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男科病名医验案解析.txt" "b/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男科病名医验案解析.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dev/null +++ "b/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男科病名医验案解析.txt" @@ -0,0 +1,3783 @@ +第一章男性不育不育症是指夫妻同居且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超过1年以上,因男方原因未能使女方受孕者,或能使女方受孕但不能怀胎、分娩者。不育症主要包括无精子症、精子减少症、死精过多症、精子活力低下症、畸形精子症、不射精、逆行射精、精液不液化症、免疫性不育(精子凝集症)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不育”范畴。清代《辨证录》中说:“凡男子不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精寒、二气衰、三痰多、四相火盛、五精稀少、六气郁。”清代《秘本种子金丹》曰:“疾病之关于胎孕者,男子则在精,女子则在血,无非不足而然。男子之不足则有精滑、精清、精冷,或临事不坚,或流而不射,或梦遗频数,或便浊淋涩,或好女色以致阴虚,阴虚则腰肾痛惫,或好男风以致阳极,阳极则亢而妄阴,或过于强固,强固则胜败不洽,或素患阴疝,阴疝则脾肾乖戾。此外,或以阳衰,阳衰则多寒;或以阴虚,阴虚则多热。是皆男子之病,不得尽诿妇人也。当得其源而医治之,则事无不济矣。”【辨证治则】湿热下注型死精子症。其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平衡阴阳为主。 +倪某,32岁。2003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婚后6年未育,体格健壮,无明显不适。脉弦紧,舌质红、苔薄黄。精液量5mL,液化时间40分钟,pH7.3,精子密度111.0×10⁶/mL,a级3%,b级22%,c级10%,d级65%,伊红染色存活率64%,顶体完整率48%,白细胞数2~10个/HP。诊断为死精子症。 +【处方】清热利湿活精汤加减:草薛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20g,炒白术15g,山药20g,生地黄10g,车前子15g,瞿麦12g,土茯苓15g,代赭石12g,生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连用7剂。 +11月14日复诊:自述服药后,自觉身体轻松,小便次数增多,脉弦紧,舌质红,苔薄白。精液分析:量2.5mL,液化时间30分钟,pH7.9,精子密度57×10⁶/mL,a级3%,b级39%,伊红染色存活率72%,顶体完整率50%,白细胞数2~3个/HP。守上方,加丹参连续用药20天,嘱其禁烟酒、辛辣食物、肥甘油腻。2个月后,其妻怀孕,次年生一男婴,身体健康。 +死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一种类型,特别 +是湿热内蕴型死精子症,因湿热内蕴精室,致 +伤肾阴,耗损肾阳,而出现死精子症。实际上 +死亡前的精子,虽然仍存活,但却完全丧失了 +受精能力。通俗地说,死精子一定不动,而不 +动的精子并不是已经死亡。但通过伊红染色来 +判断死精子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地判认死 +精、活精的有力证据。多年来用清热利湿活精 +汤加减治疗死精子症,疗效显著。虽有肾无实 +证之说,但一定要牢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才 +是科学之法。临床上要视其兼证灵活用药,清 +热利湿,平衡阴阳,气血互生,提高精子存活 +率,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 +【引自】周建华,等.清热利湿活精汤治疗死精子症66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8,26(1):69. +【辨证治则】湿热内蕴精室,致伤肾阴,耗损肾阳,而出现死精子症。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之法。 +陈某,32岁。2004年11月5日初诊。结婚8年,同居未孕,性生活正常,每周2~3次,查精液常规示密度47×10⁶/mL,a级5%,b级8%。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维持在140/95mmHg左右。查两侧精索静脉增粗,女方检查正常。否认有肝炎、结核、腮腺炎病史,有吸烟嗜好10年。无任何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原发性不育。 +【治法】清热解毒补肾活血。 +【处方】清法用消炎壮精汤:金银花10g,蒲公英10g,丹参15g,赤芍9g,白芍9g,当归12g,续断15g,生地黄12g,黄檗9g,知母9g,茯苓15g,甘草9g。 +补法用育精丸:熟地黄、制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女贞子、紫河车、淫羊藿、当归、茯苓、山药、肉苁蓉、丹参、山茱萸各等份。按比例量研末,制蜜丸如梧桐子大。 +消炎壮精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5剂。然后用育精丸,每服9g,每日3次,连服15天。先用清法后用补法,共30天。 +2005年5月8日诉其妻月经2个月未潮,已怀孕。 +弱、少精症病机当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肾 +之阴阳偏虚、肾精不足;标实为湿、热、瘀、 +毒。治疗当宜先清后补,清补结合,而一味滋 +补治疗,势必导致滋邪留寇。 +消炎壮精汤针对湿、热、瘀、毒而立方,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湿之效。方中金银花、 +蒲公英、黄檗、知母清热解毒,生地黄、白芍 +养阴凉血,丹参、赤芍、当归、续断活血补 +肾,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可使 +热清湿除、毒去瘀散。育精丸系治疗男性不�� +症经验方,方中熟地黄、制何首乌、枸杞子、 +菟丝子、女贞子、紫河车、淫羊藿、肉苁蓉、 +山茱萸滋补肾之元阴元阳;山药、茯苓益气健 +脾利湿;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全方气、血、 +阴、阳兼顾,且补中寓清,滋而不腻,有补肾 +生精、益气活血之效,能明显提高精子数量、 +活动率和活力。 +【引自】叶脉延.先清后补法治疗弱少精子症3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69.【辨证治则】患者勃起不坚,性欲低下,畏寒喜暖,证属肾阳亏虚型。 +故以生精气、温阳气组方用药。 +王某,28岁。2005年5月初诊。结婚3年未育,婚后夫妻俩未进行任何避孕措施而妻子未能怀孕。其妻曾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科检查,检查结果正常。患者少年时体弱,曾有手淫习惯。诊见:腰膝酸软无力,健忘失眠,勃起不坚,性欲低下,畏寒喜暖,夜尿频多,面色黄白,舌有齿印,脉沉细。3年来患者曾在外院肌内注射绒促性素,口服氯米芬、维生素E等西药,疗效不佳。又自服金匮肾气丸、男宝等中成药,疗效甚微,故来作者医院就诊。治疗前经在作者医院做3次精液常规化验:色灰白,质稀薄,量约3mL,液化正常,活动率为42%,活动力为b级12%,c级30%,d级58%,畸形率为18%,精子计数16×10°/L。诊断为不育症(①精子活力低下症;②少精子症)。 +【辨证】肾阳亏虚。 +【治法】补肾填精,温阳促育。 +【处方】生精汤: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各8g,菟丝子、当归、茯苓各15g,韭菜子、山药、淫羊藿各12g,枸杞子、黄芪各16g,紫河车(冲服)10g. +每日1剂,水煎3次,合液分2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同时嘱患者禁烟酒。 +服药1个疗程(30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性功能明显好转,腰膝有力,夜尿减少,舌质淡红,脉沉有力。继续上方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痊愈,经复查精液常规:色灰白,量约3mL,液化正常,活动率为a级75%,b级15%;活动力为a级40%,b级20%,c级15%,精子计数为65×10°/L。后随访妻子已正常怀孕。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枸杞子 +填充肾精,增加精气生化之源;菟丝子、巴戟 +天、韭菜子、淫羊藿温补肾中之阳气,温而不 +燥;茯苓、山药、黄芪健脾益气以补后天,加 +强运化而助先天;黄芪、当归益气补血,使血 +气充盛;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温阳生精。 +全方共具生精气,温阳气,充血气,健脾胃之 +功效。正如《景岳全书》所曰:“故善补阳 +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 +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 +竭。”故本方在临床上运用,多有效验,不但 +能够显著增加精子数量,提高精子活动力,改 +善精液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性功 +能,造福广大男性患者。 +【引自】杨德放.自拟生精汤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90例,现代中医药,2008,28(3):33. +(振)医 +【辨证治则】辨为阴阳俱虚,痰湿瘀阻证。治以滋补阴阳为主,兼以燥 +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 +周某,30岁。结婚5年,在3年前经男科检查:精子存活率46%,精子活动力19%,诊断为精子活力低下症,服用中西药,可精子减少、活力低下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故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耳鸣,盗汗,头沉头晕,睾丸隐痛,性欲淡漠,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弱涩。 +【处方】龟鹿二仙胶、二陈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枸杞子9g,鹿角10g,龟甲10g,红参15g,陈皮15g,半夏15g,茯苓12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生姜12g,乌梅2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二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 +三诊:盗汗止,以前方6剂。 +四诊:睾丸隐痛解除,以前方6剂。 +五诊:耳鸣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手足温和,腰酸腿软止,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巩固治疗5个月,经复查,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动力 +均恢复正常。随访1年,其妻已怀孕。 +根据盗汗、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手足 +不温、倦怠乏力辨为阳虚,因头晕头沉辨为痰 +阻,又因舌质暗红瘀紫、脉沉弱涩辨为瘀血, +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痰湿瘀阻证。方以龟鹿二 +仙胶温补肾阴,温补肾阳;以二陈汤燥湿化 +痰,理气和中;以蛭虻归草汤活血化瘀,疏通 +脉络。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引自】王付.男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为肝郁阳虚瘀阻证。治当疏肝解郁、温补阳气、活血化瘀。 +杨某,31岁。结婚4年,在2年前检查精子凝集试验、精子制动试验、免疫珠试验,诊断为免疫性不育,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经其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急躁易怒,口淡不渴,手足不温,畏寒怕冷,早泄,大便溏泄,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处方】四逆散、海蛤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海马10g,蛤蚧1对,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沉香2g,巴戟天12g,附子10g,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二诊:手足温和,减附子为6g,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 +四诊: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七诊:诸证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经复查:抗精子抗体阴性。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 +3个月。随访6个月,其妻已怀孕。 +根据急躁易怒辨为肝郁,再根据手足不 +温、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舌质暗淡夹瘀紫辨 +为瘀血,又因脉沉弱涩辨为气虚夹瘀,以此辨 +为肝郁阳虚瘀阻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 +理气机;以海蛤汤温补肾阳;以桂枝茯苓丸活 +血化瘀;加沉香降气纳肾;巴戟天温补肾阳; +附子温壮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引自】何国安.四逆散、海蛤汤等治疗不育症临床2例.河南中医,2010,12(6):75.【辨证治则】辨为阴阳俱虚,肝气郁结证。治当滋补阴阳、行气解郁。 +杨某,34岁。结婚6年,在4年前经男科检查:精子成活率低,活动力差,精子计数2.6亿,诊断为精子增多症,服用中西药已年余,可精子增多症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故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倦怠乏力,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红少苔,脉沉弱涩。 +【处方】龟鹿二仙胶、海蛤汤、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方:枸杞子10g,鹿角18g,龟甲18g,红参15g,海马10g,蛤蚧1对,川楝子15g,延胡索15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二诊:药后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 +三诊:盗汗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七诊:经复查,精子成活率、活动力较前均有改善,其中精子计数2.1亿,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6个月。又复查:精子成活率、活动力、精子计数均已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其妻已怀孕。 +根据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手足不 +渴、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情绪低落、急躁易 +怒辨为肝郁,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涩辨为气 +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肝气郁结证。方以龟 +鹿二仙胶温补肾阴,温补肾阳;以海蛤汤温补 +阳气,化生阴精;以金铃子散行气理血;以四 +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方药相互为用,以 +奏其效。 +【引自】吴大真,等.名中医男科绝技良方.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福【辨证治则】本例无精的主要原因在于辐射的影响。其治疗方法以燥脾 +化湿、固涩止泻为主。 +肖某,1970年出生,已婚。患者2000年4月8日因“右阴囊内肿大伴疼痛3 +个月余”于江苏省某医院住院治疗。 +查体:阴囊内右侧触及10cm×5cm×4cm大小包块,质韧界清,有沉重感;左侧未及异常。B超提示右侧睾丸肿瘤伴鞘膜积液。腹部CT示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术前精液检测:精液量为2.5mL,pH7.6,液化正常,精子计数为22×10⁶/mL,活动率为48%,其中a级12%,b级24%,精子畸形率为30%,果糖1800mg/L,α-葡萄糖苷酶53U/mL。术前诊断:右侧睾丸肿瘤 +伴鞘膜积液。2000年4月11日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睾丸体积为 +10cm×5.5cm×5cm,剖开切面有一8cm×5cm×5cm的肿瘤,切面灰白,灰红相间,有灰黄结节,直径0.5cm,在肿瘤一端见3.5cm×1.5cm的残存组织。术后病理提示“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精索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患者于2000年 +5—6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共2次住院放疗,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 +2002年11月6日,因“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及放疗后2年,多次精液检查无精子”就诊。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女方各项检查无异常。体格检查:左侧睾丸约为20mL,弹性可,左侧精索静脉无曲张,附睾及输精管正常可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精液常规:精液量为3mL,pH7.4,液化正常,果糖2000mg/L,α-葡萄糖苷酶43U/mL。多次检查精液离心沉淀后显微镜下未见精子。性激素检查:睾酮 +11.86nmol/L,雌二醇172.02pmol/L,��体生成素3.87U/L,促卵泡激素9.19U/L, +泌乳素0.48nmol/L。抗原(AFP,HCG)在正常范围。无肝肾疾病及其他传染 +疾病史,无腮腺炎病史。患者肥胖,面色无华,自感疲劳乏力,腹泻,大便日 +行2~3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加味水陆二仙丹化裁:金樱子10g,芡实10g,鸡内金10g,炒麦芽10g,怀山药20g,猪苓10g,茯苓10g,广木香10g,车前子(包)10g,桑寄生10g,青皮10g,陈皮10g,苍术10g,川厚朴10g,白术10g,白芍10g,龙 +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薏苡仁2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此方加减调整3次,共服21剂,肠胃功能康复。继而治法治以健脾补肾,益气生精,补后天之源以充先天之本,并辅以清热解毒之品。仍用加味水陆二仙丹为主方,参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辅以白花蛇舌草20g,蛇莓草20g,并服聚精丸、六味地黄丸。患者服药后,身体 +转佳,精力旺盛,性功能恢复到手术前水平。但多次复查精液仍无精子。 +患者一直坚持服药,仍以前方加减,从未中断。2005年3月12日检查精液偶见精子,精子计数为2×10⁶/mL,活动率为18%,a级4%,b级8%,精子畸形率为70%。在前方基础上,加用黄精、川续断、紫河车、沙苑子、何首 +乌、制水蛭、荔枝核等以补肾活血;继续服用聚精丸、六味地黄丸。 +妻子于2005年10月6日在江苏省某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精子卵浆内注射 +技术)治疗,并于2006年6月15日剖宫产一男婴。 +本病有虚有实。虚为肾虚精竭,实为邪阻 +精窍。前者难以逆转,后者或有生机。 +该患者而立之年,不幸罹患子岩(睾丸 +精原细胞瘤),迭经手术、放疗,而致无精不 +育。大便常溏,查无精虫,凸显脾肾两虚,先 +后天匮竭,故用水陆两仙丹加味以治。药证相 +合,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水陆两仙丹系出 +《洪氏集验方》,由金樱子、芡实组成。名曰 +“水陆”者,是指方中两味药的生长环境。芡 +实,是水生草木植物芡的成熟种仁,是芡禀水 +土之气以生,故可补脾益肾;金樱子长于山 +林,是常绿攀缘灌木植物金樱子的成熟种仁, +有固精缩尿之功效。其二药,一生于水,一生 +于陆,脾肾双补,二天互生,配伍精当。连治 +三载,重启生精,其功力神奇,效似仙方,故 +名“水陆二仙丹”。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辨证治则】气短懒言,舌质红、体胖,苔白,边有齿痕,脉细数无力皆为气阴两伤之象。治疗以益气养阴、补肾生精为主。 +魏某,33岁。1978年6月4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配偶未孕,查精液常规为少弱精子症。刻下见睾丸萎缩,心悸易汗,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不思饮食,舌质红、体胖,苔白,边有齿痕,脉细数无方,有睾丸炎病史。患子痈之后,损伤气阴,睾丸失于濡养,导致萎缩;阴津被灼,故口渴喜饮,心悸;肺气虚卫外不固,脾气虚运化无力,故易汗或不思饮食。 +【辨证】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生精。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大补元煎加减:炙黄芪15g,生黄芪15g,麦冬10g,党参10g,熟地黄12g,当归10g,紫河车10g,白术10g,陈皮6g,川续 +断10g,菟丝子10g,煅牡蛎(先煎)15g。此方加减服用7个月,查精液质量正常。 +睾丸萎缩,中医学称“子萎”。其因或先 +天不足,肾气亏损,睾丸失养所致;或先患子 +痈,余邪未尽,睾丸乏于润泽,或肝气郁结, +血脉阻滞,不能荣于睾丸而萎。在临证时必须 +根据既往史、家族史及某些实验室检查以审证 +求因,只有查明病因才能确定如何治疗及判断 +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引自】贾玉森,等.男科病名家经验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敏南医案 +【辨证治则】久劳辛苦,营养不良,肾精匮乏,复加房事时精神紧张,故痿而不起。治从补肾生精。 +骆某,27岁,已婚。1986年5月8日初诊。患者婚后4年未育,多次精液常规正常,阳痿日久,屡治无效。刻诊:精神较萎,腰酸无力,纳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患者诉同房时紧张,阴器勃起不坚,且不能持久,临门即痿。追问病史,刚结婚时房事尚可,婚后生活拮据,过度辛劳 +所致。 +【处方】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10g,制何首乌10g,沙苑子10g,枸杞子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制黄精10g,金樱子10g,女贞子10g,太子参12g,当归10g,白芍10g,薏苡仁15g。 +另,五子补肾丸5g,每日2次。嘱其同房时不要紧张,近阶段注意休息, +增加营养,15天内不要同房。 +1987年10月10日前来报喜称,服上药15天后即成功同房,后每次均能成 +功。其妻于去年年底怀孕,今生双胞胎男婴,已满月。② +此案因阳痿而致不育,年轻力壮正 +当阳气旺盛,肾精充足之时,无奈因过 +于劳苦,营养不足。故治从亚圣“善养 +吾浩然之气”,仿马培之“昔亚圣有善 +养浩然之功,诚以吾身藉一气以周流, +气旺则阴自生儿精自足矣。”如此周 +章,果然应手。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证属湿热下注,精离本位。治宜清利,佐以益肾。 +李某,30岁,已婚。1982年6月5日初诊。患者婚后3年未育。患者结婚3年来,每年同居2个月,性生活正常;近2年来,常感少腹会阴部胀痛,尿末滴白。刻诊:精神尚可,少腹微胀,尿黄、尿痛,尿末滴白,尿道口痒痛不已,口干,盗汗,苔薄白,脉弦数。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65%,脓细胞(++)。精液常规:精子计数0.33亿个/mL,活动率60%。 +【处方】草薛分清饮合茯菟丸加减:草薛15g,乌药6g,益智6g,石菖蒲3g,黄檗6g,生地黄12g,天花粉10g,赤芍10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煅牡蛎(先煎)20g,碧玉散(包)12g。7剂。 +8月10日二诊:上药服后证情缓解,停药2个月,又感少腹会阴部疼痛, +尿道疼痛,尿末滴白,时有时无,尿黄,口干,苔薄白,脉细。 +原方去沙苑子、煅牡蛎、生地黄、赤芍,加茯苓10g,车前子(包)10g,川楝子10g。 +8月17日三诊:服上药7剂后,少腹会阴部疼痛减轻,滴白减少,但口 +干、尿黄依然,大便日行1~2次,苔薄白,脉细弦。 +湿热得治,通利不宜太过,少佐固涩。原方加金樱子10g。 +9月14日四诊:上药连服14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液常规:卵 +磷脂小体60%,脓细胞偶见。 +1983年3月12日随他人就诊时告知,其妻已怀孕3个月。 +湿热为患,下扰精室,复因每年同居2个 +月,故会阴部出现胀痛不适,尿道疼痛,尿末 +滴白,婚后3年未育。今从张子和之说:“或 +白物如精,随溲而下,久而得于房事所伤及邪 +术所使,已从清心之际下之。”方用草薛分清 +饮合清利之剂泻肾浊,茯菟丸益肾固涩,通涩 +并用,相反相成,而育胎珠。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证为湿热下注精室。治拟清热利湿为主。 +李某,28岁。2009年9月5日初诊。患者婚后3年未育,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2年余。小便时尿道灼热刺痛,无尿路刺激征。夜尿1次,伴尿后余沥不尽,双侧腰酸明显。平时畏寒,口干,易感冒,大便调,夜寐欠佳。脉细,舌红,苔薄白微黄。查包皮不长,双侧睾丸约为10mL。9月5日精液常规:精子计数39×10⁶/mL,(a+b)级=14.52%,精子畸形率80%。 +【处方】前列腺1号加减:忍冬藤15g,紫花地丁15g,半边莲15g,车前子(包)10g,荔枝草15g,牡丹皮10g,栀子10g,淡竹叶10g,黛灯心6g,通草5g,杜仲10g,白茅根30g。14剂,水煎服。 +另,中成药:前列倍喜胶囊6粒,每日2次;六味地黄丸6g,每日3次。 +9月19日二诊:服上药后,尿道灼热刺痛、脉细好转,腰痛减轻。复查精 +液常规:精液量3.2mL,pH7.0,液化时间30分钟,精子计数43×10⁶/mL,(a+b)级=58%,精子畸形率35%。 +原方去淡竹叶、黛灯心、通草,加生黄芪10g,当归10g,生甘草3g。 +另,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服法同前;五子补肾丸6g,每日3次。 +2010年1月23日三诊:2009年12月11日精液分析:精液量5.6mL,pH7.4,液化时间30分钟,精子计数37×10/mL,(a+b+c)级=78.19%,精子畸形 +率8%,果糖4000mg/L,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91.8U/mL,CT(-),支原体 +(-),锌1.4mmol/L,抗精子抗体(-),α-葡萄糖苷酶46.7U/mL。偶有腰酸,尿道灼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疗方案同2009年9月19日。 +3月20日四诊:患者诉近来腰酸痛。CT示L₃~4、L₄~s椎间盘膨出。 +治疗方案除同2009年9月19日外,另嘱患者睡木板床并行腰椎牵引治疗。 +4月10日五诊:诸症基本消失。女方黄体功能不足,正在治疗中。 +病家虽因无子求治,但以淋证见 +著,念及有精浊的根本,故临证急则治 +标,兼顾其本。以前列腺I号配合前列 +倍喜胶囊清热利湿,化瘀通淋;六味地 +黄丸顾护正气。一战而大势定矣。后坚 +守方略直至功成。至于腰痛之症,牵涉 +他科,嘱其转求高明。 +【引自】废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肾阳虚型不育症。治宜补肾壮阳填精。 +李某,28岁。婚后4年未育(女方健康),素有气管炎,形体消瘦,畏寒肢冷,腰疼痛,性欲淡薄,阳痿1年,久治不效。舌淡苔白,脉沉迟。精液常规:精液3mL,灰白色,无精子。 +【处方】基本方:熟地黄、山药、何首乌、女贞子、巴戟天、仙茅、淫 +羊藿各12g,附子10g,鹿茸8g,羊肾30g,枸杞子15g。 +用基本方去女贞子、附子、仙茅,���菟丝子12g。服药50剂后,检验精子计数10×10⁶/mL。继服30剂,精液检验正常,女方怀孕。 +本案患者属肾阳虚型不育症。临床多见畏 +寒肢冷,腰冷痛,性欲冷淡,阳痿,有的患者 +睾丸发育不良,单侧隐睾,阴部发凉,腰膝酸 +软冷痛,精液量少,活动能力低下,甚至无精 +子。临床多用补肾壮阳之法,基本方中所用羊 +肾即羊腰子,性味甘温,有补肾气、益精髓之 +功。《食医心鉴》中有单用羊肾以治肾虚劳损 +精竭的食疗方,此亦以脏补脏之法。 +【引自】周充敬.男性不育证治疗九法.江苏中医药,1993(11):12-13. +医案1 +【辨证治则】证属先天不足,睾丸发育欠佳,后天有罹炎症,以致气血 +不足,肾气虚损,当补气养血,益肾强精。 +郑某,27岁。1989年10月9日初诊。现症:结婚2年未育。在几处检查精液均告无精子。曾有睾丸炎病史。查睾丸大小尚属正常。检验精液:总量5mL,液化差,未见精子。脉沉、细,舌质嫩红、苔薄白。 +【处方】鹿角片12g,紫河车15g,穿山甲(代)10g,王不留行20g,熟地黄20g,淫羊藿15g,肉苁蓉20g,黄芪20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牛膝10g,炒橘核15g,阿胶15g。每日1剂,服3周。 +二诊:自述服药后夜间有口干现象,其余无异常。脉细、略数,舌质红、苔白。拟原方酌加滋阴药。 +【处方】鹿角片12g,紫河车15g,穿山甲(代)10g,王不留行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淫羊藿15g,墨旱莲15g,女贞子15g,麦冬15g,黄芩8g,黄芪12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牛膝10g,阿胶15g。每日1剂,服4周。 +三诊:自述感觉良好。诊脉象略数,舌质红,苔白。检验精液:总量2mL;液化较差;精子密度560×10⁵/mL;存活度70%;活动率40%;活动力2级20%,3级20%;畸形率15%。情况明显好转,较之以前检验结果判若两人。宜再接再厉,以克全功。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5g,淫羊藿15g,黄芩8g,当归10g,王不留行20g,穿山甲(代)10g,龟甲15g,鳖甲10g,紫河车15g,赤芍15g,丹参15g,黄檗15g,知母10g,牛膝10g,鹿角10g。每日1剂,服4周。 +后未再诊,据同单位患者告知,其妻已怀孕。 +本案为曹开镛治疗无精子症验案之一。 +无精子症在男性不育中并不罕见,但治疗有效 +或治愈者较少。此症考其症因,分器质性与功 +能性两种。器质性原因多因先天性睾九发育不 +良、隐睾、睾九炎或睾丸创伤后遗症,甚或精 +索静脉曲张严重者。功能性的无精子症情况各 +自不同,但常因肾气亏损,或兼湿热,或兼虚 +寒;或兼肝郁,或兼脾虚,更有器质性、功能 +性兼而有之者,总之须仔细辨证论治,方可取 +得良好疗效。 +【引自】陈志强,等.男科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开) +【辨证治则】证属肾气不足,生精乏能,生而不健故死多生少,法当力补肾气,以壮精子,减少死亡率。 +于某,40岁。1988年12月8日初诊。现症:结婚6年未曾孕育,身体状况尚可,唯时有腰痛。检查精液:总量3mL,液化,可见大量死精子,偶见活动精子。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处方】狗肾1具,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淫羊藿15g,肉桂4g,菟丝子20g,韭菜子20g,蛇床子20g,牛膝10g,丹参15g,赤芍10g,鹿角胶8g。 +每日1剂,服3周。 +二诊:自诉性功能有所改善,腰痛减轻。盖原有性欲减退现象,初诊未 +便说明。脉沉细,舌质红、苔薄白。继以前法增益。 +【处方】狗肾1具,熟地黄10g,淫羊藿15g,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肉桂5g,菟丝子20g,韭菜子20g,赤芍10g,牛膝10g,蛇床子15g,枸杞子20g,鳖甲10g,龟甲10g,鹿角胶8g。 +每日1剂,服4周。 +三诊:自感情况良好。脉沉,舌质红、苔薄白。检验精液:总量2mL,可液化;精子密度212×10⁵/mL,存活率85%,活动率30%;活动力1级10%,2级20%,畸形率10%。效果较好,说明药已对症,按前方出入继服。 +【处方】狗肾1具,鳖甲10g,龟甲10g,熟地黄20g,淫羊藿15g,茯苓 +15g,白术10g,山药20g,肉桂5g,菟丝子20g,韭菜子20g,赤芍10g,枸杞子20g,蛇床子20g,鹿角胶10g。 +每日1剂,服4周。 +四诊:脉略沉,舌质红,舌苔薄白。检验精液:总量2mL,可液化;精子密度32×10⁶/mL,存活度85%,活动率40%,活动力1级20%,2级20%,畸形率10%,当继续益肾强精。 +【处方】狗肾1具,鳖甲10g,龟甲10g,熟地黄20g,茯苓15g,白术10g,韭菜子20g,肉桂5g,牛膝10g,党参15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肉苁蓉15g,鹿角胶10g。 +每日1剂,服4周。 +五诊:自感精力充沛,性欲增强。食、眠俱佳。诊脉象平和有力,舌质红、苔白。检验精液:总量2mL,可液化,精子密度65×10⁶/mL,存活率90%,活动率50%,活动力2级60%,3级20%,畸形率10%。精液状况已大致正常,需继续巩固,以克全功。 +【处方】熟地黄20g,党参15g,茯苓15g,���术10g,淫羊藿15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肉苁蓉15g,韭菜子20g,益智15g,鹿角胶10g。 +每日1剂,服4周。尽剂后未见来诊,越10余日,携妻子来,云已闭经40余天,即做妊娠试验为阳性。 +死精一症,临床颇不罕见。西医学 +认为,或由于生精机制发育不良,或由 +于精液中果糖、维生素A与维生素E及 +精氨素等物质含量低下所致;而按中医 +学辨证分析,前者属肾气、肾阳不足, +后者多符合肾阴虚症状,也有两者同时 +出现者。曹老在临床中,常用党参、茯 +苓、白术、菟丝子为基础,保证后天之 +养,对阴虚兼精液不液化或精液量少 +者加龟甲、鳖甲、蛇床子、肉桂、鹿角 +胶,更多的时候需调和阴阳而并用,因 +偏盛而侧重不同,而韭菜子一味,补肝 +肾、命门,为保证精子质量不可或缺之 +药也。 +【引自】陈志强,等.男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辨证治则】本例无精子症的原因是由于附睾精液囊肿压迫、精子排出 +受阻所致。所以采用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之法。 +患者,26岁。1993年1月15日初诊。自述已婚3年不育,妻子经妇科检查无影响生育之疾病。曾在外地某医院泌尿外科做检查,诊断为双侧附睾精液囊肿、梗阻性无精子症。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而寻求中医治疗。自觉近年来常感神疲乏力。眩晕心悸,夜眠多梦,腰膝酸软,食欲缺乏。舌质淡,舌尖边有瘀点、苔白,脉细涩。否认有会阴部外伤史、结核病病史及不洁性交史。生殖器检查:外生殖器正常。触摸睾丸大小正常,双侧附睾头、体部位各有3个绿豆至黄豆大圆球形肿物,较光滑,稍有弹性,有轻度压痛。输精管及精索静脉等无异常。于禁欲情况下进行精液常规镜检每周1次, +连续3次均未见精子。胸部X线片示正常,生殖激素测定也均属正常范围。 +【辨证】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痰瘀阻络。 +【治法】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化瘀消痰,软坚散结。 +【处方】复方通精汤加味:黄芪、鸡血藤、炒酸枣仁、煅牡蛎各25g,王不留行、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各20g,桃仁、川芎、当归、牛膝、玄参、 +贝母、昆布、海藻、急性子、鸡内金各15g,红花、猪牙皂各9g。 +连服上方[中途药物略有加减,用过穿山甲(代)、土鳖虫、路路通、预 +知子等]3个月后,检查双侧附睾囊肿基本消失,精液常规镜检除精子活力属 +Ⅱ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故改用中成药归脾丸、左归丸、内消瘰疬丸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至1993年6月中旬,其妻怀孕,1994年4月上旬,产下一重3.5kg健康女婴。 +本案为顾文忠治疗无精子症验案之 +一。根据中医病理学观点,囊肿属于“瘢 +瘕”“痰核”范畴。按中医辨病论治, +此类疾病当用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法。顾 +老经验方复方通精汤即据此而组成。方中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牛膝、王不留 +行等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玄 +参、贝母、煅牡蛎、猪牙皂、昆布、海 +藻、急性子具有消瘢化痰、软坚散结的功 +效。由于本例患者还有气血两亏、肝肾不 +足等表现,故再辨证加入黄芪、鸡血藤、 +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以益气养血、补 +肝益肾;又加炒酸枣仁以养心安神、鸡内 +金以健脾助运。如此则方证合拍、药病相 +应。这种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病 +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组方用药,体现了病 +证兼顾、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故 +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引自】顾文忠.梗阻性无精子症验案1例.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7):2. +【辨证治则】此属先天肾气不充,后天失养。治宜健脾温肾、填精补髓。 +庞某,26岁。1979年10月初诊。自述结婚8年无子,原以为妻子月经不调,治疗无效,后经检验精子才知自己患有无精子症,故来就诊。素体虚弱,形寒畏冷,腰膝无力,面色不华,夜间盗汗,纳差 +吞酸,舌淡苔薄,脉大而花。 +【处方】①党参60g,白术30g,茯苓30g,半夏30g,陈皮25g,山药45g,白扁豆30g,莲子30g,芡实45g,鸡内金30g,薏苡 +仁45g,石斛30g,藿香30g,山楂 +品 +张鹏举(1916—1988),陕西榆林人,弱冠之年入本城育德药房当学徒,精通药性,并从陕北名医伯父张鸿儒习医,深得其传,学识渐进,尤擅内、妇、儿。多年来潜心经典,注重临床,主张立足中医,“西为中用,古为今用”,进行辨证施治,治病活人,其名扬塞上,成为一代名医。1980年任榆林地区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并历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30g,桔梗45g,黄连10g,炙甘草15g。蜜丸12g重,早服1丸。②红���30g,阳起石45g,韭菜子45g,枸杞子45g,五味子15g,菟丝子45g,覆盆子30g,沙苑子30g,熟地黄90g,山茱萸45g,茯苓30g,山药30g,巴戟天30g,杜仲 +45g,牛膝30g,仙茅45g,肉苁蓉45g,鱼鳔珠60g。 +先用白酒浸上药1晚,再用生黄芪200g,金樱子100g,煎水成膏,浸上 +药,干燥后研面,蜜丸12g重,每夜1丸。 +上述两方先后连服3料后,其妻于1979年怀孕,喜告足月产一男婴。| +本案为张鹏举治疗无精子症验案之 +一。精液内完全无精子,称无精子症, +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本症实属难 +治,中医学认为主要与肾气有关,《素 +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天癸 +至,精气溢泄……天癸竭,精少肾脏 +衰……”可见肾精不足则无生殖能力, +然脾与肾,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故用 +健脾补肾之法,使无精子不育者生儿 +育女。 +【引自】张征.张鹏举医文医案集.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辨证治则】此乃肾虚命门火衰,精气虚弱,封藏失司之故。拟温补肾 +阳固精。 +吉某,39岁。1971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婚后15年未育。泌尿科检查左侧睾丸略小,其他无器质性病变。女方妇产检查正常。双方性生活无异,性高潮时能射精,但精液稀薄,经常有梦遗。2次检验精液无精子,先后用丙酸睾酮、绒促性素治疗,未见好转。患者形体消瘦,常头晕目眩耳鸣,面色咣白无华,纳差口淡,四肢乏力,下肢畏寒,腰脊酸软,梦遗频作,便稀溲数,舌质淡白,脉细数。 +【处方】①生地黄、熟地黄各15g,怀山药15g,炒党参12g,炒白芍9g,白术9g,杜仲12g,全当归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金樱子12g,蛇床子9g,生酸枣仁6g,龟鹿二仙膏(冲)12g。②急性子30g,韭菜子30g,阳起石45g,红参15g,鱼鳔胶15g。 +上药研粉,每次9g,吞服,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4月15日二诊:药后眩晕、耳鸣、目眩、畏寒、心悸均有好转。梦遗消失。惟腰脊酸痛,口淡纳差仍在,舌淡红,脉细软,再以上法治疗。上方去龟鹿二仙膏,加豆蔻30g,焦六曲(包)12g。服30剂,散剂继服15天。药后诸症消失。泌尿科查精液常规,精液3.5mL,色灰白,精子3亿多,存活率76%。1974年随访,其妻已生一女婴。 +本案为名老中医陈沛嘉治疗无精子症验案 +之一。无精子症是男子不育的原因之一。陈老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肾虚火衰、精关不固和阴虚 +火旺、肝肾精血不足两类。本案属前者,方药 +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取平补阴阳,使“阴 +生阳长”,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方中急性子、 +蛇床子均有补肾温阳之功。鱼鳔胶甘平入肾, +《本草新编》认为有“入肾补精益血”之功, +陈老常用来治肾虚火衰的不育症,屡建奇功。 +【引自】夏翔.历代名医医案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辨证治则】本案肝气郁结,肾虚肝郁实乃不育之关键,故应施予补肾 +生精、疏肝解郁之法。 +李某,30岁。1994年5月8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多未育,其妻经妇科检查正常。本人既往无食生棉籽油史,也无高温、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在市 +级医院查精液常规:精液量少于1mL,精子计数5×10⁶/mL,活动力不良,⑨ +6◎⑥。 +成活率约15%。屡进金匮肾气丸等补肾壮阳之品罔效,经友人介绍来作者医院就诊。刻诊:口干心烦,夜寐多梦,两胁胀满,纳谷不馨,小腹及睾丸胀 +痛,腰膝酸软乏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肾阴亏损,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佐以益肾填精。 +【处方】怀山药、白芍、淫羊藿、熟地黄各15g,山茱萸、香附、枸杞子、川续断各12g,覆盆子、柴胡、乌药、青皮、陈皮各10g,甘草5g。水 +煎服。 +复诊:服药6剂,诸症减轻。上方加菟丝子15g,巴戟天12g。继服30剂,诸症消失,精神振奋,复检精液常规:精液量2.5mL,灰白色,液化正常,活动力良好,成活率约75%,精子计数15×10⁶/mL。同年8月其妻怀孕,足月 +产一男婴。 +命 + +男性精少不育症,一般多以阴精亏损,肾 +阳虚惫,或气血生化乏源论治。从临床观察, +求治者均为青壮年,此类患者,因久婚不育, +常致家庭不和。方中柴胡、香附、青皮、陈皮 +升发郁火,顺应肝气,则木得遂其条达之性 +矣;熟地黄、怀山药、白芍健脾柔肝,养血活 +血;川续断、枸杞子、淫羊藿、山茱萸、菟丝 +子等补益肝肾,养阴生精。现代研究证明,淫 +羊藿、枸杞子等补肾,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泌,促进性功能,促进精液分泌等。诸药合 +用,使气血冲和,故能生精孕育。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嘉【辨证治则】证属病久阴精暗流,肾精衰薄,治当益肾填精��� +陈某,28岁。1987年4月13日就诊。患者婚后2年余,夫妻同居,性生活和谐,迟迟未育。1986年1月患“肾小球肾炎”至今未愈,1986年3月16日曾在某医院做精液常规检查:偶见精子。尿常规:尿蛋白(++)。予以维生素E与绒促性素治疗,疗效不彰,今特来诊。 +患者面色咣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出,入夜尤甚,不耐劳作,舌质淡红、苔薄少,脉双尺沉细。局部检查:双侧睾丸等大,无精索静脉曲张,阴毛分布均密,无包皮过长。精液常规量约3mL,灰白色,精子极少,活力弱。尿蛋白(++),管型少。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烊化)各15g,紫河车(研冲)、淫羊藿各25g,怀山药、菟丝子各20g,覆盆子、川杜仲、巴戟天各 +10g,五味子6g。 +水煎服,每日1剂。食疗以前述药物食物为主。女方同时服养血益肾调冲 +之剂。 +上方随症加减,服72剂后,1987年6月30日查精液常规,量3.5mL,精子数62×10⁶/mL,活力中,存活率60%,形态正常75%。尿蛋白(-),管型(-)。效不更法,仍依前方化裁。共服药90余剂,1987年8月2日查精液 +常规:量4mL,液化良好,精子数1.2×10⁸/mL,活动力良好,存活率85%,形态正常95%。停服中药,以金匮肾气丸巩固。1987年9月25日,其妻停经48天,查尿HCG(+)。于1988年5月19日剖宫产一女婴,重4.25kg +本案为魏嘉毅治疗精子减少验案之 +一。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精量亏少,必当用填精补髓,血肉有 +情之品,忌用辛热燥热、耗精伤精之 +物,食疗则以鱼子、黄鳝、雀卵、蛋黄 +为佳。本案所用处方,实乃五子衍宗 +丸化裁,滋肾养精,泉源不竭,故用之 +有效。 +【引自】魏嘉毅.男性不育临证体会.福建中医药,1991(3):37-39.【辨证治则】本案属肾虚精亏,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固肾组方用药。 +史某,31岁。病史概述:结婚7年,爱人未孕,经多家医院诊治,精液检查示精液量少,死精50%,白细胞(++),久治无效,辗转而来作者医院就诊。中医案语:婚后7年,爱人未孕,性交时阳事不兴,伴有早泄,并见头晕耳鸣,腰酸疲乏无力,小便色泽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处方】知母、黄檗各10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葫芦巴15g,巴戟天10g,沙苑子15g,制何首乌15g。20剂。 +二诊:药后尚适,上方续服20剂。 +三诊:阳事已坚,早泄已愈,腰酸好转,小便转清,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精液常规复查示死精子数明显减 +少,白细胞已无,再拟丸药常服。 +【处方】熟地黄30g,山茱萸20g,怀山药30g,焦泽泻30g,茯苓30g,牡丹皮2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巴戟天25g,太子参30g,淫羊藿30g,炙狗肾5具,女贞子30g,葫芦巴30g,何首乌 +30g,补骨脂25g。 +上药共研细末,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g,每日3次,连服2剂,共服10个月后其妻怀孕。 + +本例属肾阴阳皆虚,房劳伤肾,肾伤精 +耗,故勃起功能障碍,精少,头晕、耳鸣,疲 +乏;肾阴虚则生内热,肾阳虚则水停,水热互 +结,灼烁精室,致使精败。选方用知母、黄 +檗、生地黄清下焦之热;枸杞子、女贞子、淫 +羊藿、葫芦巴、菟丝子、巴戟天、何首乌等补 +肾益精;后宗六味地黄汤加狗脊、太子参、补 +骨脂制丸缓图。药中病机,故而治愈。 +【引自】吴少清,等.吴熙伯弟兄临床治验集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辨证治则】原发性不育症、死精子症,为肾阴虚火旺型。在治疗上采 +用滋阴清热泄火之法,佐以活血祛瘀。 +白某,1984年6月由沈阳来济南就诊。自诉结婚5年未育,婚前有手淫史,婚后性交频繁。之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晨起发现尿道外口为分泌物所黏合。在当地诊断为前列腺炎,经中西药治疗好转。但精液化验液化时间延长,精子100%死亡。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0个/HP,磷脂小体 +减少。以往有烟酒嗜好,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处方】死精I号:金银花、丹参各35g,生地黄、蒲公英、川续断各15g,当归12g,知母、黄檗、赤芍、白芍、生甘草各9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停药1天。2个月后复查精液,液化时间1小时,精子活动率70%。又连续检验3次成活率均在70%以上。后其妻生一男婴。 +本案为李广文治疗死精子过多症 +验案之一。肝肾同源,故临证时肝肾阴 +虚常同时并见。其临床表现,除有上述 +肾阴虚证外,尚有视物昏花或雀目、筋 +脉拘急、爪甲枯脆等。肝肾阴虚证,有 +肝阴虚等导致肾阴虚者,有肾阴虚导致 +肝阴虚者,临证应视其先后,调治有所 +侧重。 +【引自】李广文.男女性疾病与不孕不育症.济南:山东科学技术���版社, +1991. +第章阳痿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足,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国内外西医文献多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作为阳痿的替换名或同义词。据国外资料统计,有5%~10%的成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阳痿。阳痿有真性阳痿和假性阳痿之别,真性阳痿系指生殖器官先天缺损或因后天器质伤残所致,十分少见且难康复。假性阳痿占阳痿的85%~90%,系中医治疗的主要范围。清代韩善征说得好:“阳者,男子之外肾;痿者,弱也;弱而不用,欲举不能之谓。”(《阳痿论》)阳痿古称“阴痿”(《黄帝内经》)、“阳事不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明代张景岳始定名为“阳痿”(《景岳全书》),并指出:“阳痿者,阳不举也。”明确过去的阴痿即为阳痿,故后世医家均以阳痿为病名沿用至今。 +阳痿之中医病因不外乎劳损、抑郁、血瘀、痰阻、惊恐、湿热等,其病本在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盖肾主藏精,思作强,出技巧,主阴器之功能;肝主疏泄,司阴器之活动;心主神明,为情欲之府,主宰玉茎之勃起;肺朝百脉,以养外肾;脾主运化摄纳,以养先天。五脏功能正常,勃起功能才得以行。若五脏功能失调,气血经络失和,则非有阳痿不可。 +路志医案【辨证治则】患者虽一派虚象,但舌质红,脉细中有弦,即景岳所谓“独处藏奸”是也。故当阴阳平补、补中兼清。 +张某,27岁。1979年10月就诊。患者阳痿、遗精2年,头晕目眩眼花,腰腿酸软,疲乏无力,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脉证合参,认为证由生活不节,思虑过度,阴精暗耗,元阳亦伤所致。 +【处方】莲子肉12g,芡实12g,生龙骨21g,沙苑子12g,生牡蛎21g,栀子3g,川黄连3g,五味子6g,生地黄6g,麦冬9g。 +取2剂,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时阳痿已近痊愈,遂以原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阴阳平补、补中兼清治阳痿。本例阳痿 +实源于遗精,而遗精之生,系君相二火之妄 +动,故以黄连、生地黄泻南补北,栀子通泄三 +焦之火,龙骨、牡蛎镇心安神止遗,是谓“治 +其本,清其源”。而沙苑蒺藜为甘温之品,张 +石顽称之为“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莲子 +肉甘淡,汪昂称其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 +下君相火邪;芡实味涩而固肾,补下元而益肾 +精。诸药合用,补肾无燥热之偏,固精无凝涩 +之害,清火无苦寒之弊,方似平淡无奇,而确 +能中病。张景岳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 +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 +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可谓 +得补阴、补阳之秘诀矣。 +【引自】路志正.阴阳平补法治阳痿案例.福建中医药,1981(3):36. +②⑤【辨证治则】虽见患者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虚惫征象,但其舌红,脉象细中带弦,是张景岳“独处藏奸”之谓矣。治疗上采用平补阴阳、补中有清之法。 +韩某,27岁。1979年10月来诊。称阳事不举2年,伴遗精,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舌红、苔薄,脉弦细。审证结果,是由生活不节,思虑过度,阴精暗耗,元阳亦伤,终致阳事不举、遗精。立法最以阴阳平补,补中有清,不宜过热、过寒、太涩、太滋,过热则伤阴,过寒则伤阳,太涩则壅滞,太滋则留邪。 +【处方】沙苑子、莲子肉、芡实、生龙骨、生牡蛎各12g,川黄连3g,大生地黄、五味子各6g,栀子3g,麦冬9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药4剂,阳事已旺,诸症减轻,再给予原方15剂巩固而愈。 +本例阳事不举源于遗精,而遗精之生,系 +君相二火妄动,故以黄连、生地黄泻南补北, +Q2; +栀子通泄三焦之火,龙骨、牡蛎镇心安神止 +泄,目标是治其本、清其源。是方强肾无燥热 +之偏,固肾无凝涩之害,清火无苦寒之弊,一 +组平淡无奇之药,中病准确,见效颇丰。路老 +告诫,治疗本病,应遵《黄帝内经》“阴平阳 +秘”之旨,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盖肾为水 +火之脏,水为肾之体,火为肾之用,是故当于 +水中补火或补中有清,寓清于补,使水火得其 +养,龙雷安其宅,则肾气可复矣。切不可图一 +时之快,不思辨证,徒施鹿茸、肉桂、附子、 +韭菜子、淫羊藿等壮阳之品,拔苗助长,致相 +火愈旺,真阴愈竭,即使阳事不举,暂去尤恐 +复至。因此,特集先贤各家之长,立阴阳平 +补,清补并施之法则治疗本病。 +【引自】路志正.平补阴阳法治疗阳痿3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10(6):75. +【辨证治则】任老参合脉证,认为此系肝郁日久,瘀阻宗筋之阳痿证, +法取理气化瘀。 +于某,25岁。1986年7月12日就诊。患者素有手淫恶习,前年婚后不久即现阳痿、早泄,曾服用温肾壮阳、滋阴补血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显,乃求治于任老。诊时患者精神萎靡,自述阴茎时欲勃起,临房即痿,继而早泄,心烦善怒,悲观失望,终日少言寡欢。查舌质隐青、边有瘀斑、少苔,脉沉涩。 +王清任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25g,香附15g,青皮15g,柴胡15g,清半夏5g,木通5g,陈皮15g,赤芍15g,桑皮15g,紫苏子10g,郁金10g,大腹皮 +10g。 +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节欲保精。以该方进退治疗月余,患者喜形于色,阳痿之症告愈。令其节欲1个月,以巩固疗效。 +治疗阳痿应重视郁瘀之存在。阳痿之治 +疗,多数医家主张补肾壮阳,然而由于瘀郁而 +致者,愈补愈郁,易犯实实之戒。本例患者素 +有手淫,早伤宗筋脉络之用,以致气血疏泄不 +畅,郁而为害,久而久之,则气血凝滞脑气, +与脏腑气不接气,气化失调,气郁血瘀而成阳 +痿。故法取理气化瘀以利脑气神明之用,使气 +化和调,瘀郁解除,则阳事兴举复常。药以癫 +狂梦醒汤去甘草理气化瘀治其本,加郁金开结 +透络以复宗筋之用,大腹皮通达气化之能。诸 +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瘀、调节神明之功。由于 +药证相符,故而疗效满意。 +【引自】任继学.梦醒汤治疗阳痿经验谈.江苏中医药,1988(7):1.【辨证治则】君主不用,庸相冒明,气血为之乖乱。所以采用交通心肾、健运脾胃之法。 +孙某,35岁。患者颠沛一载,丧妻之后又遭母亡,迭经家变,悲哀抑郁,气横胸臆,新婚初欢,阳事偶兴,且成苟幸之局,未几即倒戈意懒。备投助阳起痿之味,终至周然。5个月来,茎痿之外,更加入夜惊怖,合目汗泄,辗转不寐,懊恼之苦,莫可名状,神色恍惚,魂魄失宁,饱含杳思,大便窒塞,舌紫、白苔满布,脉弦而数。呕于交通心肾,健运脾胃,阳伤取药之气,阴伤阳药之味,阴阳并理,气血同疏,能 +得衡法之微旨。 +【处方】苍术9g,白术9g,川厚朴9g,半夏9g,北秫米9g,茯苓9g,红花9g,磁珠丸(包煎)9g,桃仁9g,川芎9g,蛇床子9g,韭菜子9g,黄连粉、肉桂粉(黄连粉与肉桂粉和匀,分2次吞服)各1.5g。 +取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患 +者精神渐觉爽慧,且喜白苔已化,纳谷甘味,寐得小安,脉有起色。未可议补,以免与气血为难,上方去苍术、川厚朴,加紫石英(先煎)30g,继续服用。事隔1个月,阳事复兴,寐食俱安,情绪开朗。嘱诸当珍摄为贵。 +阴阳并理,气血同疏治阳痿。肝藏魂,心 +藏神,肾藏志,肝虚则魂不安宁,心虚则神无 +所依,肾虚则志乱作强乃废。前医重用兴阳补 +肾,滋腻添精,诚如王清任所云“始而滋阴, +继之补阳,补而不效,则云虚不受补,无可如 +何,可笑著书者,不分别因弱致病,因病致 +弱”,颇有见地。颜老正面抵邪用理气法,反 +面退邪用祛瘀法,一发中鹄。气血平正,心君 +泰然,相亦俯首听命矣,君相得安其位,上下 +通调,阴阳相得,水火既济,诸乱遂平。 +【引自】李自尚.颜老师用交通心肾法治疗阳痿案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12):21. +【辨证治则】阳痿不育,肾阳不振,命门火衰无疑,然脾阳虚而转运无权,肾阳衰而无以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之能,实属病机症结之所在。徐老拟从健脾和胃、温肾助阳论治。 +王某,30岁。1984年3月22日就诊。患者已婚4年,阳痿早泄不育,屡治不验。刻下:伴有食少脘痞、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脾虚失运证,且神疲乏力,形体日渐消瘦,查其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审证求因,拟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化裁。 +【处方】熟附子9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补骨脂15g,肉豆蔻6g,五味子9g,吴茱萸3g,厚朴10g,山药30g,干姜6g,砂仁6g,黄檗炭9g,陈皮10g,甘草6g,大枣(去核)2枚。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5剂后,食欲改善,纳谷渐增,便溏转实,精神也渐振。续拟原方损益,再调治1个月,阳痿早泄明显改善。次年6月,其妻怀孕,并足月顺产一男婴。 +治疗阳痿不育注重调理脾胃。阳痿证分 +虚实两端,其病因病机虽与心、肝、肾有关, +然而临床多责之于肾,且认为肾精匮乏、肾阳 +不振为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常着眼于补肾填 +精、振奋肾阳之品。若肾阴亏虚者,投以地 +黄、何首乌、龟甲、枸杞子、桑葚之属;若阳 +虚或阴阳两虚者,酌加肉苁蓉、巴戟天、仙茅 +之属,以阴中求阳。然而徐老一则认为,构成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精、气、神等物质,皆由@( +脾胃之气所化生,而后才能滋养元气,强调脾 +胃之气是包括性功能在内的人体整体功能活动 +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正常与���,能直接或间 +接影响性功能及生育等整体健康状况;二则认 +为,肾虚者脾常不健,妄投地黄、何首乌、肉 +苁蓉等阴柔滋腻之品,每因滋腻碍胃、助湿满 +中而困遏脾胃,反导致纳少运迟,脾胃之气损 +伤。此时,非但因脾虚不能运药,致使补肾药 +起不到补肾作用,更由于脾虚及肾,导致肾虚 +更甚。有鉴于此,徐老治疗阳痿不育注重调理 +脾胃,不主张见肾治肾之呆板治疗,十分强调 +脾旺能化气生血,精血同源而互生,脾胃旺而 +肾精自充。本例患者罹患阳痿早泄不育,徐老 +从健脾和胃、温肾助阳论治,方拟附子理中汤 +合四神丸加减化裁,取得了满意疗效。 +【引自】赵国仁.中医临床验案四百例传心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辨证治则】当属肾阴不足,湿热下注,宗筋弛纵之证。治宜滋补肝肾之阴,并清热利湿。 +刘某,年已半百。素康健,半年来性欲减退,阳痿不举,曾服温补肾阳之剂,无效。观其面色红润,仅有腰酸,余无他症,脉象滑而有力。 +【处方】熟地黄25g,山茱萸15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山药20g,知母15g,黄檗15g,龙胆10g,女贞子20g,冤丝子20g,枸杞子20g,仙茅15g,淫羊藿15g。 +二诊:服药10剂后,有性欲要求,阳事稍振,效不更方,原方再进 +10剂。 +三诊:患者性欲增强,阳事勃起,尤以清晨明显,嘱继续服上药10剂, +药后房事已基本恢复正常。 +治性欲减退、阳痿勿滥壮阳。性欲减退、 +阳痿之病,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湿热下注, +宗筋弛纵者,治疗当滋补肝肾之阴,并配清热 +利湿之法。本例患者性欲减退,阳痿不举,脉 +象滑而有力,服海马三肾丸、参茸丸等壮阳之 +剂无效,说明并非肾阳不足之证,而系肾阴不 +足、湿热下注以致宗筋弛纵,形成性欲减退、 +阳痿。故张老以滋补肝肾之阴,并清热利湿之 +法治之,1个月而病愈,可见对于性欲减退、 +阳痿之病不可一概而论,切勿滥服壮阳之剂, +必须辨证施治,方能准确下药,取得满意的 +疗效。 +【引自】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男科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 +社,1992.【辨证治则】综合辨证,本病病机为血脉瘀滞,肝郁肾虚。故以健脾益 +肾、活血化瘀组方用药。 +吕某,50岁,已婚。1998年10月5日初诊。主诉:阴茎勃起不坚4个月余。患者性生活阴茎勃起不坚,插入困难,服用补肾药无效。现夜间阴茎时有勃起,勃起一般,性生活时阴茎勃起困难,有时不能勃起,早泄,性欲减退,心情抑郁,大便不畅,每日1~2次,不干,尿频,夜尿2次。不嗜烟酒,无心脑血管病病史。体胖,舌体活动自如,舌质淡暗,苔薄黄,舌底脉络紫暗,脉弦滑。前列腺偏大,无结节,中央沟变浅。理化检查:①促卵泡生长激素8.0mU/mL,促黄体生成素5.0mU/mL,催乳素5.0ng/mL,睾酮280ng/dl, +雌二醇7.0pg/mL;②阴茎彩色多普勒超 +声示阴茎静脉关闭不全。 +辨证分析:患者“阴茎静脉关闭不全”,说明其阴器血液运行障碍,宗筋不能维持充盈,故性生活阴茎勃起困难,有时不能勃起。肝主疏泄,调节宗筋的血液运行。宗筋不能维持充盈,为肝疏理气血失职所致。肝肾同源,共同协调精液的储存和排泄,肝疏泄失职,则早泄,心情抑郁。肾精损伤,不能濡润大肠,则大便不畅;不能助膀胱气化,则小便频。性激素睾酮正常低限,也说明肾精不足。舌质淡暗、苔薄黄,舌底脉络紫暗,脉弦滑,为血脉瘀滞之舌脉。中医诊断阳痿。西医诊断:①血管性阳痿(阴茎静脉关闭不全);②前列腺增生症。 +【辨证】血脉淤滞,肝郁肾虚。 +【治法】活血通络,解郁益肾。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蒺藜30g,茯苓10g,刘寄奴10g,丁香6g,蛇床子10g,肉 +苁蓉15g,7剂。 +二诊:服上方7剂;患者性欲增强,夜间勃起硬度增加,无性生活。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药证相符,继用上方加红花10g,畅宗筋血脉以振 +阳痿。14剂。 +三诊:服上方14剂,患者阴茎勃起角度可达90°,性生活3次,每次能插入2分钟射精,心情愉快。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去柴胡、枳壳、刘寄奴,加灵磁石30g: +服药共45剂,患者阴茎勃起正常,性生活能持续2~3分钟。此次来诊, +出差回来3天,有1次性生活,勃起功能可,但早泄。舌质淡、苔黄白腻,脉弦滑。上方加石菖蒲10g,生龙骨30g以化痰湿、安神定志,巩固疗效。 +本案阴茎彩超诊断为“阴茎静脉关闭不 +全”,辨证为“血脉瘀滞,肝郁肾虚”,辨病 +和辨证相结合,治疗用柴胡疏肝散加当归、刺 +蒺藜、刘寄奴、丁香疏肝理���血,蛇床子、肉 +苁蓉温补肾精。二诊,阴茎勃起功能增强,加 +红花增强理气血之功,以进一步改善勃起。三 +诊、四诊,患者勃起正常,但早泄,故治疗辅 +以安神定志之品。 +【引自】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辨证治则】肝气郁结,气机紊乱,则胸胁胀满;舌脉为肝气郁结之 +象。治疗方法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为主。 +于某,30岁,已婚。1999年3月9日初诊。主诉:阳痿2年多。2年前结婚,初次性生活即未成功,以后每次性生活时,精神都特别紧张,偶尔能插进去,但马上就射精,造成性生活极不满意,加之妻子的嘲讽,精神负担极重。长时间的精神压抑,终致完全不能勃起。现性欲淡漠,完全不能勃起,偶有晨勃,胸肋胀满,烦躁易怒。大、小便正常,不嗜烟酒,素体健康。精神抑郁,舌质暗红少苔,脉沉弦。此案阳痿是肝气郁结所致。因肝主宗筋,肝气郁结,阳气不舒,宗筋失养,故阳痿。 +【辨证】肝主疏泄,疏泄失职。 +【治法】疏肝解郁。 +【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5g,白蒺藜25g,大蜈蚣1条,郁金10g,香附10g,赤芍10g,九香虫10g,川牛膝10g,当归10g,7剂。 +服上方21剂后,已能勃起,硬度中等,但能完成性生活,4分钟后射精, +女方也达到性高潮。继服14剂,以固疗效。 +本患之成,系因结婚劳累,加之对性知识 +的匮乏,以及妻子的不理解而最终造成完全不 +能勃起。此案成因于失志,治疗时不宜补阳, +宜宣其郁,通其志,则阳气舒而痿自起。故治 +疗以四逆散,香附、郁金、白蒺藜疏肝解郁, +蜈蚣疏肝通络起痿。肝郁日久,易损脾土,致 +脾胃虚弱,故加用一味九香虫,借其飞升走散 +活泼之性,而温运脾阳,通过补益调养,调畅 +阳明以恢复温养,荣润宗筋之能,而使宗筋强 +健,阳道以兴;以当归、赤芍、川牛膝养血、 +活血、通络以润宗筋。最终使肝郁舒阳明畅, +宗筋得濡,而阳痿自起。 +【引自】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辨证治则】综合辨证,本病病机为热毒内蕴,肝郁血瘀。所以采用清热解毒、养血安神之法。 +王某,28岁,离异。1997年6月3日初诊。主诉:阴茎不能勃起2年余。患者1994年因精神病服用多塞平、氯氮草、氯普噻吨、阿普唑仑等多种抗精 +神病药,阴茎渐不能勃起,无性生活,在北京数家医院服用育亨宾、睾酮 +及各种补肾中药无效,1995年离婚。现精神症状基本控制(仍服用抗精神病药),性欲低下,无晨勃及夜间勃起,性刺激阴茎不能勃起,心烦易怒,喜叹息,寐差,大便秘结,小便正常。精神略呆钝,面色晦暗。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青紫且粗胀,脉弦滑。 +患者因精神病服用抗精神病药,药毒日久,伤肝入络。肝主宗筋,过阴器,调节血液的运行。药毒伤肝入络,阴器血液运行失其调理而不畅,出现阴茎勃起不坚,甚则阴茎不能勃起,无性生活。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故精神略见呆钝,面色晦暗,性欲低下,喜叹息。药毒内蕴化热,扰动心神,则心烦易怒,言语较多,声音洪亮,寐差;损伤肾精,不能濡润大肠,则面色晦暗,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青紫且粗胀,脉弦滑为热毒内蕴之舌脉。中医诊断:阳痿;西医诊断:药物性阳痿。 +【辨证】热毒内蕴,肝郁血瘀。 +【治法】解毒安神,疏肝活血。 +【处方】羚羊角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味:羚羊角粉(代冲)0.3g,茯苓10g,远志10g,磁石20g,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生甘草6g,川芎10g,香附10g,蒺藜30g,14剂。 +二诊:服上方7剂,患者有性意识,阴茎能勃起,但勃起不坚,寐不佳,大便仍干,每4~5天1次,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滑。续以前方,加石菖蒲10g,肉苁蓉30g,决明子15g,夜间勃起硬度增加,无性生活。大便通畅,夜尿1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药证相符,继用上方加红花10g,畅宗筋血脉 +以振痿。14剂。 +三诊:服上方7剂,患者阴茎勃起正常,大便2~3天1次,寐不佳。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续以前方,减肉苁蓉、决明子、磁石、羚羊角粉,加酸枣仁、牡丹皮、桃仁。 +【处方】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炙甘草16g,香附10g,川芎10g,茯苓10g,远志10g,白蒺藜30g,石菖蒲10g,酸枣仁15g,牡丹皮6g, +桃仁10g,7剂: +四诊:服上方7剂,患者阴茎勃起正常,大便2天1次,仍诉寐不佳。舌质 +淡红,苔薄黄,脉弦。拟交泰丸加味。 +【处方】川黄连6g,肉桂3g,延胡索10g,法半夏10g,蝉蜕30g,琥珀粉 +(冲服)3g。7剂。 +本案因精神病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 +阴茎渐不能勃起。先生认为,���医阳痿药 +毒所致者论述较少,主要是药石所致。本 +案病机为热毒内蕴,肝郁血瘀。用羚羊角 +汤(《宣明论方》:羚羊角、茯苓、远 +志、人参、大黄、甘草)去人参、大黄, +加磁石凉血解毒、安神定志;柴胡疏肝散 +加白蒺藜疏肝活血。二诊,患者有性意 +识,阴茎勃起,大便干结,4~5天1次。 +加肉苁蓉、决明子,补肾精、清肝热、通 +便,石菖蒲醒神开窍,振奋性神经。三 +诊,患者阴茎能勃起,大便2~3天1次, +寐不佳。在前方基础上,去肉苁蓉、决明 +子、磁石、羚羊角粉,加桃仁、牡丹皮以 +通瘀,以进一步改善阴茎供血环境。四 +诊,患者阴茎勃起正常,仍夜寐欠佳,拟 +交泰丸加延胡索、法半夏、蝉蜕、琥珀粉 +4味,安神镇静。纵观本案,先生用药注 +重虚实。实有肝郁、肝瘀、肝热(毒), +用柴胡疏肝郁,桃红化肝瘀,羚羊角粉清 +肝热、解肝毒。羚羊角粉用于治抗高血压 +类、抗精神病类药物所致阳痿每用均取良 +效,羚羊角粉为治肝经热毒之妙品,其解 +毒又能清热,凉血又能散。虚有肾精损 +伤,用肉苁蓉补肾精,合决明子通使,补 +而不热。 +【引自】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辨证治则】证属肝肾精血亏虚,相火内炽,兼瘀血阻滞。治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佐以化瘀通络。 +王某,41岁。1991年12月10日初诊。患糖尿病6年,一直间断服药治疗。近3个月来,性功能日衰,阳物能举,但临事即软,伴精液量少、早泄。刻诊:形体消瘦,易饥、烦渴多饮等症不著,精神紧张,性欲淡漠,偶有夜间或清晨勃起,但举而不坚,性交持续时间不足1分钟即泄,性感觉差,射精无不适。时感心悸,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咽干尿赤,舌质暗红少苔,舌面龟裂,舌边瘀点,脉细涩。查体:心肺(-),肝、脾、腹部无异常。外生殖器检查无异常,双侧睾丸大小正常,质硬,无压痛及结节,附睾、输精管、精索静脉(-)。肛门检查:前列腺质中等,无肿大,无明显压痛。NPT试验(+)。阴茎背动脉收缩压指数为0.6kPa,提睾肌、球海绵体肌反射正常。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少许,卵磷脂小体(++),空腹血糖160mg,尿糖(±),肝功能正常。血清性激素测定:睾酮26.3mmol/L,促卵泡激素 +4.2mU/mL,黄体生成素12mU/mL。诊断为阳痿(勃起障碍)。【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通络。 +【处方】连梅汤加味: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山茱萸10g,乌梅12g,黄连6g,麦冬10g,知母10g,黄檗10g,阿胶(烊化兑服)10g,生鳖甲20g,丹 +参20g,天花粉10g,九香虫3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忌房事。药进7剂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易汗等症消失,性欲有增,阳事易举,稍坚。遂于原方中九香虫量改为6g,加当归10g,续进10剂,症情明显好转,性欲较前旺盛,2次合房勉强成功,阴茎勃起较前有力持久,可持续2~3分钟而泄,自觉快慰异常,要求仍服原方,舌淡红、苔薄,脉细。以后在上方基础上稍事减轻,调 +理1个月,性功能正常,性生活满意。 + ②2 +β日痿 +肝肾同源,共司下焦,热病日久不愈,火 +邪深入下焦,消灼阴液,肾精亏损;肝主筋而 +滋养于肾,热邪伤阴,肝经血燥,宗筋无所禀 +受,且久病入络,复因火邪灼络,瘀血内结, +脉络不畅,宗筋失于充养而萎弱不振。方中以 +黄连、知柏苦寒直折壮火;熟地黄、山茱萸、 +阿胶养血滋肾柔肝;生地黄、天花粉、麦冬合 +乌梅甘酸化阴,以生津液;生鳖甲滋阴潜阳; +丹参化瘀;九香虫、当归甘温养血,通络振 +痿,以尽全功。 +【引自】沈元良.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医案 +【辨证治则】阴精亏损,阴不济阳,阳无所依,而致宗筋失养。故其治 +疗以滋阴添精、补肾充髓为主。 +李某,28岁。2001年4月27日初诊。主诉患阳痿2年,追问病史,婚前频频遗精3余年,婚后2年一直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伴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身体瘦弱,常觉足心发热,舌质红、苔少,脉沉细,诊断为 +“阳痿”。 +【辨证】阴精亏损,宗筋失养。 +【治法】滋阴起痿。 +【处方】滋阴起痿汤加减:熟地黄15g,何首乌20g,枸杞子10g,山药10g,阳起石(包煎)15g,淫羊藿10g,麻黄1g,黄狗肾粉(每晚吞服)1g, +焦杜仲15g,桑寄生20g,狗脊10g,黄精15g。 +水煎服,每日1剂。若服药1周效果不明显者,于每晚临睡前,改黄狗肾粉剂量为2g,吞服。服药期间禁忌房事、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15天 +为1个疗程,一般情况可连续服用2个疗程。 +患者服药6剂后,性欲增强,晨起阴茎能勃起,但不坚硬,且历时短暂。知药已中病机��上方略出入调治30余天,阴茎勃起坚硬,后以六味地黄丸巩 +固。随访2年,性生活正常,生育一男婴。 +张景岳认为,阳痿“火衰者十居 +七八”,作者临床观察阳痿患者阴虚 +者十居七八,与古代医家的观点相背 +离。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每因相火自 +旺,或欲火萌生、遗精、房事不节, +从而使阴茎不能挺举,或举而不坚, +或早泄,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通过 +滋阴添精、补肾充髓法治疗,使阴精 +充足,能与阳相济,阳得阴助,宗筋 +受润则功能无穷。方剂中选用大剂量 +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山药、黄 +狗肾以补亏损之真阴,配伍少量淫羊 +藿、阳起石,意在阳中求阴,使生化 +源泉不竭。全方大补真阴,对肾阴 +虚、精亏所致阳痿尤为适宜。 +【引自】杨宝贵.滋阴起痿汤治疗阳痿50例临床报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07(12):22. +【辨证治则】患者年事已高,天癸将竭,精髓不足,肾阳亏虚,脾失温煦,脾肾两虚,宗筋失养,无力举阳。治宜温补脾肾、填精补髓。 +刘某,65岁。阳事不举4年,患者10年前丧偶,丧偶前性功能正常,4年前再婚后发现临房时阴茎不能勃起,性生活无法进行,多方求治,病情如故。求诊时,伴见头晕,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失眠,纳差,畏寒,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嫩、苔薄白,脉沉无力。 +【处方】仙茅、露蜂房、淫羊藿各15g,覆盆子、山茱萸、枸杞子、熟地黄各20g,蜈蚣(焙干研末冲服)1条。 +水煎服,每日1剂,渣再煎服。口服阳痿汤2个疗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临房时阴茎能勃起,基本上能完成性交过程,性生活满意。 +本方以淫羊藿、覆盆子为君;以仙茅、山 +茱萸、枸杞子、露蜂房为臣;以熟地黄为佐, +以蜈蚣为使。此方重在肾,旁及肝,既有温肾 +阳益精气之功,又有通筋脉行气血之用,使肾 +宅阳生阴长,绝无助阳劫阴之弊。 +西医学认为,阳痿的发生,无论何种原 +因均导致阴茎海绵窦的供血不足,因此,用露 +蜂房、蜈蚣活血通络,以改善阴茎内的血液循 +环。在治疗上抓住了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故 +获良效。 +【引自】马朝辉.阳痿汤治疗阳痿35例临床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51. +【辨证治则】肝气郁结,经络不通,肝血运行失畅,不能灌注宗筋,即引发为阳痿一病。故以疏肝解郁、通络兴阳组方用药。 +郭某,30岁。2005年9月16日初诊。阴茎勃起不坚,同房时不能随意勃起已3年余,近6个月来阴茎勃起困难,逐渐无法性生活。伴有情志抑郁,胸胁胀闷,烦躁易怒,善太息,性欲淡漠,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弦。查体:第二性征及阴茎发育正常,阴毛及腋毛分布均匀。睾丸体积大小正常,睾丸及附睾无肿块,无触痛,无精索静脉曲张。提睾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存在。经化验,前列腺液常规及尿常规均正常。前列腺液细菌培养24小时无细菌生长。经测定性激素6项均在正常范围。血管活性药物(罂粟碱30mg加酚妥拉明1mg)阴茎海绵体注射试验(+),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见:阴茎动脉 +血流速度29cm/s。中医诊断为阳痿。 +【辨证】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 +【处方】醋柴胡、郁金、牡丹皮、枳壳、合欢皮、焦栀子各10g,制香附、炒白术、白芍、白蒺藜、肉苁蓉、枸杞子、当归各12g,淫羊藿、茯苓、丹参各15g,蜈蚣2条,炙甘草3g,川芎8g。 +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6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烟酒、辛辣刺激、生冷之品。畅情志,忌气恼,并适当配合性感集中训练,心理咨询疏导等治疗。 +服药1个疗程后复诊,患者已能正常勃起,近期已能成功性交。情志抑郁、胸胁胀闷、烦躁易怒等症状均已明显改善,心情畅快,已未见太息。舌质淡红,脉缓有力。继用上方去牡丹皮、栀子30剂而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肝气条达舒畅,上升适度,气机 +舒达,血行流畅,才可保持人体血液贮 +藏、调节的正常功能。疏肝解郁法可使 +患者肝气条达,气机畅通,肝血充盈宗 +筋,故可使阳痿患者恢复正常性功能。 +自拟解郁起痿汤中柴胡、郁金、枳壳、 +白芍、合欢皮、香附疏肝解郁、条达情 +志;白芍、当归、川芎、丹参畅通血 +脉;白芍、枸杞子、当归、川芎、肉苁 +蓉滋补肝血,使肝血充盈;白蒺藜、淫 +羊藿解郁兴阳;蜈蚣通络散结。诸药 +配伍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通络兴阳 +之效。 +【引自】杨德放,解郁起痿汤治疗功能性阳痿120例.陕西中医,2008,29 +(10):133. +华医案 +【辨证治则】症见一派心脾不足之象,虽有阳痿,乃其标也,故拟补益 +心脾之方。 +王���,34岁。平素性功能正常,于3年前,因写一份材料,劳思多日,昼夜冥想,终于在1周后完成,但突然出现阳痿,当时亦未求治,1个月后恢复正常。至此每因思虑劳作,过于疲倦时,总会出现阳痿,适当休息后,又恢复正常。患者求医时已是第4次发病,神情忧郁,疑有大病在身,曾求医按阳痿证服药治疗,均未见效。常觉精神疲倦,记忆力锐减,失眠多梦,食欲不 +佳,血色不华,脉细无力,舌淡苔白。 +【处方】人参10g,生黄芪20g,怀山药20g,莲子10g,五味子10g,远志10g,淫羊藿12g,巴戟天15g,肉苁蓉10g,阳起石10g。3剂。 +又给患者心理上做了安慰,说明此非大病,劝其不必过虑,很快可以治 +愈,并针足三里、神门、肾俞、次骼各1次。 +二诊:服药3剂,行房时阴茎有所勃起,但举而不坚,服药初效,说明对证尚可。查患者诸症存在,脉与前同,唯精神较前振奋,原方不 +更,再连服5剂。 +三诊:连日来见效甚著,房事基本正常,仍有失眠、多梦、食欲欠佳之象,还需治本以固前效,原方又加合欢皮30g,珍珠母20g,薏苡仁10g,鸡内 +金10g,再进3剂。 +针神门、足三里各1次,此后患者再未来诊,6个月后相遇,述说一切均 +已正常。 +本案之发病,系因劳思过度,耗伤 +心脾,加之忧思太过,而致每于疲倦之 +时出现阳事不举,故治疗当中不能专味 +温补,而是重在补益心脾,同时辅以心 +理安慰,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对于本 +病的疗效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谓 +“以情制胜”也。 +【引自】张小萍.中医内科医案精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辨证治则】证属肾精不足,元阳虚衰。治以生精补髓为主,兼以峻扶 +元阳。卢某,40岁。患阳痿达10余年,久治不愈,婚后多年而无子女,曾经某医院检查,发现精虫不活跃,始来我所求治。察其脉,两尺沉弱,面色胱白。记忆力减退,经常头晕腰痛,目眩、耳鸣,疲乏 +无力。 +【处方】野台参20g,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广锁阳、茯苓、淮毛条、木棉花子、肉桂各10g,鹿茸20g(或用鹿胶50g亦可)。 +上方10味,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9g,用淡盐温水送服。嘱连服10剂左右。患者遵嘱服用,1年后,不但阳痿痊愈,性生活恢复正常,且喜得一子。 +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方中用肉桂、鹿 +茸于大队补肾药中,温元阳,暖肾水,静中有 +动,鼓舞阳气化生精液,且鹿茸为血肉有情之 +品,具生发之机,大补精髓,温壮元阳,补益 +气血,既补督脉之损,又补冲脉之虚。正如徐 +灵胎所说:“冲督盛,而肾气强,则诸效自臻 +矣。”野台参大补元气,木棉花子补肾强腰, +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功胜韭菜子。如此配 +合,使达填精补髓、强壮生殖功能之目的,故 +用治阳痿不举,精虫无活跃力者有效。但本 +患者病程已历10余年之久,今始求治,非短期 +所能见效。嘱连服10剂左右。患者遵嘱服用, +1年后,不但本症获愈,且喜得一子。本方曾 +用治多例阳痿及男子不育症,均见效果,敬予 +介绍。 +【引自】夏翔.历代名医医案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辨证治则】此乃手淫太过,阴精耗损,命门火衰之证。故以温肾填精、兴阳振痿组方用药。 +陈某,41岁。1989年4月28日就诊。阳痿1年余。自诉40岁才结婚,婚前有长期手淫史,婚后出现阳痿。每临房事,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性 +交。自觉畏寒肢冷,阴囊湿冷,腰膝痿软,诊其脉沉细尺弱,舌淡,苔白。 +【处方】振痿汤:淫羊藿、韭菜子、阳起石各20g,蛤蚧(研末冲服)1.5g,人参(另炖)6g,熟地黄、枸杞子各12g,附子、肉桂、巴戟天各9g, +鹿茸1.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剂后畏寒腰痿、阴囊湿冷渐减。服药15剂后痊愈,同房成功,3个月后随访,性功能仍正常。 +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 +调及湿热下注有关,但与肾虚关系最为密 +切。因思虑过多损伤心脾,郁怒伤肝,湿 +热下注,均可引起宗筋弛纵,导致本病; +青壮年恣情纵欲,严重手淫,耗伤阴精, +宗筋失养,老年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精气虚惫,或惊恐伤肾,均可治宗筋痿软 +而发本病。振痿汤以淫羊藿、韭菜子、阳 +起石补肾壮阳,振奋阳道为主药;辅以熟 +地黄、枸杞子及血肉有情之品蛤蚧加强补 +肾益精之功;佐以人参益气健脾,升阳振 +痿。四药协同,共奏补肾益气、兴阳振痿 +之功。由于阳痿的发病原因甚多,单纯应 +用振痿汤治疗,难以克竟全功。因此,辨 +证加减是必要的。湿热下注型阳痿,在治 +疗��用清热利湿之药,往往损伤生阳之 +气,抑制性功能。在清热除湿后,阴茎仍 +举而不坚。因此,在湿热清除后,应继 +续使用兴阳振痿的振痿汤治疗,效果会 +更佳。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辨证为肝肾久虚,治以和肝补肾益阳。 +钱某,44岁。1952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阳事不举5年,逐渐加重,目前 +完全痿软,毫无冲动,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目眩,卧寐纷纭,记忆衰减, +身倦乏力,胃纳呆少,精神恍惚,时发心悸,烦躁,郁闷不舒。舌苔薄白, +脉沉细弦。 +【处方】干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炒杭白芍、山茱萸各9g,远志、郁金、通草各4.5g,砂仁8g,淫羊藿6g。 +服药5剂,精神、体力均转好,阳事不举亦有好转。 +二诊:按上方去郁金、通草,加知母、黄檗各4.5g,核桃仁9g。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 +服药5剂,阳事不举明显好转,渐进正常,舌脉无变化。按二诊药方加丁 +香10g,荔枝肉6g,变汤剂为丸剂继服。6个月后追访,阳事不举痊愈。 +本例阳事不举全无冲动,腰酸腿软,头晕 +耳鸣,目眩,卧寐纷纭,记忆力衰减,身倦乏 +力,胃纳呆少,时发心悸,烦躁,郁闷不舒, +脉症合参,知肝肾久虚,仿还少丹调补肝肾, +继用丸剂脾胃并治,因为治肝实脾,经有明 +文,而且阳明主润宗筋,所以服后显效。特别 +是丁香温胃独走阳明,以成起痿之功,荔枝补 +肝,使宗筋得润,药物不多,功专效捷。第二 +次方剂加知柏,滋阴坚肾,阴中求阳,以期相 +火归位。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本证以痰、瘀、火为主要病机,故用“马钱通关散”作为 +主要治疗方剂。治以活血化瘀、清热祛痰。 +吉某,28岁。婚后发生阳事不举,夫妇同居3年未育。腰酸头晕,性欲低下,阳事不举,同房不能成功。但有时在睡梦时有自发勃起。1983年1月5日 +初诊,给予加味马钱通关散。 +【处方】制马钱子、生麻黄、石菖蒲各12g,蜈蚣18g,当归、白芍、生甘草各15g,露蜂房18g。 +共研细末,分40包。每晚1包,黄酒送服,40天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性交时阴茎能勃起,但不能持久。嘱继服上药,并加龟龄集,每天0.6g。服完第2个疗程,阴茎勃起有力,同房2次均获成功。再拟上药减量,改隔天服1包,以巩固疗效。1984年3月17日随访,阳事不举未再发生,其妻已经怀 +② +孕2个月余。 +方中制马钱子,味苦性寒,为通经络、 +散血热之要药。其所含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 +能兴奋中枢神经,特别是对脊髓有高度选择 +性,能提高射精中枢的兴奋性。但此药有一定 +毒性,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炮制,如服药后有 +肌肉紧缩感时应暂停服用。麻黄,性甘而温, +能通利九窍;蜈蚣,张锡纯谓其“走窜之力最 +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 +能开之”;石菖蒲功能化浊开窍。露蜂房, +《唐本草》言其“灰之,酒服,主阳痿”; +再佐以当归养血活血;白芍补肝柔肝,荣养宗 +筋;甘草和中解毒,兼制麻黄走窜伤阴之弊, +相辅相成。 +【引自】沈元良.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辨证治则】证为肾亏阳痿。治以温肾,补阳,壮髓组方用药。 +张某,36岁。患神经衰弱已10年之久,头晕神疲,自觉眼冒黑花,虽曾治疗,时轻时重。近1年来,又感腰酸,阴囊冷,阳痿、早泄屡治未效。面色青白,脉沉细无力。患者患神经衰弱日久,常有阳痿、早泄症状产生,盖肾者生成之本,元气之根,精神所舍,肾气足则志有余,若肾阳虚,则出现阳痿、早泄,腰为肾府,故出现腰酸,肾寒则阴囊冷,治之以温肾、补阳、壮髓之剂,病属慢 +性,宜服丸药。 +【处方】海马1具,紫河车、石决明、龙骨、仙茅、桑叶、巴戟天、菟丝子、海参、淫羊藿各35g,紫贝齿、牡蛎、阳起石、蛇床子、刺猬皮、阿胶、鹿角胶、附子片、玉竹、吉林参各30g,砂仁、益智各15g,金樱子90g。 +共研细末,怀山药300g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二诊:服丸药1剂,头晕、眼冒黑花、阳痿、早泄诸症均见好,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工作效率增强,要求再配丸药服用。再予上方加减,共研细末,怀山药600g打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6g,白开水送下。本方可服140剂,服药期间注意节欲,并应练习体操或 +打太极拳,以助气血活畅。 +神经衰弱患者,病久症现肾亏阳痿, +屡见不鲜。施老曾考虑到任督二脉,上下 +循环,一主��,一主阴,周而复始,循环 +不隙,督脉上达头脑,下通肾府,故神经 +衰弱易致阳痿。脑为髓海,肾主骨髓,补 +肾壮髓,其症可痊,以参附汤、五子衍宗 +丸、蛇床子散治之。海参治阴囊冷,精子 +缺乏颇效。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医中药出版社,2008. +【辨证治则】合参脉、舌、色、证,此属湿热壅盛,阻滞经络,当清化湿热、活血通络,治在厥阴。 +孙某,24岁。初诊:患者新婚3个月,婚后即患阳事不举。夫妻关系随之恶化。曾自购补肾壮阳丸药服之无效。2个月来心情苦闷异常,每晚独自饮酒解愁,不能自拔。自述6个月以来疲乏嗜睡,习渐严重,甚至工作中即可入睡。患者体形肥胖,面色潮红而光亮。诊脉濡软且滑,按之且数,沉取弦急。舌苔黄腻,根部垢厚。 +【处方】清热活血汤:柴胡、龙胆、栀子各6g,车前子、黄芩、醋大黄(后)、紫苏梗、藿香梗各10g,草豆蔻、独活各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药后大便畅行3次,心中烦热大减,阳痿已起,嗜睡减轻。诊脉弦滑脉按之濡数,沉取弦急之象大减,苔垢已化,舌质仍较红。此湿热积滞渐化,三焦气机渐通。然湿热蕴郁日久,非1剂可愈之证,仍给予清化湿热、活血通络。上方加泽兰叶10g,片姜黄6g,蝉蜕6g,钩藤10g,川楝子10g,防风6g,继清余邪。上药服3剂后,患者前来告知,阳痿已完全治愈,其他症状也已消失,夫妻和好。遂嘱其停药,并嘱其禁烟,戒酒。忌食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之物。并劝其每日运动锻炼,以为强身健体之计。 +本案患者年轻力壮,虽患阳痿,并非为 +肾虚,故其自服补药而日渐加重。其形肥,嗜 +酒,面赤光亮,舌红苔腻,疲乏嗜睡,全是湿 +热蕴郁之象,其脉濡滑弦数,接之愈数,沉取 +弦急,说明其病本质是肝经湿热下迫,肝郁化 +火。不可一见阳痿,便投补肝肾温命门之剂。 +一般说来,凡年轻而体质壮实者,多源恣食厚 +味,或酗酒不止而患阳痿,皆属湿热蕴郁,三 +焦气机不畅,所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 +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皆可仿此例 +而治。 +【引自】高荣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北京:金盾出 +版社,2005. +β日痿第三章早泄 +早泄是指射精发生在阴茎进入阴道之前,或进入阴道中时间较短,在女性尚未达到性高潮,提早射精而出现的性交不和谐障碍。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研究表明,早泄的发病率为14%~41%。治疗早泄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不确切或未能推广使用。早泄的诊断标准在于女方是否满足。早泄分为器质性早泄(疾病引起)和非器质性早泄(心理性、习惯性及因包皮过长等正常原因引发的射精过快现象)。清代沈金鳌所说“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是对早泄特征的绝妙注脚。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多由疏泄失常,约束无能或肾虚封藏失职,固摄无权所致。精液之藏泄,与人体脏腑经络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赖于心、肝、脾、肾诸脏协同管理。朱丹溪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传统中医药依据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治疗早泄有其独特的疗效。临床以肝经湿热、阴虚阳亢、肾气不固和心脾两虚为常见。治疗多以补摄肾精、益其不足、固锁精关为根本法则着手,并已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辨证治则】早泄,多因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所致。治以滋阴补肾、固涩止泄、健脾益气组方用药。 +陈某,32岁。2004年5月26日初诊。结婚6年,既往夫妻性生活正常,近6个月来出现性生活时射精过早,一般只能坚持1分钟以内,有时阴茎勃起,刚接触女方身体即泄,未能完成性交,双方不能尽兴。性欲无明显改变,勃起功能正常。诊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早泄。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补肾健脾,固精止泄。 +固精煎:党参15g,天冬15g,莲子15g,生地黄15g,北黄芪10g,五味子6g,五倍子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芡实15g,黄檗10g,砂仁6g,甘草 +6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自述药后夫妻性生活1次,性交时间能坚持5~6分钟。再投7剂,性交时间延长至10分钟左右。继服1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性交时间能坚持10分钟左右,观察6个月无复发。 +固精煎由金锁固精丸合三才封髓丹加五味 +子、五倍子而成。方中芡实、莲子固肾涩精、 +健脾益气,龙骨、牡蛎涩精止泻,党参益气健 +脾,生地黄、天冬、黄檗滋阴降火,砂仁温脾 +止泻,甘草调和诸药,五味子、五倍子均为收 +涩之品。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固涩止 +泄、健脾益气之功。 +【引自】王桂如.固精煎治疗早泄40例.河南中医,2007,27(1):59. +【辨证治则】证属肝气郁结,疏泄失职,精关失控。治宜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兴阳固泄。 +王某,27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16岁始即有手淫,每周1~2次,每次手淫后心情懊悔,但又不能自已。1993年“五一”结婚,新婚之夜缘于劳累,兴奋,匆忙同房,乍交即泄。结婚5个月,性生活无一次成功,阴茎勃起尚可,但不耐刺激,性交时间不足1分钟,甚至一触即泄。射精无力,亦无快感,自觉心愧,心情焦虑,恐惧性事,性欲日渐淡漠。症见形体壮实,失眠多梦,时欲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查体外生殖器无异常。 +【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石菖蒲、远志各10g,白蒺 +藜、酸枣仁各15g,炙甘草6g。 +7剂。服药1周后,性欲增加,心情舒畅,失眠好转,同房约2分钟,仍原方加鸡内金10g,再进7剂,诸症悉除,同房时间达3分钟以上,病告治愈。 + +本案为王琦治疗早泄验案之一。 +早泄是精关不固所致,临床多从阴虚火 +旺、肾气虚弱、心脾两虚、湿热下注等 +方面论治。但本案患者因频繁手淫后懊 +悔不已,导致肝气郁结,痰浊阻滞,加 +之劳累兴奋烦神,以致早泄、射精无 +力、性欲淡漠、诸症丛生。王老用经方 +四逆散疏肝理气解郁,加石菖蒲、远志 +化痰开窍,白蒺藜、酸枣仁安神定志, +诸药合用,使心情舒畅,精关得固。本 +案特点在于从肝论治,因肝属木,主疏 +泄,调节情志,肝司疏泄正常,则精关 +开阖有度。由此可见王老临床诊治男科 +疾病,不落俗套、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 +在临床诊治中之一斑。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辨证治则】本案患者精亏无以蓄阳,阳衰无以化精,生精生气之本遂绌,动静失度而成早泄。在治疗上采用补精壮阳为主,兼以益阴强肾。 +董某,42岁。曾伤于腰尻,瘀血内停,腰痛不时而发。年来复加早泄,腰痛腰酸,脚胫软绵,亦见阳事渐衰。始而肝血肾精受戕,继则精气并损。舌紫苔薄,脉细。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幸纳谷如常,然厚味充养无辛不走,法本叶天士辛柔通补之义。 +【处方】鹿角霜9g,韭菜子9g,蛇床子9g,熟地黄30g,当归身9g,川续断、杜仲各9g,牡丹皮9g,泽泻9g,山药9g,茯苓9g,山茱萸9g,狗脊9g。 +嘱慎房事。服药14剂即有起色,再服14剂症状基本消失。 +本案为颜德馨治疗早泄验案之一。肾为先 +天之本,主藏肾气,具有动静开合之机。精为 +阴之至醇,气为阳之至刚,而精乃阳之归宿, +气乃阴之运养。盖惟其阳有归宿,故能守而不 +离;阴有运养,故能生而不乏。唯精为阴之至 +醇,故能感阳而动;气为阳之至刚,故能得阴 +而密。如是则守者自守,泄者自泄,守泄有 +序。而人体常处“体阴用阳”的不平衡状态, +精能生气,气亦能生精,然而气能御精,而强 +阴益精,和缓资育之品,以存少火而成精气转 +运之功,精气通补,病患自除。 +【引自】颜德馨.论治男科疾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12):10. +松)【辨证治则】证为君相火旺,神不守舍。治拟滋阴降火,安神潜镇。 +陆某,39岁。患者6年前初次行房时阳物易兴,但精神紧张,未交先泄,之后精神负担加重,虽能举阳,但合房早泄,不甚尽意。伴见神志不安,心 +烦面赤,多方治疗少效,乃来求治。诊见舌红苔少,脉细弦数。 +【处方】三才封髓丹加减:熟地黄12g,天冬10g,党参10g,砂仁(后下)2g,黄檗6g,远志6g,茯苓、茯神各10g,五味子6g,龙骨(先煎) +15g,牡蛎(先煎)15g,磁石(先煎)10g。 +服药14剂后,行房持续2分钟射精。守上方再服9剂,行房延至5分钟射 +精,其他症状消失,精神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告痊愈。 +三才封髓丹乃《卫生宝鉴》方, +方中生地黄、天冬滋阴生水,水生火自 +降;黄檗苦寒降火,火降阴不伤,使君 +火自降,相火自潜;配以砂仁醒胃,使 +上药无寒凝滞中之弊;再以党参益气而 +生阴,阴有所长,火亦自降;去肉苁蓉 +之温阳,甘草之碍胃,加远志、茯苓、 +茯神、五味子、龙骨、牡蛎、磁石安神 +潜镇,以利神归于舍,而精不早泄。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辨证治则】本例肝肾阴虚火旺,瘀毒恋于精室,正虚邪恋之证,在治 +疗上采用扶正化毒、活血祛瘀为主。 +吴某,51岁。1999年8月24日初诊。患者会阴部胀痛,尿末滴白2年,小便灼热、余沥不尽1年,曾以慢性前列腺炎,给予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刻诊:患者兼有射精过早,入门即泄,泄后汗出,五心烦热,舌质紫暗、苔少无津,脉来细数。直肠指检示前列腺大小如常,质稍硬,轻压痛。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少许,红细胞少许,脓细胞(++), +pH7.6;前列腺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诊断为精浊伴早泄。 +【辨证】证属肝肾阴虚火旺,瘀毒恋于精室。 +【治法】治以扶正化毒。 +【处方】五味子10g,石莲子10g,乌梅10g,白芍10g,五倍子10g,诃子肉10g,白鼓10g,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20g,野菊花10g,蒲公英20g,虎杖20g,荔枝核10g,生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药用1周而精浊清,3周则早泄瘥。 +《医述》云:“治虚之要,凡阴虚多热 +者,最嫌辛燥,恐助阳邪也。尤忌苦寒,恐伐 +肾气也。惟喜纯甘壮水之剂。”扶正化毒乃为 +一定之治法。然峻补其阴,恐热邪难去;大苦 +大寒则耗伤其阴。故用五味子、石莲子、乌 +梅、白芍、生甘草、五倍子、诃子肉等酸甘化 +阴而不助阳敛邪;佐以野菊花、蒲公英、荔枝 +核、白敬、虎杖等解毒化瘀而不耗阴伤正。方 +中乌梅、生甘草、白敬、虎杖为酸甘化阴、解 +毒活血之主药,可以广泛应用于精浊、精癃、 +遗精、早泄之阴虚火旺、精失敛固之失精症; +其中白兹苦平无毒,散气除热,杀火毒,为疮 +疡围药,性极黏腻,略与白及相似,今变外用 +为内服,集固涩解毒于一身,有一举两得之 +效。但张石顽曾告诫说:“胃气弱者,非其所 +宜。”当指内服而言,慎之慎之。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证为心虚肝郁。治以疏肝达郁,养心安神。 +袁某,29岁。患者婚后1年渐现早泄,有时一触即泄,自服金锁固精丸不效,其妻不悦,逼其来诊。患者自述婚后性生活次数过频,每晚必战。症见早泄,时有心悸耳鸣,多梦易醒,腰膝酸软,每逢性事之后易疲乏,阴囊潮湿,舌淡苔白,脉沉细。 +【处方】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3g,桂枝6g,白芍10g,生龙骨(先煎)20g,生牡蛎(先煎)20g,怀山药10g,山茱萸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石菖蒲3g,芡实10g,陈皮10g,茯苓、茯神各10g。 +水煎服,每日1剂。7天后复诊,诸症改善。再服7剂,行房时间明显延长,余症亦除,其妻甚悦。再以原方善后。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载于《中医入门指 +要》。方中柴胡疏肝达郁;桂枝、党参通益心 +气;配茯苓、远志、龙骨安神潜阳以固精;半 +夏降逆祛痰,交通阴阳;得黄芩、大黄下痰 +火,并解郁热;甘草和中,并调和诸药。全方 +共奏养心调肝、守神固精之功。 +【引自】颜志英.周充敬老师治疗早泄经验谈.河南中医,1989,10(6):95,【辨证治则】早婚纵欲,肾精消耗过多,阴阳两亏,症见遗精早泄,体 +质日衰。治以养肾补精、益阴壮阳。 +王某,32岁。早婚又少节制以致体力日弱,周身酸楚,记忆力减退,遗精早泄均现。舌苔薄白,六脉细弱。肾生髓,脑为髓海,肾亏之极,脑力不 +足,故有记忆力减退之象。 +【治法】补阳济阴。 +【处方】续断10g,熟地黄10g,杜仲10g,鹿角胶(另炖兑服)10g,紫河车10g,砂仁5g,益智5g,补骨脂10g,山茱萸10g,狗脊15g,枸杞子20g, +山药25g,甘草3g,五倍子5g,五味子5g。 +二诊:服药甚平妥,遂连服10剂之多,服药期间,无遗精现象,周身酸 +软大为好转。前方加盐知母6g,盐黄檗6g,龙骨10g,牡蛎10g。再服10剂。 +三诊:服药后情况甚好,20日来无遗精,早泄现象亦有所好转,拟予丸方 +常服。 +【处方】紫河车30g,鹿角胶30g,山茱萸30g,覆盆子30g,补骨脂30g,枸杞子30g,炒益智15g,砂仁15g,狗脊60g,杜仲30g,五味子15g,五倍子15g,菊花60g,桂枝30g,功劳叶30g,桑螵蛸30g,蛇床子15g,熟地黄30g, +炒远志30g,石菖蒲15g,桃仁60g,桑葚30g。 +共研细末,金樱子膏180g,再加炼蜜300g,合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 +10g,白开水送服。 +施老学术无中西门户之见,大力提 +倡中西医学互相取长补短,熔于一炉, +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西医学 +之精确诊断,结合辨证施治,以有实效 +为依归,取得实效之后,再寻研其理。 +以气血辨证补充八纲之不足,并列为十 +纲,即阴阳为总纲,表里、寒热、虚 +实、气血为八要也。 +【引自】祝谌予,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辨证治则】患者疏泄不利,封藏失职,神明失守,使精关约束无权,精关易开,精液外泄,而交者早泄。故其治疗以健脾养肝、固肾益精为主。 +陈某,29岁。婚后1年逐渐出现性交时间缩短,有时一触即泄,自服���锁固精丸不效。患者自述婚后性生活次数过频。现症见早泄,多梦易醒,时有心悸,腰膝酸软,耳鸣,每逢性事之后疲倦乏力,夜间阴囊潮湿,舌淡苔白,脉 +沉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山药20g,山茱萸15g,生地黄15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芡实10g,陈皮10g,黄檗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7天后患者复诊:前述症状改善,心悸消失,睡眠好转,腰膝酸软及耳鸣减轻,但性交时间仍不满意。前方去黄檗,加沙苑子15g,莲须10g,7剂继服;并加用外洗方:细辛5g,五倍子15g,蛇床子15g,丁香10g,水煎浸泡阴茎头及阴茎,每日1~3次,每剂可用4~5次。嘱 +其妻怀宽容之心,患者调情宜性,放松情绪。7天后患者再诊:喜告性交时间明显延长,余症亦除。嘱其前方研磨吞服,每次6g,每日2~3次,以善其后,并且要注意节制性生活,调节心境。 +早泄之本,在乎心肾有相火,而其 +系上属于心。肾主藏精,心主神明,肝 +主疏泄,三脏共司精关之开合,与精液 +的闭藏和施泄密切相关。若肾气健旺, +肝疏泄有度,心主得宣,阴平阳秘,精 +关开合有序,则精液当藏则藏,当泄则 +泄。若屡犯手淫、房劳过度、惊恐伤肾 +或者劳心过度,耗伤心之阴血,或者愤 +怒伤肝,郁郁不得志,或者饮食起居等 +原因,均可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封藏和心 +之藏神。总之,早泄与心、肝、肾密切相 +关,其制在心,其藏在肾,其动在肝。 +王老在临证遣药时也每每从心、肝、 +肾入手,屡试不爽。王老用药多以桂枝龙 +骨牡蛎汤(桂枝10g,白芍30g,生龙骨 +30g,生牡蛎30g,甘草10g)为基础方。 +【引自】吴大真,等.名中医男科绝技良方.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辨证治则】脉证合参,证属热邪伤肝,扰乱精室,心火上炎,扰乱心 +智,神思不宁则其精关失固,精不能禁则易泄,故而早泄。治疗当清肝热, +泻心火,养心阴,固精关。 +赵某,38岁。因饮酒过度,近1年来出现早泄,夫妻同房时阴茎勃起不足1分钟,尚未置入阴道内就已射精,严重影响夫妻感情,于2000年7月8日就诊。刻诊:腰膝酸软,口干喜饮,尿黄,睡眠欠佳,多梦,饮食正常,无头晕,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弦。否认有前列腺炎病史,检查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前列腺肛门指检正常,尿常规、前列腺液及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 +。( +【处方】分心清肝饮:生地黄10g,黄连10g,栀子10g,龙胆6g,柴胡6g,龙骨15g,牡蛎15g,莲子肉15g,刺蒺藜15g,芡实10g,朱茯神30g,车 +前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用药1个月以上。并通过心理咨询方式解除其性行为中的精神紧张状态。15天后其阴茎勃起后能进入阴道,1个月后勃起阴茎进入阴道能做适当抽动,并使妻子得到满足。嘱其再继续服用上方1个月,以巩固疗效。 +男性射精是由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参与调 +节的一种反射现象,早泄是患者自己控制射精 +能力太差所致,其病因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其 +主证属中医学“相火亢盛、精气不固”范畴, +常伴有头晕、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苦、烦 +闷诸症。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故笔者治以分 +心之法,清心火、养心阴、补心气、定心神, +神明通则早泄自然好转。笔者采用分心清肝饮 +就是清其心火、定其心神、泻其肝热、疏其肝 +气从而达到治疗早泄的目的。经观察,此方法 +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药镇静药治疗,值得进 +一步推广和探讨。 +张某,39岁。1991年11月4日初诊。2年前发生早泄,阴茎勃起无力,入门即泄,泄精后汗出,心悸气短,有时不梦自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经 +治无效,诊见脉弦缓,舌苔薄白,舌质淡红,面色苍白。 +【治法】补肾化痰,通郁开窍。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白蒺藜各10g,肉 +桂5g,制附子6g,远志、石菖蒲、茯苓、石斛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7剂,服药后见效,宗上方出入20剂,基本痊愈。近访未见 +复发。 +傅青主云:“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 +岂非心肾不交乎?”此案属肾之阴阳两亏,心 +阳不充,肾水亦十足,上下不得交养,玉关不 +守而致早泄。故而以阴阳双补、交通心肾之地 +黄饮子出入,加用养心固精之品,诸药共奏心 +肾双补、阴阳相配之功,使水火相济,症告 +痊愈。 +【引自】夏翔.历代名医医案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辨证治则】此证实乃心火过旺,下焦湿热,热扰精室引起的“早泄” +之症。故以清心火,泻湿热组方用药。 +杨某,28岁。1992年5月11日初诊。��者结婚6个月余,尚无成功性生活。经多方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使病情加重,并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症状。现症见患者体格健壮,满面红光,谈话之声洪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因体形肥胖,脉略显沉,属壮实体质,不能受补。仔细问诊,患者 +勃起功能尚好,只是触之即泄而已。 +【处方】生大黄10g,黄芩15g,黄连6g,黄檗12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以上方取3剂,服2剂后电话告知,性生活已成功。按原医嘱停服第3剂中药,并给予心理咨询指导,性生活至今 +良好。 +患者由于热灼经脉,阴茎亦受影响,出现 +阳痿症状,如《黄帝内经》曰“阴器不用…… +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是也。因此,服用壮阳之 +品不但没有疗效,而且因为热上加热,反而出 +现了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火热症状。因此, +此证的治疗办法应是:泻心火以抑性兴奋太过 +引起的早泄,泻下焦湿热目的在于清利经脉小 +的邪气,从而达到起痿之目的,正所谓“泻火 +治早泄”之法也。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辨证治则】腰酸肾虚乃湿热血浊所 +为,治以渗湿泻浊。 +李某,30岁。2004年3月以“同房时即泄1.5年”为主诉就诊。患者2年前结婚,婚后6个月出现早泄现象,阴茎易勃起,每次阴茎放入阴道抽插三五次即告泄出,肛周及小腹不适,平素性格急躁,同房后腰酸较著,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5年。体检:男性第二性征正常,包皮不长,双侧睾丸大小、质地可,附睾无结节及压痛,前列腺体积较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稍韧,压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草渗湿汤加减:菟丝子10g,石菖蒲、乌药各6g,沙苑子、白蒺 +藜各12g,革薛、煅龙骨、煅牡蛎、车前子、六一散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并配合前列腺按摩,6周后小腹会 +阴不适消失,性交时间明显延长,已能持续3~4分钟。 +翟老在诊治时,询问病情不厌巨细,重点 +突出,往往能从细微处查知病情本质,从而采 +取针对性的治疗;对治疗方法,不惧烦琐,对 +患者总是反复交代,直到其完全理解,对有条 +件的夫妻同时指导。治疗时须注意以下要点: +在对年轻早泄患者问诊时注意患者早泄起始时 +间,后出现早泄者,更须进一步了解现有的性 +生活模式,以免对生理正常而方法欠妥者妄投 +汤丸;兼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时,治疗当以祛邪 +为先,继则调补,并辅以行为疗法。中药忌用 +苦寒太过,清利湿热或清泄虚热均需注意中病 +即止,否则早泄治疗不成反而导致阳痿,对于 +脾胃虚弱者,填精时需加用理气健脾药物,以 +防滋腻碍胃。总之,在中药调节阴阳平衡,降 +低基础阈值的基础上配合行为疗法调整射精阈 +值,对早泄的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证属肝胆湿热。治宜清肝胆、利湿热。 +李某,32岁。因早泄2个月,于1997年3月11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自俄罗斯经商回家后,同房时出现早泄,当地卫生室给予补肾中药(方剂不详)治疗月余,效果不佳。患者欲念时起,阴茎易勃起,初交即泄,伴胸胁苦满、 +心烦易怒、善叹息,舌质红、苔黄厚腻,有长期酗酒史。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12g,黄芩12g,栀子9g,木通9g,泽泻12g,柴胡12g,生地黄9g,车前子(包煎)12g,生甘草9g,滑石15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7剂后性欲减弱,余症均减轻,继用上方,加五倍子、地骨皮、蛇床子、细辛、防风、川花椒各30g,水煎,同房前熏洗阴茎。7日后复诊,同房时间明显延长,但勃起硬度较前减弱。停上方,改服金锁固精丸,每次6g,每日3次。1个月后随访,性生活已完全恢复 +正常。 +一般治疗早泄多从肾阳虚论治,但张老多 +年临床实践发现,早泄患者除少数年老体弱者 +外,很难见到肾阳虚症状,多数中青年患者, +发病初期则表现为阳事易举等相火旺盛之象, +并可兼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头晕耳鸣等阴 +虚火旺症状,或兼见胸胁苦满、心烦易怒、口 +苦咽干等肝火过盛之症,或有阴囊湿痒、小便 +热黄等湿热下注之象,或见欲念时起、心悸虚 +烦、眠少脉数心火偏盛等症。因此,张老认 +为,早泄为病多由七情内伤、房劳过度或手淫 +日久等病因,致阴虚火旺或肝胆火盛或湿热下 +注或心火偏亢,由“火热”诸邪扰动精关而发 +病。故治疗当首责于“火热”。 +【引自】沈元良.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博医案 +【辨证治则】证属肝郁肾虚,精关不固之早泄。故治以疏肝补肾、固精 +止遗为主。 +洪某,31岁。2004年1月8日初诊。4年来早泄遗精,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心烦不安,夜寐不宁,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补肾,固精止遗。 +逍遥固精汤:柴胡、白芍、白术、五味子、沙苑子、益智、桑螵蛸、百合、杜仲各10g,薄荷(后下)6g,磁石(先煎)、芡实各25g,合欢皮15g, +莲子10枚。 +每日1剂,用水煎服,取250mL,分2次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 +以上方治疗2周后,早泄好转,遗精已止,夜寐改善,余症减轻。上方去合欢皮,继续服用2周,早泄改善,诸症消失,夫妻性生活满意。随访3个 +月,未见复发。 +中医学认为,早泄的发生与心脾肝肾等脏 +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多因肝失疏泄, +制约无能,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肾失封藏,固摄无权所致。而心因性早泄主要 +是肝气郁结,所欲不适,疏泄无权,或情绪紧 +张,心存恐惧,肾气亏虚,开合失司,则临房 +早泄,或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肾气亏虚,封 +藏失职,则临房即泄。陈老自拟逍遥固精汤, +用柴胡、白芍、白术、薄荷,取逍遥散之意, +疏肝解郁;取芡实、沙苑子、益智、桑螵蛸、 +莲子益肾固精;用五味子、磁石安神定志。综 +观全方,具有疏肝补肾、固精止遗的作用。现 +代药理分析,全方可镇静,调理心理,延长性 +兴奋平台期,推迟性高潮到来,从而达到治疗 +效果。 +【引自】陈成博.固精汤治疗早泄临床案例.现代中西医结合,2006,15(10):95-96. +第四章不射精 +不射精是指男子在性交过程中,阴茎勃起坚硬,能插入阴道,能在阴道内维持勃起,并有正确的抽送动作,性交持续时间很长,但无性高潮出现且不能射精者。不射精症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而多数不射精患者也是以男性不育症前来就诊。国外一组报道显示,该病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仅占4%。而国内的一组报道显示,该病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占12%。 +不射精症从时间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射精症是指初次性交即不能射精者;继发性不射精症是在出现不射精前曾有正常的射精功能,后因某种原因发生了不射精,分为绝对性不射精(清醒状态下从未射过精)和选择性不射精(在阴道内性交时不射精,在自慰或女方用手或口进行刺激时可射精,或有遗精,或与妻子性交不射精,而婚外性生活时却能射精)。 +中医学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精液匮乏、精窍闭阻或精关开阖失调,或鼓动无力,均致同房时不能正常射精。主要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尤与肝、肾关系密切,肝肾气血阴阳失调及痰湿瘀血阻滞精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辨证治则】不射精症,辨证属于肝郁气滞、精窍不通型。症见遗精、烦躁、胸胁胀闷、口苦、纳谷不香、大便干结等。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通精为主。 +QQ +某男,32岁。结婚6年,夫妻同居未育。婚后房事不射精,平时常有遗精,胸胁满闷,心烦失眠。曾多方就医,累进补肾之品图效。患者痛不欲生,夫妻失睦,求余一试。检查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肝郁气滞,精窍不通。 +【治法】疏肝解郁,通关利窍。 +【处方】炒柴胡、薄荷、绿萼梅各9g,当归、白芍、枸杞子各15g,知母、酸 +枣仁、炙甘草、五味子各10g,茯苓、白术各30g,威灵仙、路路通各20g,蜈蚣6g。 +共为粗末,每服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每日3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也有丸剂,每次9g,每日2次。 +患者服药5剂后,胸闷渐展,夜能入寐,房事欲有射精之感。前方略事增损,又进10剂,同房射精成功。1年后患者登门致谢,相告其妻顺产一男婴。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 +达;当归甘辛而温,养血和血;白芍酸 +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 +白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 +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白术、茯 +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侮,且 +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 +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运和中,且 +辛散达郁。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 +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体用并 +调,肝脾同治。 +【引自】金兆刚.逍遥散加减治疗不射精症32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3):133.【辨证治则】不射精症,证属瘀阻精窍,伴有腰酸,夜寐欠安,阴囊潮湿、瘙痒等。故以祛瘀通精组方用药。 +刘某,30岁。结婚3年,同居未育,同房不射精。婚后性生活无困难,性生活每次15~30分钟,但同房不射精,夜间有遗精,每月2~3次,量较多,伴腰酸,时有夜寐欠安,阴囊时有潮湿、瘙痒。查体:外生殖器正常,睾丸大小正常,附睾(一),精索(-)。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3~5个/HP。B超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腺炎。性交后第1次尿镜下检查无精子。 +【辨证】肾虚精阻,湿热蕴结。 +【治法】补肾化瘀,清利湿热。 +【处方】补肾通精汤临床加减:菟丝子30g,肉苁蓉、巴戟天、远志、漏芦、路路通、石菖蒲、王不留行、黄檗、穿山甲(代)、怀牛膝各10g,苍术、车前子(包煎)各9g,薏苡仁15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服15剂停药观察10~15天,再进入下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15剂。嘱患者调情志,戒烟酒,解除焦虑心情,女方配合治疗。 +二诊:同房时有射精动作,但排精量少,感觉排精不利,脉弦细,苔薄。证因肾虚,湿热下注,精关不利,治宜补肾通窍、清利湿热。原方减穿山甲(代)、怀牛膝,加黄芪、地龙、虎杖、川牛膝各10g。15剂。 +三诊:服药1周左右同房,排出精液较多,心情舒畅,余无明显不适,脉弦,舌淡苔薄,治以补肾填精、养精种子。 +【处方】肉苁蓉、巴戟天、女贞子、墨旱莲、远志、覆盆子、枸杞子、黄芪、蛇床子、土牛膝各10g,菟丝子15g,车前子(包煎)9g,五味子6g。 +10剂后其妻妊娠。 +补肾通精汤以补肾为主,“通”“补” +结合,标本兼治。菟丝子、肉苁蓉、巴戟 +天补肾壮阳填精;远志、石菖蒲调心宁 +志、化浊开窍;路路通、王不留行、漏 +芦、车前子祛瘀浊通精窍;菟丝子更有 +雄激素样作用。诸药合用,瘀者去,精 +道通。伴遗精、腰酸者加生龙骨、生牡 +蛎各15g,续断、牛膝各10g;伴性欲亢 +进者加玄参12g,麦冬15g,黄檗10g,肉 +桂4g;伴输精管扩张者加三棱、莪术各 +9g,牛膝、地龙各10g。 +【引自】刘辉.补肾通精汤治疗不射精症67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6):31-32.【辨证治则】不射精症,证属肾阳不足,精关不利。治疗以益肾补精、开窍通精为主。 +某男,27岁。婚后2年未育,于1993年7月9日来诊。主诉:性欲淡漠,阳举不坚,性交时间较短,从未射出精液,且性感不显。梦遗每月2~3次。有时同房后精液自溢出。因此,夫妻不和,苦恼焦虑,曾在原籍多方求医未愈。检查:阴茎发育正常,双睾容积各10mL,质中等,精索无静脉曲张,附辜无结节,输精管造影(-),同房后第1次尿找精子(-)。症见面色胱白,精神不振,腰酸膝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平素易感冒,性交时心情恐惧无复发。9月份其妻怀孕。紧张,烦躁难寐,舌淡、边有齿痕,苔白 +腻,脉沉细略数。 +【辨证】肾阳不足,精关不利。 +【治法】益肾补精、通关开窍。 +【处方】益肾开窍通精汤加减:淫 +羊藿15g,蛇床子12g,鹿茸12g,石菖 +蒲12g,车前子12g,莪术12g,王不留 +行25g,路路通12g,牛膝12g,穿山甲 +(代,先煎)10g,鹿角霜、白芍、甘草 +梢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睡 +前顿服,7天为1个疗程。患者1周后症状 +改善,继用第2周,当月23日晚同房能射 +精,其精液量较多。嘱用第3周,停药后 +益肾开窍通精汤中,淫羊藿、蛇床子、 +鹿茸益肾补精,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提高 +性兴奋;穿山甲(代)、王不留行、路路通、 +莪术祛瘀通络,开关利窍。主治不射精,伴有 +面色酰白,精神不振,腰酸膝软,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烦躁难寐,舌淡、边有齿痕,苔白 +腻,脉沉细略数等。肝郁气滞者,加柴胡、白 +芍、青皮;性欲淡漠、阳举不坚者,加蜈蚣、 +鹿角霜。 +【引自】陈光家.益肾开窍通精汤治疗不射精症34例.江西中医药,1995, +6(3);14-15. +【辨证治则】肾阳虚衰,肝失疏泄之不射精症。在治疗上采用温肾壮阳、疏肝条达组方用药。 +某男,28岁。结婚3年,同房从未能射精,但每个月均有梦遗。曾服麻黄碱、肾气丸等中成药,并服中药百余剂均无效。患者当房事阴茎举坚时隐隐刺痛,久战而不能射精,性情急躁。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薄微黄, +脉象细涩。 +【处方】玉茎启关饮:阳起石30g,王不留行30g,淫羊藿12g,巴戟天12g,菟丝子12g,柴胡9g,枳壳9g,制何首乌15g,海狗肾6g,蜈蚣3条,川 +牛膝15g,桃仁9g。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剂后阴茎刺痛消失,上方去桃仁治疗2个疗程, +性交开始射精,于次年春其妻顺产一男婴。 +方中阳起石、巴戟天、淫羊藿温 +肾壮阳,鼓动精室;海狗肾、菟丝子阴 +阳双补,益髓填精;制何首乌补肝肾之 +精血,且有化阳之力,为阴中求阳之良 +药;柴胡、枳壳疏肝行气;王不留行、 +蜈��功专通利,开启精关。诸药合用, +以达温肾壮阳、疏肝调达之目的。 +【引自】李广振.玉茎启关饮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7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4,29(2):60. +贤道医 +【辨证治则】不射精症,证属肝气郁结,精道不畅。治以补气生血为 +主,兼以通利精道之法。 +张某,35岁。主诉:婚后性交正常,月余后某日性交时突然听到窗外声响而中断房事。之后房事尚可,但不能射精,偶尔梦遗,常感胸胁满闷,抑郁不乐,神疲乏力,隐匿之苦,日甚一日,虽多处求医,未能治愈。诊见患 +者身体壮实,外生殖器无异常,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开启精关。 +【处方】排精汤:黄芪30g,当归9g,急性子12g,蜈蚣2条,石菖蒲10g,川牛膝10g,车前子10g,麻黄4.5g,路路通15g,冰片(分冲)3g,柴 +胡、枳实、白芍、甘草各15g。 +10剂,水煎服,同时配合针刺。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暂停房事。1个疗程后房事时已能顺利射精,原方继服5剂,以固疗效,后来信 +告知其妻已怀孕。 +黄芪、当归补益气血,寓当归补血汤之 +意,为君药;川牛膝活血化瘀,石菖蒲通窍化 +痰,车前子清热利湿,急性子温肾阳,共为臣 +药;蜈蚣搜风走窜,路路通活络通经,麻黄加 +强车前子利湿作用,共为佐药;冰片善走孔 +窍,协同上药之功效,为引经报使药。肾阳 +虚者加淫羊藿30g,肉苁蓉15g,肉桂、熟附子 +各4.5g以补元阳、壮命火;兼血瘀者加桃仁、 +红花各10g,土鳖虫9g,王不留行15g以活血化 +瘀;湿热下注者加龙胆6g,黄芩、栀子各9g, +滑石20g以清热利湿。 +【引自】周贤道.排精汤加针刺治疗不射精症30例.新中医,1993,25(8): +40.【辨证治则】此乃欲盛强忍,致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致。故以疏肝理气、安神益智组方用药。 +万某,26岁。1987年4月5日初诊。婚后3年不育。初婚时因怕怀孕忍精不射,久之不能射精。性情急躁易怒,阳事易举,行房可持续30分钟以上,不能射精,无性高潮,同房后阴部憋胀不适,舌质暗淡,脉弦滑。 +【处方】柴胡5g,白芍12g,枳实10g,车前子15g,王不留行、急性子各15g,橘核、路路通、炮穿山甲(代)、露蜂房各10g,沉香3g。 +服7剂效果不明显。二诊加蜈蚣2条,牛膝20g,石菖蒲、远志各6g,7剂后,可射精少许,但无快感,继服7剂,射精畅快,性感满意,射精正常。 +本案为王琦治疗不射精验案之一。 +肝主筋,阴茎为宗筋之会。肝性喜条 +达,除疏泄气血外,还有疏泄精液之 +功。陈士铎在《辨证录》中云:“血 +藏肝中,精涵肾内,若肝气不开,则精 +不能泄。”本患者欲盛强忍,所欲不 +遂,肝郁气滞,精关不开。方选柴胡、 +枳实、白芍、橘核疏肝理气;蜈蚣活血 +通络;沉香疏肝开郁,车前子、王不留 +行、炮穿山甲(代)通利精窍;佐石菖 +蒲、远志安神定魂,俾肝气畅达,心神 +安谧,则精关开启有度。 +【引自】路笑天.王琦治疗不射精临床验案精选(一).河南中医,1990,15(6):7.【辨证治则】厥阴络闭,肝之疏泄失职,作强之官不利。其治疗方法以 +疏肝通络、清热利湿为主。 +熊某,31岁。婚后5年不育,爱人健康无病,据述数年来,每次性交均不能射精,但无阳痿现象。身体状况颇佳,发育良好。因不能射精,故无法取标本检查。诊查:脉来弦劲,舌质暗红、苔薄而黄,此乃有余之症,而非不 +足之患也。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2g,牛膝18g,甘草6g,枳实9g,生地黄15g,木通12g,降香9g,赤茯苓15g,泽泻18g,白芍9g,车前子 +15g,当归须9g。 +二诊:药尽5剂,症情平稳,仍不射精,并无自觉症状。再以前法,增以 +通窍活络之品。 +【处方】柴胡12g,白芍9g,木通12g,当归须12g,龙胆9g,牛膝18g,赤茯苓12g,泽泻18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竹茹12g,麝香(布包入煎) +0.3g: +三诊:服上方药5剂,前从肝肾并治兼以通窍活络之品,药后尚应,性交 +时能射精。再守前法续服药5剂以巩固疗效。 +【处方】柴胡12g,龙胆9g,牛膝18g,木通12g,麝香(布包入煎)0.15g,栀子9g,生甘草6g,茯苓12g,生地黄15g,泽泻18g,车前子15g,白 +芍12g,枳实9g。 +s@@ +本案为王建孚治疗不射精验案之一。本 +例患者,身体强壮,发育良好,其不射精者, +正如《巢氏病源》所说:“精不射出,但聚于 +阴头亦无子。”思之再三,此厥阴络闭也。 +《黄帝内经》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 +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盖厥阴肝木主疏 +泄,此系肝失疏泄之象,乙癸同源,致令肾之 +关门不利,但藏而不泄也。乃从疏泄肝肾之气 +着眼,遂选用龙胆泻肝汤,且重用车前子、泽 +泻、木通等泄利之品。一诊药后平平;二诊原 +方加用麝香0.3g同煎,连进5剂,见效甚速,已 +能正常射精。一二诊之方药出入不大,而二诊 +之方见效者,恐系麝香之作用也。考麝香辛香 +走窜,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有开关利窍 +之功;加之龙胆泻肝汤之泻肝利导,助以疏泄 +之力,相辅相成,取得令人满意之显效。1年 +后随访,其爱人已产一男婴。 +【引自】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1278.【辨证治则】此属气滞血瘀,精血阻窍,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窍。 +张某,31岁。1986年9月8日初诊。同房不能射精已年余,初婚时为图欢快,忍精不泄,久之阳事易举,勃起坚硬,色如紫茄,行房持续1小时不能射 +精,无性快感,出炉始软,事后阴部胀痛不适,时有遗精。平素伴有性情急 +躁,舌色紫暗,脉弦。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柴胡、红花、穿山甲(代)、川芎各15g,枳壳、牛膝、桃仁、当归尾、赤芍、王不留行、肉苁蓉各20g。 +药进6剂能射精少许,为增强疏通肝脉,畅达宗筋之力,上方加蜈蚣2条,九香虫15g,疗效倍增,先后共进14剂,射精畅快,病获全治。 +本案为吉林省长岭县中医院张济治疗不 +射精验案之一。男科疾病,当辨虚实。由于经 +络绕行,肝肾同源,故性事、精病皆与肝脉相 +关。肝为阳脏,喜疏泄,内寄相火,体阴而用 +阳,易生实变,每致阳讥内扰,精窍失司。因 +此,泄肝之实,实为治疗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治 +则之一。方中穿山甲(代)、蜈蚣、九香虫药 +及血肉有情之品,意在疏通肝脉,畅行宗筋, +引经通络,直达病所,临证用之,得心应手, +效如桴鼓。 +【引自】张济.从肝论治男科病验案举隅.吉林中医药,1990(5):16. +茂云医 +【辨证治则】手淫过频,以致肝肾阴亏,败精阻窍,导致不射精。故而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疏肝通窍。 +陈某,28岁。婚后2年不育而求诊。婚后2年同房从未射精,每当房事欲达高潮时自感阴茎涩痛难忍而自行萎软,入睡后则梦中自遗,多方求治而无效,已危及夫妇关系。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心情抑郁不欢,详询病史得知患者婚前手淫频作,为图一时之快,时而作强忍射精。以至于手淫要达到一定的频率强度方能射精,阅其以往所服药物有为补肾滋阴,有为清利通窍而均无效,观其病容,面色晦暗,寡郁不欢,唇舌暗,脉弦细涩。 +【辨证】肝肾阴亏,败精阻窍。【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通窍。 +【处方】桃仁10g,红花6g,川芎、当归各10g,丹参30g,路路通10g,穿山甲(代)6g,柴胡10g,赤芍、白芍、郁金各15g,王不留行10g,黄芪25g。14剂。 +药后患者欣喜地告知,当服完第10剂时,同房欲达高潮,虽有疼痛但以往射精样快感已现,事毕后发现排精液夹有少量血丝,夫妇均欣喜不已,第2~3天均如此,而疼痛已明显缓解,求诊时要求守方再服以巩固疗效。遂在上方基础上稍有出入,继续服用,另加六味地黄丸,间断性服用诺氟沙星,后未再诊。时隔5个月余,患者前来告知其妻经检查已受孕2个月余。 +本例患者婚前手淫频作,时作强忍射精, +戕伐太过,以致肝肾阴亏,败精阻窍,婚后久 +不射精,治而不效,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 +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产生。患者病理上以精 +瘀与血瘀两者相兼,故而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 +主,佐以疏肝通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 +效后考虑患者以往肾阴耗损,精失过度,遂以 +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引自】袁茂云.活血化瘀法治疗男性病举隅,辽宁中医杂志,2004(1):57.松医案 +【辨证治则】此乃肾阴匮乏,复加湿热下扰,治宜益肾养阴兼以清利。 +吴某,30岁。1991年2月12日初诊。患者婚后年余,同房时不能射精,久治未效。素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刻诊:患者精神尚可,口干不欲饮,平时痰多,夜有盗汗,尿黄,尿后余沥不尽且有滴白,舌红有淡紫气,苔薄白微黄,脉弦滑。同房时不能射精,今用电动按摩取精液检验:灰白色,质稀,量1mL,活动力一般,精子活动率60%,脓细胞2个/HP,正常形态精子85%,精子计数2.6亿个/mL。查血抗精子抗体阴性。 +【处方】乌梅甘草汤合首乌丸加减:川续断15g,制何首乌15g,乌梅10g,白芍10g,诃子肉10g,宣木10g,海藻12g,昆布12g,丝瓜络10g,碧玉散(包)10g,碧桃干10g,生甘草6g。 +另,保精片5片,每日3次。 +2月19日二诊:治疗7天,盗汗仍有,同房时仍不能射精,舌脉同前。肾阴不能遂生,再以前方出入。原方去木瓜,加牡蛎(先煎)30g。 +3月5日三诊:上药连服14剂,昨日同房已有射精,尿末滴白已止。仍口干,盗汗,溲黄,舌红苔薄白,��细带弦。肾阴虽得补充,仍亏,再以前方兼以固摄。原方去丝瓜络、海藻、昆布,加生地黄10g、糯稻根10g、煅龙骨(先煎)15g: +4月14日四诊:上药连进月余,盗汗已止,溲黄亦好,近多次同房均有射精,舌红苔薄,脉细。复查精液常规:乳白色,量6mL,精子活动率75%,活动力良好,pH7.0,精子形态基本正常,精子计数0.58亿个/mL,1小时未完全液化。 +精关已开,再以滋阴益肾生精为治。 +【处方】生地黄10g,制黄精15g,沙苑子10g,党参10g,制何首乌10g,枸杞子10g,茯苓10g,鱼缥胶10g,鸡血藤15g,生薏苡仁20g,天冬、麦冬各10g,沙参10g。 +5月12日五诊:上药连服28剂,精力充沛,体无不适,舌红苔薄,脉细。(●)@)a今查精液常规液化时间为30分钟。 +该案平时痰多、夜间盗汗、尿末滴白等阴 +津丧失之症均为内伤所致。吴鞠通谓:“肾主 +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伤及肾阴, +或不由外感而由内伤致碍,均以培养津液为 +主。”(《温病条辨·下焦篇》)治从酸甘化 +阴以增阴液,辛寒甘寒,以除热耗,治及两旬 +肾精充而有射精,继而益肾生精而精液生化正 +常。又,不射精与盗汗合病,皆阴虚为本,故 +治不射精未尝皆通也,治盗汗岂只涩哉,专此 +点明,以解通涩并用、开阖齐施之惑。 +【引自】高荣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北京:金盾出 +版社,2005【辨证治则】证属肾精亏虚,精液不足。治以补肾养血生精,兼以开阖精关。 +朱某,31岁。1981年6月18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每次同房均无射精。婚前曾有遗精,婚后同房即无射精;亦无小腹发胀。刻诊:患者神疲乏力,腰酸膝软,每次同房阴茎勃起时间不长,硬度尚可,少战则息,从未有射精及性快感。近期性欲下降。舌紫暗、苔薄白,脉细弦。肛门指检:前列腺大小正常,但中央沟变浅,右侧叶稍压痛。 +【处方】五子补肾丸加减:覆盆子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紫河车10g,生地黄30g,白芍15g,茯苓10g,柴胡5g,生龙骨(先煎)30g,刺猬皮 +10g,紫丹参12g +8月13日复诊:上药连服10剂,同房即有射精且有快感,性欲亦强,但精液量少。近日工作繁忙,射精量更少,性欲亦差,舌脉同前。补肾养血促精 +液化生而有射精,今从原治,原方巩固。 +此案不射精症系精液不足所致: +一乃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性欲欠佳均 +为肾精亏虚之象;二则补肾养血少佐开 +阖之品即效。先贤马文植说得好:“其 +所以秘结者,因气血不充达耳。养其营 +血,滋其枯涸,河流有水,舟楫自通 +也。”(《外科集腋·发无定处》)今 +治不射精者,如房事不射精、小腹无 +胀感,可用滋养一法,水源充足自能 +成流。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辨证治则】为肾虚精亏,同房射精,必先精液充足,还须阳气鼓舞。治宜阴阳双补。 +任某,27岁。1981年6月8日初诊。患者婚后月余同房不射精。患者婚前有手淫史,婚后亦遗精,就是同房不射精,曾服上海一名老中医所开大补阴丸加味方10余剂,仍不能射精。刻诊:精神尚可,周身乏力,易汗,时有腰酸,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同房时阴茎勃起较坚,但不能射精。舌淡红、苔薄 +白,脉弦滑带数。 +【处方】还少丹加减:熟地黄12g,白芍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覆盆子10g,天冬、麦冬各12g,菟丝子10g,茯苓10g,补骨脂10g,石菖蒲3g,制何首乌10g,王不留行20g。 +6月13日二诊:药进5剂,同房仍不射精,但精神略振。再进原方5剂以观 +疗效。 +6月20日三诊:又进上药5剂,近日同房已有射精,量偏少,面色转润,精神振作,但纳谷不馨,舌脉同前,再从前治。原方去王不留行、石菖蒲,加焦山楂、焦神曲各15g,鸡内金6g。 +男性精液、女子经水均为精微所 +化。天癸有赖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 +互滋养。丁甘仁谓:“经旨月事不以时 +者,责之冲任。冲为血海,隶于阳明。 +阳明者胃也,饮食入胃,化生精血,营 +出中焦。阳明虚,则不能化生精血下注 +冲任,太冲不盛,经从何来?”此案不 +射精症用补益阴阳而效,其病因豁然 +明了。 +【引自】沈元良.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医案 +【辨证治则】此乃肾精不足之象。治以补肾填精,少佐活血之品以通精室。 +周某,25岁。1986年11月11日初诊。患者结婚年余,性生活不射精,同房后亦无遗精;自发育以来,从未有过遗精。刻诊:精神尚可,营养欠佳,平时工作较累,性欲不佳,同房时间约5分钟,不射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10g,沙苑子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制何首乌12g,太子参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白芍10g,台乌药10g,紫丹参10g,益母草10g,川牛膝 +10g。 +11月20日二诊:药进5剂,症状无明显变化,近日同房仍未射精。精血乃有形之品,难以骤生,再从前治,并加通络之品。原方加王不留行10g。 +11月27日三诊:服药以来,精神少振,性欲增强,同房仍不射精,舌脉同前。前方加车前子(包)10g。 +12月3日四诊:上方仅服1剂,夜间同房约5分钟即射精,量尚可。连服至今,又同房2次,均能射精。予服聚精丸5g,每日2次,善后。 +此案不射精症患者自发育以来从未射精, +不外肾精亏虚或精道阻塞。其治先益肾填精, +后通利精道,药仅1剂,即有射精。究竟是精 +液渐充之水到渠成,还是车前子通利之功,不 +得而知。难怪丹溪翁在五子补肾丸中选用此 +药,可谓先见之明。 +【引自】周仲瑛.补肾填精法治疗不射精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1991,9(8):12.【辨证治则】同房不射精多为精关开阖失灵所致。肝主疏泄,下络阴器,今先拟益肾生精、疏肝通络。 +骆某,29岁。1983年4月21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同房时不射精,亦无遗精。患者于1979年因“急性脊髓炎”而截瘫,尿潴留,经治好转,渐次恢复。1980年底结婚,婚后同房不射精,平时亦无遗精。经用氯米芬、苯甲酸咖啡因、绒促性素等药治疗均无效。刻诊:患者神可,饮食起居均正常,大便干结,小便时有滴沥,性欲尚可,同房时不射精,房事后亦无遗精。舌淡、苔薄白微腻,脉细。查外生殖器及睾丸均正常,左侧提睾反射消失,会阴部感觉灵敏度下降。 +【处方】补肾通窍汤合四逆散加减: +制何首乌12g,枸杞子10g,沙苑子10g,潞党参10g,川续断10g,紫石英10g,路 +路通10g,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 +4月28日二诊:经服上药大便已正常,夜尿频多且性欲不如前,苔薄白,脉细。不射精症多为精窍开阖失度,房后应有遗精;今同房时不射精,之后亦无遗精,恐与热伤骨髓有关。肾主骨生髓,肾藏精,髓伤精岂能足!今拟还少丹以补肾填髓,再观进退。 +【处方】干山药10g,川牛膝10g,远志6g,山茱萸10g,茯苓10g,五味子6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石菖蒲6g,楮实子10g,杜仲10g,枸杞子10g,熟地黄10g,小茴香5g。 +5月27日三诊:连服上药,性欲较前增强,阴茎勃起不坚,但同房后有精液滴出,尿频,日约8次,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五味子改为10g继服。 +《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 +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李东垣则指出: +“夫痿者,湿热乘于肝肾也,当急去之,不然 +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脾胃论·胳 +胃、虚弱随坩为病随病制方》)此患者截瘫虽 +愈,肾虚可知也,同房不射精,房事后无遗精 +亦证明此点。故在补肾通窍反致性欲下降时, +改从补肾填髓而得成功。 +【引自】吴大真,等.名中医男科绝技良方.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8.【辨证治则】证为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为法。 +刘某,27岁。2002年10月7日初诊。主诉:婚后5年未育,夫妻同房不射精。患者自诉性欲正常,勃起坚挺,行房不射精,每因女方满足后体力不支而中断,阴茎随即萎软,其后有少量精液滑出。夫妻感情一般,性生活频率1~2次/月。体检:男性体征,包皮过长,阴茎长度正常,睾丸发育正常, +附睾、精索、输精管均可扪及,无精索静脉曲张。性激素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超声示前列腺、精囊腺正常,左侧附睾囊肿。自诉平时体健,无口干,无腰酸,二便调,纳谷香,夜寐安,舌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川牛膝10g,石菖蒲3g,牡蛎(先煎)20g,王不留行15g,广地龙10g,路路通10g,桔梗5g,柴胡10g,生地黄10g,赤芍、白芍各10g,沙苑子、白蒺藜各10g,广郁金10g。每日1剂,早、晚饭后2小时分2次服药。并嘱尽早行包皮环切术。 +上方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同房4次,不射精,约20分钟自行中断而痿, +凌晨发现有精液滑出。苔脉同前。 +再次体检:见包皮多枚疣样赘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追述病史,患者云其配偶4个月前确诊尖锐湿疣,其后采取阴茎外涂药物进行行房。遂立即行 +包皮环切术,并停药1个月。 +术后33天三诊:尚无行房,但晨勃明显,且有1次梦遗。证属瘀血阻于精 +室。遂予以活血通窍为主,佐以养精生精。方用加味红白皂龙汤加味。 +【处方】红花10g,白毛夏枯草10g,皂角刺10g,干地龙10g,炮甲片(代,先煎)5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20g,石菖蒲5g,川牛膝10g,通草10g,橘络、橘核各10g。 +另,配服养精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 +服药7剂后行房,无射精���,自行中断后避孕套中见到少量精液。原方加制淫羊藿15g。又服8剂后,行房射精。其后连续行房3次,均射精。遂以养精 +胶囊继服巩固,电话随访,性功能正常。 +红白皂龙汤系浙江名老中医宗敦 +义所创,原治瘀热无精不育。此处加用 +理气活血通络之品,以增“通精窍”之 +力度,同时伍用阴阳双补、活血通络之 +“养精胶囊”,以促精囊分泌,增加精 +囊内压,加大射精管后方冲击力。如此 +一“通”一“冲”,毕其功于一役,顺 +势而下,乃能射精。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第五章遗精 +遗精是指在非性活动时精液自行泄出的一种症状。未婚健康青壮年,或婚后夫妇两地分居的男子,1个月出现1~2次遗精,不出现明显不适者,属生理现象。据统计,有80%~90%的成年男子都有这种现象。精液在体内储存了一定时间后,往往借助梦中的性活动或在性欲冲动时不自觉地排出体外,与俗语说的“精满则溢”的道理相同。但亦有许多青年男子极少梦遗,是因为精液在体内被吸收了的缘故,亦属正常现象。只有在梦遗过频,或清醒时精液自流,或在色相思维及与异性一接触时出现遗精,并有头晕、精神萎靡、腰酸腿软、失眠等症、才属病理现象,称为病理性遗精。病理性遗精又有梦遗和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的,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流者,名为滑精。 +本病属中医学“遗精”“滑精”“失精”“精时自下”“精液自出”等范畴。 +【辨证治则】此患者病梦遗年余未愈,元气大伤,精关不固,加之忧思过滤。所以采用和胃健脾、清心除痰、补元固精之法。 +宁某,26岁。1980年7月12日初诊。1年前因挖河腰部受外伤,在省级某医院住院2个多月,住院期间经常出现梦遗之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当外伤愈后即劝其出院。近3个月几乎白天昏睡亦会遗泄,身体日趋消瘦,饮食少进,精神恍惚,心情苦恼万分,竟至卧床不起已1个月余。面色暗,倦怠昏睡,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黄芪30g,人参12g,半夏6g,炙甘草6g,羌活3g,独活3g,防风6g,白芍15g,陈皮6g,白术9g,茯苓9g,泽泻6g,柴胡6g,黄连3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精神转佳,纳增,但动则微喘,自汗。昨日又有梦遗发生。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前方既效,稍事加减,续服之。处方如上,改生姜为5片,大枣10枚。 +服药6剂后三诊:梦遗已止,亦能起床,纳食倍增,面色红润,仍感气短乏力。舌苔由腻转薄,脉仍沉细,但较前有力,再以初方续进6剂,配合肾气丸服之。 +四诊:梦遗之症未再出现,除身体消瘦外,其他症状均恢复正常。苔薄脉细,久病脾胃受损,正气虚,气血不足,当予以补养气血之品以巩固。嘱服人参养荣丸1个月。 +五诊:诸症尽除,身体强健,已参加劳动。后随访病未再复发。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阴靠肾之真阴 +以滋养,五脏六腑之阳靠肾之真阳以温煦。患 +者忧思太过,损伤心脾,脾虚则生痰,痰郁久 +则为痰火,痰火上扰于心,君火不得下交,于 +是精神恍惚,入梦则欲念纷纭,为梦遗之证。 +治疗从调理脾胃入手,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柴 +胡、羌活、独活、防风升发清阳,鼓舞胃气; +陈皮、半夏、茯苓、黄连清化痰火;人参大补 +肾元之气,佐白芍以敛阴精。方中虽无大堆定 +神涩精之品,而神可宁,精可秘,何者?因此方 +原为治本而设。正切中病机,故能获此捷效。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辨证治则】此乃命门火衰,精关不固,治拟温补命门、固关止遗。 +杨某,27岁。1985年6月25日初诊。诉婚后3年不育,夫妇同居。平素小便清长,自汗乏力,每周遗精2~3次,有手淫史。同房时,举而不坚,伴有早泄,头晕心烦,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形体消瘦,手抖肢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精液检验报告:精液量2mL,精子密度:10×10°/mL,活动力差,成活率20%,液化时间20分钟。 +【处方】八子黄芪汤:金樱子15g,莲子心、韭菜子、菟丝子、沙苑子、 +芡实各12g,女贞子、枸杞子各15g,黄芪20g,巴戟天、肉苁蓉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20剂后,症状消失,精液常规检验好转,继用原方调理2个月余,精液常规检验达到正常值。随访1年后,身体 +健康,其妻已怀孕。 +遗精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所致,与五脏均��关联。但因精藏于肾,神持于心,始病时以心肾不交,君相火动,虚实参见者为多。久则肾精耗伤,转为虚证。滑精则多由梦遗日久发展而成,病以肾虚不藏、精关不固的虚证为多,治以补肾固精为主。《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故姬老认为临床以益肾固精为主,累及他脏,佐以相应药物为辅。方中金樱子、芡实米补肾固精;莲子心交通心肾;韭菜子、菟丝子、沙苑子温补命火,阳能生阴;枸杞子、女贞子滋阴补肾,阴能生阳;黄芪益气血,补心脾,充后天生化之源。诸药相伍,相得益彰,谨守病机,随症加减,肾气充盈,心肾交通,精关固秘,遗精自愈。 +【引自】吴大真,等.名中医男科绝技良方.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辨证治则】此为脾肾阳虚,治宜补肾壮阳,固涩精关。 +戴某,45岁。1976年3月15日初诊。患者素来体弱多病,患慢性肾炎已15年。近来又增患滑精,三五天1次,无梦而遗。腰腿酸困,疲软无力,头晕失眠,口唇干裂,五心烦热,全身怕冷,稍冷即病情加重,食纳少进,时有胃脘顶冲,嗳气泛酸,大便干,小便频,舌淡苔白,脉象沉弱。 +【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10g,怀山药10g,茯苓6g,牡丹皮6g,泽泻6g,附子3g,肉桂3g,白芍6g,玄参10g,龙骨12g,芡实12g,五味子6g,金樱子6g,莲须6g,川牛膝10g,枸杞子10g,杜仲10g,砂仁5g。水煎服。 +4月5日二诊:服上方4剂,食欲增加,胃脘仍觉憋胀,滑精次数减少,腰不困,下午腿仍困,其余诸症均有减轻,脉象仍沉。上方去枸杞子,加沙苑子12g,陈皮6g,水煎服。 +4月22日三诊:服上方4剂,食欲好转,胃脘不憋不胀,滑精止,腰腿酸困减轻,鼻孔生小疮,焦躁疼痛,脉沉有力。 +此为肾气初复,上焦火生。拟清上补下。 +【处方】熟地黄15g,白芍10g,玄参10g,菊花10g,山茱萸10g,山药10g,茯苓6g,泽泻6g,牡丹皮6g,桑叶10g,金银花10g,龙骨15g,牡蛎15g,沙苑子15g,枸杞子10g,杜仲10g,芡实12g,五味子5g,莲须5g,金樱子6g。 +水煎服,2剂后,滑精止,诸症渐安。 +1977年1月随访:去年4月至今,虽经一次重感冒,引起肾炎有所反复,甚至出现轻度浮肿,而滑精之症未见复发。 +滑精、遗精,均属失精证。本案患者,肾 +炎浮肿,遗泄不固,又加之脾胃失职,后天化 +源不足,久病不愈,必然导致阴精内枯,阴损 +及阳,下元虚惫,肾气不固,致使小便频数, +滑泄频作等一派虚象。张老用六味地黄壮水之 +主,肉桂、附子益火之源,水火得养,则肾气 +充足,恢复其主蛰封藏之本。仍恐久惫之肾 +气,一时难复,更加龙骨、牡蛎、芡实、金樱 +子、莲须等固肾涩精之品,使精关得固,滑精 +停止。此亦标本兼顾之法,故见效迅速。肾气 +充足,脾阳得温,则脾气健运,胃气通降,故 +胃病亦随之而愈。正是抓住主要矛盾之后,其 +余症状迎刃而解。 +【引自】赵尚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子琳.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辨证治则】患者因手淫恶习,频繁遗精,导致肝肾阴亏,相火妄动,扰动精室,致封藏失职,精液外溢,精血阴液大亏。治则:戒绝手淫,培元固本,涩精补气。 +杜某,22岁,未婚。1947年12月9日初诊。主诉:患遗精7年。现病史:1940年开始有遗精症,逐渐加重,现频繁遗精,每周四五次,多在梦中发生,伴神疲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四肢无力,夜难入寐,多梦纷纭,饮食甚少,动则心悸气短,腰酸背痛,大便干结。检查:脉弦细而偏数,舌红苔少。中医诊断为遗精。 +【处方】熟地黄60g,黄芪60g,山茱萸60g,煅龙骨60g,莲须60g,韭菜子60g,益智60g,覆盆子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黄檗炭60g,五倍子250g,白茯苓120g,山药120g,砂仁30g。 +共炒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g,每日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下。 +3月15日二诊:服上药后,遗精大减,精神体力好转,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肢软乏力,腰酸背痛等大见好转。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但仍时有梦遗发生,诊脉弦细,舌红苔少,仍宗上方加入人参、甘草、天冬各60g,取三才封髓丹之义,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 +9月3日三诊:服完上药,各症状已消失,精神体力均佳。现1个月遗精1次,特来咨询是否继续用药。诊脉柔和有力,舌淡红苔薄白,实乃痊愈之象,嘱可停药。 +遗精日久不愈,导致肝肾阴伤精损,则 +相火愈炽。故用熟地黄生精补肾,养血滋阴; +黄芪补中益气,长肉生肌;山茱萸温肝补肾, +秘气固精;莲须涩精益气,通肾清心;韭菜子 +治筋萎遗尿,溺血泄精;山药治虚劳遗精,降 +火生���;益智摄涎唾,缩小便,涩精固气;龙 +骨粉安五脏,定魂魄,止梦遗泄精;黄檗泻膀 +胱相火,补肾水不足;茯苓能宁心安神,治遗 +精;覆盆子补肝肾,助命门,治筋萎遗尿;金 +樱子补脾肾,固精气,治梦泄遗精;五味子益 +气生精,益肺滋肾;五倍子治虚遗精浊,降火 +生津;加砂仁和胃醒脾,补肺益肾。合作丸常 +服。更须自觉戒绝手淫恶习,节制房事,可望 +痊愈。 +【引自】俞良栋.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梦侬.北京: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12【辨证治则】肾精亏损,虚火上炎,灼烁肺金,肺为肾母,乃水之高源也。所以采用清燥化痰、肃肺宣降之法。 +韩某,26岁。1956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常遗泄,闻声惊惕,盗汗多,咽干燥,鼻孔灼热,胸闷如窒。自以为肾亏,前周服食鹿茸、椰子炖鸡2次,遗泄更甚,有时与异性对话即泄,且烦躁、干咳、痰稠。诊查:形瘦神疲,面色不华,舌色嫩红,舌体瘦小、苔薄白而干,脉濡细数。曾服过三才封髓丹、知柏八味丸、安神定志丸等方药,偶有小效。 +【处方】北沙参15g,石斛15g,生蛤壳15g,川贝母15g,玄参15g,瓜蒌仁15g,玄精石15g,白薇草12g,天竺黄12g,枇杷叶12g,地骨皮12g。3剂。 +二诊:遗精已止,烦躁减轻,咳出大量稠痰,胸窒鼻燥咽干俱减,睡仍 +惊惕,盗汗未止,舌稍润,脉弦细数。前方去白薇草、玄精石、枇杷叶,加 +入龙齿30g,牡蛎30g,珍珠壳30g,3剂。 +三诊:遗精未复发,汗已止,余症缓解,但胃纳欠佳,舌转润,脉弦细滑。上方去石斛、天竺黄,加入五味子6g,生谷芽30g,生津养胃以善后。 +久遗必致阴亏,内热痰火也。心主血而 +藏神,肾主水而藏精,肾水不足,使心肾不 +交,神不内守,故闻声惊惕;汗为心液,被迫 +而出,津液被蒸熬为痰,肺气不宣而胸室、咽 +干、鼻灼热也。拟清燥化痰以安肺,使肺气通 +畅,以资化源;肾之水火既济,坎离交泰,遗 +滑当自止矣。 +【引自】夏翔.历代名医医案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辨证治则】患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继而导致遗精。故其治疗以滋阴降火、补肾固精为主。 +刘某,38岁。于2005年5月29日初诊。患者遗精3年,近5个月以来,遗精频繁,每周2~3次,伴有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少健忘,心烦易汗,面部潮热,口干咽燥,阳痿早泄,脉象细数,舌红苔薄黄。 +【辨证】阴虚火旺,精关不固, +【治法】滋阴泻火,固摄精关。 +【处方】固精汤加味:龟甲(先煎)20g,沙苑子15g,金樱子20g,山药20g,芡实20g,桑螵蛸20g,山茱萸15g,知母8g,黄檗8g,石菖蒲9g,牛膝9g,菟丝子20g,刺猬皮15g。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服上方25剂,诸恙皆愈,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医贯·梦遗滑精》云:“肾之阴虚则精 +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以不秘之火临不藏 +之精,有不梦,梦而泄矣。”从而在治疗上采 +用滋阴泻火、益肾固精,佐以清利导浊方法。 +方中龟甲大补肾阴,育精增液,入肾经补水以 +制火;沙苑子、金樱子为治泄精之要药,最能 +补肾益精固精;山药、芡实为涩精秘气之品, +固肾补脾,其润能滋阴,涩能止脱;桑螵蛸、 +山茱萸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收敛固摄,能调 +心气,益脾气、补肾育精固精关;知母、黄檗 +苦寒泻火,以保真阴;石菖蒲宣窍导浊,牛膝 +通下焦涩秘兼引诸药直趋精室。诸药配伍,不 +专于治肾,也治心、治肝、治脾;不专于固 +精,也益精潜阳,实为标本兼顾之法,共奏滋 +阴降火、补肾固精作用。 +【引自】李立凯.固精汤治疗遗精症89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 +志,2008,29(12):82. +秀霞医案 +【辨证治则】患者阴精走泄于下、阳气散失于上,肾病传脾,证属“虚劳”明矣。所以采用健脾助运、温养肌肤之方。 +王某,22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未得调养,幼年即有潮热盗汗,19岁 +时骤患遗精,数日后形肉大脱。连服滋阴涩精之剂,更进“益肾”“锁阳固精”诸丸剂,亦罔效,以为不治,衍期三载。2005年8月来诊治。观其面色苍白,肉消形脱,自汗畏风,舌质稍淡、苔薄白,其脉细数而虚。伴纳差,膝胫自冷,溲后时有精液滑出。患者脾气衰败,则谷减形消;阴损及阳,卫气不得固护,则肢冷、自汗、畏风。脾气不升,肾关不固,则见遗精。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处方】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白术10g,煅龙骨、煅牡蛎各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7枚。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方3剂后诸症递减,去龙骨���牡蛎续服20 +剂,脾运健旺,饮食大增,乃予“六味地黄丸”滋阴以善后。 +遗精后形肉大脱,是为脾败,非阴亏也。 +服滋阴涩精之药,欲止其遗而不达,反徒伤脾 +气。上方内以健脾助运,外而温养肌肤,各脏 +皆得其养,大气升腾而愈。方中桂枝加黄芪辛 +甘化阳,行周身皮肉之间,以温肤充形;白术 +健脾以护肾关;龙骨、牡蛎涩精止汗。因此在 +辨证治疗中,要针对脏腑病变的孰轻孰重进行 +选择用药,脏腑辨证准确才能提高疗效,一味 +补肾治疗遗精是不全面的。 +【引自】宋秀霞.桂枝汤加味治疗遗精50例.河南中医,2008,28(4):21【辨证治则】本案由心肾两亏,精关不固所致。拟心肾同治,补涩 +并投。 +奚某,18岁,未婚。1978年10月3日初诊。患者无梦滑精6个月,病前屡犯手淫。现每1~2夜即无梦滑精1次,白天腰酸如折,头晕头痛,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滞,心悸少寐,舌苔薄白,脉来弦大。 +【处方】内服:莲须7g,沙苑子、白蒺藜各10g,金樱子10g,芡实10g,煅牡蛎(先煎)20g,煅龙骨(先煎)12g,北五味2g,杜仲10g,炙远志3g,茯神10g,鱼鳔胶1条。 +外用:五倍子3g,每晚临睡以冷开水调和为丸,置于脐上,以胶布固 +定,2日换药1次。 +11月3日复诊:内外并治1个月,滑精减少(约每周1次),并且大多有梦,尿后余沥不尽,阳事举而不坚,脉转和缓。再从原意扩充,内服:原方加制何首乌10g、菟丝子10g,外用同上。 +上药又服2个月,滑精痊愈。随访8年,疗效巩固,据说已经完婚。 +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为治无梦滑遗之 +正方,蒺藜补肾益精,莲子交通心肾,牡蛎清 +热补水,芡实固肾补脾,合之龙骨、莲须,皆 +涩精秘气之品,以止滑泄也,故名“金锁固精 +丸”。金樱子、芡实,补脾益肾,润能滋阴, +涩能固脱,一生于水一生于陆,故名“水陆二 +仙丹”。两方合用,相得益彰,景岳云“精之 +藏制在肾,精之所主在心”,故复入五味、茯 +神、远志宁心安神,即“苟欲惜精,先净其 +心”之意也。又五倍子酸涩能敛精,成寒能降 +火;降火敛精亦治遗滑之妙方,贴于脐眼,直 +取精宫,故奏效更捷。本例药后,无梦滑精转 +为有梦遗精,病情由重转轻,由深转浅,渐次 +向愈。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男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本案由湿热下注,厥络失和所致。改投清利湿热、疏泄厥阴之法。 +高某,23岁,未婚。1984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2年来遗精、滑精不止,在某医院泌尿外科诊为“前列腺瘘”,迄今中西药治疗,未能奏效。刻诊:每天夜间遗精,白天滑精,面呈失精貌,口干溲黄,排尿无力,尿末滴白,记忆力差,舌红苔薄白,脉细而数。前列腺常规正常。询得患者遗滑以来,右侧睾丸胀痛不已,神志恍惚,若有所见。 +【处方】金铃子10g,青皮6g,陈皮6g,金枸橘10g,左秦艽6g,赤芍6g,泽泻10g,煅牡蛎(先煎)20g,当归10g,白芍6g,栀子10g,生地黄10g,黄檗6g。5剂。 +11月29日复诊:药进5剂,滑精已止,舌苔薄白,脉数转静。再以原法巩 +固,继服原方14剂,其病遂愈。 +患者遗滑精频,面色灰滞,排尿无力,尿 +后余沥,记忆力减退,历用清、泄、补、涩等 +法,未见效机。乃思患病以来,神志恍惚,若 +有所见,右侧睾丸胀痛不已,口干溲黄,舌红 +苔黄,脉细而数,乃属湿热下注,流于肝经, +扰于精宫,逼精外泄之象。唐容川谓:“盖肝 +经火旺,则魂不内守,恍惚有见,亦有无梦而 +遗,仍属相火之甚者。火甚则神不清,是以昏 +沉迷闷,不觉精之走失,比较有梦之遗者,其 +火更甚,毋得误为阳虚之证也。”故转从清利 +湿热、疏泄厥阴法论治,方选《外科全生集》 +枸橘汤合《太平圣惠方》金铃子散加味,正本 +清源,遗滑双瘥。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医案精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此乃水火不济、精关不固所致,宗杨氏秘精汤主之。 +徐某,36岁,已婚。1984年5月22日初诊。患者婚后房劳过度,以致遗精、滑精12年,近6个月伴有性功能减退,阳痿难起,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夜间有梦遗精,白昼见色流精,舌苔薄白,脉细。诸治罔效,乃来诊治。 +【处方】生牡蛎(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生芡实15g,莲须15g,知母6g,麦冬6g,五味子10g,菟丝子10g,草薛10g,益智10g,川续断 +10g,沙苑子12g +7月31日二诊:上药连服2个月,遗精、滑精接近痊愈,阳事渐起,但仍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再以原法增进。原方去菟丝子、益智,加金樱子10g,桑葚10g。 +12月11日三诊:上方又服4个月,遗精、滑���已止,头晕耳鸣亦除,但仍阳痿不举、下肢乏力,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枸杞子15g。以后遗精、滑精未作。 +房事过度,久患滑遗,近6个月更见色流 +精,戴思恭所谓“耳闻目见,其精即出,名曰 +白淫”者是也。方宗甘肃杨守义“秘精汤”加 +减。此方重用生牡蛎、生龙骨、菟丝子、沙苑◎G +子、生芡实、益智、莲须、川续断潜镇秘精, +辅以知母、麦冬、五味子、草薛滋阴清潜,从 +而达到阴虚可滋、湿热可清、精关可秘之效, +使水火既济、精关得固,则白淫渐止。临床验 +之,皆有良效。 +【引自】夏翔.历代名医医案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辨证治则】证属肾阴亏损,精关不固。今以养阴益肾涩精为治。 +胡某,30岁,未婚。1982年8月5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阴茎勃起较差,时短,易泄精。过往有手淫及遗精史,曾在当地治疗,迭进龟龄集、鹿茸精等益肾壮阳之品,证情有增无减。近正恋爱,恐婚后阳痿,特来求治。刻诊:患者神萎,口干不欲饮,纳食、二便尚调;近每有欲念,阴茎即有勃起,但硬度不坚,且时间不长即有泄精;腰酸乏力,疲倦不堪,舌红苔白,脉平。查外生殖器正常。 +【处方】二地鳖甲煎加减:生鳖甲(先煎)20g,煅龙骨(先煎)15g,五味子6g,生地黄12g,白芍10g,枸杞子10g,生何首乌12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金樱子10g。 +9月30日二诊:上药连服月余,阴茎勃起较前为佳,时间延长,泄精已止。但遗精仍作,多为无梦而遗,遗后腰酸无力更甚,舌苔薄白,脉细。 +“夫精者,五脏六腑皆有……下元虚败,精不梦而遗者,乃肾虚精滑故也”。(《古今医鉴·遗精》)证属阴虚火旺,精关不固。原方既效,再从前治。 +【处方】生地黄10g,白芍10g,茯苓10g,怀山药10g,牡丹皮6g,莲须10g,芡实10g,牡蛎(先煎)20g,鹿衔草10g。 +嘱其服上方1个月后,接服六味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 +1983年2月3日三诊:经治以来,证情大为好转,以往每月遗精七八次,甚者每夜2次。现遗精仅每月1次,阳事亦兴,精神好转,面色亦华,舌淡苔 +薄白,脉平。效不更方。六味地黄丸照前再服1个月,即停。建议结婚。 +此案年少气血壮盛,复加壮阳亢 +烈阴虚更甚,“肾元虚弱,故精伤也”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 +弱,不能制于精,又因见闻精漏失”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久 +则阳器举而无力且时间不长。治宜益肾 +养阴涩精,标本兼顾,益阴配阳而达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引自】周仲瑛.二地鳖甲煎治疗遗精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1988,15(27):121-122. +第六章阴茎疾病 +男人的阴茎是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稍加不注意,就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那么,阴茎上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呢? +(1)阴茎硬结:患者多数是中年人。主要症状为阴茎结缔组织增生,在阴茎背侧有一个或几个硬的斑块和条索,当阴茎勃起时向上或向左右弯曲,并稍觉疼痛,如弯曲明显则影响性生活。这种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损伤和炎症可能是诱发因素。用手术切除硬结容易复发,所以不主张采用。 +(2)包皮阴茎头炎:在阴茎头和过长的包皮之间,由于脱落的上皮细胞、腺体分泌和包皮垢杆菌形成一个温热、潮湿的细菌培养基,一旦细菌进入即可引起炎症。发病初期可见阴茎头和包皮表面水肿、充血,尿道口周围发红并出现创面、糜烂,并可发展成浅表的溃疡,有脓性分泌物 +流出。 +(3)阴茎短小:是指成年男子阴茎疲软、勃起后其长度、粗度均小于正常男子平均值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影响正常的性生活。人们对阴茎短小的认识存在部分误区,对于普通男性来说,如果阴茎勃起以后,可以进行性生活,就不属于阴茎短小。目前看来,阴茎短小主要是由于遗传而造成的。 +(4)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覆盖尿道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往往伴有包茎。本病与遗传有关,可分为真性包皮过长和假性包皮过长。真性包皮过长是阴茎勃起后阴茎头也不能完全外露;假性包皮过长是指平时阴茎头不能完全外露,但在阴茎勃起后阴茎头则可以完全外露。包皮过长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对于无炎症包皮过长,只要经常将包皮上翻清洗,也可不必手术。 +【辨证治则】由脾胃不和,痰浊内生,下注宗筋,结于阴茎,气血凝滞所致。所以采用化痰散结、益气活血之法。 +陈某,34岁。患者于阴茎海绵体左侧近冠状沟处有结节、疼痛感约1周余。具体得病时间不详。无局部感染红肿史。检查:阴茎海绵体左侧近冠状���处有0.5cm×0.5cm×1.5cm之结节,质较硬,轻度触痛,无红热,周围淋巴结不肿大。此为“阴茎痰核”(阴茎海绵体硬结症),暂不考虑手术,先用 +中药治疗。 +【处方】陈皮6g,青皮3g,制半夏6g,白僵蚕10g,茯苓10g,川黄檗6g,生甘草梢3g,牛膝3g,白芥子2g,荷叶1.5g。每日煎服1剂。 +服上药11剂,疼痛消失,硬结,日见缩小,仅于局部触及0.3cm×0.5cm×0.3cm之结节,仍以原法进服。此方服至25剂,结节消失。但停药6天后,于原部位又出现结节1枚,如绿豆大,无寒热及触痛,故仍以原方继进。又服13剂结节全消。再以原方10倍量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g,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5年后随访,未复发。 +此案除局部出观硬结外,无全身症状,起 +病之先,既无外伤,又无感染,故循古人治痰 +之常法,用二陈汤和中化痰,以杜生痰之源; +加入白芥子以消皮里膜外之痰,白僵蚕以散结 +气而化顽痰,并复入青皮以疏肝气,黄檗以清 +相火,牛膝引药下行,荷叶升清降浊,合而用 +之,以奏化痰散结之功,此为实证之治法。 +【引自】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辨证治则】患者有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象。治疗上采用清热利湿、散结化痰组方用药。 +赵某,34岁。已婚。患者于前20年,发现阴茎头部有2个硬结,一如芝麻大,一如绿豆大,1个月左右增大、且痛,再半个月自溃,常流少许稀黄水,在本单位医务室搽呋喃西林软膏、金霉素眼膏,2个月后收敛,局部留有瘢痕。但愈后1年又同样发作,在某医院怀疑为“阴茎结核”,建议做病理切片,因患者畏惧而仅服异烟肼,共服400片,未能见效。乃来作者科住院观察。入院时检查:阴茎头接近冠状沟隆起部,可触及硬结4枚,大者如黄豆,小者如绿豆,质硬形圆,轻微压痛,隐有红色,在其下方有六七枚凹陷瘢痕,状如针眼,全身无不适,小便溲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康华反应(-)。先按湿热下注肝经论治,15天后改用黄连水湿敷,原有之硬结渐消,但仍有新发;改用紫金膏外敷,内服药加用小金丹,硬结此起彼伏,但均未溃破;75天后,硬结已有6枚,且见口干、溲黄,间有心中烦热,乃转用下方。 +【处方】①大生地黄12g,炙龟甲18g,山茱萸5g,怀山药9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肥知母5g,川黄檗6g;②阴茎头部用20%黄连水湿敷。 +上法使用4天后,原有之硬结即转小,但又新起1枚。至14天后,仅2个米粒大硬结未消,且无新发,仍按原法施治,加服犀黄丸。再治1个月,硬结完全消失,基本痊愈出院,6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以后未有联系。 +此案始从湿火治,用龙胆泻肝汤无效,继 +从痰毒治,用流痰片及小金丹亦无效;观其全 +身伴有心中烦热、口干溲黄、舌红、脉细数等 +症。因思阴茎痰核之出现,是由阴虚火旺、炼 +液成痰所致,须用滋养肾阴、清泄相火之剂, +才与病机相符,乃易六味地黄汤以补肾阴,合 +大补阴丸以泄相火,肾阴渐复,用火渐降,不 +用消结破坚之法,而硬结渐消,此为虚证之 +治法 +【引自】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辨证治则】阴茎海绵体有硬结,勃起时疼痛加剧,性功能减退,其治疗方法以温肾(肝)散寒,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主。 +周某,48岁。1980年体检时发现阴茎左侧有米粒大小之硬结,勃起时阴茎向上轻度弯曲,无不适感。就诊时硬结增大,微痛,勃起时疼痛加剧,性功能减退,早泄,伴失眠多梦,纳少,偶有排尿不畅。 +检查:阴茎海绵体可触及1.5cm×1cm及1.5cm×2cm硬结2个,呈葫芦状,边沿清楚,质地较硬,表面不规则,有轻度压痛。舌苔薄白,脉沉弦。西医诊断为阴茎硬结症。 +【辨证】脾肾两虚,寒湿阻络。 +【处方】紫丹参12g,黑玄参12g,白芥子10g,当归10g,山药10g,丝瓜络10g,橘核10g,熟地黄10g,生地黄10g,莪术10g,忍冬藤30g,鸡血藤 +20g。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疗过程中曾加减应用过牛膝、何首乌、连翘、猪苓、泽泻、生黄芪等药。共服药100余剂,在停服汤药期间,配合服用活血消炎丸、养血荣筋丸、滋补肝肾丸等药,局部外用消化膏。至1981年4月,患者自述阴茎疼痛消失,勃起时无弯曲畸形,早泄、排尿异常等 +症状均消失。检查阴茎海绵体已无硬结。 +方中紫丹参、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 +散结;玄参、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白 +芥子温经散寒化湿;丝瓜络、橘核、莪术通络 +行气;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山药益气 +养阴,补脾肾;忍冬藤清热解���消肿。全方共 +奏温肾散寒、活血通络散结之功。在服汤药期 +间,可服用丸剂,若肾虚明显者给予金匮肾气 +丸、六味地黄丸;瘀血明显、体质较好者,予 +以活血消炎丸、大黄廑虫丸;寒象明显者,给 +予阳和丸、回阳通络丸。并可结合外治法进 +行,如寒象明显者外用阳和解凝膏;血瘀明显 +者,外用紫色消肿膏;硬结渐大、日久不消 +者,外用黑布药膏或消化膏治疗。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诊为急性阴茎头炎伴溃疡。此为肝经湿热,予以清肝利 +湿,托里解毒,和营生肌。 +李某,40岁。1976年5月5日就诊。自述阴茎头红肿疼痛,溃疡已10余天,经某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刻诊:精神佳,面色少华,阴茎头局部有1.2cm×2.2cm片状溃疡面,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淋巴结稍肿大,有压 +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处方】复方知柏三花汤加减:龙胆6g,薏苡仁50g,北黄芪30g,重楼10g,金银花45g,皂角刺9g,白僵蚕10g,白芷5g,牡丹皮9g,赤芍12g,桔梗6g,龟甲(另包先煎30分钟)30g。 +另用参叶三花三白汤(同煎)做局部湿敷洗涤,每日早、晚各1次,夜间搽抹珠连膏1次。服用10剂后,阴茎头溃疡面基本愈合。再以原方去龙胆、牡丹皮、赤芍,加入太子参30g,土茯苓30g,鳖甲(另包先煎30分钟)25g,继 +服10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此例病程短,辨证为肝经湿热,拟复方 +知柏三花汤加减。方中龙胆苦寒,擅清肝经湿 +热;重楼、金银花、皂角刺解毒托里;黄芪益 +气和营;薏苡仁、白芷化湿去浊;牡丹皮、赤 +芍主清血分之实热,兼散留经之瘀血;龟甲养 +阴生肌。再配合外治而获痊愈。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此类阴茎溃烂正是体内进入“药毒”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红肿,痒痛溃烂,滋水淋漓,呈一派湿热毒症。余拟解毒愈溃汤,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尚某,40岁。因左肘外伤入作者医院住院缝合。1984年6月22日下午服阿司匹林2片,当晚觉阴茎发痒而未在意,23日晨起又服2片,上午即感阴茎热痛、红肿,下午出现溃烂,以抗过敏药内服,外涂甲紫药水,溃烂反更严重,滋水淋沥,痛痒难忍。6月28日邀余会诊。自诉以前曾服磺胺类药物阴茎溃烂1次,服镇痛药也溃烂1次,此2次经多法治疗,均月余才痊愈。检查:阴茎包皮、冠状沟、阴茎头全部溃烂,多处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黏着敷料、衬裤,活动受限,坐卧不得。即服鹅黄散(同煎)外掺,解毒愈溃汤。 +【处方】外敷药,鹅黄散:煅石膏、炒黄檗、轻粉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外敷。 +内服药,解毒愈溃汤:炒苍术30g,黄檗1.5g,苦参10g,土茯苓30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连翘12g,紫花地丁12g,当归15g,赤芍12g,牡丹皮12g, +甘草6g。 +6剂煎服,第2天溃面分泌物大减,约40%溃疡面干燥;第3天60%溃疡面 +结痂,用药第7天溃烂处全面结痂,3天后痂脱痊愈。 +服用磺胺类或解热镇痛类药物引起的皮 +炎,若只局限于阴茎部位,且呈湿性溃烂,往 +往迁延难愈。根据中医学对服药物而引起的内 +脏或皮肤反应统称为“中药毒”,故把此类疾 +病视为“毒”之所致,因其症状和杨梅疮之溃 +烂相似,故而移用了《外科正宗·杨梅疮》中 +具有清热解毒,治杨梅疮溃烂成片、脓秽多而 +痛甚的外搽药“鹅黄散”治疗。此药有极好的 +收敛作用,干搽患处后很快使脓水淋沥之溃疡 +面收干,不黏衣裤,且有止痛之效。此药用于 +临床,既给患者解除了活动受限的痛苦,又使 +溃面较快结痂愈合。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 +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苍术、土茯苓、黄 +檗、苦参燥湿清热;当归、赤芍、牡丹皮活血 +凉血;轻粉以毒攻毒,擅治外阴疮毒;甘草和 +中护胃,解诸药毒。这样,采用内外合治之 +法,既注重阴茎溃面的外治,又注重体内蓄毒 +的内治,故收效甚捷。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男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下焦湿热型。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为主。 +高某,32岁。1992年11月28日就诊。包皮红肿、痒有10天,阴茎头红肿糜烂5天。曾服诺氟沙星(氟哌酸)、麦迪霉素(常规剂量),并外用洁尔阴等,症状未减。检查:包皮过长,阴茎头及包皮红肿,阴茎头背侧有一0.6cm×0.6cm浅表溃疡,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镜检,找到革兰 +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大黄蒺藜汤:大黄30g,白蒺藜24g,赤芍10g,苦参、地肤子、 +薏苡仁各20g,荆芥、防风各10g,黄檗、重楼各15g。 +取一煎药液外浸患部,二煎药液分2次内服,每日1剂,7日愈。 +本病常见于包皮过长之人,多因不洁性 +交、嗜食辛辣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究其病机, +均属下焦湿热。张老认为,治疗本病仅靠内服 +药效果欠佳,因此,自拟大黄蒺藜汤外泡、内 +服。方中大黄、苦参、黄檗、重楼、薏苡仁燥 +湿、清热解毒;白蒺藜、防风、地肤子胜湿止 +痒,赤芍、荆芥理血消疹。合用共奏清热解 +毒、除湿止痒、理血消疹之功。用时以局部浸 +泡为主且时间较长,使药物充分发挥直接的局 +部治疗作用,体现中医浴疗法的优越性。 +【引自】张定法.大黄蒺藜汤泡治龟头包皮炎81例,辽宁中医杂志,1994(2):77.【辨证治则】本案阴茎头炎、阴茎头溃疡属于中医学湿阴疮的范畴,临床表现以局部红肿痒痛、搔之流水、易于溃烂为其特征。治予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解毒排脓,消肿止痛。 +龙某,29岁,已婚。1999年12月13日就诊,患阴茎头炎已11个月。曾在多家医院屡次用抗菌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近10天来,阴部红肿痒痛加重,整个阴茎头溃烂灼痛。检查:阴茎头局部有0.8cm×1.6cm大小片状溃疡面,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阴囊皮肤呈现斑块状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气味恶臭,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数。 +【处方】苦参50g,生黄芪50g,薏苡仁30g,生白术10g,茯苓皮10g,白茅根10g,龙胆10g,连翘15g,当归10g,牡丹皮10g,川牛膝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各30g,龙胆10g,枯矾6g。 +水煎滤渣后,用药液外洗阴部,每日1剂。注意保持阴茎头部疮面清洁,勤洗、勤换内裤,忌食辛辣、腥腻之物。5剂后阴茎头溃疡基本愈合,局部红肿消退,继用5剂而告痊愈。阴囊湿疹也随之而瘥。 +本案为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曾桂兰治疗阴 +茎头溃疡验案之一。本方重用苦参清热除湿, +祛风止痒。重用生黄芪托毒排脓生肌;并用薏 +苡仁、生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湿消肿;当归、 +牡丹皮、川牛膝活血凉血、散瘀止痛;白茅 +根、连翘、龙胆清热生津、泻火解毒;生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外用洗剂清热,解毒, +排脓,杀虫,止痒,止痛,内外合治,相得 +益彰。 +【引自】曾桂兰.阴茎头溃疡治验.江西中医药,2001(5):24. +【辨证治则】证候属肝经气滞,血瘀阻络。在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散结 +之方。 +吴某,62岁。1997年3月21日初诊。主诉:阴茎勃起时侧弯伴有疼痛3个月,逐渐加重。病史:3个月前,患者发现阴茎疼痛,并在阴茎勃起时向左侧弯曲,排尿变细,淋漓不净,有局部损伤史。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给予抗菌消炎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遂来作者医院诊治。现症:患者阴茎疼痛,阴茎勃起时向左侧弯曲,排尿变细,体检触及阴茎背部左侧有1粒如花生米大小的硬结,不规则形状,轻度压痛,舌质暗、苔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阴茎痰核; +西医诊断为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处方】阴茎硬结验方:柴胡15g,青皮15g,香附15g,川楝子15g,贝 +母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鳖甲15g,穿山甲(代)15g,莪术15g,川牛膝15g,赤芍15g,丹参15g,泽兰15g,生薏苡仁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4日二诊:服药2周,初起患者胃部轻微不适,以后逐渐消失,阴茎硬结大小无变化,但疼痛减轻。前方加砂仁(后下)6g,继续服用2周,服法同前。同时用第3煎液熏洗会阴及阴茎。 +4月18日三诊:服药4周,患者自觉阴茎硬结变软、变小,压痛减轻。前方加白芍20g,继续服用,服法同前。此后在该方药味基础上继续加减服用,阴茎硬结逐渐变软变小。治疗6个月后,患者阴茎硬结消失,阴茎勃起时无侧弯,病告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本案为张亚强治疗阴茎硬结症验案 +之一。阴茎海绵体硬结症属中医学“阴 +茎痰核”范畴,前阴者宗筋所聚,为肝 +所主,肝脉络阴器,肝经湿热下注于阴 +器,瘀结而成阴茎硬结之变,治则以疏 +肝理气、化瘀散结为法,又因本病为慢 +性,故须长期坚持治疗,同时局部药物 +热敷,可增加治疗效果。 +【引自】高荣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辨证治则】病属肝经瘀滞之阴茎短小,法当活血化瘀、调补天癸为 +治,仿血府逐瘀汤加味。 +姜某,30岁。1984年9月14日初诊。已婚3年不育。外生殖器检查:双侧睾丸<25号(世界通用睾丸体积量具模型),且有轻度压痛,阴茎短小约2cm(在室内温度20℃情况下),无阴毛。夫妇同房较困难,射精时只有少许精液流出。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常感胸闷不适,有时在睡眠中憋醒,并欲大声喊叫。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处方】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枳壳各10g,当归、生地黄、 +牛膝、鹿角霜各30g,蜈蚣3条。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配合耳针取穴,外生殖器、睾丸、内分泌、皮质下4穴,埋针3天。经服上方30剂后胸闷消失,舌边瘀点已不明显。改用大黄虚虫丸,每日临卧时服1粒,参茸卫生丸每日晨起空腹服1粒,连服3个月。因患者家住海边,并以打鱼捞虾为生,故嘱其常食姜葱炒螃蟹。复诊时阴茎在常态下长至3cm,长出阴毛少许。 +本案为林宏益治阴茎短小验案之一。 +阴茎短小症在临床上虽有肾虚天癸不足和 +肝经瘀滞之分,但据临床体会对肝经瘀滞 +型患者,亦不可一攻到底,待气血郁瘀 +证候消失,尚须继服益肾气、补天癸的 +药品,以促进性功能的协调和恢复。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脾主肌肉,湿痰结于皮下则可成核,其发病部位属于肝经,肝经湿热结滞,脾湿痰浊下注,留聚于阴茎而生肿物。故拟清肝理脾、涤痰软坚消结之剂。 +赵某,42岁。1973年4月18日初诊。平时生活富裕,喜食肥甘,并有茶癖。1个月前,偶然发现阴茎上有4个小肿物,不高于皮肤,1cm×1cm者1枚,如黄豆大者2枚,较小者1枚。西医欲做病理检查,患者不愿意,而用中药治疗。 +【处方】橘红12g,橘络12g,法半夏9g,枳壳6g,茯苓15g,木通9g,川楝子12g,川贝母12g,昆布15g,夏枯草15g,青木香12g。 +水煎,连服6剂,肿块全消而愈。 +本案属脾湿痰浊下注,郁滞肝经, +留聚阴茎而生肿物。治以清肝理脾、 +涤痰软坚消结为法。故方中橘红、橘 +络、半夏、川贝母通瘀化痰,消络中之 +痰滞;川楝子、枳壳、青木香疏肝理气 +解郁;木通、茯苓利湿祛滞通窍;夏 +枯草、昆布化痰疏肝,软坚消结。诸药 +合用,使肝气疏,脾运健,痰核去,肿 +块消。 +【引自】麻及弟.邢子享医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第七章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中医学称为“肾囊风”“绣球风”,是一种阴囊变应性皮肤炎症,以阴囊剧烈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包、糜烂、渗出、结痂、肥厚、鳞屑等多形性皮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征,是一种难治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其病程反复,常给患者在精神情绪上带来压力和焦虑。 +阴囊湿疹多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和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上大多为慢性或亚急性鳞屑性癣花肥厚皮疹,剧痒。由于奇痒难忍,不少患者用手抓,或用热水烫,引起红肿糜烂,皮肤湿润肥厚及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饮酒吃辣或睡眠不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阴囊湿疹由于发病部位特殊,不易清洁,加上阴毛的刺激,皮肤极易破损。【辨证治则】阴囊皮肤粗糙变厚,为顽固性湿疹,故以清热利湿,润肤解毒组方用药。 +朱某,阴囊湿疹、股癣6年余,阴囊皮肤粗糙变厚,两侧股部内上侧各有手掌大小皮肤粗糙变厚,周围有少量脱屑及多处抓痕,瘙痒明显,使用多种疗法均未见效。某年9月3日开始使用癣证熏药方,因自觉症状较重,故每日烟熏4次,每次15~30分钟,三四天后自述瘙痒减半,已能安睡,2周后瘙痒基本消失、阴囊及股内侧皮肤开始变薄及轻度脱屑,阴囊皮肤因变薄恢复一定的弹性而出褶,股部皮损逐渐缩小,熏疗次数减少到每日2次,局部皮肤有轻度色素沉着,10月14日瘙痒完全消失,股癣基本痊愈,阴囊皮损部外用少量狼毒膏,以后熏疗即减少到隔日1次或数日1次,内服薏苡仁每次15g,每日1次。经长期观察,未再复发。 +【处方】苍术10g,黄檗10g,苦参10g,防风10g,大风子30g,白鲜皮30g,松香2g,鹤虱草2g,五倍子15g。 +制法:共碾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成纸卷,燃烟熏损处。每日1~2次, +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方中苍术燥湿,黄檗、苦参、防风清热祛 +湿毒,消炎止痒;大枫子杀虫解风毒止痒而又 +润肤;鹤虱草杀虫,白鲜皮杀虫止痒祛湿;五 +倍子收涩杀虫;松香收涩止痒。适应证:神经 +性皮炎(癣证),慢性湿疹(顽湿疡),皮肤 +淀粉样变(松皮癣),皮肤瘙痒症(瘾疹)。 +狼毒膏,出自《医宗金鉴》。药物组成: +狼毒、花椒、硫黄、槟榔、文蛤、蛇床子、大 +枫子、枯矾各10g。研细,香油调,与猪胆汁1 +枚和匀,搽患处。主治肾囊风。 +【引自】何清湖.男科病名家医案·妙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辨证治则】由肝经湿热下注,浸淫于阴囊所��。其治疗方法以清热利 +湿、止痒止痛为主。 +王某,46岁。1976年7月20日初诊。患者素日阴囊多汗潮湿,阴囊瘙痒不已,屡经中西药多方治疗不效,近因外涂消炎软膏而加重。刻诊:阴囊表皮大部分糜烂,较少完整皮肤亦布满湿疹,瘙痒难忍,疮面不断渗出黏液,气味腥秽,口干苦,大便干,小便黄。查见形体肥胖,舌质红,边缘红,苔根黄厚且腻,六脉弦滑。 +【辨证】肝经湿热下注。 +【治法】泻肝经之热,燥局部之湿。 +【处方】龙胆泻肝汤内服:龙胆15g,栀子9g,黄芩10g,黄檗10g,生地黄13g,车前子15g,泽泻15g,柴胡9g,当归10g,生甘草6g,10剂。水煎服。 +“苦参饮”(自拟经验方)熏洗患处:海桐皮15g,陈艾叶9g,苦参9g,蒜瓣15g,土茯苓15g,煎水,先熏后洗。“绣风散”(祖传秘方)外敷:五倍子9g,雄黄6g,冰片0.5g,黄檗6g,青黛3g,枯矾3g,全蝎0.5g,红花3g。上药共为细末,香油调后涂患处,或用药末撒敷患处亦可,每3天换药1次, +换药前先用苦参饮熏洗。 +1976年8月2日二诊:阴囊溃疡已愈合,瘙痒明显减轻,患处皮色已转正常,嘱其继用内服药,续用外敷药10余日而愈。 + +本案为乔保钧治疗阴囊湿疹验案之一。阴 +囊湿疹俗称“绣球风”,多由肝经湿热下注, +浸淫于阴囊所致。治疗一方面用龙胆泻肝汤内 +服,泻肝经之热治本,另一方面用乔氏“绣风 +散”外洗治标。“绣风散”中青黛、黄檗、冰 +片清热燥湿而止痛,全蝎、红花活血除风以止 +痒;五倍子、雄黄敛疮解毒,枯矾除湿生肌。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除风活血、止痒止 +痛、敛疮生肌之功,用之得法,取效甚捷。 +【引自】乔振纲.乔保钧医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辨证治则】证属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风生。所以采用利水除 +湿、清热解毒为主。 +赵某,36岁。1983年9月10日初诊。主诉:患肾囊风3年。病史:初起患者阴囊皮肤起丘疹性损害,瘙痒剧烈,搔破流水黄黏,经治稍轻,但反复不愈,渗水日久,皮损日见干燥,皮肤肥厚,瘙痒日轻夜重,不能入眠,屡治无效。症见:阴部皮肤肥厚、粗糙,部分破裂作痛,舌质红,苔薄裂,脉弦 +滑。西医诊断为慢性阴囊湿疹;中医诊断为肾囊风。 +【处方】生地黄30g,玄参10g,当归10g,丹参15g,茯苓10g,泽泻10g,蛇床子10g,白鲜皮10g。 +水煎服,每日1剂。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亦逐渐好转,调治月余 +而愈。 +本案为朱仁康治疗阴囊湿疹验案之 +一。湿疹与皮炎为皮肤科常见病,常迁 +延成亚急性或慢性,可长期缠绵,反复 +不愈。朱老多年观察,摸索规律认为, +初起多属湿热,理应利湿清热,日久已 +见伤阴耗血,矛盾已经转化,切忌再用 +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否则必然会 +助长病势,延久不愈。拟用滋阴除湿,效 +如桴鼓。一般认为,滋阴必致助湿,除湿 +又必伤阴,两者似乎矛盾,实则生地黄、 +玄参滋阴未必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 +不伤阴,两者合用,相辅相成而奏功。 +【引自】高荣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北京:金盾出 +版社,2005,【辨证治则】肝胆湿热下注,致风湿热毒客于肌肤而发病。在治疗上采 +用清肝利胆、清热除湿之法。 +李某,37岁。2000年11月4日就诊。患者患阴囊湿疹10余年,用西药治疗反复难愈,尤以饮酒劳累后病情加重,严重时,剧痒难忍,夜不能寐,苦不堪言。查阴囊潮红,增生肥厚,表面有糜烂、渗液,抓痕。舌质红、舌苔黄 +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阴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中医诊断为肾囊风。 +【辨证】肝胆湿热下注。 +【治法】清肝利胆,除湿止痒。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柴胡、泽泻、木通各10g,栀子、黄 +芩、生地黄、地肤子、白鲜皮、千里光、苦参各15g,车前草、薏苡仁、土茯 +苓、六一散各30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于饭后30分钟后服用。并用药渣加花椒15g,枯矾15g煎水取汁外洗患处。用药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能正常入睡。再服5剂,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又服5剂以巩固疗效,并嘱其忌饮酒,忌食辛辣油腻之 +物,注意饮食起居,服用龙胆泻肝片2个月,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本案为重庆市中医院米要和治疗 +阴囊湿疹验案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 +基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运化失职;或 +久病伤正,肌肤失养;或热邪伤络,迫 +血妄行,致风湿热毒客于肌肤而发病。 +米老认为本病多呈虚实夹杂之象,病因 +复杂,病情迁延,治疗不宜采用一方统 +治,而应辨清虚实,分别急缓,审证求 +因,随证施治,方可取效。 +【引自】米要和.辨证治疗慢性湿疹4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3):17.【辨证治则】阴囊湿疹,属肝肾湿热下注,湿热相搏,滞留肾囊肌肤,则痒痛交作,滋水淋沥,故治以清热利湿。 +李某,25岁。自诉阴囊部瘙痒,流水5天,痒痛交作,步履不便。查:阴囊皮肤潮红,糜烂,滋水淋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肝肾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革薛10g,苦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野菊花10g,车前草10g,泽泻10g,黄檗10g,木通1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 +共用药5剂,诸症消失,痊愈。 +本案为安徽省凤阳县中医院任新 +胜医师治疗阴囊湿疹验案之一。方中 +苦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清热解 +毒;草薛、车前草、泽泻利水通淋; +黄檗清热燥湿解毒;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 +痒;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诸药合 +用,共奏清热利湿之功效,故临床应 +用获得满意疗效。 +【引自】任新胜.草薛苦参汤治疗阴囊湿疹45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 +(6):13.【辨证治则】此病初起风热客于厥阴,失治时为伤阴、血燥之肾囊风。 +其治疗方法以热利湿、滋肝益肾为主。 +张某,29岁。1986年4月20日诊治。自诉阴囊瘙痒已年余,初起食鱼蟹后阴囊有小瘰,瘙痒疼痛加剧。近1个月来逢热阴囊痒甚,并有白屑脱落。症见阴囊皮肤色红、干燥,有白屑,瘙痒时阴茎易举。伴有腰酸,精神疲倦,舌 +红少苔,脉细数。久治未效,邀吾诊治。 +【处方】生地黄15g,泽泻12g,制女贞子、白芍、天冬、麦冬各20g,牡 +丹皮、当归、制何首乌、白鲜皮、知母各10g。 +嘱忌饮酒及辣、虾、蟹之物。服药15天后,瘙痒已除,嘱服六味地黄丸2 +个月,2年后随访未复发。 +厥阴之脉络阴器,鱼蟹动风助热之品客 +于厥阴,故阴囊瘙痒,呈小瘰。失治后热伤阴 +血,风邪化燥,阴囊瘙痒,干燥,有白屑。沈 +老用生地黄、制女贞子、天冬、麦冬、知母滋 +肝肾不足之阴;当归、白芍、制何首乌养肝经 +不足之血;牡丹皮、白鲜皮、泽泻清热利湿止 +痒。使全方补而不滞。服15天后,瘙痒已除, +继用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引自】沈敏南.男科病医案二则.吉林中医药,1990(2):18.【辨证治则】湿毒型阴囊湿疹,所以采用除湿祛风、杀虫止痒组方用药。 +薛某,42岁。于2006年4月就诊,患者两侧腹股沟及阴囊部瘙痒3年余,冬轻夏重,近1个月来,奇痒难忍,夜间加重,无法入睡,就用针刺或钢刷挠,使皮肤出血才止痒。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均疗效不佳。检查腹股沟及阴囊皮肤粗糙,多处有抓痕、出血点,红肿,严重感染。给予西药抗感染治疗5天后,皮肤结痂,红肿消失。 +湿疹熏药药方:地肤子、蛇床子、百部、蓖麻子、艾叶、苦参、苍耳子叶、白鲜皮各30g,花椒15g。 +上药混合共碾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1~2 +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每日2次,2天后瘙痒减轻,可以入睡。1周后,瘙痒发作次数减少,2周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熏药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 +临床实践中在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治疗外科皮肤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湿疹 +熏药方中地肤子、蛇床子、花椒、蓖麻 +子、苍耳子叶均能润肤止痒,百部、苦 +参、白鲜皮杀虫止痒,艾叶、花椒温和 +解风毒而止痒。诸药共奏除湿祛风、杀 +虫止痒之功。此方法经济实用、价廉、 +简便,值得推广。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男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因湿性黏滞,缠绵难愈,其病迁延日久,渗水过多,又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故以养血润燥、清热利湿为主。 +王某,30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3个多月前因田间劳动后出现阴囊部起红斑丘疹,痒甚,抓后有少许渗出,用盐水外洗及皮康王软膏涂搽后效果不佳,皮损逐渐加重,糜烂并扩散至整个阴囊,痒痛不适,行走困难。查阴囊皮肤潮红肿胀,密集丘疹及片状糜烂,部分表皮剥脱,大量渗出、结痂,阴茎腹侧亦有类似皮损,包皮轻度水肿。诊断为阴囊急性湿疹。 +【处方】当归贝母苦参汤:当归、龙胆、苦参各15g,茯苓8g,浙贝母、 +生地黄、黄檗、黄芩、车前子各12g,徐长卿10g,浙贝母、苍术各9g,薏苡 +仁3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同时外用自制湿疹溶液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1小时。同时配合外用治疗,有渗出者用自制湿疹溶液湿敷,皮损粗糙肥厚者外用激素软膏。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避免局部烫洗、搔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1周后皮疹明显好转,���痛不适症状减轻,渗出基本消退。继续服上方7剂,皮疹大部分消退,遂减龙胆草、黄芩、茯苓、车前子,续服5剂,皮疹消退,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当归贝母苦参汤出自《金匮要略》,其原 +方主治血虚夹有湿热,病在下焦的妊娠小便不 +通之症。方中当归养血润燥、活血通络,贝母 +排浊祛湿、清热解毒,苦参清热除湿、通络止 +痒,全方具有养血润燥、清热除湿、通络散结 +之功。阴囊湿疹属中医学“肾囊风”,中医学 +认为多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会阴 +部肌肤所致。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 +利湿之品,造成阴血亏虚。治疗如单利其湿则 +更伤其阴,单滋其阴血则有碍于湿,故采用具 +有养血润燥清热利湿之当归贝母苦参九加味正 +合其病机。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第八章附睾炎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附睾炎多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性疼痛,附睾肿胀,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附睾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附睾炎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多处于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时期,若所欲不遂,手淫过度,或意外损伤可使气血瘀滞;若房事不节(不洁)可使虚火内炽或感染毒邪。慢性附睾炎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附睾局部炎症,本病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精囊炎,或伴发睾丸炎等病,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大多为单侧发病,亦可有双侧同时发病,其病复杂,病程长,顽固难愈、极易复发。【辨证治则】肝肾阴亏,兼有湿热下注所致。立法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刘某,15岁。右侧阴囊内肿痛1周,开始伴有发热,经西药治疗后体温已降,但局部肿痛仍在,行动困难。察其痛苦外貌,右侧阴囊肿大,表面皮肤水肿光亮,触痛明显,右侧肾子肿大约8cm×8cm,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血白细胞38×10°/L,中性粒细胞0.95。 +【处方】金银花30g,赤芍15g,蒲公英30g,牛膝15g,马尾连6g,黄檗9g。 +水煎服;西黄丸每次3g,每日3次。3剂后,症状未减,血常规稍降。 +内服同前,外用铁箍散膏与化毒散软膏混合外敷局部。又3日后,肿痛已减,血白细胞13.8×10°/L,中性粒细胞0.79。上方加活血透托之剂。 +【处方】金银花30g,赤芍15g,蒲公英30g,牛膝15g,马尾连9g,黄檗 +9g,炒皂角刺9g,大黄9g。继服西黄丸。 +6日后局部肿痛见消,右侧肾子6cm×6cm,上方加红花、当归尾。5日后停上述外用药,改为马齿苋、败酱草水煎外洗。总体治疗1个月后疼痛已减,但局部质地较硬,右侧肾子5cm×3cm,血常规正常。治以清热解毒,破瘀软坚。 +【处方】蒲公英30g,牛膝9g,马尾连9g,黄檗9g,莪术9g,三棱9g,白术9g,红花9g,当归9g,生甘草6g。 +总体治疗2个月后诸症消失,右侧肾子较对侧稍大,压痛消失,重压时有不适感。服用散结灵、茴香橘核丸收功。 +病初常为毒热壅盛,治疗宜重用清热解 +毒,佐以活血消肿,治疗痈肿“以消为贵”, +湿热下注必导致气血壅滞,早期清热解毒与活 +血消散同用,一则去其热毒遏其势,二则畅其 +气血促其消;热象逐渐消退后,加强活血透托 +之力,应用炒皂角刺、生穿山甲(代)、红 +花、当归尾促其或溃或散;如未溃破,局部坚 +硬难消,加用莪术、三棱化瘀软坚散结。病程 +迁延,热象已不明显,气血壅塞、经络阻滞的征 +象较为突出,治疗应以活血消肿、软坚散结为 +主,佐以解毒;待其气血流通,肿痛稍减,而见 +气阴两伤之象,则加用党参、熟地黄、石斛补益 +气阴以扶正。应及早配合活血行瘀、解毒消痈的 +西黄丸,应及时、量足,促其未溃而内消。 +【引自】贾玉森.男科病名家经验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辨证治则】起病缓慢,睾丸部逐渐肿大,可触及硬结,疼痛轻微,阴 +囊不红不热,迁延日久,才形成脓肿。治宜滋阴除湿、化痰通络。 +张某,30岁。1963年7月30日初诊。4个月前每在阴雨之时则感两侧睾丸隐痛,步履时亦牵引作痛,甚至不能下蹲,曾诊为“睾丸附睾炎”。现阴囊粗大下垂,副睾丸肿胀,行动时少腹引痛,腰酸不耐久立,头晕,小溲色 +黄,溺时不畅。脉弦,舌边尖红、苔糙腻而厚。 +【辨证】肝气失疏,湿热交阻。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处方】橘叶、橘核各9g,赤芍、白芍各6g,牡丹皮9g,稽豆衣9g,酸枣仁15g,赤茯苓12g,白蒺藜(去刺)9g,通草4.5g,建泽泻9g,桑寄生9g,忍冬藤9g,滑石(包煎)9g,生薏仁15g。6剂。 +二诊8月7日:睾丸肿胀渐减,站久则阴囊滞胀而下垂,余症同前。湿热蕴阻之故。再予前方��稽豆衣、白蒺藜、忍冬藤,加佩兰梗6g。4剂。 +三诊8月10日:睾丸肿胀渐消,一阴囊亦已上缩,小便色清,溺时畅利, +惟腰酸不宜多行久立。前方加陈皮4.5g。 +服药4剂,诸症大减,腰酸如故,舌苔厚腻不化,湿热未清,上方去橘 +叶、橘核,加制苍术4.5g,山药9g,黄檗4.5g。连服12剂而愈。 +子痈,乃指生于睾丸部的痈。有急性、 +慢性之分。急性的多由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 +成。起病急骤,阴囊红肿灼热,睾丸肿硬,疼 +痛剧烈,伴有畏寒发热。此与急性睾丸炎相近 +似。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慢性者多由肝 +肾阴亏、络脉空虚、痰湿凝聚所致。 +本例系湿热下注肝经之络所致,故治用清 +利湿热、疏肝理气而取效。此病见头晕、腰酸 +足软,不可误作肾阴虚治之,因脉弦,舌苔糙 +腻而厚,小便不畅,乃真实假虚之证,不可被 +假象所惑。 +【引自】上海市卫生局.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施今墨 +【辨证治则】本案起源于外伤,加重于感受寒湿,久病深沉,治之非 +易,所以采用温补肾阳、除积冷、消肿痛之法。 +温某,30岁。9年前睾丸曾被碰伤,肿大疼痛,经治疗即消肿,数月后结婚,睾丸又肿,不久即遭日寇逮捕,居处阴暗潮湿,睾丸肿痛日渐加重。抗战胜利后屡经治疗,时肿时消,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各地无暇治疗,痛苦亦不严重,近年来又感病情进展,某医院诊断为慢性附睾炎。现症:阴囊湿冷,每受 +寒湿,睾丸即肿而痛,并有下坠感,饮食、二便无异常。舌苔正常,脉沉迟。【辨证】寒湿入侵下焦。 +【治法】除积冷,消肿痛。 +【处方】盐橘核10g,盐荔核10g,盐小茴香(酒炒)10g,山楂核30g,巴戟天10g,葫芦巴10g,熟附子6g,桂枝5g,白芍(盐炒)10g,韭菜子6g,海浮石(布包)10g,升麻6g,细辛6g,熟地黄10g,瓦楞子30g,沙苑子10g,刺蒺藜10g,炙甘草(醋炒)6g,川楝子10g。 +二诊:服药7剂,平和无反应,病已深久,加强药力再服。 +【处方】盐橘核10g,盐荔核10g,盐小茴香6g,巴戟天10g,葫芦巴10g,熟附子10g,柴胡3g,白芍10g,炙升麻3g,酒当归6g,川楝子6g,炙甘草3g,沙苑子10g,刺蒺藜10g,肉桂2g,沉香1g。 +研细末装胶囊,分2次随药送服。 +三诊:服药7剂,下坠较好,肿痛依旧,即将出差,携丸药服用较便。每日早服茴香橘核丸10g,午服补中益气丸6g,晚服参茸卫生丸1g。 +四诊:出差1个月,丸药未曾中断,阴囊湿冷,睾丸坠痛均见好转。每日早服茴香橘核丸10g,午服桂附八味丸10g,晚服人参鹿茸丸1丸。 +五诊:又服丸药1个月,诸症均感好转,效不更方,前方再服1个月。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 +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 +“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 +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 +断不可同日而语。施老十分擅用“对药”, +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 +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 +效。他不仅善用大方,其使用单方、小方也得 +心应手,效如桴鼓。他在治学方面极为严谨, +认为:“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 +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 +以致误。” +【引自】施小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辨证治则】患者为副睾丸炎症,拟消肿止痛之法。 +秦某,40岁。左睾丸肿大,剧痛,其余均佳。 +【处方】盐橘核10g,盐荔枝核10g,赤芍6g,白芍6g,桂枝3g,川楝子 (醋炒)10g,炒黄连3g,杏仁6g,桃仁6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醋柴胡5g,酒延胡索6g,盐小茴香5g,酒当归10g,酒川芎5g,生地黄10g,熟地黄 +(砂仁5g同捣)10g,山楂核10g,炙甘草3g。2剂。 +二诊:疼痛似愈,但睾丸仍肿,大便秘结。 +【处方】赤芍6g,白芍6g,桂枝5g,熟地黄10g,生地黄(细辛1.5g同捣)10g,盐橘核10g,盐荔枝核10g,苦桔梗5g,炒枳壳5g,桃仁10g,杏仁10g,酒大黄炭5g,川楝子(巴豆3粒打碎,同炒)10g,醋柴胡5g,炒黄连3g,盐小茴香3g,山楂核10g,川杜仲10g,炒川续断10g,土茯苓24g,赤茯苓10g,炙甘草3g。 +本案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淋毒 +侵及而致,故加用土茯苓、赤茯苓清淋毒,见 +便结丸肿用大黄、巴豆、枳壳软坚通便。值得 +指出的是,睾丸、附睾承处外阴,是足厥阴经 +所过之处,而与少阴肾经相系,所以方中均用 +生熟地黄、细辛以通肾气,桂枝、柴胡、芍药 +以疏肝通络,是为贴切。 +【引自】施小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北京: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01. +【辨证治则】肝经湿热郁滞,膀胱气化受阻。故以疏肝利湿、通阳利 +���组方用药。 +韩某,39岁。1993年7月22日初诊。有前列腺炎病史,3天前突发左侧睾丸肿胀疼痛。西医诊为“急性附睾炎”。服消炎药2天,胀痛未减,转请中医治疗。现左侧睾丸坠胀剧痛,上引小腹,不可忍耐。小便不利,口渴,心烦。舌胖,苔白,脉 +沉弦。 +【处方】茯苓30g,猪苓16g,白术10g,泽泻16g,桂枝4g,川楝子10g,木通10g,小茴香3g,天仙藤20g,青皮6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服药1剂即痛减,3剂小便自利,7剂服 +完而病瘳。 +本案睾丸疼痛上引小腹,小便不利,属 +古之“癃疝”之证。其证候特点是痛、胀、 +闭。总由肝郁气滞,经脉不利,膀胱闭阻所 +致。肝主疏泄,其脉“过阴器,抵小腹”。 +若肝气郁滞,疏泄不畅,则使三焦水道不行, +膀胱气化不利,经脉运行闭阻。故见睾丸胀 +痛,痛引小腹,小便不利。水气不化,津不上 +承,则见口渴。舌胖,苔白,脉沉而弦,皆为 +气滞水湿不化之象,故治当疏肝理气止痛,通 +阳化气利水。本方为“茴楝五苓散”去葱白加 +木通、天仙藤、青皮而成。方用川楝子、小茴 +香、青皮,疏肝理气止小腹之痛;五苓散加木 +通能温阳化气利小便;妙在加天仙藤一味,既 +能活血通络,又能行气利水,为治疝气痛之要 +药。服用本方能使肝气畅,水气行,疼痛止, +小便利,而癃疝自愈。 +【引自】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渡舟.北京: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02.【辨证治则】本案睾丸疼痛上引小腹,见小便不利,属古之“癃疝”之 +证。故治当疏肝理气止痛,通阳化气利水。 +韩某,39岁。有前列腺炎病史,3天前突作左侧睾丸肿胀疼痛。西医诊为“急性附睾炎”。服消炎药2天,胀痛未减,转请中医治疗。现左侧睾丸坠胀剧痛,上引小腹,不可忍耐。小便不利,口渴,心烦。舌胖,苔白,脉 +沉弦。 +【辨证】肝经湿热郁滞,膀胱气化受阻。 +【治法】疏肝利湿,通阳利水。 +【处方】茴楝五苓散加减:茯苓30g,猪苓16g,白术10g,泽泻16g,桂 +枝4g,川楝子10g,木通10g,小茴香3g,天仙藤20g,青皮6g。 +服药1剂即痛减,3剂小便自利,7剂服完而病瘳。 +本案为刘渡舟治疗附睾炎验案之 +一。本方为“茴楝五苓散”去葱白加木 +通、天仙藤、青皮而成。方用川楝子、 +小茴香、青皮疏肝理气止小腹之痛;五 +苓散加木通能温阳化气利小便;妙在加 +天仙藤一味,既能活血通络,又能行气 +利水,为治疝气痛之要药。服用本方能 +使肝气畅,水气行,疼痛止,小便利, +而癃疝自愈。 +【引自】陈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 +祝 +【辨证治则】舌暗红、苔白,脉细弦,证属寒凝气滞,络脉不通。其治疗方法以散寒温经、理气散结、化瘀通络为主。 +徐某,30岁。1991年6月24日初诊。以左睾丸肿痛1个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于今年5月中旬始左睾丸肿胀疼痛,伴发热38.5℃左右,经作者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发现左附睾处可及1cm×0.8cm之硬结,质硬,触痛明显。局部B超提示符合附睾炎。给予西药抗感染治疗2周后体温正常,但睾丸疼痛硬节无改善,外科为除外肿瘤之可能,建议其手术切除,被患者拒绝。既往嗜酒多年,病前有酗酒及过食生冷史。现症:患侧睾丸红肿消退,仍有1cm×0.8cm之硬结,触痛明显,饮食、二便如常。 +【治法】散寒温经,理气散结,化瘀通络。 +【处方】炒小茴香10g,橘核10g,荔枝核10g,益智10g,当归10g,丹参 +30g,王不留行10g,生薏苡仁30g,生牡蛎(先下)3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服药14剂,左睾丸胀痛、触痛均减轻,结节缩小至0.5cm×0.6cm大小。守方加桔梗10g,连翘10g,乌梅10g,香附10g,连服1个月余,结节消失,肿痛告愈。 +附睾炎多由泌尿生殖系统继发感染所致, +分属于中医学“子痈”“子痛”“子痰”等范 +畴,常见病因有湿热下注,蕴结成毒,阻于肝 +肾之络,结于肾子;或肝失疏泄,气滞血瘀, +发于肾子,延成硬结所致。本案病前饮酒无 +度,恣食生冷,致肝经湿热下注阴囊形成红肿 +疼痛,虽经抗感染治疗热邪消退,肿痛减轻, +但湿阻气机,寒从中生,寒凝血滞,硬节乃 +成。根据“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小腹……气 +逆则睾肿卒疝”之说,以温经止痛、理气散结、 +化瘀通络为主治疗。方用炒小茴香、益智温肝 +散寒;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当归、丹参、王 +不留行化瘀通络;生薏苡仁、生牡蛎软坚消肿, +施治得法,病获痊愈,使患者免除手术之苦。 +【辨证治则】子痈,症属湿热下注,络于肝脉。治拟清利肝经湿热,兼以软坚散结。 +��某,32岁。2002年3月20日初诊。诉阴囊下坠疼痛2天,近日加重。患者于2年前因饮酒及性生活不当引发急性左附睾炎。附睾肿大疼痛,当地医院以抗感染药物治疗,症状改善,附睾头部仍有小硬结,局部压痛,阴囊下坠不适,一直不缓解,遂来作者医院诊治。现症见患者阴囊疼痛不适,下坠感,牵及小腹疼痛,活动多后加重,会阴及阴囊部潮湿。检查左附睾头部增大,可扪及硬结,舌暗、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子痛;西医诊断为慢性附睾炎。中医治疗以清利肝经湿热,兼以软坚散结。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12g,柴胡12g,黄芩9g,栀子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泽泻15g,柴胡12g,甘草9g,车前子(另包)15g,延胡索15g,小茴香15g,橘核15g,荔枝核15g,皂角刺15g,白芷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同时用药渣熏洗会阴及阴囊部。 +二诊:服药后患者阴囊下坠疼痛症状减轻,排尿较通畅,舌脉同前,前方加红藤15g,继续服用2周,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睾丸部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轻,阴囊潮湿感减轻,扪及附睾硬结变软,压痛减轻,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前方减当归、生地黄、车前子,加莪术15g,穿山甲(代)9g,以加重软坚散结之功。继续服用2周,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各种症状均减轻,附睾硬结变软变小,压痛消失。继续服药2周后将该方制成水丸,再服用2个月,各种症状均消失,遂停药观察,至今6个月余未复发。 +慢性附睾炎属中医学“子痈”范畴,肝 +脉络阴器,肝经湿热下注于阴器,则出现阴囊 +下坠疼痛不适,以及附睾硬结等症。治以清肝 +经之热,又因已经为慢性,形成附睾硬结,故 +以软坚散结之法,坚持治疗,同时局部药物热 +敷,可增加治疗效果。 +【引自】贾玉森.男科病名家经验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辨证治则】本病乃外感湿热毒邪,侵犯肝经,循经下注,结于宗筋而 +成。治疗以解毒散结、化瘀消肿为大法。 +张某,32岁。200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右侧阴囊肿大、疼痛1天,无明显诱因。体检:右侧附睾增大,质地较硬,与睾丸界限不清。左侧睾丸、附睾大小、质地均正常。体温38.2℃,血常规:白细胞8.9×10°/L,淋巴细胞0.16。B超示右侧附睾增大,大小约15mm×13mm,并伴少量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睾丸、左侧睾丸和附睾均未见异常。提示:急性附睾炎并少量睾丸鞘膜 +积液。 +【处方】金银花30g,皂角刺、赤芍各12g,连翘、玄参、茯苓各15g,浙贝母、生大黄、川楝子、生甘草各10g,炒穿山甲(代)、制乳香、没药各 +5g。 +治疗初期的前7天,以该方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待凉后再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后7天仍以上药为主并加三棱、莪术各12g,生牡蛎30g,每日 +1剂,水煎服,并用药渣热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 +3天后症状和体征均大有好转,调治2周后痊愈。 +方中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等清热 +解毒;湿热毒邪内侵,必致气血壅滞, +故以赤芍、炒穿山甲(代)、乳香、 +没药以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与清热解毒 +之药并用,一可泻其热毒以遏其势,二 +则畅气血以促其消。生大黄既可清泻热 +毒,又可化瘀散结。川楝子既可清热疏 +肝理气,又可引药归经。诸药并用共 +奏解毒散结消肿之功。由于“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理渝骈文》),故在内服中药的同 +时,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予以冷 +敷、热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引自】何清湖.男科病名家医案·妙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辨证治则】辨为寒凝夹瘀热证,治当温阳散寒,兼清郁热。 +李某,27岁。1年前睾丸红肿热痛,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睾丸炎,在南阳某医院住院治疗10余天,病情未有好转,即转入郑州某省级医院,诊断为急性睾丸炎、附睾炎,住院治疗20余天,病情控制。出院后睾丸肿痛又复发,再次住院治疗可效果不佳,因其姑姑在郑州工作并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睾丸肿痛如针刺,怕冷喜热,口渴欲饮热水,手足不温,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紧略数。给予阳和汤与大黄牡丹汤合方。 +【处方】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10g,白芥子6g,干姜炭3g,大黄12g,牡丹皮3g,桃仁9g,瓜子12g,芒硝8g,生甘草3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二诊:睾丸肿痛减轻,大便转溏,减大黄为6g,芒硝为6g,以前方6剂。 +三诊:睾丸肿痛好转,大便仍溏,减大黄为3g,芒硝3g,以前方6剂。 +四诊:睾丸肿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悉除,以前方6剂。随访6个月,一切正常。9; +根据睾丸肿痛、怕冷喜热辨为寒凝,再 +根据睾丸肿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因舌质暗红瘀 +紫、苔薄黄辨为瘀热,以此辨为寒凝夹瘀热 +证。方以阳和汤温阳通脉,散寒养血;以大黄 +牡丹汤泻热祛瘀,消肿止痛。方药相互为用, +以奏其效。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男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病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以致气血凝结而成。所以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组方用药。 +邵某,38岁。1975年6月25日初诊。1周前全身关节酸楚,畏寒发热,右侧睾丸下坠胀痛,向下影响到腹股沟,右侧腰部也疼痛,活动不利,曾到某门诊部外科诊治,诊断为急性睾丸炎,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后热略退,但局部红肿疼痛加重,腰部不能直立,大便5日未解。 +初诊:右侧阴囊红肿光亮,压之疼痛,睾丸、附睾、精索皆肿大,右腰背有叩击痛。白细胞计数10.8×10°/L,中性粒细胞0.84。尿常规:红细胞1~2个/HP,白细胞7~9个/HP。苔黄腻,根厚,脉弦滑数。 +【辨证】肝胆实火,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湿热,泻肝胆实火。 +【处方】当归龙荟丸加减:龙胆9g,当归9g,黄檗12g,栀子12g,生大黄(后下)9g,木香9g,川楝子9g,荔枝核12g,苍术9g,革薛30g。3剂。另:黄连片5片,每日3次。 +外敷:金黄膏掺十香散。另加用阴囊托,不至下坠,腰部热敷,每日2次。 +6月28日二诊:药后日大便2次,阴囊肿胀疼痛已减,腰痛已止,活动自如,胃纳转香,发热也退。苔黄腻渐化,脉弦细带数。再拟前法出入。 +【处方】龙胆4.5g,黄芩9g,黄檗9g,栀子12g,茯苓30g,蒲公英30g,当归9g,橘叶、橘核各9g,川楝子9g。4剂。外敷同前。 +7月2日三诊:阴囊肿胀全退,惟睾丸仍稍肿大,略有压痛。苔、脉正常。拟和营泻热,解其余毒。 +【处方】当归9g,赤芍12g,防已12g,黄檗9g,忍冬藤30g,生地黄12g,王不留行12g,薏苡仁12g。4剂。 +另:小金片每日3次,每次4片。7月10日随访,已痊愈。 +本案为顾伯华治疗附睾炎验案之一。急性睾丸炎,中医学称“子痈”,用龙胆泻肝丸清利湿热,泻肝胆实火,方是正法。此病例实火重,大便秘结,所以取当归龙荟丸之意,药后便解热退。余留睾丸肿大,加活血散结之品很快收功。 + +【引自】顾伯华.外科经验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九章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是常见疾病,以患侧睾丸肿胀、阴囊偏坠、无痛感、用手电筒照射肿物可透光为特征,是睾丸鞘膜囊内液体积聚过多而形成的囊性病变。由于腹鞘膜突在出生前后未能闭合而形成的鞘膜腔,导致液体积聚、扩张而形成梨形的腔囊。部分先天性鞘膜积液患者因鞘膜腔与腹膜腔之间有相通的管道而形成交通型的鞘膜积液,表现为液体能随体位的改变在鞘膜腔内来回流动,临床常出现阴囊时大时小的变化。长期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运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如果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鞘膜积液属于中医学“水疝”范畴,中医学认为,脾常不足,肾常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本病病位在肝、肾,病源在脾,多因脾虚健运失司,水湿内生,进而影响肝的疏泄,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或寒湿内侵,留滞厥阴肝经,使水湿下流停滞肝脉而成水疝之症。徐福 +【辨证治则】本例囊肿睾痛,血滞湿阻明显。治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 +解某,48岁。患者左侧睾丸肿痛1个月余,全身无寒热,在某医院查血丝虫3次,均阴性。拟诊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左侧精索附睾炎”。患者8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刻诊:左侧阴囊明显肿大,皮色不变,透光试验(+),附睾头部触痛明显,精索粗大,舌质红、苔根薄微腻,脉细弦。 +【处方】刘寄奴30g,炒穿山甲(代)6g,忍冬藤15g,草薛15g,橘核10g,荔枝核12g,小茴香4.5g,赤芍、赤茯苓各10g,薏苡仁30g,苍术10g,焦山楂、焦神曲各10g。5剂。 +5天后阴囊及精索之肿痛已有好转,附睾头部触痛缓解。上药共服1个月,诸症悉平。 +方中草薛分清渗浊、除湿消肿, +刘寄奴、炒穿山甲(代)、忍冬藤、赤 +芍破血行瘀、清热透达、利湿消肿,橘 +核、荔枝核、小茴香入睾理气,气行则 +血行,湿随气行;复入赤茯苓、薏苡 +仁、苍术、焦山楂、焦神曲,既能化湿 +消积,又能和中助运,以防攻破有余, +克伐脾胃。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q +【辨证治则】证属肝气失疏,痰湿停滞厥络,而成水疝。治拟疏和厥络、化痰行水。 +方某,11岁。1987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右腹股沟部肿块1个月余,起因不详,外院诊断为“精索鞘膜积液”,因惧手术,而来作者医院求治。刻诊:患者神可,体无明显不适,纳食、二便正常;右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约2.5cm×2cm大小,边界清楚,触之无肠型样感,按压有囊性波动感,平卧时无回纳,压痛不明显,两侧睾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橘核丸加减:橘核10g,大茴香6g,木香6g,金铃子10g,海藻12g,昆布12g,海浮石10g,北沙参10g,食盐1g,生甘草3g。 +11月19日复诊:自服药后肿块减小,至11剂时肿块已消失。查体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再予5剂加以巩固,并嘱观察。 + +此案精索鞘膜积液,不与腹腔及睾 +丸鞘膜相通,可发生于精索部或腹股沟 +管内,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医学则认为 +是由厥络瘀阻、痰湿停聚所致。徐老用 +疏和化痰之剂,中加食盐取其“成走血 +分”“疗疝气”(《本草纲目》),药 +证相符,奇效昭彰。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辨证治则】系由脏气未充,水湿内聚,下流阴囊,厥阴之脉为水湿所 +阻,气不流畅所致。治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健脾温通。 +吴某,5岁。1996年10月15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阴囊肿大半年余,曾住院治疗,未果。刻诊:阴囊坠胀肿大似球,皮色光亮,下腹隐痛,便溏。 +【辨证】七疝厥阴。 +【治法】疏肝和络,健脾温通。 +【处方】橘核丸加减:橘核、川楝子、北沙参、延胡索、海藻、昆布各10g,木香(后下)、大茴香、枳壳、厚朴各6g,木通3g。 +7剂。15天后复诊:阴囊缩小至基本正常,大便亦实。原方加肉桂1g,续服 +告愈。 +本案为徐福松治疗睾九鞘膜积液验案之 +一。“睾丸鞘膜积液”系西医学病名,中医学 +称之“水疝”。徐老认为七疝统属厥阴,治疝 +不离疏肝理气,制方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健 +脾温通。方中橘核、木香辛泄苦降,以疏肝调 +气;枳壳、川楝、延胡索、川厚朴入厥阴气分 +血分,行疏肝和络、行气止痛、燥湿健脾之 +功;昆布、海藻软坚消肿;木通通利血脉, +导湿下行;大茴香温厥阴以散寒;北沙参扶 +正养阴,以润温燥之性;少佐肉桂温阳化气以 +行水。诸药配伍,直达厥阴肝经,共奏疏肝和 +络、健运温通之功,故取速效。 +【引自】刘思宜,等.徐福松男科杂症举隅.四川中医,1998(1):30.【辨证治则】本症由肝气失于疏利,复感寒湿,病久元气虚衰所致。治 +以温经活血、祛瘀消肿为主。洪某,52岁。患者自1958年起患本症,至1963年初,症势渐渐加重,阴囊肿大如壶,坐卧均作胀,行走时有重坠感,抽血检查末检出幼丝虫,诊断为阴囊鞘膜积液。曾抽液多次。每次抽出50~200mL。色黄澄清,数日后又恢复如故,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不愿手术。改为中药治疗。先服6剂利水之中药,未见效果。换方,另内用、外敷中药治疗。 +【处方】内服方:柴胡(盐水炒)4.5g,白芍(炒)4.5g,台乌药9g,广木香3g,小茴香2g,川楝子9g,橘核、荔枝核各6g,青皮、陈皮各4.5g,炒枳壳4.5g,丹参9g,川厚朴4.5g,升麻(炙)9g,黄芪(炙)9g,炙甘草3g。外敷方:肉桂1.5g,乳香(炙)4.5g,没药(炙)4.5g,片姜黄9g,赤芍 +(炒)9g,制川乌、草乌各4.5g。 +内服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外敷药共研细末,用陈酒、白蜜调成糊状,以纱布包,加热后热敷局部。每日2次,每次1小时以上。每料可用1周。 +患者经内服、外敷共治40余天,阴囊鞘膜积液全部吸收。停药至今已有8个多月。未见复发。 +本案用天台乌药散合补中益气 +汤加减,取乌药、木香、茴香、川楝 +子、青皮以疏肝理气;升麻、黄芪以 +补气升陷;肉桂、制川乌、制草乌、 +乳香、没药等,以温化寒湿、祛瘀消 +肿。抓住病机,重用温经活血、理气 +化湿之品,故疗效满意。此外,在治 +疗过程中,患者应减少活动,注意休 +息,防止用力及负重,对疾病的恢复 +有一定帮助。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寒湿浊邪侵入厥阴,以致肝经气血不和,经络郁阻。其治疗方法以暖肝化浊、利气散结为主。 +徐某,4岁。1993年3月18日初诊。患儿6个月来右侧睾丸逐渐肿胀,阴囊偏坠,曾在外院求治,诊断为附睾炎。投以先锋霉素V0.5g肌内注射,每日2次。庆大霉素4万U加5%葡萄糖注射液150mL滴注5天,无效,转入省级医院外科,诊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医生动员手术。家长惧开刀之苦,而来诊。症见右侧睾丸肿胀,阴囊明显偏坠,胃纳一般,溲清便溏,肿胀睾丸不热,触之无痛,囊性感强,酷似鱼螵。透光试验阳性,血常规及胸部X线片正常。亦无腮腺炎病史。苔薄白质淡红��脉细滑。 +【辨证】寒湿侵入肝经,气血不和。 +【治法】拟暖肝化浊,利气散结施治。 +【处方】荔枝核(打碎)5枚,炒小茴3g,炒橘核5g,小青皮5g,川厚朴5g,木通5g,川草薛5g,川楝子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服药7天后睾丸肿胀及囊性感有减,透光区域缩小,惟胃纳较差。乃于前方加焦神曲10g,再服药15天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中医学文献 +无此病名。《幼幼集成》:“有肿而不 +痛,由中湿所致。卵虽肿而无热,腹不c②2。 +痛。”其症状描述酷似本病。又云: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故疝气者,寒邪 +结聚而成也。”对病因病理也有详尽 +论述。据此,其病位在肾(睾丸为外 +肾),病变在肝。睾丸位居阴器之末, +重浊之邪凝聚而成。而取荔枝核“入肝 +肾,散滞气,辟寒邪”。小茴香疏肝理 +气、温肾祛寒,橘核行气散结,川楝 +子、小青皮利气疏肝,厚朴行气燥湿, +木通、草薛利下焦湿浊。全方辛温之品 +居多,走肝经之路是其能事。辛者能散 +能疏,温者祛寒暖肝。厥阴气血调和, +寒湿之邪可除。药证合拍,其效显著。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证属肾阳不足,瘀血阻络。治拟温肾利水,活血化瘀组方 +用药。 +许某,15岁。1992年10月就诊。诉自幼发现阴囊左侧肿大,曾在多家医院诊为睾丸鞘膜积液,并进行非手术治疗,如针吸、中药口服、中药外敷等,均无明显好转,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因畏惧手术,慕名求治。查其阴囊左侧肿大为8cm×5cm×5cm,皮薄光亮,透光试验阳性,B超提示阴囊左侧内有积液,睾丸大小正常。舌苔薄白,舌下脉络紫暗,脉沉迟。诊断为“水疝”(睾丸鞘膜积液)。 +【治法】温肾利水佐以活血化瘀。 +“水疝散”:桂枝5g,茯苓10g,泽泻10g,猪苓10g,白术10g,丹参15g,荔枝核10g,橘核3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2周后复查肿胀减半,再以原方治疗 +2周后,B超提示左侧阴囊积液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中医学对本病最早而又确切的描述载于 +《儒门事亲》一书中,谓:“其状肾囊肿痛, +阴汗时出,囊肿而状如水晶。”谢老在博采众 +长的基础上,认为“肾阳不足,水湿停滞,瘀 +随阻络。是此病的主要原因”。因睾丸属肾, +肾主水司二便,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湿停 +聚,便可集注肾囊。故在本病的治疗中,要着 +重温肾助阳,化气利尿。正所谓“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但患者多为发病几年后就诊,古 +有“久病必瘀,脉络闭阻,气血不畅”之论, +因此单纯温肾助阳,阳气难达病所。欲达速 +效,当在温肾助阳的同时酌用活血化瘀之品, +以使络脉通畅,气血调达,阳气得以温煦,水 +湿得以气化。“水疝散”正是在此基础上组方 +而成的。方中以“五苓散”温肾助阳,化气利 +水,佐以丹参、橘核、荔枝核活血理气散寒止 +痛。总之,本治疗宜于温化,慎用寒凉,以避 +免出现“冰伏”之弊。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辨证治则】辨为阴虚瘀结证,治当滋补阴津、活血化瘀之法。 +尚某,43岁。在5年前发现睾丸胀痛、牵拉下坠感,当时未引起重视,约2个月后,症状表现加重,在郑州几家医院检查,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住院 +治疗2周,出院后症状表现时轻时重,服用中西药则症状解除,可停药后又复发,近因睾丸胀痛下坠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睾丸下坠胀痛如针刺,五心烦热,舌质暗红边夹瘀紫,少苔,脉沉细涩。 +【处方】化瘀养阴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当归12g,赤芍12g,桃仁10g,桂枝10g,蒲黄8g,丹参10g,生地黄12g,黄精12g,沙参12g,川楝子10g,砂仁8g,水蛭6g,虻虫3g,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次。 +二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五心烦热止,以前方6剂。 +四诊:睾丸下坠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睾丸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正常。 +根据睾丸下坠胀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再 +根据五心烦热、少苔辨为阴虚,因舌质暗红边 +夹瘀紫、脉沉细涩辨为阴虚夹瘀,以此辨为阴 +虚瘀结证。方以化瘀养阴汤清热凉血,养阴化 +瘀;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兼防化瘀药伤 +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引自】王付.男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乃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下注,郁结阴器。治宜健��� +益气、利水除湿。 +李某,10岁。1995年8月23日初诊。患儿30多天前出现全身水肿,皮肤广 +泛性紫癜伴双侧阴囊肿大,半个多月前急诊入院。经各项检查,诊断:①睾丸鞘膜积液;②过敏性紫癜(混合型);③紫癜性肾病。给予抗炎、激素、止血、利尿、免疫抑制药及输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多种方法治疗半个多月,病情未见缓解,阴囊肿大加重。遂求治于戴老。刻诊:神疲少气,面色萎黄,全身水肿,遍布瘀斑,小溲短少,大便稀溏,舌质紫暗,舌边齿印,舌苔白厚,脉细而缓。查:阴囊肿大,直径达12.3cm,状如水晶,皮薄如纸, +有一触即破之状。脉症合参,戴老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水疝”范畴。 +【处方】五苓散加味:茯苓皮、猪苓各15g,泽泻、白术各10g,桂枝7g,生黄芪45g,益母草15g,牛膝、青皮、大腹皮、荔枝核各10g。 +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尿量明显增多,阴囊肿大明显消退,直径为7.8cm,全身水肿减轻。原方再进8剂,阴囊肿消,皮皱如常,全身水肿亦明显 +好转。 +本例病延月余,施治少效,究其缘由一 +则病情之初未及时施治,二则病情复杂,治疗 +未抓住重点。戴老诊时,抓住神疲少气、面色 +萎黄、便溏、舌边齿印、脉细缓等脾气亏虚之 +主要证候特点,结合水湿下注、郁结阴器之实 +邪为患的病机,确定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制订健脾益气、利水除湿为主的治疗方法。用 +五苓散化气行水,重用生黄芪益气健脾,与五 +苓散中之白术配伍增强了培土健中之力;加大 +腹皮、益母草利尿消肿,其中益母草尚有化瘀 +活血之功,对水湿郁结日久瘀滞者尤有特殊 +作用。 +【引自】邓平荟.戴西湖辨治巨大水疝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1): +38. +第十章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是由于精索的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功能障碍,血液反流引起血液淤滞,久而导致蔓状静脉丛纡曲扩张而形成的阴囊血管性肿块,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阴囊区持续性的牵拉、坠胀感和钝性隐痛,站立位及行走时尤为加重,平卧休息或性生活后可减轻。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为10%~15%,多见于青壮年,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占男性不育的15%~20%。由于解剖特点,精索静脉曲张大多发生 +在左侧。 +本病属中医学“筋疝”“筋瘤”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阴囊脉 +道,然为肝肾二经所主。总的病因病机为络脉阻塞、中气下陷等所致。【辨证治则】患者阴虚体质,证属厥络失和,肾精失养。治以滋阴降火、疏通厥络。 +储某,27岁。1983年2月11日初诊。患者两侧精索静脉曲张七八年,病起于1次病后体弱,负重久蹲所致,因无所苦,亦未在意。婚后年余未育,故来求治。刻诊:精神尚可,体健,口渴喜饮,两少腹酸胀不适,尿黄,大便正常,舌红根部有白斑,苔薄白中剥,脉细。外生殖器正常,两侧精索静脉曲张中度,状如蚯蚓,无触痛。精液常规:精子计数0.68亿个/mL,精子活动率50%,液化时间正常,精子形态正常。 +【处方】四物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生地黄12g,白芍10g,赤芍12g,当归10g,金铃子10g,延胡索10g,天花粉10g,橘叶10g,制升麻5g,柴胡5g,葫 +芦巴10g,生甘草5g。 +2月18日二诊:药后口渴不明显,两侧少腹酸胀好转,近日性欲增强。舌红、苔薄白剥脱减小,脉细。药既见效,再从原治。 +5月3日三诊:自服上药,性欲增强,射精量较多,两少腹酸胀基本消失。近查爱人已怀孕。但两侧精索静脉曲张改变不大。舌脉同前。嘱其静养,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巢元方谓:“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诸病源候论》)《难经·二十一难》曰: +“血主濡之。”今局部淤滞,血行不畅,何从濡 +养?肾精不充可想而知也。西医学也认为,精 +索静脉曲张影响局部血供,而致精子成活率等 +方面受到影响。此案精索静脉曲张七八年,婚 +后年余未育,经治而有孕,谅与此有关。 +【引自】王付.男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综合辨证,本病病机为血脉不畅,气、血、水失调。先拟 +活血通络,然后再疏理气血、化瘀利水。 +宋某,29岁,已婚。1997年6月17日初诊。主诉:阴囊汗出、坠胀10年,近3个月加重。病史:患者阴囊汗出、坠胀,在某医院检查,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希望能解除阴囊坠胀、汗出症状。现阴囊及大腿根坠胀、汗出,汗出常浸湿内裤,左侧为甚,肩背痛,咽干,眼睛干涩,手足心热,腰酸,大小便正常。不嗜烟酒。既往身体健康。望、闻、切诊:神志清楚。表���痛苦,面色正常。语言清晰,未闻及异常气味。身体结实,头发皮肤无异常,头面五官、颈项、胸廓、腰背、四肢爪甲正常,后阴及排泄物未见、舌体活动自如,舌质淡,苔薄黄,舌底脉络不紫暗,脉弦细稍数。男科检查:阴毛稠密,阴茎大小正带,包皮过长,双侧睾丸15号,附睾无结节,压痛(-)。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成团。前列腺大小正常,无结节,压痛(-),中央沟存在。辨证分析:患者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成团,是肝脉不畅的表现。血脉不畅,气血不行,则阴囊及大腿根坠胀。血瘀水停,郁而化热,热迫汗出,则见囊汗。肩背痛,是血络不通的表现。血瘀日久,阴血耗伤,不能上濡,则咽干,眼睛干涩。肝肾同源,肝血虚,损伤肾阴,则手足心热,腰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稍数,为血虚内热之舌脉。中医诊断为囊汗;西医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牛膝10g,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川芎10g,香附10g,泽兰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刘寄奴15g。7剂。 +医嘱:①忌食火锅、涮羊肉及辛辣厚味;②舒情怀,注意生活调摄。 +服上方7剂,阴囊及大腿根坠胀、汗出减轻,肩背痛好转,咽干,眼干涩,手足心热,腰酸,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上方加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养阴凉血。14剂。 +本案为王琦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验案之一。 +王老认为,囊汗中医治疗多从湿热论治,但临 +床上因静脉曲张所致者多遇之,因此要求中医 +男科医师需细心察之,动手触摸精索。本案病 +机,是肝脉不畅,致血、气、水失调。治疗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用药着眼于“气、血、 +水”,川牛膝、赤芍、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 +通络,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疏理气血;泽 +兰、刘寄奴化瘀利水,其中,赤芍、泽兰凉血 +清热。二诊,效不更方,在一诊用药基础上, +用二至丸方补肝肾之阴,凉血清热。观本案虚 +实夹杂,一诊用药并不言补,而在“通”,乃 +瘀不去,则血愈虚,用补虚之品,不利血脉流 +利。二诊加二至丸平和之品,不用滋腻。体现 +王老用药求专,补虚不碍邪之技巧。 +【引自】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琦医 +【辨证治则】本病病机为瘀血阻络。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之方。 +丁某,32岁,已婚。1999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睾丸隐痛6个月。病史:1999年3月,因反复睾丸隐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诊为精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现双侧睾丸隐痛,少腹及会阴部时痛,劳则加重,休息减轻。睾丸大小正常。即往身体健康。望、闻、切诊:神志清楚,面色黧黑,语言清晰,未闻及异常气味。身体健实,毛孔正常,头面五官颈项胸廓、腰背爪甲正常,后阴及排泄物未见。舌紫暗有瘀点,脉弦。男科检查:阴毛浓密,阴茎大小正常,精索静脉呈蚯蚓团状,双侧睾丸15号,附睾丸无 +结节,无压痛(-);中央沟存。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精索静脉发生间歇性反流。辨证分析:此患者之睾丸痛是由瘀血阻络引起。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睾丸隐痛及少腹、会阴部时痛;劳则伤气,气虚则血行无力,淤滞更甚,过劳则加重,休息减轻;瘀血内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色黧黑;舌脉为血瘀络阻之象。中医诊断为子痛,瘀血阻络;西医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Ⅱ度)。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6g,柴胡10g,枳壳10g,川牛膝10g,肉桂3g,蒲黄10g。7剂。 +医嘱:①节房事,减少局部充血;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999年2月25日:诉服上方7剂后睾丸疼痛明显减轻,少腹及会阴痛消失,舌上瘀斑减。继守上方14剂。 +1999年3月13日:诉药后睾丸痛消失,面转红润,嘱继服10剂以固疗效。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根据临床 +表现属中医学“筋瘤”的范畴。本病病 +位虽在肝肾,但化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 +大法。血宜行,宜畅,本病之瘀非寒 +凝,非气滞,而是离经之血,与手术损 +伤有关。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 +改错》,其方以当归、川芎、赤芍养营 +活血;蒲黄化瘀止痛;肉桂温经活血止 +痛;桃仁、红花等散瘀破血。临床有瘀 +证者,用之屡获效验。 +【引自】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肝失疏泄,络脉失和,湿热下注。先拟疏肝散结,然后再 +清热除湿。 +黄某,26岁。1981年8月2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后出现左侧阴囊肿痛,表皮灼热微红,劳动后肿痛加剧,休���稍缓解。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服西药2个多月不效,又转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和“龙胆泻肝汤”百余剂均未取效,后来作者科就诊。检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左侧精索粗大,静脉曲张如蚯蚓状,皮色微红。 +【处方】川楝子15g,青皮12g,佛手18g,灯笼草18g,草薛18g,绵茵陈30g,荔枝核18g。水煎服。8月9日复诊:服药7剂,精索静脉曲张明显好转,舌红、苔薄,脉弦。药已对症,守方续服。 +再服药9剂,症状消失而达痊愈。观察1年,尚未见复发。 +本案为黄永源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验 +案之一。精索静脉曲张是精索蔓状静脉 +丛发生扩张、纡曲、延长所致,一半多 +发生在左侧。发病多见于20~30岁,轻 +者无任何症状。明显者,因静脉淤血、 +扩张,刺激精索神经而有阴囊部胀大、 +下坠和疼痛感,并可向会阴及腹股沟等 +处放射,平卧后减轻,行路站立加剧; +严重者可影响生育。本病症因为站立时 +可触及曲张静脉如一团蚯蚓,平卧或托 +起阴囊则见缩小。 +本病属于中医学“筋瘤”范畴。认 +为其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血 +凝筋脉而发;或因经久站立,以致筋脉 +不和,气血流行失畅,阻滞于筋脉络道 +而成。亦可因湿热之邪结聚所致。 +【引自】黄永源.奇难杂症精选.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平医案 +【辨证治则】此乃肝寒气虚,寒邪客于精室,拟温阳、益气、通络法。 +王某,31岁。1983年3月2日初诊。结婚3年未育,女方妇科检查正常。上月某医院泌尿科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精液常规:总数3×10⁷/mL,活动率15%,畸形25%,死精60%。因拒绝手术,来作者医院治疗。患者面色苍白,头巅顶冷痛,神疲,眩晕,形寒,肢冷挛急,气短懒言,胸闷胁痛,嗳气太息,腹胀纳呆,便溏,腰背酸软,睾丸胀痛引至少腹,缩阴,阴囊冰冷得温则减,舌淡白,脉沉细软。 +【处方】熟附子、焦白术各9g,细辛4.5g,小茴香、桂枝、柴胡、炒橘核各6g,炙黄芪20g,炒党参15g,炙甘草12g,玫瑰花3g。30剂。 +4月27日二诊:药后睾丸胀痛,缩阴消失,阴囊转温,肢冷挛急,胸闷,便溏减轻。舌淡红,脉细软。再拟附子理中丸合良附丸,每日3次,每次9g。服40天后诸症平息。检查精液常规3次正常,6个月后其爱人怀孕。 +本病西医学认为精索静脉曲张后,阴囊部 +位的静脉扩张,血液瘀积,增加了阴囊的内部 +温度,使睾丸缺氧;而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又使 +肾上腺甾体激素、儿茶酚胺等有害物质增加, +造成睾丸生精障碍,而引起精子密度、活动率 +下降,畸形增多,日久则致死精增多,或无精 +子症,导致不育。 +该案例属肝寒气虚。《蒲辅周医疗经验》 +云:“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 +阴湿、饥不饮食。”若素体阳虚气衰,七情抑 +郁,肝气郁结,留滞肝脉,邪从寒化,凝滞血 +脉,则使局部血脉挛急曲张。所以肝寒气虚在 +本病中占有一定比例。陈老重用黄芪、党参、 +甘草益肝气,附子、细辛、小茴香温肝阳,柴 +胡、橘核、玫瑰花通肝络、疏肝郁。诸药共奏 +益肝阳、祛肝寒、温经络之功,使血脉挛急得 +解,诸症悉减,肾精充足,故能育子。 +【引自】陈晓平.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94例.新中医,1988(8): +29-30.【辨证治则】纵欲无度精气亏乏为本,兼夹肝郁,故而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益肾心肝为辅。 +何某,30岁。婚后6年未育,配偶同居,妇科检查无异。自述婚前有频繁手淫史6年,婚后性生活无节制,婚后2年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乏力,性欲淡漠,早泄,甚时阳事不举,同时伴有失眠,畏寒,阴囊部持续性牵拉坠胀样钝痛,精液常规示精子数6×10°/L,正常40%,活力差。白细胞2~5个/HP,红细胞1~3个/HP。泌尿科检查示: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因性功能障碍而多方求治少效,夫妻关系日趋紧张,查之所服之药皆为补肾壮阳之品,观其面色黧黑,心情郁闷不舒,唇色紫暗,脉细弦,此病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精索静脉曲张为中医的瘀血范畴(为标)。 +【处方】桃仁10g,红花6g,川芎、赤芍、白芍各15g,穿山甲(代)6g,三棱、路路通各10g,蜈蚣3条,柴胡、山茱萸各10g,枸杞子、菟丝子各15g,熟地黄20g,怀山药15g。 +另嘱患者间断性地加服诺氟沙星(氟哌酸),以上法为基础,治疗达3个月之久,面色有了很大转变,性功能障碍逐渐好转,精液常规检验示精子数72×10°/L,正常68%,活力强,红细胞、白细胞均消失,治疗取效,在原方基础上减三棱、穿山甲(代),加丹参、何首乌、淫羊藿、黄芪。嘱患者继续服用。用��达9个月之余时,患者携妻同来贺喜,经妇产科检查证实已身孕2个月有余 +] + +本案为袁茂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验案之 +一。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病因为生精障碍, +属中医学“血瘀”范畴,有报道在239例不育 +的男性中患该病的竟高达39%,实为惊人的数 +字。该病好发于20~35岁的年轻人,主要是该 +阶段性冲动活跃,导致性器官的过度充血而 +致。该患者婚前手淫频作,婚后纵欲无节制; +又致精气亏乏,失于调治,而心情郁闷不乐, +影响气血运行,进一步加重瘀血的形成,故 +而治疗上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 +主,佐以益肾疏肝,标本同治,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引自】袁茂云.活血化瘀法治疗男性病举隅,辽宁中医杂志,2004(1): +57.【辨证治则】辨为气阴不足,肝络瘀滞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瘀。 +黄某,28岁,已婚。患者诉婚后2年未育,现常感左侧阴囊坠痛不适,并牵及小腹,在行走、久站后加重,易感疲劳,大便偏干。舌红、苔薄,脉细 +弦。查:左侧精索静脉Ⅱ度曲张。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数量少,活力差,畸形率高。 +生脉饮合失笑散化裁:麦冬10g,五味子9g,党参12g,五灵脂12g,生蒲黄15g,柴胡6g,炙升麻6g,干地黄12g,赤芍10g,白芍10g,炙甘草6g。 +服7剂后症状大为减轻,守原方服14剂后阴囊不适已不明显。遂去柴胡、炙甘草,加枸杞子15g,继服8周后复查精液常规,发现精液质量较治疗前明 +显提高。 +本案为江苏省中医院孙志兴治疗精索静 +脉曲张验案之一。精索静脉曲张属中医学“筋 +疝”范畴。《医林改错》曰:“静筋暴露者, +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 +有瘀血也。”本例精索静脉曲张并致不孕,病 +机主要为肝络淤滞,不通则痛;精血同源,络 +脉瘀滞则化精无源。故治以活血通络为大法。 +失笑散是治疗肝经血瘀作痛的要方,应用该方 +正切中本病病机,再辅以益气升提,养阴生精 +药物,使气血调和,络脉得通,精室得养,精 +液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引自】孙志兴.失笑散男科临证应用举隅.湖南中医杂志,2004(3): +64.【辨证治则】精索静脉曲张,证属气滞血瘀。症见阴囊坠胀痛,伴有胸闷叹息,有时烦躁,头晕目昏。治拟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某患者,34岁。主诉:结婚5年未育,曾在外院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女方检查正常。近15天来,患者阴囊出现坠胀感,休息减轻,行走或劳作后明显加重,遂来请陈德宁教授诊治。症见:阴囊坠胀痛,左侧较右侧明显,伴有胸闷叹息,有时烦躁,头晕目昏,舌暗红苔黄,脉弦。查体:左侧阴囊明显下坠,精索静脉明显增粗,左侧睾丸质地偏软,附睾未及明显异常;右侧精索静脉未触及增粗,睾丸及附睾未及异常。B超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Ⅱ级,血液反流明显;左侧鞘膜少量积液;右侧精索静脉、睾丸及附睾未 +见明显异常。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结果示精子密度20.13×10°/mL,a级15.65%,b级22.03%。西医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弱精子症;中医 +诊断为筋瘤。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佐以补肾强精之法。 +【处方】前痛定加减:柴胡、枳壳、延胡索、乌药各10g,白芍、川楝子、蒲公英、淫羊藿、枸杞子各15g,菟丝子、橘核各20g,蜈蚣(研末,冲服)1条,川木通、桃仁、红花、黄檗、甘草各5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并嘱其注意饮食,调畅情志,穿宽 +松裤子,避免久坐。 +二诊:药毕阴囊坠胀痛消失,余症也减轻。守上方减蒲公英、黄檗,加巴戟天15g。继服14剂,余症消除,复查精液分析结果示精子密度24.06×10⁶/mL,a级22.65%,b级24.08%。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个月,查精液分析结果示精子密度36.18×10⁶/mL,a级28.16%,b级27.18%。随访复查2次精液分析均已正常,女方怀孕。 +方中柴胡枢转气机,既疏肝,又引药入 +经;白芍善补肝体,配柴胡以和肝用,两药刚 +柔相济,使肝气达,壅滞疏;白芍合甘草,酸 +甘化阴缓急止痛;配枳实行气导滞、畅达气 +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散(柴胡、 +积实、白芍、甘草)有保肝、利胆、调节肠 +道、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等作 +用,且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各药均有良好 +的抗炎镇痛效果。加川楝子、延胡索、橘核、 +乌药以助肝理气止痛。川楝子能入肝舒筋,能 +导小肠、膀胱之热,为治疝气要药;延胡索辛 +苦而寒,能行血活血,又能理血中气滞;《本草 +求真》曰:“橘核,治疝痛偏坠。”加少量桃仁、 +红花以助活血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引自】尹霖,周文彬,张喜玲等.陈德宁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不 +育症经验简介.新中医,2012,44(7):219-220. +13.65%,b级20.82%。西医诊断为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术后;②弱精症;中 +医诊断为精浊(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升提,活血化瘀。 +【处方】黄芪、丹参各20g,升麻、柴胡各3g,槐花、地榆、桃仁、菟丝子、延胡索各12g,桑葚15g。 +上方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15天后阴囊坠胀明显减轻,复查精液分析:液化时间35分钟,精子密度29.53×10°/L,a级23.82%,b级28.62%。效不更方,守方续服15天后基本痊愈,后嘱患者续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2006年9月20日精液分析结果:液化时间35分钟,精子密度72.54×10°/L。a级38.14%,b级 +22.36%。随访复查2次精液分析均已正常。 +全方以黄芪为君,补脾肺之气,合少量升 +麻以加强升阳举陷之功;柴胡疏肝理气,气行 +则血行,兼引经之用;气虚血瘀,久病致瘀, +故以丹参、桃仁、延胡索活血化瘀,补中有 +行,行中有补;瘀久化热,又以槐花、地榆清 +热凉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精血 +同源,故以菟丝子、桑葚补肝肾益精血。 +【引自】关伟,王鹏,崔学教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经验介绍.新中医,2007,39(7):9-10. +第十一章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感染或某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炎症反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患者前列腺区域不适或疼痛、排尿异常、尿道异常分泌物等临床表现,是一种常见、多发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形式的综合性疾病或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各自具有独特的病因、临床特点和结局。该病多发于成年人中的性生活频繁人群。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劳淋”等范畴,急性前列腺炎与中医学的“热淋”类似。慢性前列腺炎以会阴、小腹等部位胀痛,尿道灼热,尿道滴白为主要症状,具有病程冗长,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急性前列腺炎以肛门、会阴胀痛,尿频,尿急,尿痛,恶寒发热为主症。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可转变成慢性前列腺炎。 +【辨证治则】证属肾虚夹湿,脉络失和。所以采用益肾、理湿、和络之法,标本兼顾。 +杨某,42岁。1960年3月25日初诊。患者7年来腰府酸痛,尿道灼热,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滴出,有时尿色黄赤或浑浊,并伴有全身关节酸痛。曾经某医院多次前列腺液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使用磺胺类等抗生素和中医补肾清利药,疗效不佳。来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自汗,少眠。脉细弦,舌苔薄黄。 +【处方】桑寄生12g,牛膝9g,炒独活3g,制苍术3g,法半夏5g,炒茯苓3g,牡蛎(先煎)12g,天花粉6g,茯苓9g,薏苡仁9g,荷叶9g,鲜芦根(去节)2尺,六一散(包)9g。水煎,每日1剂。 +4月3日二诊:称服药后腰府坠痛较轻松,但小便极浑浊,如糜粥样,其味奇臭,乃湿浊外出之征。 +【处方】炒桑寄生15g,牛膝12g,枸杞子6g,炒巴戟天6g,炒独活3g,法半夏3g,鲜芦根(去节)18g,制苍术3g,炒黄芩3g,薏苡仁9g,茯苓9g, +麦冬9g,六一散(包)9g,牡蛎(先煎)12g,鲜荷叶9g,天花粉6g。 +4月6日三诊:诉服第1、2剂时,腰酸明显,小便浑浊,色白,尿道已不觉灼热。第3剂后,小便转清,腰府舒适轻快,全身关节痛亦有好转,汗出如前,脉细弦,苔色淡黄。湿浊十去八九,肾虚尚未尽复,原方增减。 +【处方】桑寄生15g,牛膝12g,枸杞子9g,炒黄芩3g,天花粉6g,麦冬2g,牡蛎(先煎)12g,茯苓9g,龙骨(先煎)12g,鲜芦根(去节)6g,鲜 +荷叶5g,薏苡仁5g,六一散(包)5g。 +4月9日四诊:选投补肾、理湿、和络之剂,腰部已无明显感觉,小便清,尿道无分泌物淌出,全身关节亦不酸痛,唯仍自汗,夜寐不佳,苔色淡黄,脉细,拟方转从敛汗安神,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浮小麦15g,炙甘草3g,大枣4枚,炒白芍9g,煅牡蛎(先煎)12g,龙骨、龙齿(先煎)各9g,枸杞子5g,生地黄5g,沙苑子5g,茯苓9g,灯心草6g。 +4月14日五诊:药合病机,汗得敛,寐亦佳,腰府舒适,小便清晰,舌脉如常,为巩固疗效,拟丸方调理。 +【处方】沙苑子40g,干地黄20g,枸杞子20g,艾叶40g,茯苓10g,法半夏10g,炙甘草20g,浮小麦30g,鲜荷叶10g,大枣6g。 +以上研粉,另以龙骨、龙齿各60g,煅牡蛎40g,灯心草20g,煎汤水泛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4.5g,每日2次,开水送下。 +1964年5月,询其前列腺炎事,称自1960年治疗后,迄今未复发,并述丸方共服两料。 +本例病程长达7年之久,不知服过多 +少导赤���、八正散之类,亦不知用过多少 +左归、右归之剂,清利不效,补也无益, +必另有故在。本例属虚实夹杂之病,虚在 +肾,实在湿浊。肾虚则外府失善,故腰酸 +痛;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故 +尿道常有乳白分泌物淌出,此为虚象。肾 +气不化于膀胱,则积湿生热,湿热下注, +故尿道灼热,溲黄赤而浑浊,此属实证。 +关节酸痛,风湿痹于络脉,亦是虚实参半 +之候。全疗程五诊,可分两阶段。一至三 +诊治以标本兼顾。四诊和五诊治本以补肾 +固摄,治标以化湿和络。 +本例慢性前列腺炎,病程长达7年, +五诊竟获全功,收敛之速,非意料所及。 +细味本例处方用药,极其清灵,补不用滋 +腻,清不用苦寒,尤妙在用荷叶一味, +升举清阳之气,促其湿浊之邪不断下泄, +使甘寒渗利之芦根、茯苓、薏苡仁等之效 +益彰。 +【引自】邹云翔.邹云翔医案选.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Q +【辨证治则】证属湿郁蕴毒型。先拟祛湿排毒,然后再疏通气机。 +张某,28岁。2006年3月29日以“尿频、尿无力、尿痛近2年”就诊。主要症状:尿频、尿无力、尿痛,尿不尽、尿滴沥,尿白,小腹部、耻骨内、睾丸、会阴部间歇性坠胀不适或疼痛,阴囊潮湿,勃起不坚,早泄,性欲减退,舌苔薄腻,脉滑,多方治疗不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列腺49mm×31mm×30mm,腺体回声不均质;鞘膜腔积液:左41mm×9mm,右26mm×13mm;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细菌培养葡萄球菌生长。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鞘膜腔积液。 +【治法】利湿排毒。 +【处方】败酱草30g,泽兰15g,石韦12g,车前子10g,灯心草6g,橘核15g,丹参15g,延胡索15g,淫羊藿15g。 +水煎2次,取汁1000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忌烟酒、海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前列腺仪药物透入治疗1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后复查,无不适,性功能正常,前列腺液检查无异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之“淋证”“精 +浊”“肾虚”范畴,治疗颇为棘手。本病主要 +临床表现:“淋”,湿郁蕴毒,或寒或热, +下注膀胱,小便异常;“痛”,湿阻气机, +或气滞或血瘀;“虚”,湿性黏滞,阻遏气 +机,宗筋弛缓,肾阳失展。互为因果,根本在 +湿。祛湿排毒,疏通气机,则阳气舒展。利湿 +排毒散专司祛湿,力排内毒,补肾固本。方中 +败酱草、泽兰、车前子清热利湿、解毒排毒; +石韦、灯心草利湿通淋;橘核理气通络,延胡 +索、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淫羊藿补肾助阳。湿 +祛毒清,气血通畅,肾气旺盛。若见虚单纯滋 +补,病因不除,即便取效,终归难愈。 +【引自】王振洲.利湿排毒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61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8,26(6):65.【辨证治则】本病以虚为本、以标为实,故采用清热解毒、通经散瘀治标,以补气强肾治本。 +刘某,50岁。1996年4月8日就诊。自述患前列腺炎5年余,曾多次住院,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1周加重。自觉尿频急,排尿不畅,尿有白浊,时有小腹坠胀,会阴部不适,伴腰膝酸软、阳痿等症。症见:发育正常、体瘦面红,脉细数。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少许。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处方】前列丹内服:金银花25g,板蓝根25g,黄芪25g,山楂25g,玄参10g,泽泻12g,赤芍12g,前胡5g,猪苓10g,草薛9g,牡丹皮10g,瞿麦10g,莪术9g,桑白皮9g,延胡索5g,黄檗5g,枸杞子9g,连翘9g,淫羊藿15g,甘草10g。 +每日1剂,煎2次,取煎液300mL,分早、晚温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品,或将其原方加大数倍,洗净烘干、共研面以100目筛过筛,炼蜜为 +丸,每丸9g,每日3次,每次1丸,或装胶囊,每服5g,白开水送服。 +5剂后自觉排尿通畅、白浊减少,连服10剂,病症大减,尚有腰痛、尿频乏力、阳痿,脉沉细,按上方减猪苓、黄檗,加何首乌、远志,又进25剂诸症消失,前列腺检验正常。病告痊愈。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证较广,病因复杂,分 +型较多,但其证候却又多为相兼而见。故此, +综合病机,以清热解毒、通经散瘀、补气强肾 +为主法的前列丹汤剂治疗,效果显著。方中以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泽泻、猪苓 +清热利水,肺主气主降,又为肾之母、水之上 +源,故选前胡清热宣肺;玄参补肾清热、利水 +消肿;山楂化滞消食、活血散瘀;更以黄芪补 +气圣药调理升降气机;草薛、瞿麦利水通淋; +黄檗清热利湿;莪术、延胡索散热化瘀;桑白 +皮宣肺;甘草调合诸药,另按各种证候加减运 +用更为妥当。总之,标本��治之前列腺丹内 +服,灵活辨证加减,收效显著。 +【引自】江希春,等.前列丹治疗前列腺炎200例.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9):53.【辨证治则】证属湿热下注,血脉瘀阻。在治疗上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散结止痛。 +患者,31岁。2001年3月12日初诊。自诉小腹胀痛,时窜至睾丸3个月余,且伴有尿道口潮湿,尿末有白色黏液排出,有拉丝现象,阴囊及会阴部 +有潮湿感,轻度口干,大便尚可。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滑。曾服氧氟沙星和普乐安片治疗,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处就诊。体格检查:前列腺触诊轻度压痛。取前列腺液检查示:白细胞20~30个/HP。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 +【处方】中药清利活血汤:生地黄15g,牡丹皮12g,怀牛膝10g,黄檗10g,败酱草15g,土茯苓15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5g,玄参10g,木通6g,泽泻10g,苦参15g,川楝子12g。 +上方加水400mL浸泡15分钟后,煎煮30分钟,取汁150mL;再加水300mL煎煮取汁150mL,把两煎汁液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取药渣三煎熏洗会阴。1个月为1个疗程。嘱患者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且禁坐湿地。 +药后小腹及睾丸疼痛减轻,继服14剂后,疼痛消失且尿后无滴白现象,阴囊及会阴部无潮湿感。因患者不愿再服汤药,故给予中药知柏地黄丸加沈阳红药片以巩固疗效。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临床定为显效。 +命 + +《诸病源候论·淋病》指出:“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后世医家认为本病多 +因膀胱湿热,血瘀痰凝,肝郁气滞,肾气亏虚 +而发。此病的发病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及久坐湿地关系最为密切;与男性的不良习惯 +(过度手淫致前列腺反复充血而致血脉瘀阻) +有关。其病因复杂,证型交错,多是湿、热、 +瘀相互夹杂。故治疗中针对其病机,自拟清利 +活血汤,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结止 +痛;方用生地黄、黄檗、牡丹皮、泽泻、木通 +清热利湿;三棱、莪术、赤芍活血祛瘀,通络 +止痛;败酱草、土茯苓清热解毒;玄参滋阴清 +热、解毒散结;牛膝引药下行,且利尿行瘀以 +通淋。 +【引自】刘锦森,等.清利活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87. +(O: +然【辨证治则】病机属湿热留于下焦,阻滞经络。采用清利湿热、化瘀消 +肿之法治疗。 +金某,35岁。于2004年6月9日初诊。主诉患慢性前列腺炎4年余,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刻诊: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余沥不尽,尿道口有黏液,大便努挣后滴白,下腹及会阴部疼痛,并向睾丸放射,舌质紫,苔黄,脉弦细。检查:前列腺左侧有压痛和结节;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脓细胞(+++),红细胞(+);B超检查前列腺稍大,内部见回声光斑,包膜 +不光整。 +【处方】通淋汤加减:黄檗2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车前子15g,赤芍15g,怀牛膝15g,乌药12g,甘草6g,焦栀子15g,小蓟 +15g,王不留行20g,穿山甲(代)15g,皂角刺20g,地龙10g。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30天为1个疗程。服10剂,尿末滴白已少,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会阴胀痛明显好转。再拟原方巩固治疗1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前列腺不肿,无压痛,结节已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 +未见异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针对本病由于感染→炎症→瘀血的病理 +变化,采用清利湿热、化瘀消肿法治疗。方中 +黄檗清湿热,泻实火,偏治于下;赤芍清热凉 +血,祛瘀消肿;败酱草、蒲公英、土茯苓、车 +前子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逐邪外出;牛膝活血 +通经,促进血液通行;乌药长于疏肝气温肾, +治小腹痛而兼缩溺;甘草善走诸经,治阴茎中 +痛;王不留行功专通利,走而不守,通血脉, +疏通管道而消肿;穿山甲善窜经络,直达病 +所,消瘀、攻坚、散结,改善前列腺局部循 +环,提高代谢,促进腺体纤维组织软化而消除 +局部肿痛。诸药合用,从而达到消除前列腺炎 +慢性充血、肿胀、瘀血的病灶的目的。 +【引自】李立凯.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8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29(4):16.【辨证治则】证属脾肾阳虚,湿热瘀阻。所以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之剂。 +方某,41岁。1992年4月3日就诊。尿频、尿痛、睾丸会阴坠胀3年。当地医院诊为“前列腺炎”,给予口服诺氟沙星、头孢氨苄、利福平、甲硝唑,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均无明显效果。已不能正常工作,后请中医治疗,给予补肾健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等诸多方法施治仍无改善。刻下:腰膝酸痛,少腹冷胀,会阴下坠,偶有刺痛���睾丸上抽,大腿内侧麻木,小便灼热,尿频尿急,尿后淋漓,大便时尿道滴白,身乏无力,四肢酸软,阳痿不举,房事不能。舌苔薄黄而腻,舌质紫暗,脉沉缓。前列腺指检:前列腺不大,质硬,有压痛,无结节。前列腺液检查:磷脂小体极少,白细胞15~20个/HP。前 +列腺B超提示前列腺炎。中医诊断为精浊;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 +【辨证】湿热蕴结,气血淤滞。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祛瘀。 +【处方】白花蛇舌草2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草薛10g,川楝子 +10g,延胡索10g,王不留行10g,丹参20g,熟大黄6g,皂角刺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忌食辛辣,戒烟酒,避寒凉,节房事。 +药后复诊,腰膝酸痛、少腹冷胀好转;睾丸上抽、大腿内侧麻木减轻,尿频而急、小便灼热等症有所改善,但仍有大便时尿道滴白,身乏无力,四肢酸软,舌苔薄黄腻减,舌质仍暗,脉缓。湿有所减,热仍未退。继宗原方败酱草改为20g,嘱其连服2周复查。药后复诊:身乏无力,四肢酸软、小便灼热、尿频而急、滴白等症均有好转,舌暗减退,舌苔薄腻,脉弦。湿热均退,气血已通,上述清热之品均减半,唯行气活血之品剂量不变,再服2周复查时,已不滴白,尿不灼热,不频不急,少腹不胀,睾丸不抽,诸症均消。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0~1个/HP,磷脂小体中等量。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随访1年余,诸症未发。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 +病,主要表现小便涩痛频急,会阴胀痛,甚则 +滴白,性功能减退或不育。施老把此病分为: +①湿热未尽,气血瘀滞;②肝郁脾虚,湿热瘀 +阻。各证型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辨证时要根 +据情况具体分析,辨证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更 +不能只用一方一法,要根据病之实际。 +如本案患者,在当地或是补肾健脾,或 +是滋阴清热,或是活血化瘀,或是清利湿热, +顾此失彼,没有体现整体观念的原则。施老认 +为:细菌性前列腺炎以湿热蕴结、气血淤滞为 +多见,故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清热 +解毒;草薛利湿清热;延胡索、川楝子、王不 +留行、丹参、熟大黄、皂角刺行气活血,软坚 +散结。如此合用使湿热两清,气滞得疏,血瘀 +得行。于是邪去正安,病不复燃。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医案 +【辨证治则】此因相火旺盛、肾虚遗泄所致,治以清泻相火、益肾涩精。 +杜某,24岁。1987年9月7日初诊。患者少腹掣痛、遗精5个月。患者素有手淫史,近5个月来常感少腹部掣痛不适,甚至牵及会阴部作痛,伴腰膝酸软,时有头晕口苦,纳呆食少,大便尚调,小便频多,尿后滴漓不尽,曾在某医院诊为前列腺炎,给予抗生素等无显效。诊查:舌质淡暗,苔根部黄腻,脉弦滑。 +【处方】知母9g,黄檗9g,草薛12g,石菖蒲9g,乌药12g,益智9g,菟 +丝子18g,补骨脂12g,山茱萸9g,芡实9g,山药12g,锁阳18g。 +二诊:服药5剂后,感觉舒适,每在洗澡后阴茎及少腹胀痛、掣痛不适,甚至须屈膝倦卧方得以缓解,小便频多,寐差,舌质淡暗,根部黄稍厚腻,脓弦细。诊为瘀淋不通,治以化瘀通淋。 +【处方】小茴香3g,炮姜6g,延胡索9g,五灵脂9g,生蒲黄12g,石菖蒲12g,没药4g,川芎6g,当归12g,肉桂6g,赤芍15g,草薛12g。 +三诊:服药10剂后,觉少腹疼痛明显减轻,仍有腰酸、遗精、小便频多等症,舌淡暗,苔根部黄腻,脉弦细。仍宗前法加减。 +【处方】小茴香3g,炮姜6g,延胡索9g,仙茅6g,杜仲12g,乌药12g,淫羊藿9g,益智9g,蒲黄12g,桑螵蛸9g,五灵脂9g,川楝子9g,菟丝子18g,蛇床子3g。 +四诊:上方药服14剂,少腹胀痛基本消失,唯觉小便频多,时有小便白浊,尿后滴沥不尽,腰酸,遗精,舌边尖偏红,脉沉弦,下焦湿浊仍未尽化,治以渗湿化浊。 +【处方】草薛12g,石菖蒲10g,炙甘草10g,乌药12g,益智10g,玄参15g,茯苓30g,连翘12g,金银花10g,琥珀(包煎)5g,小茴香3g,肉桂6g。 +服上方药约1个月,现少腹胀痛已消,诸症消失。多次复查前列腺液均正常,属临床治愈。 +本例患者由于长期思虑过度,所愿 +不遂,或手淫过度,致使阴精妄泄、阴虚 +阳亢,相火内炽,故先以知母、黄檗清泻 +相火,配草薜、石菖蒲等渗湿祛浊以导邪 +下行,同时用菟丝子、补骨脂、山茱萸、 +锁阳等益肾填精。又患者由于长期手淫而 +使阴精败浊淤积下焦,气机疏泄不利,故 +出现少腹掣痛不适,甚则牵及会阴部,故 +继以少腹逐瘀汤之意,逐瘀化浊,疏利气 +机,以草薛分清饮加减渗利湿浊,导邪外 +出。由于本案患者是以肾虚为本,阴虚阳 +���、相火妄动为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在 +治疗过程中始终要兼顾这一因素。在治疗 +后期,患者主要以肾虚失于固摄为突出表 +现,故终以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 +丸加减,以期收功。 +【引自】谢海洲.清热泻火法治疗前列腺炎15例,现代中西医结合,1990,8(4):125.【辨证治则】此因气血亏虚,精关不固所致,治以温补气血、固肾摄精。 +王某,26岁。1989年12月1日初诊。主诉小便白浊、遗精4年。4年来小便 +常有白浊物排出,多在小便后出现,无痛感;伴见梦遗,每月遗精7~10次,腰膝酸软,头晕纳减,记忆力减退,自觉乏力、困倦,面色酰白。诊查: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处方】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当归身10g,白芍6g,熟地黄15g,桑螵蛸10g,五味子6g,益智10g,陈皮3g,肉桂3g,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二诊:头晕减轻,白浊减少,精神好转。上方去熟地黄加山茱萸10g,4剂,水煎服。 +患者以上方加减连服30余剂,小便白浊消失,梦遗减少至每月4次,精神较 +佳,记忆力恢复。1年后追访疗效巩固。 +小便白浊,古人多责于体虚。如《诸病源 +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认为:“胞冷肾损, +故小便白而浊也。”本例患者遗精年久,久病 +必虚,肾虚不能摄纳,故梦遗屡作,白浊随小 +便而出。气血亏虚则身倦乏力,头晕纳减,元 +气亏虚故不耐疲劳,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 +方中炙甘草、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 +气足得以摄精,陈皮行气,使补中有行,补而 +不腻,桑螵蛸、五味子、益智补肾温涩,更用 +辛甘温之肉桂温补经脉,引火归元,气得温则 +振,血得温则生,气血温通,顽症得复,故顽 +疾乃愈。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辨证治则】此因阴虚阳亢兼湿浊下注所致,治以滋阴清热,利湿 +祛浊。 +李某,34岁。婚后5年未育,常感心情烦闷,下午低热,少寐多梦,遗精早泄,伴有尿道涩痛不适,尿后有脓性分泌物少许。会阴、精索、睾丸酸胀不适,偶有抽掣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弦略数。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精液常规检查,精子计数65×10°/L,活动率40%,畸形精子45%。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 +【处方】生地黄18g,茯苓15g,泽泻15g,黄檗15g,琥珀(冲服)3g,延胡 +索15g,车前子15g,金樱子60g,地肤子15g,黄芪30g,白蒺藜18g,甘草8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 +二诊:连续服药14天后,虚火症状减轻,白浊减少,尿道不适减轻,精神亦为之而爽。继用原方调理3个月余,诸症渐除。复查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少许,卵磷脂小体(+++)。6个月之后,其妻告怀孕。 +本案患者婚后5年不育,其根本在于精 +浊,即西医学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患者午后低 +热,少寐多梦,遗精早泄,均为阴虚火旺之 +证,而尿道涩痛不适,尿后有脓性分泌物、会 +阴及精索、睾丸酸胀不适、抽掣痛,舌红、苔 +薄黄腻均为湿热浊邪下注、瘀血阻窍之象,脉 +细弦略数乃阴虚阳亢、湿热内盛所致。黄老治 +以清利、湿热、导浊为主,兼以滋阴降火,佐 +以活血通窍,使精浊得化,因而不育之证随之 +而除。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辨证治则】证属肾虚湿热下注,清浊不分,精关失固。治拟分清渗浊 +固精。 +丰某,31岁。患慢性前列腺炎已1年,在某医院泌尿外科确诊,注射庆大霉素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症见:腰部及少腹时有酸胀感,尿频色黄,茎中有刺痛感,大便努责后尿道口有白色黏液及黏丝渗出,且有余沥不尽之 +感,脉弦滑,苔薄黄。前列腺液常规:脓细胞(+)。 +【处方】革薄10g,茯苓10g,益智6g,石菖蒲3g,黄檗5g,菟丝子10g,乌药5g,车前子10g,泽泻10g,金铃子10g,续断10g,龙胆3g,生甘草梢3g。 +连服15剂,除左腰尚有疼痛外,其余诸症均已痊愈。嘱其再服5剂,巩固 +疗效。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浊病”范 +畴。《顾氏医镜》云:“浊症有便浊、精浊之 +不同,便浊是便溺浑浊而不痛……精浊则牵系 +黏腻,虽不便溺,亦时有之。”对照慢性前列 +腺炎的症状,实与精浊相似。许老治此症,多 +从草薜分清饮加减。本案尿频尿黄且痛,湿热 +较重,故加龙胆、黄檗、车前子、泽泻以清泄 +之,腰部酸胀又加菟丝子、续断以补益之。 +【引自】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辨证治则】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欧某,成年人。初诊:结婚4年尚未生育,同时伴有慢性前列腺��,小便黄,尿后有余沥不尽感,且有白色黏液滴出。 +【处方】乌药9g,益智9g,泽泻10g,草薛10g,黄檗15g,石菖蒲3g,茯苓12g,菟丝子10g,车前子10g,甘草3g。 +二诊:上方服5剂后,症状已好转,小溲不黄,尿后余沥不尽感已无,大便努责后尿道口尚有白色黏液滴出。继服原方5剂。五子补肾丸,每服5g,每日2次。 +三诊:近来小便较黄,尿后尚有余沥不尽感,但已无白色黏液滴出。续以原法治疗1个月。6个月后患者陪同事来门诊,自述前列腺炎接治3次后,未做其他治疗,后即痊愈,其爱人已怀孕3个月。 +此案处方大意与上相同,因其结婚4年, +尚未生育,故在好转以后,即服五子补肾丸 +(原名五子衍宗丸)以补肾生精。如睾丸、少 +腹胀痛者,可合金铃子散以疏泄之;腰部疼痛 +较甚者,则加牛膝、续断、杜仲以强壮之;如 +体倦无力,会阴、睾丸坠胀者,则加补中益气 +丸以升举之。 +【引自】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辨证治则】证属湿热夹瘀,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章某,37岁。近2年来,感尿频,尿后余沥不尽,尿中白浊,伴会阴、睾丸、少腹部疼痛。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多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时好时重。就诊时上症仍在。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舌苔黄微腻,脉弦滑。投以紫金胶囊口服。 +服药1个月,症状及化验检查均正常。 +【处方】紫金胶囊:五倍子15g,山慈菇30g,麝香0.3g,丹参15g,大血 +藤12g,赤芍15g。共研细末,制成胶囊,每粒0.3g。每次2粒,每日3次。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由 +于湿热余毒未清,蕴于精室;或饮食不节,脾 +胃运化失常,蕴湿生热;或忍精不泄,败精瘀 +浊停留,日久化热,蕴于精室,或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久化热,内扰精室。 +以上各种原因终会导致湿热、淤滞、肾虚方面 +的病理变化,其中湿热、淤滞是标,肾虚是 +本。临床上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所表现出 +来的证候为湿热夹瘀证。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通 +淋、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引自】张国栋.贺菊乔老师清热利湿法治疗前列腺炎5例.湖南中医药导 +报,2003,12(6):15-16. +【辨证治则】证属湿热下注兼气滞血瘀。拟酱王清浊汤加减,治以清热 +利湿、化瘀通淋。 +王某,32岁。患慢性前列腺炎已5年,近15天来排尿时刺痒,阳事不举,尿末滴白,会阴胀痛,口干多饮,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酱王清浊汤:败酱草15g,王不留行15g,车前子15g,篇蓄10g,木通10g,瞿麦10g,栀子15g,泽兰10g,黄檗10g,赤芍15g,川楝子10g,益母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用20余剂后,即消除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病多 +由“精热”“热淋”等治疗不彻底,湿热余毒未 +清,蕴于精室;或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酿成 +湿热,注于下焦,蕴于精室;或忍精不泄,败精瘀 +浊停留,日久化热,蕴于精室;或情志不畅,肝气 +郁结,气滞血瘀,瘀久化热,内扰精室;或久坐、 +骑马或长期分居,局部血行不畅,气滞血瘀,阻于 +精室所致。酱王清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 +兼气滞血瘀证,全方合用,清热利湿,活血通淋, +祛瘀止痛。经实验研究证明,该方能改善前列腺局 +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前列腺液的排出,促进炎 +性病灶的消除,从而改善腺管的阻塞。本方还可降 +低前列腺液pH,提高锌离子浓度。故本方治疗慢 +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效果。 +【引自】刘丽芳.清浊汤治疗前列腺炎临床.中西医结合外科,2003,6(3):105-106. +第十二章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在病理上,30岁以上的男性,其前列腺就可发生增生性改变,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我国的发病率大大低于国外,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其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前列腺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但在病变过程中并可出现尿潴 +留、充盈性尿失禁、血尿等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由劳伤肾精、感受外邪或内外因素交织,以致三焦水液运行及气化失常而出现排尿不畅、尿流无力、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多等症状,常见病因为膀胱湿热、肺热壅盛、年老肾衰竭,中气虚弱,痰瘀互结水道,三焦气化失司。现代名医诊治癃闭,多从肺、脾、肾、湿热、痰瘀着眼,多通过清利湿热、清肺泄热、疏利气机、行瘀散结、升清降浊、温补肾阳等方法来通利小便。 +【辨证治则】证���肾阳虚衰型。现症见小便频数,滴沥刺痛,欲出不尽,畏寒肢冷,腰膝酸困等。故治疗以补益肾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化痰散结、清热利湿之法。 +某患者,68岁。小便频数、尿线变细、排尿等待、淋漓不尽10余年,近2个月加重,曾多方治疗,病情无好转而要求中医治疗。B超检查:前列腺Ⅱ度增生并尿潴留150mL。 +【处方】仙甲汤基本方合金匮肾气汤加减:制附子10g,淫羊藿10g,枸杞子15g,巴戟天10g,炮穿山甲(代)10g,丹参20g,莪术10g,败酱草20g,连翘20g,海藻15g,茯苓15g,熟地黄15g,山药15g,鹿角霜15g,黄芪15g,肉桂6g, +川芎15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烟酒,忌食生 +冷、辛辣、油腻之物,节制房事。 +治疗2个疗程,尿流基本正常,B超复查前列腺I度增生,残余尿为50mL。继续治疗2个疗程,诸症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稍大于正常,无残余尿,随访1年,病未反复。 +仙甲汤以补肾泻肝立法,由淫羊藿、枸杞 +子、穿山甲(代)、丹参、连翘、败酱草等组 +成。方中淫羊藿补肾壮阳,枸杞子滋补肾阴, +同时制约淫羊藿之温燥;穿山甲(代)为血肉 +有情之品,活血化瘀,能引药直达病所,为破 +瘀消瘢要药;丹参归肝经,活血祛瘀;败酱草 +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诸药配 +伍,肝肾同治,补泻并举,补攻兼施,守走相 +备,相得益彰,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 +正,共奏补益肾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 +热利湿之功。 +【引自】曹继刚,等.仙甲汤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57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7):31【辨证治则】患者年事已高,肾气衰退、中气不足,经脉循行不畅,水 +瘀互阻化热。治拟温阳化气,利水通闭。 +张某,68岁。小腹坠胀,夜尿增多,每晚8~10次,排尿费力,尿流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已超过10日,服用酚苄明、己烯雌酚及其他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小便欲解不得出,有时呈点滴状排尿,伴有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食欲缺乏,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于2001年11月18日急诊入院,查体:膀胱区胀满,叩诊明显浊音,直肠指检见前列腺明显增大,中央沟消失,质中等,表面光滑无结节,触痛明显。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 +【处方】黄芪甘草汤加减:炮附子(先煎)15g,黄芪15g,白芍15g,白术12g,车前子12g,生姜12g,滑石15g,丹参15g,升麻10g,橘核10g,淫羊 +藿12g,琥珀(冲)3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服10日排尿症状 +改善,前列腺指检较前缩小。 +老年人由于肾气渐衰,肾阳气不足,固 +摄无权,膀胱气化乏力,开阖失控,再加上其 +他疾病的多元影响,临床虚证者居多,实证者 +居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由于年事已高,肾 +气衰微,耗伤精气,而形成恶性循环,其病机 +本质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 +列腺增生症报道很多,但辨证分型太过烦琐, +临床医生难以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根据其 +疾病本质,以虚为特征,重用炮附子为君温煦 +少阴之阳,恢复肾气化,黄芪与升麻共举中 +气,白术健脾运湿,生姜温胃散水,车前子主 +气癃、利水道,下走膀胱以行水。全方提升中 +气、上开肺气,以升清降浊,补肾阳以助蒸腾 +气化之功能,上气升则下窍自通,乃下病上取 +之法。 +【引自】杨楠.真武汤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4例.甘肃中医,2009,22(2):12. +亚医 +【辨证治则】证属肾阴亏损,槁血瘀阻,兼湿热下注,膀胱失利,随成癃闭。治宜补肾通窍、清化湿热以利气化。 +陈某,69岁。1982年7月1日初诊。患者自2月下旬起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经多方治疗,排尿时仍有炽热感、尿急、尿频。外院多次检查:中段尿及前列腺液培养无异常,前列腺肥大约3指,中央沟变浅,光滑,质软,无明显压痛。刻诊:患者神疲,尿频、尿急夜间为甚,尿道炽热、疼 +痛,溲黄,口干,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处方】生地黄12g,草薛10g,石菖蒲3g,车前子(包)10g,石韦10g,瞿麦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篇蓄10g,天花粉15g,莪术5g,三棱5g,六一散(包)15g,桃仁10g,乌药5g,灯心草6g。 +7月12日二诊:尿道热痛好转,尿黄,口干而黏,舌红、苔薄白、根部微腻、中有浅裂纹,脉细。湿热未尽。原方出入。 +【处方】苍术6g,黄檗3g,薏苡仁15g,土牛膝10g,生地黄10g,牡丹皮6g,车前子(包)10g,干地龙6g,泽泻10g,菟丝子10g,土茯苓15g,甘草梢5g。 +7月19日三诊:尿道热痛再减,口不黏,小便黄,少腹发胀,苔薄白腻微 +黄,脉细弦。原方增损。 +【处方】苍术6g,���檗3g,干地龙10g,土牛膝10g,薏苡仁15g,生地黄12g,车前子(包)10g,菟丝子15g,牡丹皮6g,泽泻10g,土茯苓30g,碧玉 +散(包)10g: +7月26日四诊:尿道炽热未见缓解,口干黏,溲黄,小腹发胀减轻,苔白 +腻微黄,脉细弦。清利为主。 +【处方】赤芍10g,白芍10g,栀子10g,槐花10g,甘草梢3g,琥珀粉2g,干地龙10g,苍术6g,黄檗3g,薏苡仁15g,生地黄10g,牡丹皮6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 +8月1日五诊:尿道炽热缓解,少腹胀痛减轻,仍口干发黏,溲黄,苔薄白腻,脉细弦。原方去甘草梢,加碧玉散(包)15g、川厚朴花4.5g,琥珀粉改 +血珀2g: +8月8日六诊:尿道炽热已除,少腹胀痛缓解,尿频基本消失,溲黄好转,苔根部微腻,脉细弦。原方加车前子(包)10g。 +《景岳全书·癃闭》:“凡癃闭之证,其 +因……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 +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 +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或 +用法以通之。”本案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 +故排尿不畅,尿道炽热疼痛,小腹发胀,尿黄 +等。故在清热利湿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之桃 +仁、莪术、三棱等。地龙有止茎痛之功,川厚 +朴花有清精室之效,而琥珀《本草纲目》则谓 +“专入血分……故能消瘀血也……从淡渗药则 +利窍行水……”诸药实用治久治歪效的尿道炽 +热疼痛疗效确佳。 +【引自】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男科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辨证治则】证为下焦湿热,血络受损。治宜滋阴降火、清利湿热。 +万某,81岁。1987年8月20日初诊。患者血尿1个月,尿浑浊,排尿不 +畅,有灼热感。查前列腺肥大,口不干,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处方】生地黄12g,牡丹皮10g,丹参10g,茯苓10g,赤芍10g,白芍10g,泽泻10g,碧玉散(包)15g,栀子10g,车前子(包)10g,黄檗6g,荔 +枝草15g,黛灯心草6g。 +上药2剂后,血尿即止。原方加天花粉10g,7剂,予以巩固。 +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常欲努挣, +高龄形体皆极,经脉易伤,阴络伤则血 +内溢。《张氏医通·诸血》云:“…… +以下溢者,势必由肠及膀胱下达。” +《素问·气厥论》云:“胞移热于膀胱 +则癃溺血。”治以车前子、栀子、荔枝 +草、黄檗清利膀胱湿热,牡丹皮、赤 +芍、白芍、生地黄凉血止血,佐以丹参 +以防凉血太过而瘀,黛灯心草为引并清 +心火。后加天花粉恐过甚伤阴也。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诊为精癃,证属浊瘀阻塞。治宜活血软坚,行气化湿。 +曹某,65岁。2009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进行性排尿困难6年加重10天。患者有前列腺增生症病史6年,10天前饮酒过度而致小便不利,继则点滴难出,在某医院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经留置导尿管及非那雄胺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自诉小腹胀满,小便不通,大便干结。舌紫暗、苔黄,脉弦涩。 +【处方】当归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枳壳10g,制大黄10g,怀牛膝10g,乌药6g,炮穿山甲片(代)6g,王不留行10g,虎杖10g,车前子(包)15g。7剂,水煎服。 +11月17日二诊:患者排尿已能成线,略有排尿不适感,小腹胀满大减;大便通畅,舌紫红、苔薄腻,脉细弦。复查B超未见肾盂、输尿管积液。 +【处方】当归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枳壳10g,生地黄12g,怀牛膝10g,乌药6g,炮穿山甲片(代)6g,天花粉10g,茯苓10g,车前子(包)15g。7剂,水煎服。 +11月24日三诊:患者药后症状进一步缓解,诉排尿较治疗前通畅明显,无排尿不适,无明显小腹胀满,大便通畅、日行1次。舌紫红、苔薄,脉 +细弦。 +【处方】当归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蒲黄(包)10g,生地黄12g,怀牛膝10g,乌药6g,炮穿山甲片(代)6g,天花粉10g,茯苓10g,车前子(包)15g。7剂,水煎服。 +本例患者,乃老年男子,肾气本衰,加 +之饮酒,多食肥甘,致血脉瘀阻,痰浊、败精 +阻塞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通而致小便滴沥 +不畅,甚则点滴不通,小腹胀满,舌紫暗,脉 +涩。徐老遇此证时常予通瘀行水,启癃开闭。 +常用穿山甲(代)、大黄等药。正如张锡纯所 +说:“至瘢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 +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穿山甲作向导。”配 +大黄泄下攻积,又能增强通瘀之力,即所谓 +“通后窍以利前阴”。徐老又谓:此剂药力强 +猛,有斩关夺将之能,但属攻伐之品,宜中病 +即止。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患者阴虚之体,阴虚膀胱气化乏源,故治疗以清热养阴增液为要。 +陆某,63岁。2009年3月3日初诊。主诉:��频、尿急、余沥不尽8年。患者排尿困难8年,近月余症情加重,小便频数,夜尿3~4次,滴沥不爽,口干 +欲饮,时有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外院查B超示前列腺增 +生。前列腺特异抗原:3.01ng/mL。诊为精癃。 +【辨证】阴虚火旺。 +【处方】二海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0g,海藻15g,昆布15g,乌梅12g,山茱萸9g,干石斛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6g,怀牛膝10g,天花粉20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 +3月10日二诊:患者药后症状缓解,诉排尿较治疗前通畅,夜尿3~4次,口干好转,大便亦较治疗前通畅。舌红、苔薄少,脉细。上方化裁。 +【处方】生地黄10g,海藻15g,昆布15g,乌梅12g,山茱萸9g,芦根2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6g,怀牛膝10g,天花粉20g,生甘草3g。14剂,水煎服。 +3月24日三诊:患者药后症状进一步缓解,诉排尿较治疗前通畅明显,夜尿有减少,现一般2~3次,口干好转,大便通畅、日行1次。舌红、苔薄少,脉细。上方再进。 +【处方】生地黄10g,海藻15g,昆布15g,乌梅12g,山茱萸9g,芦根2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6g,怀牛膝10g,天花粉20g,生甘草3g。14剂,水 +煎服。 +争 + +本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因房劳过度,合病消 +渴,肾阴亏损,虚火自炎,阳无以化,水液不 +能下注膀胱而致小便频数、淋漓不畅,即仲景 +所谓“阴虚则小便难”是也。本例药症相合, +故能有效。 +徐老以二海地黄汤滋补肾阴、咸寒软坚为 +基础,加乌梅、生甘草酸甘化阴生津止渴。徐 +老谓:天花粉既能生津又能消肿,用之对肥大 +之前列腺及阴虚火旺症状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Og【辨证治则】此因暑湿内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癃闭,治以清暑利湿、理气除满。 +邵某,40岁。患痔多年,经数次手术割治未愈,竖年春再次复发,下血不止,入昆明某医院再次手术,术后数月,随即并发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胸腹胀痛,每天均须导尿,因感痛苦不堪,请余诊治。诊查:面垢发热,自汗,懒言,身重而痛,小便不通,卧床不起已20余天,脉濡细,苔白腻。 +【处方】炒苍术9g,炒厚朴9g,广陈皮6g,白扁豆9g,六一散9g,甘草 +梢5g。 +二诊:上方药服1剂,发热退其半,身痛全止,面垢渐退,腻苔渐消,小 +便略通,再踵前方意,加通阳化气之品。 +【处方】大橘皮汤化裁:六一散9g,炒泽泻9g,炒白术9g,茯苓15g,猪 +苓9g,桂枝9g,干姜9g,广木香3g,广陈皮6g,白扁豆9g,槟榔6g。 +三诊:上方服2剂,热全退,小便通,因病久体弱,精神疲倦,饮食欠 +佳,脉弱无力,舌苔薄白,以调理脾胃为主。 +【处方】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潞党参15g,炒白术12g,法半夏9g,炙甘草6g,陈皮6g,茯苓15g,烧姜5g,大枣3枚。 +四诊:服上方3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为根治其癃闭,用草薛分清饮 +化裁为治。 +【处方】黄芪15g,白术12g,升麻6g,焦黄檗6g,草薛9g,橘核6g,茯 +苓15g,莲子9g,石菖蒲3g,车前子9g,甘草梢5g,淡竹叶9g,灯心草1束。 +癃闭一证,有虚有实,其要不外 +水道气机阻滞。本例由暑湿内蕴、膀胱 +气化不利引起,初期亦实证也。《素 +问·至真要大论》曰:“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审证求因,病既由暑湿 +引起,解暑即治癃闭,扶正亦可驱邪外 +出,最后专治下焦,加重白术以健中, +用升麻、黄芪以举上。中医视人体为上 +下联系、内外相通的统一整体,最忌头 +痛医头之形而上学观点。 +【引自】张治国.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医中药出版社,2008. +【辨证治则】证属相火已衰,肾阳已虚,气化不行,下焦排泄功能减退。遂予补阴配阳、化气行水之剂为主,佐益气通络之味。 +1971年,治国外一老年患者,患前列腺肥大、脑动脉硬化、震颤麻痹,尿线变细有分叉,排尿困难,溺色清,无尿路刺激症状,脉稍数无力,肾虚则子盗母气,合肺气不足,气血流行不畅,造成筋肉失养,故又有小腿无力、行步不正等脑卒中先驱症状。投《金匮要略》肾气丸改汤剂加减。 +【处方】熟附片6g,肉桂5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9g,怀山药12g,黄芪12g,地龙10g,橘络9g +服4剂,溺即通畅,排尿次数减少,精神体力改善。15剂后,大见起色,排尿趋于正常,气力倍增,气态渐正。 +本案为岳美中治疗癃闭验案之一。《黄帝 +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本案癃闭患者,患有前列腺 +肥大、脑动脉硬化、震颤麻痹多种老年病,其 +癃闭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有分叉乃因年高肾阳 +不足、相火衰微、气不行水所致。腰以下为肾 +所��,小腿无力则为肾虚之证。行步不正乃肾 +虚而盛风内动之象。本着“治病必求治其本” +的精神,治以补阴配阳,化气行水、益气通络 +之法,投金匮肾气丸加黄芪、地龙、橘络等益 +气通络之品而取效。于平凡处见功底。此案反 +映了岳美中先生对老年体质的认识及治疗老年 +病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引自】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年鉴·岳美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唐(孚 +【辨证治则】肝经湿热闭阻,膀胱气化失司。治以泻肝通淋为主。 +冯某,63岁。1976年3月6日初诊。近年来渐发小便点滴艰涩,解时费力,5天前,突然小便闭塞,少腹胀满,州都堵胀,不能出焉。在某医院做导尿未成功而做“膀胱造口术”。瘘口流脓,甚感不便。2天后,瘘口周围红、肿、热、痛,且已化脓,伴口苦、咽干、便结,患者愤然将管子拔掉,尿又闭阻不出,自动出院来诊。诊其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体温38℃。 +【处方】龙胆6g,淡黄芩10g,生栀子10g,大生地黄12g,泽泻10g,细 +木通10g,车前子12g,柴胡10g,琥珀粉(吞)3g。 +服上方1剂,能从尿道排出少量尿液,尽至4剂,小便能正常解出,瘘口红肿热痛均有好转,药证相和,上方再进4剂,病情控制。 +癃闭系临床急症。张景岳谓:真阳下竭, +元海无根,气不化水,水中无气,形成膀胱 +无水之征,这是肾不主膀胱、气化失司的危 +象。上例不属于这种虚证类型,实为实证之 +癃闭,即《黄帝内经》之“膀胱不利癃”。 +常见原因有火邪积骤小肠、膀胱;热居肝肾; +槁血或败精等阻塞水道,并不是膀胱无水,而 +是一时壅闭而已。治邪便是治癃,重点在肝、 +肾二经。《黄帝内经》曰“肝所生病者,遗溺 +闭癃”“足少阴实则闭癃”,病因以火、湿为 +主。本案用龙胆泻肝汤去当归治肝经湿热,加 +疏通下焦的琥珀取效。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辨证治则】证属气虚血瘀。拟益气利水、活血散结之法。 +晏某,64岁。尿频,夜尿4~5次,尿时余沥不尽,尿等待,伴神疲乏力。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欠佳。前列腺指检:前列腺增大如鸡卵,左叶 +明显,中央沟变浅。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诊断:前列腺增生。 +【处方】前癃通汤:黄芪15g,三七5g,丹参15g,蒲黄12g,王不留行12g,党参12g,皂角刺12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经服药治疗1个月,配合局部热疗,尿频症 +状消失,无余沥。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为老年人,因年老体 +弱,中气不足,气虚无力行血,导致血瘀,以 +致瘀血败精停留不去,凝结为块,阻塞尿道, +小便难出。因此,气虚、血瘀是构成前列腺增 +生发病的两个关键,正如前人所言:“气虚小 +便不利,血瘀水道不利。”故采用益气利水、 +活血散结治疗,收效甚佳。 +【引自】贺菊乔.前癃通汤治疗前列腺增生12例.内蒙古中医药,2005,2(1):15. +墨医 +【辨证治则】证属心肾不交,水火无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以升阳、利尿、调和水火。 +秦某,66岁。尿意频频而排尿甚难有时尿闭,经导尿始能排出,病已8年之久,经医院检查为前列腺肥大,需手术,希望中医治疗。舌苔正常,脉象 +濡数。 +【处方】炙麻黄3g,桂枝5g,黄檗6g,吴茱萸2g,鱼枕骨25g,滑石25g,知母6g,海金沙、海浮石(布包)各10g,乌药6g,炙甘草3g,茯苓10g,赤小豆20g,车前草10g,蟋蟀7枚。 +二诊:前方服2剂效果甚好,小便已非点滴淋漓,排尿顺利,但仍频数, +要求常服方。 +【处方】炙升麻3g,桂枝5g,知母6g,黄檗6g,海金沙6g,海浮石(布包)6g,鱼枕骨25g,滑石25g,茯苓10g,赤小豆20g,冬瓜子12g,冬葵子12g,车前草10g,墨旱莲10g,吴茱萸5g,川楝子6g,乌药6g,炙甘草3g,蝼蛄1枚,蟋蟀7枚。每周服3剂。 +本案为施今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验案之 +一。前列腺肥大之症状,合于中医学所称之癃 +闭及淋浊。施老此方颇费筹思,升其阳可利浊 +阴,如升麻、桂枝之类,既要行水又须化坚, +如海浮石、海金沙、鱼枕骨、滑石、茯苓、赤 +小豆之属。用知母、黄檗以抑相火,用吴茱萸 +之辛通温散以解郁止痛。蝼蛄、蟋蟀虫类通络 +以治癃闭。 +【引自】施今墨.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证属阴阳两虚,水火皆不足。治拟温肾阳滋肾阴。 +张某,86岁。1960年4月25日会诊。患者腰背酸痛,足冷,小便短而频,不畅利,大便难,口干口苦,饮水不解,舌淡少津无苔,脉象右洪无力,左沉细无力。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 +【处方】八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9g,茯苓6g,山药6g,泽泻4.5g,熟附子4.5g,肉桂(去粗皮盐水微炒)1.5g,牛膝60g,杜仲(盐水炒) +9g,补骨脂9g +水煎取汁,加蜂蜜30g兑服,连服3剂。 +二诊:服前方,腰背酸痛、口干口苦俱减,足冷欠温,大便畅,小便正常,舌无变化,脉略缓和,原方再服2剂。 +三诊:因卧床日久未活动腰仍微痛,腰部痛虽减,但仍无力,小便仍频,其余无不适感觉,宜继续健强肾气,以丸剂缓服。 +【处方】熟地黄90g,山茱萸30g,茯苓60g,泽泻30g,熟附子30g,肉桂9g,牛膝30g,补骨脂60g,杜仲60g,菟丝子(炒)60g,巴戟天60g。 +共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晚服1丸,并每早服桑葚膏1汤匙,开水冲服。 +连服2剂而恢复健康,随访5年余未复发。 +本案为蒲辅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验案之 +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命门居肾中,统司水火,为人身生命之本。所 +以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五液充则形体赖以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 +和调。今以高龄之人,故主水火而调3剂。用 +桂附八味丸去牡丹皮凉血之品,加牛膝、杜 +仲、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补肝肾、强筋骨 +之药,既育阴以滋干涸,复温化以培阳气,俾 +肾中水火渐充,而形体得健,营卫以和,故腰 +痛、足冷、尿秘、便难均能得治。 +【引自】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辨证治则】茎中作痛,小腹胀急,脉弦滑,苔黄腻,为湿热与瘀血结 +于下焦所致,宜采用滋阴清热、宣气化瘀、利窍通闭法治疗。 +刘某,70岁。1978年12月15日初诊。患前列腺肥大6年之久,小便经常淋漓不畅。1周前突然尿闭不通,在外院插管导尿并留置导尿管,现拔管后小便仍不能自解,伴腰痛乏力,烦躁,小腹胀急,纳可,大便调。诊查见急性病 +容,表情痛苦,面色黑滞少华,舌红苔微黄薄腻,脉弦细数。 +【辨证】肾阴不足,瘀阻尿道。 +【治法】滋肾清热,宣气化瘀,利窍通闭。 +【处方】生地黄18g,当归9g,赤芍9g,牡丹皮9g,关木通9g,竹叶9g,泽泻9g,车前子9g,杏仁9g,女贞子9g,墨旱莲9g,王不留行9g,泽兰9g, +琥珀末(分2次冲服)3g,甘草3g。 +二诊:1979年1月3日。上方药服3剂,小便已能自解,但仍淋漓不畅,溺时茎中作痛,守方继服6剂,小便通利如常,唯觉两腿作痛,有时抽筋,原方加牛膝9g,白芍15g,继服3剂而愈。 +本案为陈伯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验案之 +一。前列腺居小腹属肾,前列腺肥大患者大多 +有小便淋漓不畅的病史,并发急性尿潴留则突 +然尿闭不通。证属中医学“癃闭”之实证范 +畴。陈老用滋阴清热、宣气化瘀、利窍通闭法 +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方中以导赤散清热利水,因湿热之邪最 +易伤阴,故于清利之中佐以二至丸顾护肾阴, +兼清下焦以固其本。肺为水之上源,与膀胱气 +化相通,主治药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 +作用。若上焦不宣则气化失常,水道不通,故 +方中加杏仁、桔梗宣降肺气,使上源升而下流 +畅,达到通调之目的,乃“下病治上”。根据 +西医病理研究,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系由于 +前列腺突然充血所致,故方中以当归、赤芍、 +牡丹皮、牛膝、王不留行、琥珀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正如沈金鳌所说:“血瘀小便闭 +者,则以牛膝、桃仁为要药,尝采其未能,用 +之颇效。” +综观全方,既清热利水,又活血化瘀;既 +宣气通络,又养血益阴。利水而不伤阴,化瘀 +而不损血,标本兼顾,使瘀血化,气机通,湿 +热除则癃闭自愈。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锡波医案 +【辨证治则】证属肾虚气衰,水道不通。在治疗上采用补气益肾健脾、 +行水通闭之法。 +李某,65岁。病史:排尿困难1个月余,尿量很少,近日来点滴而下,小便及阴茎时时作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前列腺肥大,服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外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求治于中医。检查:形体健壮,面显痛楚,语言低怯,时作叹息声。肛门指检检查前列腺大如核桃。脉沉弦,舌红苔 +黄腻。 +【处方】黄芪24g,生地黄15g,山药15g,泽泻15g,薏苡仁15g,王不留行15g,大腹皮12g,漏芦12g,白术10g,牡丹皮10g,甘草10g,熟附子6g, +沉香6g,肉桂5g。 +连服2剂,小便增多,排尿时较前通畅。 +二诊:仿王清任重用黄芪、甘草之法,并加防风以助黄芪之功,将前方 +生黄芪加重至60g,甘草加重至15g,加防风12g。 +连服2剂,患者自诉排尿已无困难,小腹及阴茎痛减轻,自觉轻松舒服, +唯大便稍干燥,以原方加减,继续服用。 +【处方】黄芪50g,生地黄15g,甘草梢15g,蒲公英12g,赤芍10g,大黄 +6g。 +服��2剂后,有如常人,排尿通畅,大便正常,睡眠安定,精神愉快。续 +服前方以资巩固。 +本案为邢锡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验案之 +一。“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 +阖,今肾阳虚阴盛,水道不通,而导致小便不 +利。老年人气衰,肾阳不足,易出现此证。王 +清任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用“黄 +芪甘草汤”,不论年深月久,皆有效。取其 +补益元气以利血行而利小便也。本证治法,以 +黄芪甘草汤为主。王清任曾用黄芪120g,甘草 +24g,并提出病重1日2剂的大剂量,本方用黄 +芪50g、甘草梢15g,即收奇效。 +【引自】邢锡波.邢锡波医案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辨证治则】症脉参酌,此属酒肉不节,滋生湿热,熬炼成痰,积聚成 +瘀,膀胱气化不利,升清降浊失司而成。法拟升清降浊法,消痰祛瘀。 +方某,60岁。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近年来常反复发作,甚则癃闭,其 +诱因常与“膏粱厚味”有关。1981年2月某日,因女儿结婚,又恣食酒肉,次日中午,始觉小溲艰难,渐渐点滴不通,小腹充盈胀满,入院西医按前列腺肥大处理,给予青霉素和留置导尿治疗,1天以后,疗效不明显,其家属邀洪 +会诊,症状同上述,诊脉弦细而滑,舌质灰暗、苔黄厚而腻。 +【处方】升清降浊汤加减:升麻3g,桔梗6g,柴胡4g,车前子10g,茯苓10g,泽泻10g,川贝母10g,全瓜萎10g,桃仁6g,赤芍6g,山楂10g,葛花10g,穿山甲(代)10g,另吞服麝香0.03g。 +1剂服后,稍有尿意,服2剂后不必导尿,第3剂去麝香,加琥珀末3g,服 +后基本小便畅通,再嘱此方服5剂而痊愈出院。 +本案为洪广槐治疗前列腺增生验案之 +一。《灵枢·本输》说:“三焦者……实则癃 +闭。”此例乃由酒肉致生湿热,湿热成痰瘀, +膀胱气化障碍,升降失司而成,治疗以升清 +降浊为主,从处方中突出两个意义:其一,柴 +胡、桔梗之升,车前子、泽泻之降,以和解枢 +机。其二,山楂消肉食化油,葛花消积解酒, +以除其致病之源;再伍以通窍之麝香、穿山甲 +(代)等而开其闭,故小便通利而愈。 +【引自】洪广祥,等.豫章医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上海:上海中 +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辨证治则】证属肾阳不足,气滞血瘀。急则治其标,先予行气活血 +通淋。 +张某,67岁。患者尿潴留,导尿已15天,大便溏日行六七次。前列腺B超:前列腺大小3.6cm×4.8cm×3.8cm。苔薄白,脉弦。 +【处方】生黄芪、制香附各5g,琥珀粉(分冲)3g,泽泻10g,猪苓、茯苓各20g,桃仁10g,桂枝6g。 +4剂。服药至第2剂即有尿液从导尿管周围涌出,拔除导尿管后小便即通,尿频,每日10余次,仍便溏6~7次,于上方加补骨脂30g,干姜3g,乌梅10g,温补肾阳,涩肠止泻,服药4剂后小便畅,尿频,每日6~7次,大便不稀,日二行,继用7剂而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再发。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常见病。 +症见尿等待、余沥不尽,甚者尿潴留, +点滴不出。施老注意到本病患者多有排 +尿无力,辨证属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 +利,痰瘀互结,在治疗上重用生黄芪补 +气;制香附行气散瘀,入血分,行血中 +之气;并可酌情选用琥珀粉清热通淋。 +【引自】秦春.施汉章治疗男科病验案举隅.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9):195. +第十三章精囊炎 +精囊炎分为急性精囊炎和慢性精囊炎,急性精囊炎从西医诊治,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而慢性精囊炎仅从西医诊治,很难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常常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本章重点研究慢性精囊炎的辨证论治,对急性精囊炎的治疗也可参照本章辨治分型 +内容。 +慢性精囊炎是指精囊被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根据其病因不同,分为特异性精囊炎和非特异性精囊炎。特异性精囊炎主要是指结核性精囊炎、支原体精囊炎、淋病双球菌精囊炎,而非特异性精囊炎常继 +发于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等。 +《医宗金鉴》载:“浊病即精病,非溺病也。精者血之所化,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是盛也。”本病属于中医 +学“血精”范畴。 +【辨证治则】证属湿热内蕴,迫血妄行;在治疗上采用清热凉血止血组方用药。 +吴某,34岁。2003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发现精液带血2周。在2周前患者性生活时发现精液带血,伴有血块,射精无疼痛,在当地医院服用抗菌消炎药1周,精液仍带血,遂来作者医院诊治。现症见患者精液带血,精神差,腰酸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数。精液呈暗红色,常规镜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3~8个/HP,尿常规正常。中医诊断为血精;西医诊断为精囊炎。 +【处方】小蓟饮子加减:小蓟15g,大蓟15g,仙鹤草20g,侧柏叶15g,藕节12g,生地黄12g,牡丹皮12g,紫草12g,黄檗9g,知母9g,生薏苡仁30g,川牛膝15g,冬葵子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二诊:患者诉精液血色变淡,无射精痛,腰酸减轻,精神转好,舌脉无变化,大便干。前方加麻仁9g,继续服用1周,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诉精液为白色,无血,显微镜下检查未见红细胞、白细胞,精神好,纳香,大便软,舌脉无变化。继服前方1周,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精液无血,精液检查正常,一般情况感觉良好,无不适症状,考虑已治愈,遂停药。追访3个月未复发。 +本病患者多由性生活不当所致。尽 +早及时治疗,效果较好。本证属湿热蕴 +结下焦,膀胱湿热,血液离经,迫血妄 +行而出现血精。治则以凉血止血,兼清 +湿热,同时注意调节性生活,饮食宜清 +淡,治疗多有良效。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c@(【辨证治则】辨证为肾阴亏损心火亢盛,水火不济所致之血精证。其治疗方法以滋阴降火、引血归经、安神固精为主。 +向某,24岁。1981年7月15日初诊。主诉排血精5年余,性交后出血半月余。患者婚前手淫频繁,常于手淫排精时可见精后带血少量,未经治疗。婚后交合,常可精血混杂,甚者血液从尿道口沁沁而出,曾于某医院诊断有前列腺炎、神经功能失调等病,经治疗(用药不详)好转。后上症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昨晚交媾后约出血15mL之多,故急来我院门诊求治。查体:患者除上症外,伴有精神不振,体倦无力,阳强易举,心烦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困,手足心发热,小便短黄有灼热感等症,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有力。 +【处方】黄连阿胶汤:黄连20g,黄芩10g,阿胶(烊)30g,鸡子黄2枚,白芍15g,生栀子20g,金樱子2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5剂后,精神转佳,阳事似平,手足心发热等症明显好转。20剂后上症全部消失,遂以知柏地黄丸善后。迄今为止4年未见复发,并生一健儿。 +此案乃婚前恣情纵欲,婚后房劳过度, +耗其肾精,导致肾水下亏,心火旺盛,由于阴 +亏火旺,灼伤血络,而致血精之证。当务之急 +应远房事、静情欲,再以黄连阿胶汤滋阴以壮 +水,清心以伏火,水升火降,血归其经,其病 +当愈。方中加生栀子、金樱子降其心火,止其 +血精,以增强其疗效。 +【引自】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男科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辨证治则】证脉合参,乃心肾阴虚,阴虚化热,热迫血流,血随精出。治宜清热降火,育阴凉血。 +谢某,37岁。患者于1974年发现排血性精液,到今有三四年之久,曾一度有所减轻,但近1年余血精次数频繁。1976年4月,在某医院服用中药数十剂,多为六味地黄汤加减,效果不佳。数月前,因排尿发现终末血尿,西医以“血尿待查”收住入院治疗。血尿控制后出院,当日来作者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患者自觉腰痛,有时伴有下腹部及会阴处疼痛。平素常有头晕,口干,多梦等。近来身倦乏力,下肢沉重尤为显著,舌质深红,舌尖部最甚,并呈芒刺,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左尺有力。 +【处方】连翘12g,生地黄18g,川黄檗12g,墨旱莲24g,牡丹皮9g,泽泻12g,赤小豆24g,大蓟、小蓟各15g,石韦15g,白薇15g,甘草梢4.5g,土茯苓30g,女贞子18g,怀牛膝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5剂。 +二诊:腰痛好转,未见血性精液,前方甘草梢易枸杞子12g,续服。 +三诊:患者诉其间几次排精,肉眼血性精液未再出现。腰痛亦愈,精力充沛。再拟滋阴补肾法以巩固疗效。 +【处方】枸杞子15g,怀牛膝15g,墨旱莲24g,女贞子18g,桑寄生30g,牡丹皮12g,茯苓15g,杜仲炭12g,细生地黄18g,建泽泻12g,青连翘12g,白薇15g。嘱服5~10剂,后随访未再复发。 +⑨ +施今墨先生治血证尝谓:“初宜止血,以 +塞其流;中以清血,以正其源;终以补血,以 +复其旧。”本人在治疗“血精”一症时,深获 +裨益。一二诊处方宜止血,中以清血而获效, +三诊处方重在滋补而达复其旧之目的。在用药 +方面,除用清肾火,滋肾水,凉血止血的泽 +泻、牡丹皮、川柏、白薇、生地黄、二至丸及 +泻心火解毒利小便的赤小豆、连翘、甘草梢诸 +药外,尚重用土茯苓一味,以加强清热解毒除 +湿之效,和以川黄檗、连翘、大蓟、小蓟而相 +得益彰。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辨证治则】肾虚水亏,肝失所养,相火妄动,内扰精室,导致行房之 +时,��血随精而外出。所以采用柔肝滋肾、清火凉血之方。 +王某,29岁。结婚2年,未曾生育,1年前因酒后行房,即得此病。近1年来,每次性交,射出精液中皆夹血液。第2天即觉头晕,腰痛,口舌干燥,小便色黄,睾丸作痛。同时夜间皆感微热,盗汗,睡眠不佳,心中烦热,烦躁不安。经安徽省中、西医院治疗均未见效。检查其睾丸等大,并无肿硬;精液检查:红细胞(++++),脓细胞(++++)。脉弦数。 +【处方】龟甲30g,阿胶15g,生地黄12g,知母、黄檗、山茱萸、枸杞子、白芍、藕节、血余炭各9g,牡丹皮12g,茜草根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后二诊诉行房后精液中血液大减,全身症 +状改善。拟上方加墨旱莲15g,再服5剂。 +三诊:精中血液已看不见,各症基本消失,去安徽省人民医院检查精液常规,红细胞和脓细胞皆未找到。病既向愈,按上方去血余炭,续服10剂, +以善后。年余而有子。 +该患者正处壮盛之年,又值酒后,性欲旺 +盛,相火内炽,故性交之际,扰动精室,内伤 +血络,迫血妄行,而血随精外出。治以柔肝滋 +肾、清火凉血。方以大补阴丸为主,易熟地黄 +为生地黄,加牡丹皮以滋阴潜阳;知母、黄檗 +清火凉血;阿胶、山茱萸、枸杞子、白芍平肝 +滋肾;藕节、血余炭、茜草根、墨旱莲宁络止 +血,使肝木得柔,相火下降,肾阴得滋,而血 +自不随精外出。三诊后精内血已不见,故除止 +血药血余炭外,专以柔肝养阴凉血之药为治, +嘱其继续再服,巩固疗效,故1年后有子。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证属肾阴不足,君相火旺,血络受损。治宜滋阴降火,凉 +血止血。 +吴某,35岁。1979年5月19日初诊。主诉:血精七八年。患者于1969年结婚,有1女1子。1971年夏腰痛,行房后肉眼可见血精。在当地医院诊为“精 +囊结核、前列腺炎”。经中西医治疗,证情反复,严重时行房血精,后尿道出血如妇女月经来潮,且鲜血中夹有血块。喜饮酒及食葱、蒜、肥肉等。刻诊:患者神可,形瘦颧红,口干,平时腰酸,夜寐盗汗,尿黄,舌红,苔薄 +黄而糙,脉细弦带数。 +【处方】二至地黄汤加减: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生地黄10g,白芍10g,茯苓10g,怀山药10g,牡丹皮6g,泽泻6g,血余炭2g,苎麻根10g,浮 +小麦20g,煅牡蛎(先煎)15g。并嘱少食辛辣之品。 +10月6日来信称,连服上方约50剂,今夏血精未犯。形体稍胖,精神好。 +求冬令调养之法。给予大补阴丸方,服至立春。 +命 + +该案血精七八年,反复发作,症势凶险, +迭经治疗罔效,究其因乃“火不盛,气不逆, +而血动不止者乃元阴受损,营气失守,病在根 +本而然”。经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 +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吐衄,阴 +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此二言者最得 +损伤失血之源。故凡治损伤无火无气而血不止 +者,最不宜妄用寒凉以伐生气,又不宜妄用辛 +燥以动阳气。盖此二者,大非真阴亏损者所 +宜。而治此之法,但宜纯甘至静之品培之养 +之,以完固损伤,则营气自将宁谧,不待治血 +而安矣。”仿前贤法度,用二至地黄汤培养肾 +阴;并宗“不远热则热至,血溢血泄之病生 +矣”,力戒炙酒辛热。治病求本,多年痼疾竟 +得以痊愈。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辨证治则】此乃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复加湿热循经熏蒸精室,血络受损, +而成血精。急拟滋阴降火、清热利湿。 +高某,50岁,已婚。1978年6月20 +日初诊。患者血精2个月余,经治未愈。 +患者于今年4月12日患急性尿路感染伴高热,经抗菌治疗缓解,但有血精,或于尿末,或于排尿时,或于遗精时,均为淡红色肉眼血精。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刻诊:患者神疲乏力,口干,纳食不香,夜寐欠佳,会阴部疼痛,近日遗精仍为淡红色肉眼血精,舌红、苔薄白根中 +黄,前半有剥苔,脉细。 +【处方】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黄檗5g,白芍药6g,乌药5g,草 +薛10g。 +6月27日二诊:药进7剂,口干好转,会阴部疼痛减轻,近日未遗精,也未同房,舌脉同前。细问病史,1972年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1973年又因支气管扩张而咯血。显然病非一日之寒。故守原方。并告知戒怒节劳以 +绝反复。 +7月9日三诊:近因酷暑,又出现血色精斑。余症同前。拟于前方中加入 +止血之剂。原方去乌药加小蓟10g,苎麻根20g。 +7月29日四诊:换方后,病情稳定,精神转���,面色有华,舌中剥苔再 +生,脉平。原方加沙苑子10g。 +8月10日五诊:近日一直未见血精,曾同房1次亦无碍。会阴部偶有不适。舌脉同前。原方加炙龟甲12g。 +8月28日六诊:同房2次,均未见血精,会阴部不适渐除,偶有尿黄。舌 +红苔薄白,脉平。予以前方10剂,后接服六味地黄丸6g,每日2次。 + +g +本案乃肝肾不足,湿热下扰,精室血络 +受损,而成血精,即使不是遗精或同房时也可 +发生,可见病之源,虚火之盛。经云:“实火 +可泻,虚火可补。且龙雷之火不宜直折,脉细 +数,阴分大伤,急当峻补真阴,兼介类潜阳。 +俾龙雷之火归窟,而外患方得无虑。”(《马 +培之医案·肾岩》引)血精虽非外患,但其病 +因同一,理法亦必无二,其效可见。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阴虚体质,湿热下扰精室,血络受损而血精,又经迁延,烦躁更致相火炽盛。急拟滋阴降火、清热利湿。 +陈某,26岁,已婚。1987年8月22日初诊。患者血精45天,外院诊断为“前列腺炎、精囊炎”。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患者神情焦虑,口干发黏,腰酸乏力,尿黄,血精鲜红,色舌红苔黄腻,脉细弦。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指检:前列腺约栗子大小,边缘清楚,表明光滑,轻度压痛,两侧精囊未触及。前列腺液常规:pH7.4,卵磷脂小体(+++),脓细胞(++)。 +【处方】二至地黄汤加减: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苎麻根30g,小蓟15g,血余炭6g,黄檗6g,煅牡蛎(先煎)30g,川续断10g,川厚朴花5g。 +另,前列康片3片,每日3次。 +8月28日二诊:经服上药,近日同房,未见血精,尿黄,口黏,舌脉同前。阴不骤生,湿热不易速去。原方继服。 +10月4日三诊:连服中药15天,多次同房未见血精,口不黏,尿黄,舌脉伺前。服六味地黄丸6g,每日2次。此案阴虚兼夹湿热而致血精。中西药 +欠效。情绪不宁。“相火内寄于肝,听命 +于心肾”。相火有加,血精难止,故用二 +至地黄汤加清肝之品,并用川厚朴花引诸 +药入精室。药证相符,其效易得。男科病 +实从内发,但毕竟以局部疾病为主,治疗 +中引经药必不可少。 +【引自】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男科病.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辨证治则】证属湿热下注,拟清湿利热。 +赵某,31岁。2007年3月7日初诊。主诉:发现精液中带血1个月余。患者自2007年1月发现精液中带血之后,随之出现腰痛、睾丸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经用中西药治疗后好转。近日同房时又发现血精现象。刻诊:精液 +粉红色,尿痛,腰痛,尿道口滴白,阴囊潮湿且疹痒,舌苔黄腻,脉弦滑。B超示精囊脓肿。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木通3g,车前子(包)15g,泽泻10g,龙胆6g,皂角刺10g,白芷10g,当归尾12g,生地黄10g,三七(冲)2g,白芍12g。15剂,水煎服。 +3月24日二诊:尿痛轻,他证如前。原方加蒲黄炭10g。7剂。 +5月1日三诊:服药期间过性生活1次,已无血精。但小腹坠胀不适,原方去龙胆,加金铃子10g。 +6月3日四诊:自诉诸多症状消失,嘱其上方续服1个月以巩固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 +中医学认为精囊炎的发病部位在精室, +以肉眼血精或镜下血精为其特征。本病病因病 +机虽然复杂,但亦不外虚实两大类。实证一般 +病程短,精液鲜红,量多,并伴射精疼痛,尿 +频、尿黄,尿道有烧灼感,大便秘结,舌质 +红,苔黄,脉弦滑数。虚证则病程较长,缠绵 +不愈,精液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乏力 +神疲,失眠多梦,性欲减退,早泄,舌淡,苔 +白,脉细无力。但临床上亦多见虚实夹杂之 +证,故临床应注意辨别。此外,血精还需与血 +淋、血尿等相鉴别。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辨证治则】证为阴虚火旺,精室被扰,血热妄行。治拟滋阴降火,佐 +以凉血止血。 +洪某,37岁,已婚。1977年2月26日初诊。患者婚后3年不育,行房时所射之精为血性,色红质稠。近二三个月来症状加重,每次行房时均为肉眼血精,同时伴有少腹及睾丸隐痛,溲黄,口干,性情急躁,夜寐盗汗等。迭经西医治疗无效。检查:外阴无异常,两侧睾丸等大,附睾不肿硬,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精液常规:脓细胞(++++),红细胞(++++),精子计数0.58亿个/mL,精子活动率15%,精子畸形率20%,血蚴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苔薄微黄,脉细弦。诊断为血精(慢性精 +囊炎)。 +【处方】大生地黄12g,大白芍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茯苓10g,车前子(包)10g,建泽泻10g,牡丹皮6g,糯稻根须15g,台乌药6g。 +5剂。 +3月3日二诊:药后血色精液明显变淡,全身症状改善,唯小溲仍黄。原 +方加川黄檗6g。5剂。 +3月8日三诊:肉眼血精已消失,小溲亦不黄,除左侧精索静脉仍曲张外,余无不适。复查精液常规未见脓细胞及红细胞。病已基本痊愈,再予原 +方巩固。 +之后女方妊娠,足月顺产一女婴。 +本例肾经偏虚,故筛山药;又因 +山茱萸缺货,故易白芍之酸寒,以助地 +黄之药力;熟地黄改生地黄,重在滋养 +肾阴;糯稻根须味甘苦平,有退虚火、 +敛盗汗之功;台乌药走少腹,入肝肾之 +经,行气止痛。二诊时因其小溲仍黄, +湿热未清,再加黄檗以清下焦湿热,方 +中止血药虽不多,而血精迅速消失,全 +赖二至地黄汤滋肾阴、凉血热之功。 +【引自】何清湖,等.男科病名家医案·妙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 +医案【辨证治则】本案证属下焦气血阻滞之血精证,因气血淤滞,血行不畅,阻滞精道,精液与瘀血互结而成本病。治拟活血化瘀、益精通络之剂。 +万某,男,35岁。2009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血精史3年余,时感会阴部胀滞不舒,有时延及少腹两侧,曾用西药抗生素、止血药及中药滋阴泻火止血等治疗未效。精液分析呈暗红色,红细胞满视野,B超及CT显示精囊炎。舌苔薄腻,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象细,患者用止血药及抗生素及滋阴泻火止血药多时未效,舌诊有瘀象。 +【治法】活血通瘀以止血。 +【处方】通精煎加减:三七粉(分吞)4g,丹参20g,三棱10g,莪术15g,川牛膝10g,当归尾10g,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炙黄芪30g,小茴香10g,乌药10g,橘叶、橘核各10g,大枣20g,7剂。 +二诊:服用上方后射精颜色似有转淡趋势,会阴部及少腹两侧胀滞不舒 +也有好转,苔脉如前,上方去柴胡、乌药,加甘草3g续服7剂。 +三诊:精液颜色愈淡,会阴部及少腹两侧胀滞不舒基本消失。舌苔薄 +白,舌质暗红,舌边瘀斑也稍减淡,上方去橘叶、橘核,续服2周,精液已呈 +灰白色,患者要求进行精液分析,提示精液红细胞偶见,再以上方加减续服 +2周。 +四诊:精液颜色仍为灰白色,再以血府逐瘀胶囊续服1个月,观测年余未 +再复发。 +对于精囊炎引起的血精,不少患者在他处 +用清火滋阴、益气止血的方法治疗多时未效, +戚老大多采用通因通用的方法诊治,取得很好 +的效果。 +通精煎系活血化瘀以通下焦之堵,方中 +三七散血可和伤、行瘀并止痛;一味丹参功同 +四物,桃仁苦以泄血滞,甘以缓肝气,而生新 +血,再加三棱、莪术、当归尾、红花更增活血 +之势;气畅则血行,柴胡、橘叶疏肝理气,乌 +药下通肾经,能疏胸腹邪热之气;橘叶、橘 +核,理气散结,配小茴香更有增缓急止痛之 +效;川牛膝通经活血亦能引药下行;炙黄芪益 +气补中,气足则血止。 +二诊时患者气滞症状好转,去柴胡、乌 +药,加甘草以补脾益气。系考虑患者疾病自始 +至终以瘀为邪,故四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仍嘱患者以血府逐瘀胶囊续服1个月,以巩固 +疗效。 +【引自】戚广崇.通精煎治疗精囊炎经验谈.河南中医,2010,12(24): +56-57. +【辨证治则】本例年近古稀,尚好女色,且阳物举而不坚,肾虚无疑。 +故以养肾壮阳、滋阴益精组方用药。 +刘某,68岁。1987年4月6日初诊。形体一般尚健,性欲能力尚有,但举不甚坚,每月仍需2次,排出精液呈暗红色,无任何不适感,唯略有腰酸膝 +软,舌净,脉缓。 +【辨证】肾精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 +【处方】何首乌100g,熟地黄100g,五味子30g,白芍60g,益智60g,当 +归60g,龟胶60g,阿胶60g,枸杞子60g。蜜丸。 +性交要控制2个月1次。药丸服法:每日3次,每次10g。服药4个月后,排 +精已无红色。 +中医学认为肝病多属阳旺,治应柔肝和 +肝;胃病多属肝犯,主张标本同治。对血精病 +因,认为血精多因房事不节,勤于性事,精伤 +过速,血不及化精,故精血混出,然所排非精 +实血也;或久服辛燥壮阳动火之品,或忍精不 +泄,或体外排精阴茎曲折不舒,致使相火过 +炽,热状精室,伤精耗血所致,治以滋阴降 +火、平衡阴阳。 +血精一症较少见,发病原因多因房事不 +节,或久服辛燥壮阳动火之品,或忍精不泄, +或体外排精阴茎曲折不舒,致使相火过炽,热 +伏精室,伤精耗血所致。 +本例患者年迈,天癸已竭,精少,又勤于 +性交,血不及化精,故精血混出。奉劝年高之 +士戒之。 +【引自】漆济元.济元医论录.江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宜春地区行署卫生 +局、宜春地区人民医院编印,1989.【辨证治则】阴虚火旺,精���被扰,血热妄行。治以滋阴降火之法,佐 +以凉血止血。 +洪某,37岁。初诊患者,2~3年来,性交时所射之精为血性,色红质稠。近2~3个月来症状加重,每次性交时均是肉眼血精,同时伴有少腹及睾丸隐痛,溲黄口干,性情急躁,夜寐盗汗等,迭经西医治疗无效。检查:外阴无异常,两侧睾丸等大,副睾不肿硬,左侧精索静脉明显曲张,前列腺(-),精液常规:脓细胞(++++),红细胞(++++),精子计数58×10⁶/mL,活动力15%,形态正常80%,畸形20%,血蚴检查(-),红 +细胞沉降率正常,脉细弦,苔薄微黄。 +【处方】生地黄12g,白芍9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茯苓12g,车前 +子10g,泽泻10g,牡丹皮6g,糯稻根须15g,乌药4.5g。5剂。 +二诊:药后血色精液明显变淡,全身症状改善,惟小溲仍黄。原方加黄 +檗4.5g,5剂。 +三诊:肉眼血精已消失,小溲亦不黄,除左侧精索静脉仍曲张外,余无不适。精液常规复查:未见脓细胞及红细胞。病已基本痊愈,再以原方 +巩固。 +此案是阴虚兼有湿热,所以还有溲黄、 +苔黄等症。余治此症,常以二至地黄汤加减, +意在滋肾凉血,兼以清利湿热。盖二至地黄汤 +由二至丸与六味地黄汤合方组成。二至丸源出 +于《六科准绳》,方中女贞子甘苦平,补肝 +肾;墨旱莲甘酸凉,滋肝肾,凉血热,两药相 +合,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药味虽少,补而不 +腻,实为妙方;六味地黄汤源于《小儿药证直 +诀》,功效滋补肝肾,三阴并进,专治肝肾阴 +虚,兼夹虚火上炎,阴不内守之症。《医方 +论》曰:“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补 +之剂。有熟地黄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 +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牡丹 +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 +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有开有 +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此案肾经 +偏虚,故筛山药;又因山茱萸缺货,故易白芍 +之酸寒,以助地黄之药力;熟地黄改生地黄, +重在滋阴凉血;糯稻根须味甘苦平,有退虚 +火、敛盗汗之功;乌药走少腹,入肝肾之经, +行气止痛;二诊时因其小溲仍黄,湿热未清, +再加黄檗以清下焦湿热。方中止血药虽不多, +而血踪消失,全赖二至地黄的滋肾阴、凉血热 +之功。 +【引自】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第十四章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更年期来得较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发病年龄一般在55~65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甚至无所觉察,重者影响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精神症状,主要是性情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怔忡、心前区不适,或血压波动、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脘胀闷、大便时秘时泄;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少寐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等;性功能障碍,常见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精液量少等;体态变化,主要是全身肌肉开始松弛,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身体变胖,显出“福态”。 +本病属中医学“郁证”“脏燥”等范畴,病机多为肝肾不足,气机不畅,阴阳平衡失调。之所以导致男性更年期的发生,多因为男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肾气逐渐减弱,精血的供应日趋不足,出现了中医学所说的“肝阴血亏”。 +【辨证治则】证为气郁不畅、阴阳失调。治宜行气解郁、养心安神,兼和中缓急。 +刘某,48岁。主诉:胸闷憋气、坐卧不安1年余,曾服用多种扩冠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中西药,效果欠佳,病情反复发作,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刻下:心前区憋闷痛,向背部中心放射,夜间更甚,常因憋痛较重而惊醒,同时有心悸、气短、出虚汗等症,并伴焦虑多疑、易怒、脘腹胀满闷痛、嗳气等。舌暗红少苔,脉弦细。 +【处方】越鞠甘麦大枣汤合桂枝甘草汤:苍术10g,川芎10g,香附10g,栀子10g,建曲10g,桂枝8g,炙甘草5g,浮小麦15g,大枣5枚。 +药进6剂后,患者心前区闷痛减轻,多疑善虑、急躁易怒等症改善,但夜间反酸、脘腹满闷较著。在上方基础上加砂仁5g。继投18剂后,夜间嘈杂、脘腹满闷等症缓解,但夜间心前区闷痛较明显,入睡困难。为心阳不足、血脉不畅、心神失养所致,在原方加全瓜蒌15g,珍珠母15g,郁金15g,葛根10g。连续用药2个月后,诸症大减,偶有心前区闷痛,向两胁放射,脘闷纳呆。辨证为心肝失调。 +【处方���苍术10g,香附10g,川芎10g,栀子10g,建曲10g,丹参10g,佛手10g,延胡索10g,丝瓜络10g,珍珠母15g。 +再进18剂。患者连续服中药80余剂后,临床基本无不适症状,病愈而出院,后随访病情未见复发。 +郁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一 +类病症,大致包括西医学所谓神经症、神经衰 +弱、癔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著名老中医高辉 +远总结出行气解郁、养心安神之治疗大法,以 +越鞠甘麦大枣合剂治疗本病。 +越鞠甘麦大枣汤是由越鞠丸、甘麦大枣 +汤组成。方中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是通 +治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剂。方中 +香附行气解郁,为治气郁诸痛;苍术燥湿健 +脾,以治湿郁;六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川 +芎活血行气,以治血郁;栀子清热除烦,以治 +火郁。诸药合用,具有行气解郁之效。甘麦大 +枣汤选录于《金匮要略》,是治疗脏躁病首选 +方剂。方中主以甘草和中缓急,辅以小麦味甘 +微寒养心气而安神,佐使以大枣甘平质润,补 +益中气,并润脏躁,三药合用,甘润滋养,具 +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以上二方合用, +能柔肝缓急、宁心安神,使营卫调和、气血通 +畅,从而达到疾病治愈目的。 +【引自】陈武山.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辨证治则】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之病机,治以疏肝祛瘀立法。 +张某,58岁。1年前由于家庭不和,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近来时有胸闷心悸,胸胁不适,烦躁易怒,头晕。性功能明显减退。刻诊:舌暗,舌下静脉怒张,脉络紫暗,脉涩。血压150/90mmHg,心肺无异常,心电图、颈椎X +线片、血糖、血脂等辅助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辨证】气滞兼有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桃仁各10g,红花6g,当归、赤芍、生 +地黄、丹参、枳壳、牛膝、香附、郁金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进药15天症状明显改善,遂间隔3天,继用原方10剂,病愈,而后给予逍遥丸善后。 +本案为江西省定南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龙 +晋祥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验案之一。 +男子到55岁左右,由于肾精匮乏,肾气日 +衰,天癸渐竭,气血由盛而弱,肾精不足则有 +血不充,导致肝肾亏虚;倘若精神受挫,忧思 +郁怒,七情内伤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则 +血聚不行,百病乃变化而生。治当疏其气血, +令其条达。本例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取柴 +胡、枳壳、香附、郁金调气疏肝、行气、宽 +胸;当归、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牛膝活 +血化瘀通络;生地黄滋阴养血,使瘀去阴不 +伤。合而用之,血行瘀祛,诸症可愈。善后 +投逍遥丸进一步巩固开郁定志之效。本病的发 +生源于肾气虚衰,但各脏腑功能失调可相互影 +响,互为因果。故而临床必须辨证准确,随证 +加减,不宜拘泥于一方一药。 +【引自】庞保珍.不孕不育治疗名方验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证属心肝阴虚热扰心神,阳亢于上。治宜清热养阴、宁心安神、平肝潜阳。 +张某,46岁。1989年11月23日初诊。患者1年来常心烦、急躁、失眠、多汗,心电图及脑血流图检查均无异常,某院按“更年期综合征”,屡用谷维素、脑灵素、天王补心丹及西药镇静药等治疗未获显效,近月来因工作紧张诸症加重。现彻夜难眠,头晕阵作,甚时如坐舟船,心烦急躁,坐卧不安,以至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情绪易于激动,周身烘热汗出,口干喜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处方】栀子9g,淡豆豉10g,沙参13g,麦冬15g,五味子9g,白芍,20g,钩藤30g,生龟甲30g,胆南星9g,炒酸枣仁9g,合欢皮15g,首乌藤3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 +10剂,水煎服。1个月后患者来信致谢,言上药尽剂诸症皆失,已恢复正常工作。 +本案为乔保钧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验 +案之一。患者长期失眠、头晕,乃心肝阴虚所 +致。心阴不足,热扰心神,则失眠、心烦;阴 +虚阳扰,营不内守则烘热汗出;肝阴不足,虚 +阳上亢,则头晕阵作;口干、溲黄、便干皆阴 +虚内热之象。心肝阴虚为本,阳热亢扰为标。 +方中栀子、淡豆豉清透心经郁热;胆南星味苦 +性凉,一助栀子以清心,二防热郁日久炼津为 +痰;沙参、麦冬、白芍、五味子养阴柔肝;生 +龟甲、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平抑肝阳;炒酸 +枣仁、合欢皮、首乌藤宁心安神。综观全方, +滋养心肝之阴治其本,清心安神,平抑肝阳治 +其标,乃标本兼顾之剂。 +【引自】何清湖,等.男科病名家医案·妙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Q�� +【辨证治则】此为心肾不交所致,治拟交通心肾。 +王某,52岁。患者近6个月来逐渐厌烦生活,每日自烦一事无成,生不如死,常以拳擂胸以解心头郁闷,失眠,甚则彻夜不寐,做过多种检查,除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失常外,余无异常。现面色咣白,神情疲乏,精神难以集中,口咽干燥,潮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党参15g,炙黄芪15g,茯苓15g,当归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g,远志10g,川芎8g,五味子8g,石菖蒲8g,炙甘草8g,生龙齿(先煎)18g,姜半夏9g,肉桂3g, +药服3剂,心中渐疏,夜能入寐5小时。 +天王补心丹为《摄生总要》方,传说本 +方系唐代僧人道宣所创。本方功效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方中生地黄滋补肾水,滋阴降火, +兼以养心安神,是为君药;天冬、麦冬、玄参 +皆甘寒咸寒之品,助生地黄滋阴清热,是为臣 +药;当归、丹参补血调血,使心血足而神自 +安,人参、茯苓益气宁神,酸枣仁、五味子养 +肝血、敛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清 +心、安神,是为佐药;桔梗载药上浮,不使速 +下,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安神之 +剂,滋中寓清,心肾两调,标本兼治。药既中 +的,其效亦捷。 +【引自】徐福松.徐福松男科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第十五章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亦称“性病”,传统观念是指通过性交行为传染的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痞、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5种,曾被称为“花柳病”。目前在国外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多达20余种,其中包括传统的5种性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和乙型肝炎等。我国目前要求重点防治的8种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软下府、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性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症状因病而异,感染了性病病原体后,有的人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有的人没有任何表现。男性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尿道口分泌物;阴囊肿大。女性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脓性或血性等);女性外阴瘙痒,下腹痛。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生殖器部位出现赘生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不痛不痒的对称分布的皮疹,尤其是在手心、足底出现类似的 +皮疹。【辨证治则】湿热邪毒,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发病。清热解毒,化湿通淋乃是主要治则。 +周某,26岁。1988年4月7日初诊。主诉:近1周来,尿频、尿急、尿痛,阴茎头红肿,尿道口红并有黄色黏稠分泌物流出,阴囊发痒,口干,尿赤,大便干燥, +时有发热。有冶游史。自服红霉素等,病情未见好转。舌红苔厚黄腻,脉沉滑弦数。尿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淋病双球菌。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诊断:淋病。 +【辨证】湿热邪毒,蕴结下焦。【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通淋。 +【处方】土茯银蒲汤(自拟):土茯苓30g,石莲肉30g,草薛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草15g,金银花10g,连翘10g,车前子10g,黄檗10g,白鲜皮10g,甘草3g。服3剂,嘱禁止房事。 +4月10日复诊:服药3剂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小便仍黄色,药已应手,上方加滑石30g,续服3剂。服药后诸症状消失,涂片检查未见淋病双球菌,尿常规正常。蔡老嘱再跟服3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自拟土茯银蒲汤,其中以土茯苓为君 +药,解毒、除湿、治淋浊等功效力著;石莲肉 +清心火而通肾水;草薛“治白浊,茎中痛,痔 +瘘坏疽”(见《本草纲目》);蒲公英、紫花 +地丁、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檗清湿热, +泻火毒;车前子利水通淋;甘草解毒调和诸 +药。综观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湿通淋之功 +效,全方立意严谨,有理有法,药证相合,故 +疗效甚佳。 +【引自】蔡光斗.蔡友敬临床经验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辨证治则】证属湿热下注,感受浊邪。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李某,51岁。1997年2月12日初诊。阴茎疼痛,阴茎头红肿、流脓1个月余。1个月前患者外出旅游,有不洁性交,后渐觉尿频、尿急、尿痛。自用阿莫西林胶囊、金钱草颗粒等药,治疗1周不效,出现阴茎疼痛,阴茎头红肿、流脓。到某医院检验检查,确诊为淋病,予以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等药治疗后症状未减,而求李老诊治。诊见:患者痛苦表情,阴茎头红肿,尿道口见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溢出,尿频、尿急、尿痛而灼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土茯苓银花汤加减:土茯苓30g,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薏 +苡仁各20g,白鲜皮15g,地肤子、栀子、槐花、淡竹叶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忌辛辣、烟酒、肥甘之物,禁房事。此方调治 +15天,诸症悉除,复查理化检查基本正常。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泌尿道黏膜化 +脓性炎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乃由不洁性交, +外感湿热浊邪,流注下焦所致。故以土茯苓、 +金银花清热解毒泻浊为君药;配蒲公英、败酱 +草、地肤子、薏苡仁利湿排脓通淋;栀子、淡 +竹叶直入下焦,清热凉血,利尿通淋;淋病乃 +前阴之疾,厥阴肝经循阴器抵少腹,肝经湿热 +循经下行,导致小便滴沥涩痛,以槐花入肝经 +血分,泻肝凉血利湿,与栀子、淡竹叶配伍, +有明显解毒抗菌消炎作用。诸药合用,迅速改 +善和消除泌尿系感染症状。 +【引自】李寿彭.用银花汤治疗淋病临床18例,新中医,1998,12(36): +28-29.【辨证治则】瘀热湿热蕴于下焦,熏蒸膀胱,水道被灼而成膏淋。故治 +疗以清热解毒、除湿化浊为主。 +周某,21岁。去东北出差回来4天,突然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在总医院泌尿科诊断为淋菌性尿道炎,注射青霉素后,效果不佳,故来作者处诊治。现症:尿频、尿急、尿痛,恶寒发热,倦怠无力,食欲缺乏,尿道口红肿,挤压阴茎则有黄色脓液溢出,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而硬,阴茎头轻微 +红肿,脉弦滑,舌红,此次出差有冶游史。 +【处方】篇蓄20g,瞿麦20g,白花蛇舌草20g,淡竹叶10g,蒲公英20g,知母15g,石膏30g,黄檗15g,车前子15g,牛膝10g,栀子10g,生甘草10g, +当归9g,赤芍10g,琥珀(冲)5g。7剂,水煎服。 +复诊:已不发热,全身症状消失,尿路症状减轻,脉弦,苔白厚,原方7 +剂仍服,并嘱其去泌尿科复查,数日后回告痊愈。 +淋病急性期多从湿热瘀毒着眼,治以清 +热解毒、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本案患 +者即是一典型病例,医者处以篇蓄、瞿麦、白 +花蛇舌草、淡竹叶、蒲公英、黄檗、车前子清 +热解毒,利湿通淋;石膏、知母、栀子清热泻 +火;当归、赤芍、牛膝、琥珀活血散瘀;甘草 +调和药性兼以解毒。全方用药合理,方证相 +对,故连续治疗数日后告愈。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男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辨证治则】证属肝肾阴虚,湿热毒邪内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补益 +肝肾。 +高某,36岁。1998年12月17日初诊。尿道口不适,时有清稀分泌物已3个月。患者于6个月前曾有冶游史,1周后即出现尿道口红肿、溢脓等症状。曾经肌内注射大观霉素、口服阿奇霉素等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来又感小腹不适,会阴部坠胀,遂来作者医院诊治。诊见腰膝酸软,不思饮食,易疲劳,时有夜间盗汗、遗精,舌尖红、苔薄,脉细弦数。实验室检查:淋球菌培养(-),衣原体培养(-),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无 +念珠菌、滴虫。中医诊断为淋浊;西医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 +【处方】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黄檗、炙 +甘草各12g,崩大碗35g,蒲公英30g。 +二诊:治疗1周后自觉尿道口无不适,小便较为通畅,会阴部坠胀大减, +上方去泽泻、蒲公英,加益母草12g,丹参30g,续服1周。 +三诊:自觉症状基本缓解,无明显不适。嘱其继续服成药至尿路清,以 +巩固疗效,复查支原体培养(-)。 +本案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其中熟地 +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并 +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泽泻利湿 +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 +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 +山药之健运;黄檗、崩大碗苦寒降泄,清下焦 +湿热而利水通淋;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 +用,清补兼施,泻中有补,寓补于泻,相辅相 +成而奏效。 +【引自】张继新.国维老师用清热利湿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案例.新中医,2000,10(22):38-39.患者,张某,57岁。于1967年1月8日初诊。自诉:23岁患梅毒,曾用青霉素驱梅治疗不愈。经常头晕,甚则晕倒。发现高血压数年,血压常波动于260~210/178~70mmHg。胸部主动脉浊音域增宽,位于第2肋间胸骨左缘外3cm左右,主动脉第二听诊区有Ⅱ~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于1967年1月29日,查血康氏反应(+++++),华氏反应(+++)。诊为梅毒性 +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兼狭窄、高血压。 +【处方】土茯苓30g,白鲜皮20g,威灵仙15g,忍冬藤12g,菊花18g,黄 +芩12g,怀牛膝15g,杜仲9g,生龙骨12g,生牡蛎15g。 +每日煎服1剂。1967年10月14日,上方加减共服61剂,头晕时好时坏。查体:血清康氏反应(+++),华氏反应(+++)。至1968年2月9日又服上方90剂,复查:血清康氏反应(-),华氏反应(-),仍有失眠头晕;舌苔薄白,脉弦。血压200/80mmHg,转治高血压病。 + +@。 +本案为北京中医研究院名老中医王占玺治 +疗梅毒验案之一。以土茯苓为主,佐以威灵仙 +进行治疗,通过本例实践来看,确有疗效。本 +例方中佐以白鲜皮、忍冬藤、黄芩以增强清热 +解毒之力;牛膝引血下行;杜仲、生龙骨、生 +牡蛎补肾潜阳降血压。组方名为“土白煎剂” +(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忍冬藤),随症 +加减。实验室研究证明,土茯苓对梅毒螺旋体 +有抑制作用。 +【引自】戴西湖,刘建华.古今男科医案选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80. +源医 +【辨证治则】本病由湿火毒邪引起,治当泄火解毒、清利湿热。 +袁某,男,25岁。1991年4月15日初诊。病史:患者1个月前不洁性接触后,自感小便灼热刺痛,尿频急,阴茎愀红肿痛,阴茎头部出现丘疹样红点;继而红肿化脓溃破,阵发性剧痛,流出黄白液体、质黏稠、秽臭;2周后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继而化脓破溃。经某医院细菌培养发现“杜克雷嗜血杆菌”,诊断为“软下痞”。内服外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口干苦、纳差、心烦、眠差、大便干、溲赤,阴茎肿胀痛甚。检查:患者痛q +苦面容,面色晦暗;阴茎头部冠状沟左侧可见2cm×1cm溃疡,四周红肿,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左腹股沟肿块成串珠样,一处2cm×2cm溃疡流脓;舌暗 +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湿毒下注,火郁结肿。 +【治法】清热祛湿,泻火消肿。 +【处方】大黄(后下)15g,黄芩15g,龙胆叶15g,篇蓄10g,土茯苓20g,赤芍15g,车前子15g,桂花头18g,生地黄20g,知母15g。水煎服。 +嘱如每天大便3次以上,大黄可不后下而与药同煎。外治:解毒1号。 +【处方】蒲公英15g,蜈蚣2条,金银花15g,水牛角20g,毛瓜草10g,甘草6g,紫花地丁20g,赤芍10g,田基黄20g,大黄10g,穿山甲(代)10g。 +用500mL清水将上药煎200mL,然后用尼泊金3g溶于药液中,装瓶,每瓶30mL。外用涂洗患处,亦可用消毒纱布湿敷患处,每天2~3次。浸泡后撤上琥珀珍珠散。组成:琥珀末、珍珠末、青黛末,三味药拌匀装瓶,撒于患处,每 +天2次。 +4月23日二诊:服药7剂和外治后,生殖器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减轻,流水减少;心烦、口干苦等症亦有所减轻,纳佳,眠尚可,大便日行2~3次,小便黄,舌脉如上。上方去大黄,加预知子20g,蒲公英18g,金银花 +15g。再服14剂,外治法同上。 +5月6日三诊:肿痛好转,溃疡未敛,已无脓水渗出;饮食、睡眠可,自觉乏力、口干,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处方】黄芪15g,薏苡仁15g,蒲公英15g,土茯苓15g,牡丹皮12g,茯苓15g,生地黄18g,木通15g,篇蓄10g。水煎服。 +治法:用解毒1号清洗患处。洗后用拔毒生肌膏。 +【处方】地龙、黄檗、白蜡、防风各15g,白鼓10g,白及12g,老松香8g,白芷12g,黄丹18g,血竭12g,乳香12g,没药12g,黄连10g,冰片6g, +麻油150g; +治法:先将白鼓、白及、白芷、黄檗、川黄连、地龙、防风7味药入麻油内浸3天,置铜勺内煎滚,入老松香、血竭、乳香、没药化尽,次入白蜡,微 +火化开,再将冰片、黄丹徐徐调入,和匀成膏。调敷患处,助溃疡生肌敛口。 +经上法内外治疗1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唯在阴茎留有瘢痕。 +本案感染湿毒而成软下府,生于前阴。 +《黄帝内经》云:“前阴者宗筋之所,主督经 +脉络,循阴器篡间。”又云:“肾开窍于二 +阴,是疮生于此,毒犯肝督肾三经也。”湿 +毒内蕴,白浊滞留而为肿;火毒内攻,初气 +必先溲溺淋漓涩痛,次流黄浊败酱;日久阳物 +(阴器)渐损而成溃疡、疼痛。由于未能及时 +控制,火毒循经而入,故并发一侧急性淋巴结 +周围炎(中医学亦称黄痿),化脓破溃形成溃 +疡。选用大黄、黄檗、黄芩、土茯苓、红条紫 +草、石上柏、半枝莲、龙胆叶、栀子等药,并 +可选用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知母等凉血 +清热养阴。同时局部处理也必不可少,解毒1 +号、下府散具有杀菌解毒消肿的功能,配合拔 +毒生肌膏以提脓生肌,对感染软下瘠溃疡尤为 +灵验。因火毒内结、血行不畅,致火毒挟瘀, +更加重了肿痛。因此,口服药中可适当加用活 +血药同用以散瘀消肿解凝,尤其对于女性患 +者,更应注意养血活血。不论男女,软下府愈 +后必留瘢痕,因此,治疗后起初益气养阴、生 +肌敛疮外,均应注意运用活血祛瘀药如丹参�� +红花、桃仁、泽兰、五灵脂等,以减轻瘢痕形 +成,帮助康复。 +【引自】黄永源.奇难杂症精选.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证属肝胆火旺,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除火解毒。 +陈某,27岁。1993年12月5日初诊。自诉有不洁性交史。刻诊:阴茎皮肤、阴茎头、冠状沟处红肿破溃,有红黄色分泌物,局部疼痛热痒,伴口苦溲黄,舌红苔黄、脉弦。 +【处方】龙胆10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0g,关木通6g,当归10g,生地黄15g,黄檗10g,大黄(后下)10g,苦参10g。 +内服外洗。5天后症状好转,继用本方化裁治疗15天,病情基本告愈。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 +种常见性传播疾病,主要损害在男女生殖器的 +皮肤黏膜处,其损害几乎可涉及机体的任何组 +织与器官,特别是皮肤黏膜、生殖系统及神经 +系统。中医学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对本病有了一 +定认识,在《刘涓子鬼遗方》中已有治疗热疮 +的专访记载。同时亦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正虚 +邪盛、火热内炽、湿热下注有关。其发病上达 +口腔、颜面,下及阴部、肛周。并且将它们和 +带状疱疹的联系及不同的特征,也进行了较为 +明确阐述。生殖器疱疹主要由于感受热邪秽浊 +之气,郁邪外发肌肤,湿热秽浊下注阴部,热 +炽湿盛,湿热郁蒸而发痛。邪既入侵,正邪相 +争,久病热盛伤阴,正气不足、邪气缠绵,经 +久难愈,正胜热去则病消,正虚热盛则病复 +发。本案为湿热毒邪结于肝脉,循经下注,用 +龙胆泻肝汤内服外洗,亦为对证之法。 +【引自】张亚东.龙胆泻肝汤治疗男子外阴病举隅.江苏中医,1998(12):41.【辨证治则】不洁性交后感受湿热淫毒,聚结于肝胆二经,下注于二阴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王某,30岁,已婚。2001年3月7日来诊。自诉阴茎包皮内侧出现数个小水疱,略有针刺感,1个月前曾在原处出现过1次,同时伴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PCR-HSV-DNA检测阳性。确诊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辨证】属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口服败毒汤:黄芪、丹参、白术各10g,土茯苓、马齿苋、败酱 +草、大青叶、皂角刺各15g,龙胆15g,通草、薏苡仁各10g。 +每日1剂,水煎内服,早、晚各1次,连续服15天。同时口服西药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日2次,每次0.3g;并在患处外涂1%喷昔洛韦乳膏,每月1次,连续15天。1个疗程后,水疱、糜烂等皮疹完全消退,临床诸症均大大改善, +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本案为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罗 +建凯治疗生殖器疱疹验案之一。生殖器疱疹主 +要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而引起的,易于复 +发。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中 +医学称生殖器疱疹为热疮、阴疮或火燎疮。 +败毒汤方中土茯苓、败酱草、马齿苋除湿解 +毒,皂角刺、大青叶清热除湿,黄芪、白术健 +脾利湿;丹参活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 +叶、败酱草、皂角刺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土 +茯苓、丹参、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 +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与广谱抗病毒西 +药盐酸伐昔洛韦协同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状, +缩短病程。1%喷昔洛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 +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均有抑制作用。中 +西药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快而可 +靠,并可有效地防止复发。 +【引自】罗建凯.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42例.实用中医药杂 +志,2003(10):53. +【辨证治则】尖锐湿疣。故以清热解毒、辟秽除湿为主,兼以散结消肿、克削除疣之法。 +患者,43岁。症见阴茎头冠状沟、肛门周围多处皮损,草莓样增生物,大小不等,突出皮肤,表面呈苍白色,秽浊,气味大,基底红 +晕多。病理检查示尖锐湿疣。 +【处方】平疣散方:硼砂60g,苍术60g,黄檗60g,大黄60g,红花15g,冰片9g,鸦胆子30g,青黛9g,板蓝根30g,大青叶 +30g,香附15g,木贼15g。 +上方或为散剂,用沸水1000mL冲开;或直接煎汤后加入冰片、硼砂、大黄,不去药渣,冷却后洗涤患处。每日3~5次,多洗不限,每次20~30分钟,每天1剂。 +使用15剂后复诊,患处疣体全部消除,原皮损处无瘢痕。患者担心复 +发,继用7剂停药。1年复诊3次未见复发。 +方中硼砂又名月石,味甘、咸,归肺、胃 +经,功能为清热解毒、防腐、软坚散结;苍术 +祛风燥湿;黄檗苦寒,功能为清热燥湿、解毒 +疗疮;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冰片苦寒, +清热解毒,防腐生肌,泻火消肿;鸦胆子苦 +寒,有小毒,清热解毒,腐蚀赘疣;青黛、板 +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能入肝胃血分,不过 +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香附辛味 +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 +病;木贼消积退热,与香附相配乃治疣专方。 +诸药配合,多而不乱,主次分明,秩序井然, +共奏清热解毒、辟秽除湿、散结消肿、克削除 +疣之功。 +用药期间既要戒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助湿 +生热;还要调节好生活起居,以节能保本,提 +高抗病能力;更要洁身自好,避免房劳伤体和 +反复传播。 +【引自】张玉镇.张东岳教授中药外洗法治疗尖锐湿疣经验.中医外治杂 +志,2009,18(1):59-60.【辨证治则】尖锐湿疣,为外邪感染湿毒。故以除湿解毒,荡涤湿邪,散结破瘀组方用药。 +( +某患者,21岁。应用白蛋白、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西医治疗3个月无效果,后前来门诊部就诊,改用中医。检查舌苔质腻,脉弦洪,阴茎头冠状沟有数十个鸡冠状突起,表面糜烂、渗流污浊液体,有恶臭,检查HPV-PCR(+)。 +【处方】皂甲汤加减:皂角刺15g,穿山甲(代)12g,土茯苓15g,白鲜皮9g,苍术12g,板蓝根35g,夏枯草6g,薏苡仁30g,地骨皮12g,知母9g, +桃仁9g,红花6g,赤芍9g,当归尾9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21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 +效。服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内无复发。 +“皂甲汤”是在古方“真人活命饮”的基 +础上,经过数年的临床用药筛选而成,穿山甲 +(代)以攻坚、贯彻脉络,皂角刺败毒攻毒, +以达毒之所在。诸药相配,奏效独佳,治本除 +根,避免复发,故此方在治疗尖锐湿疣时,能 +收到显著的效果。 +湿热下注者加苍术12g,地骨皮15g,黄芩 +12g,白鲜皮15g,土茯苓15g,重楼15g,金钱 +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复感秽浊毒邪者加夏 +枯草6g,知母12g,板蓝根45g,金银花25g,鱼 +腥草15g,败酱草15g。 +【引自】田东平.自拟皂甲汤治疗尖锐湿疣200例,陕西中医,2001,22 +(19):532. +光医案 +【辨证治则】本案患者忧郁过多而伤肝,阴虚血燥,筋气不荣,湿邪郁积于肛门周围肌肤而致。治以滋养肝血、活血化瘀,佐以燥湿。 +杨某,37岁。主诉:肛门周围潮湿及异物感4年。自诉肛门周围有异物凸起,分泌物黏稠而臭,肛门瘙痒,轻微刺痛,嗜好烟酒,曾服中药一度好转。既往有精神忧郁史。诊查: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细缓。膝胸位:肛门周围满布灰白色米粒状物,其3~6点有拇指大小菜花状凸起物,分泌物多呈黄红色,恶臭。病理检查:良性乳头状瘤。诊断:肛门尖锐湿疣。 +【辨证】肝虚血燥,下焦湿热。 +【治法】滋养肝肾,活血化瘀,佐以利湿。 +【处方】治疣汤加味:何首乌15g,熟地黄15g,杜仲12g,赤芍、白芍各12g,桃仁9g,赤小豆15g,白术12g,牛膝9g,穿山甲(代)9g,黄檗15g。 +每日1剂。 +外用燥湿解毒、散结收敛的中药。 +【处方】苦参20g,马齿苋20g,五倍子15g,乳香、没药各15g,乌梅20g,白矾1.5g。煎汤,每日熏洗坐浴2次。 +用上述药物,3天后刺痛及肛门瘙痒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继用鸦胆子为末配凡士林外敷,7天后肛门周围米粒状物脱落,菜花状物缩小。为缩短疗 +程,将之切除,1周后痊愈,追踪3年无复发。 +肛门尖锐湿疣是发生于肛门周围表浅皮 +肤的小赘生物。《薛氏医案》记载:“疣属肝 +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 +所致。”方用治疣汤加味,其中何首乌、熟地 +黄、杜仲、牛膝滋养肝肾;赤芍、桃仁、穿山 +甲(代)活血化瘀;白术、赤小豆健脾利湿; +同时配合外治法及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的 +疗效。 +【引自】王永炎.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强医案 +【辨证治则】艾滋病患者并发皮疹。症见米粒大小的丘疹,出现红斑, +糜烂,周围红晕,皮肤瘙痒等。治以补脾、托毒邪、消风止痒。 +某患者,51岁。于1991—1992年曾多次有偿献血。其参与2004年全国五个重点省实行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2004年8月份对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普查,并做HIV检测时确诊患AIDS。治疗组于2004年9月10日巡诊,患者自诉1年前全身皮肤散在性出现丘疹、风团,散在抓痕、鳞屑、血痂,自觉剧烈瘙痒,近1个月来双下肢散在红豆大丘疹、水疱,渗液,糜烂成片,劳累后加剧,伴口苦、神疲乏力,舌质淡、苔黄腻,脉濡细。基础资料CD4*T淋巴细胞320/mm³。曾在当地卫生所、卫生院多次治疗及单纯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归为治疗组后,遂用自拟补气托毒消风汤辅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金银花20g,徐长卿30g,苦参30g,荆芥15g,防风15g,牛蒡子15g,龙胆15g,当归15g,白芍10g,桂枝10g,甘草 +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仍不间断。抗病毒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用药10日后瘙痒消失,皮损改善。继服至1个疗程,丘疹、风团全部消散,水疱干瘪、结痂,精神好转,神疲改善。3个月后复查CD4+T淋巴细胞升至450/mm³。 +方中黄芪、白术补脾益气,以固气血生化 +之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 +补气托毒之效;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佳,具 +有轻宣疏散之效;徐长卿既能祛风止痒,又能 +解除毒邪;龙胆、苦参清热燥湿止痒;荆芥、防风、牛蒡子祛风止痒,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当归养血活血,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达养血息风之效;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气托毒、祛风止痒之功。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为艾滋病常规抗病毒药物,配合应用以增疗效。 +【引自】魏从强,董勇河等.自拟“补气托毒消风汤”治疗艾滋病并发皮疹52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8,26(4)87-88.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