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ation_id
int64 1
953k
| category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 dataset
stringclasses 83
values | language
stringclasses 4
values | conversation
listlengths 1
82
|
---|---|---|---|---|
7,02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 于2004-2006年在河北、山西、贵州、浙江和山东省选择727例合格的研究对象,其中421例为吸烟者,306例为非吸烟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暴露情况以及可能的混杂因素,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精液标本。精液分析统一按照WHO推荐的检测方法。采用SAS8.0软件分析吸烟指标(是否吸烟、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及总吸烟量)对5个精液常规检测指标(精液量及精子密度、存活率、前向运动率和正常形态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结果 以精液常规指标是否正常为应变量,在调整可能的6个混杂因素(地区、年龄、禁欲时间、文化程度、饮酒和接触农药)后,分别接降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4个模型。多因素调整后,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精子存活率异常的比例明显提高(OR= 1.77,95%CI:1.12 ~ 2.80);吸烟组精子活力和形态异常的比例也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1.51(95%CI:1.00 ~ 2.27)、2.55(95%CI:1.68~3,88)。每日吸烟量≥20支(OR=1.70,95%CI:1.05 ~2.76)以及总吸烟量≥15万支(OR= 1.84,95%CI:1.03~3.29)时,可引起精子密度显著下降。结论 吸烟对精液质量有不良影响,大量或长期吸烟者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assistant": "吸烟对精液质量常规指标影响的研究"
}
] |
7,02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少数民族17岁女学生20年(1985--2005年)生长长期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方法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分析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土族、羌族、撒拉族19个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AAM)和17岁女生身高、体重的变化。结果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女生的成年身高和体重有很大幅度提高.2005年各民族17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均超过150 cm,其中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1 cm的民族有6个:朝鲜族(1.47 cm)、土家族(1.38cm)、羌族(1.32 cm)、白族(1.25 cm)、回族(1.13 cm)和布依族(1.07 cm)。体重每10年增速超过1kg的民族有6个:蒙古族(1.79 kg)、朝鲜族(1.69 kg)、藏族(1.66 kg)、纳西族(1.39 kg)、羌族(1.28kg)和回族(1.10kg).19个少数民族女生的AAM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提前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土家族、瑶族和纳西族,分别提前2.15、1.76和1.38岁。结论 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女生出现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但各民族女生青春期发育和成年身高增长幅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要给予生长长期趋势增长缓慢的少数民族更高的关注。\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17岁女学生生长长期变化分析"
}
] |
7,02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了解中国6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携带情况。方法 在6省各选取2个采样点捕蜱,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分型。结果 6省共采集到2200余只蜱,约1000只蜱用于病原分离培养,从吉林省长白县全沟硬蜱标本中分离到13株螺旋体,从贵州省道真粒形硬蜱标本中分离到9株螺旋体.1255只蜱用于PCR检测,从6省的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特异片段,其中吉林省(长白县27.08%、通化县20.41%)、青海省(互助县25.06%、黄南县21.11%)和贵州省(道真县25.63%)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高,山西省(垣曲县4.72%、交城县3.64%)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吉林、青海、甘肃和山西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均为Borrelia garinii。贵州、湖南省的基因型均为Borrelia valaisiana。结论 6省蜱中均带有莱姆病螺旋体,且带菌率有差异;山西省蜱中存在Borrelia ganmi型莱姆病螺旋体,湖南省蜱中存在Borrelia valaisiana型莱姆病螺旋体。”",
"assistant": "中国六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分离与鉴定"
}
] |
7,03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建立判别麻疹临床症状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麻疹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症状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4个县级以上医院报告的所有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病例,以实验室确诊麻疹为反应变量,各临床症状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并绘制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点。结果 共收集551名病例,麻疹和风疹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0.349;根据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与麻疹确诊病例有关的症状有咳嗽(OR=5.75)、结膜炎(OR=3.00)、柯氏斑(OR=7.52)、淋巴结肿大(OR=0.07)、热退疹出(OR=0.07);回归方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7,最佳截断点为0.249。结论 通过临床症状建立了预测效果较好的logistic回归模型,但应开展更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明确与麻疹相关的主要发热出疹性疾病类型及构成。",
"assistant": "利用两水平logistic模型探讨麻疹监测系统病例分类"
}
] |
7,03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探讨孕期双酚A(BP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远期影响效应。方法 研究样本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研究(China-Anhui Birth Cohort Study)的前瞻性随访人群。采用课题组编制的调查表收集孕妇和儿童的基本信息,运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母亲孕期血清中游离的BPA含量。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纳入1 713对母子。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病因关联。结果 1 713名学龄前儿童中,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为6.48%,品行问题异常检出率为8.11%,多动/注意缺陷异常检出率为8.35%,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为2.86%,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38%,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94%。按血清游离BPA浓度(ng/ml)三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暴露组(≤0.120)、中暴露组(0.120<BPA<0.400)和高暴露组(≥0.400),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危险因素(=1.876,95%:1.161~3.029),且在男童中表现更明显(=2.291,95%:1.126~4.661)。结论 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发生风险,且在男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assistant": "孕期双酚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
] |
7,03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 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 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 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 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assistant": "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
] |
7,03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苏州点2004-2008年调查的具有完整初潮与身体测量数据信息的30 895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初潮年龄分为3组:≤12、13~16、≥17岁,其中≤12岁初潮年龄为过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年龄为(15.64±1.92)岁,1 421人(4.6%)月经初潮过早。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调查对象成年后近期肥胖803人(2.6%),远期肥胖3 738人(12.1%)。调整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绝经状态等因素后,月经初潮年龄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值(95)分别为2.45(1.74~3.45)和1.99(1.69~2.34)。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状态对远期肥胖无相乘交互作用(=0.324)。结论 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期肥胖和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期和远期肥胖的影响"
}
] |
7,03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 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调查对象报告睡眠时间≤6 h。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入睡困难(男性:=1.63,95:1.30~2.05;女性:=1.48,95:1.27~1.73)、容易早醒(男性:=1.37,95:1.12~1.68;女性:=1.31,95:1.14~1.51)和经常打鼾(男性:=1.16,95:1.00~1.34;女性:=1.39,95:1.23~1.57)均与糖尿病罹患风险存在关联。女性服用助眠药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相关(=1.42,95:1.06~1.92)。与睡眠时间8 h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 h)与男女性糖尿病患病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值分别为1.37(95:1.17~1.60)和1.24(95:1.08~1.41),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糖尿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早醒、药物助眠、经常打鼾和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病未见统计学关联。\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
] |
7,03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抑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医务人员进行抑郁发生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秩和检验和Ordinal回归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16 000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14 988份,有效率93.68%。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医院级别、性别、学历、年龄、职业、职称、科室、每年继续教育次数、月经济收入、每周加班时间、上晚班频率、每月参与抢救病例数对医务人员抑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医生和护理人员抑郁发生的概率均是药剂人员的1.58倍(OR=1.58,95%CI:1.30~ 1.92),大专及以下人员抑郁发生的概率是硕士及以上的1.19倍(OR=1.19,95%CI:1.05 ~ 1.34),月经济收入<2000元者抑郁发生概率是≥3000元者的2.19倍(OR =2.19,95%CI:2.05~ 2.35),上晚班频率、每月参与抢救病例数及每周加班时间均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指标值越高,抑郁发生的概率越高。结论 湖南省医务人员抑郁发生较为普遍。缓解压力的措施包括增加该人群经济收入,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工作量及其强度等。",
"assistant": "应用Ordinal回归分析湖南省医务人员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
] |
7,03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体重认知偏移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与体重相关健康问题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21个县区168居委\\u002F村的6717个家庭,对每个家庭用Kish Grid抽样方法(KISH法)确定1名15 ~ 69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体重、体重认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6625人,50.2%的居民体重认知有偏移,其中35.9%体重认知左偏移(体重认知低于实际体重分类),14.3%体重认知右偏移;15~24岁年轻女性体重认知右偏移发生率(38.6%)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男性(18.5%),而左偏移发生率(8.5%)明显低于男性(25.8%);不论性别,体重认知左偏移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而右偏移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认知左偏移的危险因素包括农村、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农林牧渔职业、收入低以及焦虑;体重认知右偏移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女性、年龄小、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以及从未测量过体重。结论 广东省居民体重认知偏移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有必要加强体重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广东省成年居民体重认知偏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 |
7,03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广州市HIV暴露未感染(HEU)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自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收集的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检测治疗与随访等信息,剔除婴儿死亡及感染HIV个案,共纳入564例HEU儿童。HEU儿童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3种情况: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和未用药,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分析HEU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重、身长等的影响。结果 HEU儿童1月龄时,年龄别体重分、年龄别身长分略低于WHO的参考标准,服用AZT组消瘦发生率(17.5)高于服用NVP组(6.2)。儿童预防性服用NVP或AZT是HEU儿童年龄别身长分的保护因素,宫内暴露三联抗病毒药物是HEU儿童年龄别体重分、年龄别身长分的危险因素(<0.05)。结论 1月龄HEU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欠佳,服用AZT的HEU儿童满月时消瘦发生率更高,应重点关注。\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
] |
7,03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索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早餐饮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改善贫困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22个省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3种供餐模式随机抽取22 315名三至九年级中小学生进行早餐饮奶等问卷调查,男、女学生各半。由调查员测量学生晨起空腹身高和体重,学生营养状况采用年龄别身高和BMI判断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学生早餐饮奶与身高、体重和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 监测学生中有31.4%早餐饮奶;西部地区、女生和低年级学生早餐饮奶比例较高(<0.05)。监测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1.0%和10.0%。控制性别、年龄、民族、地区、父母外出打工情况因素后,早餐饮奶的学生比不饮奶的学生平均身高多0.4 cm(=0.001);早餐是否饮奶与学生体重、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早餐饮奶与儿童身高有关联,养成早餐饮奶的习惯对促进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身高增长可能有一定作用。",
"assistant": "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早餐饮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 |
7,03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探讨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亚型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表型不一致同胞对研究设计,分析4个LTA4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72512、rs2540489、rs2540500和rs6538697)与IS及其亚型的关联关系。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对234个家系所组成的356对表型不一致同胞对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与IS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各位点与IS的关联分析发现,在加性和隐性模型下,rs2540489基因型与IS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G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加性模型=0.62,95%:0.41~0.94;隐性模型=0.48,95%:0.23~1.02);rs2540489基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IS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G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加性模型=0.48,95%:0.24~0.95;隐性模型=0.25,95%:0.07~0.93);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其他因素后,以上关联关系仍然存在。结论 LTA4H基因rs2540489位点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IS存在关联。”",
"assistant": "白三烯A4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
}
] |
7,04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完善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764 290例,年报告发病率在498.95/10万~828.45/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1.25×10,<0.01)。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1.25×10,<0.01;χ=4.97×10,<0.01);分别占甲乙类报告总例数的39.72%和33.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年均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占报告总例数的47.79%,高发职业主要是散居儿童,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1.64%。发病顺位居前三位的病种连续6年均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痢疾。法定报告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16.67%,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是目前北京市较为严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诊断率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assistant": "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
] |
7,04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分别对成年男性吸烟、戒烟和开始吸烟年龄<20岁3个吸烟行为相关维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电子问卷面对面调查法获得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中9省/市的6 458对25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双生子的吸烟行为相关信息,通过拟合结构方程模型,计算遗传和环境对吸烟相关行为的影响。结果 成年男性双生子吸烟、戒烟以及开始吸烟年龄<20岁3个维度的最佳模型均为ACE模型,其遗传度分别为0.26(0.19~ 0.34)、0.27(0.19~ 0.37)和0.05(0.00~ 0.14);调整地区和年龄因素后,3个维度的遗传度分别为0.26(0.19~ 0.34)、0.31(0.00~ 0.74)和0.05(0.00~ 0.14)。结论 吸烟相关行为的3个维度均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环境因素对这类行为的影响更大,其中戒烟行为的遗传度较高,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开始吸烟年龄则受环境影响最大。\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我国成年男性双生子吸烟行为影响的分析"
}
] |
7,04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评价2010-2013年广州市各行政区域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以2010-2013年广州市恶性肿瘤登记数据和人口学数据为基础,将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作为疾病负担的主要评价指标,参照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方法估算广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广州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为256.22/10万和270.04/10万,死亡率分别为143.17/10万和148.01/10万。恶性肿瘤疾病负担DALYs分别为606 238.95和623 763.80人年,每千人口损失DALYs分别为37.63和37.81人年,中标DALY率分别为34.51‰和34.00‰。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大的3个行政区是越秀区、海珠区和荔湾区,其DALYs共占全市比重的45,最小为萝岗区。从化区最大疾病负担肿瘤为肝癌,其余各区为肺癌。结论 广州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呈现新城区负担凸显、老城区高居不下的双重压力的特点,肿瘤防治任务艰巨。",
"assistant": "广州市2010-2013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 |
7,04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区的发病水平,为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顺市平坝县6乡镇为干预区,贵阳市开阳县6乡镇为对照区,将示范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类别、实验室检测条件分为A、B、C三类监测点,开展以人群为基础,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症状监测进行伤寒、副伤寒的监测分析。结果 对两县12 944例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血培养,检出沙门菌200株(伤寒16株,甲型副伤寒184株),总检出率为1.55%,干预前检出率均高于干预后.A类点血培养2039例,分离沙门菌39株占19.50% (39\\u002F200),检出率为1.91%;B类点血培养4315例,分离沙门菌82株占41.00%(82\\u002F200),检出率为1.90%;C类点血培养6590例,分离沙门菌79株占39.50% (79\\u002F200),检出率为1.20%,C类点未使用抗生素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使用者(P<0.05)。春季和秋季为检出高峰,个别地方发生暴发或流行,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青壮年发病居多。伤寒、副伤寒症状不典型。结论 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症状监测是伤寒高发区开展伤寒、副伤寒监测的可靠方法,能真实反映伤寒、副伤寒疾病负担。",
"assistant":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发热症状监测分析"
}
] |
7,04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心理健康状况,为高危行为群体艾滋病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目标人群,并结合心理访谈研究目标人群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t检验。结果 共测量120名大学生MSM,其SCL-90测试的总均分为2.73(s=0.51);MSM已公开性向比未公开者心理健康水平好(t=17.325,P<0.01);有稳定同性伴侣的MSM比无稳定同性伴侣者心理健康水平好(t=7.286,P<0.05);接受相关心理辅导和参加相关心理援助活动对改善MSM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F=31.54,P<0.01)。结论 大学生MSM普遍存在中等甚至严重的心理困扰,应开展相应心理辅导。\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
] |
7,04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分析2008-2013年我国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病例的情况。方法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知情不拒绝";的原则,对术前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性病门诊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和孕产期检查的5类就诊者动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8- 2013年我国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从2 494万增加到7 654万,增加了206.8%;检测发现病例数从18 241例增加到45 560例,增加了149.8%;粗检出率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7.3/万下降至2013年的6.0/万,其中,性病门诊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阳性率在2009年出现上升后逐渐稳定于一个较高水平状态,术前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和孕产期检查发现阳性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32.4%、36.0%、40.2%、45.3%、47.9%和50.6%。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病例的比例维持在50%以上,术前检测维持在20%以上。结论 医疗机构扩大检测后,性病门诊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了较多艾滋病病例。应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的常规艾滋病检测。”",
"assistant": "2008-2013年我国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病例情况分析"
}
] |
7,04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探讨DRD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497、rs6275以及rs1799978)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使用Quanto软件估算样本量至少180人。实际共纳入美沙酮维持治疗者257人,其中低剂量对照组89人,高剂量病例组168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既往吸毒状况以及服药状况等信息,并对其进行DRD2基因分型,以探讨DRD2基因的多态性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关联性。结果 DRD2基因rs6275位点基因型在不同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基因携带者相比于TT基因携带者(=0.338,95%:0.115~0.986),TC+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于TT基因型携带者(=0.352,95%:0.127~0.975)可能需要更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尚未发现rs6275位点的等位基因,rs1800497位点、rs1799978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各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在不同美沙酮治疗剂量组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RD2基因rs6275位点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有关联。尚未发现rs1800497位点、rs1799978位点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有关联。”",
"assistant": "DRD2基因多态性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关联性研究"
}
] |
7,04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1990-2016年脑血管病在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现状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采用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评估死亡水平;采用发病人数和发病率评估发病水平;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来评价我国不同年份、年龄、性别、疾病亚型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情况,并分析1990-2016年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6年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人数(率)和死亡人数(率)都呈现上升趋势。1990-2016年脑血管病的YLL率、DALY率总体保持平稳,YLD率呈缓慢上升趋势,DALY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YLL率的变化;男性DALY、YLL粗率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70岁组DALY率最大;各指标性别、年龄组构成中,男性疾病负担较女性重,50~岁组所占比例最大;分性别、年龄组的DALY构成中,均为YLL所占比例远远大于YLD,YLD呈缓慢上升趋势;疾病亚型构成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的YLL和DALY占比大于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YLD占比大于出血性卒中。结论 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较重,其在年龄、性别、疾病亚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采取针对性的筛查、干预、康复等措施,减轻其对个人及社会造成的负担。\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1990-2016年中国人群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
] |
7,04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 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assistant": "联合运用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留风险评估的分析"
}
] |
7,04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重组F1抗原(rF1),并以其构建检测鼠疫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方法 将去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caf1基因片段与载体质粒pET32a(+)通过BamHI和Not I双酶切位点进行连接,将重组质粒[caf1-pET32a(+)]转化入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以纯化rF1及天然F1抗原制备双检测鼠疫抗体胶体金标试纸条,并对浙江省528份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含caf1-pET32a(+)的BL21(DE3),经诱导产生相对分子质量(M_r)约为35.5×10~3的rF1融合蛋白;rF1融合蛋白检测鼠疫抗体的敏感性等同甚至超越天然F1抗原;在528份人血清标本的检测中,rF1与天然F1的符合率为97.9%(K=0.466),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制备的rF1,具有良好免疫学活性,该rF1可替代天然F1抗原,用于鼠疫免疫学检测。",
"assistant": "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学评价"
}
] |
7,05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了解正常妊娠前后妇女血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及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浏阳市37个乡镇随机抽取14个乡镇,以抽样乡镇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登记建册的所有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其首次婚前检查时进行面对面访问和填写调查问卷,随访观察时收集妊娠期间血压资料并追踪其妊娠结局。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探讨血压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11名孕妇妊娠前后资料完整,其中排除41例妊娠期高血压者,共570名正常孕妇纳入研究。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SBP分别为(109.9±12.9)、(100.6±9.6)、(102.6±l0.1)、(107.8±10.9) mm Hg,DBP分别为(71.1±9.0)、(64.3±6.6)、(65.1±6.8)、(68.3±8.1) mmHg。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孕后3个时期的血压均数均低于孕前,而孕晚期的血压均数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和DBP在4个时间点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变化趋势的线性拟合检验也有统计学意义。孕前BMI、孕前腰围和年人均经济收入对血压变化有影响。孕前BMI和腰围值大的孕妇孕期血压升高明显,而年人均经济收入主要影响孕前血压,对孕中后期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压较孕前水平下降,而孕晚期血压高于孕早、中期。孕前BMI、腰围值和年人均经济收入是孕期血压的影响因素。”",
"assistant": "正常妊娠前后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
7,05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诊断标准在维吾尔族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名维吾尔族30~80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3种诊断标准分别计算MS患病率,分析不同诊断标准下MS异常组分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3种诊断标准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一致性。结果 (1)3种诊断标准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5.80%(29.64%)、39.4l%(35.88%)和23.72%(19.17%);(2)3种标准对MS患者3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98.64%、97.90%和92.81%;(3)3种诊断标准在维吾尔族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两两比较,ATPⅢ标准与IDF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一致率为0.9026,Youdcn指数为0.7928,Kappa值为0.7801),CDS标准与另外两种标准(ATPⅢ和IDF)的一致性不高。结论 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应用3种MS诊断标准,获得的患病率、危险组分聚集情况和一致性差异较大,IDF标准检出率最高,ATPⅢ标准对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最高,且两者一致性较好,优于CDS标准。",
"assistant": "新疆维吾尔族30~8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调查及三种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
] |
7,05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珠江河口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布状况,分析菌株的分子特征和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珠江河口水体中分离的59株O1群和10株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体外检测ctxA、tcpA、ace、zot、tcpl,hlyA、toxR和ompU等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毒力相关基因分型分析,对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消化后的基因组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图谱,得到菌株带型相似性的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2009-2010年共采集1 152份水体标本,分离得到O1\\u002FO139群霍乱弧菌69株,其中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59株(小川型18株,稻叶型41株),O139群霍乱弧菌10株.PCR检测69株菌ctxA全部阴性,hlyA和toxR全部阳性,基因分型可分成9个型。稻叶型菌株中,34.15%(14\\u002F41)为hlyA+ toxR+ ompU+ ace+ zot+ tcpⅠ+型;小川型菌株中,66.67%(12\\u002F18)为hlyA+toxR+型;O139群菌株中,70%(7\\u002F10)为hlyA+ toxR+型.PFGE分型发现,O139群菌株PFGE相似度为69.9%~ 95.5%;O1群菌株相似度为72.8%~ 100.0%,可分成3个聚类。结论 在霍乱流行间歇期,该地区外环境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广泛存在,基因型别多样。\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珠江河口水体霍乱弧菌监测及菌株毒力基因分布特征"
}
] |
7,05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探讨基于基因水平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及其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应用。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因型模拟数据为例,介绍基于主成分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基因水平检测遗传变异与复杂性疾病之间关联的分析策略。模拟结果表明致病位点所在基因假设检验的P值在所有基因检验结果中为最小。研究结果提示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采用基于基因水平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一方面能够降低检验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能够处理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相关性问题,在检测致病基因与疾病关联时具有一定的效能。",
"assistant": "基于基因水平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应用"
}
] |
7,05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血压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神经内科,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采用床旁监护仪测量入院24 h内动态血压值及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其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析24 h内SBP及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5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正常血压组82例,高血压组439例。正常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的最大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均>0.05),S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146.6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病史、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BMI、入院时NIHSS评分后,与血压波动最大值<146.6 mmHg相比,≥146.6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值(95)为2.669(0.594~11.992);D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90.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与DBP波动最大值<90.0 mmHg相比,≥90.0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值(95)为0.416(0.087~1.992)。高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均<0.05),SBP最大值以中位数171.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值(95)为1.636(1.014~2.641);DBP波动最大值以中位数98.0 mmHg为界,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值(95)为1.645(1.003~2.697)。结论 入院时为正常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无关;入院时为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联。\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小时血压波动最大值对预后的影响"
}
] |
7,05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北京市社区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2007年对北京大学社区随访人群中依然存活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复查,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年龄50~79岁的1046人进行分析.FBG≥7.0 mmol\\u002FL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定义为糖尿病。结果 研究人群FBG平均水平为5.89 mmol\\u002FL,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56.3%。以FBG正常组为参照,仅在单因素和调整年龄时,随着FBG水平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增加。分性别分析,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是参照组的2.2倍。将各危险因素异常和正常的两分组与FBG水平的三分组进行组合,男女两性均以各危险因素正常且合并FBG正常组为参照。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各危险因素异常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腰围增大合并有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分别是参照组的2.8倍(P=0.014)、2.7倍(P=0.010)、2.4倍(P=0.013)、2.1倍(P=0.031)。结论 FBG水平的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在男女两性不一致,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仅存在于女性,FBG水平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组合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存在联合作用。\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北京市50~79岁社区人群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
] |
7,05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了解MSM人群HIV抗体唾液快速自检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对接受调查的研究对象进行自检全程评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年龄21~30岁占57.0%,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5.7%,未婚者占78.5%,临时工占59.3%。调查对象唾液快速自检准确率95.0%,操作步骤中准确率最高为";试纸箭头朝下插入试管"(98.0%),最低为";轻倒置试管三次使溶液混合均匀"(65.0%)。检验结果显示:学历为文盲、取出时不触碰到试纸中间膜、箭头向下插入试管内、是否仔细阅读说明书、是否读懂说明书与自检结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取出时不触碰到试纸中间膜和读懂说明书与自检结果准确性有关。结论 MSM人群HIV抗体唾液快速自检准确率高,不同文化程度自检的准确性不同;检测中取出试纸时是否触碰到试纸中间膜和读懂说明书影响自检结果准确性。\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唾液快速自检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 |
7,05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男性8 061例,女性6 001例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传播途径男性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女性以性途径为主。男性抗病毒治疗者年龄偏大,基线CD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偏低;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10.8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7.00/100人年以下。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为4.7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3.0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为基线CD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感染途径。CDT淋巴细胞计数(cell/μl)<200者(对照为≥350),男性的=4.08(95%:2.96~5.62),女性的=5.11 (95%:3.16~8.35)。静脉注射吸毒者(对照为性途径感染),男性的=1.99(95%:1.66~2.40),女性的=1.77(95%:1.24~2.52)。累积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1%与87%,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66%与7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97%与98%,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97%,无性别差异。结论 新疆男性抗病毒治疗者较高的死亡率,源于该群体较低的基线CD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较高的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比例。另外,男性主动服药意愿偏弱及服药依从性偏低为深层次影响因素。",
"assistan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不同性别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 |
7,05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早产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2010-2012年在湖南省浏阳市随机抽取怀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2∶1∶1将调查样本随机分为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用于建立预测模型、选择最优神经网络和模型预测评价。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用ROC方法评价所建立的早产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 整理6 270例分娩孕妇的数据,结果显示,早产265例,早产发生率为4.22%。将子宫异常及畸形、产次、妊娠胎数、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和定期产检7个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选入预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67.65%、84.87%和84.12%,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64.71%、85.60%和84.69%,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结论 新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用可靠,其对早产的预测效能略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assistant": "BP人工神经网络在早产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
] |
7,05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入托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感染状况及其相关的就诊率,为估算手足口病疾病负担参考。方法 2013年8月20-31日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和怀柔区进行入托体检的健康儿童开展血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V71和Cox A16的IgG和IgM抗体。结果 共调查813名儿童,平均年龄为(3.5±1.0)岁。Cox A16 IgG阳性率为61.9%,IgM阳性率为4.4%;EV71 IgG阳性率为9.3%,IgM阳性率为1.1%;各种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x A16抗体阳性者中7.8%有皮疹,EV71抗体阳性者中10.7%有皮疹。Cox A16或EV71抗体阳性者中,仅7.1%在父母陪伴下到医院就诊,而有皮疹的抗体阳性病例中,80.5%去医院就诊。结论 北京市健康入托儿童中,既往感染Cox A16的比例较大,EV71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Cox A16,提示托幼儿童对EV71普遍易感,应是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北京市入托体检健康儿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状况及就诊行为调查"
}
] |
7,06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母亲围孕期是否增补叶酸分别以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围孕期增补叶酸者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平均提高29.56 g(=29.56,=4.69,< 0.01)。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处于=0~ 0.55、=0.65、=0.75 ~0.80百分位点时,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体重提高的幅度不一致,随着出生体重百分位点的增高,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与未增补者相比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结论 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对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影响更大,体重较重的新生儿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
] |
7,06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1.49~3.24);使用助性剂(a=1.55,95%: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2.24,95%:1.62~3.08)和梅毒感染(a=2.95,95%: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assistant":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风险的队列研究"
}
] |
7,06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以2000-2007年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数据为例,运用空间统计学和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理论,应用贝叶斯理论框架建立时空模型,分析布病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的格局及其演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协变量及其变化,并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拟合协变量的贝叶斯时空模型相对较佳(离差信息准则值最小,为2388.000).2000-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的布病疫情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时空格局存在较明显的共变现象,每年空间相关性不尽相同,空间相关系数后验中位数位于0.968~0.973之间,总体上随时间变化略呈下降趋势。地区类型和牛羊存栏数量与内蒙古布病流行可能有关,且牛羊存栏数量对布病的影响随年份而变化。与传统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比较,贝叶斯方法对布病发病相对危险度的估计更加稳定。\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贝叶斯时空模型在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 |
7,06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甘肃省强制戒毒者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现状,探讨影响该人群滥用复方地芬诺酯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抽取甘肃省强制隔离戒毒所2 108例戒毒者,开展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戒毒者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现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影响该人群滥用复方地芬诺酯的相关因素。结果 复方地芬诺酯在戒毒者中的滥用率为19.8(406/2 046),居该人群医疗用药物滥用首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滥用原因为缓解戒断症状(=2.08,95:1.01~4.32)、获得途径(其他途径:=1.00;正规诊所:=27.67,95:2.64~289.82;朋友:=0.01,95:0.01~0.03)、欣快感程度(高:=1.00;中:=3.36,95:1.18~9.55;低:=26.16,95:10.30~66.42)、滥用年限(<5年:=1.00;10~15年:=2.48,95:1.02~6.04)、滥用场所为自家或朋友家(=3.04,95:1.08~8.68)、滥用场所为车内(=0.05,95:0.00~0.68)和第一次脱毒(=0.61,95:0.43~0.86)可能为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甘肃省强制戒毒者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率较高,滥用原因、获得途径、周围是否有同伴、欣快感程度、滥用年限、滥用场所和脱毒次数与该人群滥用复方地芬诺酯相关。\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甘肃省强制戒毒者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 |
7,06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 携带-基因rs2856718G (524例)和rs9275572A (369例)的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降低(=0.702,95%:0.558~ 0.856,=0.001;=0.548,95%: 0.365~ 0.847 ,=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 =0.589,95%:0.478~ 0.892,=8.81× 10;=0.673 ,=0.014,95%:0.457~ 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0.759,95%:0.538~ 0.914,=0.041)。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保护作用。\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联研究"
}
] |
7,06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杭州市2所哨点医院儿科呼吸道门诊和住院病例2 593例,门诊病例采集咽拭子1 676份,住院病例采集气管吸取物917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MPV核酸,阳性样本用RT-PCR方法对hMPV融合蛋白(F)部分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所测基因序列与GenBank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 杭州地区呼吸道患儿hMPV检出率为6.51%(169\\u002F2 593)。门诊检出率为6.62%(111\\u002F1 676),住院检出率为6.32%(58\\u002F917),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769).2岁和3岁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4.14%(28\\u002F198)、14.01%(22\\u002F15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54,P=0.000)。冬春季检出高于夏秋季(x2=67.032,P=0.000)。测序的88株阳性基因序列与GenBank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6%~ 100.0%,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属于2个基因型的4个亚型.2011-2012年B1亚型占优势,2012年底至2013年A2型为流行.<1岁组A基因型(67.56%,25\\u002F37)与≥1岁组(43.13%,22\\u002F51)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3,P=0.023)。结论 杭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hMPV存在4种基因型,<1岁组A基因型感染较多,2、3岁组hMPV检出率最高。\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杭州地区2011-2013年儿童呼吸道感染人偏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 |
7,06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调查2013年云南省德宏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3年1-8月德宏州符合要求的54份年龄在16~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48份样本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中国籍占45.8%,缅甸籍占54.2%。通过进化分析对区进行分型,主要的基因型包括:C亚型(41.7%)、URF(31.3%)、CRF01_AE(12.5%)、CRF07_BC(10.4%)、CRF08_BC(2.1%)和B亚型(2.1%)。中国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C亚型,而外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URF。在1份缅甸籍样本序列中检测到1个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K103N),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毒株流行率为<5%。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德宏州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型,HIV-1耐药毒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应进一步规范本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管理,并针对跨境传播开展包括耐药传播在内的相关监测。\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云南省德宏州2013年HIV-1耐药毒株传播警戒线调查结果分析"
}
] |
7,06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研究中国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株的来源和遗传背景。方法 收集2006年1-12月15个地区17家医院连续分离的非重复MRSA 302株,通过多重PCR对MRSA进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SCCmec分型Ⅲ型为76.8%,不能分型为7.9%。从广州地区分离株中发现2株Ⅳ型,Ⅱ型为14.6%;而大连地区分离株中Ⅱ型为75.0%,与其他地区菌株分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MLST共有4种分型,其中序列分型(ST)239(46.7%)、ST5(44.4%)、ST59(6.7%)、ST88(2.2%).Spa分型共有14种,其中t30(52.6%)、t37(27.2%)、t2(12.9%)、t632(2.3%)、t437(1.3%)和t570、t601(各0.7%)及t377、t459、t796、t899、t1152、t2649(各0.3%),未分型占0.3%。未检出pvl以基因。结论 调查的15个地区MRSA主要克隆株为ST239-MRSA-SCCmecⅢ-t30和ST5-MRSA-SCCmecⅡ-t2,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
"assistant": "中国15个地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
}
] |
7,06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烟酒食品零售业场所和餐饮场所控烟标识的设置情况。方法 以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杭州、绍兴、苏州、南通、镇江、成都、西宁、哈尔滨12城市54个城区333个调查点内所有销售烟、酒、食品的零售业场所和从事餐饮服务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了解场所内外控烟、禁烟标识的设置及其信息内容。结果 共45 700个场所纳入分析.12城市各类零售业场所入口处、内部控烟标志标识率分别为3.6%和4.4%,内部略高,综合入口处和内部情况整体标识率约为7.0%。餐饮场所入口处标识率为4.6%,高于零售商店。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场所间标识率均存在差异,营业规模较大的场所(大型综合商店、连锁快餐、中大型餐馆)的控烟标识率要好于规模较小的场所。有控烟信息的场所仅18.5%在其内外均设置标识。控烟标识内容以“禁止吸烟”标语或图像为主,声明无烟场所不足所有控烟场所的10%。结论 调查城市中零售业和餐饮场所控烟信息标识情况整体较低,城市间、场所规模间、场所入口和内部间标识设置所表现出的差异,提示现有的控烟政策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中国12城市烟酒食品零售业和餐饮场所控烟标识设置情况的调查"
}
] |
7,06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通过对1995-2014年深圳市住院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分析,为本地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14年深圳市恶性肿瘤住院及死亡情况进行监测,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5-2014年深圳市共报告因恶性肿瘤住院病例160 988例,住院恶性肿瘤前三位依次为肺癌(13.64)、肝癌(11.13)、乳腺癌(7.86)。20年间恶性肿瘤住院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数是1995年的12.3倍。恶性肿瘤死亡总数19 460例,恶性肿瘤死亡前三位依次为肺癌(24.40)、肝癌(19.84)、结肠直肠癌(8.63),20年间死亡人数也呈增长趋势,2014年死亡数是1995年的12.5倍。恶性肿瘤总病死率为12.09。1995-2003年深圳市恶性肿瘤病死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9.7(95:2.0~18.0),呈上升趋势(=2.72,0.05)。住院恶性肿瘤病死率前三位依次为肺癌(21.62)、肝癌(21.39)、食道癌(16.50)。20年间白血病和肝癌病死率有所下降,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及鼻咽癌病死率均有所增加。男性病死人数明显多于女性(=41.691,<0.01),男∶女为1.65∶1。从35岁开始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显著增高,60岁后达到高峰。结论 恶性肿瘤住院及死亡病例逐年增加,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恶性肿瘤死因位居前列,恶性肿瘤死亡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因此,应加强对肺癌、肝癌等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
"assistant": "深圳市1995-2014年住院恶性肿瘤病例疾病谱和病死率分析"
}
] |
7,07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探讨叶酸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71例(34例CIN1和37例CIN2 +)及61名宫颈正常(NC)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eCP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检验、检验、趋势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叶酸(=44.71,<0.001;趋势检验=24.48,<0.001)和红细胞叶酸(=5.28,<0.001;趋势检验=3.83,<0.05)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呈正相关(=0.270,<0.001);MeCP2蛋白(=33.72,<0.001;趋势检验=14.74,<0.001)和mRNA(=19.50,<0.001;趋势检验=10.74,<0.001)表达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叶酸水平与MeCP2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血清叶酸:=-0.226,= 0.003;红细胞叶酸:=-0.164,=0.004)。GMDR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SCC组和CIN2+组,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缺乏,MeCP2蛋白高表达与MeCP2mRNA高表达呈现交互作用。结论 叶酸缺乏和MeCP2基因异常高表达可增加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风险,血清叶酸缺乏、红细胞叶酸缺乏、MeCP2蛋白高表达和MeCP2mRNA高表达在宫颈癌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assistant": "叶酸与甲基-CpG-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关系及交互作用"
}
] |
7,07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建立泰泽氏菌的TaqMan小沟结合物(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泰泽氏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2008-2011年采集的1156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普通PCR检测作为对照。结果 泰泽氏菌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与肝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侵肺巴斯德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达2.2 copy\\u002Fμl。标准曲线显示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斜率为-3.204,PCR效率为100%。对1156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检出101份泰泽氏菌阳性样本,而普通PCR则仅检出44份。荧光定量PCR方法从临床样本中检出泰泽氏菌DNA仅需2h。结论 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和稳定性,适于泰泽氏菌的快速检测。\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泰泽氏菌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 |
7,07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共83 666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其生存质量。采用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维度得分的差异。运用基于多阶段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成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维度的得分为73.97±13.84、66.65±14.21、65.76±14.08和56.59±15.1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4个维度的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农村人群得分高于城市,已婚或同居人群得分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环境维度外,慢性病患病状况对其他3个维度的得分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状况是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中国成年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 |
7,07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汉族居民烟草、酒精使用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民族地区改善戒烟、限酒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法,抽取宁夏地区≥18岁居民6 476人进行入户调查。烟草和酒精使用障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0 (ICD-10)标准采用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表3.0 (CIDI 3.0)中文版评估。结果 共有5 811名受访者完成全部调查,目前吸烟率为19.15%,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44.73% 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 693.25,<0.001);男性中回族吸烟率低于汉族(33.19% 5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79.99,<0.001)。男性烟草依赖患病率为1.75%,回、汉族男性烟草依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02,=0.958)。目前饮酒率为5.78%,其中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12.48% 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29.94,<0.001);男性中回族饮酒率低于汉族(4.71% 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82.03,<0.001);男性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6.03%,男性回族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低于汉族(3.50% 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68,<0.001)。结论 宁夏地区回族成年人烟草和酒精使用率低于同地区汉族,当地的回族文化对减少人群烟草、酒精使用可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assistant":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汉族居民烟草、酒精使用调查"
}
] |
7,07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和戒烟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7 763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检测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戒烟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现在吸烟率为45.5%。随着吸烟量的增加,FPG和HbA1c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0.001)。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吸烟年限≥50年者和吸烟指数≥40包年者的HbA1c水平分别升高0.27%(95:0.05%~0.49%)和0.38%(95:0.23%~0.53%),戒烟者随着戒烟年限的增加,其FPG和HbA1c水平呈下降趋势(<0.05)。在非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吸烟和戒烟年限与FPG及HbA1c水平均未发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吸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尤其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戒烟有利于血糖控制,应鼓励和帮助吸烟患者及早戒烟。\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吸烟和戒烟行为与男性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
}
] |
7,07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capture-mark-recapture,CMR)评估2013-2014年济南市居民死亡登记漏报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城乡分层抽取济南市2个区、3个县,从抽中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8个村(居委会)。通过民政、公安、妇幼、村医、村干部、社区居委会搜集辖区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户籍人口死亡名单,与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计算漏报率。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济南市2013-2014年死亡病例2 903例,死因监测登记同期死亡病例3 113例,CMR估计死亡病例3 772例(95:3 741~3 802),死因监测漏报率为17.46。不同类别的漏报率比较,2013、2014年漏报率分别为19.29、15.57(=8.92,0.05),0.05)。结论 济南市死因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应用CMR可以评估漏报水平,建议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校正常规监测数据,并针对发现的漏报重点环节进行改进。",
"assistant": "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评估济南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漏报水平"
}
] |
7,07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讨精神残疾与伤害致残的关系,以及我国两种残疾共患的多重残疾人群其残疾严重程度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9年残疾监测追踪调查数据,提取精神残疾合并伤害致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加入权重使其结果推至全国。结果 我国2.7%的精神残疾共患因伤害导致的视、听、言语、肢体和/或智力残疾,1.8%的伤害致残合并精神残疾,高于普通人群伤害致残(0.94%)和精神残疾(0.63%)的现患率。>50%的共患残疾其严重程度为极重度,46.32%共患残疾者的精神残疾和伤害致残为同年发生。需要精神科治疗的共患残疾中,有56.25%未接受任何治疗。结论 精神疾病与伤害致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共患残疾者的治疗康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assistant": "中国精神残疾与伤害致残共患特征分析"
}
] |
7,07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分析2000-2008年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媒介蚤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统计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鼠疫监测工作资料。结果 青海田鼠疫源地存在蚤类4科10属19种,以细钩盖蚤为主(62.79%),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次之(30.90%);青海田鼠寄生蚤染蚤率和蚤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0月染蚤率及蚤指数较高,12月和3月则较低;可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青海田鼠疫源地染疫动物和蚤类持续存在,应加强鼠疫监测。",
"assistant": "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媒介蚤的研究"
}
] |
7,07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制定全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分区域身高标准,并采用此标准与全国标准及WHO标准筛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数据,采用LMS法进行身高标准曲线的拟合,并以此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对象进行生长迟缓筛查。结果 全国各分区域(Ⅰ~Ⅳ)身高水平差异明显,第Ⅱ分区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高,第Ⅰ分区身高水平最低,男生相差3.18cm,女生相差2.92cm;全国男生身高标准与WHO标准差值为0.31~5.07cm,女生差值为0.98~4.22cm;在分区域标准、全国标准及WHO标准下,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22%、2.29%、5.25%,分区域标准下生长迟缓发生率与社会经济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最强。结论 全国统一的身高标准不适于区分地理、遗传等不可变因素与社会经济水平等可变因素造成的身高差异,因此应制定分区域身高标准来客观评价中国儿童身高发育水平。\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分区域身高标准的制定及与全国标准的比较"
}
] |
7,07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ICP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 758例孕妇ICP发生率为7.25,早产发生率为16.28。ICP增加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风险,分别为=2.33,95:1.67~3.25和=8.46,95:5.45~13.12,但对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无影响(=0.94,95:0.57~1.54)。结论 ICP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发生风险,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无明显相关。\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
] |
7,08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全面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计划免疫前后及免疫规划后四种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加强免疫规划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对1958-2014年宁夏人口及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958-2014年宁夏传染病及四种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疾病年均总发病率从计划免疫前期176.12/10万,降至免疫规划后2.56/10万。以麻疹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分别于1983年和1994年再未出现由野毒株引起的真性病例。结论 实施计划免疫后,四种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社会效益显著,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相关急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assistant": "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种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变化趋势"
}
] |
7,08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HB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为13.85%(113/8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25~45岁者比≥45岁者,=1.738,95%:1.031~2.931)、HBV感染家族史(有HBV感染家族史者比无HBV感染家族史者,=2.898,95%:1.678~5.005);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1.744,95%:1.052~2.892)。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较高。25~45岁、有HBV家族史者、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的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建议针对HIV感染者加强HBV感染监测,控制合并感染。”",
"assistant":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
] |
7,08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分析性别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95例NSCLC患者的调查资料,应用检验、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中位生存期为22.71个月,女性为31.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胸腔积液以及是否手术等水平上,女性的生存期均好于男性。Cox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临床分期、首诊有无转移及有无手术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而性别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分析性别与NSCLC预后的关联,发现吸烟是影响性别与NSCLC预后关系的最主要混杂因素。结论 性别非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NSCLC患者的预后优势主要是由于吸烟状况在性别中分布不均所致。”",
"assistant": "性别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分析"
}
] |
7,08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了解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218 880例孕产妇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人口分布、地域分布和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 880例孕产妇中诊断为胎盘早剥者669例(0.31%);不同地区发生率整体趋势符合南高北低、区域性经济中心高于周边地区;省市级医院患病率高于县乡级,医院等级越高发生率越高;发病年龄(27.87±4.50)岁,孕妇年龄的发生率呈"J";型分布,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合并高血压(=1.65,95:1.09~2.50),轻度子痫前期(=3.65,95:2.40~5.56),重度子痫前期(=4.72,95:3.86~5.76)和贫血(=2.41,95:2.05~2.83)是胎盘早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胎盘早剥患病率在<20岁和≥35岁都较高,建议适度孕育,针对不同地区,尤其是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assistant": "河北省胎盘早剥流行病学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
] |
7,08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了解不同碘摄入量地区育龄妇女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探讨碘对妇女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对比研究方法,于2011年在山西省高碘地区(水碘含量> 150 μg\\u002FL)和适碘地区(水碘含量10~ 150 μg\\u002FL)共抽取236名19~ 45岁育龄妇女,记录调查地点、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一般资料,留取随机一次尿样、家庭生活饮用水水样及静脉血,实验室以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尿碘含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 (1)高碘和适碘地区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486.9 μg\\u002FL和192.6 μg\\u002FL,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76,P=0.000).(2)高碘地区妇女血FT3、FT4水平较适碘地区明显降低(t=-2.884,P=0.004;t=-2.862,P=0.005),TSH水平明显升高(t=2.332,P=0.021).(3)高碘、适碘地区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和TGAb)阳性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x2=20.941,P=0.000;x2=5.596,P=0.018);高碘地区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及血TSH水平均高于适碘地区抗体阳性者(x2=5.708,P=0.37;t=-2.177,P=0.031).(4)高碘地区妇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患病率明显高于适碘地区(x2=9.542,P=0.003),高碘、适碘两地区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亚甲减患病率均高于抗体阴性者(x2=17.264,P=0.000;x2=6.002,P=0.044)。结论 高碘地区育龄妇女亚甲减患病率明显高于适碘地区,过量碘摄入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均可增加其发病的潜在风险,应加强高碘地区妇女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监测。”",
"assistant": "山西省不同碘摄入量地区育龄妇女甲状腺疾病调查"
}
] |
7,08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评价中文版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中国医学生中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电子问卷,将问卷发给5所医学院校学生,让其按意愿自行填写。了解Cronbach’s 和分半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了解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会聚效度和区别效度评价量表的效度。结果 中文版AUDIT量表总的Cronbach’s 为0.782,分半信度为0.711;危险饮酒、酒精依赖、有害饮酒3个维度的Cronbach’s 分别为0.796、0.561、0.647,分半信度分别为0.794、0.623、0.64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tem-level CVI,I-CVI)为0.83~1.00,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S-CVI/Ave)为0.99,全体一致S-CVI(S-CVI/UA)为0.90,内容效度比为0.80~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AUDIT量表符合预设的3个维度结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175%;量表的会聚效度与区别效度定标试验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中文版AUDIT量表在中国医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使用。",
"assistant": "中文版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
}
] |
7,08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分析2000-2010年河南省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保健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Cox-Stuar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0年河南省监测地区人群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其孕产妇保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河南省及其城乡婴儿死亡率分别由30.91‰、10.05‰和33.99‰下降至712‰、5.51‰和8.03‰,年均下降分别为13.65%、5.83%和13.44%,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下降幅度(25 96%)超过城市(4.54%),城乡间差异由23.49%逐年减少至2.52%。孕产妇建卡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低出生体重率与婴儿死亡率之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738,P=0.004),影响强度依次为住院分娩率、低出生体重率、新法接生率、建卡率、产后访视率。结论 河南省及其城乡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农村超过城市,城乡间差异逐年减小;孕产妇建卡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是影响婴儿死亡率 下降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工作。",
"assistant": "河南省2000-2010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
] |
7,08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采用动力学模型评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中隔离效果。结合AHC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移出(SIR)模型,由此再加入隔离措施,建立控制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隔离-移出(SIQR)模型,并以2011年长沙市某校AHC暴发疫情为例,评估AHC暴发学校隔离的防控作用。在无干预情况下,学校AHC暴发疫情的基本繁殖数(λ0)为6.80,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在23 d内,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发病,累计发病738例,罹患率高达99.73%,疫情将在9月11日达到发病高峰,当日的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26例。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力度的隔离措施,防控效果不同,越早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力度越大,发病高峰越低、累计罹患率(TAR)越小,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在第6天采取δ=0.9措施时,累计患病数已经降至132例,此时TAR=17.84%。在AHC暴发疫情处置中,隔离可作为一项主要的防控措施。\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运用SIQR模型模拟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隔离防控效果"
}
] |
7,08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评估2015年卷烟消费税上调对卷烟零售价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 2015年10城市开展的烟草价格监测数据,计算卷烟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描述价格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3次均监测到352种卷烟,其中2013、2014年卷烟名义价格未发生显著变化,2015年卷烟消费税上调后,较2014年有286种卷烟价格上涨,10种常见卷烟名义价格相对于2013年涨幅为0.6~7.4,但实际价格与2013年相比涨跌不一。结论 2015年卷烟消费税上调可传导至卷烟零售价,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和购买力等因素,实际价格上涨有限,其对控烟的意义还需进一步评估。\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我国2015年卷烟消费税上调对卷烟零售价格的影响"
}
] |
7,08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烟酒食品零售业场所和餐饮场所控烟标识的设置情况。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杭州、绍兴、苏州、南通、镇江、成都、西宁、哈尔滨12城市54个城区333个调查点内所有销售烟、酒、食品的零售业场所和从事餐饮服务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了解场所内外控烟、禁烟标识的设置及其信息内容。结果共45700个场所纳入分析。12城市各类零售业场所入口处、内部控烟标志标识率分别为3.6%和4.4%,内部略高,综合入口处和内部情况整体标识率约为7.0%。餐饮场所人口处标识率为4.6%,高于零售商店。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场所间标识率均存在差异,营业规模较大的场所(大型综合商店、连锁快餐、中大型餐馆)的控烟标识率要好于规模较小的场所。有控烟信息的场所仅18.5%在其内外均设置标识。控烟标识内容以“禁止吸烟”标语或图像为主,声明无烟场所不足所有控烟场所的10%。结论调查城市中零售业和餐饮场所控烟信息标识情况整体较低,城市间、场所规模间、场所入口和内部间标识设置所表现出的差异,提示现有的控烟政策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中国12城市烟酒食品零售业和餐饮场所控烟标识设置隋况的调查"
}
] |
7,09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分析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囊型包虫病流行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进行人群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民族、年龄、性别、职业及生活习惯等,并对囊型包虫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3.8%,血清阳性率为12.4%,其中囊型包虫病患病率为3.7%,泡型包虫病患病率为0.1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家庭屠宰牲畜与囊型包虫病患病有关,OR值分别是7.6(2.481~23.579)、3.2(1.297~7.809).50~6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OR值是<20岁年龄组的7.6倍;牧民患病率最高。结论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囊型包虫病呈持续高流行势态;年龄和有家庭屠宰牲畜行为与患囊型包虫病相关。",
"assistant":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囊型包虫病危险因素分析"
}
] |
7,09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分析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与体格发育变化的关联,比较不同甲状腺容积指数对于学龄儿童的适用性,从而探索稳定有效的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方法 2012年10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玉环市各选定1所小学,将3所小学中所有8~10岁学龄儿童共784名纳入研究队列中。获取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体表面积(BSA)等体格发育指标。采用B超检查测定研究对象甲状腺容积大小,使用身高容积指数(HVI)、体重身高容积指数(WHVI)、体质容积指数(BMIV)及BSA容积指数(BSAV)对甲状腺容积进行校正。于1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结果 共获得769名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及体格发育的有效数据,其中男生378名(49.16%),女生391名(50.84%)。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甲状腺容积差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小(<0.001)。各年龄组甲状腺容积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格发育变化有关,但表现均不一致。8岁组及10岁组中,身高差值为主要影响因素(<0.05);而9岁组中,体重、BMI、BSA差值为影响因素(<0.05)。结论 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受年龄、身高、体重等影响,现行仅以年龄划定的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需进一步改进,应根据研究对象碘摄入量、年龄、体格发育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甲状腺容积校正指数。在判定甲状腺肿大与否时,HVI对于8岁组及10岁组、BMIV对于9岁组具有很好的评价适用性。",
"assistant": "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与体格发育变化的关联及不同甲状腺容积指数适用性的队列研究"
}
] |
7,09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亲,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指标,采用"Ma体形图";测量父母对子女的体像认知,分单水平和两水平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父母对子女体像的总不满率为69.0%(期望变胖率为28.6%,期望变瘦率为40.4%)。在父母";期望子女变瘦";组中,男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1.9 cm、11.9 kg、13.2 cm、8.8 cm、32.3 mm、4.7 kg/m (均<0.05)。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男生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2.3 cm、7.1 kg、7.2 cm、5.8 cm、14.1 mm、2.3 kg/m(均<0.05)。在";期望子女变瘦";组中,女生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8.6 kg、9.1 cm、6.6 cm、21.9 mm、3.5 kg/m(均<0.01),而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女生的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5.5 kg、5.9 cm、5.4 cm、10.4 mm、1.8 kg/m,身高也高3.6 cm(均<0.01)。";期望子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的身体形态指标相比时,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在男女生中,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除身高外男生均高于女生;";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与";期望子女变胖";组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差异在男生中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女生中则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 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率较高,与儿童身体发育横纵向维度指标均有相关性;期望子女变瘦的父母,可能对低年龄子女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期望子女变胖的父母,可能对高年龄男生、低年龄女生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关联分析"
}
] |
7,09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浙江省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12月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1 972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老年人比例为43.15%(95%:40.97%~45.3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1.79%(95%:38.61%~44.98%)和44.36%(95%:41.34%~47.38%),不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32,>0.05);60~、70~及≥80岁组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7.07%、44.87%和59.04%(趋势χ=48.93,<0.01)。过去12个月发生过跌倒老年人中,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为51.94%,未曾发生过跌倒老年人中的比例为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1.56,<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1.53)或不好(=1.69)、视力不良(相距1~5 m视物无困难:=1.95,<1 m才能辨认:=2.98)、听力不良(需大声交谈:=1.77)、经常使用辅具(=2.71)、年龄≥80岁(=1.56)、被诊断骨质疏松(=3.35)、被诊断眩晕症(=3.05)是老年人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可疑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大学及以上:=0.54,中学/中专:=0.54,小学:=0.74)是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高。应针对患骨质疏松和眩晕症、视力和听力困难及自评健康状况差、经常使用辅具、文化程度低、高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其适当运动,减少跌倒发生。\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浙江省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 |
7,09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91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并对其随访至12月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利用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IL-6和IL-12的水平。结果 91例婴儿中,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35.16(32/91)。无/弱应答组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水平均低于强应答组,而IL-12水平均高于强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无/弱应答组及强应答组的IL-6水平均升高,而IL-12水平均降低,其变化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婴儿抗-HBs水平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IL-6呈正相关(=0.70、0.79,均<0.01),与IL-12呈负相关(=-0.71、-0.72,均<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IL-6升高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呈正相关(=-0.74,<0.01),IL-12的降低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存在负相关(=-0.42,<0.01)。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与IL-12间均呈负相关(=-0.68、-0.70,均<0.01)。结论 IL-6可能促进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而IL-12则可能抑制免疫应答,IL-6与IL-12共同影响HBsAg阳性母亲婴儿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白介素-6和白介素-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 |
7,09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了解湖南省人群死亡水平、死因谱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湖南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及其相关信息,与湖南省1973-1975年、1990-1992年2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973-1975年、1990-1992年、2004-2005年湖南省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901.59\\u002F10万、588.64\\u002F10万、608.27\\u002F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5.14\\u002F10万、537.42\\u002F10万、413.67\\u002F10万.3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了52.18%,农村下降幅度大于城市,女性大于男性。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构成比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下降(P<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死亡构成比显著上升(P<0.01),变化幅度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各年代损伤和中毒死亡构成比均以5岁组为最高,25岁组位居第二(P<0.01).2004-2005年湖南省居民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构成比为8.01%,慢病为80.66%,损伤和中毒为11.33%.30年间,三大类疾病标化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慢病。在慢病死亡病例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死亡顺位分别提前到2004-2005年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结论 湖南省城乡居民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湖南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湖南省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
"assistant": "湖南省人群死亡率与死因谱30年变化趋势分析"
}
] |
7,09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将吸烟信息纳入全死因监测系统,开展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方法 将吸烟情况、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等信息纳入天津市死因监测系统,通过培训、督导、考核、医院内、外抽样调查和电话复核等提高死亡报告率,降低数据缺失率和漏报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吸烟归因死亡风险。结果 2010-2014年天津市的死亡报告率为6.5‰~7.0‰,逝者吸烟信息的填报率为95.53%,其中吸烟年限填报率为98.63%,每日吸烟量填报率为98.58%。与未吸烟者相比,男性吸烟与总死亡的=1.38(1.33~ 1.43)、肺癌死亡的=3.07(2.91~ 3.24);女性吸烟与总死亡的=1.46(1.39~ 1.54)、肺癌死亡的 =4.07(3.81~ 4.35)。结论 天津市利用成熟的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逝者吸烟信息,以较少的投入完成吸烟归因死亡研究。”",
"assistant": "天津市利用全死因监测系统开展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
] |
7,09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分析25年来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提出持续改善措施的建议。方法 2010年调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 635人,以当地汉族乡村同龄人群作为对照,采用WHO-2006标准筛查营养不良。结果 2 635名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男女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9%和4.7%,消瘦率分别为5.6%和4.6%,合计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和9.3%,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5.2%和44.1%。结论 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导致旺盛的生长长期趋势。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促进膳食多元化,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并改善和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等措施。\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中国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促进实施状况及其建议"
}
] |
7,09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探讨江苏省各县(区)HIV感染者空间分布规律,试建立疫情预测模型。方法 建立江苏省各县(市)HIV感染者人数疫情数据库,根据地理信息分析HIV感染者相关的地理特征,对HIV感染者人数进行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江苏省HIV感染者总体呈随机分布,但局部地区存在感染者聚集现象,发现南京市城区的感染者人数表现为负自相关,苏州和无锡市城区两地为正自相关。铜山县、吴江市、南京市浦口区和城区、溧水县、无锡市城区、苏州市城区为江苏省HIV感染者高度聚集的热点区域.(2)建立江苏省HIV感染者疫情分布图和趋势分析图,全省HIV感染者分布在地理东西方向上的变化不大,南北方向上,苏南地区疫情远远比苏北和苏中地区严重.(3)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HIV感染者人数的空间线性回归分析,江苏省HIV感染者人数与地理经纬度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无统计学意义(t=-1.045 103,P=0.299 904;t=-1.443 668,P=0.153 714)。结论 应根据江苏省HIV感染者空间分布特点,制定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
"assistant":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江苏省艾滋病疫情的空间分析"
}
] |
7,09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assistant": "体重指数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关联性研究"
}
] |
7,10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分析北京地区非糖尿病人群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年龄25~64岁的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选取1475人,利用该人群中未患糖尿病的1359人资料对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关联的密切程度进行分析。分析中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获得的HOMA指数作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评价指标。结果 将HOMA指数取自然对数后进行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HOMA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P<0.001)。按关联密切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糖、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腰围(W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尿酸、DBP、SBP和总胆固醇(TC)。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血糖(r=0.49)、BMI(r=0.44)、TG(r=0.44)、WC(r=0.41)、HDL-C(r=-0.32)、尿酸(r=0.33)、SBP(r=0.20)、DBP(r=0.18)和TC(r=0.16)依然和HOMA指数存在关联(P<0.001)。将HOMA指数位于人群上四分之一分位者定义为有胰岛素抵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5)、低HDL-C(OR=1.80)、高尿酸血症(OR=2.11)、高TG(OR=2.14)和腹部肥胖(OR=2.68)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低HDL-C、高TG、腹部肥胖和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
"assistant": "北京地区1359名非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
] |
7,10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育龄妇女围孕期用药与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描述,用多阶段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围孕期用药与新生儿早产的关系。结果 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为2.7%。在28 841例调查对象中,围孕期用药者占15.8%。妇女围孕期使用最多的药物为感冒药1 702例(5.9%)。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围孕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是未服用者的2.23倍(=2.23,95:1.19~4.18)、服用抗高血压药者是未服用者的7.74倍(=7.74,95:4.28~13.95)、服用其他药物者是未服用者的2.15倍(=2.15,95:1.60~2.89)。结论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服用激素类、抗高血压和其他药物会增加早产的罹患风险。\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用药与新生儿早产关系的研究"
}
] |
7,10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null 以唇腭裂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A1298C多样性的关系为例,基于似然比检验(LRT)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子代基因型与唇腭裂的关系,介绍应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病例-父母/对照-母亲混合设计资料的方法应用。发现母亲基因型为CC时,相对于基因型为AA的母亲,其子代唇腭裂发病风险降低,=0.45(95%:0.26~0.79);子代基因型为AC时,相对于AA其发病风险降低,=0.69(95%:0.48~0.97),其余未见关联。混合设计的效力要大于病例-父母对照研究(0.86>0.78)。表明MTHFR A1298C可能在唇腭裂的病因学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对数线性模型对这类混合设计资料的分析可以同时探讨母亲、子代基因型对疾病的影响,且相对病例-父母对照研究效力更高,适用于出生缺陷等生命早期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assistant": "对数线性模型在病例-父母/对照-母亲混合设计中的应用"
}
] |
7,10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对2202名年龄50~73岁广州市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检测体脂成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测量桡骨和胫骨超声骨密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危险因素提取公因子,并进行四等分位转化。结果 共提取8个公因子,分别反映肥胖程度、瘦体成分、甘油三酯\\u002F尿酸、胆固醇、年龄、血压、IMT和体力活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和IMT因子得分越高,瘦体成分因子得分越低,桡骨和胫骨骨质疏松的风险均越高(趋势检验:P<0 01)。与最低四分位组相比,各因子得分最高组的OR值(95%C1),瘦体成分为0 62(0.44~0.88)和0.62(0.48~0.80)、年龄为4.02(2.72~5.94)和3.68(2.81~4.82)、IMT为1.41(1.00~2.00)和1.54(1.19~2.00)。血压是桡骨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是胫骨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T增厚、瘦体成分减少、肥胖、血压高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assistant": "广州市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 |
7,10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陕西省汉中农村地区男性居民的吸烟行为与不同百分位点上BMI和腰围(WC)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年汉中农村居民健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将BMI(WC)和吸烟状况(程度)分别以因变量和白变量纳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结果 调查汉中市农村地区男性居民1039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0%和5.9%,中心性肥胖率为35.0%,现在吸烟率为63 6%;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当BMI处于第80百分位点(BMl=24.4)及以上时,已戒烟者、不吸烟者与现在吸烟者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BMI处于第90百分位点(BMI=24.9)及以上时,随着BMI的增加,与轻度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BMI增加的幅度随之增加;当WC处于第95白分位点时(WC=96.7 cm),现在吸烟者的WC显著高于已戒烟者;WC第85百分位点(WC=89.9 cm)及以上时,随着WC增加,中度和重度吸烟者的WC幅度随之增加。结论 吸烟状况和吸烟程度对不同百分位点上的BMI和WC的影响不一致,在较高百分位点上,随着吸烟程度的加深,BMI和WC增加的更明显,应大力倡导肥胖者戒烟。\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村男性居民吸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
}
] |
7,10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吸烟行为,分析烟草消费情况及烟草价格上涨对吸炯行为潜在影响。方法采用三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选择上饶市和宜春市作为调查现场,利用KISH码在32个街道/镇820户家庭中选择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终人组的805名居民中,现在吸烟者218人,吸烟率为27.08%(男性吸烟率为46.62%,女性吸烟率为3.05%)。218名吸烟居民中,烟龄最短1年,最长50年,烟龄中位数为20年。96.33%的吸烟居民通过“自己购买”获得卷烟,54.59%吸炯居民吸5。9元一包的卷烟,20.64%吸1~4元一包的卷烟,18.81%吸10~15元一包的卷烟,仅13名吸烟居民平常吸15~30元一包的卷炯。吸烟居民平均每月最少花费20元,最多花费800元,平均花费192元,占个人月收入的13%。根据218名吸烟居民关于卷烟价格上涨对其吸烟行为影响的回答绘制曲线图,可了解卷烟价格上涨对吸烟者吸烟行为的潜在影响情况。结论江西省吸烟居民的烟草经济负担较重,烟草价格上涨将促使吸烟者改变吸烟行为。应考虑中国烟草价格低、价格跨度大等现实问题,合理提高烟草销售价格,改变吸烟人群的吸烟行为,进而逐渐降低人群吸烟率。",
"assistant": "江西省居民吸烟行为及烟草消费隋况分析"
}
] |
7,10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介绍借助R软件应用样条Cox回归分析不满足Cox比例风险模型两个基本假定条件的随访资料的方法,可同时估计非线性效应和时协效应。结果表明文中实例涉及的连续型协变量多不符合线性假定,3个变量不符合比例风险假定,应用样条Cox回归控制多个协变量后,踝臂指数每降低0.1,全因死亡的风险比(HR)为1.071。随访资料在不满足比例风险Cox回归模型的应用条件时,可选择应用样条Cox回归进行分析。\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样条Cox回归在随访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
] |
7,10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年龄对正常人群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北京地区年龄在20岁以上、录入资料完整的828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73人,女性3407人)。将总体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组和MS患者组,并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各组血糖正常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尿病(DM)患者的人数及其构成比。结果(1)总体人群、正常人群和MS患者各自的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5);(2)总体人群中IFG患病率随年龄递增,DM患病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经趋势X~2检验,P<0.05;(3)正常人群中IFG患病率与DM患病率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4)MS患者中IFG患病率在20-6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70岁及以上人群中降低,DM患病率未见随年龄变化趋势。结论(1)在正常人群中IFG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年龄越大,患病人数越多,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2)MS患者中IFG亦表现出增龄特点,但是DM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无关;(3)无论是否伴有MS,70-79岁年龄段均为DM的高患病风险阶段。\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北京地区8280名正常人群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年龄相关糖尿病患病风险研究"
}
] |
7,10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讨老年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在某综合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第一次查体进行食物不耐受项目检测≥60岁健康体检者736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食物不耐受种类前3位分别为螃蟹、鸡蛋和河虾,其阳性率分别为35.9%、28.8%和15.1%。针对排名第一的螃蟹不耐受进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螃蟹不耐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P<0.05),与未感染(DOB值<4)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DOB值≥4)的OR=1.544(95%CI:1.139 ~ 2.091)。结论 该体检老年人群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前3位食物为螃蟹、鸡蛋和河虾,其中螃蟹不耐受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减少螃蟹不耐受发生的风险。",
"assistant": "老年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
] |
7,10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群睡眠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为提倡健康睡眠延缓衰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SQ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76名中老年人进行睡眠质量状况调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量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平均长度为(0.995±0.23)T/S,年龄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0.241,=0.003);睡眠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质量更差(=-0.230,<0.01)、入睡时间更长(=0.227,<0.01)、睡眠时间更短(=-0.486,<0.01)、睡眠效率更差(=-0.226,<0.01);校正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家庭月收入、居住形式、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基础疾病因素的影响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0.057,<0.01)、入睡时间(=-0.046,<0.01)、睡眠质量(=0.086,<0.01)是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表明睡眠时间越长、入睡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好,端粒长度越长。结论 睡眠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端粒长度的因素,优良的睡眠可能通过减缓端粒长度的缩短延缓衰老,鼓励在社区进行健康睡眠知识的宣教活动,提高睡眠质量。",
"assistant": "中老年人睡眠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分析"
}
] |
7,11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社区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咨询的短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下城区和拱墅区作干预区,开展为期2年的综合吸烟干预,西湖区为对照区,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戒烟资源、准备情况及实际行动,评价干预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干预的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区299人,对照区141人,吸烟率均约5%.(1)戒烟资源:干预前后,干预区获取种类分别为2、3种,利用种类分别为1、3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区获取及利用种类均呈下降趋势.(2)准备情况:干预区准备好戒烟咨询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35.5%、52.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区前后分别为28.1%、39.3%,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162).(3)实际行动,干预区能对≥90%的患者提供戒烟咨询的医务人员比例呈小幅上升趋势,而对照区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准备情况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询问患者吸烟状况的比例(调整OR=1.43,P=0.007)。结论 综合干预可一定程度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戒烟培训及戒烟资源的获取机会和利用水平,改善其提供咨询的准备心态,但并不能显著改善其提供戒烟咨询服务的行为,需考虑建立配套机制,切实促进行为改善。\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综合干预对杭州市社区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咨询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 |
7,11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调查甘肃省MS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甘肃省东西南北中方位选择陇南、嘉峪关、临夏、庆阳和兰州5个市18~ 96岁健康体检居民共6 6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ATPⅢ)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两种MS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ATPⅢ标准,甘肃省5市居民MS总体患病率为30.43%,标化后患病率为29.0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35.25%、23.02%),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MS中最多见的组分组合是中心性肥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按照CDS标准MS总体患病率为13.42%,标化后患病率为12.65%。在甘肃省居民中应用ATPⅢ标准与CDS标准的一致性不高(Kappa值为0.496)。结论 在甘肃省采用ATPⅢ标准可检出更多的MS患者,推荐作为MS诊断标准.MS已成为影响甘肃省居民健康重大公共卫生问题。\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甘肃省5市成年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调查"
}
] |
7,11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了解天津市3~6岁儿童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方法 采集天津市48所幼儿园20041名3~6岁儿童末梢血,采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20 041名入托儿童TC和TG分别为(4.17±0.69) mmol\\u002FL和(0.86±0.44) mmol\\u002FL;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11.4%,其中TC异常检出率为7.1%,TG为4.9%,两项均异常的检出率为0.6%。不同性别儿童TC异常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7,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TC和TG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6;x2=10.93,P=0.012),但未见明显的年龄变化趋势。不同肥胖程度儿童TC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8,P<0.001),肥胖儿童TG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和超重儿童。城乡地区儿童TC和TG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09,P<0.001;x2=11.26,P=0.001),TC异常检出率城市儿童高于农村,TG异常检出率农村儿童高于城市。结论 天津市3~6岁儿童血脂异常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地区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儿童血脂异常筛查与干预。\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天津市20041名3~6岁入托儿童血脂水平分析"
}
] |
7,11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等)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等共计256例HBV感染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42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1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基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HBV感染组、HBV自限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基因rs9277535位点的等位基因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显性模型下各组之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基因rs9277535位点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显示,AA + 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为乙型肝炎(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0.645 ,95%:0.421~ 0.988);rs3077位点在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的显性模型下显示,男性携带rs3077位点CC+ 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为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0.493 ,95%:0.266~ 0.916);rs9277535位点在显性模型下各组比较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布依族、苗族和水族人群中比较各组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基因rs3077位点的基因型在布依族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6,=0.036)。结论 -基因rs9277535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是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男性携带rs3077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乙肝易感的一个保护因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多态性与HBV的自限性感染可能无关。HBV感染者-基因rs307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民族间的差异。",
"assistant": "-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贵州少数民族人群HBV感染的关联研究"
}
] |
7,11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给下面文本起标题:\n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人群的饥荒暴露对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哈尔滨市的基线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应用logistic分析比较饥荒暴露人群与非饥荒暴露人群中老年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 调整影响因素后,饥荒暴露人群的肥胖(=1.204,95:1.104~1.313,<0.01)、高血压(=1.315,95:1.210~1.429,<0.01)和冠心病(=1.495,95:1.369~1.632,<0.01)的危险性高于非饥荒暴露人群。饥荒暴露年龄越小,中老年期各种慢性病发生风险越大。结论 饥荒暴露是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保证生命全过程,尤其是生命早期和青少年期的营养充足对预防中老年期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assistant": "哈尔滨市人群饥荒暴露对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影响"
}
] |
7,11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描述安徽省马鞍山地区孕妇在孕前和孕早期工作中站立时间以及长时间站立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该职业暴露与妊娠高血压等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招募初次建卡孕妇,建立孕产妇队列并随访至分娩。分别于孕早、中、晚期在产检医生指导下由孕产妇自填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4644名孕妇孕前和孕早期持续站立时间百分位数P75值分别为4.0 h\\u002Fd和3.0 h\\u002Fd;孕前和孕早期久站行为主要分布于较低经济社会地位特征孕妇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可能混杂因素后,孕前久站行为与妊娠合并高血压和中度贫血均呈显著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2.05(95%CI:1.26~ 3.31)和1.38(95%CI:1.03~1.85)。结论 孕前职业暴露于较重体力负荷的工作如长时间站立,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孕前职业久站行为与妊娠并发症的因果效应研究"
}
] |
7,11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32 364名30~ 79岁女性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回归模型中初潮年龄与不同变量的乘积项,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42±9.63)岁,3.73的女性初潮年龄≤12岁,24.17的女性初潮年龄≥17岁。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5.75。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家族史、行为习惯、闭经、BMI和腰围等因素后,与初潮年龄≥17岁相比,初潮年龄15~ 16、13~ 14和≤12岁女性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值(95)分别为1.13 (1.00~ 1.27)、1.29 (1.12~ 1.49)和1.68 (1.31~ 2.15)。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肥胖等与初潮年龄无相乘交互作用(>0.05)。结论 初潮年龄与女性糖尿病患病存在着关联。初潮年龄越早,成年后患糖尿病风险越大。初潮年龄和吸烟等成年期暴露因素对糖尿病无相乘交互作用。",
"assistant": "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关系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
] |
7,117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输入:\n目的 研制适合我国不同经济水平社区的老年健康综合评估工具,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特尔菲咨询法,结合我国国情研制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抽取北京市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3类不同经济水平社区的老年人,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检验采用分半信度和克朗巴赫α系数,效度检验包括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其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结构效度。结果 量表的信度检验,分半信度系数为0.706,克朗巴赫α系数为0.652,各维度α系数为0.579~ 0.974。量表表面效度良好,内容效度各条目相关系数均约>0.5,且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14,Bartlett球形检验<0.001。因子分析提取6个因子,负荷矩阵显示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研发的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综合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n给上述文本起个题目。",
"assistant": "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综合评估工具的研发及信度和效度研究"
}
] |
7,118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请根据下面文本起个标题:“目的 了解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是否有独立的关联关系。方法 2004年在北京市首钢社区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人群2500人,实际调查2315人。收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测量尿白蛋白和肌酐;采静脉血标本,测量血肌酐;使用简化的MDRD公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后对上述调查人群随访4年,记录心血管事件。根据eGFR值[ml\\u002F(min·1.73m2)]将人群分为3组,<60、60~90、>90。使用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事件及总事件的关联。结果 2315人中,肾功能下降(eGFR<60)的患病率为3.3%。三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9\\u002F1000人年、21.8\\u002F1000人年和11.5\\u002F1000人年,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7\\u002F1000人年、28.8\\u002F1000人年和14.6\\u002F1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与eGFR>90组相比,60≤eGFR<90组和eGFR<60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95%CI)分别为1.29(0.85~1.96)和2.14(1.02~4.50);总事件发生的风险分别为1.25(0.86~1.81)和1.95(1.00~3.80)。结论 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及总事件独立相关。”",
"assistant": "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研究"
}
] |
7,119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将下面文本总结为一个标题:“目的 探讨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7-11月在浙江省15个县区选择年龄≥18周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调查成年居民17 437(男性8169、女性9268)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39%,其中男性患病率(38.57%)高于女性(30.70%)(x2=119.36,P<0.0001).≥25岁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x2=76.94,P<0.0001),≥45岁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x2=114.66,P<0.0001)。城市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39%,农村为35.60%,农村高于城市(x2=18.69,P<0.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35岁)、腰围(男≥85 cm、女≥80 cm)、BMI(≥25.0 kg\\u002Fm2)、TG≥1.7 mmol\\u002FL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
"assistant": "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
] |
7,120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 (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 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23.47-8.87×性别)+2.94× (BMI)-0.024× (BMI ),决定系数=0.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g/m≤BMI <28 kg/m )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 BFP<31.1,女性为33.2≤BFP<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BMI所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 BFP与BMI的相关性较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肥胖(BMI≥24 kg/m)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assistant": "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与常规肥胖指标相关性及其对应值的研究"
}
] |
7,121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研究中国经不安全采供血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发病、死亡自然病程。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上蔡县既往有偿献血员较为集巾的7个村庄中明确诊断为HIV感染者\\u002F艾滋病患者(HIV\\u002FAIDS)或疑似AIDS死亡者,收集其发病、死亡及治疗等信息。观察终点为2008年3月31日。用乘积积限法计算艾滋病潜伏期和生存时间,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进行调整分析。结果 2569例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其中疑似AIDS死亡者483例。快速进展者200例(7.8%),长期不进展者337例(13.1%).AIDS潜伏期为8.5~8.9年,发病率为11.7~12.0例\\u002F100人年;HIV生存时间8.8~10.7年,死亡率为6.9~8.3例\\u002F100人年;AIDS生存时间为1.2~2.0年,死亡率为34.9~51.5例\\u002F100人年。结论 通过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调整,获得相对可靠的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的AIDS潜伏期、AIDS生存时间和HIV生存时间,分别为8.8年、1.2年和9.8年。\n根据给定段落,起标题。",
"assistant": "中国中部地区经不安全采供血感染艾滋病毒的自然病程研究"
}
] |
7,122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北京市城区3家三甲医院近3年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收集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同时耐药的多耐药菌株;采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上述多耐药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并对菌株进行系统发生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通过接合试验观察耐药质粒的传递性。结果 共检出137株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分离自尿液的比例最高(41.61%);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较低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较低(4%);85%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且多为CTX-M型;介导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靶位突变;导致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的机制主要是产生16S rRNA甲基化酶(ArmA或RmtB)。结论 临床分离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尿液标本;除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抗生素可能也是治疗该类菌株引起感染的有效药物。\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137株多耐药大肠埃希菌表型及耐药机制研究"
}
] |
7,123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u002F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u002F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u002F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
] |
7,124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目的 探讨中国部分地区农村≤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看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7585名≤7岁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看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组看护人看护意愿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41.1%、55.4%和3.5%,双亲外出组分别为19.5%、71.4%和9.1%。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看护人年龄、家庭年人均收入、社会关系和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抚养费以及留守儿童年龄、生活方式、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留守儿童年龄等与看护意愿有关。结论 留守儿童看护人看护意愿有待提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必要时进行干预。\n将上述文本总结为一句话。",
"assistant": "中国部分地区农村≤7岁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看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
7,125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起题目:\n目的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杭州市中小学生久坐行为进行健康促进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5所小学和4所中学,选取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一及初二年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学生久坐行为的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及变化水平,并与同期对照比较。结果 随访时干预组行为逐步向意向、准备和维持阶段转变,行动和维持阶段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学生教学日久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节假日平均久坐时间为(2.53±1.62)h,低于干预前的(2.84±1.82)h及对照组的(2.78±1.72)h;干预后干预组在变化过程的平均得分(2.98±0.77)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2.80±0.81),干预组在变化过程、决策平衡(正面因素)及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98±0.77、3.06±0.75及3.13±0.72,均高于干预前,对照组仅在变化过程及自我效能平均得分有提高。结论 有针对性的干预对转变中小学生节假日久坐行为有较为显著作用,但对教学日久坐行为的改变效果不明显。",
"assistant":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小学生久坐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
] |
7,126 |
TT-ds
|
zhiwang_ds_zh
|
zh
|
[
{
"human": "给摘要起标题\n目的 探讨高甘油三酯性腰围(HTGW)对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影响以及HTGW与空腹血糖受损(IFG)在糖尿病发病上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资料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GW和IFG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评价HTGW与IFG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引入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糖尿病的一般危险因素及基线空腹血糖(FPG)后,HTGW患者发生糖尿病的HR值为2.10(95%CI:1.36 ~ 3.25)。进一步以IFG分层分析发现,无论是IFG组还是FPG正常组,HTGW均与糖尿病存在显著的联系,HR值及95%CI分别为3.09(1.70~5.61)和2.09(1.08~4.02)。将HTGW和IFG交叉分析发现,与非HTGW表型的非IFG对象相比,基线时HTGW表型的IFG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最高,HR值及95%CI为12.05(6.89~21.07)。交互作用分析表明HTGW和IFG之间存在致糖尿病的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为7.00(0.49~ 13.51),交互作用归因比为0.57(0.32~0.82),交互作用指数为2.66(1.36~ 5.21)。结论 HTGW具有独立于IF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HTGW与IFG同时存在时具有致糖尿病的相加交互作用。",
"assistant": "高甘油三酯性腰围和空腹血糖受损对糖尿病发病的交互作用"
}
]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