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48
474k
| alnum_ratio
float64 0.15
1
| avg_line_length
float64 3.13
221k
| char_rep_ratio
float64 0
0.88
| flagged_words_ratio
float64 0
0.01
⌀ | max_line_length
int64 12
221k
| num_words
int64 9
145k
| perplexity
float64 6.4
64.4k
⌀ | quality_score
float64 2
4.54
| special_char_ratio
float64 0
0.86
| word_rep_ratio
float64 0
1
⌀ | _id
int64 2
1,828B
⌀ | industry_type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2017年,来自不同背景,情感和大陆的专业漫画家围绕一个项目走到了一起:在国际层面上承认新闻界的漫画是一项基本权利.
一般来说,言论自由是一项公认的基本权利,尽管它经常受到侵犯,正如在"中国的故事"中所展示的那样. 已有许多案件被提起,包括这里的目的是通过新闻漫画所特有的东西来促进和捍卫它的使用:幽默,嘲弄,讽刺,批评,谴责.......
在一些国家,漫画作者可能会因各种罪行而入狱,如煽动叛乱或煽动反叛,侮辱,侵犯宗教感情和/或象征,侮辱国家标志,机构,国王或统治者,煽动扰乱公共秩序. 包括恐怖主义的指控以及对与言论和新闻有关的法律的其他任性解释.
因此,到目前为止,有超过 400位漫画家认可的国际组织已经起草并签署了一份宣言.
该宣言于2019年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提交给ADDIS-ABEBA.这是在同年的世界新闻自由日国际会议上,由教科文组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和非洲联盟组织的这次会议.
1. 我们郑重回顾,言论自由是"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该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以及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同样,1989年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5 C/104号决议回顾了 "通过文字和图像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上自由交流思想"的权利.
2. 我们回顾了漫画家人身安全的无形权利,我们反对对新闻漫画家的任何威胁或压力.我们建议每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一份具体报告,并转发给各成员国.
3.我们呼吁各国和国际社会就"讽刺和不敬的权利"开启讨论和反思的进程.
4.我们采纳了一些新闻组织的倡议,要求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一个世界新闻日.
5.我们请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下一届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向国际社会转达这一宣言.
现在,这个声明已经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并正在向所有成员国转达.为此,他们邀请尚未签署该宣言的漫画家分享这一共同方法.还与他们工作的报纸编辑,他们在新闻,文化和其他部门工作的协会合作.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运动范围,获得更多支持.
签名作为一个漫画家,一个组织的成员或一个公民.
西班牙.El Jueves杂志被绑架,漫画家Manel Fontdevila和Guillermo Torres被判刑.
这也许是最血腥的劫持讽刺出版物的案件之一,两名漫画家被定罪并被罚款.阅读历史)
2007年7月20日,德尔-奥尔莫法官下令扣押第1573期"El Jueves"杂志(见命令),并要求从销售点撤下所有副本,理由是其封面.检察官甚至下令将 "El Jueves "网站 "断开",尽管这几乎没有必要,因为它因访问量大而崩溃. 这个故事产生了国际影响.
西班牙宪法 禁止对出版物进行 事先审查,但如果法官认定出版物侵犯了某些基本权利,则允许在出版物上街后对其进行扣押.
绘图者 纪勒莫在 "每个孩子2500欧元 "的标题下,有一幅当时的费利佩王子和莱蒂齐亚在床上练习狗爬式的漫画,这个场景说明了一个关于萨帕特罗政府婴儿支票的笑话.
第6号中央指示法院的负责人向该杂志的负责人发出了传票.他要求查明这些封面的作者,因为据称他们可能犯了"刑法"第490.3条和第491条规定的反政府罪.如果是这样,他们将面临因诽谤或侮辱国王或其后代而被判处的最高两年的监禁.
最荒唐的轶事之一是德尔-奥尔莫法官打算从杂志上删除 "las planchas".另一个荒谬之处在于媒体和互联网上关于 "粗话和无礼 "的辩论.仿佛无礼是一种犯罪行为.
2007年11月13日,他们被认定犯有侮辱王储罪.法官对每位漫画家处以3600欧元的罚款(检察官曾要求6000欧元).他认为该漫画的图画和文字都具有"客观的伤害性".宪法法院驳回了该杂志对国家高级法院所作判决的上诉.宣布将向斯特拉斯堡法院提出上诉,但没有进一步消息.
R接收 额外内容 并像这些慷慨的读者一样,每月只需一美元就能预支. | 0.882641 | 77.904762 | 0.001229 | 0 | 169 | 464 | 1,094.6 | 4.132813 | 0.182152 | 0 | 451,000,011,198 | 新闻传媒 |
根据社党组的决定,9月1日至2日召开新华社2009年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中心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新华社的职责,对全社一年来落实"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分析差距,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改革发展举措,继续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去年9月初,我们召开新华社工作座谈会,讨论制定了"工作设想",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回答了新华社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即到2015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转型,把新华社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推动三个拓展,即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构建四个系统,即构建现代采编,研究系统,构建数字化加工,运用,传播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新闻信息产品营销系统,构建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加强五个重点建设,即加强报道业务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海外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明确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对 "工作设想" 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
一年来,全社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工作设想"的落实,新闻报道和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战略转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社同志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这里,我着重回顾一下在战略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工作.
1. 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工作设想"上来,为落实各项工作,推进战略转型凝聚起强大力量.
"工作设想"是新华社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总结近年来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工作设想"符合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符合中央决策部署,符合新华社实际,各项目标和任务正转化为现实,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全社同志的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各部门,各单位,各分社都在围绕战略转型奋发工作,并在结合各自实际推进战略转型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全社上下正在形成为加快战略转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努力奋斗的浓厚氛围.
在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转变.从新闻报道的组织指挥,采集加工到播出落地,从重大报道到日常报道,从总社编辑部,社办报刊到国内外分社,从记者到编辑,已开始更多地运用多媒体的运行理念和操作模式,更加注重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同时考虑市场需求,更加重视在稳定和增加发稿数量的基础上注意优化报道结构,提高报道质量.营销工作在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观念和用户意识,运用资本运作方式,提高营销服务的现代化,专业化水平等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各项保障工作也更加注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在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我们的精神状态呈现出崭新气象.一系列重大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圆满完成,一篇篇精品报道的打磨推出,视频报道,金融信息平台,新华网,现代多媒体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对外合作项目的如期启动等,都是全社广大干部职工用敬业奉献精神,拼搏牺牲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换来的,那些忙碌身影,那些不眠之夜,令人难忘.
2. 报道业务建设按照"工作设想"要求,围绕战略转型目标,在强化和体现现代通讯社特色上取得新进展. | 0.897466 | 169.7 | 0.030213 | 0 | 461 | 507 | 1,032.9 | 4.121094 | 0.129051 | 0 | 451,000,012,489 | 新闻传媒 |
在网络公共外交时代,舆论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战争.那些代表不同的威胁和破坏团体,如民族分离主义者,邪教团体,极端政治组织,社会仇视团体和其它敌对组织都在把网络作为斗争武器.这些组织特别选择那些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敌对,与中国又没有引渡条约的西方国家,开展针对中国的网络舆论战争.面对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网络群众运动,中国面临网络立法的巨大难题:政府难以立法限制敌对势力的网络传播,政府难以采取合法手段限制敌对势力网络传播,政府难以在网络上,一手保证言论自由,另一手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网络舆论战争形态无法预测,网络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西方敌对势力发动舆论战争的形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中国在应对西方针对中国开展的这场网络外交和网络渗透战中处境艰难.
中国要利用自己庞大的网民队伍,博客数量和越来越普及的社会网络人群,开展自己的网络公共外交.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另外,相当部分草根博客向互动性更强的社会网站转移.③中国的草根博客和草根网民们是中国外宣的一只强大生力军.他们可以把西藏,新疆,中国各方面的真实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通过社会网络和博客对外广泛发布.中国强大的80后网民队伍在2008年西藏暴乱后已经充分展现其才干.
随着网络一代走上社会主流,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社会网络口传新闻.在当今时代,网络口传新闻多发生在朋友,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亲近或密切的群体间.在网络口头传播前,他们间已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和友谊,相对政府的外宣产品和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这种个人化的网络口传新闻可信度有时会更高.这个特点是口传新闻的核心,也是开展网络口传外宣活动的最佳理由.
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具有很强针对性.网络口传新闻往往是一对一的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间一般有某种个人或兴趣爱好或利益上的联系.彼此间有一定了解.这种状态下信息的对外传播者就可以针对被传播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形成良好沟通效果.
很多情况下,当新疆或西藏发生暴乱,某西方人士通过电邮问自己时,他只是针对这个外国朋友的问题,讲出自己知道的事实.这种直接的传播方式是外国友人感兴趣和需要的.
网络口传新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不需其他更多投入,节省大量广告宣传费用.过去政府不惜巨资投入外宣活动,公关活动等方式来吸引国际目光,以产生"眼球"效应,还不如通过网络口传新闻这样廉价而简单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回头看看伊朗大选的新闻传播,无论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西方策划的,这些社交网络上的新闻获得了巨大传播效果,充分显示了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神奇的传播力量.在利用社交网络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具体措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白宫同时在社交网站"我的空间"和"脸谱"上开设网页,并通过Twitter发出第一批讯息,由此全面进军美国主流社交网站.国务院网站则被希拉里升级改版,网站链接的谷歌地图可以显示国务卿每次出访的行程,在"给国务卿发短消息"栏目里,网友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向希拉里提问.联邦调查局每天会在Twitter上公布新的起诉案件,通缉犯信息等.驻阿富汗美军6月初也推出"脸谱"和YouTube网页,并注册了Twitter账户,其在Twitter上发布的美军在阿丧生的消息,甚至比正式新闻稿早了数小时.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有千百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与国际上的各种社群建立了个人联系,并通过各种语言与他们保持交流和信息沟通.每一个有国际交往经验和能力的中国人都与国外某个群体有着某种社会网络的联系.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中国人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口传新闻,与他或她的国外社区开展中国的外宣,由于其建筑于人们各种社会需求心理之上,所以比传统外宣更自发,也更易于接受.比如,在社会网络里建立信任关系,寻找目标受众,建立一对一的对话交流.此外,在社会网络里,建立有公信力的名人博客,名人网页,名人Twitter 等.
通过中国网民向国外口传新闻,会比传统媒体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网络口传新闻,传播者是你的朋友,亲友,同事,同学,同乡等关系较为亲近或密切的群体.总之,抓住社会网络大发展的时机,制定中国的网络公共外交战略,积极主动地开展中国网络外交,让国际社会在社会网络里认知中国,在社交网络里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③CNNIC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0.919129 | 214.333333 | 0.008333 | 0 | 463 | 592 | 1,073.2 | 4.128906 | 0.114567 | 0 | 451,000,012,739 | 新闻传媒 |
4月16日,"人民日报"以较大篇幅刊登了包括"军车进京"在内的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列数了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的危害.认为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视,必须依法惩处.
分析各种门类的谣言,从中还是可以找出它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特征,这对公众和管理机构识别,防治甚至杜绝谣言,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事实上,这些谣言,本身也是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
首先,网络谣言往往是与热点离得最近,且一定是具有惊悚性的,无论是"橘子生蛆"还是"皮革制奶",或是"艾滋毒针"或"非典变种病毒"来临,所有信息都具有爆炸性,而且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广大群众无须太费力气,就可能与以上事物接触到,因而,特别容易产生共鸣感,进而激发恐惧,而由恐惧心理支配下,干出给亲戚朋友们发警示,以使谣言达到"温馨提示式"的传播.这种谣言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与广大民众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理性程度成反比,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比如,当初抢盐风潮发生时,就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出各种理性的声音进行反击,并形成鄙视和挖苦抢盐者的态势,最终抢盐的,基本都是不太上网的人.越是信息畅通的领域,自然辟谣的能力就强,这是个基本规律.盐这种非敏感性物品,有关它的信息在我国不算什么敏感信息,包括盐的产地,产量以及供应渠道等相关信息,都可以轻易得到,故而很快将风波变成一场闹剧.而在其他一些更为神秘的领域,这种谣言自然消散的能力就难得多.而更让人头痛的,是与以上谣言相类似而最终被证实是事实的事件,确实也不少,比如某地儿童铅中毒,比如某牛奶加了什么不明飞行物,比如发生疫情把病人藏起来"躲猫猫"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足见,最可怕的,不是明晃晃的谣言,而是似是而非,有些谱,但又不特别靠谱的事情,是最容易引发后果的.而出现这种情况,权威部门和专家,媒体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及公众的科学常识和理性认知力,直接决定谣言造成损失的大小.而很遗憾的是,在以上这一系列环节中,我们的不尽人意之处,实在太多了.可以说,正规信息发布的迟顿,滞后,甚至封锁,就是网络谣言泛滥的绝好土壤.而杯催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度,管理者们又有太多的讳莫如深了!
以"人民日报"所列举的十大谣言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谣言发生环节,舆情监测是滞后的.至少,很多谣言,是在产生后果之后,才开始解释和辟谣;而某些辟谣的准备工作不足,权威专家解说语焉不详甚至说法矛盾漏洞百出,而传统媒体应变速度远远慢于网络媒体,且不具备完善的互动性,而使得主渠道声音变得边缘甚至被动,某些辟谣方式太过于传统,而缺少网络特点,不被网络所接受等,都使得谣言的传播速度和方式,快于辟谣的速度,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流传过各种谣言,但比之于它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来说,网络的主流还是好的,它传播的正面信息和作用,万倍于谣言.这就如同高速公路上虽然偶尔会发生车祸,甚至是重大的恶性车祸,但它对交通正面的革命性的改变,是不容否定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它的规律,制订适应它特点的法律和法规,使得所有车辆,在安全与秩序中运行.在保持畅通的同时,加强管理,使之作为好的工具,服务并提升我们的文明.从根本上讲,谣言的产生,不是网络太畅通的,而是某些信息,还存在传递障碍,使正面的声音,跑得比谣言慢.这一点,有太多事例可以佑证. | 0.891969 | 281.4 | 0 | 0 | 714 | 345 | 687.9 | 4.1875 | 0.120114 | 0 | 451,000,012,878 | 新闻传媒 |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于2002年8月20日正式挂牌.集团成立距今只有短短4年,但已初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近几年来,集团年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5.96亿元;广告到款由2002年的1.8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4亿元;报纸发行由2002年的56万份,上升到2005年的82万份;同比利润由2002年的550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10228万元.集团总资产由2002年的6.6亿元,上升到2005年底的10.78亿元.如今,集团以"宁波日报"为龙头,成为拥有"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侨讯""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日报""鄞州日报",中国宁波网,宁波出版社,宁波市新华书店,"宁波通讯""宁波经济"等八报二刊一社一网一书店和9家全资公司,8家控股公司的综合报业集团,呈现出导向正确,经营灵活,管理有力,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透视集团这种健康成长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应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始终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战略工程不放,不断投入,不断建设,使人才队伍建设与集团建设同步发展,从根本上保证集团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破解集团化建设瓶颈,消解"三个不适应"
集团的成立,决不意味着挂个牌子就做大,做强了.而恰恰相反,集团成立后,党委,编委面临的最大课题,最紧迫任务,就是不断消解随着集团化运作报社出现的由人才短缺而造成的与集团化运作不适应的问题.
摆在宁波报业集团党委面前的人员文化构成是这样一种状况:全报社事业编制职工476人,企业编制职工90人,编制外用工798人,其中570名是发行员.在这1364名员工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40人,占18%;专科学历112人,占8%,二者合起来才占员工总数的26%.
集团在调研中发现,这种人才队伍状况与集团化运作的不适应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报业规模与媒体覆盖面显著扩大,集团人才队伍的办报把关能力不适应.集团成立后,为实现市场竞争的要求,集团所属的"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都相继扩大了发行量和版数.很快出现矛盾:一是原有的采编人员工作效率没能迅速提高,版面增加后,很快出现"稿荒";二是观念碰撞,报纸在扩版与改版过程中涉及到对原有一些版面格局的调整,一些同志不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墨守陈规;三是把关能力跟不上,差错明显增多.
第二,集团化管理职能发生变化,集团人才队伍管理能力不适应.原来几家报纸自成一体,集团成立后,为了改变报办集团的现状,调整了内设机构,在集团层面,设立了一批综合管理部门,对人,财,物实行适度"三统一"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媒体层面,建立了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独立核算单位.但很快就暴露出问题:一方面,集团管理层面的人员不适应综合管理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与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跟不上;另一方面,集团下属单位的管理者不适应分层次管理的要求,不能妥善处理分权和统一的关系.
第三,经营范围扩大,市场竞争加剧,集团人才队伍经营能力不适应.同大多数报社一样,原先集团只有报纸发行与广告经营这两块,在试图创办"三产"公司,进行一些资本运作项目时,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难以打开局面.
集团党委"一班人"认为,集团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破解制约集团发展的人才"瓶颈",消解"三个不适应".大家形成共识,要锲而不舍地抓人才队伍建设,眼下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逐步建立一支与集团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做到"三严""三关".一方面,对人才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对人才要关爱,关怀,关照.在严格的前提下,体现对人的关爱,帮助人,激励人,为人才铺架通往成功的阶梯.集团及时采取了一些较有力的措施:一是及时对管理部门干部进行了调整,将一些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管理能力的同志及时调到重要管理岗位;对采编人员实施竞聘上岗,提高采编产量定额.二是对现职干部进行基本管理能力集中培训,逐步规范集团管理.三是集团领导率领相关干部分期分批到组建早的报业集团取经学习,从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规章制度等方面虚心求学,努力消解集团化后出现的"三个不适应"问题.
1.政治思想培训.一是实行每月一课制度,对集团处以上干部,副高职称以上采编骨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着眼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各下属单位每月都利用周谈版会,党日活动等,组织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法规,法纪,提高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和政策法规水平.
2.专业培训.一是定期,有计划地请"外脑"来集团开办讲座;二是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建立考核,奖励制度;三是每年开展新闻学术周活动,开展论文评比,每年出一部论文专著;四是多渠道选送骨干到国内外相关机构培养.2005年以来集团组织46名骨干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闻学院进修,到欧美二十多个国家考察;四是集团同浙江大学合作,举办"现代工商知识培训班",共开设11门课程,集团党委,编委领导与经营管理干部60多人参加了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五是集团各报组织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海等地的大报进修.针对时评,版面设计等薄弱环节,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近几年,集团支出的培训经费已达240万元.
3.学历培训.2004年夏,集团拨出120万元经费,与复旦大学合办硕士学位进修班,选拔了60多名采编人员与经营骨干参加培训,对最终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所有费用由集团支付;同时,从去年开始,采取多种途径,选派中层干部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攻读硕士学位.
二,建立引进机制.
1.高学历人才引进.近几年,集团每年都引进1至3名博士,3至5名硕士,改善集团干部队伍知识结构.
2.高职称人才引进.集团在报上刊登广告,八方求贤,派出干部到北京,上海,南京,江西,新疆等地,考察选拔报业等高职称人才,目前已招聘8名具有正高与副高职称人员.2006年秋天从宁波市举办的高级人才洽谈会上选聘的几名高职称人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之中.
3.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对于集团财务决算中心,计算机管理中心,子报执行总编,采编部室主任等重要岗位的高级管理人才,集团照样大胆引进,大胆使用.现今,集团正拟引进数字化报业,版式设计,网络设计,经营管理,财务分析等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建立锻造机制.
集团实施名记者,名编辑与优秀管理者计划,将近些年在实践中涌现出的骨干有计划地放到重要岗位,在实践中锻造.去年以来,集团党委,编委几次研究部署集团各媒体的品牌建设工作,力图通过打造媒体品牌,锻造一批名家.经过几次务虚,确定了"宁波日报"等集团各所属报刊要办好的重点栏目.
总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着眼培养,全力服务,加快集团人才高地建设.今年,集团已出台业务骨干培养管理计划,规定集团年轻业务骨干享受以下权利:
1.优先参与集团宣传报道的策划,调研和重大课题的研讨.
2.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培训进修,学术交流,重大主题采访等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1次出国培训考察;每年安排1个月在国内考察进修.个人也可根据本人需要,提出与新闻业务相关的专业进修要求.
3.个人有寻找新闻媒体的专家,名人拜师的权利,如需要,组织可出面进行联系,由集团支付相关经费.
4.在撰写业经批准的作品期间,不参加本部门的业务考核,不规定考核定额,不规定办公地点,常规工作时间可由自己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可享受集团统一下拨的用于培养管理年轻业务骨干所需的专项经费.
6.根据需要可直接申请交通工具,在可能情况下车队要优先安排其工作用车.经领导批准,特殊情况下因工作需要可报销集团规定标准以外的交通费用.
第一, 高端协作战略.集团先后与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与研究机构等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请这些单位的专家为集团进行前沿课题研究,请他们为集团的规划发展做项目.今年7月中旬,集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新闻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由高校专家任所长的媒介集团新闻研究所.
目前,已确定了"报纸受众调查和市场监测机制建构及实施研究""新闻精品工程的体制保障问题研究""沿海发达地区非省会城市报纸发展途径研究"与"党报深度报道的现状,存在不足及改进问题研究"四个专项课题.数字化报业与集团中国宁波网的课题研究正在谋划之中.
第二,谋划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强,集团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通过联合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借助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国际化前瞻性的视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各种信息畅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这种机制有利于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报业集团在品牌,资本,人才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引进人才.博士后期满出站后,如设站单位需要,其本人又愿意的,就可以留下来工作.
第三, 造就复合型新闻采编与经营管理人才.集团目前采取的动作是,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学历人才放到集团经营管理办公室与采编岗位,通过对集团大项目的市场前景的论证,研究和重大新闻主题的策划等,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快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步伐.目前通过对宁波书城项目的研究与运作,对新的印务基地项目的研究与运作,对宁波三维有限公司的研究与运作,对集团创办英文版报纸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的策划与报道,这种锻造效果还是不错的.这项工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近几年,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工作条件上多方面关心人才队伍,缓解大家工作压力,创造心齐气顺的优良服务环境,为人才队伍提供干事业的良好保障.
1.改善采编部门工作条件.集团各单位所有车辆,都优先保证采访工作用车.集团领导所用车辆,也优先保障突发事件与重大新闻采访的需要.
2.落实员工休假规定.
3.健全体检制度.变过去每两年安排一次体检为一年一次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提高员工健康水平.
4.建立员工疗养制度.集团每年拨出30多万元专款,寻找空气清新,交通便捷,适合员工疗养的地点,组织员工休假疗养,确保享有疗养权利的每个员工每两年有一次疗养机会.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基础上,尝试建立EAP体系(员工帮助计划),帮助遇有各类矛盾,心理困惑与实际困难的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与化解心理问题.
6.提高交通费用报销额度.对一线采编人员交通费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倍;对已购私家车的员工过路费,汽油费等可作为限额交通补助费报销.取消本集团职工停车库收取停车费的规定,集团员工凭停车证免费停车.
7.改善食堂伙食管理.一是想方设法降低主副食品采购成本.二是增加夜间伙食的花色品种.三是提高晚上与节假日伙食质量.
8.集团大楼内的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乒乓室等设施常年为员工提供服务.(作者分别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集团党办,社办主任) | 0.886124 | 117.394737 | 0.002695 | 0 | 478 | 1,128 | 1,184 | 4.03125 | 0.167451 | 0 | 451,000,013,080 | 新闻传媒 |
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由珠江台首创的大板块节目结构,新闻,经济信息为节目骨架,主持人直播,热线电话互动等崭新的广播模式,使得广东广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后20年里,广东电台也以"珠江模式"所蕴含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开拓新领域,创造新局面,并在跨入新世纪后有了新突破,开始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旅程.
"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当珠江经济台开播,特别是"珠江模式"正式确立后,广东电台在发展中特别注重的是:创新精神的弘扬,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更是将这种创新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跨越式发展.
观念的跨越是最关键,也最难做到的跨越.观念不改,行为难变.广东电台明确提出要更新观念,超越自我.
一是发展的观念.打破自满自足观念,树立跨越式发展目标.珠江模式开创了中国广播先河,这一次创业成功后,尽管年年有创新,有进步,但是对远期目标的探讨不够,创造新经验的冲劲不足,再创辉煌的激情不高.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在新的形势面前,必须要有跨越式的发展.
二是广播的观念.广播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曾经在听众中颇有神秘感.广东电台明确提出办"看得见的广播",鼓励各系列台开办更多户外直播活动和节目.通过办"看得见的广播"促使电台名主持人和名记者走近听众,既扩大他们个人的品牌影响力,也加深听众对广东电台及其节目的品牌印象.近几年,广东电台每年举办的户外直播活动都有250多场.
三是品牌的观念.品牌战略是当前市场决战的焦点.在激烈的竞争中,广播也只有凭借品牌才能更有效地占领市场.现在,要用品牌的理念来经营节目.由办出名牌到创造品牌,是一种质的提升,更是一种观念的跨越.随着品牌意识的增长,品牌节目的增多,广东电台的收听率和收听市场份额都有大幅增长.根据央视索福瑞,尼尔森和赛立信等媒介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电台的总体收听率连续多年保持50%增幅,收听市场份额保持在70%左右.
四是经营的观念.在一段时间内广东电台实施系列台二级经营承包责任制,积极开展广告经营,获得很大成功.但是,广告份额有限,市场竞争激烈,继续遵循以往的路子维持原有增长水平倍感艰难.于是,我们调整经营方针,要求紧紧抓住广播广告这一主营业务,奋力拓展广告外市场.为此还扩大和改善覆盖,开发新的广告市场;积极探索演出,制作,节目营销,职业培训等广告外经营;整合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等措施.经营观念的变化带来了经营成效的明显增强.这几年,广东电台每年的经营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
广东电台创造了"珠江模式".然而,模式一旦形成,就可能成为进一步创新的桎梏.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传媒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之后,这一模式原有的一些内涵显然已经过时.广东电台要发展,就必须跨越自己创造的模式.近几年来,广东电台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节目营销,技术革新,品牌战略,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开拓探索.以"珠江模式"所蕴含的创新精神,跨越了模式本身带来的束缚.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是依照行政辖属分级,不同级别广播电视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这样不仅造成广播电视有系无统,支离破碎,重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端,而且因为各属一方政府,广播电视的发展一直难以跨越属地的鸿沟.集团化改革为广东广播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极好机会.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2004年广东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由省,市,县三级广电系统联合组成的全省性广电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在集团统一部署下,在以往与全省各市县台广泛的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联合发展方式在跨级别,跨地域经营与发展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一是在省内跨级别的联合.从2004年2月26日广东电台首次与云浮广播电视台签署联合发展协议,到目前已经同佛山市,江门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汕尾市,以及怀集,台山,罗定,潮安,遂溪,廉江等16家市县广播电视台(电台)实现联合发展.广东电台与联合发展台从宣传业务,人才交流培训,技术,节目,大型活动,经营等方面进行多层次联合协作,同时为每个合作台专门指定一个频道与其对口.
二是跨地域联合.2005年1月21日,广东电台与广西梧州电台签署了跨省区联合发展协议.当年梧州台两个频道收听率提高一倍以上,在梧州可以收听到的11个电台中占78%的市场份额;广告创收翻了一番,员工全年人均收入也比上年增加了31.2%.目前,广西自治区广电局,国家广电总局都已正式发文充分肯定了这种跨地区发展的机制和做法.
实践证明,联合发展对于跨越现行广播电视体制,改变条块分割现状,对于解决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从而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都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是从单一的广播媒体向综合媒体跨越.广东电台以前主要经营的是9个广播频道,还有"声报"和"投资快报"两家报纸.近年来,总台和各系列台先后都开设自己的网站.2006年,广东电台又实现新突破:开办了两个数字电视频道―"开心购物"和"邮轮旅游"频道.
其二是广泛开展跨媒体合作.广东电台在2003年就与"羊城晚报"达成有关宣传信息交流的合作意向,并多次进行联合采访.例如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前,两家就联合前往采访,以"重走青藏,再看天龙"为专栏进行报道.电台还利用交通频道的品牌节目广播小品"大吉利车队"的节目品牌和资源,与广东电视台合作制作"大吉利车队"动漫版.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该节目在广东电视台试播,收视率就达到4个百分点.
广东电台的"民声热线"节目是跨行业合作办节目的成功范例.这个节目和省政府纠风办联合主办,每个月由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到直播室来参与节目,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问题.从2005年11月开播以来,节目社会反响强烈,舆论引导效果良好.
广东电台南粤之声与深圳多家汽车公司,商场连锁店签订协议,近三千台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十家名店全天播放南粤之声节目.电台还成立了"天天精彩文化传播公司""广东天网联动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信息服务,电视剧,综艺,专题,动画故事片的制作,复制,发行等业务.天网公司将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和各大运营商紧密合作,不断拓展电信,移动的增值业务,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经过20年改革创新,中国的广播有了很大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直到今天,广播依然面临不少困境.从广东电台的角度来说,目前遭遇的主要冲击有:
一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五年过渡期已过,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媒体进入中国市场的势头必将会越来越强.
二是网络,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电视等新媒体在广东异常活跃.
三是国家特批的九家在广东落地的港澳和境外电视影响颇大.
四是广东的媒体都在强势发展."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四大报业集团广告经营占有绝对优势;电视除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外,广州,深圳的电视台都经营得红红火火;广东全省有98家电台,共122套节目.广东全省每年广告规模约250亿,其中广播仅占8亿左右.蛋糕难以增大,而分蛋糕者却既强又多.
五是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联通等都在大力拓展增值业务,其中多数项目都涉及到广播电视.
六是不知从何时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的医疗广告与医卫合办节目,在为广播带来可观创收的同时,也给广播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随着政策和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广告市场只会越来越规范.
在这种形势下,广东电台需要尝试新的突破,要坚持珠江模式的改革创新精神,不再追求新的模式再创造,而要力争发展的新跨越,今后广播的发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扩大省内联合.提升全省广播整体影响力,增强广播整体核心竞争力,扩大广播整体市场占有份额,转变广播弱势局面和氛围.
2.拓展跨省区联合.各省区兄弟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把广播媒体做大做强,逐渐形成以市场为手段的全国广播网络.
3.构筑广播节目网络合作平台.通过过去两年的实践,广东省内已经形成以省台为龙头的新闻信息网络合作平台,这个新闻信息网络合作平台是把全省新闻信息资源全部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全省各市县大家公正,公平,实时地互相交流,充分把这个资源使用最大化.
4.建立品牌节目联合制作机制.由北京音乐台,广东电台音乐之声等全国十几家音乐广播频道共同打造的全国音乐广播协作网已经进行成功尝试.其它类型的频道或节目也都可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5.建立大型活动合作机制.广东电台联合了"9+2"11家广播电台共同打造"流行音乐排行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还有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也是一个跨省区广播电台大型活动的品牌.
通过这一系列联合,争取逐步形成全省性,乃至更大的跨省区广播合作网,从而促使全国,全省广播的合力与实力的提升.
1.利用电视拓展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相结合,打造电视广播与商品营销新的营销模式平台.
2.努力拓展广播视频与互联网三位一体实时互动的网络电台.
3.利用音乐广播的资源优势,向广播与演艺,娱乐,展览等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举办的国际音响唱片大展已经进行十几年了,每年只有三天展览会,带来的收入一共达到四千多万.
4,利用交通广播资源的优势,通过广东电台羊城交通广播公司,以公司化运作,借助市场营销手段,迅速展开全省驾驶会员俱乐部的营销.
现在电视已经全面向数字化平移,将来不久,相信模拟广播也会全面向数字广播平移,因此广播界应该重视DAB数字广播,或者说数字广播由模拟向数字化改变的基础工作.国家广电总局在广东省试验DAB数字广播已经多年.现在广东电台已经初步建成从广州市到珠江三角区域的数字广播的传输网络,已有两套音乐节目在试播,DAB数字广播,图文广播将会为将来的广播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作者是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编辑,广东电台台长) | 0.895337 | 112 | 0.003977 | 0 | 281 | 992 | 893.8 | 4.082031 | 0.136409 | 0 | 451,000,013,164 | 新闻传媒 |
在当今新的传媒格局中,互联网,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分割着传统纸质媒体所拥有的读者市场,也在分解着纸质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在这一新形势下,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既建立在固有的权威性上,更建立在深邃的思想性上.
思想性与新闻性可以藉高超的新闻表现艺术完美融合,相互促进.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却处于一种割裂的状态.有的媒体一味强调新闻性而忽略思想性,容易衍生低俗之风,不实传闻;一些媒体片面强调思想性而忽视新闻性,容易致使一些新闻作品在空泛的"思想"之下缺乏可读性.1962年新闻业务理论讨论中,有研究者提出"寓思想性,指导性于新闻性之中",①这体现了对思想性与新闻性关系的一种深邃思考.思想的力量是一种深层影响力.思想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借助于新鲜活跃的新闻事实,而新闻的灵魂则是足以发现新闻事实真正意义与价值的闪光思想.没有新闻性的思想是凝固的思想,没有思想性的新闻是浮浅的新闻.如今人们的时效需求已从"当日"演进为"此刻",对于新闻的需求也从了解事实发展到需要迅速,及时,准确地获取对新闻事实的科学解释,以引导自己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就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将思想性与新闻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把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特点和接受心理,做到当党的耳喉舌与当人民的耳喉舌的统一,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深层思想,实现舆论引导.
艺术的舆论引导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不足300字的消息"广州三千农民工免费游园",字里行间在传递着农民工免费游园信息的同时也以无声的语言折射着一种深层的思想: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尊重农民工.这篇短消息实现了思想性与新闻性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思想性与新闻性之间的"交集"越大,思想的力量就发挥越充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就越强.舆论引导中对是非,利害的明辨,对大局,时势的分析,对趋势,走向的揭示都离不开思想的力量,而思想性与新闻性的相生相长能够通过构筑现代信息环境,发挥思想凝聚功能作用于人们的认识与思维领域,从而有效地引导舆论.
在很多情况下,思想的力量和意蕴要通过典型性来彰显.思想性与典型性的相互融合,是舆论引导的必由之路.
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思想性与典型性,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精巧的文章,曲折的情节,细腻的铺陈,华丽的文字.宋代李涂在"文章精义"中曾云:"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思想是朴素的.在"拙,直,粗,质"之中,其实包含着对典型性真义的追求,对思想性本质的探索.当下一些表现典型的文章,很多沉醉于华美的文字和长篇抒情,而缺乏"拙"中的实在,"直"中的思想,"粗"中的真情,"质"中的升华.1993年9月27日"长治日报"一版推出了"上党养殖五状元"的"组合典型",5篇图文相融的组合,每篇文章不足400字,以简洁的文字亲近读者,以明快的版面表达思想,以丰富的内容注重实用,在对读者阅读时间的珍惜,阅读习惯的尊重中引导读者思考农村结构调整的方向与路径,文简意深,引导有力.②
思想性与典型性的交融,要求典型具备内在的思想深度,以思想的力量引导舆论.浮于表面的典型,一时一地的典型难以承载厚重的思想内涵.典型内在的思想深度体现在其丰富的信息含量,思维含量和美学含量上.2006年5月3日"新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两个全国劳模结对子",篇幅虽短,却反映出新时期劳模在市场上遇到的波折,工会对劳模的引导等丰富信息,包含着如何帮助劳模跟上时代步伐等深厚的思想底蕴,也折射出尊重劳动之美,互助之美,通过两个全国劳模结成 | 0.897892 | 253 | 0.001325 | 0 | 492 | 352 | 1,249.1 | 4.265625 | 0.139657 | 0 | 451,000,014,653 | 新闻传媒 |
各地省级和副省级党报报业集团,基本上都拥有两家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都市生活类子报.党报报业集团内的子报应在竞争中实现和谐发展,才能达到创办第二张都市报以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党报报业集团内都市生活类子报形态一般有3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创办的晚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创办的都市报,21世纪,新千年开初创办的商报.
2000年前后是我国都市报进入快速发展的好时期,党报报业集团创办的第一张都市报子报进入收获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少党报集团靠都市生活类子报赚钱.于是,党报报业集团大都在2000年后创办集团内的第二家都市报,且办的不少是商报.
创办第二张都市报不外乎如下心态:首先是应对市场竞争;其次是指望通过新办的都市报子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甚至希望通过新办的都市报子报来谋求对异地报业市场的扩张.所以党报报业集团在给第二张都市报子报取报名的时候,常常不局限于报社所在城市名称,而是超越了本地地域."今日早报""每日商报"的报名已经不标明城市名称,可以说是杭州的报纸,也可以说是浙江,甚至全国的报纸;其三是党报报业集团为完善报纸品种,提供更加周全的信息服务,周密布局报业市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东南商报"就意在于此.
不少党报报业集团新办的第二张都市报还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经营.
但从实际效果看,有些党报报业集团的子报没有在竞争中实现和谐发展,达不到原来设想的新办第二张都市报的目的.有的党报报业集团内两张都市生活类子报互相残杀,发行和广告压价竞争,结果是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发行和广告市场.有的党报报业集团全力保护第一张都市报既得的发行和广告份额,生硬地压制第二张都市报的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点,随时可能坠入严重亏损困境.有的党报集团为了应对其他都市报的激烈竞争,一般策略是牺牲第二张都市报的广告,发行市场份额,利益,使其与集团之外的都市报恶性竞争,以保护集团的整体利益.有的党报集团担心子报自相残杀,就把两张都市报都统死,集团把其发行和广告经营全部统起来,子报变成了编辑部门,采编人员吃上了变相大锅饭.结果是第二张都市报成为集团的负担,由香饽饽变成了鸡肋.
有些党报报业集团创办第二张都市报的目的实现了,其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是其中之一.
党报集团内都市生活类子报的互相残杀,往往和子报之间的市场定位相同,读者主体等同和内容同质化有关.有的省会城市五六张都市报,打开一看,内容大同小异.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用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来避免子报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明文规定"宁波晚报"要牢牢掌握下午市场,成为这一市场的唯一选择;"东南商报"定位在早晨出版的都市生活类报纸,要成为宁波都市生活类早报市场的引领者.随着近年来报业市场的波动,也曾有过调整子报市场定位的议论,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始终坚持对子报的差异化市场定位,做好子报之间的协调,始终坚持"宁波晚报"下午出版,不放弃宁波报业的下午市场.因为子报之间的市场定位准确,下午出版的"宁波晚报"并没有被早报冲垮,反而在良性竞争中快速持续发展,始终占据宁波报业市场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龙头地位,2006年广告和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明确细分子报的服务读者主体,要求宁波晚报坚持面向市民,家庭,平民化视角,成为市民家庭成员共享的"晚餐"型报纸."东南商报"经济报道要办出特色,成为民营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工具.这就表明"宁波晚报"更多服务市民百姓,更多进入市民家庭;"东南商报"在为普通市民读者服务的同时,更多服务于中小企业主,投资者,民营企业老板和企业白领阶层,以及部分高端读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张都市报子报面世时,报业市场环境起了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趋于饱和,单靠子报自身力量难以快速发展壮大.这时特别需要集团的扶持和培育,但有的得不到集团资金,人才和发行等方面的支持,甚至被打压限制发展.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却是大力扶持后起的"东南商报",首先扶持其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创新,2003年8月"东南商报"被列入浙江省和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在集团内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都市报发展的新机制.2004年1月开始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经营部分引入社会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接着在一年前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扶持"东南商报"在广告和发行方面有大突破.如今,有冲击力的"东南商报"成为宁波早报市场的引领者,老牌强势的"宁波晚报"成为宁波报业晚报市场的唯一选择.比翼双飞,达到了两家子报在竞争中和谐发展的目的.
"东南商报"不走单纯主打社会新闻的都市报老路子,而是积极地朝主流媒体转型,强化了国际国内和地方时政报道,大手笔推出时政报道大作.2007年特别强化了报纸的服务性和财经特色,整合人力资源和版面资源设立采编合一的财经部,推出了财经调查,财经热点,商界风云等深度报道,推出了理财,藏宝等服务性强的版面,独家创办民营经济周刊,体现"商报"名称内涵的财经特色日益显现.
党报集团应提倡子报以开放心态办报,正确看待和理性对待其他都市报对已有市场的渗透和竞争,不牺牲个别子报的利益去和其他都市报恶性竞争.力求在和对手的竞争中提高子报的办报水平,发展壮大集团实力,牢牢占据市场的最大份额和主动权.2003年底有一家都市报从杭州进入宁波市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精心部署,沉着应战,不搞低水平降低广告价格,发行送礼品变相降低报价等恶性竞争,而是在和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不断提高子报办报水平,竞争力和实力,从而实现集团与子报一起年年大跨步发展,既维护了宁波报业市场的稳定,又和其他媒体一起达到共赢.(作者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高级记者) | 0.913816 | 177.615385 | 0.006087 | 0 | 357 | 713 | 802.4 | 4.027344 | 0.110871 | 0 | 451,000,015,431 | 新闻传媒 |
范长江同志是人民日报社的老社长,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从1950年1月到1952年6月,范长江同志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范长江同志率领报社全体同仁,兢兢业业,奋力开拓,这期间,"人民日报"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转变,在全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范长江同志高度重视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高水平的评论才能体现大报的舆论引导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日报",社论很少,其他评论也不多.改变言论薄弱状况,范长江同志做出了不懈努力.范长江同志主动约请领导,名人,专家为报纸撰写评论.这些言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当时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提高权威性.广大干部把"人民日报"的言论作为工作的指导,有些地方党委看了"人民日报"的社论或短评,不再等待上级指示就着手布置工作.从1950年3月至1950年6月底,"人民日报"共发表社论40篇,短评30篇,其中多篇评论由新华社播发,被全国各地报纸转载,"人民日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范长江同志要求新闻报道紧跟时代,联系实际,展现时代的进步和风貌.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深深拨动了人们心弦,被广泛传颂.1951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东北第三造纸厂盲目施工造成损失的报道,并配发社论"没有工程设计就不可能施工";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来稿,坚决支持社论主张,同时反映各地因工程设计问题造成的重大损失.这场有关愚昧和专断与科学和民主的讨论,引起很大反响,取得良好效果.这样的报道和公开讨论,推动"人民日报"在迈向中国第一大报征程上稳步前进.
范长江同志注重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重视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开展"人民日报"的舆论监督.1950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并设立了批评报道专栏,刊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稿件,很快被各地党报效仿."人民日报"开始采用先登群众来信,把问题曝光;再登有关地方领导部门的反馈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处理,这样的报道,有批评也有结果,有力推动了实际工作.
范长江同志积极推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人民日报"的覆盖面迅速扩大.1950年初,范长江提出在各省市设记者站,发行站,形成记者网,发行网,广泛组织读者会,读报组.至1951年9月,"人民日报"每日发行量由几万份提高到近30万份,1952年上升到48万多份.
范长江同志十分重视内部建设,建章立制,狠抓队伍建设,重视培养"人民日报"的名记者,名编辑.范长江在"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着力推进报社各项改革.至今,"人民日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不少还是在范长江同志任内开创的.他重视新闻队伍建设,主张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和广阔的活动天地,要有理想,有抱负,他一再强调,"我们就要培养无产阶级的名记者",使读者看了他的名字就想看他的文章.
范长江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新闻思想,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三是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四是坚持高尚廉洁的职业情操.
范长江同志以自己卓越的实践载入中国新闻史册;他为人民日报社作出的重大贡献,也载入"人民日报"的史册. 几十年来,在范长江等老一辈领导同志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成为主流媒体中的核心力量.如今,我们在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方面正在努力探索.经过60年发展,人民日报社已经成为拥有党报党网的大型综合媒体,同时拥有"环球时报"这样的发出中国民间声音的重要载体,拥有25家社属报刊,成为国家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重点单位.
今年7月1日,"人民日报"扩至20版,这次扩版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步骤,是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期望"人民日报"办出特色的实际行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范长江同志对党报事业所作的贡献和他的新闻思想,备感亲切,倍加珍惜.我们一定要继承范长江同志开创的党报传统,弘扬长江精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回应党和人民的新期待,努力把"人民日报",人民网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际一流媒体,为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作者是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本文为2009年11月9日在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 0.890719 | 200.4 | 0.003008 | 0 | 303 | 636 | 1,070.3 | 4.28125 | 0.157685 | 0 | 451,000,015,967 | 新闻传媒 |
获普利策新闻奖的怎么老是负面新闻?
一条题为"你吃的每一条鱼可能都沾着别人的血和泪"的微信公号文章在朋友圈中刷屏了,帖子介绍的是最新揭晓的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这一组由美联社记者采访的包括7篇长篇调查和两则视频的报道,讲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真实故事:在孤悬在大洋上一个叫班吉纳(Benjina)的印尼渔村,有2000多名被囚禁,被虐待奴役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非法移民,他们喝着肮脏的水吃着不足以果腹的食物,拿着极低的工资,稍有不顺从就会被关进铁笼子甚至被扔下大海喂鱼.这些渔奴,最大的有被囚禁22年之久.几名女记者潜入海岛,翔实地记录并采访到许多骇人听闻的内幕,营救出几乎所有奴工,此报道引起的轰动,引起各界的关注,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也开始讨论立法对此类无良企业进行防范和杜绝.
本届普利策新闻奖引起的反响,远远不止这些.有细心的朋友对获奖新闻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几条有趣的规律.其一,本次获奖新闻,一水地来自纸媒,也即是几乎天天都在唉声叹气中等待倒计时的传统媒体;其二,获奖的所有报道中,除了一篇文艺评论被标记为中性之外,全是负面报道.所涉及的,既有警察及权力机关的错漏,也有精神病院的暴力与冷漠,还有把无良商人把学校改成工厂,更有恐怖暴力受害者的艰辛逃难旅程.这些影响社会美好度的丑陋事件,被媒体像啄木鸟一样拖出阴暗角落,曝晒在阳光之下.充分曝光的后果,就是让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隐瞒.不能隐瞒的结果,就是被重视,被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负面报道,所起的作用是正面而积极的,所传达的价值观,是阳光而正面的.它的终极目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好.除此之外,获奖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采用的手法,是当下我们越来越少用,甚至被新闻教科书和各种新闻业务培训会所贬斥甚至警告慎用的暗访.
几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在微信上转发这篇文章时,都发了各自不同的感想.一位曾经暗访做得不错,现在改做经营的记者评论说:"苟且中的记者,向不苟且的记者们致以敬意!"另一位天天在为稿分奔忙的年轻记者感叹:"一年做一组报道,不及格怎么办?"还有一位已改行做互联网的老朋友说:"这种报道,我也曾经做过,只可惜......";也有媒体老总级别的朋友发微说:"这种不计成本的采访,对一家媒体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深思."还有一位媒体人,则不无调侃地说:"这条新闻,又是负面,还是异地监督,违反纪录了!"
我不确定这些朋友圈的转发吐槽有多大的代表性.但从中看出羡慕嫉妒恨的悲喜交集,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但用别人的成功之酒,来浇自己的块垒,是不合适甚至没出息的.在我们目光所及的近处,不完全举例,我们的调查记者也不是无所作为,曾经在三鹿事件,山西砖厂奴工事件,夫妻在家看黄碟被拘事件甚至毒疫苗事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类在新闻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留下印记的新闻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很多当事记者,没有得过什么了不起的大奖,有的甚至改行去做公益或电商了,但他们曾经开创并留下的一些经典,将永远激励着真正热爱新闻的人们.
媒体或某一类传播方式可能死去,但新闻却不会死.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需求,在任何一种传播工具时代都是需要的.在人类发展和进化的进程中,新闻曾经起到巨大而积极的作用,社会的公义和价值观,需要不断的正面新闻的传递和宏扬,也需要所谓的负面新闻加以匡扶和修正.是因为有负面事件,才有负面新闻.而负面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警示和及时修正的机会,它在很多时候,比空洞说教,有意义和价值得多.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说"你看到的每一条负面新闻背后都饱含着正能量",当不为过.相比于渔奴们捕到的血汗鱼虾,我们接触到新闻的几率,显然要高得多! | 0.897147 | 215.285714 | 0 | 0 | 400 | 374 | 700.6 | 4.125 | 0.126078 | 0 | 451,000,016,086 | 新闻传媒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和中国行动与主张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种有别于国际报道和外事报道的涉外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区域媒体不可忽视的主角.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涉外新闻报道"首次出现于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采编涉外新闻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和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贯彻我国对外政策."对近两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两种非典型涉外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启发区域媒体新闻工作者,强化对外传播的意识和责任,形成放眼全球的新闻发现视角,不断提高涉外新闻采写能力和全球范围传播的影响力.
2012年10月9日至10日,中国大陆第一个自费开发建设得到国务院认可的昆山开发区,举办了"国批"二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其中,"昆山开发区'国批'二十周年建设功臣"评选,表彰和座谈会,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然而,媒体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局限于会议活动的程式化报道,50位"建设功臣"中有三名来自日商投资企业 - - 三好锐郎,建部幸夫和后藤昌彦,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其蕴含的新闻更没有被发现和报道.
这本是一条极具传播价值的涉外新闻 - -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三名日籍投资客商当选昆山开发区"国批"二十周年建设功臣".说其重要,一方面,有关在华日商和日资企业的新闻信息,在中,日两国和国际社会具有天然的关注度和传播影响力.其时,日本政府罔顾历史事实,践踏两国外交原则,上演了一场对中国主权,日本管辖的钓鱼岛实行"国有化"闹剧.另一方面,因为日本政府和右翼政治势力的错误言论,激发了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言行,引发了中,日舆论间"经济反合作"思潮.中国媒体有责任向公众展示事实和真相,以新闻事实的传播化解非理性言行,树立一种正确的舆论.说其极具传播价值,是因为"三名日籍投资客商当选建设功臣并受到表彰"的对内对外传播,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一是昆山开发区在历时三个月,历经五轮评出三名日籍建设功臣,尽管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评选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均坚守一个原则,即评选和表彰高度尊重历史事实,正视日商投资企业在昆山开发区改革开放中的功绩和对昆山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一个地方政府和民众的这种历史观和务实行动,无疑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国家形象的一次良好机会.二是以三家日资企业为代表的百余家日资企业,立足昆山,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二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发生的事实则有:出席座谈会的日商代表,对昆山投资环境和中国大陆的产业发展环境,给予了客观评价.以这些事实为依据的新闻报道,可以向中,日民众和国际社会说明:中国大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境外投资创业发展的福地.三是尽管日本政府对中国主权的钓鱼岛实施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不少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心态和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也没有影响诸如昆山这样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对中,日之间开展经贸合作的努力,对未来合作的期许.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钓鱼岛争端都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从新闻传播的诉求和潜在效应看,这条涉外新闻报道有利于引导中国民众分清主权之争与国际合作的行为界限,倡导中,日两国民众的理性行为和积极舆论,争取和团结日本反右翼的力量.事实上,抗战时期党领导的新闻系统及其影响下的新闻机构,面向世界反法西斯人士开展新闻外交,对争取和团结和平正义力量,促成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条涉外新闻报道被遗漏,源于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事实把握的欠缺,本质上则是一种对外传播意识的缺失,导致了新闻发现力的滞后.
以有形的外事活动为主体事实所进行的新闻报道,是典型的涉外新闻报道.在自1990年以来共2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超过480篇涉外新闻报道作品(不包含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专栏,新闻编排,新闻直播类).其中,典型的涉外新闻报道,因其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实涉外或发生在境外的新闻事实涉华而特征明显:如涉外经济报道"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涉外政治报道"卡特观摩村民选举",涉外民生报道"美国母亲津城找到希望"等等.但是,一种国内发生的事实并不直接涉及外国人,外国事,是否就不是涉外新闻了呢?分析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山西人拿出新证据钓鱼岛自古属中国",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钓鱼岛主权争议已是世界关注的事实,也是中,日两国政府需要坦诚面对,正视历史和现实,通过政治,外交,甚至军事等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2010年9月7日发生的"钓鱼岛撞船事件",2012年发生的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所谓"国有化"闹剧以及美国介入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激发了中,日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各持主张的舆论针锋相对.2010年4月初,山西古城平遥的一位收藏家,发现了文学名著"浮生六记"第五记"海国记"中的一篇佚文,对钓鱼岛主权有明确表述.4月7日"山西人拿出新证据钓鱼岛自古属中国"的新闻刊登在"太原晚报".
国与琉球国的分界线是历史事实,钓鱼岛无疑在中国领域之内".这则报道还援引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部周绚隆主任研究结论:"文献的发现不仅对中国古代名著"浮生六记"的研究有重大价值,更是钓鱼岛主权的最新佐证."
尽管,报道没有直接涉及外国人,外国事,但是这条消息无疑是一条难得的具有全球传播价值的涉外新闻报道.因此,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无形交织的境外舆论,有针对性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彰显中国行动,即使并不直接涉及外事或外交,也是一种涉外新闻报道,可以称之为非典型涉外新闻报道.
非典型涉外新闻报道的发现,采制及跨国界传播,源于一种放眼全球的视角,了解国际舆情的精准,揭示事实真相的责任,传递新闻影响的主动.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中国式稀土储备制度在包钢启动",其成功之处即在于此.
这则广播消息的导语称:"2月10号,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他们实施稀土原料和产品储备,标志着中国式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开始起步."为什么要公布并传播一家中资企业对当地稀土原料和产品进行储备的举动?一个专业领域之外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国际社会一些智库机构和"意见领袖"不断散布他们的研究"结论",妄称"中国对稀土资源开采与出口进行控制,并以此挟持和影响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中国资源开采和出口的控制,有违国际贸易规则".这些舆论给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也丑化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这条主题重大,极具针对性的广播消息,正是要向世界表明中国作为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报道通过走访中国稀土学会专家,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及时传递了中国稀土资源科学储备的必要性.同时准确地披露了这样的真相:"目前,我国稀土储量只占世界的1/3左右,而供应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初始价格的64%......多年来地方稀土产业一直陷于过度开采,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境地.进行稀土战略储备,目的是抑制稀土价格投机."
由包头人民广播电台发现并采制的这条独家新闻播发后引起中央级媒体的关注,通过中央级媒体和中国国际传播媒体的转发,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国际研究机构和"意见领袖"们的持续关注.如果,这条消息对中国企业通过储备方式改革以保障该资源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利用,此项举措是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之举,进一步进行阐述,将会使报道锦上添花;对"夺回稀土资源话语权,推动高附加值行业转移到本土"的两项目的,避免主观表达或不表述,也会更好.但是,一家地市级新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表现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及积极作为,对区域媒体有效开展涉外新闻报道可以带来巨大鼓舞.形成和强化面向全球传播的受众意识,应当成为区域媒体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个新视角.
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是涉外新闻报道题材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基础.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各类开放主体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既有显性的外事,外交,又有隐性的外事,外交.在典型的涉外新闻报道中,显性的外事和外交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事实.但是,更多的是隐性的外事和外交,越来越深刻和频繁地影响着中国本土新闻事件及新闻报道.基于隐性外事和外交事实的另一种非典型涉外新闻,涉外元素成为付诸报道和传播时不可或缺的事实构成,逻辑构成或观点构成.
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闻述评"两会代表委员疾呼: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是另一种非典型涉外新闻报道,其中涉外元素成为报道和传播的组成部分.
该述评发现并揭示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短缺和文化事业发展"战略性短缺",由此带来一个严重后果:中国新生代的传统文化性格面临沦丧,这代人长大后姓"中"还是姓"西"处于歧途.报道还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现实表现,"三,四千个汉字,二,三十个明星偶像,几首流行歌曲和几本武侠小说,几乎成了许多中国青少年'精神库藏'的全部".
实质上,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位及教育影响力的下降,在开放的社会成长着的中国新生代,其文化品格既不会在真正意义上被西化(即姓"西"),也不再能够纯粹地继续姓"中".如果不是这篇新闻述评的标题中有"姓'西'"这两个字眼,代之以"丧失传统文化性格",受众并不能判断这条新闻是一件涉外新闻报道作品.
但是,这条非典型涉外新闻所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将怎么"的三大构件,无一不涉及外事和外交.在开篇的导语中,记者就以具体,形象的"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哈利·波特'"三个动宾结构的定语,深刻地揭示了"西化浪潮"冲击之下西方食品,饮料和青少年读物,受到中国新生代及家长过度追捧,迷恋和引以为时尚.正是这样一种具体,形象的事实构件(即长期积聚的国外餐饮文化和宗教文化进入),一种毋庸置疑的结论构件(即"西化浪潮"正严重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撑起了这条涉外新闻报道的"骨骼".述评并没有停留于揭示和分析问题,这篇优秀作品在提出
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援引了"多年来一直'呼唤中华文化复兴'"的香港知名人士的主张,鲜明地指出了方向和路径:需要加大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需要解除思想框框,重视民俗文化,需要利用我们自己的儒,释,道等宗教文化,对抗西方宗教文化的渗透.这一具有显性涉外特征的主张,作为该新闻报道的另一个构件,恰恰为这条非典型涉外新闻报道生成了一条"豹尾".
当然,西方餐饮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进入,并非是造成中国新生代传统文化品格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该报道如果能够对此进行客观分析和阐述,应当可以提高这篇述评在国际受众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一因果关系的非必然性,才使得这一涉外新闻事实具有隐性特点.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每一项对外交流与交往,合作与冲突,都会给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深深地注入"涉外"的印迹和内涵.这需要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涉外分析意识,准确运用不能被忽视和忽略的"涉外"构件,丰富和深化我们的涉外新闻报道.
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有超过120篇涉外经济报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这些优秀涉外经济报道,因国际和国内形势,对外开放政策导向,开放程度,国际合作与冲突等不断发生变化,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是,开放带来的全球化影响,则是这类涉外新闻共有的特点,显性的和隐性的涉外因素,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分量和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因此,非典型涉外新闻以境外输入性影响的事实来报道新闻或作为报道的重要支撑,构成要素,应当成为加强和改进涉外新闻报道的方向之一. | 0.895798 | 226.666667 | 0.010945 | 0 | 744 | 1,557 | 911.9 | 4.167969 | 0.130042 | 0.001534 | 451,000,016,448 | 新闻传媒 |
"文明转型"是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思想潮流演变以及国际关系格局调整的高度概括,而"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则涉及中国如何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传媒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抢占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增强软实力.在文明转型背景下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一些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上的核心利益.从更宏观的角度讲,在文明转型背景下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中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全球大国的内在要求.
文明转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很多方面,可以让哲学家来谈,也可以让思想家来谈,还可以让物理学家来谈,而且每一个领域的从业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侧重点都不一样.
总体来说,人类文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原始的渔猎采集文明,接着是农耕文明,再到现代工业文明.当前,我们所谈的文明转型可以大致理解为从传统的工业文明到新的工业文明的转变.
具体从媒体发展的角度讲,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媒体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的改变.
过去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迅速改变了媒体生态.就在十几年前,我们还说,"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条件下,一张报纸的确可以看半天,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移动手持设备,包括手机,PDA,上网本,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ad等等,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直接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给媒体采集,传播新闻,给受众获取,阅读新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在3G网络条件下,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高速上网,看新闻,听广播,看电视,而且可以与主持人,嘉宾和其他用户互动讨论.由此而论,"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实现转型,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更好地扩大媒体影响力.
二是在思想领域,媒体需与时俱进.
当今各国在强调传统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2009年年底,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举行,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几万名媒体记者聚集在一起,就是要讨论和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所倡导的理念,指引的价值取舍方向,都必须切合新的时代要求.
三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历史性变迁,中国媒体需要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当前,世界多极化格局加速发展,中国等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越是发展,与外界的联系就越加密切,其利益的延伸就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也越来越需要中国自己的媒体在一些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恰恰是中国媒体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于中国而言,这一问题既有一般意义,又有特殊意义.一般意义在于,在现代文明形态下,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在西方,人们把媒体称作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大公权力.在中国,有句话叫"人言可畏",或者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都是在说舆论的影响.在传统文明形态下,邻居,乡里口耳相传,说一个人如何如何,这个人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外部舆论环境的变化.但在现代文明形态下,媒体高度发达,可以让一种观点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特殊意义在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利益的世界性大国,但与中国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相比,中国媒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还远远不能与之相匹配.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存在误解,歪曲,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的种种倾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活动,遭到各种各样反华势力的破坏,阻挠,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触动.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利益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国际上反华,排华思潮和势力,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的一些邻国,还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同样也对中国发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和担忧.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想,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贯坚持正义,主持公道,而且代表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在国际上理应朋友很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中国发展了,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实惠和机遇,中国在国际上朋友很多;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冲击和压力,受西方传媒片面报道影响,误导,对中国存在担忧,偏见,恐惧,防范和排斥心理的人也不在少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媒体的角度讲,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缺乏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中国在国际上的种种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充分,有效地解释,对国际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中国的言论,情绪,不能及时回应,化解,结果导致中国的国家意图,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往往处在一种"任西方媒体评说"的被动局面. | 0.898354 | 172.166667 | 0.02528 | 0 | 621 | 660 | 658.7 | 4.285156 | 0.127783 | 0.003868 | 451,000,017,269 | 新闻传媒 |
在传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职通讯社,电台,报章,网络媒体,有丰富的编采和管理经验.曾任教树仁学院,及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班课程.
怎样才算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周三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计划,应是最具体的答案!
跟过往香港建设的卫星城市,新市镇不同,北部都会区并非纯粹一个新社区,据施政报告所言,它是考虑了"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前海方案等国家规划之后,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前景谋定"的"新方略";它覆盖的区域,主要包括元朗和北区,这两区拥有7个跨境陆路口岸.很明显,未来"北部都会区"主要功能是连接内地大湾区主要城市,特别是跟深圳连成一个新的都会区;香港人过去惯常说"双城记",是指香港和新加坡(既相近又有竞争),未来版本就是香港和深圳,两地虽仍有"边界",但其作用将愈来愈模糊,两个城市最终应会"融"为一体.
香港和深圳仅一河之隔,但两城发展向来都"各行各路".2004年两地签订"关于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2017年签订"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但这两份备忘录并没带来任何两地合作的重大突破,尤其河套发展,至今仍无声无息.
最近港珠澳大桥的"双Y"建议复活,预示了香港和深圳之间将增加一条新通道,将有利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大桥2003年8月获准开始启动前期工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出现"双Y","单Y"之争;所谓"单Y",就是排除深圳,大桥仅连接港珠澳.
当年的决定,是由广东省拍板,一方面是因双Y造价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深圳发展水平仍然低(2003年深圳的发展陷入低潮,命运悬而未决,当年内地有一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大讨论);如今时移世易,深圳GDP超过了香港,广州,成为大湾区"第一"城市,一条连接香港和邻近内地城市的大桥,断无可能甩掉深圳,"双Y"方案由是复活,相信很快就会落实兴建.
香港过往对于跟深圳"同城化"兴趣不大,主要原因,相信是为了要保持香港有别于内地城市,尽量避免"同化",因为这样会"磨蚀"了香港的独特地位.回归之后,香港仍然保留独立的关税区地位,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有独立席位,在"定位"上显然比内地大城市高了一截.凭着这种独特地位,香港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当内地和西方世界的桥梁,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些优势也是内地城市无法取代的.
可是,从2012年开始的反国教科,占中到后来反修例演变成街头暴动,北京定性为港版颜色革命,是美国和西方试图透过香港颠覆国家政权......香港以往"亲西方"的特殊作用不但不再对国家发展有利,反之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缺口;事态发展,令北京认为要重新为香港定位:香港跟内地的关系,由背靠祖国到融入国家发展,再到现在的大湾区规划,香港深圳逐步同城化,香港正式被纳入为"全国一盘棋"的其中一只棋子.
内地同城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如京津冀,长三角)的一种新形式,目的是要打破区域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以推动地区间经济,社会的有效融合(注).
央视去年刊出文章<深圳特区40年 深港携手共筑一流湾区>,指"粤港澳大湾区全新维度下的深港合作,迫切需要打破两地要素自由流动障碍和制度软环境落差......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施政报告中的"北部都会区",相信就是取其连接深圳,可以方便实行两地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两地人员出入,以及作为科创合作项目未来的落脚地.
香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新市镇,其基本概念主要是应付人口增长,分散市区现有人口,从而改善居住环境.然而,能否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并非发展新市镇的主要考虑,而结果是迁往新市镇的人可能居住环境是改善了,但生活质素却未必,他们需每天舟车劳顿往市区工作,交通费增加了,但工资却未必可同步上升.
从1970年代至今香港共发展了9个新市镇,包括早期的荃湾(人口约81万,2020年数据,下同),沙田(人口约71.2万),屯门(人口约50.7万),接下来的还有大埔(人口约27.5万),粉岭/上水(人口约26.3万,规划人口28.9万),元朗(人口约17.1万,规划人口18.6万),天水围(人口约28万,规划人口30万),将军澳(人口约41.4万),东涌(人口约11.4万,扩展完成后将增至约27万).
9个新市镇中,人口最多的荃湾有约80万人,但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人口可达到250万,并提供职位65万个.就业职位是否足够,是未来都会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否则届时大量人口涌到市区工作,就会失去行政长官描述"北部都会区"可同时"满足经济和民生需要"的特点.
在立法会内,议员质疑建设"北部都会区"需时20年太长,可否加快建设,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事实上,20年内要建立一个人口250万,可提供65万个职位(据施政报告透露的数字,"北部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会由目前11.6万个,大幅增至65万个,增加约5倍就业职位,政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总住宅单位达到90万至93万个;要建设这样一个规模的都会区,过程绝不简单.
按施政报告的构思,未来洪水桥/厦村将会提升为现代服务业中心,流浮山则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现在洪水桥,流浮山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把它们提升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并要建具地标性的创科设施,20年其实是"大跃进式"的速度!硬件建设难度应该不大,但要凝聚人气,吸引资金,技术和专业人士以至企业落户发展,形成一个具竞争力的都会区,在当前国际大气候恶劣(美欧处处针对内地和香港)加上香港仍未完全回复元气的现实底下,一个切实可行的都会区计划宁可按部就班,总比急于求成要好.
然而,为了配合中央安排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部署,"北部都会区"肯定会全速上马,争取早日向领导人交出成绩.愿景太过美好的计划,会令人半信半疑,为了显示特区政府的决心,"北部都会区"的早期规划应安排一大批政府部门进驻,以政府活动带动其他项目及经济活动的发展.更进取的话,甚至可以把整个政府总部迁到"北部都会区",告别以中环为中心的"旧香港"!中国历朝以迁都显示发展中心的转移,特区政府北迁,同样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宣示. | 0.865014 | 158.8125 | 0.00158 | 0 | 251 | 844 | 1,397.6 | 4.109375 | 0.187721 | 0 | 451,000,017,620 | 新闻传媒 |
省政协各界导报社第十三期新闻通讯员培训活动侧记启航新征程,逐梦再出发.
省政协各界导报社第十三期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在安康市石泉县举办.来自全省政协系统,民主党派的近50名学员齐聚一堂,集中"充电蓄能".
"要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甘当'小学生',狠抓大学习,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有信心,有能力讲好政协故事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凝聚起全省政协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合力,确保新时代全省政协系统新闻宣传工作持续高效推进."在开班仪式上,省政协副秘书长雷明川对学员们寄予期望.
培训现场五天时间里,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的形式,聚焦政协新媒体宣传,新闻摄影技巧,媒体融合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等,以"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训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参训人员宣传能力水平,强化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
一次安康行,一生政协情.授课老师们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例子,讲解深入浅出,生动精彩,是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使我受益终身.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看,多记,多写,在实践中磨炼新闻敏感,在实践中提高采写水平,创作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政协宣传工作战线的一名新兵,此次培训对于我进一步理解和实践政协宣传工作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加强团结联谊的重要载体,社会各界了解政协的重要窗口,政协理论宣传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这四个核心职能有了巨大帮助.回到单位后,我将积极学用转化,写好"下篇文章".
这是一次难得的充电学习机会,老师们既讲理论,又传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很有启发.在收获了许多实用性拍摄技巧,写作技巧,采访常识的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好老师和好伙伴,我将努力把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不断增强业务本领,不断深化业务能力,提高新闻素养.
这次培训,既是业务知识丰富的"压缩包",也是全省宣传队伍的"加油包",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最大的感受是,处处留心皆新闻,要用细致的心观察身边人,用勤劳的笔记录身边事,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的良好习惯,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温度的好稿件.
培训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的讲授,又有生动鲜活的具体案例分析,更有结合工作实际的经验之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令参训学员受益匪浅.我将认真探索新闻宣传特点,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时效强,质量高,有创新的新闻稿件,记录下长武发展的每一个感人故事和每一个光辉瞬间,助力全县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开班仪式当天,清风习习.石泉国际酒店里热潮涌动,前来参加省政协各界导报社第十三期新闻通讯员培训班的学员们步履铿锵,处处涌动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洋溢着奋进的时代激情.
交流摄影心得步入融媒体时代,各单位应该如何学,如何做,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形势?
聚焦融媒体时代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培训期间,各界导报社副社长刘菁,各界新闻网副总编辑刘艳宇,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杰,从新闻稿件中的语言运用,标题制作,新闻摄影的图片构图,拍摄角度,以具体作品为例,细致讲解了如何挖掘新闻点,培养新闻敏感性,提高新闻写作与摄影水平等,进一步提高了通讯员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对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将利用好"各界导报"这个大平台,把政协故事讲得更好,把政协声音传得更远,把政协这项经常性工作做得更出彩,努力为全省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安康力量.也希望各位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共同推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开班仪式上,安康市政协副主席陶柏林的殷殷寄语令广大学员备受鼓舞.
记录授课内容"刘菁副社长关于全媒体时代宣传工作'要唯新唯快''观点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的精彩授课,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西安市政协研究室宣传信息处主任科员李辉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此次培训,他对新闻宣传和融媒体工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得到了启发.他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吸收消化授课内容,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努力成为真正想写,敢写,会写的宣传能手,助推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课堂上,一句句真知灼见和一页页培训课件,为大家标出了坐标,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尤其是李杰老师对新闻摄影的风趣讲解,让我们切实领略了摄影艺术的神奇魅力."宝鸡市政协研究室干事赵鑫说,摄影中视角,构图,后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令他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他将全方位学习新媒体技能,努力把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是金蚕之乡,鬼谷故里,自然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厚重."此次培训为市县政协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有效推进了全县政协宣传工作.同时在石泉开展实地现场教学,对石泉旅游,石泉形象更是一次重要的宣传和推介."开班仪式上,石泉县政协主席胡学军在致辞中表示.
一路采撷一路收获.培训期间,为进一步加强新闻写作实践,报社组织学员走进安康各地进行实地采风.一路上,学员们或交流,或沉思,或驻足观察,用镜头,笔头,手机,相机记录着石泉县的美丽嬗变,深切感受当地厚重的历史人文魅力.
学员们在石泉县革命纪念馆参观其间,各界导报社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学员开展党性锻炼活动,确保了学习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培训首日,学员们来到石泉县革命烈士陵园,前往革命纪念馆参观,仔细聆听石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随后,大家在红军纪念广场整齐列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馆内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让我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艰难行军的场景,看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难永向前的精神,深深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和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柞水县政协经济委主任袁柏松说,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保持开拓创新的激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干净宽阔的青石板路,飞檐翘角的马头墙,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近年来,石泉县围绕"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古韵乡愁,把握地域特色,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对老街进行保护性修复开发,持续做美形态,彰显文态,丰富业态,把老街打造成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学员们行走在石泉老街上,感受陕南民俗,领略汉水文化,沉浸于老街古朴典雅的风情中,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这美好一刻.
唯美精致的刺绣,精巧朴素的草编,栩栩如生的泥塑......走进石泉老街的非遗文化体验馆,来自凤县政协的辛媛立即被这些古老的非遗项目吸引,不禁连连夸赞.通过体验非遗项目,辛媛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更深刻了解到非遗技艺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凤县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此次的石泉之行令我在文化宣传方面深受启发.我将努力学习石泉文化宣传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发力点,推动文化宣传工作守正创新,走深走实."
"山雄水奇秦巴地,钟灵毓秀汉阴城."汉阴县以三沈文化,家训文化,书法艺术等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而闻名,其中,为纪念"昆仲三贤" - - 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而建的三沈纪念馆已成为汉阴的一处文化地标.9月7日,学员们来到汉阴三沈纪念馆,体悟一代大师的厚重文品,铮铮风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
学员们在汉阴三沈纪念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参观了展馆牌楼,家训长廊,展厅,沈氏祠堂,认真聆听了汉阴沈氏起源,沈氏家训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及主要内容,重温革命先辈坚守真理,为国舍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品格,感悟沈氏家族育人,治家的浓厚氛围和沈氏家风家训文化的魅力.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参观过程中,来自咸阳市政协的"95后"青年干部曹笑媚深受启迪,沈尹默的"月夜"令她感慨良多,"这看似简短的诗句是沈尹默先生追求独立自由和不断探索的奋斗精神的充分表达,这是'五四'前夕青年一代的觉醒,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
学员们在安康农业示范园参观学习思之深,则行之远.满载着沉甸甸的学习成果,9月8日上午,结业座谈会如期举行.学员们围坐在一起,依次交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
"在本次培训中,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经验,还结识了新朋友,在分享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情谊,可谓是一段难忘又深刻的经历."结业座谈会上,西安市政协宣传信息处一级调研员佟庆利深情地说,政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个成长的大平台,他期待有更多年轻人以培训班为契机,开启一次崭新的"扬帆起航",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加强思考,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新闻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贯穿始终,助力新时代新闻宣传事业高质量发展. | 0.88619 | 140.923077 | 0.019699 | 0 | 220 | 1,028 | 951.4 | 4.109375 | 0.129094 | 0.009735 | 451,100,006,200 | 新闻传媒 |
"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从习主席署名文章看大国外交
得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并要在"利雅得报"发表署名文章,沙特"利雅得报"总编辑哈尼·法里德·瓦法兴奋不已:"这不仅是"利雅得报"的荣幸,更是整个沙特媒体界的殊荣."最近几天,这位总编辑和同事们忙得不亦乐乎:推出报道介绍中沙合作情况,展示中国发展新貌,整版转载"人民日报"文章并在头版做导读......
12月8日,在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 - 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 -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的署名文章"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在"利雅得报"发表,埃及,约旦,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媒体纷纷转载.6年前,也是在"利雅得报",习近平发表过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文章.两篇署名文章都在沙特和阿拉伯国家收获热烈反响.
2022年12月8日的"利雅得报".(图源:"利雅得报")
对于沙特,许多中国人第一反应是遥远的"石油王国".实际上,中沙两国人民交往的渊源很深.东汉时期,甘英曾到达海湾阿拉伯国家;唐代,大食国多次遣使来华;元代的汪大渊去过麦加,他的"岛夷志略"是中国了解古代沙特的重要文献;明代航海家郑和多次远航至吉达,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中沙两国跨越千年的交流,都被写入了这两篇署名文章.
阿拉伯国家有句谚语:"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在"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一文中,习近平特别提到两组同文化交往相关的数据:一个是"沙特4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8所中小学开设中文选修课",一个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开设20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中国40多所高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在习近平看来,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现在,中文已被纳入沙特国民教育体系,当地正兴起一股汉语热.沙特国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专业教授陈明说,3年前,他所在专业招生还是个位数,而今学生已有130多人,有的同学还参加了沙特今年首次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不久前,100多名沙特中文学习者用中文给习近平写信,表达他们对中文的热爱,习近平给他们回信说:你们通过学习中文和参加"汉语桥"交流项目,了解到丰富多彩,立体全面的中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2022年7月20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参赛选手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决赛中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海洲 摄
行走在沙特,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印记:各式各样的中国企业广告牌,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建筑,中沙合拍的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中沙合作的大手笔 - - 延布炼厂,还在习近平的署名文章里被专门提到.
延布是沙特西部红海之滨的一座小城.6年前,中沙两国元首共同为延布炼厂的正式投产按下红色启动键.这座炼厂由中国石化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占地约52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
投产6年多来,延布炼厂为沙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年轻人创造了新的人生机遇.32岁的侯赛因大学毕业后来到延布炼厂,成为焦化车间的一名员工.他铆足了劲儿跟中方工程师学习技术,现已被提拔为主管.目前,延布炼厂共有1200多名沙特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7%.自运营以来,这家炼厂为当地直接或间接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中沙延布炼厂(图源:中国石化)
中沙合作还广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劳务,农业等领域.习近平在"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中提到了吉赞产业聚集区,红海公用基础设施,5G通信等重大项目.他在2016年署名文章中提及的"中国公司在圣城麦加铺设的轻轨项目",已运送朝觐者逾2000万人次,当地人说"简直火爆得不得了".
6年前,习近平在"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里将沙特称作"中国的兄弟国家".这回,在"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中,习近平形容阿拉伯国家是中国"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过去10年,中阿各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中国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7个阿拉伯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15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14个阿拉伯国家参与"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2021年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1.5倍.
2022年12月4日,人们在位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华为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参观体验.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同时,中国保持海合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石化产品出口国地位.2021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300亿美元,中国从海合会国家进口原油突破2亿吨大关.除产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融等传统领域外,双方也开启了新能源,航天,数字经济等高技术合作.
习近平在"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中,对近年来中阿合作成果如数家珍:"双方合作建设的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卡塔尔卢塞尔球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苏丹麦洛维大坝,罗赛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成为中阿友好地标."这些"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不少被印上了卡塔尔,阿尔及利亚,苏丹,科威特等国的货币.
"中国建造"卢赛尔体育场是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被印上卡塔尔10里亚尔纸币.(图源:网络)
"独行快,众行远."习近平曾引用这句阿拉伯谚语,道出中阿携手同行的真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当此之时,习近平访问沙特和出席两场峰会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开启了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关系的新时代.
正如习近平所说,"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 | 0.854806 | 116.428571 | 0.034893 | 0 | 205 | 800 | 834.7 | 4.050781 | 0.19591 | 0 | 451,100,007,894 | 新闻传媒 |
任何一个调频广播电台,无论其规模大?.▏译娕_,省级电台,市级电台,县级电台,乡级电台,村级电台,校园电台,企事业单位电台,部队营房电台,等等),都将由音频播控设备,传输设备,调频发射机及发射天馈线组成.覆盖范围大的电台,需要发射功率大的调频发射机,高增益的发射天线并架设在离地面高的地方;而覆盖范围小的电台,则需要发射功率小的调频发射机,增益合适的天线并架设在合适的高度上.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去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调频广播发射机
调频广播是怎样实现自动开,关机的.自动收扩机的自动开机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静噪自动开机法,即收到信号自动开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电路简单,缺点是容易杂波干扰导致误开机,有人把这种误开机称(半夜鸡叫).二种方式是导频开机法,调频广播立体声编码器的导频国家标准是19KHz,要求调频广播自动收扩机解码的频率也必需是19KHz,才能开机.利用立体编码的导频开机,这样避免了同频无导频载波信号的干扰.其缺点是同频率同导频的发射机也能开机.第三种开机方式是编码开机是利用DTMF的编码和译码方式,在发射机的音频信号输入端加编码器,在接收机中加译码器,实现多位码群呼开,关机,也可选呼开,关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电路复杂,成本高.
广播传播的特点:
1,广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无论是对内广播还是对外广播,这一特点都是广播的优势.但是在对外传播中,广播的这一优势表现得更为突出.
2,广播比报纸和电视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因而它所能达到的范围,传播信息的速度,远远超过报纸和电视.这一点早已被国际传播的实践所证明.
3,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声音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传播方的认识,从而对人们理解,接受信息提供帮助,加以引导.
随着我国广播行业的不断发展,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广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台要想把广播事业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节频率来进行声音信号的传播,当广播信号经过调频声音的处理之后,声音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而且噪音也随之有所减少.
我国的调频广播发展迅速,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有线广播,虽然电视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它终究取代不了广播,因为广播的灵活性,收听设备小,投资少,见效快,是电视设备不可取代的.调频广播发射机 | 0.897059 | 143.555556 | 0 | 0 | 306 | 283 | 772.2 | 4.167969 | 0.116099 | 0 | 981,700,002,967 | 新闻传媒 |
[摘要]本论文试图研究关联理论对新闻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指导意义.格特(Gutt)曾经提到,根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种策略.本论文探讨的是在格特提出的翻译理念下,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翻译策略在不同的新闻语境下,针对文化负载词所应采取的翻译技巧.
1. 翻译与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最初由学者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研究的关注点在于人类交流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关联理论把交流看作是一个明示 - - 推理的过程,,即讲话者要把自己的意图显示给听众,这个过程叫作明示;而听众要根据讲话者的行为和语境来推断讲话者的意图,这个过程就是推理.而取得认知的前提 - -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就是关联理论的主框架.作为威尔逊的学生之一,格特首先期望关联理论能够帮助他形成一个翻译理论框架.然而,经过一年的研究,他发现关联理论本身就足以指导翻译过程.
1991年,格特发表了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和语境".他认为在翻译中,关联理论首先依赖于语境因素和处理因素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联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因为"关联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的交际活动预期取得最佳关联,也就是说,听者能够在分析过程中花费最小的力气,而对讲话者的内容获得最准确的理解."对于大多数翻译来说,译者要做的就是在源文本和目的文本两者中构建最佳关联,而翻译过程可以视为一个双向的明示 - - 推理过程.
2. 第一,新闻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新闻的语言特点是"明确,得体,简洁,流行,生动".成功的新闻翻译文本需符合以下标准:所翻译的文本要符合新闻报道体裁的规定,用语规范.在满足这两个条件后,新闻翻译需要把原文的主旨大意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出来.汉英新闻翻译的难度是很大的,原因复杂.首先,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第二,两种语言的使用者思维方式不同;第三,也是本论文的关注点,则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阻碍,从而在翻译中很难取得最佳关联.奈达曾指出:想要取得真正成功的翻译,双文化制要比双语制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处于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才有具体的意思.
汉语的文化负载词很多,例如雨后春笋,雪中送炭,人中龙凤,结草衔环,三农,大锅饭......一些词语涉及历史典故,一些关系到神话传说等等.译者在翻译时,有些词语能够找到对应的文化负载词,而有些词则很难找到.那么,该如何翻译才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呢?取得最佳关联和两个因素有关:语境因素和处理信息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让目的语读者花费最小的力气,从而获得最佳的语境关联.
在"翻译与关联:认知和语境"一书中,格特指出翻译有两种策略: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在格特的翻译策略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划分两种策略之下的翻译方法,并辅以例子分析.
1. 直接翻译.(1)直译.直译是直接翻译策略下的一种翻译方法,即翻译文本是源文本字面意思上的再现.这就意味着采取这种翻译方法时,汉语新闻中提到的事物,在汉英双语中有同样的文化意象,译者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相同意义的文化负载词.下面,将结合两例新闻题目来加以分析:
源文本:我们是塑料人吗?
这个例子是新闻题目,新闻内容是一些志愿者穿着塑料袋在人群中游行,希望能够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意识到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我们都知道,环境保护一直是世界上的热点话题,人们也在塑料使用上倾注了巨大的精力,所以将"塑料人"直译为"plastic men",英语读者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英语中也有这种说法.英语读者在看到这个题目时,花费较少的力气就能取得最佳关联.
2. 间接翻译.由于汉英双语中间有巨大的文化差异,相对来说,翻译中较少采用直接翻译,而更多采用间接翻译策略.为达到最佳关联,译者会根据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释译,替换,改写等.本文分别讨论三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并辅以例子分析说明.
(1)释译.释译,顾名思义,就是在翻译中辅以解释说明,常用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大学生"和"高尔夫球童"虽然都是文化负载词,但其实汉英双语中都有相同的概念,高尔夫是一项在西方流行的运动,似乎此处采用直译方法就足够了.但在这个新闻稿中,其实还隐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对于英语读者来说,高尔夫球童是那些在高尔夫俱乐部为顾客捡球的人,由于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低,故而大多是中小学生的兼职.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读取学位,本应从事高薪,体面,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这个题目里隐含的矛盾现象,是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的,意在指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汉语读者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不难理解题目中的深层含义.而英语读者不知道中国的求职市场的状况,故而在题目中加以解释说明,更方便读者理解.
(2)替换.替换,指的是在翻译中如果遇到了有特定含义的词组,在英文中能够找到类似但不一样的表达,可以把汉语的词组替换为西方读者熟悉的词组,而不过多照顾源文本的意思. | 0.884503 | 157.846154 | 0.004895 | 0 | 321 | 514 | 914.8 | 4.433594 | 0.132066 | 0 | 981,700,010,057 | 新闻传媒 |
[中国包装网讯]根据中国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闻纸总用纸量比2015年上半年减少了8.2万吨,同比下降14.3%.这是新闻纸市场在经历了连续几年下跌之后,又一次出现下滑态势. 整个市场"愈加艰难".
"现在的新闻纸市场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顺如此感慨.
李国顺所说的"艰难",用几个数据便可说明:短短4年间,新闻纸厂年总产量从380万吨缩减到今年预计的210万吨;新闻纸的价格从2008年最高时期的5800元落到如今的4100元左右,连续8年下降.
一方面,终端价格小幅下滑,而成本却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美废(从美国和加拿大回收的纸张),从年初每吨135美元上升至现在180美元,李国顺粗略计算过,加上环保,安全,资金等压力,企业每吨新闻纸要亏损400元左右;另一方面,企业用于生产的资金压力逐步加大,用纸单位拖欠纸款的现象增多,使得新闻纸付款周期拉长,纸厂资金周转困难,压力加大.
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指出,新闻纸市场不景气,需求量下滑,导致很多国内新闻纸厂家采取减产,转产措施,有的甚至提早退出新闻纸市场.
李国顺提到,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有6台生产新闻纸的机器进行了改产,其中3台已经改为生产文化纸和包装纸,预计未来将只保留两条新闻纸生产线.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每年都有1至2家新闻纸生产厂家退出新闻纸市场,原来国内大大小小十几家纸业,如今规模较大的也只剩下几家而已.
"持续恶化的经营状态,不断受挤压的生存空间,必然导致目前仍在苦苦支撑的部分或个别纸企加速退出."在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春辉看来,这种加速退出也许会导致供需平衡加速出现,然后从此市场稳定,纸价回归合理.但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退出现象"过犹不及".
韩春辉的担心不是没有可能.据李国顺介绍,到今年6月底,几大新闻纸厂库存从去年的23万吨下降到13万吨,只有20多天周转量.而且,很多厂家还在安排进一步的限产."这种现象有可能影响到用纸安全,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李国顺说.
自古以来,纸报一家,唇齿相依.也正是由于这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纸业与报业一直上演着"爱恨交织"的故事.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产业经营管理处处长王立平表示,受报业大环境影响,报业用纸逐年不断减少,新闻纸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一路走低趋势不可扭转,且调价波动过于频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使新闻纸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对于新闻纸市场的未来,李国顺认为,鉴于我国党报党刊市场的相对稳定,都市类报纸明年还将进一步整合,新闻纸用量依旧会有所减少,但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纸报都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对待.胡怀福认为,做为纸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报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正确把握报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掌握报业新闻纸用纸数量,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确保新闻纸质量不降低.同时,报业同仁也要理解纸业的合理诉求,充分考虑纸业当前面临节能环保,成本上涨,价格调整和库存压力大的实际困难,共同维护良好的新闻纸市场秩序.此外,纸报也要正视当前遇到的困难,以创新引领纸报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 0.892481 | 102.307692 | 0.00757 | 0 | 212 | 382 | 1,399.4 | 4.074219 | 0.161654 | 0 | 981,700,010,223 | 新闻传媒 |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队伍是党和人民信赖的一支重要力量.互联网时代,不是媒体不再重要,而是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事实充分证明:越是信息传播手段多样,信息内容多样,越是需要各级媒体越办越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越是舆论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传播技术广泛,越是需要新闻工作者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越是读屏成为常态,时尚,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报纸,电视吸引力小了,越是需要我们坚持"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舆论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历史反复证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历史上,党在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新闻工作者做到"四向四做",突出强调践行"四力"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工作遵循,提供了思想武器,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大力践行.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的新闻工作"48字"方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新闻业务水平,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鼓与呼,发出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画卷.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更加注重新媒体传播,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坚持分众化,互动化,精准化,着力打造一批生动活泼,广受欢迎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回答好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党的新闻工作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举旗帜,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媒体掌握在忠诚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手中,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把党的旗帜高高举起.引领导向,就要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发挥"定盘星"和"指南针"作用.围绕中心,就要聚焦中心工作,重大部署,重要决策,重点事项,提前介入,加强策划,集中报道,掀起高潮,形式多样,形成声势.服务大局,就要从有利于发展全局和维护大局稳定出发,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不断增强新闻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党的新闻工作同时要求,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属性和特质,必须遵循"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为主"的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使新闻舆论真正成为时代的加油站,奋斗的催化剂,道义的守护神,稳定的减压阀.
党的新闻工作还要求,"联结中外,沟通世界",其深刻启示在于,随着中国前所未有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贡献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和重视,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不仅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的期待,更是一种必然和大趋势.因此,新闻舆论理应有世界眼光,全球思维,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积极"走出去",打好主动仗,提高中国声音的"分贝",刷新中国形象"颜值",不断搭建新的大舞台,迈上新的大台阶.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四向四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讲理论,也讲实践;既明方向,也明路径,不仅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什么样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确立了根本遵循.其核心要义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政治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实际工作中,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确保政治方向正确,根本在于深刻把握,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永葆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关键是心里要有定盘星,宣传要把握时,度,效,坚持从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出发,一个标准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有志向就会有劲头.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才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业务精通,本领高强,不为困难所吓倒,不因诱惑而动摇.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确保新闻志向正确,根本在于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持续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努力掌握现代传播手段,全媒体采编发业务本领,真正成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全媒型新闻工作者.
取向决定价值观.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才能大力践行"四力"要求,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确保工作取向正确,关键是站位要高,觉悟要高,认识水平要高,眼睛要向下,脚步要向下,笔和镜头要向下,切实带着感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付出真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实记录表达群众的所思所想.
党的新闻工作指引航程,"四向四做"寄予厚望."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引.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胸怀大局大势,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投身时代大潮,真正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感悟新时代,在激发共鸣,形成共振中讴歌新时代,不断推出"眼中有人民,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新闻作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让党和人民信赖,把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深,更广.
(作者单位:山西画报社) | 0.85842 | 186.466667 | 0.0434 | 0 | 285 | 814 | 691.8 | 4.15625 | 0.148373 | 0.008176 | 981,700,035,599 | 新闻传媒 |
面对长短内容融合的大趋势,全媒体内容生产接下来怎么搞无疑是一道必答题,具体来说就是长内容与短内容如何构建新的协作关系与生产模式.首先,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其次,对于媒体来说,拨弄文字是自己吃饭的老本行,应该比那些野蛮生长的玩家内行,因此可以说文字内容是一切的基础.
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和融媒体两种内容生产模式在产品本质上是不同的,它们并非对立主导的关系.虽然短视频UGC去中心化的传播生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相反,短视频所面临的真正竞品是其他打发时间类的低用户成本产品形态,比如微信朋友圈,手机游戏等.
对于融媒体,要适配传播环境,在短视频传播环境中找到自身的关键触点,提升严肃叙事用户体验.而这些关键触点可以包括正能量,情绪化传播,反转,reaction等元素,帮助加速传统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
总之,抖音短视频和融媒体两者在产品本质上是不同的,它们具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市场.因此,在撰写文章时,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内容模式,并在其中寻找差异化和创新的点,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应有的选择 - - 三个定位各级融媒体的强项之一是长内容,而短视频平台则成为融媒体主要的内容发布地.因此,如何在短视频平台发挥出自己长内容的优势,是未来融媒体发展的核心命题,形象的类比是一个擅长长跑的选手进入了短跑赛道.
1. 内容定位:从新闻到故事
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多数用户的目的是娱乐,想看的是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故事.有时候不是长视频打不过短视频,而是新闻叙事打不过故事叙事.
因此,在生产定位上不管长视频与短视频,对于传媒而言首要的就是把自身的内容定位确立清楚.
长视频与短视频是产品形态,用户需求层次才是核心.究竟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归根结底是要看你所生产的内容对应的是用户哪个层级的需求,从需求角度去考虑用户定位,然后倒推产品形态.从一开始就追问长视频或者短视频哪个好反而是本末倒置.
大屏和小屏不是简单的从属,联动的关系,之所以在小屏强调互动,其本质在于提醒传统媒体要重视民众在传播生态中的需求,话语权,体验感,这一切的核心在于传播环境"服务性"的转变.
在新兴媒体平台上,传统媒体与平台之间是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平台提供保障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融媒体则需要充分利用平台给予的政策与运行机制来开发新场域下的"服务型"内容与产品.
类比广告主的投放来说,大屏做品牌力,小屏做产品力.为何小屏适合打造产品力呢?
小屏的传播环境是红海竞争,只有通过产品化从用户的偏好,需求出发,强化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度",才能在用户认知里打上"地标型"烙印,比如李佳琦的直播间.
这将不同于大屏上以"节目"为单位的内容产品,如何占领用户传播"心智"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随着传播生态的不断发展,当前头部短视频平台正呈现出"超级应用"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融媒体要意识到大屏和小屏在传播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积极融入传播生态和商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浪潮中,与"大浪"共舞. | 0.899225 | 86 | 0.006245 | 0 | 155 | 283 | 1,033.8 | 4.179688 | 0.113953 | 0 | 981,700,038,823 | 新闻传媒 |
唱响奋进凯歌 凝聚民族力量
□新华社记者 胡 浩 王思北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闻舆论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职责使命,锐意改革创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激荡起唱响奋进凯歌,谱写时代华章的强大力量.
坚定不移跟党走
锻造能打胜仗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2016年2月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极大激发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何在复兴征程中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进的力量?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舆论场中一锤定音?如何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唯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唯有以"四向四做"为职业标杆,在增强"四力"中着力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培训......新闻从业人员补充理想信念之"钙".
组织新闻工作者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赴革命老区,基层一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主题采访调研......努力推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赣南红都,新闻媒体在此集结."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追随红军长征步伐,跨越1.6万余公里,推出万余篇一线报道,总阅读量近20亿次.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活动点赞,强调其"对阐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很有意义".
再走征程,书写巨变;讲好故事,坚定自信.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连续举办八届,优秀记者们讲亲历故事,说采访过程,谈内心感受,为引导和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感人的故事来自脚下的泥,眼中的光,坚强的队伍在践行"四力"中淬炼.
将高海拔地区作为增强"四力"的主战场,深入边疆哨所,扎根基层群众,新华社西藏分社采写了一批带着"酥油香,糌粑味"的优秀作品,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作出了表率.
2020年1月,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倡议,号召新闻战线和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向新华社西藏分社学习,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深入践行"四力"要求,忠实履行职责使命,不畏艰险,勇敢担当,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信心传递给亿万人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新闻舆论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愈加巩固.
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政策精神,用生动的群众语言把最新理论播撒到百姓心间,各媒体纷纷推出"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重温嘱托看变化"等专题和"习近平的小康故事""第一观察""时政新闻眼"等栏目和产品,以生动故事和独特视角,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大国领袖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坚持创新为王,内容为要,理论普及活起来,实起来,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播发"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 -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华社长篇通讯"砥柱人间是此峰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等重磅文章,推出大型MV短视频"江山如画",沉浸式视频交互产品"关键一步"等融媒体产品......各媒体浓墨重彩展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历史贡献,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创造新辉煌.
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每逢重大历史事件,新闻工作者奋勇当先,忠实履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回望改革开放40周年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揭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深刻时代意义,作答历史之问,回应时代关切;描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波澜壮阔历史画卷,表达深情礼赞,坚定在强国路上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鲜活生动展现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抗疫舆论引导,讲述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激发起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中国力量......新闻舆论战线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关注环保领域乱象,揭批形式主义歪风,痛陈校外培训积弊......新闻工作者不仅做歌颂者,观察家,也善于化笔为剑,激浊扬清,有效引导舆论,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他们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发掘最新鲜,最活泼,最真实的新闻,用多种形式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中国;他们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充分的事实依据,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的传播路径,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充分彰显事实的力量,道义的力量.
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
拓展全媒体传播阵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媒体时代扑面而至.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新时代,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必须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个主阵地.
新闻舆论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在思维理念,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3家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引领新闻传播不断创新;全媒体创新型人才不断成长,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2535个,县级媒体在机构,内容,渠道,平台,人员,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人民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形成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构建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新华社打造以通讯社业务为核心,涵盖报刊,电视,网络,经济信息,图书出版的全媒体业务格局,加快技术建设迭代升级,建成适应数字化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完善全媒体传播网络,截至今年8月,"央视新闻"新媒体全网用户量超4.82亿次......
媒体融合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全媒体传播阵地不断拓展,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春风化雨润万物,丹心妙笔著华章.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新闻舆论战线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 0.847091 | 82.045455 | 0.039156 | 0 | 245 | 1,052 | 871.3 | 4.101563 | 0.172576 | 0.003099 | 981,700,041,202 | 新闻传媒 |
他说,世界在此危机中正面临两个重要的抉择,将决定病毒过后,我们会生存在什么样的社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个抉择在极权监控与公民赋权之间,第二个抉择在国族主义与全球团结之间.
在目前第一波的病毒战役中,韩国,台湾与新加坡是国际胜利组.虽然这三个国家也运用某些追踪装置,但能两全国民隐私与健康的成果,靠的仍是广泛检测,诚实通报病例,以及对此病毒及疫情讯息充分的市民,志愿配合.这样一个自我激励与知识充分的公众在维护/保护公共卫生的病毒战役上非常强大,远比受到警察管制,资讯受限的民众来得确实,敏捷而有效率.
其主要原因,哈拉瑞强调,就在"信任",公众能接收到科学上的真相及事实,并且信任公共机构所传达的这些科学事实.
重新建立对科学,公共机构,与媒体的信任,是哈拉瑞提出认为可以抗拒监控社会最好的方法.2019年路透新闻学研究所数位新闻报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在38个国家调查中发现,台湾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只有28%,相较38国民众的平均新闻信任度有42%.比台湾新闻信任度低的国家在当年只有希腊的27%,法国的24%(因黄背心运动比前年降低11%),以及22%的韩国(p.20).
对网络假讯息的担忧程度,台湾有54%,比前一年多了4%,是被调查国家中的中段班(55%),然而对网络假讯息最忧心的几个国家:巴西 85%,英国70%,美国67%,法国67%,除了因为政治的高度两极化对立引起警觉,还有媒体对此议题与现象持续性的报导,以及国会对假讯息散布的调查(p.21).
已经习惯每天两点守在直播前观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的台湾民众,或许了解这两篇文章的矛盾之处.台湾这次的疫情最主要的沟通力量是公共传播,疾病管制署(CDC)征用有线,无线,卫星电视及MOD频道以直接播放防疫宣导字幕与影片(e.g."防疫大作战") ,公共媒体每日请防疫政策参与者,公卫专家,专科医师,医药记者,病毒研究学者上节目讨论最新进展及议题,甚至副总统陈建仁都在脸书上直接就流行病学及公卫政策回应疫情发展发表文章及概念解说.
与其说台湾民众对媒体信任度没有调查来得低,不如说台湾在此次疫情就公共机构与科学事实做了密切的结合,赋权公众,加上决策及讯息的透明度以及对现况与民意的即时反应,建立了信任(见<What Taiwan can teach the world on fighting the coronavirus>).
新闻媒体在此中扮演的角色除持续监督政府,即时传达讯息,在防疫不能有破口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或许是在防疫公共沟通的过程中,有哪些社群并没有被赋权到?哪些人是平常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但却常被忽视的共同体之一?借由何种传播管道与策略,可将这些人重新拉回至共同体中,让他们也可以接收到足够的讯息与充分的知识,建立同样的信任?
这些信任的建立在我们的时代中,并不简单.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极权体制的维系并非只是监视,控制自己的人民,也在破坏民主社会的信任,以及建立此信任的事实资讯,以合理化集权的独裁统治以及其统治所建立其上的虚幻想像,这些虚幻想像,无法只存在国境之内,也需要国际的默认才能维持.
哈拉瑞在他的另一本著作"21世纪的21堂课"(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里,提醒我们后真相与假讯息并非现在才有:英国移民当初所到达的澳大利亚并非无人之地(terra nullius),澳洲原住民在当地已生活五万年;在俄罗斯宣称与乌克兰千年统一的历史里,基辅跟莫斯科只在同一个国家中三百年之久;犹太复国主义口号里的"无土之人来到无人之土",摆明无视早已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裔居民;中国从来不承认西藏曾经是独立国家.我们也想举手:"台湾从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哈拉瑞想提醒我们的是,人类一直都是后真相的动物,我们常常宁愿相信虚构,也不想知道真实.这样的坏习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受宗教,意识形态,商业文化摆弄,相信假新闻,成为帝国,极权,与狂人的帮凶.而假新闻下,隐藏的常是千千万万真实的受害者.1930年代早期,斯大林的宣传曾让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及记者们赞美当时的苏联是理想社会模式,而真实的情况是,几百万的乌克兰人与苏联公民死于饥荒.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来说,很重要的一堂课就是承认假新闻及是比我们想像更严重的问题,而我们也必须更努力地分辨真实与虚构.
普利策新闻奖常胜军,非营利调查新闻报导组织ProPublica三月26号刊出其调查分析报导,从推特上超过一万个假账号及被骇账号的爬梳中,了解中国如何透过社群媒体,从污蔑香港反送中运动到武汉肺炎去中国化进行大外宣(见<How China Built a Twitter Propaganda Machine Then Let It Loose on Coronavirus>).
调查中发现中国网军会骇入使用者账号,将其僵尸化,开始在反送中期间贴一面倒香港警察好棒棒政治文,反送中运动污蔑文,中国强宣传文.然后被骇入的账号会开始删除旧主人过去的贴文,解追踪之前的朋友,成为借着账号过去的身份宣传中国,及传递武汉肺炎假讯息的僵尸账号.
ProPublica发现,在这些已被骇的账号中,有北卡的教授,动画设计者,麻州的妈妈,英国的网页设计者,澳洲的财务分析师等,仍然有人类样貌的ID.记者们无法知道这些账号到底是中国网军自己骇入,还是去跟其他的骇客买的账号.但更进一步的调查就会发现,中国政府在推特上发挥影响力的隐密意图一直持续:这些僵尸账号都跟北京的网络行销公司"一网互通"(OneSight Technology Ltd.) 有关,而"一网互通"负责中国第二大国家通讯社"中新网"(China News Service)的推文流量增加合约.中新网直接受指挥于"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外影响力操作的作战部队.
其实ProPublica的调查与我们在脸书上常看到的粉专账号自清贴文差异不大:中国网军常私下交涉希望以金钱购买其粉专,或是私下要求有影响力的账号张贴中国好棒棒文,以稿计酬.
中国武汉肺炎疫情爆发时,许多反对香港反送中运动推特账号转而支持政府抗疫,在中国疫情到达高峰时呼吁同胞团结"驱逐网络不实讯息".当疫情在全世界爆发时,贴文转而在海外推广中国政府形象,一个假扮自由亚洲电台(RFA)的账号就以英文大肆赞扬中国对意大利的援助.
僵尸们的账号伪装常做的很不好,想装香港人写香港文却常写错字,简体常常忍不住跑出来,搞不清屏蔽外的世界谁是谁,哪里有什么,因此还找了已移民澳洲的中国政治异议者,卡通画家巴丢草,以一千七人民币请他制作一个15秒的宣传片,宣传中国抗肺炎有成.无知程度跟"我妈妈是高嘉瑜议员在台北一中时的同学......"那篇贴文有拼 .
在这些荒唐的假讯息散布中,遮蔽的正是中国境内已被零确诊的武汉肺炎病患,死者,及其家属们.武汉肺炎的科学真实因为中国不愿,不想,不能跟世界告知,蔓延至此,全球许多人们纷纷倒下.
共同体的形成,在于真实世界里的相互增能与相互信任,在实际生活中的相互存在与扶持,在共同困境中的一起面对与打气,而不是共同相信虚构的神话,或宣传,或意识形态.
因此这样的我们,有责任去确认我们的讯息来源,发现自己的偏见,接收科学资讯,认识不同社群与族群,并尽量以自己的专业涉入公共讨论.那些并不追求真实而代理政治斗争,买别人账号而僵尸上市,用神话,口号,硬要台湾吞下其大中华想像,摧毁公共信任的媒体,政客,公众人物,是我们在成为赋权公民时,应该改掉的人类坏习惯. | 0.891604 | 152 | 0.004084 | 0 | 326 | 805 | 1,234.1 | 4.148438 | 0.136905 | 0 | 1,015,400,000,341 | 新闻传媒 |
'黄色',现代汉语里的一个正八经儿的词.在封建社会甚至还是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那么,就这么一个正经的词,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色情''淫秽'的代名词了呢.
最早的黄色新闻出现在19世纪末,是纽约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激烈竞争时期出现的新闻样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社争相迎合市民的趣味,新闻内容不够严谨,善用具有煽动力的笔法,尤其爱好夸张其词的大标题.'黄色新闻'的顶峰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时期,双方竞相登载耸人听闻的消息,为这场战争推波助澜.
'黄色新闻'中的'黄色'则来源于普利策麾下"世界报"的漫画明星'黄孩子'.为了争夺读者,赫斯特花重金挖来画师为自己画'黄孩子',而普利策也重新雇人继续连载.两家报社共同争夺的'黄孩子'因此成为两家报社及其新闻风格的象征,'黄色新闻'也因此得名.
民国初年,'黄色新闻'一词首次传入中国,最初是用于介绍这种新闻样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黄色新闻'概念的使用逐渐增多,一些流行的大众知识辞典也收录了这个词语.如1940年的"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辞典",将黄色新闻解释为'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已包括了轻薄,低级趣味等方面.
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黄色'语义忽然朝着色情的方面突飞猛进.
1946年5月12日,有人在"申报"上指斥香港'黄色小报'专谈风月,诲淫诲盗,充满色情文字.同年10月23日的"新华日报"则指责统治集团纵容,利用色情的东西麻醉人民,于是,'黄色新闻'书刊的来历,人民已经怀疑了.
1946年之后,'黄色'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刊物,音乐,电影,文学等主要文化领域,'黄色刊物''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等今人熟悉的词汇纷纷出现,甚至'扫黄'一词也已问世,其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
学者朱光潜就是此类典型.在1948年的"刊物消毒"一文中,朱光潜提及"印着电影名星乃至于妓女照片的红红绿绿的小型刊物"时写道:"我说'红红绿绿的',本是事实,不过据说它们的通行的台衔是'黄色刊物',为什么是'黄色',恕我无知."他一方面表示疑虑,一面也随众地照用,以'黄色刊物'称之.
而国共对峙的政治背景与抗日战争结束,内战兴起时的舆论环境则极大推动了被误用的'黄色'概念的流行.1946年,学者吴晗指责国民党封杀民主刊物,却使'色情的黄色刊物摆满了每个报摊'.林默涵也指责反动派利用黄色小报等色情的东西来腐蚀人心.
1949年后,'黄色'一词继续被广泛使用.1952年出版的"新订新名词辞典"写道:"西洋习惯,黄色象征卑鄙污浊,故带低级趣味的淫秽书刊,就叫黄色书刊." "'黄色是色情的代表,黄色音乐就是一般专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的淫靡恶劣的音乐.'"从此沿用至今. | 0.852076 | 115.6 | 0 | 0 | 160 | 297 | 1,852.3 | 4.171875 | 0.204152 | 0 | 1,015,400,013,805 | 新闻传媒 |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罗宇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2日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刘云山首先来到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听取融媒体采编发平台建设情况介绍,勉励大家精心做好新闻采集,编辑,发布工作,推出更多有影响的融媒体产品,把党报传播优势向网上拓展.在新媒体中心,刘云山仔细了解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法人微博,微信运营情况,强调新媒体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好引领网上舆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人民网,刘云山与基层群众现场连线交流,希望人民网多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更好服务群众.
刘云山就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与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刘云山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融合传播优势,拓展新闻舆论工作的广阔空间.要把正确导向要求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各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媒体融合发展,重要的是内容建设.要坚持内容为王,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时效性,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用人体制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全媒化""复合型"的新型媒体人才.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以管理促融合,促发展.
刘云山强调,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是今年新闻宣传战线的头等大事,要增强"四个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工作.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要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好稳预期稳人心工作,更好凝聚共识,振奋精神,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思想舆论支持.要加强工作统筹,提升宣传效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0.898288 | 248.25 | 0.010163 | 0 | 409 | 272 | 829.5 | 4.070313 | 0.110775 | 0 | 978,000,028,888 | 新闻传媒 |
微信编辑器 微信文案 微信|内容编辑和文案有什么不同?
有这样一种情况,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很多传统编辑转身网络编辑,或者网络编辑转投传统媒体,但都发现工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同样都是干的编辑这一行,那么网编和传统媒体的编辑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笔者既在杂志做过一年多,同时也做了三年时间的网编,现在就将二者相同与不同之处,一一罗列出来.
1,不论是网媒,还是纸媒,或者是其它新媒体(例如手机报),既然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编辑,那么,做为这个职业角色而言,对现在的文章或者采访稿进行编辑,整理,加工,润色,揉合等,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应该是二者的相同点之一.
2,追求可读性.不管是什么文章,可读性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无论你将稿子如何剪裁,最后熔成一个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3,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你有没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无论你是自己写新闻还是转载新闻最核心的东西都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你有,就成功,没有,就不行.
另外附带说一下:网络编辑说起来是编辑,和纸媒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大量传统媒体的人空降过来,而且传统媒体的人经过很多年的积累,经验非常丰富.当网络兴起时,直接用他们的经验对网络媒体来说划算得多.网络媒体崛起才几年,几乎没有太多的人才.所以主编以上的人大多会从传统媒体空降.如果你一上来就做编辑,想一路往上升,难度特别大.
以四大门户为例,新浪总编辑陈彤,他可能是中国第一个网络编辑,他是从网编一直干起来的;网易的总编辑李甬是空降的;搜狐总编辑于威也是空降的;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也是.四大门户里三家网站的总编辑都是从杂志空降过来的,大家可以看出,这是个普遍的现象.从网络编辑一步步晋升上去的空间比较少.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的特点.网络编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快速,海量,互动,缺点呢?我觉得最大的缺点就隐藏在优点里面.如果在一方面特别强就,这里就一定有缺点.例如,既然快,就必定浅,追求快速发布,肯定会牺牲文章的质量.想做到又快又有深度,几乎不可能,这就是致命的缺点.同样纸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纸媒编辑的特点:他们可能在行业纵深性上把握的更为透彻.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传统媒体是慢,但可以做的透.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七个点:
1.网络媒体大部分都在转载,或者在跟踪传媒的原创.当然网络也会有一些原创.而纸媒体,基本上都是原创.但同样的,哪个纸媒敢说自己不从互联网上淘素材的?
2.网络新闻浅,短,而不深.陈彤对编辑有个要求,出去采访不要求一定要写很长,深度的文章,你要迅速抓住某个观点要写文章,一次采访可能有5个点,那就发5篇文章,并用5个显眼的标题标出来.要求人像机器一样,一个观点配一篇文章,快速,但没有深度.而传统媒体呢?恨不得在一个文章里融合七八家子的观点,最后还要再推出自己的观点,以表透彻.
3.网络媒体的编辑,离一线很远.大家都是整天坐在办公室,拷贝粘贴,偶尔有个面对面采访,也是应付差事,对于新闻的背景等很多要素都都丢掉了.
传统媒体呢?一个月能上两天班就不错了,天天在外面跑.接触的素材自然也深厚了许多.
4.自由性差,大多数网络媒体是工业媒体,网络编辑,不自由,少创意.记者其实应该是个自由的职业,因为要接触生活,新闻在哪里你就在哪里,不应该在办公室.网络编辑就是在办公室.
5.追求点击率,格调下降.网络现在衡量新闻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点击率,因此大部分网站追逐PV,追逐浏览量,导致很多垃圾信息,只是吸引眼球的东西在泛滥.而深度的东西往往未必能吸引眼球.这导致网站的品味越来越低,作为网络编辑,个人思想也逐渐消失.
6.普通网络编辑的可替代性.拷贝粘贴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网络编辑标准的模式是找文章,拷贝,发布,需要把标题改改,关键词提一下,分类,放到相应的位置等等,但这些完全可以被机器实现.机器能做的事情,还要人干嘛呢?传统网络编辑干的活会越来越多被机器替代,这是个趋势.
7.有一部分网站的流量,编辑是由产品驱动的.打个比方,QQ.com的新闻浏览量提升很快,因为有客户端弹窗.这导致无论做的好还是坏流量都在涨,可能给编辑造成一种假象,产品太强导致编辑失去方向.这类的网站还有很多,编辑容易晕菜,你这样工作三年以上,例如笔者,基本就晕了.传统媒体这方面差一点,虽然也有些报纸,规定只是是事业单位都要订,但是大多数而言,没有发行量就没有钱挣,而这发行,实实在在的是来自于传统媒体本来的魅力. 实实在在的不同点就是这么多吧.大家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注意,多思考.
闲鱼文案创作思路,提升宝贝排名的编辑发布技巧 如何做好微淘的文案编辑? 文案编辑的套路 [睛软文更吸金]品牌特卖店铺高手提升篇之学了它你就是文案高手 这些文案温柔可爱可以用来发微信朋友圈呢 房地产文案编辑需要注意什么 自媒体文案技巧有哪些?5分钟教你写一篇好文案 写了这么久的内容,原来爆文是这样产生的! 文采好就能能做网站编辑或者文案吗?怎么取得面试机会? 这5种人真的不适合做文案,你命中了吗? | 0.886385 | 115.888889 | 0 | 0 | 241 | 496 | 1,190.1 | 4.046875 | 0.139501 | 0 | 978,000,035,532 | 新闻传媒 |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上内容建设论坛19日在北京举办.这场集合众多国内主流媒体高层,互联网企业高管以及高校智库专家学者的论坛,探路在互联网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寻求这道时代考题的答案.
"如何将精彩的中国故事讲精彩?如何把真实的中国生活说真切?如何让动人的中国声音打动人?如何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获得更多事实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在主持论坛时如是说道.
新华网总编辑钱彤也列出一道中国媒体必答题:我们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异常复杂,斗争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舆论战,如何冲破西方价值围攻,突破西方舆论陷阱,建立中国正面叙事体系,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些时代考题有其日趋紧迫的现实背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一些西方国家倚仗媒体霸权向中国发起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势.
与此同时,数字浪潮之中,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凸显,移动社交媒体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但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理解,西方舆论夹带的谎言,抹黑,渗透,加剧着国与国之间的疏离与割裂.
当新技术叠加新挑战,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日报网总编辑韩蕾谈到了一个现状:"由于国际传播信息的'逆差',海外受众,特别是一些长期被西方媒体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阴间滤镜'的中国报道'缠绕''裹挟'的西方受众,形成关于中国的'认知茧房'."韩蕾说.
一个立场:
如专家所言,互联网时代,中国国际传播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 - 信息流进流出存在"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存在"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存在"落差".
当前,拥有超10亿网民,已形成全球最为庞大数字社会的中国,如何借势互联网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这场"网上内容建设论坛"所聚焦的核心话题.
在与会嘉宾看来,探讨这一话题,先要明确一个立场问题:新时期的中国故事从哪讲起?
"要用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和经验来研究中国,建立中国对自己和对世界的主流叙事."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提出"回到中国",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他说,"我们要有足够的'回到中国'的自信".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立足互联网本身,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强调,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要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在互联网上凝聚中国故事的"根"与"魂".
从个体层面,微信公众号"明叔杂谈"作者明金维说,过去三年多以来,世界局势发展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现实主义国情教育课,"我们是真正地信仰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真正信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真正信仰我们14亿人应该能够获得更光明的未来."
除了有"回到中国"的自信,与会嘉宾还强调要避免掉入西方的话语陷阱.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表示,要坚持批驳反击,主动设置议题,打响打好国际舆论反击仗,主动仗.他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掉入对方的话语陷阱".
一座桥梁:
长期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困境.
"国际传播中客观存在的时空差异,语言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差异等,构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千山万水''千沟万壑'."陈陆军说,讲好中国故事要遵循跨文化传播规律,不断"破壁""过桥",在开展中国叙事时力求细分受众,共情同理,善用网络,善借载体,让世界能够读懂并认同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为世界作出的贡献.
要"过桥",就要"搭桥".赵立坚提到,要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找到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找准国际交流的公约数,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听得信的内容,让中国叙事成为世界叙事和国际共识.
落在实践层面,人民网总编辑罗华提到了当前讲中国故事时的两个误区:一种是一味迎合西方视角,认为展示中国落后故事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受追捧,而展现中国现代发展的故事则在国际上无人问津;另一种是简单生硬,传播不讲方式方法.
钱彤提出"破立并举","破"就是打破西方媒体话语垄断和霸权,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的事实,富有穿透力的表达,突破西方设置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传播双重壁垒."立"就是构建中国故事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兵以陕西的经验总结道,构建中国正面叙事体系,提升正能量传播效果,既要立足本土,让传播具有"近水微凉生"的烟火气,又要放眼全球,心怀"远看山有色"的大格局.
互联网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是抓手?在这次论坛上,多位嘉宾将视角对准一个群体 - - Z世代.
俞岚谈到,"国风""国潮"备受新世代青年欢迎,背后彰显的是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这启发我们,当积极地走向世界时,要拥抱变化,也要守住根本,走自己的路,讲好自己的故事,展现我华夏之美,与世界一起绘制文明织锦".
韩蕾表示,应聚焦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海外年轻一代,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高于年长的人群,即使在西方媒体借疫情大肆污名宣传影响下,他们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观点.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洋网红",知名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高佑思在论坛上说,当下大部分外国青年和中国的交流存在信息差:语言和文化的沟通障碍导致的信息差,让他们对于中国的理解不够真实,立体,全面.他希望打造一个外国年轻一代了解中国的最佳窗口,把真实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拉近世界和中国的距离.
谈及Z世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指出,年轻一代首先要"看见中国",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感受中国社会最新鲜的气息和脉动,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要"读懂中国",俯仰天地,洞察世情,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认同和深厚的情感;最后,要在"看见""读懂"中国的基础上创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挑战蕴含新机遇,以网络文明建设丰富中国故事讲述,以数字浪潮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深刻变革的国际舆论场中让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破圈出海,这是这场论坛面对时代考题给出的路径探索. | 0.87022 | 95.888889 | 0.003101 | 0 | 159 | 868 | 947.4 | 4.273438 | 0.145616 | 0 | 978,000,036,039 | 新闻传媒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大家耳熟能详,常挂嘴边的词,部分新闻人却与之貌合神离,加之近年来社会环境和媒体格局的巨大变化,甚至有渐行渐远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队伍的风气,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引导力和公信力.在新闻舆论工作愈显重要的今天,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很多专家学者曾论述过新闻工作者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各个方面,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笼统地概述业界的现状.在如今讲求垂直细分的时代,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工作者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以更清晰地认识问题.
新闻传播等专业毕业的新闻工作者曾研读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课程,大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新闻舆论工作覆盖各行各业,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从业者,很多一线采编人员并非新闻传播专业科班出身,有些在入职前甚至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相当数量的新闻工作者在这一方面是零基础,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客观现实.
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之间存在各个方面的代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认同方面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由于所处时代教育理念,思想风气,整体社会环境等差异,90后,00后包括部分80后,在政治素养方面与中老年同志差距明显,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个人理解,学习兴趣较为薄弱,很多年轻人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和范畴都未厘清,学以致用更无从谈起.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素养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提升.无论从事新闻行业前理论基础如何,在新闻机构浸淫多年之后,久入芝兰之室,自能耳濡目染,有所精进.较为勤奋努力者可以通过自学填补知识漏洞;部分从业者学习主动性较差,但通过工作中有意无意的积累,至少能够习得部分碎片化知识;本身造诣深厚的从业者则可精进水平,甚至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情感认同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今思想趋于多元,同时新媒体崛起导致传媒界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经营压力增大.在不同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利益驱使下,信念不坚定的同志就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怀疑,或是虽然认同理论,但在严峻的环境下无暇顾及,在思想上行动上出现偏离现象.
如今,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价值观中分量愈发加重,编辑记者的目光也为其所吸引,关注重点渐渐从普通劳动者身上转移至更"高大上"的领域.近年来,"走转改"等活动频繁开展,"三贴近"等要求被不断提及,这些本该是不言而喻的基本要求,也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无需强调都会自觉践行的工作作风,如今却成为宣传部门三令五申的重点工作内容,确实反向说明了新闻业和基层渐行渐远的现状.
如果概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报刊,尤其是近些年来的都市类报纸,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上工人,农民等底层工作者越来越少,朴素,热烈的劳动场景越来越罕见;政商名流开始频繁出镜,大红大绿的娱乐新闻渐渐占据版面,各路名人被360度全方位拍摄.这当然是经济发展,社会阶层变化的体现,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人民性,报刊必须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人民大部分终归是普通的劳动者.如果一份报纸没有坚持把报道重心放在普通劳动者身上,那就很难让人相信这份报纸是讲人民性的.
很多读者会觉得,当今媒体上刊载的有关工人,农民的影像作品,相较于以前丧失了很多美感.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细节很少再被详细描述,仰角拍摄等手法愈发少见,取景越来越随意,有关的佳作名作占新闻作品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小,这确实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观念变化.记者只有出于对劳动者最诚挚的尊敬和热爱,才能发挥工匠精神,蹲跪甚至是俯卧在农民,工人面前来抓取最佳拍摄角度,精雕细琢出动人佳作;只有每时每刻关注一线,扎根最基层,才能捕捉到那些独特而精彩的瞬间,才能有触动人心的细节描写.农民,工人等收入不高的群体在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越来越无足轻重,大家虽然未曾直接讲明,甚至可能也不曾自知,但是这一问题已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了作品和版面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点内容,脱离人民的做法可以说极其危险.
新媒体冲击导致的业务恐慌,经营压力使一些传统媒体人疲于生计,产生了诸如"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了,哪有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想法.近年来频繁出现新闻敲诈,有偿新闻,低俗庸俗新闻,有些媒体甚至犯了政治性错误,导向性错误,其本质就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没有情感认同,不以为然.还有些从业者即使没有犯错,也因为工作时出发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貌合神离,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完成工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初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抽象出的理论,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施行方案.由于时空差异,部分内容如今已不能"即插即用"地解决现实问题,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吸收,再结合具体实际赋予其新的外延,进而贯彻落实.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将其当作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当作底层思维来学习和培养,用它夯实思想基础,而不是妄图建立空中楼阁.
这本该是常识,但如前文所述,部分新闻工作者理论素养不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解不深,就会试图通过背诵概念直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实属缘木求鱼;而这种行为的失败又会使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丧失信心,产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脱离实际"的错误想法,形成恶性循环.
部分新闻工作者会认为新媒体时代科技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落伍,跟不上新媒体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实不然.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新闻的本质和基本的传播规律并未改变.如今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传播渠道和呈现形式百花齐放,但仍未脱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发展成果的范畴.例如,如今虚假新闻等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渠道更广,更受公众非议,这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真实性原则;近年来在网上掀起不小波澜的反转新闻可以用"报刊的有机运动"来解释;医患冲突等社会矛盾,可以依据"大众媒介作为连接个人与世界的纽带"等理论更好地处理;近两年党报经营逆势增长,也印证了"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的办报理念.此类例子不胜枚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预见性和解释力,强大的生命力使之在今天也能熠熠生辉.
第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对其进行了继承,创新,补充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思想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成果,对新闻领域的现状,变化,包括新媒体冲击等都有所涉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指导性.
一个群体的问题需要制度和机构来解决,指望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自觉自发解决问题未免太过理想化.同样,如何做好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也要以此为出发点来考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在高校新闻教育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教材也比较匮乏.在宽松且不够严谨的课程影响下,学生自然会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无关紧要,甚至产生抵制情绪.①大学是培养人思维方式的地方,对学生三观养成影响极大,如果这类想法深植于学生心中,工作后也未曾扭转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可能穷其一生也不能在新闻领域里有大作为,大建树.
一般来讲,除了入职培训,很少有新闻媒体会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原因大致有两点:
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直处于"灯下黑"的状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基础素质,正因如此,部分媒体管理人员误认为从业者都已具备相关知识,无需进行最基础的培训.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部分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础相当薄弱,这部分人急需受到相关培训.新闻机构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从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内容学起.
其二,没有直接收益.新闻单位的业务培训往往是问题导向,讲求改善现状,而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是基础工程,收益也是隐性的,难免让人忽视.培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某些媒体管理者眼里,即便是最紧要的把关能力,也不如直接学习时事政治和背诵相关规定来得立竿见影.而且,如果总是重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个"老调",会让部分领导认为培训负责人在应付差事,培训负责人也会有同样的疑虑,因此阻力重重.
前文谈了很多误区和问题,对于真正理解吃透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来说,这些则不成问题.偏见往往源于无知和蒙昧,误解即是不够了解.培养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整体也在个人,尚需大家共同努力. | 0.915398 | 162.666667 | 0.015556 | 0 | 338 | 862 | 840 | 4.289063 | 0.096604 | 0 | 978,000,041,486 | 新闻传媒 |
导读:7月15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办,四川观察承办,微博协办,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学术指导的2019媒体融合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本次论坛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主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大学,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
7月15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办,四川观察承办,微博协办,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学术指导的2019媒体融合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本次论坛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主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大学,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以下简称"CSM"),微博等业界,学界和企业代表,围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微博传播效果纳入 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价 指标
在论坛上,微博,CSM,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来自四川,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北京,湖南,济南,成都,青岛,沈阳,杭州17个省市广播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了电视节目跨端传播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这项研究将以电视台在微博上发布视频内容的观看数据为基础,参照CSM收视统计模型建立收视评价体系,实现电视节目收视与微博短视频收视的跨平台比较,打造电视节目融合评估标准,拓展电视的新闻传播影响力.
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发布视频新闻,而多平台分发也成为趋势.作为中国最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更是视频新闻必不可少的传播渠道.人民网研究院对34家电视台及其600个下属频道和栏目的监测表明,33家电视台及下属频道和栏目开通了376个微博账号,其中电视频道微博开通率89.6%,电视台或其官网微博开通率64.7%,电视栏目微博开通率57%.
短视频用户对资讯短视频的接受度较高,而这又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独特优势.CSM的监测显示,85%的短视频用户观看过新闻短视频.企鹅智库"2019中国网民新闻资讯偏好报告"中的数据也显示,53.1%的用户更喜欢资讯短视频,高于直播,H5等其他资讯形式.上述报告还显示,55.3%的用户表示更喜欢专业媒体的内容.
不过,目前衡量电视节目传播效果仍以收视率为主,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并没有被纳入评价体系,这使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无法得到全面评价.与收视率相比,新媒体平台上的评价维度更丰富.以微博为例,其评价维度就包括账号粉丝数,视频播放量,互动量,观看人数,观看时长等.微博独特的互动属性,使其对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评价方式复杂多样.制定服务于电视节目媒体融合评估的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CSM电视节目跨端传播价值评估模型研究,是为了构建社交平台视频收视统计标准.2018年12月CSM就启动了对微博新闻类短视频的用户研究,对象涵盖5万多个视频和3000多万用户,视频总收视时长超过5100万分钟,用户收看行为数据超过1.7亿条.CSM大客户部总监张柞女士分享了打造电视节目媒体融合评估标准的探索,提及未来目标是倡导规范移动端短视频收视效果的数据指标,提倡"受众化"为核心的专业级数据标准,建立抽样数据与平台数据的融合模型.
CSM媒介研究董事,总经理丁迈女士表示,研究将着力于视频在融媒发展时代的测量标准,实现电视节目收视与微博短视频收视的跨平台比较;在融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科学评价电视媒体内容的跨屏分发效果,最终实现电视节目传播影响力的量级增长.
微博多项 举措推进媒体融合
跨端传播价值评估模型研究的启动,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微博作为连接媒体与受众的平台,其"邮局"价值也将持续凸显.
媒体是微博上影响力最大的群体之一.截至2019年6月,微博上媒体账号达3.5万个.传统媒体在微博实现全媒体转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在微博发布的内容,都涵盖了图文,视频,直播等形态.新锐媒体也借势短视频快速崛起,仅梨视频的微博矩阵就有近70个账号,日均播放量超过4亿.同时,随着县级融媒体建设提速和微博向低线城市不断下沉,一大批县级报纸,广播,电视台通过与微博合作完成向县级融媒体的转型,目前微博上县级融媒体账号超过1000个.
同时,媒体账号在微博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整体阅读量较高,但媒体领域头部账号规模并不大,账号矩阵建设也有待完善.随着5G进入应用阶段,视频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媒体的专业化优势也使其可以充分把握这一机遇,依托微博更好的融合发展.微博也和媒体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仅电视领域,目前已经有5个电视台的20档节目在微博同步播出.微博还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与四川省,市州,区县三级电视台展开合作,帮助其在微博打通全网渠道,实现传播的多终端,广地域,全覆盖.
微博也继续发挥传播和互动优势,推动媒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过去一年来,微博不断加强与媒体在热点事件,主旋律正能量传播和辟谣等领域的合作.央视"新闻1+1"专访任正非的节目在微博同步播出,观看量超过700万次,相关话题12小时阅读量超过8亿次."这里是中国"项目与微博合作发起"我拍中国节"素材征集活动,春节7天征集到超过1000万条视频.人民日报对"父母抓阄决定谁陪女儿走下去"一事的报道,引起公益组织跟进,5个多小时在微博筹集到90万捐款.
为庆祝建国70周年,微博将上线"70年专区"并推出系列活动,投入全站优质资源推动相关活动的传播.在当天的论坛上,微博还与全国政务,媒体等新媒体矩阵联合发起#70年70城#活动.
这项活动以建国70 年城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者为主线,联动明星,同城大使,垂直大V 等微博中坚力量,用全媒体形式讲述城市变迁,展示城市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美食特产等,搭建全民参与,讲述普通人与建国70周年故事的平台. | 0.888795 | 130.888889 | 0.041329 | 0 | 228 | 545 | 1,567.4 | 4.078125 | 0.166384 | 0.086882 | 1,045,600,002,521 | 新闻传媒 |
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
记者1月25日获悉,为营造文明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上舆论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内容涉及网络暴力,低俗弹窗广告,"饭圈"乱象,未成年人"软色情"等.
据介绍,专项行动聚焦春节期间网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聚焦解决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坚决清理一批违法违规信息,处置一批账号和平台,整治网络不良行为乱象,遏制不良文化传播势头,大力净化网络生态,为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环境.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开展时间为即日起至2月下旬,重点包括以下五方面整治任务:
人民心目中的和平纽带.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奥林匹克运动将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那些让我们更加团结和强大的机构,之于这个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肖连兵:请您进一步谈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赫斯勒:这一理念呼吁人类从多样性中找到统一.这也是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发出的呼吁,在多样性中找到团结,并在赛场上相遇,这是所有国家不分文化,宗教,种族或政治差异建立相互尊重的重要一步.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好地概括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即通过体育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生涯中,他努力使奥运会具有普遍性.在各地推广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顾拜旦希望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大门能够向所有人敞开.顾拜旦相信,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时,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使命才能实现.这是他1936年在接受法国记者安德烈·朗采访时谈到下一届奥运会时所说的话,顾拜旦在采访中回应了安德烈持有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死"的观点,重申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是在地球上每个国家发展体育运动.他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够保持政治中立,以便使每个国家最终都能举办奥运会.
奥运会是表达人类团结这一神圣理想的绝佳平台
肖连兵:在撰写"理想主义者: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故事"后,您的新书"顾拜旦说"于2021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您写这两本书的动机是什么?
赫斯勒:在我看来,皮埃尔·顾拜旦是历史上未被遗忘的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正如我相信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的未来带来巨大希望一样,我相信顾拜旦的故事可以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灵感来源,因为他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哲学基础和价值观.事实上,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含义和最终潜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理解顾拜旦的愿景以及他对奥运会抱有的希望.当我了解他的故事后,我就按捺不住跟朋友分享的冲动,我把对顾拜旦的理解融入我参与的申奥工作中,也期待把这种理解带给更多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了"理想主义者"和"顾拜旦说"这两本书.
1989年,当我第一次被聘请参与亚特兰大申奥时,我被派往瑞士洛桑学习奥林匹克历史和申奥知识.我第一次发现,奥运会是一场全球运动的一部分,它旨在通过体育和全球竞赛将人类团结在友谊与和平的共同纽带中,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一发现让我颇感震撼,后来我知道这个不可思议的国际运动是由皮埃尔·顾拜旦在早期的奋斗中创立的,他竭尽全力使奥运会成为世界日历永久的一部分.
我颇感震撼是因为,顾拜旦创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知道且钦佩的运动.也许我早年的生活可以解释为什么我觉得顾拜旦的故事如此重要.我出生于1947年,当时二战结束刚两年,在我成长的年代,人们生活在对核战争最终毁灭人类的恐惧之中.
我高中毕业后,越南战争打响了,人生中第一次目睹军事冲突的影响可以渗透到每个美国家庭.我反对那场战争,逐渐成为一名反战倡导者,参加游行,抗议美国在东南亚的侵略政策.追求和平成为我一生的激情,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世界需要理想主义者.
因此,当我接触到顾拜旦并了解到他用体育促进和平的使命时,40岁的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故事和哲学,因此我花了四年半时间写完了"理想主义者",随后写了"顾拜旦说",这两本书可以说是我追求人生新目标的产物.
肖连兵:您对奥运会及其精神的解读是什么?
赫斯勒: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奥运会以及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全球层面表达人类团结这一神圣理想的绝佳平台.当各国的人们看到世界上最好的年轻运动员在和平的比赛中为祖国带来荣誉时,他们受到的感染恰恰反映了奥林匹克精神.哪怕许多人可能不了解某项运动比赛体现的哲学价值,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观看奥运会了解到谁是某项运动的世界第一.
更快,更高,更强对我们的世界真的重要吗?对于我们来说,知道谁100米跑得最快,谁跳得最高,谁能把最大的重量举过头顶,这重要吗?如果观众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那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就今天这样一个充斥着坏消息和分裂的世界而言,对奥运会以及运动员表现的讨论至关重要.
但还有一个群体比观看奥运会的全球观众更重要,他们不是报道赛事的体育记者或广播员,不是花数十亿美元的品牌赞助商,而是运动员自己,那些一代又一代超越自己的人,他们有勇气和决心挑战自己,向世界,向自己,向家人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正是他们的成就吸引了全球观众,并在奥运会期间唤起了太多人心中的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的作用始终是搭建桥梁,而非建隔离墙
肖连兵:某些国家的舆论打着捍卫人权幌子把奥运会政治化,您对此如何看?
赫斯勒: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赛事,而且是最伟大的媒体活动.现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即超过30亿人观看奥运会.这意味着奥运会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政治平台.对于我们这些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人而言,正如顾拜旦所说,重要的是保持政治中立,支持任何一个主办国的奥运会.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也多次有力地阐述过这一原则.
2013年9月,托马斯·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两个月后在联合国发表讲话,号召所有国家认识到体育在"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在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中,必须明确体育的作用始终是搭建桥梁,而不是建隔离墙.体育代表了能够超越所有差异的对话和理解."他说:"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是理解全球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多样性的源泉.我们从不指责或排斥任何人.为此,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抵制.抵制是与体育精神相矛盾的,剥夺了体育为和平,相互理解和团结而努力的手段."
肖连兵:在2021年7月举行的第138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奥林匹克格言正式加入了"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为什么要修改奥林匹克格言?
赫斯勒: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意识到了加强团结的重要性.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巴赫时常强调我们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团结,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也需要实现更大的团结.国际奥委会几年前发起了"在一起更强大"主题活动,"更团结"放在新的奥林匹克格言中,我并不感到惊讶,这是对当下全球合作应对疫情的恰当回应.
肖连兵:您如何诠释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赫斯勒:考虑到疫情的背景,我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很有意义,是富有亲和力,感召力的口号,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长期愿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主题口号本质上是呼吁人类团结,呼吁人们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是依靠共同的经历而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主题口号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重点,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即人们聚集在一起参加奥运会实际上是在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跨越了我们在国家,政治,宗教和种族方面的所有界限.
同时,这也是一个乐观的主题口号,非常契合奥林匹克运动团结全人类的使命和承诺.该主题口号强调"一起",也是对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直接回应,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国在这方面的愿景是一致的.
北京冬奥会将让运动员实现梦想
肖连兵:您对北京冬奥会有什么期待?
赫斯勒:在抗击疫情和履行对全球体育界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承诺时,中国将提振全人类的信心.北京在冬季运动基础设施领域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将让运动员实现梦想成为可能.
我兴奋地期待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上关注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场馆看起来很漂亮,北京和群山之间的整个运营规划很棒.作为一名奥林匹克运动爱好者,当然也作为一名美国人,我将密切关注米卡埃拉·希夫林能否在北京创造多项滑雪纪录.希夫林只有26岁,却已经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滑雪运动员之一,她计划在北京参加5个不同项目: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速降和北欧两项,届时全世界都会关注她.我相信,她的夺牌故事会流传经年,而外交抵制早就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在我看来,当前整个世界处在政治对抗的气氛中,这也是我全力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之一.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因民族,宗教,种族,意识形态,政治等差异而分裂的世界,但只要我们进行对话,所有这些分裂都可以被包容.而战争无疑是最糟糕的分裂,它意味着对话的终结.我相信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可以找到对话的共同点,避免冲突的悲剧,而奥林匹克运动能够也应该成为这一共识的主要部分.
我希望并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顾拜旦说"译者梁亦敏协助策划,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 | 0.886257 | 109.771429 | 0.014349 | 0 | 252 | 1,028 | 937.4 | 4.058594 | 0.147579 | 0.002024 | 1,045,600,004,730 | 新闻传媒 |
原标题:张志安曹艳辉:中国的调查记者呈衰落之势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
张志安曹艳辉
摘要:本研究是针对中国内地调查记者行业的第二次全国性普查,与六年前进行的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后,本文发现:调查记者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趋势,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幅度高达58%;调查记者行业依然由男性主导,且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对更高,从业经历也更加丰富;调查记者高度集中在7家传统媒体和2家新媒体机构,41%的调查记者工作地在北京,曾经籍贯最集中的"调查湘军"现象呈衰落之势;他们在择业动机,角色认知方面与首次调研结果高度相似,但职业认同感显著下降,工作自主空间有所收缩,职业忠诚度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我报告的职业满意度并未出现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入行的调查记者和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相对更高.
关键词:调查记者职业意识生态变化
一,研究缘起
通常,调查记者被视为新闻从业者队伍中追求事实真相,推动社会进步的标杆.在西方国家,调查记者被认为是"媒体对国家的重要贡献者,是西方现代民主的基石"[①];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调查记者被视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通过调查报道影响公共政策,政府行为,公共讨论等[②];在中国,调查记者同样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被誉为"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最优秀的记者","比一般记者拥有更高的职业追求和更强的专业意识"[③].
近年来,在技术,政治,市场等多重压力下,中国新闻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构和变革,调查报道行业比过去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困境.一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削弱了传统新闻业的文化权威,用户生产内容(UGC),公民新闻,网络监督的活跃意味着传统媒体不再是事实真相的唯一提供者和舆论监督者的主力践行者,由此导致组织化的调查报道和传统媒体雇佣的调查记者面临着社会影响力衰落的严峻考验;二是伴随舆论环境的变化和新时期宣传报道力度的增强,媒体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塑造社会认同,对敏感性社会问题的报道加强了行政控制,网络管理部门针对商业网站的深度报道重申了其不具备原创新闻采访权的规定,由此,客观上限制了调查报道的供应量;三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陷入发行下降,盈利亏损,人才流失等生存困境,不少市场化都市报裁减甚至撤销了深度报道部,且普遍压缩了用于调查报道的采访成本,"优秀媒体人的加速离职转型引发一些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衰落的担忧"[④].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也为调查记者开辟了新的传播平台和职业空间,一些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依旧重视和坚守调查报道.比如,2014年7月,澎湃新闻一上线就推出系列深度调查报道;2017年2月,"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新闻"发布年薪20万招聘调查记者的广告;2017年4月,"新京报"宣布"将至少增加2000万元投入,寻找最优秀的新闻人".立足新媒体环境和新新闻生态中,调查记者行业的总体特征,职业意识和生存状态发生哪些变化?本文试图运用2016-2017年开展的中国调查记者第二次全国调查数据,与2010-
2011年实施的全国纸媒调查记者首次总体普查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调查记者行业生态的最新变化特征.
职业意识是考察调查记者生存状态的重要维度,一些学者采用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白红义以1995-2010年为时间区间,研究了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特征及其变化轨迹,其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入行的调查记者更重视"倡导者"的职业角色,21世纪后入行的新一代调查记者更强调"中立者"角色.[⑤]2010-2011年,张志安和沈菲对中国内地调查记者进行首次全国性问卷调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研究发现:"调查记者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择业动机更具价值理性,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但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收入不高,职业忠诚度普遍较低."[⑥]童静蓉等2009年发表的论文指出:新世纪以来关于调查报道生存困境的悲观论述过于简单和片面,有两个重要因素将促进中国调查性报道的持续发展,一是调查报道曾是许多报纸获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经被整合到新闻媒体的组织架构中;二是调查报道的发展建构了中国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意识形态,一些市场化报纸和自我认同度高的记者对调查报道具有很强的忠诚度.[⑦]
近年来,受新媒体的结构性影响,新闻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关于新闻业转型中的职业危机话语弥漫全球,调查报道因部门裁减和队伍萎缩而深受影响.现有文献中,分析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的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美国调查记者群体.2010-2015年间,王海燕访问了22名女性调查记者,试图从社会刻板印象理论出发解读女性调查记者所面临的文化性障碍.[⑧]2016年,她在英文著作"中国调查报道的转型 - - 从记者到活动家"中分析了新时代的调查记者如何扩展新闻边界和能力,该书指出,调查记者不仅是专业记者,还是社会活动家.[⑨]郑素侠认为,"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陷入生存困境乃至生存危机......如何超越生存困境,实现角色期待,是美国调查性报道行业和全球新闻界共同面对的议题".[⑩]Gerry Lanosga等人对861名调查记者(主要是美国调查记者)的研究结论则相对乐观,他们发现:尽管调查对象反映了当下的一些悲观话语,但仍自称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工作满意度,所获得的调查报道资源没有减少,甚至更多,流向非盈利新闻机构的调查记者对职业现状的评价更积极.[11]
二,研究设计
本文将调查记者定义为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报道题材以社会,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负面题材为主,多关乎公共权力滥用,有被遮蔽的真相要记者进行突破调查.2010年9月-2011年3月,张志安和沈菲通过媒体负责人,不同区域有威望的调查记者及调查记者经常使用的QQ群等三种方式,建立了首个全国纸媒调查记者全样本名单数据库.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立足当下媒体生态变化,重新增补和确认全国调查记者的新名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原来核实的媒体库名单,邀请74家传统媒体的现任负责人核实调查记者名单和联系方式,之后与记者本人联系进行确认核实;其次,根据原来名单库中调查记者的职业流动状况,补充了11家传统媒体机构,同样经过由媒体负责人和记者本人双重核实后确认名单;最后,新增一批近年来出现且从事调查性报道的新媒体机构,包括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封面新闻,上游新闻,红星新闻,北京时间,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等五大新闻门户网站.
本次研究的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4月,共回收有效问卷163份,问卷总体回收率高达93.1%.六年前的第一次调查,确定的调查记者样本有334位,最后成功回收了259位调查记者的问卷,而目前调查记者的规模已大大缩减.经确认传统媒体中仅有130名调查记者,分布在55家传统媒体机构,其中122名调查记者填写并返回问卷,问卷回收率高达93.8%;新增11家新媒体机构中,共有43名主要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其中有39名接受了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0.7%;另外,还有2名资深调查记者主要依托自媒体发布调查报道线索或报道,他俩自我定位为"独立调查记者",也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纵向比较可发现,本次研究核定的调查记者共175名,比六年前减少了159名;本次研究共回收份问卷163份,比六年前减少了96份.
三,研究发现
(一)总体特征
1.从业人数显著下降,平均年龄34.8岁,仍以男性为主
与首次调研结果相比,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减少幅度高达57.5%,新媒体机构新增调查记者数量比较有限,整个调查报道行业面临人才流失和队伍萎缩的严峻考验.首次调研的74家传统媒体机构中,有30家媒体已经没有主要从事一线调查报道的记者.而且,调查记者的职业流动和代际更替频繁,本次研究的样本中有47.9%的调查对象属于2011-2017年间新入行的调查记者.
与首次调查结果相似的是,调查记者行业仍然以男性为主,女性调查记者仅占18.4%;不过,在新入行调查记者中,女性调查记者比例有了显著提升,占比25.6%,这意味着更多年轻女性加入这个行业.这个群体的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平均年龄34.8岁,50岁以上的调查记者仅有4人;女性调查记者相对更加年轻,平均年龄仅32.3岁.如果按照代际来划分的话,"80后"已成为调查报道行业的主力军,占比58.9%;其次是"70后","90后",分别占比23.4%,12.7%;此外,还有极少数的"50后","60后".
2.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平均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
与首次调研结果相比,当前调查记者的教育程度有所提高,绝大部分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20.9%)也显著高于首次调研结果(14.7%);调查记者接受教育的专业背景更多来自新闻传播学,占比47.2%,其次是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调查记者从业经历相对更加丰富,平均从事新闻工作9.9年,平均从事调查报道的时间为6.5年,而首次调研时这两个数据分别为8年,4.8年.
表2:调查记者的教育程度比较
教育程度 2016-2017年调研 2010-2011年调研 高中及以下 3 1.8% 3 1.2% 大专 6 3.7% 21 8.1% 本科 120 73.6% 195 75.3% 研究生(含博士) 34 20.9% 38 14.7% 缺失 0 0 2 0.7% 总计 163 100.0% 259 100%
表3:调查记者的专业背景比较
专业背景 2016-2017年调研 2010-2011年调研 新闻与大众传播类 77 47.2% 101 39.0% 语言与人文哲社类 49 30.1% 88 34.0% 经济与经管类 16 9.8% 30 11.6% 法学类 11 6.7% 17 6.6% 理科工程类 5 3.1% 11 4.2% 其它学科 3 1.8% 8 3.1% 缺失 2 1.2% 4 1.5% 合计 163 100% 259 100
3.任职机构分布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工作地点以北京为主
从调查记者人数来看,拥有调查记者最多的媒体主要是澎湃新闻,财新传媒,"新京报",界面新闻,"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大河报","中国青年报",这九家媒体汇聚了当前约40%的调查记者.这些媒体总部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
纵向比较发现,"瞭望东方周刊","财经国家周刊","南都周刊"等原来拥有较多调查记者的新闻杂志,如今已基本没有主要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大河报"等以调查性报道著称的市场化媒体,拥有的调查记者数量虽然还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但相比六年前已有大幅下降;比较而言,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机构比较重视调查报道,澎湃新闻,界面新闻拥有的调查记者数量名列前茅.
从工作城市看,调查记者主要集中在北京(41%),广州(8%),武汉(6.1%),郑州(4.9%),上海(4.9%),重庆(4.9%)等城市.相比首次调研,在北京工作的调查记者比例提高了11%.从聘任方式来看,84.7%的调查记者属于长期聘用的公司编制,拥有事业编制的调查记者比例仅占12.3%,另有个别短期聘用及"独立调查记者",与六年前的调研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4.湖南籍调查记者所占比例下降,山东籍调查记者崭露头角
首次调研发现了调查记者的"湖南帮"现象,即湖南(14%),河南(13%)籍的调查记者最多,研究者将此现象归因为经济欠发达,抗争文化和负面新闻多发三个因素.[12]从本次调查看,现有调查记者群体的籍贯分布中,来自河南(13.5%),湖北(12.9%),湖南(10.4%)三个省的数量最多,一个显著变化是湖南籍调查记者的比例有所下降,如果再统计新入行调查记者的籍贯,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 - - 新入行的调查记者中,湖南籍占比下降至7.7%,位居河南(12.8%),山东(11.5%)之后.
与"调查湘军"有所衰落的趋势相比,山东籍的年轻调查记者数量有了显著提升.例如,2016年率先报道"山东疫苗案"的澎湃新闻记者刁凡超,2017年首先报道"刺死辱母案"的"南方周末"记者王瑞峰均是山东籍记者,也均以山东负面新闻作为报道题材.这也说明,调查记者在家乡拥有较广的社会关系网,更有利于获知当地报道线索和挖掘重大新闻题材.
(二)职业意识
1.择业动机
本研究通过询问"下列因素对您选择做调查记者有多大影响"来测量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共包括10个选项,采用十点量表(1=影响非常小,10=影响非常大).研究发现,两次调研的得分排序完全一致,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具有高度稳定性:最吸引调查记者入行的因素是"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M=8.02),"表达百姓呼声"(M=7.33),"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M=7.06),可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对调查记者最具有感召力;最不认同的择业理由是"收入较高"(M=3.15),"有机会成名"(M=3.61)这类功利性动机.
与首次调研结果有所不同的是,当前调查记者群体对"兴趣类"的择业动机更为重视,"喜欢写作","喜欢接触各界人士","喜欢冒险,刺激的生活"方面的得分显著提升.另外,"新闻工作受人尊敬","学了新闻相关的专业"方面的得分也有显著提升.说明,除道义和责任因素外,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更多影响着这个群体的择业.
2.角色认知
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认知"直接影响其新闻实践,研究者常常用此测量他们的角色认知.本量表包括18个选项,同样采用十点量表(1=非常不重要,10=非常重要).调研结果显示,调查记者最为重视的社会功能是"报道可靠信息以阻止流言的散播"(M=7.79),"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M=7.79),"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M=7.57),"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M=7.53),"推动社会改革"((M=7.21);最不重视的功能是"为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M=4.70),"提高群众的知识与文化水平"(M=5.12),"舆论引导"(M=5.80),"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M=5.88).
可见,调查记者一如既往地重视"调查与解释","舆论监督"功能,即看重"记录者"和"倡导者"的角色,相对不重视新闻媒体的"娱乐和宣传"功能.与首次调查相比,当前调查记者群体更为重视"报道可靠信息以阻止流言的散播",在所有选项中排名第一;而在首次调研中,该选项的平均得分排名第六(M=7.29).此外,当前调查记者也更重视新闻媒体在"政策解释"与"政治参与"方面的功能,如"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对政府的政策做出解释","对决策中的政策展开讨论"等选项的得分显著高于首次调研.
3.职业认同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归属于某一个群体会获得一种社会认同,因为他所获得的群体资格会赋予其某种情感和价值意义,而社会认同很大程度来自内群体和相关外群体的比较.[13]调查记者这一职业群体,在多大程度上其自我认同感会优于一般记者?本研究通过3个选项来进行测量,同样采用十点量表(1=非常不认同,10=非常认同).调研结果显示,调查记者群体普遍认为调查记者比一般条线记者"综合素质更高"(M=6.74),"对社会更重要"(M=6.66),"更受人尊敬"(M=5.71).不过,与首次调研结果相比,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感明显降低,"比一般条线记者综合素质更高","比一般条线记者更受人尊敬"两项的平均得分显著下降.
4.理想媒体
本研究列出国内外22家有影响力的媒体,让调查对象运用十点量表对每家媒体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该媒体距离调查记者理想中的媒体越近.调研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理想媒体是"纽约时报"(M=8.11),"华盛顿邮报"(M=7.69),"Newsweek"(M=7.43),BBC(M=7.39)和财新传媒(M=7.38).可见,调查记者对西方专业媒体的评价要普遍高于国内媒体,"纽约时报"在两次调研中都被评为最接近理想的媒体,且平均得分有了显著提升.
在调查记者们看来,国内最接近理想媒体的是:财新传媒(M=7.38),"新京报"(M=7.24),"南方周末"(M=6.92),"南方都市报"(M=6.68),澎湃新闻(M=6.68).这一排名体现了调查记者群体对财新传媒,"新京报"在媒体融合转型中坚守深度调查报道的认可,也折射出"南方系"在调查记者圈内口碑的衰减.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闻这家新兴媒体上线以来在时政领域的调查报道表现突出,得到了调查记者们的较高认可,和"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的得分不相上下.
5.同行协作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调查记者仍然是一个同行协作较为密切的群体,有84%的调查对象提及有过同行协作,比首次调研(88%)的协作比例略有下降.不过,从平均得分来看,各类协作方式的频率都不高,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分享消息来源",平均得分仅6.03(1=频率非常少,10=非常频繁).最常见的协作方式仍然是"分享消息来源","提供或接受背景资料","分享采访中获得的事实信息".比较而言,不常使用的协作方式是"为制造声势和影响,约定发稿时间","自己媒体发表不了的报道,投稿给同行媒体发表","分享报道思路或策划方向".
与首次调研相比,当前调查记者在"分享事实信息","分享报道思路","请同行媒体跟踪报道事件"方面的协作频率有所提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新入行调查记者与资深调查记者,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与传统媒体调查记者在各类协作方式上的频率并无显著差异.但进一步访谈发现,近年来资深调查记者的业内协作情况明显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在圈内相熟的调查记者纷纷离职转型,有信任和情感基础的同伴迅速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独家信源的保护而更加偏向独立进行采访调查.
(三)生存状态
1.收入水平
当前调查记者群体的月收入水平集中在5000-15000元之间,占比68.9%.与首次调研相比,调查记者的月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约60%的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而首次调研只有17.5%的调查记者在此区间.月收入过万的调查记者中,约37%的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之间,约17%的月收入在15001-20000元之间,还有个别调查记者的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
调查记者月收入水平提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则,距离首次调研已过去六年时间,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各行各业的薪酬都有了普遍提升;二则,本次调查增加了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约82%的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有12.8%的月收入超过20000元,而传统媒体仅有50%的调查记者月收入过万.据了解,商业网站和新兴平台为吸引高水平调查记者,的确开出了比传统媒体更高的薪资待遇.
与群体收入普遍提升相对的是,调查记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8.7%的调查记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约32%的调查记者月收入在5000-10000之间,低收入调查记者主要就职于非沿海地区的传统媒体.如河南"大河报"的一位调查记者所言:"调查记者的收入有明显的下滑,2000年的时候,记者的工资达到五六千,六七千,当时郑州的房价是一千多,可想当时的收入是非常高的;现在郑州的房价每平米1-2万了,多的3-4万,现在人均工资才四五千".
表4:调查记者的月收入比较
月收入水平 2016-2017年调研 2010-2011年调研 记者人数 所占比例 记者人数 所占比例 5000元以下 14 8.7% 39 15.2% 5000-10000元 52 32.3% 173 67.3% 10001-15000元 59 36.6% 38 14.8% 15001-20000元 28 17.4% 7 2.7% 20000元以上 8 4.9%
2. 职业满意度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整体一般(M=6.47),与六年前(M=6.62)相比并未出现显著下降.调查记者对"同事关系","工作时间弹性","工作中的自主程度","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主管领导的能力","工作的社会影响"等非物质性回报相对更加满意;最不满意的同样是"晋升机会","福利待遇","报酬收入"等物质性回报.与调查预期不大一致的是,当前调查记者对"主管领导的能力","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工作时间弹性","提拔升职机会","福利待遇"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首次调研.
为什么调查记者的职业满意度没有显著下降,某些维度上还有显著提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新入行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整体上要显著高于2011年前入行的资深调查记者,主要体现在对"同事关系","主管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机会","薪酬福利晋升"方面相对更加满意;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整体上也要显著高于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主要体现在"主管领导的能力","工作中的自主创新","报酬收入"方面的满意度相对更高.由此可见,新入行的调查记者和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提升了这个群体的职业满意度,这或跟新入行者的职业期待不会过高,对比调查报道黄金时期的心理落差没那么大,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的收入待遇及组织文化相对更加理想等因素有关.
表5: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比较
工作满意度 2016-2017年调研 2010-2011年调研 两次调研结果比较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P值 同事关系 7.51 1.74 7.25 1.77 0.062 工作时间弹性 7.37 1.86 6.96 2.33 0.006** 工作中的自主程度 7.08 1.66 6.98 1.86 0.445 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6.99 1.97 6.70 2.08 0.065 主管领导的能力 6.78 2.11 5.8 2.46 0.000*** 工作的社会影响 6.72 1.64 6.30 1.83 0.001*** 工作的成就感 6.60 1.69 6.38 1.96 0.092 工作中的自主创新机会 6.59 1.67 6.57 1.96 0.885 报酬收入 4.98 1.98 4.70 1.96 0.071 福利待遇 4.76 1.92 4.43 2.03 0.029* 提拔或升职称的机会 4.51 2.03 4.09 2.13 0.010* 综合上述方面,你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多满意 6.47 1.35 6.62 4.83 0.155
3.工作自主性
从调查记者的总体评价来看(M=6.24,1=非常低,10=非常高),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自主程度并不高,新入行调查记者与资深调查记者对工作自主性的评价并没有显著差异.与首次调研结果相比,来自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主管领导方面的组织控制有了显著提升,对调查记者的工作自主性有所削弱.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传统媒体调查记者比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更会考虑经营部门打招呼的稿子(M传统媒体=4.51,M新媒体机构=3.41,t=2.089,p<0.05),这可能与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有关.
表6:调查记者的工作自主性比较
工作自主程度 2016-2017年调研 2010-2011年调研 两次调研结果比较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P值 想法和领导不一致时,会尽量按自己的判断去处理 6.17 2.145 6.53 2.312 0.034* 经营部门打招呼的稿子,会尽量考虑到他们的要求 4.24 2.889 3.92 2.720 0.160 政府部门打招呼的稿子,会尽量考虑到他们的要求 4.42 2.841 3.90 2.588 0.021* 综上,工作中获得的自主程度 6.24 1.711 6.44 1.678 0.144
4.职业忠诚度
本次研究通过询问"未来还准备从事多少年的调查报道"来测量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统计发现,约有44%的调查记者表示未来5年内(0年,1-5年)不会再从事调查报道,这与六年前的调研结果没有非常大的差别,即"有限忠诚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表示5年后还会坚持做调查报道仅有19.6%,明显低于六年前的24%,意味着"中,高度忠诚者"比例明显下降;未来不确定会从事多久的调查记者比例高达36.8%,显著高于首次调研,可见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在当前调查记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进一步卡方检验表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没有显著差异,新入行和资深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也没有显著差异.
表7: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比较
还准备从事多少年调查记者? 2016-2017 2010-2011 0年 4 2.5% 11 4.2% 1-5年 67 41.1% 110 42% 6-10年 18 11.0% 34 13.1% 11-30年 5 3.1% 11 4.2% 一直做 9 5.5% 17 6.6% 不确定 60 36.8% 75 29%
四,结语与探讨
本研究为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数据和初步的研究结论.从总体特征来看,调查记者行业人才流失状况比较严重,与六年前相比,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不足首次调研的一半,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新媒体机构则为调查记者开辟了新的职业空间.当前调查记者群体主要集中在澎湃新闻,财新传媒,"新京报",界面新闻等九家媒体机构,有41%的调查记者在北京工作.与首次调研结果相似的是,调查记者行业依然由男性主导,年龄结构整体偏年轻,但接受过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化教育的比例更高,调查记者的新闻从业经历也更加丰富.从籍贯上看,"调查湘军"呈规模减小之势,来自山东的新入行调查记者比例有了显著提升.
尽管新闻业态受新媒体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调查记者在择业动机,角色认知方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吸引他们入行的因素依然是"监督和启蒙",而且始终非常重视新闻媒体在"调查与解释","舆论监督"方面的社会功能.略有不同的是,针对媒体功能的社会认知评价中,当前的调查记者群体最重视"报道可靠信息以阻止流言的散播",在所有选项中排名第一,这可能与新媒体环境下谣言更加容易广泛传播的现象有关,为此,调查记者更加重视事实核查,真相传播的力量和意义.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调查记者自我报告的工作满意度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在某些维度中反而有所提升,分析表明新入行调查记者,新媒体机构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更高.此外,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感显著下降,对国内媒体作为"理想媒体"的评价总体不高,来自组织外行政控制和组织内主管领导方面的压力降低了调查记者的工作自主性.值得隐忧的是,当前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普遍较低且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高达36.8%的调查记者不确定未来还会从事多久的调查报道,有43.6%的调查记者明确表示五年内不再从事调查报道.
综上所述,如何保持调查记者的从业规模和提供充分的报道空间,怎样重塑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中国调查报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4级公共传播专业博士研究生. | 0.839628 | 151 | 0.027228 | 0 | 493 | 2,638 | 2,170.2 | 4.269531 | 0.272597 | 0.022953 | 1,045,600,015,768 | 新闻传媒 |
安徽天长:坚持高标准要求 推进"试点"成亮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要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决定在全国各省(区,市)进一步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此次入选第二批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共86个市,县,其中安徽省5个,天长市在层层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试点地区之一.
为了将国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建设这一民生工程有效推进,落实,近年来,天长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健全广电公共设施,优化广电服务供给,加强广电运维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和"智慧广电"建设与天长市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衔接,努力形成与天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相契合的新时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利民工程.据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天长市大胆探索,埋头苦干,基本形成了有效推进机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夯实,标准化建设亮点和特色逐步开始显现.
坚持政府主导,加快补齐短板
为加快推进广电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天长市坚持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统筹管理,科学合理布局,立足天长市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配置精准度.围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服务标准化,标准定额化,定额预算化"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结合天长特色,天长市形成了具有强操作性的"天长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主体和建设期间的资金保障等事项,确保广电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顺利进行.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充分认识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职责分工,狠抓试点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协调配合,考核评价,确保如期完成试点建设任务,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带来的红利,力争2024年底天长市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达到全覆盖.
聚焦服务群众,加强内容供给
近年来,天长市积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在文化惠民上,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文化主题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系列活动的扶持和培养,着力提高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致力于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智慧服务,具有天长特色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在文艺创作上,鼓励全市文艺精品创作,打好地域文化牌,扬剧"不要喊我罗青天""相遇在星空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家艺术院团荣获省级民营"百佳院团",新创"红盖头飘起来""无土兰花"等5个剧目入选安徽省戏剧孵化项目,出版地域文化系列丛书"红草湖之恋""天长文物""天长非遗",为本地民众和游客讲述天长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天长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推动公众共建共享,使公共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机制更加灵活,质量更加提升,服务更可持续,努力在共建的过程中实现更好地共享.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发展
一直以来,天长市认真贯彻国家加快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精准聚焦人民群众需求,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奖励办法""民营艺术院团文艺精品创作奖补办法""乡村景区化创建实施方案"等政策,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保障,从体制机制上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为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和"智慧广电"建设与天长市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天长市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提升,智慧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财政保障标准化"四项基本要求,在现阶段天长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应急广播信息发布提升工程,广电传输覆盖提升工程和广电基层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优化天长市广电公共服务硬件配置.在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中,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趋势,深入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工程,推动"智慧广电+政务"建设,推动"智慧广电+文旅产业"建设,推动"智慧广电+乡村振兴",着眼于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广播电视服务,打造天长市广电公共服务品牌,为天长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天长市将继续聚焦标准规范,提档升级,智慧赋能,推动全市广电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力推动全域覆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方便快捷的广播电视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灵活多样的广播电视惠民供给进一步改善,全力拓展乡村振兴服务渠道,在提供便利可及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全力促进数字化广播电视平台深度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发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形成特色,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措施,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 0.888735 | 180.5 | 0.045433 | 0 | 462 | 619 | 944.8 | 4.046875 | 0.126039 | 0.031223 | 1,045,600,019,017 | 新闻传媒 |
融媒体报道如何记录时代巨变?1229件作品参加了这场大赛
机器人写作,无人机视频,数据可视化,互动H5......时下最新最火的融媒体创新都在这里.
1月11日,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记者"共同主办的"新概念 新媒体 新实践"2018融媒体作品大赛颁奖仪式暨2019复旦-上观融媒体精英训练营在解放日报社举行,来自北京,深圳,四川,福建,湖南等省市的媒体从业者和高校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大赛以"伟大时代·城市记忆"为主题,分设置H5新闻,数据新闻,短视频三个组别,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媒体和高校的关注,共有1229件融媒体作品参加了比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在仪式上致辞:"提出新概念,新媒体,新实践,正逢其时.复旦新闻学院信息与媒体中心和兄弟院校一起举办这场活动,对于复旦新闻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和业界有机的对接,学习与实践同步发展,与时代共同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米博华提到,训练营的四大板块 - - 大数据,短视频,无人机,人工智能都是目前最为前沿的学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明年也将着力发展这四个学科,欢迎有志之士响应号召,为复旦新闻学院的发展,为融媒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岗向大家提出了四点希望: 第一要牢记党对新闻舆论工作48字的职责使命;第二要坚持精品主导,扩大内容优势;第三要坚持团结引领,加强队伍建设;第四要加强技术引领.
上海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杨俊表示,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也是媒体生产流程的融合,媒体和用户的融合,媒体与社会系统的融合.媒体的转型不仅仅是媒体平台的转型,也是媒体人思维的提升,创造力的激发和工作方式的彻底转变.她表示,相信产学研三方合作定能够激发从理论到实践的媒体改革转型的火花.
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从一个压版机的故事说起,介绍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融合转型之路.
谈到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李芸提到,每个人都是时代变迁的亲历者,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在历史演进中忠实记录了伟大时代的沧桑巨变.大赛以"伟大时代·城市记忆"为主题,就是要通过创意和作品,通过一个一个片断,一段段记忆,向伟大时代致敬.
来自新华网,浙江日报,澎湃新闻,厦门日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的18件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三个组别的一,二,三等奖.
获奖作品主题角度多样,多媒体手段丰富,界面风格不一,互动性,沉浸感,科技感十足.厦门日报的H5作品"恋恋厦门"用略带沧桑的方言,将一位离乡多年的华侨的故事娓娓道来,折射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赤子之情,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澎湃新闻的数据新闻游戏"答题|这一份献给改革开放40年的考卷,敢不敢来战"集意义,美感,互动于一体,改革开放40年来重要数据的指标变化变得有趣好玩,让人耳目一新.
短视频组一等奖获奖作品则对比了40后,60后和80后三代人对房子和家的不同记忆,镜头真实感人,故事生动形象,细节鲜活生动,从家的变迁反映出国的变化.
一等奖获奖作品团队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赵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镜到底手绘长卷H5"恋恋厦门"是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庆祝改革开放40年策划制作的,能获得一等奖非常惊喜和意外."她说:"现场看到很多同行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表现手法还是技术运用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评委点评一等奖作品环节,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说:"内容的载体在发生变化,但好内容的评价标准是不变的.像调查报道,深度报道,特稿会强调细节,好的融媒体产品仍然要关注细节." 他提到,技术是冰冷的,但怎样使用技术,组织技术,在技术的平台上组织素材,这里面是情怀,是新闻人一直以来坚持的.
梨视频总编辑李鑫在点评短视频类一等奖作品时说,尽管没有利用航拍这些先进技术,也不是宏大叙事,但它是实实在在地讲故事,从人的讲述,背景的陈设里看出时代感.
他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和平台方过于关注播放量和商业利益,使内容生产者偏离了创作的初衷,而这次比赛主要从内容质量的维度评价作品,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比赛,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办下去,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一番天地.
仪式上,来自解放日报社,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闻记者"杂志的产,学,研三方就关于"开展媒体深度融合实践与研究"的合作进行签约,共同推进媒体融合在内容生产层面的深化,为媒体转型打造有效模式.
当日下午举行的复旦-上观融媒体精英训练营干货满满.
数可视创始人,2018全球数据新闻大赛评委黄志敏分析国际数据新闻和可视化作品大赛的评奖要点,和大家分享国际优秀融媒体作品的水准;腾讯dream writer项目负责人刘康给大家解析机器人如何根据算法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在第一时间生成稿件并推送到用户,机器人写作如何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木疙瘩CEO王志来揭示百万流量H5背后的生产规律;梨视频运营总监孙翔则从短视频的角度讲述如何生产,经营适合网络传播的资讯类短视频.
1月12日上午还将在解放日报社举行融媒体圆桌会议,学术大咖和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新媒介,新生产,新格局".
复旦新闻学院学习习近平在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重要讲话
北京青年报社客户端"北京头条"正式上线
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日起申领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 | 0.881532 | 92.5 | 0.018091 | 0 | 207 | 651 | 1,061.4 | 4.007813 | 0.156306 | 0 | 1,045,600,019,195 | 新闻传媒 |
4月29日上午,市委书记郑连生来到忻州日报社,忻州市广播电视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对办好"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提出期望和要求,寄语全市新闻宣传单位要讲党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倾心服务人民群众,奋力谱写新闻事业的崭新篇章.市委常委,秘书长崔建新一同调研.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服务好群众?如何建起政府与群众间沟通的桥梁?这些问题都成为座谈会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民生新闻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报道宗旨.
在听取汇报后,郑连生说,总体感觉大家能够自觉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搞好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对树立忻州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连生指出,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新闻工作的生命是把握正确的导向.新闻媒体一定要把坚持党性和把握导向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生命,坚持以团结,鼓劲,稳定,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着重报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切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上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郑连生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发挥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重要作用,要服务好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进取开放和创新的理念,努力使新闻体现出时代性,把握好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要切实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通过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笔触和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写出生动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办好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反映群众心声,架好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增强对于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力度,多做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在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就办好"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郑连生提出八点要求.一是要找准栏目定位."百姓直通车"一头系着百姓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是党委政府与百姓紧密联系的通道,"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的开通不仅要让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信息,还要把党委政府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百姓当中."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是了解,引导,化解群众情绪和社会风险的平台,也是凝聚各方能量,释放积极信号,推动忻州各项工作,特别是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明确开办目的.其目的是实现栏目定位,深化栏目定位,让其转变成具体实际效果,形成"有问题向'百姓直通车'反映"的良好效应.三是要积极收集线索.一方面是来自百姓的线索,一方面是来自党委政府部门的线索,一定要贯通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联系.四是要实施公开报道.要精心选题,深度策划,注重社会效果,切实解决问题,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五是要搞好后期跟进.公开报道后,要有动态,有回应,形成闭环.六是要进行挖掘和拓展.挖掘,就是要见根见底,见事见人,溯本求源,从根上解决问题.拓展,就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建立起自动修复的机制,不断推动工作水平提升,促进社会进步.七是要搞好协调保障.要建立贯通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媒体之间的协调保障机制,确定各部门的专门人员,加强栏目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提升.八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闻媒体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通过"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的开通,形成各栏目间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你追我赶,相互竞进的态势.
郑连生强调,要把"百姓直通车"问政平台打造成品牌栏目,培育品牌新闻人,改进文风,彰显特色,提升报道精准性,增强说服力.要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报社,电视台的融媒体改革,提升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树立忻州新闻发布会的权威,让其成为媒体了解忻州的重要平台,通过大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共同推动忻州发展,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越来越美好.
市委办公室督查室,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市委宣传部,忻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委网信办,市新闻中心,市融媒体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 0.872293 | 225.125 | 0.017299 | 0 | 633 | 481 | 859.9 | 4.011719 | 0.138257 | 0 | 1,051,100,011,504 | 新闻传媒 |
新闻传播类基础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道德与法规,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学院在广州,北京,大连,哈尔滨,大庆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学生毕业后成为能够胜任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社,通讯社,互联网站等新闻传播机构的专业工作;胜任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胜任广告等商业传播机构,其他公共传播,艺术传播机构专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市场空间广阔,求职选择多样,就业态势良好.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有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策划,编导,制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媒介经营管理,音像策划,广告制作等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播音与主持,马列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道德与法规,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新闻稿件,为学校新闻网制作多部新闻专题片,并与学校新闻中心合作对校内外大型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近年来,在研究生考试辅导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校内外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新闻稿件,创新意识得到强化,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各级各类媒体的编辑和记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出版策划和广告制作等工作.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广播电视学原理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广告,宣传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节目编辑与制作,节目策划,广告创作与营销等工作的传媒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国文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原理,中外新闻传播史,播音与主持,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广电新闻评论,电视摄像,广电节目编辑与制作,影视艺术概论等.
该专业现已引进多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建成电声实验室,虚拟演播室两个专业大型综合实验室;与9家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拥有6家校内实践基地.
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传媒和文化传播机构,广告公司从事新闻采编,节目摄制,文艺创作,编导和管理,广告创作与营销等工作;也可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 | 0.870588 | 100.454545 | 0.058394 | 0 | 157 | 354 | 511.7 | 4.144531 | 0.133032 | 0 | 1,051,100,013,357 | 新闻传媒 |
2020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新新点灯"讲座"机遇与挑战 - - 当前媒体生态与媒体人发展转型"在院办三楼报告厅如期举办,中国新闻社经济部副主任,国是直通车副主编,主任记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3级"师兄"周锐,与新闻院学子就媒体发展生态,新闻职业前景,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解析与分享.
首先,周锐老师指出,移动互联时代,舆论场的话语权,议题的主导权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溯变化历程讲述媒体面临的挑战后,周锐老师从经济社会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传播格局等角度,对当前的媒体的机遇生态进行了解读.
虽然从行业视角来看,媒体面临着信息传播"去中介化"的挑战与媒体供大于求的尴尬,但在去中介化在削弱媒体作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媒体创造了新的空间;就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舆论场的现状会需求倒逼各方加大投入支撑传统媒体升级,"建立融媒体中心,就是其中举措之一";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来讲,政府职能的转变呼唤媒体来提供市场的透明度;从国际传播格局来说,随着中国在海外利益的不断增长,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入,改变国际舆论场西强东弱的局面,加强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周锐老师总结道:"各种情况都需要我们加强媒体建设.传统媒体衰落,但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内容生产记者仍然属于稀缺的资源."
在第二部分中,周锐老师以一位资深媒体从业者的身份,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看法.
对于一名记者的要求,周锐老师从武大新闻院所倡导的"做有思想的新闻人,做负责人的传媒人"入手,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才叫做有思想,负责任".
首先,对问题的认知要有正确的分析框架,要实事求是;要有专业精神,构成负责任的前提是专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自身的道德要求.第二,"要独立,要避免各方因素的侵蚀",坚守职业操守.
而当今媒体所面对的诸多困境,对于行业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大数据时代,面对受众的广泛需求,媒体获取,整合,应用,呈现数据信息的能力仍待提升,数据领域迫切需要新的能力建设和新的力量的加入;媒介融合语境下,熟练掌握多种技能的全媒体型人才更为时代所需;流量为王的网络世界中,媒体越来越重视"个人IP"的打造和媒体品牌提升的结合,这对新闻从业者是一个好消息.
周锐老师不仅鼓励同学们"关注新技术",更提出对"年轻人应该更懂新技术新思维,从而引导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的期许.
在新闻行业生态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周锐老师也就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转型路径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针对同学们"学新闻一定当记者吗"的困惑,周锐老师分析了新闻从业者转型时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享了诸多师哥师姐们转型的案例,最终以"没有完美的岗位,只有努力的个人"作结.
最后,关于"如何用好大学四年",周锐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与期许 - - 在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和信息传播相关的新玩法,新技术应该是大家在学生阶段需要关注的.各个媒体在推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年轻人有着天然的期许,将来需要你们做我的导师,拉起新的业务线. | 0.883148 | 89.857143 | 0 | 0 | 237 | 327 | 911 | 4.167969 | 0.130366 | 0 | 1,051,100,014,258 | 新闻传媒 |
泰1观点大数据技术对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三
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入变革.数字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数字化正以旋风般的速度带给传统媒体行业转型升级3大价
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入变革.数字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数字化正以旋风般的速度带给传统媒体行业转型升级3大价值.
重建用户连接价值,传统媒体或可实现弯道超车
传统媒体堕入窘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用户连接失效.近几年来,在互联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受众大量流失,致使入口价值大大贬值,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专业人才流失.因此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被大大减弱,并堕入恶性循环.
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民3951万人.互联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中国民范围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民中使用上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中国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8.7%;上使用率为90.1%,较2014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使用率为31.5%;电视上使用率为17.9%.随着4G的大规模推广和运用,未来的民范围势必迅猛增加.而传统媒体要实现自身的真正转型,就必须以用户为中心重建用户连接,进而重构自身的内容输出模式和创新盈利模式.而要重建用户连接,既需要通过本身的数字化尽可能地抓取用户信息,又需要创新媒介内容和形式激发受众主动地阅读及分享,不断拉近媒体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二,传统媒体行业将继续通过跨界融合实现转型
近几年随着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转型融会成为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搭乘互联+的快车,深入转型,深层融合,在这个属于信息产业的行业不断上演:
在国外,早在2013年全球电商平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个人以2.5亿美元收购受巨亏影响的美国报纸"华盛顿邮报",被收购后的"华盛顿邮报"一直扩大数字业务,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在国内,阿里巴巴在2015年以12亿元入股上海文广旗下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和上海文广将在新媒体和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战略合作;同样在2015年,杭州报业团体旗下的上市公司华媒控股与的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泰一指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互联核心技术为驱动,优化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全新的互联媒体平台,构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模块.由此可见,在互联+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跨界合作盛行,全媒体融合继续演进互联和传统媒介,内容和营销的边界也逐步模糊.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整合,特别是数据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构成了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实现了传统媒体产业自身的数字化升级,也彻底创新了传统媒体的作业模式.
三,大数据技术是提升传统媒体行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成长,人们开始以电脑,智能,PAD,互联电视获得信息,终端的私人化带来媒体选择的个性化,用报纸版面,电视节目单强制信息渠道的方式越来越弱,同时新的媒体情势不断出现并争夺受众的阅读习惯.传统媒体在面临这类窘境下,开始全力布局移动客户端:门户站wap版,公众平台,微博粉丝平台,移动APP等工具层见叠出.信息传播从单一的文字及画面演化为文字,视频,音频,互动,电商导购等多种技术形式互动展现的新方向,也更加受到受众的青睐.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路径中,大数据技术作为当代的数据资源的重要支持,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数据技术给传媒带来的的思维变革,其一,在于能够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实现对读者和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准确定位和掌握;其二,在于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地实现信息和受众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之间的智能化匹配.以Facebook为例,Facebook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社交平台上的热点信息,通过不间断的监控,采集受用户关注,转发量的热点信息,加工构成产品或原生广告向用户推送.
数据时期,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正在产生深入变革.内容为王,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有效途径.2016年,将有更多传统媒体行业巨头进军大数据产业.数据资产已经成为物资资产和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资产,也是生产和运营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升传统媒体行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 0.903542 | 131.071429 | 0.044907 | 0 | 381 | 393 | 1,480.2 | 4.074219 | 0.152044 | 0.071504 | 1,091,600,004,881 | 新闻传媒 |
各类英语考试中新闻听力一直是很多考生的弱项,大家都觉得语速快,难度大,想提高却无从下手.本篇是一位外籍新闻播报员给出的学习建议,一起看看吧!
1
.
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很多在国内新闻中心上班的外籍记者,虽然多半中文程度并不差,但是有时候"新闻中文"并不强,在翻译或阅读一些中文的新闻稿时,虽然可以查单词,但要完全了解整体的意思,往往有些困难.
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会建议他们先去看英文报纸的同样一则新闻,透过自己的母语,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再回来看中文稿时,本来以为很复杂的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
同样的,在进行当天的英文新闻学习前,先从中文的媒体了解当天主要的国际或国内新闻内容,在听英文新闻时,就容易多了.当然,这是在学习期间,过了入门的阶段,就不需要了.
2.
掌握各类新闻英语的有限单词
世界之广,事件之多,大部分的人一定认为,要掌握新闻英语的相关单词,恐怕好几千个,要背完一整本的新闻词库,才有办法听懂.
这个想法似乎很合逻辑,但是其实有个极大的错误,从政治新闻到娱乐新闻,当然很可能有几千个单词,但是相关的单词每几个月,甚至每几年才出现一次,就是所谓的rarely used vocabulary(罕见单词),例如:"multilateral currency realignment"(跨国货币调整)或"planned obsolescence"(计划的陈废),如果连这些也要背,那可真是不得了.
幸好,每天新闻会遇到的单词,八成五以上,都是我们称为的 commonly used vocabulary (常用单词).
换言之,只要你能掌握这五,六百个重复出现的单词,就可以听懂八成五以上的新闻.
其它一些较专门的财经或科学等新闻字汇,等主要的单词会了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
3.
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继续听下去
你一定有个经验,在听英语新闻或英语节目时,遇到一个你不会的字或没听清楚的段落,就开始想它的意思,往往造成接下来的内容全都没听清楚.
所谓 "一心不能二用",绝不可以在听的同时,边想前一句的意思,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考,专心听下去.
某个段落没听懂,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也许有个没学过的单词,或有较特殊的句型,也许主播播报的速度一时加快,甚至自己分心没听好.
无论原因是什幺,不管它就继续听下去,还是有可能将主要内容听懂,因为九成的时候,漏掉一点,不会是关键到让你无法连接下面的意思,但是如果思惟卡在前一句,肯定全军覆没.但如果另外那一成确实是关键呢?
要是有空,可以上网找相关内容的新闻,了解一下是否有关键单词或内容较不熟悉,如果是重要新闻,一般来讲不会报一次就不报了,可以收听当天其它整点新闻的播报,也许还可以听到同样的新闻,也许听第二次就完全了解了!
4.
不要太在乎特殊难懂的人名及地名
2000年初夏,裴济发生政变,没多久就宣布戒严令,军方的领导人,头衔连姓名叫Fiji militarycommander Commodore Frank Bainimarama,每次我播报新闻,念到这里时,都差点要吃螺丝.
想一想,连我都要花时间先练习这些较难念的名字,而听众听我播报,三秒就过去了,难怪有人对这些外国人名及地名叫苦连天.
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该怎幺办呢?别理它吧!说实话,我自己听BBC或CNN的新闻,也常常听到不太熟悉的人名或地名,如某国家的人,也许我没听过,很可能听完新闻你再问我,我也答不出来他的名字,但是多半时候对了解新闻内容并不影响,我只要知道他是某国的国会领导人就够了.
再如俄罗斯南部某个难念的小城镇发生什幺事,清楚它他是俄罗斯南部的小城镇,足够我了解新闻内容.你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不要为复杂的名称所困扰.当然,重要的新闻人物及地名还是得熟悉一下.
5.
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
我刚来台湾时,常常有人找我为一些英文教材配音.进录音室时,我坐在麦克风前,拿了稿子开始念,没念几句,负责人请我是否可以念慢些,于是我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念了几句,他又问我可不可以再慢些.
等到教材出版后,我听了卡带,自认为不但听起来怪怪的,对学会也没有帮助,因为人正常说话根本不是这样的.
经常有本地朋友抱怨,我在 ICRT (台北国际社区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速度,快得让他们听不太懂,我只能说,这是播报新闻正常的速度,即使ICRT播的慢些,等到你要听BBC或CNN,还是会听不懂.那该怎么办呢?
我来台湾时,基本的中文会话不成问题,时间久了,报纸也能读看,但是打开中广或三台的新闻,还是觉得"雾煞煞",于是我将中文新闻录音下来,重复的听,如果不会的单词,请朋友帮忙听一下,听到上百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因为我自己这样的练习,现在听中文新闻,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有了手上的这套教材,你不用自己录音,更不需要麻烦别人帮忙听,但是你会发现,专业的播音员录制在CD片上的新闻都是以正常的速度播报,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新闻英语,如果听不太懂,多听几次,一定大有进展.
但是,如果用一些速度放慢的教材,那只能永远听教材,真正新闻的速度会跟不上.
6.
尽快锁定大略的新闻内容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听英语新闻时,主播经常会在报某条新闻前,来句类似"And now in sports..."(现在进入体育新闻),或"Turning to the Middle East ..."(转向中东地区...)或"In U.S. election race news..."(有关美国选举新闻...)等,没有一定格式或说法,这样短短的一句,就是要让不同类型新闻的转变自然些.
播报某条新闻前,来个这样的" 自我介绍",对学习新闻英语是很有帮助的.怎么说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我听得懂的台语还是有限,如果随便跟我说几句,我很可能听不懂,但是若有人先让我知道他准备跟我聊的话题,接下来对我就容易的多了.
这个情形跟新闻前给你一个小提示一样,知道即将要接收哪一类的讯息,可以先准备一下自己的思惟.
当然,不是每条新闻前都会给你这样的提示,要是没有,自己也得赶快锁定内容及方向,如果看电视新闻的话,可以试着从画面了解是哪一类的新闻;若是广播的话,也应该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
7.
经常听,经常练习
或许你会认为这幺简单的道理不用说也知道,但是你会发现,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刚来台湾不久,中文尚未十分流利,只要回美国几个星期,回台湾之后,讲起中文来,舌头便不听使唤,结结巴巴的.
后来,我与美国史丹福大学的一个东方语言学教授聊起来,他说,其实只要每天花点时间接触它,就可以完全避免这样的状况.
8.
虽然要"听"新闻,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让你打好收听新闻英语的基础,做个一流的"听众",但听力再怎么好的中国人,不会自己想做英语主播,所以为什幺要管发音呢?
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如果自己对某一个新闻单词的发音不对,很可能会听不懂,例如唱片或记录叫"record",录音也叫"record",但是重音不同.如果认为这个字只有一个发音,很可能就会弄混.
有时候也很容易将两个不同单词的发音弄混,例如:"Philadelphia battered Chicago, winning 14 to 1."(费城击败芝加哥,以14比1赢球.)如果这句的"battered"听成"battled",虽然发音接近,但意思就不对了.
如果花一点时间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对听懂新闻英语也会有帮助.
9.
了解学习新闻英语的过程及进步的速度
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语言,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到了某个阶段,学习的速度会自然而然的加快.学习新闻英语的起步阶段,也许经常觉得听不懂,但是继续努力,不知不觉会发现,费的精神较少,但听得懂的部分变多了.
为何了解这个过程是诀窍之一呢?因为很多人还不到"半途"就以为自己学不会,但是其实只要有恒心,绝对可以有令人非常满意的成果.
10.
对自己有信心
一定有人说,讲这个谁都知道,但不少人对自己却是没有信心或信心缺乏,而对自己学习的进度及成果大打折扣.
英文有句话:"We are our own worst enemy."(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虽然学新闻英语一点都不难,但如果心里想:"我一定学不会."还没有开始奋战,已经被自己打败了,要突破自己设下的心里障碍,比实际学习的障碍还更困难.
我记得在美国刚开始学中文时,有一天在纽约唐人街的书店拿起一本厚厚的中文小说,书名三个字我只认得第一个字 ──"红",翻开看看,里面只认得几个零星的字.当时我心里想,真的会有一天我能看得懂这个吗?对外国人而言,要认得汉字可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不过我当时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绝不轻易"罢休".
当时我在唐人街手握着的书,书名的另外两个字是"楼梦",至今"红楼梦"我看过三遍.
如果当时我想:"啊!这个太难了,学一百年都学不会."我现在认得的中文,可能还是那零星的几个字.
所以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方法之外,也要对自己有信心,英文有另外一句话,就是"What the mind can conceive, it can achieve."(心想事成),加油!
来源网络,华南翻译市场喵君编辑 | 0.861761 | 58.538462 | 0.005269 | 0 | 197 | 1,042 | 876 | 4.0625 | 0.159527 | 0 | 1,100,700,001,085 | 新闻传媒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1月24日上午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会上介绍了去年的工作成就和今年的工作重点.他在讲话中介绍,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要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重要任务,提前部署选题策划,评审扶持等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播出一批,储备一批,源源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
2018年,总局将大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节目质量提升计划",以新闻类节目特别是"新闻联播"和主题系列报道为重点,引导各电台电视台全面创新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水平和效果.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时度效"要求,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提高突发事件报道和引导能力,展示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新媒体,自媒体渐成"第一报道者"的互联网时代,着力打造"第一信源"和"第一解释权"."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要把讲故事作为基本理念,基本方式,在宣传中注意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和手段,与广大受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
为加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总局今年已经启动了"记录新时代"工程,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工作进展,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人民生活正在发生的变化为主题,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影视作品创作特别是纪录片创作.
推动文化类节目转型升级
在推动文化类节目转型升级方面,田进指出,2013年起,总局大力倡导制作播出原创文化节目,五年来共涌现出50多档弘扬中华文化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广受好评."目前引进节目模式已经在荧屏上难觅踪迹,国产原创节目成为绝对主流......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节目研发重点,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各类节目中要融入弘扬的重要内容."
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
田进在讲话中提出,要让群众成为荧屏声频的嘉宾和主角.他指出,"这两年,我们大力遏制追星炒星,大力提倡'星素结合',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今年我们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他特别强调,"要严把嘉宾,演员关,必须把德艺双馨作为首要标准.要鼓励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参与节目,发挥好嘉宾的价值引领和人格示范作用."
建立综合性宣传管理协调机制
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田进介绍,已经建立起三审制度,重播重审制度,上星综合频道节目备案制度,重点时段重点节目主要负责同志审查签字制度,违规节目处理处罚制度,问题节目公开批评制度,属地管理和收听收看制度,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宣传管理制度,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广播电视阵地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目前总局层面已经建立起包括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电视剧管理,传媒机构管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和收听收看机构的节目会商协调会制度,及时通报各方面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落实重要宣传管理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动网上网下标准统一.他也希望各地能配套建立起综合性宣传管理协调机制.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0.870946 | 38.74359 | 0.018642 | 0 | 297 | 384 | 1,136.7 | 4.074219 | 0.15685 | 0.002571 | 1,100,700,010,161 | 新闻传媒 |
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而网络的及时性,灵活性是其重要的特点.网络信号能够包容的信息也非常巨大,可以直播内容也是数不胜数.笔者也曾经有幸为新闻网络直播提供同声传译服务.希望将此类同声传译的类型,内容与形式介绍,网络直播同声传译的特点,网络直播同声传译的注意事项与策略,相关心得体会等相关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首先,网络直播同声传译的语言.由于我国网络直播的特点是针对中国的受众,因此主要翻译的形式是英译中.据了解到有俄译中,朝译中等其他语种的向中文的翻译.
第二,网络直播同传的类型.在过去的一年中,笔者曾经参与新闻的网络直播同声传译数次.就目前曾经翻译过的直播而言,主要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 计划事件;(2)突发事件;(3)半计划事件.
计划事件一般提前预知要有某些活动举行,因此较早通知准备,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0周年纪念的直播.由于新闻的特点,因此即使是计划事件,一般情况下,提前通知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一天.一般没有任何资料提前提供,只能根据主题做些背景资料的准备.
突发事件一般是国际上突然发生了重大事情,比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爆炸事件的直播.这类突发事件的直播,几乎没有准备的时间.由于往往是直播开始了才通知译员尽快到场.在此情况下,译员还是需要进行一定量的准备,一般是在出租车上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对于布鲁塞尔机场爆炸,在网络上已有的新闻报道等,尽管简短,还是能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不至于完全是盲目的翻译.
半计划事件的直播一般是到了现场之后,在之前确定的直播完成后,又增加的直播,与前一直播中间相差半个小时左右,比如在直播了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圣火点火后,又立刻增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生日庆典进行直播.尽管可能相隔只有半个小时,但是对于译员来说,仍然可以充分利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做相关背景资料的准备.
第三,同声传译的内容.目前笔者涉及过的内容有:(1)讲解评论类全程同传;(2)新闻发布会同传;(3)外媒新闻直播同传;(4)重大活动直播同传;(5)记者连线同传.下面就这些类型同传的特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讲解评论类全程同传.谷歌围棋挑战赛的同传就属于这一类.其直播的内容是在首尔的比赛现场的英文评论室中两位评论员的评论.一位嘉宾是美国的围棋杂志的主编,另一位是美国的围棋九段选手.两人针对棋局的状况进行讲解,评论与预测,讲解围棋的基本知识,讨论比赛背景.这样的同传的特点是:(i)不间断进行翻译.现场评论员一直进行讲解,两名译员也必须要一直进行翻译.(ii)讲解内容的专业性较强.因为是做围棋的解说,因此涉及比较多的围棋专业用语.有些词汇,不仅有英文的说法,还有日文的说法.比如"先手"这个词,在英文中是forcing move,而在日文中是sente.两种在解说中均反复出现,需要译员时刻对于这些词汇保持一定的敏感.(iii)翻译的内容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围棋赛的直播,其主干的框架是讨论围棋赛本身.但是解说员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也会讲述一些背景的故事.比如,美国棋手多次讲述日本围棋界的故事,涉及一些日文的名字,甚至提到日本历史上某个时期的将军的名字,存在比较大的挑战.(iv)讲解员在直播时主要面对的受众是英语的受众,不知道有同声传译的存在,也不像国际会议的讲话人那样,将自己所讲解的内容进行适合国际受众的处理,语速也相对较快.比如两名讲解员可能会互相开一个高语境的玩笑.比较多使用美国本土的俚语等,是一般国际会议上不太常见.这些都给直播的同传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
(2)新闻发布会同传.新闻发布会的直播由于其内容集中,会涉及到受众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一般是听众关注度较高的内容.译员在这类同传中肩负比较重大的责任,也有比较大的曝光度,压力上较大.
另外,新闻发布会往往时间上非常短,但是内容紧凑,信息量大.比如谷歌围棋挑战赛的中间三场新闻发布会.正因为笔者与搭档之前已经完成了解说的全程同传,因此对于比赛中的内容相对较为熟悉.而其中也涉及到对于阿尔法围棋研发团队的内容,需要之前有所准备.
(3)外媒新闻直播同传.一般是突发事件的直播.其特点是信息量非常大,有很多事实性信息,需要翻译准确.比如布鲁塞尔机场爆炸事件的直播中,比如死伤人数,具体爆炸地点,政府采取的措施等等.
而且由于事件突发,媒体也随时准备调整.例如在塞浦路斯劫机事件中,关于多少人仍处于被劫持的状态,劫机者的名字等相关问题,外媒也并不是完全清楚,因此中间有多次更改.面对此类不确定性的信息需要译员高度集中注意力,最好对于事件发生地相关的社会背景最好有所了解,比如目前欧洲的难民问题,恐怖主义袭击问题等等.
由于译员往往在直播开始才赶到现场,新闻直播的信息量又很大,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在翻译五分钟左右时,对于新闻的节奏开始逐渐适应,内容上也弄得较为清楚了,此时能够开始进入较好的状态.因此,如果在直播时,前五分钟先暂时不要播放译员的声音,而是给译员一段时间进入状态,或许能够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
(4)重大活动直播同传.这类直播一般是有计划的直播,比如2016里约奥运会在希腊的圣火点燃仪式直播,提前约3个小时通知需要译员.这个直播的内容主要是圣火点燃的整个仪式.仪式中的语言不算太多,但是之前没有拿到任何活动日程等资料,仍然需要译员全程专注,密切跟踪整个活动的走向.在开始直播前,笔者并不了解直播的内容,根据之前的经验,以为是直播外媒的报道,因此查询了许多包括火炬设计,吉祥物,里约申奥的细节等等.看到视频信号有国际奥委会主席等人进来,才意识到可能是直播现场的活动.
另外,在查询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查了可能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的名字,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里约奥组委主席,希腊总统等人,但是经验是,如果自己没有在新闻中关注过这些人士,在准备的时候最好对照着照片来认,这样提到某人的时候就比较清楚.
在某些情况下,最佳的翻译策略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翻译,切忌过分解读.比如在点火仪式上有一个部分.原文是:"Next, the Olympic Anthem."笔者头脑中先浮现的是奏会歌的情形,于是就翻译成:"下面奏奥运会会歌."结果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合唱团,清唱会歌.接下来再提到巴西,希腊的国歌,翻译时就比较小心了.
此现场主持人先说希腊语,然后说英语,而且转换速度非常快.这个情况是提前不知道的,在听了几句话之后,笔者开始明白了这个情况,特别注意在两段希腊语之中寻找英语的部分.
(5)记者连线同传.这种类型的直播同传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网站为此做了一个特别的策划活动,北京的演播室有主持人与嘉宾进行现场讨论,并与前方特约记者进行连线.其中连线的部分,主持人用英语提问,对方使用英语回答,这一部分需要译员进行翻译.
在到现场之前,笔者同样对于直播的形式不甚清楚.直到现场得知是做连线的同传.于是向工作人员要了主持人的提纲,以便对于整体流程和大概的问题有所准备.果然对于后面的翻译工作比较有帮助,即使在前两次连线,对方用手机连接过来的信号噪声比较大的情况下,也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总结一下网络直播的特点.(1)由于目前使用网络获取资讯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直播时译员的曝光度高,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比较大.(2)根据以上的介绍也看出,网络直播时,有可能译员是全程翻译,也有可能只是少数的时间,但是准备工作是大量的.由于事先提供的内容一般只有主题,因此对于译员的准备与预测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3)需要翻译出声的时候少的活动,仍然需要译员全程参与,时刻注意各种细节信息,因此实际工作任务仍然比较重.(4)网络直播的本质是媒体的工作,也是新闻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整体的工作内容与环境与会议同传不同,译员必须在工作期间与传媒人一样,适应传媒工作的特点,节奏与环境,与相关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配合.(6)听众的需求.听众需要听取的是内容,在网络直播的环境下,要求译员尽量保持语言简洁,突出内容.另外以听众为中心也要求尽量减少与内容无关的解释,比如直播网站也要求译员在非英语出现时,译员不需要解释这里不是英语.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直接与工作人员联系,不需要出声解释网络信号中断等.
笔者根据实际参与网络直播同传的经验,总结一下工作策略:(1)密切与联系人沟通,尽量问清具体属于哪一类直播,尽量事先进行较为有针对性的准备.(2)到了直播现场后务必与设备人员沟通,事先将设备调试好.例如,要现场讲清楚译员的耳机中信号的声音先调大一些.并且译员的耳机中,不要自己翻译的声音,否则会干扰译员工作.(3)现场保持与直接负责人沟通畅通.一般情况下,现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因此安顿好译员后,就离开现场.因为现场可能发生信号中断等突发情况,因此务必要保留主要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对于直播中重要的部分,如新闻发布会等,可以要求现场有工作人员在.(4)积极主动地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在媒体,每个人各司其职,非常忙碌的情况下,可能不知道译员有什么样的需求.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向相关人员要资料,问清具体翻译工作的内容等等.(5)译员要有迅速适应的能力.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希腊语中找英语.以及在媒体环境中的配合能力.
目前网络传媒越来越发达,为资讯的获取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因此,也方便译员随时关注时事,为直播同传做好平时的积累.在遇到新的类型的同声传译工作时,按照工作的特点与要求进行灵活处理,尽可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 | 0.89545 | 177.818182 | 0.010505 | 0 | 589 | 788 | 1,075.8 | 4.125 | 0.128067 | 0 | 1,100,700,011,267 | 新闻传媒 |
牢记嘱托 开启新的逐梦征程
"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让全体经济日报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殷切嘱托重似千钧,字字珠玑,为经济日报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使命在肩,征程向前.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负厚爱,续写新华章,再创新辉煌.
经济日报,伴随改革开放大潮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全国首份以"经济"命名的中央级报纸,我们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鼓与呼,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进取,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新时代的气象万千,写进了报纸的字里行间.40年,这段必须被铭记的岁月背后,有经济日报人矢志不渝的坚守 - - 挺立潮头的锐气,志在一流的追求,改革创新的精神,严细深实的作风.我们所见证的历史,所求索的问题,所沉淀的思考,所收获的成果,记录和印证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脚步.
迈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 - 新技术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已经出现;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任重道远.
与历史大势同向,与时代脉搏同频,经济日报如何守正创新,勇毅担当?我们有着坚定的答案.
- - 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进,是我们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脚到经济日报工作中,首要的就是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新思想更加入脑入心,展现出时代光芒和真理力量.发展中的问题越复杂,社会上的需求越多元,越需要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 - 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是我们的职责.奋进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日俱增,但噪音杂音依然存在.肩负新使命,唯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作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我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讲好这样的故事,要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增强党报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 - 全面发力媒体深度融合,是我们的课题.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在思想激荡中举旗帜,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这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精准推送的传播.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就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就要坚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探索,让构建起全媒体矩阵的经济日报在全媒体舆论场中引领导向,增信释疑,正本清源.
40年风云激荡,40年春华秋实.经济日报稳步前行,从未辜负时代.今天,我们开启了又一段逐梦征程.以忠诚,使命,奉献和专业的精神,描绘时代画卷,奏响时代强音,我们必将赓续荣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的航程中,标注出经济日报的分量.(经济日报社论) | 0.8577 | 128.25 | 0.001961 | 0 | 234 | 440 | 787.8 | 4.058594 | 0.151397 | 0 | 648,700,001,387 | 新闻传媒 |
社交网络已沦为美国散播谎言的战场
认知在国家竞争中存在先导性作用.诱导性偏见和政治错觉容易导致一国内部产生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分裂.罗伯特·杰维斯在其所著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觉"中明确提出,认知在国家间合作与冲突中很重要,善意的认知信号能够推动国家间合作,而恶意塑造的认知偏差则可能将国家引向冲突.
美国是一个奉现实主义为圭臬,热衷于采取"非对称"隐蔽行动的霸权国.自冷战时期起,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始终离不开对舆论的渗透和操控,其中实施舆论欺诈一直是美国的常备"弹药".目前,互联网及各类社交平台已成为各国民众获取舆论的首要渠道,然而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实施不对称攻势的"熟悉战场".
制造网络虚假舆论是一种非军事手段,通过社交媒体实施政治动员和渗透,将己方的意识形态,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等以隐蔽方式通过网络扩散到目标国内部,从而影响民众的政治立场,政治评价;另外,具有不同背景的美国基金,宗教势力等通过互联网进行误导性宣传,甚至招募,培养亲美势力;通过捏造不实网络谎言,以技术使得流量倍增,抹黑特定国家政府甚至颠覆他国政权,削弱特定政权组织的合法性等均是美国有记录的斑斑劣迹.
5月,联邦参议员兰德·保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在国会举证称,"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虚假舆论散播者,包括2003年美国政府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入侵伊拉克,时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会场上手拿一管白色粉末,指认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媒体近日报道称,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看来,今年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之际,社交媒体推特上宣扬反俄的账号"突然爆发",每小时出现3.8万多条带有"支持乌克兰"标签的推文.此后一个星期内,累计有约350万条渲染恐俄情绪的推文在不断传播,其中多达八成来自机器人账号.这样快速,大规模的网络舆论攻势堪称一场"虚假信息闪电战".
美国"每月评论"网站则刊登了"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曝光大规模反俄"机器人网军""一文,揭露美国利用互联网技术左右和制造虚假消息,控制反俄舆论的事实.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费奥多尔·沃伊托洛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战和宣传战方面,美国堪称炉火纯青.美国把俄罗斯和中国视为'挑战'和'对手',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针对两国发起信息战和宣传战,且攻势不断加强".从乌克兰危机发生至今,在互联网领域,美西方主流舆论歇斯底里地鼓吹"反俄",而针对中国政府的抗疫政策,包括美国主流媒体在内经常罔顾事实,恶意丑化,使中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压力.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安全机构一直参与并主导网络舆论"造假".美国各大社交媒体公司常年雇佣具有情报或军方背景的人员,安插在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内容审核等重要岗位,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立场偏好和问题处理方式,进而影响面向全球数十亿网民的信息流.
"华盛顿邮报"近期援引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络观察室的一份报告称,社交媒体脸书和照片墙2020年9月发现有上百个账号和主页被用来向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国受众传播虚假舆论,扶植这些国家受美国支持的反对派势力,推动政权更迭.而这些账号和主页均与一个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公关公司有关.
美国左翼新闻网站MintPress援引曾在美国情报机构供职27年的伊丽莎白·默里的话说,美国情报机构与社交媒体公司之间存在"旋转门",即情报机构人员前往社交媒体平台任职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情报机构工作.总体看,美国存在一个庞大的"造假"网络.
通过操控虚假舆论,美国尽可能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来引导特定群体的政治评价,情感,偏好,塑造偏见,实现立场分化,进而在各类冲突与博弈中试图以最低成本攫取主动权,推动对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直到"图穷匕现".(王英良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责编:戴晓宇,石晶) | 0.872694 | 125.076923 | 0.001237 | 0 | 213 | 460 | 862.3 | 4.234375 | 0.151292 | 0 | 648,700,002,821 | 新闻传媒 |
中新社开普敦12月1日电 (记者 宋方灿)12月1日,中非媒体领袖峰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作为中国媒体负责人代表应邀出席此次媒体峰会,主持分论坛活动,并就中非媒体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在中非(法语区)报业,新媒体,通讯社媒体论坛上,来自中国与非洲的近30家媒体的负责人都作了重要发言和精彩演讲.章新新主持并作总结发言时说,尽管中非在地理上远隔万里,但中非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相似的命运把彼此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中非面临合作全面升级的难得历史机遇.此次中非媒体负责人相聚开普敦,共商中非媒体合作共赢,共谋中非未来发展,恰逢其时.
章新新还就未来中非媒体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和思考:
一,向世界报道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非洲.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媒体和非洲媒体的共同努力,争取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向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报道一个历史悠久而美丽璀璨的非洲,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非洲,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非洲,报道非洲国家和人民注重发展,期待繁荣,追求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孜孜奋斗的故事.
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将成为加强中非团结,共谋中非合作未来的盛会,将为中非关系制定新规划,绘制新蓝图,注入新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媒体同行需要创新思维和国际化眼光,把握国家关系大方向,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正能量.
二,深化媒体务实交流与合作.面对全球媒体深刻调整,中非媒体应抓住中非关系全面转型升级新契机,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与交流.科学规划中非媒体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稿件互换,共同选题策划,联合采访,学术研讨,媒体技术和人员培训等,并建立长远交流合作机制.
中新社目前拥有文字电讯通稿,新闻图片,特稿专稿,网络新闻,视频新闻,海外供版,社办报刊,影视作品等八个传播平台.长期以来,中新社重视并加强对非洲大陆的新闻报道,2013年10月,中新社南非分社正式成立.中新社与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毛里求斯等多个国家的媒体保持合作关系.中新社愿意与非洲各国媒体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中国和非洲相互了解,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非洲.
三,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体都面临转型发展问题,非洲国家的传媒业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既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更为传统媒体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新机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中非媒体应与时俱进,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包括建立网站,提高在线资讯,开设各种移动平台,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范围,提供多样化选择.为促进各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应加大各国媒体合作力度,共同建设,拓展信息传播的新通道,新空间.
来自非洲47个国家120家媒体的130位负责人和来自中国的17家媒体的18位负责人,以及来自中非新闻主管部门的官员出席了此次媒体峰会. | 0.893281 | 126.5 | 0 | 0 | 208 | 424 | 751.6 | 4.125 | 0.135968 | 0 | 648,700,010,487 | 新闻传媒 |
从事企业新闻写作20多年,切身体会到培养新闻写作兴趣爱好是搞好新闻写作的前提.公司中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大多都半路出家,各人的份内工作繁杂,不可能只做宣传,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难度很大,所以我们要牺牲个人业余爱好,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包括从报纸,杂志,网络上发现新热点,通过自己的思考,多了解公司发展策略,了解各部门工作举措,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写作不是一朝一夕,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静下心来写你所思,思你所感,感你所悟,从中体会到新闻写作的乐趣.长期的坚持和辛苦的耕耘必然会带给我们喜悦和收获.
二,善于发现,找到源头,挖掘新闻素材
多年俯身于基层新闻写作工作,逐渐终结出一个规律,要发现更多可写素材,得到到工地上走一圈,到基层跑一趟,和工地上的员工聊聊天,在走访的过程中去发现线索,再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望,听,观,写等方式对事物进行记忆,联想,比较,总结,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细节出真知,从小事情反映一个大现象.像杜加在"协调联动形成攻坚合力",通过对夹江公司员工在吴三线路建设协调中随身"三宝"(图表,数码相机,脚)的描述中,展现了乐电员工为吴三线短期成功投运付出的努力.
三,勇于表达,选好角度,新颖构思
角度是否新颖有力度,往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勇于表达,敢于创新,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各单位开展的主题活动,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节日本身或者活动开展的过程,写出的稿件就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把节目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写细,比如五四节,青年志愿者看望留守儿童,帮助小朋友传授新知识,送去关爱和温馨;针对农忙季节,帮助村民及时排查抽水设备,宣传安全用电知识,那就可以通过某一个小事情反映一个大主题,这样你的稿件才有意义,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夹江公司杨莉在"爱的奉献"通讯中不落俗套,巧妙构思,通过张艳,邱士鹏等普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描写,诠释了乐电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格,不失为一篇比较成功的新闻通讯.
四,讲究方法,丰富阅历,提高质量和水平
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和运用好新闻写作的及时性,新颖性,准确性和生动性,是提高稿件质量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这需要平时多读书,多看报,不断积累.对新工艺,新方法,新举措,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将收集的资料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最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带着目的性观察.当然平常要多练笔,注意收集极具表现力的优美句子,放松心灵,抒发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字功底.
新闻写作犹如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攻坚战,要有战胜自己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我觉得要写好一篇稿子要做到"三心".一是耐心,一篇稿子需要不停地修改,任何一篇好稿子都是通过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需要不断推敲,斟酌,完善.二是细心,文字工作是细活,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写好一件事情之前要多注意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好有心人.三是上进心,不要因牺牲了你休息时间,与朋友少侃几次大山而苦恼,坚守必有收获.当你写出一篇满意的文章获得好评,你会感到开心和自豪.
我们在写作的海洋里遨游,在写作中丰富生活,精彩平凡人生.(彭灵) | 0.876692 | 120.909091 | 0 | 0 | 236 | 385 | 845 | 4.1875 | 0.145865 | 0 | 648,700,016,533 | 新闻传媒 |
重大主题报道要善用数字说话
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的"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之所以能拔得头彩,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下述三方面的原因.
一,重大主题带来高关注度.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和中心思想,也是评价一件新闻作品的首要依据,在新闻写作中起主导作用.主题反映的主要事实或重要问题也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和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山东省兖州市是座资源型城市,去年又勘探出一个储量2亿多吨的小孟煤田,在一家地方企业取得采矿权准备开采时,却被当地政府出人意料地叫停了,这意味着自觉放弃了每年5000万元的收益.记者崔永刚获知线索后,马上赶赴现场,详细采访事情的前后经过,并与全国煤炭战略管理专家深入探讨这一事件的"标本意义".国内著名煤炭战略管理专家牛克洪说:
"兖州勇于放弃,成功转型的做法具有标本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各地在执政实践中落到实处.兖州少开一个煤矿,收获的却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百姓的长远利益."这样的主题无疑是重大的,新闻传播价值是高的,是受广大读者关注的.
二,善用数字说话,使新闻的价值倍增.传播学研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各种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左右着传播的效果.在传递信息的十八般武器中,数字是"一柄投枪",它快速,精准,锋利,往往能一击中的.对新闻记者来说,善于掌控和运用数字,是一套看家的功夫.言必有据,方能言之成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而数字往往是事实的要件.如果将新闻写作比作建楼,用好数字,就像给混凝土加上钢筋,能够为作品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闻报道,越是重大,复杂的主题,越需要扎实有力的数据支持以廓清迷雾,引导舆论.在开展热点报道,典型宣传,舆论监督中,记者要善于寻找,采用具有关键意义的数字.
这篇消息在用数字说话上是很成功的.首先标题中所用的两个数字"5000万元"与"2亿吨"就支撑起了新闻的大梁,读来很有说服力.其次背景材料中所写的:"勘探数据表明,这座方圆120平方公里的煤田探明储量2亿吨,埋深不到500米,按年产量200万吨计算,可开采近百年.""开个煤矿,不用费劲,一年就能增加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5000万元的地方税收"."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兖州两年前移了13个位次,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煤炭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却从过去的50%下降到不足20%".这些数字使新闻的价值得到了倍增.
三,精用引语,说服力强.胡乔木同志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过:"我们经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人,只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
这也就是说,新闻,尤其是消息,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报道.它是要靠描述事实,靠事实说话的,作者一般不能在新闻里尽情地表示个人的意见,但它又要表达作者的意见,只不过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这种用事实说话,表达无形的意见,应贯穿于新闻(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全过程.巧用引语,艺术地处理好"无形意见"的表达,是新闻记者的入门课,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闻传播能否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实现自身传播目的的关键.这篇消息中的引语运用的是很精当的.像文中写的"别再制造釆煤塌陷地了,给子孙留下一片美好家园吧!"在当天的市委常委会上,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拉动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更为重要.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这大煤田咱不挖了!"这些引语都有力地增强了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刘保全) | 0.871778 | 168.111111 | 0 | 0 | 366 | 404 | 990.7 | 4.140625 | 0.167878 | 0 | 648,700,019,523 | 新闻传媒 |
助力地方政务移动新媒体大有可为...
作为城市型时政新闻类移动新媒体,甬派客户端紧紧围绕聚焦政务,服务政务,推动政务进行创新.既坚持守正出奇,灵活亲切,又不断探索融媒化传播的手段方法,以期"春风化雨",动人心润人心聚人心,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互联网成为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的当下,自觉遵循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媒体阵地,积极引领社会舆论,已经成为党媒主办的时政新闻类移动新媒体的重大使命.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逐步形成并深刻影响着政务活动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基于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党政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公民的网络参与,以更好地服务公民,回应公民需求,培育公民的自治能力.这对时政新闻类移动新媒体助力政务活动,架起党政部门与广大群众联接沟通的桥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新媒体自身的发展壮大,赢得权威主流地位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2015年6月中旬,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的工作部署和办好"手机上的党报"的要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从各子媒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甬派客户端创始团队.7月8日,甬派客户端上线,开始探索传统媒体转型新路径和媒体发展新模式,冀望打造城市型移动新媒体发展样板.
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甬派客户端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60万,覆盖1/3新老宁波人,日活跃度达22%~25%,每天有60多万用户在线,重大报道阅读量经常达三五百万(含转发阅读量),有的甚至达到千万现象级.
按照"最权威的政经新闻发布平台,最活跃的网络问政互动场所,最实用的城市生活智慧管家,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移动客户端"的目标,甬派不断创新求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述宁波好故事,传播宁波好声音,担当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力军,排头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迅速提升.
3年来,甬派首创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廉政考学移动平台;首创手机上查看"台风路径实时图";联手善园公益基金,发起成立全国首个移动新媒体公益项目 - - "甬派善园公益+";策划营运的爱心宁波展厅,成为宁波的爱心地标;发起倡议,与澎湃新闻,界面等长三角城市群一线新媒体成立"长三角移动新媒体联盟"......
目前,甬派客户端已成为宁波第一主流新媒体,先后获得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大奖,浙江省报业创新一等奖,中国报业媒体融合传播"全国十佳"等荣誉,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
2017年4月18日,"甬派传媒"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宁波市首家上市国有文化企业,浙江新媒体第一股,国内首个主打移动端概念的上市公司.
长期以来,政务信息,政务新闻常常给人以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刻板印象.而在网络时代,面对分散,分层,分众化特点鲜明的受众,如果继续板起面孔说教,严肃刻板示人,必然无法吸引人,更难以打动人.为此,甬派在政务新闻的呈现形式和话语表达上,既坚持守正出奇,灵活亲切,又不断探索融媒化传播的手段方法,以达到"春风化雨",动人心润人心聚人心的效果.
第一步,利用新媒体"快"的传播优势,抢"第一落点",以快讯或加以配图的形式,简单,快捷呈现,第一时间告诉用户政务新闻的梗概.
第二步,持续进行权威的更新,即在"快讯"的基础上,对政务新闻的核心信息进行补充式,叠加式呈现,并充分运用图,文,音,视等形式.
第三步,继续在"深"字上做足文章,即对政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或以形象的图示解析,或以权威的深度解读,向用户传递政务新闻的背景,与公众的关系或影响以及政策亮点,执行难点,破解问题的关键点等信息.
通过上述"组合拳",尽可能将政务新闻的内涵以最丰富的形态呈现出来,补上了单一运用某一传统媒介(纸媒,广播,电视等)的表达短板,最大程度地释放了流媒体的潜能.
在文本表达上,甬派探索以城市型都市报的报道手法报道政务新闻,即摒弃传统报道套路,放下严肃刻板脸孔,以百姓的视角,大众的思维,通俗化的表达来呈现政务新闻,犹如邻里交谈,平和随意,娓娓道来.城市型都市报的表达方式较易为用户接受,这从甬派相关报道的高阅读量和大跟评量中得到了验证.
在创新报道形式之外,今年1月起,甬派尝试推出了"众筹新闻":利用客户端报料通道征集新闻线万元的资金池,对用户提供的图片,文字或短视频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经过甬派采编团队审核,加工的独家新闻给予奖励.甬派还将"众筹新闻"后台与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的报料平台打通,大大增强了政务服务能力.
甬派没有将"众筹新闻"简单当成传统报料新闻的2.0版,而是作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下"开门办媒体"的一种全新探索.它不仅大大拓宽了媒体的信息源,增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交互性,提升了媒体的美誉度,改变了传统报料新闻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操作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媒体服务政务的涉及面,提升了参与度.
党媒肩负舆论引导和监督的重要职能.高质量地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一方面,有助于树立党媒的权威和公信力;另一方面,亦有助于推动政务变革.甬派清醒认识职责使命,主动抓好议题设置,精心组织采访报道,形成一波波的舆论强势.今年以来,围绕"三抢"(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六争"(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甬派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重大主题和舆论监督报道,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中产生热烈反响,不少报道的阅读量,转发量,跟评数屡创新高(见附表),同时也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多次对甬派报道作指示,提要求,仅今年上半年,批示就达12次.
2018年第一天,宁波发布"泛3315计划"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公告,"抢人才"打响第一炮.甬派敏锐地感受到"一天都不耽搁,一刻也不松懈"的政务新风,立即推出"重奖500万!新年首日宁波重磅引才公告出炉"报道,刊发"甬派快评",并于当天推出"四十不惑,改革开放再出发·抢起来,干起来"专题进行舆论引导.
2月23日,宁波市在春节之后立即召开千人大会 - - 全市推进"六争攻坚"动员大会.对这次会议的报道,甬派除先发快讯,进而滚动报道之外,还争分夺秒制作推送"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电子号外,H5等,让全市党员干部,广大市民第一时间了解宁波的变革新风,并在随后的解读中让大家深入了解市委,市政府推动宁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5月初,宁波市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六争攻坚"的若干意见",甬派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的同时,又对保障推动"六争攻坚"任务落实的具体办法及时作了权威解读.
在引导舆论,助力政务变革的同时,甬派也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今年以来,甬派协同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接连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之大,影响之广,为以往所罕见 - -
·2月5日,曝光了一公交车站弃用多年,管理部门未尽责,市民常在寒风酷暑中苦等的现象,随后群众意见较大的多个民生问题通过用户报料被曝光;
·3月1日,暗访曝光了一批窗口服务单位"只开半扇门,常关一半窗",办事群众焦虑却无奈的现象;
·4月13日,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记者与市委督查室工作人员兵分三路深入十个区县(市),对"围挡"问题开展暗访和集中曝光;
·7月29日,与市委督查组一起对工地环境卫生脏乱差,围而不建,建而不快,垃圾和渣土乱堆放等问题展开第二次核查并予曝光;
甬派,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对"垃圾围城"等问题公开曝光后,市纪委市监委对29名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其中给予党内严重警告3人,政务记过8人,政务警告8人,诫勉10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高质量的监督报道,大都采用立体呈现,多媒体互动的方式,以此提升舆论监督报道的合力.党媒监督"重锤"如此罕见而高频度地落下,宁波新年伊始吹来的政务变革新风,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宁波日报报网端这一系列重磅报道的推出,也为党媒探索融合式舆论引导和监督报道积累了经验.
助力政务创新,甬派没有局限于报道形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而是进一步在平台的搭建上进行了探索.甬派客户端的平台框架对政务服务进行了顶层设计 - - 既是政经新闻发布平台,又是网络问政互动场所,还是城市生活智慧管家;甬派的功能定位在于既服务广大市民,也服务机关党员干部.
与市委组织部合作,甬派客户端植入了党员干部学习功能,设有"我看""我读""我荐""我思"等子栏目,党员干部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专家讲座视频,阅读文章资料,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文章,上传读后感,学习体会等.此举既拓展了党员干部学习途径,创新了学习载体,丰富了学习内容,也增强了网上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宁波干部教育,政务培训从此迈入移动时代.
与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合作,甬派开设了就业创业政策扶持网上预申报和在线解答互动平台,开发了大学生就业补贴预申报,创业者社保补贴预申报,创业就业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
此外,甬派还与20多个市级党政部门展开合作,根据用户需求实现"服务整合",实现移动端股权交易,建设移动端人才招聘平台,中小企业补贴申报系统,构建体育惠民系统等.
为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甬派上线伊始就将专事网络问政的宁波网"民生e点通"平台从PC端平移到了手机端.该平台连接了各区县(市)政府网络民生服务平台, 市级116个政府职能部门和重要民生企事业单位进驻平台受理投诉,群众投诉受理,回复率达97%以上,解决率在75%以上.而线下由采编人员组成的"小e帮忙团队"追踪调查热点民生问题,促进了一批老大难民生问题的解决.群众评论"宁波是网上诉求受理最快,部门回复效率最高,网上互助效果最好的地方!"
当前,我们正在协调,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依托甬派的"智派云"融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城市政务服务移动平台.这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府部门积极尝试通过手机移动平台发布信息,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由此各类政务APP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政务服务资源较为分散,各部门的移动平台缺少整合,存在"各自为政"现象,这既加大了政务移动平台的开发,运营,推广成本,带来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又影响了传播和服务的效率(有些部门APP用户一年只用上几回甚至就一回,陷于事实上的"僵尸化").为此,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积极争取市领导和管理部门的支持,推动政务服务资源向甬派"智派云"平台开放和集中,努力把甬派打造成为强聚合的政务共享平台,高黏性的政务服务平台,最权威的政务发布平台,在助力地方政务的探索中更进一步,更上一层!
甬派的实践也说明,党媒主办的城市时政类移动新媒体助力地方政务既是应尽职责,又展现出良好前景,确实大有可为!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 - - 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 0.87029 | 124.810811 | 0.016273 | 0 | 371 | 1,386 | 1,280.9 | 4.011719 | 0.162625 | 0.009342 | 648,700,021,789 | 新闻传媒 |
络媒体集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并加以优化,从而在传播速度,信息量,覆盖面等方面都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络时代,实力相对较弱的地方报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互联站对传统媒体广告的争夺是明显的.
虽然络媒体无论是"个头"还是"体力",目前都不足以与传统报业抗衡.但是,如果因为眼下的暂安而无视未来的隐 忧,报业老大很可能到吃大亏.因为,因特是至今为止所有传媒表现形势及优势的集大成者.有研究者对多媒体从走入商用到达5000万用户所耗费的时间为比较.结果发现,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因特仅用了4年.因此,有人称,在此速率的范围内速度可调这回狼是真来了!美国报业协会1998年发表的一份媒体使用研究报告显示,1977年有67%人口每天固定阅读一份,到1997年这一数字已降为51%.这里边也许还有许多因素,但络对报纸读者的分流却是不争的事实.绝对数的减少也许不是最可怕的事,读者结构的变化却不能不令报人心惊.有调查显示,在阅报年龄层次分布方面,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而年轻人的比率正逐年降低.今年初,美国举行业与互联专题研讨会,美国老板斯缔夫·凯茨说,每天从美国上获取的人已达1600万,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
虽然大众传播市场在再分割,再分配过程中,报纸目前仍占据着它应有的席位.面对强大对手 - - 络媒体的崛起,正视21世纪络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地利用最新的络科学技术来壮大和完善自己,把报纸和络融为一体,使报业获得新生.相互依存,相互嫁接,相互支持,良性互动.
据美国报业协会最近一份题为"寻求成功的协作"报告称,如今,2/3以上的美国报纸在互联上都有自己的络版,它们在上的成功业绩已经成为传统报纸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美国报业协会会长,首席执行官约翰·斯特姆说,互联是传统报纸极佳的拍档,它是我们这个行业自然的延伸.它使报纸拥有最广阔的空间,使它更加直接,更加便捷,并且扩大了受众群.
如果说,1997年开始的报纸电子版热潮是传统媒体的第一次络总动员,那么2OOO年初以来的络版独立化,商业化则是传统媒体的第二次络总动员.第二次总动员的习近平也着手军队变革动力更足,态度更坚决,力度因而也更大.原来以为做络版是只为报纸开辟上窗口,为信息找到新的出路,对通过上广告赚钱心里一点儿没谱,但是现在看来,络版的意义远远不是这些.在现行报纸管理体制之下,报业经营触角向络的延伸,不仅开拓了生存空间,实现了"报纸"向"媒体'"以及"报业"向"传媒业"的转变,而且短期内为资本运营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中国地方报在我国报业中拥有最广大的人群,涵盖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是距发生地最基层的单位.但地方报社大多数情况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力量薄弱,单独建站上,终难成事.此外,就中国地市报所处位置和面临的激烈竞争态势来看,生存危机日益逼近,必须尽快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基于此,拥有3O3家地市报会员单位的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果断作出尽快组建中国地市报互联站的决定.各地市报聚集在中国地市报站的旗帜下,走联合上之路,发挥群体优势,共同打造地市报站的品牌,就将成为我国互联建设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而增强各地市报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所谓联合,不是合并,而是委托中国地市报互联站承担各地市报门户站的建设.同时各家报社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自己报的主页,报头和简介等.
联合上有什么好处?
第一,可以为各报社大大节省上投资.一个报社自己上,至少要5O万元投资,同时配备4-5个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还要上费用和人工成本几十万元,而联合上报社投资可以节省很多,粗略估计可节省投资65%,并且发布服务器带宽,访问速度大大提高.
第二,提高争夺第四媒体的广告收入能力,提供上创收途径,使之尽快成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家报社上,其点击率,访问最难以提高到吸引广告客户的数量,也就是说在短时期内难有广告的收入回报.而走联合上,大家共同打造地市报的品牌,就对大大提高点击率,增加访问量,在较短时间内承揽上广告.
第三,极大丰富各家报社的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地市报社分布在全国各地,彼此间不存在的竞争,更多地是同行,伙伴.联合上后,地市报的海量信息,可为各地市报社的媒体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增强各报的可读性和权威性,进而增强安全可靠;元件易于完成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市场竟争能力.
第四,中国地市报站建成后,将展开积极的联动和策划.利用各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活动,如成克杰被执行死刑时,动员千名采访万人,汇总提炼后及时发出消息,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这必将有效扩大各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可有效保住各家报纸现有资源,避免被其它站对资源的吞食和无偿掠夺.
第六,联合具有群体优势,可收到超市效应,"扎堆"效应.上的目的是争取更多的读者(点击率),中国地市报站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一个站能浏览几十个,上百个地市报,点击率自然会远远高于某一个报社的单独站.
第七,为电子出版物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家庭打下基础.我国计划在2010年基本实现国家经济信息化,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开始,届时计算机,广播电视和公共通信三个络将融为一体.中国地市报站是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的站,各报集中上,对发展地方经济,西部大开发,进入WTO,东西部交流,企业走出困境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将地市报互联站逐步建成一个规模宏大,信息资源丰富的专业络,成为全国综合信息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地市报联合起来,集中上,分报发布是一项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公司具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专业的检测团队应对络时代挑战的战略之举.(摘自"中国纸业交易") | 0.895185 | 138.058824 | 0 | 0 | 422 | 663 | 1,093.3 | 4.152344 | 0.14444 | 0 | 648,700,037,207 | 新闻传媒 |
在创业路上,创业者为了宣传自家产品或服务,增加品牌曝光率,不时会有接受媒体采访的机会,或举办记者会的需求.当遇上这些场合,除了需要充足的事前准备,更仰赖创业者临场的应变和智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传递出想传达的讯息.
第二届社企流iLab社会企业育成计划在3月底安排由在2016到2018年赞助伙伴星展银行中,担任集团推广策略暨传讯处处长的苏怡文(Anita),以"了解媒体","如何发言"和"建立媒体关系"3大主轴设计一堂媒体公关课程,希望协助iLab合作创业者活用每次媒体曝光的机会,化媒体为组织的助力而非阻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Anita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点明,在创业者与媒体打交道之前,得先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才能量身打造适合的新闻题材和内容.
她进一步解释,对媒体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收视率与点阅率 ,由于资讯传播与网路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媒体分工精细,除了按发行频率分成日报,周刊,月刊等,是否有特定主题,主打线上或线下读者,行文风格等,都是形塑不同类型媒体的要素.
媒体型态多元反映出现代阅听人分众的精细程度,而高度分众的结果,就是单一媒体的收视率下降.在此情况下,若组织能提供阅听人感兴趣的素材,如:独家报导,争议性话题,事件影片等,自然能提高媒体的报导意愿.
Anita说,在提供媒体有兴趣的素材时,记得要思考素材内容和组织本身的连结为何,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举例来说,有些媒体为了维持中立的立场,会倾向使用客观的数据.所以,若企业想要宣传新产品,可以先委托市场调查单位进行和产品相关的消费者意见调查,在发布新闻稿时,一并公布调查结果.如此媒体有机会得到现成的数据资料,会更有报导意愿,而企业也可透过报导,触及潜在消费者.
接受记者采访,是组织让大众认识品牌的好机会.而在新创团队中,创办者往往就是组织的发言人,需要代表组织接受各式各样的访问.(同场加映:领导他人之前,先掌握自己是谁:让MBTI理论协助创业者打造多元团队,拓展组织格局)
Anita在课堂中说明,人在接受讯息时,只有7%会受发言者用字选择的影响,另外55%来自肢体语言,38%则来自说话语调.所以,除了受访内容之外,肢体动作以及说话的声调,创业者都可在事前花些时间揣摩.而在受访时,"身体向前微倾,展现兴趣和热情","双目注视访问者,避免四处观望"和"避免转笔,揉纸等小动作和过多的手势",上述这些肢体表现配合认真地倾听,以及清晰明确的口语表达,可以让人感觉更值得信赖与交流.
针对"被问到无法回答的问题"这个常让创业者尴尬不已的状况,Anita则建议,即使组织无法提供记者最想要的资讯,也不要断然拒绝回答,可以考虑以其他资讯代替,让记者有可以报导的元素,组织也得以和记者维系关系.Anita举例说明,"若有记者想得到星展银行的某个数据,去和其他同业比较,有时受限于公司规定,我们无法提供绝对数字,但我们可以用相对数字代替,譬如说今年的成长率是二位数,或是今年和去年相比有所成长."
除此之外,她也提醒,创业者在接受采访时,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误触发言陷阱.譬如在回答假设性的问题时,需格外小心,以免新闻上报时,才发现记者没有写明这是假设的情况,让读者误以为引述的话就是创业者的观点.
另外,创业者不想被报导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在访谈中提到.有些人会跟记者说"采访开始前那段,是我们私下的对话,请不要写进去,"但 Anita 特别强调:"当记者走进来的瞬间,其实访问就开始了.因此受访者的言行举动都要更加留意."
在课堂尾声,Anita提醒在座的iLab合作创业者,平日就要建立顺畅的媒体沟通管道,找出适合组织类型的媒体和记者名单,如此一来,在组织要发新闻稿时,就能立刻联系,请对方协助曝光.另外,由创业者主动提供媒体其他合适的采访素材,或邀请认识的媒体来餐叙等,都是维系彼此关系的方法.
在面对媒体时,应对所有媒体都一视同仁,不可因为规模和流量的差别就大小眼.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记得企业和媒体的关系,应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由媒体协助企业曝光,而企业提供媒体好的新闻,双方彼此尊重,才是相处之道.
有参与课程的创业者回馈,上完课后,更能够掌握媒体的偏好和习惯.对于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受访状况,也更有妥善解决的信心.
除此之外,许多创业者也表示,将开始和媒体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除了整理过往媒体清单外,更有人决定主动出击,联系在自己创业的相关领域中,经验丰富的媒体人或记者,及早培养彼此的关系.
某个周末,18岁的波兰新创家 Mateusz Mach 才刚参加完高中的毕业舞会.隔周一的上午,Mateusz 旋即对外宣布他所开发的APP"Five"已募集15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在波兰募资并不容易,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也未必能轻易地募得创业基金.
这一切的梦想成真,Mateusz依旧觉得有如奇幻旅程一般,因为当时,他真的只是出于好玩.他和朋友原本只是想设计一个APP,让彼此可以互传一些有趣,自创的手势图案.如此一来,其他人就无法了解他们之间的秘密语言.
因此Mateusz在17岁那年,成功开发了一款APP名为:"Five".使用者可以透过 Five 的互动介面,自创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手势图案,并以简讯的方式传给朋友.(同场加映:"能够教你东西的就是老师" 十四岁的他以Fablab为学校,靠3D列印成为顾问)
Mateusz开始收到来自听障朋友们的来信,听障朋友主要都是想感谢他,开发了一款APP可以让听障者在线上使用手语交流.这让Mateusz感到非常意外,因为他原本只是想以一个有趣的方式与朋友交流,却没想到这个功能与听障者的需求一拍即合.
Mateusz开始深入了解听障者的需求,他发现有将近8成的听障者认为打字并非他们最自然的沟通方式,因为他们并非以"声音"沟通,而这也是听障者使用Five时很有共鸣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 Five 可以帮助更多听障朋友,Mateusz参加了一个波兰的创业竞赛,并获得评审们高度肯定.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位年纪轻轻的新创家.Mateusz决定打铁趁热,开始积极寻找投资人和投资基金.虽然他在名片上的职称为公司负责人,但他仍只是一名高中生,加上他也没有任何商场人脉.
Mateusz回想当时的状况:"我真的就是直接发信给全波兰的每一家投资公司."凭著这一股初生之犊不畏虎的信念和行动,Mateusz不但顺利募得种子创业资金,Five 也达到10,000名听障用户,Mateusz的团队预估将有机会在北美达到15万名用户.
Mateusz表示,未来除了听障朋友可以使用Five之外,他们也计划与企业合作,让企业透过Five和听障族群进行交流.联合国也表示将会大力支持Five的未来发展,造福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手语使用者.(你可能会喜欢:她获颁"校园影响力白宫奖",用学生吃不完的餐卡点数 填饱无数街友的胃)
虽然目前Mateusz的新创事业正处于最忙碌的阶段,但他并不打算追随马克 • 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或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脚步选择休学,他仍想兼顾学业,继续在纽约大学的阿布达比分校学习他感兴趣的经济学领域.
>> 用手机种菜,可以吃的塑胶,3D列印营养素:未来厨房将颠覆你的想像! | 0.893817 | 119.04 | 0.000674 | 0 | 202 | 678 | 970.3 | 4.199219 | 0.128024 | 0 | 1,130,300,002,593 | 新闻传媒 |
数据中心助力传统媒体变身
互联网媒体,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和社交化.用户自己就是一个新闻源,所以它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时效性和传播性.而近几年传统媒体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转型,但基本上只是传播形式上的改变,本质上的运营模式并没有巨大变化,各个部门之间依旧是烟囱式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构建融合内容生产平台
目前大部分电视台仍然将制作能力投放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上,缺乏为新媒体量身定制的内容.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展了新媒体业务的电视台,其电视内容的制作和新媒体内容的制作时相互独立的,互相缺乏协同和资源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需要一个融合的,共享的全媒体内容生产制作平台.
该平台应围绕"素材库","节目库"个"资料库",重构面向全媒体业务的节目内容采集,制作,发布平台,并将现在的线性,流式内容生产模型转换为矩阵式的融合生产方式,打破媒体渠道之间,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对人力资源,内容资源和技术平台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借助云计算,生产平台可以通过仅增加计算或存储设备而不需要调整基础设施的架构,就可以实现新的业务快速上线,服务于出现业务平静的媒体业务.
分布式数据中心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
在全媒体环境下,大量互动式服务会被开发出来并提供给用户.新的服务形式与传统的,单向的广播电视服务有根本的区别,这也驱使内容的传播渠道发生质的改变.首先这些新服务将会通过IP网络来提供,比如点播和直播视频业务,现有的广播方式只有在公共信息发布等场合才会使用,其次,为了让更多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电视台需要在全球各地提供内容分发节点,让用户能够就近接入入,就近访问,保证企业获得流畅的使用体验,通过让业务和数据在数据中心之间分布式部署,可以提高业务可靠性.这是因为来自用户的访问可以根据需要被引导至离用户最近的客户服务节点上,避免单节点故障导致的服务终止.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优化全媒体运营
"去中心化","碎片化","专业频道","内容定制"等用于描述当下视频媒体用户对于内容个性化要求的词汇不断被创造和引用过来,以表达用户对于内容多样化的要求,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目前的内容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大数据分析.在提供双向传播渠道和互动终端的情况下,媒体机构将能够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采集的事件,交易和日志等数据,从而构建出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用户消费的行为分析模型,如观赏模式分析,舆情热点预测,内容市场细分等,从而对节目生产和服务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指导,优化媒体运营,除了需要有途径获得用户相关数据,有关的分析人员以外,采用内存计算的硬件平台是快速准确地发现客户需求的高性价比基础平台. | 0.906195 | 94.166667 | 0 | 0 | 281 | 255 | 952 | 4.160156 | 0.100885 | 0 | 1,130,300,006,617 | 新闻传媒 |
原标题:奏响最强音 汇聚正能量
(上接第一版)构建四级新闻发布工作体系,通过"河北发布"官方微博跟踪直播新闻发布会,在省重点网站实现网络直播或录播,增强了透明度和公信力.
精心打造"感知河北"品牌,成功举办"河北海外文化周","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在首都机场举办"奋进崛起的河北"大型图片展览,300多万国内外旅客参观,提升了河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这一年,9600多篇宣传河北的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创新互联网宣传工作,网上正能量日渐增强.
这一年,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主题对外宣传,充分展示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世界更加了解河北,喜欢河北.
这一年,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省新闻媒体融合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分别制定加快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管理体制,采编流程,劳资分配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确定了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落细落小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一年来,我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 - "善行河北"活动再谱新篇.制发省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出台职责分工和工作指导方案.以"十个一"载体为抓手,在城乡广泛搭建褒奖"平民英雄",推崇"凡人善举"的平台.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道德问题的集中教育和整治,组织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系统开展行业典型选树活动.推出"善行河北·美德十问"系列报道,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活动,引领人们从细微处促进道德养成.印发"关于落实道德模范获得者享受有关待遇的通知",完善各级道德模范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免费体检,休假疗养等政策,推动好人好报,恩将德报机制化,常态化.
- - "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成效彰显.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国梦·赶考行"宣传教育的意见",开展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诗词楹联颂党恩,"中国梦·赶考行"系列网络访谈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创建"燕赵楷模发布厅","中国梦·赶考行 - - 最美河北人发布厅"和"河北节约之星"发布厅等多个典型宣传平台,联合20余家省直部门举办15场全省巡回报告会.指导各行业各系统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国梦·绿色行","中国梦·学子行","中国梦·巾帼行"等主题活动,奏响了"中国梦·赶考行"的大合唱.
- -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化拓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成立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省委出台"关于全省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全省241.3万名共产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大力实施扶贫帮困"春雨行动".推进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考核评估体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围绕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全省3180个村环境美化和村民中心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河北现象","文艺冀军"领跑全国,文化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省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
精品创作呈现"河北现象".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表彰中,我省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11部作品获奖,再次实现满堂彩,全覆盖."善行启示录"等40多种"善行河北"主题读物连续出版,广受好评,"善行出版"河北现象在全国叫响.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中华好家风"和河北电台"善行河北 - - 百集系列微广播"等一批精品栏目脱颖而出,得到广泛赞誉.
"文艺冀军"培树成效明显.组织实施文艺人才"梯次"培养计划,向全国重点宣传"河北八大家",在省内重点推出"青年十才俊".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举办了系列基层文艺骨干和院团负责人培训班,启动了知名艺术家与基层文艺人才"结对子"活动,全省文艺人才梯次结构逐渐形成.
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 - 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取得新突破.以省两办文件印发"河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分工",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助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撑.大力推进省级国有文化企业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文化资产监管.
- - 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以"三个十"为抓手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年新增文化市场主体1500多户,新增文化产业项目(含改扩建)近50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150多个.强力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组织开展首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评选认定工作,承德市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组织我省文化企业参加第十届深圳文博会,签约总金额671.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中,我省"综合指数"大幅跃升,名列全国第八.
- - 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迈进.推动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示范县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举办河北省第二届惠民阅读周暨2014金秋惠民书市,让利读者6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河北省优秀剧目展演,中国梦影视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省心连心艺术团,省歌舞剧团,省话剧院儿童剧团,省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赴各地特别是偏远农村巡回演出,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大餐.
激发改革动力,凝聚发展力量.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推进法治河北建设的开局之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0.857303 | 116.086957 | 0.007892 | 0 | 280 | 849 | 917 | 4.046875 | 0.16779 | 0 | 1,130,300,008,795 | 新闻传媒 |
在民国报业史上,成舍我绝对是个传奇人物,也是一位不畏权贵敢说真话的真正报人.他不仅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纪录,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10多次.可谓铮铮铁骨,令人肃然起敬.
他与张季鸾,邵飘萍,史量才一道,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
一,成舍我办报以吝啬和节俭出名.他在重庆办世界日报,以艰苦抗战为由对职工采取低薪制,经常增加工作时间,严格执行处罚办法.甚至规定职工伙食只许吃糙米,做菜不放油.职工因工作劳累,营养不好,多次要求改善伙食,成始终不许.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消息在当日中午传到重庆,报社职工正在吃午饭,成舍我到食堂宣布这个消息,并说,"你们看,罗斯福是金元王国的总统,营养应当是很好的,可是他也死了,可见营养好坏关系不大."话未说完,全堂哗笑.
二,成舍我办报对记者管理很严,他每天亲自比较报纸版面的优劣,树立几个"假想敌",如以北京晨报和天津大公报作目标,摘记自己有什么特点,人家有什么占先,凡认为落后于人的,属于外地的即用函电责询驻外记者.1947年某日,南京特派记者所发专电报道某地发现大乌龟的一条新闻,即据以刊布,次日另外几家报纸所报道的不是乌龟而是玳瑁.成当时很恼火,立即发致南京一电,内有"人皆玳瑁,我独乌龟"之语,员工见此电稿者,皆不禁大笑.
成舍我生于1898年,湖南湘乡人.他本名成平,青年时代就学于安徽省安庆第四公学,课余为当地"长江报"等报刊写稿."舍我"是投稿时的一个笔名,语出"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成舍我走上干新闻的路,和自家曾遭遇的一桩官司有关.他父亲成璧曾任安徽舒城县的典史(即典狱长),在其任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1908年,由于囚犯越狱,成璧遭到诬陷.年仅10岁的成舍我跟着大人四处奔走,希望替父亲伸张正义.后来终于得到一位名叫方时荪的记者鼎力相助,在上海"神州日报"上详尽地披露事情原委,使成璧免受不白之冤.这在成舍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下定决心要做一名记者.
1915年,成舍我在奉天(今沈阳)"健报"任校对,编辑.1916年入上海"民国日报",任要闻及副刊编辑.1917年发起筹办上海记者俱乐部,并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等主持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任"太平洋"杂志助理编辑.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预科,课余在"益世报"北京版任主笔,采访主任,总编辑.19195月23日,因为登载"安福与强盗"一文,遭到北京政府的忌恨,蛮不讲理地将"益世报"报馆封了三天.
1924年初,26岁的成舍我从北京"益世报"辞职,结束了为人打工的日子.报馆念他多年的贡献,赠送大洋200元.这笔钱尽管不多,但却成了成舍我创办报馆的起步资金.
新办媒体,定位很关键.成舍我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当时的北京报业市场,发现晨报市场竞争激烈,晚报类尚有空间.于是打算先从晚报入手,逐步建立自己的报业王国,他给自己未来的第一张报纸起了个十分大气的名字 - - "世界晚报".
"世界晚报"创刊号于同年4月16日出版,报馆公布了四条办报宗旨,即言论公正,不畏强暴,不受津贴和消息灵确.
时逢乱世,军阀内战不息,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关心的最大新闻就是战争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一些报纸拿了军阀的津贴,拿人的手短,或对打仗的消息尽量不登,或为东家多说好话,久而久之便失信于读者.成舍我看准这个空隙,格外关注战争新闻,以此作为打开市场的突破口.
创业初期,"世界晚报"报馆设于西单手帕胡同三十五号成舍我的家中,他集记者,编辑和老板于一身,十分辛苦,往往清早出门,去国会和各部院采访,有时还去鸦片馆,饭馆,酒店打探消息,总有独家新闻被他访到,下午就可见报发行.报社外勤记者龚德柏利用懂日文的优势,每天都跑到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闲坐,与馆中人拉近关系.日本在中国各重要商埠都设有领事,每天必向公使馆报告地方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龚德柏以所得的消息,加上自己的推测,编成重要新闻.这样就避免了别的晚报"炒冷饭"的做法,每天都有独到的消息发布,报纸办得风生水起,极具市场感召力,发行量节节攀升.
1924年秋天,内战再起,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曹锟不甘心放弃花大把银子买来的总统宝座,命令直系军阀的干将吴佩孚立即出兵,将奉军阻在北京城外.
吴佩孚是当时的军事强人.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时,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使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败北山海关外.赫赫武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他以"中国最强者"的身份,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吴佩孚尽管有儒帅之美誉,但很迷信,行军打仗都要翻黄历决定进退.他从开封调来一名叫张福来的大将,充当前敌总指挥,出征迎敌.他以为张的名字吉利,定能旗开得胜."世界晚报"获此消息,马上拟好稿子,配上新闻标题"前敌总指挥张福来今早出发",准备见报.
那天中午外交部有个记者招待会,成舍我得去参加.龚德柏主动请缨替成舍我看这天的报纸大样,成舍我嘱咐他仔细把关千万别出错后,便匆匆赶去开会了.
会毕,用过午餐后,成舍我乘人力车回报馆.途中他见报贩已在沿街叫卖"世界晚报",便买了一份在车上浏览起来,一看头版标题"前敌总指挥张祸来今早出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握报纸的双手在颤抖.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尽管千叮咛万嘱咐,龚德柏还是出了差错.这祸,闯大了.
成舍我深知吴佩孚见报后肯定会报复,他急速回到报馆,吩咐龚赶紧整理贵重物品,雇车逃往东交民巷六国饭店,暂且保住性命要紧.果然,成,龚逃掉不久,报馆就被宪兵和警察包围.由于没有抓到当事人,警察便封了报馆.
正当两人在六国饭店惶惶不可终日时,战局急转.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趁吴佩孚,张作霖大战于山海关一带,迅速率部回京,软禁了总统曹锟,并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皇宫,完全控制了北京城."世界晚报"不仅无过,而且有功,被允许即日复刊.
真是造化弄人,转眼间乌云散尽,柳暗花明.
更令人意外的是,该报因"祸"得"福",复刊当天销量由过去的3000份一跃过万,成舍我也由此名声大噪.
正当"世界晚报"办得如日中天时,成舍我又酝酿新的动作,准备创办一份"世界日报".1925年2月10日,北京西城石驸马大街的一所大房子门前挂起了"世界日报馆"的招牌.
由于创办资金不足,成舍我便以"世界晚报"做抵押,通过财政总长贺得麟的关系,从东陆银行贷款3000元(银元),预付了房租,购置印刷设备,人员仍是晚报那一套."世界日报"为对开8版,第5版是每月一期的石印"世界画报".半年多后,成舍我又将这画报单独列出来,出版了"世界画报".
至此,成舍我的"世界"报系形成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报业王国,他也成了在我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独立办三个报的报人.
成舍我经常对编采人员说:"只要保证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负责任,打官司,坐牢,归我去."他还网络名流为自己的报纸撰稿,一时间,张恨水,萨空了,恽逸群等新闻界大腕纷纷加盟他的旗下.如"世界日报"副刊"明珠"1927年2月开始发表张恨水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连载2196次,历时七年,一纸风行,满城相传.
1926年夏天,直奉大战结束,冯玉祥败走西北,张作霖,张宗昌拥戴段祺瑞重新上台,组成新的北洋政府.张作霖,张宗昌以"讨赤"的名义,对主持正义的着名报人举起了屠刀.
"京报"社长邵飘萍与"新社会报"社长林白水,都因文字开罪奉系而被杀.其中邵飘萍死于1926年4月26日,林白水则于同年8月6日被枪杀,两人正好相隔一百天.当时"京报"新闻上出现一个标题:"萍水相逢百日间".后有幅挽联悼之:一样飘萍身世;千秋白水文章.
成舍我也在被制裁之列.8月7日凌晨,宪兵司令部奉张宗昌命令,派兵包围世界日报馆,抓走了成舍我.临出门时,他迅速抓过一张纸,匆匆写下"找孙宝琦求救"几个字.
成舍我被抓后,宪兵司令部宣布其三大罪状:恶毒反奉;和冯玉祥有密切勾结;替国民党广为宣传,最近还接受广州方面10万大洋之宣传费等.
当晚,夫人杨璠看了成舍我留下的字条,立即找到成舍我的把兄弟孙用时,由孙带着去见其父孙宝琦.成舍我夫妇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孙氏父子身上.
原来,几年前,时任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和财政总长王克敏大闹意见,反对派收买报馆,在报上大肆围攻孙,成舍我认为这样做有失言论公正,便常在"世界晚报"上着文"打抱不平",还在副刊编发打油诗,讥讽孙宝琦的死对头王克敏,一时流传很广.孙宝琦派儿子孙用时送给成舍我200大洋,表示感谢,成舍我坚决拒绝,并说支持孙宝琦是出于道义,如果想收钱,王克敏愿意出十倍,百倍.孙宝琦闻讯,对成舍我的为人大加称赞.孙用时还写信给成舍我,主动表示和他"义结金兰".
孙宝琦一听成舍我被捕了,甚为着急,翌日天一亮便赶到石老娘胡同张公馆,就宪兵司令部对成舍我所列的三大罪状,一一进行辩驳,商请缓颊行事.张宗昌正想拉拢孙宝琦这位北方政界的元老,便答允考虑,绝不重办,保成舍我一条命.
看到事有转机,孙宝琦长舒了一口气.回来后,他迅速嘱咐"世界日报"同仁和杨璠,尽快收集一些证明材料,由他附信送给张宗昌过目.张回信称:"本应立予枪决,此承尊嘱,已改处无期徒刑."孙宝琦丢下信,再次赶到张公馆,说如果没有成舍我接受国民党宣传费的确凿证据,就应该立即放人.
张宗昌也是聪明人,他见此情形,料定孙宝琦和成舍我关系非同一般,加上几天来已有多位名流写信或登门为成舍我求情,于是答应判刑一事暂缓.
成舍我被捕的第四天下午,便被释放了.一名副官陪同成舍我乘车来到永康胡同孙宝琦借来避暑的一处私人花园.副官拿出一张大卡片,上面写着:"兹送上成舍我一名,请查收."孙宝琦也写了一张回片:"兹收到成舍我一名,谢谢."
世事无常.北伐胜利后,各地军阀土崩瓦解,张宗昌也逃亡日本.后来,应张学良之召,张宗昌回到京城,寓居铁狮子胡同,常独自去中山公园散心.成舍我每天等"世界晚报"印完,也多半要去中山公园走走,在来今雨轩休息片刻.有一天,两人在公园不期而遇,张宗昌说:"那次真对不起,以后请你多帮忙."两人大笑.
1927年10月,成舍我创办的第四家报纸"民生报"在南京创刊,从此,北平和南京两地的报纸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为彼此服务,起到了良好的互相配合的效果.
1934年5月,"民生报"的一名记者采访到一条新闻,说国民政府行政院盖大楼,建筑商贿赂政务处长彭学沛,给他修了一座私人小洋房,以致主体建筑偷工减料,而且屡次追加预算,超过原计划一倍以上.
这名记者知道彭学沛是成舍我的亲戚,拿不准能否见报,于是拿着稿子去问成舍我.不料成舍我当即说:"既然确有此事,为什么不刊登!"
一不做二不休.随后,"民生报"又作了跟踪报道,还载文说某日汪精卫如厕也被关在门里出不来,以证明建筑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和彭学沛收受贿赂确凿.这件丑闻迅速传播开来,彭学沛被迫提出辞呈,汪精卫十分恼火."民生报"仍穷追不舍,在头条刊登"某院,某处,彭某,因涉嫌贪污案请辞职"的标题文章,汪精卫认为这是对他的重大冒犯,于是以该报"肆意造谣,不服检查"为名,责令停刊3天.
贪腐集团开始反击了.在汪精卫的授意下,彭学沛向南京地方法院提出诉状,控告成舍我及"民生报"诽谤罪.开庭那天,旁听者云集,成舍我亲自上阵,运用大量事实材料,严厉驳斥彭学沛的指控.南京各报争相报道,此案被炒得沸沸扬扬.为避免事态扩大,彭学沛被迫撤回控诉,案件不了了之,汪精卫与彭学沛被搞了个灰头土脸.
汪精卫咽不下这口气,图谋伺机报复.同年7月,"民生报"和其他报纸一样,刊发了一条军事消息,汪精卫以为有机可乘,不与别的报馆计较,独以"泄露军情,鼓动政潮"的罪名,向蒋介石申请"查封"民生报",治罪成舍我",蒋介石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查办.
谷正伦是蒋介石的鹰犬,有"现代中国宪兵之父"之称.他得令后立即派人查封"民生报",逮捕了成舍我.这一次成舍我被宪兵司令部关押了40天,最后因外交部次长唐有壬等人说情才被释放出来.事后唐有壬要成舍我写一封信给汪精卫,表示拥护之意,这样不仅可以办报,还可以做官,名利双收.成舍我听后断然拒绝,表示绝不同流合污.
唐有壬又劝告道,新闻记者和行政院长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成舍我回答了一句正气凛然,掷地有声的话:"汪精卫不可能一辈子做行政院长,我却能做一辈子新闻记者."
1935年,成舍我在上海创办了"立报"."立报"坚持"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的宣传宗旨,销路常超过二十万份,创造了我国自有日报以来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1938年4月1日,成舍我创办了香港"立报".1945年4月,他在重庆组织了中国新闻公司,自任总经理,直接投资兴办了重庆"世界日报",又自任社长.
1948年底,成舍我移居香港.1951年,他与王云五等人在香港创办"自由人"半周刊,亲任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成舍我即迁往台北居住,因国民党政府实施报禁,其恢复"世界日报"的打算被迫取消.他转而创办新闻学校,培育新闻人才.
1956年,"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在台北诞生,成舍我任董事长兼校长.次年,专供学生实习的"小世界"周刊创办.1958年,成舍我又创办世新广播电台.
1960年,"世界新闻职业学校"改为"私立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成舍我继续担任校长.1988年,台湾报禁开放,成舍我以91岁高龄创办"台湾立报".1991年,在见证学校升格为"世新大学"后,成舍我病逝于台北.
成舍我晚年因为患病,口不能言,但仍用笔写下"我要说话"四字,意味深长.他着有"献身报坛六十年"等,是研究报业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 0.865068 | 111.76 | 0.001075 | 0 | 267 | 1,543 | 823.2 | 4.042969 | 0.182713 | 0 | 1,102,700,004,981 | 新闻传媒 |
在今天这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里,史官实录和知识分子著述的垄断地位已经丧失,文字的记录与传播已经不再只是惟一,于是,与精英和经典具有互文效应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便逐步成为了人类历史书写进程中的应有之义.特别是影视媒介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历史书写的姿态,角度和方式,方法都在调整中发生变革.于是乎,曾经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闻名的"生活空间",以"生活的目击者"自居,试图"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这是极富平等主义理想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媒介宜言.
倒不在于说势必都要解构这个,消解那个,都要极端地反权威,反主流和反英雄之类,只是说历史本来应该呈由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的,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西瓜和芝麻绿豆的比例关系.然而,遍地的芝麻绿豆也是书写历史的应有之义.尤其当我们大踏步地跨入"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网络时代,留不留住小人物的历史已经不以大人物的意志为转移.
都说今天的新闻乃明天的历史,所谓"正在发生的历史".由时政新闻所留下的显然主要是精英和主流的历史,是对拥有话语权的人物和具有影响力的事件的传播性记述.媒介权力在对政治权力的附着中被放大,有意无意地实施并完成了对明天历史的书写.在这种书写之中,"沉默的大多数"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氛围而存在,这与树木楼房之类功能相似,角色不同而已.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我们的电视节目有这么一种说法:"在"生活空间"出现以前,只有在电视红娘中老百姓才是主角".
被人称作中国电视改革三大浪潮之一的"南京零距离",开启了民生新闻的先河.作为与时政新闻相对应的一种新闻形态,民生新闻刻意抹去贵族气息和放弃主流姿态,以全然平民和世俗的形象面世.说到"民生",我有些无厘头地联想到,在孙中山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而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将民生主义作为其经济纲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是两大原则主张,"耕者有其田"则成为诱人而响亮的口号,试图从经济基础上解决国民生计问题,这是历朝历代开明君主的一种民生梦想.这种有关人民生计的社会经济理想,似乎在共产党手上逐步得以实现,而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愿望,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民生新闻似乎也没有如此远大的政治抱负,从一开始它便拒绝主流化的宏大叙事,追求一地鸡毛式的微观记述.平头百姓的衣食住行,油盐酱醋和喜怒哀乐,这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鸡毛蒜皮,居然稀里哗啦地涌人了民生新闻的镜头视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竟然成为新闻人物,被拍者和观看者都为此而兴奋不已,奔走相告.昔日仰视他人,如今平视自己.的确,与权贵名流们同日而语是不明智的,芸芸众生的声音是嘈杂的,形象是混沌的,因此势必要通过少数人来代表大众的利益,愿望和思想,公众没商量的需要形象代言人,这由不得谁.只是说,这个世界上应该既有大狗叫又有小狗叫才是热闹和谐的,只有大狗小狗一起叫,现实才丰富多彩,历史也才真实生动.
民生新闻之所以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我想大概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则是平民化意识正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二则是各地方电视台将此作为谋求生存发展的一条路径.大台铁肩担道义,义不容辞地报道天下事;小台量力而行,就地取材地报道身边事;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当然,与时政新闻传统的正宗地位相比,民生新闻在不少电视台还处于一种非主流的位置,一般都不放在卫星频道和主打频道,播出时间也大都不在黄金时段.始作俑者的"南京零距离"似乎是个例外,它在播出策略上棋高一筹,每晚6点50分开播,南京市民看着自己的身边事乐不思蜀,便就忘了再按遥控器换频道.于是,"南京零距离"的收视率往上窜,而"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则往下落,真正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这既显示了一种信息消费的现实需求,也预示着一种文献储存的历史走势.
在纪实类节目中,专题片与纪录片似有不了的情缘,剪不断理还乱.有人认为专题片是纪录片的初期形态,是前纪录片时期的产物,两者一脉相传,血肉相连.基于我自己的拍片经历和教研认识,专题片与纪录片同属于非虚构类的纪实形态,在发生意义上具有类属关系,而在纪实理念和叙事策略上则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化宣传语境中,二者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倾向,使之基本属于两种不同的纪实片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吕新雨教授在其"当前中国纪录片发展问题备忘"中如是说:
专题片是国家电视台的行为,往往是国家电视台作为它的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是自上而下对中国社会的一种描述.但是,纪录片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我经常用一个比喻,主流意识形态是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除了有太阳还需要有月亮,星星,需要有灯光,有探照灯.纪录片的很大作用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补充和开发,它使得一些非主流的人员,边缘的人群,他们的存在有可能进入历史.
12月28日,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进行第一次售票公映,放映了"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喝汤"等十几部长一分钟左右的影片,轰动巴黎,震惊欧洲,不久就传遍世界.这一天被电影史家定为电影诞生的日子.作为电影发明的集大成者,卢米埃尔的影片主要纪录了自己家人和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断.纪录现实生活情景的逼真影像唤起观影者们极大的兴趣和惊奇,人们希望通过电影目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熟悉而真实的人和事.这种早期观看电影时的典型心理和如今家用摄像的心态有某种相似,其中更多是出于娱乐目的和游戏需要.可以说,卢米埃尔的纪实影片更多是出于对工具介质的好奇性运用的结果,而非自觉意义上的纪录创作.按照某法国学者的说法,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拍摄活动在不经意间标志着纪录电影的开端,他们的两位摄影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确立了两种纪录的雏形,分别代表着纪录电影的两个极端:"对现实的描述"与"对现实的安排".后来纪录电影的全部历史便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形成和发展的.
由"对现实的描述"所导致的是主张客观,冷静的纪录模式和纪实理念,我称之为"旁观式的纪录轨迹".早期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我们从影片看到的是拍摄者的不在场与摄影机的不介入,镜头表达尽可能的中立客观,而默片方式决定其访问的不可能.
由美国的梅索斯兄弟所创立的"直接电影",着力于捍卫纪录片的客观纪实本性,注重于电影自身的媒介功能,因而提倡冷静观察的"不介入"原则,坚持一种不启发,不引导,不说明,不解释的"旁观者"视角;镜头尽可能处于被忽视或隐匿的位置,使摄影机成为"墙壁上的苍蝇",力图捕捉,纪录到如同摄影机不在场时的原生态的生活状况;没有访问,尽可能少的解说,甚至不用解说.
这种"旁观式"的直接电影形态,到了当代的怀斯曼是一个极致,是一种执着,也是一个高峰.尽管怀斯曼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直接电影的代表之一.
从操作层面上看,这种旁观式的纪录方式由于摄制的时间成本较高,似乎更适合独立影视人所为之,而且似乎与边缘人群和平凡生活有着某种天然联系和不解之缘.因此,旁观式便本色地成为留住小人物历史的一种有效纪录模式.比如英国独立制片人菲尔·阿格兰的"云之南",记述了丽江古城普通人的某种生活状态.我国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以冷静的视角和单一机位纪录了拉萨一个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琐事.栏目化的"生活空间"则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己任.
由"对现实的安排"所导致的是提倡主动参与和干预的纪录模式和纪实理念,我称之为"参与式的纪录轨迹".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英国纪录学派的代表人物格里尔逊将"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作为纪录片创作的首要原则.他认为,将纪录电影作为"打造自然的锤子"比作为"观照自然的镜子"更为重要.显然,"锤子"的特征在于创造性,"镜子"的特征在于反映性.格里尔逊所谓"创造性处理"的主要含义还在于,对所纪录的内容以富有教益的形式加以戏剧化,对现实进行"搬演"(reenactment)甚至"重构"(reconstrution),把一般人不容易观察透的问题和含义突现出来,并描述出诗的意境.格里尔逊及其英国纪录电影的同道们把镜头对准社会现实,强调拍摄者的主体意识,注重电影的社会学功能,将纪录片作为宣传,教育的工具,作为一种思想的武器.
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在帮助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义不容辞地连文化建设也一起搞了.其中苏联电影的思想观念,方法技能等曾经长期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人,乃至早期的电视人.这里且不论故事片,所谓"新闻纪录电影"便是苏维埃模式的直接延用.上点岁数的人都还记得,那时在故事片前加映的"新闻简报","祖国新貌"和"今日中国"等期刊片,便是维尔托夫"电影真理报"的中国版.
"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这种新闻片要有适当的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其精神应该符合我们优秀苏维埃报纸所遵循的路线.""摄影师应成为手拿摄影机的布尔什维克记者."这是1921年列宁在审看国际新闻影片时,对当时主管苏联宣传工作的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一番话,主要是就新闻电影而言的.后来被泛化为纪录电影应该是"是形象化的政论",并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权威定义.苏维埃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宁左勿右政治环境的使然,导致纪录电影题材狭窄,形式单调以及粉饰,浮夸等虚假现象长期存在.尤其到了十年"文革"时期,新闻纪录电影的政治宣传化,说教化更是登峰造极,完全成了特定政治需要的驯服工具.
在电视尚未普及时,新闻期刊片既是影像新闻报道的一种主要手段,又是纪录电影的一种重要形态,其基本模式都是:影像+解说+音乐.特定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与刻板一律的纪录思想方法等,营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宣传语境及其纪实理念,使得后来电视专题片的出现成为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20世纪的60年80年代,我国纪实类电视片的基本指导思想便是"宣传与教化".1966年摄制的"收租院",通过拍摄四川美术学院师生的泥像雕塑作品来记述了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庄园.该片在电视台播出后又转为电影胶片向全国各地发行放映,部分解说词还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用历史的眼光看,这部作品从拍摄到解说到音乐等在当时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引起较大反响.当然,其影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被作为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的教材使用.而从1966至1976十年"文革"时期,电影,电视几乎都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此时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只能生存于政治民主化的传播环境之中.
随着"文革"的结束,不仅思想文化开始活跃起来,电视传播也快速普及开来,刚刚走出封闭的人们渴望通过声像并茂的电视开阔眼界,拓展视野.于是,一种既不同于电视新闻,也不同于电视剧的电视片应运而生,这便是所谓"电视专题片".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专题片难免带有"文革"的印记和遗风,诸如主题先行,思想说教等创作观念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当时的电视人.不知是出于力图摆脱长期政治束缚的努力,还是为了满足封闭太久的人们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需要?自然景观一时成了热门题材,风光旅游片大行其道,并且出现多集系列片,如"泰山","长白山四季"等,借景叙事,借景抒情和借景议论成为此类电视片的一大特色.随之而来的是宏篇巨制式的"江河片"与"古道片":"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唐蕃古道"等,大都使用了主持人出镜"话说"的形式,成为一个阶段纷纷仿效的主要拍摄模式.
当"话说"从自然风光,江河古道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时,便有了所谓"政论片",这被认为是封锁闭塞太久之后要进行"反思"的结果,其中登峰造极之作便是"河殇".这部6集电视片于1988年6月播出,引起不小的轰动,创下了同类电视片播出的最高收视率,掀起一股"河殇热".其解说词被不少报刊转载,并被印成册子出版发行.人们不仅争相收看,而且还传阅解说词,创造了一次传播奇迹.整部片子以黄河为母题,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困惑与出路,亦即依托黄河阐发创作者的政治观点和社会主张,还将象征中华文明的"黄色"与象征西方文明的"蔚蓝色"进行了对比与对接.这是当时的"文化热"及"忧患意识"媒介化的产物.其政治上的偏激和思想上的偏颇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话题,我所感兴趣的是,"河殇"将政论样式推向了极致,充分实践了格里尔逊的主张,将电视当作社会论坛,也是对"形象化政论"的典型实现.那居高临下,不容分说的解说语言不仅对观众接受形成一种灌输式笼罩,而且大大弱化了影像的视觉功能,影像成为解说的附属,填充和图解,主观色彩极浓的解说在与纪实的影像形成反差的同时也牵引着影像,思想大于形象既可以说是其明显的缺陷也可以说是其有意为之的特点,其更在意的是所谓思想的力量而非纪实的魅力,通过行使媒介权力而获取特定意识形态化的政治传播效果.
然而,并不能因此说专题片就是参与式纪录轨迹的必然结果,因为同样的行进轨迹也可以导致不同的纪录结果,问题在于轨迹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运行的.具体说来,便是"宣传语境"与"传播语境"可能导致不同的纪录效果.从广义层面讲,宣传隶属于传播,即宣传也是一种传播形态,而从狭义的相对意义说,宣传是一种试图控制意见,影响观念的单向政治性行为,传播则是人类传通,交流及分享信息的双向社会性行为.相对而言,宣传语境具有专制,封闭和一元化等特征,传播语境具有民主,开放和多元化等特征.从如此意义上说,专题片正是参与式纪录轨迹在宣传语境中的必然产物,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履行特定的社会教化职责,成为国家政治的思想武器,留下的必然是操控专制话语权力的人物及其思想的历史.
而当参与式纪录轨迹处于传播语境中时,则可产生不同的纪录效应.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民主化进程,我们的媒介环境逐步得到改善.1991年,一部片长624分钟,共4部12集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横空出世,这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正本清源"的里程碑价值,是一次"纪实的革命",也被认为是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分界线."望长城"让不少有志于纪录片的电视人恍然大悟:原来纪录片可以这样拍的!纪录片本该如此拍的!它与我们已经熟知的专题片模式和思维大相径庭,带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再现原生态 - - 一方面是客观再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尽量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去雕琢,去粉饰,复原所谓带毛边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展现拍摄的原本状态,从内容需要出发,随机调度,即兴抓拍,有意使用一些习惯认定的"废镜头"(如偏色,照度不足,甚至变换色片等),保持一定"水分"和糙感,从而获得自然状态的真实感.
▲纪录过程 - - 此前的专题片更多在于拍结果,拍环节,被拍者与拍摄者都基本处于一种"已知"的完成时态."望长城"对长城内外的人和事则处于一种"未知"状态,通过寻访跟踪拍摄而访出了人物,跟出了故事,这里对长城的"望"不是立定静止的,而是一种进行时态的.通过对"望"这一过程的纪录,也就纪录了被"望"人物的行为过程,情感过程,纪录了事件的变化过程,发展过程,亦即纪录了生活过程,现实过程.为此,长镜头与场面性镜头大显其能.
▲主持人参与 - - 主持人不再只是充当报幕员的角色,或只是结构上的串联者,而是整个拍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对长城内外的"望"是通过主持人来实现的,他代表了"望"的视角,他引导镜头进行纪录,通过他的访问,寻找和见闻实现拍摄者对被拍者的言语参与,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
▲重视同期声 - - 现实生活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而此前大多片子中的被拍对象都基本做"哑巴科",听到的只是字正腔圆的解说或代言,因此这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纪实."望长城"不仅让主持人现场参与并现身说法,而且让被拍对象操着各自的方言土语张口说话,形成主持语言,被拍人物语言和解说语言三者的交织融合,相辅相成.人物语言所表述的信息并不仅仅在于所讲的内容,还在于讲述时的语气,声调,口音,及其语言习惯等是完全独特的,所负载的个性化信息正是纪实的魅力所在.此外,对自然的,社会的同期音响的使用,也体现出一种自觉的声音意识.
▲视角平民化 - - 一则将镜头对准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是边缘人群,另类群体,不仅纪录因人而异的其形其声,而且展示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历程;再则降低机位,由居高临下的俯视调整为同等交流的平视,由官方视角开始向民间视角转换过渡.久违的人文关怀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 0.889705 | 256.653846 | 0.003301 | 0 | 576 | 1,725 | 895 | 4.128906 | 0.132624 | 0 | 1,102,700,006,322 | 新闻传媒 |
技术发展是新闻与传播行业进步的内在推动力.如今的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如日中天,成为新闻与传播学界与业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以虚拟现实VR为例,来谈谈未来媒介趋势对新闻媒体的影响.
VR虚拟现实技术是virtual reality 的缩写,由美国VPR公司的创始人拉尼尔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3D仿真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在该环境之中.目前新闻与传播领域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沉浸式新闻".这一概念,旨在给受众群提供一种超越时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VR技术的出现,是集合人的多种感官与体验感的延伸,给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视角和传播方式.因此受到媒体的追捧.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今年的年会期间,VR技术成为了媒体人的新宠.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以及一些新媒体纷纷通过VR装置录制了两会视频发至两微一端.
在国外,Youtobe等流媒体平台纷纷建立360度视频.
"纽约时报",BBC,ABC News等知名媒体也都纷纷通过试点VR+新闻传播方式,开创3D虚拟现实专区等等.
技术的进步促进新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VR技术也正体现出这种趋势.
VR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
2015年8月ABC News推出VR新闻,首次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新闻报道.
这使得ABC新闻的用户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叙利亚的战况,产生真切的了解.
网易新闻通过VR全景视频再现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现场,真实的还原了30年前的情景.穿越了时间,把人们带回到那个时代,给人们真切的感受.
人们通过亲临现场的感受,切实的体会到了30年前苏联人民的悲痛,加强了人们对能源与危机问题的思考.
VR为传播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在利用VR技术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受众由以往的旁观者身份转变成参与者,这种转变颠覆了传统的传受关系.
每个受众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不同的故事.所以媒体也要随之转变说话的方式,更加注重互动性.
媒体融合正从单纯的高度依赖技术形式向深层次的组织转型变化.
因此,传统媒体如今的媒体融合之路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优势上面.应该打造一种集采访,制作,传播等多元的综合性平台.
VR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媒体看到了,要将自身具备的内容创造力与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进行结合.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弥补自身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盲区,还有利于双发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 0.908749 | 53.15 | 0 | 0 | 119 | 265 | 804.9 | 4.125 | 0.121355 | 0 | 1,098,000,003,092 | 新闻传媒 |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汤尼·斯比纳在最近出版的"新闻摄影采访任务"一书中谈到广角镜头时指出:"我认为,如何有效地使用好广角镜头并不容易.当一位摄影者使用广角镜头时,我能马上判断出他是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摄影者.因为使用这种镜头比使用其他种类镜头更难拍摄出优秀作品.如果能够非常好地掌握这种镜头,就能拍出优秀照片,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许多摄影记者往往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使用这种镜头,他们实际是在尚无初步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就企图超越.在拍摄成组图片报道时,不应只会使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而不会使用这两种镜头之间的各种镜头.要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并用35mm至300mm之间的镜头作为补充.应在提高照片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广角镜头,充分发挥广角镜头的性能,使它成为一只具有通用性的镜头.广角镜头的景深特别大,就是说,画面中的大部分物体都能拍摄清楚,这对我们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拍摄照片十分有利.35mm广角所以特别受人青睐,因为它所拍摄的照片变形较少,15mm或20mm超广角镜头,则有较明.显的变形现象,因此不适合拍摄新闻照片.
斯比纳积三十多年的摄影采访经验,曾八次采访英国总统就职典礼,四次采访罗马梵蒂冈教皇选举.他的照片曾获450枚奖牌,奖状(其中包括著名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他告诫摄影爱好者:"不要以为只要用上了广角镜头就能理所当然地拍出好照片.对摄影者来说,拍摄之前首先应该经常考虑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镜头.我是非常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的,常以其他各种镜头作为补充.鱼眼镜头只
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使用广角镜头,一定要事先考虑成熟,并从它的概念上加以理解,认为使用它可使照片具有更完美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就能使你接受新的挑战,从而提高你的照片的质量."
在今天的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们确实越来越喜欢使用广角镜头了.因为在他们争先恐后地围住采访对象时,有时也只能用广角镜头.在不能接近被摄主体时,记者们常常高举相机,使用20mm或24mm镜头从头顶拍照,经过放大剪裁也可以得到有用的照片.使用广角镜头的边沿偷拍,也是一个不打扰被拍对象的好办法,因为至少在目前,许多人还认为只有面对镜头时才会被摄入照片中.
有人认为24mm广角镜头是新闻报道的最佳镜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景深极大,可以同时记录人物与环境气氛.但须记住,即使是广角镜头,景深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学会使用超焦距拍摄法,比依靠景深有更多的优越性.
人们常说,广角镜头造成夸张的透视效果,远摄镜头则缩短被摄体的平面.英国摄影家罗恩·斯皮尔曼认为,透视效果只同被摄体与镜头的距离有关,并不涉及到焦距,只是因为广角镜头经常用于透视非常明显的狭隘场面,远摄镜头主要是从远距离拍摄,才造成了夸张的印象.他说:"如果你分别用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从问一距离拍摄,那么透视效果将是一样的."
对于上述观点,英国摄影家G.L.韦克菲尔德曾通过55mm标准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对比来证明过.他用两种镜头在同一视点各拍一张照片,用广角镜头拍的较大视点的照片,显然与另一张大不相同.初看之下,似乎两张照片的透视不一样,然而实际这是一种错觉.
如果把广角镜头拍摄的负片的一部分,放大到同标准镜头拍摄的负片放大的照片尺寸相同,两者透视的一致性就一目了然了(如图6 - 1所示). 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便可以放心地使用广角镜头而不必担心会出现透视的改变.·
关于近距离摄影的问题,韦克菲尔德指出:"广角镜头往往可以在很近的距离 上调焦.例如,24mm平面算起的,实际上如的最近调焦点可近至250mm.由于这一距离是由胶片头前表面算起,远不足200mm.在这一距离内物距与像 距之比约为8:1,这与55mm镜头在最近调焦距离上 获得的物距与像距之比大致相同."因此,韦克菲尔 德认为,"如果不用接圈或皮腔,要把物体的影像拍 得大一些,使用广角镜头并没有什么优越性.此外, 由于使用广角镜头,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太近而很 有可能使摄影师或相机的影子落在被摄体上面."这 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斯皮尔曼认为,使用广角镜头时,靠近被摄体 时用聚焦屏对焦非常容易,在远距离拍摄时就比较 困难.但如果我们把广角镜头当标准镜头用,就不 会遇到问题.对于近摄,靠聚焦屏对焦就像使用普 通标准镜头在较远的距离拍摄一样方便.在较远的 距离拍摄,景深往往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靠调整 距离标尺就能很容易地取得清晰影像 - - 判断上的 错误可能要比一面观看聚焦屏一面调焦小得多.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等,必须使相机保持 纵向的绝对水平,否则近视点会造成剧烈的透视变 化,在照片上使垂直线产生严重的会聚现象.在取 景器上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一定看得出来,只有当负 片放大后或幻灯片投影出来时,这个缺点才较为明 显.
实际上,照片上出现线条会聚现象并不是歪曲原 景物,而是一种自然的透视效果.它之所以被看成 歪曲,是因为人们知道一个楼房的垂直线不会会聚, 并希望在不合适的视点拍的照片上看到垂直线都是平行的.然而,适当的会聚现象反而使照片显得真实c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柯达陈列室中悬挂着一幅赫梅尔的柯达大楼的片,看起来好像顶部比底部还宽一些,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结果证明顶部和底部的宽度正好相同,这就说明稍微有点会聚比完全没有会聚看起来反而更真实.
用广角镜头拍摄垂直物体,如出现严重的会聚现象,则会破坏画面.一组全都指向同一点的树(为了把树顶摄入画面,不得己把相机高仰,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上去很不自然.L·布朗斯坦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较高的地方,使拍摄者能在接近被摄体中部的高度上拍摄.另一种办法是向后退,使拍摄者能在不用抬高相机视角的情况下把整个景物收入画面.为了避免水平线条的会聚,就得使相机的背部,也就是底片的平面与被摄体各条垂线构成的平面平行.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种能控制透视'的广角镜头,它能配合带皮腔的专业相机起到提升和横向移动镜头板的作用.用这种镜头拍摄,你可把照相机置于同建筑物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提升了的镜头能把大楼或树木的顶部更多地摄入画面.
使用上述拍摄技巧和运用控制透视的镜头,还能减轻广角镜头摄影的一个常见问题:前景部位显得很空旷. 当然,对付使用广角镜头中垂直线严重会聚的一个更容易的方法是,在放大照片时对会聚的垂直线进行一些校正.韦克菲尔德提出:"如果放大机托纸板上的影像表现出从地面拍摄的楼房上有会聚的垂直线,此时应把放大屉子加以倾斜,使相纸上的大楼底部更靠近镜头一些.其效果可以直观地加以判断,而且放大屉子的倾斜度可通过放在屉子底下的书本的厚度来控制."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造成照片上部和下部清晰度的损失,如果影像是按中央部分调焦的话.但韦克菲尔德指出:"对于任何较大倍率的放大来说,例如5倍或更大,焦深都会大得允许相纸作可观的倾斜而不致严重地损失清晰度,甚至连镜头也不用收到最小光圈.如果影像的模糊圈不超过0.01英寸,一个2英寸的镜 头与相纸的距离是18英寸,这时,相纸平面的容限为士 0.7英寸.这意味着相纸的后边与前边的高低差别可达1.4英寸而看不出清晰度的损失.当然,影像应当按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地方调焦.如果光圈收得更小,则可允许更大的倾斜."
法国摄影家J.L·西耶夫认为,在广告摄影中,当被摄场景戏剧性较差时,可以利用广角镜头来突出商品,使它更为诱人.譬如一盘牡坜,用18mm镜头可以摄入养殖场的风光.当然,也完全可以用50mm标准镜头拍成的照片去拼接,但广角镜头会使前景到无限远全部清晰,能避免商品与联想之间的割裂感觉.
西耶夫通过运用广角透视,变形,节奏感使普通的风光显示出很大的魅力,生动地表现出于早地区沙漠的起伏.拍摄远景和山峦,你会感到那些形状奇异的云彩是在朝你扑来.用广角镜头在头项或脚跟的高度拍摄风光,能造成身历其境的感觉或奇妙的贴近效果.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广角镜头的视点,画面上的主体就会完全改观.
使用广角镜头时,应注意避免它的短处.例如,由于广角镜头的视角很广,就容易摄入并不想要的景物.而且由于景物在取景器中被缩小了,因而拍摄时往往不易觉察.此外,使用这种镜头时,应尽量使自己靠近被摄体,否则的话,被摄体就会显得很小,浪费了画面空间.在广角镜头上加滤光镜时要谨慎.由于视角太大,滤光镜会使画面的四角处出现模糊和变暗.有时即使不用滤光镜,用超广角镜头拍摄的影像,也可能会出现色调从画面中央至边缘逐渐明显地变深.这是因为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进入镜头的光线到达胶片边缘的距离,比到达中央部位的距离要大得多.但也有人认为,恰当的使用滤光镜,能为超广角镜头拍摄的作品增添独特的情调.黑白胶片使用的滤光镜,如橙色和红色系列,能给作品造成一种奇异的超现实主义的气氛.这一效果,在使用彩色胶片时更加明显.但须考虑使用多级曝光的方法,以保证获得正确的曝光. | 0.906829 | 200.944444 | 0.000554 | 0 | 463 | 819 | 900 | 4.242188 | 0.127177 | 0 | 1,098,000,005,428 | 新闻传媒 |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为深入宣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反映各地基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收获,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近日启动.从5月中旬起,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家新闻单位的115名记者,深入各地基层单位,进行集中连续的采访报道.
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报道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采访报道各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绩;采访报道各地基层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
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今年宣传思想战线的首要任务.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整合报道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基层联合采访,是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潮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为党的十六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一次重要宣传战役.
为保证采访报道的顺利进行,中央6家主要新闻单位均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记者参加这次采访活动.115名记者分成10个报道组,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采访,持续约一个月时间.
中宣部对这次采访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采访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改进作风,改进文风,团结合作,扎实工作,真正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深入到田间,工地,学校和街道里弄,倾听基层声音,掌握一手材料,采集鲜活新闻,捕捉最生动,最感人的事实,情节和话语,用事实说话,写出有思想深度,有时代感的高质量报道,圆满完成这次采访报道任务. | 0.884824 | 147.6 | 0.045267 | 0 | 211 | 251 | 746.8 | 4.023438 | 0.143631 | 0 | 1,098,000,008,155 | 新闻传媒 |
新闻记者置身于最危险的地方,为了替没有话语权的人发出呼声.
这种工作常常很危险.
媒体工作者遭受人格污蔑,性侵犯,拘留,伤害,甚至失去性命.
我们需要各国领导人捍卫新闻自由.这对反击大行其道的信息误导至关重要.
我们还需要人人支持我们了解真相的权利.
值此世界新闻自由日,我呼吁终止一切打压新闻记者的行为.
因为新闻自由有助于为所有人实现和平和公正.
当新闻记者得到我们的保护,他们的文字和图像能改变我们的世界.
大变局时代需要批判性精神,这是2017年世界新闻自由日的主题.
"只有记者和媒体独立客观,仗义执言且秉持公正判断,才能战胜威胁着世界各地信息自由的可怕风暴."
1986年被谋杀的哥伦比亚记者吉列尔莫卡诺伊萨萨在他遇难两年前说过的这段话,随着我们庆祝世界新闻自由日和教科文组织/吉列尔莫卡诺世界新闻自由奖二十周年,在33年后的今天,继续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面对受众身份的危机,新闻业面临着旧挑战和新威胁交织的局面.数字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冲击着媒体业务的核心.公民记者正在为新闻业重新划界.媒体的责任和信誉受到质疑.网络上,营销广告和编辑材料间的界线模糊不清.私人行为者作为重要的中介崛起,与之相伴的是新形式的"私人审查".这种种挑战,又与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密不可分.牛津词典选择"后真相"为2016年年度词汇,结合"假新闻"这样的概念看,诸多新问题触及到自由,独立和专业新闻的核心.
这一切所发生的时代,正值自由,独立和多元化媒体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致力于增强每一个男女的权能,加强善治与法治,并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6:建设公正,和平与包容的社会.媒体不仅要做到成为可靠信息的来源,还要为多方面的声音提供一个平台,为宽容与对话凝聚新的力量.
事关重大.我们需要具有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度调研的新闻报道,以高度的专业标准和伦理标准为指导,以高质量的媒体教育为依托,同时也需要具有适当媒体和信息素养技能的受众.
教科文组织正在世界各地领导着这项工作,首先从加强记者安全开始.太多的时候,记者被谋杀仍然是最具悲剧性的新闻审查形式,102
名记者在2016年付出了生命代价.这是不可接受的,它削弱了我们整个社会.正因如此,教科文组织正发挥着领导作用,与全球伙伴一起,致力于实施"联合国关于记者安全和有罪不罚问题的行动计划".
大变局时代呼唤批判性精神.今天,我呼吁大家提高对捍卫自由的认识,因为自由对于正义与和平来说至关重要 - - 这就是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世界新闻自由日所要传递的讯息.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媒体自由和信息获取可服务于增强人民权能这一意义更为广泛的发展目标.增强权能是一个多层面的社会和政治进程,有助于人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通过获取代表多数人意见的准确,公平和无偏见的信息,以及通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交流,从而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等方式,增强人民权能的目标方能得以实现.
为了实现言论自由,我们必须:
具备一个允许开放,多元媒体部门兴起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具备一种支持媒体和依法保护媒体的政治意愿;
具备必要的媒体素养技能,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综合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促使媒体为其行为负责的新闻消费者.
上述因素和恪守由从业者制定的最高伦理和职业标准的专业媒体从业者一道,构成了普及言论自由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媒体充当监督机构,公民社会与各主管部门以及政策制定者建立密切关系,信息在社区内和社区间传播.
信息是推动信息自由的动力,因此信息获取至关重要.允许获取公共信息的信息自由相关法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也非常重要,无论是通过信通技术,还是通过简单的文件共享.
信息能够改变我们对周围世界以及自身所处位置的看法,帮助我们调整生活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受益于当地资源.基于事实的决策能够在改变我们的政治观,社会观和经济观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也许在开放,多元的媒体仅仅为社会提供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之时,就是其最难能可贵之处显露之际.这些自我审视的时刻和反思在社区的目标制定,以及在社会及其领导人之间失去联系或误入歧途时进行修正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获取信息的权利可在支持信息自由的法律框架内进行解读,因为该权利适用于公共机构发布的信息,从更为广泛的意义而言,也适用于其他行为体发布的信息及此类信息的流通,因此,获取信息的权利与言论自由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信息自由及通过信息自由提升透明度对反腐败有直接影响,从而对发展产生切实影响.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 (James Wolfensohn) 曾多次指出,政府腐败是发展的主要障碍,而独立的媒体是打击公共腐败的首要工具.
确保全球媒体自由是一项优先工作.独立,自由和多元的媒体是新兴及老牌的民主国家实现善治的关键.自由媒体能够:
独立媒体从其所服务的社区获得力量,反过来为社区赋权,使社区成为推动民主进程的有力合作伙伴.
信息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开展公开,以充分信息为依据的辩论的基本原则.新技术持续进步,让人们得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媒体环境并获得更多元的信息.只有人们能获取信息并参与媒体,才能提高归属感,促进赋权. | 0.909587 | 71 | 0.002737 | 0 | 215 | 520 | 856.3 | 4.195313 | 0.111767 | 0 | 1,098,000,010,358 | 新闻传媒 |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于1925年11月27日宣布停刊.其间,以其开明的办报宗旨逐渐成为华北地区引人注目的大型日报.1926年,张季鸾与吴鼎昌,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并于9月1日接办"大公报",由张季鸾出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并有最终决策权.
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1928年,他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乡村行政系,九一八事变后脱离该校,转入北大哲学系,开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起,他开始为"大公报""益世报""世界日报""晨报"等撰稿.
1935年7月,中央红军尚在长征途中.此时,主张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张季鸾以"大公报"名义,聘请范长江从成都动身,开始西北考察之旅.其后,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深入西部内陆,对当时正向西北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进行了追踪报道.从1935年夏至1937年夏,"大公报"连续刊载范长江所写西北旅行通讯,这些系列刊出的报道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震惊了国内外.
然而,就在武汉会战进行之际,1938年10月,范长江却突然从"大公报"离职,一时舆论哗然.同为新闻从业者,范长江与总编辑张季鸾,为何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
早在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北大青年范长江就以笔为武器,撰述其在塞外参加义勇军后援会期间的所见所闻.他写出"长城抗战""张家口抗日同盟军"等文,积极向京津各大报投稿,被"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所赏识.张立即让经理胡政之网罗,请其为"大公报"写稿.
范长江于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青年西部考察团,并设法寻找前往西部采访抗战大后方的机会,甚至在报上刊登启事,寻求各方支持,但始终未果.而张季鸾感觉到范长江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且历经战火淬炼,堪称进入沼泽遍布的西南,荒无人烟的西北进行采访的最佳人选,就立即聘其为"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范长江提出,不要差旅费和工资,只要稿费,给他一个证件,一个名义,介绍些地方旅馆和社会关系就可以.对此,张季鸾自然满口答应.自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撰写旅行通讯,并从5月10日起刊登在"大公报"上.
在请示张季鸾并得到同意后,范长江其后将考察采访的重点放在广袤的西部地区.他从7月开始,历时10个月,全程12000余里,足迹遍及川,陕,青,甘,宁等广大西部地区,实地考察西北社会的政治经济实情.
考察中,他多次实地采访,记录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他于1935年9月13日,14日的"大公报"刊文中这样描述他的行踪和目的:"记者七月十四日由成都出发,经江油,平武,松潘,南坪,西固,岷县,洮州,拉卜楞,临夏各地,九月二日到达兰州,历时五十日,所经皆军事要地."随后,范长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岷山南北的军事地理,红军长征的动向,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防御部署等进行了客观叙述,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军的动向做了分析.他写道:"他们(指红军 - 引者注)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即以甘肃西南境之夏河,洮州,岷县,西固为目标,进入洮河与大夏河流域.此一带有丰富的粮食,充足的壮丁及衣服布匹皮毛等物质,可以大加补充,然后或转陇南出陇东,会合徐海东,更北接通陕北刘志丹,进入宁夏及陇西甘凉肃一带,或即由洮河与大夏河流域过黄河经青海东部,直上甘凉肃.此地北通外蒙,西通新疆,更因雪山之灌溉,农业异常丰美.如得此地为根据,苏俄接济可以源源而来,封锁政策将失其作用."进而,范长江根据红军当时的实力和面临的局势,大胆预测说:"朱,毛,徐向前合股以后尚有十万左右之人枪,缺食缺衣,缺弹药,进图四川腹地既不可能,困守岷江上游与大小金川之间,尤无法自给......"红军"究竟如何走法,虽尚未可知,可依记者观察,以趋洮夏两流域的可能最大.而且此种重大的军事变化,最多不出一月之内,即将具体表现.设洮夏两河如被突入,更被进入甘,凉,肃三州,则中国之国际与国内局势,将发生根本影响."正如以上范长江所分析预测的,在1935年9月18日,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抵达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当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理性分析中共面临的局势,大胆预测红军走向的历史性报道,使国内外第一位深入实地跟踪,采访,报道红军长征的范长江名满天下.周恩来后来见到这位年轻的新闻从业者时,称赞说:"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
在兰州稍作休整后,范长江立即着手撰写长篇通讯"成兰纪行".他边写边发,于9月18日写完,9月20日开始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引发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报纸发行量开始剧增.鉴于报道的翔实与分析的准确,张季鸾决定将其刊登于重要版面.
9月18日,获悉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信息后,范长江立即前往红军途经的陇东平凉一带采访,写出"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9月30日写于平凉).
在张季鸾的协调下,范长江于10月中旬乘汽车离开平凉经西安前往庆阳,环县一带采访,并先后撰写出数篇重要的通讯报道 - "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11月6日写就于庆阳,刊登于1935年11月23日"大公报"),"陕北共魁 - 刘志丹生平"(11月8日写就于庆阳,刊登于11月28日"大公报"),"从瑞金到陕边 - 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11月13日写就于平凉,刊登于11月26日"大公报"),以及"红军之分裂"(11月21日写就于庆阳).11月下旬,范长江返回兰州稍作休整,于12月3日飞抵天水,在甘谷县当面采访了胡宗南,写下"松潘战争之前后",刊登于1936年1月4日"大公报".这些来自战事一线,事关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现场报道,既让国内外各方十分震惊,也令关注时局的广大读者纷纷抢购,一睹为快.
能容人也善用人的张季鸾,对范长江的系列战地通讯,仅要求四个字:"议论全删."
随后,范长江在西安采访到国民党军政各界人士.12月10日,他乘飞机从西安返回兰州.在写作中,他正式称中共军队为红军,凡是提到"剿匪"的一律加引号.正如他在自述中所称:"从1927年到1935年,在国民党的统治区中,在合法出版的报纸书籍中,公开称红军,对剿匪加引号,而且用文字公开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我是第一人."
1935年12月17日,范长江在严寒中开始青海之旅.在西宁,他采访了马步芳等军政界人物.他爬冰滩,穿峡谷,翻雪山,进学校,访贫民,下军队,用脚板走遍青海的山川,并对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1936年1月9日,范长江翻越祁连山,离开青海进入甘肃民乐县,开始在河西走廊进行旅行采访.他从张掖到酒泉,再到嘉峪关,最终抵达敦煌.之后返回张掖,在武威考察采访十余天后经古浪,永登,于3月11日返回兰州.至4月17日,他集中时间写完长篇通讯"祁连山南的旅行"和专稿"伟大的青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撑点"(3月26日写于兰州,4月4日发表于天津"大公报"),"弱水三千之河西"(3月31日写于兰州,4月9日 - 12日在天津"大公报"连载)等系列文章.1936年4月26日,范长江从兰州搭乘羊皮筏子,沿黄河东流,经过靖远进入宁夏中卫境内.6月抵达绥远省包头市,实地采访绥远抗战.
当时,对人迹罕至的西北,国人知之甚少.在沼泽密布的川西和甘南,在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在黄沙狂吹的西北戈壁,究竟发生着什么,更是无人知晓.而范长江的西北行系列报道,以其强悍的行程和真实的内容震撼着世界,后来以"中国的西北角"书名结集出版,引发了读者的抢购潮,"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张季鸾在"大公报"连载范长江的通讯,不仅使全国民众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情,了解开发西北,建设抗日大后方之必要,且让国人和国际社会清晰地意识到,西北还有北上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美国记者斯诺阅读了范长江发表的这些报道后,也于1936年6月从北京辗转来到延安采访,其后出版了"西行漫记".
全世界都将关注的焦点投向红色延安,投向历经艰苦征程后在延安坚守信念的红军.
西北之行结束,范长江遂被"大公报"聘为正式记者.西安事变期间,范长江在张季鸾协调下前往西安,延安等地采访.1937年2月4日,范长江在西安采访周恩来之后,对西安事变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和平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
为深入了解陕北实况,张季鸾向周恩来提议,希望范长江前往延安采访.这得到了毛泽东同意.1937年2月9日,在博古和罗瑞卿的陪同下,范长江到达延安.当天下午,抗日军政大学(即红军大学)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范长江先后与林彪,廖承志,朱德等会面.晚上,毛泽东在他工作的窑洞里会见了范长江.彻夜长谈中,他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总路线,总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向来访者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范长江表示,希望留在陕北,而毛泽东则劝他回到"大公报"去,认为他留在"大公报"作用更大,可利用"大公报"在舆论上的重要地位,广为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
1937年2月14日,范长江从延安回到上海,第二天发表述评"动荡中的西北大局".报纸在当天下午送达南京,时值国民党三中全会,"与会人员对于西北大势之实况皆大为震撼".因为与蒋介石上午所讲的完全不同,"蒋介石大怒,把当时在南京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叫去大骂一顿".此后,范长江的私人信件开始受到国民党的严格检查.
接着,范长江奋笔疾书,连续发表"陕北之行"等连载文章,影响巨大.毛泽东看到后欣喜万分,3月29日亲笔致函范长江:"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意."毛泽东甚至发电报给上海"大公报":欢迎"大公报"派随军记者......其后,范长江连续在上海"大公报"刊发"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约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广大国人以及国际社会,皆从青年范长江这些富有才情的文字报道中,开始全面了解雄踞于西北的中国共产党及其红色武装.
七七事变爆发后,范长江立即奔赴卢沟桥一线采访.1938年4月5日,台儿庄战役进入最后关头.范长江与"大公报"原记者,时任"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共同奔赴抗日最前线,"台儿庄血战""慰问台儿庄"等稿件纷纷得以发表.
1938年4月,范长江从抗日前线采访后返回汉口,受到英雄式的欢迎.张季鸾亲自主持宴会,代表报社为他洗尘.在汉口"八办"的周恩来听说后,还亲笔致信范长江予以慰问.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听到你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
1938年5月,张季鸾对"战地记者"这一概念进行过精彩的阐释:"国家民族的境遇,战地记者看得最清楚,军民做牺牲,城镇成焦土.诸君在敌人炮火中,在战士血迹上,认识了国家,认识了民族,也认识了自己,这种锻炼,是有无上价值的.中国民族新生命之发扬,主要靠战地记者血泪交融的几支笔."这,实际上是对范长江高度的认可和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在担任"人民日报"负责人时曾说:"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这是其西北之旅以及后来担任战地记者带来的切身体会.
1938年10月间,范长江突然离开了"大公报".此举无论对其个人的记者生涯,政治成长,还是对于张季鸾的声誉,"大公报"的自身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大事件.
范长江后来回忆说,西安事变后,他和张季鸾"对若干重要问题之看法,渐有出入".他所说的"若干重要问题"之中,显然也包括了对"关于中国政治的前途"之不同判断.正因如此,张季鸾去世后,范长江才会说,他本来非常希望"拿武汉会战以后三年来的事实,作为继续讨论我们三年前不同看法的基础".这也足以表明,范长江的确与张季鸾在若干政治问题上看法有所不同,乃至有所分歧.这种不同或分歧,相当程度上应被视为,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在如何爱国,救国和报国上的分歧点.
那时,蒋介石已经开始酝酿并提出,只能有一个国民党,一个三民主义和一个领袖蒋介石,而不许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存在,也不许有共产主义,更不许承认其他人尤其像毛泽东这样的共产党人是领袖.
1938年6月17日,张季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面对记者,他发表谈话说:"民国元年以来,我几次被推为参政一类职务,都却而未就.这次参加国民参政会,是因为国难深重,义不容辞."
抗战期间,张季鸾秉持"国家中心论"(战时,一切党派,各军队,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必须存小异抛弃纷争,以国家民族最高利益为中心,求抗日图存大计)的报道原则,始终坚持认为,大敌当前,存亡之际,不可自毁长城.
当时,范长江不仅在思想上,且在行动上也向中共靠拢.他与周恩来的来往已比较密切.同时,和中共地下党员胡愈之,夏衍,救国会领袖沈钧儒,杜重远等人,也有广泛接触.夏衍曾回忆:"1938年在武汉时,他曾向董老和恩来同志提出入党要求,但恩来同志对他说,你现在是"大公报"记者,"大公报"记者身份不要丢,你还是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出现比较好."
热血青年范长江并不认同张季鸾的上述报道原则.按照范长江后来的忆述,他和张季鸾产生严重政治分歧乃至最终走向决裂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因为那篇"抗战中的党派问题".
张季鸾不同意发表这篇社评,并要求范以后要"以"大公报"的意见为意见".张季鸾等一贯坚持,"大公报"的社评是代表整个报社,而非个人的意见,对外反映的是"大公报"的整体形象,所以才会有"以"大公报"的意见为意见"的说法.而范长江的理解似有不同,在他看来,这无异于要自己放弃立场,特别是放弃同情乃至赞成共产党的态度.他坚决反对,并把这篇文章拿到外面,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由邹韬奋主编的左派刊物"抗战三日刊"去发表.
"抗战中的党派问题"发表于1938年1月.就在当月3日,范长江写了一封信,并托回延安的人带给毛泽东.从毛泽东的回复中,不难推测其大概.复信说:"先生(指范长江)提出的问题都是国家重大问题,要说个明白,非一封短信可了."但毛泽东也指出,解决问题的主要一点"即是真实地承认并执行一个共同纲领",因为现在共同说并共同做的东西已有了许多,从实行抗战到若干民主自由都是,"但是还没有全部东西,还没有从共同抗战到共同建国的全部东西,并使这个东西为国共两党及全国各界所实心承认并实心求其实现".毛泽东明确告诉范长江:"如果有了这个东西,而且实心承认了它又实心求其实现,那先生所提问题的全部便都获得解决了."
动如参商,自此不相见.张季鸾与范长江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和人生之路.
早在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就与胡愈之等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辞职后,范长江于1938年底与胡愈之等在长沙创办国际新闻社,主要向海内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
1939年5月,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重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里,由周恩来作为介绍人,范长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指定与周恩来,李克农单线联系.
1941年,国民党勒令"青记""国新社"停止活动,蒋介石密令逮捕范长江.范长江不得不远走香港躲避,参加创办"华商报".
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去世,国共领导人及社会名流纷纷发去唁电,给予其高度评价.9月8日,即张季鸾去世后的第三天,范长江在香港"华商报"第三版灯塔副刊上,发表了"悼季鸾先生",其中实不乏率真性情的流露,对张季鸾颇多赞词.文中谈到张季鸾的交游之广,以及为人之热情与豪爽.还谈到,抗战初期在范长江等推动下,张季鸾曾有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如何办报的经验写成专书,以嘉惠业界后辈等等.在文末,范长江还建议"大公报"同仁,将季鸾先生的生平言行"辑成专书,公诸社会",以便为"中国近代新闻史和中国政治发展史提供一种重要的参考".
虽因政治立场差异,办报主张不同而离开报社,但范长江却能不计前嫌,对张季鸾给予公正评价.这令熟知张季鸾与范长江分歧内情的报界同行,既感佩范长江之度量,也感佩张季鸾之人格魅力.
3.陈纪莹:"抗战时期的大公报",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版.
4.范长江:"西线风云",汉口生活书店1938年增订版.
6.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武汉抗战史料",武汉出版社2007年出版.
本网刊登的所有文章,图片及其他资料版权归炎黄春秋杂志社所有.未经本杂志社协议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登与转载. | 0.867585 | 151.727273 | 0.0033 | 0 | 803 | 2,143 | 986 | 4.046875 | 0.189635 | 0 | 1,098,000,013,814 | 新闻传媒 |
新闻学,或译为报道学(日译)或言论学(韩译),是一种包含搜集,撰写及报导新闻的学科.在广义上,它亦包含了编辑和演示新闻专题的过程.新闻学在报业,电视,电台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的传媒机构皆希望"先发制人",争先发布资讯,而处于这种压力下,传媒机构通常会先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校对,以使其内容符合该机构在准确性,素质和式样等方面的标准.有很多传媒机构均声称他们是政府机关和官员的监察者,由此监督政府对人民负责,并为这传统感到自豪.但同时,批评者则对传媒本身能否向大众负责而提出质疑.[1]
二十世纪初,传统新闻工作者都是受雇的毕业于相关学士学位的专业人士.可是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新闻制作数码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日益上升,传统,专业的新闻文化正在受到挑战.民间记者的概念应运而生,网络上的记者可以透过不同渠道来把自己制作的新闻发放,而不只限于透过专业的媒体渠道.
前华盛顿邮报编辑菲尔·格雷厄姆(英语:Phil Graham)形容以消息导向的新闻写作是"历史初稿"[2],因为每当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都把它们记录下来,接着把该些专题报道在短时间内制成,而这与写作历史的初稿无异.
在美国,新闻是由媒体组织或是个人所制作.部落客多半也都是记者(不过也有例外).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部落客若在著文介绍产品前,已有收到免费推广用的产品,需要告知读者其产品是厂商免费赠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及保护消费者[3].
假新闻是已知不真实,但又特定散发给大众的消息,或是由不可靠的组织所制作的消息.假新闻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例如假新闻网站(英语:fake news website)).读者可以根据新闻是否由可靠的新闻机构发布来评估是否是假新闻.美国的可靠新闻机构会有编辑委员会,而且其编辑部门和广告部门会有清楚的划分.可靠的新闻机构或是其员工会属于一个或多个专业组织,例如美国新闻编辑协会(英语:American Society of News Editors),专业记者协会(英语: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调查记者和编辑协会(英语:Investigative Reporters & Editors)或是在线新闻协会(英语:Online News Association).这些协会都有其成员必需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许多新闻机构也有其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记者的专业行为.一认认为纽约时报的标准和道德规范[4]是相当严谨的.
在记者写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有关客观及偏见的问题.有些报导是特意要表示作者自身的观点,有些报导则是刻意比较中立及客观的.在印刷版的报纸中,报导有其各自的版面,可以根据版面判断报导是作者自身观点或是较中立的描述.若在网络版的报纸中,上述版面的分界就不一定存在.读者需要仔细根据其标题或是其设计元素,来了解作者意图传达个人观点,或是要传达中立的观点.作者个人观点一般会是由专栏作者写作,或是在社论对页版的章节中.新闻特写(英语:Feature stories),封面新闻及资讯娱乐新闻一般不会是作者自身观点.
根据罗伯特·W·麦切斯尼(英语:Robert W. McChesney)所述,民主国家健康的新闻需要提供当权者的意见,也需要提供想要执政者的意见,需要有各方面的意见,考虑所有人资讯的需求[5].
许多争议的焦点是在记者是否应该是"客观"或是"中立"的.记者是在一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新闻的人,自身也是其社会背景的一部分.记者遵守其职业道德守则,尽力呈现所有合法的观点.
约翰·卡罗勒斯(英语:Johann Carolus)的"所有值得尊敬和值得纪念的新闻集(德语:Relation aller Fürnemmen und gedenckwürdigen Historien)"于1605年在斯特拉斯堡出版.这被认为是第一份报纸.第一份成功的英文报纸,于1702至1735年出版.[6]在巴西20世纪50年代报纸"政府卡里奥卡"(Diário Carioca)的改革通常称为巴西现代新闻业的诞生.[7]
1920年代时,现代的新闻才开始起步[8],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和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针对在民主社会中新闻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其不同的哲学仍影响着在社会及国家当中,新闻所扮演的角色.
李普曼认为新闻记者扮演了大众和政策订定者之间的媒介(翻译).李普曼认为大众无法评估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的事务,因此需要中间人来过滤消息,新闻记者就是这个中间人,记录政策订定者之间传递的消息,萃取精华再提供给社会大众.大众可以透过选举影响政府,政府会让政府的权力继续运作.李普曼的哲学是将社会大众放在权力链的最下方,继承从上层统治者提供的资讯
杜威的想法不同,杜威认为大众不只可以了解政策订定者提供的资讯,或是回应的讯息,并且政策需要以公众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后才能进行决策.当问题彻底讨论后,最佳的决策自然会浮现.杜威认为记者不能只是传递资讯,也需要权衡各政策施行后的结果,告知政策订定者及社会大众的.杜威的想法已或多或少的有实施,也就是community journalism(英语:community journalism).
李普曼对新闻记者的概念较接近政府的立场.而杜威的论点较类似现代记者对其自身角色的认定,多少也是社会上期待新闻记者可以扮演的脚色.例如美国人会批评记者一些过度的行为,但仍期待记者可以作为公众监督政府,企业及有力人士的守门人,告知大众相关的资讯,以便进行决策.
Bill Kovach(英语:Bill Kovach)及Tom Rosenstiel propose曾在其著作"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列出了一些新闻记者的行为守则[9].因为新闻记者首要是要对大众忠诚,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对社会大众说实话,并且独立的监督有权力的个人以及组织.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基于查证的原则,提供社会大众可靠的资讯.
新闻写作的过程采用5W1H分析法,即介定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为什么(why)和如何(how),以及介定该事件或趋势的显著性和效应.报章,电视,电台和杂志,还有最近互联网上的万维网等媒体均涉及新闻写作. 记者写作并报道广泛且多样的题材,包括:
新闻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对应不同的受众.新闻是第四权,是看门狗,监督政府的施政.一份报纸中可能包括多不同形式的新闻.报纸,杂志或是网站的各部分也可能是为了不同的受众[11][12].
以下是一些新闻的形式:
倡议新闻(英语:Advocacy journalism):新闻目的是为了倡议特定观点,或是要影响受众的看法.
广播新闻(英语:Broadcast journalism):为了广播或是电视而作的新闻,可能是文字或是语音.
资料新闻(英语:Data journalism):在数字及资料中找出故事的新闻,也利用数字及资料来说故事.资料记者会利用资料来支持其报导.这些报导也可能包括资料的使用或是误用.美国新闻组织ProPublica就以资料新闻着名.
无人机新闻:利用无人航空载具来捕捉新闻片段[13]
刚左新闻(英语:Gonzo journalism):最早由亨特·斯托克顿·汤普森提出,是有高度个人风格的报导方式 [14]
调查报导:深度报导一些社会问题,一般目的是希望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摄影记者:透过影像传达讯息,故事的报导方式.
传感器新闻(英语:Sensor journalism):利用传感器来作为新闻报导的基础.
媚俗小报(英语:Tabloid journalism):写作方式是轻松娱乐性的,一般认为比主流新闻合理性更低.
黄色新闻(煽情主义):强调一些耸动的谣言或是声明.
近来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引起有关新闻的探讨,即重新将新闻报道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将其归类于特定的新闻产品.以这个观点来看,新闻报道是互动性的,由许多的作者,记者以及社会媒体大众一起参与[15].
2002年至2013年之间各国被伤害的记者人数[16]
各国政府对于新闻及记者的政策及管理方式不同,相关政策会决定记者可以研究或是撰写报导的内容范围,以及哪些媒体机构可以制作新闻.有些政府保证新闻自由,而有些国家严格的限制记者可以研究或是或是撰写报导的内容范围.
在许多国家中,记者有一般大众没有的特权,包括比较容易接触到公众事件,犯罪现场以及记者会,也可以和政府官员,社会名流以及大众关注的人进行访谈.
以报导战争为主的记者(可能是国家和国家的战争,或是国内的暴动),常常不会受到政府的保护.在战争中被抓获或拘留的记者会视为是平民,送回到所属国家.由于记者报导的内容有时是政府不希望公开的,因此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会给予记者恐吓,骚扰和暴力等干预手段[17].
来源的保密权[编辑]
记者对消息来源保密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即使警察或检察官要求,情报提供者的身份也是机密的.
美国州法院对消息来源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但在美国联邦法院调查时记者无权保护来源.一般而言联邦法院不会强迫记者透露消息来源,只有法院寻求的信息是高度相关案件,也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获得时才会强迫记者透露消息来源.记者拒绝作证会被以藐视法庭罪处以罚款或监禁.
以记者的角度来说,有需保密的消息来源也有其风险,因为无法确认消息是否属实,若最后消息不实,可能会因此而破坏记者的信誉. | 0.888546 | 107.916667 | 0.017028 | 0 | 429 | 967 | 811.7 | 4.285156 | 0.133848 | 0 | 1,098,000,015,075 | 新闻传媒 |
编前会一般会由主编/执行主编根据近期发生的社会关注点,为下期报纸/杂志立下明确主题,然后将主题分解给记者,安排记者就不同方面进行稿件的采写工作.编前会明确了每期期刊/杂志/报纸的主题,对记者的工作目标加以明确和量化,是一般媒体里常做的工作形式.是指每期报纸出版前,由报社领导人主持,编辑部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确立和协调版面的会议. 编前会一般会由主编执行主编根据近期发生的社会关注点,为下期报纸杂志立下明确主题,然后将主题分解给记者,安排记者就不同方面进行稿件的采写工作. 编前会明确了每期期刊杂志报纸的主题,对记者的工作目标加以明确和量化,是一般媒体里常做的工作形式. 在5月27日下午召开的采编周例会上,杜耀峰总编辑对进一步改进本报报道方式作了安排部署.副总编辑杨剑 及编采部门主任助理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听取了各业务部门主任就本部门如何改进采访作风,写作文风的汇报后,杜耀峰说,前两天我就5月19日"文汇报"的一版头条稿件和本报焦永兴,贺小巍所写的"听着雨声算收成"两稿研究后作了长篇批示,以推进本报从具体稿件做起,进一步改变写作文风和采访作风.本报现在有些稿件只是把着笔点停留在中心工作的口号,概念上,想方设法把几个表现概念的关键词倒来倒去,既起不到新闻传播的作用,又实现不了政治宣传的效果.本报写作文风和采访作风存在很大问题,我很着急.有的部门写来的稿子很差,标题做得很不经心,能看出来我们个别部主任,编辑记者心思没有用在办报上,令人痛心.针对以上问题,杜耀峰从新闻的自然形态,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纸的功能,新闻纸的特点,新闻纸的异化等方面进行讲解,启迪引导全体编采人员振作精神,集中精力办好报纸. 杜耀峰说,报纸被称为新闻纸,是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介纸;在复杂的社会形态中,除了新闻纸的功能外,报纸还常常被异化为政治纸,商品纸,娱乐纸等等.本报新闻纸状态分析三种成分都有:对上负责有余,对下负责不足,政治纸成分较大;新闻承载广告,新闻成为换广告的工具,经济价值取代新闻价值,商品纸成分增加;追求新闻价值,好的新闻稿件能够形成共识,新闻生命的火种还在燃烧,新闻纸成分还在顽强的坚守着.本报政治纸,商品纸,新闻纸这三种形态的关系比例是4:3:3,有时甚至达到5:3:2(有特殊政治宣传任务时)或4:4:2( 突击完成广告任务时).形成这个比例的原因一是报纸属性所决定,作为党报,政治是第一性,这是不容置疑的;二是市场所决定,本报现在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必然脱离不开商品纸;三是报社财力有限,财务划分上几乎没有采访成本,而西方报纸采访成本占总成本的310,采访成本越小,稿件价值越小,从体制上决定这一比例关系. 杜耀峰说,提高本报的新闻纸价值应从正作风入手.首先要进行政治规范,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贯穿于新闻实践之中,把它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把党的意志作为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我们所有的新闻都应印证反映这一指导思想.本报政治规范形成了固定模式,但没有形成自觉心态,有些报道形到神不到,没有把认识论用于新闻实践.我们是新闻工作者,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传播新闻.党的中立场上,看政治活动哪些方面与群众密切相关,群众最关心其中的哪些事?再从这些事件中切入,采写新闻,这写出来的新闻,有正确地政治观点,但看不出政治口号,正如老子讲"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政治的"大音"是由新闻事件去体现的,正确的观点是由新闻事件中的人和事反映的.这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应必备的工作特质.但本报这类稿件中,只把着笔点停留在中心工作的口号,概念上,想方设法把几个表现概念的关键词倒来换去,这既起不到新闻传播的作用,又实现不了政治宣传的效果.因为概念口号的东西,是由中央,省委提出的,如先进性教育,边议边改,整改提高,务求实效等等,就这几个简约的关键词,作为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其地位确定了他们发号施令的语言特征,不需要他们事无巨细地去说清楚活动的行为方式,他们在关键时间和空间交融点上,只定性式的点到问题的本质,就能四两拨千斤地起到整体调转的功能.显然,这些定性的概念式的关键词,不是记者的工作范畴.记者工作的本份是传播新闻,把世间任何事物用新闻眼判断,衡量,选择,传播.作为党报记者,尽管前边有个"党报"限制词,但传播新闻的本质没有改变,这个限制词只是强调我们是专门传播党的新闻的记者.无论前面加什么样的限制词,记者传播新闻,就得遵循新闻规律.本报有些稿件,"松垮"得令人难受,标题先端出个大架子,把政治口号用"四六句"完美地撑在那儿,先是说几句地方官员参照上级概念拼凑成的施政地方行政口号,然后是从文件上抄来的一大堆数字,好一点随便拉几个群众说两句奉承话.这样的文风,就是叫"套头衫",因为作者不动脑子,用大概念只往上套,套住哪的人,哪的事,哪就出新闻,就像竞赛活动场的文化套头衫,套到谁身上,谁就是某个阵营的一分子.这种文风延安时期就有,文化革命中盛行,毛泽东曾批评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本报存在的问题还有:一是采访不扎实,不少稿件抄于文件,记者不下去,不接触群众,不接触实际.即便下去,也只是和当地领导谈一谈,深入一点,就按领导指引到那个点上转一转.这样采来的素材,本来就不是立足于群众,本来就缺乏群众观点.这样的稿件,再妙的编辑,也编不出个好新闻来,除非瞎编空捏胡扯.再是文化常识差,新闻文体是一种近于白描手法的叙事文体,要求客观再现,真实可信,忌用形容词.但我们的新闻文稿中,叙事者少,说道理者多.为什么?没调查到事实,无事可叙,而道理是官员的思想,替官员说话,必然大讲道理,群众讨厌.而且有些叙事过程中,直戳戳把记者端出来,常见到"记者看到什么什么,记者认为什么什么"等等,再蠢不过了.谁都知道,记者是客观传播者,"第三角色",是"中人",公道要由"中人"讲.有些同志把清新文风当成华丽词语,在新闻中大用形容词,这是犯了大忌. 杜耀峰说,还要正学风,倡导清新文风.首先从标题做起.具体从消息上抓起,从抓导语开始,少用形容词,用白描勾勒式,创建清新的文风.除了版面有广告外,每个版必须保证有15条新闻,要坚持下来,不断规范;照片必须有两张以上,提倡文配图,培养双栖记者;各专版除了问题性报道,还要做到有舆论监督稿件,重点监督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但各部门要监督自己分管行业内的,不能监督别的行业的人和事.对于本报写作文风和采访作风中存在的不足,各部主任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用范文引导,形成政治规范的新思维模式,以求真,求异,求新为主导,求稳,求同,求实为归结;专家也要建立创新评报机制,对一些写作有创新的稿件进行点评,鼓励,弘扬正气,正面引导和批评鞭策相得益彰.要做到寻找特点,各显其能,相互作用,加强策划,出奇制胜.最后要制定陕西日报记者采访作风条例.要求记者必须到一线,到现场,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访第一手材料,根据材料提炼新闻主题.今后凡文件抄成的新闻,记者没到一线的新闻,网上剽窃的新闻,一律不发.编辑出版中心把好出版关.标题要鲜,活,新,实,再不许有"四六句式"概念标题,把新闻主体提到标题中来;不准滥用形容词多写新闻事实,少说教,老老实实传播新闻,少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空洞的,说教的新闻坚决不登;消息在一个版要占到60%,加大信息量;文章适应阅读习惯,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办报,官样文章一个也不发;对线索好而写不好的稿件,编辑出版中心通知各部主任,按要求重写;对要闻版和各部版面重新创新设计,要闻仍按目前版式,多加照片,一版头条大稿件(2000字以上)必须有照片压题,否则不发;倒头条读点新闻必须有照片,否则不发.重大新闻,鲜活新闻,读点新闻,调查报告要求记者必须到现场,记者既搞文字采访,同时兼工摄影,本报将培养一些 "双栖记者",以适应读图时代对报纸记者采访功能和报纸可读性的要求.总编辑,副总编辑和部主任要带头写稿,形成规范的写法.大家都要寻找特点,多想点子,各显其能.杜耀峰说,今天是对改进本报报道方式的又一次动员,说的比较严厉,各部门要认真讨论研究,真正从六月份开始执行,把报纸做亮. 杜耀峰说,近期有一些稿件写得不错,记者真正心系百姓,采访扎实,比如耿翔采写的稿件"音乐:叫我如何不想他 - - 李岚清陕西高校"音乐·艺术·人生"讲座侧记,采访扎实,文风清新,把握准确,体现学养,在全社提出表扬.这证明该记者关键时刻顶得住,靠的上.这篇稿件之所以出彩,关键是学养的支持,是日常积累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有的部如社会法律部,科教部,财经部,专版版面的形式和内容变化比较大,创新点也多,如关注房产热点,儿童赏识教育等等,是用多学科知识共同开掘新闻价值的体现,说明大家已经费了心思,动了脑筋.我们下一步将实施重点突破,这些部门已经先动起来,其它部门要紧紧跟上,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在1月7日下午召开的采编周例会上,杜耀峰总编辑回顾总结了本报2004年的宣传报道工作.副总编辑杨剑,姜冯俊及编采部门主任助理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杜耀峰从五个方面对本报去年宣传报道工作作了总结: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杜耀峰说,贯彻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重点把握三点: 1,坚持人民的立场.本报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宣传报道,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传播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信息中实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统一,这是我们在新闻传播中坚持人民立场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做法. 2,坚持唯物的观点,用事实说明陕西经济的快速增长.陕西经济增长连续九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从去年开始走上快车道,但与东部沿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一事实,省内有多种舆论,有的说不能纵比,要横比,横比陕西就落后了;有的说全国都在发展,陕西发展这么慢,不应当宣传;有的认为确实发展快,质量高,陕西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陕西日报在宣传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用陕西加快发展的事实说明发展的成就.我们也承认兄弟省发展速度,但陕西在几次大的发展中都未能抓住机遇,自从省上颁布"两个决定"之后,全省结合实际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改变现实,促进了全省的思想解放和加快发展,这么多年连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是来之不易的,陕西人应当珍惜,应当振奋,应当以此再接再厉,消极悲观的论调,是阻碍发展的. 我们的社论,评论员文章,成就性报道等都坚持用事实说明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问题,我们采取两种方式区别对待.一是派出"关注贫困"特别报道组,到边远山区,大中型企业,去采访最贫困的人,采访下岗职工,看地方政府是不是对弱势群体给予充分关注,这个报道将一直坚持到春节,报道过的都有回声,有力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再是对贫富差距报道进行控制,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关于下岗职工和拆迁职工的群体性事件报道,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内参向省上反映,决不把这些群体性事件,不稳定因素公开报道出去.在渭河综合治理,人事任免及铜川矿难等问题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都以唯物的观点进行报道. 3,运用辩证的方法,激励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投身于陕西加快发展的事业之中. 今年报道的一个重点就是宏观调控,陕西需要加快发展,所以对宏观调控的报道,我们防止片面性和搞"一刀切",按照省委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精神,对五小企业,高耗能,低收益企业,如榆林的五小企业,我们加大舆论监督,促使关闭,同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建设项目则促其加快发展,对我省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线两带,陕南中药产业等方面继续加快发展都给予充分报道.我们在宏观调控宣传中把握了两点,一是宏观调控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宏观调控更有利于西部发展,是陕西加快发展的最佳机遇,我们着力在报道中体现宏观调控怎样促进陕西发展.此外,还注意辩证地看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去年我们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对阻碍发展,不利于发展,怠于发展的人和事进行批评监督.我们还提出抓问题性报道,要求从个案中找到其背后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进行报道,来揭示存在的普遍问题,以解决面上的问题. 二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完成指令性宣传报道任务,努力做到不断创新. 比如贯彻"一号文件"报道,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十六届四中全会,经济工作会议报道,不仅完成规定动作,而且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有所创新,按照省委宣传部要求走在全省媒体前面,受到中宣部好评.我们对这些指令性报道不仅向一般读者传播信息,而且准确表明陕西的态度,做法和动向,体现了陕西贯彻中央决策的速度,力度和效果,这是一种报道创新.在宣传贯彻"一号文件"报道中,我们抓深一层次存在的问题,如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和职能转变这个话题,本报刊发"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干什么?怎么干?蒲城重组资源让干部找到新定位"等稿件,引导全省大讨论,为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转变作风,转化职能,助农增收问题提供制度保证,很有借鉴意义. 对胡锦涛总书记来陕西视察的报道,我们围绕"求真务实,推动工作,扎实有效"这个中心展开,先后组织策划了八篇"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员文章,同时按照总书记考察路线展开动态回顾报道,反映总书记到这些地方考察,作出哪些重要指示,当地干部群众的心情,反响是什么,群众的深刻印象是什么,突出了总书记亲民,务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为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热潮,加快发展步伐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利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我省"两会"议题进行解读,"两会"报道中策划"会内会外链接","代表委员心声"等专栏,增强内容,加大创新,少了一分说教感,多了一分亲和力.在招商引资报道中,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关于西部大开发五周年的报道,本报认真组织稿件,特别是在新,活,深上下功夫,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展现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在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报道中,我们确立了"隆重深情,热烈准确,展示成就,鼓动发展"的宣传报道基调,一方面宣传报道好中央及省上组织的相关的重大活动,另一方面紧密结合陕西发展的实际,以"从"两个大局"到"西部大开发"阔步走来"为主题,隆重推出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特刊",以图文并茂,图片为主的形式,集中展示陕西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是贯彻"三贴近",改进报道方式.主要做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1,写短文,刹长风.规定消息500字,大消息900字,通讯1500字,超长稿件由总编辑审定后才能刊发,严格控制管理长文,并从考核机制上倾向于短文. 2,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按照中央和省委精神,对工作性会议不是啥都报,并改变过去机械的会议报道,提倡记者在会议中拎新闻,要求记者用新闻眼光采访报道会议;关于领导活动报道,严格按照省委规定,通过不断磨合,控制,创新,一版消息一般不超过900字,经过改革领导活动报道有所减少,但一段时间又有反弹. 3,减少和遏制综合性报道.综合性新闻大都是工作总结,以现成材料为主要内容,典型性,新闻性,信息性差,出版部尽量不刊发综合性新闻,各部积极引导记者不采写综合性新闻,目前本报综合性新闻已大大减少,头条大部分是有关单项工作的新闻报道.要加大报纸新闻性,增加受众真正需要的新闻,还要求我们摆正广告和新闻的关系,转变新闻和经营理念,按照新闻开道的理念开拓市场,发挥党报权威性优势,不能再沿用原始式的新闻换广告方式,不能停留在讨饭吃的低水平上,这种广告经营方式也是综合性报道增多的一大因素,必须剔除. 4,加强舆论监督.我们努力做到有效监督,批评必须有回声;从解决问题出发进行舆论监督,而不是图一时之快,谋个人私利;监督逐步形成制度,如必须与被监督对象见面,实行"三审制"等;形成专业和突击队两个渠道,调查部和社会法律部都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同时还可就一个报道主题组成一个突击队集中进行监督报道;把公开报道和内参结合起来,对不能公开报道的通过内参进行反映. 5,抓问题性报道.针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工作问题进行泛性调查,通过研究商榷的方式,指出问题的严重后果和正在变化的不良事态逻辑,只是指出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不象舆论监督是进行点位批评,画像不点名,批评不伤情,引导不强硬,去年几次大的普遍性问题报道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舆论引导,效果较明显. 6,加大信息量,增强服务性.从一版到各版短新闻增条数,各专版都有新闻集纳,使新闻信息量增加;二版一句话新闻增加信息量,每天保持三十条以上,给二版增色;"这些事请您快办"专栏增加了亲和力. 7,以人为本扩大新闻视野.如杨晓阳两幅画在京被拍卖七十万元,李梅获"白玉兰"戏剧大奖,农民剪花娘子辞世等消息在一版刊发,就是开始实践党报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满足读者获取多种新闻信息的需要,并且以文化精英获奖消息鼓舞陕西人士气,宣传积极正面的陕西人新形象,这就是一种思想解放;再如法律部关于人际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报道,摄影部关于商洛学生上学过河难图片报道,都是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 8,注重典型人物的非典型性,把眼光注视到平常人的平常行为,克服过去高,大,全的典型塑造的偏颇,如对陈家山矿难救护队的报道. 9,用专家眼光采写新闻.如农业部记者李佑民采写的苹果系列报道,深刻,内行,有引导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新闻工作者未知的知识领域与日俱增,我们要传播新的变化信息,首先自己要了解这些信息.特别是现在的新闻竞争,不是在竞争技法和手段,焦点是发现正在变化的新信息,谁能发现世界万物中正在变化的新信息,谁就有竞争的主动权.针对这一现状,党报急需一批专家型记者,李佑民同志就是朝这方面努力的一位追求者,他的苹果报道,可以说在陕西有独到的发言权.这种特权不是党报记者身份能给予的,主要靠自己钻研某一个领域,古训"成于专,毁于随"就是这个道理.李佑民几十年潜心陕西苹果产业报道,走遍果区,积累了大量资料,与外省也建信息渠道,这样的记者在农业口也能成为市场专家.传播新闻,他不仅是传播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发现者或发布者,因为他的新闻是独家的.我们的记者应当虚心向李佑民学习,踏踏实实做事,潜心对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进行深刻研究,掌握丰富资料,执着关注,发现存在的问题,传播独家有用信息.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去年一年,应当说是一个制度建设年,编辑部门改变管理方式,把各种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制度化,主要有: 1,健全评报制度,形成了专家日评,民主反馈,总编辑点评,周例会总评的完整合理的评报制度. 2,编前会制度形成规矩,每日由社委办组织,值班总编辑,出版部和有专版的部门参加. 3,要闻会审,每天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对一,二版进行会审. 4,加强考核监察制度,强化考核,工效挂钩,专家为准,个人反馈,周例会再审,并且进入档案和职称挂钩. 5,新闻职称实行以考代评,考核指标量化,实现动态管理,全程跟踪,管理透明. 6,信息汇报制度,各部每天汇报所获新闻信息,并由办公室整理成文编发各部. 7,健全学习制度,除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学习业务知识,通过集中动员,以部门为主组织学习,开办"青年记者讲习班"等多种形式,学习新闻传播方式,改变文风. 五是在宣传报道中本报存在的问题: 1,市场意识欠缺,主攻市场版面少;商业性广告明显吸引不来;版面部门化,新闻工作化,市场运作不到位. 2,主攻意识不强.一再强调的新闻开道,只是守道没有开道.市场所需信息传播不到位,一,二版反映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没任何问题,但其它版对市场传播信息不到位. 3,说教味很浓,服务性,信息性差.新闻报道概念化,口号化. 4,以人为本意识不强.有些记者以官为本,以钱为本,缺乏人民观,人民立场. 5,文化和知识含量欠缺.这里主要指广义文化和知识,报纸本身就是文化载体,报纸新闻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除了把传播新闻当政治任务完成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为在消息的字里行间,就体现着文化和知识素养,记者缺乏文化底蕴,写出来的稿件干涩无味,缺乏感染力.我们应当郑重的认识到,我们不仅是政治人角色,更能走进人民心中的还应当是文化人角色,如果文化人角色充当不到位,就会失去读者,就不可能完成政治任务. 6,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这里主要指整体的理论水平,采访新闻有新闻理论功底问题.我们许多同志只重视经验,而忽视理论问题,其实在深厚的理论功底上采写新闻,效果完全两样.譬如,众家媒体针对同一同源新闻,如果我们能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得出就事论理的效果,一般采访只是就事说事,不能给读者以启迪.再如,用哲学眼光分析,就能把握事实的前瞻性,指出可能发生的结果,这样的新闻是最有用最有指导性的新闻.而我们的新闻,大都是把事实描摹一遍,应当尽快改变,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7,批评量大,但力度不够.还要进一步体现稳,准,狠的特点,批评要能促动解决问题,要引起社会警示,要使其他人引以为戒. 8,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有所改变,但后有反弹,必须进一步与上级协调,在相互磨合中逐步改进. 9,版面缺乏感染力,整体缺乏形象思维,这也是报纸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下决心改变. 10,采访作风和写作文风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有的陈旧,有的违规,有的缺乏自律,有的作风飘浮,有的基础知识不牢,要尽快改变. 杜耀峰说,这是今年工作总结的框架,所检查问题也是明年我们在报纸新闻宣传中要改进的目标.明年具体工作安排,等王改民社长回来后,按照社委会通过的方案实施.请各业务部门按照以上要点求真务实做好各部的工作总结. 8月13日,国史研究所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宁夏卷"编前会.院领导刘天明参加了编前会并作出具体 指示,我院特邀研究员,原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张海宴作为特邀顾问与国史所全体工作人员一同参加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是由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编修指导委员会联合编纂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图文丛书,包括总卷,地方卷,行业卷共81卷,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宁夏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宁夏国史编审委员会办公室)承编.全书分为区情概况,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地市概览,附录等五个部分,着重反映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带领本地区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奋斗历程及巨大成就.全书在编写方法上将运用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客观真实,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反映宁夏解放60余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 在编前会上,国史研究所所长郑彦卿就该书编写提纲中存在内容重复及资料征集中存在的问题提请与会人员讨论.张海宴研究员指出,该书是一部综合反映宁夏建设发展的地情书,在编写手法上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资料的使用上秉承求真务实的原则,确保资料使用的准确性,权威性;在对比中找出自己的路子,写法上不拘泥于已有的著作,目前我区出版的关于本区综合性的地情书籍均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要将该书编写成精品,必须创新,认真吸收其他著作的长处,制定一个可行的编写大纲,该删减的就删减,该补充的就补充.副院长刘天明研究员对该书的编写提出了三点指导性意见:首先,如何避免内容的重复,高于其他著作,取其精华,这是参与该书编写人员目前要注意的问题;第二,该书是全国统一出版的系列图书,一定要注意内在的的统一性和书的内在联系,在保持共性的同时要注意突出个性;第三,要严格资料征集,统稿,审稿这些编写程序,力求拿出最成熟的稿件. 为如期高质量地完成编写工作,国史研究所(宁夏国史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在今年3月底前就向全区五市及各部门各行业发出征集资料通知,目前,已收到30篇稿件,涵盖了自治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市的相关内容,为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宁夏卷"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 0.888833 | 9,877 | 0.020572 | 0 | 9,877 | 2,781 | 1,189.6 | 4.082031 | 0.133745 | 0.026904 | 1,098,000,025,560 | 新闻传媒 |
今年五六月份,人民日报网络版在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每天编发该报华东分社的三位记者行走黄河的系列专题报道.这是我国首次网上实时跟踪,多媒体报道大江大河全程式采访.笔者有幸在网上即时跟随三位记者的行踪,共同领略黄河秀美风光,追忆黄河古老文明,思索黄河断流危机,在怀沧桑之感慨,发千古之忧思之余,更是深刻体会到了第四媒体无与伦比的魅力.
因特网上的新闻媒体被誉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家之长,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有机结合,并使受众全球化,是大众传播领域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在这次"行走黄河"系列专题报道中,人民日报网络版充分运用第四媒体的新特征,实现了报道手段多媒体化.
行走黄河初期,人民日报网络版每天发布"每日报道"和"行走日记",其中精心穿插了大量图片.相对报纸而言,这已称得上是图文并茂了.然而作为第四媒体,没有音像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报道.在即将进行这次行走黄河最精彩也最惊险的部分――黄河探源时,人民日报网络版的负责人扛着摄像机飞抵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前去助阵.随即"黄河干流上海拔最高的哨卡纪实","领略美丽的'扎陵湖'","车陷沼泽,我们又迷路了"和"黄河从这儿起步......'牛头碑'下见证黄河源头"等四个视频文件发上了网.于是,我们在网上听到海拔3000多米高的扎陵湖的涛声,看到黄河源头从未见过的湛蓝天空,经历车陷沼泽地的惊险,在跟随记者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可松口气,由衷地感叹,不虚此行.第四媒体,让我们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
报纸苦于版面有限,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背景材料忍痛割爱,常使受众感觉意犹未尽却又无从弥补.第四媒体却全然没有这种顾虑,你尽可以把相关信息发布上网,而且常常是以全取胜."行走黄河"系列专题报道就充分发挥第四媒体可容纳海量信息的优势,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关于黄河的全景图.
谈"行走黄河"系列报道,读者势必想了解有关黄河的基本情况.人民日报网络版就在该专题中推出了"黄河资料"这一栏目,采用问答式分门别类列出52个有关黄河的问题,还链接了人民日报近四年来关于黄河的每篇报道,于是读者就不仅可知道黄河有多长,流经哪些省等基本数据,还可以了解黄河的污染,黄河的断流以及163名两院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倡议书等有关黄河危机的报道,内容之丰富简直可汇集成一本论述黄河的专著.读着三位记者描述黄河的精彩篇章,不禁会对她们产生深深的敬意,有时就会产生阅读她们的其余作品的念头.这在第四媒体上是轻而易举的事――人民日报网络版同时推出了这三位记者的作品专辑.你只要用鼠标轻点一下她们的名字,就会跳到介绍三位记者的网页上去,她们的作品在此一览无遗.这样全方位大容量的报道,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广播,电视你错过时间,通常就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想在报纸上查阅同一主题的系列报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然而在第四媒体上,你完全可以很自由地随时查看你关注的话题.直到今天,你还可以很方便地在人民日报网络版上找到"行走黄河"系列专题报道.如果你感兴趣,还可在网上照样陪着三位记者走一程.看到的东西一点不会比我少.另外,如果你关注黄河的某一话题,同样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关报道,因为这10余万字的报道,又按"洪水之忧","断流之痛","泥沙之困"和"污染之虑"等主题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查阅十分方便.第四媒体的出现,不但使受众接受信息突破了时间的限制,而且使检索资料成为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媒体的交互性,使其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育的媒体.开设BBS(电子公告板)论坛,给读者一个各抒己见的空间,是第四媒体与读者交流的最常用方法.这次"行走黄河"系列专题报道从6月1日起推出"我说黄河"BBS论坛,立即吸引了大批关注黄河问题的网民.大家纷纷上载贴子,展开激烈的讨论.尤其是6月4日晚上三位记者亲自主持BBS论坛,与广大读者在网上进行不见面的现场交流,大批热心读者纷纷前来与三位记者在网上聊黄河,或向记者请教,或为记者点题.一些人还收集了有关专家论述黄河问题的论文上载,加深大家对治理黄河的理性认识.人民日报网络版的编辑将大家的的精彩观点整理成文,成为系列报道的部分内容.这样,第四媒体不但做到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还实现了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多向交流.
第四媒体在全球方兴未艾,如何运用第四媒体直接播报新闻是一个最新的课题.人民日报网络版"行走黄河"系列专题报道,充分运用了第四媒体的优势,令读者耳目一新,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第四媒体具有多媒体化,海量信息,极易查阅,交互性和受众全球化等新特征,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放异彩.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第四媒体纵使不能后来居上,也至少会和报纸,广播和电视平分秋也! | 0.892495 | 246.5 | 0.009679 | 0 | 358 | 553 | 1,309.3 | 4.136719 | 0.13641 | 0 | 1,105,400,001,783 | 新闻传媒 |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市新闻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第一时间掀起学习热潮.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全媒体传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系统阐述了媒体融合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是我们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全媒体发展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是篇大文章.对此,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曾专题研究部署,强调杭州媒体融合的发展要与杭州城市发展的进程相匹配.去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列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成立了全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宣传部多次专题布置媒体融合工作,并制定下发多个配套文件,提供全方位支持,一幅高水平,深层次的杭州媒体融合发展宏图正徐徐展开.
推进媒体融合是当今媒体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系统工程.近几年来,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都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特别是自去年来,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属于自己的"中央厨房",为汇聚信息,分发新闻,调度资源,融合传播搭建了"中央大脑",为媒体融合提供了物理空间,硬件基础和技术支撑.作为全国第一批"触网"的党报媒体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长期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第一方阵,拥有32家网站,12个APP,110个微信公众号,19个官方微博,10个手机报,总用户数达到1.83亿.杭州日报官方微信位列全国党报微信公众号第五位,传播力超过许多中央级,省级党报;官方微博进入全国党报文章平均阅读量10强;都市快报新媒体矩阵自有用户数突破1500万.H5,AR,VR等信息技术在融合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更为明确的要求,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鞭策和鼓励,更让大家感受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时期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办主任杨猛说,总书记讲到的采编发流程再造,媒体融合中心建设,党报党刊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等,都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给我们增强了信心.
目前,杭州文广集团融媒体中心依托中央厨房,重塑了融合生产流程,建立了全新的总编调度中心制和每日选题例会制,实现了新闻资源全媒调度,节目素材全台共享,融合产品移动优先全网分发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更是开出了具体'药方'."杭州文广集团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负责人肖帅雄说,总书记强调的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这些都是具体'药方',经过前期工作,文广集团融媒体中心已经完成'药方'的1.0版本,打造了杭州之家APP平台,今后我们还将深入提升这一平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采编流程中的应用,让主流舆论占据传播制高点."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过程中,杭州各区县(市)也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主流舆论阵地.比如,萧山区建成全国首个打通各个端口的融媒体中心,创新"一心两翼九端千点"的融合媒体模式;上城区突出"融平台,融机制,融内容,融渠道",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中央厨房",构建大宣传格局,深化全流程管理,创新多元化产品,放大立体式传播;西湖区以西湖传媒中心为依托,建设融媒体一体化平台,立足本土原创,利用互联网思维做精做细宣传工作.
"媒体融合工作无论如何推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定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起反映民意,引领思潮的重任."萧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哲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全局高度,多次就宣传思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成新型主流媒体,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使我们更坚定了要全面打通区域内所有媒体端口的信心.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突出融平台,融机制,融内容,融渠道,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上城区委宣传部网宣中心主任李安坤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做足深度融合文章,重点在完善机制,做强内容,建强队伍上下功夫,再造采编发流程,实现媒体平台互联互动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些具体要求,直击当下媒体融合的痛点,难点和关键所在."西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韦隽说,置身全媒体时代,我们将加快融媒体一体化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媒体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移动化,做大做强主流宣传,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 0.888839 | 281.125 | 0.015179 | 0 | 548 | 603 | 909 | 4.121094 | 0.132059 | 0 | 1,105,400,002,007 | 新闻传媒 |
"声音"如何在广播中得以最好的发挥
在媒体融合的今天,广播作为一种以"声音"为传播介质的媒介,必须把"声音"发挥到极致,关注其最本真,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从语言,音响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声音"如何在广播中得以最好的发挥.同时,笔者也提出随著广播声音在互联网平台的延伸和拓展,声音产品化成为传统广播探索融合转型的路径.
优质音频内容的开掘和品牌化音频产品的打造,成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著力点.在此过程中,传统广播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广播最本真,最不可替代的优势,"声音"的重要性和价值被重新发现.笔者通过分析"声音"在不同广播作品中的呈现,提出声音产品化将成为传统广播探索融合转型的路径.
一,挖掘语言魅力,以声传情
广播是声音艺术和听觉艺术,语言在广播节目中不仅是沟通情感的工具,更发挥著反映社会与生活,传递情感的作用.广播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为例,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十位人大代表,其中第一集专访了作家冯骥才,他思维清晰,观点鲜明,在与主持人的对话中展示了其精湛的口才,极大地为节目增了色.主持人和嘉宾默契的配合是对稿件的再创造,再提高,他们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对听众认识,理解,接受信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持人的亲和力,对象感,嘉宾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思想倾向,影响著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行为.
广播访谈节目大部分单纯依靠语言来吸引听众,因此,记者必须对被访者做充足的了解和取舍,节目编辑,主持人和嘉宾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使访谈节目具有可听性,让受众在对话中感受精彩,广播声音的魅力才能自然呈现.
二,捕捉现场音响,让声音更立体化
广播中,来自不同场景的音响营造出不同的情境,广播节目中的大部分音响起到增加现场感,加强真实性的作用.
在社会新闻中,充分利用现场音响可以真实地突出新闻事件的主题,例如:广播消息作品"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垮塌事故第六天",利用现场音响真实性,鲜活感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该作品通过记者自然,流畅的播报,清晰,严谨地串联起每段音响,为听众传达了准确,丰富的救援信息,节目整体温暖感人.在矿难救援进入第六天时,为了第一时间捕捉到生命探测仪在井下的作业现场,记者蹲守在救生孔口收集现场音响,完整清晰地记录了发现生命迹象时的声音.
三,广播声音元素有机运用,营造艺术感染力
声音是广播的灵魂,广播以它特有的声音优势,营造出画面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特别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一部文化声音大餐,通过多频率联手,多体裁呈现,多渠道传播,发挥声音优势,充分运用音响,以人文视角追寻文化印记,呈现文化流变.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推出了"方言季""匠人季""地名季""戏曲季"四个系列,以每季五集的篇幅打造"广播纪录片",突出声音元素,原汁原味讲述人物故事.每一季的系列报道虽然讲述不同的文化故事,但都以"声音的特写镜头"为表现手段,通过"动态的现场声音+独家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皠讨B的现场声音"是指每篇报道用大量现场声音切入,重点采用最具代表性的音响,将听众带入人物故事的工作场景;"独家对话"则是文化传承者或亲历者的亲述,讲述内容包括专业介绍,事件经历和文化故事等,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传承的期待.
例如:"戏曲季"通过对戏曲剧种传承人和研究者的采访,探求剧种流变历程,展示传统魅力,展现当今戏曲艺术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豆陋毜那贰秾ひ欢卧娨馍睢贰豆棚L犹在 遗韵难存""谁还在唱二人台"和"花鼓声渐远 风光何处寻"五篇报道分别展现了京剧,昆曲,广西彩调,二人台和湖南花鼓戏等传统剧种,节目立意于挖掘戏曲艺术传统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写情境之困,传承之难,探究剧种由胜而衰的原因.在简短的音响和背景介绍后,节目迅速切入主题,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剧种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老艺人,新一代演员,观众和研究者的采访,对比反映曾经的辉煌和现今的衰败以及几代传承人的努力.
每集"动态的现场声音",突出"戏曲"题材本身音响丰富的特点,人们对经典唱段耳熟能详,这为主题表达带来便利.演员彩排和演出的音响以及从音响资料库和个人长期积累的资料中寻觅的相关历史音响,丰富了"独家对话"声音的内容.访谈,唱段,剧场演出有机统一,互为补充,整体的节目风格以代表传承人物的经典唱段开篇,音响的率先进入起到场景置换的作用,增添了语境的画面感和纵深度;节目以演唱作为结尾,起到点题的作用.
例如:"古风犹在 遗韵难寻"(节目稿节选)
[山水背景声,压混
(混)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顺著流水,飘来了刘三姐的歌声.
[歌曲"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压混
(混)这歌声已经成为一份遗产,一则神话,一种符号,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刘三姐"最初是出自广西的传统戏曲 - - 彩调.70多岁的黄婉秋是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
黄婉秋:我觉得没有彩调的话,怎么能拍好刘三姐(电影),虽然也加了很多歌 - - 民歌.在彩调的基础上,把刘三姐发展起来,彩调功不可没.
四,声音在互联网平台的延伸
随著传播渠道和人们收听习惯的改变,需要对声音产品有新的理解,需要有对声音观念的创新认识.在制作生产广播节目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节目的可听性,让声音被"看见",让广播的价值被重新挖掘.
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金猴篇)当中的"喊红包"环节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6小时里,有1552万人次的大声呐喊,其中红包口令"老爸老妈我爱你!"节目播出后,一位听众留言说,感谢中央电台,这辈子他儿子都没说过这么多次的"我爱你"!这就是声音内容设计的魅力.2017年中央电台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在保留"喊红包"的基础上,还加入"过年了,我想对你说"这一互动板块,听众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央广新闻"客户端直接发送给栏目组,在大年三十当天,以语音留言的方式参与到直播节目当中.自2016年12月27日以来,来自央广网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天数千条语音从世界各地传来,新媒体和传统广播实现了一次完美的结合.
2017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在一年的盘点中,有家国的宏大叙事,地域的风情画卷,而归根结底,一切关于中国故事的点点滴滴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的.如今,这些原来只能从电波中传出的声音不仅可以在直播间进行音视频的同步直播,还能同时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合作,开展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广播的"声音"魅力借助新媒体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广播的优势愈发体现"声音"特点,声音的强渗透性和情感化赋予了广播独一无二的价值.声音产品化,是传统广播探索融合转型的路径.广播应深挖自身优势,呼应移动互联时代对传播新的要求,打造以声音为核心的广播产品.
作者:董高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艺节目中心)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0.864198 | 97.2 | 0.026488 | 0 | 330 | 756 | 1,088.2 | 4.234375 | 0.153635 | 0 | 1,105,400,005,146 | 新闻传媒 |
四维度着手提升典型报道传播力
今年6月17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10余家中央和省级媒体,集体聚焦浙江省嘉兴市的嘉善县,全景式报道了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和新发展理念在嘉善的生动实践.在央媒和省媒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大手笔聚焦嘉善之后,地市级党报如何在这场典型报道战役中独辟蹊径,出新出彩?从8月2日起,"嘉兴日报"连续推出"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系列报道(共10篇),为地方党报做好本地典型报道提供了借鉴,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立意有高度
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和传统,其作用在于典型引路,指导一般,带动全局.典型可谓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活样本""活模式".由此,做好典型报道关键在于立意,站位高才能看得远.
嘉善在2008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成为习近平同志的联系点,2013年又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对于前后跨度近10年,此前报道中又较少出现的县域发展典型,应如何驾驭题材,明确立意?
"嘉兴日报"在"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系列报道编者按中就开宗明义:这是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的一个县.他先后4次亲临嘉善考察指导,14次作出重要批示,4次讲话肯定,为嘉善发展勾绘蓝图,指明方向,悉心指导.这是一个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县......
这里可以看出,系列报道立意明确,站位高,就是把嘉善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样本"的典型.在整组报道中,每篇都贯穿了这一鲜明立意.例如,在"一问开放:如何发挥优势,融入上海"这篇报道中,"接轨上海"既是习近平同志亲自为嘉善点的题,又曾多次得到他的指导,关注.这组系列报道,细致梳理,忠实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对嘉善的悉心关注和指导,习近平同志的"故事线"和嘉善的"发展线"交织并进,令人信服地讲述了嘉善发展离不开中央领导的关怀关心,嘉善的发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对中央领导指示的贯彻落实.
一般来说,地市党报没法像中央大报一样可以不断接近核心信息源,往往难以承受重大主题之重.那么,"嘉兴日报"的"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系列报道为何能做到"上接天线"呢?这源于对大政方针的深入学习,对全局的深刻把握和高度的政治敏感.作者不仅细致系统地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历年来对嘉善的调研,指示,批示等历史素材,还深入研究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嘉善的生动实践.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掌握了这些宏大的背景信息,让地方党报有了底气以高站位,大视野驾驭这一题材.
策划找角度
立意有高度,还得找到巧妙的好角度,才能使报道与众不同,可看可读.否则,一味主题先行,宏大叙事,就容易流于"假大空".
此前,10余家央媒,省媒陆续推出了53篇新闻作品,15个融媒体产品,全面聚焦嘉善,几乎穷尽了所能想到的各种角度.珠玉在前,地方党报如何另辟蹊径?"嘉兴日报"的做法是眼睛向下,从实践中,从群众中找答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嘉善示范点建设好不好,嘉善经验究竟是什么,百姓故事,百姓心中有最具说服力的答案.2011年,嘉善开展过一场"九问嘉善:科学发展如何示范"的大讨论.讲好嘉善故事,梳理嘉善经验,"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系列报道就从这道跨越多年的问答题说起.
典型报道的要义在于挖掘典型经验,用以带动全局."九问嘉善",一问开放,二问创新,三问空间,四问共享,五问协调,六问功能,七问环境,八问改革,九问干部,以嘉善人讨论的九道问答题统领报道,不仅深度契合新发展理念,也使嘉善县域科学发展方方面面的经验条分缕析.整组报道以问题为导向,主题鲜明,体例匀称,实现了主题,形式,内容的高度契合.
在"九问嘉善"的每个篇章中,都有3个答卷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动故事,推动主题自然展开.这组系列报道选取了"小切口,大视野""小故事,大道理"的报道视角,以众多小故事勾勒嘉善群像,以众多民心答卷汇聚成嘉善的历史答卷,全景记录了新发展理念在嘉善的生动实践,角度选得很巧.
这也启示我们,要撬动重大主题报道的支点,必须立足全国,深耕本地,吃透"两头",既吃透报道主题的背景,意义,又结合本地实际.只有深耕地方元素,找准地方特色,才能与全国性的重大主题实现对接,通过地方元素的"点",反映全国性的"面",使报道与众不同,本地特色落地,独具竞争优势.
采写需深度
立意有高度,可上接天线;策划选角度,可下接地气.但要真正使这样的理念落地,把报道写得生动可感,还得采写有深度.否则,主题先行,带着观点去找例子,没有新鲜素材,没有群众语言,没有生动故事和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只能是敷衍之作,缺乏深度和感染力.
如果说地方媒体比央媒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更加贴近基层一线,对基层民情有长期积累,有条件更系统地策划,更深入细致地采访.因此,"嘉兴日报"将嘉善典型报道作为践行"走转改"活动的练兵场.除了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从7月开始,"嘉兴日报"记者在嘉善蹲点采访1个多月,跑遍了嘉善所有镇街,20多个部门,做了近40场采访,座谈,进村入户,进企业园区,实实在在地跑遍了嘉善城乡,深入挖掘采访大量人民群众最真实,最鲜活的典型.采访团队把汗水洒到了每个角落.最终呈现出来的27位"答卷人",覆盖嘉善各行各业.每个小故事可能都只有三五百字,但采访却花了很长时间.
这组报道一改过去华丽的宏大叙事,而是沉下身子讲好老百姓的好故事 - - "一位海归博士的嘉善追梦""一名挂职干部的上海收获""一颗黄桃的网红之路"等.这组报道启示我们,重大典型报道的写作更需要的是"小叙事",把普通人,平凡事,尽量本色化表现,以群众语言讲好群众故事.越是主题重大,越要"放下架子",采用人性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感受真实和朴实的力量.
"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系列报道见报后,形成了嘉善报道的新一轮"冲击波",在线上线下的话题热度持续不退.这除了立意,角度,深度之外,把握好传播的鲜度也很关键.
对于时间跨度近10年的嘉善县域发展典型来说,报道的时效重要,时机更重要."九问嘉善的民心答卷"把握了一个最佳报道时机.今年6月,央媒,省媒报道集中刊发后,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嘉兴日报"在此期间精心谋划,蹲点采访,在8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现场交流会第二天,及时推出系列报道,既准确把握省委精神,又将其纳入"喜迎十九大"的主题报道序列,获得了最佳报道时机,打响了"头炮".此后,10篇报道把握报道节奏,连续在报纸,网络,微信密集推出,形成多圈层的话题冲击,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 0.858998 | 134.75 | 0.01787 | 0 | 273 | 764 | 1,200.6 | 4.1875 | 0.169944 | 0.003201 | 1,105,400,008,990 | 新闻传媒 |
采访:黄文慧,杜亚洁,冯小非
新闻科班出身,历经新新闻与联合晚报政治组记者历练的李濠仲,在2009年随著任职外交部的新婚妻子远赴挪威.他辞去了原本的媒体工作,但并没有辞去记者这个角色,持续以独立记者的身份,在挪威进行新闻写作,也持续的进行挪威/台湾之经验对照.本文由独媒学员唐文慧,杜亚洁及独媒志工冯小非,共同进行采访(阅读"上"文请点选这里).
问:你眼中的挪威是什么样的国家?
答:一开始觉得冷漠,无聊,很难交朋友,封闭,因为那时的我仍带著在台湾社交圈的习气,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觉得很难打入他们的社会;但在生活一阵子过后,可以发现挪威人对他人的信任感是非常高的,对于诚实价值重要性也比我过去理解的社会来的高.
在这文化下,社会冲突很少,人与人之间很少有争执,耐心也比较高,后来也发现他们自己很能够适应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如滑雪,这种可以个人完成的运动表现就非常好,而如足球这种强调团队竞争的运动则相对较弱.
问:这种强调"信任,诚实"的性格与"社会资讯的透明程度"有没有关连?
答:我觉得是绝对有关连性的,因为资讯透明度高,彼此的信任程度就高,在那样的环境下,自己也会很想要变的诚实.很多台湾留学生在挪威,会觉得诈骗集团在挪威应该很有市场,因为他们很信任别人.但在这样的社会下,我反而没有听到有什么诈骗的事件出现,在诚实的社会里诈骗集团得不到养分.不过以往坐车都不需要查票,但现在因外来人口多了,每一两季会开始进行一次查票的动作.
在清新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长大进入各行各业后才能以廉洁自持.
问:挪威的工作状况如何?
答: 在社会主义观念下,挪威很早就建立起劳工权利,阶级平等的观念,所以现今对劳工的保障非常的重视.在制度方面,只要工作满一年,就可以获得五个礼拜的年假,而卫生单位经过健康调查,认为雇主必须让劳工连续休假三个星期(包含在前述五个星期中),劳工才会恢复身心健康,因此,许多公司中,永远都有1/3的人休假.
每年五月,都会有例行的劳资谈判,会依物价指数调整薪资,在谈判过程中,雇主若不接受,劳工就会罢工,由于劳工工会强大,在罢工期间,工会仍会支付劳工一半的薪水,因此雇主最后通常会接受劳工的条件.在工作环境中,贫富差距小,阶级平等,社会也会因此更加稳定,虽然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劳工罢工的情形,但劳工罢工的过程是非常和平的,政府也会介入劳资之间的谈判,北欧模式中,政府,资方与劳工维持著很稳定的关系.
挪威没有最低薪资的标准,普遍来说,三万克朗(约15万台币)以下算低薪,基本薪资约四万克朗(约是大学,研究所薪资门槛),在房价方面,在实质所得低于挪威许多的情况下,台北的房价却比奥斯陆(世界物价最高)精华区贵,挪威因外来人口多,因此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房价上升,但台北是空屋率高房价也高.
问:挪威人工作认真吗?
答:挪威讲求的不是长时间的工作,并以家庭为重.他们的认知是,我可以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但不要强加我份外的工作,我的工作时间就是这样.挪威本来就是不强调拚命工作,努力加班的社会,效率的认知标准和我们不一样,是一个家庭,生活至上的社会.
问:这样高成本的社会依然可以运作的很好的原因是什么?外部来的竞争是否会造成社会有不稳定的因素?
答:曾有中国商人欲倾销廉价成衣进挪威,结果挪威人在报纸上进行投书,认为既然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让人民获得好的物质条件,廉价产品的倾销会造成过度消费,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挪威有一句话说: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好的衣服.
另一个是民族性的问题,挪威人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曾经我请来工人帮忙换锁,但找来的工人跟我说他要休两个礼拜的年假,假期过后再来帮我修,因此在那两个礼拜内,我家的门都没锁,但是当工人开始维修后,是重新把门拆下,测量角度,考量密闭性,通风,安全性,过程非常精实;因此,你很少遇到挪威人在做完事情后,还需要帮他们善后的.
挪威是照著明确的游戏规则运作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原理原则是非常清楚的,国家给五个礼拜的假期,雇主就不可以任意扣减,大家照著游戏规则生活,每个人的目标一致,就是现在的挪威模式.
问:以上的现象,会促使你想写书跟台湾读者分享?
答:我会想要写,不是因为挪威有多好,多棒,但例如社会平等,正义,人权等,是基本人心的追求,只要达到标准,社会就会维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赞赏挪威是否优于台湾,而是要思考台湾是否能厘清一些原则,信仰价值.
专司监禁恶名昭彰的伊拉监狱,只限制犯人的行动,并未连视觉上的自由都剥夺.
问:除了对照台湾挪威差异外,你的写作主题,也特别关注台湾与中国关系的议题?
答:我觉得这个有两方面:
(1)我觉得台湾好像是全世界最看好中国的国家,可能因为文化接近性的关系,当到了北欧的时候,会有另一层看待国与国关系的模式.
挪威曾经被瑞典,丹麦占领,和瑞典的关系也有点像现在的台湾与中国,但挪威自己内在的价值有和瑞典完全不同的一面,在被瑞典统治前,挪威有北欧最进步的宪法,自由奔放的文学创作,你问所有挪威人,他绝对会告诉你:"我和瑞典人不一样."挪威急于和瑞典做分割,不会因为瑞典的国力强大有所依附,反而回过头让瑞典在宪法上做调整,在小国与大国间,小国不是总是被稀释并吞的.
(2)在往返瑞典与挪威时,让我惊讶的是两国之间并没有任何海关的查验,没有任何隔阂,没有感觉到另一个国家的感觉,但彼此之间仍可保持自我的价值,立场,互不被对方所干扰.
而台湾人对民主,自由的信仰,会因为在经济,武力的压迫下去进行修正,但挪威的社会里,无论是被打压或经济起飞,其信仰的价值从未被改变,在这个价值上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在穷困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在繁荣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我所担忧的是,台湾目前因各种因素压迫下不断修正自己的核心价值,修正到最后若忘记自己的核心价值其实满危险的.所以特别想要关注,台湾和中国有没有可能建立一套如目前最稳定的北欧模式,相互之间非常稳定,不会因为想侵略别人或因被侵略而修改自己内在价值.
问:你认为独立记者是个有条件可以存在的工作吗?
答:如果你娶一个外交部的太太可能性可能大一点(笑).目前的收入大概可以维持在台湾的生活,但在挪威时,目前收入顶多维持我下一次采访上的支出.
目前采访是用最低成本的方式,能走路就不坐车,能住青年旅社就不住旅馆,能省则省,不希望经济压力成为采访的重担,因此,独立记者若是要到国外进行采访,最后是会比较担忧经济的问题.
在挪威,成功的独立记者,刚好是另一半的经济能力能支持她的工作,有一位美国人嫁到挪威来,老公是主流报社的记者,因为她自己在美国时也是当记者,嫁到挪威后想继续用英文写作,因此自己架设了一个网站,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上面会有一些广告和赞助,但那也是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
问:你对想当记者或者独立记者的人有什么建议?
答:我对记者工作仍有期待,记者是唯一一个能每天管人家闲事,挖掘问题的工作,例如查看政府单位的资料,预算的编列,检查是否有漏洞,一个专职,专业人员来做这件工作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其实是满可怕的.
我从2009年离开到现在,在台湾电视或平面媒体上,很少看到花力气自己去寻求真相的报导,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就换下一个议题了.想当记者的人,在当记者之前,应该先去了解记者这份工作的责任?为什么要有记者这个工作?记者这份职业到底代表什么?对我来说,记者是最不可以混口饭吃的工作.(本文完)
旅居挪威的独立记者李濠仲,近日最新著作为"小国的灵魂─挪威的生存之道".
更多阅读: | 0.879553 | 84.594595 | 0 | 0 | 197 | 782 | 1,032.2 | 4.078125 | 0.138019 | 0 | 1,105,400,023,212 | 新闻传媒 |
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媒体融合前期架梁立柱,筑基企稳的改革成效显著,当前已进入全面发力,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攻坚期.
如何乘势而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全面持续推进,但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主要表现为理念更新不足,技术创新难获突破,内容优势不够突显,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资金缺口长期存在等.为此,应以"四新一拓"为抓手,在构建媒体融合新发展格局上实现跨越式突破.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须冲破传统固有思维,完成理念上的更新迭代.
一是坚守"导向思维".媒体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须旗帜鲜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做好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善于同社会不良思潮作斗争,让"守正创新"真正贯穿媒体深度融合全过程.二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当前,以互联网思维谋划与驱动媒介深度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只有打破原有思维边界,积极寻求跨界合作,不断拓展融合纵深度,才能催化实现媒体融合的新质变.三是强化"共融思维".应摒弃重新兴媒体,轻传统媒体的偏见,树立两者齐头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强的优势,结合新兴媒体丰富的传播渠道与平台终端,打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共融组合拳".
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要走向纵深,须突破技术掣肘,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领跑"传媒行业.
一是以技术创新丰富信息表达.鼓励媒体与信息技术深度嵌合,探索全新信息表达方式.比如央视网在"两会"期间推出虚拟数字小编"小C",以记者身份与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独家对话,体现了主流媒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融合转型.二是以技术创新赋能场景呈现.媒体在内容生产中可尝试与混合现实(MR),人工实时抠像等智媒技术"混搭",营造虚拟现实相融合的氛围,实现场景化的沉浸体验.三是以技术创新助力价值传递.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新闻采集,生产,接收与反馈等环节,使媒体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价值传递功能,打通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须打破一元化内容建设思路,以多元化内容赢得发展优势.
一是品质上讲求"精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信息收集,分析解读方面的优势,以权威畅通的信息渠道,专业规范的采编流程,为用户提供内容真实准确,观点鲜明正向的高品质信息产品.二是形式上讲求"精简".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注重以微新闻,微评论等形式,生产内容简短,可读性强的信息产品,以形式上的"精简"适应受众阅读习惯.三是服务上讲求"精细".在互联网思维下,媒体"受众"转为"用户",应尊重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实现精准投送,逐步建立精细化服务模式.
媒体融合发展使信息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广大媒体从业人员既要有"一专"在手,又要有"多能"傍身.
一是稳好主力军.帮助工龄较长,年龄偏大的媒体从业人员实现思维与业务转向.该群体从业时间长,业务能力强,是传统媒体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应引导他们突破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践行全媒体采编思维.二是打造生力军.遵照全媒体工作思路制定人才培养与选拔方案,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化队伍,引导他们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培养后备军.与高校搭建共通共融交流平台,通过设立学业奖学金,业务能力大赛和不定期实习机制,发掘优秀后备人才,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为破解财政投入较少,资金缺口较大等制约瓶颈,媒体深度融合须主动投身市场寻求"开源",积极"引得活水来".
一是争取上市融资.比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传统媒体公司剥离经营主体,完成转企改制并成功上市,继而通过在资本市场筹集的大量资金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力支持.二是开展战略投资.将运营状况良好,盈利模式成熟的经营项目剥离出来,成立战略投资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资产融资等形式获得大量资金.三是申请产业项目基金.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应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以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分别系世界杯正规买球(中国)有限公司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世界杯正规买球(中国)有限公司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工业大学教师) | 0.888619 | 137.066667 | 0.012213 | 0 | 318 | 494 | 895.1 | 4.3125 | 0.121109 | 0 | 850,200,004,941 | 新闻传媒 |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征是什么?在观察新媒体的时候我们总需要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在沈教授的"未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征是什么?在观察新媒体的时候我们总需要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在沈教授的"未来媒体趋势报告"中,对新媒体作了和传统媒体界限分明的区分.与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不同,新媒体囊括了两微一端的自媒体,地方媒体,企业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和新媒体联盟.而有着严格界限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未来媒体也被赋予了对应的特征:传统媒体逐渐式微,当下媒体风头正旺,未来媒体展露初容.美国的Lee则认为,随着人们获取媒体的方式和路径的改变,形成了一场革命.革命之下的美国媒体普遍呈现出4个特征,即个人化,移动化,有参与性和无处不在.我们注意到这样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媒体并没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分,而是与技术同步的,除去内容的不同,各媒体的渠道模式应当得到一致的体现.
中国用户的特点是移动化和标签化.在拥有6.68亿网民的中国,有着5.94亿的手机用户,而其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不低于1小时的用户占比大约是89.4%,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巨大的,而媒体在其中移动端的表现更是证实了这一现象.54.9%的受访者会选择用移动新闻应用来获取新闻,相比下用PC端新闻网站来获取新闻的用户只有16.9%,同比电视只占13.5%.在视频内容方面,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长视频内容的移动端用户占比都超过了70%,同时搞笑,汽车,动漫等短视频内容的观看用户占比也超过或接近了80%,可以看出在视频观看或者其他扩展内容中,主要的用户大多都来自移动端.在互联网中的用户会被媒体贴上了各种标签:比如95后的喜爱个性化,订阅内容,80,90后的喜爱民生,经济类内容,偏好定制原创内容,70后的喜爱被推送,转发和分享,偏好时政和生活类内容等.这些只是一个维度的标签,结合其他维度标签和浏览行为,个人信息,媒体的使用者就被立体地展现了出来,拥有着清晰的用户画像(图1,图2,图3,图5).美国用户的特点是差别小,基础好,移动化.由于美国媒体和互联网的基础都非常好,使得媒体和互联网早早普及和深刻影响了美国民众,导致网民的主力在千禧一代(Millenials)和婴儿潮一代(Baby Bommers)间差别并不是太大,在网民的平均年龄上美国要远远大于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化基础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呈现快速增长,从08年1月到13年8月,美国智能手机使用占比从11%膨胀到了68%,到了2015年,已经有76%的美国网民加入了社交网络媒体,其中65%是成年人.当千禧一代(Millenials)和婴儿潮一代(Baby Bommers)相比,前者有61%会选择从Facebook获取政治新闻,而后者则有60%选择从当地电视台获取,从整体范围看至少40%的用户会选择使用Facebook作为获取新闻(图4).
在面临着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传统媒体以用户思维为变革起点,一方面发展APP,抢占移动端的入口;另一方面拓展数据新闻,优化形成过程与表达,同时伴以与自媒体的融合共生.传统媒体革新以央媒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为领跑,力图打造全方位媒体平台.从新媒体角度看,到2015年新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从企业端,内容端,渠道端和受众端为链的市场格局,公关公司,KOL公司和数据公司在其中分别对应着品牌,传播和技术的参与和建设.以数据和用户为导向,以两微一端为主体平台,新媒体们努力着做着聚合社群的价值转化工作(图6).其中,作为主体传播平台,60%的主流媒体在两微一端已完成布局,跨平台的布局有助于信息共享,促进服务,连接与转化.这样的组配助力政务新媒体东西相对均衡,突破"胡焕庸线",促使微博成为较大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在面对企业,媒体,明星等不同阶层开放交流平台,微博的活跃用户稳定增长,海外版图逐渐扩张.微信则成为了媒体移动化,服务化,商业化转型的重要战地,18%的媒体微信用户数超10万,全年热度缓慢上升,月阅读峰值数量可达163亿次(21万账号).相比之下,媒体客户端尚未发力,110家主流媒体约有6%的客户端下载量达到数以千万别,而新闻资讯类应用使用时间在生活助手,金融理财等后面排在第7位.以传统传媒集团的转型为代表,依托上海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优势资源,新闻类客户端以澎湃新闻,南方+为代表全国各地齐头并进(图7).反观美国媒体,移动化也成为主流.移动端内容不仅更方便获取,用户也更愿意去访问.2015年,在美国前50大新闻网站中,有39家的移动访问量超过了PC访问量,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停增长.虽然不能忽略在这50家媒体中只有10家的移动访客停留时间超过了PC访客,但市场的变化是客观的,随着移动广告支出呈现了强劲的增长,美国人有信心相信移动已成为主流.然而移动端的崛起并不只有媒体,科技巨头Facebook融合了社交与移动,挑战新闻媒体,称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用户个人的意见在移动社交中被放大,各年龄段超过85%的用户都认为能改变他们意见或者决策的是朋友的意见.同时,数字视频和新闻广播的播放占比也有崛起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展示型视频广告支出的增速远远高于任何其他类型的展示型广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媒体变化在于主流媒体转向两微一端,是依托平台化转型,美国则是社交媒体与移动化齐头并进,视频被快速接受与展示,数字广告增速喜人,可以算是依托内容和形式转型(图8,图9,图10).
在2015年,国内媒体重点从媒体孵化,人才建设,架构建设,转化方式和实现目标五个角度经营媒体.在媒体孵化上,目前国内新媒体创业具有多维数据开放性,风险来源多样性,生命周期动态性,文化属性复杂性等多个特征,给与了新媒创投孵化更多的可能性,也让在细分行业的资本更加涌动,带来的是精准的垂直领域定位,更佳的产品,内容和加速的转化.在人才建设上,国内媒体实验室借鉴美国MIT媒体实验室,注重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不仅要实现行业智库的建设,也要聚合和培养记者,写手,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等多类型人才,助力众包众创.在架构上,重点是通过对云平台的搭建,对内容,渠道,用户,终端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处理,结合传统和创新式媒体运营手段,实现"融合3.0"阶段全媒体整合运营.在转化上,则要依靠社群引爆,通过对上游资源和下游用户的引导和聚合,以北京地区作为创新扩散源头,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对于实现目标,中国媒体的核心形态在2015年已经显现出来.超级APP的微媒微号与独立应用中的单极生态,双方相庭抗礼,媒体的发展目标也应当会与这两种核心形态靠拢.究其原因,或许要归结到新老互联网力量的对抗与传媒生态布局,加之万达集团,国家电网等财团资金的注入,整体布局逐渐显露两极化.从美国主流媒体巨头ABC,NBC和CBS的用户情况看,移动端的侧重访问使得美国年内的数字广告收入持续增长,包括移动广告在内的数字广告支出达5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移动广告占到了190亿美元,同比大涨78%,可谓是高速增长,而其中Facebook成为了移动展示广告收入较高的企业.从类别来看,在数字广告领域展示型广告依然是新老新闻媒体的主要广告收入来源,而其中的展示型视频广告增速又高于任何其他类型的展示广告(图11).两国在经营概述里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重资本,重操作,是用产业上市的愿景搭建角度进行经营描述;美方则是重结果,对收入进行了回顾,以类似财务报告的形式来反观一年的经营,进行思考. | 0.904172 | 767 | 0.035306 | 0 | 1,047 | 754 | 1,559 | 4.230469 | 0.14472 | 0.025221 | 850,200,011,546 | 新闻传媒 |
深读|庄兆林: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才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规律,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这些重要论述都集中收录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媒体时代的深刻洞察,对信息化大势和发展机遇的敏锐把握,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紧扣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深刻认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江西卫视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融媒体作品"闪亮的坐标".赵伟 摄
坚持一体发展,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大力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并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加快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运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近年来,江西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在2019年6月实现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整合江西日报社"赣鄱云",江西广播电视台"赣云"资源,率先建成省级技术平台,并以此为中枢,打通11个市级和10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吸纳7家中央驻赣媒体入驻,构建全省统一的"中央厨房"和"1+2+11+105+N"融媒体传播体系,形成全省"一盘棋,一张网"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大力整合全省媒介资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破资源,设备等壁垒,增强各个融媒体平台之间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协调性,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归类,建立全省"新闻信息资源池",汇集新闻媒体资源3375万余条,并向省内各级媒体定向开放,打通采集,生产,分发各环节,重构新闻报道的内容生态,有力推动新闻生产提质增效.目前省内各级融媒体中心平台累计调用人工智能文字识别1.6亿余次,人脸识别1.2亿余次,传播覆盖全网用户约2.17亿人次.探索构建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融合传播矩阵,推动主流媒体的权威,资源和专业优势与商业平台的技术,渠道和流量优势叠加,让主流媒体借助商业平台,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截至2021年12月底,"赣鄱云"已构建拥有江西新闻客户端以及江西日报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百家号等32个平台在内的传播矩阵;"赣云"已形成以"今视频"客户端为节点,以"赣云学院"为理论研究及人才培育基地的新型媒体业态格局;全省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共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153个,微博账号146个,客户端113个,抖音账号151个,涌现出"弋阳发布""南丰融媒体中心"等一批短视频传播力位居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前列的特色新媒体品牌,特别是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党支部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党支部.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三中心"融合平台,调度文化志愿者为基层群众送去舞龙表演.黄传庚 摄
坚持正确方向,持续加大优质内容供给
媒体融合重构的是传播形态,无论传播方式怎么创新,媒体形态怎么变革,好的内容永远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积极适应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趋势,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制作新闻产品,提供更多有品质,有格调且具个性化,特色化的内容,提高新闻宣传的精准性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尤其要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全媒体群众路线,把人民作为融媒的宣传主体和服务对象,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推动新闻信息与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务便民服务等紧密结合,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内容生产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发展壮大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敢于引导,善于疏导,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江西省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大屏.淦纯 摄
近年来,江西宣传思想战线着力创新内容表达形式,综合运用短视频,有声新闻,海报图片等多种形式,创作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精品,并建立全省重大主题报道统一策划,制作,推送,分发机制,每月至少召开1次全省融媒策划会,制作"每月融媒策划日历",打造"江西融媒头条"品牌,围绕防疫抗洪,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推出"我妈妈是战"疫"超人"等一批现象级融媒作品,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舆论氛围.特别是2020年江西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闻令而动,担当履职,全力服务防疫工作大局,强化优质内容供给,在正面宣传引导,权威信息发布,网络舆情导控,防疫知识普及,社会情绪疏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刊发疫情防控稿件34万余条,总阅读量突破150亿人次,牢牢掌握了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媒体与群众之间的连接,通过接入"赣服通"应用,全省所有县级融媒体中心均开通在线政务服务功能,陆续嵌入网络问政,志愿活动,直播带货等服务,逐步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大力推动"三中心一平台"融通建设,发挥融媒体中心内容策划生产功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播优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动员能力,探索形成了"融合党群服务中心"的贵溪模式,"融合志愿服务中心"的分宜模式.
坚持技术引领,积极抢占传播技术高地
媒体融合实质上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我们既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大胆利用新技术重塑采编流程,建设平台终端,优化管理手段,打造媒体资源数据库,提升内容生产力,又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运用,不断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要突出移动优先策略,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移动端倾斜,着力建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精心打造移动新闻精品,切实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搭建5G视屏采访室,实施融媒体报道全国两会的"云模式".梁振堂 摄
近年来,江西宣传思想战线加大技术投入,依托新华社新华智云"媒体大脑",高标准完成省级技术平台一期,二期项目建设,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涉及新闻生产的策划,采集,生产,审核,分发,接收,反馈等全产业链进行智能化改造,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路子.着力强化技术赋能,将省级技术平台虚拟主播,智能生产,现场云直播,直播拆条等30款媒体机器人智能化功能等全部开放给省内各级主流媒体和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帮助其重塑采编流程,提升内容生产效能.着力加强安全审核,参照新华社审核研判标准,通过核查事实机器人,敏感信息识别机器人等,及时发现敏感内容,规避舆情风险,提高媒体内容安全把关能力,有效破解县级融媒体中心审核人员短缺,媒体从业人员新闻素养参差不齐的难题.着力精准用户画像,充分应用用户数据,行为数据,内容数据,机构数据,记者数据五位一体的数据大平台的分析功能,对用户的阅读量,转发量,互动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全省各级媒体的用户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为新闻媒体内容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打通服务凝聚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媒体融合发展重点在机制,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依然存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积极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的体制框架和机制体系,加快制度创新,建规立制步伐,构建完善的融媒发展制度体系,切实写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尤其是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每月推出两期"江西融媒大讲堂"线上培训.
近年来,江西宣传思想战线把加强融媒人才教育培训摆在突出位置,与新华社,字节跳动公司等合作,每月定期举办2期"江西融媒大讲堂",为全省融媒体从业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截至2021年12月底,已累计培训38期共5.7万余人次.实施结对共建模式,试点组织28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1+1"协作发展模式,通过机制共享,策划共联,技术共学,业务共建,人才共育,构建内容生产,管理经验,运营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交流协作机制.加快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协调教育部门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与高校共建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并积极探索建立"上派下挂"制度,组织融媒体中心骨干到新华社,省技术平台,科技公司,高校科研机构等培训锻炼,跟班学习,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新闻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定岗定责,同工同酬,充分激发融媒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考核评估,建立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每月推出"两微一端"和抖音号,头条号"月榜",委托第三方定期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内容生产,传播点击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通报表扬,"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奖励,引导各地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成效,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聚强大舆论力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作者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期编辑:刘胜男 孙辉刚 张君
本文转自"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发请注明来源.
▼ 更多阅读 ▼
深读 | 何平:高举伟大思想旗帜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深读 | 刘正荣: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读 | 郑庆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做好经济宣传工作
深读 | 张政:守正创新践行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深读 | 周慧琳: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读 | 张爱军:传承历史把握规律 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
深读 | 陶明伦:学好用好光辉著作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深读 | 江凌:新征程上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读 | 肖莺子:胸怀国之大者 奋勇担当作为 | 0.871293 | 167.53125 | 0.034006 | 0 | 773 | 1,406 | 1,350.2 | 4.058594 | 0.152024 | 0.007623 | 1,156,200,001,815 | 新闻传媒 |
高擎革命火炬的"向导"
"向导"周报
施泳峰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份珍贵的"向导"周报创刊号,纵25.7厘米,横18.5厘米,厚1厘米,是国家一级革命历史文物.虽然纸张早已发黄发脆,但是上面油墨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
"向导"周报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党的宣传工作,计划在北京创办"远东日报".但是出席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创办"远东日报"的条件不成熟,而且难度太大,建议在上海创办一份周报.最终中共中央接受这一建议,决定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老西门肇浜路兰发里三号(今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1047弄3号)创刊,由蔡和森担任主编."向导"周报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为办报宗旨,有8个版面,除报头外其余内容采用的是当时报刊通用的竖排版格式,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时事评论""读者之声"等栏目."向导"周报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主,及时报道和评论时事,以指导现实斗争,系统地阐述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阐明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向导"周报在创刊号中科学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指出:"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民主革命,可以说完全是对内的革命,他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封建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则不然,不仅是对内的革命,而且是对外的革命.他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封建阶级,一个是外国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占有垄断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又与封建势力密切联系,因而反对革命,是帝国主义的附属品,是站在被革命的地位",因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主义"好比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是"革命之绝对的对象",这一科学论断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相一致.
唤醒苦难同胞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深刻的思想性,犀利的战斗性.
"向导"周报自创刊之日起,始终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用大量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为,指出:"国境以内,租界厘然;水陆要塞,大半割让;各大都会,莫不有外兵的驻扎;长江内河,简直任外舰横冲直撞;海关盐政早已共管,铁路交通现又继之;外交内政,无一事能容中国人自主,文化教育也几乎全归外人支配.""向导"周报通过不断地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激发起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革命斗志,"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从此深入人心.
"向导"周报自创刊之日起,始终坚持揭露封建军阀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大肆出卖民族利益,出卖国家主权的丑恶嘴脸,以及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比如,1924年皖系军阀卢永祥与直系军阀孙传芳之间为争夺地盘爆发江浙战争,"向导"周报发表"军阀战争之一幕",指出:不管双方"出兵宣言"中如何"词严义正"地大讲"正义与民意",这次战争的实质只能是"直与反直的军阀战争",其结果无非是"外力侵入断送国家生命的惨痛都是有加无已",但是"在这一幕大凶剧之中,江浙人民所受奸淫掳掠妻离子散家败人亡的痛苦,岂是十年廿载所能恢复?""向导"周报通过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的反动本性,激发起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军阀反动统治的革命斗志,"打倒军阀"成为北伐战争的重要口号.
"向导"周报自创刊之日起,始终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广东国民政府出兵北伐,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为此"向导"周报发表"统一的国民运动",指出:要打倒军阀,"必须是各阶级各部分争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之下集中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广大的国民运动,才有充分反抗军阀的力量","工人阶级是最富于革命性的,特别有指导中国国民革命之资格","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国民革命是中国目前所紧急所可能的工作,只有国民运动能打倒军阀,开辟我们共产运动的途径".
强大的编辑和作者队伍
"向导"周报的编辑和撰稿人很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如蔡和森,高君宇,张太雷,向警予,赵世炎,罗亦农,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王若飞等,他们的理论修养较高,斗争经验丰富,既具有忠诚的信仰追求,深厚的大众情怀,又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力,科学的思辨能力与论述水平,他们编辑与撰写的文章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广泛流传开来.
比如,"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蔡和森留学法国时就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人道报"等百余种马克思主义书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蔡和森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国革命运动的现状和未来,以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善于工作的办报作风,为后人树立光辉的榜样.
蔡和森在担任"向导"周报主编期间,单独署名的文章有130多篇,联合署名的文章有36篇,主要是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殖民主义侵略罪行,揭露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宣传国共合作,论述工农革命斗争的重要性以及介绍苏俄,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外革命的情况.虽然蔡和森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身体瘦弱,但他仍然整天在屋子里埋头写作和编辑,往往记不起吃饭,有时晚上写作疲倦了,常常不解衣不脱鞋,倒在床上躺一会儿,又爬起来继续工作.
"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向导"周报在1922年的发行量为1000多份,以后逐渐增加,在1923年增加到5000多份,到1926年已经达到3万多份,还出版了50期为一集的合订本.随着社会影响的持续加强与国内读者的拥护支持,"向导"周报从最初在上海,北京,广州,长沙等4个城市发行,发展到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发行,甚至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也有发行.1923年12月在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纪念日举办的"中国的日刊与周刊,你最爱看哪种"的民意测验中,在被调查的1007人中,"向导"周报获得224票,名列全国周刊榜首.
"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后,由于反动军阀的破坏,阻挠与镇压,发行到第5期就遭到查禁,"向导"周报编辑部不得不于1922年10月从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西城区中老胡同1号(今北京市东城区中老胡同1号)出版发行"向导"周报第6期到第20期."二七惨案"发生后,"向导"周报编辑部不得不于1923年3月从北京迁往广州,在广州昌兴新街28号(今广州市越秀区昌兴街28号)出版发行"向导"周报第21期到第85期.由于国民党右派企图破坏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向导"周报编辑部不得不于1924年10月从广州迁往上海,从第86期起"向导"周报一直在上海出版发行.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向导"周报编辑部不得不于1927年4月从上海迁往武汉,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向导"周报被迫于1927年7月18日停刊.
"向导"周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前后历时近5年,先后辗转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出版发行201期,发表文章1400多篇,累计300多万字."向导"周报始终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路线,方针为己任,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热情宣传和支持工农革命运动."向导"周报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破裂,大革命兴起与失败的全部过程,犹如"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唤醒了四万万踏在国内外强盗脚下的苦难同胞","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前行的方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的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中发行时间最长且连续出版的刊物.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 0.86528 | 150.818182 | 0.042913 | 0 | 367 | 979 | 701.3 | 4.132813 | 0.193189 | 0.010747 | 1,156,200,006,939 | 新闻传媒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凤娜)日前,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家传播创新峰会:传媒新生态与国际传播力"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系列成果:"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6)"(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力"和"中国城市传播力". 其中,蓝皮书聚焦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力这一主题,从总报告,企业,媒体,案例和专题五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的形势,背景,品牌形象传播及其策略以及中央新闻网站,新华社海外社会化媒体,四达时代集团等的国际传播力与传播战略,并着重分析了中外油气能源企业和国有电力能源企业的国际传播力,联想品牌和海信品牌的国际化等案例,由此拓展到对全球治理理论,公共外交等相关问题的讨论.蓝皮书称,目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为中国企业和媒体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交环境和民意基础. 针对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力,蓝皮书表示,从整体上看,2015年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力不强,不仅体现在英文新闻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提及量,相关新闻的转载量和关注度不高,也体现在传播本土化能力不强,传播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不足. 蓝皮书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走出去"过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了解有限,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中国媒体的传播力也亟待提高,中国媒体在为中国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还没能取得较为显性的效果.为此,企业应注重与东道国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及时全面发布运营信息,回应本地关切.中国媒体也要对"走出去"企业加大报道力度,为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中国企业进入投资目的地获取现实发展空间的前提条件和必修功课." 蓝皮书建议,中国国际传播力的提高需要企业,媒体和社会协同共进,统筹内外资源,通盘考量国内外舆论场,主动设置议题,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树立用户思维,实现精准传播,形成内外融通的国家传播体系. | 0.885227 | 880 | 0 | 0 | 880 | 299 | 819.4 | 4.074219 | 0.129545 | 0 | 1,156,200,019,236 | 新闻传媒 |
潘祥辉:非媒体信息,非媒体机构与大众传媒的有限功能
摘要:由于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与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不论是在环境监测还是在舆论监督中,我们都不能对大众媒体寄予太多的期望.对媒体功能的分析不能忽视两个事实:一是媒体只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承担了一部分的信息传播功能;第二,媒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全部的信息,其洞察,监督及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区分媒体信息与非媒体信息,媒体信息机构与非媒体信息机构,我们可以客观地审视其社会功能.正如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一样,大众传媒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受其他社会装置的制约.若从舆论监督的角度看,没有其他"非舆论监督"机制或机构的配合,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必然事倍功半,即便在最为民主的体制下也是如此.
一,引言:媒体能耐几何?
1901年的12月21日,中国报人的先驱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长篇论文"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简称"论报馆之责任"),在这篇论文中梁启超再次用雄辩的逻辑和充满激情的文字论述了报纸的重要性,他用"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来形容报馆之重要.文中梁启超引用了日本新闻学者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一书来赞颂报馆之功德:"彼如豫言者,驱国民之运命;彼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彼如大立法家,制定律令;彼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彼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彼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与以救济之途."[1]梁启超的这种"报业观"激励了此后100多年间的中国知识分子投身到这一事业中来,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媒体为武器,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其精神可歌可泣.即使在今天,信奉"报业救国"者仍然大有人在.然而在笔者看来,梁启超的论述显然过分高估(或者是有意拔高)了报馆的功能,而忽视了社会分化条件下其他社会系统的存在.这种有意无意的高估固然可以给媒体从业者带来无尚的光荣与激励,却也很容易使他们眼中只有媒体而走向两个极端:得意时认为媒体万能,失意时认为媒体无用;社会风调雨顺认为是媒体之功,社会发生失范时则归罪于媒体之过.
这种思维在今天的媒体人及媒介研究者中仍然存在.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就有不少人将金融风暴的出现归结为媒介预警系统的失效所致.英国"金融时报"的总编莱昂内尔•巴贝尔就反思和批评了金融媒体和金融记者的报道不足导致媒体预警功能失灵.在他看来,媒体报道中存在的四点不足:第一,金融记者未能领会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失效的重要性;第二,记者们未能认识到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所享有的政府担保所造成的风险;第三,记者们未能领会银行表外融资增加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顺应周期的资本充足率规定的关系,以及杠杆的总体概念;第四,金融记者过于迟钝,未能意识到金融体系的崩溃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意义深远的破坏性影响.[2]在中国,作这种批评的也不乏其人.如石研,徐曼(2010)就认为西方媒体没有预警金融危机的原因在于财经报刊背离了"看门狗"的职责,在过渡逐利的动机驱动下,从"看门狗"变成了"宠物狗".[3]原"财经"主编胡舒立也指出,全球金融危机把市场和众多金融机构带入深渊,但事前却毫无警示,"财经媒体去哪儿了"值得人们思考.在胡舒立看来,尽管金融危机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媒体事前对危机报道的不充分,报道中过于关注股市却忽视了对真实经济的关注,也忽视了对比股市大得多的债券市场的关注等确实使媒体有失职之嫌,而他们本该做得更好.[4]
凭心而论,这些反思与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媒体,就应该发挥监督与预警功能,指出风险之所在,并防范危机的发生,金融媒体监视金融环境预警金融危机是其本份与职责所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上述批评也有其不公之处,把金融危机的发生归咎于媒体和记者的失职显然高估了媒体的能力,也夸大了媒体的功能.事实上,即便媒体本着最客观独立的精神,抱着最善意的动机(以公共利益为旨归,不与大企业同流合污),它仍然不能保证能够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原因很简单,因为媒体不是万能的.由于受到自身职业的激励,长期以来"媒介万能论"的观点主导着记者及传播学研究者的思维,所以我们才会在很多时候将本不该媒体承担的责任或媒体压根无法承担的责任强加到媒体身上,造成了展江教授所说的"社会生病,媒体吃药"的情形.[5]这种"媒介万能论"的观点与思维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不是100多年前梁启超所处的那个社会.
在笔者看来,我们要客观分析媒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至少不能忽视如下两个事实:一是媒体只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承担了一部分的信息传播功能,媒体并不是全部信息传播的承担者;第二,媒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全部的信息.其洞察能力有限,监督能力有限,信息分析与收集的能力同样有限.正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媒体无法"包打天下".事实上,对媒体及其功能的分析需要将其置入社会系统中进行观察.如果我们对媒体信息与非媒体信息,媒体信息机构与非媒体信息机构进行有效地区分,对于媒体及其功能的理解可能会更加理性和客观,也能够破除"媒体万能论"的刻板印象.
二,媒体信息与非媒体信息
信息一词的内涵广泛.广义而言,任何有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表现为信息.英文中的"information"用来指陈述,阐明或解释的观念,知识,消息或证据.[6]媒体信息则指大众媒体上公开报道或批露出来的信息.由于媒体受到"取景框架"的制约,所以只有那些具有时效性,接近性,戏剧性或娱乐性的信息能够进入媒体的报道框架内,因此,媒体信息只是所有信息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量的信息是以"非媒体信息"的方式存在的.与媒体信息一样,非媒体信息也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并给人们的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一种重要的非媒体信息.价格是以数字呈现的,表示事物价值,效用或稀缺性的信号.它可以为人们所观察和理解,也可以进行比较.如果一个物品的价格走高,那么它给人们传达出的信息是这种物品的效用在上升或者在市场上变得稀缺.相反,如果价格很低,其传达的信息就是这种物品不是稀缺品或者不具什么效用.价格信息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协调物品的供给,也可以协调人们的行动.在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看来,在一个有关相关事实的知识(the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facts)由众多个人分散掌握的系统中,价格能够帮助不同的个人协调他们所采取的彼此独立的行动,就像主观价值(subjective values)可以帮助个人协调他所制定的计划的各个部分一样.哈耶克因此把价格体系描述成一种记录变化的工具和一种传播系统(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s).这种传播系统的功能在于它能够使单个生产者仅通过观察若干指标的变化就可以调整他们的活动.哈耶克说:"如果我们想理解价格体系(the price system)的真正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把价格体系视作是这样一种交流信息或沟通信息的机制."[7]正是因为价格具有重要的信息功能,所以一量取消了价格,或者价格体系变得僵化,那么其所传达的信息就会受到扭曲甚至消失,就导致社会的供需失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陷入混乱当中.社会学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就曾指出计划经济很难施行,原因在于:第一,资本的合理使用和维护,只有在一种以交换和货币的使用为基础的制度中才能够得到保障;第二,由于一个完全社会化的制度不可能进行理性计算,所以它完全可能造成各种极为严重的浪费,而其严重程度甚至足以使那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无力养活当下的人口.[8]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Mises)在批评计划经济时也就着眼于其价格机制.米塞斯认为,社会主义体制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因为取消了商品和货币交换就不可能在不同质的生产过程,不同的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且,由于计划经济取消了价格机制,不得不转而依靠计划中心的官僚进行生产和分配,这势必造成经济社会运行的信号系统全面失灵. [ 9]由于缺乏可观察和比较的信息,计划者指挥经济与社会运转的命令必然充满盲目性.相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发挥的信息功能可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更为顺畅.斯蒂格利茨(Stiglitz)比较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信息功能后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被看作一个相当和谐的控制机制.每个购买者都监督售卖者的产品质量.如果卖方的产品质量有所下降,那么买家就会更换卖主,或者要求卖方在价格上让步.卖方根据这一情况,来提供适当的质量的产品."[ 10]这种有机协调是依赖于价格这一信息机制所发挥作用的.价格机制提供的这种信息并非媒体信息.
而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非媒体信息类型.某种程度上,信息可以等同于知识.世界银行1999年发布的"知识与发展:1998/ 99 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与发展有关的主要是两类知识:一类如农业科技知识,营养卫生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等关于技术的知识;另一类如产品的质量,雇工的勤奋程度,企业的资信状况等关于属性的知识.[ 11]显然,这两类知识都非媒体信息,由于没有时新性,这样的知识未必能够进入媒体的报道框架.又由于其十分专业,即便媒体感兴趣,也未必有能力获得这些专门知识.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则将人类知识划分为七大类:第一类是常识,即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知识;第二类是经验性知识,即带有专业性,是在专门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第三类是神话故事和传说;第四类是科学知识;第五类是哲学知识;第六类是艺术知识;第七类是宗教知识.[ 12]从波普尔的知识分类中可见,媒体虽然是知识与信息的汇集地,但大量的知识是以非媒介信息的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或个人头脑之中的.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可能得自于媒体,也可能得自于经验,实践或者体验,构成"实践性知识"或"默会的知识".
在哈耶克看来,知识是分立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只是全社会知识总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即使是专家也可能只对某一领域或少数的几个领域知之甚多,绝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的知识.这即是类似于劳动分工的"知识分工"(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 13]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将各种知识汇集起来的社会机制.在哈耶克看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一种协调知识与信息的制度体系.在计划体制下,中央计划机构负责收集信息,而后对全国制定统一计划,生产,分配都按此计划进行.但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收集到分散在市场上的所有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时,任何人或组织都不可能拥有任意时刻的所有信息.正是在这一点上,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14]计划体制使分散的知识无法协调一致,进而无法实现社会合作.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许许多多的机制与机构激励着人们实现知识与信息的交换,使知识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and Deynseta)在"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一文中就将资本主义企业理解为"专门收集,整理和出售信息的制度".(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相同作者阅读
潘祥辉:嵌入新场域:股改上市对传媒业单位
郑保卫:西方"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 | 0.896239 | 308.4 | 0.02924 | 0 | 1,200 | 1,044 | 911.3 | 4.210938 | 0.126675 | 0.015206 | 1,156,200,021,081 | 新闻传媒 |
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不同的性格,职业,爱好等,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更为明显化,因此各类产品与服务都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迎合其思维与口味,才能产生理想的影响,这就是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受众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同理,对于翻译来说,受众也是更好展开翻译工作,提高译文质量的关键点.不同的文本对应的目标群体不同,功能和目标也就不同,比如旅游手册的翻译对应的受众群体是游客,需要宣传旅游地,吸引更多游客,因此译文要做到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兴趣.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划分受众群体并作出简单分析.
根据国籍划分受众群体是翻译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以中译英为例,当受众群体为其他国家的读者,我们就要注意很多细节翻译,如"我国"就不可以简单翻译为"our country",因为不同国籍的读者"我国"的对象并不相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传统习俗文化的背景,需要在翻译时稍作改动,比如在我国,红色意味着吉祥,美好,译文在表达这层积极意义时需要翻译成目标国家的等功能颜色,因为红色在他们眼中可能意味着血腥和暴力,从而对文章产生理解错误.
根据年龄划分受众群体也十分普遍.很多儿童读物的翻译和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些不同.儿童读物的对应读者是知识面还不丰富的低龄群体,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就像我们平时和小朋友对话时,语法和词汇都会简单化处理,以易懂和活泼的表达为主,进而才能得到他们相对等的回应.而在一般的成年人面前,译文的表达就可以更为深刻.
另一种划分方式是根据职业.职业领域不同所了解的专业知识也不同.对于业内人士,有些专业词汇的翻译就不需花时间作出额外解释,反而使译文变得繁琐.而对于非业内人士,如果不添加注释,那么读者就要花时间查询相关词汇,这大大降低了读者对译文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受众的分析也可以成为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 0.907818 | 142.833333 | 0 | 0 | 235 | 194 | 639.4 | 4.199219 | 0.102684 | 0 | 423,100,002,816 | 新闻传媒 |
[摘要]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去观察博客,会发现博客是个集聚了个体记忆的强大记忆场.个体记忆的呼之欲出,对当下社会记忆的研究形成了冲击和影响,个体记忆参与到社会建构中亦带来新的思考与解读.
截至2012年6月的最新数据,中国的博客,个人空间的用户数已达到3.53亿.[1]2002年才来到中国的博客,在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博客在带给网民全新叙事交流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观察与思考.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视野里,博客"人人皆记者"的特点,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传者模式.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博客公开的私人话语空间又对公共话语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但如果回到问题的起点,即博客这个名称的本义时会发现,我们忽略了从记忆的角度来审视博客,忽略了博客对于社会记忆研究的可能和潜在意义.
"博客"一词来自于"blog",blog是Web log的简称,Web即互联网,log的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 log就是指"网络日志",可见,博客最初即为记录而诞生.这是我们探索记忆问题的原始线索.
(一)从目的上看.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客做出很多分类,但不管什么分类,有一点不可否认,即不管博主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最初愿望,从博客产生的初衷来看,都是为了留下记录,为自己所想所思埋设一条可供追溯的脉络和线索,以此回望自己的人生与思想轨迹.而有些博客则清晰地意识到了开博的目的,所以公然宣称自己的主张."我打算记录下这一切,只因为在此时或彼时,在此地或彼地,曾经有一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有一句台词让我刻骨铭心.那些声音与画面里,有青春的迷惘,有爱欲的纠葛,有往事的憔悴,有无法触及的忧伤......阅读所有这些喧哗与寂寞文字的人,那些也曾迷恋这俗世光影的人,终究就像白桦林里的树,沉默,萧条,却因彼此守望而不再孤独.一些故事,当我们开始述说时,其实就已经落幕.谢谢所有擦肩而过的人."[2]与喧嚷的名人博客不同,这一类博客更小众化,私人化,但不乏很高的艺术水准,却刻意保留着寂静,孤独,博主更坦诚地回应着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需要.
(二)从内容上看."按内容划分:一类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是以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如教育博客,房产博客,法律博客等;另一类是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相对而言,第三类是目前拥有用户最多的博客."[3]而如果我们更精炼地以时间顺序为参照,就会发现,博客写作无非两种,即过去与当下.过去的内容是天然的记忆,而当下事件的发生与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成为他日的记忆.从此角度理解,博客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庞大的记忆场.自2002年博客进入中国,无论是对整个博客的发展还是某个特定博客内容的追溯,都有着十年有迹可寻的历史,博客本身承载了这样的记忆.
(一)双重记忆."在这个明星的猫生病都会被长篇累牍报道的时代里,一个普通人死去了,无声无息,就像是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中国的文化非常现实主义,注重今生受用,根本不考虑来世或者永恒,以至于死亡像是今生最大的失败,一切的终结.幸运的是我们拥有网络,普通人一样可以留下自己的印记.凭借着这些碎片,亡者就不再是户口簿上冷冰冰的'消户'印章,而是可以被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4]在这段记录里,出现了博客的双重记忆特征,第一重是网络本身对亡者的印记留存,第二重是博客主人基于网络留存的碎片对亡者的追忆.
实际上,博客这种双重记忆的特征非常普遍,许多点击量很高的博客亦如此.如柴静的博客.柴静的博客可以归为工作类博客,记录的是她采访过的人以及她节目中的主角.李娜,李永波,剑桥大学校长,BBC总裁,贝克汉姆,李亚鹏等知名人士.更多的是不在大众视野中的普通人,但他们的故事,总有着打动人心的特殊力量.比如,竞选村干部的大二女生,上个世纪金门逃兵案中的审判员,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因"文化大革命"分离已成耄耋老人才相逢结婚的中法恋人,举办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音乐节的养奶牛农民,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柴静的博客是这些社会人物和故事的载体,博客形成了关于这一部分新闻人物的记忆场,当这些人物故事以时间顺序被串联起来,亦成为柴静的个人记忆,她对于职业生涯的记录,成为她的个体记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新闻镜头中的社会记忆与柴静的个体记忆发生了重叠.韩寒博客中社会记忆的线索更为广泛,内容涉及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社会不公平现象等风口浪尖上的热点问题和敏感区域,韩寒的个体记忆体现出在质疑与辩论中成长的公共知识分子精英的历程.
(二)隐形记忆.在上亿的庞大的博客群体中,为大众所熟知,点击量达数十万的博客毕竟只是少数,而更多的博客寂寂无声,或者只在博主狭窄有限的朋友圈中传播,它们虽然存在,却淹没在字符与字节构成的数字化网络海洋里,难觅踪迹,只有出现某种特定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才能将之托出水面.
对社会传播语境的研究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碎片化的语境之中,"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5]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使得现代社会的分化日益显著,受众的关注点也日益分散".[6]社会的碎片化带给人们的疏离感最大化地体现在网络上,在博客的记录与写作中,则表现为分散,跳跃,断裂的天马行空式的特征.这种长期隐匿在网络海底深处的记忆和难以整合的充满了个体特征的碎片化记忆以一种沉默的隐形的方式,散布在盘根错节的博客之中.
(三)小共同体记忆.还有一种博客圈需要注意,它们因为某种需要或兴趣爱好而结成.比如中小学的班级博客,文学,摄影爱好者的小博客圈.尤其是班级博客在教育领域中非常广泛,也值得进一步思考."在多年之后,当我变老,孩子们长大以后,再次翻阅我们的班级博客,可以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交代.我珍视我和孩子们的博客作为一个存在体的种种,我珍视我和孩子们在博客上的每个日子,每种情感和感悟,因为这里保留了我们最大程度上的真诚和最大程度上的对生活的尊重!"[7]在这里我们发现一种小共同体记忆,从范围与议题两方面考虑,它介于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因为有部分的或阶段性的社会环境的介入,可以将它理解为个人记忆的扩大版或升级版.
(一)个体记忆呼之欲出.传统的记忆研究把个体记忆放置在社会记忆的框架中,这是个体记忆呈现出"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
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影响很大,当代学者对社会记忆的研究思路及范式都从此而来,即社会记忆是集体性的,集体记忆是基于现在对过去的一种重构."我们对于过去的概念,是受我们用来解决现在问题的心智意象影响的,因此,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8]59这种研究范式对个体记忆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看待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上,"记忆只是在那些唤起了对它们回忆的心灵中才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些记忆让另一些记忆得以重建.但是记忆联合起来的诸种模式,源自人们联合起来的各类方式.只有把记忆定位在相应的群体思想中,我们才能理解发生在个体思想中的每一段记忆".[8]93哈布瓦赫强调了个体联合的方式,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定位,但显然他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以及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层面与不同维度.刘亚秋在个体记忆的研究中敏锐地发现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对立关系,这种对立亦可理解为对抗,"而个体记忆中存在着太多我们无法靠近的东西,对于这一问题,仅靠社会记忆研究范式是无法解决的".[9]
由于传统主流话语研究中对个体的遮蔽和权力观下社会记忆的研究范式等原因,使个体记忆出现"记忆的黑洞"现象.但博客的出现,令此种情况大有改变,比如之前我们很少看到的农民工的记忆,现在却有民工博客,只有初中文化的博主张俊,记录了十几年进城打工的心路历程.对于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张俊这样写道:"作为有着几乎相同命运的人,看到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的新闻,我的心被撞击,似乎落下的身体砸到自己的心尖,被震得粉碎,撕裂地痛."[10]可以看出,社会记忆尽管是以集体形象出现的,但却是通过个人来传达的.从这一点说,博客使个体记忆呼之欲出,集结起个体记忆形成强大场域,对社会记忆形成影响和冲击.
(二)个体记忆成为建构社会的力量.关于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并不全然表现为集体记忆对个体记忆的支配,有时个体记忆是在与集体记忆的对话与协商中演变成集体记忆的,有时则表现为二者的共谋关系,有时又会出现紧张与对立.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关系的丰富性恰恰说明了个体记忆之于社会记忆研究的无限可能性.
研究表明,社会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化与具体化的,记忆的个体化和具体化关涉到记忆建构过程中的观看方式问题.在探讨大屠杀的历史影响时,有学者指出,"大屠杀纪念馆保留的只是公共记忆,而人类记忆有一个更晦暗的空间,那就是无法进入公共记忆的个体记忆,它们往往被放逐于宏大历史叙事之外,却真正提供着苦难历史的忠实见证.它们的生存方式正是一种个体性和具体性,并以这种个体性和具体性抗争遗忘与抽象.那种把灾难数字化,抽象化的简约方式的背后,必然是对苦难历史的一种超然姿态".[11]
一方面是建构,另一方面是解构,"当个人记忆以不可阻拦的方式涌现时,社会记忆也面临着解构的风险,现在兴起的民间记忆,公共记忆,记忆的分层以及所谓大众与精英记忆对立等研究,就是一种表现".[12]社会记忆的解构其实意味着新的社会记忆的建构,表现在社会记忆研究理论视角,维度,方法与范式的多样性,从这一点上说,个体记忆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力量.
(三)个体记忆建构社会的方式.记忆来自于社会的建构,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外在于个体的结构作用于个体,因为社会建构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线性过程,所以当看似渺小的个体记忆被现代媒介集结,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运作之时,个体记忆便以一种逆向方式成为建构社会的重要力量.比如,刘亚秋在对知青的记忆进行研究时发现,当知青们的个体记忆汇聚成伤痕记忆,苦难记忆之时,他们在否定当年上山下乡的同时,重新建构起"青春无悔"的意义.显然,这里的青春无悔并不是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的题中之义.此外一种新的趋势是博客开始参与到主流媒介的话语中,成为现代媒介塑造社会记忆的重要力量.比如,"新财经"中开设有固定的博客专栏,"文化学刊"亦开设了长达十几期的"文化纵横?光明网博客文化言论略览"的系列专题,"咬文嚼字"更是推出了2012年"众矢之的"――围观名家博客的策划,韩寒,方舟子,黄健翔,郎咸平,李银河,李承鹏,周国平等风云博主榜上有名.①前文所述的民工博客的博主张俊,也因为博客的原因,成为电视纪录片镜头前的主角.博客这种渗入性的趋势,亦是一种消解,这也有助于理解个体记忆对当下社会的建构正是通过对社会记忆的消解与重建来完成的.
社会记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人们通过对过去的追溯来重塑当下,是一种借用历史资源建构今天的重要途径,比较明显的是现代传媒通过形塑集体记忆来生产民族国家认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但应该警惕的是这种建构过程中的话语霸权.尼克?史蒂文森对以民族文化来建构集体记忆过程中出现的话语霸权就表现得尤其警惕,他说:"在那里,组织的空间(权力在给定区域内的合法行使)与组织的时间(集体记忆)终于相遇了.最明确而无可辩驳的是,民族文化不能向批判开放."[13]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体记忆的蓬勃而起,尤其是技术层面的优势使得价值层面的内容得以浮现.比如,个人意识和个体价值的诉求,单一价值观的分解,多元文化的并行,对主流话语与国家话语背后利益因素的审视,使得个体记忆与社会记忆一方面表现出协商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保持着张力与对峙.个体记忆以这样的双重性参与到社会建构中,以一种制衡的姿态来面对尼克?史蒂文森的担忧,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0级博士生,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
[3]冯结兰.博客及传播学意义探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媳妇"非洲热捧"泰�濉繁泵烙隼� | 0.897777 | 239.904762 | 0.003182 | 0 | 518 | 1,212 | 1,095.4 | 4.3125 | 0.129615 | 0.005638 | 423,100,006,450 | 新闻传媒 |
Title: 情境下的资讯搜集:新闻记者如何找资料?
Abstract: 本研究计划旨在了解新闻工作者资讯搜集工作的知识与能力,俾做为未来新闻教育 和实务工作训练的基础. 新闻工作者每天撷取资讯,以完成新闻组织所交付的报导任务;资讯搜集(information gathering)与观察,访谈,写作或编辑,同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知识类型.新闻资讯搜集 工作与情境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讯搜集是新闻工作者在不确定状态中,不断辩证之下建构知识的过程.新闻工作 者从界定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和各种情境因素互动.情境之于新闻工作者,既是资源, 也是限制.新闻工作者搜集资料时,一方面受惠于情境提供的资源,使其获取资讯的条 件得以强化,但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接近使用资讯搜集的管道或内容,也不免受到 情境因素的制约,因而必须有所选择或取舍.新闻工作者针对情境因素产生策略的当 下,也正是理解新闻工作知识的机缘. 研究人员将以一年时间进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现场,以访谈和田野调查方 式,探访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中与物质以及社会情境互动的细节,并且透过研究者与被 研究者之间的持续对话,培养这个特定情境的知识敏感度,俾能进一步建构这个领域的 知识.
dc.description.abstract (Abstract) 本研究计划旨在了解新闻工作者资讯搜集工作的知识与能力,俾做为未来新闻教育 和实务工作训练的基础. 新闻工作者每天撷取资讯,以完成新闻组织所交付的报导任务;资讯搜集(information gathering)与观察,访谈,写作或编辑,同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知识类型.新闻资讯搜集 工作与情境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讯搜集是新闻工作者在不确定状态中,不断辩证之下建构知识的过程.新闻工作 者从界定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和各种情境因素互动.情境之于新闻工作者,既是资源, 也是限制.新闻工作者搜集资料时,一方面受惠于情境提供的资源,使其获取资讯的条 件得以强化,但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接近使用资讯搜集的管道或内容,也不免受到 情境因素的制约,因而必须有所选择或取舍.新闻工作者针对情境因素产生策略的当 下,也正是理解新闻工作知识的机缘. 研究人员将以一年时间进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现场,以访谈和田野调查方 式,探访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中与物质以及社会情境互动的细节,并且透过研究者与被 研究者之间的持续对话,培养这个特定情境的知识敏感度,俾能进一步建构这个领域的 知识. en_US | 0.893028 | 349 | 0.044316 | 0 | 525 | 237 | 1,320.1 | 4.003906 | 0.114613 | 0.935065 | 423,100,007,288 | 新闻传媒 |
我国网民数量非常庞大,新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引导了网民的消费习惯.新闻类软文的形态主要是以新闻报道为主的,比如常说的新闻通稿,媒体公关稿或者新闻公关稿等等.当企业发生重大事件,有相关活动,新产品发布等等形态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新闻的形式进行预热或者曝光.一般情况下新闻类软文包括哪些主要类型呢?
在这里所指的新闻通稿指的是企业在对外发布新闻的时候,为了统一宣传口径所组织的,提供给需要的媒体的通用稿件.这种软文的技巧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基本上只要是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能把事情表述清楚,表达完整即可.新闻通稿的弊端就是宣传效果上并不能深入,只能起到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营销效果,比如想销售产品,就需要更复杂一些的新闻工具了,比如说新闻报道.这一类软文会以媒体的方式,新闻的手法对某一事件进行报道,有的企业为了增加可信度,甚至会聘请真正的记者操刀.由于这种新闻类软文是夹杂在正常的新闻之间的,完全用新闻体进行组织,所以会让很多的非专业人士防不胜防.
相对于新闻通稿的公式化语言以及新闻报道的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内容而言,媒体访谈这种形势更容易让人接受,他由一般新闻的单向灌输向渗透式,感召式,互动式转变.企业与媒体通过访谈聊天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理念更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 0.919298 | 142.5 | 0 | 0 | 146 | 156 | 975 | 4.054688 | 0.1 | 0 | 423,100,007,710 | 新闻传媒 |
[摘要]在麦克卢汉的人体延伸定律和莱文森的媒介人性化定律的基础上,提出高性能媒介定律,"内容为王"和"受众为王"定律,质媒移动灭失定律,以及网络信息无边界定律,信息两极化定律,网络再中心化定律和大数据潜伏事件真相定律.这些媒介演化定律决定了媒体的历史走向,最终把人类推进物联网时代.
据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的消息,在报纸销量依然低迷,"北京娱乐信报"和上海"时代报"(均为地铁报)相继停刊后,杭州地铁报"城报"2017年的利润再创新高."城报"的一枝独秀,昭示媒介进化定律的波谲云诡,报纸生存密码令人深思.以往人们笃信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后生补偿论""再现逆转论""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等西方媒介定律的种种玄论①,让人疑窦丛生.新闻媒介由洪荒时代的人身载体,发展至报纸,广播,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每次形态演进都受特定规律的制约.
业界许多人都在忧虑报纸是否消亡,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对此有过隐喻的论述,认为媒介能够塑造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进而影响人的感知方式.每日发行的印刷报纸,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优越于先前的口语,实物和手抄媒介,它的产生就成为历史必然.电子媒介出现后,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类缩短了时间差异和空间距离,倚重空间的报纸就被电子媒介所压缩,逐渐走向绝路.这个来自加拿大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家伊尼斯的"时间偏向压倒空间偏向"的媒介定律[1],被我国学者用来解释时空定律决定报纸的消亡.[2]
本文认为,报纸之所以在未来有消亡的可能,主要取决于媒介性能差异并由此产生的收益枯竭和读者断代因素.互联网集视频,音频与文字为一体,不仅可听,可视,可读,可下载,而且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同时,可在网上传播自己的信息和意见,报纸已无法与这种高性能的媒介相匹敌.商业报纸主要靠广告生存,当互联网占有80%的受众,就会有70%左右的广告额流向网络,导致纸媒收入急剧减少,无法支撑生产成本.今天的网民几乎占受众的90%,读报的一代正在老龄化,再过30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将是上网的一代,读者的断代将使报业无以为继.[3]高性能媒介抑制和淘汰低性能的媒介定律,是报纸未来可能消亡的根本原因,网络的时空优势仅仅是这一定律的部分因素.
但是,上述定律并非会使纸媒覆水难收,大势已去.报纸在当前并非"不可救药",因为报纸消亡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消亡的报纸是过度依赖广告生存的,充分市场化的报纸,例如我国各级党报和其他有资金来源的报纸,是不会消亡的.第二,网络信息必须真实,健康,完全自由流通.网上每天涌现着大量谣言,低俗和淫秽信息,许多人仍需从报纸上了解真实的社会,纸媒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第三,民间网络公司没有建立记者队伍,不能从事独立的新闻采访与报道,难有先声夺人的影响力,这给报纸提供了生存空间.[4]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大量报纸包括免费报纸都濒临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在互联网高性能的倒逼下,报纸的生存密码潜伏在"内容为王"和"受众为王"的铁律中,这个定律却遭到报人的忽视,这是当前报纸生存艰危的根源.新闻的首要功能是传播政治,经济和生活信息,监督,守望环境.但展开今天的报纸新闻版,不同报纸报道的内容几乎相近,信息量有限,越是有关全国与世界的报道,内容越是一辞同轨,远没有网络和手机新闻那样丰富多彩.多数报纸的同质化和信息凋敝,已经把自己引向生死关头.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各地的经济状况,管理水平与各种矛盾和各省区市的风俗与习俗各不相同,每天都会发生无数个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种种要闻与奇闻数不胜数,而刊出的却多为单一,雷同的硬新闻.内容贫乏伴随受众的冷漠,是当前报纸丧失盈利能力的主因.
发行量多年居于首位的"参考消息",一直被读者认可(现发行量253万份左右),因为它的内容独一无二,编排独辟蹊径.杭州"城报"之所以盈利,不在于它的免费,而在于它的特定内容."城报"的新闻板块事实新颖,鲜为人知,追求"快速阅读,轻松浏览,引领生活"的理念,践行"浅阅读,深沟通,有意思"的办报宗旨,吸引了当地大批读者.在手机低头族拥挤的地铁里,低头读报族却占五分天下,成为杭州地铁特有的一景.报纸内容一旦登上"王位",紧扣读者心理,受众的"王位"随之确立,报纸的发行量与阅读率就会迅速提高.报纸生存的这一秘诀并非高深莫测,深谙读者的口味,洞察读者的思虑和热望,也许是媒体亟须把握的关键.发行量超百万份的"人民日报"(170万份),"扬子晚报"(165万份),"广州日报"(160万份),"羊城晚报"(150万份),"新民晚报"(122万份),"楚天都市报"(121万份),"南方周末"(120万份),"南方都市报"(103万份)等,内容无不钟灵毓秀,超群拔萃,突破了同质化的藩篱,成为行业的翘楚.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作为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根本定律,这表明报纸辐射力的延伸还没有终极.这是因为,目前报纸完全有可能给人类的知晓欲提供未知领域,尤其能给人的思想开辟新的空间.自新闻媒介产生以来,消除"未知空间"是人体延伸的动力,这一定律决定一切媒介生命力的长短.媒介发展史证明,人体媒介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认知突进,当前正处于第六次媒介突进过程,报纸的影响力尚没有进入极限.
距今约300万年至约1万年前,全球局部出现了"血缘家族",口语与手势交流构成原始新闻媒介,人的身体成为天然载体.距今10万年前后,原始游群逐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在人类视力和听力到达的地方,一直使用人体媒介.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当口语和手势传播已无法听到和看到时,实物(结绳记事等),烟火和击鼓新闻出现,这些统称闻讯媒介.这是人体媒介的第一次突进.人体这次延伸大约经历了几万年.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不同血缘家庭结成大的部落,出现了农耕和原始社会.人类有时要去百里或数百里外打猎或征战,烟火,鼓声等自然介质已经失效,开始使用图示传播信息.这类新闻把图画刻写在岩壁,树木或泥土上,构成图示媒介.这是人体媒介延伸的第二次突进,经历了近5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五六千年炎黄二帝时代,图画新闻已经流行,神农氏因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卿云而作"云书",祝诵观鸟而作"古文",[5]都以模拟实物的图画向民众讲述耕种收获,天气变化和豢养家禽之类的新闻.这类图示媒介孕育了文字的诞生.
随着古人思维和语言的进步,渐渐把一个个图示分解为固定的笔画,文字随之出现,古人把新闻和信息写在泥板,甲骨,木头,石板,竹简或草纸上,随身携带或委托他人转交需要知道信息的人,手抄新闻开始流行.文字脱离具体物象,不仅促进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而且可以记录事物,描述信息,还可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开始萌芽.纸张发明后,一条信息可抄写多次,扩大了新闻传播范围.手抄媒介既可用于社会管理,又极大方便了人类交流与社会控制,促进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立.作为人体媒介的第三次突进,文字与抄件使人类获得和积累知识成为可能,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手抄新闻和国家通告向社会发布各种指令,灌输某种信仰,把民族凝聚为整体,创造和巩固了一个个民族国家.[6]文字的发明和传播,成为一切信息媒介的发展基础,推动社会结构(出现文化,教育,商业,手工业和各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的传播革命.[7]
在封建社会中期和末期,印刷报刊和书籍出现,短时间内就把新闻和知识传播到全国,人体媒介的第四次突进与延伸,丰富了人类思想,意识形态出现各种体系与流派.阅读报刊使沉思默想进入社会意义层面,人类对各种现象产生或获取新的理解,对世界与人生价值形成了从未有过的认识.美国学者波兹曼指出,"印刷导致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爆炸',使读者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人们需要超越习俗和原有的记忆,探索过去不知道也不曾考虑过的世界"[8].波兹曼还认为,"对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代,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模式,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解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加上大批量复制使许多人似乎有了一种思想武器".
高效机械复制是现代报纸的特质,具有"创新社会"的鲜明特征,报纸巨大的复制量使新消息,新思想传遍四面八方.报人对社会生活的阐释,在全社会点燃变革的火种,印刷报刊作为人类的第二次传播革命,培育了阶级,政党和大众反抗意识,社会精英逐渐走上政治舞台."报纸的版式本身对人的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影响,比人们对地球上任何媒体所发表的言论,都更加具有革命的意义."[9]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现代新闻媒介的新秀――广播与电视,先后延伸了人类的耳目.在20年中,视听媒介使人体媒介发生第五次突进,促成人类第三次,第四次传播革命进入电力技术.麦克卢汉说:"电力媒介是电报,广播,电影,电话,电脑和电视.它们全都使我们的一种功能的感知得到延伸......它们使我们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和外化,因此使我们的社会和心理生存的一切侧面都发生了转化."[10]人体媒介的第五次延伸,使声音和影像从狭窄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那些不识字,低文化水准的大众也卷入认知大潮,塑造了政治力量驾驭人类情绪的信息机器.
20世纪90年代一开始,被称作互联网的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脑,手机等神奇的终端,仅用20年就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人体媒介的第六次延伸,把无穷无尽的信息送达所有用户.人类走向信息平等的岁月,大众成为信息的主宰,世界变得更加透明.互联网把报刊,广播,电视等所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进行文本传播,信息搜索,客户服务,工业操作,商业运营,最终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连接为物联网.作为人类第五次传播革命的伟大成果,物联网不仅是在扩充信息空间,而且是把信息的智能部件(智能芯片)置入机器和人体,部分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人和万事万物通达互知,通过智能化完成自己的工作,创作自己的作品,成为真正的万物之灵.
人体媒介的六次延伸,达到最后极限,促成质媒移动的全部消失,大批报纸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终结的命运.历史证明,附载信息的介质经过移动传播信息,会在更便捷的媒介出现后不再适应人的需要,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比如,最早的实物媒介――贝壳,结绳,石头,泥板,木片,竹简都是附载信息的移动媒介,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先后使用了十多万年,后来都一一匿踪灭迹.以纸张为介质的手抄新闻,在封建社会使用1500多年后被淘汰,先进的印刷媒介代替了手抄.
移动介质消亡的定律,具有质轻加速的趋势,越是先进的移动媒体消亡得越快.贝壳,结绳,石头等移动媒介使用了十几万年,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书,纸钞也先后使用了几千年.印刷报纸比手抄报纸先进,能够大批量复制,成为最便捷的移动质媒,但寿命最短,存活的时间不会超过500年.②移动介质越先进寿命越短,是媒介演变的逆反定律,而非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逆转.这种逆向运动不是媒介本身造成的,而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更先进的媒介产生了加速作用,很快替代了落后媒介.但是,媒介的演变不是由技术决定的,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人类生存的欲望和认知事物的迫切追求,才是媒介演变的决定因素.
广播电视设备作为信息传导的质媒,不是附载信息的移动媒介,因而它们不会消亡,只能融入网络而不断升级.美国学者托马斯・包德温等人所说的媒体"大汇流",是指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电子媒介的融合,不包括报纸.所有移动质媒笨重而迟缓(报纸成批量地运输到某个地区仍是笨重的货物),成为人类快速,大量传输信息的障碍,质媒移动的最终灭失不可避免.
但不能忘记,所有移动质媒的历史功绩都彪炳千秋,班班可考,从结绳记事到现代报纸,移动质媒时空效率的每一次飞跃,都让人类完成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冷兵器时代,移动信息媒介在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甚至决定战争的胜负.13世纪,成吉思汗指挥30万骑士横扫欧亚大陆,首先取决于快速和灵活的通信系统.他建立了由万人组成的"箭一样的传令兵",在通向各路大军的道路上设置了1300多个驿站,准备了几十万匹马传播战事.当蒙古骑兵打到波斯和印度西北部,攻占斡罗斯(俄罗斯),前锋直逼多瑙河,1258年又攻占了中东两河流域,马扎尔(今匈牙利)和孛烈尔(今波兰),其通信能力已难以首尾相顾,消息传播开始迟滞,很快丧失快速机动,战略迂回的能力,蒙古大军开始溃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的时间优势将取胜空间,主要依据移动媒介提出的定律,但他们忽略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与不可分割性.成吉思汗的失败证明,移动媒介空间的扩充过大,碾压了时间优势,信息灵通也就化为乌有.
人类渴望感知世界的一切景象,这是媒介演化的动力,构成了媒介人性化定律.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说:"事实上,我在探讨媒介演化时,提出了'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的理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媒介演化的总体情况:首先,我们借助发明媒介来拓展传播,使之超越耳闻目睹的生物极限,以此满足我们幻想中的渴求;其次,我们发明媒介,以便重新捕捉在初始延伸中已经失去了的那部分自然."[11]新闻媒介的不断更替,揭示了媒介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体现人的耳目之欲,根本不存在对旧媒介的任何补偿.莱文森的"后生媒介补偿论"纯属自我想象与推测.
正如莱文森自己所言,"人为了生存而选择最适合需求的东西.所以我实际上同意麦克卢汉的意见:我们使媒介受孕.而且,我实际上发展了这个洞见,把它变为自己的'人性化趋势'的理论"[12].人的智力借助先进的媒介迅速成长,渴望通过媒介认识真理或谬误,这一追求已成为普遍的人性.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这种人性的实现,即把握真知,知己知彼和自我倾诉,得到全方位的满足.作为人类最后一个移动媒介的报纸,在电子通信时代,由于背离信息化时代人性的最高需求,最终要被互联网的四大定律所剔除.
互联网是人类最先进,富有智能化的新闻媒介,其发展已显露出不断升级的四大最新定律.这就是:网络信息无边界定律,信息两极化定律,网络再中心化定律,大数据潜伏事件真相定律.这四大定律成为未来物联网的支柱.
网络信息增长率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表明,每两年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将增加一倍,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会越变越快,价格也会越变越便宜,网民上网的费用将微乎其微.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地的人将打破国界,获取无限信息,把电视,电话,电子书,电子钱包和家庭电器联网,在网上到世界各地旅游和购物.根据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从1971年到2004年的发展数据,每两年增加一倍的信息量,几乎与发生的实际数据吻合.与摩尔定律相联系的另一个网络定律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带宽的增长速度至少是运算性能增长速度的三倍,每八个月增长一倍,所有视频都将传播自如,无所不包.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事件与景象,新闻传播速度是所有传统媒体的10000倍.这一定律表明,网络新闻和信息是无边际,永无穷尽的.迈特卡尔定律(Metcalfe's Law)还为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提供了科学测算,网络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③网民数量较少的大量小网站将纷纷倒闭,具有视频优势的大网络公司始终处于盈利的强势.
互联网永远存在两极信息,即在四通八达的电子脉冲中不断涌现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信息,即使在万年以后也不会消失.网络的自由度和自我报道,助长了某些人的负面欲望:聊天室充斥无聊,近乎无知的谈话,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网上总是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让人"分享"歪曲和具有攻击性的宣传;"数据碎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终许多人自慰于提供那些狭隘,自我放纵的信息和娱乐,而不去理会那些真正有质量的讯息"[13].防止这种龌龊人性的表演,尽管可以强化法制和道德约束,但负面信息永远不会在网络里敛迹.网络信息的消极化内容,作为人类消极,糜烂精神的一面镜子,是人性永恒弱点的雕塑.
互联网内容的另一极,即人类的主导追求总是走向智慧与觉醒的轨道,多数人的认识日益多维,独立与自觉,在跨入三度立体空间中寻求真理与高雅趣味.网络已"变废为宝",历史遗弃的大量知识变为可利用的宝藏,全世界各种信息和观点都可能成为启迪的智点.在互联网上,为辨识哪种意识形态更具有真理性,人们的脑洞大开,思维空前活跃,鉴别和创新能力超前高涨,民众已不可愚弄.全能电脑将代替许多人的思维,按照使用者的想法写文章,分析新闻的真伪是非,互联网成为真理的导航.④互联网信息两极发展的定律无人能够改变,但积极信息将主导消极信息的变化,不断改变后者的形式并削弱它的影响力.
目前,"网络的再中心化"定律还没有被人们认识,但它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一提到网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去中心化",实际上,网络摆脱不掉中心.互联网具有凝聚零散个体的能力,有效地将规模巨大,差异性更大的现代社会整合起来,由去中心化过渡到"再中心化".只不过这个过程漫长,只有经过多种信息和意见的交错,辨别才能达到."再中心化"定律与传统媒体中心论是两种不同的力量.网络既不存在"处处是中心",更没有"无处是边缘"状态,在任何媒介形态主导的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舆论始终存在并发挥强大的凝聚作用.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看起来似乎有天壤之别,一个强调向心目标,另一个追求离心趋势.在复杂以及不断变动的社会中,这两种力量同时运作,其中一种力量作为另一种力量的补充,使主流思想在杂音中不断得到校正与更新.最初,网络上的各种对立意见往往挑战"主流意见",使信息供应和选择不再掌握在资讯供应者手里.但公众意见经过交流,辩论,最终在网上形成主流舆论,导致原有的思想中心归附于大众思想.这个再中心化的结局,是围绕公众主流意见慢慢形成的.
不容否认,网络的"去中心化"是网络新闻,网络舆论的突出特征,但它仅仅存在于意见交锋的初期.过去的重大新闻都来自传统主流媒体,甚至来自一家核心媒体.这种中心化在中外新闻报道中早已存在,只是程度和范围不同.从广播到互联网,一步步体现出新闻"从集中走向分散"的过程,不断消解"中心文化".伴随Web2.0的应用,网络信息与意见的数量暴增,随之出现信息无序的乱局.对某个社会问题,网上爆出的多元信息和意见,是辨别和发现真理的必要前提.所谓网络的"去中心化",则是不同声音的比较,选择,逐渐压倒和消弭非理性声音的过渡阶段,最终使某种有影响力的观点显露真身,产生新的"思想中心"或"舆论中心".网络这个"再中心化"过程,正在日益加速出现和完成.
网络大数据潜伏事物真相的定律,正在征服人类各种繁琐的证明.网络能把一切信息搜索出来,变成人们认识世界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资源,标志着人类已进入认识和驾驭事物真相的社会.网上的每个信息都可视为一个数据,即一个见微而知著的因子,无数这样的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印证,让传媒人发现和分析事件有了充分的依据.这就是网络大数据的特殊功能.
"大数据"(Big data)不是指大量数据,更不是数据新闻的概念.一则新闻即使使用一万个数据,也只能是数据新闻,而不是新闻的大数据技术.搜索,整合巨量数据,对事件做出新闻判断和真相判断,探知社会的是非真伪,是新闻大数据技术的潜在定律.数据驱动新闻是个流程,包括挖掘数据,搜集,过滤,提纯和组构数列,依据垂直集成数据模型,SOA组件和"云构架"技术发现事实真相.[14]数据记者亨克・范・伊斯(Van Ess Henk)认为,数据驱动新闻使记者在数据中寻找重要的角度或完整的事实,把一些隐蔽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揭示出来.[15]
借助大数据挖掘事件真相,离不开媒体正确的立场和是非观念,仅仅依靠数据仍将劳而无功.正确认识事物真相需要高尚人文精神的指引,缺少这个前提,大数据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能为散布谬论提供支持.在即将实现的物联网时代,人类的方向盘仍然是坚持正义的人文精神和高于一切的公共道德,否则就会被大量复杂信息或垃圾信息所欺骗,所埋葬.
②人类第一张活板印刷报纸是1615年的"法兰克福新闻"周刊,距今约400年,也许报纸还有30-50年的生存期.
[2]李璐.报纸媒介的消亡:基于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14(11).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0.885248 | 243.235294 | 0.006537 | 0 | 481 | 2,097 | 1,055 | 4.148438 | 0.143289 | 0.002641 | 423,100,008,320 | 新闻传媒 |
[摘要]新媒体与网络上泛滥成灾的标题党现象,实际上源于媒体界更为广泛的标题焦虑心理.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标题党现象和标题焦虑出现的直接动因,其深层原因是信息传播的泛滥.标题焦虑和标题党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媒体界面临新闻传播格局革命性急剧变化的群体心理反应,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发展整体进入深化改革关键期和社会转型过渡期的社会心理背景,是信息传播发展难以避免的一个历史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制度看,媒体转型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传统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要发挥思想宣传主流作用.
在当下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众多观察者的描述里,按照信息被受众有效接受的结构分类来说,我们正最大程度地处于读题时代.所谓读题时代,是指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极大丰富,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和碎片化倾向,阅读注意力已由传统的读文,读图,发展到了读题――各类传播载体上的信息如此之多,以至于读者(受众用户)对绝大多数信息只会扫一眼标题而无暇细看内容.只有那些标题特别"标新立异"的文章,才可能引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为抢夺注意力,以获得更多用户浏览量,在新闻信息标题的制作上极尽夸张渲染,投机取巧之能事,甚至不惜捕风捉影,歪曲事实,造成新闻事实传播的扭曲,出现了"标题党"现象.其实质是各类新媒体处于惊涛骇浪般的信息风暴之中随时生灭,对于如何吸引和黏滞用户力不从心而充满不安,集中体现为"标题焦虑".当这种焦虑传导到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纸媒时,饱受新媒体威胁和自身转型压力的纸媒张皇失措,一贯的新闻理念和标准被深刻动摇,却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2014年4月26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一期"'标题党'制造的新闻"节目,在河南媒体界和舆论圈引起了强烈共鸣.
该节目说的是"大河报"3月27日一则标题为"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的报道,网络转载时被标题党改成了"病人因欠5万元手术费,颅骨被摘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原稿的本意是说漯河患者虽经医护人员多方照顾,却因家庭变故依然困难,呼吁社会予以救助;而标题一改,却变成了冷血医院不讲医德,没有人性.很多网友来不及看文章内容,只看标题就义愤填膺,千夫所指,恶评如潮,本来做好事的医院却无辜背负了骂名,成为网上讨论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新例证.
实际上,标题党指鹿为马,造谣生事,制造网上舆论热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总体来说,标题党为祸舆论传播,干扰正常的信息传递,造成新闻事实之扭曲,其基本手法是夸张,渲染,乃至于虚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强提要点,混淆逻辑.从新闻报道中提取最显著的要点,在标题中重构逻辑关系,以达到更强烈的反差吸引人关注,前述"大河报"报道被"标题"一例即属此类.这样做,由于逻辑关系并非事实本身,常常会走向原文意思表达的反面.
二是放大一点,不及其余.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刺激最吸引人的一点放大炒作,而不管这一点在整篇文章中是主流支流,所占分量大小.实践中往往是紧盯新闻报道中最抓人的负面内容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所表达的意思和观点要么与原文相距甚远,要么完全相反.
三是东拉西扯,牵强附会.有的时候,新闻报道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亮点",标题党便处心积虑把报道内容强行向当前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上穿凿附会,人为制造关注点,以吸引读者眼球.
四是空穴来风,羊头狗肉.更有甚者,一些网媒为了博取点击量,凭空捏造一些爆炸性标题挂在网页抢眼位置,点开来链接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他报道.这些标题屡屡让人上当,越来越有效地消解着受众与媒体之间弥足珍贵的信任关系.
新媒体与网络上泛滥成灾的标题党现象,实际上源于媒体界更为广泛的标题焦虑心理.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网络第二舆论场的形成,特别是自媒体的井喷式发展,现存所有介质和性质下的媒体都被迫进入了高度自由激烈的白热化竞争状态.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争夺读者和用户注意力,千方百计抢夺舆论传播影响力.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断放大新闻标题的导读功能作用,使其原本就在标题制作方面存在的夸张,类比,借喻等手法走向极端,甚至超越新闻传播的道德底线,制作虚假标题,以吸引读者.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标题党现象和标题焦虑出现的直接动因.
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投入(或者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收入减少),纸媒需要发行量,电视需要收视率,网站需要点击率,自媒体需要粉丝和转发率.而在网络渠道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新闻标题成为吸引读者和用户"登堂入室"的第一法宝.标题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关注该媒体及其报道内容,成为媒体能否形成传播影响力,吸引资金投放等一系列生存发展策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都市类媒体曾经采用同样的策略,首先在新闻报道内容和标题上做足文章,在读者市场中赢得与主流党报不同的特质而大获成功.在今天"人人都有录音笔,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背景下,广告商的目光日益向网络和新媒体偏移,传统广告市场不断萎缩,就连向来稳重自持的党报也不得不加入标题比拼的浊流中,标题焦虑俨然成为整个媒体界的症候.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标题党现象和标题焦虑的深层原因是信息传播的泛滥.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总是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相伴相随.在现代报纸出现之前的漫长历史里,知识和信息一直是少数人垄断的稀缺品,甚至是统治阶级借以统治人民的最有效工具.而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标题,最初也只是在不同信息之间进行区别的标识而已,这从我国唐宋众多诗作以"无题"为题可以管窥一斑.此后随着文明与技术的进步,现代报纸崛起,新闻信息的传播逐渐由贵族走向民众,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近现代一二百年间,新闻信息传播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与之相应,新闻标题也忠实地发挥着"报道眼睛"的作用,生动而准确地承载着信息传播功能.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与成熟,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媒介两端的供求平衡迅速被打破,呈现出严重供过于求的过剩局面,信息传播遽然深度进入"买方市场"――信息的数量,内容,趣味和立场极大丰富,单个用户或读者对应的是海量信息;理论上说,只要读者愿意,他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获得任何他想要获得的信息.因此,信息消费者(读者或用户)相对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消费或者不消费某一条信息,消费者拥有完全自由.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上大众传播的信息消费格局,使媒体在吸引和黏滞读者与用户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传播在渠道和形式上越来越互联网化,互联网信息链接又以文字标题为主要呈现方式,这使新闻报道信息的推介功能越来越集中到标题上来.要凭一条二十几个字的文字标题,第一时间牢牢抓住读者快速漂移的目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们猎奇,八卦等低级心理需求.这就是媒体集体出现标题焦虑乃至于标题党现象的传播心理学根据.
标题焦虑和标题党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媒体界面临新闻传播格局革命性急剧变化的群体心理反应,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发展整体进入深化改革关键期和社会转型过渡期的社会心理背景,是信息传播发展难以避免的一个历史过程.
那么,长久以来一直以正义良心和社会守望者形象出现的传统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这一颠覆性革命进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焦虑,减少震荡,抵制标题党现象侵蚀,不断加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自身生存发展价值呢?一方面要督促有关管理部门尽快补上在现代新闻宣传和传播管理制度建设上的短板,科学规范信息传播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现代舆论传播发展的客观性与复杂性,对社会心理沉淀有一个合理期待;更为重要的是,媒体和媒体人自身要保持职业理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排除干扰,心无旁骛,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创新主流价值宣传内容形式,进一步巩固思想宣传主阵地的地位.目标明确,就不会焦虑.
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传统主流媒体党报属性的根本要求,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我们必须从这个基点出发,去观察社会,融入变革,开展工作,实现价值.
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宣传报道工作?如何遵循新闻规律提高宣传艺术?如何让党的政策理论宣传更好地与现代生活融合?......这些重大宣传实践问题在许多党报媒体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如果我们始终围绕这些党报媒体面临的根本问题开展研究,谋划工作,就会目标明确,心有定力,而不会为外物所迷,躁动不安;就会步履坚实,行有成效,而不会踟蹰不前,迟疑徘徊.
人民日报近年来秉持"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信念,不断在采编思想,体制机制和栏目设置等方面推陈出新,持续提高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党报宣传如何与时代同步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第二,重建理想,担当责任,在遵循职业操守中贯彻职业信念,在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中体现新闻价值.认识明晰,就不必焦虑.
在当前的舆论格局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术转型的双重压力.媒体内各项发展指标一路下滑,而新的增长点难觅踪影;媒体外则一片唱衰之声,"传媒"必死等言论甚嚣尘上.左支右绌,内外交困,忧虑焦灼,惶惶骚动,实属常情.但随着新闻学界对于媒体转型的讨论日益深入,一个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不管传播技术和渠道如何变化,新闻报道本身的价值不会变;不管形式与平台如何变,关注民生疾苦,守望公平正义的媒体职责不能变.
当前由过度网络化带来的新闻阅读碎片化和浅表化不可持续,因为这不符合人类精神需求的发展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喧嚣浮华退去,理性智慧回归,由新闻专业人士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生产的深度严肃的新闻产品,必然会居于新闻传播价值链的上端.网络平台上由自媒体或互动用户生产的海量原生态,碎片化信息,不可能取代经过专业媒体人发掘,筛选,提炼而成的新闻作品,就像网友上传的视频无法取代电影电视片一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传统媒体当前最大的任务,依然是更加科学规范地推进专业化工作,持续提高专业化产品的品质,而不是急于自我否定.
第三,打造品牌,勇于探索,在不断完善自身壮大自我的基础上直面行业变革,为最终实现媒体转型积蓄力量,积累经验,积聚人才.进退有据,就不用焦虑.
媒体品牌的力量来源于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并释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其合法性在于读者对媒体新闻产品品质的信任与认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即意味着价值.知名媒体品牌即意味着高品位的新闻产品.在这样的互信关系下,媒体可以超脱于杂乱,肤浅的初级市场竞争,事半功倍地收获传播市场高质量的回馈.比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报道,南方周末的特稿,完全用不着在标题的浓妆艳抹上下功夫.它们的标题往往质朴自然,简洁明了,却依然会有大量忠实的读者关注并阅读它们的报道内容,接受它们的价值输送.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大量传统媒体在前网络时代积淀了丰富的品牌内涵,在读者中享有较高权威性.如何在变革过渡期通过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的政策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采编管理和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品牌经营,持续增强品牌厚度和价值,进一步提高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平台转型和技术融合打好基础,是传统媒体应对变革挑战的应有选项.在此基础上,冷静观察,科学决策,果断出手,积极参与媒体转型的探索.如果在山雨未来之时就张皇失措,匆忙应对,不仅有可能丧失原有优势,无谓地消耗品牌价值影响,也无助于实现与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总之,标题焦虑源于媒体及媒体人的整体焦虑,媒体及媒体人的焦虑源于对传播革命未来不明的恐惧.但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制度看,媒体转型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传统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要发挥思想宣传主流作用."不管将来媒介格局如何变化,国家办的主流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状态恐怕不会有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国家长治久安,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讲,都需要主流媒体来引导整个社会舆论."[1]
脚踏实地者,既要抬头看路,更要低头拉车.在前后左右情况不明的条件下,一心修炼并强壮自己才是王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摒弃阻碍报纸报道的体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新闻事业中."[2](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 0.907088 | 152.636364 | 0.027645 | 0 | 297 | 1,247 | 1,027.6 | 4.105469 | 0.111971 | 0.060208 | 423,100,008,393 | 新闻传媒 |
推动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事关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事关壮大主流舆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落实,媒体融合取得重要进展.为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坚持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坚持平台与网络并用,内容与服务并重,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力争用1至2年时间,新型传播平台和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流舆论引导能力,精品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信息和服务聚合能力,先进技术引领能力,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用2至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着眼长远,广播电视行业逐步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1.优化资源配置.按照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加快把分散的,优质的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加快推进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解决同质化过剩供给问题,强化需求导向,服务实效.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对定位不准,影响力小,用户数少的坚决关停并转.打通各个领域,统筹各种资源,形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整体合力.
2.大力建设新型传播平台.积极支持广电机构发挥整体优势和视听特长,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引入多方资源,加强多方合作,面向各类终端,形成强大聚合力引领力.大力增强平台信息服务聚合与精准分发能力,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强的媒体服务,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
3.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进各级广电媒体协同联动,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一体运营网上网下业务,集中力量做优主平台,拓展主渠道,做强主账号,建立健全资源集约,协同高效,方式创新,内宣外宣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占据全媒体传播主流地位.中央级广电媒体围绕自身定位,加快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旗舰",形成引领效应和示范效应.省级广电媒体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品牌化和规模化运营,打造区域性传播平台.市级广电媒体因地制宜,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合作,加快自身融合发展步伐.发挥广电媒体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有条件,有实力的广电媒体为龙头,推进多种形式的集群化发展,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航母".
4.协同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省级和地市级广电融媒体建设,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健全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行业优势,加强广电播出机构与传输网络的深度协作,落实标准规范,做省级技术平台和地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提高省级,地市级广电机构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内容供给能力.探索"一云多厨房",构建统分结合,互为支撑,纵横联通,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业务体系.鼓励地市广电机构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做强做实基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阵地.
5.塑造全媒体知名品牌.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完善自有平台功能,一体推进优质内容,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应用.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深度挖掘传统媒体品牌价值,全面加强新媒体领域品牌创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构建涵盖内容和服务,技术和平台等的全业务链品牌矩阵,增强在主阵地和新兴传播阵地的综合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辐射力,社会影响力.
6.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广电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媒体与用户的连接,建构群众离不开的平台和渠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产和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内容,提倡求实求新,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力推行"开门办台",用好客户端,用户社群,网络问政等联系群众平台,加强深度互动,吸引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等内容生产传播,提供线索素材,分享交流评论.加强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更好服务党政部门.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干部群众拓展媒体融合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
7.持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提升惠民工程实效.加快广播电视服务升级,健全全媒体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更好链接融合各类资源,统筹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全场景提供高质量综合服务,协调发展空中课堂,智慧城市,电视会议,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主动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加快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和发展的"枢纽"平台,在拓展服务供给中育新机开新局.支持立足优势,提供政务新媒体等平台账号托管运营,内容审核,舆情应对和媒介素养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8.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坚持为民,惠民,便民,顺应万物互联,万物皆屏,万物皆媒趋势,创造更好体验.推动固移融合,台网协同,加快新型广电智能终端和应用的研发推广部署,优化互动体验,发展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连用户等新模式,加快推动高质量视听和综合服务终端通,人人通,时时通,推动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个性化,满足用户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无缝衔接服务的需求.
9.提高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深入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新时代精品工程,从创作生产的源头发力,做精做强做专全媒体内容,不断创新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强化主题主线宣传,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准确及时发布融媒体新闻信息,为其他媒体转载提供新闻信息源,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场主动主导权.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运用新方法讲好故事,提高亲和力表现力感染力,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扛鼎之作.提高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供给能力,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深耕专业化,垂直化,场景化内容服务,推动视听科创与文创应用,提高精品内容成果转化率,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10.加大高新视听内容供给.加快建设全媒体内容供给体系,统筹考虑音频节目,短视频,竖屏节目等形式,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强化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加大移动端内容产品制播力度,加强超高清视频,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VR/AR/MR视频等高新视听内容供给,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用新理念新技术支持云端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提高内容质量和供给效率.
11.充分开发利用版权.加强对品牌,版权和数据等无形资产的合理开发,规范使用,防范侵权盗用.保护原创积极性,保护开发内容创意,工作室团队,播音员主持人等核心资源.加强媒体资产智能化,规范化开发利用,统筹建设高效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综合利用区块链等先进保护技术,创新完善收益分享制度.
12.加快升级传播体系.深入实施智慧广电战略,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一体化推动广电5G网络建设和全国一网整合.围绕高新视听,多终端融合传播等典型场景,推出一批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加快广电新基建和5G应用,打造广电5G应用平台,建设智慧广电数据中心,推进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化.加快有线,地面无线,卫星等相互融通,智能协同,构建高速,泛在,智慧的新型传输覆盖体系,形成广播通信协同,大塔小塔联动,有线无线融合,大中小屏互动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和用户服务体系.智能配置"云,网,边,端,业"要素,提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
13.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构建数字经济环境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业务模式,加快用户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大数据汇聚应用,构建互联互通互用的大数据系统,做好各类数据保护,丰富开源工具和数据服务,推动内容生产,服务,流程和运营的转型升级,增强传播平台一站式服务和灵活应对新业务场景能力.建立行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打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播之间,视听节目制作传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加快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
14.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大力实施"广播电视迭代行动计划",坚持需求牵引,适合管用,安全可靠原则,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多技术集成创新,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专业团队培养,注重关键技术标准,专利转化,构建新技术生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全产业链协同推进,鼓励技术工具和平台能力共享,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协同创新,补齐短板,加强成果转化和优势输出,为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15.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高度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入研究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主动跟进,兴利除弊,为我所用,防范新技术应用引发风险,确保技术和内容安全.将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业务研发与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运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培育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高新视听新业态,拉动相关设备生产及消费.加强5G,4K/8K,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全流程各环节的综合应用,抢占全媒体时代战略高地.
16.优化媒体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全媒体思维重塑广电媒体组织架构,以全媒体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阵地,优化生产传播各环节,整合采编制作力量,构建集约高效的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建立全媒体指挥调度体系.健全全媒体绩效考核,移动端首发,优发相关指标权重总和一般应高于50%.用好项目制,工作室,产品事业部等各种内容生产组织和运营方式,实行灵活运行机制,赋予必要的人财物使用支配等自主权,打造自有优质网生内容,网红队伍和社交圈,形成个性化品牌集群,具备条件的可以全资或控股形式公司化运营.
17.用好市场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上市等打造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新型广电企业.创新完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广电机构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推动媒体融合项目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源有效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开展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开展"媒体+"多元业务,构建"广电+"生态体系,实现事业产业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18.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在宣传,技术,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上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制度保障,支持结合区域优势特点,推进节目联合制播,服务便利互通,产业联动发展,共建共享新平台,新品牌,新业态.鼓励建立区域协作体,有序推进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跨媒体资源整合,逐步建成几家区域级乃至全国性,骨干型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
19.创新人事和分配制度.健全成就,机会,报酬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支持建立首席制,领衔制等岗位聘用制度,拓宽各类人才发展通道.落实中央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支持广播电视企事业单位建立符合政策精神和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支持建立全员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定岗定责,同工同酬,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化轮岗交流,双向选择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实行分类绩效考核,与评先选优,职称晋级等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实施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坚持业绩导向,向一线岗位倾斜,拉开二次分配差距.支持广播电视企业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激发内生活力.
20.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身份等限制,建立健全全媒体人才职称制度体系,畅通广电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为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提供特殊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支持以有效形式吸引外部人才加入各类广电工作室.采取对口支援省市"传帮带",合法兼职创业等积极措施,加快改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专业人才匮乏状况.
21.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及全媒体采编制作能力的培训,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本领.全面加强培训供给,加大培训投入预算,强化系统性技能培训,匹配不同岗位需求,支持员工转型和技能提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培训,实操演练,比赛选拔等方式,分层分类,按需定制,提高培训效能.深入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和"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建好用好专家库,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提供干事创业平台,大力培养青年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机构规范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壮大行业人力资源储备.
22.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落实导向管理全覆盖要求,强化主管主办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压实传播平台对内容管理,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行业从业主体信用激励和惩戒管理机制.引导行业组织在服务媒体融合,规范行业秩序,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完善资质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坚持法治与技术手段并重,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营造统一,公平,有序的良性竞合环境.
23.突出改革实效.鼓励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改革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应用示范,推动部际合作,部省共建融合发展项目,建好用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各类实验室,各类支撑服务平台,产业基地(园区).放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和产业重点项目的示范引导效用和带动作用,发挥创新中心,实验室的孵化效应和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推动产业聚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支持融媒体产品服务走出去.编制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指数,支撑行业管理和服务.
24.加强媒体融合考评.把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成效纳入广电机构领导班子和个人考核体系,与年终考核,双先评选,领军人才评选等挂钩.推动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给予新媒体业务和融合平台必要的培育周期,保护推动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担当作为.充分利用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广电视听融合传播基础信息平台,科学评价视听内容融合传播效果.
25.强化党的领导.各级广电部门机构党委(党组)要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加强研究部署,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工作落实,压紧压实责任.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把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导向.
26.用足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创新现有资金渠道对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支持方式,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业务的扶持,专款专用,提高配置效率,使用效益.推动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巩固宣传舆论阵地,提升媒体融合效果提供保障.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更好发挥各类基金作用,增强发展动能.
27.强化督察指导.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媒体融合发展的督察指导.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班子成员全员参与,协同配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强化落实,坚持台账式督察,指导监督与正向激励结合,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
28.加强组织保障.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辖区内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的出台落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工作情况,积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加强同各部门沟通协调,配套完善联络会商机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人才,数据等支持,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审批服务,加强扶持引导,面向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和改善政策供给. | 0.889198 | 227.433333 | 0.00543 | 0 | 508 | 1,649 | 1,221.3 | 4.089844 | 0.123699 | 0 | 423,100,014,780 | 新闻传媒 |
头版被称为报纸的窗口,头版头条则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增强报纸影响力,吸引读者眼球,首先要做好头版.近年来,中央及省市级党报出于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和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不断对头版进行改善和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头版的报道内容,选题,表现形式逐渐丰富,版式设计更加灵动活泼,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更佳.头版不再被党政新闻垄断,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大量刊发,并能较好地呼应社会热点.这表明各级党报对于新闻性和服务性的追求更加积极,能够更好地照顾民众的利益和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
举例来说,中央级党报"光明日报"在2010年改版之际,根据其面向知识界的读者定位,强调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与"人民日报"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它的自我定位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和"权威的思想理论文化传播平台",这直接影响到内容选择与版面风格.根据其面向知识分子的定位,"光明日报"不采用视觉冲击强的头版设计,而突出文雅大气的风格,并通过"今日导读"的板块设置提示报纸精彩内容,为头版信息扩容,在色彩和版式上较为丰富活泼.
省市级党报中,"南方日报"2002年以来8次改版,将报头由原来的左半栏位置改为通栏居中,取消报眼,使报头更加醒目突出.2007年推出680型黄金报型,成为"史上最瘦省级党报",既节约成本,又与国际接轨.拓展头版的导读功能,汇总图文要闻.通过标题,图片,提要形式的导读,使头版的信息浓度高,节奏快,涉及诸多领域,拥有较好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同时突出新闻价值,选题范围从国内外要闻到社区企业均有涉猎.版面语言简洁精练,版式设计灵活,不拘一格.
2006年9月8日,"广州日报"在国内报纸中率先推出"导读与索引",在正报前面每天辟出一张两版的单页,做当日新闻的导读和索引,在厚报时代为读者提供便利.2012年4月10日,"广州日报"再次引领报业潮流,推出全新四维阅读"第一纸".以第一张纸打造"新闻""观点""互动""生活"阅读新四维,故此得名.原有的"导读与索引"升级为"今日天下",按照轻重缓急编排新闻,方便读者明晰便捷地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今日观点"涵盖独家视点,百家争鸣,囊括高端视野,草根声音."今日生活"担当读者的生活管家,为广东地区居家服务."今日互动"依托全媒体平台,着力推动报读互动,报网互动.从"广州日报"的报道到网络话题,从新闻大事到身边小事,以奖品和海量关注吸引读者参与.整个版面设计视觉化,板块化,直观生动,以简短醒目的标题引起读者关注,实现快节奏阅读.版面常有广告设置,极端情况下甚至占到整个页面的将近一半.
在2009年的改版中,广州日报社委会提出"必须更加重视'浅阅读'和对海量信息的精选精编",总编辑为此提出了"短稿标题化,中稿提要化,长稿立体化"的编辑原则,并要求以此为"抓手",着力改进新闻文本写作方式,革新版面和新闻呈现形式,力求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捷,扼要,直观地检索和获取更加浓缩的精华信息,进而以点带面,激发读者进行"深阅读"的欲望.[1]
2012年"新华日报"改版,在头版"落脚""新华关注""新华调查"等品牌栏目的基础上又推出"还原真相"栏目,主要针对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社会传闻,社会话题,派出记者深入调查,多方求证,以确凿的事实,还原真相,匡正视听,正确引导舆论,提高公信力.曾刊出""10万妇女不孕"告诉我们什么"""南京猪肉铅超标"这样出笼""普通盐不会被海藻盐取代",以新闻事实的呈现提升社会能见度.同时新闻报道体裁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更多以短文章的形式呈现.版面语言长短结合,更具有贴近性与可读性.
包括"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在内的国内不少省级党报,对于政策宣传,必发的长稿,使用转版的方式转入其他版面,避免给读者带来心理压力,又利用腾出来的空间刊登其他短新闻,尤其让民生新闻抢占制高点.[2]
省市级党报面向市场,应对都市报与市场化报纸的变革值得关注,尤其是"广州日报"和"南方日报"在党报市场化运营方面的多年经验值得借鉴,这将为党报的长远发展与活力焕发提供保障.另外,如"广州日报"和"南方日报"应对数字化趋势,采取报网融合,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如利用网络资源,推出二维码)实现自身变革的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在地方党报中推广.
即便如此,党报头版改革任重道远.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党的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的党报,头版头条常常被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等内容所占据,一些自主性报道也存在选题不精,文风陈旧,样式刻板等问题,以至于很多读者对党报的头版头条"敬而远之",跳过头条,甚至跳过头版去阅读,形成"领导看(报)头,群众看(报)屁股"的现象. | 0.86438 | 210.555556 | 0.004242 | 0 | 396 | 543 | 842.7 | 4.164063 | 0.163061 | 0 | 423,100,015,255 | 新闻传媒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由人民日报于2018年4月6日起推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充分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崇高精神,充分报道妥善保护英烈纪念设施感人故事,充分报道英烈后人良好家风和英烈家乡发展变化."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放眼寰宇,世界各国各民族无不捍卫和尊崇自己的英雄,各国各民族英雄都受到尊崇和礼待.我国更是如此.无论是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设立烈士纪念日,还是以法律武器守护和捍卫英烈,都表达了人们对英烈的尊崇和缅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枝节代替整体,大做翻案文章.有的妄言刘胡兰年纪太小不可能参加革命,有的质疑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有的诋毁雷锋做人太虚伪......种种光怪陆离的奇谈怪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思潮,不是还原历史,而是歪曲历史;不是发现史实,而是颠倒黑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实际上是在一块一块挖历史长城的"砖头",试图否定崇高,消解革命,混淆是非.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任由其泛滥,放任对英烈肆意攻击的言行,必然会消弭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殷鉴不远,从否定列宁,斯大林,到否定苏共历史,苏联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当时的苏联大行其道,造谣中伤,贬损污蔑社会公认的英烈成为"时髦",结果造成人心不古,思想混乱,成为亡党亡国的重要推手.历史的惨痛教训,反复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惟其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历史,鉴往知来,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充分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崇高精神,充分报道妥善保护英烈纪念设施感人故事,充分报道英烈后人良好家风和英烈家乡发展变化."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放眼寰宇,世界各国各民族无不捍卫和尊崇自己的英雄,各国各民族英雄都受到尊崇和礼待.我国更是如此.无论是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设立烈士纪念日,还是以法律武器守护和捍卫英烈,都表达了人们对英烈的尊崇和缅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枝节代替整体,大做翻案文章.有的妄言刘胡兰年纪太小不可能参加革命,有的质疑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有的诋毁雷锋做人太虚伪种种光怪陆离的奇谈怪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思潮,不是还原历史,而是歪曲历史;不是发现史实,而是颠倒黑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实际上是在一块一块挖历史长城的"砖头",试图否定崇高,消解革命,混淆是非.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任由其泛滥,放任对英烈肆意攻击的言行,必然会消弭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殷鉴不远,从否定列宁,斯大林,到否定苏共历史,苏联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当时的苏联大行其道,造谣中伤,贬损污蔑社会公认的英烈成为"时髦",结果造成人心不古,思想混乱,成为亡党亡国的重要推手.历史的惨痛教训,反复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惟其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历史,鉴往知来,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王孝锡:意志坚定精神不朽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学生时代的王孝锡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大量革命刊物,并结识了刘含初,魏野畴等著名的共产党人.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反动当局一次次酷刑审讯,王孝锡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同年12月30日,王孝锡被敌人押往刑场,牺牲时年仅25岁.何挺颖:不朽井冈英雄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陕西南郑,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在校期间他组织进步读书会,率先写白话作文.1923年,何挺颖参与发起成立了学生会,联络南郑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他在面对当地一些丧失民族气节的悲观论调时写下诗句:"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1929年1月14日,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月下旬,何挺颖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转移途中又遭敌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苏兆征:从海员到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苏兆征,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人,1885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18岁的苏兆征为了谋生,在香港外轮上做杂役,并因此接触到经常乘船为革命奔走的孙中山.在孙中山帮助鼓励下,苏兆征于1908年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等受到密探追捕时,他机智掩护他们脱险.严酷的斗争环境,长期的忘我工作,使苏兆征积劳成疾,于1929年2月25日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苏兆征仍然念念不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他对前去探望他的周恩来等人说:"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我们去组织起来.""大家同心合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杨石魂:先驱肝胆义薄云天杨石魂,原名秉强,字昌义,1902年9月出生于广东普宁南溪镇钟堂村一个中医师家庭.1928年底,杨石魂被党中央调往上海工作.中共中央负责人向他布置了到武汉重建湖北省委的任务.杨石魂服从组织调遣,不避艰险,于1929年2月中旬到达武汉,出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积极开展地下斗争.因斗争环境十分险恶,杨石魂到武汉才两个多月,于5月初在省委办公处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后壮烈牺牲,时年27岁.吴光浩:战果累累的传奇英雄吴光浩,1906年出生,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连长,营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1929年5月初,吴光浩率10余人化装起程,奉命赴河南商城领导起义工作.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敌伏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李子洲:陕北共产党发起人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四运动中,任北大学生会干事,被推举为五四游行大会主席团成员,积极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等爱国活动.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李子洲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折磨,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李子洲入狱前已积劳成疾,加之敌人的残酷折磨,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朱锡昂:八桂先驱芳流千古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其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激励,朱锡昂积极参加反清救国运动,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朱锡昂被捕后,党组织多方营救,愤怒的人民群众到玉林县政府示威抗议,各界人士纷纷要求释放朱锡昂.国民党当局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于1929年6月8日晚在玉林城外北角楼城脚公路旁的小榕树下将朱锡昂秘密枪杀,此为震惊玉林的"榕木根事件",朱锡昂时年42岁.钟竹筠:为党捐躯的女英雄钟竹筠,女,1903年生于广东省遂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秋,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接触进步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7月,钟竹筠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于北海西炮台刑场,年仅26岁.毛泽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毛泽建,1905年10月生,湖南湘潭韶山人,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1921年春,她跟随毛泽东到长沙,进入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和长沙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学习.在狱中,毛泽建写下了"誓死为党""毛泽东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等血书表达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诚.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于湖南衡山县马庙坪,年仅24岁.彭湃:"农民运动大王"彭湃,1896年10月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1929年8月30日,澎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高恬波: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1898年生于广东省惠阳县.17岁考入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1919年在广东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党员.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高恬波不幸被反动派逮捕.反动军阀张辉瓒对她威逼利诱,逼她投降,说出党的秘密.但无论是花言巧语,还是严刑拷打,高恬波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最后问她:"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她大义凛然地回答:"到了你们手里,就没想要活着出去!"同月,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英勇就义,牺牲时31岁.王文明: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1894年出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字钦甫.1924年秋,王文明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他广泛团结琼崖革命青年,以"新琼崖评论"为阵地,进行革命宣传,为琼崖党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30年1月17日,被称为"琼崖革命第一人"的王文明因积劳成疾,于母瑞山病逝,时年36岁.宛希先:井冈山上一尖兵宛希先,1906年生,湖北黄梅人.1924年在黄梅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时,在堂兄宛希俨和黄梅县进步知识青年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县大湾牺牲,年仅24岁.袁文才,王佐:从绿林好汉到红军将领的井冈英杰袁文才,1898年生,江西宁冈县(今井冈山市)人.王佐,1898年生,江西遂川县人.袁文才,王佐都生长在井冈山地区,早年因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相继投身绿林,组织队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在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袁文才曾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征.王佐则率部队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五军守卫井冈山,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929年4月,王佐的部队与宁冈,永新,莲花三县赤卫大队合并为独立团,他任团长.后独立团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王佐任司令员,一直坚守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何昆: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何昆,1898年生,湖南永兴人.幼时读过私塾,学过武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离校,先后到三水,武汉,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何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陈毅安:"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陈毅安,1950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金龙镇神塘湾.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经毛泽东推荐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从事学生,工人运动,如抵制日货,到汉阳兵工厂组织工人罢工及阻拦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停靠长沙码头等.1929年1月在井冈山受伤后,陈毅安回湘阴老家疗养并与妻子李志强完婚.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妻子,奉命任红八军第一纵队队长,兼任攻打长沙战役的前敌总指挥,协助彭德怀占领长沙全城.其间,陈毅安率红一纵队奉命打头阵,面临险重任务,他以坚毅的语气说:"军团信任我们,再硬的骨头也要啃!"长沙被占领后,敌人进行反攻,为了掩护红军撤退,陈毅安于1930年8月7日拂晓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5岁. | 0.890067 | 5,940 | 0.024448 | 0 | 5,940 | 1,731 | 1,033.3 | 4.066406 | 0.18367 | 0.409038 | 423,100,027,909 | 新闻传媒 |
传媒观察丨青少年网络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编者按: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19岁以下群体占比15%左右,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事实上,以"Z世代"(Generation Z,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为主体的当今青少年群体,其成长时期与互联网的形成,发展几乎同步,被公认为是第一个从小同时生活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原生世代.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导演祁麟,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5期发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切入,通过梳理青少年网络传播的多元协同逻辑,指出主流媒体平台具有成为青少年网络传播关键行动者的责任与能力."转译"的过程主要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影响力,权威传播渠道,受众信任度,技术先进性和政策激励协同完成,最终招募并动员其他人类行动者与非人行动者共同参与行动者网络的建构中,以此实现路径创新.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出发,青少年网络传播并非一个客观,自在的存在,而是由异质行动者建构出来的.哪些是行动者网络中的关键环节,转译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网络中的"强制通行点"在哪里,多元主体间是否存在互动和博弈,异质行动者的广泛参与有没有催生出新的内容生产机制,核心行动者在青少年网络传播中的应然角色是什么,这些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传播的创新行动
随着青少年网民群体的增长,青少年网络传播逐渐成为移动新媒体平台的重点深耕方向和流量来源.总体而言,青少年网络传播呈现出蓬勃创新的发展景象.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失范现象,但更多可见青少年网络传播在应急传播,聚合传播,智慧传播,交互传播和价值传播等方面做出的创新行动.其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尝试以"建构青少年网络传播共同体"为"强制通行点",通过PGC+PUGC内容聚合体系,账号激励政策,算法平台等"转译"过程,有效锁定并招募了社会机构,信息技术,公众(家长/孩子),政策法规,媒介素养等异质行动者,实现青少年网络传播的价值引导,知识传播,社会协同,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效应.
(一)应急传播,动员社会协同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号召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多家移动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隔离在家亿万用户在线学习的刚需,充分发挥媒体责任感,开设免费在线课程.其中主流媒体平台"央视频"于2020年2月1日至5月15日,最先动员头部教育机构力量,联动438个社会账号在全网率先推出免费直播课程近2万场次,累计观看超8.56亿次,最多时达188万人同时在线,互动次数超过4200万次.稿件"停课不停学!来央视频上免费直播课,课程表在这里",单篇微信阅读量超2500万,成为"现象级"传播稿件,在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成长期极其罕见.爱奇艺知识"停课不停学"计划专区则紧随其后,联合40余家头部教育机构,开放免费课程,在爱奇艺教育频道,知识频道,爱奇艺知识APP等子平台同步上线.此外还有"腾讯教育[不停学]联盟"联合百家教企共筑"在线课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优酷,钉钉联手发起"在家上课"计划,字节跳动旗下清北网校,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邀请名校名师开设"在家上课"专区等.
(二)聚合传播,助力教育公平
央视频等移动新媒体平台通过荣誉与分成兼具的账号激励政策,锁定全国教育系统,行业头部教育机构,名师创作者,垂类创作机构以及各大院校,实现教育资源和知识内容聚合.以央视频为例,其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依托"账号森林"内容生态体系,招募了教育,青少,文史,自然科学,体育,舞蹈,动物,趣味百科等诸多文化知识领域的账号入驻,基本覆盖全网青少类PGC+PUGC头部账号.同样以账号群为资源聚合方式的平台还有哔哩哔哩,字节跳动旗下产品,知乎等.2021年,哔哩哔哩泛知识内容播放占比45%,抖音泛知识内容播放占比20%,聚合化的高质量泛知识内容已经成为青少年用户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各家媒体平台依托聚合的行动者资源,开始推出种类丰富的泛知识活动.2020-2021年寒暑假期间,央视频策划"寒假慕课"项目,动员名校名师,优质教育垂类账号联合推出美育专题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尤其是美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快速汲取专业美育知识;上线"云暑假"TAB页,特别编排精品内容助力云上素质教育,积极响应"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政策号召.类似的活动还有哔哩哔哩课堂"暑期挑战赛",#bilibili暑期夏令营#,抖音×首都科普"乐享科学营"实践活动等.由此,一个个推进社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行动者网络,得到多方共识和推动,自我运转起来.
(三)智慧传播,打破信息茧房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于2021年底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针对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作出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具体规范.与此同时,在聚合海量优质视频,构建教育内容矩阵,避免因单一品牌内容局限,造成用户盲目选择,打破平台壁垒,全面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央视频作为主流媒体平台也主动发力,以"核心算法"+"内容优化"+"用户发展"为核心思路,自主研发"总台算法",除传播量,浏览量,点赞量等流量指标外,还加入价值传播因子,动态平衡社会网络评价体系,尝试以既能彰显主流价值观,又能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的"总台算法",打破信息茧房.一方面,为青少年推送其所需要的多品类泛知识内容,以通识教育丰富其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变"灌输式"学习为"赋权式"学习,将选课权交给孩子,让青少年建设性地运用大众传媒,成为在线教育的参与主体.
在此过程中,AI算法成为被招募的非人行动者,被核心行动者动态连结到一起,令移动新媒体平台得以成为青少年的"百科全书".
(四)交互传播,沉浸式寓教于乐
如央视频联动多家景区,持续推出张家界武陵源等数十条景观慢直播,通过沉浸式慢直播体验,补益疫情之下青少年无法出游扩展视野的现状,让青少年得以通过"云出游"身临其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哔哩哔哩上线"互动视频"功能,许多泛知识视频得以通过引导用户点击屏幕中出现的"按钮",邀约青少年目标用户群体沉浸式体验对应的分支知识点;腾讯博物馆"我的考古笔记"H5,支持用户在作品中寻找宝藏,沉浸式体验考古之旅;爱奇艺遍知推出萌状元互动学习一体机硬件产品,帮助青少年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通过研发互动技术,移动新媒体平台得以将技术从"他者"转译为"行动者",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寓学于乐,实现青少年网络传播从"有用"到"有趣".
(五)价值传播,正向引领去伪存真
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央视网等多家官媒先后表态,要求从严治理饭圈及粉丝经济的乱象.央视频针对此乱象,主动建构起主流价值网络,严格审核线上青少年内容,确保资源质量,做信息流通把关人,杜绝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害内容.
二,核心行动者在青少年网络传播中的应然角色
通过央视频等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创新行动案例呈现,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平台具有成为青少年网络传播的关键行动者的责任与能力."转译"的过程正是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影响力,权威传播渠道,受众信任度,技术先进性和激励政策协同完成,最终招募并动员其他人类行动者与非人行动者共同参与行动者网络的建构中.在此过程中,"建构青少年网络传播共同体"成为"强制通行点".异质行动者的广泛参与催生出PGC+PUGC等新的内容生产机制,相应的,科学技术也在异质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与转译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互动和博弈不仅存在于自建行动者网络内部,也来自商业资本等其他核心行动者构建的其他行动者网络.因此,核心行动者是否具有自我约束与正向引导能力,是检验一个青少年网络传播网络是否正向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核心行动者应当成为青少年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第二课堂"和"好伙伴".
(一)坚持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做青少年的"把关人"
2019年3月,在国家网信办牵头下,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上线,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且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抖音,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等多家商业平台在此背景下也自发推出时间锁,青少年模式,亲子平台,客服专线,家长手册等各类未成年保护措施.
然而,根据2021年7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1)",当前全网社交平台防沉迷(综合)管理,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仍然相对较弱,音视频平台在信息提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方面同样非常薄弱.2021年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署进一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9月14日,北京一公司通过其自营游戏平台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被罚10万元,成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第一案".
(二)坚持"专家参与"与"交互式学习",做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为防止青少年"娱乐至死"式网络文化参与,需要有真正有价值且青少年喜闻乐见,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予以对冲.加强青少年内容产品的教育价值,建设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是移动新媒体平台做好青少年网络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青少年有其文化接受的特殊性.在做好内容板块年龄段细分的基础之上,应当引入儿童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共同参与调研,设计,咨询,建立节目出品测试程序,以确保青少年内容产品的质量.如美国经典儿童电视节目"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主持人罗杰斯就曾加入儿童早教研究项目研究儿童发展,和儿童发展学家共同探讨节目的风格走向;日本NHK"献给未来的科学家"材料科学科普节目,是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合作制作;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制作的"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取师于齐白石等画家,体现我国鲜明的文化特性和审美趣味,让青少年建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专家参与研发的优秀节目,以思维启发为先导,并不需要高昂的制作成本.被誉为"青少年电视界奥斯卡"的慕尼黑国际青少年电视节还为制作成本低的优秀节目颁发特别奖(赵玉明,1988).以上案例均体现出媒体对于专家等人类行动者的动员能力.另一方面,青少年网络传播应当聚焦"科技向善",充分发挥移动社交媒体的技术优势,强化青少年内容产品的交互设计,引入研发工程师,打磨适合亲子交互,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块.
当人类行动者("专家参与")与非人类行动者("交互式学习")得到核心行动者的动员,被纳入成为新媒体平台青少年内容产品的"一般行动者",相信青少年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收获高质量的教育价值,移动新媒体平台也将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三)坚持"家校协同"强化媒介素养,做青少年的"好伙伴"
"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中,人们必须学会生存."(Mcluhan.M.1964)媒体融合时代,伴随媒介权力下移,受众主体性凸显,不实信息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青少年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威胁(Henrietta Fore,2019).青少年要能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自觉抵御负面信息,分辨真实自我和网络自我的差异,理性表达自身意见,生产和二次传播信息,提高社交媒体使用能力,加强时间管理和注意力管理,需要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媒介素养将成为重要的非人行动者,成为核心行动者重点聚焦的行动方向.
(载"传媒观察"2022年第5期,原文约10000字,标题为:青少年网络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 -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此为节选,注释和图表等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
[作者简介]祁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导演,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欢迎关注"传媒观察" | 0.872002 | 155.03125 | 0.028877 | 0 | 479 | 1,210 | 1,238.5 | 4.066406 | 0.163878 | 0.022692 | 997,100,007,549 | 新闻传媒 |
本书是作者对于自媒体时代,如何才能引领现代舆论场的思考.论述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媒体生态环境的剧变,推动了全球媒体格局的深度调整和变革,进而导致传统媒体面临着生死抉择?在剧变和危机面前,媒体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从而不被淘汰出局?从传媒格局演变及不同媒体的境遇与应对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规律性的启示,用以指引未来前行的方向?在重大变革,剧烈竞争,深度整合,局部洗牌的格局下,谁能引领当代舆论场?
把新兴媒体建设作为战略转型的抓手
传统媒体的转型包括不同的维度:从媒介类型来讲,是从单一的媒介类型向集合,复合,融合的跨媒介,多媒体类型转型,譬如从单一的文字,图片介质,转向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合的多媒体,通过符号和形态的解放来释放新闻信息生产力;从媒体的文本形式来讲,是从传统的消息,通讯,特写,述评,调查等的新闻报道,向面向互联网的增添以图表,图片,音视频为主的有在线互动功能开放式新闻表达形式转变.譬如在美国大选报道中,一些媒体将消息,图片和视频制作成为电子地图,在地图上用多媒体方式标注各地投票情况,选举动态和背景解释等;从媒体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讲,是从传统的点对面的广播通信式的大众传媒,向重视端对端的传播,拓展媒体产品产业链条,丰富媒体运营模式的全媒体生产体系转型.譬如,一些报业集团通过内容的数字化改造,从单一的报纸发行向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拥有文图声像制作出版能力的全媒体信息服务集团转型.但是不论媒体的转型是靠媒介类型变化,文本形式变化还是生产方式变化,主流趋势无疑是与新兴媒体融合,甚至是主动地去拥抱陌生的新兴媒体,即便心中有一百个不情愿.
新兴媒体是一个比新媒体更宽泛的概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不仅包含了媒介类型的转化,还反映出媒体的文本形式和运行方式的变化,这个体现在几个阶段上.
在第一个阶段,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媒介类型从互联网下到互联网上的"平移",这是媒介类型的转移.譬如报纸将新闻报道进行数字化转换,平移到网上,创建PDF等格式的网络版面;电视台开办视频网站,将电磁信号的片源转化为数据信号的视频,面向网民播出.
在第二个阶段,传统媒体的转型更侧重于全媒体业态的开发,不仅完成了媒介类型的转移,还强调融合媒介产品的开发,重视线上线下的互动,将多媒体产品作为一种拓展受众互动渠道和媒体运营方式的抓手.譬如,报纸更强调网络版与印刷版的内容区分,形成网络版和印刷版的差异化发行,报媒网站更多承担的是为读者提供互动的功能,同时能通过网络互动来获取报道线索或举办媒体品牌运营活动.电视台则通过视频网站实现视频产品的集成,然后将视频的集成播控平台作为一种深度营销平台,通过提升流量,访问量来提升网络广告收益,或通过付费观看方式直接获得收益.
在第三个阶段,媒体的转型是面向互联网的全位面,全时段,全网络的终端对终端的云传播的趋势,向全媒体的,终端化的,深度互动的新型媒体传播体系的转型.譬如报纸,电视台,电台,杂志开发终端应用产品,进入PC,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平台,整合采编模式,将采编和用户互动深度融合,拓展基于服务宗旨的移动增值,互联网增值,数据商业化,深度定制的付费内容等服务.
由此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以新兴媒体作为抓手的转型,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转型,是在市场中靠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摸索出的经验道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上世纪40年代就曾说过:"短期内以及更遥远的未来,科技将逐渐从强度,材质和能量问题转向结构,组织,信息和控制问题."如今人类已经触碰到了这个预言中的现实 - - 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因此,传媒转型也应该从技术一元论的思路中解放出来,从更高角度和更深层次思考如何应对环境的剧变.
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时,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丰富多媒体形态
无论是内容,产品,还是载体,终端,形态单一是传统媒体与生俱来的短板,在新兴媒体建设过程中要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首位,因为它是新媒体传播最基本,最基础的要素和特征.在网络信息时代,一个没有多媒体采集能力的媒体,很难说它有希望的未来;一个没有多媒体融合产品的媒体,很难说它有健全的传播体系;一个没有完备的发布通道的媒体,很难说它有强大的影响力.
(2)构建多功能平台
新兴媒体最核心的架构是一个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信息交互平台.这个平台既是将信息内容转化为信息产品的加工平台,又是将信息产品与市场和用户联系的互动平台.有了它,才能为用户和受众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有了它,才能将产品与服务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它,才能切实引领舆论场,掌握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因此,打造这样一个多媒体,多功能平台是新兴媒体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个平台应该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技术平台,要实现功能强大,系统完善,技术先进,操作便捷,界面友好,运行安全,人性化设计,具备收集分析聚合传输信息,综合加工各类资讯,技术解决,客户培训,信息反馈,意见受理,售后跟踪等集成功能.
储存功能是信息交互平台最基本的功能.平台可以对各种媒介类型的内容进行分类,标记,索引,便于搜索和抓取,这是资源重复使用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信息交互平台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多媒体数据库,不仅仅可以储存海量数据,还能对这些数据进行二度乃至N度挖掘和使用.BBC正在倾力把其网站打造成为一个有强大存储功能的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存量是40万小时的BBC电视节目储备资源,增量则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上的用户终端软件和网站等"全平台"上的用户贡献内容.为此,BBC在各终端平台上实施音乐战略,鼓励受众通过BBC播客创办个人音乐电台,力图把BBC建设成为"未签约乐队的最佳去处".BBC还开发个人档案视频类的栏目,鼓励用户上传个性化视频等等.在这个数据库中,BBC还对元数据进行分类,便于用户在庞大的内容资源中搜索到想要的东西.
由于多功能平台既是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产品生产系统,既是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又是一个在线销售系统,设计功能多,覆盖范围广,所以在平台的标准设定上,要强调一体化,即要实现硬件和软件,硬平台和软平台的同步与协调.而在平台覆盖上,要形成网络化,让总部与站点,国内与国外,媒体与用户在同一张网络中互联共生.
(3)打造新媒体终端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种形态的信息终端层出不穷,除了传统大众传媒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户外大屏,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终端相继问世并迅速普及.终端是用户和受众接收新闻信息服务的渠道,是信息服务价值实现的最终载体.因此,打造自主拥有的性能优良的新媒体终端,是新兴媒体建设的重要环节.
分众传媒无孔不入地进入户外广告和楼宇广告,不仅在户外,电梯大面积收购LCD显示屏网络,还进入卖场终端搞商业联播,进入影院在大银幕上植入广告,效益非常好.分众传媒2012年全年营收达到9.275亿美元,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两大报业巨头全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可以说,分众传媒用新兴的媒体终端重新定义了媒体.
在"4·20"芦山地震中,新华社四川分社和移动公司合作,用手机短信平台"农信通"通报灾情,组织有关方面救灾抢险,监测灾区物资供应和配给,帮助受灾群众寻找失散亲人下落,这是其他媒体终端难以做到的.新华社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上租赁的大屏幕,把广告屏幕改造成户外可控的电子终端,不仅展示中国形象,推介中国企业,而且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其他媒体终端难以做到的.
由此可见,不管是手机应用,户外屏幕还是其他形式的终端,都在深刻改变新闻的生产方式,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媒体的盈利模式.
在打造新媒体终端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和服务的增长点,抢占战略要津,打造全方位覆盖的终端体系;二是要把握终端的主导权,避免沦为他人的附庸,失去直接与市场,用户对话的权利,为他人作嫁衣裳;三要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 0.89769 | 151.5 | 0.004212 | 0 | 468 | 796 | 939.8 | 4.347656 | 0.120312 | 0 | 997,100,011,537 | 新闻传媒 |
订阅广州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热闹非凡的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景观中,也不乏底层人的身影,他们往往是都市体力劳动者,如清洁工,快递员,售票员,打工者等.他们出现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被呈现为三幅固定的面孔.在公益广告里,他们是吃苦耐劳,温情善良的普通人;在社会新闻里,他们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等待被救助的弱势群体;而在法制报道中,他们又是扰乱城市秩序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他们既是道德纯洁的好人,又是值得同情的社会底层,还是"正常生活"的威胁者.在"他们"和未曾言明的"我们"之间存在着一道清晰的社会屏障,仿佛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近期,有一部作品试图从这些定型化的形象中展现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样态,这就是央视新闻频道中秋假期播映的讲述广场舞者的电视纪录片"不如跳舞".虽然拍摄这些作品的人并非底层人,但从这些自由自在伸展的身体可以看到,底层人不再是温顺的绵羊或残暴的毒蛇,而是与中,上层空间里的都市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快乐,有忧愁的个体.
舞蹈与广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舞蹈变成城市生活和现代文化的符号.与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形象不同,交谊舞,迪斯科等西方文化代表着自由和开放,随之兴起的歌厅,卡拉OK,KTV,夜店等也从资本主义奢靡腐化的象征转变为城里人追求时尚,消遣娱乐的日常场所.
在80年代,从电视里看到名为"阿里巴巴"的迪斯科和热情扭动的身体,给生活在县城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种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与张扬的舞蹈以及激昂,集体演唱的革命歌曲,学校里教的民歌等不同,意味着一种个性的解放和身体的反叛.这些流行音乐,新潮舞蹈,吻合于80年代重塑个人主义,自由价值的主旋律,而文艺作品中的舞蹈演员也经常被赋予性感,诱惑的女性角色.
90年代以来,舞蹈除了成为文艺演出,先锋艺术的组成部分,还承担着两个功能:一是属于高雅的人文艺术教养,如舞蹈教育是都市儿童课外的必修课,二是少数新兴都市中产者也学习西方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拉丁,伦巴等西式舞蹈俱乐部,如电视剧"不如跳舞"(2010年)就呈现了商品房社区居民学习国标舞的故事.
相比这种依靠身体语言来展现美感,表达思想的舞蹈艺术,近些年,媒体上还经常出现另外一种负面的,被污名化的舞蹈形式,这就是广场舞.对广场舞的"指责"主要有三条:一是广场舞大妈,尽管也有青年,大叔,老年人跳广场舞,但大妈成为代表广场舞的文化符号,用这种身材不美,没有文化,唠哩唠叨的中年妇女形象来暗示广场舞是一种不具美感的,劣等的文艺活动;二是社会噪音,广场舞的伴奏音乐往往是曲风单调,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对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是一种干扰社区"清静权"的噪音;三是集体性和群众性,尽管一个广场舞群落有领舞,前排,后排的区别,但缺乏独舞,伴舞等表演类舞蹈的形式感,而且是完全自发,自愿参与,没有专业性可言.这种从参与者到音乐风格,舞蹈形式的"另眼相看"不仅仅是美学问题,还是阶层"偏见".借用电视纪录片"不如跳舞"中出租车司机周师傅的话,广场舞是健身房,卡拉OK等城市娱乐之外最"物美价廉"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说广场舞带有清晰的阶层属性,已经成为社会底层,城市贫困人群参与的娱乐活动.
从广场舞的群体性,健身功能可以看出,这种运动方式与80年代以来一拨又一拨的气功热,90年代在城市公园兴起的红歌会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群众文艺活动等,有一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只是,红遍大小城市的广场舞很少采用红歌伴奏,更多的是"借用"节奏简单的流行音乐,而广场舞的参与者也不都是有单位制经验的退休职工或下岗人员,有更大的随机性.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广场带有人民广场的含义,是社会,群众的政治空间.90年代以来,广场被挪用为消费主义时代的购物广场.新世纪以来,广场舞的出现重新赋予广场群众文艺的特征.广场舞爱好者临时占据经历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之后的公共场所,从强调私有产权,私密化的城市社区中挤出一块又一块公共活动的空间.可以说,城市贫民阶层用这些借来的歌曲,借来的空间创造出一种既愉悦身心,又几乎免费的业余生活.在纪录片"不如跳舞"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广场舞参与者从这种运动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广场舞者背后的三个群体
"不如跳舞"是2000年香港歌星陈慧琳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在动感的音乐节奏下,诉说着跳舞的好处,歌中唱到"全世界/需要的是速度","全世界/是一个大银幕/每个人踏着一样的脚步",在这种快节奏之下干什么都"不如跳舞",因为"聊天倒不如跳舞/让自己觉得舒服/是每个人的天赋/继续跳舞/谈恋爱不如跳舞/用这个方式相处/没有人觉得孤独/也没有包袱".换句话说,跳舞是一种改变或舒缓整齐划一的都市生活的娱乐方式.这首歌把个性化的舞蹈作为紧张工作之余的调味品,表达了都市白领上班族的心声,很快成为KTV点唱的热门曲目.
近些年,各大卫视也纷纷打造舞蹈类真人秀"舞出我人生","与星共舞","舞动奇迹","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等.这些节目多呈现的是非舞蹈专业的明星和草根舞者曼妙的身姿和高超的舞技,因为身体,身材本来就是这个"看脸"的时代最重要的道具.相比之下,央视新闻频道在中秋团圆时刻借用"不如跳舞"的歌名推出同名纪录片,带有一种既错位又贴切的感觉,其错位在于广场舞者的主流群体恰好不是明星和都市白领,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失败者,贴切的是对于这些背着生活重负的普通人来说,广场舞确实能够舞出个人的精彩.
自1993年"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以来,一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的电视纪录片形态,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这一最重要的媒体中.这种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其说来自于"为人民服务","走基层"等官方要求,不如说这是90年代对80年代政论专题片的文化反思,用回归普通人的影像来取代那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画外音所代表的宏观叙事和宏大主题.这种强调纪实性的纪录片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把电视摄影机(尤其是央视)对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认为这种平淡无奇的百姓日子具有美学和人文价值,二是深入被拍摄者的生活,采用同期声,长期跟拍,营造一种客观,中立的纪实感."不如跳舞"也基本延续了这种纪实性纪录片的精神,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拍摄,最终完成的作品带有新闻深度报道的痕迹.这部纪录片的优点是,穿过这些风雨无阻在天津万达广场前尽情舞动的身影,让观众看到广场舞者背后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人生故事.这也是这类纪录片所坚守的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民立场.
这部纪录片选择三个"典型"人物,分别是一边照顾家人,一边提供保姆和育婴服务的下岗女工刘乐,生意失败后以租车的方式开出租车的司机周师傅和与丈夫一起在天津经营早点铺的农民工熊姐.他们不仅是经历各种人生变故,年近50岁上下的中年人,也是支撑上有老,下有小的小家庭的顶梁柱,还是生活在当下中国城市底层的最主要的三类人群.
如果说刘乐是90年代以来国企改革,企业转轨破产过程中失去稳定工作的几千万下岗者之一,那么熊姐则是80年代末期以来持续至今近3亿进城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她们在90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改革中,一个变成了失业的城里人,另一个是一直在城里工作却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村人,她们的生命轨迹不同,人生际遇也各异,如同生活在两个平行空间,但是她们在夜幕下节奏感十足的城市广场舞中相遇了,舞蹈中的她们就像同命相连的姐妹.这种不具美感的广场舞,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可以给她们带来幸福感呢?
脱轨的齿轮与幸福感的来源
这部纪录片上集主要讲述坚强,乐观的下岗女工刘乐的故事.片子开始展现了刘乐从早到晚忙碌一天的生活.面对身体有毛病,行动不便的丈夫,刘乐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中的齿轮,都是这样咬合着的,错了一个,整个就全乱了,当初咱一直是这么生活,啪,错了一个,出来一个事儿之后,生活就全变了.咱就得赶紧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节奏的生活,你不能让生活适应你."在这里,生活的齿轮成为重要的隐喻,也是理解刘乐生活的关键.我认为齿轮有三重所指.
首先,齿轮当然是指丈夫的身体.按照丈夫的说法,自己就是"错了一个牙"的齿轮.片中的丈夫像生锈的机器人一样行动迟缓,除此之外,刘乐还有两个高龄的,长年卧床的公公和婆婆,再加上她临时照顾的患病老人马奶奶,这些都是齿轮出现问题的身体.这也引申出齿轮的第二重含义,就是刘乐自己像上满了弦的齿轮一样,她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家庭这台机器.片中出现最多的外景,是刘乐在繁华的大街上平稳地骑着自行车,这种有规律运动的自行车既是现代大都市的节拍器 - 很多早期黑白电影用自行车的运动来展现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也是刘乐"忙中不乱"的人生节奏,因为如果她出现问题,这个家庭就无法运转了.同时,这种比喻本身暗示出他们拥有社会主义单位制企业的人生经验.这涉及齿轮的第三重含义.
从刘乐向机关事务管理局讨要工资的情节可知,她原来是国有餐饮公司的职工,企业破产出售后,她就下岗了,从其他媒体报道中也看到她丈夫的残疾是由于工伤造成脊椎损伤.也就是说,刘乐夫妇曾经是生活在计划经济单位制企业里的双职工,这恐怕是齿轮比喻的文化来源.与现代性反思中把个人的齿轮化,机械化作为一种机器,工业的异化状态不同,社会机械论本身是少有的对工业社会,机器化大生产的正面评价.如旋转的齿轮,完美的对称,精确的钟表等带有一种工业技术的美感,个人的齿轮化,社会的机器化被认为是一种现代文明发达和进步的标志.
这种赞美工业秩序的社会机械论,大量出现在50年代到70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中.齿轮(螺丝钉)式的存在不是抹杀个性和差异的现代主义异化噩梦,而是代表着一种平凡的岗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就是一台由千千万万的齿轮(螺丝钉)组成的现代化大机器.之所以能够赋予微小的齿轮如此正面,积极的价值,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相信经济上的公有制和政治上的当家作主使得每个齿轮具有主体和主人感,从而彻底摆脱现代化大工业的异化劳动.也正是由于单位制的破产和解体,像刘乐夫妇这样昔日咬合在社会机器上的齿轮脱了轨,不得不在自由市场化的新轨迹下运转.在这个意义上,脱轨的齿轮本身也是国企改革中几千万工人的隐喻.
齿轮的脱落,变轨,使刘乐失去的不仅是一份有保障的生活,还有一份尊严和幸福感.单位制企业中的齿轮尽管也是平凡的,普通的,但政治,经济制度上的主体感,使得像刘乐这种基层工人也心有所属.而一旦从依附于单位集体的齿轮变成围绕着家庭转的一个人的齿轮,刘乐的画外音更像是内心独白:"我现在是48周岁,我哪为自己了,我不全是为了别人吗?""我忙活他们这些人,都忙活不过来","自己还没给自己活一回","这辈子不白活了吗?"年过半百的刘乐完全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只是为了奔波和养家糊口.
同样的心情也适合经历生意和婚姻双重失败的周师傅.生命的无常和仅仅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出租车工作,无法带给周师傅任何满足感.而在天津打工15年的农民工熊姐更是如此,影片呈现了熊姐和丈夫从凌晨两点开始准备早餐到中午11点才休息,下午两点又要为第二天的早餐生意忙碌.这是一份单调的,重复的生活,十几年的工作虽然使他们在县城拥有了一套住房,但无法实现与孩子团聚的梦想.也就是说,这些底层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不只是一份需要付出辛劳的苦役,更重要的是,这些勤奋的双手用劳动所换来的微博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无法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也正是熊姐一家被迫离开天津,回老家照顾高考的孩子的真正原因:也许,两个孩子能够通过上大学实现人生的逆袭.
这个时候,广场舞成为一种让这些疲惫,异化的身体获得解脱,喘息的方式,是暂时,想象性地找回尊严和幸福感的通道.刘乐说"我跳广场舞,对我来讲,就是一个释放,释放了,明天又从零开始".广场舞像润滑剂一样,可以防止齿轮变锈,可以给暗淡的人生增色.从来没有跳过舞的周师傅成为了广场舞的领舞,这让他享受到人生的满足感和自尊,认为广场舞是生命里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广场舞有三种功效:一是身体的自主性.随着音乐的节拍,身体由被动的劳作变成了自由的舒展;二是表演的参与感和主动感.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文艺活动的参与者,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身体运动;三是集体感.广场舞虽然是一个松散的,自愿结合的群体,但舞伴之间的互相安慰,嘘寒问暖,依然带有一种熟人社会式的归属感.所以说,生活不如意,不如跳跳舞.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 文∣本刊 说到底,一座城市的供给侧改革最根本的路径是不断改善自身的营商环境,保持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营商成本,吸引高端要素在本地积聚,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财富增长.
谁在收藏中国 / 文∣陈华 "谁在收藏中国"的两位作者,卡尔·梅耶曾经是"纽约时报"的社论作家,而谢林·布莱萨克则是一名拥有艺术史学位的纪录片制片人.本书用30多万字,共20章的篇幅,以
虔诚之心与佛像之美 / 宿小白自 雕塑家孙振华先生说,宋辽时代的艺术是文人气的,敏感,细腻,秀婉,缠绵,从外物走向内心,注重个性化的情感意绪.
孔老师是一个什么样 / 汪立夏华 所谓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孰轻孰重每个人自己都是可以掂量的出的,对照孔先生活在当下的阳光,健康,快乐的身体力行,再看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该怎么去选择,去
警惕"冷战"陷阱 / 李哲夫广 该书作者有这样一个观点:美国"忧心"的不是中国崛起,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 | 0.892984 | 187.2 | 0.00107 | 0 | 439 | 1,496 | 931.9 | 4.066406 | 0.132479 | 0 | 997,100,018,576 | 新闻传媒 |
南极科考新闻采访与写作
从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开始,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走过了30多年.中国人登上南极洲,挺进北冰洋,登顶冰穹A,先后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施两极考察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南极科考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新闻采访工作不仅是新闻记者业务水平的体现,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记者的职业素养.只有不断提高采访写作能力,才能在南极科考新闻报道中,尽可能反映真实的新闻事件.因此,加强对南北极科考新闻采访写作的视角研究,对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稿写作水平有重要影响.在笔者看来,在南极科考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新闻采写不仅要有时效性,还要有准确性,而且对新闻事件也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体现在新闻稿件中,就是在简短的篇幅里,用精练的语言,把新闻事件说清楚,讲透彻,并能引发读者思考.
找好新闻采访切入点
对于新闻采写来说,好的新闻写作切入点,不仅可以对新闻事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同时还可以达到以小见大,推陈出新的效果.由于新闻写作是把新闻事件中的真实片段通过文字展现出来,在进行写作角度选择时,可以开门见山,可以由小处着眼,可以从全局出发,也可以联系时事进行延伸.
"雪龙"船是中国唯一的破冰船,历年来随队记者都乘坐"雪龙"船同科考队一起奔赴南极.从"雪龙"船出发,到抵达南极一般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对新闻记者来说尤为重要.这段时间既能加深记者对南极考察工作的了解,还能通过与考察队领导的沟通,深入领会本次南极考察队的整体情况和重点任务.
在深入了解考察队员的生活后,身边随时都会有新闻线索涌现,就会发现在这里人人都有故事,事事可成新闻.在队员中,有的人是新婚燕尔或初为人父,有的人是连续多年奔赴南极开展考察.在航渡过程中,新闻记者通过接触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人物",在对考察队的工作任务,重点科考项目及沿途见闻进行了全面报道的同时,也有利于采访考察队员航渡生活的稿件,为开展下一阶段新闻报道工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体现记者的职业素养
职业责任感是记者最重要的道德素养之一.只有随时牢记自己责任与使命的记者,才有更多的可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才有动力把报道写好,才有可能成为好记者.
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展开的科学考察工作,可谓是现今世界上最艰难的科学考察之一.考察队前往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0摄氏度,既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地球上最干燥,最寒冷的地区,同时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和制高点.
记者在这里采访,没有一日三餐,正常休息的概念,随时处于"准备工作"的状态,相机,本子和笔要随时在手.在昆仑站期间,记者白天要经常往返于冰芯房,工程建设和天文观测等场地之间,收集新闻素材,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回到舱里写稿.而在往返途中,因为车辆严重颠簸,别说写稿子,就连坐都坐不稳,只能一手握住横杆,另一只手拿着笔记本,写下稿件提纲和部分细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将素材串接成篇.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对于写稿来说却非常重要.究其原因,是记者与考察队员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平常状态,体会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掌握了大量的来自实际,来自生活的素材.往往也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报道,才能捕捉住反映生活的真实瞬间.
提高新闻采访技巧
由于有些南极科考项目晦涩难懂,为避免新闻报道中新闻素材利用不当,素材挖掘不深等问题,记者应着重提高对新闻素材的利用能力.首先应从拓宽知识面入手,特别是加强科技知识储备,只有这样,记者在接触到具体的科研项目时才能够做到充分理解,以准确,生动,质朴,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讲述科考项目"背后的故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努力营造适当的采访氛围和环境,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谈话技巧,以保证采访过程中对话"不跑偏".由于许多科考队员长年从事专业科研工作,他们大多性格谦虚,低调,不喜张扬,这也给采访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采访前记者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以便提高采访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率.随着科考工作不断推进,素昧平生的队友们慢慢热络了起来.记者采访的话题,从科考项目,南极经历,转换到工作,收入,买房,再转换到妻子,孩子,最后又回到他们承担的考察任务上.记者不需要正襟危坐的提问,队友们也不必有板有眼的回答.闲聊,打闹,"揶揄"都是采访的一部分,有时甚至可以设法挑起一点"事端",比如,用平素积淀的天文知识去质疑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一番"争吵"后,记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对于南极科考新闻采访来说,稿件的完成质量与新闻采访效率有着直接关系.而新闻写作的要求在于简短扼要,精练有力度.基于此,只有在新闻采访中以科考活动为主体,找好切入点,因事制宜,不囿于固定的常规写作模式,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新闻写作风格,完成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作者系中国海洋报社记者,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第七次北极考察队随队记者)
本
刊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神州杂志,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0.890379 | 60.055556 | 0.001858 | 0 | 367 | 594 | 751.5 | 4.238281 | 0.12766 | 0 | 997,100,022,006 | 新闻传媒 |
作为主流媒体灵魂和旗帜的新闻评论,要在融媒时代站稳舆论阵地,提升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关键在于"引流".这是一种双向赋能,既让"主流"话语体系激发更大"流量",也让"流量"市场的高地被更多的"主流"话语权所占领.作为中国广播电视唯一千万粉丝级别的个人IP"新闻姐"对此作了诸多有益尝试,其中短视频时政评论"95项细化标准,128个政策文件支持,未来5年浙江老百姓福利会更好"获得2022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流量是最残酷最真实的市场评价标准,也是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直观量化体现.打通"主流"与"流量",成功"引流",关键是在体系架构上,遵循融媒语境下对新闻评论形态与核心竞争力的重塑重解,在具体操作上,围绕"民"字做好文章,摸清民情,读懂民意,发出民声,汇聚民心.
1短视频重塑新闻评论的架构形态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给传统新闻评论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深远改变.顺应新形态,闯出新路子,可以从"短""视""频"的字面角度来解构下功夫:
1,短:专注度稀缺的当下,短视频评论宜短不宜长,提高信息饱和度,提升作品完播率,以"短形态"和"大信息量"来应对"碎片化"传播.该获奖作品共667字,2分05秒,将未来5年浙江如何高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信息进行高度凝练,提升有效信息的含量,减少空话套话.这也是融媒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第一要务:不说正确的废话,只说有用的真话.
3,频: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快,对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前,"新闻姐"就提前谋划,收集大量素材和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精心策划,才能在消息出来后,第一时间传递准确,深度,优质的解读.这也是融媒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最大考验:既要"秒杀"热点,即评即发,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有思想,有持续传播力.
2融媒语境重解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庞杂信息中,怎样的优质内容才能"称王"?
1,民意在哪,热点就在哪,说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浙江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的信息量大,内涵丰富,选哪个点去挖掘至关重要.我们的操作是,从大的时政热点中去抓细的民生热点,在共同富裕的大主题下寻找小切口:共同富裕不是口号,而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群众最关心的是实打实能获得什么.我们关注到报告中提出的未来5年的一个新目标:高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群众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是于细微之处的获得感,是一个社会福利好不好的重要指标,而均等化就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这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如此,评论的基本逻辑架构就搭建好了.
2,民情是什么,角度就是什么,在复杂形势中增强判断力和定力.
要说清楚浙江基本公共服务未来的发展,就要先摸清楚现在所处的水平.我们核实了解到的背景是,早在2019年浙江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已经达到了98.7%,而这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重点在于"高水平"实现,那怎样才是"高水平",又如何实现?这就为评论找到了最关键的角度,既准确阐明当前实际情况和已取得的成就,也抛出受众最想问的问题,而数据是最好的答案和切入点,95项细化标准,128个政策文件支持,也是实打实的举措.但这还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要使作品更通俗易懂有传播力,就要想得更细,要考虑到受众对95项细化标准没概念怎么办,我们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从面上用"涵盖人的一生"来形容能更形象更易理解,同时举例雪中送炭的几项重点标准,更体现举措的精准务实.同时指出95项标准中,70%以上的服务项目覆盖常住人口,而不仅仅只是户籍人口,还有13项是高于"国家标准",凸显"高水平"和政策的普惠性.而128个支持政策重点突出其中的支出责任,意味着更多的财力将用于基层保障,确保标准能落实.综上所述,只有把细节吃透,才能使传递的信息更有含金量,更深入人心.
特别要强调的是,评论是基于事实给出观点,所以全面准确把握情况,厘清关键问题是重要基础,尤其是融媒语境下,舆论形势复杂,碎片化的传播往往容易使新闻本身反转,连带使新闻评论翻车,陷入舆情风险,因此全面摸清情况,谨慎辨别,保持定力,理性分析,客观评论,不在流量中迷失自我,应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首要遵循和敬畏的原则,"正向引流"的前提是不要轻易"随波逐流".
3,民心怎么聚,民声怎么发,达到共情共振共鸣的最佳效果.
汇聚民心,凝聚人心,是新形势下以宣传思想工作为重要使命任务的融媒新闻评论的必然要求,也是终极目标.以"聚民心"来为民发声,关键做好四个"一":
(1)"一针见血",直击痛点.舆论监督评论要把握"稳""准""狠",用理性犀利的声音针砭时弊,回应公众关切的同时更要理性引导,避免煽动情绪.
(2)"一五一十",集中有效信息点,用事实和细节说话.此次获奖作品出圈密码之一就是梳理总结了大量有用信息.从细节中挖掘传播价值,凝聚时代精神力量.
(3)"一触即发",寻找共鸣点.比如"新闻姐"对淄博现象进行热点跟踪评论,剖析出圈密码,结合威海五一旅游的亲身体验,对许昌城管模式的报道等,用多个爆款作品寻找城市出圈共性,传递榜样力量.
(4)"一锤定音",化解矛盾点.对舆论争议中出现的明显带节奏,有损公信力甚至是谣言,流言,要坚定发挥融媒评论在舆论引导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当然一锤定音的前提是事实准确,用客观公正,经得起推敲的分析,让杂音噪音休矣,彰显公平正义的力量. | 0.871989 | 131.882353 | 0.0206 | 0 | 471 | 530 | 1,110.7 | 4.15625 | 0.161909 | 0 | 1,186,200,004,424 | 新闻传媒 |
变化中的广播与核心价值体系
曾经一度有人认为广播这个媒介形式走向了衰落.但它近几年来的出色表现,却让人们不得不改变这个看法.截至2006年末,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67座,当年广播广告的总收入达59.01亿元.广播业之所以能出现令人欣慰的复苏景象,是与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分不开的.广告收入长期以来一直是广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正是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才为广播行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近些年广播广告的上升趋势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都市有车一族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播培育了新的听众群体,促进了广播业的新的繁荣.同样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社会分层的加深,也同样为广播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当广播在中国经历着令人欣喜的复苏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业也正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经历着重大的转型.视听媒介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特点,使媒介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广播的结构开始变得日益网络化,发达国家的电台经历了由综合电台,系列电台逐渐细化为专业电台甚至类型电台的过程,这代表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分层细化必然会使广播提供的服务更为专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听众的需要.由于广播众所周知的较强的移动性,伴随性,听众的参与性与感情投入,而且除了车载收听以外,现在的MP3,手机都已具备收听广播的功能,这就使广播的独特作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在广播的应用,播客广播,卫星广播等新的广播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收听方式,并有可能在根本上改变广播的媒介形态,2005年美国数字卫星广播的收入高达20亿美元或许就能够说明这一点.传播新技术使节目质量和传输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使广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广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为广播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价值体系从来都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根本指针和精神支柱,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商业化,世俗化,很多人失去了精神上的目标,因此,在我国价值体系重构与传播日显重要;每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是多元的,在社会日益分化的中国也不会例外;良性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占主流,多元社会价值和谐共存.充分发挥广播在建立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中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是中国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传统上,广播媒介无处不在,无远弗届,社会阶层细分程度高,服务多元.近年来,网络化,数字化等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传统手段与新媒介手段迅速融合,使其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空间.
广播在传播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至少需要关注三个重点.一是,随着市场,技术,媒介的细分和进步,广播的社会动员作用日显重要和突出.传统上,广播媒介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就极其巨大,从国外二战的广播炉边谈话,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民动员.在新信息传播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的个人性和专业化将会使此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各种细分的专业化广播频率中,都需要体现社会的根本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小到个人的审美理念和标准,大到社会,政治价值观.新闻频率如此,其他频率也如此.二是,广播的多阶层化使得广播在价值体系建构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新闻,专题和服务性节目的成年性,音乐娱乐类节目的青年性,谈话类节目的社会多元性,网络广播和播客广播,博客广播的前沿性等使得广播可以多个手段,多种渠道,多个层次,多次传播和到达.三,通过新闻事件,谈话,乃至音乐娱乐,始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公民意识,公共意识,法治精神,民主权利,真理,审美,道德,文明等等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传统美德.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政治形态如何建构,经济治理如何进步,这些保障社会得以和谐运行的价值观始终是根本的,核心的和可持续的. | 0.91416 | 266 | 0 | 0 | 492 | 404 | 829.9 | 4.246094 | 0.107769 | 0 | 1,186,200,013,761 | 新闻传媒 |
努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 - 浅谈民族类媒体的选题策划
"讲好中国民族故事"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宣传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宣传报道的各个环节中,选题策划既是起点,也是中心.策划一个好的选题,意味着宣传报道已经成功了一半.经验丰富的编辑常常将"做报道"比作做菜,两种操作着实很像,都讲求统筹规划.厨师,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实现味觉的享受;而媒体工作者则是满足读者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力求实现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期刊编辑就是文化的大厨,选题策划不仅要瞻前顾后,还要全盘思量,统筹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把主题呈现给读者.尤其是时政类期刊,更要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重要决策部署为主题,结合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选题报道.少数民族新闻宣传既兼顾了宣传工作的共性,也具有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做好少数民族时政类刊物的选题策划,需要从大局意识,创新思路等方面来精心"烹调".
"中央厨房"里的选题"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具体到民族新闻宣传工作时,就要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领会当前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从前瞻性的角度去思考有关民族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因此,编辑要具有主厨的意识,善于谋篇布局.策划选题要牢牢把握大局,紧扣时代脉搏,始终与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而言,工作重点就是宣传报道好民族工作,要"种好自己的田",要牢牢把握"团结和发展"这条民族工作的主线,将其作为民族新闻宣传最大的一道"主菜".
近年来,国家民委所属的三家新闻宣传单位都集中呈现了"团结""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内涵,接地气的好专题,好报道.例如刊载于"中国民族"杂志2016年第9期的"南疆十二村记","民族画报"2016年7月起的连载"自治州加速中"以及"中国民族报"刊登的"谋长远之策 行固本之举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阔步前行"等专题和报道,在"国家民委2016民族题材好新闻"的评选中均荣获奖项.
在"南疆十二村记"专题报道里,"团结""发展"两个主题贯穿始终."在叶尔羌河畔"体现了双语教育,技能培训为当地带来的希望;"打通心灵的"最后一公里""表现了住村工作组精准扶贫的举措和以心换心的真情;"春风吹拂的村庄"表明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已成为繁荣当地经济的一大助力;"阳光新家园"里的家庭妇女在住村工作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绿色孕育的小康梦"也是指核桃产业为当地民众实现了小康梦;"新村就在眼前"描绘的是异地搬迁的和谐新村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跨越是这样实现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唤起村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十二个不同的角度,共同呈现着南疆维吾尔族村庄"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时代主题.
一桌民族新闻大餐,除了有特色,上档次的"主菜",还要注重"色香味"的结合.在选题策划中,要注意将时代背景与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相结合,根据其特点进行布局.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在选题策划中推出了"重走长征路"大型专题报道.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线,通过记者对红军长征路上重大事件发生地的回访,全面展现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长征所经过的地区很多是民族地区,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将时代背景与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相结合,这组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难得的山珍是美味,寻常人家的饭菜也是佳肴.要将视线关注到广大的农牧村基层,特别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与此同时,伴随着交通的便捷,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城市越来越成为各民族成员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间.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5亿,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了全国流动人口的10%,至少有3000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于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在选题策划中都要把目光投注在基层一线,紧紧围绕基层开展工作,在"接地气"的报道中呈现出全景式的社会风貌.
"拿手菜"和"创新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做好新闻宣传既涉及到宣传的方式方法,也关乎宣传的载体,手段.民族新闻工作者要打破惯性思维,多讲鲜活故事,少讲大道理,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好事中进行宣传引导,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选题策划要用新视角讲故事,从新的角度出发,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内容.同样的题材,以新颖的视角切入进行解读,会让人眼前一亮."南疆十二村记"从字面上对题目进行解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三个关键词:"南疆","十二","村庄".一个看似平常的标题,但细细想来,三个元素正是对南疆社会的一个缩影式的概述,将宏大的主题融汇在细微的故事中.
故事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南疆十二村记"中的十二篇报道皆以故事的叙述方式,按一定的情节发展走向,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真实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溶在日常生活中.在新闻报道里,单篇报道的冲击力和说服力,远不如"团队型作战",一组报道来得明显,十二篇报道体例的统一性,实现了整组报道结构的完整性.
民族新闻宣传有它自身的特色,编辑大厨们要根据题材的特点,做好"拿手菜".国家民委委属三家媒体各有所长,"中国民族报"突出时效性,"民族画报"突出观赏性,"中国民族"杂志强调思想性.这样的特质,既符合传媒本身的定位和传播属性,也符合目前委属媒体的结构配置.因此,坚持做好"拿手菜",仍是我们需要明确的一条准则.
在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三家媒体的报道形式在"适应新载体,做好'拿手菜'"这两个层面,都得到很好的体现:此次文艺会演,国家民委官方微信(由中国民族报承办),"民族画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民族"微信公众号都运用了新媒体手段,集中推送报道.在内容上,各家媒体又各有侧重,国家民委官方微信侧重时效性和完整性,第一时间对各场演出进行时效性报道;"民族画报"微信公众号除了对会演剧目做了图片报道外,还重点推出"原来你是这样的会演"专题,从构图,光影,色彩等视觉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横向梳理;"中国民族"微信公众号则在会演后期重点推出了"宏大主题的美学化实践方式"等含金量颇高的剧评,从社会学,美学,民族学等视角对会演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
当"拿手菜"遇上了"创新菜",编辑大厨们就需要适应新的媒介变化.随着"读图"带来的阅读方式的变化,使得图片的使用量远比以前增加,越来越多的杂志在表现手法上与画报正呈现趋同化.而在文字与图片之间寻找到平衡,是传统纸媒在今天需要思考的.
在"新疆十二村记"里,"村里人的五张素描"令人印象深刻.这篇报道在创作手法上很讨巧,以文学化的语言带入情景,简练不失美感,通篇文字极具画面感;五幅配图也不是直白的画面录入,每一幅图都紧扣主题,画面构图讲究,色调和谐,内容耐人寻味.正是做到"文与图"的和谐统一,这篇报道给人印象深刻.而在"民族画报"2016年5期刊发的大型报道"峡谷里的居民",作者也在文字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力图将文字与图片的关系和谐统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讲求图文并茂的时代,杂志的图片可以更精美,图文表达可以更美观;画报的文字可以更准确,语言表达可以更有内涵.
要有"主厨回访"意识
在高级餐厅用餐时,主厨会从后堂来到餐厅,轻声询问食客的感受:"今天的菜色怎么样?对于我们有什么建议⋯⋯"这种"回访",是对食客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手艺精进的追求.如果说把选题策划比作做菜,那么,作为编辑就理所应当地要有"主厨回访"意识.
编辑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以读者的身份去感受所报道的内容,积极汇集读者的想法,同时注意读者群体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时政类媒体的选题策划,要把读者的所思所想与国家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让受众觉得选题策划不是"高人一等",而是始终在关注他们的生活,进而产生亲近与共鸣.
"南疆十二村记"推出后,民族团结杂志社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读者反馈意见,还邀请学者,媒体从业者等召开评刊会.在这样良性互动的氛围下,又推出了"武陵问桃源"等广受好评的特别策划."民族画报"则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通过微信公众号里的评论与读者互动,及时获得受众对于微信的反馈."中国民族报"社以记者节为契机召开座谈会,记者分享了参与"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体会.在这次座谈会上,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对此次大型报道给予充分肯定.结合少数民族新闻宣传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还对民族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要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作为立身之本;二是要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重要使命;三是要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不懈追求;四是要将秉持崇高的价值追求作为行为准则.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报刊编辑还是新媒体编辑,唯有加强选题策划,创新策划角度,才能对民族新闻素材做到特色加工,深度开发.作为民族新闻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民族新闻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民族故事,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受众,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工作大局. | 0.875289 | 162.375 | 0.014403 | 0 | 338 | 1,076 | 805.3 | 4.128906 | 0.14601 | 0.00181 | 1,186,200,016,174 | 新闻传媒 |
朱军华与他的"老报馆"
朱军华向新华日报社赠送老报纸
高邮集报人朱军华,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老报纸,不仅堆满家里的"档案室",也填充了高邮市文旅集团专门为他设置的展馆.10月13日,"朱军华集报30年座谈会"在高邮举行.朱军华现场向高邮汪曾祺纪念馆,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及新华日报报史馆三家单位,捐赠一批珍贵史料.
40多岁的朱军华从1990年读高一时就开始集报.30年来,他收藏了5万余份报纸,其中清代报纸200余种,民国报纸1000余种.30年来,他参加30多次各类展览,主编或者参与主编"老报纸记录的抗战""日本报纸记录的侵华史实""铁证:吹响全面抗战号角的国统区报刊""中共早期党报图录"等出版物.一次他在翻阅"新华日报"时,看到一则收藏报纸的人物通讯,才知道原来集报也有"圈".通过这位集报者,他和全国各地的集报朋友交流信息,还收集到部分其他历史时期的报纸.
2013年,在某收藏网站上,朱军华看到几份刚上传的"新华日报"抗战时期号外,硬是坐了一天一夜大巴赶到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偏远村庄.看到实物时,他难掩心中的激动:这是几份"新华日报"太行版号外,尺寸迷你,却对日本投降前后的重大事件进行全面具体的表述.其中,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号外十分珍贵,虽然价格较高,朱军华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此外,他还收藏了1938年5月23日报头为竖版的汉口版"新华日报",1939年7月15日"大公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10家报社的重庆各报联合版,1958年9月9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联合号外等,这些特殊的版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为了集报,朱军华翻阅了很多地方志,史料书籍,光是"新华日报"系列就整理出好几个历史专题.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内,新四军对日第一战,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仗,中共七大,日本投降,"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上海解放,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朱军华"新华日报"系列藏报中均能找到.
去年4月23日,朱军华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艺术馆举办了一次红色报纸展览.以此为契机,他向新华日报社赠送了一份珍贵藏品 - -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当天出版的"新华日报"华中版,内容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命令大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去年9月12日,他提供的两份老报纸入选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举行的"为新中国奠基 - -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主题展览."我想为发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记忆,传承历史荣光做一些实事."在朱军华看来,收藏是为了利用,否则集报就失去了意义.通过展览宣传这些老报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党的历史.
10月13日当天的座谈会上,朱军华向新华日报报史馆捐赠3份"新华日报",时间分别是1938年6月27日,1938年7月10日和1938年8月5日."新华日报"由周恩来等人筹备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第一份大型机关报.汉口版是其中最早的版本,汉口版的出版时间从1938年1月11日至10月25日,由于武汉沦陷,该报被迫转移重庆,在汉口仅仅发刊287期.这3份汉口版"新华日报"经过多年风雨留存下来,是武汉保卫战期间的抗战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弥足珍贵.
见习记者 周 晶 | 0.865627 | 149.666667 | 0 | 0 | 284 | 429 | 1,418.7 | 4.007813 | 0.226429 | 0 | 1,186,200,022,069 | 新闻传媒 |
李宇春成为彝族孩子们新偶像 央视秋晚直播间讲述公益背后的故事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录制工作已在四川西昌录制完成.9月4日,担任表嘉宾的李宇春现身央视中秋晚会的直播间并接受记者采访,能够在家乡参与演出的李宇春直言很开心,不仅和刚刚脱贫的喜德县中坝村17位彝族孩子们热闹互动,采访中也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乡村教育,更和村书记以及孩子们约定尽快将黄房子在中坝村建成.
已经多次跟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秋晚走遍祖国各个地区的李宇春,表示这一次的晚会录制有着不一样的心情,除了秋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毛泽东同志说过:"什么叫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近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完成民族救亡图存,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这样,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形容的:"我们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国共产党就是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并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能够战胜革命道路上的千难万险,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三是进一步阐明党的历史是完整性,阶段性和递进性的统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了"四个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力奋斗的历史,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感召下,同一信念引领下,同一追求驱动下始终不渝的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整体性,阶段性和递进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由于我们党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因此,整个新中国历史,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并且终于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去全面认识和系统把握,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前一时期为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前提,基础和准备,改革开放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前一个时期哪些内容,增添和创新了哪些内容等,形成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中国7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出了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的号召.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主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中华民族的昨天,立足中华民族的今天,着眼中华民族的明天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杨俊,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 0.904485 | 210.555556 | 0.02492 | 0 | 415 | 539 | 845.2 | 4.039063 | 0.11715 | 0 | 1,157,700,008,349 | 新闻传媒 |
12月26日,新华社发布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这些酷炫的黑科技将为媒体赋能.这代表着新华社在探索媒体智能化这一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未来,新闻的生产过程将是这样的: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为记者收集视频,数据等信息,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会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生产新闻稿件.同时,人工智能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
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新华智云联席CEO傅丕毅在有问平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从收集信息的角度来说,新闻线索来源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很多时候记者并不会第一时间得到突发事件的新闻线索,在速度上就会落后.这个方面2410平台会让记者重新取得信息速度上的优势,而且还不仅如此,通过人工智能来识别视频内容,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这对媒体的帮助是巨大的.还有对原创保护技术的进步,将极大地鼓舞记者采写更多优秀的作品,这一点上媒体大脑的版权保护系统能够贡献力量."
AI来了,不少记者会担心会不会被抢饭碗.对此,另一位联席CEO徐常亮回应:"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会涉及到这几个方面,一个是需要帮助他人,一个是需要创意,还有就是社交和谈判能力,媒体人全都占的上,短时间内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可能性应该是不高的.但人工智能目前能帮记者,编辑做的就很多,像'媒体大脑'目前的功能就已经很全面.首先媒体日常工作中也是有那些需要简单重复劳动的部分,比如说你听个录音一句句记下来,那机器就可以帮你做;你一条条查数据很麻烦,那机器就能帮你都列出来.然后是在分发和收集反馈的过程中,机器来统计肯定比人来做要快,要全面.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把媒体人的精力解放出来,去用在更有创造力,更具价值的事情上.而且媒体人在应用'媒体大脑'这些功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与新技术融为一体了;人工智能也是在逐渐演进的,将来会在更多的方向上助记者,编辑们一臂之力."
"半岛晨报"总编辑李慧南从媒体人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万物皆媒体,人人能发布的时代,记者毫无疑问遇到更大的挑战,而"媒体大脑"的开发理念破解了机构新闻生产者的困局,记者写稿在速度,深度,客观性上都将有很大收获.
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教授认为:"媒体大脑"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是一个智联的平台.可以将人,物,视频,文本等所有的信息都串联在一起.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所谓的智媒.智媒的前提则是万物皆媒,物可以传递信息和发布信息.而这需要智能链接和数据(信息)的提取,我觉得这个平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矗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感到"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第一,这是媒体行业第一次提出把传感器,摄像头,文本信息等混合类的数据结合在一起,为记者所用,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这是一个AI平台,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某个视频中,我们能自动的去发掘参与这个视频场景当中的某些人,把身份读取出来,一个政治诚或是一个娱乐性的诚,哪些人在现场,他为什么参加,他背后的这个原因和人际关系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用AI,把这样的一个场景和环节设计的更好,相信对于记者是有巨大帮助的."媒体大脑"这个设想比较宏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 0.881859 | 172.111111 | 0 | 0 | 389 | 405 | 1,077.5 | 4.257813 | 0.151711 | 0 | 1,157,700,009,312 | 新闻传媒 |
近6成的媒体人"累并快乐着"
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新闻与传播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据了解,我国目前有两千多家日报,还有九千多种杂志,两千多个广播电台,三千多个电视频道,一百多万个网站.所有这些,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媒体经营/管理人员等等.
又到一年记者节了,常年辛劳的记者们依旧为了新闻到处奔忙.他们如何看待目前的工作环境,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为光环笼罩下的一群无冕之王,又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营报"职场"杂志,网易传媒频道联手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对传媒从业者展开了在线调查.
一,现状部分:
网络媒体从业者比重达到4成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34个省市地区,共有1765名传媒人参与.其中男性占65.80%,女性为34.20%.40岁以下年龄段受访者占总量近95%.受访者职业包括了:记者,编辑,广告负责人,媒体负责人,部室主任等等.总体涵盖了我们目前传媒业的主要人群.
数据显示,有40.5%的受访者在网站工作,名列总量第一.以下依次排列的是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领域的从业者.据估算,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在300万以上,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价值的开掘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媒体已经从传统媒体的补充,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的主力军.
近6成的媒体人累并快乐着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写过一本"痛并快乐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传媒人的真实生活.本次调查中,近6成受访者觉得自己是"累并快乐着",20.9%的人感到压抑,郁闷,不爽,18.8%的人形容自己已经"没了感觉".众所周知,媒体人作为资讯的挖掘者和传播者,时刻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忙碌奔波就成为了唯一的生活状态.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除了要真实,及时还要新,奇,趣.在可以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今天,争"奇"斗"新"就成了最后的杀手锏.于是传媒人经常要在新闻(轰动)效应和有关规定以及道德舆论的夹缝中找寻平衡,无形中也增加了心理压力.
中国医师协会称,媒体人将比普通人群提前10年进入亚健康状态,这除了与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有关外,身心压力过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也许只有职业精神和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才能让媒体人在长期超负荷的状态下,像"全能战士"那样去冲锋陷阵.
(本文来源:网易 ) | 0.866995 | 92.272727 | 0 | 0 | 256 | 256 | 935.1 | 4.027344 | 0.184236 | 0.003704 | 1,157,700,014,402 | 新闻传媒 |
主流舆论新高地 融合发展新征程
新华社长沙8月31日电(记者谢樱,白田田)8月30日至31日,以"新主流 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传媒界及相关领域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交流融合发展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新媒体发展潮流与趋势.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主流舆论的价值版图不断扩大,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新型主流媒体迸发出强大能量.
正能量与大流量同频共振
2019年,一位知乎用户在"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的提问下,写下了题为"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一条大河"的回答,记录歌曲"我的祖国"带给他的感动,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在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的主论坛上,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周源讲起这样一个"爆款"传播案例.据介绍,这位知乎用户参与的是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活动总浏览量达到4.8亿人次,所有回答的总字数达600万字.
正能量和大流量产生了同频共振.周源认为,在重大主题传播中,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互动,将新闻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传播方式的时尚性,创新性结合起来,创造了新形态,新场景,新表达,赢得众多年轻人的喜欢.
内容创新是融合发展的根本,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在.近年来,中国传媒业积极践行融合发展新理念,遵循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主流舆论引导力大大提升.
"我们有义务引导年轻人看正能量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荐主流媒体和UP主合作,因为他们非常懂得青年用户喜欢什么,和他们合作,既能够把主流的价值观传播出去,也能够让青年用户喜闻乐见."哔哩哔哩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睿表示,将继续支持和扶持优秀的青年创作者,同时配合好主流媒体,做强主流舆论的宣传阵地,做好主流媒体声音的放大器.
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双轮驱动
元宇宙,扩展现实,自由视角......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上的技术展区,一批应用于传媒业的"黑科技"以炫酷的形式呈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展台,数十台安装在云台上的摄像机排成"L"形.一名观众在指定位置腾空跃起,摄像机瞬间捕捉姿态和表情,随后,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仿佛"时空凝结"的全景影像.在手机终端上,可以自由切换视角观看这一影像.
现场工作人员王灵告诉记者,自由视角技术已在一些体育赛事和舞蹈节目中应用,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视觉体验非常震撼.交互式,沉浸式的传播方式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受众的观看方式,而且带来内容生产的深刻变革.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些科技型企业,展示了"即拍即传发稿神器""便携式新闻采编耳机""智能数字人平台"等新产品,为内容创新赋能,展现出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实力.
"以5G云网,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为媒体行业用户分析,内容生产,分发传播和体验互动带来了全新可能."中兴通讯副总裁陈 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落下帷幕.在本届服贸会上,全球贸易数字化成为业界热议焦点.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数字贸易进出口8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16年的228亿元跃升至2021年3310亿元,年均增长92.1%.
近年来,广东也加快传统贸易数字化改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专家认为,广东可通过以点带面,多点联动的形式,让各主要城市发挥差异化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发展的现代综合枢纽.
数字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本次服贸会,广东聚焦数字贸易和文化贸易优势领域,集中展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最新成果,展现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场景.在广东综合展区中,随处都可感受到数字与传统的融合焕发出的行业新活力.
"我们很早就设立利奥'梦工厂',成立了敏捷生产部,自动化设备研发中心,打造了转型方案."首次参加服贸会,来自江门的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刘红兵看到不少数字贸易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配置柔性自动化设备,加速ERP升级作为信息框架等举措,全力推进企业的智能化建设."
拥有227年制瓷历史的国瓷永丰源,正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营销新赛道."我们引入数字化营销系统,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陶瓷科技定制服务.作为高端瓷的代表之一,私人定制服务是一条新赛道,国瓷永丰源通过数字营销手段,输出三有产品把握国家'产业数字化'脉搏,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国瓷永丰源品牌运营部副总经理肖文科说.
数字化赋能不但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也给予企业更多转型的空间.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以数字化赋能陶瓷机械服务转型,"我们在海内外共设立了82个配件仓及服务网点,通过SAP,ERP,配件商城,条形码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起全球配件销售与技术服务保障体系."科达相关负责人表示,科达数字化服务体系已与海内外多家陶企展开合作.
提升自身效率的同时,龙头企业也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更多行业转型升级.
"中望软件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研发设计提供可靠的CAD/CAE/CAM软件产品,提效研发设计效率,并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和研发级服务,助力企业内部设计标准化,数据规范化,重复操作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优秀的国产CAD技术底座,满足企业内部最真实的提效设计,数字化升级的应用需求."中望软件中国区副总经理于凡说.
平台建设赋能数字贸易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服贸会上交易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务.在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数字贸易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以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广告,咨询等服务,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汇量科技为出海的互联网企业及产品提供数字广告服务,主要采用程序化广告交易的方式."服贸会上,广州汇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威介绍了汇量的核心服务 - - 依托高效和精准的推荐算法引擎,帮助中国数字化产品触达全球用户."作为广东'数字贸易军团'的一员,汇量科技将持续为广东乃至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服务."
位于珠海横琴的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着力打造横琴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我们围绕数字贸易平台建设,以数字贸易为驱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贸易综合服务生态体系为特征的数字商业综合体."该公司创始人周运贤表示,横琴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综合交易服务,以数字贸易带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升级.
平台的赋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搭建应用场景.
粤港澳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的DSTP(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案例入选了服贸会全国优秀服务贸易案例,"DSTP可以很便利地搭建互联场景,为企业提供数字服务,帮助企业在数字场景下创新融资,结算,通关,销售等新模式."该公司总裁于崇刚介绍,"DSTP商业服务平台与数字政府的结合正在改变区域外贸环境."
多点联动推动大湾区贸易数字化
今年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5)"(下称"计划")提出,要加快传统贸易数字化改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其中强调,要依托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现有数字化平台,搭建全省性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贸易磋商,贸易执行和贸易服务等重点贸易环节数字化.
"粤港澳大湾区可通过以点带面,多点联动的形式,让各主要城市发挥差异化优势.如深圳的创新产业,香港的金融服务,佛山的先进制造,澳门和珠海的旅游休闲,形成完整,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发展的现代综合枢纽."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咨询服务的主管合伙人张伟雄说.
在张伟雄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金融业态的多元化和粤港澳三地金融产品覆盖度等方面也不断进步,多重政策助力区域金融开放连通,对支持跨境业务,跨境创新也有着天然的优势."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成为世界级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中心,广东还需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是对外开放的新前沿,集聚了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和科创企业,具备培育和突破工业软件的优势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于凡建议,应更加注重基础工程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为高端科研人才提供实际的政策关怀等".
"计划"提出,要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重点企业,推动数字贸易企业做大做强;制定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认定标准,认定一批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段威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迈向全球创新和科技中心,很多政策有利于内地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海外企业进军大陆市场."这对于我们这样做跨区域业务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与此同时,大湾区有更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有机会可以服务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
"港澳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带来的区位辐射能量,广东发展服务贸易的历史积淀,以及广州,深圳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的新机遇等,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所在."深圳免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期待在此进程中有关市内免税,跨境电商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宾红霞 实习生 刘晓桐 | 0.875533 | 107.702703 | 0.034457 | 0 | 254 | 986 | 1,080.2 | 4.023438 | 0.152572 | 0.032136 | 1,157,700,015,734 | 新闻传媒 |
5月2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有着什么样的新变化?对互联网的新闻信息管理有何意义?传播君摘选三方面解读,供君参阅.
"规定"对于"新闻信息"内容进行了严格界定,指出"新闻信息"不仅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还包括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较2005年版"规定",去除了"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既体现了规定内容的延续性,也考虑到了网络新闻信息的未来发展趋势.
定义凸显新闻信息服务的社会公共属性,因此,网络新闻信息不仅要看内容类别,还要看社会影响,涵盖了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秩序,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会引发社会讨论的新闻内容,为相关规范提供了逻辑起点,也提示个人与机构在从事新闻信息服务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辅以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界定的细化,强化了规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延展性.
2新媒体传播需要专业把关,依法把关
"规定"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把关"什么,谁可以"把关"及怎么样进行"把关"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专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必须由"专业的人才"进行"把关".正如"规定"所说,进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设立内容总编辑,有与服务相适应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而且具备完善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传播还必须依法"把关",纳入流程管理的轨道.例如,新媒体所属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对其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行为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建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信用档案,并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约谈制度;对于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擅自越权行为要进行经济处罚,构成违法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3净化网络新闻就应严惩标题党
新媒体时代,很多人处于信息过载状态,每天接触的新闻报道五花八门.加之人们的浅层化阅读越来越普遍,很多人看新闻先浏览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点击阅读.这就让"以标题取胜"显得尤为重要,但不能因此违背客观,全面,真实的新闻报道原则.否则,离开了"内容为王",新闻就不是新闻,而是狗血的八卦和无聊的鬼怪故事了.
歪曲事实的"标题党"已经成为加剧诚信丧失,价值混乱的新闻公害和社会毒瘤,必须对此加以严惩方能正本清源.按照"规定","标题党"将面临警告,暂停新闻信息更新,3万元以下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话,还将受到刑事制裁.只有严格执行新规并加大监管力度,才能让"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惊死人语不休"的"标题党"得不偿失,让人们从健康的网络新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 0.86528 | 100.545455 | 0.005469 | 0 | 174 | 292 | 704.7 | 4.054688 | 0.149186 | 0 | 1,157,700,016,218 | 新闻传媒 |
我们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同志,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精会神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十九大精神,务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同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结合工作实践,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任务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用以提升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新闻舆论战线的头等大事.我们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同志,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精会神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十九大精神,务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同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把住关键,结合工作实践,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任务,工作要求,目标追求等,逐字逐句,逐条逐项加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用以提升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让十九大精神切实成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指南
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把握主题主线.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十九大精神切实成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指南.
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从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发,深刻把握十九大的主题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新闻舆论战线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着力抓好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又要认真组织自身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深刻把握十九大主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把握过去五年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体目标,深刻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做到全面准确,原原本本,学深悟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党和人民意愿,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科学指导和战略引领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治党管党新境界,呈现出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断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在充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尤其是新媒体手段,形成融合传播优势,进一步拓展工作空间,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准确领会十九大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讲话,指示和贺信.这些讲话,指示,贺信涉及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基本方针,职责使命,提出了增强针对性,推动融合发展,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国际话语权,坚持创新为要等一系列全方位要求,体系完备,内涵广泛,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既集中出现在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整段论述,又见之于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见之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与时俱进. | 0.908304 | 231.2 | 0.068172 | 0 | 343 | 817 | 532 | 4.03125 | 0.100346 | 0.158353 | 407,600,003,456 | 新闻传媒 |
在3月8日大陆的全国人代会议上,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在天津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央视一套(中央台综合频道CCTV-1)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到新闻报导工作中,实现做纯新闻的目的.无独有偶,在两会召开前,重庆卫视停播所有广告,打造纯红色经典电视频道.到底停播广告能否推动电视媒体发展,其实存在一定的争议.
行政级别决定媒体地位
大陆所有媒体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过去因为需要改变媒体作为政府所属机构给予外界的印象,从中央电视媒体到各地方台都掀起一轮由行政单位转成事业单位再到商业化管理的转变.如今,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是市场化的运作,但是其事业性单位的内涵并没有改变,电视台的负责人都是享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公职人员,一把手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而不是经过市场竞争产生.
而行政级别的高低决定了电视台的价值,诸如央视之类的中央媒体,不但充分享受国家财政的巨额拨款,还给予社会地位的保证;地方电视台则必须服从政府安排,甚至无条件为中央媒体服务.可以说,只要被贴上"中央媒体"标签之后,公平竞争的条件都不存在.
电视媒体表面商业化运作,其实质内涵并没有改变.参与公平竞争,与播不播广告并无关系.作为最高级别的媒体机构,央视停播广告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地方电视台,广告收入是其赖以生存的保障,如果要求地方台与央视同步,不但与现实不符,更会产生另一种不公平.
政府干预媒体管理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媒体作为第三方机构存在,是权力部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管制媒体不但会大大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还会让媒体蒙上政府附庸的标签.
政府的干预削弱公信力
媒体所作的新闻报导一旦令人产生质疑,民众不信任媒体,媒体领域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阻碍.
在可见的将来,大陆媒体独立自主,完全脱离政府控制的前景虽不乐观,但是媒体脱离权力体制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改革的要求.大陆民众已经从过去崇拜领导,崇拜政府的思维中走出,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敢于反抗争取,而不是无条件地服从.
媒体中立需要媒体独立
在此当中,媒体需要做的是把真相告知社会,而不应该只听从政府政令;孰是孰非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要由公众作出评判.媒体中立需要媒体独立,脱离政治权力掌控才能真正独立行使监督的权力,也才能起到沟通的作用.
媒体参与市场运作是国际普遍的做法,但是在预设前提之下让中央媒体和地方台竞争,不但会破坏市场秩序,也大大压缩地方台的生存空间.政府应逐步脱离媒体,所以媒体独立自主,回归到市场机制上,才能真正达到公平竞争. | 0.907063 | 89.666667 | 0.001874 | 0 | 189 | 262 | 1,063.5 | 4.058594 | 0.105019 | 0 | 407,600,010,299 | 新闻传媒 |
南方传媒研究|党媒原创短视频如何"破圈" - - 基于"南方视频"在产品生产上的实践分析
[摘要]南方视频作为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的拳头产品,生产方法独具特色,打造了一批爆款短视频产品.其在主题宣传上做好政经语言的"翻译官",在新闻现场注重专业引领,情感传播和价值传递,在暖新闻报道领域抱持长期主义,追求内容下沉和创新表达,最终实现短视频质量与流量齐飞.
[关键词]短视频 讲故事 人情味 知识性 年轻化
短视频具有短小凝练,传播力强的特点,深受网民喜爱.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与此同时,在手机拍摄,剪辑,美颜等技术不断平民化的情况下,媒体对新闻视频制作的垄断格局被打破,普通网民不再仅仅是短视频的看客,更成为制作者和传播者.在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还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的短视频自媒体生产者,他们以个性十足的"人设",高质量的内容和丰富的营销手段收获无数粉丝,成为一个个拥有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级用户的"网红".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2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网站/客户端虽说仍是主要观看渠道,但占比有所下降;资讯平台加码短视频内容传播,用户观看占比迅猛增长,从2021年的48.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74.7%.媒体网站/客户端的用户观看占比从2021年的28.3%增至2022年的53.6%,增长超25个百分点.党媒短视频实现"弯道超车"有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广东第一权威移动发布平台,南方+自上线以来,一直把"南方视频"作为拳头产品打造.从生产和传播数据上看,2022年"南方视频"在南方+端内累计流量超过1800万,较2021年增长25%;单条视频流量超过10万的稿件较2021年增长180%,整体呈现质量上升,传播力增强的明显趋势.南方视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主题宣传,新闻现场,暖新闻报道等领域持续发力,既坚守主流价值传播,又不忘追求"网感"和流量,已成为南方日报,南方+的品牌栏目和发声利器.
本文以"南方视频"在产品生产上的实践为例,浅析党媒原创视频如何在提升品质的同时,"破壁出圈",进行有效传播.
一,当好政经语言"翻译官",让重大主题报道可亲可感
无论表达方式如何变化,党媒的主责主业都在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展示好社会进步的主流,反映好人民群众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因此,做好主题宣传报道依然是党媒短视频的主要职责.
但由于主题宣传报道的"主题先行"和政经语言的专业性,主题宣传短视频常常陷入自说自话的窠臼,对于用户来说缺乏接近性和代入感,很难进行有效传播.
党媒短视频想做好主题宣传首先需扮演好"翻译官"角色,将专业的政经语言转化成用户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视听语言,用心用情讲好主旋律故事."南方视频"主要做了四方面的探索.
1.更具人情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传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存和生命体验为中心,践行人本责任.新闻报道必须关注社会中个体的人,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用真情实感让人性充盈于新闻报道的价值体系中,展示人性的真实与真挚.主题宣传报道亦是如此,主题宣传短片也需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小切口,以小见大.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不少媒体通过宏大叙事呈现十年成就,南方视频生产的创意短视频"假如可以和十年前的自己打一通电话,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讲述广东第一位全盲高考生杨晓婷,珠海对口帮扶云南和贵州的"背篓医生"管延萍,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建设者王晓东三个人物的十年故事,呈现普通人视角下的"非凡十年".
主题宣传视频想更具人情味,不仅要在选题上下功夫,在视频的镜头语言,音乐,包装等方方面面都需避免"精英化"意识,真正拉近产品与用户的距离.
在"假如可以和十年前的自己打一通电话,你想说些什么?"中,为避免记流水账式的故事讲述,制作团队采用时空对话的形式,让新闻人物平实讲述过去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式不显刻意,对话层层递进,巧妙呈现人物故事.短视频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没有热血沸腾的"喊口号",有的只是主角手机里的"私影像",以及朋友般口吻的娓娓道来,视听语言平实温暖.作品在南方+首发后,在国内短视频平台 - - 新片场登上热搜并获10万+阅读量,真正打破了传播的"次元壁".报道团队还为视频创作主题音乐"可爱的你",致敬每一个不平凡的奋斗者,歌词曲调细腻动人,在线上引发良好的二次传播.
2.更具故事性
故事短片具有代入感强,传播效果显著的优点.主旋律通过故事短片的形式生动呈现,能够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紧密结合,再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迅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实现时政话题的软着陆.
2022年5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南方视频运用微电影手法,通过真实故事改编,并按照电影工业制作流程,邀请专业演员演绎,质感十足地呈现了三个普通年轻人因"三项工程"改变了生活和命运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无数"无名之辈"在广东这片热土奋斗成才的生动实践.影片聚焦人民,不起高调唱赞歌,而是通过讲述个体命运改变的故事,有说服力地反映了过去5年广东民生政策特别是"三项工程"的成效.
主旋律故事化表达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观赏性,可读性,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情感共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3.更具知识性
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2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泛知识类短视频仍为"刚需",短视频用户喜欢观看的内容类型中,"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科普"进入TOP5,分别占比31.4%,29.4%.抖音平台自2018年起有知识类账号出现,截至2020年底其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9万亿.字节跳动发布的"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泛知识内容播放量较2020年度增长74%.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 - 5月,泛知识类内容在B站的播放量占比达45%,泛知识类视频用户达1.9亿.增长见识和学习实用技能已成为吸引用户观看的重要驱动力.知识类短视频常常伴有价值观的强输出,在看似冷静客观的讲述中,具有较强的情感张力.主旋律声音也可通过知识类短视频发出.
比如,南方视频打造的一档"美景+知识"短视频栏目 - - "岭南山海志",节目站在地理,历史,人文的全新视角,结合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当下中国,世界发展中的定位和角色,将精美绝伦的广东美景与美文相结合,搭配年轻化的动画手段,生产系列岭南科普短片,目的是让用户在重新认识岭南的同时,"热泪盈眶"地爱上岭南.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前,该栏目正式推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以串联起大湾区的珠江水为线索,高品质,高效率向全球推介了集烟火气与高大上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立意高远,画面优美,引发大量转发.
在生产知识类短视频的过程中,还需强化技术赋能,用好短视频生产的"十八般武艺",提高趣味性,让传播更加入心入脑.
4.更年轻化
当下,年轻人依然是短视频的最主要用户.2022年,40岁以下短视频用户占52.8%.年轻人是未来,只有实实在在"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党媒短视频才能真正拥有未来.短视频产品想要真正触达年轻人,必须关注年轻人关注的话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增强视听体验,追求内容和表达更加契合年轻人的审美,讲好年轻人喜欢的故事.
2022年,在全国两会前夕,南方视频策划推出"舞动大湾区"创意短视频,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点,运用虚拟制片技术,在一分钟短片中,让用户沉浸式畅游水墨大湾区,体验式聆听大湾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故事.短片将现代影像生产技术与传统国画艺术相结合,用年轻用户喜爱的创新手段讲好主旋律故事.
二,当好新闻事件"轻骑兵",在大事件中生产大爆款
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2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79.0%的短视频用户看过新闻短视频,较2021年上升超7个百分点.
在具体类别上,除生活地新闻外,观看过突发事件,社会民生,新闻评论等各类新闻短视频的用户占比均有提升,短视频的资讯传播潜力进一步释放.
党媒想在新闻短视频这片红海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需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专业媒体的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可以抵达普通人抵达不了的新闻第一现场,带着媒体人专业的思考与视角,生产爆款短视频.
1.注重专业引领
在"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当新闻事件发生时,网上首先传开的大多是网民们用手机拍摄的视频片段,这些短片现场感强,视角平实,媒体稍作加工便可生产出流量不俗的新闻短视频.
但是,在新闻事件中,网络上传播的新闻短片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的特点,往往不能够客观,完整地还原新闻的本来面貌.此外,在短视频这种模糊了专业与业余的信息场,个人博主发布不实消息的成本降低,媒体核实真伪难度加大,如果不作严格把关,草率跟进报道,便可能严重损坏自身形象和公信力.即使短片真实,各家媒体都简单地转载发布同样的视频内容,容易导致新闻产品严重同质化,对于吸引高黏性用户帮助并不大.因此,到新闻第一现场去,生产专业新闻短视频依然是党媒视频生产者的天职和使命,也是党媒提高视频产品传播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路径.
在新闻事件中,党媒短视频想起到一锤定音,激浊扬清的作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像生产优势,充分利用航拍,全景影像等专业技术,发挥记者现场采访能力,用事实说话,用画面说话.比如,2022年,在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故报道中,南方视频记者作为极少数进入核心现场的地方媒体,在现场发回多个视频报道,在南方+端内收获近百万流量,在全网收获近5000万流量.2020至2022年,在武汉,广州等城市发生疫情时,南方视频记者均在第一时间挺进核心区,生产,发布"战疫影像日志"系列短视频,将真实,权威,科学的防疫信息及时传递给市民,同时展现全民同心,共抗大疫的精神风貌,很好地起到了抚慰市民焦躁情绪,凝聚人心的效果,也为南方视频吸引了大批忠实拥趸.通过差异化内容吸引的用户,往往更优质,更有黏性和更活跃.
2.注重情感传播
相较于传统文字,图片报道,新闻短视频由于其呈现方式,承载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更容易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新闻短视频流量的高低,能否引起共鸣是决定性因素.白岩松曾说过:宣传和传播怎样才能吸引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建立可信度.新闻短视频想引起共情,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需要充分发挥视频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洞察力和抓拍能力,随机应变,抓住细节,放大瞬间的感动.
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在前方断网,断电,断路的极端环境下,南方视频记者以最快速度赶赴一线报道.在河南新乡抓取到"这双脚,让人心疼"短视频,将镜头对准堤坝上一位副书记被洪水泡到发炎的双脚,通过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真实的现场影像展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与奉献.当听到医生提醒他不能再下水时,副书记连连摇头的画面加上"群众还在水里,我怎么能停下来"的真情流露打动了无数网友,收获了数百万点击量.新闻短视频,有了动人细节,便有了接近性,也更能引起用户共情,激发用户分享转发的意愿.
3.注重价值传递
互联网时代,人们不缺信息,缺少的是在众声喧哗中厘清是非曲直的思路和能力.因此,价值传递是党媒短视频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获取高流量的一个方法.
2022年11月,广州海珠区疫情严峻,南方视频记者深入城中村核心区驻点采访.在现场,记者注重真实记录,直面矛盾,回应网民关切,捕捉到了"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微纪录片,完整呈现了封控区内一次百姓因就医难问题与工作人员争吵并得到妥善解决的全过程,视频对话深入,冲突感强,镜头语言生动,叙事环环紧扣.报道推出后,在南方日报公众号阅读量突破10万+,抖音播放量达152.3万,为抖音号增粉过千.还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纪录片,大湾区卫视等央媒及地方媒体的转载刊播.视频打动无数网友,在全网引发热烈,积极,正面的广泛讨论.在通过平实的语言呈现好新闻现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价值传递,新闻短视频才能更有生命力.
三,当好暖心故事"讲述者",让正能量传播走"新"走心
正能量短视频已经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之一.据统计,2020年7月,抖音平台上时长超过1分钟的短视频中,正能量视频播放量排名第二.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愿意通过短视频这种形式接受正能量的传播."暖新闻"是正能量短视频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在当下,"暖新闻"一般以消防队员,志愿者,医生,军人,教师等公益性较强的群体,或底层弱势群体等作为报道对象.同时,其新闻事实大多较有惊奇感,比如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等,传播效果多为令受众感动,温暖,给人以正能量等.
党媒做好暖新闻视频既能满足受众愉悦身心的需求,又能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领新风尚,最终吸引大流量.但怎样避免同质化,故事模板化,"报喜不报忧"等问题?南方视频作了几方面的探索.
1.长期主义,深度记录
随着短视频领域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短视频的内容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和资讯上,而是向故事性,思辨性等深层次转变,对优质内容的期待进一步提高.想做出有传播力的暖新闻需抱持长期主义.如,"追光者杨晓婷"报道中,记者"一追到底",跟踪记录了三年时间,在海量的素材中挑选,剪辑形成一个3分46秒的短视频,完整呈现了广东首个全盲高考生杨晓婷从考上专科到圆梦本科的全过程,报道得到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在线等数十家媒体转载,"用盲杖丈量大学需要多少步""失明女生获省残运会银牌并专升本""看不见光的追光者"等相关话题总浏览量约达3900万,其中话题"用盲杖丈量大学需要多少步"登上微博热搜,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2.内容下沉,淬炼"四力"
近年来,为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立足广东本地,从平台,内容,服务,人员四个方面在全省范围推进下沉战略,形成独具南方特色的实践路径.想让暖心短视频"接地气""冒热气",也需推行下沉战略,让视频记者到一线去淬炼"四力".
2022年底,广州新冠感染人数增长迅速,各大医院急诊科面临巨大的收治压力,满负荷运转,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连续多个深夜蹲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用镜头记录急诊科最真实的现状,直面生死,聆听医护,病患和家属最真实的声音,最终形成8分钟纪录片"新冠感染冲击下的急诊".短片在微信视频号收获80万流量,5万转发,在南方+抖音号收获371万阅读量,4.7万转发,10万点赞,上万条评论.
3.技术赋能,创新表达
融媒体时代,借助技术力量,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更丰富,更容易传播和形成影响力,技术还能催生更丰富,生动的内容.暖新闻短视频也需主动拥抱5G,AI,VR等新技术,新手段,增强互动感,沉浸感,体验感.但也需防止技术和内容的"两张皮"现象,只有技术和内容双向奔赴,才能让暖新闻"活"起来,并真正"火"起来.
在武汉疫情期间,南方视频生产的短片"95后护士第一视角:我在汉口医院的最后一个班"中,充分运用了微型运动摄像机先进的录音,稳定摄影功能,通过一名护士的第一视角,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广东援鄂医护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聆听新冠定点医院的生死故事.短片打动无数网友:"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我看哭了,医护人员辛苦了."
四,结语
2022年,短视频用户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增幅从2021年的9.3%降至6.4%,存量化竞争加剧.党媒短视频想从中争夺更多的用户注意力,不仅要在上文提到的三个领域下功夫,还要针对更多的细分领域,根据用户的精准画像,进行个性化生产与精准化传播,不断提高短视频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参考文献略)
(作者系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采访一室副主任) | 0.863528 | 119.464286 | 0.022901 | 0 | 362 | 1,719 | 1,203.6 | 4.121094 | 0.18281 | 0.009174 | 407,600,015,179 | 新闻传媒 |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分享到:
让"最美家庭"遍布大美青海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0 08:28 编辑:孔令磊
读"家训 家规 家事"一书有感
王国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重家教,守家训,振家风的优良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精神标识.翻开"家训家规家事"一书,首先看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作为此书的开篇,"讲话"让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那浓浓的家国情怀."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三个注重"是总书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国家治理的高度而作出的规律性阐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遵循和理论指导.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记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其中,既有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的朴素亲和,也有朱自清笔下父亲背影里的脉脉含情,还有岳母刺字中彰显的家国大义......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家,国的内涵也在传承中不断得以丰富.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年以来,省妇联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钩沉和搜寻群众中发生的家教家风故事,并把它们汇编成书.他们无疑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书中涉及的家庭,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其中,有书写高原爱情传奇的张西亭一家,有在艰难竭蹶中始终不离不弃的吴锦娟一家,有面对困难坚韧顽强愈挫愈勇的张桂兰一家,有心存善良大爱无疆的肖玉平一家,等等.他们的故事平凡而感人,他们的事迹微小却温暖,他们是和谐大家庭中最具活力的文明细胞,他们是让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敬意的兄弟姐妹.这些美好家庭的故事平凡而感人,闪耀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风尚.读着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的情感,我的思绪不由得被拉回到几十年前.那时候,家中最大的规矩就体现在饭桌上,长辈不落坐,我们是不能坐的,长辈不举筷,我们是不能先动筷子的.这一切,都被视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遵守这不成文的规矩,自觉自愿地去做自己应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家人之间相亲相爱,邻里之间相互帮扶,和谐友善,其情殷殷,其乐融融.诸如此类的事,说来很小却蕴含着大道理.尽管当时不大理解,但一路走来,这些习惯却自然而然地融汇于心,以至受益终生.这样一想,就越发觉得眼前这本书的有益和可贵.
家是国之根本,治家方能治国.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只有每个家庭都释放出清雅和睦的正能量,整个社会才会充满爱与美,才能和谐稳定发展.树立好家规,传播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从书中那些朴实无华的事迹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让榜样的光芒,照亮我们追随美丽的行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期,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既是我们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共享美好生活的落脚点.我相信,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必将使我们不断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创造出民富国强的美好生活,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梦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感悟最美家庭 传递幸福真谛
作为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的一名采编播人员,从2014年起,我以现场主持人的身份,参与了广泛开展的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2017年岁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编辑出版了"家训家规家事"一书,这是在历年出版"家和万事兴"和"家庭家教家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之后,再一次以普通家庭和群众为主角推出的第三部家庭故事汇丛书.书中选取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户家庭,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然而,平凡感动心灵,真实涌动深情.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阅读"家训家规家事"后,结合对书中故事的感想和对家庭生活的回忆专门撰文,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国生书记列举家庭用餐规矩,从家庭小事引申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个人家庭生活的切身感受,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家庭每个成员懂规矩,知礼节,传家风的深刻意义,国生书记对我省家庭文明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寄以希望,充分体现了对全省城乡家庭的亲切关怀,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树立好家规,传播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王书记的有感而发,无不充盈着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殷切期望和祝福,也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的一分子,要用最朴素的心灵,最真挚的情怀,最无华的行动去做最朴实的事,自觉地担当起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最美家庭,带给我们来自内心深处长久的震撼与激荡.很荣幸,这一次,我担任了"家训家规家事"一书中部分家庭故事的配音工作.在话筒前讲述他们的故事,时而的会心微笑是我感同身受幸福的滋味;而那掩不住的热泪,也是我随主人公虽历经坎坷却永不言弃的感动常在.我要感谢他们,让我能以仰视的角度和崇敬的心情,去播撒,去传递那些洋溢在身边的正能量.让我们阅读,聆听这些最美典型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上善若水,牢记王国生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榜样的光华,照亮青海大地,高原儿女追寻幸福的行程.(作者:段涛)
用爱扬起生命的风帆 - - 肖玉平家庭
这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肖玉平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妻子韩英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们拥有一儿一女,家庭和谐幸福.肖玉平和妻子,用爱诠释了美好家庭的真谛,用真情书写了无悔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和谐家庭的乐章,扬起了美好家庭的风帆.
2010年9月16日,为转移安置玉树地震灾区最后一批学生前往海东市各县学校及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地就读,肖玉平从玉树乘车赶往西宁,当车行至湟源县小高陵附近时,与正要调头逆转的一辆大型农用车迎面相撞,致两车油箱损坏起火,肖玉平头面部,四肢躯干45%的皮肤被烧伤,烧伤程度达Ⅲ级,在重症监护室整整昏迷了4个月.妻子韩英天天守候在他的身边,在他耳边不停地给他讲生活中的往事,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病痛,顽强与病魔作斗争,120多天以后,在妻子的亲切呼唤声中,丈夫睁开了眼睛,妻子眼中也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医生都说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点亮了生命的明灯.肖玉平先后做了38次大的全麻手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走路要人扶,每天都离不开药,这七年多来,妻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肖玉平,肖玉平感动地说,撞车没有被烧死是他的运气,娶了妻子韩英才是他的福气.
自肖玉平和韩英结婚以来,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热爱高原教育的男子汉将自己的吃穿用度节省下来去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能有学上,上好学.当自己有限的工资不能满足资助贫困学生的需要时,他便动员自己的朋友,亲戚及社会爱心人士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助困扶贫,可他从来不主动跟人说起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这些年来,他共资助过十几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有的还被他收养在自己家里,视如己出,全力帮扶.他还为许多孤儿建立了资助网络,使多名孤儿得到了资助,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了生命的光华.
爱的担当如春风般温暖 - - 张桂兰家庭
丈夫吴元新家中有七个弟兄,他排老六,最小的吴元林先天性重度智障,高位瘫痪,老五吴元寿由于儿时患了小儿麻痹症没及时治疗,导致右腿残疾.吴元林和吴元寿一直未婚,和张桂兰夫妇住在一起.2006年,张桂兰婆婆因病离开了人世,那时张桂兰夫妻俩已经育有一男一女.张桂兰知道,家中两个儿女,需要她;家里的活,需要她;重度智障,高位瘫痪的小叔子和右腿残疾的大伯哥,需要她;丈夫更是需要她.她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可毅然决然地担起了这副重担.
张桂兰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生活虽然艰难,但她还是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得好一些,让家人吃饱吃好.每次割了肉,买了稀罕东西,她和丈夫都舍不得多吃一口.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伺候小叔子,上厕所,换衣服,洗脸,忙完又去生火做饭,等孩子上学,丈夫去干活后,她又忙着打扫房间.晚上,她总是先照料小叔子睡后再去休息.而她自己,无论再忙再累,都及时为大伯哥和小叔子把衣服洗干净,催促丈夫带小叔子去理发.小叔子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头发理得整整齐齐的.
吴元林今年四十多岁,一年四季瘫痪在床,由于智力发育问题至今不能开口说话,一天三顿饭,都是她做好后喂他吃.吴元林就像个孩子有时不吃饭,有时爱发小脾气,每当这时,张桂兰就耐心地连劝带哄,直到小叔子吃完才放心.吴元林还有个流口水的毛病,张桂兰就随身准备了一条毛巾帮他拭去嘴角的口水.有时由于忙于家务,无法待在吴元林身边照看他,张桂兰就做了一个护襟,以免他在冬天弄湿衣物得病.
最让人费心的是经济问题.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家里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儿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知道应该给孩子多加些营养,可她却舍不得.孩子们穿的衣服,学习用品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为此,她对孩子们有着深深的愧疚.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格外垂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2011年6月,更大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丈夫因胃糜烂住进了医院,这对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治疗花去2000多元,而家中一年收入才有5000多元.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张桂兰硬是咬着牙,再次迎接了命运对她的挑战.
在张桂兰的精心照料下,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丈夫吴元新说:"桂兰是我的好媳妇,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呀!"张桂兰的儿女也在她的感染下,十分尊重孝敬叔叔和大伯.张桂兰以前孝顺婆婆,现在爱护小叔子,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张桂兰的事迹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她总是说:"我知道有些人不认同,觉得我不值得去做,但我只是个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个儿媳都应该做的分内事,只要能让小叔子健健康康地活着,一家六口人平安无事,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十六年用真情 坚强守护丈夫 - - 吴锦娟家庭
吴锦娟是湟中县鲁沙尔镇西村的一位普通村民.16年来她用真心真情坚强地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
16年,可以让一棵小苗枝叶繁茂,也可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翩翩少年,而吴锦娟用时间支撑多舛的命运.现在人们流行用女汉子,女强人来形容女人的坚强或成功,这些字眼却不足以形容吴锦娟,用她丈夫的话说:好老婆堪比娘.
清晨,吴锦娟一如往常地给丈夫赵隆明喂早饭.卧床16年的赵隆明轻声与妻子说着话,他久病的身躯虽出现萎缩,但精神状态尚好.在赵隆明心中,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中的自己,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同样,妻子16年的辛苦付出,也让他于心不忍.如果没有妻子的悉心照顾,他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他经常告诉妻子,如果哪一天他去世,劝妻子不要哭,因为她为自己付出的已经够多了.
23年前,吴锦娟和赵隆明结婚,有了一对儿女,日子虽然有些紧巴,但男主人勤劳,女主人贤惠,生活充满了欢乐.然而,2001年10月,赵隆明被自家的牛顶成重伤,又因错误的处置方式,不幸造成高位截瘫.那年,赵隆明34岁,吴锦娟35岁,女儿4岁,儿子只有8个月大.家里的主劳力瘫痪,整个家庭顿时塌了天,来不及考量今后生计的艰辛,她便毅然承担起了所有的重担.从此,吴锦娟家里家外忙得脚不着地,去田里干活,中间要回家好几趟,给丈夫喂饭,接大小便,翻身,晚上还要按摩丈夫的腿脚.儿子尚幼,她端一碗饭给丈夫喂一口,再给儿子喂一口.16年来,她咽下眼泪,收起心酸,无怨无悔照顾瘫痪的丈夫,抚养儿女.曾有人劝她再找个好人家,她没有这样做,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抛弃丈夫和孩子另找人家.吴锦娟少年时失去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一样成为没人照顾的孤儿.她还有过一段婚姻,前夫因车祸瘫痪,她伺候了5年后去世.而现在的家,夫妻和睦,孩子可爱,就是再难她也要支撑下去.
"自从嫁到赵家,公婆,丈夫都对她很好,丈夫勤快能干又顾家,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有一点不良嗜好,她心里特别满足,丈夫是她的精神支柱,只要他活着一天,我就觉得自己就是有家,有爱的女人."吴锦娟说.
照顾瘫痪的丈夫,最难的是帮丈夫解大小便,她几乎整夜都不能合眼,时刻注意着丈夫的动向,及时清理排泄物.现在,因为家的0.33公顷农田全部被征用,为了补贴家用,她搞生猪养殖.这样,她就能一直在家照顾丈夫,还能有一些收入.吴锦娟坚强面对生活,善待家人,十几年的坚持赢得了邻居的称赞.西村的群众都说16年的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个女人,吴锦娟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高原上的爱情传奇 - - 张西亭家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同舟,真情款款.张西亭在西宁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他有一个特殊的幸福家庭,曾经的嫂子现在是他的贤内助,曾经的侄子,侄女现在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子是他哥哥的,女儿是他哥哥在20年前拾来的弃婴,两个孩子现已工作.但就是这些普通,平淡,曲折,真实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却是最美的人生.
在他18岁那年,嫂子嫁入他们家,虽然嫂子眼睛残疾,却有着青海媳妇的贤惠,照顾他的父母和哥哥.嫂子对哥哥(盲人),母亲无微不至,细心体贴的照顾,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夸赞.随着张西亭母亲病情的日渐加重,嫂子每餐都是亲手喂饭.1993年,母亲在嫂子的怀中离开了他们.1997年,哥哥给病人出诊,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生命.原本幸福完整的家被拆散了,他们全家人每天都沉浸在痛苦和忧伤中.为了撑起这个家,家人帮助嫂子开了一个小卖店,这一开就是19年.嫂子除了要照看小卖店,还要照顾家,照顾孩子,照顾他的父亲,她的孝心在社区传为佳话,也给张西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嫂子是他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女人.
2003年冬天,一场大病差点让嫂子倒下,张西亭深夜2点背起嫂子送到医院,连夜做了手术,保住了她的生命.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嫂子,他的眼湿润了,他深深的思虑:谁是她的依靠?他开始质问自己,嫂子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他决定为她和孩子撑起这个家,把孩子缺失的爱填补完整.在嫂子住院期间,他还是她的"小叔子",他为她端屎端尿,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张西亭告诉我们,即便是为她端屎端尿都无法回报她为全家人付出的辛劳.嫂子大他6岁,当时嫂子拒绝这段姻缘,看到嫂子和孩子没了依靠,张西亭一直在家里扮演着"丈夫""父亲"的角色,帮着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渐渐的他们的心融到了一起,他们组成了新家庭,没放一挂鞭炮,没办一桌酒席,至今连一张像样的"全家福"都没有.但他们这个家用心编织着爱,充满了和谐,幸福和激情.
他常说:"爱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爱就是爱人如己,与亲人和睦相处,与周围邻舍相敬如宾".平常的日子里,再晚妻子也等他回家一起吃饭,她总说:"家里就这几个人,一顿饭还要分开吃,多冷清,等你回来一起吃,才有家的味道".看似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让张西亭心里充满了感激和甘甜.他的家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互敬,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
真心待人是他们家的处世态度,他的妻子经常主动帮助小区的残疾人,照顾放学后进不了家门写作业的孩子们,邻居有些事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会热心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培养孩子成长,他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在孩子上高中时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孩子的乖巧和懂事.如今,孩子们也经常与他沟通工作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自己率先垂范,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赢得家人的尊敬,支持和信赖.
他希望两个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希望妻子失去光明的那只眼睛重见光明,看到完整的色彩和天空.他希望自己活得真实,活得踏实,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弘扬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光加彩!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要闻
更多>>
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确保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截至10月底全省共降低企业成本62亿 获国务院肯定
我省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
第十八届青洽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达98% 已开工213个
食以安为先 捍卫全省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省领导动态
省委
省政府
王国生听取省纪委汇报 对干部廉洁自律提出要求
王建军参加全省环保机构制度改革动员大会
刘宁在大会上强调:突出政治建设 强化责任担当
王晓主持脱贫攻坚目标责任省级考核汇报会
公保扎西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等地调研
本网原创
更多>>
百名记者一线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百名记者一线行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百名记者一线行 24 25 26 27 28 29
[榜样的力量・媒体记者油田行]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青海卫生职技学院:加强医教融合 建设"百年卫院"
图说青海
更多>>
青海卫生职业技...
省工商局携手多...
省文明办深入乐...
青海藤田富硒科...
聚焦青海
更多>>
调解员们的情怀:站起来是把伞,俯下身是头牛
捍卫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平安让幸福感增值
西宁:破解农村"一老一少"之困 |催生旅游新业态
"大美青海"请您听我说! |柴达木缘何选择了福牛?
构建工青妇改革一体化 |让青海拥有坚硬的绿色骨骼
理论言论
更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组工干部当在本职岗位上淬炼本领,增长才干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海东建设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三个维度全面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选出新时代的好干部 |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命名表彰文明诚信私企和个体工商户名单公示
青海省第四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
青海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结果公示
青海省属单位残疾人就业及保障金缴纳情况公示
关于拟命名市级民族团结先进乡镇(街道)的公示 | 0.868248 | 79.37234 | 0.009796 | 0 | 658 | 2,454 | 1,027.3 | 4.007813 | 0.168342 | 0.014932 | 407,600,022,736 | 新闻传媒 |
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为何会造成较严重破坏?专家:高山峡谷地形是主要原因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郝萍)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有哪些?人民群众又该如何防范应对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对此,人民网采访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灾害科普委员会主任邹文卫进行权威解读.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应急服务响应,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第一时间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于9月5日下午带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据悉,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 - 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带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本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地震区划图的8度至9度地区,属于高烈度区."吴健介绍,震区多为高山峡谷且叠加强烈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等不利因素,尤其是震中附近农民的自建房屋又位于陡坡和山谷地区,因此,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倒塌,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雅安,乐山地区乃至成都市等距离震中较远的城市,发生了高层建筑震感强烈,晃动明显的情况.对此,吴健表示,这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效应的结果,一般不会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墙皮开裂脱落,装修装饰轻微破坏等,排除偶然因素,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身伤害.
邹文卫表示,本次地震的震中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高山峡谷地貌形态突出,地形变化差异大,地震时极易造成地质次生灾害.
如遇地震时或震后发生次生灾害,该如何防范应对?邹文卫称,如果遇到次生灾害,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根据不同的野外环境,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
- - 以岩石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山崩和滚石,要沿着与岩石滚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注意一定要保护好头部.
- - 以沙土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滑坡,要尽量躲开山体陡峭或沟谷之处,向地势平缓处转移.
- - 如果在水边,要赶紧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转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库溃坝形成的洪水.如在湖边或水库等大面积水泊附近,地震时也要迅速转移远离水边,以防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涌入水库,造成水体涌动形成的涌浪.
据了解,自1900年以来,此次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0-6.9级地震15次,7.0-7.9级地震4次,震级最大的为1955年4月14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7.5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53千米),时间最近的为2022年6月1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20千米),空间距离最近的为1975年1月15日四川九龙东北6.2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32千米).
(责编:彭静,秦华) | 0.871929 | 103.307692 | 0.02099 | 0 | 218 | 480 | 1,186.3 | 4.261719 | 0.192852 | 0 | 407,600,027,533 | 新闻传媒 |
2021年中国报业技术视频研讨会成功召开
12月23日,中国报业协会与深信服联合举办了线上"2021年中国报业技术视频研讨会".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辛乘胜在会上致辞,来自南方报业,浙江日报,中国日报,长城新媒体,北京日报等媒体技术专家对""十四五"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书"进行了解读,并分享技术建设实践经验.深信服,北大方正,拓尔思,中科闻歌,中科大洋等技术平台服务商也受邀参加了线上研讨,对如何应用创新技术落实报业"十四五"规划目标发表了看法.会议还公布了"2021中国报业技术年会"部分奖项评选结果.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辛乘胜致辞
辛乘胜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因素的影响,中国报协技术委员会的诸多工作都发生的较多变化.但委员会在2021年仍然完成了两项重大工作,一是中国报协技术委员会在认真总结"十三五"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和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30多位专家,依据"两办意见"精神,主持制定了""十四五"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书";二是开展2021年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全国80家主流报纸的近8000版抽检内容进入技术校对生产流程,最终完成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报告约600页.其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日报"分别荣获中央级报纸和全国80家报纸出版质量评测第一,二,三名.辛乘胜强调,2022年报业技术工作的重点是,开展以应用创新为导向的"中国报业技术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何昆,浙报融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浙江天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伟忠,中国日报技术部主任甘永清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了解读.首先,何昆对"十四五"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提出,落实"十四五"的两个总体目标,即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强化数据能力建设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是报业单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核心技术工作.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李伟忠指出,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可以从增强全媒体技术基础支撑能力,推动全媒体生产平台再升级,完善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全媒体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还应当围绕加强数据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数据能力平台建设,推进数据运营和提供增值服务,建设基于数据决策的数字化报社等四个方面着手,强化数据能力建设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甘永清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报业技术发展新格局,要靠安全兜底,靠创新驱动.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方面,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这个核心理念,深入洞察新闻传播领域网络信息安全主要矛盾的变化,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地位做出新界定,新安排.聚焦媒体工作特点,把确保内容安全摆在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在创新方面,要进一步突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依靠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行动,通过理论创新,理念革新,开拓报业技术发展新阶段.
结合报业落实"十四五"技术工作的话题,来自深信服,北大方正,拓尔思,中科闻歌,中科大洋的代表也就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进行了探讨.他们普遍认为,"十四五" 是中国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中国报业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攻坚时期, 规划的落地给报业用户的应用与数据平台建设带来了变化与挑战.而为了更好的承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越来越多的报业用户会采用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驱动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会议期间,长城新媒体集团党委委员,技术总监张保安,以及北京日报社技术部主任李彦魁还在线上分享了两家媒体的技术建设实践经验.其中,北京日报社面向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实现了新闻生产集约化,技术支撑平台化,构建起了"横向集约,纵向扁平,前端统合,后端分立,融合生产,分态传播"的统一的新型组织架构体系和生产关系.而长城新媒体构建的"冀云•融媒体平台"坚持一体化"大融合",打通了河南省152个市,县终端和180家媒体资源,成功实现了宣传指挥调度"一朵云,一张网,一盘棋".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会议最后揭晓了 "首届'中国报业技术管理人才'""2021年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 "2021年中国报业技术论文一等奖""2021年全国报业媒体融合案例创新奖"等奖项.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 0.860455 | 101.26087 | 0.1875 | 0 | 402 | 636 | 1,397.5 | 4.007813 | 0.181194 | 0.107401 | 407,600,038,736 | 新闻传媒 |
观天下事 为民生言
□本报记者 黄琳
""杭州日报"的定位是'全国一流,最有品位',要有几个突破口,评论是其中一个.评论是"杭州日报"在内容建设上的灵魂和核心."7月27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万光政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杭州日报"评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民生,抓住热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注重数字赋能,以评论建设的高度彰显"政治家办报"的高度.
打造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评论方阵
"吴山平"是"杭州日报"读者的老朋友了.以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为背景的"吴山平"重大主题长篇述评,是"杭州日报"着力打造的重磅产品.
杭州日报社时政要闻中心主任丁雄英介绍说,"吴山平"要求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详略有致,同时讲究文采,富有气势,有巨大感染力.评论长度在4000字到6000字之间,逢重大事件时在头版推出.从选题的确定,观点的确立到写作的过程,报社上下部门协作,报社领导也会反复琢磨,仔细修改.
部分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节点,"杭州日报"会适时推出社论与本报评论员文章.此外,还打造了多个评论品牌."吴山时评"专栏设置于要闻版,每周二到周五每日一期,每期一篇,题材内容强调本土化,写作风格注重以小见大,大中见小,配合推动杭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城市改革发展大局,同时也注重发挥批评,监督,建议功能,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社会各种"肠梗阻"."西湖评论"为时事评论专版,每周一期,共5篇时事评论和1幅漫画.专版题材广泛,作者也不限于本报评论员,体现评论建设的开放,包容和延伸."吴山时评"和"西湖评论"均已多年"经营",双双荣获"浙江新闻名专栏".
此外,"热点热评"题材内容强调国内政治经济民生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发挥党报"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杭州半月谈"以半月为期,主要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对半月内杭州政经重要事件进行盘点,梳理,归纳,评述.
"杭州日报"评论的形式丰富,有言论,漫画,音频等,传播方式也力求多样性,除了报纸,积极利用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力,影响力,经过多年经营,已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论方阵.
建立上下协同,内外互补工作机制
让评论建设成为"杭州日报""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标识,除了报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精准指导,也离不开好的工作机制.
杭州日报社评论部每周都会召开选题策划会,大家一起盘点,梳理时政事件,热点新闻."这是一个互相碰撞,集思广益的过程.尤其是每月一期的专题评论,评论员们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不同角度切入,亦可以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更有利于公众对全局,对本质的把握."丁雄英表示.
如浙江探索共同富裕一周年时,"杭州日报"推出了"西湖评论"专版"扎实起步 继续探索",围绕数字改革,文化建设等不同角度,推出5篇文章."不谋全局者无法谋一域",总编辑带领评论部成员在对共富主题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谋篇布局,确定主线,搭建起整篇文章的架构,并在详与略,轻与重,隐与显之上进行了提前规划.此外,落笔写稿也字句打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从作者到主任,再到总编辑,可以说,完成一组稿件经历了数次的思想碰撞和反复"打磨".
为进一步打开评论工作新局面,"杭州日报"打破固有思维,大胆引进相对"高龄"的评论员,打造了一支老马识途,后生可畏的评论员队伍.此外,还注重引入外部力量,与国内优秀的评论员,专家,学者建立起良好关系;在政策性强,解读能力要求高的重大主题上,形成"特约评论员"制度.如针对杭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杭州日报"推出6篇系列评论员文章,便特约市委办公厅,政研室等同志撰稿.
推进学深悟透,扎根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杭州日报"强调评论员要完成"新闻评论员"向"党报评论员"的转换,在选题,立论,论述的方式方法上,要站在党报的角度,呈现党报的高度.
在杭州日报社时政要闻中心评论部主任翟春阳看来,作为党报评论员,要力能扛鼎,拿得下重大题材,如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长篇述评等,这就要求评论员要不断学习,补充,更新,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评论不是消息,报告的重复,更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言之有物,对推动具体工作起到助力作用.这也要求评论员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从选题到观点到行文,都要注意摆正"党报"位置,立论,论述一定要扎实,严谨,宁可朴实无华,不可哗众取宠.
"评论要在基层采访中获得,去现场采访,调研,思考,才能写出有启发,有建设性的文章,从实践中来才能'知行合一'."郑莉娜除了"评论员"身份外,也是一名记者,在她看来,记者写评论具有很大优势,好的评论要与"四力"结合,言之有物,观点新;跳出"小我"范畴,扩大视野格局,扎根实际不空谈,站位高;文风避免套路化,形成独有风格特色,表达美.
对于评论要扎根基层的观点翟春阳也十分认同."评论要有理有据,不能脱离现实,事例,数据去讲道理,否则文章就会空洞."翟春阳表示,"杭州日报"十分注重保留评论员个性,无论是选题,文风都不会过多干预,鼓励评论员形成自身风格,各有千秋,百花齐放."我对古典文学很有兴趣,写评论会引用较多的诗词,典故,名言,这也成了自己的文风特色."
从对"吴山平"署名评论加强选题,内容以及观点的打磨锻造,到壮大评论员队伍;从创新评论栏目与形式,到鼓励评论员形成自身风格,"杭州日报"的评论成为引导主流舆论的压舱石,主力军的有力武器. | 0.830311 | 110.285714 | 0.006068 | 0 | 289 | 674 | 882.1 | 4.078125 | 0.187392 | 0 | 1,242,500,002,162 | 新闻传媒 |
金山网讯"地市级媒体融合闯出了哪些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还有哪些突出短板亟待解决?"6月28日下午,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明立志,在省报业协会主席刘文平陪同下,走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开展专题调研.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步入下半场,地市级融媒中心建设进入重要的突破期和攻坚期,先进地区已经创造了不少可复制,能推广的融合模式.结合自身调研实际,明立志就地市级媒体融合畅谈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他说,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根本,就是要从新闻产品的单一生产者转变为信息服务的多维供给者.新闻生产是立身之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创造更多形式丰富,传播广泛的精品力作,赢得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信赖,把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传承下去,发扬开来.拓展服务是转型之要.要通过"新闻+"的模式,植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好"接地气"的文章,积极承接政务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拓展和满足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走实走宽媒体经营之路.数字赋能是机遇所在.要抢抓数字城市建设重大机遇,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变"新闻驱动"为"数字驱动",做好城市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新闻媒体服务社会,服务城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人才队伍是关键支撑.要在做强新闻采编队伍的基础上,不断集纳新媒体技术人才,创新创意人才,服务推广人才等,以强大的人才支撑推动新闻媒体从"新闻端"向"服务端"延伸,全面提升新闻传媒事业整体实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型主流媒体平台,更好服务于地方发展. | 0.896661 | 314.5 | 0 | 0 | 531 | 194 | 1,132.8 | 4.085938 | 0.111288 | 0 | 1,242,500,005,741 | 新闻传媒 |
言论史上的"梁启超时代"
傅国涌
1912年11月,梁启超终于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涯,返回祖国.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言论界的骄子",他受到了各界空前热烈的欢迎.他在"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与将来"的演讲中说:"鄙人二十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
的确,从他1895年第一次办报到1929年逝世的35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和他所办的报刊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他开创了百年言论史上极为重要的"梁启超时代".
"以言报国"
1895年8月17日,年轻的梁启超追随老师康有为在北京一起办起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多年后,他在北京报界欢迎会上演说时说,"日出一张","只有论说一篇,别无记事",每册连封面10页,约4500字,梁启超"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1],随宫门钞免费赠阅,还要给人送酬金.这是梁启超第一次参与办报,是他所说的"沿门丐阅时代".
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被封,"中外纪闻"与"强学报"一起随即被迫停刊,一共只存在了5个多月.同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汪康年为经理,梁启超为总撰述,他前后主持笔政一年多."时务报"为旬刊,10天一期,每期20页,约3万字."每期报中论说四千余言,归其撰述;东西文各报二万余言,归其润色;一切奏牍告白等项,归其编排;全本报章,归其复校.......经启超自撰及删改者几万字,其余亦字字经目经心."[2]"时务报"一纸风行,不胫而走,发行量最高时达1.7万份,创下了当时报刊发行量的最高记录,"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时务报"共出了69期,据统计,"论说"栏发表政论112篇,"时务报馆文编"栏发表文章21篇,共133篇,其中梁启超一个人就写了60篇,年仅24岁的他以那支"笔锋常带感情","别有一种魔力"的笔,写下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政论."变法通议"全文7万字,连载21期,热情地喊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时代最强音,提出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具体措施.这些"务求平易畅达"的议论,使海内耳目为之一新,舆论为之大振."时务报"因梁启超而风靡全国,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动一时,"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他在"时务报"第一期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首次把报纸比做耳目,喉舌,具有"去塞求通"的功能,有了报纸,"待以岁月,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渐备矣".[3] 这段时期,他还参与创办了澳门"知新报",遥领撰述之职.
1897年10月,梁启超离开"时务报"到湖南时务学堂任总教习,同时积极支持"湘学报"和"湘报",为两报写稿.这些报刊形成了一股有力的维新变法思潮,对于推动戊戌变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是梁启超报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是他"以言报国"理想的最初尝试.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不到3个月(12月27日),在冯镜如等华侨的支持下,他在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旬刊,每期40页,比"时务报"篇幅增加一倍,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批评政府,介绍新知.梁启超连续发表"爱国论","自由书","国民十大元气论"及"少年中国说"等文,首次提出"国民"概念,认为中国几千年来只知有"国家",不知有"国民","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并开创了短评,时评等体裁,至今流行的"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新闻专用名词都是他在"清议报"最先创用的.其时百日维新刚刚遭到血腥镇压,梁启超流亡海外,惊魂未定,心中的痛恨可想而知.梁启超自称"明目张胆以攻击政府,彼时最烈矣".清廷虽然严禁"清议报"入口,但还是有一部分被秘密偷运回国发行,到第十三期,发行量就达到4000多份,还发行到世界各地.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满100期,他发表长文概括"清议报"四大特色: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不料第二天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报馆,出版了整三年的"清议报"因而停刊.由于其他活动,梁启超实际主持"清议报"只有一年半(1900年4月,他在檀香山办"新中国报",任主笔,8月离开),但他在"清议报"发表过30多篇政论,几部专著和大量诗文.郭沫若回忆:""清议报"很容易看懂,虽然言论很浅薄,但他却表现得很有一种新的气象."
"梁启超时代"
"清议报"停刊不到一个半月,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又在横滨办起了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六股中他个人居其二.创刊号宣布三条办报宗旨:一,"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原";二,"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词费也";三,"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以破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新民丛报"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到宗教学术,小说文苑无所不包,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这是梁启超一生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个刊物.内容之丰富,议论之深刻,编辑之认真,印刷之精美都是"中国报界前此所未有".他自述:"别办"新民丛报",稍从灌输常识入手,而受社会之欢迎,乃出意外."[4]"新民丛报"历时五年半,是梁启超一生创办的报刊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黄遵宪评价他的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他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启迪,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新民丛报"最初发行2 000份,不到一年即增至9 000份,以后经常发行1万份左右,最高发行量达1.4万份,仅创刊号就加印了四次,在国内外设立了97个销售处,可谓盛极一时.
1902年,梁启超发表"敬告我同业诸君",提出报馆"两大天职"说 - - "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关于监督政府,他说:
1.政府为什么需要监督?"政府者,受公众委托而办理团体之事业者也.非授予全权,则事固不可得举;然权力既如此重且大,苟复无所以限制之,则虽有圣智,其不免于滥用其权,情之常也."所以需要监督.
2.谁来监督?"此种监督权谁操之?曰:舆论操之.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虽谓报馆为人道之总监督可也.""若立法,司法两权之独立,政党之对峙,皆其监督之最有效者也.犹虑其力之薄弱也,于是必以舆论为之后援.西人恒有言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
3.报纸为什么能监督政府?"报馆者,非政府之臣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也.不宁惟是,政府受国民之委托,是国民之雇佣也;而报馆则代表国民发公意以为公言者也."
4.报纸怎样监督政府?"当如父兄之视子弟,其不解事也,则教导之;其有过失也,则扑责之,......教导与扑责同时并行,而一皆以诚心出之."这是监督的态度."宜务其大者远者,勿务其小者近者.......当监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必摭献替于小节一二事."这是监督的方法.
关于国民向导,他认为国民"最乏普通知识","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所以需要普及德育,智育.向导国民无非三个途径:学校,报纸,著书."学校者,筑知识之基础,养具体之人物者也.报馆者,作世界之动力,养普通之人物者也.著书者,规久远,明全义者也."报纸是"政本之本,而教师之师也",可以"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客观报道"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以主观也."这是指报刊评论,评论虽然主观,但它是公开的,哪怕偏激,必然有其他人提出相对的看法,又会有人折衷,"互相倚,互相纠,互相折衷,而真理必出焉."
一百多年前,这些新闻观念何止是石破天惊,与他最初提出的报纸"喉舌","耳目"论相比,"两大天职"论是个质的飞跃,是梁启超报业思想成熟的标志.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提倡客观报道,注重新闻评论,这些思想和他的办报实践一起,把中国报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成为王韬之后,中国报纸"文人论政"的一个代表人物,开创了百年言论史上光彩夺目的"梁启超时代".
从1899到1907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学说,在梁启超的灵魂深处扎了根.这是他政治思想的高峰期,也是他报业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在"清议报"批评清廷的腐败,黑暗,在"新民丛报"大力传播民主,自由,平等,民权,共和等观念,大量介绍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中国之新民"笔名发表了"新民说"等脍炙人口的著作,以他清新的文笔,振聋发聩的言论开一代风气,影响了一个时代,倾倒了无数青年,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同一时期,他还创办了我国最早刊载新体小说的"新小说"月刊,提出了小说与社会关系的著名观点,发表了他自己用对话体写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著名的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到1905年10月,出了10期以后停刊.
1903年2月,梁启超到美国,加拿大游历,考察,12月回到日本,深感中国国民素质低下,不够共和国公民资格,实行共和"稽之历史,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征诸理论,乃将不得自由而得专制".从此,他不再倡言种族革命,专言政治革命,一度曾竭力鼓吹"开明专制".围绕这些问题,从1905年开始,他在"新民丛报"与"民报"展开了一场历时近两年的大论战.
1907年2月,徐勤向康有为报告:"东京自去年"新民丛报"与"民报"剧战,大获全胜.留学界中言论大变后,"中国新报"(杨度所主持),"大同报"(满人所主持),"牖报"(山西人李君主持),"云南"杂志诸报,皆与"新民丛报"表同情,故革命党之势顿衰,孙文又被逐,"民报"记者又不和,政闻社遂乘时而起."[5]但是,梁启超在"新民丛报"92期发表的"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中则远没有这么乐观[6].
1907年8月,被誉为"丛报界之魁首"的"新民丛报"停刊,但其影响并没有随着它的停刊而消失,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几代人.与梁启超同时代的黄遵宪评价他的学说政论"所向无前","震惊一世","力可谓雄,效可谓速".梁的学生吴其昌将他的文章与同时代的谭嗣同,章太炎,严复等进行了比较之后说:"以饱带感情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任公诚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也."我以为并不过分.他独创的"新民文体"和他的文章本身,无论当时还是身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民说","少年中国说"那一泻千里,汪洋恣肆的文字,不知倾倒了多少中国少年,激励他们去建设少年中国.胡适,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王芸生,邹韬奋......,20世纪历史上许多绕不过去的人物都曾吮吸过他的乳汁.毛泽东说自己上小学时把"新民丛报""读了又读,直到差不多背得出来".邹韬奋说在南洋公学时把"新民丛报""几本几本的借出来看,简直看入了迷","新民文体"的极大感染力使他产生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说:"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王芸生说:"我读"新民丛报",正在十年以后,也在这份报的合订本中得到不少的知识","很受他的文章的启迪".[7]1923年10月9日,胡适在给高一涵,陶孟和的信中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其中两个杂志是梁启超主笔的.
从1896年执"时务报"笔政到1907年"新民丛报"停刊的十年间,梁启超在多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报业,他引进,提出了"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及"报馆之天职,则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者也"等新思想,新观点,甚至连后来报刊常用的"公德","国家思想","权利思想","自治","自由","自尊","合群","进步","义务思想","私德","民智"等大量普通名词也都是并不精通外语的他一手贡献给本民族的.
"文明之母"
梁启超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中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世界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而报馆者实荟萃全国人之思想言论,......故报馆者,能纳一切,能吐一切,能生一切,能灭一切.西谚云:'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8]
他认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迟缓固然有种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思想,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争取"三大自由",并为之耗尽了心血."新民丛报"之后不过三个月(1907年11月),他即创办"政论"杂志,以"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为奋斗目标,第一期在东京出版,接着随政闻社迁到上海.1908年3月,政闻社被查禁,"政论"停刊,共出了7期.
1910年2月20日,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国风报"旬刊,每期100多页,"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常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专从各种政治问题,为具体之研究讨论,思灌输国民以政治常识",发表了大量介绍国会,宪法,内阁,官制,财政,实业,外交,地方自治等问题的文章,实际上提供了一整套建立宪政国家的方案.1910年冬天,清廷假立宪的面目暴露后,他"无日不与政府宣战",对当时如火如荼的立宪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国风报"半数以上稿件出自他的手笔(笔名"沧江"),每期稿件都是他在日本编定,寄到上海印刷发行的.这是他在辛亥革命前办的最后一个刊物,共出版53期,到1911年10月停刊时,武昌起义的风暴已迫在眉睫.
1904年,梁启超曾化名潜回上海,与狄楚青等具体筹划创办"时报",名称,发刊词和体例都是他撰定的,初期一些论说也由他从日本寄回."时报"是当时比较成功的大型日报,大胆革新报纸版式,我国报纸确立每日一大张,分四版的版式就是由"时报"开始的,并逐渐被读者所接受,被各报所仿效,最终在新闻界确立,报纸,杂志才完全分了家.虽然"时报"筹备期间,康有为一次拨给开办费7万元,到1908年累计拨款20万元,约占当时保皇会所得捐款1/8,但"时报"始终坚持了非党派的办报方针.
1910年7月,梁启超的门生,密友徐佛苏在北京创办"国民公报",梁积极帮助制定方针,筹款,撰稿,"于开办数月之内,每三四日平均寄文一篇,畅论国民应急谋政治革命之理由",并长期保持密切的关系.
1912年12月,梁启超回国不久,即在天津创办以政论为主的"庸言"半月刊,他自称"对于国内各团体尚无深切关系",该刊是"独立发表意见",既批评袁世凯政府,也批评国民党,以超党派自居,借在野之身"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由于他的声望,"庸言"一创刊就发行万份,风行一时,发行量最高达1.5万份.他在辛亥革命以后最早提出"言论独立"的主张:"无论经济若何困难,终不肯与势力家发生一文钱之关系."这些对以后的报纸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聘梁启超为总撰述.袁世凯称帝前夕,袁克定说:"得渠一言,贤于十万毛瑟也."[9]不料,8月20日,梁启超在"大中华"发表著名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申报"等大报予以转载,一时轰动全国.事先,袁世凯以20万元为条件,要他不发表这篇文章,遭到他的拒绝.
上海"时事新报",北京"晨报"都与梁启超为主的"研究系"关系密切,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晨报"副刊和"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是当时享誉全国的著名副刊.1919年9月1日创刊的"解放与改造"杂志,目的是"想从学术思想上谋根本之改造,以为将来新中国的基础",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后,参与主编,并改名"改造".他执笔写了发刊词,还发表过15篇有关政治,历史,文化的论文,直到1922年9月停刊.在这之后,梁启超再也没有办过报刊,他晚年的学术文章和其他诗文主要发表在"京报","晨报","申报"和"东方杂志".
从1895年涉足报界,到1922年,梁启超的报业生涯长达27年,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就有11种,积极支持和暗中指挥的有6种,这在中国报业史上是罕见的.
他对报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创造了独特的报刊"新文体" - - 被誉为"新民体".他在"清代学术概观"一书中自述:"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略不检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
他开辟短评和时评,打破冗长,空洞的论说独占报刊评论版面的局面,创造出一事一议,短小精悍,开门见山的短评这一新型的报刊体裁."新民丛报"专门设立了"国闻短评"专栏,各报纷纷仿效.他规划的"时报"也以时评见长.
他首创报刊杂文体,在"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过不少犀利的杂文;他最早在"新民丛报"刊用铜版新闻照片;他将小说引进报刊,不仅在"清议报","新民丛报"设立小说栏目,而且创办"新小说",发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身体力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他为推动"文明之母"做出的这些努力将永远记在中国新闻史上.
1925年,这位当年的"舆论权威"为戈公振译的"新闻学撮要"作序,称新闻事业是高尚的事业,报纸的目的是服务公众,"惟其感化人民思想及道德之力至大无匹",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人进入报界之后,"勿因现状之未善而灰心于此界".
为新闻界"立法"
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的长篇新闻学论文,首揭衡量报刊"良否"的四条著名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他的四条办报准则:
"一曰宗旨定而高",反对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主张"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二曰思想新而正",倡导新思想,以造成新空气,新国民.同时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校本国之历史,察国民之原质,审今后之时势".1903年,他去美国考察,曾得出共和不适合中国的结论;1919年,他去欧洲考察,又得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的结论.
"三曰材料富而当".强调报刊内容要丰富,编辑要得当,使读者能"阅一字得一字之益".
"四曰报事确而速".100年前,他就指出新闻要准确真实,报道要迅速及时,对报纸的真实性,时效性原则有了明确的认识,他说:"故各国之报馆,不徒重主笔也,也更重时事".
他同时指出:"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人或一公司之利益为目的者,一人之报也;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民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中国昔虽有一人报,而无一党报,一国报,世界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敢问清议报于此四者中,位置何等乎?曰在党报与国报之间."[10]坦言"清议报"还够不上"一国之报".
1904年6月12日,他在"时报"发刊词中指出:"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11]
在"<时报>发刊例"中,他制定了报刊评论和新闻的写作准则.论说的准则有四条:以公为主("本报论说,以公为主;不偏徇一党之意见.""非好为模棱",而是因为挟党见论国事,就会有失公允),以要为主(必一国一群大问题),以周为主(凡关于一国一群大问题,为国民所关注的),以适为主(适合"中国今日社会之程度").[12]
记事分别是以"博,速,确,直,正"为主,提出了新闻要广泛,及时,在社论外另设"简短隽利"的短评,以"忠实报闻,无所隐讳",不登"风闻影响之事",摒绝"攻讦他人阴私,或轻薄排挤,借端报复之言"等为准则.[13]这些在西方早已是常识,但对中国报界还是陌生的,所以有人说他的这些观点"无异于在替当时的新闻界立法"[14].
他很早就留意研究舆论问题,认为报刊对健全舆论的形成负有很大责任."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1901年,他曾发表过"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一文.1910年,他在"国风报叙例"和"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两文中指出:舆论必须是多数人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它的形成必须是"至当之事理而适合于时势者",否则无论怎样鼓吹也形不成舆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势力,一旦形成就有雷霆万钧的力量,梁启超称之为"社会制裁之力".健全的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具有统一性,继续性,报纸是造成健全舆论最有力的机关.要造成一国健全的舆论,他认为要靠多数报纸都能守"五本",修"八德":
"五本"是指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缺一不可.持论要从常识理性出发,不计私人利害,真诚为国家利益考虑,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不能在强暴面前噤若寒蝉,更不能"依草附木,变其主张以迎合之".本着公心,不以自己的好恶判断是非,不"怀挟党派思想,而于党以外之言论举动,一切深文以排挤之",也不能"自命为袒护国民,而于政府之所设施"一概反对;不是"拨之以感情",而要"导之以真理".也就是强调言论的独立性,客观性.
"八德"是他一贯提倡的"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的体现,即忠告,向导,浸润,强聒(坚持不懈),见大,主一(始终一贯),旁通,下逮(内容要适合读者的知识水平).
报人要恪守"五本","八德", 自爱自重,导人先导己,"新民"理想的实现有赖于启蒙者的自我启蒙.
1921年12月10日,他在"时事新报"发表的"本报五千号纪念辞"中说:"吾侪从事报业者,其第一难关,则在经济之不易独立.......同人等殊不敢以清高自诩,但酷爱自由,习而成性,常觉得金钱之来,必自势力,无论受何方面金钱之补助,自然要受该方面势力之支配;即不全支配,最少亦受牵掣.吾侪确认现在之中国,势力即罪恶,任何方面势力之支配或牵掣,即与罪恶为邻.吾侪不能革涤社会罪恶,既以兹愧,何忍更假言论机关,为罪恶播种;吾侪为欲保持发言之绝对的自由,以与各方面罪恶的势力奋斗,于是乎吾侪相与自矢:无论经济若何困难,终不肯与势力家发生一文钱之关系."他还说:"吾侪又确信报馆之天职,在指导社会矫正社会,而万不容玩弄社会,逢迎社会."[15]
这些话是对他大半生"以言报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他对中国独立报纸的期待,是为新闻界"立法".
他提出立言的宗旨是启迪民智,熏陶民德,发扬民力,最后养成共和法治国民的资格.1912年,他在结束流亡回国的欢迎会上说:"此则十八年来之初志,且将终身以之者也."这不仅是梁启超献身报业27年的初衷,也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不断地呼唤"新民",他的报业生涯始终贯穿着"新民"理想,所以他自号"新民子",创办"新民丛报",写下了传世的"新民说",直到五四运动后,他还大力倡导国民运动,热切期盼着古老民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他通过报刊,言论影响社会,在近代中国转型时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创造了百年言论史上无法回避的"梁启超时代",他的名字见证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注释]
◎[1][4]"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24,25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创办<时务报>原委",1898年8月11日"知新报"66册,转引自"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3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8][10][11][12][13][15]"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20,37~38,45,132,132,132~133,169,170页.
◎[5]"康有为与保皇会",38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6]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下册,39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7]王芸生:"梁启超的时评",原载"新闻战线",1960(1).
◎[9]陶菊隐:"政海轶闻",2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14]孙文铄:"梁启超",原载"新闻界人物·六", 13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声明:本号尊重原创,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0.809542 | 72.028169 | 0.009394 | 0 | 709 | 2,830 | 943.2 | 4.246094 | 0.249218 | 0.003774 | 1,242,500,009,187 | 新闻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