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AST civics - 112 - 28", "question": "某民主國家為舉辦國際級運動會, 決定在首都興建全新的大型主場館, 場館預定地內的一座社會住宅因而須強制拆除。該社宅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士, 且該國政府並未提出合宜的安置計畫, 許多居民因而拒絕搬遷。當地市政府為迫使居民遷出, 未經法律授權即切斷社宅的自來水供應。此外, 興建全新大型主場館消耗過多政府預算, 導致出現嚴重赤字; 而某連鎖商店預期國際旅客湧入, 大量開設新店面而推升店面租金, 致使傳統小型店家經營困難。\n這些事件引發該國民眾強烈不滿; 某團體為表達不滿, 在通勤尖峰時間, 發動數次讓大眾運輸無法運作的抗議行動, 許多民眾因而無法上班、上學或回家。另外, 國際賽事期間電視和網路媒體轉播的高收視率, 抬高當地電視媒體廣告費用, 也使得國內廠商行銷部門怨聲載道。請問:\n當地市政府促使社會住宅居民遷出所採取的作為, 從法治國原則的角度來看,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correct_choices": ["該作為侵害個人權利屬干涉行政, 因而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incorrect_choices": ["該作為屬於給付行政, 因此只要未違反信賴保護即屬合法", "政府作為應追求公益, 斷水措施是實現該公益的最佳手段", "興建主場館帶來公益大於人民損失, 政府未違反比例原則"],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7780", "source": "AST civics - 112"},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27", "question": "據媒體報導, 因飼料價格上涱, 加上禽流感肆虐、蛋商囤貨等因素, 即便今年年初蛋價已上涱三成, 市場依然一蛋難求, 民眾苦不堪言。為了因應市場缺蛋現象, 各方採取多項措施, 例如: (甲) 店家限制顧客每次只能購買 2 盒雞蛋, 政府 (乙) 亦公告補貼蛋農生產的獎勵措施, (丙) 宣布蛋價凍浱, 要求售價不得超過每台斤 35 元, 並(丁) 進行現場稽查, 嚇阻蛋商击積行為。不過蛋商普遍反映收購價格及運輸成本均不斷提高, 钑價為不得已, 除非政府提高補貼才可能 $\\ulcorner$ 凍涱」。另外運輸業不滿政府只補貼蛋農, 因為他們也面臨油價大涱的壓力。請問:\n題文哪項措施最無助於解決市場雞蛋供不應求的現象?", "correct_choices": ["丙"], "incorrect_choices": ["甲", "乙", "丁"],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765", "source": "AST civics - 111"},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2 - 5", "question": "某日發生殺人案, 警方經調查後召開破案記者會, 指出有充分證據顯示甲應為兇手, 並在回答媒體問題時, 說明甲的姓名、家庭狀況等個資。記者根據警方提供的個人資料,報導甲家人的新聞, 之後甲被起訴, 並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對於本案中警方與記者的行為, 下列評論哪項最適切?", "correct_choices": ["警方提供記者與公益無關之嫌疑人個資, 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incorrect_choices": ["因法院判決有罪, 警方洩漏個資行為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破案記者會的時間在起訴前, 故警方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記者報導甲家人的相關新聞, 其行為明顯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7664", "source": "AST civics - 112"},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6", "question": "小華為完成「公民與社會」報告, 閱讀美國民權運動和我國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事例, 以探究公民不服從的正當性。下列何者最適合當作這份報告的立論基礎?", "correct_choices": ["政府權力來自人民, 若政府未保障人民權利與實現公平正義則人民可抵抗政府"], "incorrect_choices": ["侵犯人民權利的惡法是國家暴力,人民以暴制暴對抗政府可彰顯惡法非法精神", "為免代議民主失靈,公民不服從與集會遊行都是人民平常維護憲政秩序的手段", "為保障政治平等, 每個人基於自由意志都可以拒絕服從自己認為不正義的法律"],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689", "source": "AST civics - 111"},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43", "question": "19 世紀婦女運動興起時, 便訴求女性參政與就業之平等。 200 年後的今天, 這兩項平等實現了嗎? 學者仍有不同意見。\n在政治參與方面, 人們常主張各國女性元首持續增加, 女性的政治參與已趨於平等。但甲學者提醒, 各國重要政治職務(如國會議員等)的性別比率仍是男高於女, 因為傳統認為女性較不懂政治、欠缺參與技能, 這不僅使人們較不支持女性從政, 甚至導致女性即便具備能力, 仍自我限縮、對政治事務卻步。\n為改善此問題, 許多國家在各種公職選舉訂定女性保障名額。但乙學者批評保障名額雖增加女性出任公職的機會, 卻對未受保障者形成另一種歧視; 另外, 丙學者提醒, 基於選舉制度差異, 有些公職選舉適合規劃保障名額, 有些並不適合。\n至於就業平等, 許多人認為統計顯示女性失業率低於男性, 故現今女性就業並無不利, 無須保障。但丁學者持反對意見, 他主張應重視女性勞動參與率較男性低,僅看失業率無法完整掌握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不利之處。請問:\n下列導致失業率變動的原因, 何者最符合丁學者分析就業問題時所使用到的概念?", "correct_choices": ["大學入學機會增加, 許多人選擇升學, 24 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下降"], "incorrect_choices": ["因薪資上涱, 廠商引進更多機器設備取代勞動力, 引發失業率上升", "產業轉型使生產力提升, 高科技業勞動需求因而上升, 失業率下降", "移工引進人數上升, 本地部分勞工的就業機會受排擠, 失業率上升"],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907", "source": "AST civics - 111"},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