅壽司,或者做熟食。見工時最好問清楚啦。
人工及福利是否吸引?
兼職侍應生:每小時50至80元
全職侍應生:每月13,000至15,500元
接待員:每月13,000至17,000元
主任:每月16,000至19,000元
上述四間壽司店品牌,當中有兩間雖然都屬同一餐飲集團,但其中一間的市場定位較高級,人工會高啲,例如主任人工可高達19,000元,相反定位較大眾化的,主任級人工約16,000至16,500元。
一般連鎖壽司店都有營業獎金。若果分店生意好,每月約有700至1,500元獎金,視乎大舖定細舖。如果港島區或東涌區返工,元X仲有交通津貼1,000元。最吸引嘅福利係有機會免費旅行。例如元X每年有「傑出團員」選舉,經提名同篩選,最後選出約20個勝出者,免費去日本交流。啱晒鍾意日本文化嘅朋友。
升職加薪點玩法?
連鎖壽司店都係大集團,有明確嘅晉升階梯同培訓計劃。晉升階梯由全職侍應、到侍應主任、再升分店副經理、最後分店經理,甚至分區經理。以千X為例,首先工作表現要好,受到上司賞識,就可以參加公司嘅晉升課程。跟住就上堂讀書,然後通過考試,就有得升職加薪啦。公司有埋考試假比你溫書。至於晉升速度,都好睇自己嘅表現,快嘅兩年由侍應升主任,都有啲人要三四年。
工時長不長?
做飲食行業工時就一定長㗎啦。雖然全職理論上每日返大約九個鐘,但計埋食飯時間同埋有時啲客遲走,其實實際時間更加長,例如返12:00放23:00,每周工作5至6日。另外有分早、晚更,輪班返工。
有冇得食公司嘅壽司?
日本高級餐廳員工,有魚生飯食;而連鎖舖就間間唔同,爭X就包膳食。而千X同元X就唔包,當日賣剩嘅壽司唔可以攞嚟食,不過有膳食津貼1,000元。咁做係為咗控制成本,杜絕有人專登整多啲壽司出嚟。留意返,兼職係按時間計錢,放飯時間自然就冇錢收。
乜嘢顧客最麻煩?
最麻煩就係食完晒又賴死唔走嘅客。喺繁忙時間,就會阻住其他客人,直接影響生意。而收工嘅時候,就會阻住員工收工。
跳槽易唔易?點樣留住啲人?
飲食行業向來都好難請人流失率高,所以跳槽向來好易。不過同其他工種一樣愈高職位,就愈難轉工。好似經理咁,每間分店只有一位,職位少自然難啲轉。而要留住下屬,其中一個要訣係搞好樓面同廚房嘅關係,令到同事關係好,做得開心自然可以留住人才。
連鎖壽司店會請DSE畢業生嗎?
連鎖壽司店請全職侍應要求中五學歷,DSE畢業生學歷一般都過關。更重要係面試表現,因為經
理會在乎你臨場對答,測試你可否同客人溝通。餐飲業講求同客人相處,適合性格外向、鍾意同
人吹水及善於表達自己嘅年輕人。搵工最重要係啱自己性格。
年輕人值得投身飲食業嗎?
在壽司店儲左兩、三年經驗,可以跳去其他餐廳或酒店繼續發展。有啲朋友侍應出身,靠自己努力,
升上去做酒店高級中餐廳經理,帶領十幾人嘅團隊。如果你係今屆DSE畢業生,又想試吓喺餐飲
業發展,不妨試吓面試先。真係條條大路通羅馬。 </s>
|
【行業內情】 學校書記真係最強文職筍工?
|
雖然都係文職,但學校處理的文件、工作流程同私人機構都有唔少分別,所以唔少學校請初級文員,都未必會要求應徵者擁有文職工作經驗,但就較為着重應徵者的學歷。
問:做學校書記要有乜野入職要求?人工幾多?
答:始終係教育機構,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初級文員正常要求係中學畢業,部分學校更會優先考慮持有學士學歷應徵者。因為近年學校書記算係搶手工作,每次請人都吸引唔少人應徵,所以持有大專以上學歷,先較容易獲得見工機會。人工方面,大約月薪11,000元,正常起步薪金與一般文職差不多,不過亦有一些合約制初級文員,薪金會低至9,000元。
問:面試會問乜?
答:初級文員同高級文員,面試時問的問題可以好唔同。初級文員,特別係合約制的,負責面試的學校行政人員 ( 如校長、副校 ) 其實最怕你做做吓唔做。所以除了問基本嘢如電腦技能、對學校工作環境有幾認識,亦會特別問到對合約工的睇法,甚至打聽你有沒有進修大計。因為從他們經驗,正在進修的書記都會求穩定,較少機會忽然跳船。至於較高級的書記職位,問題就會圍繞工作範圍,例如學校會計知識,管理經驗等。
問:平日工作做啲乜?有乜工作指標?
答:同樣道理,初級書記同高級書記負責的工作可以有很大分別,初級書記可能做一、兩年,都係處理簡單文書、處理點名簿、處理學生求助及聽電話等「入門級」工作。初級文員負責的大都是較規律的工作,即使有突發事件都係老師及學校管理層處理,工作壓力確實較私人公司細。
至於高級書記,既可能主力做校長及副校的大秘書,另一熱門核心工作係管理工友,又或處理招標工作。如果係負責會計的書記,由於掌控很重要的錢銀工作,反而會較專注於會計範疇工作。所以有不少資深書記都認為,讀會計出身轉型到學校做書記,其實有着數。
近十多年,部分書記還多了一項新興工作,就係電腦系統支援。雖然學校會請電腦技術員,但技術員手得一雙,很多時都係優先處理電腦室及學生電腦的問題。所以有學校會聘請有電腦底的書記,幫助學校行政人員及教職員的電腦問題。
問: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
答:學校單係教職員都六、七十人,規模大過一間中小企,再加上要支援學生,你每日都要與同事合作及應付「人」的問題。很多時候老師及學生帶來的任務及求助都係又急又難,例如忽然要安排人手準備某個課室及特別室。與同事合作另一大挑戰係管理工友,因為現在失業率處於歷史新低,學校要請工友並不容易,肯嚟做的又不乏「性格」大師,要指令他們工作同時又要避免刺激他們情緒,對不少書記來說是一項既考EQ又考管理功力的任務。
問:點解做呢行?有乜好做?
答:當初我是先做教學助理,後來一直緊密合作的老師獲晉升為校長,我就獲這名老師推薦轉任書記,而且是一份「長工」 。換言之,我是遇到貴人的幸運兒。對我而言,書記工作勝在有規律,很多事情都有步驟及細則可以參考,只要肯勤力刨文件,你毋須「每事問」都可以摸熟工作上的竅門。
不過近年學校講書記都傾向用合約制,要由合約轉「長工」,你既可能要遇到貴人,亦要掌握學校較吃香的技能如電腦、會計甚至物業管理。現在入行另一隱憂是開始有老師為減輕工作壓力自願轉為書記,有這批超級對手,書記想上位就更難了。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學校書記真係最強文職筍工? [/INST] 雖然都係文職,但學校處理的文件、工作流程同私人機構都有唔少分別,所以唔少學校請初級文員,都未必會要求應徵者擁有文職工作經驗,但就較為着重應徵者的學歷。
問:做學校書記要有乜野入職要求?人工幾多?
答:始終係教育機構,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初級文員正常要求係中學畢業,部分學校更會優先考慮持有學士學歷應徵者。因為近年學校書記算係搶手工作,每次請人都吸引唔少人應徵,所以持有大專以上學歷,先較容易獲得見工機會。人工方面,大約月薪11,000元,正常起步薪金與一般文職差不多,不過亦有一些合約制初級文員,薪金會低至9,000元。
問:面試會問乜?
答:初級文員同高級文員,面試時問的問題可以好唔同。初級文員,特別係合約制的,負責面試的學校行政人員 ( 如校長、副校 ) 其實最怕你做做吓唔做。所以除了問基本嘢如電腦技能、對學校工作環境有幾認識,亦會特別問到對合約工的睇法,甚至打聽你有沒有進修大計。因為從他們經驗,正在進修的書記都會求穩定,較少機會忽然跳船。至於較高級的書記職位,問題就會圍繞工作範圍,例如學校會計知識,管理經驗等。
問:平日工作做啲乜?有乜工作指標?
答:同樣道理,初級書記同高級書記負責的工作可以有很大分別,初級書記可能做一、兩年,都係處理簡單文書、處理點名簿、處理學生求助及聽電話等「入門級」工作。初級文員負責的大都是較規律的工作,即使有突發事件都係老師及學校管理層處理,工作壓力確實較私人公司細。
至於高級書記,既可能主力做校長及副校的大秘書,另一熱門核心工作係管理工友,又或處理招標工作。如果係負責會計的書記,由於掌控很重要的錢銀工作,反而會較專注於會計範疇工作。所以有不少資深書記都認為,讀會計出身轉型到學校做書記,其實有着數。
近十多年,部分書記還多了一項新興工作,就係電腦系統支援。雖然學校會請電腦技術員,但技術員手得一雙,很多時都係優先處理電腦室及學生電腦的問題。所以有學校會聘請有電腦底的書記,幫助學校行政人員及教職員的電腦問題。
問: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
答:學校單係教職員都六、七十人,規模大過一間中小企,再加上要支援學生,你每日都要與同事合作及應付「人」的問題。很多時候老師及學生帶來的任務及求助都係又急又難,例如忽然要安排人手準備某個課室及特別室。與同事合作另一大挑戰係管理工友,因為現在失業率處於歷史新低,學校要請工友並不容易,肯嚟做的又不乏「性格」大師,要指令他們工作同時又要避免刺激他們情緒,對不少書記來說是一項既考EQ又考管理功力的任務。
問:點解做呢行?有乜好做?
答:當初我是先做教學助理,後來一直緊密合作的老師獲晉升為校長,我就獲這名老師推薦轉任書記,而且是一份「長工」 。換言之,我是遇到貴人的幸運兒。對我而言,書記工作勝在有規律,很多事情都有步驟及細則可以參考,只要肯勤力刨文件,你毋須「每事問」都可以摸熟工作上的竅門。
不過近年學校講書記都傾向用合約制,要由合約轉「長工」,你既可能要遇到貴人,亦要掌握學校較吃香的技能如電腦、會計甚至物業管理。現在入行另一隱憂是開始有老師為減輕工作壓力自願轉為書記,有這批超級對手,書記想上位就更難了。 </s>
|
【行業內情】 喺香港教大專:人工有幾多?有冇淡旺季之分?學生難教嗎?
|
想教書,又唔想教中、小學,但學歷又未去到教授級數嘅,唔少都會考慮到大學嘅附屬學院或其他自資專上院校教下啲毅進、副學士或者高級文憑課程。不過究竟喺香港教大專好唔好做,呢行長遠又算唔算好景呢?作為一個過來人,等我喺到分享下少少心得啦。
點樣入行教大專?
院校揀人嚟面試通常先睇求職者嘅學歷同教學經驗,而某啲學科如會計、護理、社工等亦會睇埋求職者嘅相關工作經驗同專業資格。見工時除咗筆試同面試之外,往往都須要試教一次俾班面試官睇,而試教題目一般都會早少少比定求職者準備。至於請唔請你,就視乎你嘅競爭對手同埋院校多唔多學生啦;不過要記住,學歷無人咁好唔代表你輸蝕咗㗎,有時啲老闆反而會擔心學歷太勁嘅求職者,好容易跳槽,所以有興趣嘅話,即管申請咗先,撞啱佢哋急需要人,話唔埋咁就請咗你!
教大專好唔好Pay?
呢樣嘢都係要睇你咩學歷,同埋教到啲咩課程。如果你嘅母校名氣夠大,又拎住個博士銜頭,教到啲相對高級嘅課程,人工可以由三、四萬或以上起跳。相反,如果你只係拎住普通碩士或學士學位,入到去啲院校由Assistant Lecturer嘅級別做起,起薪點一般都係兩、三萬左右,而當中大學附屬學院嘅出手又會比其他自資專上院校闊綽少少。當然,如果你本身已經有教學經驗,或者有教育文憑等其他資格嘅話,你嘅議價能力自然又會高啲。
Part-time教得唔得?
梗係得啦!事實上兼職教師喺香港大專院校界好吃香,尤其呢幾年收生人數唔穩定,有啲課程分分鐘去到8月尾、9月頭先知道開唔開得成,就算今年開到班,下年都可能會因為收生不足而摺埋,所以院校都幾鍾意請兼職教師,一來貪佢哋嘅人力資源成本較低,二來亦可以因應學生數目隨時增減人手。有院校淨係搞個兼職教師嘅聚餐都可以開到三、四十圍枱,可想而知兼職教師幾咁有市場,所以做唔成全職,又或者唔肯定自己適唔適合教書嘅話,做住兼職先都係一個唔錯嘅選擇。做得好嘅話,院校一有Full-time空缺就自然會比咗機會你先。至於人工方面,兼職教師嘅時薪大約由250至1,000元以上不等,視乎你教嘅係咩級數嘅課程。
可以淨係靠教兼職維生嗎?
大專界的確有為數唔少嘅人係「全職」周圍幫唔同院校教兼職嘅,不過呢類教師通常都會有幾個共通點:首先就係教嘅科目比較熱門,好似英文咁,又或者可以教到唔同嘅科目;其次就係溝通能力比較好,唔會引嚟學生投訴,又識得準時交到文件比Admin.同事嘅;仲有就係唔介意走走糴糴,可以去勻港、九、新界教唔同班嘅。
如果你建立到口碑,自自然然啲院校嘅課程主任就會樂意繼續搵你教兼職,你肯教埋夜校同周末嘅話,啲收入湊湊埋埋真係有機會等同甚至超過全職教師嘅人工㗎。不過要留意嘅係,呢啲兼職工係有淡季嘅,6月到8月日校學生放暑假,你都會因為咁而少咗好多教學工作,收入亦會因為咁而少咗。
教書之外仲有咩做?
上堂教書之外,當然仲有改功課、出卷、改卷、搞Marksheets、寫教材、帶學生活動同開例會等一大堆相關嘅工作啦。另外,呢幾年整體學生人數下跌,院校啲管理層都特別重視宣傳推廣,所以教師都要幫幫手諗計推廣間學校及課程,亦要參與策劃同出席唔同嘅招生活動。仲有一樣嘢係非常重要嘅,就係除咗「八大」旗下嘅附屬學院之外,其他自資專上院校嘅課程係須要交比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而呢個評審過程係涉及大量文件往來,加上就算係過咗評審嘅課程,每隔幾年又要再嚟一次覆審,所以入得去教嘅都要預咗參與當中嘅工作。
大專學生難唔難教?
難!如果你仲停留喺學生必須尊師重道嘅年代,建議你入行前真係要三思,因為絕大部分嘅大專學生都唔太Buy呢套,上堂遲到、傾偈、打機、睇YouTube、瞓覺、抄功課呢啲算好小兒科,所以教佢哋真係要好有耐性,要肯以朋友嘅身分同佢哋溝通,如果呢個位拿捏得好,上堂氣氛就會好好多,甚至乎會得到啲教書嘅滿足感。不過如果你得罪班學生,佢哋輕則喺Sem尾嘅學生問卷到寫衰你,重則投訴、投訴、再投訴,就算你真係無錯都好,呢啲劣評同投訴都會加重其他同事嘅負擔,久而久之你只會予人唔識同學生相處嘅感覺,想有運行都難。
呢行有無前景?
香港現存嘅自資專上院校各有棒場客,不過如果你諗住入行長遠發展嘅話,就要考慮埋院校本身嘅Sustainability,好似大學嘅附屬學院通常都會因為大學本部嘅名氣而吸到多啲學生,而且喺營運上有大學本部做後盾,財政自然相對會無其他自資專上院校咁困難,入去打工感覺就可能會穩陣啲。
宏觀啲睇嘅話,頭先講過,大專院校嘅適齡學生數目呢幾年不斷咁跌,院校喺收生上係有啲阻滯,不過呢個跌勢預計喺2022年打後就回穩,所以長遠嚟講大專市場會繼續需要人才。有啲人會擔心,而家大部分新入行嘅教師都係同院校簽短期合約,每隔一、兩年就要Renew一次,咁會唔會好唔安全?老實講,呢類請人嘅模式喺好多行業都好普遍,唔係大專界獨有,要擔心都擔心唔嚟。睇返之前經濟較差嘅時候,大專界比起好多其他行業其實已經算係無咁大危機,而且香港嘅進修風氣旺盛,特區政府又一向重視專上教育嘅發展,所以呢行嘅前景點都唔會太差。
結語
雖然咁講係老套咗啲,但教得書嘅,你真係點都要有啲教學熱誠,如果唔係工作上會有好多嘢令你氣餒。正面咁睇,教大專最開心嘅,就係你身邊永遠都會有班青年人喺到,你既可以將自己嘅知識同人生經驗傳授比佢哋,又可以融入一下時下年輕人嘅世界,隨時仲可以喺佢哋身上得到啟發添。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喺香港教大專:人工有幾多?有冇淡旺季之分?學生難教嗎? [/INST] 想教書,又唔想教中、小學,但學歷又未去到教授級數嘅,唔少都會考慮到大學嘅附屬學院或其他自資專上院校教下啲毅進、副學士或者高級文憑課程。不過究竟喺香港教大專好唔好做,呢行長遠又算唔算好景呢?作為一個過來人,等我喺到分享下少少心得啦。
點樣入行教大專?
院校揀人嚟面試通常先睇求職者嘅學歷同教學經驗,而某啲學科如會計、護理、社工等亦會睇埋求職者嘅相關工作經驗同專業資格。見工時除咗筆試同面試之外,往往都須要試教一次俾班面試官睇,而試教題目一般都會早少少比定求職者準備。至於請唔請你,就視乎你嘅競爭對手同埋院校多唔多學生啦;不過要記住,學歷無人咁好唔代表你輸蝕咗㗎,有時啲老闆反而會擔心學歷太勁嘅求職者,好容易跳槽,所以有興趣嘅話,即管申請咗先,撞啱佢哋急需要人,話唔埋咁就請咗你!
教大專好唔好Pay?
呢樣嘢都係要睇你咩學歷,同埋教到啲咩課程。如果你嘅母校名氣夠大,又拎住個博士銜頭,教到啲相對高級嘅課程,人工可以由三、四萬或以上起跳。相反,如果你只係拎住普通碩士或學士學位,入到去啲院校由Assistant Lecturer嘅級別做起,起薪點一般都係兩、三萬左右,而當中大學附屬學院嘅出手又會比其他自資專上院校闊綽少少。當然,如果你本身已經有教學經驗,或者有教育文憑等其他資格嘅話,你嘅議價能力自然又會高啲。
Part-time教得唔得?
梗係得啦!事實上兼職教師喺香港大專院校界好吃香,尤其呢幾年收生人數唔穩定,有啲課程分分鐘去到8月尾、9月頭先知道開唔開得成,就算今年開到班,下年都可能會因為收生不足而摺埋,所以院校都幾鍾意請兼職教師,一來貪佢哋嘅人力資源成本較低,二來亦可以因應學生數目隨時增減人手。有院校淨係搞個兼職教師嘅聚餐都可以開到三、四十圍枱,可想而知兼職教師幾咁有市場,所以做唔成全職,又或者唔肯定自己適唔適合教書嘅話,做住兼職先都係一個唔錯嘅選擇。做得好嘅話,院校一有Full-time空缺就自然會比咗機會你先。至於人工方面,兼職教師嘅時薪大約由250至1,000元以上不等,視乎你教嘅係咩級數嘅課程。
可以淨係靠教兼職維生嗎?
大專界的確有為數唔少嘅人係「全職」周圍幫唔同院校教兼職嘅,不過呢類教師通常都會有幾個共通點:首先就係教嘅科目比較熱門,好似英文咁,又或者可以教到唔同嘅科目;其次就係溝通能力比較好,唔會引嚟學生投訴,又識得準時交到文件比Admin.同事嘅;仲有就係唔介意走走糴糴,可以去勻港、九、新界教唔同班嘅。
如果你建立到口碑,自自然然啲院校嘅課程主任就會樂意繼續搵你教兼職,你肯教埋夜校同周末嘅話,啲收入湊湊埋埋真係有機會等同甚至超過全職教師嘅人工㗎。不過要留意嘅係,呢啲兼職工係有淡季嘅,6月到8月日校學生放暑假,你都會因為咁而少咗好多教學工作,收入亦會因為咁而少咗。
教書之外仲有咩做?
上堂教書之外,當然仲有改功課、出卷、改卷、搞Marksheets、寫教材、帶學生活動同開例會等一大堆相關嘅工作啦。另外,呢幾年整體學生人數下跌,院校啲管理層都特別重視宣傳推廣,所以教師都要幫幫手諗計推廣間學校及課程,亦要參與策劃同出席唔同嘅招生活動。仲有一樣嘢係非常重要嘅,就係除咗「八大」旗下嘅附屬學院之外,其他自資專上院校嘅課程係須要交比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而呢個評審過程係涉及大量文件往來,加上就算係過咗評審嘅課程,每隔幾年又要再嚟一次覆審,所以入得去教嘅都要預咗參與當中嘅工作。
大專學生難唔難教?
難!如果你仲停留喺學生必須尊師重道嘅年代,建議你入行前真係要三思,因為絕大部分嘅大專學生都唔太Buy呢套,上堂遲到、傾偈、打機、睇YouTube、瞓覺、抄功課呢啲算好小兒科,所以教佢哋真係要好有耐性,要肯以朋友嘅身分同佢哋溝通,如果呢個位拿捏得好,上堂氣氛就會好好多,甚至乎會得到啲教書嘅滿足感。不過如果你得罪班學生,佢哋輕則喺Sem尾嘅學生問卷到寫衰你,重則投訴、投訴、再投訴,就算你真係無錯都好,呢啲劣評同投訴都會加重其他同事嘅負擔,久而久之你只會予人唔識同學生相處嘅感覺,想有運行都難。
呢行有無前景?
香港現存嘅自資專上院校各有棒場客,不過如果你諗住入行長遠發展嘅話,就要考慮埋院校本身嘅Sustainability,好似大學嘅附屬學院通常都會因為大學本部嘅名氣而吸到多啲學生,而且喺營運上有大學本部做後盾,財政自然相對會無其他自資專上院校咁困難,入去打工感覺就可能會穩陣啲。
宏觀啲睇嘅話,頭先講過,大專院校嘅適齡學生數目呢幾年不斷咁跌,院校喺收生上係有啲阻滯,不過呢個跌勢預計喺2022年打後就回穩,所以長遠嚟講大專市場會繼續需要人才。有啲人會擔心,而家大部分新入行嘅教師都係同院校簽短期合約,每隔一、兩年就要Renew一次,咁會唔會好唔安全?老實講,呢類請人嘅模式喺好多行業都好普遍,唔係大專界獨有,要擔心都擔心唔嚟。睇返之前經濟較差嘅時候,大專界比起好多其他行業其實已經算係無咁大危機,而且香港嘅進修風氣旺盛,特區政府又一向重視專上教育嘅發展,所以呢行嘅前景點都唔會太差。
結語
雖然咁講係老套咗啲,但教得書嘅,你真係點都要有啲教學熱誠,如果唔係工作上會有好多嘢令你氣餒。正面咁睇,教大專最開心嘅,就係你身邊永遠都會有班青年人喺到,你既可以將自己嘅知識同人生經驗傳授比佢哋,又可以融入一下時下年輕人嘅世界,隨時仲可以喺佢哋身上得到啟發添。 </s>
|
【行業內情】 品酒師嘅Career Path係點?要考甚麼專業資格?入酒店最好做?
|
做品酒師有甚麼前景?
所謂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最初由Assistant Sommelier做起,一般三至五年升上Sommelier。Sommelier 就開始要培訓初級Sommelier。Head Sommelier要負責餐廳的酒單 ( 高級酒店就Wine Director睇酒單 )。Wine Director要肩負起培訓及餐廳酒水的收入與盈利。至於Reporting line,餐廳及會所情況不同,Sommelier有時係Report比Food & Beverage Manager ( 餐飲經理 ) / Restaurant Manager ( 餐廳經理 )。
近年有新玩法,有啲餐飲集團及二線酒店,上面一個Wine Director,下面就請好多個Head Sommelier,比個勁啲嘅Title去吸引人才。但所謂Head Sommelier下面就連一個Assistant Sommelier都冇。
前途方面,通常高級酒店會有較完整嘅Wine team,著重培訓員工,鼓勵進修。亦有啲品酒師升到咁上下會離開酒店,以Freelance形式接Job或去葡萄酒學校教酒。
初入行的Assistant Sommelier做起,一般三至五年便有機會升上Sommelier。
如何上位?
喺呢行要再爭取晉升機會,除咗自我修行Soft skill之外,考多幾個專業資格都好緊要。WSET、CMS、SSI課程,究竟讀邊個?
WSET ( 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 ):係一個國際認可嘅英國證書課程。由最簡單嘅一級到好難考嘅四級文憑。而最終極可以接上去挑戰「神級」嘅Master of Wine。例如二級課程,上堂連考試費用約 7,000港元。一般每星期上一堂,為期大概三個月,仲有啲連續上三日全日嘅速成班。不過速成班只啱啲本身有一定葡萄酒知識嘅人讀。
CMS ( 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s ):認證資格分為四級,分別係Introductory Sommelier ( IS )、Certified Sommelier ( CS )、Advanced Sommelier ( AS ) 及Master Sommelier ( MS )。入門級Introductory Sommelier上堂連考試費用約8,600港元。除咗品酒技巧同各類酒水知識外,CMS更有侍酒考試。例如Certified Sommelier級就會考即時開氣泡酒。
WSET及CMS課程的主要分別:
WSET比較著重釀酒理論,而CMS則強調侍酒 ( 落杯、開酒、斟酒等 )
1. WSET有課程可以慢慢學,CMS只係試前提供雞精班。雖然CMS雞精班由MS教,但想「一Take Pass」都係靠事前自修。
2. CMS係品酒師嘅專業資歷,而WSET課程幫到學酒,所以行內好多人兩個試都考。以Wallace為例,佢已經取得WSET Level 3資格,仍不斷進修。現時為今年8月的AS考試積極備戰。
SSI國際唎酒師係日本酒侍酒研究會 ( SSI ) 嘅認證課程,教基本清酒知識。上堂連考試費用約7,000元。適合對清酒有興趣或做日本餐廳嘅朋友。清酒近年愈來愈流行,所以都多咗人考。
此外,如果想去外國做嘢嘅朋友,可以留意埋另一個認證:Associazione Italiana Sommelier ( AIS )。
品酒師要再爭取晉升機會,除咗自我修行Soft skill之外,考多幾個專業資格都好緊要。
餐廳 vs 會所 vs 酒店,邊度做最好?
1. 客路
會所行會員制,除咗要收會費外,部分高級會所甚至有錢都未必入到會,個會籍係身份象徵。好多會員都當會所係飯堂,因此一定要同呢啲客打好關係。對客一定要有Personal touch,例如要記得客人嘅姓名、稱呼及喜好。假如個客鐘意飲意大利酒,咁咪介紹多啲意大利酒囉。其實做邊行都好,同啲客仔混熟取得信任,生意一定好,自己都做得開心。
餐廳同酒店都會有熟客,但唔似會所咁,成日都係嗰班客。有名氣嘅餐廳仲有好多「生客」嚟朝聖添。品酒師需要喺簡單嘅對話中了解客人所需同喜好,提供最好嘅意見,不過呢啲唔係講咁易。
2. 日常運作
大公司大集團,就一定多制度。所以喺大型酒店或者會所,有較多程序要Follow同Admin嘢要跟。例如酒店有客人飲大咗,嘔到污糟曬,要打比House Keeping部門,等佢地安排同事清理。換燈膽就要打去工程部,做每樣嘢都要跟足程序。入貨方面,大公司要過五關斬六將,要經Costing 部門、Procurement 部門同自己老細Approve。有啲會所甚至要投標競價,就算某款酒只得一個香港獨家供應商,都要投標後才可入貨。相反餐廳比較少Admin嘢,但事無大小品酒師都要親力親為。
3. 酒單管理
小型至中型餐廳大概有幾十支酒,高級餐廳可以去到幾百支,有啲高級餐廳的酒單甚至可以成本字典咁厚。大部分米芝蓮高級餐廳通常會有好多名酒。另外好睇餐廳客路,例如食鮑參翅肚的酒單會傾向傳統名酒大莊;如果餐廳主打新潮菜式而老細又開通,就可以試較冷門嘅酒區,自由度比較大。例如品酒師Wallace嘅餐廳大玩Food and wine pairing,8道日本菜配搭12至13支酒,事前同廚師及老細夾好就得。相反,喺酒店如果想做啲新嘅Pairing,就要寫詳細Proposal,同埋用PowewPoint present比老細。
4. 員工培訓
Hotel經常要開好多會,不過管理層通常都重視Wine team,肯投放資源培訓品酒師。酒店甚至有職位長期負責為員工做Training。而大部分餐廳就未必肯做這些投資,如果你遇到好上司例如Wallace,肯花時間教下屬,係員工褔利。
總結邊度做最好?睇你選擇咩啦。如果你想自由度大,又可以試新野,餐廳就最好。如果志在高人工就酒店。
餐廳、會所及酒店,邊度好做啲,其實各有取捨,視乎自己的事業目標。
有冇遇到令你感動的客戶?
最感動莫過於遇到敢於嘗試嘅客人。某位知名藝人係Wallace餐廳嘅常客,充滿冒險精神。每次品酒師介紹新嘅酒款,都好願意嘗試。相反,有啲客只飲Bordeaux 酒,比較難介紹新嘅酒。其實當品酒師花心思設計酒單,揀啲配合餐廳主題嘅酒,如果有客叫嚟飲,對品酒師係一種肯定。
點先為之一個出色的品酒師?
除咗識得Sell酒,跑到條數之外,一個做得好嘅品酒師,自己都應要係愛酒嘅人。品酒師Wallace分享:「品酒師又稱為侍酒師,當中嘅『侍』字,係解作『伺候』,即為客人提供好嘅服務,好嘅Food & wine pairing體驗。當客人進入餐廳一刻,我就係個Host,化身成為顧客同釀酒師之間嘅橋樑,將釀酒師用心用力釀出來的美酒,呈現在客人面前。例如我餐廳嘅酒單,選用一些特色嘅Organic wine、Biodynamic wine及Natural wine。客人就可以飲到呢啲小型而獨特酒莊嘅酒。此外,我又係顧客同廚師之間嘅橋樑,配搭美食同靚酒,用酒襯托出廚師的理念,令人食得更加開心。一個出色嘅品酒師,無論去到邊間餐廳,都可以發揮本領。」
結語
一個出色的品酒師要識好多嘢,絕對唔係嘆下靚酒咁簡單。雖然品酒師工時長,上位又要讀書考試,但當客人欣賞自己介紹嘅酒真係好開心。如果你熱愛品酒,寓工作於娛樂,係一大樂趣。去旅行又可以參觀葡萄園,當地釀酒師會熱情招呼。如果你真係選擇做品酒師,希望你能成為首位香港本土出身嘅Master Sommelier!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 品酒師嘅Career Path係點?要考甚麼專業資格?入酒店最好做? [/INST] 做品酒師有甚麼前景?
所謂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最初由Assistant Sommelier做起,一般三至五年升上Sommelier。Sommelier 就開始要培訓初級Sommelier。Head Sommelier要負責餐廳的酒單 ( 高級酒店就Wine Director睇酒單 )。Wine Director要肩負起培訓及餐廳酒水的收入與盈利。至於Reporting line,餐廳及會所情況不同,Sommelier有時係Report比Food & Beverage Manager ( 餐飲經理 ) / Restaurant Manager ( 餐廳經理 )。
近年有新玩法,有啲餐飲集團及二線酒店,上面一個Wine Director,下面就請好多個Head Sommelier,比個勁啲嘅Title去吸引人才。但所謂Head Sommelier下面就連一個Assistant Sommelier都冇。
前途方面,通常高級酒店會有較完整嘅Wine team,著重培訓員工,鼓勵進修。亦有啲品酒師升到咁上下會離開酒店,以Freelance形式接Job或去葡萄酒學校教酒。
初入行的Assistant Sommelier做起,一般三至五年便有機會升上Sommelier。
如何上位?
喺呢行要再爭取晉升機會,除咗自我修行Soft skill之外,考多幾個專業資格都好緊要。WSET、CMS、SSI課程,究竟讀邊個?
WSET ( 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 ):係一個國際認可嘅英國證書課程。由最簡單嘅一級到好難考嘅四級文憑。而最終極可以接上去挑戰「神級」嘅Master of Wine。例如二級課程,上堂連考試費用約 7,000港元。一般每星期上一堂,為期大概三個月,仲有啲連續上三日全日嘅速成班。不過速成班只啱啲本身有一定葡萄酒知識嘅人讀。
CMS ( 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s ):認證資格分為四級,分別係Introductory Sommelier ( IS )、Certified Sommelier ( CS )、Advanced Sommelier ( AS ) 及Master Sommelier ( MS )。入門級Introductory Sommelier上堂連考試費用約8,600港元。除咗品酒技巧同各類酒水知識外,CMS更有侍酒考試。例如Certified Sommelier級就會考即時開氣泡酒。
WSET及CMS課程的主要分別:
WSET比較著重釀酒理論,而CMS則強調侍酒 ( 落杯、開酒、斟酒等 )
1. WSET有課程可以慢慢學,CMS只係試前提供雞精班。雖然CMS雞精班由MS教,但想「一Take Pass」都係靠事前自修。
2. CMS係品酒師嘅專業資歷,而WSET課程幫到學酒,所以行內好多人兩個試都考。以Wallace為例,佢已經取得WSET Level 3資格,仍不斷進修。現時為今年8月的AS考試積極備戰。
SSI國際唎酒師係日本酒侍酒研究會 ( SSI ) 嘅認證課程,教基本清酒知識。上堂連考試費用約7,000元。適合對清酒有興趣或做日本餐廳嘅朋友。清酒近年愈來愈流行,所以都多咗人考。
此外,如果想去外國做嘢嘅朋友,可以留意埋另一個認證:Associazione Italiana Sommelier ( AIS )。
品酒師要再爭取晉升機會,除咗自我修行Soft skill之外,考多幾個專業資格都好緊要。
餐廳 vs 會所 vs 酒店,邊度做最好?
1. 客路
會所行會員制,除咗要收會費外,部分高級會所甚至有錢都未必入到會,個會籍係身份象徵。好多會員都當會所係飯堂,因此一定要同呢啲客打好關係。對客一定要有Personal touch,例如要記得客人嘅姓名、稱呼及喜好。假如個客鐘意飲意大利酒,咁咪介紹多啲意大利酒囉。其實做邊行都好,同啲客仔混熟取得信任,生意一定好,自己都做得開心。
餐廳同酒店都會有熟客,但唔似會所咁,成日都係嗰班客。有名氣嘅餐廳仲有好多「生客」嚟朝聖添。品酒師需要喺簡單嘅對話中了解客人所需同喜好,提供最好嘅意見,不過呢啲唔係講咁易。
2. 日常運作
大公司大集團,就一定多制度。所以喺大型酒店或者會所,有較多程序要Follow同Admin嘢要跟。例如酒店有客人飲大咗,嘔到污糟曬,要打比House Keeping部門,等佢地安排同事清理。換燈膽就要打去工程部,做每樣嘢都要跟足程序。入貨方面,大公司要過五關斬六將,要經Costing 部門、Procurement 部門同自己老細Approve。有啲會所甚至要投標競價,就算某款酒只得一個香港獨家供應商,都要投標後才可入貨。相反餐廳比較少Admin嘢,但事無大小品酒師都要親力親為。
3. 酒單管理
小型至中型餐廳大概有幾十支酒,高級餐廳可以去到幾百支,有啲高級餐廳的酒單甚至可以成本字典咁厚。大部分米芝蓮高級餐廳通常會有好多名酒。另外好睇餐廳客路,例如食鮑參翅肚的酒單會傾向傳統名酒大莊;如果餐廳主打新潮菜式而老細又開通,就可以試較冷門嘅酒區,自由度比較大。例如品酒師Wallace嘅餐廳大玩Food and wine pairing,8道日本菜配搭12至13支酒,事前同廚師及老細夾好就得。相反,喺酒店如果想做啲新嘅Pairing,就要寫詳細Proposal,同埋用PowewPoint present比老細。
4. 員工培訓
Hotel經常要開好多會,不過管理層通常都重視Wine team,肯投放資源培訓品酒師。酒店甚至有職位長期負責為員工做Training。而大部分餐廳就未必肯做這些投資,如果你遇到好上司例如Wallace,肯花時間教下屬,係員工褔利。
總結邊度做最好?睇你選擇咩啦。如果你想自由度大,又可以試新野,餐廳就最好。如果志在高人工就酒店。
餐廳、會所及酒店,邊度好做啲,其實各有取捨,視乎自己的事業目標。
有冇遇到令你感動的客戶?
最感動莫過於遇到敢於嘗試嘅客人。某位知名藝人係Wallace餐廳嘅常客,充滿冒險精神。每次品酒師介紹新嘅酒款,都好願意嘗試。相反,有啲客只飲Bordeaux 酒,比較難介紹新嘅酒。其實當品酒師花心思設計酒單,揀啲配合餐廳主題嘅酒,如果有客叫嚟飲,對品酒師係一種肯定。
點先為之一個出色的品酒師?
除咗識得Sell酒,跑到條數之外,一個做得好嘅品酒師,自己都應要係愛酒嘅人。品酒師Wallace分享:「品酒師又稱為侍酒師,當中嘅『侍』字,係解作『伺候』,即為客人提供好嘅服務,好嘅Food & wine pairing體驗。當客人進入餐廳一刻,我就係個Host,化身成為顧客同釀酒師之間嘅橋樑,將釀酒師用心用力釀出來的美酒,呈現在客人面前。例如我餐廳嘅酒單,選用一些特色嘅Organic wine、Biodynamic wine及Natural wine。客人就可以飲到呢啲小型而獨特酒莊嘅酒。此外,我又係顧客同廚師之間嘅橋樑,配搭美食同靚酒,用酒襯托出廚師的理念,令人食得更加開心。一個出色嘅品酒師,無論去到邊間餐廳,都可以發揮本領。」
結語
一個出色的品酒師要識好多嘢,絕對唔係嘆下靚酒咁簡單。雖然品酒師工時長,上位又要讀書考試,但當客人欣賞自己介紹嘅酒真係好開心。如果你熱愛品酒,寓工作於娛樂,係一大樂趣。去旅行又可以參觀葡萄園,當地釀酒師會熱情招呼。如果你真係選擇做品酒師,希望你能成為首位香港本土出身嘅Master Sommelier! </s>
|
【行業內情】品酒師工作係做啲乜、搵幾錢、使唔使跑數?
|
品酒師,又名Sommelier,美國通常簡稱「Somm」。呢份工好神秘,比人印象通常都係搖下酒杯嘆下靚酒咁,好Pro好型,事實上品酒師嘅工作包括啲乜嘢呢?
品酒師究竟係做啲乜?
1. 提供侍酒服務:品酒師最重要嘅工作,就係Serve客人;由最基本嘅落杯斟酒,以至介紹酒款/飲品,甚至提供酒與食物配搭嘅建議。除咗喺餐廳度工作,背後其實好多日常運作,例如抹杯、試下用作餐廳餐酒嘅酒有冇變壞、列印Wine Menu。除了葡萄酒外,烈酒、啤酒、日本清酒、咖啡,甚至水同雪茄都要識。
2. 設計酒單:高級品酒師要設計酒單 ( Wine list ),即係決定餐廳銷售哪些酒,內容包括選酒、Check價錢,與供應商聯絡、落單等。品酒師就要化身為小老闆,計算成本、定價、利潤;同埋要管理酒倉,定時點貨。中小型餐廳大概有幾十支酒,酒店或星級餐廳的酒款數量會更多。
3. 品酒活動:間中要舉行品酒活動,例如提供有噱頭嘅葡萄酒品牌作餐酒、食物與酒配搭的不同主題晚宴等。這些活動不但為了招徠生意、為餐廳宣傳及追Sales target,更重要係為客人提供獨特的餐飲體驗,從而希望他們再次惠顧。
4. 培訓:Head of Sommelier或Wine Director更要為屬下的品酒師及侍應提供不同的酒水培訓,有時仲要邀請外國的釀酒師及酒莊代表來香港與客人分享心得。
品酒師給人的印象,通常都係搖下酒杯嘆下靚酒,其實品酒師最重要的工作是為客人提供侍酒服務。
品酒師係咪要千杯不醉?
見工時,HR唔會叫你表演酒量嘅。不過做得品酒師就起碼要飲得幾杯。雖然平日工作唔需要「劈酒」,但闊綽嘅客人會請飲酒。曾經試過有客人開DRC、La Tache等超級名酒,請品酒師飲埋一份,分分鐘一支酒仲多過一個月人工。有機會試靚酒,增廣見聞,係份工嘅樂趣。最重要唔係你嘅肝功能,係你嘅酒知識,是否可以專業地向客人建議酒款。
品酒師都要跑數?
中國第一位品酒大師 ( Master Sommelier, MS ) 呂楊就講過,一個成功嘅品酒師同時係一個出色嘅Sales。因為酒水係餐廳嘅重要收入。咁係咪做得品酒師都要跑數?唔一定。有啲酒店品酒師唔使跑數,但有喺會所餐廳做的品酒師要跑數。以品酒師Kelly為例,佢間餐廳比較大,有賣啲貴酒,每個月Takeaway跑成70至80萬元,咪話冇壓力。
有幾多人工?
品酒師呢行,好睇經驗、國籍、有甚麼專業資格同埋名氣。贏多啲業界品酒師比賽,可以提升名氣。考多一個專業資格,通常人工又會高啲,晉升機會亦會增加。如果喺五星級酒店或者米之蓮餐廳做過,自然會加分啦。以下喺大概嘅薪酬:
Assistant Sommelier 12,000至13,000元
Sommelier 15,000至30,000元
Head Sommelier 30,000至50,000元
Wine Director 50,000至60,000元
另外,餐廳、酒店及會所嘅人工都唔同。餐廳有貼士,每個月大概2,000至3,000元,不過間間唔同好睇客路。喺酒店做,好處係年底有時派三至四個月嘅花紅。會所就冇得收貼士,但底薪比較高,例如Sommelier職級的 可以去到27,000至28,000元。
酒水係一間餐廳的重要收入及利潤來源,所以酒單的設計必須認真思考。中小型餐廳的酒單大概有幾十支酒,酒店或星級餐廳的酒款數量會更多。
如何入行?做開Waiter跳去做品酒師得唔得?
入行做Assistant Sommelier,HR要求應徵者對酒有一定認識。如果想做葡萄酒方面嘅品酒師,最起碼要有WSET level 2的資歷。如果想做日本清酒嘅品酒師,就需要有SSI國際唎酒師資格。
WSET課程好多地方都有得學,包括某間上環較多業內人士進修嘅學校、某香港葡萄酒大師開嘅學校、各大學院校嘅校外進修部,仲有各大葡萄酒學校等。至於SSI國際唎酒師就較少地方有得讀,行內最出名就係某間喺佐敦嘅學校。唔係話入咗行上司唔會教,但係一張白紙乜都唔識,真係好難Show到比HR睇你對呢行有興趣。
擁有十年經驗兼獲獎無數嘅Wallace Lo,現為高級日式餐廳Haku的首席品酒師。佢認為新人入行最緊要係有Passion。對酒有熱誠,先會做得好。酒嘅產地同酒莊實在太多,冇興趣好難記得咁多知識。另外,曾經喺高級餐廳做過侍應的會加分,始終Service係品酒師其中一項重要工作。
對於有興趣投身品酒師工作的人士,Wallace Lo建議最重要是對酒及服務抱有熱誠,才會做得好。因為酒嘅產地同酒莊實在太多,冇興趣好難記得咁多知識。
女生也可當品酒師嗎?
一般人覺得品酒師通常是男人及法國人。香港的女品酒師Kelly亦笑說有時啲客誤以為佢係帶位員,仲叫佢請個品酒師過來。面對呢啲尷尬場面,保持專業地繼續侍酒,最終個客都會相信你。另外,品酒師的工都需要體力,執貨、攞貨、搬貨一手包辦。雖然有手推車,但一箱12支酒都係自己搬上手推車。話雖如此,女生當品酒師都有好處嘅。一般人覺得女生較Soft,呢一點令推銷變得容易。啲客見你係女生,都唔會點難為你。若有能力兼有熱誠,女品酒師也可獨當一面。
初入行的新手有乜嘢要注意?
伏位一:開香檳或氣泡酒,千祈唔好當平時啲紅、白酒咁開。要學識正確開酒嘅方法,唔係賽車冠軍頒獎禮,唔好開到「Pop」一聲,唔單只將啲酒噴曬出嚟,更重要係個酒塞 ( Cork ) 都會噴出嚟傷到人或打爛嘢。
伏位二:舊酒個酒塞好易爛,唔識開好易開到成支酒都係木碎,冇信心就要搵前輩幫手。
伏位三:斟酒唔好滴到周圍都係,滴到啲客件名牌衫咁就麻煩啦。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品酒師工作係做啲乜、搵幾錢、使唔使跑數? [/INST] 品酒師,又名Sommelier,美國通常簡稱「Somm」。呢份工好神秘,比人印象通常都係搖下酒杯嘆下靚酒咁,好Pro好型,事實上品酒師嘅工作包括啲乜嘢呢?
品酒師究竟係做啲乜?
1. 提供侍酒服務:品酒師最重要嘅工作,就係Serve客人;由最基本嘅落杯斟酒,以至介紹酒款/飲品,甚至提供酒與食物配搭嘅建議。除咗喺餐廳度工作,背後其實好多日常運作,例如抹杯、試下用作餐廳餐酒嘅酒有冇變壞、列印Wine Menu。除了葡萄酒外,烈酒、啤酒、日本清酒、咖啡,甚至水同雪茄都要識。
2. 設計酒單:高級品酒師要設計酒單 ( Wine list ),即係決定餐廳銷售哪些酒,內容包括選酒、Check價錢,與供應商聯絡、落單等。品酒師就要化身為小老闆,計算成本、定價、利潤;同埋要管理酒倉,定時點貨。中小型餐廳大概有幾十支酒,酒店或星級餐廳的酒款數量會更多。
3. 品酒活動:間中要舉行品酒活動,例如提供有噱頭嘅葡萄酒品牌作餐酒、食物與酒配搭的不同主題晚宴等。這些活動不但為了招徠生意、為餐廳宣傳及追Sales target,更重要係為客人提供獨特的餐飲體驗,從而希望他們再次惠顧。
4. 培訓:Head of Sommelier或Wine Director更要為屬下的品酒師及侍應提供不同的酒水培訓,有時仲要邀請外國的釀酒師及酒莊代表來香港與客人分享心得。
品酒師給人的印象,通常都係搖下酒杯嘆下靚酒,其實品酒師最重要的工作是為客人提供侍酒服務。
品酒師係咪要千杯不醉?
見工時,HR唔會叫你表演酒量嘅。不過做得品酒師就起碼要飲得幾杯。雖然平日工作唔需要「劈酒」,但闊綽嘅客人會請飲酒。曾經試過有客人開DRC、La Tache等超級名酒,請品酒師飲埋一份,分分鐘一支酒仲多過一個月人工。有機會試靚酒,增廣見聞,係份工嘅樂趣。最重要唔係你嘅肝功能,係你嘅酒知識,是否可以專業地向客人建議酒款。
品酒師都要跑數?
中國第一位品酒大師 ( Master Sommelier, MS ) 呂楊就講過,一個成功嘅品酒師同時係一個出色嘅Sales。因為酒水係餐廳嘅重要收入。咁係咪做得品酒師都要跑數?唔一定。有啲酒店品酒師唔使跑數,但有喺會所餐廳做的品酒師要跑數。以品酒師Kelly為例,佢間餐廳比較大,有賣啲貴酒,每個月Takeaway跑成70至80萬元,咪話冇壓力。
有幾多人工?
品酒師呢行,好睇經驗、國籍、有甚麼專業資格同埋名氣。贏多啲業界品酒師比賽,可以提升名氣。考多一個專業資格,通常人工又會高啲,晉升機會亦會增加。如果喺五星級酒店或者米之蓮餐廳做過,自然會加分啦。以下喺大概嘅薪酬:
Assistant Sommelier 12,000至13,000元
Sommelier 15,000至30,000元
Head Sommelier 30,000至50,000元
Wine Director 50,000至60,000元
另外,餐廳、酒店及會所嘅人工都唔同。餐廳有貼士,每個月大概2,000至3,000元,不過間間唔同好睇客路。喺酒店做,好處係年底有時派三至四個月嘅花紅。會所就冇得收貼士,但底薪比較高,例如Sommelier職級的 可以去到27,000至28,000元。
酒水係一間餐廳的重要收入及利潤來源,所以酒單的設計必須認真思考。中小型餐廳的酒單大概有幾十支酒,酒店或星級餐廳的酒款數量會更多。
如何入行?做開Waiter跳去做品酒師得唔得?
入行做Assistant Sommelier,HR要求應徵者對酒有一定認識。如果想做葡萄酒方面嘅品酒師,最起碼要有WSET level 2的資歷。如果想做日本清酒嘅品酒師,就需要有SSI國際唎酒師資格。
WSET課程好多地方都有得學,包括某間上環較多業內人士進修嘅學校、某香港葡萄酒大師開嘅學校、各大學院校嘅校外進修部,仲有各大葡萄酒學校等。至於SSI國際唎酒師就較少地方有得讀,行內最出名就係某間喺佐敦嘅學校。唔係話入咗行上司唔會教,但係一張白紙乜都唔識,真係好難Show到比HR睇你對呢行有興趣。
擁有十年經驗兼獲獎無數嘅Wallace Lo,現為高級日式餐廳Haku的首席品酒師。佢認為新人入行最緊要係有Passion。對酒有熱誠,先會做得好。酒嘅產地同酒莊實在太多,冇興趣好難記得咁多知識。另外,曾經喺高級餐廳做過侍應的會加分,始終Service係品酒師其中一項重要工作。
對於有興趣投身品酒師工作的人士,Wallace Lo建議最重要是對酒及服務抱有熱誠,才會做得好。因為酒嘅產地同酒莊實在太多,冇興趣好難記得咁多知識。
女生也可當品酒師嗎?
一般人覺得品酒師通常是男人及法國人。香港的女品酒師Kelly亦笑說有時啲客誤以為佢係帶位員,仲叫佢請個品酒師過來。面對呢啲尷尬場面,保持專業地繼續侍酒,最終個客都會相信你。另外,品酒師的工都需要體力,執貨、攞貨、搬貨一手包辦。雖然有手推車,但一箱12支酒都係自己搬上手推車。話雖如此,女生當品酒師都有好處嘅。一般人覺得女生較Soft,呢一點令推銷變得容易。啲客見你係女生,都唔會點難為你。若有能力兼有熱誠,女品酒師也可獨當一面。
初入行的新手有乜嘢要注意?
伏位一:開香檳或氣泡酒,千祈唔好當平時啲紅、白酒咁開。要學識正確開酒嘅方法,唔係賽車冠軍頒獎禮,唔好開到「Pop」一聲,唔單只將啲酒噴曬出嚟,更重要係個酒塞 ( Cork ) 都會噴出嚟傷到人或打爛嘢。
伏位二:舊酒個酒塞好易爛,唔識開好易開到成支酒都係木碎,冇信心就要搵前輩幫手。
伏位三:斟酒唔好滴到周圍都係,滴到啲客件名牌衫咁就麻煩啦。 </s>
|
【行業內情】巴士司機入職要求、人工、福利及Career Path係點?
|
每次搭巴士,見到車門貼住車長招聘廣告,寫到人工高福利好,都不禁有啲心動,又唔使坐Office咁悶;不過都擔心工時長或者遇到難搞乘客。呢份工究竟好唔好做呢?
入行難唔難?
香港有九巴同埋城巴、新巴 ( 呢兩間屬同一機構 ) 巴士公司,另外仲有龍運專做機場線;如果想入職,其實門檻唔高,無年齡、學歷要求,最基本求係要有三年嘅1A牌,即係私家車自動波,同埋會安排你驗身,見工時傾計了解吓點解要入職呢啲基本嘢,同埋要試揸私家車比面試官睇。如果已經有巴士牌,就會要你示範。之後應徵者要去警署做個駕駛記錄證明,交比巴士公司。其實好易就入到職,因為好等人用。
成功受聘後,巴士公司會安排新員工接受訓練,考取車輛類別10 ( 公共巴士 ) 或者車輛類別17 ( 專利公共巴士 ) 牌照。之前首先做十幾日訓練,包埋路面訓練、課室上堂同埋車型訓練,之後就會考牌。
呢十幾日訓練入面中,要操行駛路線,考牌後會分配兩條線比員工「操線」,即係做路線訓練。畢業後,就會做返呢兩條「線底」。做夠三、四個月,就會再比其他線你操。之前大埔巴士意外後,就無咗「跟線」呢回事,即係要自己搭巴士去學習點揸呢條線,只要由該位站長簽名確認,咁樣跟兩次就可以自己揸。依家就一定係師傅加三個要學嘢嘅車長,去操一條線,每個人都要落手揸。
另外,車長都要學八達通機、報站器同埋車頭路線牌,呢啲都唔難學,按幾個掣就得。不過有啲四十幾歲或以上、少接觸電子器材嘅Uncle就難啲,後生就無問題。受訓時都有人工嘅,按日子計算。通常一班十幾廿人當中,都有八成合格率。之後就正式開工啦。
人工及福利是否吸引?
至於人工方面,係咪真心筍呢?以前底薪得一萬一千幾,另外加安全獎同埋服務獎,所以都OK嘅;依家就係將後兩者併入底薪,所以睇落人工高咗,有成二萬幾蚊,其實唔算加咗好多。不過揸巴士都仲有好多「搵錢位」,例如揸通宵更有特別津貼;另外如果揸「蛇車」,即係朝七到十一,然後中間休息,之後下晝四、五點再返工,都有津貼嘅。另外長工都會有兩個直屬家人嘅家人乘車證,即係父母、老婆或者子女,可以免費搭車,而且都有醫療保險,同其他公司比,福利都算正常啦。
如果唔想做全職,都可以考慮應徵做兼職,已經有巴士牌嘅,再訓練十日就可以開工。無巴士牌都會請,當然要做齊訓練工夫先。通常兼職都係揸特別更,例如話有演唱會加開路線咁,若然做開Freelance,想搵兼職,都係不錯選擇。
返工方唔方便?
港九新界都有巴士線,所以公司都好顧及員工需要,盡量安排返居住地點返工。假設係住馬鞍山,屬於沙田區,就會調派去返沙田廠。不過都有情況係,住長沙灣嘅同事,想去荔枝角廠,但佢住嘅地方「擲界」,又唔算好近荔枝角廠,加上個邊人手飽和,就要去沙田返工,但之後都可以申請去返荔枝角。另外,如果搬屋,都可以同公司講,再調地點。至於返工地點就視乎係早更定夜更;早更要返廠攞車,放工通常係站頭,因為夜更會係站頭接車。至於夜更收工,要返廠入油泊車,所以要返廠放工。
有足夠時間食飯及如廁
大部分路線都夠時間食飯同埋去廁所,但短途就辛苦啲;例如部分路線,可能15分鐘已行完,公司會比足30分鐘車長完成路線,但朝早繁忙時間,上客可能要5分鐘,或者該區無咩配套,居民通常要搭車出去消費,又可能乘客比較多老人家或輪椅客,上客落客多人又緩慢,車長就會提早5分鐘上客,加埋20分鐘車程,所以只得好少時間去廁所。不過呢啲路線通常係畀新人做,因為路線簡單,做幾個月就會調出去,都唔使太擔心。
點解打風最開心?
好多打工仔知道八號風球落波要趕返工,都會怨聲載道。但巴士車長並唔係咁諗嘅。通常天文台宣布落波,公司會通知員工幾時要準備返工,咁上下時間就會有同事揸接送車,大家可以返廠準備。例如天文台話10點落波,公司就會叫員工8點返去準備,但好多人湧返去好混亂,要排隊等開,又或者未出得車住,有時會去附近飲茶等吓。有時坐上車,要等幾個鐘先開工,但計足全日人工,都幾和味。
其實唔會話好辛苦嘅,習慣就無問題,同埋打風都有津貼,加上揸車時條路無車,又少乘客,所以車長都幾鍾意咁樣返工。
被乘客投訴唔使驚
老實講,應付乘客係好麻煩,淨係睇新聞都知。最常見係乘客等車,但掛住玩手機唔知架車到站,或者無揚手示意,所以架車無停,就會拍門話你飛站;又或者關車門之後,之有人衝出來話做咩關門咁快,落唔切車,明明關門個陣已經有嘟嘟聲提醒。當然有車長會息事寧人,但都有師兄抵唔住頸鬧返轉頭。其實,鬧唔鬧呢啲乘客都會投訴……公司都明事理嘅,通常會出通告叫你注意返就算。除非係好嚴重嘅事,先要見主任講清楚。
總結
簡單來講,呢份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工或晉升機會唔係好多,唔會突然加幾千蚊人工,而且有頂點薪酬。做車長一段時間後,若然無乜意外或好多人讚,可以升做高級車長,但工作性質無分別,不過可以申請做教車或者主任。但係,鍾意揸車就會幾OK呢份工,同埋都會有份使命感嘅,試過有似見到工人帶小朋友搭車,落車時媽媽喺出口等,即刻就攬住小朋友,都幾令人感動,覺得自己要好有責任感關顧全車安危。當然,有事自己都會受傷,所以緊記,小心駛得萬年船。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行業內情】巴士司機入職要求、人工、福利及Career Path係點? [/INST] 每次搭巴士,見到車門貼住車長招聘廣告,寫到人工高福利好,都不禁有啲心動,又唔使坐Office咁悶;不過都擔心工時長或者遇到難搞乘客。呢份工究竟好唔好做呢?
入行難唔難?
香港有九巴同埋城巴、新巴 ( 呢兩間屬同一機構 ) 巴士公司,另外仲有龍運專做機場線;如果想入職,其實門檻唔高,無年齡、學歷要求,最基本求係要有三年嘅1A牌,即係私家車自動波,同埋會安排你驗身,見工時傾計了解吓點解要入職呢啲基本嘢,同埋要試揸私家車比面試官睇。如果已經有巴士牌,就會要你示範。之後應徵者要去警署做個駕駛記錄證明,交比巴士公司。其實好易就入到職,因為好等人用。
成功受聘後,巴士公司會安排新員工接受訓練,考取車輛類別10 ( 公共巴士 ) 或者車輛類別17 ( 專利公共巴士 ) 牌照。之前首先做十幾日訓練,包埋路面訓練、課室上堂同埋車型訓練,之後就會考牌。
呢十幾日訓練入面中,要操行駛路線,考牌後會分配兩條線比員工「操線」,即係做路線訓練。畢業後,就會做返呢兩條「線底」。做夠三、四個月,就會再比其他線你操。之前大埔巴士意外後,就無咗「跟線」呢回事,即係要自己搭巴士去學習點揸呢條線,只要由該位站長簽名確認,咁樣跟兩次就可以自己揸。依家就一定係師傅加三個要學嘢嘅車長,去操一條線,每個人都要落手揸。
另外,車長都要學八達通機、報站器同埋車頭路線牌,呢啲都唔難學,按幾個掣就得。不過有啲四十幾歲或以上、少接觸電子器材嘅Uncle就難啲,後生就無問題。受訓時都有人工嘅,按日子計算。通常一班十幾廿人當中,都有八成合格率。之後就正式開工啦。
人工及福利是否吸引?
至於人工方面,係咪真心筍呢?以前底薪得一萬一千幾,另外加安全獎同埋服務獎,所以都OK嘅;依家就係將後兩者併入底薪,所以睇落人工高咗,有成二萬幾蚊,其實唔算加咗好多。不過揸巴士都仲有好多「搵錢位」,例如揸通宵更有特別津貼;另外如果揸「蛇車」,即係朝七到十一,然後中間休息,之後下晝四、五點再返工,都有津貼嘅。另外長工都會有兩個直屬家人嘅家人乘車證,即係父母、老婆或者子女,可以免費搭車,而且都有醫療保險,同其他公司比,福利都算正常啦。
如果唔想做全職,都可以考慮應徵做兼職,已經有巴士牌嘅,再訓練十日就可以開工。無巴士牌都會請,當然要做齊訓練工夫先。通常兼職都係揸特別更,例如話有演唱會加開路線咁,若然做開Freelance,想搵兼職,都係不錯選擇。
返工方唔方便?
港九新界都有巴士線,所以公司都好顧及員工需要,盡量安排返居住地點返工。假設係住馬鞍山,屬於沙田區,就會調派去返沙田廠。不過都有情況係,住長沙灣嘅同事,想去荔枝角廠,但佢住嘅地方「擲界」,又唔算好近荔枝角廠,加上個邊人手飽和,就要去沙田返工,但之後都可以申請去返荔枝角。另外,如果搬屋,都可以同公司講,再調地點。至於返工地點就視乎係早更定夜更;早更要返廠攞車,放工通常係站頭,因為夜更會係站頭接車。至於夜更收工,要返廠入油泊車,所以要返廠放工。
有足夠時間食飯及如廁
大部分路線都夠時間食飯同埋去廁所,但短途就辛苦啲;例如部分路線,可能15分鐘已行完,公司會比足30分鐘車長完成路線,但朝早繁忙時間,上客可能要5分鐘,或者該區無咩配套,居民通常要搭車出去消費,又可能乘客比較多老人家或輪椅客,上客落客多人又緩慢,車長就會提早5分鐘上客,加埋20分鐘車程,所以只得好少時間去廁所。不過呢啲路線通常係畀新人做,因為路線簡單,做幾個月就會調出去,都唔使太擔心。
點解打風最開心?
好多打工仔知道八號風球落波要趕返工,都會怨聲載道。但巴士車長並唔係咁諗嘅。通常天文台宣布落波,公司會通知員工幾時要準備返工,咁上下時間就會有同事揸接送車,大家可以返廠準備。例如天文台話10點落波,公司就會叫員工8點返去準備,但好多人湧返去好混亂,要排隊等開,又或者未出得車住,有時會去附近飲茶等吓。有時坐上車,要等幾個鐘先開工,但計足全日人工,都幾和味。
其實唔會話好辛苦嘅,習慣就無問題,同埋打風都有津貼,加上揸車時條路無車,又少乘客,所以車長都幾鍾意咁樣返工。
被乘客投訴唔使驚
老實講,應付乘客係好麻煩,淨係睇新聞都知。最常見係乘客等車,但掛住玩手機唔知架車到站,或者無揚手示意,所以架車無停,就會拍門話你飛站;又或者關車門之後,之有人衝出來話做咩關門咁快,落唔切車,明明關門個陣已經有嘟嘟聲提醒。當然有車長會息事寧人,但都有師兄抵唔住頸鬧返轉頭。其實,鬧唔鬧呢啲乘客都會投訴……公司都明事理嘅,通常會出通告叫你注意返就算。除非係好嚴重嘅事,先要見主任講清楚。
總結
簡單來講,呢份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工或晉升機會唔係好多,唔會突然加幾千蚊人工,而且有頂點薪酬。做車長一段時間後,若然無乜意外或好多人讚,可以升做高級車長,但工作性質無分別,不過可以申請做教車或者主任。但係,鍾意揸車就會幾OK呢份工,同埋都會有份使命感嘅,試過有似見到工人帶小朋友搭車,落車時媽媽喺出口等,即刻就攬住小朋友,都幾令人感動,覺得自己要好有責任感關顧全車安危。當然,有事自己都會受傷,所以緊記,小心駛得萬年船。 </s>
|
「小編」實質做啲咩?真 • 小編的7大行內任務!
|
近年做小編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筆者發現許多人都以為小編就是試用試食試玩,再寫幾段字Post 上Facebook或Instagram就了事。這種錯誤觀念令許多人以為小編是份沒前途的工種......不如先了解一下小編的功能和所需技能,或者你正正就是行內所需要的人才!
1. 媒體運用
小編大多需要活用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分享平台,除了常見的Facebook或Instagram 外,還有YouTube、LinkedIn、Snapchat、Twitter及WeChat等。活用的意思當然不只識用,還要熟用所有格式和不同平台適用的風格,例如Facebook哪一種Format最適合分享新產品網購優惠資訊、Facebook / Instagram Stories 有甚麼好處?YouTube片應該用怎樣的Thumbnail風格等,都要一一掌握。掌握這些技能後,還要將自己的Idea具體表現在Designer 的創作上,這才算得上做出一個合格的作品。
2. 文字功力
不同類型的小編都需要不同文字技巧,新聞媒體、產品公關、自媒體經營所要求都有所不同。單就產品公關的標題而言,小編必須絞盡腦汁讓短短幾隻字留住讀者,讓標題能包含新 / 隱含訊息 ( News ) 和主體對讀者的自身利益 ( Self-interest ),這並不是十秒就能做到的事。
3. 事前工夫
資料搜集永遠最費工夫。在決定題材前,小編先要決定介紹哪一種產品,事前必然要做足功課,比較不同產品的吸引程度、潛在爆發力等,必要時還需要試用或試食,才決定是否寫成文案。如前幾天又傳出寺廟招聘和尚實習生可達兩萬薪金,雖然驟眼一看這種資訊容易引起打工仔迴響,但其實早已證實是謠言。若然時至今日小編仍分享講到爛的假資訊就顯得低手,甚至隨時升級成關公災難。
4. Case跟進
除了寫文案外,有時小編還需要聯絡專訪,Line up不同的合作的單位 ( 如受訪者、攝記、場地提供者 ),並安排好時間、地點、程序等。另外,當客戶或公司內部有新資訊發放,都要整合資料,以更新網頁、平台。
5. 密密開會
與同事開會自然少不了,然而小編開的會不止是通過Idea。外部而言,小編有時需要與Sales team和客戶開會,制訂個人化的項目及執行提案;對內而言,有時小編要與Marketing同事一同商討最新一批重點資訊、公司的風格走向等。
6. 拍片都要識
在社交媒體上,文字的吸引力愈來愈低。因此拍片成為一大趨勢,許多小編都需要一部機走天下,幸運的會有攝影、化妝隨行,不幸運的就需要一力承擔起拍攝、出鏡、化妝、VO、剪片等重任。有些公司更會推小編走到幕前,培養他成為KOL,變相再經營多一個個人Channel,是否好事就見人見智了。
7. 交際能力
小編還會不時出席活動,除了各大活動、電影、展覽的媒體場外,還有產品發布會、工作坊、媒體日等。除了幫公司、幫自己儲人脈,識多幾個PR外,還是讓自己活躍在圈內,汲取最新資訊。
為何一人擔起一條食物鏈的崗位,仍然令年輕一群趨之若鶩呢?無非這崗位能有效吸收多元經驗,曝光率又夠高,能向Creative Director、Content Director或是Marketing Director 邁進一大步!了解完小編這工種的人,有心動加入這一行列嗎?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小編」實質做啲咩?真 • 小編的7大行內任務! [/INST] 近年做小編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筆者發現許多人都以為小編就是試用試食試玩,再寫幾段字Post 上Facebook或Instagram就了事。這種錯誤觀念令許多人以為小編是份沒前途的工種......不如先了解一下小編的功能和所需技能,或者你正正就是行內所需要的人才!
1. 媒體運用
小編大多需要活用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分享平台,除了常見的Facebook或Instagram 外,還有YouTube、LinkedIn、Snapchat、Twitter及WeChat等。活用的意思當然不只識用,還要熟用所有格式和不同平台適用的風格,例如Facebook哪一種Format最適合分享新產品網購優惠資訊、Facebook / Instagram Stories 有甚麼好處?YouTube片應該用怎樣的Thumbnail風格等,都要一一掌握。掌握這些技能後,還要將自己的Idea具體表現在Designer 的創作上,這才算得上做出一個合格的作品。
2. 文字功力
不同類型的小編都需要不同文字技巧,新聞媒體、產品公關、自媒體經營所要求都有所不同。單就產品公關的標題而言,小編必須絞盡腦汁讓短短幾隻字留住讀者,讓標題能包含新 / 隱含訊息 ( News ) 和主體對讀者的自身利益 ( Self-interest ),這並不是十秒就能做到的事。
3. 事前工夫
資料搜集永遠最費工夫。在決定題材前,小編先要決定介紹哪一種產品,事前必然要做足功課,比較不同產品的吸引程度、潛在爆發力等,必要時還需要試用或試食,才決定是否寫成文案。如前幾天又傳出寺廟招聘和尚實習生可達兩萬薪金,雖然驟眼一看這種資訊容易引起打工仔迴響,但其實早已證實是謠言。若然時至今日小編仍分享講到爛的假資訊就顯得低手,甚至隨時升級成關公災難。
4. Case跟進
除了寫文案外,有時小編還需要聯絡專訪,Line up不同的合作的單位 ( 如受訪者、攝記、場地提供者 ),並安排好時間、地點、程序等。另外,當客戶或公司內部有新資訊發放,都要整合資料,以更新網頁、平台。
5. 密密開會
與同事開會自然少不了,然而小編開的會不止是通過Idea。外部而言,小編有時需要與Sales team和客戶開會,制訂個人化的項目及執行提案;對內而言,有時小編要與Marketing同事一同商討最新一批重點資訊、公司的風格走向等。
6. 拍片都要識
在社交媒體上,文字的吸引力愈來愈低。因此拍片成為一大趨勢,許多小編都需要一部機走天下,幸運的會有攝影、化妝隨行,不幸運的就需要一力承擔起拍攝、出鏡、化妝、VO、剪片等重任。有些公司更會推小編走到幕前,培養他成為KOL,變相再經營多一個個人Channel,是否好事就見人見智了。
7. 交際能力
小編還會不時出席活動,除了各大活動、電影、展覽的媒體場外,還有產品發布會、工作坊、媒體日等。除了幫公司、幫自己儲人脈,識多幾個PR外,還是讓自己活躍在圈內,汲取最新資訊。
為何一人擔起一條食物鏈的崗位,仍然令年輕一群趨之若鶩呢?無非這崗位能有效吸收多元經驗,曝光率又夠高,能向Creative Director、Content Director或是Marketing Director 邁進一大步!了解完小編這工種的人,有心動加入這一行列嗎? </s>
|
【職業特搜】做電競比賽搞手 最緊要係「熟書」
|
背景:英皇電競營運經理聶嘉輝
人工及晉升機會
14,000元,起步薪金與一般活動搞手入行人工差不多,不過由於行業發展迅速,只要有好表現,便有機會透過內部晉升或跳糟升級為營運經理。
壓力指標
搞比賽單是構思及聯絡合作單位已帶來頗大壓力,而著手籌備,幾乎每一環都要趕死線,壓力確實唔細。
增值指標
學歷無乜嚴格要求,不過因為很多時要與不同地區機構及團隊合作,特別係大中華地區,所以掌握兩文三語係不可或缺的增值條件。
問: 做電競(eSports)比賽搞手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通常要求應徵者有Marketing底或搞Event經驗,不過呢啲都係其次,最最最重要係睇應徵者對電競有幾「熟書」,所謂熟書,唔係熟悉幾款最人氣遊戲或本身熱衷打機就夠,而係熟悉遊戲市場的情報,例如遊戲潮流風向,當然對應徵公司舉辦比賽或電競隊參與的遊戲有相當了解,獲聘機會肯定會大增。此外,要搞一個大型比賽,當中涉及的舞台及燈光設計,規模可以媲美演唱會或其他大型舞台表演,有籌辦演藝節目經驗的朋友,應徵時亦會相應加分。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正因為電競比賽搞手最重要係對遊戲熟書,面試時會很著重了解應徵者呢方面的知識。此外,搞電競比賽很著重網上宣傳推廣,所以面試時都會睇應徵者喺網上宣傳推廣嘅經驗,甚至拋出一個模擬題目,例如今年某項大賽,要求應徵者即場作出網上宣傳的建議。
問: 平日工作做啲乜?有乜工作指標?
答: 其實一場大型比賽,可能已經要花大半年時間去籌備,例如前期的構思策劃,思考一下這個比賽的賣點,制訂宣傳策略及比賽規模。如果比賽以跨地域方式進行,例如分別在亞洲數個城市舉行初賽、決賽及總決賽,我們亦要花大量時間去聯絡不同地區的單位,協調賽事之間的安排。至於本地比賽涉及的交通、場地及製作,比賽搞手亦需要與不同的機構保持緊密連繫。加上我們公司本身設有電競隊,為他們打造形象及提升人氣,都是我們的工作範疇之一。
至於工作指標,由於香港市場仍在發展中,現階段我們不會設訂一年有多少場賽事的指標,我們反而會專注做好本身計劃的賽事,期望透過這些比賽,吸引更多電競選手,並讓更多人認識電競的趣味。
問: 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
答: 做電競比賽搞手特別之處,係除了與公司內的同事合作,更多時間係與其他機構、公司的合作伙伴連繫。搞一次比賽,我們固然要聯繫遊戲廠商,亦要連絡企業的營銷部尋找贊助。至於賽程,就更涉及不同的製作人員。值得一提同樣是大型活動,我們在舞台、燈光效果上,與一般演唱會其實有微妙的分別,所以我們亦要花不少時間及工夫,與專業的製作人員討論,以達到更佳的舞台效果,為選手及觀眾呈現更刺激的比賽氣氛。
問: 點解做呢行?有乜前景?
答: 揀得呢行最關鍵原因係自己喜歡打機,亦很享受由構思到實現比賽的過程,當中雖然要克服很多難關,但每次看到比賽為選手帶來發揮機會,還有現場及網上觀眾的投入度,都是這份工作很吸引人的滿足感及成功感。
另外吸引我繼續做電競比賽搞手嘅原因,係這是急促發展的新興行業,而且涉及是一個跨地域的市場。換言之,只要你有出色表現及累積一定經驗,透過電競行業,在大中華區甚至其他地區,都不愁沒有發展機會。而且搞電競比賽累積的多元化實戰知識,即使你日後選擇從事市場營銷或其他活動的策劃工作,都肯定可以大派用場,無疑可以有助提升自己在市場的身價。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做電競比賽搞手 最緊要係「熟書」 [/INST] 背景:英皇電競營運經理聶嘉輝
人工及晉升機會
14,000元,起步薪金與一般活動搞手入行人工差不多,不過由於行業發展迅速,只要有好表現,便有機會透過內部晉升或跳糟升級為營運經理。
壓力指標
搞比賽單是構思及聯絡合作單位已帶來頗大壓力,而著手籌備,幾乎每一環都要趕死線,壓力確實唔細。
增值指標
學歷無乜嚴格要求,不過因為很多時要與不同地區機構及團隊合作,特別係大中華地區,所以掌握兩文三語係不可或缺的增值條件。
問: 做電競(eSports)比賽搞手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通常要求應徵者有Marketing底或搞Event經驗,不過呢啲都係其次,最最最重要係睇應徵者對電競有幾「熟書」,所謂熟書,唔係熟悉幾款最人氣遊戲或本身熱衷打機就夠,而係熟悉遊戲市場的情報,例如遊戲潮流風向,當然對應徵公司舉辦比賽或電競隊參與的遊戲有相當了解,獲聘機會肯定會大增。此外,要搞一個大型比賽,當中涉及的舞台及燈光設計,規模可以媲美演唱會或其他大型舞台表演,有籌辦演藝節目經驗的朋友,應徵時亦會相應加分。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正因為電競比賽搞手最重要係對遊戲熟書,面試時會很著重了解應徵者呢方面的知識。此外,搞電競比賽很著重網上宣傳推廣,所以面試時都會睇應徵者喺網上宣傳推廣嘅經驗,甚至拋出一個模擬題目,例如今年某項大賽,要求應徵者即場作出網上宣傳的建議。
問: 平日工作做啲乜?有乜工作指標?
答: 其實一場大型比賽,可能已經要花大半年時間去籌備,例如前期的構思策劃,思考一下這個比賽的賣點,制訂宣傳策略及比賽規模。如果比賽以跨地域方式進行,例如分別在亞洲數個城市舉行初賽、決賽及總決賽,我們亦要花大量時間去聯絡不同地區的單位,協調賽事之間的安排。至於本地比賽涉及的交通、場地及製作,比賽搞手亦需要與不同的機構保持緊密連繫。加上我們公司本身設有電競隊,為他們打造形象及提升人氣,都是我們的工作範疇之一。
至於工作指標,由於香港市場仍在發展中,現階段我們不會設訂一年有多少場賽事的指標,我們反而會專注做好本身計劃的賽事,期望透過這些比賽,吸引更多電競選手,並讓更多人認識電競的趣味。
問: 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
答: 做電競比賽搞手特別之處,係除了與公司內的同事合作,更多時間係與其他機構、公司的合作伙伴連繫。搞一次比賽,我們固然要聯繫遊戲廠商,亦要連絡企業的營銷部尋找贊助。至於賽程,就更涉及不同的製作人員。值得一提同樣是大型活動,我們在舞台、燈光效果上,與一般演唱會其實有微妙的分別,所以我們亦要花不少時間及工夫,與專業的製作人員討論,以達到更佳的舞台效果,為選手及觀眾呈現更刺激的比賽氣氛。
問: 點解做呢行?有乜前景?
答: 揀得呢行最關鍵原因係自己喜歡打機,亦很享受由構思到實現比賽的過程,當中雖然要克服很多難關,但每次看到比賽為選手帶來發揮機會,還有現場及網上觀眾的投入度,都是這份工作很吸引人的滿足感及成功感。
另外吸引我繼續做電競比賽搞手嘅原因,係這是急促發展的新興行業,而且涉及是一個跨地域的市場。換言之,只要你有出色表現及累積一定經驗,透過電競行業,在大中華區甚至其他地區,都不愁沒有發展機會。而且搞電競比賽累積的多元化實戰知識,即使你日後選擇從事市場營銷或其他活動的策劃工作,都肯定可以大派用場,無疑可以有助提升自己在市場的身價。 </s>
|
【職業特搜】 考大企業MT 盡早裝備突圍更易
|
Mandy —— 銀行Management Trainee ( MT ) 出身,於同一機構任職逾十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20,000元至25,000元
銀行及金融業嘅MT要過關斬將先可以成功獲聘,唔同機構嘅人工都有唔同,四大會計師行嘅薪金一般更加吸引。
MT嘅晉升機會高,大約三年左右就可以升職做管理階層,升職後嘅人工自然更上一層樓,所以MT一直被視為筍工,除咗因為收入可觀,晉升階梯亦相對其他工作崗位快。
加薪升幅每次十幾%,過多四、五年去到年資較深嘅位,淨係做手機程式嘅可以去到20,000元,之後加薪開始放緩。由於網頁範疇多啲,有機會人工去到25,000至28,000元。
壓力指標
MT嘅工時長,工作量多,被安排咩工作就要做。除咗固定工作外,仲需要負責唔少工作以外嘅活動。而且每兩至三個月就要轉部門,要重新接觸唔同嘅工作範疇同人事,一切又要重頭做起,好似再打一份新工咁,所以適應力同抗壓力都要高。
增值指標
因為呢個職位係為培訓公司接班人,公司定期會提供培訓,甚至有機會去海外交流,係一個好寶貴嘅經驗,亦係增值自己嘅好機會。
問: 點先可以做到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MT)?
答: 至少要大學畢業,喺大學時修讀銀行或金融學科有相對優勢。傳統MT多數招攬啱啱讀完大學嘅畢業生,既然大家都係大學畢業,點解要揀你?所以如果一心要成為MT,首要GPA唔可以差,記住要比心機讀書!人地請你管理公司,又要投入資源落你度,當然要揀過度過。應徵者讀大學時更要儲定經驗,儲定履歷,例如做下Summer intern儲實戰經驗,做下交流生,上莊搞活動都會有幫助。
問: 點樣可以喺面試中突圍而出?
答: 面試通常有個人及小組面試。個人面試基本上會問點解要做MT,有咩個人願景及工作期望,聽吓過往嘅實戰經驗,分享下上莊搞活動經驗等。
要喺小組面試中突圍而出,首先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盡量做第一個發言。公司會特別著重個人表達能力、溝通技巧同人際技巧,切忌有種心態要調整,就係切勿搏出位、搶住講,以為咁可以搏表現就大錯特錯。但咁樣又唔代表唔使出聲,因為無發言絕對係大忌。評審會著重組員之間嘅互動,記得發言要得體、態度謙厚,比評審見到你嘅過人之處。
面試中可能會被問好奇怪或者九唔搭八嘅問題,千萬要保持鎮定,更加要淡定及有組織地回應,因為從中可以考到你嘅應變及解難能力。
問: 係咪個個部門都要做齊?
答: Management Trainee要涉及嘅工作好多,以便為日後做管理層而鋪路,所以每兩至三個月就會轉部門,不斷轉換崗位,全面了解公司運作。
MT計劃通常為期兩至三年,其間可能會被委派負責前線工作、投資業務、企業公關等,涉獵層面好廣泛,變相有好多學習機會,從中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MT仲會協助公司籌劃大大小小嘅活動,令工作更多元化。計劃期間更有機會去海外交流,係難得嘅經驗。MT計劃完結後,就會成為管理階層,例如AM / Senior Officer,屆時視乎公司需要或個人興趣而派到其中一個部門
問: MT有乜工作指標?
答: MT在兩至三年內要去唔同部門工作,每個部門有唔同要求,基本上工作指標就好視乎部門要求。不過做得MT,不論去邊個部門,都必需具備以下能力:
中英語文優異,表達及溝通能力強。
心思細密,擅於多角度分析。
重團隊精神,能夠同其他人和諧共處,合作達成工作目標。
勇於接受挑戰,熱愛所投身嘅行業。
願意學習,因為每到一個部門,都要重頭來過,重新學習。
問: 點先叫做達成工作指標?
答: 做完項目,客會唔會好快搵到漏洞或者搵唔到,已經達標;就算有漏洞,如果係避免唔到嘅,或者係一個好罕見嘅漏洞,都唔太大問題,但犯基本錯誤就唔好喇。準時好重要,雖然工作性質令我地開工實遲,但預計10日完成嘅工作中,你第四日發現問題,知道唔夠時間做,就要識得搵幫手或者其他方法處理,咁樣老闆同客都會較易理解。
如果係外國公司,好睇重編碼 ( Code ) 寫得靚唔靚;如果一個程式由幾個人寫,就要格式統一,簡單到括號後即刻打字,抑或隔一隔先有字,若然唔統一可以影響好大;例如「I’m a boy」,但「‘」打錯做「“」,就會搜索唔到出嚟。此外香港好多網頁或者官方網頁都係無障礙網頁 ( WCAG ),方便傷殘人士瀏覽,一早學識就能夠工作時易啲做到。
我哋經常同一時間對住幾個客,所以要識同客人傾掂數,分先後緩急。
問: 合作性係咪要好高?
答: 對。公司對MT嘅要求高,而且有一定期望,其中一項著重嘅就係人際技巧。作為MT每幾個月就要調派到唔同部門工作,接觸嘅人多不勝數,有好多同人合作嘅機會,所以MT一定要有出色嘅溝通能力及社交手腕。加上MT會被委派去籌辦公司活動,除咗公司內部同事,更要接觸外部機構,同他人合作,所以必需著重團隊精神。記得曾試過被安排籌辦公司周年晚宴,整個項目除咗要跟多個內外部門合作外,更要有高嘅應變能力,懂得處理突發情況。
問: 點解MT會被視為筍工,個個爭崩頭?
答: 首先最吸引嘅一定係人工高。大學畢業生普遍入職薪酬約13,000元至15,000元,相對地MT入職薪酬算係相當可觀。除咗薪高、糧準外,更重要係晉升路線清晰及保證,大約兩至三年就能躍升為管理階層。加上普遍大公司先有MT呢個職位,所以成為大公司MT變成唔少大學生嘅夢想。坊間更加有專業培訓,幫大學生打入金融機構做MT。
除咗上述原因,其實MT另一個吸引嘅地方係可以喺唔同部門試唔同崗位。好多大學生初出茅蘆時,未必好清晰知道自己嘅方向。MT就正正可以藉住公司提供嘅平台,去嘗試唔同嘅崗位,嘗試過就知道自己真正興趣及強項所在,知道邊個部門較適合自己,就可以專注喺嗰方面發展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 考大企業MT 盡早裝備突圍更易 [/INST] Mandy —— 銀行Management Trainee ( MT ) 出身,於同一機構任職逾十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20,000元至25,000元
銀行及金融業嘅MT要過關斬將先可以成功獲聘,唔同機構嘅人工都有唔同,四大會計師行嘅薪金一般更加吸引。
MT嘅晉升機會高,大約三年左右就可以升職做管理階層,升職後嘅人工自然更上一層樓,所以MT一直被視為筍工,除咗因為收入可觀,晉升階梯亦相對其他工作崗位快。
加薪升幅每次十幾%,過多四、五年去到年資較深嘅位,淨係做手機程式嘅可以去到20,000元,之後加薪開始放緩。由於網頁範疇多啲,有機會人工去到25,000至28,000元。
壓力指標
MT嘅工時長,工作量多,被安排咩工作就要做。除咗固定工作外,仲需要負責唔少工作以外嘅活動。而且每兩至三個月就要轉部門,要重新接觸唔同嘅工作範疇同人事,一切又要重頭做起,好似再打一份新工咁,所以適應力同抗壓力都要高。
增值指標
因為呢個職位係為培訓公司接班人,公司定期會提供培訓,甚至有機會去海外交流,係一個好寶貴嘅經驗,亦係增值自己嘅好機會。
問: 點先可以做到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MT)?
答: 至少要大學畢業,喺大學時修讀銀行或金融學科有相對優勢。傳統MT多數招攬啱啱讀完大學嘅畢業生,既然大家都係大學畢業,點解要揀你?所以如果一心要成為MT,首要GPA唔可以差,記住要比心機讀書!人地請你管理公司,又要投入資源落你度,當然要揀過度過。應徵者讀大學時更要儲定經驗,儲定履歷,例如做下Summer intern儲實戰經驗,做下交流生,上莊搞活動都會有幫助。
問: 點樣可以喺面試中突圍而出?
答: 面試通常有個人及小組面試。個人面試基本上會問點解要做MT,有咩個人願景及工作期望,聽吓過往嘅實戰經驗,分享下上莊搞活動經驗等。
要喺小組面試中突圍而出,首先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盡量做第一個發言。公司會特別著重個人表達能力、溝通技巧同人際技巧,切忌有種心態要調整,就係切勿搏出位、搶住講,以為咁可以搏表現就大錯特錯。但咁樣又唔代表唔使出聲,因為無發言絕對係大忌。評審會著重組員之間嘅互動,記得發言要得體、態度謙厚,比評審見到你嘅過人之處。
面試中可能會被問好奇怪或者九唔搭八嘅問題,千萬要保持鎮定,更加要淡定及有組織地回應,因為從中可以考到你嘅應變及解難能力。
問: 係咪個個部門都要做齊?
答: Management Trainee要涉及嘅工作好多,以便為日後做管理層而鋪路,所以每兩至三個月就會轉部門,不斷轉換崗位,全面了解公司運作。
MT計劃通常為期兩至三年,其間可能會被委派負責前線工作、投資業務、企業公關等,涉獵層面好廣泛,變相有好多學習機會,從中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MT仲會協助公司籌劃大大小小嘅活動,令工作更多元化。計劃期間更有機會去海外交流,係難得嘅經驗。MT計劃完結後,就會成為管理階層,例如AM / Senior Officer,屆時視乎公司需要或個人興趣而派到其中一個部門
問: MT有乜工作指標?
答: MT在兩至三年內要去唔同部門工作,每個部門有唔同要求,基本上工作指標就好視乎部門要求。不過做得MT,不論去邊個部門,都必需具備以下能力:
中英語文優異,表達及溝通能力強。
心思細密,擅於多角度分析。
重團隊精神,能夠同其他人和諧共處,合作達成工作目標。
勇於接受挑戰,熱愛所投身嘅行業。
願意學習,因為每到一個部門,都要重頭來過,重新學習。
問: 點先叫做達成工作指標?
答: 做完項目,客會唔會好快搵到漏洞或者搵唔到,已經達標;就算有漏洞,如果係避免唔到嘅,或者係一個好罕見嘅漏洞,都唔太大問題,但犯基本錯誤就唔好喇。準時好重要,雖然工作性質令我地開工實遲,但預計10日完成嘅工作中,你第四日發現問題,知道唔夠時間做,就要識得搵幫手或者其他方法處理,咁樣老闆同客都會較易理解。
如果係外國公司,好睇重編碼 ( Code ) 寫得靚唔靚;如果一個程式由幾個人寫,就要格式統一,簡單到括號後即刻打字,抑或隔一隔先有字,若然唔統一可以影響好大;例如「I’m a boy」,但「‘」打錯做「“」,就會搜索唔到出嚟。此外香港好多網頁或者官方網頁都係無障礙網頁 ( WCAG ),方便傷殘人士瀏覽,一早學識就能夠工作時易啲做到。
我哋經常同一時間對住幾個客,所以要識同客人傾掂數,分先後緩急。
問: 合作性係咪要好高?
答: 對。公司對MT嘅要求高,而且有一定期望,其中一項著重嘅就係人際技巧。作為MT每幾個月就要調派到唔同部門工作,接觸嘅人多不勝數,有好多同人合作嘅機會,所以MT一定要有出色嘅溝通能力及社交手腕。加上MT會被委派去籌辦公司活動,除咗公司內部同事,更要接觸外部機構,同他人合作,所以必需著重團隊精神。記得曾試過被安排籌辦公司周年晚宴,整個項目除咗要跟多個內外部門合作外,更要有高嘅應變能力,懂得處理突發情況。
問: 點解MT會被視為筍工,個個爭崩頭?
答: 首先最吸引嘅一定係人工高。大學畢業生普遍入職薪酬約13,000元至15,000元,相對地MT入職薪酬算係相當可觀。除咗薪高、糧準外,更重要係晉升路線清晰及保證,大約兩至三年就能躍升為管理階層。加上普遍大公司先有MT呢個職位,所以成為大公司MT變成唔少大學生嘅夢想。坊間更加有專業培訓,幫大學生打入金融機構做MT。
除咗上述原因,其實MT另一個吸引嘅地方係可以喺唔同部門試唔同崗位。好多大學生初出茅蘆時,未必好清晰知道自己嘅方向。MT就正正可以藉住公司提供嘅平台,去嘗試唔同嘅崗位,嘗試過就知道自己真正興趣及強項所在,知道邊個部門較適合自己,就可以專注喺嗰方面發展 </s>
|
【職業特搜】手機程式╱網頁開發員 學多幾瓣最著數
|
背景︰Joseph — 入行約五年,公司規模屬中等,手機程式及網頁開發都有涉獵。
人工及晉升機會
如果係大學畢業,入職通通由14,000元開始;如果係專上學院畢業,最初會比大學畢業生低1,000至2,000元,不過有碩士學位又唔會特別高人工。呢個職業入場門檻不高,重實戰經驗,所以有人入行時人工高,係因為讀書時已經有做Freelance寫過網頁,未正式投身社會已經有經驗。
加薪升幅每次十幾%,過多四、五年去到年資較深嘅位,淨係做手機程式嘅可以去到20,000元,之後加薪開始放緩。由於網頁範疇多啲,有機會人工去到25,000至28,000元。
壓力指標
新人嘅壓力都幾高,因為工作成日都好趕,Delay係理所當然,因為客人以為叫我哋改好少野,應該好快,但行內人就知,件事係好繁瑣嘅。簡單如Facebook本身註冊只係輸入First Name同埋Last Name,如果突然要加Middle Name就煩,因為原本無設定呢個位,依家就要重新建構成個程式;若然最初系統分析 ( System Analysis ) 設計做得好差,改嘢就更要花時間。
網頁就唔同,如果只係改幾粒字,可以好快搞掂,有時佢哋半夜見到漏洞 ( Bug ),於是個客會凌晨3、4點搵你。但做多幾年就發現,無可能有一隻程式係無漏洞,識咁諗壓力又會低啲。最常見係,程式有新功能出街,客見到有漏洞,就會即刻搵我;如果個新功能係星期五臨放工先出街,可能夜晚10點仲有嘢改,就會OT到好夜。
增值指標
設計 ( Design ) 係另一個部門,有人會學埋,可以食埋人地個瓣。更上一層樓可以做系統分析師 ( System Analyst ),所以有人研究系統或者係大數據。有心做更高位,要預咗第時要做大規模項目,隨時有三、四十人合作及分工,所以要學習點樣將各樣工作融合成為整體,唔係自己勁就得。
做呢行成日都踩過界,例如做開網頁,會踩埋去手機程式,調轉都有。網頁開發員多數都會寫埋手機網頁,因為好多手機網頁只係用手機睇電腦網頁,例如某公共交通工作嘅程式,我估計都係由PhoneGap ( 以HTML5網頁技術建立手機程式 ) 拆出嚟。我公司有手機程式開發員,唔夠人手時,我都會客串吓。不過較少手機程式開發員過嚟幫手做網頁,因為手機程式嘅部分技巧應用唔到去網頁。
所以,入行先做網頁係著數啲,好少純粹整手機程式;不過喺香港要搵寫手機程式嘅高層次人才就比較難。
問: 做手機程式(App Developer) / 網頁開發員(Web Developer)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呢行講實際,如果入行前已經有做Freelacne或其他相關經驗會吃香好多,單純睇學歷嘅話,大專及大學程度就得;大專畢業人工係較低,但入職機率高,因為佢哋實戰能力高。但高職位就會揀大學生,呢個階層需要更多理論層面,先可以建構大嘅系統。喺大學選科,揀電腦科學 ( Computer Science ) 已經夠,或者係曾經讀過與電腦有關嘅科目。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雖然都會問應徵者對創作睇法,又或對Social Media生態有幾了解。但這位置始終係管理人,面試會花更多時間了解你對管理下屬的看法及經驗。另一焦點「話題」係你湊客的經驗及技巧,最好數到經自己手吸納有幾多勁客,並提出一些有效解決客戶疑難的實際個案,當然更重要係講解一下自己發掘新客的經驗,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身價
問: 面試時會唔會要求即場寫程式?
答: 都有機會,如果你係剛畢業,唔知你有無料,就會咁樣要求。另外都會好直接問你有咩經驗及知識,可以同時處理幾多項目,都幾睇重Multitasking ( 同時處理多項工作 ) 技巧,我試過同一時間做三十幾個,不過唔使驚,新人通常只須幫手維持程式或網頁運作。
面試官都會問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特別係細公司,多數無足夠人手。此外一定問識幾多語言,講嘅係電腦編程語言 ( Programming Language ),仲有學過咩工具?可以分網頁同埋手機,或者Android定IOS,識幾多款工具以及熟唔熟等?技能愈多,愈直接同人工掛勾。不過電腦工具有好多類型,唔識唔緊要,但你學過嘅嘢愈多,老闆會認為你有能力學習更多工具。
問: 平時返工係咪寫程式同埋網頁就得?
答: 簡單講吓返工有咩做先,如果係手機程式開發員(App Developer),多數由設計師畀設計圖,我哋負責由零到有咁做出嚟。香港好少純粹嘅網頁開發員,首先會搵位寫手撰寫網頁內容,再由我哋放喺網頁。有時要砌埋插圖、排版,再做字型及顏色。其實我地都要同客人溝通,跟住再講。
問: 點先叫做達成工作指標?
答: 做完項目,客會唔會好快搵到漏洞或者搵唔到,已經達標;就算有漏洞,如果係避免唔到嘅,或者係一個好罕見嘅漏洞,都唔太大問題,但犯基本錯誤就唔好喇。準時好重要,雖然工作性質令我地開工實遲,但預計10日完成嘅工作中,你第四日發現問題,知道唔夠時間做,就要識得搵幫手或者其他方法處理,咁樣老闆同客都會較易理解。
如果係外國公司,好睇重編碼 ( Code ) 寫得靚唔靚;如果一個程式由幾個人寫,就要格式統一,簡單到括號後即刻打字,抑或隔一隔先有字,若然唔統一可以影響好大;例如「I’m a boy」,但「‘」打錯做「“」,就會搜索唔到出嚟。此外香港好多網頁或者官方網頁都係無障礙網頁 ( WCAG ),方便傷殘人士瀏覽,一早學識就能夠工作時易啲做到。
我哋經常同一時間對住幾個客,所以要識同客人傾掂數,分先後緩急。
問: 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定係單打獨鬥就得?
答: 一定要面對同事,特別係有大單嘢,須要幾個人合作,咁就無可迴避,有時都要見客。我哋最常合作係設計部門,要將佢哋思考出來嘅嘢數碼化。網頁就要搵寫手,都要同佢地聯繫;因為有網頁係中英、繁簡對照或者其他語言,唔係直接「啪」堆字入去就得,而係要同寫手傾。假設中文版「請按下此連結」當中「按下」係一個掣,英文「Please click this link」,語句完全唔同,應該邊個字造成掣?所以要傾點樣統一。
問: 點解做呢行?有前景嗎?
答: 好多人睇唔起呢行,叫我哋做「I.T.狗」。的確,公司入面嘅I.T.部門,部分確係福利待遇差,而且任何同「電」有關嘅事都搵你,就連換燈膽都係你;加上人工偏低,特別係新入職個班,升職唔快,所以流失率高。另外十幾年前科網爆破,好多人唔揀呢科讀,形成依家青黃不接嘅局面,所以個趨勢係需求率上升緊。
近年香港好缺乏資訊科技程式員 ( I.T. Programmer ),特別係有經驗嘅人,依家人工升幅算高,但多數係有經驗嘅一群。我覺得做呢行係足夠養妻活兒嘅,但要勤力,做吓Freelance,畢竟依家好多公司都唔會養一個I.T.部門,佢哋唔介意比幾千至一、兩萬元搵Freelance寫個網頁;因為做得好嘅網頁或者手機系統,慳到嘅錢唔係七、八位數字咁簡單。
我好早已經對客,做埋系統分析,間唔中幫埋手機程式研發,所以淨係收一份人工。但呢啲經驗係日後搵工時好有用。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手機程式╱網頁開發員 學多幾瓣最著數 [/INST] 背景︰Joseph — 入行約五年,公司規模屬中等,手機程式及網頁開發都有涉獵。
人工及晉升機會
如果係大學畢業,入職通通由14,000元開始;如果係專上學院畢業,最初會比大學畢業生低1,000至2,000元,不過有碩士學位又唔會特別高人工。呢個職業入場門檻不高,重實戰經驗,所以有人入行時人工高,係因為讀書時已經有做Freelance寫過網頁,未正式投身社會已經有經驗。
加薪升幅每次十幾%,過多四、五年去到年資較深嘅位,淨係做手機程式嘅可以去到20,000元,之後加薪開始放緩。由於網頁範疇多啲,有機會人工去到25,000至28,000元。
壓力指標
新人嘅壓力都幾高,因為工作成日都好趕,Delay係理所當然,因為客人以為叫我哋改好少野,應該好快,但行內人就知,件事係好繁瑣嘅。簡單如Facebook本身註冊只係輸入First Name同埋Last Name,如果突然要加Middle Name就煩,因為原本無設定呢個位,依家就要重新建構成個程式;若然最初系統分析 ( System Analysis ) 設計做得好差,改嘢就更要花時間。
網頁就唔同,如果只係改幾粒字,可以好快搞掂,有時佢哋半夜見到漏洞 ( Bug ),於是個客會凌晨3、4點搵你。但做多幾年就發現,無可能有一隻程式係無漏洞,識咁諗壓力又會低啲。最常見係,程式有新功能出街,客見到有漏洞,就會即刻搵我;如果個新功能係星期五臨放工先出街,可能夜晚10點仲有嘢改,就會OT到好夜。
增值指標
設計 ( Design ) 係另一個部門,有人會學埋,可以食埋人地個瓣。更上一層樓可以做系統分析師 ( System Analyst ),所以有人研究系統或者係大數據。有心做更高位,要預咗第時要做大規模項目,隨時有三、四十人合作及分工,所以要學習點樣將各樣工作融合成為整體,唔係自己勁就得。
做呢行成日都踩過界,例如做開網頁,會踩埋去手機程式,調轉都有。網頁開發員多數都會寫埋手機網頁,因為好多手機網頁只係用手機睇電腦網頁,例如某公共交通工作嘅程式,我估計都係由PhoneGap ( 以HTML5網頁技術建立手機程式 ) 拆出嚟。我公司有手機程式開發員,唔夠人手時,我都會客串吓。不過較少手機程式開發員過嚟幫手做網頁,因為手機程式嘅部分技巧應用唔到去網頁。
所以,入行先做網頁係著數啲,好少純粹整手機程式;不過喺香港要搵寫手機程式嘅高層次人才就比較難。
問: 做手機程式(App Developer) / 網頁開發員(Web Developer)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呢行講實際,如果入行前已經有做Freelacne或其他相關經驗會吃香好多,單純睇學歷嘅話,大專及大學程度就得;大專畢業人工係較低,但入職機率高,因為佢哋實戰能力高。但高職位就會揀大學生,呢個階層需要更多理論層面,先可以建構大嘅系統。喺大學選科,揀電腦科學 ( Computer Science ) 已經夠,或者係曾經讀過與電腦有關嘅科目。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雖然都會問應徵者對創作睇法,又或對Social Media生態有幾了解。但這位置始終係管理人,面試會花更多時間了解你對管理下屬的看法及經驗。另一焦點「話題」係你湊客的經驗及技巧,最好數到經自己手吸納有幾多勁客,並提出一些有效解決客戶疑難的實際個案,當然更重要係講解一下自己發掘新客的經驗,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身價
問: 面試時會唔會要求即場寫程式?
答: 都有機會,如果你係剛畢業,唔知你有無料,就會咁樣要求。另外都會好直接問你有咩經驗及知識,可以同時處理幾多項目,都幾睇重Multitasking ( 同時處理多項工作 ) 技巧,我試過同一時間做三十幾個,不過唔使驚,新人通常只須幫手維持程式或網頁運作。
面試官都會問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特別係細公司,多數無足夠人手。此外一定問識幾多語言,講嘅係電腦編程語言 ( Programming Language ),仲有學過咩工具?可以分網頁同埋手機,或者Android定IOS,識幾多款工具以及熟唔熟等?技能愈多,愈直接同人工掛勾。不過電腦工具有好多類型,唔識唔緊要,但你學過嘅嘢愈多,老闆會認為你有能力學習更多工具。
問: 平時返工係咪寫程式同埋網頁就得?
答: 簡單講吓返工有咩做先,如果係手機程式開發員(App Developer),多數由設計師畀設計圖,我哋負責由零到有咁做出嚟。香港好少純粹嘅網頁開發員,首先會搵位寫手撰寫網頁內容,再由我哋放喺網頁。有時要砌埋插圖、排版,再做字型及顏色。其實我地都要同客人溝通,跟住再講。
問: 點先叫做達成工作指標?
答: 做完項目,客會唔會好快搵到漏洞或者搵唔到,已經達標;就算有漏洞,如果係避免唔到嘅,或者係一個好罕見嘅漏洞,都唔太大問題,但犯基本錯誤就唔好喇。準時好重要,雖然工作性質令我地開工實遲,但預計10日完成嘅工作中,你第四日發現問題,知道唔夠時間做,就要識得搵幫手或者其他方法處理,咁樣老闆同客都會較易理解。
如果係外國公司,好睇重編碼 ( Code ) 寫得靚唔靚;如果一個程式由幾個人寫,就要格式統一,簡單到括號後即刻打字,抑或隔一隔先有字,若然唔統一可以影響好大;例如「I’m a boy」,但「‘」打錯做「“」,就會搜索唔到出嚟。此外香港好多網頁或者官方網頁都係無障礙網頁 ( WCAG ),方便傷殘人士瀏覽,一早學識就能夠工作時易啲做到。
我哋經常同一時間對住幾個客,所以要識同客人傾掂數,分先後緩急。
問: 使唔使跟其他同事合作?定係單打獨鬥就得?
答: 一定要面對同事,特別係有大單嘢,須要幾個人合作,咁就無可迴避,有時都要見客。我哋最常合作係設計部門,要將佢哋思考出來嘅嘢數碼化。網頁就要搵寫手,都要同佢地聯繫;因為有網頁係中英、繁簡對照或者其他語言,唔係直接「啪」堆字入去就得,而係要同寫手傾。假設中文版「請按下此連結」當中「按下」係一個掣,英文「Please click this link」,語句完全唔同,應該邊個字造成掣?所以要傾點樣統一。
問: 點解做呢行?有前景嗎?
答: 好多人睇唔起呢行,叫我哋做「I.T.狗」。的確,公司入面嘅I.T.部門,部分確係福利待遇差,而且任何同「電」有關嘅事都搵你,就連換燈膽都係你;加上人工偏低,特別係新入職個班,升職唔快,所以流失率高。另外十幾年前科網爆破,好多人唔揀呢科讀,形成依家青黃不接嘅局面,所以個趨勢係需求率上升緊。
近年香港好缺乏資訊科技程式員 ( I.T. Programmer ),特別係有經驗嘅人,依家人工升幅算高,但多數係有經驗嘅一群。我覺得做呢行係足夠養妻活兒嘅,但要勤力,做吓Freelance,畢竟依家好多公司都唔會養一個I.T.部門,佢哋唔介意比幾千至一、兩萬元搵Freelance寫個網頁;因為做得好嘅網頁或者手機系統,慳到嘅錢唔係七、八位數字咁簡單。
我好早已經對客,做埋系統分析,間唔中幫埋手機程式研發,所以淨係收一份人工。但呢啲經驗係日後搵工時好有用。 </s>
|
【職業特搜】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最考跑數「續航力」
|
背景:Raymond —— 喺Marketing Agency做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逾六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35,000元
成功爬上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位置,一般都有3.5萬元月薪,當然生意好的話,年尾花紅普遍都過60,000元。至於晉升機會,第一級可以跳升至Senior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再進一步就可以晉身Director級別,成為公司高層。
壓力指標
搞得Digital Marketing,最少有三大壓力:諗橋、湊客及追死線,作為主管就多一樣管人壓力。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可能同時領導幾個小組,而通常呢行啲人都較有性格,加上行內高手都算搶手,點樣催谷他們效率及工作質量,又唔好激走佢哋,既考管理人功力,亦是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另一壓力來源。
增值指標
理論上讀多個碩士會較好,MBA固然係熱門選擇,不過講到含金量更高又更實用嘅,係讀啲與電子商務及Marketing有關的碩士課程。
問: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持有大學學位,三文三語係基本要求,更重要係實戰經驗。不論係爭取在Digital Marketing Agency內部晉升或跳槽到大企業傳訊部,其實都好睇你有冇以年計的實戰經驗。一般來說,至少要累積三年實戰經驗,並有一堆拎得出來推銷自己的成功案例,才有把握挑戰更上一層樓成為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雖然都會問應徵者對創作睇法,又或對Social Media生態有幾了解。但這位置始終係管理人,面試會花更多時間了解你對管理下屬的看法及經驗。另一焦點「話題」係你湊客的經驗及技巧,最好數到經自己手吸納有幾多勁客,並提出一些有效解決客戶疑難的實際個案,當然更重要係講解一下自己發掘新客的經驗,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身價
問: 工作做啲乜?有冇工作指標?
答: 除非你係在蚊型公司做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否則做得呢個位,可能同時帶領兩、三個小組,同時湊著至少六、七個客戶。因此每日核心工作係跟進度,又或構思新的推廣方案,同時亦要留意各項目的反應是否達標,跑唔夠數就要再諗計催谷。
當然,發掘新客係另一重要工作,所以每季都會參與新客戶的比稿,除了篩選及修訂下屬構思的比稿方案,很多時自己都會親自落場幫手諗。除了透過比稿吸新客,稱職的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亦要擴大自己的專業社交網絡,在個人人脈上尋找吸客機會。
因此,最重要的工作指標係跑數,只要跑足數甚至超額完成指標,自己的位置自然穩陣,甚至可以獲得推薦晉升的機會。
問: 湊客有乜秘訣?
答: 平日最常保持緊密連繫,除了自己的下屬及Vendor,作為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另一角色係擔任與客戶的連繫人。假如你一味將難搞又要求多多的客戶推比下屬湊的話,最大的風險係下屬湊得掂,轉頭就可能跳槽帶個客走。另一風險係下屬不斷激嬲個客,最終令客戶流失,這筆賬都係入你數。所以最好都係親力親為湊好個客,唔好一味旨意下屬搞掂。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現在Digital Marketing係各行各業兵家必爭之地,各大企業都想到要擴闊商機及提升企業形象,都深信「得網得天下」。所以累積到成績,繼續在Agency發展固然不愁沒有晉升機會,同時亦有不少人會轉到大企業或政府機構,擔任網絡推廣的旗手。近年另一趨勢係一些晉身為Director級別的高層自己創業,爭取獲種子基金或大企業投資甚至收購的機會,一旦成功就可能涉及以千萬元計的回報。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最考跑數「續航力」 [/INST] 背景:Raymond —— 喺Marketing Agency做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逾六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35,000元
成功爬上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位置,一般都有3.5萬元月薪,當然生意好的話,年尾花紅普遍都過60,000元。至於晉升機會,第一級可以跳升至Senior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再進一步就可以晉身Director級別,成為公司高層。
壓力指標
搞得Digital Marketing,最少有三大壓力:諗橋、湊客及追死線,作為主管就多一樣管人壓力。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可能同時領導幾個小組,而通常呢行啲人都較有性格,加上行內高手都算搶手,點樣催谷他們效率及工作質量,又唔好激走佢哋,既考管理人功力,亦是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另一壓力來源。
增值指標
理論上讀多個碩士會較好,MBA固然係熱門選擇,不過講到含金量更高又更實用嘅,係讀啲與電子商務及Marketing有關的碩士課程。
問: 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持有大學學位,三文三語係基本要求,更重要係實戰經驗。不論係爭取在Digital Marketing Agency內部晉升或跳槽到大企業傳訊部,其實都好睇你有冇以年計的實戰經驗。一般來說,至少要累積三年實戰經驗,並有一堆拎得出來推銷自己的成功案例,才有把握挑戰更上一層樓成為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雖然都會問應徵者對創作睇法,又或對Social Media生態有幾了解。但這位置始終係管理人,面試會花更多時間了解你對管理下屬的看法及經驗。另一焦點「話題」係你湊客的經驗及技巧,最好數到經自己手吸納有幾多勁客,並提出一些有效解決客戶疑難的實際個案,當然更重要係講解一下自己發掘新客的經驗,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身價
問: 工作做啲乜?有冇工作指標?
答: 除非你係在蚊型公司做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否則做得呢個位,可能同時帶領兩、三個小組,同時湊著至少六、七個客戶。因此每日核心工作係跟進度,又或構思新的推廣方案,同時亦要留意各項目的反應是否達標,跑唔夠數就要再諗計催谷。
當然,發掘新客係另一重要工作,所以每季都會參與新客戶的比稿,除了篩選及修訂下屬構思的比稿方案,很多時自己都會親自落場幫手諗。除了透過比稿吸新客,稱職的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亦要擴大自己的專業社交網絡,在個人人脈上尋找吸客機會。
因此,最重要的工作指標係跑數,只要跑足數甚至超額完成指標,自己的位置自然穩陣,甚至可以獲得推薦晉升的機會。
問: 湊客有乜秘訣?
答: 平日最常保持緊密連繫,除了自己的下屬及Vendor,作為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另一角色係擔任與客戶的連繫人。假如你一味將難搞又要求多多的客戶推比下屬湊的話,最大的風險係下屬湊得掂,轉頭就可能跳槽帶個客走。另一風險係下屬不斷激嬲個客,最終令客戶流失,這筆賬都係入你數。所以最好都係親力親為湊好個客,唔好一味旨意下屬搞掂。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現在Digital Marketing係各行各業兵家必爭之地,各大企業都想到要擴闊商機及提升企業形象,都深信「得網得天下」。所以累積到成績,繼續在Agency發展固然不愁沒有晉升機會,同時亦有不少人會轉到大企業或政府機構,擔任網絡推廣的旗手。近年另一趨勢係一些晉身為Director級別的高層自己創業,爭取獲種子基金或大企業投資甚至收購的機會,一旦成功就可能涉及以千萬元計的回報。 </s>
|
【職業特搜】財務策劃師 要識講金又講心
|
背景:Iris —— 從事財務策劃師工作近10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財務策劃師 ( Financial Planner ) 嘅收入,可說是沒有平均數,視乎唔同行業,部分入職者底薪由8,000至15,000元不等,另外再加佣金;有啲更是無底薪,只靠佣金,另會因應表現有季度花紅及年終獎金。表現理想有機會免費參加海外旅遊及行業會議,遊覽美加、南非、歐洲不是夢。
如果考埋認可財務策劃師 (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 資格,根據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會員調查,年收入中位數可達60萬至80萬元,即月薪超過5萬,有25%會員更超過100萬元,即月薪超過8萬。同大部分金融職位一樣,呢行的晉升速度比其他行業快,以挽留人才,表現優秀者有機會喺12個月內晉升至管理階層。
壓力指標
由於呢行好多時無底薪或低底薪,可以話手停口停。跑數嘅壓力、繁忙嘅生活、加上周圍去見客致令飲食唔定時、見客時為配合客人間中難免會接觸煙煙酒酒,壓力都唔輕,要懂得自我調節生活節奏同飲食及作息習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呢行仲要一直搵新客源,好多客都會覺得財策即係呃錢,要懂得沉著應對新客嘅冷嘲熱諷,心理質素好緊要。
增值指標
無論你係屬於邊類公司嘅財策師,一般公司都會提供全面嘅行業培訓課程,以保持員工嘅競爭力,內容多數會涵蓋財富管理知識、保險業運作、金融投資工具、客戶思維、市場銷售概念等,對有志於金融行業發展嘅人絕對有助益。
問: 入職有甚麼要求?
答: 任何人就算只係中五畢業生都可以話自己係財務策劃師。當然,如果要推銷某類產品就一定要考獲相關牌照。不過,認可財策師就必需擁有相關知識,一般現時獲聘都需要大學畢業,而且要獲取專業資格,除左考試之外,仲要儲夠實戰經驗,先可以申請成為認可財策師,而且對個人專業操守都有要求。
問: 要成為財策師,須具備甚麼條件?
答: 最好具備以下4項特質:
講嘢叻:由於呢行要經常推銷產品同剖析客人嘅財務需要,準備入行嘅人需要有良好嘅溝通技巧同表達能力,仲要夠大膽主動唔怕醜,先可以主動出擊,搵多啲客。
有勇有謀:而且呢行多數屬半自僱人士,對有志建立個人事業,發展成為理財策劃專才,甚至有志成為管理層嘅人至為適合。
心思細密:由於工作上需要為客戶勾勒出全面嘅理財藍圖,懂得聆聽、細心、觀察力高,透過留意客人嘅打扮、職業、家庭背景狀況、學歷、談話內容等,了解客人嘅需要同性格,才能為客人設計出最貼心嘅財務選擇。
通曉金融產品:了解各種財務產品嘅特徵同優劣,並熟悉個人稅務策劃、風險與組合分析、家庭風險保障、子女教育、退休養老計劃、遺產與信託管理等一系列人生規劃嘅專業知識,先能夠一擊即中,揀選適合客人嘅服務。
問: 財策師淨係推銷產品咁簡單?
答: 唔係!仲要... ...
談心讀心:財策師要為客人規劃理財,必先要了解客人嘅真正需要同當下最需要嘅係乜,懂得讀心就最理想不過。除左對住一堆數字包括客人嘅收入同支出、預計退休年齡、退休開支等等無生命嘅數字,同埋熟悉一大堆財務工具外,更重要係同客人傾偈,了解每個客人嘅獨特情況同佢心裏面最想達到咩效果,係想早啲買樓退休?係想短時間身家暴漲?係想留啲錢俾仔女?呢啲都需要財策師用心聆聽。
噓寒問暖:財策師要做得長、做得多客,獲得客人信任非常重要,故此閒時要對客人噓寒問暖、大時大節發個短訊祝賀或送上賀禮,間中送些優惠著數,有時分享下行業資訊,出國參加會議務必通知客人,從而建立自己嘅專業形象,令舊有客戶成為自己嘅宣傳工具。
問: 點樣為之一個成功財策師?
答: 好多人將財策師等同賣保險賣基金,其實當初財策師嘅出現,其意義係更廣,佢地主要分六大範疇,包括支出、稅務、保險、投資、退休及遺產,保險只不過係其中之一,而且外國嘅財策師係靠提供顧問服務賺取服務費,而唔係靠推銷產品,不過喺香港就被一啲公司濫用到變成Sales嘅代名詞。
不過面對現實,財策師最緊要都係幫到客人賺錢,賺唔到錢就等乞米。根據客人嘅資產狀況同風險偏好,提供全面嘅分析同建議,選擇適合嘅理財方案,以確保客人資產得以保值同增值。
問: 唔使返工好自由?
答: 視乎係邊類公司或機構嘅財策師,有啲機構財策師係屬於編制之內,仍然需要每朝或每周返去開會,但大部分財策師每日嘅工作主要係出外見客,工作時間甚具彈性。不過,唔好以為唔使返公司,時間就好好用,因為要遷就客人嘅工作時間,好多時都要人地放工或周末先開工,好難同屋企人食餐晚飯或享受一個正常嘅周末。再者,呢行手停口停,早收工意味見客量少,真係唔好恨。
見客之外,仲有好多文書同資料搜集嘅工夫,仲要經常留意政經時事同金融新聞,除咗幫助決定投資策略外,更係同客人吹水嘅材料。
問: 咩機構會請財策師?
答: 根據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資料,2017年全球CFP專業人士超過175,000名,香港則有超過4,500名,香港CFP數量名列全球第七位。佢地主要從事銀行 ( 51% )、其次係保險 ( 28% )、獨立理財顧問 ( 8% ) 及資產管理 ( 7% )。好多大機構都會請財策師,但無奈人才供應不足,所以佢地願意開出優厚嘅條件,亦願意花資源培訓新人。
問: 財策師前景如何?
答: 香港金融行業一向著重於產品銷售,對於財務策劃 ( Financial Planning ) 仍然處於雛形,尤其係香港中產人士對高質素嘅財富管理需求只係初起步,而且仍然處於非常基礎嘅層次,故此對財務策劃行業嘅需求潛力十分強勁。另一方面,隨住人文質素提高同財富累積,大眾對財富管理嘅觀念有住翻天覆地嘅改變。我地好多同行都相信,除左賣產品之外,未來將會更加多轉向賣服務,財策師更需要想客所想,呢個行業將會愈做愈專業,愈做愈有質素。而本地理財產品供應自由,又面向國際,加上內地步向小康,有資產人士愈來愈多,大中華市場潛力亦不容忽視。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財務策劃師 要識講金又講心 [/INST] 背景:Iris —— 從事財務策劃師工作近10年
人工及晉升機會
財務策劃師 ( Financial Planner ) 嘅收入,可說是沒有平均數,視乎唔同行業,部分入職者底薪由8,000至15,000元不等,另外再加佣金;有啲更是無底薪,只靠佣金,另會因應表現有季度花紅及年終獎金。表現理想有機會免費參加海外旅遊及行業會議,遊覽美加、南非、歐洲不是夢。
如果考埋認可財務策劃師 (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 資格,根據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會員調查,年收入中位數可達60萬至80萬元,即月薪超過5萬,有25%會員更超過100萬元,即月薪超過8萬。同大部分金融職位一樣,呢行的晉升速度比其他行業快,以挽留人才,表現優秀者有機會喺12個月內晉升至管理階層。
壓力指標
由於呢行好多時無底薪或低底薪,可以話手停口停。跑數嘅壓力、繁忙嘅生活、加上周圍去見客致令飲食唔定時、見客時為配合客人間中難免會接觸煙煙酒酒,壓力都唔輕,要懂得自我調節生活節奏同飲食及作息習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呢行仲要一直搵新客源,好多客都會覺得財策即係呃錢,要懂得沉著應對新客嘅冷嘲熱諷,心理質素好緊要。
增值指標
無論你係屬於邊類公司嘅財策師,一般公司都會提供全面嘅行業培訓課程,以保持員工嘅競爭力,內容多數會涵蓋財富管理知識、保險業運作、金融投資工具、客戶思維、市場銷售概念等,對有志於金融行業發展嘅人絕對有助益。
問: 入職有甚麼要求?
答: 任何人就算只係中五畢業生都可以話自己係財務策劃師。當然,如果要推銷某類產品就一定要考獲相關牌照。不過,認可財策師就必需擁有相關知識,一般現時獲聘都需要大學畢業,而且要獲取專業資格,除左考試之外,仲要儲夠實戰經驗,先可以申請成為認可財策師,而且對個人專業操守都有要求。
問: 要成為財策師,須具備甚麼條件?
答: 最好具備以下4項特質:
講嘢叻:由於呢行要經常推銷產品同剖析客人嘅財務需要,準備入行嘅人需要有良好嘅溝通技巧同表達能力,仲要夠大膽主動唔怕醜,先可以主動出擊,搵多啲客。
有勇有謀:而且呢行多數屬半自僱人士,對有志建立個人事業,發展成為理財策劃專才,甚至有志成為管理層嘅人至為適合。
心思細密:由於工作上需要為客戶勾勒出全面嘅理財藍圖,懂得聆聽、細心、觀察力高,透過留意客人嘅打扮、職業、家庭背景狀況、學歷、談話內容等,了解客人嘅需要同性格,才能為客人設計出最貼心嘅財務選擇。
通曉金融產品:了解各種財務產品嘅特徵同優劣,並熟悉個人稅務策劃、風險與組合分析、家庭風險保障、子女教育、退休養老計劃、遺產與信託管理等一系列人生規劃嘅專業知識,先能夠一擊即中,揀選適合客人嘅服務。
問: 財策師淨係推銷產品咁簡單?
答: 唔係!仲要... ...
談心讀心:財策師要為客人規劃理財,必先要了解客人嘅真正需要同當下最需要嘅係乜,懂得讀心就最理想不過。除左對住一堆數字包括客人嘅收入同支出、預計退休年齡、退休開支等等無生命嘅數字,同埋熟悉一大堆財務工具外,更重要係同客人傾偈,了解每個客人嘅獨特情況同佢心裏面最想達到咩效果,係想早啲買樓退休?係想短時間身家暴漲?係想留啲錢俾仔女?呢啲都需要財策師用心聆聽。
噓寒問暖:財策師要做得長、做得多客,獲得客人信任非常重要,故此閒時要對客人噓寒問暖、大時大節發個短訊祝賀或送上賀禮,間中送些優惠著數,有時分享下行業資訊,出國參加會議務必通知客人,從而建立自己嘅專業形象,令舊有客戶成為自己嘅宣傳工具。
問: 點樣為之一個成功財策師?
答: 好多人將財策師等同賣保險賣基金,其實當初財策師嘅出現,其意義係更廣,佢地主要分六大範疇,包括支出、稅務、保險、投資、退休及遺產,保險只不過係其中之一,而且外國嘅財策師係靠提供顧問服務賺取服務費,而唔係靠推銷產品,不過喺香港就被一啲公司濫用到變成Sales嘅代名詞。
不過面對現實,財策師最緊要都係幫到客人賺錢,賺唔到錢就等乞米。根據客人嘅資產狀況同風險偏好,提供全面嘅分析同建議,選擇適合嘅理財方案,以確保客人資產得以保值同增值。
問: 唔使返工好自由?
答: 視乎係邊類公司或機構嘅財策師,有啲機構財策師係屬於編制之內,仍然需要每朝或每周返去開會,但大部分財策師每日嘅工作主要係出外見客,工作時間甚具彈性。不過,唔好以為唔使返公司,時間就好好用,因為要遷就客人嘅工作時間,好多時都要人地放工或周末先開工,好難同屋企人食餐晚飯或享受一個正常嘅周末。再者,呢行手停口停,早收工意味見客量少,真係唔好恨。
見客之外,仲有好多文書同資料搜集嘅工夫,仲要經常留意政經時事同金融新聞,除咗幫助決定投資策略外,更係同客人吹水嘅材料。
問: 咩機構會請財策師?
答: 根據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資料,2017年全球CFP專業人士超過175,000名,香港則有超過4,500名,香港CFP數量名列全球第七位。佢地主要從事銀行 ( 51% )、其次係保險 ( 28% )、獨立理財顧問 ( 8% ) 及資產管理 ( 7% )。好多大機構都會請財策師,但無奈人才供應不足,所以佢地願意開出優厚嘅條件,亦願意花資源培訓新人。
問: 財策師前景如何?
答: 香港金融行業一向著重於產品銷售,對於財務策劃 ( Financial Planning ) 仍然處於雛形,尤其係香港中產人士對高質素嘅財富管理需求只係初起步,而且仍然處於非常基礎嘅層次,故此對財務策劃行業嘅需求潛力十分強勁。另一方面,隨住人文質素提高同財富累積,大眾對財富管理嘅觀念有住翻天覆地嘅改變。我地好多同行都相信,除左賣產品之外,未來將會更加多轉向賣服務,財策師更需要想客所想,呢個行業將會愈做愈專業,愈做愈有質素。而本地理財產品供應自由,又面向國際,加上內地步向小康,有資產人士愈來愈多,大中華市場潛力亦不容忽視。 </s>
|
【職業特搜】名錶店客戶經理:做好三條數就最「襟撈」
|
背景:Felix —— 名錶店客戶經理,年資四年幾
人工及晉升機會
30,000元
月薪平均都有三、四萬,因為我哋依行人工係底薪加佣金。我依個職級除了個人佣金收入,仲有店舖佣金收入,簡單嚟講,同事做夠數,我都有豐厚的薪金收入。公司每個月都有「特選錶款」,如果自己或同事賣得出該款錶,又會有一筆額外佣金收入,如錶價二十萬左右,就有四千蚊佣金。旺季嚟講,其實月入十萬是很平常的事。真係好淡好淡嘅市道,前線銷售人員都只少有兩萬蚊,我自己都有四萬多啲。
老實講,間間公司文化唔同。通常由銷售人員做起,之後晉升為高級銷售人員、主管和經理。我總公司鍾意空降管理層,除非開新分店唔夠人返工,才會考慮內部晉升。
壓力指標
Sales跑數壓力,每個月前線銷售人員都要做夠個人數,做唔夠我要搵佢傾計,輔助吓佢哋㗎。另外就是總公司和品牌派來的神秘顧客調查,次數愈來愈密,其中一個同事做壞咗,評分低都會影響整間店舖的形象或者福利制度。
增值指標
入行最緊要有銷售經驗,購買名錶客人目的都不同,要跟對方打開話題,你要投其所好,最好多認識不同方面的知識,去旅行又傾到、飲食玩樂又有分享,同時積極了解新事物,客人才會覺得你專業。語文能力有助銷售,有時間多學不同國家語言。但講到尾,要做到經理級,最基本要有本科學士學位,同埋管理經驗或者知識。
問: 做名錶客戶經理有乜入職要求?
答: 客戶經理同時需要銷售和管理經驗,學歷過到關,得到面試機會,最重要分享你過往做銷售和管理員工的經驗,最好賣過高檔的消費品。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單對單面試,其實都係傾計為主,會問吓你對不同名錶品牌的認識,即係各品牌的優點,呢點都好重要㗎。另外,管理方面,我面試嘅話就會要求最緊要細心,因為我哋賣緊嘅錶隻隻萬萬聲,但多數客人拎出嚟睇都幾十萬起,跌花咗個銀面或者被人偷龍轉鳳都好大獲㗎。
問: 工作淨係賣錶?
答: 錶行sales賣錶當然要啦!每個月要跑三百萬㗎!我對上只有一個總經理,只要招呼得佢開心,達到他的工作要求又跑夠數,基本上我已經合格。前線銷售人員即是我班下屬,他們的佣金、獎金、假期表,另外處理客人投訴都是我主要的工作。
為公平起見,因為我哋招呼街客要用「輪流制」,街客意思是任何Walk in客人,若果客人拎住同事卡片或者講得出同事名字,都當熟客。我好多時候都要處理同事之間的糾紛,其實一間名錶分店可以見到不同的宮心計,好似同事A琴日Sell完客,客人話要返去諗諗,翌日真係回頭,但佢又講唔出同事A個名,同事A又咁啱喺倉食緊飯。一食完飯出來,就走去個客面前話同事B搶單兼冇道德,要即刻調停。有咩事都唔可以喺客人面前嘈,你估大家真係眾志成城跑公司條大數咩,其實好多Sales都會「眼紅」其他Sales。
問: 客戶經理有乜工作指標?
答: 工作指標就係唔好比總公司「照肺」,就叫表現好!好似上個月神秘顧客又嚟啦,挑選咗一位有班內地熟客的同事,佢本身個個月頭就做夠單爆數,平時又好比心機將新錶款放上微訊朋友圈,當天神秘顧客坐低,佢竟然完全無講解,叫個客自己睇,我真係嘔血,後來要同總公司解釋。今個月開始,我規定了招呼客人時嚴禁拿出手機,正值淡季,大家唔該積極啲啦。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單單都係錢,即係佣金。我公司做夠十年仲會喺周年晚宴上頒發金牌,加上我性格好勝,今次我就試下拎埋塊金牌先轉工!當年做高級百貨公司零售,主管最鍾意蛇王,中午打後就唔見人話要去湊客,收工先再蒲頭。同事放假安排佢又話晒事,同佢熟或者奉承佢就可以連放兩日,我就要分開放,唔鍾意被人蝦,所以唔甘心一世停留在前線銷售人員位置,所以就發奮向管理層進發!
有啲人心存偏見,認為我地呢行叫人買錶係靠呃呃氹氹。其實,能夠與熟客打好關係或者做到一啲令佢地感到窩心嘅服務,我都會好開心,例如幫他們買到熱炒款式或者斷貨名錶咁,好多名錶要排隊先拎到㗎,唔係有錢就一定買到。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名錶店客戶經理:做好三條數就最「襟撈」 [/INST] 背景:Felix —— 名錶店客戶經理,年資四年幾
人工及晉升機會
30,000元
月薪平均都有三、四萬,因為我哋依行人工係底薪加佣金。我依個職級除了個人佣金收入,仲有店舖佣金收入,簡單嚟講,同事做夠數,我都有豐厚的薪金收入。公司每個月都有「特選錶款」,如果自己或同事賣得出該款錶,又會有一筆額外佣金收入,如錶價二十萬左右,就有四千蚊佣金。旺季嚟講,其實月入十萬是很平常的事。真係好淡好淡嘅市道,前線銷售人員都只少有兩萬蚊,我自己都有四萬多啲。
老實講,間間公司文化唔同。通常由銷售人員做起,之後晉升為高級銷售人員、主管和經理。我總公司鍾意空降管理層,除非開新分店唔夠人返工,才會考慮內部晉升。
壓力指標
Sales跑數壓力,每個月前線銷售人員都要做夠個人數,做唔夠我要搵佢傾計,輔助吓佢哋㗎。另外就是總公司和品牌派來的神秘顧客調查,次數愈來愈密,其中一個同事做壞咗,評分低都會影響整間店舖的形象或者福利制度。
增值指標
入行最緊要有銷售經驗,購買名錶客人目的都不同,要跟對方打開話題,你要投其所好,最好多認識不同方面的知識,去旅行又傾到、飲食玩樂又有分享,同時積極了解新事物,客人才會覺得你專業。語文能力有助銷售,有時間多學不同國家語言。但講到尾,要做到經理級,最基本要有本科學士學位,同埋管理經驗或者知識。
問: 做名錶客戶經理有乜入職要求?
答: 客戶經理同時需要銷售和管理經驗,學歷過到關,得到面試機會,最重要分享你過往做銷售和管理員工的經驗,最好賣過高檔的消費品。
問: 面試會問乜?
答: 單對單面試,其實都係傾計為主,會問吓你對不同名錶品牌的認識,即係各品牌的優點,呢點都好重要㗎。另外,管理方面,我面試嘅話就會要求最緊要細心,因為我哋賣緊嘅錶隻隻萬萬聲,但多數客人拎出嚟睇都幾十萬起,跌花咗個銀面或者被人偷龍轉鳳都好大獲㗎。
問: 工作淨係賣錶?
答: 錶行sales賣錶當然要啦!每個月要跑三百萬㗎!我對上只有一個總經理,只要招呼得佢開心,達到他的工作要求又跑夠數,基本上我已經合格。前線銷售人員即是我班下屬,他們的佣金、獎金、假期表,另外處理客人投訴都是我主要的工作。
為公平起見,因為我哋招呼街客要用「輪流制」,街客意思是任何Walk in客人,若果客人拎住同事卡片或者講得出同事名字,都當熟客。我好多時候都要處理同事之間的糾紛,其實一間名錶分店可以見到不同的宮心計,好似同事A琴日Sell完客,客人話要返去諗諗,翌日真係回頭,但佢又講唔出同事A個名,同事A又咁啱喺倉食緊飯。一食完飯出來,就走去個客面前話同事B搶單兼冇道德,要即刻調停。有咩事都唔可以喺客人面前嘈,你估大家真係眾志成城跑公司條大數咩,其實好多Sales都會「眼紅」其他Sales。
問: 客戶經理有乜工作指標?
答: 工作指標就係唔好比總公司「照肺」,就叫表現好!好似上個月神秘顧客又嚟啦,挑選咗一位有班內地熟客的同事,佢本身個個月頭就做夠單爆數,平時又好比心機將新錶款放上微訊朋友圈,當天神秘顧客坐低,佢竟然完全無講解,叫個客自己睇,我真係嘔血,後來要同總公司解釋。今個月開始,我規定了招呼客人時嚴禁拿出手機,正值淡季,大家唔該積極啲啦。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單單都係錢,即係佣金。我公司做夠十年仲會喺周年晚宴上頒發金牌,加上我性格好勝,今次我就試下拎埋塊金牌先轉工!當年做高級百貨公司零售,主管最鍾意蛇王,中午打後就唔見人話要去湊客,收工先再蒲頭。同事放假安排佢又話晒事,同佢熟或者奉承佢就可以連放兩日,我就要分開放,唔鍾意被人蝦,所以唔甘心一世停留在前線銷售人員位置,所以就發奮向管理層進發!
有啲人心存偏見,認為我地呢行叫人買錶係靠呃呃氹氹。其實,能夠與熟客打好關係或者做到一啲令佢地感到窩心嘅服務,我都會好開心,例如幫他們買到熱炒款式或者斷貨名錶咁,好多名錶要排隊先拎到㗎,唔係有錢就一定買到。 </s>
|
【職業特搜】想做Social Media Executive 先決條件係瞓得少
|
背景:阿明 —— 喺Agency做咗兩年Social Media Executive
人工及晉升機會
17,000元
入行人工約萬七元,有出色表現的話,有機會晉升成為Senior Social Media Executive,再進一步就升呢至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當然長遠一點,就可以向Director級別目標進發。
壓力指標
做呢行主要有三大壓力來源,一係諗橋,要快又要有計,稍為大腦閉塞心都慌;二係湊客,遇上要求多多又唔得罪得的大客,就要諗辦法拆掂他們的要求;三係無得瞓,趕死線,覆個客,做圖做片出帖,都可以無窮無盡消耗你的時間。做得呢行,收夜晚八點要感恩,收兩、三點甚至連續幾日通頂係家常便飯,瞓得少加上腦力Burn out,自然壓力倍增。
增值指標
這一行進修增值,未必係講讀多個學位,而係學多樣用得著的技能,拍片、剪片、後製、混音,識得愈多肯定愈好
問: 做 Social Media Executive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持有大學學位,三文三語係基本要求,唔少人以為主修創意媒體入呢行一定有優勢,但親身觀察,好多讀呢科嘅後生仔因為對創作有自己一套睇法,未必適應到這一行講求變通的生態,反而主修其他科目,如社會科學、哲學嘅人,識得用另一角度去創作,反而在這一行有更強競爭力
問: 面試會問乜?使唔使Show portfolio?
答: 公司一般會睇應徵者對創作的睇法,還有他們對整個Social Media生態有幾深認識,亦會睇睇他們交上來的創作實例。為了解他們真正實力,難免會考下應徵者啲橋有幾掂,例如會要求應徵者即場按設定客戶要求度一個推廣方案。所以見得呢類工,你要有心理準備花更多時間面試同筆試。
問: 社交媒體工作做啲乜?
答: 有一定規模公司,手頭上都有一些客的Project跟緊,做Social Media Executive,首要工作係幫手跟好啲Project,度橋、搞Post出Post、跟拍嘢都係日常核心工作。同廣告公司一樣,要發掘新客,就要參與比稿 ( Pitching ),Social Media Executive都要幫老細諗Idea,再製作比稿材料,增加吸新客勝算。
問: 有乜工作指標?
答: 老細同客都係睇數,Like數、View數一定要追到足,另外老細都會睇你湊客的效率,遲咗覆個客,又或Hea個客,都係足以令升職加薪扣分的指標。
問: 性格大師唔適合呢行?
答: 做呢行,講得難聽啲你見同組同事一定多過見另一半同屋企人,所以想入行的,一定要拋棄創作人一定係性格大師及孤獨精的無謂偏見。工時長加上需要緊密合作,如果你係性格大師的話,相信在這一行難以生存超過三個月。由於我們工作涉及不少設計、拍片及製作工作,少不免會與Vendor合作。Social Media Executive同時擔任中間人及「追數」角色,既要保持與唔同Vendor保持連繫溝通,亦要在創作水準及效率上好好把關,千萬不要被Vendor牽著鼻子走,否則好多進度都係得個等字。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呢行雖然辛苦,但媒體工作唔會悶,客戶來自各行各業,生意好時每日基本上沒有冷場。而且身處網絡時代,這一行的需求很大,儲夠經驗既可以在行內公司更上一層樓,識得策動Social Media推廣,想跳槽去大機構傳訊部「油水位」,亦有相當的優勢,所以實際一點講,係值得投資時間同腦力去儲實戰經驗的。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想做Social Media Executive 先決條件係瞓得少 [/INST] 背景:阿明 —— 喺Agency做咗兩年Social Media Executive
人工及晉升機會
17,000元
入行人工約萬七元,有出色表現的話,有機會晉升成為Senior Social Media Executive,再進一步就升呢至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當然長遠一點,就可以向Director級別目標進發。
壓力指標
做呢行主要有三大壓力來源,一係諗橋,要快又要有計,稍為大腦閉塞心都慌;二係湊客,遇上要求多多又唔得罪得的大客,就要諗辦法拆掂他們的要求;三係無得瞓,趕死線,覆個客,做圖做片出帖,都可以無窮無盡消耗你的時間。做得呢行,收夜晚八點要感恩,收兩、三點甚至連續幾日通頂係家常便飯,瞓得少加上腦力Burn out,自然壓力倍增。
增值指標
這一行進修增值,未必係講讀多個學位,而係學多樣用得著的技能,拍片、剪片、後製、混音,識得愈多肯定愈好
問: 做 Social Media Executive要有乜野入職要求?
答: 持有大學學位,三文三語係基本要求,唔少人以為主修創意媒體入呢行一定有優勢,但親身觀察,好多讀呢科嘅後生仔因為對創作有自己一套睇法,未必適應到這一行講求變通的生態,反而主修其他科目,如社會科學、哲學嘅人,識得用另一角度去創作,反而在這一行有更強競爭力
問: 面試會問乜?使唔使Show portfolio?
答: 公司一般會睇應徵者對創作的睇法,還有他們對整個Social Media生態有幾深認識,亦會睇睇他們交上來的創作實例。為了解他們真正實力,難免會考下應徵者啲橋有幾掂,例如會要求應徵者即場按設定客戶要求度一個推廣方案。所以見得呢類工,你要有心理準備花更多時間面試同筆試。
問: 社交媒體工作做啲乜?
答: 有一定規模公司,手頭上都有一些客的Project跟緊,做Social Media Executive,首要工作係幫手跟好啲Project,度橋、搞Post出Post、跟拍嘢都係日常核心工作。同廣告公司一樣,要發掘新客,就要參與比稿 ( Pitching ),Social Media Executive都要幫老細諗Idea,再製作比稿材料,增加吸新客勝算。
問: 有乜工作指標?
答: 老細同客都係睇數,Like數、View數一定要追到足,另外老細都會睇你湊客的效率,遲咗覆個客,又或Hea個客,都係足以令升職加薪扣分的指標。
問: 性格大師唔適合呢行?
答: 做呢行,講得難聽啲你見同組同事一定多過見另一半同屋企人,所以想入行的,一定要拋棄創作人一定係性格大師及孤獨精的無謂偏見。工時長加上需要緊密合作,如果你係性格大師的話,相信在這一行難以生存超過三個月。由於我們工作涉及不少設計、拍片及製作工作,少不免會與Vendor合作。Social Media Executive同時擔任中間人及「追數」角色,既要保持與唔同Vendor保持連繫溝通,亦要在創作水準及效率上好好把關,千萬不要被Vendor牽著鼻子走,否則好多進度都係得個等字。
問: 點解做呢行?
答: 呢行雖然辛苦,但媒體工作唔會悶,客戶來自各行各業,生意好時每日基本上沒有冷場。而且身處網絡時代,這一行的需求很大,儲夠經驗既可以在行內公司更上一層樓,識得策動Social Media推廣,想跳槽去大機構傳訊部「油水位」,亦有相當的優勢,所以實際一點講,係值得投資時間同腦力去儲實戰經驗的。 </s>
|
【職業特搜】中學教師:唔止要教書 仲要周身刀兼夠上進
|
背景:Tracy —— 傳統名校中文科教師,年資10年以上。
人工及晉升機會
30,165元 ( GM起薪 )
教師可以分為文憑教師 ( CM ) 同埋學位教師 ( GM ),CM入職薪金約20K起,頂薪點較低,通常係以前讀完師範就嚟教,津校及官校較多呢種教席,以教初中為主。不過,如果其他學校唔夠GM位,但有教師想要常額位,都會做住CM先。
我係GM,依家新晉教師絕多數都讀完學位後,讀埋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 ( PGDE ),佢哋屬於GM,起薪點可以高啲,頂薪係約58,000元,之後仲可以升高級學位教師 ( SMG ) 及首席學位教師 ( PGM ),薪級表可以係教協網頁就會查到。
好多人都聽過「常額」同埋「合約」位,前者唔洗年年簽約,通常都可以做到退休。後者就係逐年或隔年簽,薪酬未必可以畀足CM或GM人工,要視乎個別情況,不過直資學校彈性較大,校方可以根據資歷而衡量畀多啲人工。
壓力指標
好多人都話教書壓力大,的確年輕教師會特別感受到個分別,因為以前教學時間充裕啲,可以成日同學生溝通;但依家社會對教師要求多咗,要保持進修,因為教育界好多變化,唔增值唔得,仲要兼顧教學以外嘅活動,空堂都要改簿或者開會,放學就要備課、改簿等。
我覺得最大壓力係開學時,教師要適應新學生;去到中期考試約1月前左右,課程會教得急,但遇上學生能力有參差,就要額外補習。另外開學到呢個時候,開始有學生出現情緒問題,又要應付。
增值指標
目前新入職教師,擁有大學畢業程度之餘,校方都會要求有PGDE資格。不過,最好喺大學修讀嘅主修或副修同任教科目直接相關,例如讀中文系就去教中文。
如果修讀科目係中學無嘅,其實都可以有機會,只要進修相應嘅PGDE就得。以翻譯系為例,可以進修PGDE中文課程,就有資格教中文科。當然,好多學校都會請返曾讀過直接關事科目嘅求職者。但申請PGDE時都有篩選,若果你係讀宗教系,但想教中文,可能報都唔比你報,反而揀通識科就機會大啲。
問: 見工有幾多輪面試?要點準備?
答: 第一輪教席面試以傾計為主,校方想了解你嘅教學經驗、有咩心得及工作態度,亦有學校會摸索面試者係咪適合學校風格,例如學校成日有課外活動如交流團或有機耕種農圃;又可能學校著重資訊科技,就會問面試者係呢啲項目有無經驗,或者願唔願意幫手。
當然,面試都會問及相關科目嘅嘢,如果教中文,會用普通話考你;教英文就當然用英文啦。至於宗教學校,唔一定要求教師信奉相同宗教,但會考慮如果以前讀過嘅學校有近似背景,會覺得教師容易融入文化。另外,面試時印象分點都有影響,最基本係有一定嘅表達能力。
如果去到第二輸面試,唔同學校會有唔同面試方法。有學校會安排一班學生比你試教,你要準備教案同埋有工作紙,要展示出教學及秩序控制嘅能力。如果係暑假請人,可能要喺無人嘅班房示範教學。如果你有特別技能,例如識得玩樂器,可以帶領管弦樂團,都要你示範。
最後階段就係見校長,甚至連校董、校監都會見,不過如果你經驗豐富嘅,可以唔使做上面嘅嘢,直接到呢一關,好快講點安排工作及校方要求等,之後就簽約。
問: 中學教師工作係咪淨係教書改功課出試題?
答: 除咗教書,都要帶課外活動,每個教師都要帶兩三個,有啲學校就更多。學會嗰啲呢,通常會安排兩至三個教師負責一個,唔會一個揹晒,有人做多啲,有啲人係輔助為主。我有跟童軍同埋帶義工服務,要安排高年班同學組織活動,睇佢哋點安排同埋審閱學生寫嘅計劃書、財政報告。
另外,我成日都要午飯時間同學生開會,因為佢哋課後較忙。每次學生完成服務後,都要再開會講返有咩要留意。另外都要幫手中文學會,每年都要舉辦中文周,同樣要寫計劃書講個內容係點。另外,每年學校大型活動如畢業禮,流程同埋邀請嘉賓等都要幫手。
去到咁上下年資,校長就會要你做班主任,主持班主任堂。我哋要好了解學生,唔止學業,情緒、家庭、交友都要幫,花嘅心機唔少。如果學生由小學已開始有問題,升中後就唔係咁易解決,有時候要班主任加埋輔導老師一齊,甚至搵埋社工幫手。班主任要跟足全班及全級活動,有海外交流團嘅話,預咗要跟埋離港。有特殊需要嘅同學仔,生理條件唔係太好,教師就要由佢哋入學跟進到畢業。有五至六年教學經驗嘅,就要做埋行政工作,包括擔任聯絡及製作課程進度表等。
做教師要幾「百搭」,所以須要儲經驗,因此教師嘅穩定性好重要,做得愈耐,工作就愈暢順
問: 顧掂自己份內事,係咪就可以準時收工?
答: 其實要做好份內事,難免要跟其他同事合作;例如教師有教學進度表,所以我成日跟同事溝通,保持到個進度。另外,要協調教學上嘅改動,保持教學統一。至於搞學會,一定要有資深教師同新晉教師合作,先能夠要薪火相傳。我知道有學校鍾意開會,或要求教師共同備課,傾吓下堂課點教,要準備咩教材,或者分擔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好講合作性同埋溝通。咁多工作,好難自己做晒,所以最好彼此分享教學資源,例如有同事整咗好好嘅工作紙,或者喺外面進修完,都會同我哋分享。
問: 做呢行有咩難頂位?
答: 平時教書時間已經緊迫,有要兼顧課外活動就辛苦啲。我知道有部分教師認為教書就係教書,但依家會變得好趕,有時上堂時間變咗課外活動,教師自己又要交文件,成日開會,傾兩、三個鐘係等閒事,佢哋會覺得連本科都唔夠時間教,所以要睇教師適唔適應個文化。
我自己就暫時都OK,我間學校個文化唔會去到咁趕,所以工作都好有效率。有人覺得教師好穩定,年年教一樣嘅嘢,其實唔係,呢幾年變化好多,再加上如果校長鍾意試新嘢,變咗每年都要修改教學重點或者摸索新方向,對於年年要試唔同嘢,我有啲同事都會覺得好吃力。
問: 係咪成日要應付怪獸家長?
答: 都有破解方法嘅,教師見家長前,最好先同學生了解咗問題先,如果一早留意到,紓緩咗,或者察覺到問題又主動搵家長,提供方法幫手,甚至搵埋相關教師、副校長同社工一齊傾,通常唔會有好大問題出現。如果唔係,家長就會質疑教師有無關心學生。
平時都要同學生有傾有講,千祈唔好無溝通之下搵家長。班主任一定要喺班主任堂同學生傾計,一發現學生有異樣,唔好淨係家長日先講比家長知,咁樣盞比啲「驚嚇」佢父母,到時要處理家長嘅反應同情緒,到頭來都係搞到自己。
當然都要睇學校點處理問題,發現學生成績跌,可以安排課後進修班,而且要盡快通知家長,或者由學科教師同班主任傾吓點搞。其實家長反應係點,好睇校方有無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業特搜】中學教師:唔止要教書 仲要周身刀兼夠上進 [/INST] 背景:Tracy —— 傳統名校中文科教師,年資10年以上。
人工及晉升機會
30,165元 ( GM起薪 )
教師可以分為文憑教師 ( CM ) 同埋學位教師 ( GM ),CM入職薪金約20K起,頂薪點較低,通常係以前讀完師範就嚟教,津校及官校較多呢種教席,以教初中為主。不過,如果其他學校唔夠GM位,但有教師想要常額位,都會做住CM先。
我係GM,依家新晉教師絕多數都讀完學位後,讀埋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 ( PGDE ),佢哋屬於GM,起薪點可以高啲,頂薪係約58,000元,之後仲可以升高級學位教師 ( SMG ) 及首席學位教師 ( PGM ),薪級表可以係教協網頁就會查到。
好多人都聽過「常額」同埋「合約」位,前者唔洗年年簽約,通常都可以做到退休。後者就係逐年或隔年簽,薪酬未必可以畀足CM或GM人工,要視乎個別情況,不過直資學校彈性較大,校方可以根據資歷而衡量畀多啲人工。
壓力指標
好多人都話教書壓力大,的確年輕教師會特別感受到個分別,因為以前教學時間充裕啲,可以成日同學生溝通;但依家社會對教師要求多咗,要保持進修,因為教育界好多變化,唔增值唔得,仲要兼顧教學以外嘅活動,空堂都要改簿或者開會,放學就要備課、改簿等。
我覺得最大壓力係開學時,教師要適應新學生;去到中期考試約1月前左右,課程會教得急,但遇上學生能力有參差,就要額外補習。另外開學到呢個時候,開始有學生出現情緒問題,又要應付。
增值指標
目前新入職教師,擁有大學畢業程度之餘,校方都會要求有PGDE資格。不過,最好喺大學修讀嘅主修或副修同任教科目直接相關,例如讀中文系就去教中文。
如果修讀科目係中學無嘅,其實都可以有機會,只要進修相應嘅PGDE就得。以翻譯系為例,可以進修PGDE中文課程,就有資格教中文科。當然,好多學校都會請返曾讀過直接關事科目嘅求職者。但申請PGDE時都有篩選,若果你係讀宗教系,但想教中文,可能報都唔比你報,反而揀通識科就機會大啲。
問: 見工有幾多輪面試?要點準備?
答: 第一輪教席面試以傾計為主,校方想了解你嘅教學經驗、有咩心得及工作態度,亦有學校會摸索面試者係咪適合學校風格,例如學校成日有課外活動如交流團或有機耕種農圃;又可能學校著重資訊科技,就會問面試者係呢啲項目有無經驗,或者願唔願意幫手。
當然,面試都會問及相關科目嘅嘢,如果教中文,會用普通話考你;教英文就當然用英文啦。至於宗教學校,唔一定要求教師信奉相同宗教,但會考慮如果以前讀過嘅學校有近似背景,會覺得教師容易融入文化。另外,面試時印象分點都有影響,最基本係有一定嘅表達能力。
如果去到第二輸面試,唔同學校會有唔同面試方法。有學校會安排一班學生比你試教,你要準備教案同埋有工作紙,要展示出教學及秩序控制嘅能力。如果係暑假請人,可能要喺無人嘅班房示範教學。如果你有特別技能,例如識得玩樂器,可以帶領管弦樂團,都要你示範。
最後階段就係見校長,甚至連校董、校監都會見,不過如果你經驗豐富嘅,可以唔使做上面嘅嘢,直接到呢一關,好快講點安排工作及校方要求等,之後就簽約。
問: 中學教師工作係咪淨係教書改功課出試題?
答: 除咗教書,都要帶課外活動,每個教師都要帶兩三個,有啲學校就更多。學會嗰啲呢,通常會安排兩至三個教師負責一個,唔會一個揹晒,有人做多啲,有啲人係輔助為主。我有跟童軍同埋帶義工服務,要安排高年班同學組織活動,睇佢哋點安排同埋審閱學生寫嘅計劃書、財政報告。
另外,我成日都要午飯時間同學生開會,因為佢哋課後較忙。每次學生完成服務後,都要再開會講返有咩要留意。另外都要幫手中文學會,每年都要舉辦中文周,同樣要寫計劃書講個內容係點。另外,每年學校大型活動如畢業禮,流程同埋邀請嘉賓等都要幫手。
去到咁上下年資,校長就會要你做班主任,主持班主任堂。我哋要好了解學生,唔止學業,情緒、家庭、交友都要幫,花嘅心機唔少。如果學生由小學已開始有問題,升中後就唔係咁易解決,有時候要班主任加埋輔導老師一齊,甚至搵埋社工幫手。班主任要跟足全班及全級活動,有海外交流團嘅話,預咗要跟埋離港。有特殊需要嘅同學仔,生理條件唔係太好,教師就要由佢哋入學跟進到畢業。有五至六年教學經驗嘅,就要做埋行政工作,包括擔任聯絡及製作課程進度表等。
做教師要幾「百搭」,所以須要儲經驗,因此教師嘅穩定性好重要,做得愈耐,工作就愈暢順
問: 顧掂自己份內事,係咪就可以準時收工?
答: 其實要做好份內事,難免要跟其他同事合作;例如教師有教學進度表,所以我成日跟同事溝通,保持到個進度。另外,要協調教學上嘅改動,保持教學統一。至於搞學會,一定要有資深教師同新晉教師合作,先能夠要薪火相傳。我知道有學校鍾意開會,或要求教師共同備課,傾吓下堂課點教,要準備咩教材,或者分擔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好講合作性同埋溝通。咁多工作,好難自己做晒,所以最好彼此分享教學資源,例如有同事整咗好好嘅工作紙,或者喺外面進修完,都會同我哋分享。
問: 做呢行有咩難頂位?
答: 平時教書時間已經緊迫,有要兼顧課外活動就辛苦啲。我知道有部分教師認為教書就係教書,但依家會變得好趕,有時上堂時間變咗課外活動,教師自己又要交文件,成日開會,傾兩、三個鐘係等閒事,佢哋會覺得連本科都唔夠時間教,所以要睇教師適唔適應個文化。
我自己就暫時都OK,我間學校個文化唔會去到咁趕,所以工作都好有效率。有人覺得教師好穩定,年年教一樣嘅嘢,其實唔係,呢幾年變化好多,再加上如果校長鍾意試新嘢,變咗每年都要修改教學重點或者摸索新方向,對於年年要試唔同嘢,我有啲同事都會覺得好吃力。
問: 係咪成日要應付怪獸家長?
答: 都有破解方法嘅,教師見家長前,最好先同學生了解咗問題先,如果一早留意到,紓緩咗,或者察覺到問題又主動搵家長,提供方法幫手,甚至搵埋相關教師、副校長同社工一齊傾,通常唔會有好大問題出現。如果唔係,家長就會質疑教師有無關心學生。
平時都要同學生有傾有講,千祈唔好無溝通之下搵家長。班主任一定要喺班主任堂同學生傾計,一發現學生有異樣,唔好淨係家長日先講比家長知,咁樣盞比啲「驚嚇」佢父母,到時要處理家長嘅反應同情緒,到頭來都係搞到自己。
當然都要睇學校點處理問題,發現學生成績跌,可以安排課後進修班,而且要盡快通知家長,或者由學科教師同班主任傾吓點搞。其實家長反應係點,好睇校方有無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 </s>
|
「金三銀四」求職季|把握難得機會參與「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
|
適逢「金三銀四」求職季來到,對於求職者來說是絕佳的求職季節,而今年絕對是更加容易!今年4月1-2日,「獵聘」將帶著5000多個職位,100多家企業,於香港舉辦新一屆「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更有企業為了聘請人才,將會提供超過10萬月薪的職位!
「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是什麼?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匯聚來自全世界的優秀企業和國際人才,而「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希望作為企業和人才之間的中間人,讓各界企業和人才在同一時空相遇!無論求職者來自那一個領域,都可以在活動中輕鬆找到心宜的工作。
是此招聘會將持續兩天,共有100多家企業將親臨現場,其中包括美團、商湯科技、中銀香港、華潤集團、上海浦東新區人社局、新東方、中興、TCL、一汽大眾等業內龍頭企業,覆蓋金融科技、IT/互聯網、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這絕對是一個拓展人脈、結識行業鉅子的好機會,不僅有好的崗位,還能結交各類人才。同時,本屆嘉年華還提供了線上人才庫,可以上傳個人簡歷,讓有能力的求職者更容易被發掘。
今屆一眾企業將在現場舉行即場面試,可讓求職者與HR甚至直接領導面對面交流,機會難得!無論你是應屆畢業生,還是在職場積累了多年經驗的專業人士,都能在這裡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可以怎樣參與?
千萬別錯過這個絕佳的求職機會,「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將於2023年4月1-2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HALL 2舉行。現在掃描以下二維碼並註冊,即可免費領票。單日票在當日均可無限次進出嘉年華現場。請即參加!
有沒有歷屆資料?
第一屆的「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於2018年舉行,招聘會兩天共有10,000人次到場,參與的學生來自香港八大院校,學歷、專業能力、質素水平極高!活動更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官網、大公報、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社、信報、新浪等100+媒體報導,總瀏覽人次逾5400萬!
到了2019年,第二屆更吸引了將近20,000人次求職者參與!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恆生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科學園、數碼港、保良局、東華三院等等都成了官方支持機構!
而因為疫情,中間停辨了兩年,於2022年才再度舉辦,盛放空前。除了香港院校,活動更吸引了來自北美、澳洲、歐洲以及亞洲等100多所高校的應屆、往屆畢業生參與。
如想觀看更多相片及資訊,請按此。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金三銀四」求職季|把握難得機會參與「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 [/INST] 適逢「金三銀四」求職季來到,對於求職者來說是絕佳的求職季節,而今年絕對是更加容易!今年4月1-2日,「獵聘」將帶著5000多個職位,100多家企業,於香港舉辦新一屆「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更有企業為了聘請人才,將會提供超過10萬月薪的職位!
「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是什麼?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匯聚來自全世界的優秀企業和國際人才,而「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希望作為企業和人才之間的中間人,讓各界企業和人才在同一時空相遇!無論求職者來自那一個領域,都可以在活動中輕鬆找到心宜的工作。
是此招聘會將持續兩天,共有100多家企業將親臨現場,其中包括美團、商湯科技、中銀香港、華潤集團、上海浦東新區人社局、新東方、中興、TCL、一汽大眾等業內龍頭企業,覆蓋金融科技、IT/互聯網、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這絕對是一個拓展人脈、結識行業鉅子的好機會,不僅有好的崗位,還能結交各類人才。同時,本屆嘉年華還提供了線上人才庫,可以上傳個人簡歷,讓有能力的求職者更容易被發掘。
今屆一眾企業將在現場舉行即場面試,可讓求職者與HR甚至直接領導面對面交流,機會難得!無論你是應屆畢業生,還是在職場積累了多年經驗的專業人士,都能在這裡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可以怎樣參與?
千萬別錯過這個絕佳的求職機會,「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3」將於2023年4月1-2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HALL 2舉行。現在掃描以下二維碼並註冊,即可免費領票。單日票在當日均可無限次進出嘉年華現場。請即參加!
有沒有歷屆資料?
第一屆的「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於2018年舉行,招聘會兩天共有10,000人次到場,參與的學生來自香港八大院校,學歷、專業能力、質素水平極高!活動更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官網、大公報、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社、信報、新浪等100+媒體報導,總瀏覽人次逾5400萬!
到了2019年,第二屆更吸引了將近20,000人次求職者參與!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恆生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科學園、數碼港、保良局、東華三院等等都成了官方支持機構!
而因為疫情,中間停辨了兩年,於2022年才再度舉辦,盛放空前。除了香港院校,活動更吸引了來自北美、澳洲、歐洲以及亞洲等100多所高校的應屆、往屆畢業生參與。
如想觀看更多相片及資訊,請按此。 </s>
|
教育及職業博覽二月初隆重開幕 雲集700參展機構 一站式升學及就業資訊一覽無遺
|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 主辦的第32屆教育及職業博覽,將於2月2至5日 (星期四至日) 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博覽劃分為「教育」及「職業」兩大專區,為眾多學生及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升學、進修和就業資訊,並提供2,800個就業機會,部分僱主更設即場面試,歡迎公眾人士免費入場。
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屆博覽以『多元出路 成就可能 』為主題,雲集20個國家及地區、700家教育機構、專業學會及公私營機構等,陣容鼎盛且內容豐富;冀能協助學生、在職人士及求職者發展多元技能,開拓更廣闊的出路,成就未來人生的無限可能。」
四大職業日主題 剖析就業趨勢及各行業前景
博覽設有四大主題職業日,每日透過一系列講座,介紹就業趨勢和不同行業的發展。職業訓練局舉辦的「職專教育 : 新人才 新技能」主題日 (2月2日),將剖析新時代需要掌握的不同技能,助參觀人士開拓更多元、更精彩的職業生涯。博覽第二日的主題為「大灣區發展機遇」(2月3日),邀得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探討青年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及創業等的發展機遇,香港菁英會代表亦會分享在深圳前海區就業及創業的資訊和經驗之談,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代表則分享於大灣區求學等資訊。香港建造學院舉辦的「建造全接『築』」(2月4日)主題日,將分享如何藉著擁抱創新科技,在「建造業2.0」時代開展不一樣的事業。博覽最後一天以「斜槓新世代」為主題 (2月5日),讓參觀人士深入了解同時從事多個職業的斜槓族,特別邀得咖啡師和KOL (網絡紅人) 暢談其充滿趣味及挑戰性的工作。
提供2,800就業機會 設即場面試
職業專區匯聚專業學會、求職平台、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等,帶來超過2,800個就業機會。當中「招聘廣場」連結求職平台及僱主,包括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城巴及亞洲空運中心等,將即場接受求職者應徵和進行面試。求職人士可帶備履歷入場,申請職位。
教育專區探索本地、內地及海外升學機會
今屆博覽的教育專區設有四大展區,「本地教育」展區網羅多家大學及專上學院的升學資料,包括香港樹仁大學及香港恒生大學等。「海外及中國內地升學」展區匯聚多個駐港領事館及官方認可機構、海外大學、海外和內地升學中心及教育機構,提供歐美、亞洲、中國內地等共19個國家和地區的升學諮詢服務。「終身學習」展區將介紹多元自我增值及在職進修課程,涵蓋科技教育、生活品味、語言、美容化妝等範疇。在「青年廣場」,香港青年協會、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香港遊樂場協會等會為年輕人提供生涯規劃和持續進修資訊,以及暑期工、實習、全職等各類工作機會。
博覽亦設有四個教育主題日,分別聚焦歐盟 (2月2日)、英國 (2月3日)、法國 (2月4日) 及德國 (2月5日),介紹這些廣受歡迎留學地點的入學要求、籌備留學須知,以及校園生活和配套等。
超過80場精彩活動 專家名人分享精闢見解及心路歷程
博覽期間,大會將舉行超過80場精彩活動,提供投身創科等不同專業、入職政府部門,及開展工作假期等資訊和「貼士」,並邀得多位星級名人和業內人士,分享入行經驗、心路歷程和成功之道:
LinkedIn人才解決方案客戶總監李卓熙將作「職場教路」,分享香港人力資源市場最新趨勢、在數碼時代的求職「貼士」等;
港產電影《逆流大叔》及《飯氣攻心》導演兼編劇陳詠燊將分享他由編劇躋身導演行列的心路歷程;
註冊護士兼YouTuber 肥姨姨將分享他就讀大學期間成為KOL的故事;
民航機師何紫婷將分享她從一名時裝設計師轉型成為機師的「衝上雲霄」逐夢之旅;
蕭欣浩博士將分享他從會考6分,蛻變成為博士級講師的經歷。
博覽網頁: 按此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教育及職業博覽二月初隆重開幕 雲集700參展機構 一站式升學及就業資訊一覽無遺 [/INST]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 主辦的第32屆教育及職業博覽,將於2月2至5日 (星期四至日) 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博覽劃分為「教育」及「職業」兩大專區,為眾多學生及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升學、進修和就業資訊,並提供2,800個就業機會,部分僱主更設即場面試,歡迎公眾人士免費入場。
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屆博覽以『多元出路 成就可能 』為主題,雲集20個國家及地區、700家教育機構、專業學會及公私營機構等,陣容鼎盛且內容豐富;冀能協助學生、在職人士及求職者發展多元技能,開拓更廣闊的出路,成就未來人生的無限可能。」
四大職業日主題 剖析就業趨勢及各行業前景
博覽設有四大主題職業日,每日透過一系列講座,介紹就業趨勢和不同行業的發展。職業訓練局舉辦的「職專教育 : 新人才 新技能」主題日 (2月2日),將剖析新時代需要掌握的不同技能,助參觀人士開拓更多元、更精彩的職業生涯。博覽第二日的主題為「大灣區發展機遇」(2月3日),邀得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探討青年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及創業等的發展機遇,香港菁英會代表亦會分享在深圳前海區就業及創業的資訊和經驗之談,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代表則分享於大灣區求學等資訊。香港建造學院舉辦的「建造全接『築』」(2月4日)主題日,將分享如何藉著擁抱創新科技,在「建造業2.0」時代開展不一樣的事業。博覽最後一天以「斜槓新世代」為主題 (2月5日),讓參觀人士深入了解同時從事多個職業的斜槓族,特別邀得咖啡師和KOL (網絡紅人) 暢談其充滿趣味及挑戰性的工作。
提供2,800就業機會 設即場面試
職業專區匯聚專業學會、求職平台、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等,帶來超過2,800個就業機會。當中「招聘廣場」連結求職平台及僱主,包括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城巴及亞洲空運中心等,將即場接受求職者應徵和進行面試。求職人士可帶備履歷入場,申請職位。
教育專區探索本地、內地及海外升學機會
今屆博覽的教育專區設有四大展區,「本地教育」展區網羅多家大學及專上學院的升學資料,包括香港樹仁大學及香港恒生大學等。「海外及中國內地升學」展區匯聚多個駐港領事館及官方認可機構、海外大學、海外和內地升學中心及教育機構,提供歐美、亞洲、中國內地等共19個國家和地區的升學諮詢服務。「終身學習」展區將介紹多元自我增值及在職進修課程,涵蓋科技教育、生活品味、語言、美容化妝等範疇。在「青年廣場」,香港青年協會、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香港遊樂場協會等會為年輕人提供生涯規劃和持續進修資訊,以及暑期工、實習、全職等各類工作機會。
博覽亦設有四個教育主題日,分別聚焦歐盟 (2月2日)、英國 (2月3日)、法國 (2月4日) 及德國 (2月5日),介紹這些廣受歡迎留學地點的入學要求、籌備留學須知,以及校園生活和配套等。
超過80場精彩活動 專家名人分享精闢見解及心路歷程
博覽期間,大會將舉行超過80場精彩活動,提供投身創科等不同專業、入職政府部門,及開展工作假期等資訊和「貼士」,並邀得多位星級名人和業內人士,分享入行經驗、心路歷程和成功之道:
LinkedIn人才解決方案客戶總監李卓熙將作「職場教路」,分享香港人力資源市場最新趨勢、在數碼時代的求職「貼士」等;
港產電影《逆流大叔》及《飯氣攻心》導演兼編劇陳詠燊將分享他由編劇躋身導演行列的心路歷程;
註冊護士兼YouTuber 肥姨姨將分享他就讀大學期間成為KOL的故事;
民航機師何紫婷將分享她從一名時裝設計師轉型成為機師的「衝上雲霄」逐夢之旅;
蕭欣浩博士將分享他從會考6分,蛻變成為博士級講師的經歷。
博覽網頁: 按此 </s>
|
一站式升學就業資訊平台 教育及職業博覽助您積極應變、開創新天
|
覺得被疫情打亂人生計劃、工作屢遇掣肘時,有否想過你仍可主導未來、開創新天?不論你是剛畢業、正在摸索出路,抑或已投身職場、仍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積極追尋更好機會,不妨參觀今年7月21至24日的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掌握最新的升學及就業資訊,發掘屬於你的無限可能。
緊貼時下市場趨勢 開拓未來發展方向
教育及職業博覽今年來到第31屆,繼續為參展機構提供不可多得的互動交流平台,同時為參觀者帶來最新、最熱門的升學及就業資訊。
今年博覽雲集多達780家、來自18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機構,更增設芬蘭及日本等地資訊。除了網羅公私營機構的筍工,博覧亦集合一系列本地及海外進修、升學等資訊,並將一連四天舉辦專題講座,請來各界人士暢談心得、分析市場趨勢。其中的星級嘉賓包括: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執行總監呂肇勤、《全民造星IV》參賽者曾業喬(燒賣)、香港品牌玩具協會會長王劍鋒(threezero創辦人)和兩位副會長陳浩斌(Hot Toys創辦人)、王信明(潮流玩具Molly設計師)、英識教育合夥人陳思銘、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電視節目主持林溥來(Patrick Sir)以及築夢女生成員Pinky和Tammy。
展內機遇處處 兼備本地海外資訊
場內設有六個主題展區 —「職業專區」將有公私營機構介紹不同事業出路,並設「招聘廣場」,預計將帶來超過2,700個就業機會;「教育專區」則有院校及教育機構提供「持續進修」、「本地教育」和「海外及中國內地升學」等資訊。博覽另設「青年廣場」,讓參展機構與年輕人直接交流,全面提供有關實習及持續進修、職業規劃等諮詢及資訊。
7月21日:VTC主題日Skilling for the Futur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alents及 探索 · 歐洲
7月22日:機電工程日 及 日本升學日
7月23日:建專業 見未來 (新) 及 探索 · 法國
7月24日:建造全接「築」及 德國升學
網上登記 現場換領禮品
此優惠並不適用於「教育及職業博覽2022」之參展商。
如 閣下成功登記換領紀念品,將會收到電郵確認信。閣下必須依照電郵確認信上的換領程序及攜同電郵確認信親臨博覽會場換領紀念品。
每人只限換領紀念品乙份。
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如有任何爭議,香港貿易發展局保留最終決定權。
登記截止日期: 19/7/2022
日期:2022年7月21日至24日(星期四至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
7月21至23日: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 ;
7月24日: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6時
費用:開放給公眾人士免費入場參觀
同期活動:
香港貿發局香港書展
香港貿發局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香港貿發局零食世界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一站式升學就業資訊平台 教育及職業博覽助您積極應變、開創新天 [/INST] 覺得被疫情打亂人生計劃、工作屢遇掣肘時,有否想過你仍可主導未來、開創新天?不論你是剛畢業、正在摸索出路,抑或已投身職場、仍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積極追尋更好機會,不妨參觀今年7月21至24日的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掌握最新的升學及就業資訊,發掘屬於你的無限可能。
緊貼時下市場趨勢 開拓未來發展方向
教育及職業博覽今年來到第31屆,繼續為參展機構提供不可多得的互動交流平台,同時為參觀者帶來最新、最熱門的升學及就業資訊。
今年博覽雲集多達780家、來自18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機構,更增設芬蘭及日本等地資訊。除了網羅公私營機構的筍工,博覧亦集合一系列本地及海外進修、升學等資訊,並將一連四天舉辦專題講座,請來各界人士暢談心得、分析市場趨勢。其中的星級嘉賓包括: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執行總監呂肇勤、《全民造星IV》參賽者曾業喬(燒賣)、香港品牌玩具協會會長王劍鋒(threezero創辦人)和兩位副會長陳浩斌(Hot Toys創辦人)、王信明(潮流玩具Molly設計師)、英識教育合夥人陳思銘、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電視節目主持林溥來(Patrick Sir)以及築夢女生成員Pinky和Tammy。
展內機遇處處 兼備本地海外資訊
場內設有六個主題展區 —「職業專區」將有公私營機構介紹不同事業出路,並設「招聘廣場」,預計將帶來超過2,700個就業機會;「教育專區」則有院校及教育機構提供「持續進修」、「本地教育」和「海外及中國內地升學」等資訊。博覽另設「青年廣場」,讓參展機構與年輕人直接交流,全面提供有關實習及持續進修、職業規劃等諮詢及資訊。
7月21日:VTC主題日Skilling for the Futur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alents及 探索 · 歐洲
7月22日:機電工程日 及 日本升學日
7月23日:建專業 見未來 (新) 及 探索 · 法國
7月24日:建造全接「築」及 德國升學
網上登記 現場換領禮品
此優惠並不適用於「教育及職業博覽2022」之參展商。
如 閣下成功登記換領紀念品,將會收到電郵確認信。閣下必須依照電郵確認信上的換領程序及攜同電郵確認信親臨博覽會場換領紀念品。
每人只限換領紀念品乙份。
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如有任何爭議,香港貿易發展局保留最終決定權。
登記截止日期: 19/7/2022
日期:2022年7月21日至24日(星期四至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
7月21至23日: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 ;
7月24日: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6時
費用:開放給公眾人士免費入場參觀
同期活動:
香港貿發局香港書展
香港貿發局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香港貿發局零食世界 </s>
|
一站式升學就業資訊平台 教育及職業博覽助您生涯規劃
|
即將畢業的你,決定好未來升學還是踏入職場沒有?還有已工作一段時間,覺得事業正走向死胡同的你,有打算轉職或進修尋覓新出路嗎?如果你還未有頭緒,不妨趁今年7月15至18日參與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了解最新的升學及就業資訊。
了解最新市場趨勢 把握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教育及職業博覽已經來到第30屆,一如以往為各參展商建立一個不可多得的互動交流平台,為參觀者提供各項最新、最熱門的升學及就業資訊。今年的博覽雲集800家展商,除了會介紹公私營機構筍工外,還提供一系列本地及海外進修、升學及工作假期等資訊,更會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不同界別人士分享經驗及心得,當中包括多位星級嘉賓: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黃正宜和英倫博士教育創辦人及首席學術總監凌羽一博士。
展內機遇處處 本地海外兼備
場內有多個主題展區,「職業專區」除了有公私營機構介紹不同的事業出路,還設有「招聘廣場」;而「教育專區」則有院校及教育機構提供「持續進修」、「創意及教育支援服務」、「高等教育」及「職業專才教育」等資訊。另外,博覽亦設有「青年廣場」,讓參展商可以直接向年輕人提供實習計劃、海外工作體驗計劃和職業規劃的創新意念及全面資訊;還有「國際交流村」為世界各地的駐香港領事館和官方認可機構及有意赴海外工作和升學的年輕人建立交流平台,互相了解。
主題日:
7月15日 - 建造職專發展
7月16日 - 美國升學日 及 機電工程日 (新)
7月17日 - 探索.法國 (新) 及 技能日 (新)
7月18日 - 留學加拿大: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正等你來探索 (新) 及 醫護就業簡介日 (新)
網上登記現場換領禮品(光學滑鼠) ↓
此優惠並不適用於「教育及職業博覽2021」之參展商。
成功登記換領紀念品之人士將會收到電郵確認信。閣下必須攜同電郵確認信親臨博覽會場的「參觀人士推廣櫃檯」換領紀念品。
每人只限換領紀念品乙份。圖片只供參考。
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如有任何爭議,香港貿易發展局保留最終決定權。
登記截止日期: 9/7/2021
日期:2021年7月15日至18日(星期四至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
7月15至17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7時) ;
7月18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
入場人士:開放給公眾人士免費入場參觀
同期活動:
香港貿發局香港書展
香港貿發局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香港貿發局零食世界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一站式升學就業資訊平台 教育及職業博覽助您生涯規劃 [/INST] 即將畢業的你,決定好未來升學還是踏入職場沒有?還有已工作一段時間,覺得事業正走向死胡同的你,有打算轉職或進修尋覓新出路嗎?如果你還未有頭緒,不妨趁今年7月15至18日參與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了解最新的升學及就業資訊。
了解最新市場趨勢 把握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教育及職業博覽已經來到第30屆,一如以往為各參展商建立一個不可多得的互動交流平台,為參觀者提供各項最新、最熱門的升學及就業資訊。今年的博覽雲集800家展商,除了會介紹公私營機構筍工外,還提供一系列本地及海外進修、升學及工作假期等資訊,更會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不同界別人士分享經驗及心得,當中包括多位星級嘉賓: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黃正宜和英倫博士教育創辦人及首席學術總監凌羽一博士。
展內機遇處處 本地海外兼備
場內有多個主題展區,「職業專區」除了有公私營機構介紹不同的事業出路,還設有「招聘廣場」;而「教育專區」則有院校及教育機構提供「持續進修」、「創意及教育支援服務」、「高等教育」及「職業專才教育」等資訊。另外,博覽亦設有「青年廣場」,讓參展商可以直接向年輕人提供實習計劃、海外工作體驗計劃和職業規劃的創新意念及全面資訊;還有「國際交流村」為世界各地的駐香港領事館和官方認可機構及有意赴海外工作和升學的年輕人建立交流平台,互相了解。
主題日:
7月15日 - 建造職專發展
7月16日 - 美國升學日 及 機電工程日 (新)
7月17日 - 探索.法國 (新) 及 技能日 (新)
7月18日 - 留學加拿大: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正等你來探索 (新) 及 醫護就業簡介日 (新)
網上登記現場換領禮品(光學滑鼠) ↓
此優惠並不適用於「教育及職業博覽2021」之參展商。
成功登記換領紀念品之人士將會收到電郵確認信。閣下必須攜同電郵確認信親臨博覽會場的「參觀人士推廣櫃檯」換領紀念品。
每人只限換領紀念品乙份。圖片只供參考。
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如有任何爭議,香港貿易發展局保留最終決定權。
登記截止日期: 9/7/2021
日期:2021年7月15日至18日(星期四至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
7月15至17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7時) ;
7月18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
入場人士:開放給公眾人士免費入場參觀
同期活動:
香港貿發局香港書展
香港貿發局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香港貿發局零食世界 </s>
|
恒隆地產得獎精英 展現優質服務DNA
|
全球商場營運者都致力將「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融入前線員工的思維之中,令他們發自內心、積極主動提供優質客戶服務,而恒隆地產有限公司 (「恒隆地產」) 早已找到成功辦法,讓員工認同及擁抱公司願景、使命和價值,從而使「以客為尊」精神自然地植根在他們心中。
表揚前線員工 提升服務水平
恒隆地產自2014年起舉行「綠寶石客戶服務獎」,表揚前線員工的卓越服務,目的是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加深員工的服務投入感。得獎者包括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同事,他們皆是恒隆地產旗下商場任職的前線人員。
「綠寶石客戶服務獎」於今年踏入第六個年頭。評審委員會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到共644份來自香港及內地項目的提名,創歷年新高。委員會按被提名人的處理問題能力、責任感、主動性等多個顧客服務表現範疇來評分,最終選出兩名服務獎得主及六個優秀服務個案。
「多做一點 前瞻一里」
恒隆地產副董事 ( 集團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 )潘舜雅 表示,提名人數目按年遞增,情況令人鼓舞。「此獎項反映恒隆地產一直努力不懈,鼓勵同事體現『多做一點 前瞻一里』的精神,並展示出關愛員工的企業文化,為同事提供事業發展及個人成長的機會。 」過去一年,恒隆地產的前線員工克服了疫情所帶來的種種挑戰,確保訪客及租戶的安全。經此嚴峻考驗,前線員工的工作投入感更勝從前,將服務質素提升至更高水平。
潘舜雅表示,「綠寶石客戶服務獎」現在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平台,服務獎得主會應邀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知識,講解如何將「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付諸實行。「我們藉著經驗分享來鞏固企業文化,把服務水平提升至更高層次,將恒隆地產的營運理念『只選好的 只做對的』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
服務卓越 超越期望
適逢去年是其母公司恒隆集團的60周年誌慶,恒隆地產為這個重要的里程碑重新闡釋了公司的願景 ( Vision )、使命 ( Mission ) 與核心價值 ( Values ),簡稱「VMV」,向所有持份者傳達更加清晰的企業訊息。潘舜雅表示,恒隆地產的願景是為各持份者締造優享生活空間,同時透過連繫顧客、社群、夥伴,實現可持續增長,並鼓勵員工將公司的核心价值:誠信、永續、卓越、開明融入於日常工作中,從而達到「以客為尊」的核心目標。恒隆地產有完善計劃去激勵員工提供卓越服務,超越客戶預期。「除了其他配置平台及最新的『VMV』,『綠寶石客戶服務獎』也是計劃的重要一環。最近,我們為前線員工設計了新制服,並透過新制服的視覺效果,向所有持份者傳達出專業服務及卓越質素的正確形象,營造更深刻的客戶體驗。 」
培訓層層遞進 深化服務專業
恒隆地產也設計了一系列培訓及事業發展課程,而所有新僱員的首個任務就是確立一些能反映公司「VMV」的個人目標,並嘗試在日常工作中付諸實行。潘舜雅表示,恒隆地產還設有「綠寶石服務知識課程」,教導員工在與顧客互動時所採取的應有行為及態度。「該課程涵蓋標準問候語、手勢及對答技巧等範疇。我們會將這套服務知識套用在工作中,藉此培養同事對服務的投入感。
「『綠寶石服務行動課程』是較高級的課程,內容涵蓋現實生活的多個不同層面。同事受訓時須進行角色扮演,學習如何將知識付諸實行,應付突發情況。我們也會定期組織複習課程,讓同事逐漸把『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融入他們的DNA。 」
恒隆地產也設計了「綠寶石服務教練課程」,目的是磨練主管的教練技巧,提升及更新他們對相關政府規章的知識,例如防火安全及保安。這些培訓課程對提升前線員工的服務水平帶來正面效果,而第六屆「綠寶石客戶服務獎」得獎者就是最強而有力的證明。
言出必行 做到最好
舉例說,淘大商場的前線團隊就曾協助警方追捕一名從商場珠寶店內劫去一條名貴金鏈的劫匪,並成功起回失物,事後多名團隊成員都得到警方嘉許。淘大商場高級賓客服務主管陳滿根表示,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滿足客戶需求,提供適切服務。「無論是以誠待客、協助警方或保障租戶,我們都是言出必行,做到最好。 」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高級客服員牛路旭是另一位得獎者。他曾經在商場拾獲一張火車票,其後主動從商場的會員數據庫中尋找失主身份,最後在下班時間成功地物歸原主,完美示範了如何與恒隆地產的「VMV」價值接軌。
於香港山頂廣場任職的禮賓服務專員梁頌詩Joyce,有次成功安撫一名情緒激動的顧客,並在其他部門同事的協助下,令被其挾持於洗手間的清潔員工避免受到傷害,及時解除一場危機,大大減低了對顧客及商場的影響。Joyce表示這正好反映山頂廣場團隊致力實踐卓越服務的決心。
恒隆地產副董事(集團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潘舜雅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高級客服員牛路旭
香港山頂廣場禮賓服務專員梁頌詩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恒隆地產得獎精英 展現優質服務DNA [/INST] 全球商場營運者都致力將「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融入前線員工的思維之中,令他們發自內心、積極主動提供優質客戶服務,而恒隆地產有限公司 (「恒隆地產」) 早已找到成功辦法,讓員工認同及擁抱公司願景、使命和價值,從而使「以客為尊」精神自然地植根在他們心中。
表揚前線員工 提升服務水平
恒隆地產自2014年起舉行「綠寶石客戶服務獎」,表揚前線員工的卓越服務,目的是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加深員工的服務投入感。得獎者包括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同事,他們皆是恒隆地產旗下商場任職的前線人員。
「綠寶石客戶服務獎」於今年踏入第六個年頭。評審委員會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到共644份來自香港及內地項目的提名,創歷年新高。委員會按被提名人的處理問題能力、責任感、主動性等多個顧客服務表現範疇來評分,最終選出兩名服務獎得主及六個優秀服務個案。
「多做一點 前瞻一里」
恒隆地產副董事 ( 集團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 )潘舜雅 表示,提名人數目按年遞增,情況令人鼓舞。「此獎項反映恒隆地產一直努力不懈,鼓勵同事體現『多做一點 前瞻一里』的精神,並展示出關愛員工的企業文化,為同事提供事業發展及個人成長的機會。 」過去一年,恒隆地產的前線員工克服了疫情所帶來的種種挑戰,確保訪客及租戶的安全。經此嚴峻考驗,前線員工的工作投入感更勝從前,將服務質素提升至更高水平。
潘舜雅表示,「綠寶石客戶服務獎」現在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平台,服務獎得主會應邀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知識,講解如何將「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付諸實行。「我們藉著經驗分享來鞏固企業文化,把服務水平提升至更高層次,將恒隆地產的營運理念『只選好的 只做對的』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
服務卓越 超越期望
適逢去年是其母公司恒隆集團的60周年誌慶,恒隆地產為這個重要的里程碑重新闡釋了公司的願景 ( Vision )、使命 ( Mission ) 與核心價值 ( Values ),簡稱「VMV」,向所有持份者傳達更加清晰的企業訊息。潘舜雅表示,恒隆地產的願景是為各持份者締造優享生活空間,同時透過連繫顧客、社群、夥伴,實現可持續增長,並鼓勵員工將公司的核心价值:誠信、永續、卓越、開明融入於日常工作中,從而達到「以客為尊」的核心目標。恒隆地產有完善計劃去激勵員工提供卓越服務,超越客戶預期。「除了其他配置平台及最新的『VMV』,『綠寶石客戶服務獎』也是計劃的重要一環。最近,我們為前線員工設計了新制服,並透過新制服的視覺效果,向所有持份者傳達出專業服務及卓越質素的正確形象,營造更深刻的客戶體驗。 」
培訓層層遞進 深化服務專業
恒隆地產也設計了一系列培訓及事業發展課程,而所有新僱員的首個任務就是確立一些能反映公司「VMV」的個人目標,並嘗試在日常工作中付諸實行。潘舜雅表示,恒隆地產還設有「綠寶石服務知識課程」,教導員工在與顧客互動時所採取的應有行為及態度。「該課程涵蓋標準問候語、手勢及對答技巧等範疇。我們會將這套服務知識套用在工作中,藉此培養同事對服務的投入感。
「『綠寶石服務行動課程』是較高級的課程,內容涵蓋現實生活的多個不同層面。同事受訓時須進行角色扮演,學習如何將知識付諸實行,應付突發情況。我們也會定期組織複習課程,讓同事逐漸把『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融入他們的DNA。 」
恒隆地產也設計了「綠寶石服務教練課程」,目的是磨練主管的教練技巧,提升及更新他們對相關政府規章的知識,例如防火安全及保安。這些培訓課程對提升前線員工的服務水平帶來正面效果,而第六屆「綠寶石客戶服務獎」得獎者就是最強而有力的證明。
言出必行 做到最好
舉例說,淘大商場的前線團隊就曾協助警方追捕一名從商場珠寶店內劫去一條名貴金鏈的劫匪,並成功起回失物,事後多名團隊成員都得到警方嘉許。淘大商場高級賓客服務主管陳滿根表示,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滿足客戶需求,提供適切服務。「無論是以誠待客、協助警方或保障租戶,我們都是言出必行,做到最好。 」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高級客服員牛路旭是另一位得獎者。他曾經在商場拾獲一張火車票,其後主動從商場的會員數據庫中尋找失主身份,最後在下班時間成功地物歸原主,完美示範了如何與恒隆地產的「VMV」價值接軌。
於香港山頂廣場任職的禮賓服務專員梁頌詩Joyce,有次成功安撫一名情緒激動的顧客,並在其他部門同事的協助下,令被其挾持於洗手間的清潔員工避免受到傷害,及時解除一場危機,大大減低了對顧客及商場的影響。Joyce表示這正好反映山頂廣場團隊致力實踐卓越服務的決心。
恒隆地產副董事(集團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潘舜雅
瀋陽皇城恒隆廣場高級客服員牛路旭
香港山頂廣場禮賓服務專員梁頌詩 </s>
|
第三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
|
澎湃創意動力 突破疫情挑戰
支援本地數碼廣告創意人才
與出版界一同攜手 共創多元宣傳生態
疫情衝擊之下,日常不少活動都轉為網上形式進行,進一步推動了網上購物、網上開會、網上學習,以至「網紅+直播」的新電商模式等等。在此新常態下的各種改變,為數碼廣告界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數碼廣告亦為出版界帶來更多可能性。
由香港互動市務商會(下稱「主辦機構」)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下稱「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第三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下稱「支援計劃」),旨在培育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為本地新晉作家宣傳其指定著作。支援計劃今年踏入第三屆,雖面對疫情挑戰,但反應十分踴躍,吸引到多達71間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76組新晉作家申請。新晉作家向支援計劃所提交的申請著作,其題材種類亦非常廣泛,由設計、旅遊、工藝、文化、勵志、教育等等,可見不同書種的作者及其出版社也意識到,數碼廣告有助推廣,讓更多讀者接觸到香港優質著作。
支援計劃順利於2月19日舉行網上啟動禮,並邀請到「創意香港」助理總監袁賽芳女士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司徒廣釗先生及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蘇惠良先生,為今屆支援計劃揭開序幕,以及公布遴選及配對結果。合共12隊分別由成立不多於5年的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本地新晉作家組成的組合,入選參與今屆支援計劃,並在專家指導下,為有關新晉作家的指定著作,度身訂造數碼廣告活動,令數碼廣告及出版兩個界別有更多合作及發展機會,同時藉此向大眾推廣閱讀文化。
今屆支援計劃為期約3個月,期間每組會獲最高達港幣220,000元,為其指定著作設計、製作及執行一系列數碼廣告活動。除此以外,大會將為參與組合提供培訓,由業內專家教授數碼廣告的策略和技巧,協助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在支援計劃下創作數碼廣告,檢討其製作進度,並改善其製作及創作水平,同時亦讓參與的新晉作家與其出版社加強對數碼媒體的認識和運用。
主辦機構亦會透過多方面的宣傳渠道,包括支援計劃的官方網站、互聯網、社交平台等,增加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之知名度,以及參與新晉作家及其指定著作的曝光率。回顧在上屆支援計劃下創作的11個數碼廣告企劃,一共觸及超過1,000萬人次、互動次數近140萬,總瀏覽量亦超越470萬,成功為有關著作和新晉作家帶來廣泛和長遠的成效,刺激了有關著作的銷量之餘,亦提升了作者的人氣。主辦機構預期今屆的宣傳同樣會取得理想成績。
主辦機構更將於「香港書展2021」場內設立宣傳展位,展示今屆12隊組合在支援計劃下所創作的數碼廣告企劃,以及相關的指定著作,向更多業界和公眾廣為宣傳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丶新晉作家和其指定著作。此外,主辦機構將於7月(暫定)為今屆支援計劃下所創作的數碼廣告,舉辦「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及頒獎典禮,除頒發多個由業內專家評定的大獎外,還有由公眾選出的「我最喜愛的數碼廣告(出版類別)」,以表揚支援計劃下製作的出色數碼廣告,鼓勵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新晉作家。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第三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 [/INST] 澎湃創意動力 突破疫情挑戰
支援本地數碼廣告創意人才
與出版界一同攜手 共創多元宣傳生態
疫情衝擊之下,日常不少活動都轉為網上形式進行,進一步推動了網上購物、網上開會、網上學習,以至「網紅+直播」的新電商模式等等。在此新常態下的各種改變,為數碼廣告界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數碼廣告亦為出版界帶來更多可能性。
由香港互動市務商會(下稱「主辦機構」)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下稱「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第三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下稱「支援計劃」),旨在培育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為本地新晉作家宣傳其指定著作。支援計劃今年踏入第三屆,雖面對疫情挑戰,但反應十分踴躍,吸引到多達71間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76組新晉作家申請。新晉作家向支援計劃所提交的申請著作,其題材種類亦非常廣泛,由設計、旅遊、工藝、文化、勵志、教育等等,可見不同書種的作者及其出版社也意識到,數碼廣告有助推廣,讓更多讀者接觸到香港優質著作。
支援計劃順利於2月19日舉行網上啟動禮,並邀請到「創意香港」助理總監袁賽芳女士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司徒廣釗先生及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蘇惠良先生,為今屆支援計劃揭開序幕,以及公布遴選及配對結果。合共12隊分別由成立不多於5年的本地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本地新晉作家組成的組合,入選參與今屆支援計劃,並在專家指導下,為有關新晉作家的指定著作,度身訂造數碼廣告活動,令數碼廣告及出版兩個界別有更多合作及發展機會,同時藉此向大眾推廣閱讀文化。
今屆支援計劃為期約3個月,期間每組會獲最高達港幣220,000元,為其指定著作設計、製作及執行一系列數碼廣告活動。除此以外,大會將為參與組合提供培訓,由業內專家教授數碼廣告的策略和技巧,協助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在支援計劃下創作數碼廣告,檢討其製作進度,並改善其製作及創作水平,同時亦讓參與的新晉作家與其出版社加強對數碼媒體的認識和運用。
主辦機構亦會透過多方面的宣傳渠道,包括支援計劃的官方網站、互聯網、社交平台等,增加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之知名度,以及參與新晉作家及其指定著作的曝光率。回顧在上屆支援計劃下創作的11個數碼廣告企劃,一共觸及超過1,000萬人次、互動次數近140萬,總瀏覽量亦超越470萬,成功為有關著作和新晉作家帶來廣泛和長遠的成效,刺激了有關著作的銷量之餘,亦提升了作者的人氣。主辦機構預期今屆的宣傳同樣會取得理想成績。
主辦機構更將於「香港書展2021」場內設立宣傳展位,展示今屆12隊組合在支援計劃下所創作的數碼廣告企劃,以及相關的指定著作,向更多業界和公眾廣為宣傳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丶新晉作家和其指定著作。此外,主辦機構將於7月(暫定)為今屆支援計劃下所創作的數碼廣告,舉辦「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及頒獎典禮,除頒發多個由業內專家評定的大獎外,還有由公眾選出的「我最喜愛的數碼廣告(出版類別)」,以表揚支援計劃下製作的出色數碼廣告,鼓勵參與的初創數碼廣告企業及新晉作家。 </s>
|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
|
資訊科技應用已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當中以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發展近年尤其火熱,應用上亦越趨普及,各行各業均大力投放資源在相關領域上,改變了職場上對從業員的技術要求外,亦為科技行業人才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將於三月十日星期六舉行,今年將有超過100間科技公司和新經濟初創企業參與,提供超過600個職位。參與企業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東亞銀行、電訊盈科、GoGoVan、Klook客路等;工作範疇則從軟件開發、UI/UX介面設計、數據分析、到市場營銷、平面設計、會計及工程等,歡迎各行各業有志加入創科行列的人才參加。
此外,亦舉辦多場不同行業講座和企業攤位,包括職業論壇、初創企業招聘會、面試技巧講座及一對一履歷諮詢等。大會更請來業界翹楚為參與人士提供寶貴經驗及最新行業發展分享,包括阿里巴巴,畢馬威,Microsoft等大型企業參與職業論壇,為不同屆別與不同經驗人才提供各類求職、創業與進修資訊有助及早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投身數碼科技界做好準備!
有志於數碼科技行業發展萬勿錯過,各項活動詳情及登記可瀏覽以下網址。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 Cyberport Career Fair 2018
日期: 3月10日 (星期六)
時間: 12:00 – 18:00
地點: 數碼港三座
查詢電話:3166 3839
電郵:[email protected]
活動及地點
時間 活動
11:00 – 13:00 職業論壇
12:00 – 18:00 初創企業招聘會
業界夥伴招聘專區
13:00 – 17:30 初創企業招聘講座
14:00 – 17:00 Cyberport x XpRelay: 履歷諮詢
* 金鐘及九龍塘港鐵站設有免費穿梭巴士,詳請稍後將於數碼港網頁公佈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 [/INST] 資訊科技應用已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當中以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發展近年尤其火熱,應用上亦越趨普及,各行各業均大力投放資源在相關領域上,改變了職場上對從業員的技術要求外,亦為科技行業人才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將於三月十日星期六舉行,今年將有超過100間科技公司和新經濟初創企業參與,提供超過600個職位。參與企業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東亞銀行、電訊盈科、GoGoVan、Klook客路等;工作範疇則從軟件開發、UI/UX介面設計、數據分析、到市場營銷、平面設計、會計及工程等,歡迎各行各業有志加入創科行列的人才參加。
此外,亦舉辦多場不同行業講座和企業攤位,包括職業論壇、初創企業招聘會、面試技巧講座及一對一履歷諮詢等。大會更請來業界翹楚為參與人士提供寶貴經驗及最新行業發展分享,包括阿里巴巴,畢馬威,Microsoft等大型企業參與職業論壇,為不同屆別與不同經驗人才提供各類求職、創業與進修資訊有助及早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投身數碼科技界做好準備!
有志於數碼科技行業發展萬勿錯過,各項活動詳情及登記可瀏覽以下網址。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8 Cyberport Career Fair 2018
日期: 3月10日 (星期六)
時間: 12:00 – 18:00
地點: 數碼港三座
查詢電話:3166 3839
電郵:[email protected]
活動及地點
時間 活動
11:00 – 13:00 職業論壇
12:00 – 18:00 初創企業招聘會
業界夥伴招聘專區
13:00 – 17:30 初創企業招聘講座
14:00 – 17:00 Cyberport x XpRelay: 履歷諮詢
* 金鐘及九龍塘港鐵站設有免費穿梭巴士,詳請稍後將於數碼港網頁公佈 </s>
|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
|
本港Tech行業及初創企業發展蓬勃,數碼港明白業界求才若渴,故此致力啟發及協助年青人投身業界一展所長,同時推動業界發展。有見及此,「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的規模愈來愈大,共吸引超過60間數碼科技公司參與,較去年增加50%,職位空缺亦超過 400個,較去年大增1倍。
其中業界龍頭企業如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China) Limited)、科聯系統集團(Computer 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imited)等企業及多間增長潛力強勁的初創企業均有參與,職位空缺包括程式編寫、手機及遊戲應用程式開發、廣告及市場推廣、網頁及介面設計和業務發展等,為有志於資訊科技行業發展的求職人士提供市場上最優質的好工。
博覽當日大會請來業界翹楚於就業講座中進行分享,包括著名手機程式開發公司(Innopage Limited)、初創公司(TeamNote HK Limited)的代表,同場也設有科技企業招聘講座,讓求職者了解公司的發展前景。
數碼港青年團隊經理梁德明表示:「今年參與『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企業的總數較去年增加五成,而提供的職位空缺亦增加一倍,我們很高興見證香港科技界的蓬勃發展。今次的招聘博覽,駐數碼港及非駐數碼港的社區成員參與踴躍,合共提供了逾400個職位空缺。藉著是次招聘博覽,我們期望本地及國際科技企業、初創企業,以及新一代的數碼科技專才能聚首一堂,促進本地科技及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
此外,今年初創企業也是主打項目,除了各初創企業本身提供逾多個全職職位之外,也有超過60個由數碼港策劃,遍佈本港及內地的科技實習工作機會,其中由初創企業提供的實習名額的不乏知名公司,包括在學生界享負盛名的電子學習平台Snapask、熱門兼職搵工應用程式JOBDOH Limited及由「星之子」陳易希創辦、年營業額過百萬的程式開發公司Bull.B Tech外、還包括針對金融服務業的社交網絡NexChange、以及擁有逾8,000用戶的「街坊」物品租借應用程式的開發商Gaifong等。
過去兩年Snapask都透過數碼港招聘博覽 2016聘請到多位人才加入,最近其中一位夥伴江則希更獲選成褔布斯雜誌Asia 30 Under 30的其中一位新星,共同創辦人余佑謙指出:「由2012年起,我們積極透過不同平台,包括數碼港招聘博覽及數碼港創業學會的「e+ 創業」實習計劃,向年輕人推廣Snapask的獨特工作文化。通過我們的故事去啟發他們的創業精神,最後更成功邀請多位人才加盟。」
招聘博覽將於3月12日(星期六)於數碼港舉行,免費穿梭巴士於金鐘地鐵站(A出口)往來數碼港。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 [/INST] 本港Tech行業及初創企業發展蓬勃,數碼港明白業界求才若渴,故此致力啟發及協助年青人投身業界一展所長,同時推動業界發展。有見及此,「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的規模愈來愈大,共吸引超過60間數碼科技公司參與,較去年增加50%,職位空缺亦超過 400個,較去年大增1倍。
其中業界龍頭企業如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China) Limited)、科聯系統集團(Computer 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imited)等企業及多間增長潛力強勁的初創企業均有參與,職位空缺包括程式編寫、手機及遊戲應用程式開發、廣告及市場推廣、網頁及介面設計和業務發展等,為有志於資訊科技行業發展的求職人士提供市場上最優質的好工。
博覽當日大會請來業界翹楚於就業講座中進行分享,包括著名手機程式開發公司(Innopage Limited)、初創公司(TeamNote HK Limited)的代表,同場也設有科技企業招聘講座,讓求職者了解公司的發展前景。
數碼港青年團隊經理梁德明表示:「今年參與『數碼港招聘博覽2016』企業的總數較去年增加五成,而提供的職位空缺亦增加一倍,我們很高興見證香港科技界的蓬勃發展。今次的招聘博覽,駐數碼港及非駐數碼港的社區成員參與踴躍,合共提供了逾400個職位空缺。藉著是次招聘博覽,我們期望本地及國際科技企業、初創企業,以及新一代的數碼科技專才能聚首一堂,促進本地科技及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
此外,今年初創企業也是主打項目,除了各初創企業本身提供逾多個全職職位之外,也有超過60個由數碼港策劃,遍佈本港及內地的科技實習工作機會,其中由初創企業提供的實習名額的不乏知名公司,包括在學生界享負盛名的電子學習平台Snapask、熱門兼職搵工應用程式JOBDOH Limited及由「星之子」陳易希創辦、年營業額過百萬的程式開發公司Bull.B Tech外、還包括針對金融服務業的社交網絡NexChange、以及擁有逾8,000用戶的「街坊」物品租借應用程式的開發商Gaifong等。
過去兩年Snapask都透過數碼港招聘博覽 2016聘請到多位人才加入,最近其中一位夥伴江則希更獲選成褔布斯雜誌Asia 30 Under 30的其中一位新星,共同創辦人余佑謙指出:「由2012年起,我們積極透過不同平台,包括數碼港招聘博覽及數碼港創業學會的「e+ 創業」實習計劃,向年輕人推廣Snapask的獨特工作文化。通過我們的故事去啟發他們的創業精神,最後更成功邀請多位人才加盟。」
招聘博覽將於3月12日(星期六)於數碼港舉行,免費穿梭巴士於金鐘地鐵站(A出口)往來數碼港。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s>
|
2018香港薪酬調查及招聘預測
|
據招聘顧問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 《薪酬調查》(以下簡稱《報告》),對招聘市場作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與展望。在2018年,科技與創新將繼續催化多個行業的招聘意欲,而整體薪金水平將維持平穩,僱員平均加薪3 - 5%,轉職人士則普遍有10 - 15%加幅。
承接年前全球經濟走勢影響,招聘市場在2017年初較為保守,然而隨後本港經濟意外呈現強勁增長,失業率跌至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低水平,尤以中國內地經濟增長帶動全球商貿活動, 酒店、零售及服務業皆受惠於訪客人數增加,預期2018年本港經濟市場趨勢會持續向好。
科技行業增長與數碼化繼續成主流趨勢,各行各業都渴求招攬相關人才,善用科技控制成本開支,增強企業競爭力。熟悉DevOps、大數據、網絡安全及雲端技術的科技人才最受市場青睞。同時,隨著電子金融交易日趨頻繁,更多僱主尋求樂意接受挑戰又有能力推動電子化項目的人才。科技行業薪酬水平因應特定技術要求而浮動,僱員平均達10 - 15%加薪幅度,而轉職的合約精英薪酬增幅則可達15 - 20%。
早年因全球經濟波動而凍結人手的金融服務業,過去一年招聘活動開始復甦,特別是投資銀行前線職位以及科技相關職位。在2018年,科技相關項目人才轉職時,更可期望薪酬提升達20%。
法律與合規行業將於2018年保持平穩增長。監管要求日益收緊、新行業興起、金融科技急速發展牽涉的法律事項、以及內地資金投資本港的強勁需求,都是推動行業的催化劑。市場對掌握中國市場知識,並有良好中文溝通能力的人才最為渴求。合規行業精英難求,企業樂意以高價爭奪,轉職者可望高達20 - 25%薪酬增幅,並因應所處行業及工作崗位再有所調整。法律專才方面,律師轉職平均達10 - 15%的增幅,如屬熱門崗位,更可增加高達20%。
會計及財務企業趨向利用數據進行商業決策,因此行內管理層正致力招攬具備出色溝通能力的人才,以提升整理團隊數據分析和解難能力,協助公司作出決策。至於銷售及市場推廣行業,隨著數碼行銷盛行,企業尋求掌握相關技術的人才,例如開發網站及手機應用、管理社交平台
、追蹤成效、分析市場數據等。
另一方面,合約聘用形式成新興趨勢,僱主樂意藉此尋找具特定經驗或技術的人才,負責專案項目,同時填補之前因控制成本而收緊的空缺人手。部份企業會以合約項目形式,聘請專人執行商業轉型策略工作,尤其是金融服務及人力資源行業。比起從前,僱主提升了專項合約員工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以吸納行業精英。同時,求職者亦更樂意考慮接受合約聘用,以增加相關項目經驗及吸收行業知識。此外,女性員工於產假後重投職場,也屬意尋找更有彈性的合約崗位。
華德士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貝明修 (Matthew Bennett)表示 :
「總括而言,我們預期2018年的招聘市場將隨企業業務發展,大致平穩向上。不過,部份行業人才需求甚殷,企業需要提供更有彈性的招聘條件,並著重發掘僱員的潛能及適應力。僱主亦應留意,單單薪酬並不足以吸引人才,他們比以往更加著重生活跟工作平衡、企業文化、晉升前景、彈性工作環境等。同時,僱員亦可裝備自己,抱開放態度迎接科技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及早提升相關技術知識,把握行業新趨勢。」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2018香港薪酬調查及招聘預測 [/INST] 據招聘顧問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 《薪酬調查》(以下簡稱《報告》),對招聘市場作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與展望。在2018年,科技與創新將繼續催化多個行業的招聘意欲,而整體薪金水平將維持平穩,僱員平均加薪3 - 5%,轉職人士則普遍有10 - 15%加幅。
承接年前全球經濟走勢影響,招聘市場在2017年初較為保守,然而隨後本港經濟意外呈現強勁增長,失業率跌至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低水平,尤以中國內地經濟增長帶動全球商貿活動, 酒店、零售及服務業皆受惠於訪客人數增加,預期2018年本港經濟市場趨勢會持續向好。
科技行業增長與數碼化繼續成主流趨勢,各行各業都渴求招攬相關人才,善用科技控制成本開支,增強企業競爭力。熟悉DevOps、大數據、網絡安全及雲端技術的科技人才最受市場青睞。同時,隨著電子金融交易日趨頻繁,更多僱主尋求樂意接受挑戰又有能力推動電子化項目的人才。科技行業薪酬水平因應特定技術要求而浮動,僱員平均達10 - 15%加薪幅度,而轉職的合約精英薪酬增幅則可達15 - 20%。
早年因全球經濟波動而凍結人手的金融服務業,過去一年招聘活動開始復甦,特別是投資銀行前線職位以及科技相關職位。在2018年,科技相關項目人才轉職時,更可期望薪酬提升達20%。
法律與合規行業將於2018年保持平穩增長。監管要求日益收緊、新行業興起、金融科技急速發展牽涉的法律事項、以及內地資金投資本港的強勁需求,都是推動行業的催化劑。市場對掌握中國市場知識,並有良好中文溝通能力的人才最為渴求。合規行業精英難求,企業樂意以高價爭奪,轉職者可望高達20 - 25%薪酬增幅,並因應所處行業及工作崗位再有所調整。法律專才方面,律師轉職平均達10 - 15%的增幅,如屬熱門崗位,更可增加高達20%。
會計及財務企業趨向利用數據進行商業決策,因此行內管理層正致力招攬具備出色溝通能力的人才,以提升整理團隊數據分析和解難能力,協助公司作出決策。至於銷售及市場推廣行業,隨著數碼行銷盛行,企業尋求掌握相關技術的人才,例如開發網站及手機應用、管理社交平台
、追蹤成效、分析市場數據等。
另一方面,合約聘用形式成新興趨勢,僱主樂意藉此尋找具特定經驗或技術的人才,負責專案項目,同時填補之前因控制成本而收緊的空缺人手。部份企業會以合約項目形式,聘請專人執行商業轉型策略工作,尤其是金融服務及人力資源行業。比起從前,僱主提升了專項合約員工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以吸納行業精英。同時,求職者亦更樂意考慮接受合約聘用,以增加相關項目經驗及吸收行業知識。此外,女性員工於產假後重投職場,也屬意尋找更有彈性的合約崗位。
華德士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貝明修 (Matthew Bennett)表示 :
「總括而言,我們預期2018年的招聘市場將隨企業業務發展,大致平穩向上。不過,部份行業人才需求甚殷,企業需要提供更有彈性的招聘條件,並著重發掘僱員的潛能及適應力。僱主亦應留意,單單薪酬並不足以吸引人才,他們比以往更加著重生活跟工作平衡、企業文化、晉升前景、彈性工作環境等。同時,僱員亦可裝備自己,抱開放態度迎接科技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及早提升相關技術知識,把握行業新趨勢。」 </s>
|
打工仔上班安排意向調查:8成人想有需要先返office,其餘時間work from home!
|
疫情開始緩和,職場都開始回復正常。早排我哋喺網上做咗個簡單嘅意見調查,睇下有幾多打工仔因為疫情而改變工作模式,有人全時間work from home,有人分咗A/B Team,有人變咗混合工作模式(按工作需要而定),究竟有幾多人係想永續呢種自由同時又困身嘅生活呢?喺短短一個星期,我哋收集到過百份問卷,一齊睇下打工仔點睇!
上班安排完全改變 打工仔:滿意安排
一開始我哋問「喺2022年1-4月,你公司嘅上班安排有無咩轉變呢?」
40% 表示公司轉咗「混合工作模式」,可以按工作需要自由選擇返唔返office;
33.3% 嘅打工仔表示全公司轉晒 work from home;
只有 26.7% 表示公司轉咗 A/B Team 模式,輪流返公司;
回答問卷嘅打工仔都係幸福嘅,因為無人表示上班安排係無改變。
而當中近7成半打工仔表示滿意同非常滿意公司嘅安排。
滿意安排 但工作上有一定困難
雖然打工仔大部份都滿意公司嘅上班安排,但與此同時,環境轉變後工作反而有一定嘅困難。
30% 表示「同事之間溝通有困難」;
15% 表示「個人設備不及公司 (如電腦,網絡 等),影響工作質素」;
10% 表示「工作文件大多數喺office,唔可以帶走 (如敏感資料)」;
10% 表示「屋企環境唔適合工作」
以上嘅結果都唔難理解,喺大家都見唔到面,或者有限度見面情況下,同事之間極其量只可以用電話或者WhatsApp做即時溝通,同以前喺office面對面溝通有一定分別。
另外,唔係每個人喺屋企都好似喺公司咁,有大嘅電腦螢幕同運算快嘅電腦工作,如果係用手提電腦做Excel或者Powerpoint嘅工作,真係隨時眼盲,如果需要列印文件就更加麻煩。
有部份打工仔嘅工作同客戶個人資料有關(例如銀行),就需要返公司先做到相關工作,喺屋企就變相係有限度服務。
而如果屋企無一個適合長期工作嘅位置,唔止影響工作質素,對身體健康都會有一定影響。
疫情緩和 大部份公司恢復正常
調查結果亦話畀我哋聽,73.3% 嘅打工仔恢復正常辦工,正式返公司,只有 13.3% 打工仔係仍然可以繼續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A/B Team 或者按需要返公司。
8成人想有需要先返office
喺問卷調查嘅最尾,我哋有問返打工仔嘅意願係點,有 80% 打工仔表示想未來可以按工作需要決定返office或者work from home,13.3% 想每日在家工作,只有 6.7% 想 A/B Team。(當然係無人想恢復正常啦)
總結
經歷一段長時間嘅改變,打工仔們已經習慣咗新嘅工作模式。雖然喺工作上會有一定程度嘅困難,但喺有得揀嘅情況下,打工仔仍然希望按工作需要而定。當然,調查入面只要睇下大家嘅意願,無包含到工作表演上嘅比較,因為呢類型嘅比較,都係公司嘅管理層同員工review先真實嘅。
其實,全球有好多間知名大企業已經選擇擁抱new normal,例如:Apple,Microsoft,Shopify,Slack, Spotify,Twitter同Upwork等等。但如果工作質素無下降,又有無公司會繼續呢個因為疫情而改變嘅工作模式呢?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打工仔上班安排意向調查:8成人想有需要先返office,其餘時間work from home! [/INST] 疫情開始緩和,職場都開始回復正常。早排我哋喺網上做咗個簡單嘅意見調查,睇下有幾多打工仔因為疫情而改變工作模式,有人全時間work from home,有人分咗A/B Team,有人變咗混合工作模式(按工作需要而定),究竟有幾多人係想永續呢種自由同時又困身嘅生活呢?喺短短一個星期,我哋收集到過百份問卷,一齊睇下打工仔點睇!
上班安排完全改變 打工仔:滿意安排
一開始我哋問「喺2022年1-4月,你公司嘅上班安排有無咩轉變呢?」
40% 表示公司轉咗「混合工作模式」,可以按工作需要自由選擇返唔返office;
33.3% 嘅打工仔表示全公司轉晒 work from home;
只有 26.7% 表示公司轉咗 A/B Team 模式,輪流返公司;
回答問卷嘅打工仔都係幸福嘅,因為無人表示上班安排係無改變。
而當中近7成半打工仔表示滿意同非常滿意公司嘅安排。
滿意安排 但工作上有一定困難
雖然打工仔大部份都滿意公司嘅上班安排,但與此同時,環境轉變後工作反而有一定嘅困難。
30% 表示「同事之間溝通有困難」;
15% 表示「個人設備不及公司 (如電腦,網絡 等),影響工作質素」;
10% 表示「工作文件大多數喺office,唔可以帶走 (如敏感資料)」;
10% 表示「屋企環境唔適合工作」
以上嘅結果都唔難理解,喺大家都見唔到面,或者有限度見面情況下,同事之間極其量只可以用電話或者WhatsApp做即時溝通,同以前喺office面對面溝通有一定分別。
另外,唔係每個人喺屋企都好似喺公司咁,有大嘅電腦螢幕同運算快嘅電腦工作,如果係用手提電腦做Excel或者Powerpoint嘅工作,真係隨時眼盲,如果需要列印文件就更加麻煩。
有部份打工仔嘅工作同客戶個人資料有關(例如銀行),就需要返公司先做到相關工作,喺屋企就變相係有限度服務。
而如果屋企無一個適合長期工作嘅位置,唔止影響工作質素,對身體健康都會有一定影響。
疫情緩和 大部份公司恢復正常
調查結果亦話畀我哋聽,73.3% 嘅打工仔恢復正常辦工,正式返公司,只有 13.3% 打工仔係仍然可以繼續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A/B Team 或者按需要返公司。
8成人想有需要先返office
喺問卷調查嘅最尾,我哋有問返打工仔嘅意願係點,有 80% 打工仔表示想未來可以按工作需要決定返office或者work from home,13.3% 想每日在家工作,只有 6.7% 想 A/B Team。(當然係無人想恢復正常啦)
總結
經歷一段長時間嘅改變,打工仔們已經習慣咗新嘅工作模式。雖然喺工作上會有一定程度嘅困難,但喺有得揀嘅情況下,打工仔仍然希望按工作需要而定。當然,調查入面只要睇下大家嘅意願,無包含到工作表演上嘅比較,因為呢類型嘅比較,都係公司嘅管理層同員工review先真實嘅。
其實,全球有好多間知名大企業已經選擇擁抱new normal,例如:Apple,Microsoft,Shopify,Slack, Spotify,Twitter同Upwork等等。但如果工作質素無下降,又有無公司會繼續呢個因為疫情而改變嘅工作模式呢? </s>
|
企業現時需要什麼IT人才?
|
早前提過今年IT業加薪幅度不俗,那麼在這個界別裏,企業現時最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筆者跟一些IT人談過,總括來說,資訊保安、軟件質量及檢測、雲端應用及大數據處理這些都是近年較受重視的項目,但重視還重視,人工高但未必所有公司都有資源,招聘人數未必追得上一般常見職位,要求也可能較高。但說這些專才具發展潛力就準沒有錯,可以多加留意。
隨着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各行各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增加,早前一隻電腦勒索程式WannaCry就已經玩起全球,引起企業間討論資訊及網絡安全的話題,帶動相關人才的需求。業界相信,隨着金融科技、移動支付、大數據應用等日趨普遍,資訊和網絡保安人員更形重要。
根據香港電腦學會早前一項調查指出,目前以軟件工程/軟件開發的發展機遇最多,有47%受訪者認為此職位類別有較多工作機會。調查亦顯示,有50%受訪者認為軟件工程/軟件開發人才短缺,其次的為軟件質量保證類別(14%)。這在數字上能夠看到相關板塊的需求。
至於雲端技術和大數據息息相關,早前有招聘顧問指,不少港企正透過數碼化、大數據和數據分析,以更創新的方式吸引客戶,其中企業於雲端運算等領域都增加投資數額,令擁有這些技術的專才炙手可熱。調查又揭示,IT界各種職位中,以雲端運算工程師作例,今年工資可增加16%,升幅最高。報告分析指,雲端技術已改變企業儲存和運用資料的模式及習慣,而大數據的興起,令市場對雲端運算的資深專才需求日趨增加,不可輕視。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企業現時需要什麼IT人才? [/INST] 早前提過今年IT業加薪幅度不俗,那麼在這個界別裏,企業現時最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筆者跟一些IT人談過,總括來說,資訊保安、軟件質量及檢測、雲端應用及大數據處理這些都是近年較受重視的項目,但重視還重視,人工高但未必所有公司都有資源,招聘人數未必追得上一般常見職位,要求也可能較高。但說這些專才具發展潛力就準沒有錯,可以多加留意。
隨着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各行各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增加,早前一隻電腦勒索程式WannaCry就已經玩起全球,引起企業間討論資訊及網絡安全的話題,帶動相關人才的需求。業界相信,隨着金融科技、移動支付、大數據應用等日趨普遍,資訊和網絡保安人員更形重要。
根據香港電腦學會早前一項調查指出,目前以軟件工程/軟件開發的發展機遇最多,有47%受訪者認為此職位類別有較多工作機會。調查亦顯示,有50%受訪者認為軟件工程/軟件開發人才短缺,其次的為軟件質量保證類別(14%)。這在數字上能夠看到相關板塊的需求。
至於雲端技術和大數據息息相關,早前有招聘顧問指,不少港企正透過數碼化、大數據和數據分析,以更創新的方式吸引客戶,其中企業於雲端運算等領域都增加投資數額,令擁有這些技術的專才炙手可熱。調查又揭示,IT界各種職位中,以雲端運算工程師作例,今年工資可增加16%,升幅最高。報告分析指,雲端技術已改變企業儲存和運用資料的模式及習慣,而大數據的興起,令市場對雲端運算的資深專才需求日趨增加,不可輕視。 </s>
|
2016全球薪酬調查報告
|
國際專業人才招聘顧問公司華德士 (Robert Walters) 發表最新《全球薪酬調查報告》,為香港2016 年招聘情況及薪酬趨勢作出詳盡分析及預測。是次報告顯示,受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響,企業於增聘人手方面大多持審慎態度,預期2016 年本港招聘市場將會由個別發展蓬勃的行業以及填補離職員工空缺所主導。根據《全球薪酬調查報告》,香港僱員今年平均薪酬增幅為3-5%,而轉工人士可獲的薪酬增幅平均為10-15%。
2015 年香港就業市場發展良好
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香港經濟於2015 年首三季度仍然錄得增長,全年增幅預測為2.4%。受惠於經濟增長,香港去年就業市場情況穩定,當中以會計及財務、資訊科技、法律及合規三個行業對人才需求最為殷切。
然而中國經濟逐步放緩,加上美國和歐洲主要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為香港對外貿易及出口相關行業的招聘活動帶來了影響。
2016 年機遇與挑戰並存
華德士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Matthew Bennett 表示 :「鑑於市場仍然存在不明朗因素,我們相信企業在招聘方面將會採取觀望策略。招聘步伐亦因市場信心不穏而放緩,繼而影響了企業的招聘流程和人手增聘等計劃。由於市場上新增職位的數目相對緊拙,我們預期2016 年合約招聘活動會較為活躍,企業會增聘合約員工,以應付業務發展的需要。」
雖然新增職位數量減少,市場上個別主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殷切。
基於監管制度日趨嚴謹,市場對合規行業人才的需求仍然高企,其中資產管理、私募股權投資、財富管理、保險業,以及快速消費品及製藥產業合規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由於人才嚴重供不應求,專門於打擊洗錢及控制中心的合規人才轉職時最多可望獲得30%的薪酬增幅。另外,基於更緊密的跨境經濟合作,以及對深港通通行的期盼,市場對操流利普通話的律師及投資專家亦有一定的需求。
此外,雲端技術、數碼行業、移動服務及大數據的興起,將繼續帶動市場對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金融科技將會是其中增長最快速的領域,大型企業主要會招聘銷售專才去推動業務發展,而中小型或創業公司則傾向尋求能全面掌握金融科技技術和市場發展的人才。由於金融科技在香港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及私人投資,愈來愈多企業都正在擴大他們金融科技團隊,令此行業的人才之戰升溫。
Matthew Bennett 先生最後總結表示 :「招聘市場將保持以人才為主導,企業為了在複雜的營商環境下加強競爭力,將集中招聘優秀人才以提升團隊整體的質素。由於香港仍然是企業擴展亞洲業務的重要門戶,市場對擁有良好溝通技巧、區域工作經驗和敏銳商業觸覺的人才仍有極大需求。企業在招聘時應加快面試過程以免流失優秀的求職者;而人才亦應該採取主動提升專業技能,增加自身在人力市場的競爭力。」
資料來源 : Robert Walters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2016全球薪酬調查報告 [/INST] 國際專業人才招聘顧問公司華德士 (Robert Walters) 發表最新《全球薪酬調查報告》,為香港2016 年招聘情況及薪酬趨勢作出詳盡分析及預測。是次報告顯示,受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響,企業於增聘人手方面大多持審慎態度,預期2016 年本港招聘市場將會由個別發展蓬勃的行業以及填補離職員工空缺所主導。根據《全球薪酬調查報告》,香港僱員今年平均薪酬增幅為3-5%,而轉工人士可獲的薪酬增幅平均為10-15%。
2015 年香港就業市場發展良好
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香港經濟於2015 年首三季度仍然錄得增長,全年增幅預測為2.4%。受惠於經濟增長,香港去年就業市場情況穩定,當中以會計及財務、資訊科技、法律及合規三個行業對人才需求最為殷切。
然而中國經濟逐步放緩,加上美國和歐洲主要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為香港對外貿易及出口相關行業的招聘活動帶來了影響。
2016 年機遇與挑戰並存
華德士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Matthew Bennett 表示 :「鑑於市場仍然存在不明朗因素,我們相信企業在招聘方面將會採取觀望策略。招聘步伐亦因市場信心不穏而放緩,繼而影響了企業的招聘流程和人手增聘等計劃。由於市場上新增職位的數目相對緊拙,我們預期2016 年合約招聘活動會較為活躍,企業會增聘合約員工,以應付業務發展的需要。」
雖然新增職位數量減少,市場上個別主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殷切。
基於監管制度日趨嚴謹,市場對合規行業人才的需求仍然高企,其中資產管理、私募股權投資、財富管理、保險業,以及快速消費品及製藥產業合規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由於人才嚴重供不應求,專門於打擊洗錢及控制中心的合規人才轉職時最多可望獲得30%的薪酬增幅。另外,基於更緊密的跨境經濟合作,以及對深港通通行的期盼,市場對操流利普通話的律師及投資專家亦有一定的需求。
此外,雲端技術、數碼行業、移動服務及大數據的興起,將繼續帶動市場對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金融科技將會是其中增長最快速的領域,大型企業主要會招聘銷售專才去推動業務發展,而中小型或創業公司則傾向尋求能全面掌握金融科技技術和市場發展的人才。由於金融科技在香港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及私人投資,愈來愈多企業都正在擴大他們金融科技團隊,令此行業的人才之戰升溫。
Matthew Bennett 先生最後總結表示 :「招聘市場將保持以人才為主導,企業為了在複雜的營商環境下加強競爭力,將集中招聘優秀人才以提升團隊整體的質素。由於香港仍然是企業擴展亞洲業務的重要門戶,市場對擁有良好溝通技巧、區域工作經驗和敏銳商業觸覺的人才仍有極大需求。企業在招聘時應加快面試過程以免流失優秀的求職者;而人才亦應該採取主動提升專業技能,增加自身在人力市場的競爭力。」
資料來源 : Robert Walters </s>
|
【職場求生術】10招摸透上司心理 助你化解職場危機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說話似乎無人不懂,但它能夠成為《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其中一條必殺技,自有其過人之處。所謂職場如戰場,要平步青雲談何容易,如果能夠摸透上司心理的人,辦起事來或許較得心應手,更有可能隨時獲對方賞識並加以提拔,在公司裡扶搖直上,前途一片光明。
要摸透上司心理有甚麼竅門?據商業管理心理學專家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 )工商管理系講師暨管理與商業心理學高級文憑課程主任黃浩明指出,如果職場朋友想知道箇中奧妙,可熟讀以下十招:
1. 了解個人興趣或喜好
要做到這一點,上班族可要留意上司是否喜歡跟名人合照、打Golf、釣魚,又或留意他們有沒有家庭照片或外遊照片,以及他們有甚麼喜好,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他們,以便日後相處時能夠多一個話題,對方也會覺得你觀察力強。
2. 懂得閱讀上司面色
監於上司公務繁忙,時刻要承擔業務上的風險,無間斷地思考問題,因此經常都會有很多煩惱,不太容易擠出一個笑容來;做下屬的要懂得閱讀上司面色,藉以鑑定對方的心情,但不適宜過分閱讀。
3. 跟上司對話的藝術
跟上司對話是一種藝術,例如希望上司接納你的意見,便不要用儼如教訓口吻跟對方說話,而是採取開導式的做法,誘導對方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然後建議對方考慮。
4. 了解工作態度
究竟上司是否辦事有條理的人?他們對公司業務情況是否了解?會事事講求肯定嗎?有創新的頭腦嗎?願意接受挑戰嗎?此外,有些上司最不喜歡在時間太倉卒的情況下處理公務,他們會因此而變得不耐煩。
5. 管理風格要掌握
管理風格因人而異,有些上司好像做官一樣愛擺「官威」,事事講求規矩;有些則凡事以結果為先,逼下屬完成任務;亦有些與別不同,以關心下屬為優先要做的事。
6. 巧妙處理分歧
當個人跟上司的意見出現分歧時,最重要的手法是表現得很尊重和體貼對方的感受。就着分歧之處,尋找事實所在,再附加數據,並找來統計資料,然後與上司傾談,做到求同存異。
7. 面對情緒化上司
有些上司情緒化得很,對下屬呼呼喝喝,因此做下屬的辦事便要小心,勿激怒對方;若真是自己做錯,便要坦白地承認過失,然後向對方道歉,並找出補救辦法,例如主動加班,把未能完成的工作盡快做妥。
8. 有錯要認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下屬,當犯錯時便要承認,並虛心地聽取上司的訓示,從而了解犯錯的原因,然後作出補救辦法。
9. 懂得解讀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 Body language )萬分奧妙,有時一個眼神、一個面部表情、一個動作,箇中玄機便會表露無遺。
10. 了解上司的決策因素
很多時下屬都很難理解為何上司/老闆會作出這樣的決定,而且覺得有關決定好像不太理性。下屬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是他們並不像上司/老闆般掌握事實之全部,而且上司/老闆需要從公司的利益和業務發展着想。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場求生術】10招摸透上司心理 助你化解職場危機 [/INST]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說話似乎無人不懂,但它能夠成為《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其中一條必殺技,自有其過人之處。所謂職場如戰場,要平步青雲談何容易,如果能夠摸透上司心理的人,辦起事來或許較得心應手,更有可能隨時獲對方賞識並加以提拔,在公司裡扶搖直上,前途一片光明。
要摸透上司心理有甚麼竅門?據商業管理心理學專家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 )工商管理系講師暨管理與商業心理學高級文憑課程主任黃浩明指出,如果職場朋友想知道箇中奧妙,可熟讀以下十招:
1. 了解個人興趣或喜好
要做到這一點,上班族可要留意上司是否喜歡跟名人合照、打Golf、釣魚,又或留意他們有沒有家庭照片或外遊照片,以及他們有甚麼喜好,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他們,以便日後相處時能夠多一個話題,對方也會覺得你觀察力強。
2. 懂得閱讀上司面色
監於上司公務繁忙,時刻要承擔業務上的風險,無間斷地思考問題,因此經常都會有很多煩惱,不太容易擠出一個笑容來;做下屬的要懂得閱讀上司面色,藉以鑑定對方的心情,但不適宜過分閱讀。
3. 跟上司對話的藝術
跟上司對話是一種藝術,例如希望上司接納你的意見,便不要用儼如教訓口吻跟對方說話,而是採取開導式的做法,誘導對方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然後建議對方考慮。
4. 了解工作態度
究竟上司是否辦事有條理的人?他們對公司業務情況是否了解?會事事講求肯定嗎?有創新的頭腦嗎?願意接受挑戰嗎?此外,有些上司最不喜歡在時間太倉卒的情況下處理公務,他們會因此而變得不耐煩。
5. 管理風格要掌握
管理風格因人而異,有些上司好像做官一樣愛擺「官威」,事事講求規矩;有些則凡事以結果為先,逼下屬完成任務;亦有些與別不同,以關心下屬為優先要做的事。
6. 巧妙處理分歧
當個人跟上司的意見出現分歧時,最重要的手法是表現得很尊重和體貼對方的感受。就着分歧之處,尋找事實所在,再附加數據,並找來統計資料,然後與上司傾談,做到求同存異。
7. 面對情緒化上司
有些上司情緒化得很,對下屬呼呼喝喝,因此做下屬的辦事便要小心,勿激怒對方;若真是自己做錯,便要坦白地承認過失,然後向對方道歉,並找出補救辦法,例如主動加班,把未能完成的工作盡快做妥。
8. 有錯要認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下屬,當犯錯時便要承認,並虛心地聽取上司的訓示,從而了解犯錯的原因,然後作出補救辦法。
9. 懂得解讀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 Body language )萬分奧妙,有時一個眼神、一個面部表情、一個動作,箇中玄機便會表露無遺。
10. 了解上司的決策因素
很多時下屬都很難理解為何上司/老闆會作出這樣的決定,而且覺得有關決定好像不太理性。下屬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是他們並不像上司/老闆般掌握事實之全部,而且上司/老闆需要從公司的利益和業務發展着想。 </s>
|
【中英素】純素蕃茄忌廉濃湯
|
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喜歡蕃茄忌廉濃湯。其實做法很簡單,主要材料就是蕃茄和忌廉,也無需用到幾十個蕃茄。吃純素的朋友通常要省去忌廉,即要由Cream of tomato soup變成tomato soup,或者用麵粉開糊令湯變濃厚。其實沒有了忌廉真的完全沒有了蕃茄忌廉濃湯的風味。最近試了意大利OraSi豆奶忌廉,是我試過最像真的純素煮食用忌廉,完全沒有很大的豆味,而且用來煮食很幼滑,跟一般忌廉所做出來的成品的口感和味道是一模一樣!不止是純素的朋友,就連乳糖不耐症的患者都可以食用。
至於做蕃茄忌廉濃湯,秘訣是一定要有罐頭蕃茄才有風味。大家不用怕吃罐頭,其實罐頭未必需要用到防腐劑,而且通常入罐都是蕃茄最當造、最有茄味時入的。你可以買原個「whole tomato」或已切碎的「chopped tomato」版本都可以。但不要買已經調味的stewed tomato」。
材料:
洋蔥 1個
蒜頭 2瓣
(不吃蔥蒜的可省略)
蕃茄 2個
油 少許
罐頭蕃茄 800g(約兩罐)
素高湯 250ml
水 500ml
OraSi豆奶忌廉 200ml
鹽及黑椒碎 適量
做法:
洋蔥、蒜頭、蕃茄稍為切細。在煱內放油,炒香洋蔥、蒜頭及蕃茄。
加入罐頭蕃茄、素高湯及水,大火煮滾,再用中小火煮20分鐘。
用攪拌機將湯攪拌成幼滑,加入豆奶忌廉拌勻再煮熱即成。可以隨個人口味加入鹽和黑椒調味。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中英素】純素蕃茄忌廉濃湯 [/INST] 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喜歡蕃茄忌廉濃湯。其實做法很簡單,主要材料就是蕃茄和忌廉,也無需用到幾十個蕃茄。吃純素的朋友通常要省去忌廉,即要由Cream of tomato soup變成tomato soup,或者用麵粉開糊令湯變濃厚。其實沒有了忌廉真的完全沒有了蕃茄忌廉濃湯的風味。最近試了意大利OraSi豆奶忌廉,是我試過最像真的純素煮食用忌廉,完全沒有很大的豆味,而且用來煮食很幼滑,跟一般忌廉所做出來的成品的口感和味道是一模一樣!不止是純素的朋友,就連乳糖不耐症的患者都可以食用。
至於做蕃茄忌廉濃湯,秘訣是一定要有罐頭蕃茄才有風味。大家不用怕吃罐頭,其實罐頭未必需要用到防腐劑,而且通常入罐都是蕃茄最當造、最有茄味時入的。你可以買原個「whole tomato」或已切碎的「chopped tomato」版本都可以。但不要買已經調味的stewed tomato」。
材料:
洋蔥 1個
蒜頭 2瓣
(不吃蔥蒜的可省略)
蕃茄 2個
油 少許
罐頭蕃茄 800g(約兩罐)
素高湯 250ml
水 500ml
OraSi豆奶忌廉 200ml
鹽及黑椒碎 適量
做法:
洋蔥、蒜頭、蕃茄稍為切細。在煱內放油,炒香洋蔥、蒜頭及蕃茄。
加入罐頭蕃茄、素高湯及水,大火煮滾,再用中小火煮20分鐘。
用攪拌機將湯攪拌成幼滑,加入豆奶忌廉拌勻再煮熱即成。可以隨個人口味加入鹽和黑椒調味。 </s>
|
富通保險創新求變 締造不一樣的事業
|
富通保險創新求變 締造不一樣的事業
環境不斷轉變,為人們生活及各行各業的運作都會帶來新挑戰。2020年初至今,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儘管如此,富通保險在疫情下,仍在五至七月期間錄得業務年度化保費等值按年增長40%,主要是疫情帶動醫療保險及儲蓄產品等需求。我們特意邀請富通保險其中三位區域領袖,分享各自團隊究竟憑著甚麼「不一樣」的優勢,得以在重重難關中衝破「疫」境,在業務增長及人才招募方面創佳績。
把握時機 藉科技拉近距離
當科技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日趨普及的科技應用為保險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新局面。富通保險高級區域總監蘇尚軒 ( Ben ) 指出:「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保險行業的運作亦趨向數碼化,加上因應疫情,保險業監管局容許市民無須親身與保險代理人見面也可購買特定的保險產品。 於是從面見客戶、銷售特定的保險產品、培訓、支付及後勤支援等環節都可以透過數碼平台及網上進行。有見及此,為了緊貼新時代,有必要帶領我的團隊數碼轉型,提升效益。 」
Ben坦言,團隊中的年輕世代自小熟習運用智能電話、互聯網、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也習慣在社交媒體交流及吸收資訊。他們在運用公司的多元化保險科技工具及平台方面,在適應及掌握上自然更事半功倍。「疫情在今年初來襲,雖然對香港造成不同的衝擊,經濟發展放慢;但從正面的角度去看,社交距離及強制在家工作安排,推動各團隊成員加快學習及應用科技,以便與客戶聯繫溝通、特定的保險產品更可於非面見情況下進行銷售、保持服務質素、持續招募工作,以至安排人才培訓及舉行內部會議等。
在短短數個月,團隊上下便一致掌握及熟習將科技融入業務之中,與客戶及同事之間的溝通不但沒有絲毫影響,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Ben說:「我們重視每一位客戶,視他們如朋友,即使因疫情減少了親身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仍希望令雙方的關係保持溫度。為此,團隊甚至自行製作不同內容的視像頻道,並善用社交平台,向客戶提供最新的資訊及活動安排。 」
人才濟濟 業務出色
Ben表示,今年是他投身保險業以來,不論業務表現及團隊規模都是最強的一年。分析箇中原因,他說:「疫情對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令失業率上升,市民不願花費,寧願物色有助增加保障的產品。因此客戶普遍意識到,自己一旦染疫,不但令家人帶來照料及經濟上的壓力,而且更有機會感染他們。即使慶幸無受感染,家人亦要進行隔離,大大打亂日常上班及生活節奏,影響面既多且廣。另一方面,我們的同事及客戶大都在家工作,反而令彼此的聯繫方式變得較以往集中,離不開電話及常用的電子通訊工具。因此,只要抱著積極及專注的態度聯絡客戶,針對所需介紹適合的產品,客戶自然樂於進一步了解詳情。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為了在疫情下加強守護每位客戶,推出相關的措施及安排,不但給予客戶最大安心,更建立關懷客戶、以客為先的形象,吸引抱持相同理念的精英加盟,成為招募工作的助力。 」
Ben表示,由於不少行業都出現裁員、減薪或放無薪假等情況,即使暫時保住飯碗的打工仔亦擔心失業風險,「我們聯繫客戶提供最新產品資訊的過程中,亦藉機向有興趣投身保險業的人士分享行業前景、事業發展機會、工作性質,以至收入來源等。不少人在認識更多之後決定轉換事業跑道,投身保險業,希望為自己開拓新的事業出路。此外,我們亦有針對特定行業進行的招募活動,例如航空業及餐飲業等,今年內成功吸納來自不同界別的精英,令團隊規模不斷壯大。 」
「變」出不一樣優勢
2020年,Ben帶領團隊跨越了一個「不一樣」的蛻變歷程,並取得豐碩成果。他表示行業不斷轉變,不斷湧現新挑戰,寄語現職及新入職的同事要求新求變,才能在行業長遠發展。「現職同事要保持敏銳觸覺,與新時代同步並進,尤其向年輕人學習科技應用的知識,了解新的潮流趨勢。至於初入職的生力軍則必須積極參與培訓,對保險業的原理、保險市場上不同的產品,以至公司的產品要有充份認識,切忌一知半解;並且對客戶服務建立正確的心態,成為真正的專業精英。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要充份明白保險的原理,相信保險的意義及功能。
• 持續學習十分重要,因為保險產品涉獵多元領域,而且不斷推陳出新。
• 豐富的保險知識、良好的客戶服務心態,都是有心發展保險事業的基本功。
蘇尚軒 Ben So 高級區域總監
「軟硬」兼施 建立不一樣的年輕團隊
招募人才、吸納精英是領袖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斷有新血補給並配合完善的培訓,才能令團隊持續壯大,業務穩步拓展。隨著年輕世代成為職場的生力軍,要吸引或留住新世代的人才,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胡國樑 ( Tony ) 分享如何透過「軟硬」兼施的策略,打造一支不一樣的團隊,充份發揮年輕人的優勢。
辦公室大改造
即使成功招募年輕世代加入團隊,亦要花心思留住人才。在打造年輕化團隊方面,Tony實行「軟硬兼施」策略。硬件方面,只要踏進區域的大本營,就會立刻發覺與一般辦公室與別不同。「例如對比傳統的封閉式格局,這裏採用更開放的工作空間設計,不但令透明度更高,亦有效促進同事之間的溝通及互動。燈光方面則摒除了傳統辦公室的沉悶單調,轉而採用更豐富的色調。為了打造創意的工作環境,更設有休閒及遊戲區,包括桌球枱、乒乓波枱、飛鏢盤,甚至餐飲區及遊戲機區等,一來讓同事減壓,二來透過這些工作以外的互動,增進同事之間的關係及了解,有助加強團隊的工作默契及歸屬感,建立工作上的齊心互助精神。 」
跟年輕同事打機交流
除了硬件配合之外,軟件亦同樣重要。Tony表示最重要是了解到年輕世代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他們普遍學歷較高,具有自信,對自己在工作的表現及對團隊的貢獻有很高的期望,而且著重團隊合作,希望上司尊重其想法,真心聆聽、關心及給予真實回饋。此外,他們重視工作結果,希望自己能快速進步,並期望以創意去解決問題。此外,工作上的滿足感,與團隊成員及上線的關係,都是影響他們是否願意留下來繼續發展事業的關鍵。 」
因此,Tony認為最緊要跟年輕人交心及營造愉快的工作環境,「因為這樣才能贏得他們對你的認同及信任,才會願意一鼓作氣,為團隊所訂下的目標齊心去衝去搏。」所以Tony笑言現在會跟年輕同事一起打機,藉此與他們交流及溝通。此外,又因應年輕同事的建議成立Y-Club,定時舉行類似「後生仔傾下計」的環節,歡迎同事及其朋友參與,相聚一起分享自己不同的感受及情緒,又或探討保險行業前景等話題,在輕鬆的氣氛下分享所思所想。
無為而治 鼓勵「試咗先」
Tony強調自己一直奉行「無為而治」,但勿誤會即是甚麼也放任不管,而是管理精要在於「無形勝有形」這個重點。「傳統的管理模式,主管指示員工這樣做那樣做,工作的每個程序或步驟都有指引跟從。這樣看似凡事都按部就班,但就好像員工駕駛一列火車在火車軌上運作,永遠是跟著既有軌道,局限員工的創意,影響自我發揮。從團隊管理的角度看,這樣難以激發年輕世代的新思維,久而久之團隊便會缺乏活力,從而抗拒轉變及新想法。 」
「無為而治」所強調的其中一個理念,就是重視同事提出及分享自己的想法及處理方法,並且鼓勵「試咗先」。即使結果未如預期,過程中或有錯漏,上線經理會從旁協助並一起解決問題。Tony說:「不少管理階層在年輕營業員未做錯時已擔心,我的團隊選擇寧願提供空間,讓他們去發揮自己的潛質,讓他們嘗試及犯錯。最重要是能夠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會將經驗牢記於心,成長得更堅實。 」
總結時Tony表示:「適值富通保險展開新一頁,公司的產品種類愈來愈多,內容更趨貼心細緻;而且富通保險的客戶現在可同時享有新世界集團及其附屬機構的多元化服務及優惠。面對新的機遇,我的團隊自然要以創新的思維,令自己作為保險專才的角色及功能變得不一樣,從而把握這種大集團的協同效應,擴闊客戶群及業務覆蓋面,建立獨特的優勢。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首先確定自己對保險行業的看法及發展事業的信心。
• 保險行業講求與時並進,因此要做出好成績,除了用心投入、具有鬥心及拼勁,更要有積極學習的態度。
• 謹慎選擇一間在培訓、產品及配套都同樣出色及積極進取的保險公司,這樣對發展事業便會事半功倍。
胡國樑 Tony Wu 行政區域總監
培養「敢變」思維 實現「三贏」目標
時代不斷轉變,保險行業在產品以至從業員的專業要求亦不斷提升。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謝耀禧 ( Ricky ) 深信,團隊要持續壯大及發展,不能固步自封,否則只會被淘汰。因此,培養團隊擁抱「敢變」思維,達致團隊年輕化及業務上實現「三贏」目標,就是首要工作。
勾起回憶 認同「轉變」
要推動團隊與時並進,對於領袖來說既是挑戰,亦是一門藝術。Ricky分享了他的心得:「我相信每一位同事對『轉變』都有不同的感受,為了引起共鳴,我先會用不同的事物來掀起他們的回憶,這是很重要的。例如我會與資深的管理階層營業員一起回憶小時候喜歡的碗仔翅、生菜鯪魚肉及雞粥等美食,以及彈波子及拍公仔紙等玩意,然後指出現今年輕世代卻喜歡漢堡包、炸雞、薄餅、上網及打機。這些言簡意賅的例子更容易讓團隊成員意識到時代已經轉變,自己要與時並進,否則,工作會因為與時代脫節而遭淘汰的危機。當管理階層營業員認同及建立了擁抱『轉變』的思維,再逐層感染其他團隊成員,推動蛻變就會事半功倍,增加成功的機會。 」
配合公司策略 變出「三贏」
Ricky表示,因應市民日益重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籌劃不同的保障及理財規劃,富通保險的產品種類亦日趨多元化,涵蓋人壽、醫療、儲蓄及投資等範疇,以適應市場不斷的轉變。「因此我們切忌一成不變,而要配合公司的產品策略和方向,將相關訊息向市場廣為傳遞。例如,我的團隊以前主力銷售人壽保險及危疾保障產品,但兩年前配合公司的策略,透過完善的培訓,開始拓展儲蓄及投資保險產品的業務。大家在這段時間投入的努力,今年終於帶來了收穫,實現我一貫強調的客戶、公司及團隊『三贏』的目標。所謂三贏,即客戶享有安心的保障、公司賺取健康的盈利,團隊則成功擴闊業務光譜,吸納高端客戶,營業員有理想的收入。由於這三者互相緊扣,互為影響,所以我們更加要敢於求變,持續發揮這個良好循環的成效。 」
團隊年輕化 要突破舊框架
招募年輕新血加入團隊,亦是Ricky及其經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們深刻體會到因時代不同,年輕人對加入保險行業有不同的著眼點。Ricky說:「近年加入的新世代團隊成員,近七成都是大學畢業生。他們不但有學歷及學識,亦不會只看保險工作可帶來多少收入,而會有自己對未來的願景,例如重視公司長遠有哪些事業發展、專業提升,以至個人進步及成長的機會。我認為只要配合公司的完善培訓,能夠讓他們建立正確的理念,培養關懷客戶、自己家人以至社會的心。這樣具情操及責任感的同事,若再累積實際經驗,定必成為公司及團隊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 」
Ricky的團隊亦強調「愛」的文化,「團隊內近三百位成員就好像一家人,不論前線或經理、資深或新入職營業員,總之任何人需要協助,其他人就義不容辭伸出援手,我更是以身作則。例如團隊內有經理舉行招募活動,若演講環節需要我的幫忙,我必定與他並肩一起做到最好效果。我認為只有這種猶如一家人的愛,才能充份發揮團隊精神,亦是團隊茁壯發展的堅實基礎。 」
展望保險業的前景,Ricky認為要持續贏得客戶的認同及信賴,便要表現得更專業,「當中的關鍵是緊貼市場環境的變化及對保險需求的趨勢、了解推陳出新的保險產品、熟悉公司產品的獨特優勢,以及勤於練習不同的技能。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所下的功夫及所累積的能量,日後定會令我們有更出色的發揮。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首要確定自己相信保險行業及保險的本質,入行後切勿因眼前的一時利益而忘卻保險的初心。
• 凡事要以客為先,才可以因應客戶的需要作合適評估而建議最適合的產品。當客戶感受到你的專業及關懷,工作回報自然緊隨在後。
• 持之以恒,累積成功點數 ( Success point )。勤力、學習、不怕吃虧、尊重他人、待人以禮等都是建立保險事業的成功點數。當累積的點數愈多,意味著距離成功愈近。
謝耀禧 Ricky Tse 行政區域總監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富通保險創新求變 締造不一樣的事業 [/INST] 富通保險創新求變 締造不一樣的事業
環境不斷轉變,為人們生活及各行各業的運作都會帶來新挑戰。2020年初至今,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儘管如此,富通保險在疫情下,仍在五至七月期間錄得業務年度化保費等值按年增長40%,主要是疫情帶動醫療保險及儲蓄產品等需求。我們特意邀請富通保險其中三位區域領袖,分享各自團隊究竟憑著甚麼「不一樣」的優勢,得以在重重難關中衝破「疫」境,在業務增長及人才招募方面創佳績。
把握時機 藉科技拉近距離
當科技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日趨普及的科技應用為保險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新局面。富通保險高級區域總監蘇尚軒 ( Ben ) 指出:「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保險行業的運作亦趨向數碼化,加上因應疫情,保險業監管局容許市民無須親身與保險代理人見面也可購買特定的保險產品。 於是從面見客戶、銷售特定的保險產品、培訓、支付及後勤支援等環節都可以透過數碼平台及網上進行。有見及此,為了緊貼新時代,有必要帶領我的團隊數碼轉型,提升效益。 」
Ben坦言,團隊中的年輕世代自小熟習運用智能電話、互聯網、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也習慣在社交媒體交流及吸收資訊。他們在運用公司的多元化保險科技工具及平台方面,在適應及掌握上自然更事半功倍。「疫情在今年初來襲,雖然對香港造成不同的衝擊,經濟發展放慢;但從正面的角度去看,社交距離及強制在家工作安排,推動各團隊成員加快學習及應用科技,以便與客戶聯繫溝通、特定的保險產品更可於非面見情況下進行銷售、保持服務質素、持續招募工作,以至安排人才培訓及舉行內部會議等。
在短短數個月,團隊上下便一致掌握及熟習將科技融入業務之中,與客戶及同事之間的溝通不但沒有絲毫影響,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Ben說:「我們重視每一位客戶,視他們如朋友,即使因疫情減少了親身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仍希望令雙方的關係保持溫度。為此,團隊甚至自行製作不同內容的視像頻道,並善用社交平台,向客戶提供最新的資訊及活動安排。 」
人才濟濟 業務出色
Ben表示,今年是他投身保險業以來,不論業務表現及團隊規模都是最強的一年。分析箇中原因,他說:「疫情對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令失業率上升,市民不願花費,寧願物色有助增加保障的產品。因此客戶普遍意識到,自己一旦染疫,不但令家人帶來照料及經濟上的壓力,而且更有機會感染他們。即使慶幸無受感染,家人亦要進行隔離,大大打亂日常上班及生活節奏,影響面既多且廣。另一方面,我們的同事及客戶大都在家工作,反而令彼此的聯繫方式變得較以往集中,離不開電話及常用的電子通訊工具。因此,只要抱著積極及專注的態度聯絡客戶,針對所需介紹適合的產品,客戶自然樂於進一步了解詳情。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為了在疫情下加強守護每位客戶,推出相關的措施及安排,不但給予客戶最大安心,更建立關懷客戶、以客為先的形象,吸引抱持相同理念的精英加盟,成為招募工作的助力。 」
Ben表示,由於不少行業都出現裁員、減薪或放無薪假等情況,即使暫時保住飯碗的打工仔亦擔心失業風險,「我們聯繫客戶提供最新產品資訊的過程中,亦藉機向有興趣投身保險業的人士分享行業前景、事業發展機會、工作性質,以至收入來源等。不少人在認識更多之後決定轉換事業跑道,投身保險業,希望為自己開拓新的事業出路。此外,我們亦有針對特定行業進行的招募活動,例如航空業及餐飲業等,今年內成功吸納來自不同界別的精英,令團隊規模不斷壯大。 」
「變」出不一樣優勢
2020年,Ben帶領團隊跨越了一個「不一樣」的蛻變歷程,並取得豐碩成果。他表示行業不斷轉變,不斷湧現新挑戰,寄語現職及新入職的同事要求新求變,才能在行業長遠發展。「現職同事要保持敏銳觸覺,與新時代同步並進,尤其向年輕人學習科技應用的知識,了解新的潮流趨勢。至於初入職的生力軍則必須積極參與培訓,對保險業的原理、保險市場上不同的產品,以至公司的產品要有充份認識,切忌一知半解;並且對客戶服務建立正確的心態,成為真正的專業精英。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要充份明白保險的原理,相信保險的意義及功能。
• 持續學習十分重要,因為保險產品涉獵多元領域,而且不斷推陳出新。
• 豐富的保險知識、良好的客戶服務心態,都是有心發展保險事業的基本功。
蘇尚軒 Ben So 高級區域總監
「軟硬」兼施 建立不一樣的年輕團隊
招募人才、吸納精英是領袖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斷有新血補給並配合完善的培訓,才能令團隊持續壯大,業務穩步拓展。隨著年輕世代成為職場的生力軍,要吸引或留住新世代的人才,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胡國樑 ( Tony ) 分享如何透過「軟硬」兼施的策略,打造一支不一樣的團隊,充份發揮年輕人的優勢。
辦公室大改造
即使成功招募年輕世代加入團隊,亦要花心思留住人才。在打造年輕化團隊方面,Tony實行「軟硬兼施」策略。硬件方面,只要踏進區域的大本營,就會立刻發覺與一般辦公室與別不同。「例如對比傳統的封閉式格局,這裏採用更開放的工作空間設計,不但令透明度更高,亦有效促進同事之間的溝通及互動。燈光方面則摒除了傳統辦公室的沉悶單調,轉而採用更豐富的色調。為了打造創意的工作環境,更設有休閒及遊戲區,包括桌球枱、乒乓波枱、飛鏢盤,甚至餐飲區及遊戲機區等,一來讓同事減壓,二來透過這些工作以外的互動,增進同事之間的關係及了解,有助加強團隊的工作默契及歸屬感,建立工作上的齊心互助精神。 」
跟年輕同事打機交流
除了硬件配合之外,軟件亦同樣重要。Tony表示最重要是了解到年輕世代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他們普遍學歷較高,具有自信,對自己在工作的表現及對團隊的貢獻有很高的期望,而且著重團隊合作,希望上司尊重其想法,真心聆聽、關心及給予真實回饋。此外,他們重視工作結果,希望自己能快速進步,並期望以創意去解決問題。此外,工作上的滿足感,與團隊成員及上線的關係,都是影響他們是否願意留下來繼續發展事業的關鍵。 」
因此,Tony認為最緊要跟年輕人交心及營造愉快的工作環境,「因為這樣才能贏得他們對你的認同及信任,才會願意一鼓作氣,為團隊所訂下的目標齊心去衝去搏。」所以Tony笑言現在會跟年輕同事一起打機,藉此與他們交流及溝通。此外,又因應年輕同事的建議成立Y-Club,定時舉行類似「後生仔傾下計」的環節,歡迎同事及其朋友參與,相聚一起分享自己不同的感受及情緒,又或探討保險行業前景等話題,在輕鬆的氣氛下分享所思所想。
無為而治 鼓勵「試咗先」
Tony強調自己一直奉行「無為而治」,但勿誤會即是甚麼也放任不管,而是管理精要在於「無形勝有形」這個重點。「傳統的管理模式,主管指示員工這樣做那樣做,工作的每個程序或步驟都有指引跟從。這樣看似凡事都按部就班,但就好像員工駕駛一列火車在火車軌上運作,永遠是跟著既有軌道,局限員工的創意,影響自我發揮。從團隊管理的角度看,這樣難以激發年輕世代的新思維,久而久之團隊便會缺乏活力,從而抗拒轉變及新想法。 」
「無為而治」所強調的其中一個理念,就是重視同事提出及分享自己的想法及處理方法,並且鼓勵「試咗先」。即使結果未如預期,過程中或有錯漏,上線經理會從旁協助並一起解決問題。Tony說:「不少管理階層在年輕營業員未做錯時已擔心,我的團隊選擇寧願提供空間,讓他們去發揮自己的潛質,讓他們嘗試及犯錯。最重要是能夠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會將經驗牢記於心,成長得更堅實。 」
總結時Tony表示:「適值富通保險展開新一頁,公司的產品種類愈來愈多,內容更趨貼心細緻;而且富通保險的客戶現在可同時享有新世界集團及其附屬機構的多元化服務及優惠。面對新的機遇,我的團隊自然要以創新的思維,令自己作為保險專才的角色及功能變得不一樣,從而把握這種大集團的協同效應,擴闊客戶群及業務覆蓋面,建立獨特的優勢。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首先確定自己對保險行業的看法及發展事業的信心。
• 保險行業講求與時並進,因此要做出好成績,除了用心投入、具有鬥心及拼勁,更要有積極學習的態度。
• 謹慎選擇一間在培訓、產品及配套都同樣出色及積極進取的保險公司,這樣對發展事業便會事半功倍。
胡國樑 Tony Wu 行政區域總監
培養「敢變」思維 實現「三贏」目標
時代不斷轉變,保險行業在產品以至從業員的專業要求亦不斷提升。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謝耀禧 ( Ricky ) 深信,團隊要持續壯大及發展,不能固步自封,否則只會被淘汰。因此,培養團隊擁抱「敢變」思維,達致團隊年輕化及業務上實現「三贏」目標,就是首要工作。
勾起回憶 認同「轉變」
要推動團隊與時並進,對於領袖來說既是挑戰,亦是一門藝術。Ricky分享了他的心得:「我相信每一位同事對『轉變』都有不同的感受,為了引起共鳴,我先會用不同的事物來掀起他們的回憶,這是很重要的。例如我會與資深的管理階層營業員一起回憶小時候喜歡的碗仔翅、生菜鯪魚肉及雞粥等美食,以及彈波子及拍公仔紙等玩意,然後指出現今年輕世代卻喜歡漢堡包、炸雞、薄餅、上網及打機。這些言簡意賅的例子更容易讓團隊成員意識到時代已經轉變,自己要與時並進,否則,工作會因為與時代脫節而遭淘汰的危機。當管理階層營業員認同及建立了擁抱『轉變』的思維,再逐層感染其他團隊成員,推動蛻變就會事半功倍,增加成功的機會。 」
配合公司策略 變出「三贏」
Ricky表示,因應市民日益重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籌劃不同的保障及理財規劃,富通保險的產品種類亦日趨多元化,涵蓋人壽、醫療、儲蓄及投資等範疇,以適應市場不斷的轉變。「因此我們切忌一成不變,而要配合公司的產品策略和方向,將相關訊息向市場廣為傳遞。例如,我的團隊以前主力銷售人壽保險及危疾保障產品,但兩年前配合公司的策略,透過完善的培訓,開始拓展儲蓄及投資保險產品的業務。大家在這段時間投入的努力,今年終於帶來了收穫,實現我一貫強調的客戶、公司及團隊『三贏』的目標。所謂三贏,即客戶享有安心的保障、公司賺取健康的盈利,團隊則成功擴闊業務光譜,吸納高端客戶,營業員有理想的收入。由於這三者互相緊扣,互為影響,所以我們更加要敢於求變,持續發揮這個良好循環的成效。 」
團隊年輕化 要突破舊框架
招募年輕新血加入團隊,亦是Ricky及其經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們深刻體會到因時代不同,年輕人對加入保險行業有不同的著眼點。Ricky說:「近年加入的新世代團隊成員,近七成都是大學畢業生。他們不但有學歷及學識,亦不會只看保險工作可帶來多少收入,而會有自己對未來的願景,例如重視公司長遠有哪些事業發展、專業提升,以至個人進步及成長的機會。我認為只要配合公司的完善培訓,能夠讓他們建立正確的理念,培養關懷客戶、自己家人以至社會的心。這樣具情操及責任感的同事,若再累積實際經驗,定必成為公司及團隊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 」
Ricky的團隊亦強調「愛」的文化,「團隊內近三百位成員就好像一家人,不論前線或經理、資深或新入職營業員,總之任何人需要協助,其他人就義不容辭伸出援手,我更是以身作則。例如團隊內有經理舉行招募活動,若演講環節需要我的幫忙,我必定與他並肩一起做到最好效果。我認為只有這種猶如一家人的愛,才能充份發揮團隊精神,亦是團隊茁壯發展的堅實基礎。 」
展望保險業的前景,Ricky認為要持續贏得客戶的認同及信賴,便要表現得更專業,「當中的關鍵是緊貼市場環境的變化及對保險需求的趨勢、了解推陳出新的保險產品、熟悉公司產品的獨特優勢,以及勤於練習不同的技能。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所下的功夫及所累積的能量,日後定會令我們有更出色的發揮。 」
給有意入行人士的建議
• 首要確定自己相信保險行業及保險的本質,入行後切勿因眼前的一時利益而忘卻保險的初心。
• 凡事要以客為先,才可以因應客戶的需要作合適評估而建議最適合的產品。當客戶感受到你的專業及關懷,工作回報自然緊隨在後。
• 持之以恒,累積成功點數 ( Success point )。勤力、學習、不怕吃虧、尊重他人、待人以禮等都是建立保險事業的成功點數。當累積的點數愈多,意味著距離成功愈近。
謝耀禧 Ricky Tse 行政區域總監 </s>
|
職場新鮮人 Office規則要留神
|
「我不適應這份工作!」這大概是不少社會新鮮人的心聲。的確,年輕人告別校園後,面對與求學生活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及模式,難免會感到不習慣甚至氣餒。Manpower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徐玉珊,以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工商管理系高級講師暨人力資源管理學高級文憑課程主任胡秀珊分享數項要訣,協助各位職場新丁融入工作之中。
了解文化易投入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新鮮人透過閱讀員工手冊或參加迎新活動,可加深認識公司的背景及制度,有助融入工作環境。要工作得心應手,新鮮人更應主動了解公司的理念及文化及業務發展,例如公司以服裝零售為核心業務的話,無論自己擔任哪個工作崗位也好,都應該密切注意行業的趨勢及最新資訊,並爭取機會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這對投入工作以至日後拓闊事業發展空間均有幫助。
良好時間觀念
守時是員工應有的操守,所以新鮮人必須培養出良好的時間觀念。事實上,年輕人初入職場,往往比其他人需要較多時間掌握工作的內容及技巧。因此,新鮮人亦不妨多抽點時間認識自己的工作,例如每天提早30分鐘回到公司,以騰出額外的時間了解工作範圍及程序,以及辦公室環境,增加歸屬感。
主動求助快上手
新鮮人在適應期間可多觀察其他同事的工作方式,從中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時,亦要能不恥下問,向資深同事請教,加快「上手」進度,否則問題只會日積月累,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亦可主動向上司提出認識需要合作的同事,爭取溝通磨合的機會,對日後團隊工作定有莫大益處。
標奇立異要避免
不少年輕人喜歡透過獨特的裝束建立鮮明的個人形象,但過度新潮的打扮在職場上只會被認定為標奇立異,造成負面印象。其實,新鮮人要融入職場文化,「中庸之道」才是關鍵所在:若同事都穿著正統的行政套裝上班,自己的服飾便不宜太過隨便;相反,若同事上班都穿休閑服,而自己卻總是打領呔、穿西裝,則會予人格格不入的感覺。
參與聯誼識人易
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是融入工作環境的良方,新鮮人可主動邀約同事一起吃午飯或參與公餘活動,例如看電影或做運動等,在輕鬆的氣氛下加深彼此的認識,藉此建立共同話題,工作時便不會感到陌生或尷尬。不少公司還會定期舉辦跨部門聯歡聚會,新鮮人參與這些活動可認識到其他部門的同事,有助進一步投入工作環境。
配合團隊勿認叻
「務實工作」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建議,但對初出茅廬的新鮮人來說卻尤其重要,他們往往因為擁有一股衝勁或急於表現自己,而沒有配合工作團隊既有的辦事模式,惹人側目。其實,年輕人初投社會應該踏實工作,先融入團隊的工作節奏,待適當的時候才提出革新的建議,按部就班。
人事關係要搞清
新鮮人作為公司的一分子,亦應該適度了解公司內的人事及利害關係,例如向上司「取經」,從而得知與其他同事或部門合作時所需注意的事項,以免產生誤會,捲入辦公室政治之內。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職場新鮮人 Office規則要留神 [/INST] 「我不適應這份工作!」這大概是不少社會新鮮人的心聲。的確,年輕人告別校園後,面對與求學生活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及模式,難免會感到不習慣甚至氣餒。Manpower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徐玉珊,以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工商管理系高級講師暨人力資源管理學高級文憑課程主任胡秀珊分享數項要訣,協助各位職場新丁融入工作之中。
了解文化易投入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新鮮人透過閱讀員工手冊或參加迎新活動,可加深認識公司的背景及制度,有助融入工作環境。要工作得心應手,新鮮人更應主動了解公司的理念及文化及業務發展,例如公司以服裝零售為核心業務的話,無論自己擔任哪個工作崗位也好,都應該密切注意行業的趨勢及最新資訊,並爭取機會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這對投入工作以至日後拓闊事業發展空間均有幫助。
良好時間觀念
守時是員工應有的操守,所以新鮮人必須培養出良好的時間觀念。事實上,年輕人初入職場,往往比其他人需要較多時間掌握工作的內容及技巧。因此,新鮮人亦不妨多抽點時間認識自己的工作,例如每天提早30分鐘回到公司,以騰出額外的時間了解工作範圍及程序,以及辦公室環境,增加歸屬感。
主動求助快上手
新鮮人在適應期間可多觀察其他同事的工作方式,從中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時,亦要能不恥下問,向資深同事請教,加快「上手」進度,否則問題只會日積月累,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亦可主動向上司提出認識需要合作的同事,爭取溝通磨合的機會,對日後團隊工作定有莫大益處。
標奇立異要避免
不少年輕人喜歡透過獨特的裝束建立鮮明的個人形象,但過度新潮的打扮在職場上只會被認定為標奇立異,造成負面印象。其實,新鮮人要融入職場文化,「中庸之道」才是關鍵所在:若同事都穿著正統的行政套裝上班,自己的服飾便不宜太過隨便;相反,若同事上班都穿休閑服,而自己卻總是打領呔、穿西裝,則會予人格格不入的感覺。
參與聯誼識人易
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是融入工作環境的良方,新鮮人可主動邀約同事一起吃午飯或參與公餘活動,例如看電影或做運動等,在輕鬆的氣氛下加深彼此的認識,藉此建立共同話題,工作時便不會感到陌生或尷尬。不少公司還會定期舉辦跨部門聯歡聚會,新鮮人參與這些活動可認識到其他部門的同事,有助進一步投入工作環境。
配合團隊勿認叻
「務實工作」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建議,但對初出茅廬的新鮮人來說卻尤其重要,他們往往因為擁有一股衝勁或急於表現自己,而沒有配合工作團隊既有的辦事模式,惹人側目。其實,年輕人初投社會應該踏實工作,先融入團隊的工作節奏,待適當的時候才提出革新的建議,按部就班。
人事關係要搞清
新鮮人作為公司的一分子,亦應該適度了解公司內的人事及利害關係,例如向上司「取經」,從而得知與其他同事或部門合作時所需注意的事項,以免產生誤會,捲入辦公室政治之內。 </s>
|
富通保險專業專注培育精英創事業
|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一向重視業界人才培育,積極打造完善的培訓體系。自從富通保險去年邁進新里程,公司推出一系列關於招募及培訓的配套及措施,致力提升旗下銷售團隊的專業知識及技巧,亦藉此吸納優質的保險代理人,為公司壯大營銷規模,同時建立強大的營業團隊,持續在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
開創個人事業 培訓由職前開始
富通保險首席人才發展總監蘇芷君 ( Dionne ) 表示,保險市場的發展機遇愈來愈多,富通保險為了能夠充份掌握未來,近年積極建立金融人才發展平台,將招募、培訓及發展三大環節無縫管理,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這是公司於2019年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重要使命,其中一個目標是向有意投身保險行業的人士提供職前培訓,並將行業的專業知識及成功竅門傾囊相授,藉此提升他們入職的信心,為開創個人事業做好準備。」
Dionne指出,在培訓方面,三大學院,包括「明日之星學院」、「富通圓桌學院」及「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為新人、銷售精英及管理階層提供專屬的培訓路線,以多元化的課程系列提升其專業知識及技巧,成為真正的業界精英。而在發展層面,以強強聯手,由豐富經驗之導師、富通及業界精英分享,配合育成計劃、績效管理、晉升規劃等,打造未來領袖及金融保險企業家。
Ms. Kelly Lo 教學課程兼收並蓄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羅小波 ( Kelly ) 表示,保險事業要做得出色,必須了解優秀人才是成功基礎,所以她一向著重招募及培訓工作,更對公司近年的相關措施讚不絕口。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所提供的招募活動,不但多元化,更是貼近生活,例如有營養師講座、手工班等,適合不同的招募對象。另外,公司提供早餐會形式的培訓,較以往的培訓形式新穎,推動團隊成員積極參與。
Kelly指「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成立,有效協助保險團隊的發展。「中心成立的時間雖短,效果卻十分顯著,提供的教學課程兼收並蓄,範圍廣泛。教學內容設計十分有針對性,讓新人容易吸收到有關保險行業的專業知識,這對處於事業起步點的他們實有莫大裨益,也加強了留在行業發展的信念。 」
香港受到疫情的影響,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不過Kelly指出疫情對團隊的培訓工作沒有帶來太大影響,因為公司早已作出相關的應變方案,利用例如「富通雲課堂」等多個網上平台授課,確保在疫情期間可以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公司提供了這些措施及工具,新人的學習過程就不會被打斷,招募工作也可以順利地繼續下去。 」
Mr. Forster Wong 強調專業的市場定位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黃超雲 ( Forster ) 表示隨著市民對醫療保險、退休保障等產品的日益重視,富通保險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團隊必須增聘人手,才能應付大幅增加的保險產品及服務需求。「公司近來大舉招募新人,一方面是呼應日益壯大的營運規模,另一方面新人可為公司帶來新思維及新動力,有利於在現今市場爭取更多商機。 」
Forster分析,很多人都知道保險顧問是前景好及高收入的工作,不過一般人對行情不太了解,又不知道哪間保險機構值得信賴,這些往往成為入行的絆腳石。「我相信『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成立為公司帶來更清晰及更專業的市場定位,加上我們提供專業及正規課程,有助加強高學歷求職者對加入富通保險的信心,長遠來說更會提升公司的品牌效應。 」
Forster指出,富通保險透過多元化策略進行人才招募,當中包括「四富」招募活動。「『四富』其實是招募平台,透過職業講座或工作坊的形式,向大眾講解跟行業相關的主題和內容,深入淺出,藉此吸引各界人士加入公司。活動的反應十分熱烈,為公司吸納了不少優秀的新保險代理人。
Mr. Ken Wong 培訓體系完善 提升專業資格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黃文健 ( Ken ) 指管理一支優秀的保險團隊,每年業績持續增長,自然吸引人才加入,團隊規模也會日益壯大。要成功就必須有個好開始,所以他多年來都親自主持招募工作,確保整個流程能夠順利進行。「保險行業存在無限可能,從業員擁有大量向上流動的空間,而我的抱負是向更多人推廣這個專業,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
Ken指出,富通保險為了招攬優秀的人才,壯大公司的市場實力及品牌效應,投入了大量資源於人才培訓上,成績有目共睹。「公司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為保險業界作育英才,當中的三大學院 - 『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富通圓桌學院』及『明日之星學院』,可因應學員不同的資歷或需要,提供適切的培訓路線及安排。 」
Ken直言富通保險擁有完善的培訓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從業員的專業資格,當中多個範疇皆有優異的成績,這種在保險市場的獨特優勢無疑有助他的團隊進行招募工作。「事實上,公司會全程跟進每名代理人的發展進度,透過雙方共同規劃事業發展藍圖,務求他們不久將來能夠獨當一面,成為業界精英中的精英。 」
Mr. Arthur Ho 發展事業的理想平台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何文華 ( Arthur ) 表示,團隊的招募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他歸功於「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舉行了多項招募活動,帶動整個招募氣氛。「這些活動的參與度都很高,場面熱鬧,反映了中心的推廣工作做得很好,加強了大眾對富通保險這個品牌的信心。 」
Arthur指出,富通保險的人才培訓工作一向備受業界肯定,而「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推出的流動教室平台,提供互動學習的體驗,深得新同事歡迎,也鞏固了他們選擇在富通保險發展的初心。「不少新人向我透露,公司的培訓課程兼備理論和實踐,導師既資深又專業,令他們對公司的信心愈來愈強,相信富通保險是個發展事業的理想平台。 」
Arthur的團隊有三名成員於去年晉升為經理,他坦言這些同事現在對經理的責任及發展方向都相當理解,因為公司提供了相關課程讓他們順利提升自我,裝備充足地迎接新挑戰。「他們參加了『育成培訓課程系列』的『新浪潮』課程,從中學會了新職位相關的管理技巧,現時處理管理事務已是頭頭是道,我相信他們在不久將來必會成為傑出的領袖。 」
Mr. Jason Chan 教授實戰經驗 邁向專業水平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陳凱德 ( Jason ) 表示,他的團隊在進行招募時比以前更得心應手,因為富通保險現時無論在品牌、形象等多個範疇都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人才培訓方面亦做到盡善盡美,令不少求職者慕名而來,應徵加入富通保險的行列。「『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招募、培訓及發展工作就做得很到位,是吸引人才加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
Jason在保險行業累積多年經驗,在過程中建立了一份使命感 ,他希望將自己多年來對行業的所思所想,與新一代的從業員分享,令他們對個人的事業發展有所啟發。「我剛剛加入了由『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推出的『榮譽導師計劃』,並成為了『卓越榮譽導師』,在課堂上透過教授實戰經驗,引領學員邁向專業水平,爭取更佳業績。 」
Jason十分肯定公司在人才培訓上的支援。「我以往要為招募活動籌備很多工作,例如跟進他們的上課時間、考試日期及學習進度等,不過現時中心幾乎安排好所有的培訓事項,例如一系列的考牌預備課程及自學平台,以及定期舉行早餐會,邀請演講嘉賓分享個人的業界經驗及見解,令整個學習過程更有趣味,學員更容易吸收知識。 」
Ms. Candy Chan 因應培訓需要 設計課程系列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陳艷芬( Candy ) 於九年前加入富通保險,她對招募工作一向重視,因為她相信保險團隊的規模越大越好,團員之間能夠做到相輔相成,有建設性地互動才可以帶來理想業績。「團隊能夠長遠、健康地發展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招募時都會格外留意求職者的個性是否適合在行業發展,而擁有工作熱誠的人士會佔有一定優勢。 」
Candy指出,自從「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成立以來,人才培訓變得更系統化,令學員更容易接收知識和資訊,而公司的學習課程對她的個人事業發展也提供了不少助力。「例如『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就因應各級經理的培訓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營銷管理及發展課程系列,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專業實力,藉此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保險團隊。 」
Candy直言,富通保險的培訓課程十分完善,內容緊貼潮流趨勢,授課形式靈活新穎,很受新入職同事的歡迎。「這是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尤其投資在軟件及硬件方面的配套都取得相當成果,例如保險科技做到推陳出新,人才培訓更是極臻完善,藉著多元化的課程系列全面提升同事的專業資格,這些因素都有利公司吸引優質人才。 」
Mr. Daniel Leung 教學系統化 學習更輕鬆
富通保險高級分行經理梁國雄 ( Daniel ) 表示,富通保險正進行大型招募,象徵公司跨進新階段,而他的團隊亦不敢怠慢,正密鑼緊鼓地吸納人才,加強實力。「我在保險行業服務接近20年,完全明白新血對團隊發展的重要性,而我對人才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有工作熱誠及自律性,所以我很歡迎任何年齡、背景或學歷的人士加入團隊,建立個人事業。 」
Daniel指出,以往公司的人才培訓傾向類似「師徒制」的教學方法,而自從「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成立以來,教學方法就趨向系統化,教學內容被完善整合,新人透過教室課程可以更輕鬆地掌握行業、產品、法規的專業知識,協助他們順利通過牌照考試。「現在的招募工作比前輩的年代幸運得多,因為很多職前培訓已經準備妥當, 讓新人可以盡早發展事業。 」
Daniel指出公司近來引進不少培訓平台或工具,當中他最喜歡的是線上培訓的環節,因為這可省卻教與學雙方不少寶貴時間,而且同樣達到培育優秀人才的效果。「線上培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換句話說各人都可按照個人需要來設計課程進度,而我相信這種學習方式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它更加適合新時代的學習模式。 」
Mr. Kevin Wong 設計周詳的線上培訓
富通保險高級分行經理黃超華 ( Kevin ) 表示,富通保險自從揭開新一頁後,無論是招募或培訓策略都換了全新角度,其產品的涵蓋範圍比以前更加廣闊,同時也為自己團隊的招募工作帶來幫助。「公司的品牌效應無疑能夠吸引不少求職者慕名而來,求職者質素平均來說也比以前為高。 」
Kevin指出,富通保險的培訓系統十分完備,即使香港受到疫情影響,同事的學習過程也沒有受到干擾,當中更有人認為因此而加快學習進度。「公司的線上培訓其實設計得十分周詳,所以學員不用返回培訓中心,也能夠安在家中透過線上學習,內容如專題講座、CPD進修課程等專業培訓,效果亦相當理想。 」
Kevin表示,為了讓各級經理可以實現個人的事業藍圖,富通保險設計了一系列進階課程,讓他們能夠因應事業需要選擇進修方向。「公司為了讓保險代理人能夠開展事業,提供了大量支援。這些課程內容豐富,包括演講技巧、招募資訊、品牌建立、領袖培育及團隊管理等,都是成為業界精英的必修課題,充滿實戰價值。 」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富通保險專業專注培育精英創事業 [/INST]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一向重視業界人才培育,積極打造完善的培訓體系。自從富通保險去年邁進新里程,公司推出一系列關於招募及培訓的配套及措施,致力提升旗下銷售團隊的專業知識及技巧,亦藉此吸納優質的保險代理人,為公司壯大營銷規模,同時建立強大的營業團隊,持續在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
開創個人事業 培訓由職前開始
富通保險首席人才發展總監蘇芷君 ( Dionne ) 表示,保險市場的發展機遇愈來愈多,富通保險為了能夠充份掌握未來,近年積極建立金融人才發展平台,將招募、培訓及發展三大環節無縫管理,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這是公司於2019年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重要使命,其中一個目標是向有意投身保險行業的人士提供職前培訓,並將行業的專業知識及成功竅門傾囊相授,藉此提升他們入職的信心,為開創個人事業做好準備。」
Dionne指出,在培訓方面,三大學院,包括「明日之星學院」、「富通圓桌學院」及「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為新人、銷售精英及管理階層提供專屬的培訓路線,以多元化的課程系列提升其專業知識及技巧,成為真正的業界精英。而在發展層面,以強強聯手,由豐富經驗之導師、富通及業界精英分享,配合育成計劃、績效管理、晉升規劃等,打造未來領袖及金融保險企業家。
Ms. Kelly Lo 教學課程兼收並蓄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羅小波 ( Kelly ) 表示,保險事業要做得出色,必須了解優秀人才是成功基礎,所以她一向著重招募及培訓工作,更對公司近年的相關措施讚不絕口。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所提供的招募活動,不但多元化,更是貼近生活,例如有營養師講座、手工班等,適合不同的招募對象。另外,公司提供早餐會形式的培訓,較以往的培訓形式新穎,推動團隊成員積極參與。
Kelly指「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成立,有效協助保險團隊的發展。「中心成立的時間雖短,效果卻十分顯著,提供的教學課程兼收並蓄,範圍廣泛。教學內容設計十分有針對性,讓新人容易吸收到有關保險行業的專業知識,這對處於事業起步點的他們實有莫大裨益,也加強了留在行業發展的信念。 」
香港受到疫情的影響,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不過Kelly指出疫情對團隊的培訓工作沒有帶來太大影響,因為公司早已作出相關的應變方案,利用例如「富通雲課堂」等多個網上平台授課,確保在疫情期間可以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公司提供了這些措施及工具,新人的學習過程就不會被打斷,招募工作也可以順利地繼續下去。 」
Mr. Forster Wong 強調專業的市場定位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黃超雲 ( Forster ) 表示隨著市民對醫療保險、退休保障等產品的日益重視,富通保險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團隊必須增聘人手,才能應付大幅增加的保險產品及服務需求。「公司近來大舉招募新人,一方面是呼應日益壯大的營運規模,另一方面新人可為公司帶來新思維及新動力,有利於在現今市場爭取更多商機。 」
Forster分析,很多人都知道保險顧問是前景好及高收入的工作,不過一般人對行情不太了解,又不知道哪間保險機構值得信賴,這些往往成為入行的絆腳石。「我相信『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成立為公司帶來更清晰及更專業的市場定位,加上我們提供專業及正規課程,有助加強高學歷求職者對加入富通保險的信心,長遠來說更會提升公司的品牌效應。 」
Forster指出,富通保險透過多元化策略進行人才招募,當中包括「四富」招募活動。「『四富』其實是招募平台,透過職業講座或工作坊的形式,向大眾講解跟行業相關的主題和內容,深入淺出,藉此吸引各界人士加入公司。活動的反應十分熱烈,為公司吸納了不少優秀的新保險代理人。
Mr. Ken Wong 培訓體系完善 提升專業資格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黃文健 ( Ken ) 指管理一支優秀的保險團隊,每年業績持續增長,自然吸引人才加入,團隊規模也會日益壯大。要成功就必須有個好開始,所以他多年來都親自主持招募工作,確保整個流程能夠順利進行。「保險行業存在無限可能,從業員擁有大量向上流動的空間,而我的抱負是向更多人推廣這個專業,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
Ken指出,富通保險為了招攬優秀的人才,壯大公司的市場實力及品牌效應,投入了大量資源於人才培訓上,成績有目共睹。「公司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為保險業界作育英才,當中的三大學院 - 『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富通圓桌學院』及『明日之星學院』,可因應學員不同的資歷或需要,提供適切的培訓路線及安排。 」
Ken直言富通保險擁有完善的培訓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從業員的專業資格,當中多個範疇皆有優異的成績,這種在保險市場的獨特優勢無疑有助他的團隊進行招募工作。「事實上,公司會全程跟進每名代理人的發展進度,透過雙方共同規劃事業發展藍圖,務求他們不久將來能夠獨當一面,成為業界精英中的精英。 」
Mr. Arthur Ho 發展事業的理想平台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何文華 ( Arthur ) 表示,團隊的招募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他歸功於「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舉行了多項招募活動,帶動整個招募氣氛。「這些活動的參與度都很高,場面熱鬧,反映了中心的推廣工作做得很好,加強了大眾對富通保險這個品牌的信心。 」
Arthur指出,富通保險的人才培訓工作一向備受業界肯定,而「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推出的流動教室平台,提供互動學習的體驗,深得新同事歡迎,也鞏固了他們選擇在富通保險發展的初心。「不少新人向我透露,公司的培訓課程兼備理論和實踐,導師既資深又專業,令他們對公司的信心愈來愈強,相信富通保險是個發展事業的理想平台。 」
Arthur的團隊有三名成員於去年晉升為經理,他坦言這些同事現在對經理的責任及發展方向都相當理解,因為公司提供了相關課程讓他們順利提升自我,裝備充足地迎接新挑戰。「他們參加了『育成培訓課程系列』的『新浪潮』課程,從中學會了新職位相關的管理技巧,現時處理管理事務已是頭頭是道,我相信他們在不久將來必會成為傑出的領袖。 」
Mr. Jason Chan 教授實戰經驗 邁向專業水平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陳凱德 ( Jason ) 表示,他的團隊在進行招募時比以前更得心應手,因為富通保險現時無論在品牌、形象等多個範疇都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人才培訓方面亦做到盡善盡美,令不少求職者慕名而來,應徵加入富通保險的行列。「『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的招募、培訓及發展工作就做得很到位,是吸引人才加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
Jason在保險行業累積多年經驗,在過程中建立了一份使命感 ,他希望將自己多年來對行業的所思所想,與新一代的從業員分享,令他們對個人的事業發展有所啟發。「我剛剛加入了由『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推出的『榮譽導師計劃』,並成為了『卓越榮譽導師』,在課堂上透過教授實戰經驗,引領學員邁向專業水平,爭取更佳業績。 」
Jason十分肯定公司在人才培訓上的支援。「我以往要為招募活動籌備很多工作,例如跟進他們的上課時間、考試日期及學習進度等,不過現時中心幾乎安排好所有的培訓事項,例如一系列的考牌預備課程及自學平台,以及定期舉行早餐會,邀請演講嘉賓分享個人的業界經驗及見解,令整個學習過程更有趣味,學員更容易吸收知識。 」
Ms. Candy Chan 因應培訓需要 設計課程系列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陳艷芬( Candy ) 於九年前加入富通保險,她對招募工作一向重視,因為她相信保險團隊的規模越大越好,團員之間能夠做到相輔相成,有建設性地互動才可以帶來理想業績。「團隊能夠長遠、健康地發展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招募時都會格外留意求職者的個性是否適合在行業發展,而擁有工作熱誠的人士會佔有一定優勢。 」
Candy指出,自從「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成立以來,人才培訓變得更系統化,令學員更容易接收知識和資訊,而公司的學習課程對她的個人事業發展也提供了不少助力。「例如『金融保險企業家學院』就因應各級經理的培訓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營銷管理及發展課程系列,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專業實力,藉此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保險團隊。 」
Candy直言,富通保險的培訓課程十分完善,內容緊貼潮流趨勢,授課形式靈活新穎,很受新入職同事的歡迎。「這是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尤其投資在軟件及硬件方面的配套都取得相當成果,例如保險科技做到推陳出新,人才培訓更是極臻完善,藉著多元化的課程系列全面提升同事的專業資格,這些因素都有利公司吸引優質人才。 」
Mr. Daniel Leung 教學系統化 學習更輕鬆
富通保險高級分行經理梁國雄 ( Daniel ) 表示,富通保險正進行大型招募,象徵公司跨進新階段,而他的團隊亦不敢怠慢,正密鑼緊鼓地吸納人才,加強實力。「我在保險行業服務接近20年,完全明白新血對團隊發展的重要性,而我對人才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有工作熱誠及自律性,所以我很歡迎任何年齡、背景或學歷的人士加入團隊,建立個人事業。 」
Daniel指出,以往公司的人才培訓傾向類似「師徒制」的教學方法,而自從「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成立以來,教學方法就趨向系統化,教學內容被完善整合,新人透過教室課程可以更輕鬆地掌握行業、產品、法規的專業知識,協助他們順利通過牌照考試。「現在的招募工作比前輩的年代幸運得多,因為很多職前培訓已經準備妥當, 讓新人可以盡早發展事業。 」
Daniel指出公司近來引進不少培訓平台或工具,當中他最喜歡的是線上培訓的環節,因為這可省卻教與學雙方不少寶貴時間,而且同樣達到培育優秀人才的效果。「線上培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換句話說各人都可按照個人需要來設計課程進度,而我相信這種學習方式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它更加適合新時代的學習模式。 」
Mr. Kevin Wong 設計周詳的線上培訓
富通保險高級分行經理黃超華 ( Kevin ) 表示,富通保險自從揭開新一頁後,無論是招募或培訓策略都換了全新角度,其產品的涵蓋範圍比以前更加廣闊,同時也為自己團隊的招募工作帶來幫助。「公司的品牌效應無疑能夠吸引不少求職者慕名而來,求職者質素平均來說也比以前為高。 」
Kevin指出,富通保險的培訓系統十分完備,即使香港受到疫情影響,同事的學習過程也沒有受到干擾,當中更有人認為因此而加快學習進度。「公司的線上培訓其實設計得十分周詳,所以學員不用返回培訓中心,也能夠安在家中透過線上學習,內容如專題講座、CPD進修課程等專業培訓,效果亦相當理想。 」
Kevin表示,為了讓各級經理可以實現個人的事業藍圖,富通保險設計了一系列進階課程,讓他們能夠因應事業需要選擇進修方向。「公司為了讓保險代理人能夠開展事業,提供了大量支援。這些課程內容豐富,包括演講技巧、招募資訊、品牌建立、領袖培育及團隊管理等,都是成為業界精英的必修課題,充滿實戰價值。 」 </s>
|
富通保險創建科技平台 優化銷售及招募流程
|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一直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透過提升團隊的銷售水平,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創新價值。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客戶的專業支援,富通保險近年積極發展保險科技,務求革新傳統保險服務的業務流程,精簡文書工作程序,讓前線同事能夠更貼心地提供不一樣的服務體驗,全方位為客戶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流程靈活快捷 人才招募更簡易
為了將持續發展的理念實現於日常的業務營運之中,富通保險一直積極拓展資訊科技的新領域,發掘改善客戶服務的可能性。因此,公司近年投放了大量資源於保險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並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先後推出多個流動應用程式作為營銷及客戶的服務平台,例如「富通在線」旨在為客戶帶來靈活及快捷的保單服務,而「智富保」則為前線同事簡化合規銷售流程,從此見客不再需要帶著重重文件,輕鬆又方便。
為了拓展更強大、更年輕化的營銷團隊,富通保險正積極發展保險科技,並招募大量優才加入。因此,富通保險的各大營銷團隊已陸續採用新開發的招募流動應用程式「易招募」( eRecruit ),作為吸納人才的工具,建立優質團隊。
Ms. Carrie Lee 加強說服力 提升成功率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李嘉潔 ( Carrie ) 加入財務策劃及保險行業已超過20年,她表示保險行業的其中一個特性就是海納百川,不論甚麼個性、背景或經驗的人士都有均等的入行機會。「根據自己多年建立團隊的經驗,任何人只要有攀上管理層的決心及努力,肯主動適應行業的生態,最終都會出人頭地。 」
Carrie很重視招募工作,因為新同事給予自己團隊持續壯大的可能性,反過來說她也給予他們事業茁壯發展的空間。「以往招募時只憑面談跟求職者互相了解,自從公司推出多個流動應用程式後,我現在會利用『易招募』直接連繫『富通事業發展分析工具』,向求職者介紹保險行業前景及收入估算等,這當然比過去單靠分享個人經驗有說服力得多,並直接增加招募人才的成功率。 」
Carrie指出,香港位處中國的南大門,能夠配合大灣區的高速發展,她預期內地抵港客戶對香港專業理財規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行業前景一片大好。「這個趨勢會為優質的理財產品帶來巨大需求,令不少保險團隊有擴大規模的需要,所以我相信現時是加入保險行業的大好時機,不容錯過。 」
Mr. Wong Kay Chau 獨到優勢 有利招募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黃其就在保險行業有超過30年的經驗,他表示要在行業成功地發展事業,最重要就是要吸納人才,發展自己的團隊。「自己入行多年,早已養成了一份使命感,致力將正確的保險理財概念傳承給新一代的從業員。因此,我一向十分重視招募工作,一來這是壯大團隊的不二法門,二來也希望薪火相傳,傳承保險助人的精神。 」
黃其就直言富通保險在保險市場上有其獨到優勢,有利吸納優質人才,所以他的團隊一直能夠茁壯成長,成就優秀的業績。「富通保險是一個很有朝氣、動感的品牌,也是一間價值增長型的公司,無論在資產、業績、信貸評級等範疇,多年來一直穩定地處於高水平,大家在這裡都找到大量的事業發展機會,而在保險科技方面更能做到推陳出新,不斷突破。 」
黃其就提及多個富通保險的電子平台,包括「智富保」、「富通在線」、「易招募」等,能夠全面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及服務質素。「這些科技支援對我們的工作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易招募』就協助保險團隊建立一個資訊詳盡的人才庫,全方位監察招募進度和成績,能夠有效提升招募工作的效率。 」
Ms. Jovy Wong 面貌一新 與時並進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王麗珍 ( Jovy ) 加入富通保險已接近30年,她表示富通保險近年面貌一新,日常運作亦有一番新作風,令她的團隊能夠與時並進,同事工作時更加積極投入。「公司近年投放了大量資源於保險科技,除了推出全新的客戶服務平台,帶來嶄新的客戶體驗,同時發展銷售平台『智富保』,優化銷售服務,加強客戶對公司的信心。 」
Jovy表示她的團隊擁有不少表現出色的同事,業績驕人;不過她相信保險團隊需要滋養新動力,才能繼續成長發展,而不斷補充新血是唯一的有效方法。「公司完全明白招募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不久前開發了『易招募』這個流動應用程式,方便我們進行招募活動,為保險團隊吸納新人時帶來空前的方便。 」
Jovy又指出,「易招募」可以讓她全面地跟進招募進度,招募成績一目了然,安排新人的學習及工作流程時更是得心應手。「跟以前的招募程序完全不同,因為過往需要很多部門參與,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現在憑著一個應用程式就足以應付多項工作,無論是效率及資源等多方面都達到優化的效果,也讓我可以更準確地發掘人才。 」
Mr. Jason Liu 省時快捷 形象專業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廖皓賢 ( Jason ) 表示他的保險團隊主攻英語客戶市場,所以團員均操流利英語。而他的招募對象多元化,因此團隊由不同族裔的人士組成,人數也由最初的六個增加至現時的二十多人,令團隊百花齊放。 」
Jason對富通保險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的科技平台表示歡迎,他直言自己就是「智富保」的忠實用家。「POS(智富保)對我的工作幫助不少,尤其在填寫申請人的分析資料時,以往要簽名很多次,現在大大增加客人填寫資料效率,省時快捷,給客戶留下專業、高效及年輕化的形象,也對保險團隊的業績帶來正面的影響。 」
至於「易招募」,Jason十分期待系統不斷持續優化,「許多招募經理都曾使用系統作高效招募,無不對這個流動應用程式抱有正面反應。不少團隊都透過它來大大提升了增員的效率,其實用價值無庸置疑,所以我的團隊很期待「易招募」有更多嶄新功能推出,例如大數據分析,令旗下經理能夠享用更多『易招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
Ms. Rosita Yip 輕鬆地甄選人才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葉嘉寶 ( Rosita ) 加入保險行業超過25年,她直言對行業的薪火相傳有一份使命感,希望將自己多年所學傳授給新一代的保險從業員。「因此招募工作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而適值富通保險邁向新階段,其品牌形象在普羅大眾中更有號召力,同時加強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令團隊進行招募時能夠事半功倍。 」
對於富通保險一系列的科技平台,Rosita坦言對團隊招募人才時提供很大助力,而她對「易招募」更是愛不釋手,經常使用。「我以往花費很長時間做招募的跟進工作,要兼顧很多細節,而且一定要回到公司才能進行。現在只要一部iPad在手,就可以透過『易招募』跟求職者進行深入對談,從中進行性格傾向等測試,輕鬆地甄選人才。 」
Rosita強調招募後的跟進工作也十分重要,因為一般人要經過悉心栽培才會成才,而保險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我經常跟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或學習挑戰,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學習。我相信透過這種個人化的關顧,再加上公司的雄厚資源,更容易成就人才。 」
Mr. Hill Cheung 前線同事反應正面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張俊傑 ( Hill ) 表示,富通保險近年在市場份額及品牌效應都有所提升,而且公司產品愈趨多元化,大大增加競爭力。「創意產品及優質服務可以增加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尤其在吸納人才方面,對於想加入保險行業的人士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事實上,很多同事當初都是受到公司的理想前景所吸引,才加入我們行列的。 」
富通保險在市場上的聲名為Hill的招募工作帶來相當助力,而公司在保險科技的投資 ,也為他的團隊帶來工作上的便利。「富通保險近年打造了多個電子平台,努力提升服務質素,效果相當顯著,減省了大量以往必要的文書工作。 」
適值Hill正展開新一輪的招募活動,他介紹了一些關於「易招募」的特色,「這個應用程式才推出不久,已為我的團隊帶來不少好處。首先『易招募』能夠24小時無界限,隨時進行招募;此外我亦可以透過它來了解學員的學習進度,從而決定他們報考專業試的時間,甚至按照團隊的需求來設計招募計劃,而所用的時間其實不多,效果卻相當不俗。 」
Ms. Christine Xiao 科技支援 快捷方便
富通保險分行經理肖江夏 ( Christine ) 在2002年加入保險行業,她表示自己在富通保險發展多年,見證公司的變遷和進步,令她感到與有榮焉。「富通保險現時無論在品牌、形象及規模等多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銷售策略也令人耳目一新;而同事亦透過保險科技獲得相當支援,當中『易招募』對我團隊所帶來的影響更是十分正面。 」
對於這個新近引進的招募流動應用程式,Christine讚不絕口,「就舉自己為例,以往需要額外資源去,專門為我處理很多關於招募工作的繁瑣事項,例如提醒學員的上課或考試時間,偶然更會因一時忘記而造成失誤,給雙方帶來或多或少的不便,亦令招募及培訓新人的工作花上很長時間。 」
自從應用了「易招募」,Christine表示這些不便之處已一掃而空,「由於『易招募』擁有龐大的招募數據庫,只要我輸入某位學員名字,其個人資料或學習進度無不清楚了然地呈現眼前,令我能夠掌握整個招募進度,而且不用花太多時間,讓我可以處理更多其他工作,協助團隊増加其創價能力,可謂一舉兩得。所以我覺得這些網上平台其實是高增值的工具,只要能夠善用掌握,對圑隊的業績必然有所增益。 」
Mr. Bosco Lam 建立團隊 邁進成功
富通保險分行經理林志豪 ( Bosco ) 表示,他一向認為招募工作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擴展個人事業版圖的唯一可行途徑。「我相信要在保險行業取得成功,就必須建立保險團隊,一起向成功邁進。我四年前已開始組織團隊,現時團隊共有18人,當中不少人是由其他行業轉行過來,包括建築、酒店及設計等,加入富通保險後才發現自己有銷售潛質,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
Bosco現時主要是利用「易招募」作為吸納人才的工具,因為這個平台上有很多實用的保險行業資訊,他能夠透過圖表及數據等,向有意加入團隊的人士鋪陳其事業願景、晉升前景及收入估算。「公司特意設計這個科技平台,讓我們可以透過更多招募工具,向求職者進行行業或公司介紹時,手頭有更多資訊可資應用,令對方能夠完全感受公司的專業精神,增強其加入的決心。 」
Bosco表示,富通保險擁有豐富資源,能夠創造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同時讓保險團隊有機會接觸廣大的客戶群,拓闊業務網絡。他相信公司的發展前景會為團隊創造可觀的業績。 」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富通保險創建科技平台 優化銷售及招募流程 [/INST]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一直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透過提升團隊的銷售水平,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創新價值。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客戶的專業支援,富通保險近年積極發展保險科技,務求革新傳統保險服務的業務流程,精簡文書工作程序,讓前線同事能夠更貼心地提供不一樣的服務體驗,全方位為客戶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流程靈活快捷 人才招募更簡易
為了將持續發展的理念實現於日常的業務營運之中,富通保險一直積極拓展資訊科技的新領域,發掘改善客戶服務的可能性。因此,公司近年投放了大量資源於保險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並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先後推出多個流動應用程式作為營銷及客戶的服務平台,例如「富通在線」旨在為客戶帶來靈活及快捷的保單服務,而「智富保」則為前線同事簡化合規銷售流程,從此見客不再需要帶著重重文件,輕鬆又方便。
為了拓展更強大、更年輕化的營銷團隊,富通保險正積極發展保險科技,並招募大量優才加入。因此,富通保險的各大營銷團隊已陸續採用新開發的招募流動應用程式「易招募」( eRecruit ),作為吸納人才的工具,建立優質團隊。
Ms. Carrie Lee 加強說服力 提升成功率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李嘉潔 ( Carrie ) 加入財務策劃及保險行業已超過20年,她表示保險行業的其中一個特性就是海納百川,不論甚麼個性、背景或經驗的人士都有均等的入行機會。「根據自己多年建立團隊的經驗,任何人只要有攀上管理層的決心及努力,肯主動適應行業的生態,最終都會出人頭地。 」
Carrie很重視招募工作,因為新同事給予自己團隊持續壯大的可能性,反過來說她也給予他們事業茁壯發展的空間。「以往招募時只憑面談跟求職者互相了解,自從公司推出多個流動應用程式後,我現在會利用『易招募』直接連繫『富通事業發展分析工具』,向求職者介紹保險行業前景及收入估算等,這當然比過去單靠分享個人經驗有說服力得多,並直接增加招募人才的成功率。 」
Carrie指出,香港位處中國的南大門,能夠配合大灣區的高速發展,她預期內地抵港客戶對香港專業理財規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行業前景一片大好。「這個趨勢會為優質的理財產品帶來巨大需求,令不少保險團隊有擴大規模的需要,所以我相信現時是加入保險行業的大好時機,不容錯過。 」
Mr. Wong Kay Chau 獨到優勢 有利招募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黃其就在保險行業有超過30年的經驗,他表示要在行業成功地發展事業,最重要就是要吸納人才,發展自己的團隊。「自己入行多年,早已養成了一份使命感,致力將正確的保險理財概念傳承給新一代的從業員。因此,我一向十分重視招募工作,一來這是壯大團隊的不二法門,二來也希望薪火相傳,傳承保險助人的精神。 」
黃其就直言富通保險在保險市場上有其獨到優勢,有利吸納優質人才,所以他的團隊一直能夠茁壯成長,成就優秀的業績。「富通保險是一個很有朝氣、動感的品牌,也是一間價值增長型的公司,無論在資產、業績、信貸評級等範疇,多年來一直穩定地處於高水平,大家在這裡都找到大量的事業發展機會,而在保險科技方面更能做到推陳出新,不斷突破。 」
黃其就提及多個富通保險的電子平台,包括「智富保」、「富通在線」、「易招募」等,能夠全面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及服務質素。「這些科技支援對我們的工作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易招募』就協助保險團隊建立一個資訊詳盡的人才庫,全方位監察招募進度和成績,能夠有效提升招募工作的效率。 」
Ms. Jovy Wong 面貌一新 與時並進
富通保險分區總監王麗珍 ( Jovy ) 加入富通保險已接近30年,她表示富通保險近年面貌一新,日常運作亦有一番新作風,令她的團隊能夠與時並進,同事工作時更加積極投入。「公司近年投放了大量資源於保險科技,除了推出全新的客戶服務平台,帶來嶄新的客戶體驗,同時發展銷售平台『智富保』,優化銷售服務,加強客戶對公司的信心。 」
Jovy表示她的團隊擁有不少表現出色的同事,業績驕人;不過她相信保險團隊需要滋養新動力,才能繼續成長發展,而不斷補充新血是唯一的有效方法。「公司完全明白招募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不久前開發了『易招募』這個流動應用程式,方便我們進行招募活動,為保險團隊吸納新人時帶來空前的方便。 」
Jovy又指出,「易招募」可以讓她全面地跟進招募進度,招募成績一目了然,安排新人的學習及工作流程時更是得心應手。「跟以前的招募程序完全不同,因為過往需要很多部門參與,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現在憑著一個應用程式就足以應付多項工作,無論是效率及資源等多方面都達到優化的效果,也讓我可以更準確地發掘人才。 」
Mr. Jason Liu 省時快捷 形象專業
富通保險高級分區經理廖皓賢 ( Jason ) 表示他的保險團隊主攻英語客戶市場,所以團員均操流利英語。而他的招募對象多元化,因此團隊由不同族裔的人士組成,人數也由最初的六個增加至現時的二十多人,令團隊百花齊放。 」
Jason對富通保險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的科技平台表示歡迎,他直言自己就是「智富保」的忠實用家。「POS(智富保)對我的工作幫助不少,尤其在填寫申請人的分析資料時,以往要簽名很多次,現在大大增加客人填寫資料效率,省時快捷,給客戶留下專業、高效及年輕化的形象,也對保險團隊的業績帶來正面的影響。 」
至於「易招募」,Jason十分期待系統不斷持續優化,「許多招募經理都曾使用系統作高效招募,無不對這個流動應用程式抱有正面反應。不少團隊都透過它來大大提升了增員的效率,其實用價值無庸置疑,所以我的團隊很期待「易招募」有更多嶄新功能推出,例如大數據分析,令旗下經理能夠享用更多『易招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
Ms. Rosita Yip 輕鬆地甄選人才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葉嘉寶 ( Rosita ) 加入保險行業超過25年,她直言對行業的薪火相傳有一份使命感,希望將自己多年所學傳授給新一代的保險從業員。「因此招募工作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而適值富通保險邁向新階段,其品牌形象在普羅大眾中更有號召力,同時加強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令團隊進行招募時能夠事半功倍。 」
對於富通保險一系列的科技平台,Rosita坦言對團隊招募人才時提供很大助力,而她對「易招募」更是愛不釋手,經常使用。「我以往花費很長時間做招募的跟進工作,要兼顧很多細節,而且一定要回到公司才能進行。現在只要一部iPad在手,就可以透過『易招募』跟求職者進行深入對談,從中進行性格傾向等測試,輕鬆地甄選人才。 」
Rosita強調招募後的跟進工作也十分重要,因為一般人要經過悉心栽培才會成才,而保險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我經常跟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或學習挑戰,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學習。我相信透過這種個人化的關顧,再加上公司的雄厚資源,更容易成就人才。 」
Mr. Hill Cheung 前線同事反應正面
富通保險分區經理張俊傑 ( Hill ) 表示,富通保險近年在市場份額及品牌效應都有所提升,而且公司產品愈趨多元化,大大增加競爭力。「創意產品及優質服務可以增加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尤其在吸納人才方面,對於想加入保險行業的人士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事實上,很多同事當初都是受到公司的理想前景所吸引,才加入我們行列的。 」
富通保險在市場上的聲名為Hill的招募工作帶來相當助力,而公司在保險科技的投資 ,也為他的團隊帶來工作上的便利。「富通保險近年打造了多個電子平台,努力提升服務質素,效果相當顯著,減省了大量以往必要的文書工作。 」
適值Hill正展開新一輪的招募活動,他介紹了一些關於「易招募」的特色,「這個應用程式才推出不久,已為我的團隊帶來不少好處。首先『易招募』能夠24小時無界限,隨時進行招募;此外我亦可以透過它來了解學員的學習進度,從而決定他們報考專業試的時間,甚至按照團隊的需求來設計招募計劃,而所用的時間其實不多,效果卻相當不俗。 」
Ms. Christine Xiao 科技支援 快捷方便
富通保險分行經理肖江夏 ( Christine ) 在2002年加入保險行業,她表示自己在富通保險發展多年,見證公司的變遷和進步,令她感到與有榮焉。「富通保險現時無論在品牌、形象及規模等多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銷售策略也令人耳目一新;而同事亦透過保險科技獲得相當支援,當中『易招募』對我團隊所帶來的影響更是十分正面。 」
對於這個新近引進的招募流動應用程式,Christine讚不絕口,「就舉自己為例,以往需要額外資源去,專門為我處理很多關於招募工作的繁瑣事項,例如提醒學員的上課或考試時間,偶然更會因一時忘記而造成失誤,給雙方帶來或多或少的不便,亦令招募及培訓新人的工作花上很長時間。 」
自從應用了「易招募」,Christine表示這些不便之處已一掃而空,「由於『易招募』擁有龐大的招募數據庫,只要我輸入某位學員名字,其個人資料或學習進度無不清楚了然地呈現眼前,令我能夠掌握整個招募進度,而且不用花太多時間,讓我可以處理更多其他工作,協助團隊増加其創價能力,可謂一舉兩得。所以我覺得這些網上平台其實是高增值的工具,只要能夠善用掌握,對圑隊的業績必然有所增益。 」
Mr. Bosco Lam 建立團隊 邁進成功
富通保險分行經理林志豪 ( Bosco ) 表示,他一向認為招募工作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擴展個人事業版圖的唯一可行途徑。「我相信要在保險行業取得成功,就必須建立保險團隊,一起向成功邁進。我四年前已開始組織團隊,現時團隊共有18人,當中不少人是由其他行業轉行過來,包括建築、酒店及設計等,加入富通保險後才發現自己有銷售潛質,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
Bosco現時主要是利用「易招募」作為吸納人才的工具,因為這個平台上有很多實用的保險行業資訊,他能夠透過圖表及數據等,向有意加入團隊的人士鋪陳其事業願景、晉升前景及收入估算。「公司特意設計這個科技平台,讓我們可以透過更多招募工具,向求職者進行行業或公司介紹時,手頭有更多資訊可資應用,令對方能夠完全感受公司的專業精神,增強其加入的決心。 」
Bosco表示,富通保險擁有豐富資源,能夠創造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同時讓保險團隊有機會接觸廣大的客戶群,拓闊業務網絡。他相信公司的發展前景會為團隊創造可觀的業績。 」 </s>
|
富通保險邁向新里程 創造更多事業可能性
|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在2019年年底正式加入新世界集團,為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正式揭開新的一頁。在集團的全力支持下,公司進一步優化保險及理財產品,以創新思維注入財務規劃服務,為有志投身保險行業的人士創造了更多的事業可能性,邁向成功。
把握時機覓人才 建立優質團隊
在過去數個月,本地很多行業備受疫情打擊,令失業率持續上升。不過與此同時,保險代理人的數目持續增長,可見保險業成為不少求職者或有意轉換事業跑道人士的首選。富通保險首席人才發展總監Dionne So表示,對於富通保險來說,這正是公司物色人才,建立優質團隊的良機。「富通保險不但重視人才招募,而且誠邀精英加入。公司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致力招募、培訓及發展的工作,並秉持『量為基礎,質為指標』的理念,不但培育生力軍成為獨當一面的保險精英,而且進一步成為出色的團隊領袖。 」
成功領袖兼具「VISION」及「ACTION」
富通保險首席營業總監Joseph Ho表示,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如恒河沙數,各懷驚人藝業,不一而足。不過,若單以成就卓越的領袖而論,他們身上往往擁有一些共通點,讓其追隨者爭相仿傚學習,作為成功楷模。「成功領袖無獨有偶地具備了帶領團隊走得更遠及更快的才能,而這種才能其實是『VISION』及『ACTION』兩者互為因果的完美結合,若果缺少了任何一種特質,只怕無論多努力都永遠當不上一名成功領袖。
「所謂『VISION』,其實就是遠大的目光或志向,無論對人對事都有一種前瞻性及多角度的考慮,而『ACTION』就是行動力,在適當的時機果斷地執行決策的能力,而成功領袖就能夠將目光和志向配合行動力,將美麗願景化為美滿現實,造福世界。
「富通保險領袖人才輩出,他們都是兼容偉大志向及果斷行動的團隊領袖,而追本溯源,這些領袖的出現正正源於富通保險的優質招募。多年來,富通保險嚴格選才的招募概念讓公司累積了一班優秀人才,而我相信在強大集團後盾、專業管理團隊及創新產品發展等各項優越條件配合下,這個優良傳統一定可以傳承下去,繼續吸納卓越人才,發展優質團隊,成就傑出領袖。 」 今期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幾位富通領袖分享個人管理心法。
全方位了解客戶需要 Ms. Kit Chan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陳潔恩( Kit )現時所管轄的團隊數目多達數百人,她直言招募工作要做得有聲有色,自己就必須親自上陣,以積極行動作為同事的榜樣,藉此向同事彰顯招募工作的重要性。「招募人才從來沒有停下來,因為人才流失是難以避免,但只要找到適當的新血補充,團隊自然會有一番新氣象,業務發展亦會有新突破。因此對我來說,人才招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環節。 」
Kit於25年前開始擔任經理,對領導團隊擁有豐富經驗。「我認為卓越表現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地做,直至熟能生巧,保險行業的成功之道也正在於此。團隊得以壯大,是透過持續不斷的人才轉介,富通保險在這方面有深厚文化,就像我去年直系招募的六名成員當中,就有一半是由同事介紹過來。其實,保險行業歡迎不同年齡或職業背景的人士投身,而富通保險的多元產品和優秀服務,在業內有口皆碑,不少新同事在這裡都成功開拓事業新天地。 」
關於富通保險的新發展,Kit認為公司的品牌形象必會大幅提升,對求職者的吸引力自然有所提高。「富通保險在香港立足多年,形象穩健,客戶對其品牌一向信心十足;而現時公司的實力及財力更加雄厚,勢必會推出更多業務大計,吸引更多人才,繼續提升在業界的地位。我期待富通保險會有更多新的業務試點,令同事能夠在不同的範疇得到更多支援及發展。 」
職級愈高 責任愈大 Ms. Rita Wan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溫潔英 ( Rita ) 表示,身為行政區域總監,以身作則很重要,必須為團隊樹立榜樣,尤其招募工作對業務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她在進行招募時事必躬親,絕不怠慢。「職級愈高,責任就愈大。我與團隊成員合作無間,並且將自己定位為團隊的舵手,發揮領軍作用,設定前進方向,引領團隊向目標邁進。親自進行招募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感受行業節奏,掌握市場脈搏,了解求職者的就業心態,這些第一身經歷可以讓我為團隊制定發展藍圖時有更準繩的規劃。 」
適值富通保險展開新的一頁,Rita認為公司現時能夠觸及更廣闊的客戶群,加上近年大灣區發展拓大對本港財策服務的需求,對招募工作起了加持作用,效果事半功倍。「客戶對富通保險非常有信心,因為集團的業務涵蓋面十分廣闊,有助他們面向客戶時更有自信,而這種大集團的協同效應無疑為我們的招募工作帶來不少優勢。 」
Rita坦言保險行業的流失率偏高,不過富通保險所訂下的願景對留住人才起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培訓是很重要的,公司在這一環節一直投放大量資源,效果亦十分顯著。當然,從業員的自律性及進取心也是同樣重要,畢竟守株待兔的工作態度難以達至成功;而我所認識的大部分保險創業者,都具備了運動家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相信這種毅力正是我們成功所繫。 」
人才招募 生意源流 Mr. Raymond Lau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劉晉廷 ( Raymond ) 表示,成功的領袖都十分重視招募工作,因為招募人才其實是生意的源流,而沒有新人加入的團隊是沒有辦法持續下去的。「保險行業的流失率偏高,缺乏新人的團隊注定會逐漸萎縮,所以我希望透過身體力行地親自招募,向團隊成員傳送重視招募的訊息,引導他們跟我抱持相同理念,一起經營保險事業,希望大家日後獨當一面時,也不會忘記廣納人才的初心。 」
Raymond直言,踏入新里程的富通保險對招募工作帶來很大的助力。「我認為公司現在的層次已提升不少,因為公司的名聲較過去更加響亮,客戶的接觸層面更加廣闊,產品種類也愈來愈多,其內容更日趨細緻貼心,客戶的品位也逐漸升格至中、上路線,這些林林總總的積極因素都增加了公司品牌的說服力,以及投身富通保險的吸引力,我相信這就是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 」
對於富通保險的市務推廣工作,Raymond期待富通保險的品牌更上層樓,為大眾更加熟悉。「我和我的團隊對公司的產品都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我們擁有市場首屈一指的旗艦產品,如果配合強大的宣傳策略,相信假以時日公司產品更會成為客戶心中的必然首選,同時亦為團隊帶來無限商機。 」
增值服務創市場優勢 Mr. Simon Yuen
富通保險高級區域總監袁永民( Simon ) 加入富通保險已有20年,到今天依然在不同活動領導團隊進行招募工作,因為他深信親自牽頭可為同事樹立榜樣,也可以在團隊碰到問題時即時解答,令招募過程更加流暢順利。「我很喜歡與團隊一起工作,因為可以激勵彼此的鬥志,無形中令大家更為團結。我也希望他們可以從我身上學會正確的招募態度及手法,如何向求職者有條不紊地推介一個事業,因為這樣對同事日後組織個人的團隊時,是相當有用的。 」
Simon十分看好富通保險的發展前景,尤其公司現在已踏出新的一步,富通保險的客戶可同時享有新世界集團及其附屬機構的多元化服務及優惠,這是其他同業暫時難以冀及的市場優勢。「我們的團隊現在進行營銷推廣時,顯得更有自信,因為公司的產品及服務有其優勝之道,而客戶得到增值服務也較多。很多有意投身保險業的朋友最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加入富通保險,就是看準了公司的獨特之處,對他們的事業發展會帶來強大的助力。 」
而隨着內地的中產人口持續增長,人均壽命不斷上升,內地對香港保險產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這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可以吸引更多專業人士加盟,壯大營銷團隊,令業績更上一層樓。 」
新成員帶來新衝擊 Ms. Kan Pui Ha
富通保險區域總監簡佩霞指出,招募人才是保險管理人員的其中一項關鍵工作。「團隊得以發展及壯大,有賴完善及貼地的招募政策,以及招募人員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就以本人為例,我會積極參與人才招募的活動。因為透過近距離接觸求職者,會更全面了解他們的想法,比較容易招募合適人選,對團隊發展的協助也比較直接。同時,我也要團隊成員明白招募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新同事不但會為團隊帶來生意,也會為原有的成員帶來新衝擊與新火花,而這種正面及積極的互動關係正是保險團隊能夠茁壯成長的主要元素。 」
隨著富通保險的實力進一步壯大,簡佩霞相信公司會有更多的事業發展空間,透過集團的全方位業務,服務更趨多元化,造就更多商機。「更強大的後盾有助富通保險吸引大量具質素的人才加盟,令到公司的各大團隊向高度專業化跨出一大步,同時讓客戶可以享受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造就多方俱贏的理想局面。 」
簡佩霞認為要成為一個稱職的保險從業員,自律、努力及堅持是首要的三大要素。「對新同事而言,做任何事情都是難以一蹴而就的,很多事都需要時間浸淫,才能取得成功。倘若工作態度中缺乏了自律、努力或堅持,便會令人容易氣餒,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我經常向團隊成員了解工作進度、困難及心態等,務求引導他們走向正確方向,協助他們在事業路上取得美滿成果。 」
尋找新養份 開拓新空間 Mr. Pedy Lai
富通保險區域總監黎錦華( Pedy )深信,成功的招募就是團隊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所謂「萬事起頭難」,倘若招募工作做得出色,團隊的健康發展就有了第一道的保障,豐碩收穫也是指日可待。「招募是區域總監的主要責任,其重要性實不下於其他工作環節,而自己親自『落場』會有的牽頭效果及示範作用,同時也可以帶動同事的積極性,令整個團隊眾志成城,為吸納新血一起努力奮鬥,為團隊日後的進步奠下基礎。 」
Pedy直言招募人才對他及其團隊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任何公司舉行的招募活動他都定必出席,一來可為團隊成員出謀獻策,解決問題,二來自己親自進行招募工作,新人投效的人數亦必有所增益。「我認為沒有新血補充的保險團隊將無法進步,長此下去,必定會令精英人才流失。因此我經常要求同事必須認真看待招募工作,為團隊尋找新養份,開拓更多創意空間,長遠為團隊的發展前景作出打算。 」
對於富通保險邁進新階段,Pedy坦言對團隊的業務帶來不少正面影響。「現時富通保險的母公司廣為香港大眾所熟悉,生意範疇更是既深且廣,令富通保險的品牌理所當然地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當我們的團隊向客戶介紹公司的背景和產品時,更得到對方一份額外的信任,往往令團隊的工作更有效率,而我深信這個優勢會持續下去,令公司的聲勢不斷壯大,自然商機處處。 」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富通保險邁向新里程 創造更多事業可能性 [/INST] 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 下稱「富通保險」) 在2019年年底正式加入新世界集團,為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正式揭開新的一頁。在集團的全力支持下,公司進一步優化保險及理財產品,以創新思維注入財務規劃服務,為有志投身保險行業的人士創造了更多的事業可能性,邁向成功。
把握時機覓人才 建立優質團隊
在過去數個月,本地很多行業備受疫情打擊,令失業率持續上升。不過與此同時,保險代理人的數目持續增長,可見保險業成為不少求職者或有意轉換事業跑道人士的首選。富通保險首席人才發展總監Dionne So表示,對於富通保險來說,這正是公司物色人才,建立優質團隊的良機。「富通保險不但重視人才招募,而且誠邀精英加入。公司成立『富通金融人才發展中心』致力招募、培訓及發展的工作,並秉持『量為基礎,質為指標』的理念,不但培育生力軍成為獨當一面的保險精英,而且進一步成為出色的團隊領袖。 」
成功領袖兼具「VISION」及「ACTION」
富通保險首席營業總監Joseph Ho表示,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如恒河沙數,各懷驚人藝業,不一而足。不過,若單以成就卓越的領袖而論,他們身上往往擁有一些共通點,讓其追隨者爭相仿傚學習,作為成功楷模。「成功領袖無獨有偶地具備了帶領團隊走得更遠及更快的才能,而這種才能其實是『VISION』及『ACTION』兩者互為因果的完美結合,若果缺少了任何一種特質,只怕無論多努力都永遠當不上一名成功領袖。
「所謂『VISION』,其實就是遠大的目光或志向,無論對人對事都有一種前瞻性及多角度的考慮,而『ACTION』就是行動力,在適當的時機果斷地執行決策的能力,而成功領袖就能夠將目光和志向配合行動力,將美麗願景化為美滿現實,造福世界。
「富通保險領袖人才輩出,他們都是兼容偉大志向及果斷行動的團隊領袖,而追本溯源,這些領袖的出現正正源於富通保險的優質招募。多年來,富通保險嚴格選才的招募概念讓公司累積了一班優秀人才,而我相信在強大集團後盾、專業管理團隊及創新產品發展等各項優越條件配合下,這個優良傳統一定可以傳承下去,繼續吸納卓越人才,發展優質團隊,成就傑出領袖。 」 今期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幾位富通領袖分享個人管理心法。
全方位了解客戶需要 Ms. Kit Chan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陳潔恩( Kit )現時所管轄的團隊數目多達數百人,她直言招募工作要做得有聲有色,自己就必須親自上陣,以積極行動作為同事的榜樣,藉此向同事彰顯招募工作的重要性。「招募人才從來沒有停下來,因為人才流失是難以避免,但只要找到適當的新血補充,團隊自然會有一番新氣象,業務發展亦會有新突破。因此對我來說,人才招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環節。 」
Kit於25年前開始擔任經理,對領導團隊擁有豐富經驗。「我認為卓越表現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地做,直至熟能生巧,保險行業的成功之道也正在於此。團隊得以壯大,是透過持續不斷的人才轉介,富通保險在這方面有深厚文化,就像我去年直系招募的六名成員當中,就有一半是由同事介紹過來。其實,保險行業歡迎不同年齡或職業背景的人士投身,而富通保險的多元產品和優秀服務,在業內有口皆碑,不少新同事在這裡都成功開拓事業新天地。 」
關於富通保險的新發展,Kit認為公司的品牌形象必會大幅提升,對求職者的吸引力自然有所提高。「富通保險在香港立足多年,形象穩健,客戶對其品牌一向信心十足;而現時公司的實力及財力更加雄厚,勢必會推出更多業務大計,吸引更多人才,繼續提升在業界的地位。我期待富通保險會有更多新的業務試點,令同事能夠在不同的範疇得到更多支援及發展。 」
職級愈高 責任愈大 Ms. Rita Wan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溫潔英 ( Rita ) 表示,身為行政區域總監,以身作則很重要,必須為團隊樹立榜樣,尤其招募工作對業務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她在進行招募時事必躬親,絕不怠慢。「職級愈高,責任就愈大。我與團隊成員合作無間,並且將自己定位為團隊的舵手,發揮領軍作用,設定前進方向,引領團隊向目標邁進。親自進行招募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感受行業節奏,掌握市場脈搏,了解求職者的就業心態,這些第一身經歷可以讓我為團隊制定發展藍圖時有更準繩的規劃。 」
適值富通保險展開新的一頁,Rita認為公司現時能夠觸及更廣闊的客戶群,加上近年大灣區發展拓大對本港財策服務的需求,對招募工作起了加持作用,效果事半功倍。「客戶對富通保險非常有信心,因為集團的業務涵蓋面十分廣闊,有助他們面向客戶時更有自信,而這種大集團的協同效應無疑為我們的招募工作帶來不少優勢。 」
Rita坦言保險行業的流失率偏高,不過富通保險所訂下的願景對留住人才起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培訓是很重要的,公司在這一環節一直投放大量資源,效果亦十分顯著。當然,從業員的自律性及進取心也是同樣重要,畢竟守株待兔的工作態度難以達至成功;而我所認識的大部分保險創業者,都具備了運動家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相信這種毅力正是我們成功所繫。 」
人才招募 生意源流 Mr. Raymond Lau
富通保險行政區域總監劉晉廷 ( Raymond ) 表示,成功的領袖都十分重視招募工作,因為招募人才其實是生意的源流,而沒有新人加入的團隊是沒有辦法持續下去的。「保險行業的流失率偏高,缺乏新人的團隊注定會逐漸萎縮,所以我希望透過身體力行地親自招募,向團隊成員傳送重視招募的訊息,引導他們跟我抱持相同理念,一起經營保險事業,希望大家日後獨當一面時,也不會忘記廣納人才的初心。 」
Raymond直言,踏入新里程的富通保險對招募工作帶來很大的助力。「我認為公司現在的層次已提升不少,因為公司的名聲較過去更加響亮,客戶的接觸層面更加廣闊,產品種類也愈來愈多,其內容更日趨細緻貼心,客戶的品位也逐漸升格至中、上路線,這些林林總總的積極因素都增加了公司品牌的說服力,以及投身富通保險的吸引力,我相信這就是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 」
對於富通保險的市務推廣工作,Raymond期待富通保險的品牌更上層樓,為大眾更加熟悉。「我和我的團隊對公司的產品都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我們擁有市場首屈一指的旗艦產品,如果配合強大的宣傳策略,相信假以時日公司產品更會成為客戶心中的必然首選,同時亦為團隊帶來無限商機。 」
增值服務創市場優勢 Mr. Simon Yuen
富通保險高級區域總監袁永民( Simon ) 加入富通保險已有20年,到今天依然在不同活動領導團隊進行招募工作,因為他深信親自牽頭可為同事樹立榜樣,也可以在團隊碰到問題時即時解答,令招募過程更加流暢順利。「我很喜歡與團隊一起工作,因為可以激勵彼此的鬥志,無形中令大家更為團結。我也希望他們可以從我身上學會正確的招募態度及手法,如何向求職者有條不紊地推介一個事業,因為這樣對同事日後組織個人的團隊時,是相當有用的。 」
Simon十分看好富通保險的發展前景,尤其公司現在已踏出新的一步,富通保險的客戶可同時享有新世界集團及其附屬機構的多元化服務及優惠,這是其他同業暫時難以冀及的市場優勢。「我們的團隊現在進行營銷推廣時,顯得更有自信,因為公司的產品及服務有其優勝之道,而客戶得到增值服務也較多。很多有意投身保險業的朋友最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加入富通保險,就是看準了公司的獨特之處,對他們的事業發展會帶來強大的助力。 」
而隨着內地的中產人口持續增長,人均壽命不斷上升,內地對香港保險產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這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可以吸引更多專業人士加盟,壯大營銷團隊,令業績更上一層樓。 」
新成員帶來新衝擊 Ms. Kan Pui Ha
富通保險區域總監簡佩霞指出,招募人才是保險管理人員的其中一項關鍵工作。「團隊得以發展及壯大,有賴完善及貼地的招募政策,以及招募人員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就以本人為例,我會積極參與人才招募的活動。因為透過近距離接觸求職者,會更全面了解他們的想法,比較容易招募合適人選,對團隊發展的協助也比較直接。同時,我也要團隊成員明白招募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新同事不但會為團隊帶來生意,也會為原有的成員帶來新衝擊與新火花,而這種正面及積極的互動關係正是保險團隊能夠茁壯成長的主要元素。 」
隨著富通保險的實力進一步壯大,簡佩霞相信公司會有更多的事業發展空間,透過集團的全方位業務,服務更趨多元化,造就更多商機。「更強大的後盾有助富通保險吸引大量具質素的人才加盟,令到公司的各大團隊向高度專業化跨出一大步,同時讓客戶可以享受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造就多方俱贏的理想局面。 」
簡佩霞認為要成為一個稱職的保險從業員,自律、努力及堅持是首要的三大要素。「對新同事而言,做任何事情都是難以一蹴而就的,很多事都需要時間浸淫,才能取得成功。倘若工作態度中缺乏了自律、努力或堅持,便會令人容易氣餒,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我經常向團隊成員了解工作進度、困難及心態等,務求引導他們走向正確方向,協助他們在事業路上取得美滿成果。 」
尋找新養份 開拓新空間 Mr. Pedy Lai
富通保險區域總監黎錦華( Pedy )深信,成功的招募就是團隊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所謂「萬事起頭難」,倘若招募工作做得出色,團隊的健康發展就有了第一道的保障,豐碩收穫也是指日可待。「招募是區域總監的主要責任,其重要性實不下於其他工作環節,而自己親自『落場』會有的牽頭效果及示範作用,同時也可以帶動同事的積極性,令整個團隊眾志成城,為吸納新血一起努力奮鬥,為團隊日後的進步奠下基礎。 」
Pedy直言招募人才對他及其團隊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任何公司舉行的招募活動他都定必出席,一來可為團隊成員出謀獻策,解決問題,二來自己親自進行招募工作,新人投效的人數亦必有所增益。「我認為沒有新血補充的保險團隊將無法進步,長此下去,必定會令精英人才流失。因此我經常要求同事必須認真看待招募工作,為團隊尋找新養份,開拓更多創意空間,長遠為團隊的發展前景作出打算。 」
對於富通保險邁進新階段,Pedy坦言對團隊的業務帶來不少正面影響。「現時富通保險的母公司廣為香港大眾所熟悉,生意範疇更是既深且廣,令富通保險的品牌理所當然地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當我們的團隊向客戶介紹公司的背景和產品時,更得到對方一份額外的信任,往往令團隊的工作更有效率,而我深信這個優勢會持續下去,令公司的聲勢不斷壯大,自然商機處處。 」 </s>
|
科技企業推優厚福利 增實力迎人才戰
|
科網大行其道,令資訊科技 ( IT ) 專才變成職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企業爭相聘用,在業界爆發人才戰;原來「戰場」不單局限企業之間,競爭對手還有初創公司。
在IT界享負盛名的科技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 HPE ) 為勝出這場人才戰早作準備,除靠品牌地位,還以優厚的、不斷推陳出新的員工福利穩定軍心,務求令員工既開心上班,又能在經歷人生不同階段時適應到角色上的轉變,真正體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真諦!
卓越難求
HPE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梁成琯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坦言科技界求才若渴,HPE也不例外。「科技界很難招聘合適的人才,若聘用了不稱職的員工,由對方到職至離職一般需要至少九個月時間,而過程中公司浪費了的不僅是招聘程序的時間和資源,還有是投資在對方身上的培訓心血,更重要的是要忍受不稱職員工為公司帶來的影響。」
他續說:「業界求才的另一挑戰是很難聘用到『叻仔』、『叻女』。因為這類在各方面都表現卓越的人才通常都不願受僱;相反,他們喜歡創業,透過開設Start-up來一展所長。」
超越所想
人才難求,HPE不惜工本為員工度身訂做超越他們所想的優厚福利「套餐」。其中一個例子是新近推出的幾項員工福利,作為「Work That Fits Your Life計劃」的一部分,以改善員工的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
現時,位於香港的HPE僱員可享受HPE專為初為父母的員工而設的26周有薪育兒假。此外,他們還可獲得親職過渡支援、退休過渡支援,以及參加「身心健康星期五」活動 ( Wellness Fridays )。新的安排是強化有薪育兒假政策,讓工作至少一年而初為人父母的員工,在孩子出生或領養子女後首12個月內可享有26周有薪假期。HPE更落實親職過渡支援服務,提供彈性工作安排,讓員工在孩子出生或領養子女後可選擇兼職工作最長達36個月。
梁成琯表示:「在HPE香港,我們希望所有員工在工作上能夠盡展所長,因此在他們生兒育女時,公司亦要提供支援。我們很高興推出這項造福全球員工的計劃。投資於高技術人才和積極進取的員工身上,有助確立HPE在香港乃至全球的首選僱主地位。」
此外,HPE還宣布將為香港的員工提供其他福利和嶄新的事業支援計劃,包括為已有子女者提供支援、親職過渡支援等,以及退休過渡支援等。至於「身心健康星期五」,是鼓勵員工在每個月的其中一個星期五提早三小時下班,以參與義工服務、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或把時間用在個人或事業發展上。
多元與包容文化
在專訪中,梁成琯強調HPE奉行「Diversity and Inclusion」企業文化,該元素亦揉合在人力資源管理哲學裡,它就是「多元化與包融性」。HPE是環球性的科技企業,除性別和年齡等,員工還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背景亦各異,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挑戰。
對梁成琯來說,HPE的「多元化」是要實現員工隊伍除在性別、年齡、種族、膚色等表面的差異化,乃至個性、思想、技能、信仰等看不到的差異化。企業應該努力讓員工隊伍盡可能差異化,尊重並發揮每個員工的特點。至於「包容性」,就是為這些有差異的員工創造一個最包容的環境,從而讓每名員工都可以自由地在組織中發揮出最大潛力。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科技企業推優厚福利 增實力迎人才戰 [/INST] 科網大行其道,令資訊科技 ( IT ) 專才變成職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企業爭相聘用,在業界爆發人才戰;原來「戰場」不單局限企業之間,競爭對手還有初創公司。
在IT界享負盛名的科技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 HPE ) 為勝出這場人才戰早作準備,除靠品牌地位,還以優厚的、不斷推陳出新的員工福利穩定軍心,務求令員工既開心上班,又能在經歷人生不同階段時適應到角色上的轉變,真正體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真諦!
卓越難求
HPE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梁成琯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坦言科技界求才若渴,HPE也不例外。「科技界很難招聘合適的人才,若聘用了不稱職的員工,由對方到職至離職一般需要至少九個月時間,而過程中公司浪費了的不僅是招聘程序的時間和資源,還有是投資在對方身上的培訓心血,更重要的是要忍受不稱職員工為公司帶來的影響。」
他續說:「業界求才的另一挑戰是很難聘用到『叻仔』、『叻女』。因為這類在各方面都表現卓越的人才通常都不願受僱;相反,他們喜歡創業,透過開設Start-up來一展所長。」
超越所想
人才難求,HPE不惜工本為員工度身訂做超越他們所想的優厚福利「套餐」。其中一個例子是新近推出的幾項員工福利,作為「Work That Fits Your Life計劃」的一部分,以改善員工的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
現時,位於香港的HPE僱員可享受HPE專為初為父母的員工而設的26周有薪育兒假。此外,他們還可獲得親職過渡支援、退休過渡支援,以及參加「身心健康星期五」活動 ( Wellness Fridays )。新的安排是強化有薪育兒假政策,讓工作至少一年而初為人父母的員工,在孩子出生或領養子女後首12個月內可享有26周有薪假期。HPE更落實親職過渡支援服務,提供彈性工作安排,讓員工在孩子出生或領養子女後可選擇兼職工作最長達36個月。
梁成琯表示:「在HPE香港,我們希望所有員工在工作上能夠盡展所長,因此在他們生兒育女時,公司亦要提供支援。我們很高興推出這項造福全球員工的計劃。投資於高技術人才和積極進取的員工身上,有助確立HPE在香港乃至全球的首選僱主地位。」
此外,HPE還宣布將為香港的員工提供其他福利和嶄新的事業支援計劃,包括為已有子女者提供支援、親職過渡支援等,以及退休過渡支援等。至於「身心健康星期五」,是鼓勵員工在每個月的其中一個星期五提早三小時下班,以參與義工服務、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或把時間用在個人或事業發展上。
多元與包容文化
在專訪中,梁成琯強調HPE奉行「Diversity and Inclusion」企業文化,該元素亦揉合在人力資源管理哲學裡,它就是「多元化與包融性」。HPE是環球性的科技企業,除性別和年齡等,員工還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背景亦各異,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挑戰。
對梁成琯來說,HPE的「多元化」是要實現員工隊伍除在性別、年齡、種族、膚色等表面的差異化,乃至個性、思想、技能、信仰等看不到的差異化。企業應該努力讓員工隊伍盡可能差異化,尊重並發揮每個員工的特點。至於「包容性」,就是為這些有差異的員工創造一個最包容的環境,從而讓每名員工都可以自由地在組織中發揮出最大潛力。 </s>
|
【香港電台|cpjobs】 我係奮青2:放棄刻板生活 入行當專業調酒師
|
人來人往,酒客帶着歡愁,步入酒吧。吧枱上,調酒師為客人送上專屬的雞尾酒,味道或苦或甜,偶爾辛辣回甘。調酒好比創作,多一分酒精,少一分冰塊,都有機會破壞成品。搖動調酒器,調酒師讓酒精從最原初的味道蛻變。三位男生,正身處調酒師之路的不同階段,讓我們細味他們的人生百味。
酒學博大精深
23歲的鍾成海,年紀輕輕就涉獵過多種職業。「我曾經做『水吧』,當時有機會為客人調酒。後來發覺過程十分有趣,調出來的飲品味道又似乎不錯,因此想加深了解。」起初在家自學,但效果並不理想,他後來報讀調酒師課程,更有系統地學習有關酒的知識。短短36小時的課程,學員需要認識不同酒款的歷史、成份和味道,還有各種酒的品牌和調酒方法。「要背酒譜,當中有非常多種酒,要牢記內裏的材料,真的需要溫習。」
鍾成海 ( 右 ) 努力成爲一位調酒師
酒吧是調酒師的舞台。冰和酒精的份量恰到好處,然後優雅地舉起搖酒器,調酒師舉手頭足,都與藝術表演者無異。然而,當每一組動作,每日都要上演過百次,流水式地送到不同的客人跟前,這種速度背後,是年月累積而成的直覺。「做『Bar Tender』的感覺比較Professional,散發一種專業的氣質。看着專業調酒師,手勢毫不猶疑。我很想做到那個境界。」對於調酒師之路,成海仍感到一絲迷惘。然而,如果漫無目的地不斷嘗試,多多少少是給自己找藉口。「試對了就要停。我給自己設了期限,去到25歲前就要確定,30歲前要有成就。」
靠在吧枱的故事
阿晉當了調酒師七年。大約十年前,19歲的他曾在一間中小型電腦公司過着刻板的生活,工作三年,薪水卻沒有明顯上升。「與其繼續做電腦這一行,不如實際一點,轉行去做些更刺激的工作。」當時仍然是社會新鮮人的阿晉,坦言沒有甚麼夢想,只知道飲酒是自己的興趣,最後入讀調酒學校,一步一步成為專業調酒師。
酒吧內,有人借酒消愁,有人把酒言歡。「一間酒吧,調酒師是靈魂。」調酒手藝當然少不了,但阿晉認為出色的調酒師需要很好的觀察力。「每一位客人來到,坐在吧枱前,他會是一個怎樣的人?透過觀察他的衣着和談吐,你知道要調較怎樣的飲品,你還要跟他聊天,聆聽背後的故事。」過去的時光無法重來,假若可倒帶十年,阿晉相信自己仍會選擇當調酒師。「調酒師的經驗,還有故事,每一年都不斷增長。」
辛浩晉參加香港調酒師大賽
這一年,阿晉首次參加香港調酒師大賽,主題是中秋節,要設計可以配合月餅的雞尾酒。「一定要贏冠軍。你得不到贏冠軍,就很快被人遺忘,這個是很殘酷的事實。知名度很重要,因為沒有人會記起亞軍,或是季軍。」抱着必勝的決心,阿晉創作了「悅茶」( Moon Tea ),以氈酒配上接骨木花糖漿,襯托鳥龍茶和橙花水的香味,成功奪得第11屆香港調酒師大賽的冠軍。
調酒是為人的創作
香港調酒師大賽成就了不少年輕人的夢想。評判席上,現年26歲的袁俊杰曾經勝出多個國內外的比賽,而第一次登上冠軍寶座,就是在這個本地舞台。「當一個調酒師,沒有正式的門檻。當然,我們對酒和農產品的知識愈多會愈好,但也要憑自己的經驗,才可以更容易去運用,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每一間酒吧都有專屬的 Signature Cocktail。如果跟住一樣的酒譜,一樣的方法,很簡單,人人都做得到。如果你只記得所有酒譜,基本上沒有意思。」
袁俊杰自18歲開始在酒吧工作,不到十年,已經是一間法國糖漿公司的飲品研發經理。回想當年會考零分,幾乎犯過所有校規,袁俊杰更想向家人證明自己,並非做所有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在酒吧工作,首要挑戰是語言。「以前不喜歡讀書,英文又不懂,整間公司只有我一個香港人,其他都是菲律賓人、尼泊爾人,或是其他外國人。我性格『硬頸』,過去沒有事做得好,所以要迫自己多做多講。」
袁俊杰認爲一位調酒師要建立個人風格就要增張知識
一路走來,袁俊杰特別感謝母親,鼓勵他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直到我有機會參加調酒比賽,做出了些許成績,令她感到開心。我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一些事,讓家人放心。」袁俊杰認為,一個成功的調酒師很難界定,可能只要忠於自己,調製好每一杯雞尾酒,用心服務每一個客人,就是出色的調酒師。
行業基本資料
坊間有不少調酒課程,為有意入行者提供基礎知識和專業訓練,畢業後可以銜接國際調酒師執照。現時,本地調酒師的起薪點約14,000元,連同客人的小費月入可達17,000元。香港酒吧業協會副主席錢雋永表示,有酒商會到訪酒吧高薪挖角,聘請調酒師出任品牌大使,起薪達30,000元。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香港電台|cpjobs】 我係奮青2:放棄刻板生活 入行當專業調酒師 [/INST] 人來人往,酒客帶着歡愁,步入酒吧。吧枱上,調酒師為客人送上專屬的雞尾酒,味道或苦或甜,偶爾辛辣回甘。調酒好比創作,多一分酒精,少一分冰塊,都有機會破壞成品。搖動調酒器,調酒師讓酒精從最原初的味道蛻變。三位男生,正身處調酒師之路的不同階段,讓我們細味他們的人生百味。
酒學博大精深
23歲的鍾成海,年紀輕輕就涉獵過多種職業。「我曾經做『水吧』,當時有機會為客人調酒。後來發覺過程十分有趣,調出來的飲品味道又似乎不錯,因此想加深了解。」起初在家自學,但效果並不理想,他後來報讀調酒師課程,更有系統地學習有關酒的知識。短短36小時的課程,學員需要認識不同酒款的歷史、成份和味道,還有各種酒的品牌和調酒方法。「要背酒譜,當中有非常多種酒,要牢記內裏的材料,真的需要溫習。」
鍾成海 ( 右 ) 努力成爲一位調酒師
酒吧是調酒師的舞台。冰和酒精的份量恰到好處,然後優雅地舉起搖酒器,調酒師舉手頭足,都與藝術表演者無異。然而,當每一組動作,每日都要上演過百次,流水式地送到不同的客人跟前,這種速度背後,是年月累積而成的直覺。「做『Bar Tender』的感覺比較Professional,散發一種專業的氣質。看着專業調酒師,手勢毫不猶疑。我很想做到那個境界。」對於調酒師之路,成海仍感到一絲迷惘。然而,如果漫無目的地不斷嘗試,多多少少是給自己找藉口。「試對了就要停。我給自己設了期限,去到25歲前就要確定,30歲前要有成就。」
靠在吧枱的故事
阿晉當了調酒師七年。大約十年前,19歲的他曾在一間中小型電腦公司過着刻板的生活,工作三年,薪水卻沒有明顯上升。「與其繼續做電腦這一行,不如實際一點,轉行去做些更刺激的工作。」當時仍然是社會新鮮人的阿晉,坦言沒有甚麼夢想,只知道飲酒是自己的興趣,最後入讀調酒學校,一步一步成為專業調酒師。
酒吧內,有人借酒消愁,有人把酒言歡。「一間酒吧,調酒師是靈魂。」調酒手藝當然少不了,但阿晉認為出色的調酒師需要很好的觀察力。「每一位客人來到,坐在吧枱前,他會是一個怎樣的人?透過觀察他的衣着和談吐,你知道要調較怎樣的飲品,你還要跟他聊天,聆聽背後的故事。」過去的時光無法重來,假若可倒帶十年,阿晉相信自己仍會選擇當調酒師。「調酒師的經驗,還有故事,每一年都不斷增長。」
辛浩晉參加香港調酒師大賽
這一年,阿晉首次參加香港調酒師大賽,主題是中秋節,要設計可以配合月餅的雞尾酒。「一定要贏冠軍。你得不到贏冠軍,就很快被人遺忘,這個是很殘酷的事實。知名度很重要,因為沒有人會記起亞軍,或是季軍。」抱着必勝的決心,阿晉創作了「悅茶」( Moon Tea ),以氈酒配上接骨木花糖漿,襯托鳥龍茶和橙花水的香味,成功奪得第11屆香港調酒師大賽的冠軍。
調酒是為人的創作
香港調酒師大賽成就了不少年輕人的夢想。評判席上,現年26歲的袁俊杰曾經勝出多個國內外的比賽,而第一次登上冠軍寶座,就是在這個本地舞台。「當一個調酒師,沒有正式的門檻。當然,我們對酒和農產品的知識愈多會愈好,但也要憑自己的經驗,才可以更容易去運用,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每一間酒吧都有專屬的 Signature Cocktail。如果跟住一樣的酒譜,一樣的方法,很簡單,人人都做得到。如果你只記得所有酒譜,基本上沒有意思。」
袁俊杰自18歲開始在酒吧工作,不到十年,已經是一間法國糖漿公司的飲品研發經理。回想當年會考零分,幾乎犯過所有校規,袁俊杰更想向家人證明自己,並非做所有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在酒吧工作,首要挑戰是語言。「以前不喜歡讀書,英文又不懂,整間公司只有我一個香港人,其他都是菲律賓人、尼泊爾人,或是其他外國人。我性格『硬頸』,過去沒有事做得好,所以要迫自己多做多講。」
袁俊杰認爲一位調酒師要建立個人風格就要增張知識
一路走來,袁俊杰特別感謝母親,鼓勵他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直到我有機會參加調酒比賽,做出了些許成績,令她感到開心。我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一些事,讓家人放心。」袁俊杰認為,一個成功的調酒師很難界定,可能只要忠於自己,調製好每一杯雞尾酒,用心服務每一個客人,就是出色的調酒師。
行業基本資料
坊間有不少調酒課程,為有意入行者提供基礎知識和專業訓練,畢業後可以銜接國際調酒師執照。現時,本地調酒師的起薪點約14,000元,連同客人的小費月入可達17,000元。香港酒吧業協會副主席錢雋永表示,有酒商會到訪酒吧高薪挖角,聘請調酒師出任品牌大使,起薪達30,000元。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s>
|
【香港電台|cpjobs】我係奮青2:建造業生力軍 築構璀璨都市
|
城市不斷發展,不論是大型基建或是單幢樓宇,由設計到施工涉及多個環節。日常談起建築,鎂光燈自不然會落在建築師、工程師等專業。可是,一磚一瓦怎樣成就摩天大廈,有賴無數建造業工人,用雙手切實地築起這座璀璨都市。近年,地盤工地不乏年輕面孔。三位曾經或正在修讀建造文憑課程的新鮮人,向我們分享汗水以外的點點滴滴。
鍛造人生
林文進,20歲,在校時主修金工及焊接。當年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阿進曾打算報讀大專高級文憑課程,卻因為家庭的財務負擔,最終打消念頭。事實上,他老早以厭倦刻板的上課方式,與其「坐定定」,倒不如踏實一點,掌握一門手藝。「當我讀了這個課程後,如果家裏有甚麼東西要維修,屋企人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喂!水龍頭壞了!』」另一方面,阿進認為建造業的晉升制度十分清晰,譬如文憑課程畢業後,即可取得金工和焊接的「中工牌」,再加上兩年的學徒訓練,期間兼讀相關的工程文憑,完成後就已經獲得註冊熟練技工的資歷。
阿進燒焊時必須避免火花彈入衣服內
性格進取的阿進,雖然「半工讀」的學師生涯剛剛開始,但已經決定要盡快在工地累積經驗,改善金工手藝。多多少少,這份鬥志也許來自少年時的夢想 —— 成為英超足球員。球場轉為工場,但希望技藝更上一層樓的初心,其實沒有兩樣。金屬工匠的日常工作,離不開重重覆覆地鍛造金屬,似乎全都是與力量掛帥。可是,要鍛造一件出色的金屬構件,關鍵在於耐性,畢竟任何打磨都需時,單靠蠻力成不了事。知道自己粗心大意,阿進感謝老師傅的悉心指導,以成為專業的金匠為目標。
工地木人巷
19歲的蔡永德,剛從建造學院畢業,主修細木工藝。阿德笑說,當年數學科公開試只有一分,怎想到自己現時的工作,其實與數學關係密切。「當你感到興趣,即使是很複雜的數學,你也願意花時間去計算。」事實上,要成為好的木工師傅,工作上的運算不複雜。真正的挑戰,是來自如何精準地計算木材的尺寸,怎樣分毫不差。
與阿進一樣,阿德認為學院訓練為他打好根基,卻仍然不足以讓自己在工地生存。工地,是糊口的地方,也是學徒們的木人巷。「我希望未來可以投身建造業,向不同師傅請教,磨練手藝,承傳經驗,將來能成為一位師傅,甚至是管理人。」阿德鍾情木材,表示如果自己是一位裝修公司老闆,定必會推廣木材室內設計。「不同的木材,顏色和紋路都是獨特的。在設計上,用途更加元化。」對他來說,木材室內設計的魅力在於一種天然、舒服的感覺,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將這種感覺,帶到香港公營房屋的室內設計當中。如果這些單位,可以設計得讓人感到溫暖舒服,這些單位就不會變得單調如一。」
阿德從師傅身上學習更多木工技能
日復日在工地打滾,難免會讓工人感到煩燥。阿德閒時會放下鋸具,手執結他,透過音樂紓解心情。仍然是工地新鮮人的他,相信每當面對新事物、新工種,最辛苦往往是第一步。「可是,只要你捱過第一步,往後的路便會相對容易地走。捱過了,才會成功。」
油漆少女
麥寶瑩主修油漆及裝飾,是在建造文憑課程少見的女生。「一開始還以為油漆科會有很多女生,誰不知入學後才發覺是『男人堆』。」萬綠叢中一點紅,寶瑩沒有感到不習慣,與其他同學相處相當融洽。如果金工和木工,都必然與施工者的體力拉上關係,那麼油漆這個工種,雖然少一分體力,卻要求工匠多一分美感。噴漆要均勻,批灰時要柔力,要讓牆身無瑕,寶瑩覺得自己想做到的境界,比工作要求更要高。「有些人做油漆是這樣的。完成一間房後,或是一整棟大廈,就很有成功感。可是,有些人總會想做多一點,做一些比較藝術性的事,那樣自己才會有成就感。」
寶瑩透露噴漆需要手速均勻
寶瑩就是這類人。那些年,中學視藝室不單載滿她和好友的集體回憶,更是她的啟蒙場所。如果沒有視藝老師給予機會,寶瑩可能不會愛上藝術,還有選定職志 —— 成為出色的室內設計師。驟眼看來,工場油漆和室內設計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可能正是這種出人意表的配搭,卻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行業基本資料
面對行業老化問題,本地建造業和培訓機構加強誘因,吸引年輕勞動力。現時,香港建造學院提供基本證書課程,讓學員在受訓期間每月可獲4,000元的津貼。完成課程後,合資格學員可以參加為期兩年的「學徒計劃」,首一年的每月薪金約15,000元。正式進入職場後,薪金多以日薪計算,主要參照不同實際工種釐定。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9年7月由主要承建商填報從事公營建築工程的髹漆及裝飾工、金屬工和細木工平均日薪超過1,200元,個別工種更有超過2,000元,入息水平不亞於一般白領工作。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香港電台|cpjobs】我係奮青2:建造業生力軍 築構璀璨都市 [/INST] 城市不斷發展,不論是大型基建或是單幢樓宇,由設計到施工涉及多個環節。日常談起建築,鎂光燈自不然會落在建築師、工程師等專業。可是,一磚一瓦怎樣成就摩天大廈,有賴無數建造業工人,用雙手切實地築起這座璀璨都市。近年,地盤工地不乏年輕面孔。三位曾經或正在修讀建造文憑課程的新鮮人,向我們分享汗水以外的點點滴滴。
鍛造人生
林文進,20歲,在校時主修金工及焊接。當年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阿進曾打算報讀大專高級文憑課程,卻因為家庭的財務負擔,最終打消念頭。事實上,他老早以厭倦刻板的上課方式,與其「坐定定」,倒不如踏實一點,掌握一門手藝。「當我讀了這個課程後,如果家裏有甚麼東西要維修,屋企人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喂!水龍頭壞了!』」另一方面,阿進認為建造業的晉升制度十分清晰,譬如文憑課程畢業後,即可取得金工和焊接的「中工牌」,再加上兩年的學徒訓練,期間兼讀相關的工程文憑,完成後就已經獲得註冊熟練技工的資歷。
阿進燒焊時必須避免火花彈入衣服內
性格進取的阿進,雖然「半工讀」的學師生涯剛剛開始,但已經決定要盡快在工地累積經驗,改善金工手藝。多多少少,這份鬥志也許來自少年時的夢想 —— 成為英超足球員。球場轉為工場,但希望技藝更上一層樓的初心,其實沒有兩樣。金屬工匠的日常工作,離不開重重覆覆地鍛造金屬,似乎全都是與力量掛帥。可是,要鍛造一件出色的金屬構件,關鍵在於耐性,畢竟任何打磨都需時,單靠蠻力成不了事。知道自己粗心大意,阿進感謝老師傅的悉心指導,以成為專業的金匠為目標。
工地木人巷
19歲的蔡永德,剛從建造學院畢業,主修細木工藝。阿德笑說,當年數學科公開試只有一分,怎想到自己現時的工作,其實與數學關係密切。「當你感到興趣,即使是很複雜的數學,你也願意花時間去計算。」事實上,要成為好的木工師傅,工作上的運算不複雜。真正的挑戰,是來自如何精準地計算木材的尺寸,怎樣分毫不差。
與阿進一樣,阿德認為學院訓練為他打好根基,卻仍然不足以讓自己在工地生存。工地,是糊口的地方,也是學徒們的木人巷。「我希望未來可以投身建造業,向不同師傅請教,磨練手藝,承傳經驗,將來能成為一位師傅,甚至是管理人。」阿德鍾情木材,表示如果自己是一位裝修公司老闆,定必會推廣木材室內設計。「不同的木材,顏色和紋路都是獨特的。在設計上,用途更加元化。」對他來說,木材室內設計的魅力在於一種天然、舒服的感覺,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將這種感覺,帶到香港公營房屋的室內設計當中。如果這些單位,可以設計得讓人感到溫暖舒服,這些單位就不會變得單調如一。」
阿德從師傅身上學習更多木工技能
日復日在工地打滾,難免會讓工人感到煩燥。阿德閒時會放下鋸具,手執結他,透過音樂紓解心情。仍然是工地新鮮人的他,相信每當面對新事物、新工種,最辛苦往往是第一步。「可是,只要你捱過第一步,往後的路便會相對容易地走。捱過了,才會成功。」
油漆少女
麥寶瑩主修油漆及裝飾,是在建造文憑課程少見的女生。「一開始還以為油漆科會有很多女生,誰不知入學後才發覺是『男人堆』。」萬綠叢中一點紅,寶瑩沒有感到不習慣,與其他同學相處相當融洽。如果金工和木工,都必然與施工者的體力拉上關係,那麼油漆這個工種,雖然少一分體力,卻要求工匠多一分美感。噴漆要均勻,批灰時要柔力,要讓牆身無瑕,寶瑩覺得自己想做到的境界,比工作要求更要高。「有些人做油漆是這樣的。完成一間房後,或是一整棟大廈,就很有成功感。可是,有些人總會想做多一點,做一些比較藝術性的事,那樣自己才會有成就感。」
寶瑩透露噴漆需要手速均勻
寶瑩就是這類人。那些年,中學視藝室不單載滿她和好友的集體回憶,更是她的啟蒙場所。如果沒有視藝老師給予機會,寶瑩可能不會愛上藝術,還有選定職志 —— 成為出色的室內設計師。驟眼看來,工場油漆和室內設計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可能正是這種出人意表的配搭,卻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行業基本資料
面對行業老化問題,本地建造業和培訓機構加強誘因,吸引年輕勞動力。現時,香港建造學院提供基本證書課程,讓學員在受訓期間每月可獲4,000元的津貼。完成課程後,合資格學員可以參加為期兩年的「學徒計劃」,首一年的每月薪金約15,000元。正式進入職場後,薪金多以日薪計算,主要參照不同實際工種釐定。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9年7月由主要承建商填報從事公營建築工程的髹漆及裝飾工、金屬工和細木工平均日薪超過1,200元,個別工種更有超過2,000元,入息水平不亞於一般白領工作。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s>
|
以「共享」概念優化石油氣業 為年輕人創造專職
|
時代進步,令人覺得石油氣是過時產物,石油氣運送員更是夕陽行業。特爾高能源有限公司 ( DSG Energy Limited ) 用行動證明石油氣不僅有助推動綠色生活,並且為年輕人成就專業技術鋪路。
特爾高能源是於2018年1月1日由總部設於愛爾蘭都柏林的DCC集團收購蜆殼石油氣業務而成立,成為香港及澳門唯一的蜆殼特許品牌授權營運商,為港澳兩地的住宅及工商業客戶提供石油氣。公司業務涵蓋四大範疇:瓶裝石油氣、中央管道石油氣、工商業客戶、氣喉工程及顧問服務。該公司承諾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供應安全可靠的石油氣服務,並提供專業的工程技術及卓越的客戶服務,確保業務運作在健康、安全、保安、環境秉持最高標準。公司在近期更榮獲「小型企業及初創企業特別獎」,印證了業界對其努力的認同。
市場發展具潛力
特爾高能源董事總經理兼機電工程署氣體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林育青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外界認為石油氣是傳統能源,卻忽略了它可完全燃燒並屬低碳排放,是潔淨能源的一種,因此使用石油氣會有助促進綠色生活。「在DCC總部位處的愛爾蘭及其他歐洲國家,石油氣早已廣泛應用,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至於香港,石油氣跟我們的衣、食、住、行亦關係密切,除住宅用戶,亦不乏工商用家,例如酒店業、烘焙業、物流業、洗衣業,以及運輸業等,對石油氣的需求很殷切。特爾高能源的出現,是希望為消費者帶來選擇。」
從商管角度,特爾高能源因着DCC在石油氣供應上的專業及蜆殼石油氣供應商的網絡,生意前景美滿,林育青亦深信石油氣在香港市場還有發展空間。由林育青講述人才培訓最適合不過,他是能源業界的資深者,行業資歷逾30年,經驗範疇涵蓋銷售與管理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以特爾高能源為例指出,現時公司較需要增聘的人手是銷售及市場部門,這類員工專責為產品定位及推廣生意,他們配合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拓展業務,包括推出多功能手機應用程式,把這個傳統行業帶進事事講求速度及便捷的新世代。此外,林育青又說公司引入「共享」概念培訓人才,包括與職業訓練局合辦特別培訓課程給予分銷商的員工進修並於較短時間內考取認可的專業資格,打造他們成為新一代的石油氣專業技⼯,為該行創建人才庫!
一技之長﹒開拓事業前途
石仔 ( 石偉樂 ) 是特爾高能源其中一間分銷商的員工,三年前由運輸業轉到該處當石油氣送貨專員,期間勤奮工作,與團隊合作無間,終獲公司賞識,資助他修讀職業訓練局一個為期三個月的培訓課程,若稍後順利完成及合格,可取得「第一類別牌照」,為未來生涯規劃鋪路。
按石仔的宏願,是沿着行內技工成師的階梯前進,牌照分別包括第一類別至第八類別,考獲不同類別的牌照便有資格為家居及工商業石油氣氣體用具及石油氣系統進行檢查及維修工作。「我很喜歡這份工作,計劃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希望將來成為石油氣專業技工,擁有一技之長,開拓更廣的專業範疇。」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以「共享」概念優化石油氣業 為年輕人創造專職 [/INST] 時代進步,令人覺得石油氣是過時產物,石油氣運送員更是夕陽行業。特爾高能源有限公司 ( DSG Energy Limited ) 用行動證明石油氣不僅有助推動綠色生活,並且為年輕人成就專業技術鋪路。
特爾高能源是於2018年1月1日由總部設於愛爾蘭都柏林的DCC集團收購蜆殼石油氣業務而成立,成為香港及澳門唯一的蜆殼特許品牌授權營運商,為港澳兩地的住宅及工商業客戶提供石油氣。公司業務涵蓋四大範疇:瓶裝石油氣、中央管道石油氣、工商業客戶、氣喉工程及顧問服務。該公司承諾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供應安全可靠的石油氣服務,並提供專業的工程技術及卓越的客戶服務,確保業務運作在健康、安全、保安、環境秉持最高標準。公司在近期更榮獲「小型企業及初創企業特別獎」,印證了業界對其努力的認同。
市場發展具潛力
特爾高能源董事總經理兼機電工程署氣體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林育青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外界認為石油氣是傳統能源,卻忽略了它可完全燃燒並屬低碳排放,是潔淨能源的一種,因此使用石油氣會有助促進綠色生活。「在DCC總部位處的愛爾蘭及其他歐洲國家,石油氣早已廣泛應用,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至於香港,石油氣跟我們的衣、食、住、行亦關係密切,除住宅用戶,亦不乏工商用家,例如酒店業、烘焙業、物流業、洗衣業,以及運輸業等,對石油氣的需求很殷切。特爾高能源的出現,是希望為消費者帶來選擇。」
從商管角度,特爾高能源因着DCC在石油氣供應上的專業及蜆殼石油氣供應商的網絡,生意前景美滿,林育青亦深信石油氣在香港市場還有發展空間。由林育青講述人才培訓最適合不過,他是能源業界的資深者,行業資歷逾30年,經驗範疇涵蓋銷售與管理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以特爾高能源為例指出,現時公司較需要增聘的人手是銷售及市場部門,這類員工專責為產品定位及推廣生意,他們配合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拓展業務,包括推出多功能手機應用程式,把這個傳統行業帶進事事講求速度及便捷的新世代。此外,林育青又說公司引入「共享」概念培訓人才,包括與職業訓練局合辦特別培訓課程給予分銷商的員工進修並於較短時間內考取認可的專業資格,打造他們成為新一代的石油氣專業技⼯,為該行創建人才庫!
一技之長﹒開拓事業前途
石仔 ( 石偉樂 ) 是特爾高能源其中一間分銷商的員工,三年前由運輸業轉到該處當石油氣送貨專員,期間勤奮工作,與團隊合作無間,終獲公司賞識,資助他修讀職業訓練局一個為期三個月的培訓課程,若稍後順利完成及合格,可取得「第一類別牌照」,為未來生涯規劃鋪路。
按石仔的宏願,是沿着行內技工成師的階梯前進,牌照分別包括第一類別至第八類別,考獲不同類別的牌照便有資格為家居及工商業石油氣氣體用具及石油氣系統進行檢查及維修工作。「我很喜歡這份工作,計劃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希望將來成為石油氣專業技工,擁有一技之長,開拓更廣的專業範疇。」 </s>
|
【Appraisal大作戰】 同下屬做Appraisal,呢幾點要留意……
|
一年一度的「驗身季節」又來了!談的是公司內的年度表現評核 ( Annual Appraisal )。對下屬來說,要給上司「照肺」固然戰戰兢兢,甚至膽戰心驚;但對上司來說,也有千絲萬縷的事情要顧及,又怕掛一漏萬,在細節上做得不妥善,有損專業形象或日後被員工引為話柄。無論是上司或下屬,說到底都是想「打好份工」。從上司的角度去看,為員工做Appraisal時有甚麼要留意?
1. 有備而戰 把討論「系統化」
感覺是抽象的,對一個人的評論也可以很主觀。如何使上司與下屬之間的討論變得更客觀、更公平?大公司都會有周年評核表,上司和下屬各填一份,針對下屬過去一年的表現作出評分,作為討論基礎。假如公司沒有這些材料,上司可以自己設計簡單評核表。
評核表的內容很簡單,先列出不同評核範圍,例如工作技能與智識、人際相處、客戶溝通、工作績效、工作態度、紀律操守等。各範圍可再細分為不同相關項目,個別給予評分,可用數字或選擇題,例如分為「表現卓越」、「表現滿意」、「表現普通」及「有待進步」。做Appraisal時可互相「揭曉」評分,了解彼此的看法是否相同。這樣既可「打開天窗說亮話」,亦能有條不紊進行討論,實事求是分析員工表現。比起搬出大堆主觀想法,無疑更專業和更富效益。
2. 易地而處 知己知彼
對打工仔來說,Appraisal也許是「命危一線」的約會,但為稍一不慎便會影響上司對自己的觀感,有可能影響升聯加薪,甚至有被「炒魷」的危機。作為上司要明白下屬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主動伸出友善之手,發揮親和力與同理心,讓Appraisal在更輕鬆的氣氛下進行。
3. 質與量之間的平衡
有不少上司都會以數字評核員工表現,例如過去一年的營業額、考勤紀錄、工作時數等等。量化資料固然有參考作用,但也要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因為數字不代表一切,同樣重要是員工的態度和工作情操。試算表和圖表背後,也要有人情味的互動。同樣,上司要在「成果」與「成效」之間保持平衡心態。不要只看員工完成了甚麼工作,還要考量到這些成果能帶來甚麼效益。這也是以「質」為本的思維,從不同角度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
4. 真心欣賞打開溝通之間
人與人溝通貴乎尊重與認同,能毫不吝惜送上真心讚美,便更易打開溝通之門。要贏得別人欣賞,必先懂得欣賞別人。上司若能充分掌握欣賞的藝術,溝通效率自然更上層樓。人比人比死人,做Appraisal時切忌把下屬與其他員工比較。假如覺得員工在某方面有進步空間,不妨對事不對人,直接指出可做得更好的地方;同時對員工的問題展現真誠的關心,對症下藥建議改善方法。
5. 歧見中求同存異
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各執一詞、各持己見,事情永遠得不到解決,大家也只有在牛角尖上打轉。做Appraisal時萬一遇上意見不合的情況,假如下屬態度較強硬,上司大可採用「先輸後贏、以退為進」的策略,讓對方先說出自己的見解,並耐心聆聽。這樣做有四個好處:第一是讓對方感到勝利,因而放下敵意和抗拒心態;第二是讓對方釋放能量,減弱強硬心態;第三是在對方的發言中找出漏洞和讓你可以「乘虛而入」的切入點,有助部署接下來的「還擊」;第四是讓你更清楚了解對方的動機、立場、目標和需要。
聆聽過後,下一步就是找出大家的「重疊點」。儘管大家航道不同、方向不一,但思維中始終有重疊的地方。比方說,有人說上司和下屬永遠對立,但重疊點是大家都希望公司前景穩定,大家有工開,大家有糧出!只要找到共同目標,再從那裏入手展開對話,溝通自然事半功倍;最重要是暫時避開彼此之間的分歧點和對抗點,以尋求共識為首要重點。
對話中可以盡力平衡大家的優勢,努力尋求雙贏。為別人開路就等於為自己開路,目光大可放遠一點,器量和EQ也可以提升一點,嘗試在爭辯中尋求更長遠的勝利。
6. 如何應付「包拗頸」下屬?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屢見不鮮,不僅影響關係,有時候還使事情懸而不決,阻礙工作進度。尤其是遇上一些「包拗頸」、言談之間處處針鋒相對的同事,就更教人束手無策。「包拗頸」的人有可能是自負人的,希望藉擊倒別人而彰顯自己的實力;也有可能是自卑的人,自己既無法提出有建議性的構思,就索性攻擊別人的論點,從而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無論是哪個情況,有一點是肯定:他們都在釋放負能量。
應對之道是順勢而行,讓他們盡情發表自己的偉論,也可以說是欲擒先縱。「包拗頸」是一種挑釁性的做法,假如我們忍不住氣,向對方正面還擊,往往會釀成更大爭辯,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採取「以柔制剛、沉著應戰」的策略,以和諧的態度去應對不懷好意的挑戰者,自然能夠把「火勢」減少,也不會觸發更多「火頭」。
7. 為自負者「降溫」
遇上自以為是的員工又怎樣?自負人大都是自我中心很強的人,他們極富優越感,甚至不把別人放在眼內。與這些人相處,最好的方法是為大家開路,把眼光放到更遠處,別在小事情上爭持不下。放下主觀,以客觀事實作論點,自然更有力量;也像「照妖鏡」一樣,使對方的缺點馬上暴露。事實如此,何需爭論?
8. 如何向員工說「不」
進取的員工往往對上司有要求,但現實歸現實,上司未必每項要求都能達到。假如我們要拒絕別人,不妨對事不對人,和諧地解釋拒絕的原因。說「不」的同時,不妨拋出一些問題及條件,讓對方知道自己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以升職為例,上司大可告訴下屬升職的實際要求,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會知道自己是否升任。甚至可以把負面的拒絕變成正面表態:「你很勤力,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夠勝任更高職位,不過先要提升英語水平和考獲學士學位。只要切合要求,升職之門隨時為你而開。」
不要把對方員工狠狠批評得體無完膚,說「不」前先給個讚。對方可能付出了很大努力完成工作,只是尚未符合你的要求。拒絕別人也不要一刀切,要給對方一條可行之路或下台階。「拒絕」的結果,可以是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關上一道門,也可以是開另一道更大的門,一切取決於心態和表達。
9. 永遠向前 別原地踏步
評核和檢討只是一個過程,重要是找出「下一步」,使討論變得更有價值和更有建設性。精明的領袖都不會把自己困在「過去式」當中,也不會讓自己在過去的好與壞裡打轉。能夠把過去的經歷昇華作智慧,變成發奮的動力,把錯誤變成進步的基礎,才是成功的溝通哲學。
比方說,批評別人時很容易會把對方過去的錯失混為一談,如數家珍般翻閱大堆舊賬,結果把問題變得更複雜,死結之上再長出死結。最好是只談當前事,一事還一事,才能把問題逐步縮小和解決。此外,批評者一定要保持客觀和中肯,把焦點放在問題癥結之上,避免造成人身攻擊。事情出錯了,是因為當中的處理程序出錯,何必把焦點放在人的能力或性格之上?千萬別在有意無意之間,說出了沒有根據或不負責任的評論。假如忘記了尊重和體諒,溝通之門也會關上。
總括來說,上司替下屬做Appraisal不一定是「清算」之舉,可以來得很正面和具有建設性。人總向前看,檢討過去的同時,也要訂立明確目標及替員工持續增值的計劃,甚至與員工攜手尋找新鮮主意,讓其盡展潛力為公司作出貢獻。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Appraisal大作戰】 同下屬做Appraisal,呢幾點要留意…… [/INST] 一年一度的「驗身季節」又來了!談的是公司內的年度表現評核 ( Annual Appraisal )。對下屬來說,要給上司「照肺」固然戰戰兢兢,甚至膽戰心驚;但對上司來說,也有千絲萬縷的事情要顧及,又怕掛一漏萬,在細節上做得不妥善,有損專業形象或日後被員工引為話柄。無論是上司或下屬,說到底都是想「打好份工」。從上司的角度去看,為員工做Appraisal時有甚麼要留意?
1. 有備而戰 把討論「系統化」
感覺是抽象的,對一個人的評論也可以很主觀。如何使上司與下屬之間的討論變得更客觀、更公平?大公司都會有周年評核表,上司和下屬各填一份,針對下屬過去一年的表現作出評分,作為討論基礎。假如公司沒有這些材料,上司可以自己設計簡單評核表。
評核表的內容很簡單,先列出不同評核範圍,例如工作技能與智識、人際相處、客戶溝通、工作績效、工作態度、紀律操守等。各範圍可再細分為不同相關項目,個別給予評分,可用數字或選擇題,例如分為「表現卓越」、「表現滿意」、「表現普通」及「有待進步」。做Appraisal時可互相「揭曉」評分,了解彼此的看法是否相同。這樣既可「打開天窗說亮話」,亦能有條不紊進行討論,實事求是分析員工表現。比起搬出大堆主觀想法,無疑更專業和更富效益。
2. 易地而處 知己知彼
對打工仔來說,Appraisal也許是「命危一線」的約會,但為稍一不慎便會影響上司對自己的觀感,有可能影響升聯加薪,甚至有被「炒魷」的危機。作為上司要明白下屬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主動伸出友善之手,發揮親和力與同理心,讓Appraisal在更輕鬆的氣氛下進行。
3. 質與量之間的平衡
有不少上司都會以數字評核員工表現,例如過去一年的營業額、考勤紀錄、工作時數等等。量化資料固然有參考作用,但也要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因為數字不代表一切,同樣重要是員工的態度和工作情操。試算表和圖表背後,也要有人情味的互動。同樣,上司要在「成果」與「成效」之間保持平衡心態。不要只看員工完成了甚麼工作,還要考量到這些成果能帶來甚麼效益。這也是以「質」為本的思維,從不同角度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
4. 真心欣賞打開溝通之間
人與人溝通貴乎尊重與認同,能毫不吝惜送上真心讚美,便更易打開溝通之門。要贏得別人欣賞,必先懂得欣賞別人。上司若能充分掌握欣賞的藝術,溝通效率自然更上層樓。人比人比死人,做Appraisal時切忌把下屬與其他員工比較。假如覺得員工在某方面有進步空間,不妨對事不對人,直接指出可做得更好的地方;同時對員工的問題展現真誠的關心,對症下藥建議改善方法。
5. 歧見中求同存異
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各執一詞、各持己見,事情永遠得不到解決,大家也只有在牛角尖上打轉。做Appraisal時萬一遇上意見不合的情況,假如下屬態度較強硬,上司大可採用「先輸後贏、以退為進」的策略,讓對方先說出自己的見解,並耐心聆聽。這樣做有四個好處:第一是讓對方感到勝利,因而放下敵意和抗拒心態;第二是讓對方釋放能量,減弱強硬心態;第三是在對方的發言中找出漏洞和讓你可以「乘虛而入」的切入點,有助部署接下來的「還擊」;第四是讓你更清楚了解對方的動機、立場、目標和需要。
聆聽過後,下一步就是找出大家的「重疊點」。儘管大家航道不同、方向不一,但思維中始終有重疊的地方。比方說,有人說上司和下屬永遠對立,但重疊點是大家都希望公司前景穩定,大家有工開,大家有糧出!只要找到共同目標,再從那裏入手展開對話,溝通自然事半功倍;最重要是暫時避開彼此之間的分歧點和對抗點,以尋求共識為首要重點。
對話中可以盡力平衡大家的優勢,努力尋求雙贏。為別人開路就等於為自己開路,目光大可放遠一點,器量和EQ也可以提升一點,嘗試在爭辯中尋求更長遠的勝利。
6. 如何應付「包拗頸」下屬?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屢見不鮮,不僅影響關係,有時候還使事情懸而不決,阻礙工作進度。尤其是遇上一些「包拗頸」、言談之間處處針鋒相對的同事,就更教人束手無策。「包拗頸」的人有可能是自負人的,希望藉擊倒別人而彰顯自己的實力;也有可能是自卑的人,自己既無法提出有建議性的構思,就索性攻擊別人的論點,從而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無論是哪個情況,有一點是肯定:他們都在釋放負能量。
應對之道是順勢而行,讓他們盡情發表自己的偉論,也可以說是欲擒先縱。「包拗頸」是一種挑釁性的做法,假如我們忍不住氣,向對方正面還擊,往往會釀成更大爭辯,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採取「以柔制剛、沉著應戰」的策略,以和諧的態度去應對不懷好意的挑戰者,自然能夠把「火勢」減少,也不會觸發更多「火頭」。
7. 為自負者「降溫」
遇上自以為是的員工又怎樣?自負人大都是自我中心很強的人,他們極富優越感,甚至不把別人放在眼內。與這些人相處,最好的方法是為大家開路,把眼光放到更遠處,別在小事情上爭持不下。放下主觀,以客觀事實作論點,自然更有力量;也像「照妖鏡」一樣,使對方的缺點馬上暴露。事實如此,何需爭論?
8. 如何向員工說「不」
進取的員工往往對上司有要求,但現實歸現實,上司未必每項要求都能達到。假如我們要拒絕別人,不妨對事不對人,和諧地解釋拒絕的原因。說「不」的同時,不妨拋出一些問題及條件,讓對方知道自己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以升職為例,上司大可告訴下屬升職的實際要求,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會知道自己是否升任。甚至可以把負面的拒絕變成正面表態:「你很勤力,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夠勝任更高職位,不過先要提升英語水平和考獲學士學位。只要切合要求,升職之門隨時為你而開。」
不要把對方員工狠狠批評得體無完膚,說「不」前先給個讚。對方可能付出了很大努力完成工作,只是尚未符合你的要求。拒絕別人也不要一刀切,要給對方一條可行之路或下台階。「拒絕」的結果,可以是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關上一道門,也可以是開另一道更大的門,一切取決於心態和表達。
9. 永遠向前 別原地踏步
評核和檢討只是一個過程,重要是找出「下一步」,使討論變得更有價值和更有建設性。精明的領袖都不會把自己困在「過去式」當中,也不會讓自己在過去的好與壞裡打轉。能夠把過去的經歷昇華作智慧,變成發奮的動力,把錯誤變成進步的基礎,才是成功的溝通哲學。
比方說,批評別人時很容易會把對方過去的錯失混為一談,如數家珍般翻閱大堆舊賬,結果把問題變得更複雜,死結之上再長出死結。最好是只談當前事,一事還一事,才能把問題逐步縮小和解決。此外,批評者一定要保持客觀和中肯,把焦點放在問題癥結之上,避免造成人身攻擊。事情出錯了,是因為當中的處理程序出錯,何必把焦點放在人的能力或性格之上?千萬別在有意無意之間,說出了沒有根據或不負責任的評論。假如忘記了尊重和體諒,溝通之門也會關上。
總括來說,上司替下屬做Appraisal不一定是「清算」之舉,可以來得很正面和具有建設性。人總向前看,檢討過去的同時,也要訂立明確目標及替員工持續增值的計劃,甚至與員工攜手尋找新鮮主意,讓其盡展潛力為公司作出貢獻。 </s>
|
用心「醫人」 實踐中醫全人治療理念
|
煎一服中藥要講耐性,成為一名出色的中醫,更需要投入以年計時間及無限心力,並本着全人治療理念,藉着口碑建立個人中醫事業。
成為中醫 要克服「5+1」挑戰
康譽中醫診療中心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隨着中醫服務在香港日趨普遍,不少年輕人都對修讀中醫藥有濃厚興趣。她笑言想投身這行業,首要考慮係自己學科專長及毅力。「現時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均有提供專業中醫課程,我自己當年便選擇修讀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學學士,此課程特別之處是可以同時取得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 ( 榮譽 ) 理學士兩項資歷。要留意現時的中醫課程較適合理科畢業生報讀,並會安排一年到內地實習,換言之你要付出五年在港讀書加一年進修時間才可以完成課程。」
何慧潔表示,隨着中醫服務在香港日趨普遍,不少年輕人都對修讀中醫藥有濃厚興趣。
何醫師表示現時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大學及慈善機構合辦多間中醫診所,為剛畢業的中學學學生帶來事業發展機會。「我當年便加入東華三院旗下的中醫診所工作,據我所知現時新畢業同學加入這類中醫診所亦有二萬一、二元收入。」
口碑是事業發展最強後盾
有意修讀中醫學的年輕人,終極目標係可以自立門戶。作為過來人的何醫師,認為要達成此目標,最重要係累積口碑。她表示修讀中醫學時,教授不斷提醒同學專業知識與醫德同樣重要,並要實踐全人治療的理念。「我一直著重是『醫人』,即是從多個度去診斷病人的狀況,例如他們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從根本改善他們的體質。從我的經驗,此方法較單純從用藥『醫病』更為有效.」
雖然現時中醫師可以透過現身媒體或社交平台宣傳自己,不過何醫師認為,最紮實的方法仍是慢慢累積口碑。「當我解決了困擾病人多時的病患或痛症後,他們自然會轉介更多親友來睇病,現時甚至有整個家族親友都成為我的顧客。故此我深信只要用心『醫人』,顧客群便可以倍數增長。」
何醫師認為成為中醫生雖然付出不少時間及心力,但這份工作最大滿足感是可以看到病人康復,及向大家分享保健資訊。「當我看到病人康復時的快樂神情,便是激勵我做得更好的動力。我亦樂意嘗試以不同方式分享保健資訊,例如近期我與註冊營養師Gloria合著《瘦身,也要補身》一書,以中醫及營養專業角度,幫助大家從頭掌握從飲食管理好身體的竅門。作為中醫師,當看到大家都努力改善身體時,亦是另一種莫大的工作滿足感。」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用心「醫人」 實踐中醫全人治療理念 [/INST] 煎一服中藥要講耐性,成為一名出色的中醫,更需要投入以年計時間及無限心力,並本着全人治療理念,藉着口碑建立個人中醫事業。
成為中醫 要克服「5+1」挑戰
康譽中醫診療中心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隨着中醫服務在香港日趨普遍,不少年輕人都對修讀中醫藥有濃厚興趣。她笑言想投身這行業,首要考慮係自己學科專長及毅力。「現時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均有提供專業中醫課程,我自己當年便選擇修讀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學學士,此課程特別之處是可以同時取得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 ( 榮譽 ) 理學士兩項資歷。要留意現時的中醫課程較適合理科畢業生報讀,並會安排一年到內地實習,換言之你要付出五年在港讀書加一年進修時間才可以完成課程。」
何慧潔表示,隨着中醫服務在香港日趨普遍,不少年輕人都對修讀中醫藥有濃厚興趣。
何醫師表示現時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大學及慈善機構合辦多間中醫診所,為剛畢業的中學學學生帶來事業發展機會。「我當年便加入東華三院旗下的中醫診所工作,據我所知現時新畢業同學加入這類中醫診所亦有二萬一、二元收入。」
口碑是事業發展最強後盾
有意修讀中醫學的年輕人,終極目標係可以自立門戶。作為過來人的何醫師,認為要達成此目標,最重要係累積口碑。她表示修讀中醫學時,教授不斷提醒同學專業知識與醫德同樣重要,並要實踐全人治療的理念。「我一直著重是『醫人』,即是從多個度去診斷病人的狀況,例如他們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從根本改善他們的體質。從我的經驗,此方法較單純從用藥『醫病』更為有效.」
雖然現時中醫師可以透過現身媒體或社交平台宣傳自己,不過何醫師認為,最紮實的方法仍是慢慢累積口碑。「當我解決了困擾病人多時的病患或痛症後,他們自然會轉介更多親友來睇病,現時甚至有整個家族親友都成為我的顧客。故此我深信只要用心『醫人』,顧客群便可以倍數增長。」
何醫師認為成為中醫生雖然付出不少時間及心力,但這份工作最大滿足感是可以看到病人康復,及向大家分享保健資訊。「當我看到病人康復時的快樂神情,便是激勵我做得更好的動力。我亦樂意嘗試以不同方式分享保健資訊,例如近期我與註冊營養師Gloria合著《瘦身,也要補身》一書,以中醫及營養專業角度,幫助大家從頭掌握從飲食管理好身體的竅門。作為中醫師,當看到大家都努力改善身體時,亦是另一種莫大的工作滿足感。」 </s>
|
【香港電台|cpjobs】我係奮青2:獸醫護士 另類身份守護生命
|
透過發出聲音和搖動身體,動物嘗試和人類溝通。如果動作較為簡單,我們或者可以正確推測到牠們的心意。可是,遇上比較複雜的動作,我們或會無從入手,甚至曲解動物的想法,忽略牠們的真實需要。事實上,未必是牠們不懂語言,只是我們不願意傾聽,不懂牠們獨有的溝通方式。三位醉心動物的年輕人,以成為獸醫護士和飼養員為目標,努力成為動物的守護者。
毛孩給予的自信
今年22歲的Junius,現時任職獸醫護士,日常工作包括檢查動物呼吸、心跳、體溫,還要協助獸醫的診治。記得有一次,有動物在手術後未有及時醒來,Junius那刻戰戰兢兢,卻要說服自己不要恐懼。「就像人類的急症,動物不會懂得告訴我們,例如心臟胸翳,牠們不會知道怎樣形容症狀給我們知道。我們要更加用心留意牠們的病徵。」
Junius當了獸醫護士一年後, 學懂與人溝通的技巧。
公開試失利,完成一年的大專基礎教育文憑後,Junius在媽媽鼓勵下成功考入城市大學的獸醫護士課程。欠缺生物和化學知識,Junius起初對修讀獸醫護士略為抗拒,最終選擇入讀課程的主因,是家裡養了一隻狗仔。「平日帶牠看獸醫,見到醫生和獸醫護士都對動物們盡心盡力,十分關心牠們,我亦很想將這份關心給予其他動物,還有其他主人。」
畢業後,她開始在動物診所工作。過程中雖然遇上不少挫折,多多少少感到挫敗,但無減她對動物護理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動物診所的經驗提升了她的自信心:「我以前說話時,沒有甚麼自信心,面對客人會『口窒窒』。在這裡一年,學懂了不少東西,給予我很多信心,讓我可以跟客人流暢地溝通。」
為牠們做些事
正在修讀獸醫護士課程的Kelly,自小喜歡動物。「小時候還有鄉下時,爸爸經常帶我上山去看不同的動物,他會拿上手給我看。那時我就覺得,動物真的很需要人類尊重,我們要守護牠們。」與不少專業課程一樣,實習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環。每一隻動物都有不同性格和情緒,接觸不同品種的動物有助學員日後的工作。「可能會有突發的事情,但我們日常不會留意,例如牠們有時候會過於興奮,有時候會坐立不安。這些情況下,我們很難固定牠們,這些就依靠我們在實習時累積多一點經驗。」
Kelly在愛護動物協實習。
以專業飼養員為目標,Kelly在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會到寵物店義務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動物最基本的需求,譬如牠們吃甚麼、住在怎樣的環境,這些東西,就在真正醫治牠們前,我們必須了解動物的所有需要。如果你連有關一隻動物最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時,你又怎樣去診治牠呢?」細心和愛心,都是成為優秀護理動物員的質素。每當見到一隻小動物病癒康復,她會感到非常欣慰:「這正正是我想為動物去做的事。」
動物守護者
21歲的Macro同樣是獸醫護士課程的學生,近來在嘉道理農場實習。農場與獸醫診所的環境雖然不同,但Macro認為當中照顧動物的技巧其實十分相似,由安排作息到餵食清潔,都讓他從騾仔、鸚鵡身上,更懂得理解動物的感受。「每種動物的習性不一,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當牠們患病時,有機會是因為欠缺某些營養,或是牠的生活習性問題。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快診斷問題,讓牠更快脫離痛苦。」
過往不愛讀書的Marco,現在面對自己喜愛的科目能夠專心上課。
回想當年大學聯招選科,Macro記得所有大學科目都不是他的首選。「我本身對與人經常來往的工作不太感興趣。反而對動物卻有濃厚興趣,打從一開始就想選擇與動物相關的工作。」由小時候開始,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喜歡讀書:「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其實你取得多少分數,好像沒有太大意思。」客觀來說,Macro的公開試成績未必可以提供他很多選擇。然而,得知有大專開設獸醫護士文憑課程時,他就打算選擇報讀,面試後便成功入讀。被問及未來方向,Macro表示先要成為出色的獸醫護士,將來很有機會報讀獸醫課程,用另一個角色繼續守護生命。
行業基本資料
根據一份由香港獸醫管理局委託的顧問研究報告指出,香港註冊獸醫數目由2005年約400名增至2016年逾800名,反映香港對獸醫護理行業有一定需求。現時,一般獸醫診所助理或獸醫護士的月薪起點約11,000元。至於資深獸醫護士,日常工作有機會接觸診所管理,平均月薪超過20,000元。
參考資料: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 2017年5月2日 )( 香港獸醫專業發展顧問研究報告發表 )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香港電台|cpjobs】我係奮青2:獸醫護士 另類身份守護生命 [/INST] 透過發出聲音和搖動身體,動物嘗試和人類溝通。如果動作較為簡單,我們或者可以正確推測到牠們的心意。可是,遇上比較複雜的動作,我們或會無從入手,甚至曲解動物的想法,忽略牠們的真實需要。事實上,未必是牠們不懂語言,只是我們不願意傾聽,不懂牠們獨有的溝通方式。三位醉心動物的年輕人,以成為獸醫護士和飼養員為目標,努力成為動物的守護者。
毛孩給予的自信
今年22歲的Junius,現時任職獸醫護士,日常工作包括檢查動物呼吸、心跳、體溫,還要協助獸醫的診治。記得有一次,有動物在手術後未有及時醒來,Junius那刻戰戰兢兢,卻要說服自己不要恐懼。「就像人類的急症,動物不會懂得告訴我們,例如心臟胸翳,牠們不會知道怎樣形容症狀給我們知道。我們要更加用心留意牠們的病徵。」
Junius當了獸醫護士一年後, 學懂與人溝通的技巧。
公開試失利,完成一年的大專基礎教育文憑後,Junius在媽媽鼓勵下成功考入城市大學的獸醫護士課程。欠缺生物和化學知識,Junius起初對修讀獸醫護士略為抗拒,最終選擇入讀課程的主因,是家裡養了一隻狗仔。「平日帶牠看獸醫,見到醫生和獸醫護士都對動物們盡心盡力,十分關心牠們,我亦很想將這份關心給予其他動物,還有其他主人。」
畢業後,她開始在動物診所工作。過程中雖然遇上不少挫折,多多少少感到挫敗,但無減她對動物護理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動物診所的經驗提升了她的自信心:「我以前說話時,沒有甚麼自信心,面對客人會『口窒窒』。在這裡一年,學懂了不少東西,給予我很多信心,讓我可以跟客人流暢地溝通。」
為牠們做些事
正在修讀獸醫護士課程的Kelly,自小喜歡動物。「小時候還有鄉下時,爸爸經常帶我上山去看不同的動物,他會拿上手給我看。那時我就覺得,動物真的很需要人類尊重,我們要守護牠們。」與不少專業課程一樣,實習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環。每一隻動物都有不同性格和情緒,接觸不同品種的動物有助學員日後的工作。「可能會有突發的事情,但我們日常不會留意,例如牠們有時候會過於興奮,有時候會坐立不安。這些情況下,我們很難固定牠們,這些就依靠我們在實習時累積多一點經驗。」
Kelly在愛護動物協實習。
以專業飼養員為目標,Kelly在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會到寵物店義務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動物最基本的需求,譬如牠們吃甚麼、住在怎樣的環境,這些東西,就在真正醫治牠們前,我們必須了解動物的所有需要。如果你連有關一隻動物最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時,你又怎樣去診治牠呢?」細心和愛心,都是成為優秀護理動物員的質素。每當見到一隻小動物病癒康復,她會感到非常欣慰:「這正正是我想為動物去做的事。」
動物守護者
21歲的Macro同樣是獸醫護士課程的學生,近來在嘉道理農場實習。農場與獸醫診所的環境雖然不同,但Macro認為當中照顧動物的技巧其實十分相似,由安排作息到餵食清潔,都讓他從騾仔、鸚鵡身上,更懂得理解動物的感受。「每種動物的習性不一,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當牠們患病時,有機會是因為欠缺某些營養,或是牠的生活習性問題。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快診斷問題,讓牠更快脫離痛苦。」
過往不愛讀書的Marco,現在面對自己喜愛的科目能夠專心上課。
回想當年大學聯招選科,Macro記得所有大學科目都不是他的首選。「我本身對與人經常來往的工作不太感興趣。反而對動物卻有濃厚興趣,打從一開始就想選擇與動物相關的工作。」由小時候開始,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喜歡讀書:「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其實你取得多少分數,好像沒有太大意思。」客觀來說,Macro的公開試成績未必可以提供他很多選擇。然而,得知有大專開設獸醫護士文憑課程時,他就打算選擇報讀,面試後便成功入讀。被問及未來方向,Macro表示先要成為出色的獸醫護士,將來很有機會報讀獸醫課程,用另一個角色繼續守護生命。
行業基本資料
根據一份由香港獸醫管理局委託的顧問研究報告指出,香港註冊獸醫數目由2005年約400名增至2016年逾800名,反映香港對獸醫護理行業有一定需求。現時,一般獸醫診所助理或獸醫護士的月薪起點約11,000元。至於資深獸醫護士,日常工作有機會接觸診所管理,平均月薪超過20,000元。
參考資料: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 2017年5月2日 )( 香港獸醫專業發展顧問研究報告發表 )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s>
|
營銷團隊靈活多變 提供縱橫發展機遇
|
現今銷售行業激爭激烈,作為一間媒體公司,Now TV收費電視的節目產品十分多元化。為配合行業獨特性,公司秉承「靈活求變」管理策略,重視前線同事的主動發揮,並為同事提供不俗的發展機遇,希望人人都能發揮所長,發光發亮。
媒體領域講究創新及與時並進,Now TV尤其重視年輕一代的突破思維,鼓勵不同階層的同事踴躍表達自己的意見,發揮個人優點,爭取更佳成績。透過同事參加銷售業界比賽,亦是公司提高員工水平和積極性的策略之一。
Now TV今年有三位前線銷售同事在香港管理專業協會舉辦的「傑出推銷員獎」中脫穎而出。三人的參賽原因,以及獲獎後把所學帶回工作崗位,正好彰顯公司的「靈活求變」精神。
參賽不單為了比賽
嚴冠豪 ( Jacky ) 在Now TV從事直接銷售工作逾三年,他之所以決心參加「傑出推銷員獎」,是有感對日常工作駕輕就熟,自覺在工作上面對「樽頸位」,希望藉着比賽來挑戰自己,作出突破。他認為透過參賽,可以從另一角度了解公司琳瑯滿目的產品,對日常工作大有幫助。
平日負責網上銷售工作的沈狄喬 ( Dicky ) 表示,參賽可以訓練自己以不同的手法去展現產品特點,「譬如公司囊括六大足球聯賽是強項,但在比賽中就要向評審展現非體育產品的銷售特點。 」
在Now TV任職逾10年,現為Sales Manager的年輕管理層劉俊雄( Rson ) 表示,參賽的目的是重拾初心,希望帶領同事挑戰更高峰。「同事時刻秉持『靈活求變』的精神,譬如有一次兩位長者顧客本應前往客戶服務中心,卻誤去了我們的辦公室。辦公室的同事為了不想兩位長者舟車勞頓,貫徹以客為本的服務態度,因此採取了靈活應變的方法,安排客戶服務中心的同事來到辦公室為兩位長者提供所需協助,圓滿解決他們的問題。結果客人非常開心滿意,更寫了兩封嘉許信表揚負責的同事。 」
三位均表示,參賽過程中既要繼續滿足日常工作的嚴謹要求,同時要應付公司安排的特訓,雖然歷盡艱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透過這個機會,有助推動自己不斷學習,與時並進;藉着與同業較量及切磋,更了解自己在銷售工作上的優點及改善空間,拓闊對行業的見識及視野,更有信心在事業上更上一層,可謂獲益良多。 」這亦印證了不論任何員工,只要抱着不斷求進的心,公司都致力提供增值及事業發展機會。
Now TV三位前線銷售同事:( 左起 ) 沈狄喬、劉俊雄及嚴冠豪在「傑出推銷員獎」中脫穎而出,勇奪殊榮。
重視360度全方位發展
同事只要具備事業心及能力,公司必定悉心栽培,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舞台。不論晉升或跨部門的橫向發展,公司都能夠提供充足的機遇、配套及資源。正因如此,Now TV在培訓方面強調因材施教,按不同同事的特質,旨在發揮他們的優點,並且為不同階層的同事提供針對性的培訓項目:
• 新入職者:為初入職人員作基礎培訓,內容多元化,涵蓋產品知識、銷售技巧,與客戶溝通、相關條例等。
• 中級管理人員:設兩類培訓課程,一類為中層人員度身訂造,包括管理技巧、激勵課程、時間管理等;第二類是對外合作伙伴的訓練課程,如與HBO合作培訓,環繞市場最新動向、管理技巧及心態、優質客戶服務管理及正面思維課程等。
• 高級管理人員:主要針對建立團隊、企業文化及士氣等,如設對外實地考察,體驗不同行業的顧客服務特色。
Now TV團隊具備主動學習的態度,更重要是擁有正面的「Can do」精神。因為這樣才能在多姿多采的媒體行業捕捉更多機會,成功開創事業。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營銷團隊靈活多變 提供縱橫發展機遇 [/INST] 現今銷售行業激爭激烈,作為一間媒體公司,Now TV收費電視的節目產品十分多元化。為配合行業獨特性,公司秉承「靈活求變」管理策略,重視前線同事的主動發揮,並為同事提供不俗的發展機遇,希望人人都能發揮所長,發光發亮。
媒體領域講究創新及與時並進,Now TV尤其重視年輕一代的突破思維,鼓勵不同階層的同事踴躍表達自己的意見,發揮個人優點,爭取更佳成績。透過同事參加銷售業界比賽,亦是公司提高員工水平和積極性的策略之一。
Now TV今年有三位前線銷售同事在香港管理專業協會舉辦的「傑出推銷員獎」中脫穎而出。三人的參賽原因,以及獲獎後把所學帶回工作崗位,正好彰顯公司的「靈活求變」精神。
參賽不單為了比賽
嚴冠豪 ( Jacky ) 在Now TV從事直接銷售工作逾三年,他之所以決心參加「傑出推銷員獎」,是有感對日常工作駕輕就熟,自覺在工作上面對「樽頸位」,希望藉着比賽來挑戰自己,作出突破。他認為透過參賽,可以從另一角度了解公司琳瑯滿目的產品,對日常工作大有幫助。
平日負責網上銷售工作的沈狄喬 ( Dicky ) 表示,參賽可以訓練自己以不同的手法去展現產品特點,「譬如公司囊括六大足球聯賽是強項,但在比賽中就要向評審展現非體育產品的銷售特點。 」
在Now TV任職逾10年,現為Sales Manager的年輕管理層劉俊雄( Rson ) 表示,參賽的目的是重拾初心,希望帶領同事挑戰更高峰。「同事時刻秉持『靈活求變』的精神,譬如有一次兩位長者顧客本應前往客戶服務中心,卻誤去了我們的辦公室。辦公室的同事為了不想兩位長者舟車勞頓,貫徹以客為本的服務態度,因此採取了靈活應變的方法,安排客戶服務中心的同事來到辦公室為兩位長者提供所需協助,圓滿解決他們的問題。結果客人非常開心滿意,更寫了兩封嘉許信表揚負責的同事。 」
三位均表示,參賽過程中既要繼續滿足日常工作的嚴謹要求,同時要應付公司安排的特訓,雖然歷盡艱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透過這個機會,有助推動自己不斷學習,與時並進;藉着與同業較量及切磋,更了解自己在銷售工作上的優點及改善空間,拓闊對行業的見識及視野,更有信心在事業上更上一層,可謂獲益良多。 」這亦印證了不論任何員工,只要抱着不斷求進的心,公司都致力提供增值及事業發展機會。
Now TV三位前線銷售同事:( 左起 ) 沈狄喬、劉俊雄及嚴冠豪在「傑出推銷員獎」中脫穎而出,勇奪殊榮。
重視360度全方位發展
同事只要具備事業心及能力,公司必定悉心栽培,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舞台。不論晉升或跨部門的橫向發展,公司都能夠提供充足的機遇、配套及資源。正因如此,Now TV在培訓方面強調因材施教,按不同同事的特質,旨在發揮他們的優點,並且為不同階層的同事提供針對性的培訓項目:
• 新入職者:為初入職人員作基礎培訓,內容多元化,涵蓋產品知識、銷售技巧,與客戶溝通、相關條例等。
• 中級管理人員:設兩類培訓課程,一類為中層人員度身訂造,包括管理技巧、激勵課程、時間管理等;第二類是對外合作伙伴的訓練課程,如與HBO合作培訓,環繞市場最新動向、管理技巧及心態、優質客戶服務管理及正面思維課程等。
• 高級管理人員:主要針對建立團隊、企業文化及士氣等,如設對外實地考察,體驗不同行業的顧客服務特色。
Now TV團隊具備主動學習的態度,更重要是擁有正面的「Can do」精神。因為這樣才能在多姿多采的媒體行業捕捉更多機會,成功開創事業。 </s>
|
【香港電台|cpjobs】 我係奮青2:投身汽車維修 發揮工匠精神
|
在八十年代的電影系列《精裝追女仔》中,主角周潤發、劉德華和曾志偉等演活了本地「車房仔」,當中污糟邋遢、讀書不成、花言巧語等的搗蛋形象,時至今日仍然深入不少香港人的民心。香港作為金融和服務業之都,汽車維修這類「低端」工作,跟其他「藍領」工種一樣,很難吸引年輕人主動入行。一方面,工作環境令人汗流滿面,莫說舒適。另一方面,修理汽車感覺上重重覆覆,聽上去沉悶無比。可是,「藍領」和「白領」終究只是工作服,前者的勞動或許比後者更有創意。要真正界定一份工作的價值,也許不是由襯衣上污漬的多寡來定奪,而是穿上衣服的人付出了多少熱誠和心力。
林灝哲現正就讀職專文憑 ( 汽車科技 ) 課程。
寓興趣於工作
19歲的林灝哲 ( 阿哲 ),正在修讀汽車科技職專文憑課程。其他人眼中的手板眼見工夫,動起手來絕不簡單。「『拆碌』似乎很容易,去掉幾粒螺絲就可以。事實上車輪很重,並不是一個人可以搞掂。」由接觸巨型的拖頭車開始,阿哲和其他學員先學習怎樣了解複雜的機件,由深入淺才可觸類旁通。正如導師所說,汽車維修再不是依靠蠻力,更多時是手腦並用的工作,少一分思考就會障礙重重,甚至傷及自己。
與不少香港年輕人一樣,阿哲的興趣多籮籮,有時候「都搞不清自己屬於哪一類」。可是,這位自認專注力低的男生,卻心醉「砌」這回事。在香港,學業成績不佳,因而選擇專職技能課程,相近的經歷比比皆是,而阿哲的故事也有這一面。可是,如果要明白阿哲的選擇,我們要回到他的初心。「當你十分鍾意一樣東西,你才會集中精神,譬如我很喜歡砌模型。我集中時,根本不會想到其他東西。我只知道自己要集中砌好它。」
林灝哲自小愛車,長大後決心學習汽車維修,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師傅。
不到廿歲的年輕人要選擇成為「藍領」,面對的心理壓力並不少。「小時候,家人都跟我說過,將來長大了,不要做車房,工作又辛苦,人工又低。但我現在卻做這一行!哈哈!」事實上,當阿哲選了汽車維修,他的父母並沒有批評,或是「善意提醒」,反而默默支持,與兒子同行。父母兩人皆認為,「有興趣自然會入腦」,即使專注力不足,最少都會掌握一半,成果總好過投放在完全零興趣的事上。在成為專業汽車維修師的路上,阿哲算是剛剛起步。「可以說,我是一個『奮青』,不斷『奮鬥的青年』,就算失敗都不會放棄,要繼續向前衝,一想到一件事,就要做,不可以突然間停下來。我是一個熱血的青少年!」
車身匠人
同樣修讀汽車科技職專文憑的李錦鴻 ( 阿鴻 ),現時在一間車行實習。多種維修手藝當中,他最擅長車身噴油。車身噴油要求技師眼明手穩,不可以操之過急,均勻地噴上車身。將一件破損的工件修復好,過程雖然諸多困難,但阿鴻卻獲得無比的成功感。他將自己的工作比喻為噴鎗,一方面追求平穩,另一方面知識涵蓋面很廣。事實上,相較其他維修項目,噴油技師可能需要更強的美感觸覺,將一件損耗了的汽車工件,回復到原廠般的模樣。當中心力與藝術家無異。
經過三年在職訓練,李錦鴻由噴漆學徙,正式成為一名技師。
作為國際認可的專業,汽車維修早已登上世界舞台。2019年,阿鴻代表香港遠赴俄羅斯喀山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除了日常的實習,他還有應付導師安排的特訓。一開始是獨立地完成工件,接下來是啄磨的技巧,最後是與時間競賽,務求令成品快靚正。六個項目,四天比賽,除了考驗耐力,還挑戰參賽者的心理質素。阿鴻直言,一想到要與世界各地的維修好手交鋒,壓力隨即湧上來。最終,他克服壓力,獲得競賽頂目的「可持續發展大獎」冠軍,以表揚他在維修過程減少物資浪費的驚人手藝。
縱使汽車維修為自己帶來滿足感,面對流水作業的工序、相對不太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位廿歲男生曾有放棄的念頭。回過頭來,他選擇繼績在這行業發展,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阿鴻相信,比起那些自己確實不喜歡的事,就算過程不辛苦,兩者所帶來的成功感卻有明顯的落差。一份堅持,一份真誠,阿鴻透過汽車噴油所展現的,是不少人在營營役役當中失落了的工匠精神。
李錦鴻 ( 右二 ) 憑着活用物料和減少浪費的技術,獲得「可持續發展大獎」冠軍。
行業基本資料:汽車維修
在香港,初入行當汽車維修員現時的月薪起點約一萬元,而車行大分為「大行」和「細行」兩類。前者的員工福利和晉升機會較後者多,有較明確的職位架構和階梯,而後者工作彈性較大,學習機會較多,但員工待遇相對較少。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
<s>[INST] <<SYS>> 你是一個專業的博主。請用繁體中文就指定主題撰寫一篇不少於 400 字的粵語博客。你的博客應該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 你應該將正文分為幾個段落。您要把博客的內容寫得豐富且有趣。博客內容必須切合打工仔的興趣。如果您不知道指定的主題或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編寫該主題,則應使用指定主題的前十個 Google 搜索結果來編寫它。 <</SYS>> 【香港電台|cpjobs】 我係奮青2:投身汽車維修 發揮工匠精神 [/INST] 在八十年代的電影系列《精裝追女仔》中,主角周潤發、劉德華和曾志偉等演活了本地「車房仔」,當中污糟邋遢、讀書不成、花言巧語等的搗蛋形象,時至今日仍然深入不少香港人的民心。香港作為金融和服務業之都,汽車維修這類「低端」工作,跟其他「藍領」工種一樣,很難吸引年輕人主動入行。一方面,工作環境令人汗流滿面,莫說舒適。另一方面,修理汽車感覺上重重覆覆,聽上去沉悶無比。可是,「藍領」和「白領」終究只是工作服,前者的勞動或許比後者更有創意。要真正界定一份工作的價值,也許不是由襯衣上污漬的多寡來定奪,而是穿上衣服的人付出了多少熱誠和心力。
林灝哲現正就讀職專文憑 ( 汽車科技 ) 課程。
寓興趣於工作
19歲的林灝哲 ( 阿哲 ),正在修讀汽車科技職專文憑課程。其他人眼中的手板眼見工夫,動起手來絕不簡單。「『拆碌』似乎很容易,去掉幾粒螺絲就可以。事實上車輪很重,並不是一個人可以搞掂。」由接觸巨型的拖頭車開始,阿哲和其他學員先學習怎樣了解複雜的機件,由深入淺才可觸類旁通。正如導師所說,汽車維修再不是依靠蠻力,更多時是手腦並用的工作,少一分思考就會障礙重重,甚至傷及自己。
與不少香港年輕人一樣,阿哲的興趣多籮籮,有時候「都搞不清自己屬於哪一類」。可是,這位自認專注力低的男生,卻心醉「砌」這回事。在香港,學業成績不佳,因而選擇專職技能課程,相近的經歷比比皆是,而阿哲的故事也有這一面。可是,如果要明白阿哲的選擇,我們要回到他的初心。「當你十分鍾意一樣東西,你才會集中精神,譬如我很喜歡砌模型。我集中時,根本不會想到其他東西。我只知道自己要集中砌好它。」
林灝哲自小愛車,長大後決心學習汽車維修,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師傅。
不到廿歲的年輕人要選擇成為「藍領」,面對的心理壓力並不少。「小時候,家人都跟我說過,將來長大了,不要做車房,工作又辛苦,人工又低。但我現在卻做這一行!哈哈!」事實上,當阿哲選了汽車維修,他的父母並沒有批評,或是「善意提醒」,反而默默支持,與兒子同行。父母兩人皆認為,「有興趣自然會入腦」,即使專注力不足,最少都會掌握一半,成果總好過投放在完全零興趣的事上。在成為專業汽車維修師的路上,阿哲算是剛剛起步。「可以說,我是一個『奮青』,不斷『奮鬥的青年』,就算失敗都不會放棄,要繼續向前衝,一想到一件事,就要做,不可以突然間停下來。我是一個熱血的青少年!」
車身匠人
同樣修讀汽車科技職專文憑的李錦鴻 ( 阿鴻 ),現時在一間車行實習。多種維修手藝當中,他最擅長車身噴油。車身噴油要求技師眼明手穩,不可以操之過急,均勻地噴上車身。將一件破損的工件修復好,過程雖然諸多困難,但阿鴻卻獲得無比的成功感。他將自己的工作比喻為噴鎗,一方面追求平穩,另一方面知識涵蓋面很廣。事實上,相較其他維修項目,噴油技師可能需要更強的美感觸覺,將一件損耗了的汽車工件,回復到原廠般的模樣。當中心力與藝術家無異。
經過三年在職訓練,李錦鴻由噴漆學徙,正式成為一名技師。
作為國際認可的專業,汽車維修早已登上世界舞台。2019年,阿鴻代表香港遠赴俄羅斯喀山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除了日常的實習,他還有應付導師安排的特訓。一開始是獨立地完成工件,接下來是啄磨的技巧,最後是與時間競賽,務求令成品快靚正。六個項目,四天比賽,除了考驗耐力,還挑戰參賽者的心理質素。阿鴻直言,一想到要與世界各地的維修好手交鋒,壓力隨即湧上來。最終,他克服壓力,獲得競賽頂目的「可持續發展大獎」冠軍,以表揚他在維修過程減少物資浪費的驚人手藝。
縱使汽車維修為自己帶來滿足感,面對流水作業的工序、相對不太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位廿歲男生曾有放棄的念頭。回過頭來,他選擇繼績在這行業發展,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阿鴻相信,比起那些自己確實不喜歡的事,就算過程不辛苦,兩者所帶來的成功感卻有明顯的落差。一份堅持,一份真誠,阿鴻透過汽車噴油所展現的,是不少人在營營役役當中失落了的工匠精神。
李錦鴻 ( 右二 ) 憑着活用物料和減少浪費的技術,獲得「可持續發展大獎」冠軍。
行業基本資料:汽車維修
在香港,初入行當汽車維修員現時的月薪起點約一萬元,而車行大分為「大行」和「細行」兩類。前者的員工福利和晉升機會較後者多,有較明確的職位架構和階梯,而後者工作彈性較大,學習機會較多,但員工待遇相對較少。
香港電台《我係奮青2》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 </s>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