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不孕症名医验案解析.txt" "b/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不孕症名医验案解析.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dev/null +++ "b/pretrain/train/books/medical_case/不孕症名医验案解析.txt" @@ -0,0 +1,4411 @@ + +第一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2年者,称为不孕症。不孕症中女方因素占40%,而女方不孕因素中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者约占50%。输卵管具有运送精子、摄取卵子及运送受精卵到子宫腔的重要作用,输卵管如果阻塞,将阻碍精子与受精卵的通行,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其主要原因。导致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及其他的厌氧菌、需氧菌。它们能引起输卵管管壁僵硬,管腔炎性渗出物增多,纤毛运动失常,以及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蠕动减弱,输卵管扭曲,改变其与卵巢关系,影响输卵管的拾卵,或妨碍受精卵的通过而造成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输卵管管腔可被异位的组织完全阻塞,而发生在输卵管壁或浆膜面有功能的宫内膜异位组织,由于反复的内出血和纤维化,可使输卵管扭曲变形或闭塞而导致不孕。尤其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非意愿妊娠导致宫腔操作次数的逐渐增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古医籍中并无明确阐述,但根据其症状,可归于“无子”“断绪”“带下”“瘢瘕”等范畴。近年来,现代医家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有学者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脉络不通等。其中脾虚失运、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瘀滞胞脉是其主要病因。中医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寒凝血瘀四型。 +【辨证治则】为肝肾亏损,冲任损伤,气血不足,胞脉不通之不孕症。 +拟调舒肝气、养血通脉之法。 +陈某,女,33岁。1991年5月7日初诊。婚后6年不孕。经量偏少,经色暗红,经前乳房胀痛、痒,小腹胀痛,肛坠欲便,经后诸症减轻。现经行第4天,量少未净,伴食欲不振,夜寐欠佳,脘腹胀满,得矢气则舒,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婚前曾做人工流产2次,自然流产1次。就诊前2个月曾在市某医院行输卵管通水术,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子宫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伞端堵塞。基础体温测定3个月均呈单相。西医诊断为“继发性不孕”。 +【处方】鸡血藤20g,丹参15g,当归10g,川续断10g,川芎6g,益母草10g,合欢花10g,谷芽20g,蜜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5月14日二诊:药后月经于5月9日干净,乳房胀痛消失,仍腹胀,时有便意,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脉细。拟补益肝脾、活血通脉之法。 +【处方】当归10g,白芍药10g,川芎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路路通14g,皂角刺10g,甘草5g,穿山甲(代)6g(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 +5月21日三诊:药已,腹胀坠感大减,但久立后腰腹仍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此为脾肾之气尚未恢复,肝血不足所致。拟益气养血、养肝健脾益肾,佐以通行。上方加入补肾之品,药进4剂,上症有减。 +【处方】鸡血藤20g,丹参15g,当归10g,川续断10g,川芎6g,益母草10g,合欢花10g,谷芽20g,蜜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四诊时改用补肾通行之法。 +【处方】菟丝子20g,枸杞子10g,覆盆子10g,芜蔚子10g,党参15g,穿 +破石10g,桃仁6g,仙茅6g,红花3g,丹参15g,大枣1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9剂。 +7月16日五诊:诉7月5日月经来潮,经量仍偏少,但经色红,无血块,经前、经期无不适,胃纳一般,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弦。此乃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证。遂停用化瘀通行之品,改用温养肝肾,补血生精为主, +以促进气血的恢复而易于摄精。 +【处方】菟丝子20g,枸杞子10g,芜蔚子10g,当归10g,山药14g,杜仲15g,党参15g,柴胡3g,熟地黄15g,蜜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21剂后即受孕。1992年3月,足月分娩一男婴。读案心悟 +本例患者因3次流产而继发不孕,属肝肾 +亏损,冲任损伤,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本虚 +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以攻补并施为原 +则。初诊症见经量偏少,纳食不振,易乳房、 +小腹胀痛等,为虚中有瘀、虚瘀夹杂之象,故 +投鸡血藤、丹参、当归生血化瘀;川芎、益母 +草活血调经;川续断补肝肾通血脉;合欢花疏 +肝解郁、顺气调经,以期达到调养之中有通 +行、通瘀而不伤正的目的。二诊气血渐复,肝 +能条达,但恐一诊之方化瘀通络之力不足,故 +在调肝脾、理气血方剂之中加入路路通、皂角 +刺、穿山甲(代)以加强活血化瘀通行之力。 +三四诊,投菟丝子、枸杞子、仙茅、淫羊藿、 +党参、白术等养肝补肾,健脾益气,填精补 +血,使肝肾得补,气血调和,同时佐配活血化瘀通行走窜之桃仁、红花、皂角刺、穿破石、路 +路通、穿山甲(代)以化瘀通络。五诊改用补 +肾养血为主,以促进气血的充盛而易于摄精, +药选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党参、山药、 +熟地黄等,连服21剂。如此标本并治,气血调 +达,胞脉畅通,冲任通盛,阴血能摄精,故药 +后受孕顺产。 +【引自】班秀文.继发性不孕.广西中医药,1992,15(6):20-21. +②④秀 +【辨证治则】为瘀血内阻之征象,结合舌脉,辨证属虚瘀夹杂。拟养血 +通络之法。 +李某,女,27岁。1989年8月20日初诊。主诉:结婚3年半不孕。现病史:1986年1月结婚,当年3月及1987年4月各进行人工流产1次,迄今2年多不再受孕,经行周期基本正常,量一般,色红,夹紫块,经行前乳房及腰脊、少腹、小腹胀痛,经行之后则舒,脉沉细,舌苔白,舌质淡红。妇科行输卵管通水,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诊断为不 +孕症。 +【辨证】虚瘀夹杂。 +【治法】养血通络。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白芍各10g,茯苓10g,白术10g,泽 +泻10g,广枣核10g,鸡血藤20g,皂角刺10g,马鞭草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8月26日下午月经来潮,量一般,色淡红,经前乳房不痛,腰脊胀 +痛大减,脉弦细,舌苔一般。以调养之法论治。 +【处方】当归15g,川芎6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6g,益母草10g, +丹参15g,续断10g,路路通10g,炙甘草5g。 +每日清水煎服1剂,连服10剂。 +读案心悟 +因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首先应 +当去除病因,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但在临 +床辨证时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症,笔者认 +为不应局限于清热祛湿药物,长期用苦寒 +之药清热也会伤及脾胃运化,补肾活血同 +样重要,另外还可适当加用一些辛温通散 +的药物如桂枝等,温通经络。适时促进怀 +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本案患者人工流产术后,经期色红, +夹紫块,经行前乳房及腰脊、少腹、小腹胀痛,经行之后则舒,输卵管通水提示双 +侧输卵管不通。用药后诸症消失,改予平 +补肝肾、调和气血之品口服,经治疗后终 +受孕。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山医茱 +【辨证治则】综合其脉证,诊为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不孕。治以理气 +化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 +于某,31岁。结婚10年余,久治不孕,遂至孙老处诊治。男方经检查:泌尿生殖系统及精液常规均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阴道壁(-),宫颈光滑,子宫中位正常大小,活动;附件(-);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在某院行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双侧输卵管不通”。月经14岁初潮,经期常后延,甚或闭经。经前双乳胀痛,间作右侧偏头痛,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少,色暗黑,有血块,脉弦细涩。舌质暗紫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有瘀斑,有肺结核病史,其脉弦病在肝,气机壅滞不畅,经前双乳胀及右侧偏头痛;脉细涩为脉络寐阻之象,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不行,故经 +血黯黑有块,少腹胀痛,舌质显示一派瘀滞之征。拟理气化瘀为主法。 +经前期以疏肝解郁为主,健脾养血为辅,用逍遥散加减,理肝培土以滋 +化源。此即“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之意也。 +【处方】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5g,生 +姜10g,薄荷10g. +水煎服,每日1剂。 +经期直投理气化瘀通络之品随病之势直达病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赤芍10g,生地黄10g,川芎6g,莪术10g,香附10g, +泽兰叶15g,荷梗10g,柴胡6g,月季花15g。 +水煎服,每日1剂。 +经后期以和肝健脾,补肾调冲之剂补益之。 +【处方】白芍10g,茯苓10g,山药15g,牡丹皮10g,石斛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鸡血藤15g。 +水煎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服药5个月余,月经如期而至。嘱病者除经期按常法辨证服汤药调治,经前及经后按治则分别服用加味逍遥丸、安坤赞育丸等丸剂,治疗 +近10个月经周期,治愈成孕,至期剖宫产一子。 +6@④。 +妇人孕育之道,应以肾气充,天癸至, +冲任通盛为先决条件。若瘀血阻滞,导致冲任 +二脉闭阻不畅,胞宫壅塞,则两精阻隔不能相 +搏,而无法摄精成孕。孙老治瘀,不专以破瘀 +血直折,而是运用“审证求因”,寻出致瘀的 +病因,然后制定相应的治法,如针对气虚、气 +滞、寒凝等不同病因分别投以益气化瘀、理气 +化瘀、温通化瘀等多种治法化瘀通络。 +【引自】孙少山.采用理气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8例.天津中医,1993(4):4-6. +【辨证治则】系湿热瘀滞胞宫,且不良孕产史致胞宫胞络受损、正气不 +足,导致不孕。故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通络、消癫散结。 +张某,女,25岁,无药物过敏史。于2012年3月27日以“未避孕而未受孕2年余”为主诉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14岁月经初潮,28~29 +天一行,行经4天,量可,色暗红,质黏稠,有血块,行经第1天腹痛。末次月经:2012年3月16日。4年前行人工流产术,近2年未避孕而未受孕。平时小腹两侧疼痛,经期痛甚。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有异味。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黄赤。今日来我院求治,查见舌质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数。西医诊断:①继发不孕;①输卵管通而不畅。中 +医诊断:①不孕症;②癥瘕。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消癥散结。 +【处方】桂枝10g,牡丹皮15g,赤芍15g,茯苓15g,桃仁12g,陈皮10g,败酱草30g,车前草30g,薏苡仁30g,三棱15g,莪术15g,玉米须30g,金银花15g, +连翘15g,野菊花30g,甘草3g。 +14剂,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同时药渣敷两侧附件区。 +4月10日二诊:末次月经3月16日。服药后,小腹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腰部略有不适,带下量较前减少,色略黄,无异味。自诉现乳房轻微胀痛,月 +经即将来潮。 +【处方】桃仁10g,红花2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益母草30g, +泽兰12g,鸡血藤30g,川牛膝30g,香附10g,小茴香6g,炙甘草3g。 +经前治疗: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嘱其经前及经期注意保暖,勿碰凉水,勿食生冷之品。 +4月18日三诊:服药第3天月经来潮,末次月经4月13日,行经4天,量较前稍多,色可,有血块。行经第1天小腹轻微隐痛。现为月经干净后 +2天。 +【处方】桂枝10g,牡丹皮15g,赤芍15g,茯苓15g,桃仁12g,败酱草30g,车前草30g,薏苡仁30g,三棱10g,莪术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玉 +米须30g,生甘草3g。 +18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药渣外敷。 +5月6日四诊:服药后无腹痛,白带量、色、质均可。 +【处方】桃仁10g,红花2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益母草 +20g,泽兰12g,川牛膝20g,炙甘草3g。 +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5月19日五诊:服药后无不适。末次月经5月11日。5月18日行通液术示双侧 +输卵管通畅。治以补肾填精、调经助孕为法。 +【处方】四二五合方加减: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熟地黄15g,淫羊藿15g,仙茅15g,五味子15g,菟丝子10g,枸杞子15g,覆盆子15g,车前子15g,沙苑子15g。 +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继续照上方周期治疗2个月后,患者未再诊治。8月14日电话告知已 +怀孕。读案心悟 +患者4年前行人工流产术,胞宫受损,流 +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正气不足,后湿热 +之邪内侵,与血相结,阻滞冲任胞宫,故婚久 +不孕;湿热内盛,阻遏气机,冲任不畅,不通 +则痛;经期血海充盈,故疼痛加重;湿热蕴结 +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质 +黏稠,有臭味;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 +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湿热之邪与余血相搏 +结,瘀滞胞宫冲任,久为癜瘕,而致不孕。治 +疗时循时用药,平时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消瘢散结为主。 +方中牡丹皮、赤芍、桃仁活血化瘀通经; +桂枝、茯苓温阳化饮,活血通脉;加入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生薏苡仁清热排脓;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清热解毒;车 +前草渗湿清热;三棱、莪术破血消瘢;甘草调 +和药性,共奏活血消瘢、理气通络、清热解毒 +之功。同时配合外敷,内外合治。经期活血化 +瘀,以助瘀血排出,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效 +果显著。输卵管通畅后,治以补肾填精为主, +方用四二五合方,效果显著,继而受孕。 +【引自】马春芬.运用清热利湿方法治疗不孕症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75. +【辨证治则】本案为湿热瘀阻、肾虚不孕。治疗采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法。 +王某,女,30岁,2008年5月12日初诊。婚后曾孕50余天,流产后间断性出血10余天,经中医治疗血止。3年来多方求医至今仍不孕。男方检查精液正常。妇科常规检查也未见异常。患者诉:流产后常少腹隐痛,月经不调,有时提前或错后,量少或淋漓不断,色暗红有血块,腹凉作痛,带多色黄有异味,有时带中见少量暗红色血,素腰困痛,膝软乏力。经B超检查显示为双角子宫。为能确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为宫角双侧输卵管间质部完 +全阻��。舌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 +【辨证】湿热瘀阻,肾虚不孕。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处方】蒲公英30g,连翘12g,败酱草30g,泽泻12g,赤芍10g,茯苓10g,薏苡仁10g,皂角刺10g,丹参30g,路路通12g,三棱10g,莪术12g。 +15剂,水煎保留灌肠。 +二诊:用药后少腹隐痛明显好转,白带无味,原方加焦杜仲12g,桑寄生 +10g,再灌肠治疗15剂。经期停药,改为少腹逐瘀汤加味。 +【处方】炒干姜5g,赤芍9g,当归10g,炒五灵脂7g,生蒲黄9g,川芎 +6g,制没药5g,延胡索7g,肉桂9g,穿山甲10g,路路通10g,益母草10g,牡 +丹皮6g. +每月经期连服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温服100mL。 +三诊:腹痛消失,经期略有腹痛,血块减少,经量适中,但腰痛困乏无 +力仍未明显好转。拟补肾虚、调冲任、通脉络为法。 +【处方】鹿茸(代)(研末)5g,淫羊藿10g,枸杞子10g,续断10g,焦杜仲12g,穿山甲20g,赤芍10g,丹参10g,路路通12g,三棱6g,莪术6g,败 +酱草10g,甘草6g。 +水煎保留灌肠。连用25剂。 +四诊:诸症消失,精神佳,经净5天,输卵管通液结果显示双侧输卵管轻度通而不畅。效不更方再用25剂,经期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4剂治之,再连用2个月后女方闭经出现妊娠反应,经妊娠试验呈阳性,次年剖宫产足月一健康女婴。 +解析 +读案心悟 +本病例不孕症在临床上少见,因患者 +虽属双侧输卵管阻塞,但阻塞部是从宫角开 +始,另属畸形子宫。从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证属湿热瘀阻,冲任虚损,肾虚不孕症。故 +治疗原则采用先清除湿热之邪,佐以活血化 +瘀、通经活络。 +方中重用蒲公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 +毒、散瘀排脓而止痛;泽泻、茯苓、薏苡仁 +利水渗湿;皂角刺、丹参、路路通、三棱、 +莪术、赤芍活血化瘀而通经络祛瘀阻。经期 +用药以“瘀血不祛,新血不生,经期应温经 +活血而化瘀”,为此多用少腹逐瘀汤加穿 +山甲(代)15~30g,路路通10g治之,疗效 +甚佳。 +e(②⑥ +【引自】黄海波.应用清热除湿法治疗不孕症临床学习.中医药信息, +2011,28(6):84.王子瑜) +【辨证治则】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为肝郁气滞、湿热瘀阻之证,治 +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李某,女,28岁。1990年2月16日初诊。结婚5年未孕。初诊:婚后5年未 +孕特来就诊。询问月经一向规律,16岁初潮,4~5天/26~32天,量色正常, +白带不多,平时双侧少腹隐痛,每于经期疼痛加重,腰骶酸痛,经前心烦易怒,乳房作胀,因求子心切,精神抑郁,焦急不安。23岁结婚,爱人查精液常规正常。于1989年2月在妇产医院查碘油造影,诊为“双侧附件炎伴输卵管 +阻塞不通”,经西医治疗半年未效。舌苔正常,脉虚弦。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增厚,压痛(+)。中医诊断:①全不产;②妇人腹痛。西医诊断:①原发性不 +孕症;②输卵管阻塞。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瘀阻。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通脉活血汤:柴胡10g,枳实15g,赤芍10g,桃仁10g,穿山甲(代)15g,路路通10g,皂角刺10g,柞木枝15g,红藤15g,马鞭草15g,桂枝10g,延 +胡索10g,荔枝核15g。 +10剂,经净后服药,日1剂,早、晚 +分服。 +忌辛辣,畅情志。 +连续治疗1个疗程(3个月),于第3个月下旬患者停经46天,自觉周身疲乏 +无力,食欲不振,泛恶欲吐,查妊娠试验 +(+)。后足月生产一男孩。读案心悟 +输卵管阻塞不通所导致的不孕症,临床上 +多见肝郁气滞、湿热瘀阻型,治以理气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运用通脉活血汤加减,能够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的吸收,使宫腔通 +畅,收效较快。服法:在月经干净后服药,每 +次10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瘀血阻于冲任胞络,导致胞脉闭阻,两精不能相合,而难以成孕。治以理气活血、祛瘀通络,兼补肾气。 +吴某,女,31岁。2005年8月1日初诊。患者药物流产术后4年,近1年未避孕亦未怀孕。患者2002年结婚,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曾怀孕两次,人工流产1次,药物流产1次,最后一次药物流产是2001年。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反应。近1年未避孕亦未怀孕。配偶未行精液常规检查。患者自测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今年8月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检查示双侧输卵管不通。平时患者无不适主诉,食纳二便正常。月经3天/26~30天,量少,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7月22日。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沉细。诊其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证属肾虚血瘀。患者流产两次,损伤冲任胞脉,致使肾气虚弱,久虚而致气血运��不畅。患者近1年来经量少,经期延长,均为肾虚血瘀之证候。【辨证】肾虚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络,兼补肾气。 +【处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实15g,赤芍15g,甘草10g,路路通10g,穿山甲10g,丹参30g,水蛭10g,魔虫10g,三七粉(冲)3g,生黄芪 +30g,蜈蚣5条。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上方后,患者无不适主诉,效不更方,继续以上方案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于同年11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右侧通畅,左侧通而不畅。 +2005年12月受孕。读案心悟 +该患者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治疗当辨 +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立 +法。方以四逆散加味,疏肝理气,气行则血 +行,瘀血自去。方中用柴胡、枳实、赤芍之 +品理气活血,同时重用活血祛瘀通络之品, +如蜈蚣、莪术、丹参、穿山甲等;配强肾片 +补肾。经理气活血补肾治疗后,患者瘀去络 +通,肾气充实,肝气疏畅,冲任调达,则两 +精易于相合而受孕。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本案为输卵管阻塞引起的继发不孕,从湿热、瘀滞论治, +治以清热疏化、理气通络。沈某,女,26岁。2005年8月29日初诊。患者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2年半。初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月1潮,每次4~5天,痛经(±)。结婚2年,婚前20岁时行人工流产术,22岁孕2月再行人工流产术,23岁子宫内置节育环,2年前取环,未避孕未受孕。2005年6月在外院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张力高。平素双侧下腹部有不适感,经期加重。男方精液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前位,稍大;双侧附件有增厚感,压痛(±)。2005年8月31日我院行腹腔镜探查术+盆腔粘连分解术+宫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通液术+右侧输卵管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双侧输卵管粘连于子宫后壁、直肠窝,左侧与部分肠管粘连,伞端包裹,右侧见系膜囊肿2枚,大小为10mm×10mm×10mm,双侧卵巢包埋于其中,正常大小,子宫外观正常。术后诊其为盆腔炎;左输卵管积水,不通;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术后第2天察其舌淡,苔薄腻少津,脉细。诊其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因数次人工流产刮宫,冲任受损,加之摄生不慎,感受外邪,湿热瘀滞壅于胞络,致胞脉阻塞,继发不孕。给予腹腔镜分解盆腔粘连,局部 +用药后为患者药物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辨证】湿热瘀滞。 +【治法】清养肝肾,理气通络。 +【处方】皂角刺30g,威灵仙12g,鹿角片12g,娑罗子12g,穿山甲片12g,蒲公英30g,红藤30g,黄芪30g,青皮5g,陈皮5g。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出院后予上方加减连续调治3月余。2005年12月12日,再次宫腔镜检查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但左侧仍有阻力,如此请患者继续门诊治疗。3个 +月后受孕。读案心悟 +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与双侧输卵管不通有 +密切关系。腹腔镜分解盆腔粘连,局部用药 +后为患者药物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术后 +经中药调理疏通冲任,冲任瘀滞得解,再次@⑥, +通液提示双侧输卵管已通畅,当继续不间断 +治疗,以期早日得孕。对于盆腔炎导致胞脉 +阻塞引发不孕,始终以大剂清热疏化,理气 +通络之剂治疗,药用以蒲公英、红藤为主, +清热解毒具攻破之力;皂角刺、穿山甲片为 +辅,善能消散胞络之瘀滞;娑罗子、路路 +通、王不留行疏肝理气通络。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异位妊娠术后导致输卵管不通不孕症,为瘀血证,治以活 +血化瘀。 +张某,女,27岁。2005年12月6日初诊。异位妊娠术后未避孕未孕2年。初诊:2003年10月因异位妊娠行输卵管修补术,术后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怀孕,伴有右侧下腹隐痛,腰酸痛。月经初潮13岁,3~5天/28~30天,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6日,量、色、质正常,白带可,舌体正常,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三大常规正常,白带正常,支原体、衣原体阴性。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左侧通而不 +畅,右侧不通。诊其为不孕症。 +【辨证】血瘀络阻。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通管方: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泽兰10g,香附10g,芜蔚子10g,三七5g,穿山甲粉6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穿破石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80剂。 +西医疗法:抗感染治疗1周,经期抗感染治疗2月。每月月经干净后服20 +剂,4个月后复查。 +2006年4月7日二诊:右侧下腹隐痛明显好转。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 +��。白带正常,输卵管通液示欠通畅。继续予通管方20剂巩固治疗。 +【处方】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泽兰10g,香附10g,芜蔚子10g, +三七5g,穿山甲粉6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穿破石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西医治疗:抗感染治疗1周。 +初诊后第3个月患者已怀孕。解析读案心悟 +本例患者27岁,由于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欠 +通畅致不孕。依据下腹隐痛,腰酸痛,舌边有瘀 +点,舌苔薄白,脉弦等。辨证为瘀血型,治用通 +管方,药用当归、赤芍、丹参、泽兰活血养血; +香附、芜蔚子理气疏肝,气行则血行;三七、穿 +山甲粉、路路通、王不留行、穿破石行瘀通脉, +使胞脉畅通,血海得养,故而效果显著。 +【引自】黄展明.不孕不育症奇效良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为湿蕴化热,熏蒸胃腑,清阳不开,结于下焦,损及带脉所致。治疗上采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组方用药。 +王某,32岁。1972年7月13日初诊。主诉:婚后7年未孕,素日月经延后,量中色暗,常夹血块,经前两乳作胀,头晕泛恶,末次月经1972年6月24日。首诊少腹疼痛不欲按,带下色黄,黏着臭秽,头痛,胁肋苦胀,日晡低热。西医诊断:①原发性不孕;②双侧输卵管粘连,按脉沉弦,舌黯、苔黄略腻。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蕴结。 +【治法】理气化瘀,清解湿毒。 +【处方】醋柴胡6g,香附9g,川郁金、香白芷、嫩紫苏各4.5g,紫丹参15g,三棱、莪术、赤芍各9g,制乳香、没药各2g,穿山甲6g,虎杖9g,败酱草15g,山 +慈菇12g。 +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1周胁腹胀痛减轻,带下已少,头痛、恶心已除。已获效机。原法更进。前方易紫苏、山慈菇,加当归、瓦楞子各9g,赤芍易白芍。6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月经准期而至,色量均可,血块减少,经前亦未见乳胀、腹痛等 +症。拟丸剂缓调,予小金丹、逍遥丸、得 +生丹各1剂,每日早、中、晚分次白水送下,连服20天。并嘱下次经前1周服二诊方3~6剂,经后仍服上述丸剂。调理10个月,又经检查“双侧输卵管已 +通畅”,后即怀孕。解析读案心悟 +本案患者经期延后,色紫夹块,经前乳 +胀胁痛,少腹隐痛,为气滞不畅、经脉瘀阻之 +象。头晕、恶心,日晡低热,带下色黄臭秽, +证属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拟理气止痛,丹 +参、郁金、三棱、莪术、赤芍、穿山甲、瓦楞 +子等活血化瘀;败酱草、虎杖、山慈菇等清热 +解毒、化湿止带;辅以紫苏理气和中,月事如 +期而潮。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以当归、白芍养 +血调经,并以丸剂缓治其本,终使受孕。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瘀热阻滞冲任胞宫,不能摄精成孕。在治疗上采用清热化 +瘀,补肾通络之法。 +郭某,女,33岁。于2006年12月4日初诊。主诉:未避孕未再孕6年。患者曾于婚前人工流产1次,术后有发热腹痛史,婚后夫妻同居,不避孕而未再孕。2006年10月在外院行HSG术,报告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曾接受人工授精2次,均未成功。平素双侧小腹阵发性隐痛,腰酸,神疲乏力,大便干。月经周期28天,经期3~4天,末次月经2006年11月23日。生育史:0-0-1-0。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增厚压痛。舌质红,苔薄黄,脉细。西医诊断:①慢性盆腔炎;②继 +发性不孕症。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瘀热互结。 +【治法】补肾祛瘀、清热通络,采用四联疗法。 +【处方】 +(1)“盆腔炎方”加味:丹参30g,当归12g,连翘15g,败酱草18g,鸡内金12g,皂角刺12g,生蒲黄(包)12g,炒五灵脂12g,赤芍、白芍各12g,香附12g,延胡索12g,路路通12g,炮穿山甲6g,王不留行12g,蜈蚣1条,海 +螵蛸15g,茜草12g,菟丝子18g,续断12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2)“灌肠方”:连翘15g,败酱草30g,丹参30g,皂角刺15g,赤芍、 +白芍各12g,制乳香、没药各15g,三棱15g,莪术15g,透骨草12g。 +水煎浓缩100mL保留灌肠,每日1剂。 +(3)理疗:将口服中药保留药渣,趁热时布包外敷于小腹部30分钟,每 +日1次。 +(4)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以上方法均于经后开始,经期停用。其中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10天后停药5天,再继续用10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孕。 +连续应用3个疗程后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继续中药口服治疗2个月,于2007年6月17日来诊,停经42天,查尿HCG为“阳性”,B +超示“早孕”。 @2: +读案心悟 +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阻碍精卵 +相遇,故而不孕。湿热之邪乃本病病因,气血 +瘀滞是本病之果。盆腔炎方以丹参为主药,活 +血化瘀、凉血养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 +可改善微循环,对多种细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 +作用,并可增强免疫;当归、白芍养血活血, +赤芍活血化瘀;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散结 +消肿;鸡内金活血化瘀散结;香附、延胡索理 +气,气行则血行,配皂角刺活血逐瘀;生蒲 +黄、炒五灵脂化瘀止痛,二药相须为用,化瘀 +止痛之力增加,寓含失笑散之意;海螵蛸咸温 +下行软坚散结,茜草甘寒行血凉血止血。药理 +研究表明,海螵蛸有抑菌及兴奋平滑肌作用, +两药合用能治疗输卵管狭窄;路路通祛风通络 +善入血脉,通达十二经脉,行而不住,走而不 +守,引药直达病所,实验证明其有一定的抗炎 +作用,配穿山甲、王不留行、蜈蚣增强通络之 +功;菟丝子、续断平补肾之阴阳,扶正祛瘀, +标本兼治。本方不以投峻剂求速效,而运用较 +平和之理气养血活血、软坚之品,攻补兼施, +促其渐化渐消,使盆腔炎症吸收,粘连松解, +输卵管通畅,以治其本。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此乃肝郁血瘀,湿热之毒内蕴所致瘙瘕而不孕。治以清热 +化瘀为主,佐以除湿解毒。 +张某,女,25岁。1993年5月8日初诊。患者人工流产1次,至今2年余未孕,常腰痛,小腹略痛,白带色黄,经前乳胀,月经周期为3~4天/35~36天,经行腹痛,量适中,色暗红,有血块。诊时月经已净5天,舌暗红,苔薄黄,脉弦(脉搏80次/分)。妇科检查:宫颈I度糜烂,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增厚,右侧压痛。B超示右侧输卵管炎,子宫输卵管通液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西医诊断:①右侧附件炎;②双侧输卵管阻塞;③继发 +不孕。中医诊断:①癥瘕;②不孕症。 +【治法】疏肝化瘀,清热除湿解毒,佐以通络。 +【处方】柴枳败酱汤加味:柴胡10g,枳实10g,甘草6g,赤芍、白芍各12g,香附12g,三棱12g,莪术12g,红花6g,丹参15g,牛膝12g,败酱草12g,大黄10g,乌药9g,续断12g,炮穿山甲9g,王不留行15g,乳香、没药 +各15g,黄檗9g。 +14剂,浓煎服。 +5月28日二诊:值经前,诉药后腰痛减,无腹痛,白带一般,乳胀,舌暗 +红,苔黄,脉弦(78次/分),继宜疏肝活血清热通络,用调经I号方加味。 +【处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益母草15g,香附12g,郁金9g,川芎9g,甘草3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穿山甲珠15g,王不留行24g,牛膝 +9g,乌药9g。 +5剂,浓煎服。 +6月6日三诊:月经来潮,小腹略痛,色暗红,有小血块,量中等,拟益 +母生化汤加味。 +【处方】当归24g,川芎9g,桃仁9g,甘草6g,姜炭6g,益母草15g,红 +藤15g,牛膝9g,炮穿山甲15g,乳香、没药各20g,蒲公英30g。 +4剂,浓煎服。 +此后以上药调理3周期。再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检查,提示“通畅”,月经 +按期来潮。 +1993年11月5日停经45天,诊为怀孕。*②2; +读案心悟 +患者小腹肝经病变,往往连及腰背, +故常腰痛。用验方柴枳败酱汤,疏肝化瘀、 +清热解毒消瘕,加白芍、续断、炮穿山甲、 +王不留行、乳香、没药、黄檗,增强化瘀燥 +湿通脉作用。药后腰痛减,感乳胀,舌暗, +苔黄,此肝气仍未调畅。时值经前,用验方 +调经I号方继续疏肝活血,佐以清热解毒、 +通脉之味。经期用益母生化汤,配化瘀清热 +通络之药,因势利导。此后按上法调治3个 +周期,做子宫输卵管通液检查,提示“通 +畅”。后月经按期来潮而受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辨证治则】气滞血瘀型不孕症。故其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为主。 +洪某,女,32岁。1991年2月5日初诊。结婚4年未孕,月经14岁初潮,现6~7天/30±3天,量多暗红夹血块,经常下腹隐痛,左侧为剧;有时胀痛,经行时两乳作胀,精神抑郁,心烦不舒;有时腰酸,体质较弱,易感头晕,神疲乏力,夜寐欠安,经常感冒。因婚后数年不孕,曾经中西医药物及行宫腔通液术治疗无效来诊。检查: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左侧输卵管不通。在1990年2月28日,又在该院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为右侧输卵管未显影,左侧输卵管不通。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壁无异常,宫颈轻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左侧轻度增厚伴压痛。苔薄,脉细小 +弦。诊断:中医:不孕症;西医: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不通)。 +@9 +【辨证】气滞血瘀,瘀阻脉络。 +【治法】理气活血,破瘀通络。 +【处方】理气山甲汤加减,当归、乌药、泽兰、苏木、路路通各9g,柴胡6g,白芍、牡丹皮、香附、丹参、穿山甲、夏枯草、地鳖虫各12g,三棱、 +莪术各9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经行时停服本方并服用圣愈汤加阿胶、仙鹤草等益气止血。如此治疗经3个月余,于1991年5月25日,在某医院做造影术,报告为双侧输卵管均显影, +双侧输卵管通而欠畅。 +【处方】三棱、莪术、苏木、赤芍药各9g,皂角刺12g,蒲公英30g。 +外治法,煎水灌肠,经期停用。 +内外合治1年余,经期准,经量已正常,腹痛消失,患者于1992年12月诊 +断为妊娠,现随访孕期正常。读案心悟 +方中柴胡、白芍、香附、乌药疏肝柔 +肝,理气止痛;当归活血调经;泽兰活血 +祛瘀,散结除包块,但不伤正气,常配当 +归、丹参同用,为妇科活血化瘀之要药; +苏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夏枯草软坚散 +结;穿山甲消肿搜风通络,宣通脏腑,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之瘢瘕皆能治之;路 +路通祛风通络,宣通脏腑,除血凝血聚之 +病,与穿山甲合用达到破瘀通络、疏通输 +卵管的目的。 +腹痛剧加延胡索、川楝子;经期中加 +肉苁蓉、锁阳、葫芦巴、淫羊藿;夜寐欠 +安加首乌藤、合欢皮。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辨证治则】本例经事不调,且见腹痛,显系气滞血瘀型不孕。先拟活 +血化瘀,然后再拟益气通络。 +童某,女,35岁。1974年3月17日初诊。结婚7年不育,月经不调,行期 +前后不一,并有痛经。余无所苦。妇科检查为输卵管阻塞不通。 +【处方】郁金90g,红花60g,穿山甲60g,血竭45g。 +上4味药共研细末,分10包,每日1包,分成3次,开水冲送。 +6月15日复诊:近3个月间,散剂于每月经行前,连服10天,共2个月,现经行作痛减轻,去上海某医院做妇科检查,谓输卵管通液已有好转,原方再续服2个月,郁金90g,红花60g,穿山甲60g,血竭45g,共研细末和匀分10 +包。服法同前,可以黄酒加开水吞。读案心悟 +本例结婚后7年不育,经西医妇科检 +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属于病理性的, +多见于月经不调的患者。《济阴纲目》引明朝医学家楼英说:“每见妇人无子者, +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将行作 +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 +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 +治以郁金行气,红花、血竭活血祛瘀,穿 +山甲消肿通络。药味不多,而疗效显著。 +该患者1975年初妊娠。 +【引自】赵国栋.妇科病药方大全.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蔡小荪医案 +【辨证治则】原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以周期疗法,育肾通络治疗。 +傅某,女,34岁。2005年8月9日初诊。原发性不孕5年。结婚5年未孕。13岁初潮,5~6天/30天,末次月经:7月7日。有盆腔炎、双侧输卵管不通史。2004年4月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粘连分解再通术,术后诊断为子宫腺肌病,7月起皮下注射亮丙瑞林(抑那通)3个月。2005年春季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复查示双侧不通,7月做试管婴儿未成功。现经尚未行,疲惫少力。察其舌质嫩红,苔薄,脉细。诊其为不孕症(原发性不孕症),证属宿瘀内结,络道受阻。此为瘀热内蕴, +下焦湿热,旧有盆腔炎,导致气机不利, +宿瘀内结,癥瘕积聚,形成子宫腺肌症,双侧输卵管通而极不畅,故而不孕。治宜 +周期疗法,重在育肾通络。经期将届,姑先调理冲任。 +【处方】炒潞党参12g,炒白术10g,炒当归10g,生地黄10g,川芎6g, +白芍10g,制香附10g,生蒲黄15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瓜蒌12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末次月经8月12日,经行尚畅,腹痛较甚,苔薄,脉略细。预拟化 +瘀通络。经净后服。 +【处方】炒潞党参12g,炒白术10g,云茯苓12g,桂枝3g,赤芍10g,牡丹皮10g,单桃仁10g,穿山甲片10g,路路通10g,麦冬12g,淫羊藿12g,巴 +戟天10g,肉苁蓉10g,皂角刺3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中期将届,腰酸疲惫,左少腹欠舒,舌质嫩红,苔薄,脉细。再 +拟育肾培元。 +【处方】云茯苓12g,生、熟地黄各10g,川石斛10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紫河 +车粉5g。 +14剂,水煎服,日1剂。此周期调治3个月,至2005年11月9日来诊,察其基础体温升而不降,月经逾期未行,查尿HCG(+),略有泛恶,已有身孕。读案心悟 +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重在通络, +大凡经净后重用通络药,如皂角刺辛温 +锐利,穿山甲片气腥走窜,路路通能通 +十二经,利水通络;但通络时不忘育肾益 +气,攻伐之时���常以育肾益气之品,如淫 +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扶助正气,提高疗 +效。本案患有子宫肌腺病,为宿瘀内结, +故用云茯苓、桂枝、赤芍、牡丹皮、桃仁 +化瘀散结。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医)案)2 +【辨证治则】本案为肝郁气滞经遂受阻,络道不通,拟疏通为恰。 +颜某,28岁,已婚。1974年11月29日初诊。婚后4年未孕,原有慢性盆腔炎,1973年急性肾炎,在工作单位住院治疗,2个月后转为慢性,且有肾盂肾炎、肾结核、输卵管结核并阻塞等症。虽经刮宫通液治疗2个月许未效,致经期紊乱、经三四月至。曾做碘油造影,认为已失去生育能力,因来沪就医,由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检查,结论同前。后经某妇产科医院复检造影,两侧输卵管阻塞是否由结核引起尚未肯定。肾下垂12cm,无结核家族史,目前经期尚可(末次月经11月13日),每腹痛里急、临经前乳胀,烦躁,平时少腹 +两侧胀痛,形寒,大便间二三日一次;脉细弦,苔薄白边微红。 +【处方】炒当归9g,赤芍9g,川芎4.5g,川楝子9g,制香附9g,乌药9g,炙穿山甲片9g,皂角刺9g,川桂枝3g,全瓜蒌12g。 +7剂,水煎服。 +二诊:1974年12月16日。日前经行,期尚准,腹未痛,里急感见减,胃纳亦增,腰酸未除。尿常规,蛋白(++),脉细,苔薄白,边微红,拟调 +经参益肾。 +【处方】炒当归9g,赤芍9g,川芎4.5g,熟地黄9g,云茯苓12g,川续断12g,狗脊12g,炒淮山药9g,泽泻9g,制香附9g。 +3剂。处理气通络方,经净后服。 +【处方】炒当归9g,赤芍9g,柴胡梢6g,川桂枝4.5g,路路通9g,王不 +留行9g,制香附9g,乌药9g,炙穿山甲片9g,皂角刺9g,生大黄4.5g。 +10剂,水煎服。 +三诊:1975年3月7日。近自服阿胶,致经来量少(末次月经2月13日),2日即止,乳胀瘥而复作,烦躁反甚,纳呆腰背酸,原拟疏通,今反腻滞,有 +以诸症杂出,转方仍从前议。 +【处方】炒当归9g,川芎4.5g,生地黄9g,赤芍9g,炒白术9g,红花 +Q2:4.5g,怀牛膝9g,川续断12g。 +5剂,另处理气通络方10剂,同前法经净后服。 +四诊:1975年6月27日。起居不慎,情绪不快,平素少腹两侧吊痛,经前乳痛,烦躁,腰背酸楚,临经量少色淡,腹痛如绞,又将届期拟理气祛瘀,调经 +止痛。 +【处方】炒当归9g,川芎4.5g,赤芍9g,制香附9g,乌药9g,丹参9g, +延胡索9g,川桂枝2.4g,制乳香4.5g,制没药4.5g,五灵脂9g。 +5剂,水煎服。 +【处方】理气消炎方:炒当归9g,炒白术4.5g,赤芍9g,柴胡梢6g,败酱草15g,牡丹皮9g,川楝子9g,延胡索9g,广郁金9g,淮小麦30g,路路通 +9g,生甘草2.4g。 +10剂,水煎服。 +另消郁丸90g,分10日服。解析读案心悟 +肝旺气郁,经前乳部胀痛,烦躁欠安, +输卵管不通,往往有此现象,唯经前乳胀,并 +非均系输卵管不通,皆要配合妇科检查,方 +可确切定论。患者经妇产科检查并做碘油造 +影,发现输卵管结核,阻塞不通,屡经刮宫通 +液等治疗,2个月许未效,经反紊乱不准,经 +三四月至,继来沪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检查拍 +片,结论同前,均认为失去生育能力。原以婚 +后4年未孕,抑郁不快,由于情绪更受影响, +郁结尤甚,加以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科诊断为 +肾结核、肾下垂。缘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 +脑肾俱伤,督脉受损,更兼肝郁气滞,络道不 +通,症势复杂,颇为棘手。后经某妇产科医院 +复查,重做碘油造影,输卵管阻塞是否系结核所引起未肯定。根据上述情况,输卵管阻塞确 +定无疑,故拟疏肝通络为主,药后情况有所好 +转。后因情绪变化,起居不慎,引起痛经及盆 +腔炎反复发作,予理气活血、化瘀消炎法渐 +趋平复,经过9个月调治,于1976年6月14日育 +一女(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小)荪 +【辨证治则】本案患者下腹时有隐痛伴腰酸,神疲乏力,大便不爽,一 +派肾虚之征。在治疗上采用益肾通络,活血化瘀之法。 +陈某,女,33岁。2011年9月29日初诊。未避孕两年余未孕。患者平素月经尚可,月经13岁初潮,现4~5天/30~35天,量少,有血块。末次月经:9月2日,白带量多。生育情况:0-0-1-0。2009年3月胎停清宫,2011年8月7日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自测基础体温,今基础体温上升8日,双相不典型,平素时有下腹隐痛伴腰酸,白带量多质稀,神疲乏力,大 +便不爽,舌中根苔黄厚,边尖嫩红,脉细。 +【辨证】湿瘀交阻,肾虚络道欠畅。 +【治法】拟活血化瘀,育肾通络。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10g,怀牛膝10g,路路通10g,川芎6g,皂 +角刺20g,王不留行10g,公丁香2.5g,麦冬12g,淫羊藿12g,肉苁蓉10g。 +7剂,经净后水煎服。 +10月13日二诊:末次月经:10月4日,时届中期,基础体温未升,余无所 +苦,舌质嫩红,苔薄,脉略细,拟育肾培元,即服下方。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仙茅10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火麻仁10g,女贞子10g,桔 +梗4.5g。 +14剂,水煎服。10月27日三诊:经期将届,基础体温起伏,双相不典型,今日略感腰酸 +疲惫,余无所苦,拟和养调理,经来时服下方。 +【处方】炒潞党参12g,炒当归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云茯苓12g,川芎10g,白芍10g,炒怀牛膝10g,炒杜仲12g,川续断10g,女贞子10g,制香附10g。 +7剂,水煎服。 +四诊:经行逾期,11月10日行经,量畅,5日经净,经净后仍以调周法治疗2个月,基础体温上升良好,周期尚规则,下腹隐痛及腰酸症状大有改善,2012年1月14日复诊查尿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血HCG:48.89mU/mL。1月17日血HCG:306.49mU/mL。2月7日查B超:宫内妊娠,孕囊22mm×31mm×28mm,胚芽长度7mm,见心血管搏动。目前情 +况良好。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多为湿热瘀阻,或肾 +虚络道不通所致,临床常相互夹杂,互为因 +果,本虚标实。络道阻塞不通这一局部病变是 +整个病机的反应,蔡老以辨证为要,具体采用 +分期治疗。初诊时经期将届,为治疗之关键时 +期,予通络方经净后服,加淫羊藿、肉苁蓉等 +益肾填精促卵泡发育,虑其有流产史,恐宫腔 +粘连,路路通、皂角刺等活血通络药亦可消其 +粘连。二诊时近中期,患者基础体温升高不典 +型,蔡小荪在活血通络基础上加上育肾培元之 +巴戟天、仙茅、淫羊藿、鹿角霜等,温煦肾 +阳,健黄体以促孕。三诊时患者经水将近,用 +四物调冲汤活血补血,促使经水畅快而下,通 +调络道瘀阻。如此周期治疗3个月余,患者成 +功受孕。【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医茱 +【辨证治则】肝肾阴虚夹湿导致输卵管不通。治以调冲通络,佐以清湿为主。 +段某,女,42岁。1969年10月15日初诊。症状:月经量少,带黄臭,结婚17年未孕。经某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输卵管阻塞,屡通而未通。胸痛失眠。脉弦细而数,舌红少津。 +【辨证】肝肾阴虚夹湿。 +【治法】滋养肝肾。 +【处方】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30g,生黄芪30g,鹿角胶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5g,桃仁6g,红花9g,炒蒲黄10g,水蛭3g,土鳖虫10g,蒲公英24g,炒川楝子1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桔梗10g。 +1周6剂,连服2周。月经量已多,带白,腹痛减轻。 +1970年2月20日二诊:连服上方4个月,仍未受孕,但月经量已转多,经期腹痛感减轻,带白色。但自觉腹左侧寸许有索状感,再经某医院检查,疑为卵巢囊肿或积水。 +【处方】党参30g,生黄芪3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桔梗10g,炒蒲黄10g,水蛭3g,土鳖虫10g,蒲公英24g,炒川楝子10g,鹿角胶15g,穿山甲珠10g。 +1周6剂,连服4周。 +同时兼服化癥回生丹。疗效:继服2个月受孕。读案心悟 +治肾阴虚必须滋肝。本案由于肝肾阴虚, +耗伤津液,冲任失养,带下黄稠,属于湿热蕴 +结下焦,形成瘀阻。凡聚积不散,夹湿成瘕。@G +(囊肿)之候,宜滋其肝肾,仍以清湿化瘀通 +络之品,是标本兼顾。在滋养中有攻,于攻中 +更兼柔肝养肾,使阴平阳秘,冲任恢复而孕。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属胞宫、冲任不畅,两精不能相搏,故而不孕。其治疗方 +法以活血化瘀、通络调经为主。 +某女,29岁,已婚。2008年1月16日初诊。结婚2年。同居未避孕,未孕。平时月经7天/1~2个月,量中等,色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07年12月2日,量中等。色红,有痛经,8天干净。2007年3月13日市保健院行HSG术显示双侧输卵管梗阻。2次IVF-ET失败。2007年12月4日外院第2次IVF-ET, +予黄体酮6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持续至1月15日,各项检查考虑助孕失败,今停止注射黄体酮。2007年8月首次IVF-ET,失败。配偶生殖功能正常。身高1.60m,体重76kg。妇科检查:子宫体平位,饱满,质中,无压痛,活动可;附件:双侧略增厚,质软,无压痛。诊断:①原发性不孕症;②双侧输 +卵管阻塞。舌淡红边稍暗苔白,脉细滑。 +【辨证】痰湿瘀阻冲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调经。 +【处方】通络汤加减: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三棱10g,莪术10g,薏苡仁20g,桂枝6g,透骨草15g,皂角刺15g,刘寄奴15g,王不留行 +10g,川牛膝10g,姜半夏10g,泽兰10g。 +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2月13日二诊:末次月经1月19日(2次IVF-ET停黄体酮后),量中等,色暗红,7天净,值月经25天,阴道彩超示子宫47mm×27mm×39mm,内膜厚7mm。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继拟通络汤加减,祛瘀调经,通络助孕,佐滋肾养精、祛湿化痰之品。上方加菟丝子10g,山药10g,陈皮10g,白芥子10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予野菊花通络颗粒保留灌 +肠,每晚1次。 +2008年2月27日三诊。末次月经2月23日,量少,色暗,5天净。2月26日查性激素:PRL39.17ng/mL,其余正常。舌脉同前。拟方通络汤加生麦芽20g,泽兰10g,川牛膝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胆南星5g,活血化瘀通络,和胃除湿化痰。继续野菊花通络颗粒保留灌肠,并嘱患者每月经后行下腹部理疗(选择中频加超短波)10天。上方案(通络汤随证加减+野菊花通络颗粒保留灌肠+下腹部理疗)患者时断时续治疗至2009年7月20日,末次月经2009年5月16日,停经后于7月15日宿州市人民医院B超示:宫内妊娠囊(18mm×10mm×23mm,囊内见胚胎及原始心管搏动)。诊断为早孕。于 +2010年3月1日剖宫产分娩一女婴,母女健康。读案心悟 +导致输卵管阻塞不通的原因主 +要是经期(及其前后)、产后不洁, +妇科手术不慎,感受病邪,与血相搏 +结,以致冲任胞宫瘀滞。一旦瘀滞形 +成,阻碍气机,使津液输布异常, +从而引起冲任胞宫瘀血阻滞,气郁 +湿聚。临床应用通络汤,多获理想 +疗效。 +【引自】梁文珍.通络汤加减治疗不孕症临床实践8例.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22(12):1040-1041. +【辨证治则】血瘀型输卵管阻塞不孕,故补气养血调经。@@⑨ +患者,女,32岁。2010年6月14日初诊。患者输卵管通而不畅2年,月经量少1年,末避孕2年而未孕。月经13岁初潮,经期3~5天,周期30天,量偏少,无痛经。末次月经:2010年6月7日,3天干净,量偏少。患者于28岁结婚,2008年曾经因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而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半年行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近一年渐出现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前减少一半以上,伴疲倦、纳差、下腹隐痛,平素带下量多、色白,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为“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后月经失调”,遂求治于陈老,就诊时诸症依然。先拟补气养血 +调经。 +【处方】五物方加减:艾叶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熟地黄12g,黄芪20g,党参20g,天冬12g,麦冬12g,五味子12g,金樱子12g,女贞 +子20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行经第14日复诊。 +6月21日二诊:诉疲倦较前好转,纳差好转,带下量稍减。就诊时值排卵 +期,治疗上加以化瘀,推动卵子排出。 +【处方】艾叶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熟地黄12g,知母 +12g,黄檗12g,莪术12g,柴胡12g,丹参20g,土茯苓30g,益母草30g。 +继续服3剂,嘱患者月经前约5天再复诊。 +7月1日三诊:诉带下量明显减少。由于此期为黄体期,治疗上加以温阳 +补肾,支持黄体功能。 +【处方】艾叶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熟地黄12g,巴戟天 +12g,淫羊藿12g,桂枝12g,补骨脂12g,锁阳12g,菟丝子12g。 +继续服3剂,嘱下次月经第5日复诊。 +7月12日四诊:诉7月6日月经至,量较前明显增多,继以“三阶段养血调经种子”法为其治疗,依上法调治3个月余,9月15日因月经未至,查尿妊娠试验阳性,于10月16日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见孕囊29mm×23mm,见原始胎心搏动,如孕7周,并于2011年7月21日顺利产下一女,母女 +平安。 +读案心悟 +临床上,不孕之妇亦多为月经不调,经期 +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或崩漏或闭经,血 +色或淡或深而夹瘀,故治疗要注重补气养血。 +第一阶段为卵泡发育期(为月经第5~8 +天),治以五物方加黄芪、天冬、麦冬、金 +樱子、五味子为主;第二阶段为排卵前期及 +排卵期(为月经第12~16天),治以五物方加 +莪术、丹参、牡丹皮、黄檗、知母、柴胡为 +主;第三阶段为黄体期(约月经第23日到经前 +期),治以五物方加巴戟天、淫羊藿、桂枝、 +锁阳、补骨脂为主。 +【引自】陈炯抗.应用五物汤方加减治疗不孕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20(2):91-92. +【辨证治则】瘀血阻络型输卵管阻塞不孕。治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通络。 +季某,女,30岁。2003年6月19日初诊。主诉:流产后3年多未孕。已婚5年,婚后1年,怀孕2个月不慎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后,未避孕3年多未孕。初潮15岁,现4~7天/20~40天,末次月经6月10日,色暗红量少,夹小血块,伴经期腹痛及经前乳房作胀。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宫颈轻糜,宫体后位,大小正常;附件:左右附件轻度增厚伴压痛。2002年5月在某医院HSG检查示两侧输卵管炎症��伞端粘连阻塞。免疫学检查均正常,丈夫精液分析正常。舌紫暗夹小瘀点,苔薄黄,脉细涩。治疗经过:患者月经先后不 +定,经色暗红量少夹血块,经行少腹疼痛,经前乳房作胀,HSG检查示双侧输卵管阻塞。 +【辨证】气滞血瘀,胞脉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 +【处方】棱术通管汤加减:三棱、莪术、当归各10g,赤芍15g,桃仁、红花各10g,重楼、蒲公英各15g,皂角刺10g,炮穿山甲5g,丹参15g,甘草2g。 +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另配合电脑中频微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经期停用。 +如上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HSG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于10月份怀孕,经随访胎孕良好。 +读案心悟 +输卵管炎性病变引起输卵管黏膜功 +能破坏或管腔阻塞所致不孕症。对于这 +样的患者,首先要明确诊断,即输卵管 +通畅情况,管腔病变性质及其程度和范 +围如何,HSG为首选的常规主要检查诊 +断方法,再则对输卵管炎症性质为化脓 +性、淋菌性、结核性或CT、UU等何种 +病菌感染引起,需通过实验检查方法做 +出诊断,并对症治疗。因输卵管炎导致 +不孕而前来就诊者多为慢性,病程长, +久病必瘀,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治 +疗多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引自】胥京生.用清热解毒法治不孕症临床19例.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47-649.第二章免疫性不孕 +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未找到致病因素,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从而造成的不孕症。免疫性不孕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近年随着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其中包含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等各类免疫性不孕。临床上最多见的则为抗精子抗体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由于女方生殖道炎症,使局部渗出增加,免疫相关细胞进入生殖道,同时生殖道黏膜渗透性改变,增强了精子抗原的吸收,且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又可能作为天然佐剂,增强机体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则生殖道局部及血液中出现抗精子抗体影响精子活力,干扰阻碍受精而导致不孕。现代医学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反过来也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形成了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为妇产科的疑难病症之一。 +中医典籍对本病缺乏明确记载,但可归属于“不孕症”范畴。近年来,一些中医学者借鉴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病理研究的理论观点,从中医角度出发,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虽然目前中医对于本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我们认为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观点与中医学的“邪正相争”发病学说有密切关系。免疫性疾病可由免疫缺陷、紊乱所致,这与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观点相吻合。产生免疫性不孕的原因首先是机体正气虚弱,其中尤以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为主,因肾主生殖而藏精,为孕育之本,肝藏血而肝肾同源,肝阴(血)与肾阴关系密切,肝肾阴虚火旺,则火热灼精,精血凝结,冲任不得相资而不能摄精②O +成孕;脾肾阳(气)虚,冲任虚寒,不能暖宫摄精,精瘀内阻而不孕。病邪为经行、产后或人工流产刮宫术后,余血未净不慎交合,或房事不洁,感染邪毒,邪毒内侵,使胞宫、冲任损伤,邪毒或湿热与血相搏结,扰乱冲任、气血,而致不孕。综上所述,本病病因病机倾向于肾虚为本,瘀血、湿热(毒)为标。临床证型每多虚实夹杂,以肾虚为主,涉及肝、脾,其中以肾阴虚火旺为多见,夹瘀或夹湿(浊)为患。故治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主,并随症辅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品。 +【辨证治则】肝郁肾虚型不孕,治以调肝补肾为主。 +蒋某,女,39岁。1998年12月28日初诊。结婚5年,近1年未避孕亦未怀孕。患者结婚5年,一直用工具避孕。今年1月夫妇同居,未避孕亦未怀孕。其配偶查各项指标正常。患者今年9月输卵管通液检查示输卵管通畅。月经规律,测基础体温为典型双相,末次月经:11月26日。今查抗精抗体(+)。经前无乳房胀,饮食二便正常。舌质正常,脉沉细。诊其为:①不孕症(原发性不孕);②抗精抗体阳性。肾主藏精生髓,奠定生殖基础,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并可通过生长激素、皮质激素等调节免疫功能;敏感体质易发生免疫反应。 +【辨证】肝郁肾虚。 +【治法】调肝补肾。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菟丝子30g,山药15g,枸杞子20g,何首乌20g,丹参30g,巴戟天10g,制香附10g,益母草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中药后,患者食欲稍减,腹胀,考虑为脾虚失于健运所致。上方加党参10g,生黄芪30g,砂仁3g,健脾理气,兼顾后天,以养先天。 +依此方加减出入共服药49剂,于1999年2月8日查尿妊娠免疫试验(+)。3月17日盆腔B超示宫内孕,活胎,符合孕周。1999年11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婴。读案心悟 +免疫性不孕患者,常常没有明显临 +床症状,给辨证带来一定困难。对于该类 +患者,多无证从病,结合西医的诊断指 +标,结合其病变特征,从肝肾着手,给予 +调补,方中柴胡、当归、白芍、丹参、制 +香附、益母草行气活血,调理冲任;菟丝 +子、山药、枸杞子、何首乌、巴戟天补 +肾益精,调固冲任。全方共奏调肝补肾 +之功。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继发性不孕症,肝郁化火,湿热内蕴,故内膜抗体阳性。从肝肾论治,酌加清热解毒之药。 +岑某,女,29岁。2005年8月5日初诊。继发不孕近1年。初诊:孕育史0-0-1-0,去年9月份因胚胎坏死而流产,末次月经7月10日。腰酸偏左,查内膜抗体弱阳性,E₂稍偏低,左少腹酸胀,经前乳胀、烦躁。舌边尖嫩红,苔黄腻,脉细。诊其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肾不足,气机不畅,故左少腹酸胀,经前乳胀、烦躁,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肾不足则胎孕难成,故胚胎坏死而流产,气机不畅而胞络受阻,难以摄精受孕。 +【辨证】肝肾不足。 +【治法】疏肝益肾,扶正调理。经期将届,先调其经。 +【处方】生黄芪12g,炒当归10g,生地黄10g,炒怀牛膝10g,川芎10g,白芍10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制香附10g,败酱草20g,青皮、陈皮各5g。 +7剂,水煎服。 +复诊:末次月经8月7日,时逾中期,基础体温上升3天,略欠典型,左少 +腹有时刺痛,腰酸偏左。舌质偏红,苔薄,脉略细。再拟育肾调理。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9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仙 +茅10g,淫羊藿12g,龟甲9g,鹿角霜9g,巴戟天9g。 +7剂,水煎服。 +一般在经净后育肾通络佐以清热解毒。 +【处方】生黄芪20g,云茯苓12g,生地黄10g,贯众10g,黑大豆10g,炒怀牛膝10g,路路通10g,山甲片10g,麦冬12g,降香片3g,淫羊藿12g,肉苁 +蓉10g。 +7剂,水煎服。 +如此周期调理,3个月而内膜抗体阳性转阴,半年而孕。读案心悟 +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女子一 +生因经、胎、产、乳等数脱于血,尤赖 +肝血奉养。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 +说。但肝血时耗,易使女子多气少血, +尤于经前血聚胞宫,则肝气益盛,肝气 +有余便易升易郁。肝气郁滞则气机不畅 +而胞络受阻,难以摄精受孕;气有余则 +郁而化火,热蕴肝经,内膜抗体阳性, +有碍胎孕。本病例为肝肾不足型不孕。 +但首先必须解决内膜抗体阳性,因此以 +周期疗法,经净后育肾通络,经中期育 +肾培元,经期调经。但在月经后期加用 +清热解毒之黑大豆、贯众,经中期加败 +酱草或焦薏苡仁。如法调治3个月而内膜 +抗体阳性转阴,半年而孕。 +【引自】黄展明.不孕不育症奇效良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此乃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其治疗方法自然以疏肝益 +气,活血通络为主。 +张某,女,34岁。1994年3月8日初诊。患者婚后10年余未孕,曾妇检、HSG检查均未见异常,月经周期为4~6天/28天,量中等,经行小腹轻度疼痛,近年来常感全身胀痛。诊时值经前,感乳胀,小腹胀气,腰痛,舌暗红,苔黄,脉弦软数(脉搏96次/分)。诊断:①免疫性不孕;②原发性不孕。 +【治法】疏肝行气,调和气血。 +【处方】调经I号加味: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益母草15g,香附 +12g,郁金9g,川芎9g,甘草3g,乌药9g,牛膝9g。 +8剂,水煎服。 +4月3日二诊:药后月经来潮,乳胀减,腰痛减轻。此次经行小腹下坠,经量不多,畏寒,无鼻塞、咳嗽等。舌暗红,苔黄干,脉软数(脉搏88次/分)。经期宜以活血为主,因气血不足,宜活血养血调经,佐以益气疏表, +方用益母生化汤合四物汤。 +【处方】当归24g,川芎9g,桃仁9g,甘草6g,姜炭6g,益母草15g,熟地 +黄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红花9g,党参15g,白术9g,紫苏叶9g。 +5剂,浓煎服。 +4月10日三诊:经净后惟腰痛,以益五合方加味。 +【处方】益母草15g,熟地黄15g,当归12g,丹参15g,芜蔚子12g,香附12g,川芎9g,白芍15g,覆盆子9g,五味子9g,白术9g,菟丝子15g,车前子 +9g,柴胡9g,牛膝9g,桑寄生15g。 +12剂,浓煎服。 +妇科丸3瓶,分3周期服用。此��依上法调治月余。 +7月5日四诊:诉小腹间疼痛,腰痛。刘老建议患者做妇科检查。妇科检查:右侧可触及桃核大小包块,压痛(+)。B超示右侧附件包块,为4.0cm×3.0cm大小。舌暗红,苔灰黄,脉滑数(脉搏90次/分)。法当行气化 +瘀、清热祛湿消癥。方用柴枳败酱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甘草6g,赤芍、白芍各12g,香附12g,三棱12g,莪术12g,红花6g,丹参15g,牛膝12g,败酱草12g,大黄10g,穿山甲9g,乳香、没药各20g,蒲公英30g。 +配合水蛭内金片10片,每日2次。 +治疗月余,B超示右侧附件包块明显缩小,为1.5cm×2.5cm大小,腹痛消失。此后感腰痛,略坠,背部略胀,舌红苔黄,脉弦软(脉搏80次/分),继 +以化瘀清热为治,佐以补肾。 +【处方】当归12g,川芎9g,赤芍15g,菟丝子12g,牛膝12g,乳香、没 +药各20g,狗脊12g,川续断12g,枸杞子12g,黄芪30g。 +12剂,浓煎服。 +于10月12日停经40天,恶心欲吐,查尿HCG(+), +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经前以理气为主,用验方调经I号 +方加味,经期以通利为顺。且伴上感之 +症,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益气疏表。经 +净后,惟腰痛,用益五合方加味养血益精 +种子,配合妇科丸通经以助受孕。调治月 +余后,患者诉小腹疼痛,腰痛,做妇科检 +查、B超提示附件包块,此为湿热内侵 +阻滞气机,复影响血行致成瘢瘕,法当行 +气、化瘀、清热、祛湿、消瘢,方用柴 +枳败酱汤加穿山甲珠、乳香、没药、蒲公 +英,配合水蛭内金片,以助药力。服药 +后,腹痛消失,包块缩小,但感腰痛,略坠,背部略胀,此余热未全净,肾气尚 +虚,故在化瘀清热的基础上佐以补肾益 +气,服药10余剂,后停经怀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海 +【辨证治则】本案为脾肾阳虚,宫寒不孕。治以益肾健脾、暖宫温阳为主。 +张某,女,27岁。结婚三四年不孕,2003年请黄老治疗,询知抗精子抗体阳性,为免疫性不孕。西医曾给予激素治疗,并嘱禁欲无效后,才转请中医治疗。问之月经周期延长,不痛经,经色淡,常伴疲倦畏寒,腰酸,夫妻生活少,舌淡苔薄白,脉浮缓。 +【处方】玉屏风加二仙散(减知母、黄檗)加五子衍宗丸: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当归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0g,仙茅10g,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韭菜子、金樱子各15g,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每日1剂,每日服2次。嘱不禁欲,可用避孕套避孕。 +服至21天后复诊说:疲倦减轻,畏寒减轻,腰酸好转,时值经前,有明显的行经反应和生理要求。上方加四物汤、丹参、益母草、制香附,俟月经干净再用原方为治。两个月后患者做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附件和排卵情况,两侧卵巢都有优势卵泡,内膜8~10mm。嘱其不避孕,继续服药 +到下个月排卵期,做阴道彩超,报告仍然有优势卵泡,内膜也正常。还是嘱患者不避孕,患者有些犹豫,怕刺激抗精子抗体不转阴,影响怀孕,耽误治疗。黄老听后鼓励她,说影响很小,不要怕,这是“偷袭疗法”,因为不抽血检查不知道抗精子抗体有没有转阴。在黄老的鼓励下,患者“偷袭”成功 +怀了孕,次年生一健康女婴。读案心悟免疫性不孕可以通过抽血检查免疫性 +不孕4项中确诊。一般以抗精子抗体阳性 +为多见,但也可以兼见抗卵巢抗体、抗内 +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精子抗体 +阳性主要影响和抑制精子的活力,影响受 +孕。临床上这类不孕症被称为免疫性不孕 +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脾肾阳 +虚、宫寒不孕和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两大 +类,一般来说,脾肾阳虚者有小腹冷,喜 +温按,性冷淡,经血淡红等症。阴虚火旺 +者有身热烦躁,经血多而暗红有块,生痘 +等症。临床症状很好掌握,但也有湿热下 +注和精血不足等,还是要辨证求因,审因 +论治,不必拘泥辨证分型,要坚持辨证论 +治原则。 +【引自】黄海龙.黄海龙治不孕.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成医案 +【辨证治则】阴虚火旺型免疫性不孕症。在治疗上采用滋阴清热、利湿 +化瘀之法。 +王某,女,29岁。2004年11月26日初诊。婚后3年未避孕未孕,查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患者月经初潮15岁,5天/25天,量中,色红有小血块,偶有大血块,经前一周小腹作胀,乳胀不适。26岁结婚,婚后夫妇同居未避孕未孕,男方检查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盆腔B超、性激素水平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卵管碘油造影示通畅。基础体温测量呈双相,高温相上升时有缓慢趋向。经间排卵期锦丝状带下偏少,前后持续3天,时间亦短。EmAb呈阳性反应(1:200)。就诊时适值经后期,烦热口干,带下偏少,腰 +脊酸楚,小便偏黄,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微黄腻,脉象细弦。 +6@◎ +【辨证】阴虚火旺,夹有湿热和血瘀。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化瘀。 +【处方】滋阴抑抗汤加减:炒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0g,山药、牡丹皮、熟地黄、川续断各10g,山茱萸6g,茯苓12g,苎麻根15g,生甘草5g,蒲 +黄(包煎)9g,炒柴胡5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有白带,但未呈锦丝状,上方加菟丝子10g,续服3剂,出现锦丝 +状带下,用补肾调气血法,方取补肾促排卵汤,加入清利化瘀之品。 +【处方】丹参、赤芍、白芍、牡丹皮、山药、干地黄、茯苓、川续断、菟丝子各10g,紫石英(先煎)10g,五灵脂10g,蒲黄(包煎)9g,山楂、白花蛇舌草各15g。 +先服5剂,基础体温上升后,按经前期论治,上方去蒲黄、山楂、加入青皮、陈皮各6g,制香附10g。服药至行经期,经后期仍用滋阴抑抗汤加减,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指导同房。依上法调治4个月经周期后停经35天,基础体温 +高温相18天,尿妊娠试验阳性,孕后查血清EmAb已转阴。读案心悟 +免疫性不孕既有局部的血瘀湿热原 +因,又有整体的肝、肾、阴、阳、气血失 +调的因素,气血阴阳失调尤为重要。阴 +虚火旺是免疫性不孕症发生发展的主要方 +a@@ +面,阴虚与肝肾有关,其中天癸的不足是 +其主要的内因。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免疫 +亢进或过敏类病变,或对毒性或异常物质 +的分解,肝脏的作用尤为明显,肝体阴用 +阳,内寄相火,最易妄动。因此在治疗上 +采用滋阴清热、利湿化瘀之法。 +【引自】夏桂成.抑抗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临床5例.光明中医.2006,26(6):1975-1976. +【辨证治则】为肝肾两亏,气滞血瘀,冲任失调,原发性不孕。先拟补 +肝益肾、养血助孕之法。 +靳某,女,39岁。1992年5月18日初诊。婚后10年不孕。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色、量均正常。29岁结婚后至今未孕。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患者在某妇产医院检查发现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曾多方诊治,服用中药上千剂及两次行人工授精均未怀孕,颇为苦恼。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现症:月经量少,色黑,5天净。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大便干燥。舌尖红,苔 +薄白,脉细弦。 +【辨证】肝肾两虚,冲任失调。 +【治法】补益肝肾,调养冲任,活血促孕。 +【处方】促孕基本方加减:广木香30g,当归30g,益母草90g,赤芍60g,川芎30g,菟丝子30g,五味子30g,覆盆子30g,车前子30g,枸杞子30g,蛇床子20g,韭菜子30g,女贞子30g,川续断60g,紫河车60g,肉苁蓉60g,怀牛膝 +50g,夏枯草90g。 +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g,每饭后服1丸。 +8月3日二诊:丸药服完,月经量色恢复正常,脱发较多,大便通畅。舌尖红,脉细滑。守方加制何首乌60g,桑叶50g,黑芝麻120g,再配1料 +继服。 +10月5日三诊:停经45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确系怀孕而转至本院妇产 +科进一步诊治。但4个月后因高血压病恐不胜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手术。解析读案心悟 +西医学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局部抗体 +可能是原因不明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 +15%~30%的不孕夫妇经系统检查在双方或 +单方的血清或生殖道分泌物中发现抗精子抗 +体(AsAb)而造成不孕,且在女方阴道分泌 +物中亦可发现ABO血型抗原,此种不孕称为 +“免疫性不孕”。本案选用促孕基本方补益 +肝肾,行气活血,调经促孕,因兼高血压故 +加怀牛膝、夏枯草平肝泻火,引血下行。本 +案特点是抗精子抗体阳性,且两次人工授精 +治疗无效,是为免疫性不孕。十年之病,经 +祝老用促孕基本治疗不及半载而孕,足以证 +明本方不仅有补肾益精、调经促孕之功,抑 +或有颉颜免疫反应之效。唯孕后因高血压病 +而去胎,殊为可惜。 +【引自】董振华,季元.祝谌予临证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2007. +【辨证治则】湿热内壅、气滞血瘀,以致胞宫胞络受阻,冲任失调,两 +精不能相搏而难以受孕。故其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洪某,女,28岁。1995年6月1日初诊。婚后3年未孕。14岁月经初潮,周期25~30天,行经期4天。末次月经1995年5月20日,经量偏少,色紫红,有血块。右下腹常隐痛不休,腰骶痛,经前尤显。带下频,色黄,质稠。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滑。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查血AsAb(+),宫颈黏液AsAb(+)。西医妇科诊断:①免疫性不孕症;②慢性附 +件炎。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 +除湿。 +【处方】调经种子汤加减: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牡丹皮 +10g,丹参10g,红花10g,芜蔚��10g,制香附10g,川续断10g,淮牛膝10g,白术10g,茯苓10g,樱白皮10g。 +10剂,水煎服。 +6月12日二诊:药后症减,带下淡黄,腰酸减轻,舌脉同前,原方继服 +10剂。 +患者4个月内服药50剂,同年11月28日告知已孕6周,后足月分娩。读案心悟 +徐志华长期从事妇科教学、临床第一线工 +作,传承历代妇科名家医术,中医理论精通, +临床经验广博,对妇科经、带、胎、产病诊疗 +均有独特见解,验案验方丰富。重视女科疾病 +中冲任气血的意义,强调气滞血瘀证兼杂之 +多见。 +徐老认为女子不孕症,不外虚实两端,虚 +证多与肾虚有关。因为肾藏精、主生殖,对天 +癸的成熟和冲任二脉的通盛以及胞宫的生理功 +能,有极重要的作用。肾虚则天癸不能按期而 +至,导致冲任失调,月事不调而不孕,故治疗 +女子不孕症应当首重补肾调经。临床常见的慢 +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免 +疫性不孕症都与上述原因有关。徐老常说治疗 +不孕症,只要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坚持守 +法守方,多能取得满意效果。 +【引自】李伟利.徐志华妇科临证精华.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亚萍医 +【辨证治则】本案为瘀阻使精卵不能结合而不孕,先拟活血化瘀、益肾 +养津之法。 +黄某,女性,31岁。患者结婚5年不孕,月经初潮14岁,周期28天左右,经量中等,5天净,行经第1天少腹稍有胀痛,平时带下不多,一般情况良好,脉细尺弱,苔白质有紫气。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子宫体两侧附件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无异常发现。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血清AsAb为强阳性,诊断为免疫性不孕AsAb阳性。男方精液 +常规检查正常。 +【处方】益肾活血方:干地黄15g,山茱萸10g,怀山药15g,菟丝子10g,生黄芪15g,茯苓15g,当归10g,丹参10g,泽兰15g,鹿角片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 +抗精子抗体(AsAb)转阴后维持治疗半年,维持治疗方法:每月服10天 +益肾活血方(女性每月在月经后连服10天),怀孕者停止维持治疗。 +患者共连服2个月后复查AbAb阴性。嘱患者每月月经后连服原方10天维持疗效。停经45天来诊,检查尿HCG阳性,8个月后生下1女孩。读案心悟 +肾主生殖藏精,精是生殖发育的 +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 +精又能化血,“精血同源”,如肾精 +充足、冲任胞脉得以濡养,血海依时 +满盈,月经依时而下,经血通畅,易 +受孕有子,如肾亏精少、冲任胞脉失 +于濡养,冲任气血不足,气血易滞而 +形成瘀,所以免疫性不孕的中医病因 +病机特点是肾虚血瘀。益肾活血法是 +免疫性不孕的基本治法。主要由补肾 +药和活血药组成。经临床观察,益肾 +活血法对调整免疫功能,消除AsAb方 +面有较好的疗效。 +【引自】周亚萍.益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镇江医学院 +学报,1998,8(4):589.玲医案 +【辨证治则】邪毒内侵胞宫,瘀滞不畅,阻碍精循常道反变为邪,导致 +不孕。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孙某,女,25岁。患者婚后2年余未孕,月经14岁初潮,每30天行经1次 +持续5天,经量较少,伴轻度腹痛,婚后性生活正常,至今未孕。末次月经2 +月10日,妇科检查正常,男方化验精液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只是女方血清 +抗精子抗体阳性。 +【处方】炙黄芪30g,炒白术20g,防风10g,熟地黄20g,当归20g,黄芩10g,菟丝子10g,徐长卿10g,丹参30g,三七粉(冲服)4g,甘草6g,大枣 +10枚。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经服消抗汤20剂,并用避孕套阻止新的抗体产生,经期停服。后化验女方血清抗精子抗体转阴,嘱停止避孕。复诊已停经42天,恶心呕吐3天,妊娠试验阳性,诊为早孕,顺产1男婴,母 +子平安无恙。解析读案心悟 +从中医学角度来分析,其病因病 +机,多系行经、分娩、房事不节,内 +扰气血,致使气血失调,进而冲任气 +机紊乱,失去纳精之力;而精子在冲 +任、胞宫气化受阻活力下降,甚则凝 +而难动,无力与卵子结合成孕。根据 +病因病机,我们认为该病之本为虚 +标为实,故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 +热解毒为治疗本病之法,于是自拟 +“消抗汤”( +经最新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 +炒白术、熟地黄、当归、黄芩均具有 +很好的免疫增强作用;黄芩、徐长 +卿、甘草有脱敏作用;丹参、三七对 +已沉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 +和清除的作用,并能清除血液中过剩 +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产生,还能改 +sQ2: Q2善血液流变性,并有消炎作用;黄芩 +清热解毒、消炎,避免炎症的进一步 +发展。全方合���收到扶正祛邪、活血 +化瘀、清热解毒之功,从而达到清除 +抗体之目的。 +【引自】魏凤玲.消抗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82例,四川中医,2002; +20(8):53. +【辨证治则】气虚血瘀,湿热下注型不孕。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清 +热解毒组方用药。 +患者,女,26岁。结婚3年,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未孕。月经周期正常,行经腹痛,经色紫暗有血块,白带量多色黄,时感乏力,舌质稍暗红,苔白,脉沉细。检验: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B超提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附件未见异常。诊断:免疫性 +不孕。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当归15g,生地 +黄15g,桃仁10g,红花10g,三棱10g,莪术10g,蒲公英15g,土茯苓30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 +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月经来潮,行经无腹痛,经色正常,复查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转阴,停药观察。测基础体温,并嘱其排卵期同房,以利于受孕。复诊,停经47天,尿妊娠试验呈阳性。B超示子宫体增大,子宫腔内探及2.0cm×1.6cm的妊娠囊,内见胎芽及胎心搏动,诊为早孕。于次年6月 +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婴,母子平安。 +解析读案心悟 +从临床观察来看,抗体的产生多 +与生殖系统炎症、人工流产等因素有 +关。笔者认为,本病中医辨证以气虚血 +瘀、湿热下注为主,选用玉屏风散加生 +地黄、当归、桃仁、红花为主方,并随 +症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益气以扶 +正,生地黄清热凉血,当归补血活血,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诸药合用以达扶 +正祛邪之目的。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玉屏风散 +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是方中 +的黄芪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能使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有序;生地黄 +能调节生殖轴活动并有抑制抗体作用, +当归、桃仁、红花对免疫系统均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故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引自】张立华,孙桂芳,张继美.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免疫性不孕125例.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411-412. +【辨证治则】为肾虚冲任损伤,瘀血内阻胞中,湿热下注、壅滞胞宫, +导致不孕。先拟滋阴降火,然后再拟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李某,女,28岁。患者婚后2年未孕。月经正常,带下量多,色黄,时 +④ +-有腥臭味,曾在我院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提示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左侧附件轻度增厚伴压痛。查体:基础体温呈双相,但高温相上升迟缓;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现症:小腹隐痛,带下量多,色黄;伴见倦怠乏力,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中医诊断:不孕症;西医诊断:免疫性不孕。 +【辨证】湿热下注,肾虚精亏。 +【治法】清热利湿,调冲助孕。 +【处方】消抗汤加减:鸡血藤20g,忍冬藤、淫羊藿各15g,牡丹皮、丹参、薏苡仁各12g,甘草10g,赤芍、当归、莪术各9g,生大黄6g。在排卵期加 +用肉苁蓉9g,枳壳9g。嘱平时用避孕套。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3个月,检查抗精子抗体已转为阴性。继续测基础体温,在排卵期行 +房事,2个月后妊娠,孕期正常。解析读案心悟 +抗精子抗体阳性主要影响精子的活 +动从而降低受孕机会,因此,消除和抑制 +此抗体的形成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关键。 +根据临床观察,这些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 +的肾虚、血瘀和湿热的表现。方中鸡血 +藤、赤芍、牡丹皮、薏苡仁清热利湿;当 +归、丹参、莪术活血调经化瘀,有益于治 +疗慢性附件炎症;生大黄疏通肠道、推陈 +致新、泻热解毒,利于炎症的消散;淫羊 +藿、肉苁蓉益肾温阳,有促排卵之功;枳 +壳行气除痰,现代药理学研究有兴奋卵巢 +及子宫的作用;忍冬藤能清热解毒、除湿 +通络,是消除抗精子抗体之要药。该方针 +对湿热蕴积型而设,疗效确切。【引自】杨灵君,赵兴无,史巧英.辨证分型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56例.河南中医,2005,25(10):50-51. +【辨证治则】湿热蕴积型不孕,在治疗上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法。 +患者,女,35岁。结婚2年余未避孕而不孕,丈夫体健,精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患者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正常,经量中等,色暗红,有块,偶有痛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盆腔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基础体温测定示双相。输卵管通畅,试验显示双输卵管通畅,无明显阻力;性激素6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清抗精子抗体及抗子宫内膜抗体均阳性。诊��:原发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 +【辨证】湿热瘀阻。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处方】穿心莲15g,山药15g,黄檗10g,苍术10g,薏苡仁20g,赤芍10g,丹参10g,桃仁10g,三七末(冲服)1g,茯苓12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隔绝疗法。在服上药的同时,每次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避孕,以免精子抗原对女方的进一步刺激。待女方抗精子抗体转阴后,鼓励患者在排卵期去除避孕套进行性生活。 +1个月后患者月经未如期而至,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B超示宫内见孕囊,证实患者已怀孕。嘱其禁房事,并予中药(黄檗10g,黄芩10g,白芍10g,续断10g,生地黄10g,甘草5g,白术10g,菟丝子15g,山药15g)保胎治疗至妊娠3个月。 +Q2;读案心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心莲、 +黄檗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抗免疫 +的作用;茯苓、苍术、薏苡仁、山药健 +脾除湿;三七、丹参、桃仁、赤芍能活 +血化瘀,改善子宫微循环。以上药物均 +能抑菌抗感染,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机 +体免疫功能的自身稳定;甘草则调合诸 +药,同时有类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通 +过以上药物的共同作用,调节自身免疫 +功能,提高转阴率及受孕率。 +【引自】韦丽君,罗纳新,林寒梅.陈慧侬教授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经验总结.广西中医药,2004,27(1):20-21. +第三章排卵障碍性不孕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影响排卵,从而导致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临床上以月经紊乱、月经后期或闭经为主要特点。临床上排卵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约占不孕症病因的29%,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黄体功能不足占不孕症病因的3%~8%,包括黄体期缩短和黄体期缺陷,引起分泌期子宫内膜 +发育不良、孕卵不易着床,导致不孕。 +本病属中医学“无子”“全不产”或“断续”等范畴。本病多由于肾-天癸-冲任之间相互协调失常,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其中肾虚 +为发病的主要环节,因此在治疗中首重补肾。医案 +【辨证治则】肾阳虚为主,兼卵巢黄体功能不足,导致不孕。治拟补肾 +化痰。 +蓝某,女,30岁。结婚3年未避孕而未受孕。患者既往月经稀发,2~4个月一行,2001年3月结婚,未曾怀孕,配偶精液检查正常。于2004年1月22日开始于门诊求治,末次月经1月17日,持续5天,量中等。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分泌物略多,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双附件正常。内分泌检查: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1.49,基础体温测定为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高相持续10天。欧阳教授诊断患者为原发性不孕,卵巢黄体功能不足,又处于经后期,舌质淡暗,苔薄白腻, +脉滑。 +【治法】补肾化痰。 +【处方】补肾温阳方:皂角刺10g,浙贝母15g,陈皮5g,法半夏10g,茯苓20g,枳壳15g,紫河车15g,熟地黄20g,菟丝子20g,益母草30g,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1剂。 +1月31日二诊:患者于1月27日开始B超监测排卵,见右侧最大卵泡为 +0.9cm×0.8cm,左侧0.7cm×0.3cm。1月31日见左侧最大卵泡1.3cm×1.3cm。 +查见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予以温阳补肾为法,促进卵泡成熟。 +【处方】二仙汤加味:淫羊藿15g,熟地黄20g,菟丝子20g,山药20g,仙茅15g,知母15g,甘草6g,泽兰15g,枳壳15g,紫河车15g,当归 +15g。 +7剂,水煎服。 +2月3日三诊:B超监测优势卵泡1.7cm×1.5cm。实验室检查:宫颈分泌物见羊齿状植物结晶(++),宫颈黏液拉丝长8cm。诉有耳鸣,舌淡红、边有 +瘀斑,苔薄白,脉细弱。嘱患者继续服用上药。 +2月7日四诊:基础体温呈双相改变,诉近日有乳房胀、耳鸣等症状,舌尖红,苔薄白。予以补肾温阳为则。 +【处方】寿胎丸加减:莲须15g,黄芩10g,桑寄生15g,川续断15g,菟丝子20g,制何首乌20g,柴胡10g,茯苓15g,当归10g,杜仲15g,党参10g, +巴戟天10g。 +2月21日五诊:月经未潮,基础体温仍然呈高相,诉乳胀,腰酸,口干微苦。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滑。仍然同前治疗原则,守上方去当归、巴戟天、党参等温燥之品,加用黄精20g,益智仁15g,白芍15g等养阴固肾。 +2月28日六诊:月经仍未来潮,基础体温呈持续高温相24天。患者诉左侧小腹疼痛。尿妊娠试验示阳性,建议B超检查。中药以固肾安胎为则,佐以清 +热和胃安胎。 +【处方】寿胎丸加减:桑寄生15g,川续断15g,菟丝子20g,莲须15g, +黄芩10g,茯苓15g,制何首乌20g,砂仁(后下)6g,紫苏梗10g。 +继续以上方服用。解析◆读案心悟 +此患���为原发性不孕,证属肾阳虚 +为主,兼有痰湿。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房 +事不节而致肾阳虚衰,冲任失于温煦,故 +不能摄精成孕。月经稀发,舌质淡黯,苔 +薄白,脉滑,均为肾阳虚衰兼有痰湿之征 +象。治疗上给予补肾温阳,佐以行气化痰 +等方法,患者能正常排卵,排卵后继续 +予以温阳补肾,使胞宫温暖,能正常摄精 +成孕。从本例中可见,欧阳教授在临床诊 +疗上不拘泥于古法,以中医治疗为主,充 +分发挥中医调经助孕的优势,利用中药促 +排卵,同时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基础体温 +测定、宫颈黏液检查、B超检查监测排卵 +等,以明确诊断,结果如鼓应桴。 +②sC@G +方中皂角刺、浙贝母、陈皮、法半 +夏、茯苓、枳壳行气化痰;紫河车、熟地 +黄、菟丝子补肾;益母草活血化瘀;甘草 +调和诸药。 +【引自】欧阳惠卿.采用补肾温阳法治疗不孕症18例.河南中医,2005, +25(7):17. +【辨证治则】肾虚至排卵功能障碍之不孕。其治疗方法以补肾摄精、活 +血调经为法。 +赵某,女,33岁。2004年3月14日初诊。主诉:结婚5年未孕。患者月经16岁来潮,5~6天/50天,末次月经2月1日,自结婚后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由40天延至50多天,月经色淡红量少,夹有少量血块,少腹隐隐作痛,伴头晕目眩,腰酸膝软,白带稍多,色白无异味,夜间小便多,结婚已5年一直未孕,丈夫身体健康,精液化验正常。妇科检查示外阴发育尚可,阴道正常,宫口光滑,宫颈前位,较小,两侧附件(-),输卵管通液检查正常。自去年10月起连续测量基础体温5个月,均为单相。诊断为原发性不孕症(排卵功能 +障碍)。 +治疗经过:月经期延长,此次就诊时月经愆期十多天未行,腰酸,少腹隐痛不适,白带量少色白,夜间小便频,苔薄舌淡红,脉细小。证属肾虚不能萌盈冲任,血海空虚不能摄精受孕,因值月经前期,治以补肾摄精,佐以 +活血调经。 +【处方】补肾求嗣汤加减:熟地黄10g,紫河车6g,鹿角胶(烊化)、当 +归、菟丝子、香附、紫石英、桃仁、红花、肉苁蓉、益母草、怀牛膝各10g, +甘草2g。 +7剂,水煎服。 +3月23日二诊:服药后月经来潮,色红量较前多,少腹隐隐不适,腰酸见 +轻,时值月经第5天仍宗补肾摄精促卵泡生长。上方加白芍10g,月季花6g,7剂,水煎服。 +4月4日三诊:基础体温升高3天,腰微酸,乳房微胀,白带正常,舌淡苔 +薄,脉细弦,效不更方,初诊方加益母草15g,川牛膝10g,7剂,水煎服。 +4月18日四诊:月经4月16日来潮,经量尚偏少,色较前转红,其余未感不适,舌脉同前。随后依照上法又调经2个疗程,月经已准行,色量正常,基 +础体温双相。 +6月28日停经半个月,妊娠试验阳性,于次年2月足月分娩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本案为排卵功能障碍之不孕症, +是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的排卵功能障 +碍,以肾虚为主,排卵功能障碍主要是 +肾虚阴阳失调或其他因素影响肾阴和肾 +阳的平衡所致。故治疗总的应从“补肾 +调冲助孕”着手,并随症应变,以促排 +卵。近年胥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提出 +症证结合的“中医调经法”调周促排 +卵,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取得良 +好疗效。 +【引自】胥京生.补肾汤在治疗女性不孕症临床上的实践.辽宁中医杂 +志,2006,33(6):647-649. +【辨证治则】气血不足,脾肾亏虚,导致卵巢早衰不孕。治以补肾填 +精、暖巢养泡。【处方】尤氏卵巢早衰方:紫石英15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菟丝子20g,桑葚10g,覆盆子10g,石斛10g,百合10g,山药10g,莲子1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14剂,每日2次,以后随证加减。耳穴贴刺皮质下、内分泌、肾、脾四穴,每周1次,连续治疗4次。同时在月经7~17天可选用有利于卵泡生长发育的暖巢煲:冬虫夏草1根,黄精15g,铁皮石斛2个,添加鹌鹑100g或乳鸽100g煲汤服用,每周1次。也可选用有利于优势卵泡及内膜生长的养泡煲:上方去黄精加山药15g,煲汤服用,每周1次。治疗2个月后,月经量增多,色红。服用半年后,B超提示见优势卵泡。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要求自 +然怀孕,2011年1月尿妊娠检查阳性。读案心悟 +这类患者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引起 +的,另一方面则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术后引起的后遗症。而这也是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肾主生殖,肾气亏虚是 +本病不孕的最主要的病因。肾主封藏, +肝主疏泄,构成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之 +势,有利于冲任气血之畅达,气机升降 +有司,子宫藏泻有度,这是卵子发育成 +熟并能顺利排出的条件。中医的治疗目 +的就是通过益肾助卵,疏肝通络,促进 +优势卵泡快速发育和长养,以利于顺利 +取卵。 +【引自】尤昭玲.运用补肾填精方法治疗不孕临床59例.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1,31(9):51-54. +【辨证治则】本案为脾肾阳虚,化源不足,寒凝胞宫,经脉不畅,导致 +不孕。治宜健脾补肾、散寒通络。 +于某,29岁。1972年4月10日初诊。主诉:婚后4年未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间或有块。经前两乳作胀,腰酸小腹冷痛,素日食少便稀,小溲清长,四末不温,下体畏寒,体倦乏力,白带量多,质稀,小腹阵痛,关节疼痛。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子宫发育略小,输卵管通畅。曾连续2个月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经前诊刮为增殖期宫内膜,诊为:①无 +排卵性月经;②原发不孕。 +【辨证】脾肾阳盛,寒湿阻胞,肝郁血滞。 +【治法】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处方】金狗脊(去毛)15g,桑寄生15g,炙黄芪15g,广仙茅15g,巴戟天15g,云茯苓12g,淫羊藿12g,炒白术9g,海桐皮12g,威灵仙9g,川茜 +草9g,香附米9g,油肉桂4.5g。 +15剂,水煎服。 +@●③ +另配服加减暖宫丸,每日1付。 +4月18日二诊:药后腰痛,关节痛均减,白带已少,食纳略增。惟仍少腹 +胀痛,大便不实,脘痛,偶或泛恶。仍守前法,兼予和胃,养血通经。 +【处方】淫羊藿12g,巴戟天12g,覆盆子12g,石楠叶12g,秦当归15g,大熟地黄12g,太子参15g,炒白术9g,清半夏9g,广仙茅9g,香附米9g,广陈皮6g,刘寄奴12g,净苏木6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另配服加减暖宫丸。 +4月26日三诊:今晨月事如期而至,量少色淡红,腰酸腹痛,大便稀薄,日一二行。此经血下趋,肝木失滋,乘侮脾土,再拟温补脾肾,养血调经 +为治。 +【处方】巴戟天15g,补骨脂15g,覆盆子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炒白术9g,桑寄生12g,金狗脊(去毛)12g,广仙茅9g,香附米9g,泽兰叶9g,粉甘草6g。 +4剂,水煎服。 +5月2日四诊:带经6天而止,此次量中色可,仍有血块。现腰酸腹痛诸症,均较既往为轻。按嗣续之事,非指日可待者,拟用丸剂缓调,俾月事正常,则孕育可望。予金匮肾气丸、得生丹各20剂,每日各1剂,上、下午分服,白开水送下。 +5月20日五诊:近日腰酸腹坠,少腹隐痛,两乳微胀,此经讯欲潮之征;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拟补肾养血,理气调经,稍佐益气,因势利导。 +【处方】桑寄生15g,金狗脊(去毛)15g,川续断12g,巴戟天12g,秦当归9g,杭白芍9g,野党参12g,香附米9g,川芎片6g,醋青皮4.5g,三棱 +9g,莪术9g,穿山甲4.5g,制乳香、制没药各4.5g。 +6剂,水煎服。 +上方服4剂,月事来潮,此次周期为28天,色、量均可,嘱经后仍服丸剂同前。此后经期即服五诊方3~5剂,经后仍服丸剂同前。调理数月,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于1973年2月13日复诊时,月经已逾期未至,口淡无味,喜酸厌油,此乃孕育佳兆,嘱做妊娠试验,果为阳性。遂予益肾保胎、理气和胃之 +剂,调理月余停药。 +1973年10月娩一婴儿,母子均安。解析读案心悟 +本例西医诊为无排卵型月经,原发 +性不孕,可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腰酸 +腹痛、肢冷畏寒、白带质稀、溏溲清等 +症。治以温补脾肾、理气通经之剂。方用 +狗脊、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覆盆子、 +肉桂等,温肾散寒,补肾填经;当归、白 +芍、桑寄生、熟地黄、石楠叶等滋补肝 +肾,养血调经;太子参、黄芪、白术、茯 +苓、山药等健脾益气,以滋化源,使肾阳 +得温,精血得养,则系胞有力,冲任旺 +盛;脾运健旺,气血自充,血海得盈。兼 +以柴胡、香附、刘寄奴、茜草、泽兰等理 +气活血,疏利经脉,使气血畅行,则月经 +自调。此后经期服汤剂,补脾肾,和气 +血,补而兼疏。平时服丸剂,温肾阳,调 +经血,生中有化,使冲任通盛,月事循 +常,则必能孕育。 +【引自】王付.妇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辨证治则】肝肾亏损,固摄无能导致无排卵型不孕,先拟养肝益肾, +然后再拟活血调经。 +韦某,女,25岁。1991年4月5日初诊。月经紊乱并痛经8年,不孕3年。13岁月经初潮,一向经行不甚规则,时有闭经。1984年以来经乱加甚,经血 +量多,行经时间10~20天不等,多次因经崩而昏厥。诊断性刮宫示“子宫内 +膜增殖”。西医诊断为“无排卵型功血”。曾因“功血”3次住院治疗,效果不显。每于经前经行小腹剧烈绞痛,需服索密痛片方舒。1988年结婚,婚后经乱如故,夫妻同居,未避孕而不孕。因治疗效果不佳,当地医院建议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不从,求诊于班老。刻诊:为经行第5天,服药(药名不详)后腹痛已缓���,经量仍多,色鲜红,夹血块,头晕目眩,纳食二便尚可,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肝肾亏损,固摄无能。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调经。 +【处方】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黄15g,鸡血藤20g,丹参15g,续断10g,益母草10g,炙甘草6g。 +4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4月9日二诊:本次经行8天干净,现除头晕外,余无不适。仍宗前法,守方出入,予药7剂。 +4月16日三诊:头晕症瘥,时觉少腹、小腹胀痛,痛引腰部,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数。予以疏肝养血,健脾益气。冀气机疏利,化源充足,血行正常,经候如期。 +【处方】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10g,黄精15g,首乌藤20g,小茴香5g,香附6g,炙甘草6g,薄荷(后下)5g。 +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4月23日四诊:药后已无腹痛,但带下全无,交后精液溢出,基础体温呈单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拟补肾温阳,调经助孕。 +【处方】菟丝子20g,枸杞子10g,覆盆子10g,芜蔚子10g,淫羊藿15g,仙茅10g,当归10g,党参15g,鸡血藤20g,苎麻根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药后于5月5日经行,4天即净,经行腹痛减轻。再如法调理1个月,6月份月经逾期不至,查尿HCG阳性,B超诊断为早孕。读案心悟 +西医学认为女性不孕与卵巢、输卵管、子 +宫、子宫颈、外阴、阴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临床常见有输卵管阻塞、子宫肌瘤、子宫内膜 +异位症、排卵功能障碍等。班老治疗不孕症既 +辨证,又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同证异 +之时,能把握病机,灵活化裁。如治疗输卵管 +阻塞引起的不孕,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总 +原则。常选用温养通行之品,如鸡血藤、当 +归、川芎、桂枝、制附子、刘寄奴、路路通、 +皂角刺、急性子、王不留行、穿破石、猫爪草 +等。由于病因病机不同,证型有别,班老又结 +合辨证论治,在辨证基础上加入温养通行的药 +物,如属气滞血瘀型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当 +归、鸡血藤、刘寄奴、郁金、青皮、急性子、 +夏枯草治之;气血虚弱型者,以十全大补汤加 +鸡血藤、肉苁蓉、路路通、小茴香治之;寒 +湿凝滞型者,以少腹逐瘀汤加桂枝、穿破石、 +王不留行、穿山甲、路路通、香附治之;湿热 +下注型者,以四妙散加土茯苓、马鞭草、鸡血 +藤、丹参、赤芍、忍冬藤、猫爪草、石菖蒲治 +之;痰湿郁阻型者,以苍附导痰丸加白芥子、 +皂角刺、浙贝母、鸡血藤、刘寄奴、路路通、 +穿破石治之。 +【引自】卢慧玲.班秀文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撮要.广西中医药,1995,18(1):18-20. +【辨证治则】本案不孕因脾胃不固,冲任受损所致。治宜补肾健脾为主,佐以止血,以达塞流之效。 +沈某,34岁。1975年1月31日初诊。患者从14岁月经初潮后,周期大致正常。近3年来,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延续不断,结婚2年多同居未孕。来诊时自诉月经干净7天后,复见阴道出血2周未止,血量较多,色初暗红,现鲜红,无血块。伴心悸,腰痛,下腹坠痛,睡眠饮食均差,屡医未效。经诊刮病检为“子宫内膜增殖”,属无排卵型“功血”。面色晦黄,舌淡红,苔白微黄脉细略滑数。 +【处方】二稔汤加减:岗稔根30g,地稔根30g,制何首乌30g,川续断15g,白术15g,炙甘草5g,荆芥炭9g,仙鹤草20g,艾叶12g。4剂,每天1剂。 +3月21日二诊:阴道出血近2个月不止,量时多时少,反复发热在38℃左右。2月初进某医院住院治疗,2月7日行宫内膜诊刮术。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上还发现双侧附件炎,经治疗后于3月8日出院。现阴道出血暂止,但感头晕,腰腿发软,小腹胀痛,口淡纳差。舌淡红略暗胖,脉沉细。出血既止,须以补肾为主,兼理气血,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以收 +固本之效。 +【处方】补肾调经汤加减:桑寄生15g,续断15g,益智仁10g,菟丝子15g,炙甘草6g,制何首乌15g,党参12g,金樱子15g。 +4剂,每日1剂。 +3月28日三诊:末次月经3月20日,现未净,量较多,伴头晕头痛,腰酸软,下肢酸麻乏力,口淡,纳一般;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略 +数。经行已第5天,量仍多,必须塞流,以防崩漏不止。 +【处方】二稔汤加减:岗稔根30g,地稔根30g,制何首乌25g,菟丝子 +15g,熟地黄20g,金樱子30g,续断15g,炙甘草6g,党参12g。 +4剂,每日1剂。 +5月12日四诊:前症好转,但本次月经6天干净后又见阴道出血几天,服药后方止。头晕腰痛,睡眠欠佳,梦多纳呆,带下清稀;舌淡红、边有齿 +印,苔薄白,脉细弦弱。仍以补肾健脾为主。 +【处方】菟丝子15g,续断15g,制何首乌15g,桑葚12g,干地黄20g,白 +芍12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党参15g,炙甘草9g。 +3剂,每日1剂。 +7月5日五诊:3~5月曾结合用人工周期疗法,但经量仍多,停药后仍紊乱如前,经后血性分泌物淋漓不断,现已1周多未净。伴头晕、腰酸、疲乏、纳呆。舌暗红,苔微黄,脉沉细弦。病势虽缓,但仍漏下不止,拟以滋养肝 +肾为主,兼以固气益血。 +【处方】滋阴固气汤加减:熟地黄25g,续断15g,菟丝子15g,制何首乌 +20g,党参15g,茯苓20g,白术15g,炙甘草9g,桑寄生20g。 +3剂,每日1剂。 +9月13日六诊:本次月经于8月26日来潮,较大量出血6天后,仍点滴漏下 +达10余天。头晕腰痛,肢软乏力,纳差;舌暗红,脉细弱略弦。仍守前法。 +【处方】菟丝子20g,覆盆子15g,续断15g,桑寄生20g,党参15g,熟地 +黄25g,橘红5g,茯苓20g。 +4剂,每日1剂。 +10月4日七诊:末次月经9月26日,量中等,6天干净,无漏下,但仍见头晕腰痛,睡眠饮食均差,夜尿多;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守前法以巩固 +疗效。 +【处方】菟丝子15g,覆盆子15g,续断15g,桑寄生20g,金狗脊15g,党 +参15g,炙甘草6g,佛手12g。 +3剂。按上方加减,每周服2~3剂,持续2个多月。 +12月27日八诊:服药后精神好转,无头晕。月经9~12月已正常来潮,量中等,末次月经12月14日,现觉腰痛,纳差,胃脘隐痛不舒;舌淡红略暗,脉细弱略弦。患者经常服药将近1年,崩漏已愈,经调为“种子”做好了准备。此时预计是排卵期,按补肾健脾的原则,重用菟丝子、熟地黄,加入淫 +羊藿温补肾阳,兴奋性功能以促排卵。 +@g +【处方】菟丝子25g,熟地黄20g,淫羊藿10g,桑寄生20g,党参15g,炙 +甘草6g,海螵蛸12g,春砂仁(后下)5g。 +4剂,每日1剂。 +1976年2月7日九诊:月经正常,末次月经1月19日,伴有心悸,腰痛,睡眠饮食仍欠佳。舌淡红,苔少,脉弦细稍数,预计排卵期已过。继续滋肾补 +肾。佐以安神镇慑。 +【处方】菟丝子25g,熟地黄20g,生龙骨20g,桑寄生25g,首乌藤30g, +金樱子25g,女贞子15g,炙甘草9g,金狗脊15g,桑葚15g。 +?2: +4剂,每日1剂。 +3月20日十诊:停经2个多月,纳呆,恶心,乳房胀痛,心悸,腰痛,眠差多梦,尿妊娠试验阳性。舌黯红少苔,脉细数滑。妇科检查:子宫颈光滑,着色,软,子宫体前倾,软,增大如2个月妊娠,附件未见异常。此为早 +孕反应,兼见腹痛、小腹坠痛等症。治宜固肾安胎为主,以防胎漏。 +【处方】寿胎丸加减。菟丝子25g,桑寄生15g,熟地黄25g,党参15g, +枸杞子15g,金樱子20g,陈皮5g。 +4剂,每日1剂。 +5月5日十一诊:妊娠3个多月,头晕腰痛,小腹坠痛,夜尿多,怕冷,胃 +纳较前增进。舌淡红,苔白略干,脉细滑。 +【处方】寿胎丸加减。菟丝子25g,桑寄生15g,续断15g,党参15g,覆 +盆子9g,甘草6g,白术12g,制何首乌5g。 +4剂,每日1剂。 +以后,依上方加减,间歇服药。患者虽然在妊娠4个多月时曾反复阴道出血多次,仍能继续妊娠。于1976年10月顺产一男婴,体重3kg,母婴健康。读案心悟 +因脾肾虚弱而致崩漏,仍应以补益脾肾为 +主,但患者目前正值出血,故先以二稔汤加仙 +鹤草、荆芥炭益气止血,之后以补肾调经汤为主。朱老调经,若崩漏出血即止,即以补肾为 +主,有时酌加温肾阳之药促进排卵;若出血多 +时,即以二稔汤为主,有时加紫珠草等养血止 +血,配合月经周期,促与调相结合使用,终于 +使患者成为有排卵型月经,妊娠后又以固肾安 +胎之寿胎丸方使之不致流产。此例患者由不排 +卵至排卵,由崩漏到妊娠,前后不过1年,疗 +效可谓显著。 +【引自】王付.妇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南孙)医案2 +【辨证治则】阴血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不孕。拟滋养肝肾、清泻虚火 +为法。 +应某,女性,28岁。2004年5月10日初诊。主诉:结婚2年,夫妻同居一地未避孕而未怀孕。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不孕。患者平时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后延,甚则3~4个月一行,经量不多,伴见咽燥口干,头晕目眩,形瘦无力,纳食不多,大便干艰,夜卧欠安,舌偏红,脉细。末次月经3月4日。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月经后期。 +【处方】当归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白术、白芍各9g,女贞子12g,桑葚12g,柏子仁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2g,制香附12g,川楝子12g,川牛膝12g。 +二诊:服药14剂。患者月经好转,末次月经5月31日。经后症情好转,精力尚充,纳食渐多,夜卧亦安,脉细,舌偏红胖,苔薄腻。中医辨证为阴精 +渐充,冲任未调。应当继续益气养阴填精、调理冲任。 +【处方】太子参20g,白术、白芍各9g,当归15g,茯苓12g,炙甘草6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巴戟天12g,肉苁蓉12g,柏子仁12g,沙参12g,麦冬 +9g。 +服药12剂。嘱患者注意情志调畅,之后每2周来诊1次,原方加淫羊藿12g,菟丝子12g。 +7月10日经转1次,8月22日经转后,9月30日尿妊娠试验阳性而怀孕。读案心悟 +患者治疗第1阶段根据症状辨证为肝 +肾阴虚,治疗上采用了滋养肝肾之法, +月经从稀发渐转为周期正常,头晕、咽 +干口燥、睡眠等临床症状好转。第2阶段 +月经间期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加淫羊藿、 +菟丝子以补肾促卵。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朱老辅以心理疏导,注意情志和夫 +妻感情协调,患者有效受孕。 +【引自】朱南孙.治疗不孕症临床思路.中医药通报,2009,12(56): +87. +【辨证治则】肾虚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治以补肾调冲。 +齐某,女,28岁。2006年2月25日初诊。结婚2年未孕,未避孕亦未怀孕。初诊:患者2004年初结婚,婚后夫妇同居,未避孕亦未怀孕。男方查精液无明显异常。患者未行输卵管通液检查,自测基础体温无明显双相,平时自觉腰酸,乏力。月经初潮15岁,平素月经前后不定,5~7天/21~50天,量不多,色暗红,偶有血块,痛经(±)。末次月经:2006年1月20日。舌质淡白,苔白,脉沉细。诊其为不孕症(原发性不孕)。患者素体肾虚,冲任不足,肾虚不能摄精成孕,则见婚久不孕,肝郁肾虚,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 +前后不定;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舌脉亦为肾虚之象。【辨证】肝肾不足,冲任虚衰。 +【治法】补肾调肝。 +【处方】调冲方加味:仙茅10g,淫羊藿10g,菟丝子30g,熟地黄10g, +当归20g,川续断30g,柴胡10g,紫河车10g,鸡血藤20g,白芍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患者经本方治疗2个月后,腰痛缓解。基础体温双相。末次月经: +2006年4月6日,5月15日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Q2: +患者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根据患 +者基础体温不正常,月经少,腰痛及脉 +沉细,均为肾虚之象,给予补肾调冲之 +品。方中仙茅、淫羊藿补肾温阳;川续 +断补肝肾,行血脉;菟丝子补肾益阴; +紫河车补肾精,益气血;当归、熟地 +黄、白芍养血调经;佐柴胡条达气机。 +上药合用补肾养血调肝,使冲任充盛, +血海充盈,气血调和,故受孕。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润三医案2 +【辨证治则】冲任受损,气血不足,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治以益气养 +血、补肾调冲。 +李某,女,32岁。1998年6月8日初诊。引产、上环,流产后,近8年未避 +孕亦未怀孕。初诊:流产后,近8年未避孕亦未怀孕。爱人未查精液常规。1997年8月在我院中医妇科行输卵管通液检查示输卵管通畅。今年3、4月查基础体温无典型双相,温差小。月经14岁初潮,现月经周期为3天/27天,量少,色暗红,无腹痛。末次月经:5月22日。感乏力,腰酸。舌淡红,苔白, +脉细弱。诊其为断绪(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气血不足,冲任虚衰。 +【治法】益气养血,补肾调冲。 +【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5g,当归10g,熟地黄10g,枸杞子20g,何首乌20g,紫河车10g,丹参3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中药后,患者无不适,观其基础体温高温相不平稳,呈锯齿状,考虑肾阳不足,上方加淫羊藿10g,巴戟天10g继服。治疗以益气养血, +补肾调冲法加减治疗2个月。于10月11日查尿妊娠免疫试验(+)。 +患者为排卵障碍性不孕,一般以 +补肾为主。此患者屡经引产、流产、上 +环,致使冲任受损,阴血暗耗,不能摄 +精成孕。经量少、乏力、腰酸、舌脉均 +为冲任虚衰,气血不足之征。故治疗在 +补肾基础上,加益气养血之品。月经前 +半周期以补肾养血为主,后半期加强温 +肾作用。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医案 +【辨证治则】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证),治以补肾为主的中药 +人工周期及西药促排卵。 +叶某,女,27岁。2005年9月6日初诊。未避孕未孕3年。2002年7月结婚,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怀孕,月经15岁初潮,周期为3~7天/40~45天。末次月经:2005年8月26日。经量、色、质正常,白带可,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沉。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三大常规正常;白带正常;支原体、衣原体阴性;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通畅。诊其为不孕症,证属肾 +虚。治宜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 +【处方】 +(1)促卵泡汤:当归10g,怀山药10g,菟丝子15g,何首乌10g,肉苁蓉 +15g,熟地黄15g,仙茅10g,淫羊藿10g,甘草6g。 +(2)排卵汤: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泽兰10g,香附10g,芜蔚子 +10g,桃仁10g,红花10g,川续断15g,菟丝子15g,鸡血藤10g,甘草5g。 +(3)促黄体汤:当归10g,熟地黄15g,怀山药10g,菟丝子15g,何首乌10g,川续断15g,龟甲10g,仙茅10g,淫羊藿10g,甘草5g。连服19剂,水煎 +服,每日1剂。 +(4)西药氯米芬促排卵治疗,月经第17天口服琪宁100mg,每日2次,共12天。嘱每月月经第5天开始服促卵泡汤7剂,排卵汤4剂,促黄体汤8剂。月经第5天口服氯米芬50mg,每日1次,共5天。月经第17天口服黄体酮软胶囊 +(琪宁)100mg,每日2次,共12天。 +二诊(2005年11月7日):月经周期正常2个月,现停经40余天。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滑。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示宫内见孕囊,未见胎心搏动。 +予寿胎丸。 +【处方】菟丝子15g,川续断15g,桑寄生15g,党参10g,黄芪10g,何首 +乌10g,白芍10g,熟地黄15g,茯苓10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西药:维生素E100mg,口服,每日2次;叶酸片2.5mg,口服,每日1 +次;绒促性素1000U,肌内注射,每日1次。 +追访足月产一男婴,婴儿发育正常。 +读案心悟 +肾的功能失调是妇科疾病的主要病 +机,可影响妇女经、带、胎、产等诸多疾 +病。肾虚的原因很多,既有先天禀赋不 +足,又有后天影响。在治疗妇科疾病者, +滋肾补肾贯穿其中,具体治法又有滋补肾 +阴,温补肾阳,补益肾气,阴阳双补,以 +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等。采用补 +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及西药促排卵 +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效果佳。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医案, +【辨证治则】肾虚肝郁型不孕,拟育肾调理。 +谢某,女,33岁。2011年6月15日初诊。继发性不孕2年。患者平素月经先后不定期,13岁月经初潮,周期为7~10天/21~40天,量少,生育史0-0-2-0。2009年4月氯米芬促排卵后妊娠3个月,因胎停行清宫术。查性激素:E₂807.3pmol/L,FSH4.1U/L,LH15.7U/L,P1.2nmol/L,PRL388mU/L。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生长,查HSG双侧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常规正常。末次月经:5月30日,患者面部痤疮频发,基础体温单相,脉略数,苔薄白, +质红。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砂仁3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柴胡3g,青皮、陈皮各4.5g, +女贞子10g。 +14剂,水煎服。 +6月29日二诊:月事值期未行,基础体温单相,余无所苦,脉略细,苔薄 +质偏红。前法出入,拟育肾调理。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砂仁3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青皮、陈皮各 +4.5g,女贞子10g,紫河车粉6g(吞)。 +7剂,水煎服。 +7月6日三诊:基础体温上升1周,余无所苦,脉略数,苔微白,边尖偏 +红。拟调理冲任。 +【处方】炒当归10g,大生地黄10g,云茯苓12g,川芎6g,白芍10g,木香3g,青皮、陈皮各4.5g,女贞子10g,杜仲10g,肉苁蓉10g,泽泻10g。 +5剂,水煎服。 +7月13日四诊:基础体温下降,经尚未行,余无所苦,脉平,苔薄质偏 +红。拟调冲任,经来时服下方。 +【处方】炒当归10g,生地黄10g,云茯苓12g,制香附10g,炒怀牛膝10g,川芎6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焦枳壳4.5g,青皮、陈皮各4.5g,女 +贞子10g。 +7剂,水煎服。 +10月26日十二诊:基础体温双相20日(10月25日),血HCG:942.46mlU/mL,牙龈出血,有时腰酸,脉细略数,苔薄白质偏红。拟予安和。 +【处方】云茯苓12g,炒白术10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白芍12g,墨旱莲10g,苏梗10g,陈皮4.5g,川石斛10g,煨木香3g,苎麻根 +10g。 +7剂,水煎服。读案心悟 +蔡小荪认为无排卵性不孕常由月经失调所 +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平衡失调,会 +引起排卵功能障碍,不能摄精成孕。本案患者月 +经先后不定期,又曾因急于受孕而行氯米芬促排卵,最终胎停清宫,有肾虚肝郁之倾向。蔡小荪 +运用多年经验总结创立的周期调治法,结合患者 +刻下症状进行灵活加减,初诊时患者正值月经中 +期,考虑其有流产史,多因肾气不足所致,因此 +主要以育肾培元方进行调理,仙茅、淫羊藿、鹿 +角霜、肉苁蓉等温补肾阳,女贞子、炙龟甲等滋 +养肾阴,另外不忘加青皮、陈皮、柴胡等疏肝解 +郁。二诊时基础体温仍为单相,宗前法出入至三 +诊时基础体温上升,四诊时基础体温上升14日后 +下降,月经即将来潮。如此顺应周期调理4个月 +后,经行准期。十二诊时受孕成功,即行保胎治 +疗,以防早期流产。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小)荪医案2 +【辨证治则】脾肾亏虚型不孕症,先拟益气养血,补肾健脾之法。 +姜某,女,30岁。2011年6月15日初诊。继发性不孕1年余。患者平素月经易后期,3~5天/30~90天。末次月经:5月27日;末次前月经:3月7日,���阻80日始行,量正常偏少,9日净,生育情况0-0-1-0。2010年自然流产。B超检查子宫38mm×39mm×42mm,内膜5mm,双侧卵巢未见异常,查HSG双侧输卵管通畅,查男方精液常规正常。患者平素偶有腰酸疲惫,基础体温单 +相,舌质红苔白,脉细。 +【辨证】肾气不足。 +【治法】育肾调理。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制黄精10g,仙茅10g,淫羊藿12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 +14剂,水煎服。 +另:紫河车大造丸×3盒,每日2次。 +6月29日二诊:月事值期未行,基础体温上升4日,欠典型。转方,拟育 +肾培元。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川续断10g,炙龟甲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紫石英12g,女贞子10g,紫 +河车粉(吞)6g。 +10剂,水煎服。 +三诊:2011年7月13日,目前经行量畅,块少,基础体温双相欠典型。转 +方,拟育肾通络,经净后服下方。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10g,川石斛10g,炒怀牛膝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麦冬12g,公丁香2.5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肉苁 +蓉10g。 +7剂,水煎服。 +如此顺应月经周期调理4个月,至九诊时,基础体温双相,略欠典型,较 +前转佳,十诊时,于家中自测尿HCG阳性,即更换为健肾安和法处之。解析读案心悟 +《妇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由 +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 +中”,说明调经与种子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月经不调,不能每月按时来潮,则无法 +把握“的候”种子,经水后期而至,同时 +也说明肾气不足,无法正常应时化为经 +水。故蔡小荪认为调经种子应以补肾为重 +要法则。本案中患者月经常后期而至,所 +测基础体温亦为单相,相当于西医学所说 +的无排卵之象,又因其有自然流产史,肾 +虚不足,初诊时患者经阻3月未行,故以育 +肾调理,健肾以升高基础体温,促进卵泡 +Q2Q2;发育。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因久居外地, +不便往返,每找人代诊,蔡小荪应用周期 +调理之法,经期调理冲任,经净后育肾通 +络,排卵后育肾培元,再参考代诊者所诉 +病情及基础体温改变的情况用药,虽只见 +一面,乃采用周期治疗方案不变,最终使 +得患者成功受孕。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肾气不足,冲任失调,导致不孕。治拟养肾益气、温阳 +补血。 +杨某,女,36岁。2007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既往两次难免流产史,末次妊娠为2006年2月,孕2个半月,难免流产。14岁初潮,经期5天,周期为35~48天,量少,无血块,无痛经。近年余未避孕未孕,月经素常逾期而至,末次月经2007年9月20日。测基础体温为单相,半个月前自行用排卵试纸测试提示有排卵。近两次B超均提示多囊卵巢。现症:月经逾期未行,常觉小腹冷感,基础体温单相。舌边赤、略有齿痕,苔薄微白,脉濡。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 +医诊断:不孕。 +【辨证】肾气不足,冲任失调。 +【治法】育肾调经。 +【处方】炒当归10g,生地黄10g,川芎6g,白芍10g,淫羊藿12g,仙茅10g,女贞子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川续断10g,青皮5g,陈皮5g。 +7剂,水煎服。 +11月9日二诊:近10天患者基础体温上升,欠稳定,昨始下降;舌质红、 +边略有齿痕,苔薄,脉平。治拟调和冲任。 +【处方】炒当归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川石斛10g,云茯苓12g, +炒怀牛膝10g,川芎6g,白芍10g,炒杜仲10g,女贞子10g,川续断10g,制香附 +10g。 +7剂,嘱患者经来时服用。 +11月23日三诊:末次月经11月14日,经量偏少,5天净,临经乳胀、烦 +躁,经行疲惫腿软,舌质嫩红,苔薄略腻,脉平。治拟育肾通络。 +【处方】炒潞党参12g,制黄精12g,云茯苓12g,炒怀牛膝10g,路路通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麦冬12g,王不留行10g,降香片3g,淫羊藿 +12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 +7剂,水煎服。 +12月7日四诊:基础体温上升4天,欠典型;时已月经中期,精力较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平。治拟调和冲任。处方以11月9日方为基础加 +减。14剂。 +12月21日五诊:患者月事逾期未行,基础体温升而不降;舌尖红,苔薄 +白,脉弦滑。自测尿HCG阳性。治拟育肾安胎。 +【处方】云茯苓12g,姜半夏4.5g,炒白术10g,桑寄生12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淡黄芩10g,紫苏梗10g,白芍药10g,木香3g,苎麻根 +12g。 +7剂。守方调治2个月。后家属喜报,患者于2008年8月顺利产一子。读案心悟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月经愆期或闭 +经,即使怀孕也易因卵泡质量不佳而致难免流 +产。该患者就曾两次难免流产,遂至蔡老门诊 +治疗。初诊时患者月经逾期未行,��老以四物 +汤为主方,加淫羊藿、仙茅补肾助阳,巴戟 +天、肉苁蓉温肾益精,女贞子、川续断补益肝 +肾,佐以青皮、陈皮理气疏肝,共奏育肾补血 +调经之功。 +二诊时患者基础体温高温相时间尚短且 +欠稳定,舌质红。蔡老认为患者有阴虚之象,正如《医贯砭·阴阳论》中所言:“阴阳各互 +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 +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氤氲之时起出现阴阳 +转化不足,而导致经前期阳虚之象,而其本仍 +为阴虚,故前方去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肉 +苁蓉,留杜仲、川续断,削减了补益肾阳之 +力;加熟地黄、石斛增加了滋补阴血之品,配 +合生地黄滋阴生津,女贞子补益肝肾;方中又 +加入了炒怀牛膝引血下行,制香附理气解郁以 +调和气血,共调此期气血阴阳。 +三诊为患者月经净后,蔡老以育肾通络 +方为基础方加减。方中茯苓入肾利水,补脾和 +中;生地黄养血滋阴,益肾填精;黄精补中益 +气填精;牛膝下行补肾益精;路路通能通十二 +经,利水通络;麦冬配生地黄以强阴益精;淫 +羊藿补肾助阳益精;降香片辛温行血破滞;又 +因患者经时疲惫腿软,加入炒党参、制黄精益 +气补中;方中降香具有辛、温、宣、散的特 +性,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起到协助通输卵管的作 +用,用于经后期对不孕症患者尤益。 +四诊患者服药后精力较振,蔡老继以四物 +汤为基础,调理冲任,活血通经。五诊患者基 +础体温。升而不降,尿HCG(+),蔡老以育 +肾安和再为巩固。本例治疗2个月,蔡老以育 +肾通络,调理冲任之法使患者如愿受孕,并于 +2008年8月顺利产一子。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怀孕。来医院就诊时见其形体肥白,多毛,情绪忧郁,述胸闷乳胀,口内咸腻。舌胖暗,苔腻,脉细滑。诊其为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属痰阻血瘀。此为素体肥胖,躯脂满溢,脂膜壅滞冲任,有碍血海满溢,并遮隔子 +宫,不能摄精成孕。 +【处方】求子必应汤:香附11g,苍术7g,胆南星11g,茯苓11g,陈皮 +7g,川芎7g,丹参11g,乌药7g,炒白术11g,红花11g,月季花11g,益母草 +16g。 +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连服3个月。 +二诊(1986年9月18日):服药后经来1次,色稍转红,胸闷减,余症如 +前。上方去红花,加仙茅11g,淫羊藿11g。每日1剂,连服3个月。 +三诊(1986年12月30日):经来1次,量稍多,带下减少,舌脉如前。上②⑥。 +方加巴戟天11g,续服半年。 +四诊(1987年6月28日):月经2~3个月1次,经色转红,量增加,用纸 +大半包,乳胀减。嘱上方不变,续服。 +五诊(1987年10月5日):来诊,已怀孕2个月余。读案心悟 +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 +性、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雄激素 +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以月经不 +调、肥胖、不孕、多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患 +者体形肥胖为痰湿之体,躯脂满溢,遮隔子 +宫,不能受精成孕,或痰阻气机,痰瘀互结, +气滞血瘀,不能启动氤氲乐育之气而致不孕。 +故临床多采用“化痰燥湿”法治疗。 +求子必应汤方中苍术、白术、茯苓利湿 +健脾;香附、乌药、陈皮理气补中;胆南星 +化痰;川芎、红花、丹参、月季花、益母草 +调经活血。全方共奏化痰燥湿、行气活血之 +功。“久痰必瘀”“痰湿非温不化”“肾主生 +殖”。因痰为阴邪,伤人阳气,故化痰燥湿, +活血调经方药中加“温补肾阳”之品,使痰湿 +化,瘀血去,阳气生而受孕。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辨证治则】阴阳两虚,肾元不足,导致不孕。治拟补虚培元。 +李某,女,33岁。2006年8月1日初诊。主诉:原发不孕10年。现病史:夫妻性生活正常。初潮12岁,月经30~50天一行,末次月经7月7日,量少,色鲜红,有血块,无腹痛,3天经净。曾做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基础体温曲线单相。曾做HSG提示输卵管通畅。阴道分泌物少,体毛浓密。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今日B超:子宫后位,子宫内膜9mm,子宫后方 +可见14mm液性暗区。血查性激素:LH1.325mU/mL,FSH1.085mU/mL,P +5.680mU/mL,E₂226.8pg/mL。中医诊断:原发性不孕。 +【处方】当归15g,赤芍15g,山药15g,山茱萸15g,茜草15g,海螵蛸15g,鹿角片15g,香附15g,女贞子15g,怀牛膝15g,巴戟天15g,仙茅15g, +淫羊藿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熟地黄15g。 +服药10剂即怀孕,2007年8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婴。读案心悟 +不孕症的原因很复杂,一般治疗较困难, +疗程较长。临床辨证必须因人��治。不孕症的 +辨证要点在于辨明脏腑、气血、冲任、胞宫的 +寒热虚实。治疗重点示温补肾阳,填精益血, +调理冲任,胞宫气血足则胎孕可成。婚后10年 +原发不孕,测卵泡未见优势卵泡,测基础体温 +曲线单相,阴道分泌物少,月经错后,30~50 +天一行,LH、FSH偏低,辨证属于阴阳两虚, +肾元不足。选用秦氏五才汤(山药、山茱萸、 +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滋补肝肾,配合茜(@)(@) +草、海螵蛸活血补冲,香附疏肝理气,川牛膝 +活血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滋补肝肾、填精调经 +之功,仅服10剂药而妊娠。 +【引自】王婷.秦氏妇科经验辑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辨证治则】患者月经后期量少、性欲低下、腰膝酸软、舌暗、脉弱均为肾虚血亏表现,治应补肾养血、调经助孕。 +崔某,女,28岁。2003年7月26日初诊。婚后4年未避孕未孕。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月经14岁初潮,2~4个月一行,经期3~10天。末次月经2003年7月20日,4天净,量少,色红,有小血块。平素腰膝酸软,性欲低下,纳眠可,二便调。舌暗苔薄,脉沉细。半年前曾于外院行HSG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无畸形。B超显示子宫前位,7.8cm×4.3cm×3.4cm, +内膜厚0.6cm;右侧卵巢2.8cm×4.0cm,内探及多个小囊泡区;左侧卵巢3.0cm×2.4cm。内分泌检查:FSH6.32mU/mL,LH17.50mU/mL,T2.06ng/mL,PRL20ng/mL,E₂80pg/mL,P0.51ng/mL。配偶精液分析正常。中医诊断:①原发性不孕症;②月经后期。 +【辨证】肾虚血亏。 +【治法】益肾养血,调经助孕。 +【处方】石英毓麟汤:紫石英30g,淫羊藿15g,花椒1.5g,菟丝子9g,续断30g,枸杞子9g,当归12g,赤芍、白芍各9g,川芎9g,香附9g,肉桂6g,川牛膝12g,牡丹皮9g,甘草6g。 +水煎服。自月经第7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3天停药1天,测基础体温。 +二诊:于8月20日就诊时基础体温呈双相,高温相已持续6天。上方继服,经期停药。 +三诊:9月7日,服药后月经于8月28日来潮,经量较前增多,5天净。上方加鹿角胶(烊化)10g。 +继续服半个月后就诊,诉阴道分泌物增多,舌脉同前。治法:上方加皂角刺9g,桃仁9g,红花9g。嘱出现白带增多、透明拉丝或一侧小腹隐痛、性 +欲增强时同房,隔天再同房一次。 +患者10月1日告知月经未至,阴道分泌物增多,晨起恶心,脉滑有力,基础体温双相,高温相持续18天,测尿HCG示(+)。诊断:早孕。后随访足 +月分娩一健康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李教授自拟“石英毓麟汤”。方中以紫 +石英为主药,温补肝肾,试验研究证实紫石英 +用于卵巢功能低下的妇女,经阴道涂片查卵巢 +功能,发现雌激素水平增高,用于无排卵性月 +经妇女,可使原基础体温的单相型变为双向型 +(说明排卵);淫羊藿补肾助阳,动物实验及 +临床证实,此药有兴奋卵巢功能、提高性欲的 +作用;花椒专入督脉,温肾补火;菟丝子、续 +断、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调阴阳;当归、 +白芍补血养阴调经脉;赤芍、川芎养血活血; +香附理气;肉桂补阳温中通经脉;川牛膝活血 +通经,功专于下;牡丹皮凉血、活血消瘀,且 +制约温热药之燥性,使全方温而不燥。诸药合 +用,共奏温肾养肝、调经助孕之功。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sQ2: +【辨证治则】脾肾阳虚,寒湿阻胞,肝郁血滞,导致无排卵性不孕。先 +拟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法。 +于某,女,29岁。1972年4月10日初诊。婚后4年未孕,月经量少色淡,间或有块。经前两乳作胀,腰酸小腹冷痛,素日食少便稀,小溲清长,四末不温,下体畏寒,体倦乏力,白带量多,质稀,小腹阵痛,关节疼痛。妇科检查:宫颈轻糜,宫体前位,子宫发育略小;输卵管通畅。曾连续2个月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经前诊刮为增殖期宫内膜,诊为:①无排卵性月经;②原发不孕。 +【处方】金狗脊(去毛)、桑寄生、炙黄芪、广仙茅、巴戟天各15g,云茯苓、淫羊藿各12g,炒白术9g,海桐皮12g,威灵仙、川茜草、香附各9g, +油肉桂4.5g。 +5剂,水煎服。另配服加减暖宫丸,每日1剂。 +4月18日二诊:药后腰痛、关节痛均减,白带已少,食纳略增。唯仍少腹 +胀痛,大便不实,脘痛,偶或泛恶。仍守前法,兼予和胃,养血通经。 +【处方】淫羊藿、巴戟天、覆盆子、石楠叶各12g,秦当归15g,熟地黄12g,太子参15g,炒白芍、清半夏、广仙茅、香附各9g,广陈皮6g,刘寄奴 +12g,净苏木6g。 +5剂,水煎服。另配服加减暖宫丸,每日1剂。 +4月26日三诊:今晨月事如期而至,量少色淡红,腰酸腹痛,大便稀薄,日一二行。此经血下趋,肝木失滋,乘侮脾土,再拟温补脾肾、养血调经 +为治。 +【处方】巴戟天、补骨脂、覆盆子、淫羊藿各15g,菟丝子、淮山药各12g,炒白术9g,桑寄生、金狗脊(去毛)各12g,广仙茅、香附、泽兰叶各 +9g,粉甘草6g。 +4剂,水煎服。 +5月2日四诊:带经6天而止,此次量中色可,仍有血块。现腰酸腹痛诸 +症,均较既往为轻。按嗣续之事,非指日可待者,拟用丸剂缓调,俾月事正常,则孕育可望。予金匮肾气丸、得生丹各20剂,每日各1剂,上、下午分服,白水送下。 +5月20日五诊:近日腰酸腹坠,少腹隐痛,两乳微胀,此经汛欲潮之征。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拟补肾养血,理气调经,稍佐益气,因势利导。 +【处方】桑寄生、金狗脊(去毛)各15g,川续断、巴戟天各12g,秦当归、杭白芍各9g,野党参12g,香附9g,川芎6g,醋青皮4.5g,三棱、莪术各9g,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各4.5g。 +6剂,水煎服。 +上方服4剂,月事来潮,此次周期为28天,色量均可,嘱经后仍服丸剂同前,此后经期即服五诊方3~5剂,经后仍服丸剂同前。调理数月,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于1973年2月1日复诊时,月经已五旬未至,口淡无味,喜酸厌油,此乃孕育佳兆,嘱做妊娠试验,果为阳性,遂予益肾保胎、理气和胃之剂,调理月余停药。1973年10月娩一婴儿,母子均安。读案心悟 +本例西医诊为无排卵性月经,原发 +性不孕,证属脾肾阳虚,化源不足,寒凝 +胞宫,经脉不畅,故见月经后期,量少色 +淡,腰酸腹痛,肢冷畏寒,白带质稀,便 +溏溲清等症,治以温补脾肾、理气通经之 +剂,方用狗脊、仙茅、淫羊藿、巴戟天、 +覆盆子、肉桂等温肾散寒,补肾填精;当 +归、白芍、桑寄生、熟地黄、石楠叶等滋 +补肝肾,养血调经;太子参、黄芪、炒白 +术、茯苓、山药等健脾益气,以滋化源, +使肾阳得温,精血得养,则系胞有力,脾 +运健旺,则气血自充,血海得盈。兼以柴 +胡、香附、刘寄奴、茜草、泽兰等理气活 +血,疏利经脉,使气血畅行,则月经自 +调。此后经期服汤剂,补脾肾、和气血, +补而兼疏;平时服丸剂,温肾阳,调经血,生中有化,使冲任通盛,月事循常, +则必能孕育。 +【引自】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论选.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a②G +【辨证治则】肾阳虚亏,肝郁血瘀,导致黄体发育不足而不孕,治宜温肾补阳、活血化瘀。 +张某,女,29岁。因婚后2年多未孕,于1989年4月8日初诊。自述婚后2年余,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孕。月经常提前7~9天,量中等,色淡暗质稀,有小血块,经来7天左右净,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经前乳胀,常有小腹冷隐作痛,腰酸腿软。在某医学院诊为“原发性不孕”(黄体功能不足),给予黄体酮治疗无效。基础体温显示黄体期短,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舌淡暗苔白,脉细无力。诊为不孕症。此患者经来提前,色淡质清,带下量多,小腹冷痛,腰酸腿软,经前乳痛,经行有块,为肾阳虚亏、肝郁血瘀之证。 +【辨证】肾阳虚亏,肝郁血瘀。 +【治法】温补肾阳,行气活血。 +【处方】毓麟珠加减:熟地黄12g,山茱萸12g,淫羊藿12g,菟丝子15g,当归12g,仙茅12g,巴戟天12g,川芎9g,乌药9g,泽兰12g,白芍12g,鸡血藤12g,益母草12g。 +水煎内服,每2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连服3个月。 +7月10日二诊:小腹冷隐作痛减轻,带下量减,余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基础体温双向反应明显,上方上法不变,连服3个月。 +11月20日三诊:已停经50天,西医明确诊为早孕。感腰酸疲倦,以寿胎丸加味补肾安胎5剂服用,后足月妊娠生一男孩。读案心悟 +患者属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足,孕激素分泌减少,致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而不孕。丁老 +认为中医虽无黄体功能不足的病名,但其临床以 +月经周期缩短为主要症状。“经水出诸肾”“肾 +主生殖”,该病因肾虚冲任不固,致月经先期而 +至,日久肾阳不足,冲任虚寒,致胞宫失于温煦 +不能摄精成孕。方中菟丝子、仙茅、巴戟天、淫 +羊藿温补肾阳,养血活血;熟地黄、山茱萸、当 +归、川芎、白芍、鸡血藤养血活血;乌药行气止 +痛;益母草、泽兰活血祛瘀。诸药合用既温养冲 +任,又生精养血,并行气活血助孕。该方服用半 +年受孕,这提示我们,中药的温肾调肝类药物有 +促使卵泡发育、改善卵巢黄体功能不足的作用。 +服以上中药改善了黄体功能,使内膜分泌反应良 +好而受孕。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在温肾助阳方中加 +行气活血之药,此乃久不孕,必有肝气不疏、瘀 +血停滞。 +【引自】王付.妇科疑难病选方用��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丁【辨证治则】肝肾阴虚,心肾不交,导致黄体发育不足性不孕,在治疗 +上采用养肝补肾、滋阴益气组方用药。 +唐某,女,28岁。因自然流产后2年不孕,于2002年2月10日初诊。述3年前曾有两次自然流产清宫(两次均在妊娠40多天左右胎死宫内),清宫手术顺利,术后出血,10天内干净,每次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因两次自然流产与配偶查染色体等无异常。清宫术后月经周期缩短,20~22天一至,量减少约1/3,3天净,白带减少,并常感腰酸疲乏、头晕耳鸣、夜间烦热、口干多梦,在某西医院求治考虑“黄体发育不足”,建议使用“孕激素”及“促绒 +毛膜性腺激素”治疗,患者未接受,而服“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 +Q2后月经周期可延长24~25天一至,量仍不多。避孕1年后试孕(即2年前)一直未孕。就诊时述已停服上药3个月,月经周期在22天左右,仍量少,3天干净,上述症状仍有。基础体温呈双相,但黄体期短。舌红少苔,舌尖有溃疡,脉细数无力。诊为不孕症。此患者属阴血不足,不能养胎,胎元不固,故两次流产,加之两次清宫,屡伤阴血,阴虚生内热,加重阴津暗耗,肾水不能上承,心火不能下降,冲任不能相资而致流产后久不受孕的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证。 +【辨证】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治法】滋养肝肾,清心泻火。 +【处方】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g,阿胶15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5g,玉竹15g,百合15g,酸枣仁15g,麦冬15g,女贞子15g,淡竹叶 +12g,莲子心6g,甘草6g。 +10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3次。 +2月22日二诊:上药服后口干,夜间烦热,梦多症状减轻,服药期间月经来潮3天,量同前,周期22天,上方加龟甲(先煎)15g滋阴益血,杜仲15g补肾气,续服1个月。 +3月28日三诊:月经周期25天,量稍增多,4天净,头晕耳鸣,腰酸症状减轻,未现口腔溃疡,上方去淡竹叶、甘草、莲子心,熟地黄15g易生地黄,加金樱子15g,菟丝子15g补肾助孕,续服2个月后停药。 +8月30日四诊:已停经50天,查尿HCG(+),B超示宫内活胎。共服药3个月获孕。解析读案心悟 +黄体功能发育不足是指排卵后黄体发育 +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致使子宫内膜分泌反 +应不良,临床以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 +虽在正常范围,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 +而致患者不易受孕,或孕早期流产。患者有两 +次自然流产,流产后符合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 +特征。方中黄连清心泻火;阿胶、生地黄、山 +药、山茱萸、玉竹、女贞子滋养肝肾;百合、酸枣仁养心安神;莲子心、淡竹叶清热、除 +烦、利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肾水上 +承,心火下降,调经助孕。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医案3 +【辨证治则】脾肾两虚型,导致黄体萎缩不全而不孕,所以采用健脾补 +肾,益气养阴之法。 +李某,女,27岁。因婚后2年多不孕,于1997年10月15日初诊。自述月经初潮15岁,月经按月来潮,持续5~6天,量中等,色淡红,质稀。5年前因工作繁忙,月经常持续9~11天干净,周期、经量正常,经色淡红,经来无明显腹痛。平时神疲乏力,腰腿酸痛,头晕耳鸣,带下清稀。多次到西医院就诊,考虑“不规则子宫内膜剥脱”,给经前口服孕激素3个月经周期,经期缩短7~8天,停药后常复发。婚后2年多未避孕而不孕,配偶检查生殖功能正常。就诊时,月经周期27~30天一至,经期8~11天,经量中等,上述症状均有,舌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妇科检查无特殊,B超无异常。就诊时经之前2周。诊为不孕症。此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疲劳伤气,气虚不摄血,致经期延长,久致肾精亏虚,平时神疲乏力,腰腿酸痛,头晕耳鸣,带下清稀,为脾肾两虚之证。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补肾,养血调经。 +【处方】圣愈汤合归肾丸加减:黄芪13g,党参15g,熟地黄15g,淫羊藿15g,白术15g,山药13g,山茱萸15g,阿胶15g,金樱子15g,当归10g,芡实 +15g,杜仲15g。 +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服至月经来潮。 +11月12日二诊:月经来潮10天干净,神疲乏力等症状有减轻,效不更 +方,续服2个月经周期。 +1998年2月15日三诊:月经来潮7~8天干净,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鹿角胶15g,补肾阳,生精血,续服2个月。 +4月20日四诊:月经来潮6~7天干净,精神饮食尚好,嘱其停药试孕。8月30日五诊:已停经50多天,查尿HCG(+),B超示宫内活胎。读案心悟 +患者不孕是因黄体萎缩不全导致。黄体 +萎缩不全是由���女性性腺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 +黄体机制异常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 +少量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临 +床表现为月经期正常,经期延长,长达9~10 +天,且出血量可增多。丁老认为中医没有不规 +则子宫内膜剥脱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以经期 +延长和经量增多为主,属中医妇科经期延长和 +月经过多的范畴。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疲劳伤 +气,气虚不摄血,致经期延长,久致精血不 +足,肾气亏虚,脾肾两虚,冲任失养,胞宫虚 +寒,不能摄精成孕。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 +脾益气;熟地黄、当归、阿胶、山药、山茱萸 +滋肾养血调经;杜仲、淫羊藿补肾气温阳;芡 +实、金樱子固冲止血。全方脾肾双补,养血调 +经助孕。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健脾补肾,固摄精 +血,使冲任充盛,胞宫得以温养而摄精成孕。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肾阳虚亏,肝郁血瘀型不孕,所以采用温经活血、温补肾阳之法。 +张某,女,28岁,因婚后2年不孕,于1989年4月8日初诊。曾在某医院诊为“黄体功能不足”予黄体酮治疗无效,月经提前,量中色淡暗质稀,有小血块,经来时延至8~10天干净,带下量多,经前乳胀,常感小腹冷隐作痛, +腰酸神疲。基础体温双相反应不典型。舌淡暗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肾阳虚亏,肝郁血瘀之不孕。 +【治法】拟温补肾阳,化瘀行气法治疗。 +【处方】毓麟珠出入,加活血祛瘀药:熟地黄12g,当归12g,川芎9g,仙茅12g,香附12g,巴戟天12g,乌药9g,泽兰12g,山茱萸12g,淫羊藿12g,鸡血藤12g,菟丝子15g,白芍12g,益母草12g。 +每2日1剂,服3个月后基础体温正常。共服半年受孕,后生一男婴。读案心悟 +适用于胞宫寒冷、寒瘀阻胞的不孕,多为 +肾阳亏虚,阴寒内盛,寒凝血瘀滞于胞脉或值 +经行产后外感风寒,寒客胞中,寒瘀互结阻于 +胞脉而不孕者。若为虚寒症见婚久不孕,初潮 +较迟,月经延后或稀发,经色淡暗、质清稀可 +夹小血块,性欲淡漠,面色晦暗,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暗而润,苔白,脉 +沉细无力。宜温肾祛寒,活血化瘀。可选毓麟 +珠、右归丸加鸡血藤、丹参、泽兰、乌药、怀 +牛膝,阳虚重加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若为 +实寒证见经量偏少,色暗有块,少腹冷痛或阴 +冷,脉沉紧;苔白舌紫暗。宜温经散寒,活血 +祛瘀。可选艾附暖宫丸、温经汤加泽兰、红 +花、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第四章月经不调性不孕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由肾气、天癸、冲任、气血协调作用于胞宫而产生。健康的育龄妇女应该具有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中医学认为,女子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月事正常,才能受孕。《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其往往成为不孕症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陈修园《女科要旨》指出“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常见的月经不调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等。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异常往往并见,如月经先期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月经后期伴经量过少者常可发展为闭经。明代医家王肯堂指出“妇人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行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气血乖争,不能受孕矣。”不孕症中月经不调往往为其主症,朱丹溪提出了“求子之道,莫如调经”。石某,女,31岁。2011年4月30日初 +诊。月经后拖5年,未避孕未孕3年。患者 +近5年月经5~7天/2~3个月,量色可,无 +不适。近3年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 +男方精液常规正常。2010年11月24日B超 +示卵泡发育欠佳。12月15日查内分泌六项 +未见异常。患者体胖。末次月经:4月18 +日,量色可,无不适,7天净。现月经周 +期第12天。既往月经周期异常。白带正 +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 +沉。诊其为:①月经后期;②不孕症。患 +者��胖,痰湿壅盛。素体脾肾俱虚,气血 +化生不足,冲任精血亏虚,血海不盈,故 +月经后期。 +【辨证】脾肾偏虚。 +【治法】以温补为主,治宜补肾健脾,燥湿化痰。 +【处方】补肾化湿汤:茯苓15g,陈皮15g,制半夏9g,薏苡仁30g,枸杞子18g,熟地黄15g,川芎9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山药30g,山茱萸12g,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7日二诊:末次月经为4月18日,现月经周期第19天,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脉沉缓。月经后半周期宜温通,同上方加鹿角胶(烊化)6g,鹿角胶甘温,补肾阳益精血,通行又兼补益。8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14日三诊:末次月经为4月18日,现月经周期第26天,双侧乳房略胀痛。纳眠可,大便略稀,日2~3行,小便调。脉沉。同上方加橘络9g,以通经络滞气,活血。8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28日四诊:末次月经为5月17日,量色可,5天净。现月经周期第11天,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脉沉。同上方加当归10g,当归补虚 +损,恢复冲任之气血。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8日五诊:末次月经为5月17日,现月经周期第22天,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脉沉。近几日基础体温为36.0~36.2℃,同上方加炒杜仲20g以温补肾阳,疏通肝肾精血。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8日六诊:末次月经为5月17日,现停经33天,无不适。测尿HCG阴性。纳眠可,二便调。脉沉。同上方川芎加为10g,加石菖蒲10g,以祛痰湿,行气血。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6日七诊:末次月经为6月29日,量中,色红,5天净。现月经周期第8天。近几日基础体温为36.1~36.2℃。纳眠可,二便调。脉沉左细。同上方加紫石英30g。紫石英温肾阳,暖胞宫,现代研究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卵巢分泌作用,可助卵泡发育。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16日八诊:末次月经为6月29日,现月经周期第18天。近几日基础体温为36.1~36.4℃。纳眠可,二便调。脉沉。同上方茯苓加为18g加大健脾祛湿之功。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30日九诊:末次月经为6月29日,现停经31天,乳房胀痛。纳眠可,二便调。脉左尺细。近1个月基础体温波动较大,36.0~36.6℃,无明显双相型。同上方加锁阳15g,补肾阳,益精血。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3日十诊:末次月经为8月4日,量少,护垫可,色暗红,无不适,5天净。现月经周期第10天,已服氯米芬5天。纳眠可,二便调。舌稍淡,脉沉,右稍细。同上方加丹参10g以活血调经。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24日十一诊:末次月经为8月4日,现月经周期第21天,无不适。于月经周期第14天查B超示多囊卵巢待排(右侧见数个卵泡,大者1.6cm×1.4cm,左侧见数个卵泡,大者0.3cm×0.2cm),内膜0.9cm。纳眠可,二便调。舌黯红,脉沉。近几日基础体温为36.0~36.2℃。宜加大补肾阳益精血之功,以促进卵泡发育。同上方鹿角胶加为9g,加柏子仁15g,柏子仁甘润,滋补阴血。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继续监测排卵,及时同房。 +10月11日家人来诉,已怀孕,10月9日B超示早孕,见胎心搏动。读案心悟 +肾气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脾胃 +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任二脉之 +根。患者脾肾偏虚,气血化生不足,冲任精 +血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后期; +脉沉舌红苔白腻为正虚痰湿阻滞之象。以温 +补为主,治宜补肾健脾、燥湿化痰。茯苓、 +陈皮、制半夏、薏苡仁健脾气化痰湿,脾气 +健运则气血充盛,经血有源;经本于肾,应 +以补肾为主,故重用补肾药:熟地黄、山 +药、山茱萸、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以补 +肾阳益精血,使肾气盛天癸充足,胞宫疏泄 +有度,川芎调和气血。诸药合用,使血海得 +充,胞宫得养,月事以时下。继以温阳以诱 +发氤氲之气,适时和合,故受精成孕。 +【引自】叶青.郑惠芳妇科临证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惠))(芳) +【辨证治则】气血亏虚,冲任失充,胞宫不得摄精成孕。先拟益气活 +血,然后再拟补肾养精。 +赵某,女,27岁。2008年12月10日初诊。未避孕未孕2年余,月经后延12 +个月,停经2个月。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2年余。末次月经: +9月30日。量不多色暗,伴腰酸,现停经60余天。既往月经15岁初潮,月经周 +Q2;期6天/40天,量中,色暗,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腰酸,经前心烦。3天前自测尿HCG阴性。2天前某医院妇科B超示右侧卵巢无回声区。2年前某医院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右沉左细缓。本案患者月经后期,原发不孕。患者禀赋���弱,先天肾气不足,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致。气虚血亏留瘀,故色暗夹血块,经行小腹疼痛。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见腰酸,舌脉均为 +佐证。 +【辨证】肾虚,冲任失充。 +【治法】补肾养血,温补冲任。 +【处方】四物汤加味:川芎9g,当归12g,白芍9g,熟地黄15g,肉苁蓉15g,肉桂6g,香附12g,川牛膝15g,鹿角胶9g,菟丝子20g,锁阳10g,补骨脂10g,紫河车6g,甘草6g。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24日二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12月23日(月经周期60余天)。现月经第2天,量中等,色黑红,夹有小血块,伴小腹下坠,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右细滑。12月23日月经来潮,诸症状仍存,故加淫羊藿20g以补肾助阳。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经净后服。 +2月14日三诊:平妥,停药40天。末次月经:2009年2月7日(月经周期43天),量色同前,伴腰酸,7天净。纳眠可,二便调,服药时腹部作响,现仍作响,但较前减轻。舌红少苔,脉右沉,左细缓。2009年2月7日来潮,周期43天,病情有所好转。但仍腰酸,故加仙茅9g加强温补肾阳之功。10剂,水 +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配氯米芬。 +2月25日四诊:平妥。末次月经:2月7日(月经周期43天)。仍时感腹中作响。纳眠可,二便调。脉细数。时感腹中作响,故加茯苓12g以健脾益气。10剂,水煎服,每日1剂。配氯米芬50mg,口服,每日1次,月经第5天开始 +服,连用5天。 +3月7日五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2月7日,7天净。仍感腹中作响。纳眠可,二便调。脉略数。现月经周期第30天,故去牛膝、肉桂以防来潮时出血过多。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14日六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2月7日,近2日觉下腹部隐痛不 +适,白带量中,色黄,无异味及阴痒,纳眠可,二便调。脉略数。下腹部隐痛不适,故加山楂肉15g,红花6g以活血化瘀;白带色黄,量中,故加茯苓 +15g以健脾渗湿。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4日七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2月7日,近2个月基础体温单相型,近2日下腹部隐痛,无乳胀,白带量中,色白,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少苔,脉细滑。现停经58天,仍下腹隐痛,故改红花为9g,山楂肉18g以活血化瘀,加淫羊藿20g以补肾助阳。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29日八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4月18日(月经周期70余天),量色同前,6天净,经行略腰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略数。4月24日B超示正常。4月24日HSG示:右侧输卵管纡曲,造影剂弥散差。4月份 +服氯米芬5天。处方同前,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7日九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6月15日(月经周期2个月),量同前,色可,经行腰痛,今日第3天未净,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继服2008年12月10日方,仍经行腹痛,故加淫羊藿以补肾助阳,去牛膝之引血下行之品,因HSG示右侧输卵管纡曲,造影剂弥散差,故加鸡内金15g, +王不留行10g,并改香附为15g以加强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10剂,水煎 +服,每日1剂。 +7月22日十诊:服上药20剂。末次月经:7月16日(月经周期31天),量色正常,6天净,基础体温呈双相。现未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少苔,脉左沉细,右沉。基础体温呈双相,无经行不适,可见效果显著,故仍以2008年12月10日方为底,现月经刚净,故去牛膝、肉桂之引血下行、通散行血之品;加淫羊藿20g,枸杞子16g补益肝肾。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9日十一诊:平妥。末次月经:8月17日(月经周期31天),量色同既往,今日第3天未净,略感腰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少苔,脉沉右滑缓。病情仍有反复,去王不留行以防行血太过导致月经过多,服10剂巩固 +疗效。 +2010年9月随访,已经生育1女。解析 +本案为月经后期,原发不孕。证属肾虚冲任不充。月经后期乃肾精肝血不足,不能充 +盈于冲任,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所致。不 +孕乃肾气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气虚无 +力运血,加之血亏易留瘀,故月经色暗;有血 +块,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疼痛;脉右沉为肾 +虚之佐证;脉左细缓,舌红少苔乃肾阴不足之 +象。治疗原则为补肾养血,温补冲任,使肾虚 +得补,冲任得充。方选四物汤加味。四物汤乃 +补血调经之宗方,加之肉苁蓉、锁阳、紫河 +车、鹿角胶、菟丝子、补骨脂、川牛膝一派补 +肾之药,又加肉桂辛温通散,香附行气助血 +行,使血满气充,则经水自然一月一信。 +【引自】叶青.郑惠芳妇科临证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惠芳医 +【辨证治则】本案痛经属于肾虚肝郁化火之证候。治宜疏肝益肾、行气 +止痛。 +贡某,女,29岁。2008年11月29日初诊。经行腹痛14年,未避孕未孕5年。患者自月经来潮即经行腹痛、腹胀,经行第1天腹痛较甚,伴有乳胀、腰痛。现结婚5年,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5年。末次月经:11月28日(月经周期30天),量中,色暗红,伴小腹坠胀疼痛,腰酸,经前乳胀。现月经第2天。既往月经15岁初潮,周期5~6天/28~37天,量中,色红,经行腹痛,平素白带不多。11月5日HSG示一侧输卵管纡曲增粗,弥散欠佳。内分泌六项示泌乳素39.5ng/mL(增高)。B超示子宫附件无明显异常。男方精液分析:精子活力低。舌红无苔,脉细弦略数。本案是痛经、不孕患者,分析病情:从初潮开始即月经后期,经常腰酸,说明卵巢功能欠佳、卵泡发育不良,故不 +孕。这是肾虚的表现。经前乳房胀痛,泌乳素过高,经行腹胀痛,这是肝气 +郁结的表现。舌红苔少或无苔为阴虚,脉细弦略数为肝火。 +【处方】柴胡9g,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0g,白术10g,香附15g,炒 +麦芽18g,川牛膝10g,川芎9g,制何首乌15g,王不留行12g,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13日二诊:末次月经为11月28日(月经周期30天),量中,色红,无血块,经行腹痛,6天净。服药后胃部发凉,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稍弦。药后胃部发凉,上方去王不留行,加砂仁10g,炒莱菔子9g,以温 +胃行气助纳。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27日三诊:末次月经为12月27日(月经周期29天),现月经第1天,量少,无血块,小腹坠痛明显减轻,经前乳胀消失,纳眠可,二便调。舌红润无苔,脉象沉略弦。今日月经来潮,周期29天。经前乳胀及经行小腹坠 +胀,疼痛明显减轻。 +【处方】柴胡9g,当归10g,白芍12g,茯苓10g,白术9g,香附10g,淫羊藿15g,菟丝子18g,熟地黄15g,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柴胡、香附继续疏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加入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益肾。可见治则已从着重疏肝转为疏 +肝与益肾并举,以益肾为主。 +1月10日四诊:服药平妥,末次月经:2008年12月27日(月经周期29天),量、色可,经前腹痛明显减轻,6天净,白带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无苔,脉细弦。仍以疏肝与益肾并举,方中加炒麦芽20g,香附改为 +12g。8剂,水煎服,每日1剂。 +1月17日五诊:月经周期第20天,略感腰酸,白带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润少苔,脉略数。为肾阴虚之征。上方加女贞子10g,以滋阴补肾。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2月4日六诊:末次月经为1月28日(月经周期31天),量、色可,6天净。经前略感乳胀,无经行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润少苔,脉细数。上方10剂继服。 +@●@② Q2:解析◆读案心悟 +本案痛经本虚而标实。本虚在肾,标实在 +肝,急则治标,故治肝为先。肝用阳而体阴, +用在疏泄而调畅气机,体在藏血而柔敛阴气。 +方中用柴胡、香附、王不留行疏肝行气以助肝 +之用;用当归、白芍、制何首乌养血柔肝而实 +肝之体。乙癸同源、滋肝血又可充肾精,况制 +何首乌可滋肾精、肝肾同补。精血互化,见肝 +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一急,克伐 +脾土,脾气易虚。故方中用白术、茯苓、甘草 +以实脾气。泌乳素升高,则精血上注于乳房而 +不下走于胞宫。故上面表现为乳房胀痛,下面 +表现为月经不潮,所以须引精血下行以注胞 +宫。川牛膝、川芎、炒麦芽即可引血下行,消 +除乳胀。 +【引自】叶青.郑惠芳妇科临证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参合脉证,辨证为寒凝胞宫,气滞血瘀。当治拟温肾暖 +宫、理气化瘀、散寒止痛为法。 +黄某,女,26岁。婚后4年未生育,患者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天,经期6~7天,经量150mL左右,色紫暗且伴有血块,初潮时少腹胀痛,半年后加重,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少腹下坠胀痛,且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痛时面色苍白,得温则减,喜按,恶心呕吐,须用镇痛药方能缓解,近年来疼痛加 +剧,镇痛药亦难以奏效。结婚从未采取避孕亦未生育。曾在外院中西药治疗 +均未见效。查脉弦细,舌质淡红,边有瘀 +点,苔薄白。 +【处方】吴茱萸9g,肉桂6g,香附20g,当归、川楝子、阿胶、党参各15g,白芍、川芎、牡丹皮、延胡索各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一般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药,共服15剂, +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处方】温经止痛汤加减:吴茱萸9g,桃仁、川芎、延胡索、川楝子、柴胡各10g,白芍、香附、当归、阿胶各15g, +肉桂6g,甘草5g,艾叶20片。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月经来潮前开始服药,共服15剂,连服2个 +疗程。服完第1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明显好转,服完第2个周期,痛经止。坚持服完1个疗程后则痛经痊愈,半年后喜得一子。 +读案心悟 +《万病回春》云:“血虚有寒,治当温 +痛散血。”温经止痛汤方中吴茱萸、肉桂温经 +散寒,吴茱萸擅长于行气止痛,肉桂长于温通 +血脉,对血瘀寒凝腹痛之证用之效果颇佳。当 +归、川芎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气 +药,二药润燥相宜,祛瘀不伤气血,养血而不 +致气滞血凝,活血祛瘀不伤气血,养血而不致 +气滞血凝,活血祛瘀,养血调经;川楝子、延 +胡索合用,气血并行,共奏疏肝理气、泄热之功,尤能止痛。香附、延胡索理气开郁,又能 +活血调经,一气一血,血畅气顺,气血并治, +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白芍、甘草配伍,酸甘 +化阴,具有缓肝和脾、益血养阴、缓急止痛之 +作用。党参、肉桂温经散寒补阴。阿胶、白芍 +益血养阴,补血通络。牡丹皮可助肉桂、川芎 +祛瘀并能清血分虚热。党参、甘草益气和脾, +以资生气之源,阳生阴长、血源可充。该方擅 +长温经止痛,活血祛瘀,重在温经,温中寓 +补,并注意肝脾同治。肝脾调和,阳阴不偏, +寒热不生,血脉畅通;寒热并用,气血双补, +有补有行。 +【引自】沈志忠,沈小军.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56例.四川中医,2000,18(9):36-37. +【辨证治则】患者肝气郁滞,气血瘀阻,导致不孕。治拟理气活血、补肝益肾为法。 +患者,女,29岁。痛经4年,曾在西医妇科治疗,诊为膜样痛经,婚后半年痛经无改善。末次月经5月16日,现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剧痛,伴腰骶部 +酸痛,经量少色暗红有块。经前5日感乳房胀痛,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理气活血调经。 +【处方】丹参15g,当归9g,赤芍9g,泽兰9g,三棱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延胡索9g,制香附9g,益母草9g,川芎6g,木香6g,柴胡5g, +菟丝子9g,川续断9g,橘叶6g。 +经前服用,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患者服上方5 +剂,疼痛消失嘱平日服逍遥丸。 +二诊,月经将行,腹痛未发作。乳房胀感明显减轻,舌苔薄,脉细弦。 +为防余瘀未化,再服原方5剂。 +7月27日因月经过期未行而来就诊,患者神疲肢倦,偶有恶心,查尿妊娠 +阳性,B超证实宫内怀孕。读案心悟 +自拟痛经汤中,桃仁、红花、益母 +草、泽兰、三棱活血化瘀;延胡索、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当归活血 +补血止痛;川续断、菟丝子补肝肾,行血 +脉;香附、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柴 +胡疏肝解郁;赤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引血下行。全方 +共奏理气活血、补益肝肾之功。 +属寒湿凝滞者加橘肉3g,干姜9g;属 +湿热下注者加牡丹皮20g,败酱草20g。 +【引自】赵迎春,李超,王淑芹.理气活血补肝肾法治疗痛经48例,滨州 +医学院学报,2001,24(5):510. +【辨证治则】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导致瘀血阻滞血脉而出现闭 +经。治宜活血化瘀、调经通络。 +李某,29岁。婚后4年不孕,闭经3年。月经量中等,色鲜,1993年5月因 +其母患病,思想负担较重,情志忧郁,不思饮食,之后月经渐渐后期,发展成 +闭经。查阴道雌激素水平正常,FSH26U/L,LH18U/L,蝶鞍相检查阴性,B超 +探查子宫、卵巢未见异常,测基础体温3个月皆呈单相型。经常肌内注射黄体 +酮维持月经周期,之后又在市某医院服中药1年,服药期间月经按时来潮,但停药又闭止。现症:情志忧郁,面色晦黯,肌肤甲错,畏寒肢冷,厌食乏力,舌质淡有瘀点、苔少,脉沉细,根据月经史、闭经史及相应检查资料,诊断为 +下丘脑中枢神经性闭经。 +【处方】生水蛭30g,生黄芪45g,生莪术15g,生三棱15g,当归18g,知 +母18g,生桃仁18g,紫河车粉100g,醋香附60g。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6g/丸),每日2次,1次1丸。1个月后月经来潮,饮食大增,面色红润,畏寒消除。继服2个月,第5个月即妊娠,随访至 +今月经正常。 +?2读案心悟 +下丘脑中枢神经性闭经在临床中比较常 +见,是导致妇女不孕,过早衰老的主要因素。 +常见于因精神因素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而导 +致营养不良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不成 +熟或久服避孕药引起的闭经。按闭经时间分, +大多为继发性闭经,开始表现为月经后期,渐 +渐发展成闭经。中医学认为多因情志不舒、肝 +气郁结,或脾肾两虚、冲任虚衰,或瘀血阻滞 +脉络而致血海不足,出现闭经。《素问·评热 +病论篇》“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属心而络 +于胞中……”,而心的功能即包含着现代医学 +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更进一步说明闭经与 +情志的关系,治疗用药的同时,精神情志的调 +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肝肾亏损型加紫河车粉100g;肝气郁结型 +加醋香附60g;痰湿阻滞型加瓜蒌60g,生山楂 +60g。 +【引自】高廷社,伍兴才,理冲丸治疗下丘脑中枢神经性闭经98例体会.北京中医,1998,(1):30-31. +【辨证治则】肾虚肝郁型闭经。其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补肾养血为 +主,兼以调经通窍。 +王某,女,27岁。结婚3年未孕,继发性闭经6个月。多次妇科就诊,诊断为继发性闭经。曾B超检查:幼小子宫。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晚期分泌期改变。在当地医院用人工周期疗法3个疗程,用药时月经来潮,但量少色黯淡,少腹胀痛,停药后又闭经。症见小腹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失眠腰痛, +带下色白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柴胡、香附、川芎、赤芍、苏木各10g,菟丝子、生地黄、仙 +茅、淫羊藿各15g,山栀子10g,合欢皮、紫石英各30g。 +水煎服,每日1剂,25剂为1个疗程。 +患者连服15剂,症状消失。仍用原方去仙茅、淫羊藿,加川牛膝10g,红花6g,水煎服,连服5剂,停药3天后月经来潮。后又以原方加减服用2个疗 +程,月经周期如常,但未孕,改为丸剂,8个月后怀孕。读案心悟 +方中用柴胡、香附、合欢皮为主 +药,以疏肝解郁;辅以菟丝子、山茱 +萸、淫羊藿、紫石英补肾之阴阳、调补 +督脉;佐以生地黄、川芎、赤芍、苏木 +养血化瘀,活血通窍。全方共奏疏肝解 +郁、补肾养血、调经通窍之功。 +偏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 +霜以温补肾阳、温经散寒;偏肾阴亏损 +者加山茱萸、天冬、山药以滋补肾阴;偏血虚者加当归、白芍以补血调经;偏 +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黄檗以活血 +通经。 +【引自】梁忍霞,爨积科,调经通窍煎治疗闭经38例.陕西中医,2000, +21(5):221.@(【辨证治则】脉症合参,诊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 +瘀之法。 +齐某,26岁。痛经5年余,末次月经4月26日,患者月经不调,临经小腹胀痛,经期剧痛拒按,腰臀部酸胀痛,经血色紫有凝血块,每次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脉 +弦,舌质暗,苔薄白。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g,赤芍12g,川芎9g,桃仁10g,红花6g,五灵脂12g,延胡索12g,牡丹皮10g,香附15g,乌药10g,枳壳10g,柴胡6g,甘草6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经前3天开始服药,月经过后再服5天。3个月为1个疗程。 +二诊:经水将临,小腹胀痛较前锐减,乳房胁胀痛亦轻。效不更方,前方继服。 +三诊:患者月经周期未到,自觉腰酸,白带多,治疗拟前方去柴胡,加茯苓15g,山药15g,川续断12g,健脾利湿补肾止带之味治疗。该患者先后治疗4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月事已调,痛经消失,经色如常。后因月经未行就诊,检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读案心悟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多为情志抑郁,冲任失调,气血郁滞,经血运行不畅而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谓:“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临床所见痛经者属气滞血瘀型者为多。瘀是痛经引起腹痛的关键。故临床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选王清任之膈下逐瘀汤治之。该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具有活血行瘀之功效;延胡索、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牡丹皮活血凉血,凉血使血不妄动,血活而郁通;香附、乌药、枳壳皆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缓和疼痛。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使冲任气顺血调而疼痛自止。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减,灵活应用,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引自】梁玉兰.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8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7(2):43. +【辨证治则】证属寒凝血瘀。治拟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法。 +杨某,女,24岁。经期小腹冷痛半年,喜暖畏寒,伴腰困痛。月经周期愆期4~5天,经量中等,色暗有凝血块,现行经4天,腹痛仍未缓解,舌红、 +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当归20g,赤芍15g,乌药、小茴香各12g,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延胡索、炮姜各10g,炙甘草6g。于月经来潮前6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月经来潮后按原方适当减量,再服3剂,为1个疗程。 +予上方加肉桂6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诸证悉除。随访2个月,月经正常,痛经未作,且已怀孕。解析读案心悟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其病机不外乎 +气滞、寒凝、血瘀、血虚等。女性不注意经期保健,或经常以凉水洗濯,或过食生冷,致寒凝血瘀,表现为经期腹痛,触之腹部皮肤发凉,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乌药、小茴香、炮姜温经散寒;桃仁、红花、延胡索化瘀止痛;香附理血中之气,使气行则血行;炙甘草调和诸药且缓急而止痛。诸药配伍,共奏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于经前服用,可因势利导,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经期减量,乃中病即止,防其 +攻伐太过损伤正气之弊。 +【引自】张云翔.温经化瘀汤治疗痛经40例.山西中医,1999,15(3): +【辨证治则】此肝阴不足,厥阴不能遂其条达之性而化火化燥。治以养阴柔肝。 +陈某,女,30岁。月经初潮后2个月参加抗洪,适值经期,涉足冷水中数日,自此后即患痛经已13年。每月必发,发作时小腹疼痛难忍,恶心呕吐,坐卧不安,服索密痛片无明显缓解,月经干净后慢慢缓解至消失,结婚5年未孕。先后在某妇幼保健院、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输卵管阻塞。就诊时适逢经血来潮,量较多,小腹疼痛难忍。且腹痛一阵即有少量带状物从口中吐出,胃部常觉梗塞不舒,恶心嗳气,吐冷清水或酸水,食欲缺乏,鼻腔干燥,手足心热,小便灼热,色黄量少,大便每2~4 +日1行,舌质偏红,苔薄黄,舌体偏瘦小,脉细弦。 +【处方】沙参、枸杞子、生地黄各15g,麦冬、白扁豆各12g,当归、川 +楝子、枇杷叶、桑叶、地骨皮各10g。 +每日1剂,煎2次。每次上药加水3碗,煮沸后文火煎20分钟。每个月服 +14剂。 +用上方治疗3个月,前述症状消失,半年后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子 +均健。解析读案心悟 +一贯煎方出《柳州医话》,为魏 +玉璜治妇科之常用方,组方简练,疗效@2:卓著,用之得当,往往能起重疴痼疾于 +谈笑之间。方中沙参、麦冬清肺养阴以 +制肝之用;生地黄、当归、枸杞子滋阴 +养血以柔肝之体;川楝子和肝气以止 +痛。本组方中加入桑叶、枇杷叶以清肺 +下气,地骨皮清肺肾伏火,白扁豆养胃 +阴。阴液一复,肝得其养,而能顺其条 +达之性,则诸症自愈。使用本方的特点 +是:舌体瘦小、舌质偏红、无苔或有薄 +苔、舌面干燥少津、脉细数或细弦,若 +无此阴虚火旺见证,当不宜用。 +两乳胀者加麦芽15g;鼻腔火气过 +大者加桑白皮10g;少腹挛急者加白芍 +25g。 +【引自】胡静娟.一贯煎加味治疗痛经36例.新中医,1999,31(1): +49-50. +【辨证治则】风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寒凝血脉,致经血运行不畅,不 +通则痛而发痛经。先拟养血活血、理气化瘀之法。 +徐某,女,28岁。自诉人工流产后半年,近几个月每次经行小腹胀痛有下坠感,血色紫黯有凝血块,月经量少,淋漓不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需服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片或索密痛片方能缓解。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紧。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增厚。B超提示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当归、熟地黄、赤芍、蒲黄、五灵脂各12g,益母草、延胡索、 +桃仁、红花各12g,三棱、莪术各15g,川芎10g。 +经前1周,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 +程。患者连服2个疗程,腹痛症状消失,后足月生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多因经 +期、产后、术后久住湿地或冒雨涉水,洗 +凉水澡,或食生冷,或情志所伤,导致 +病发。《傅青主女科》云:“夫寒湿乃邪 +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冲为血 +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 +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寒湿 +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 +而正气日衰。”一般经前或行经期疼痛为 +实,经后痛为虚;拒按为实,喜按为虚; +得热痛减为寒,痛甚于胀为血瘀,胀甚于 +痛为气滞。失笑四物汤乃养血和血、理气 +活血化瘀之通剂,在明察痛经病因病机的 +基础上,以失笑四物汤为基本方随症加 +减,灵活运用,多能取效。 +【引自】刘锦荣.失笑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 +362 +【辨证治则】属肾虚精亏,气滞血瘀型不孕。在治疗上采用补肾益精、 +调补冲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之法。 +艾某,女,30岁。婚后5年同居未孕(爱人精液常规正常)。月经16岁初 +a@G潮,每30~38天来潮1次。行经3~4日即净。现经量少,带经3日,色黑有凝血块。经前腰酸疼痛,经行时小腹冷痛,两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白带色黄有味。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厚,输卵管通液良好,测基础体温为单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肝肾不足,肝郁血瘀。 +【治法】益肾疏肝,活血通络。 +【处方】促孕调经汤:菟丝子15g,五味子15g,覆盆子12g,枸杞子12g,当归12g,赤芍、白芍各12g,牛膝10g,泽兰12g,益母草15g,香附10g,路路通12g,紫石英20g,鸡血藤30g,丹参30g,延胡索10g,乌药6g, +败酱草30g。 +服上方治疗4个月后基础体温呈双相。后正常分娩一女婴。 +促孕调经汤的组成特点为补肾 +气、益精血、养冲任、调月经而促进 +受孕。通过临床观察,该方对于人工 +流产术和刮宫术后之继发不孕效果最 +佳。手术损伤胞宫冲任是本病证与其 +他病证不同之处。胞宫冲任隶属于 +肾。若其受损必累及肾。且术后致使 +气血亏虚,冲任受损,精血亦伤,加 +之胞宫内尚有败血未净,复感外邪, +瘀阻胞脉,致血行不畅而受孕被阻。 +故方中用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 +枸杞子补肾益精,调补冲任,促进卵 +子生成;香附、当归、赤芍、丹参、 +鸡血藤养血疏肝,活血化瘀;赤芍配 +泽兰、益母草、路路通有通经行瘀、 +增强子宫收缩之功用,使瘀阻胞脉之 +血得以散行;泽兰配牛膝、化瘀生 +新、理气破血、引血下行,使气血通 +畅;紫石英温补肾阳,促进排卵。全 +方配伍,使肾气旺、精血充、冲任 +通、月经调,故易受孕。 +【引自】杨桂芬.自拟调经促孕汤治疗不孕症74例临床总结.北京中医, +2000(6):24-25. +【辨证治则】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胞脉,结于胞宫,致子宫虚冷不能摄精 +成孕。先拟温补肾阳之法,然后再拟活血祛风。 +王某,女,26岁。结婚3年同居不孕,丈夫精液检查正常。本人14岁月经初潮,经期规律,曾于1992年6月婚前怀孕1次,后行人工流产,流产第2天即下地干活,后未再受孕。近3年来,经常腰酸痛楚,少腹冷痛,得温则舒,眠差多梦,性欲淡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输卵管通水术结果显示输卵管基本通畅。妇科及B超检查提示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诊断:继 +发性不孕症。 +【辨证】肾阳不足,宫冷不孕。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处方】紫石英汤加减:紫石英50g,荆芥12g,当归10g,羌活12g,菟丝子30g,杜仲12g,川芎10g,巴戟天15g,枳壳12g,淫羊藿30g,狗脊30g, +甘草6g。 +Q2 +经期水煎服,每日1剂,经过即止,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上方连服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至第4个月,月经延期10余天 +未至,B超检查提示早孕。后随访,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婴安康。读案心悟 +继发性不孕,究其原因,在排除 +男方生殖功能异常及女方无器质性病 +变的情况下,宫冷不孕在其中占有相 +当比例。患者曾有妊娠史,流产后由 +于正气虚弱,加之起居不慎,调摄失 +常而发病。紫石英汤中重用紫石英为 +君药,盖因紫石英性温质重,且又色 +紫似血,能直入冲任暖宫养血,以治 +血海虚寒。臣以熟地黄、菟丝子、淫 +羊藿、杜仲温补肾阳暖宫,佐当归、 +川芎、羌活、荆芥活血祛风散寒,使 +以枳壳、甘草理气调和诸药。全方合 +用,治疗继发性不孕效果可靠。 +【引自】李安国.紫石英汤治疗继发性不孕64例.吉林中医药,2003,23 +(5):25. +【辨证治则】肝郁肾虚,冲脉亏损,导致不孕。其治疗以疏肝解郁、活 +血化瘀、补益肝肾为法。 +赵某,女,29岁。5年前妊娠2个月因骑自行车不慎摔倒流产后一直未再 +孕,曾到外院求治效果不佳,尔后终日郁闷不乐,腰膝酸楚,白带量多、色白、清稀、无气味。月经28~30天1潮,量中,色淡,经后每每腰痛。自感怀子非能速达,先服中药调理再来就诊。刻下:面色晦暗,腰酸膝软。此次月经干净10天,舌淡苔白,脉沉细,既往体健。西医检查子 +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欠佳。 +【处方】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10g,木香10g,益母草15g,补骨脂、川续断、桑寄生各12g,车前子(包煎)18g,紫河车10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经后10天连服7剂,同时用言语开导之。如此调治3个月,于次年顺产一女婴,母女均健。 +读案心悟 +引起不孕症有诸多原因(如月经不 +调、宫颈炎、输卵管不通、排卵障碍、免 +疫性不孕等),中医辨证有肾虚、肝郁、 +痰湿、血瘀等证型,助孕汤适用于肝郁 +肾虚所致之不孕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配 +白芍补血益肝肾真阴而收敛脾气之散乱、 +肝气之横逆,柔肝止痛;佐香附理三焦之 +气,尤长于疏理肝气郁滞,达调经止痛之 +目的;配���香升降诸气;益母草行血祛 +瘀,调经补肾利湿,月经不调者用之尤;Q2:宜;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可温肾补 +精,益气养血。合方能疏肝解郁,活血化 +瘀,补益肝肾,通达胞脉,使两精相遇,故而有子。 +【引自】朴卫华,何贵翔.助孕汤治疗不孕症4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8,14(2):120. +【辨证治则】患者脾肾不足,冲任失调,导致不孕。治宜健脾、补肾、疏肝。 +郭某,27岁。婚后4年未孕。15岁初潮,月经不规律,间隔30~60天,持续2~3天,量少、色淡,不定时下腹轻微疼痛,曾在院外就诊,诊断为附件炎、不孕症,经治无效。末次月经4月1日,下腹部仍轻痛,腰酸,性欲淡漠,眠、食尚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增厚、压痛。输卵管通液显示通畅,配偶精液常规化验正常,B超检查提示双侧附件包块,基础体温为单相曲线。诊断:①原发性不 +孕症;②无排卵性月经;③慢性附件炎。 +【治法】健脾补肾,调补冲任。 +【处方】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杜仲、续断、菟丝 +子、鹿角霜各12g,紫石英18g,甘草3g。 +按照妇女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规律用药,于月经周期第6天或月经干净后开始应用基本方加女贞子、枸杞子各15g,水煎2次,分2次服,连服3~4剂(因是在预定排卵期前服药故名为排前汤)。 +于周期第13天开始服定坤丹,每晨空腹服1粒,连服3粒。于周期第17天开始服基本方加巴戟天、肉苁蓉各15g,服法同前连服4~6剂(因是在预定排卵期后服,故名为排后汤)。如果月经如期而至,开始下1个周期的治疗。超过35天月经仍未来潮者用黄体酮40mg,肌内注射1次,引经,再开始下1个周 +期的治疗。 +后以上2方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经周期。于同年10月8日停经65天,查妊娠免疫试验阳性,诊断为早孕,次年足月顺娩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补肾填 +精调冲任能使肾气旺盛而经调种子。月经之后 +血室空虚,治疗应偏于滋肾阴如女贞子、墨旱 +莲、枸杞子之类,并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 +期后宜偏重于补肾阳如巴戟天、肉苁蓉、淫羊 +藿之类以维持黄体功能。此外,笔者要强调的 +是在补肾的同时也要注重健脾,脾为后天之 +本,脾旺则化源充足,相得益彰。是以笔者以 +归芍六君汤和补肾调冲之剂合而为基本方。患 +者服后多云精神佳、体力增、食量加,且能较 +早妊娠。唯虚不受补之人易发生药后口干舌 +燥、口糜等上焦“升火”现象,遇此情况笔者 +多以太子参代党参,或加玄参、生地黄等以监 +制。对于属肝郁气滞型者,去党参加柴胡,一 +变而成逍遥散与补肾调冲剂之合方,但仍未离 +健脾之旨。总之,健脾、补肾、疏肝为治疗本 +病的基本大法。 +【引自】张福德,刘保英.中药为主治疗不孕症80例.新中医,1997,29 +(12):36-37. +【辨证治则】火毒内蕴、毒燔气营之证,在治疗上采用排毒扶正、填精 +固髓之法。@g +陈某,31岁61990年结婚,同年流产1胎。1991年开始吸毒,吸毒8年,至求诊之时一直未孕。1999年8月戒断,10月求诊希望生育。自诉自吸毒3~4个月后即出现月经不正常,以后情况日益严重,经期紊乱,经量极少,至求诊之时已闭经近8个月。经妇科检查,见阴道干涩。B超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内分泌检查显示高泌乳素血症,性激素分泌失衡。自诉性冷淡、失 +眠、便秘、精神欠佳等。男方经过精子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0g,板蓝根15g,生地黄15g,玄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山药10g,黄芪20g,厚朴15g,半夏10g,陈皮10g,炒三仙各10g,甘草10g。 +每日1剂,煎2次对匀分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 +天。3个月为1个疗程。 +二诊:患者感觉良好,继投自拟排毒扶正汤15剂,加重蒲公英、板蓝根等用量,加制大黄6g。患者自觉发热、烦躁的感觉明显好转,有食欲,大便 +基本正常。睡眠一般,精神仍欠佳。 +三诊:加柴胡、枳实、白芍、远志、石菖蒲继调10剂,患者基本情况稳定。笔者为患者制定内分泌周期治疗方案,调整月经周期9个月余,月经基本恢复正常。继续调补肝肾及冲任,患者于2000年10月自然怀孕,后足月顺产 +一女婴。读案心悟 +贾老通过临床数十例病案的总结,对于毒 +品依赖引发月经不调、不孕症的女性吸毒者, +在其戒断后,如何调节内分泌平衡,恢复其女 +性生理功能,有些粗浅的体会。中医学对中医 +妇科范畴的月经不调、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治 +则论述颇详。而因吸毒引发的月经不调、不孕 +症的病因病机又有其特殊性,加之毒品依赖往 +往造成的是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因此,其 +论治往往较为复杂。若单纯责之内分泌紊乱或 +见症治症,恐收效难全。笔者临床治疗时除发 +挥中医论治优势——辨证施治外,认为继续排 +毒(戒断后)及扶正是非常关键的。继续排毒 +指戒断后仍须荡涤五脏六腑,扶正当以培补脾 +土为首。 +遵以上论证,笔者每遇吸毒戒断后月经不 +调、不孕症患者,先以自拟排毒扶正方加减调 +治一段时间,再辨证施治建立内分泌周期,每 +获佳效。 +【引自】贾毅.自拟排毒扶正汤治疗毒品依赖引发月经不调及不孕症29例 +临床报道.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9(1):30-33. +【辨证治则】痰湿内胜,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 +溢,导致经期延后。故其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为主。 +严某,女,33岁。1994年7月15日初诊。经期延后十余年。初诊患者自月经初潮起,月经5天/40~60天,量逐渐减少,色淡。末次月经1994年6月27日。结婚多年未孕,形体肥胖,多毛,B超提示双侧卵巢均增大。西医诊为多 +囊卵巢综合征。 +【辨证】痰湿内阻,血运不畅。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处方】芎归苍附六君汤加味:川芎5g,当归10g,炒苍术10g,香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制半夏10g,陈皮5g,炙甘草5g,皂角刺10g,莪术10g。 +10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8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月经37天来潮,量略增加,色淡质稀,更用二 +丹四物汤加益母草20g。5剂。经后继服原方10剂。 +10月7日三诊:综上法治疗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读案心悟 +芎归苍附六君汤是徐老的经验方, +其方补虚去实,标本同治,融健脾化 +痰、调气活血为一体,用于痰湿型月经 +后期。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湿 +内停,聚而成痰,故有“脾为生痰之 +源”之说。方中党参、白术、茯苓、 +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行脾和中;半夏 +燥湿化痰;苍术燥湿健脾。痰湿内盛, +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月经后 +期,故用香附疏肝理气;当归、川芎养 +血和血,诸药配合能健脾益气,燥湿化 +痰,养血调经。中气健运,痰湿无以滋 +生,气血归于正化,则冲任通盛,月经 +依时而下。 +【引自】王付.妇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辨证治则】属于肾虚血亏型月经先后无定期,先拟益气养血,补肾调 +经为主。 +刘某,女,35岁。1987年9月17日初诊。经期先后不定10余年。初诊月经15岁初潮,5~7天/20~45天。末次月经1987年8月25日,量少,色淡暗,质清稀,伴腰骶酸痛。结婚10年同居未孕。舌淡少苔,脉细尺弱。经期诊刮,病 +理报告为分泌期宫内膜,部分腺体分泌欠佳。【辨证】肾气虚弱,冲任失调。 +【治法】补肾养血,益气调经。 +【处方】补肾八珍汤:关沙苑子10g,淮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黄 +15g,甘草5g。 +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9月28日复诊:服药后于9月27日月经来潮,量偏少,色红,腰酸好转。舌淡红,脉细滑。方用二丹四物汤加鸡血藤10g,5剂,经期服。经后继服补 +肾八珍汤。 +治疗3个月后,月经30~35天一行,量色正常。半年后妊娠。读案心悟 +经水出诸肾,肾虚藏泄失司,冲任失 +调,血海蓄溢失常,经期先后无定。徐老认 +为月经按时来潮,有赖于血海充盈、气血调 +畅。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中肾藏 +精,肝藏血,脾生血,肝肾同源,精血互 +生。肾藏先天之精,脾生后天之血,相互滋 +生。同时,肾司闭藏,肝主疏泄,脾主统 +摄,三脏协调,维持月经的定期藏泻。因 +此,上例病证,徐老主张肝、脾、肾同治, +拟方补肾八珍汤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 +中四君子加怀山药健脾益气,以资化源;四 +物加沙苑子、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填 +精益血;气充血足,则经期如候。 +【引自】李伟利.涂志华妇科临证精华.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辨证治则】此为气滞血结,胞脉瘀阻,运行不畅。治宜活血化瘀、兼 +以通经散结。 +陶某,30岁。1971年1月25日初诊。月经稀闭5年余。5年前结婚,同年自然流产1胎,至今未孕。流产后,月经一直稀发或闭而不行,就诊时正值行经第2天。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下腹隐痛,腰膝酸楚。舌质淡红,尖有瘀 +点,脉弦数。 +【处方】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红花10g,桃仁10g,炮穿山甲10g,乌药10g,刘寄奴10g,川牛膝10g,肉桂3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 +12g。 +5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2月20��二诊:经行3天净。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宫体正常大小,质硬,活动差;附件右侧(-),左侧呈条索状,压痛(-)。刻下:头晕心悸,腰酸,下腹痛。仍宗活血化瘀法。处方以原方去肉桂加牡丹皮10g,樗白皮10gc +3月15日三诊:上方连服20剂,月经再次来潮,周期38天,经量稍有增 +多,色紫黯有块,下腹隐痛,腰膝酸楚,效不更方。 +本例共服通经散方45剂,月经渐趋正常,停药半年怀孕,后足月分娩一 +男婴。读案心悟 +本例发生于流产后,月经数月不行, +伴少腹胀痛,脉象沉弦,或舌边尖有瘀 +点,徐老认为此乃流产导致冲任气血失 +调,瘀血阻络。多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法,佐以温经散寒。方用自拟通经 +散。徐老认为目前闭经之病,实证多而虚 +证少,追其缘由,多因随着时代的变迁, +计划生育手术及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对 +月经的影响,导致气血运行失畅,经血闭 +阻。因此,徐老临床十分重视活血化瘀法 +的应用,根据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用 +温通之经验方通经散治之,疗效显著。徐 +老认为闭经属慢性病,冰冻三尺,非一日 +之寒,治疗法宝就是守方,所谓水到渠 +成,治疗慢性病,药物就是要服到一定量 +的时候,才能使疾病产生质的变化,若求 +速心切,中途改弦易辙,势必半途而废, +欲速则不达。 +【引自】李伟利.徐志华妇科临证精华.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化 +(干【辨证治则】气虚阳弱血滞证。先拟益气温肾,佐以开郁行滞。 +楚某,女,26岁。结婚5年一直不孕,男方检查生育功能正常。初诊日期:1987年3月7日。阴道出血量多9天。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周期7~8天120~26天,末次月经1987年2月4日,量色质如前,自2月27日出现阴道出血,量极多,色暗红,夹大量紫色血块,同时伴头晕心慌,腰酸腿软,畏寒肢冷。1986年9月曾大出血1次,服中药10余日止。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妇 +科检查无明显异常。诊其为崩漏(功血)不孕。 +【处方】固经汤加减:炙黄芪15g,党参30g,当归10g,炒白芍10g,熟地黄15g,白术15g,川续断15g,炮姜炭3g,炙甘草6g,茜草10g,海螵蛸 +10g,柴胡6g,炒荆芥5g。 +?2,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3月18日二诊:经后20天,伴腰酸,舌淡,苔薄腻,脉濡细。3月7日诊断性刮宫示大部分内膜呈早期增生期改变,极小量内膜腺体弯曲扩张。经前治 +宜益肾和血调经。以二丹归芍散(经验方)化裁。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茯苓12g,泽泻10g,牡丹皮10g,白术10g,丹参10g,香附6g,芜蔚子10g,杜仲10g,狗脊10g,炙甘草 +5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3月25日三诊:诸症好转,舌暗红,边齿印,苔薄,脉濡细。辨为脾虚夹 +滞之证,治当健脾益气,调和肝脾。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制半夏8g,黄芪15g, +柴胡6g,狗脊10g,泽泻10g,炙甘草5g,白芍10g,当归1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8月15日四诊:患者B超检查已经有孕在身,继服保胎方。解析读案心悟 +本病属中医学“月经过多”“经 +期延长”范畴。中医学认为,禀赋虚 +弱,气虚阳弱,冲任失摄;或瘀滞内 +阻,冲任阻滞等;均可导致冲任不固 +或不宁,经血欲止不能而过多。气虚阳 +弱,血失所统,胞失所煦,血行无度。 +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月经来潮 +当净未净,量多,气虚不能推动血液正 +常运行,日久成瘀;故见经色暗红,夹 +血块;气虚及阳,阳虚则腰酸腿软,畏 +寒肢冷;头晕心慌,舌淡,苔薄白,脉 +细弱,亦为气虚阳弱血滞之象。辨证当 +为气虚阳弱血滞证。药用黄芪、党参益气摄血;续断、海螵蛸、炮姜炭温肾暖 +冲,调经止血;白芍、熟地黄填精敛 +阴,以“阴中求阳”;茯苓、甘草醒脾 +宽中,以助生化;柴胡开郁;当归、茜 +草、炒荆芥和血化瘀止血。全方益气 +血、温冲任、行郁滞、化瘀血而达引血 +归经之效。 +【引自】李伟利.徐志华妇科临证精华.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奉五医案1【辨证治则】本例经量少而经期超早,乃是阴虚内热、血亏火旺之象。其治 +疗方法自然以清热养血、泻火补虚为主。 +吴某,28岁。婚后5年未孕,平时身体虚弱,时常头眩目花,耳鸣心慌,精神不振,每逢临经超早,经量涩少,色淡,2日即净,近日午后且有潮热,于1960年6月2日初诊。经来超早,量少不爽,头目昏眩,平时有带,兼有潮热,上月12日 +转,脉象虚细而数,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血海不充,阴虚内热。【治法】充血源,清虚热。 +【处方】臭椿皮12g,当归、白芍、熟地黄、丹参、巴戟天、青蒿、海��蛸各9g,白术、陈皮、香附各6g。 +6月4日二诊:服药后白带已止,精力稍充,刻尚有潮热留恋未清,腰酸心烦,脉细数,舌苔薄黄。证为冲任虚弱,阴虚内热。治宜补肝肾,清虚热。 +【处方】熟地黄(砂仁2.4g拌)、白芍、黄芪、当归、杜仲、续断、巴戟天、狗脊、茯苓各9g,白术、青蒿各6g,柴胡3g。 +6月9日三诊:平时经早量少,约20日一转,上月12日转,服药调理后,低热已退,精神亦爽,经水已隔28日,尚未提前来潮,此为佳兆。营血虚 +亏,治以调补气血为主。 +【处方】熟地黄12g(砂仁2.4g拌),黄芪、黄精、白芍、金樱子、杜 +仲、续断、炒阿胶各9g,白术、陈皮各6g,川芎4.5g。 +6月13日四诊:调理后,经水已过,经期已趋准,量亦正常,略有腰酸神 +疲,舌淡苔正常,脉稍细。治以扶土益血,调补冲任。 +【处方】熟地黄(砂仁2.4g拌)、丹参、巴戟天、杜仲、续断、菟丝 +饼、白术各9g,当归、白芍、茯苓、陈皮各6g,川芎4.5g。 +刘奉五教授认为月经过少,如无小腹胀 +痛及经色紫黑伴经血瘀块的征象,多属血虚。 +《丹溪心法》中记载:“经水涩少为虚为涩, +虚则补之,涩则濡之。”血海不充,经源缺 +乏,经水量少色淡,排血时间缩短,这是自然 +之理。此种情况,为不足之症,不宜用攻破之 +药,应以养癸水、充经源为治本之道。 +本案治疗初诊以当归、熟地黄、白芍、 +丹参养血,白术、陈皮健脾以助生血,巴戟天 +固肾,臭椿皮、海螵蛸止带,稍佐香附调气, +青蒿清虚热,服药白带已瘥,而潮热未净。所 +以二诊除去治带下的药,增加柴胡以增强青蒿 +的清虚热能力,复以黄芪、当归同用,取当归 +补血汤以有形之血,必借无形之气以生之意。 +患者腰酸症状显著,腰为肾之府,经水乃由冲任主宰,而冲任隶于肾,肾气不足,与经水亦 +有关系,因此用杜仲、续断、狗脊、巴戟天以 +补气在腰膝。服后潮热已退,而经水亦因虚热 +已清,不复超早。三诊时于调补肝肾药中加入 +川芎一味,因血海渐充,而川芎又能使其流 +通,故药后经水准期而经量亦恢复正常。刘老 +认为如果经期正常,经量少而不爽,兼有腹胀 +不舒,身体虚弱者,宜于调经养血药中,加 +入五灵脂(包)9g即可。经量稍增,而腹已不 +复坠胀时,即应除去,以符合经少无伤其血的 +原则。 +【引自】赵国栋.妇科病药方大全.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医 +【辨证治则】本案女子不能受孕,主要是由于肾气不足,精亏血下,胞宫虚寒,阴虚血热及肝郁气滞,冲任气血失调所致。其治疗方法自然以健脾 +补气、强肾活血为主。 +任某,35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3年4月5日。主诉:近5年来不孕。现病史:患者17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经来腰腹痛,经前见有头晕,恶心呕吐,经中西医治疗后症状好转。婚后于1968年生一男孩,产后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淡红,经期腰腹痛,喜暖,喜按,心慌,气短,乏 +力,睡眠多梦。第1胎产后已6年未孕。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偏小。舌象: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象:细缓。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气血两亏,心脾不足。 +【治法】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处方】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益母草10g,党参12g,黄芪15g, +茯苓12g,甘草8g,炒白术12g,龙眼肉10g,山药10g,酸枣仁12g。 +治疗经过:上方共服8剂,加服坤顺丹20丸,月经周期正常,色正,无血块,腰腹已不痛,于1973年7月12日因闭经1个多月,查妊娠免疫试验阳性。 +1974年3月5日足月分娩一女婴。读案心悟 +本案之不孕症,证属气血两亏,心 +脾不足。患者第一胎产后,月经开始先 +后不定期,量少色淡,为产后气血两虚 +而致。血海空虚,胞脉失养,则经来腹 +痛,喜按,喜暖。心脾不足则见心慌气 +短,乏力多梦,舌暗淡,苔薄白,脉细 +缓。血海空虚,精失所养,故不可再次 +受孕。治拟益气养血、补益心脾之法。 +方用归脾汤加减。当归、白芍、川芎养 +血,黄芪补气;党参、白术、茯苓、甘 +草、山药健脾补气;龙眼肉、酸枣仁宁 +心安神;益母草活血调经。纵观全方, +益气血,补心脾,活血调经。后又用坤 +顺丹调理以充养,月经正常,腰腹痛 +止,故而受孕。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气阴血亏,冲任不固证候。治宜益气固崩止血,以固冲汤 +加减。 +杨某,女,25岁。2004年12月3日初诊。结婚4年,一直未孕。月经量多 +8年,阴道出血10天。初潮14岁,月经正常来潮3年,8年前开始月经来潮逐渐量多��28~30天一至,7天内可干净,医院检查多次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症处理治疗,病情时好时坏。3年前开始,月经来潮量增多明显,可持续10余日,每次用纸数包。多次住院,给予大量雌激素及其他止血药治疗,血止后出院,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复发。常贫血,血红蛋白在70g/L左右,8个月前到贵阳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最低时仅22×10°/L。给予中药及升血小板药治疗,月经量仍多,但周期基本正常,26~30天一至。就诊时月经来潮10天未净,量多,白天用纸大半包,夜间用尿不湿3张,色淡红,无血块,无腹痛,面色苍白,口唇、爪甲、黏膜苍白,神软乏力,头晕欲仆,口干,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诊其为月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证属气血亏虚。此为月经量多,耗伤气血,气虚不摄血,冲任不固而导致经血更多;血多耗伤阴精,血虚不能上荣而至面色苍白,口唇、爪甲、黏膜苍白,神软乏力,头晕欲仆。中医诊断为气阴亏虚 +型不孕。 +【处方】炙黄芪,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白术、山药、阿胶珠、鹿角霜、墨旱莲、仙鹤草、血余炭、陈棕榈炭、海螵蛸、熟地黄、益母草各15g, +茜草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9日二诊:服药2天后出血明显减少,4天止血,头晕神疲等症稍有好 +转。上方去血余炭,加续断15g。服法同前,续服4剂。 +12月14日三诊:出血已尽1周。当归补血汤合用归脾汤加减,益气养血, +调理冲任。 +【处方】炙黄芪30g,白术、山药、阿胶珠、鹿角霜、女贞子、枸杞子、 +山茱萸、杜仲、墨旱莲各15g,砂仁(后下)、当归各10g,熟地黄5g。 +上方服至经来改服初诊方。 +1月5日四诊:述月经12月22日来潮,经量已减少1/3,8天净,头晕神疲 +乏力好转,仍有口干。二诊方服至经来,改服一诊方。服法同前。 +2月6日五诊:述月经量已减少一半,用纸不足两包,余症明显好转,复 +查血小板为102×10°/L。续按上法服药3个月。3个月后随访已孕。 +Q2读案心悟 +本例患者是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致月经量 +多,就诊前一直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 +属误治。有5年病史,月经量多,此为他病致经 +病。血小板减少属中医血证,发病原因多为脾 +虚气弱,阴虚火旺。《证治准绳·妇科·调经 +门》记载:“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 +血。”《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本病为血虚而 +不归经所致。丁老按古人对本病的认识并结合急 +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月经期益气固 +冲,塞流止血,月经后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初 +诊方用固冲汤加减。方中炙黄芪、白术、山药补 +气摄血固冲;鹿角霜、熟地黄滋补肝肾,养精 +血,益冲任;阿胶珠、墨旱莲、仙鹤草、血余 +炭、陈棕榈炭、茜草、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 +收敛固涩止血;益母草祛瘀止血,防血止留瘀。 +全方共奏益气固崩止血之功效。三诊以当归补血 +汤、归脾汤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以善其后。在 +止血药里喜用鹿角霜温阳止血,补益剂中重用黄 +芪益气摄纳,众多补益药中善用砂仁醒脾,补而 +不腻。从上例丁氏临证,灵活应对,心法颇丰。 +【引自】赵国栋.妇科病药方大全.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辨证治则】肝肾阴虚,内蕴痰湿,为虚实夹杂之证。其治疗方法以滋 +肝养肾、化痰利湿为主。刘某,30岁。1992年9月19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夫妇同居,未避孕,但未怀孕。素月经规则,量中,近1年则经量减少,色黯,仅用半包卫生巾,经间期阴道少许下血,色鲜红,1~2天自止,末次月经9月13日。平时带下少,阴道干涩,少腹胀痛,眼眶暗,形体瘦削,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妇科检查未见异常;配偶精液正常。诊断:①不孕症(原发性不 +孕);②月经过少;③经间期出血。 +【辨证】属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调经助孕。 +【处方】桑寄生25g,怀山药、丹参、太子参各20g,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罗元恺(1914—1995), +中医妇科学家。出身于书香世 +家,其父以儒通医。其秉父 +志,献身中医学研究。主要著 +作有:《点注妇人规》《罗元 +恺医著选》等,主编全国高等 +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儿科 +学》第一、第二版和《中医妇 +科学》第五版,《高等中医院 +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 +学》等。参加编写《中国医学 +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分册》。 +白芍、牛膝、泽泻各15g,山茱萸、牡丹皮各12g。 +服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10日二诊:上次经后未再出现经间期出血。诸症改善,舌尖红,苔 +微黄,脉细弱。守���法继续调补。 +【处方】麦芽40g,鸡血藤30g,桑寄生25g,菟丝子、怀山药、珍珠母各20g,熟地黄、太子参、丹参各15g,山茱萸12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经 +后服14剂。 +1993年1月16日三诊:经治疗后已无经间期出血,末次月经1992年12月24日,量中,经后行输卵管通水术,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舌淡红,苔白,脉 +细。治宜活血通络,疏肝养血以助孕。 +【处方】麦芽45g,丹参、益母草各20g,赤芍、郁金、桃仁、乌药各 +15g,牡丹皮、枳壳各12g,川芎、青皮各10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 +2月9日四诊:停经40余天,妊娠试验阳性,喜获妊娠。嘱注意饮食、休 +息,慎养其胎。 +②2:解析读案心悟 +罗老认为不孕症病因复杂,关乎夫妇 +双方,证候不一,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 +者。故医无定方,须随证随人,灵活施治。 +罗老临证着重调经培元治不孕症,所 +谓“经调而有子嗣”。如月经的期、量、 +色、质均正常,且经期无痛经等病症,乃受 +孕的首要条件。若因肾虚、肝郁、痰湿、血 +瘀等导致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者,往往 +有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或经行诸症 +等表现。其中,肾虚为不孕的重要因素。方 +中以菟丝子、巴戟天补益肾气;熟附子、淫 +羊藿温补肾阳;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滋肾 +养血;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使肾之阴阳 +平衡,气血旺盛,冲任调和,则经调而有 +子嗣。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肝肾阴虚型不孕,在治疗上采用健脾补肾、疏肝养血 +之法。 +刘某,女,30岁。1992年9月19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同居,未避孕,但未怀孕。素月经规则,量中。近1年则经量减少,色暗,仅用半包卫生巾。经间期阴道少许下血,色鲜红,1~2天自止。末次月经9月13日。平时带下 +少,阴道干涩,少腹胀痛,性欲差。眼眶暗,形体瘦削,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妇科检查未见异常。配偶精液正常。诊断:①月经过少;②经间期出血;③不孕症。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调经助孕。 +【处方】生地黄15g,山茱萸、牡丹皮12g,墨旱莲、女贞子、白芍各15g, +怀山药、丹参、太子参各20g,桑寄生25g,牛膝、泽泻各15g。 +每日1剂,服10剂。 +10月10日二诊:上次经后未再出现经间期出血。诸症改善。舌尖红,苔 +微黄,脉细弱。守上法继续调补。 +【处方】桑寄生15g,菟丝子、淮山药、珍珠母各20g,熟地黄、太子参、 +丹参各15g,山茱萸12g,鸡血藤30g,麦芽40g。 +嘱每日1剂,每次经后服14剂。 +1993年1月16日三诊:经治疗后已无经间期出血,末次月经1992年12月24日,量中,经后行输卵管通水术,有少许阻力,回流5mL,提示输卵管通而 +不畅。舌淡红,苔白,脉细。拟活血通络、疏肝养血以助孕。 +【处方】丹参、益母草各20g,赤芍、郁金、桃仁、乌药各15g,牡丹 +皮、枳壳各12g,川芎、青皮各10g,麦芽45g。 +每日1剂,服7剂。 +2月9日四诊:停经40余天,妊娠试验阳性,喜获妊娠。嘱注意饮食、休 +息,慎养其胎。读案心悟 +此例属原发性不孕,并有月经过少、经 +间期出血,为肝肾阴虚之证。一方面因精血亏 +损,血海不盈,而经量减少;另一方面又因阴 +分不足,阳气内动,在经间期氤氲之时,阴火 +不维阳,热扰冲任,出现非时之下血。经候不 +调,则难以摄精成孕。治法当以调经为先,经 +调而后怀孕。调经之法,不离辨证。首先用六 + Q2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养阴益精,充养天 +癸,虚火自平。其后经间期出血已止,则重在 +滋肾,用菟丝子、桑寄生、熟地黄等,佐以疏 +肝镇潜,用麦芽、珍珠母以巩固疗效。调理3 +个月后,经候如常,但发现输卵管通而不畅, +为冲任不畅,胞络阻滞,则予活血通络、疏 +肝养血之剂,使气血条达,脉络畅顺,而胎孕 +易成。 +【引自】罗颂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罗元恺.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12. +【辨证治则】本例痛经合并不孕,证属气滞血瘀,痰湿郁阻。经期当理 +血止痛为先,经后则健脾、宽中、豁痰,疏肝解郁。 +李某,25岁。1984年4月25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7年,婚后不孕2年。患者16岁月经初潮,2年后开始痛经,经量多,色紫暗夹块,疼痛时需用止痛药始能缓解。22岁结婚后一直未避孕,婚后痛经加剧,痛时呕吐痰涎,甚至晕厥,经量多,腹痛拒按,血块排出疼痛减轻,曾服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形体偏胖,平素痰多,性情抑郁,带下量多色白。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就诊时 +为行经第1天,量尚不多,舌边有瘀点,苔白微腻,脉滑。 +【处方】经期处方——四物汤合金铃子散加味:白芍12g,当归、生地黄、香附各10g,川芎、青皮、延胡索、炒川楝子、甘草各6g。 +水煎,3剂,经期服用。 +【处方】平时处方——归芎温胆汤加味:菟丝子20g,葛根15g,云茯苓12g,当归、川芎、枳壳、竹茹、法半夏、陈皮、车前子各10g,香附、甘草 +各6gc +平时每日1剂,服至下次经行。经行再改服经期处方3剂。以上处方连用3 +个周期。 +10月5日二诊:患者自诉依上法服药3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月经出血 +减少,于是继续服药,此后痰少,白带正常。 +本次因过期10余天尚未经潮,倦怠乏力,恶心欲呕而来就诊。诊其脉滑,苔薄白,舌边仍有瘀点,暂未予药,嘱其次日留晨尿送检,结果尿妊娠 +试验阳性,遂不再服药。读案心悟 +6Q2 +本例不孕症继发于痛经,而痛经属原发性。 +由于疼痛随月经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精神 +紧张,情绪抑郁,以致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故 +而血瘀加重,疼痛加剧;肝郁克伐脾土,脾失健 +运内生痰湿;久则痰湿与瘀滞搏结,扰于冲、 +任、带脉,故月经量多、腹痛、白带多、难于受 +孕。曾老认为,痰、瘀皆有形之邪气,两者互结 +为病,随月经周期又有主次之分。经行乃泄血之 +余,实为逐瘀之良机。故主以四物汤合金铃子散 +以活血行瘀,理气疏肝;经后痰湿为甚,故用温 +胆汤配当归、川芎除痰化湿、养血活血。如此气 +血兼顾,使瘀消痰去,冲任气血条达,肝脾痰湿 +蠲除,故能痛消而有子。 +【引自】黄展明.不孕不育症奇效良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良医案 +【辨证治则】本案系因脾虚中气不足,脾虚不能统血,中气下陷不能摄 +血,冲任不固。其治疗方法以健脾固肾、活血调经为主。 +郭某,33岁。1962年5月12日初诊。主诉月经先期而至1年余。近年来月经 +Q2提前10余日,血量较多,色紫黑有大血块,行经不畅,经前、经期腰酸。末次月经为4月20日,行经20余天,淋漓不止,伴有头晕耳鸣,心慌气短,周身乏力。1955年因左侧输卵管囊肿曾行手术切除,当时检查右侧输卵管也不通,已 +婚12年不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西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辨证】脾肾不足,冲任不固。 +【治法】健脾补肾,固冲调经。 +【处方】生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阿胶珠、海螵蛸、侧柏炭、地 +榆炭、川续断、生黄芪各12g,石莲、白术各9g,甘草6g。 +5月16日二诊:上方服3剂后,经血渐少,但仍未止。自5月14日开始,突然恶心呕吐,身热面赤,胸胁满闷,胃脘灼痛。曾在某院检查诊为急性胃炎。现症:头痛,眼胀,面虚肿,口渴,小便黄赤,大便3日未排,苔薄腻,舌质红,脉弦滑数。证属饮食不节,外受寒凉,胃热停滞上逆作呕。急则治 +标,拟以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黄芩、竹茹、枇杷叶、天花粉各12g,清半夏、石斛各9g,黄 +连、陈皮、枳壳、金银花、菊花各6g。 +5月19日三诊:药后呕吐已止,阴道出血亦止。但自5月18日又开始发热,体温38.4℃,小便频数,短涩不利,尿道灼痛,腰痛,面部潮红,呼吸急促,舌红无苔,脉滑数。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5~15个/HP、脓细胞3~20个/HP。诊为急性泌尿系感染。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下注,膀胱蕴热不 +解,气化不利。拟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法。 +【处方】白茅根24g,草薛、瞿麦、滑石各12g,金银花、连翘、车前子、篇蓄、栀子、延胡索、川贝母各9g,木通、大黄、玄明粉各6g,淡竹叶 +3g,犀角粉(代)0.9g(冲)。 +6月5日四诊:药后症状逐渐消失。复查泌尿系感染已愈,尿常规已正 +常。再拟养阴清热以调其月经。 +【处方】藕节12g,生地黄、龟甲、海螵蛸、金银花各9g,菊花6g,牡丹 +皮炭3g,大黄1.5g。 +药后阴道出血一直未再发,精神体力均见好转。一年后随访怀孕3个月。解析 +本例病情较为复杂,开始月经先期而量 +多,行经日长,月经淋漓不断;又因肾虚不能 +摄纳相火,相火妄动,热蕴血分,故经血先期 +而至;脾肾两虚,故兼见心慌、气短、乏力及 +腰酸耳鸣等症。治以健脾补肾,固冲调经为 +法。方以生黄芪、山药、白术、甘草补气健 +脾;阿胶珠养血益阴;海螵蛸、石莲、川续断 +固肾安冲而止血;生龙骨、生牡蛎固冲任;侧 +柏炭、地榆清热凉血,炒炭用又能止血。又因 +饮食不慎,夜感寒凉,胃热停滞,以致湿热蕴 +结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见胸膈痞 +闷,心腹胀痛,胃热上逆而致呕吐,身热烦躁 +湿热弥漫。所以暂停固经安冲之剂,投以黄 +芩、黄连、石斛、天花粉清心胃之热;��陈 +皮、清半夏、竹茹、枇杷叶、枳壳和胃降逆止 +呕;又以金银花、菊花清解表热,3剂而愈。虽 +然胃热暂解,但又见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 +气化不利,小溲淋涩,尿道灼热,故刘老以八 +正散加减。方中瞿麦、篇蓄、草薛、淡竹叶、 +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使湿热从小便 +而出,邪有出路;栀子、大黄、玄明粉苦寒导 +热以通利湿热;金银花、连翘、白茅根、川贝 +母清热凉血解毒,另用犀角粉(代)以解毒清 +营分之热邪。参考脉象,患者由沉细之脉转为 +弦滑数,可见内蕴湿热之盛,且又值夏令,热 +邪易于弥漫,故用苦寒清热利湿之品治之。 +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初为月经先期行经日长,又兼见胃热停滞,呕逆脘痛及膀胱湿热 +下注,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先用清热化滞解毒利湿之剂,继以健脾补肾, +固冲止血以调经,足见刘老辨证施治,运用 +灵活。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G【辨证治则】病在心肾二脏,根在肾 +水不足,故治宜滋肾水兼降心火。 +陈某,女,30岁。1984年8月26日初诊。结婚8年未孕,多方求治无效,丈夫精子正常。病史:月经不调,近一年半,月经过多,过频,有时一月二潮,持续7~15天,月经量多、色红。每经潮前几天量多如崩,后则淋漓不尽,月经周期提前,末次月经1984年8月9日至今仍淋漓不尽。口臭,多梦,平时经常牙龈出血,阵发性心慌,舌上有较深的裂纹,苔薄白, +脉有间歇。 +【辨证】此乃心肾不交。 +【治法】滋肾水,清心火。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30g,柏子仁10g,麦冬15g,五味子6g,墨旱莲30g,阿胶10g,莲子心6g,桑葚15g,白 +芍15g,甘草6g,沙参15g。 +8月30日二诊:服药后第1天阴道仅有淡黄色稀水,第2天出血止,近两 +天感胸闷、气喘、牙出血、烦躁、心慌有所好转。舌淡,苔薄白,舌中有裂 +纹,脉有间歇。继服上方加青盐1g。 +9月14日三诊:服上药12余剂,感觉全身轻松,精神好转,末次月经9月10日来潮,量中等,色红,现已干净,口臭,牙龈出血已好转,饮食增加,舌中裂纹变浅,脉细。继服上方加乌梅10g。服药20余剂月经自调,衄血 +停止。 +随访,一年后足月产下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患者月经不调年余,量多,持续时间长, +现出血已半月余仍淋漓不止,《妇人规》指出: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冲任损伤,不 +能制约经血,是崩漏之症发生的主要机制,然引 +起冲任损伤的原因有热、有瘀、有虚。盖阴主精 +血,阳主气火,阴本涵阳,今阴不足而阳独盛, +迫血妄行而成崩中。大出血或长期失血,气随血 +耗,阴血大伤,阳气亦因之而微,故此火非实 +火,乃虚火耳。患者长期出血,形体消瘦,阴血 +必虚,月经超前,量多、色红、口臭,热象即可 +概见。肾虚则经行量多,下血不止,水亏火旺则 +牙龈出血,舌乃心之苗,心火旺故舌上裂纹,心 +主血脉,心血不足则阵发心慌。 +方中用生地黄、熟地黄、墨旱莲、桑葚滋肾 +清热止血,用熟地黄、桑葚、阿胶重在养精血, +麦冬、五味子、沙参养心阴,柏子仁益心气,莲 +子心清心火。交通心肾之主方黄连阿胶汤以黄 +连、阿胶为主药,患者口臭、舌上裂纹、多梦 +可知心胃火旺,本应用黄连,但患者脉结代,黄 +连苦寒虽能清心胃之火,但有伐心气之弊,故改 Q2用莲子心作用平和,既清心火,又无苦寒太过之 +弊。药后阴道出血停止,但仍牙出血,烦躁,烦 +属心,躁属肾,病仍在心肾,肾水不足,虚火上 +浮,仅加青盐1g引火归原。 +【引自】梅乾茵.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辨证治则】证系胞宫虚寒,冲任气滞。治拟温经暖宫。 +黄某,女,26岁。结婚3年,2年半未避孕也未怀孕。由于经行受寒引起每次经转腹痛颇剧,引起经来腹痛,乃于1962年1月前来就诊。诊断为痛经性 +不孕。共诊疗4次,痛势见瘥,下面为四诊医案。 +1月14日(第1个月)初诊:病史:经水惯后,每次临经腹痛颇剧,腰酸、经来量少不畅,夹有紫红血块。经期将近(1月14日),已有预兆,脉象 +沉细而带弦,舌苔薄白。 +【治法】温经理气。 +【处方】陈艾叶6g,制香附9g,当归6g,续断9g,白芍6g,熟地黄9g, +煨木香4.5g,台乌药6g,川楝子9g,黄芪9g,肉桂2.4g。 +2月24日(第2个月)二诊:上月服药后,经来腹痛已减,本月21日经水届期而来,血块已少,经来亦爽,腹痛仅半日,痛势亦缓,业已获效。治宗 +前方意,养血温中疏肝理气。 +【处方】制香附9g,郁金9g,丹参9g,陈艾叶9g,乌药6g,川楝子9g, +枳壳4.5g,熟地黄9g,陈皮6g,吴茱萸6g,白芍6g。 +3月22日(第3个月)三诊:服二诊方后,小腹颇感温暖,本月21日经水届期而临,腹已不痛,胸闷腰酸等症亦减,病已大好。疏肝理气,以巩固 +疗效。 +【处方】制香附9g,陈皮6g,乌药6g,枳壳4.5g,熟地黄9g,白术6g, +煨木香4.5g,川楝子9g,续断9g,狗脊9g,陈艾叶4.5g。 +4月21日(第4个月)四诊:调理后经水已准,腹痛已减,此次经水又将应期而来,有小腹坠胀等预兆,精神疲倦。调肝肾健脾胃。 +【处方】当归6g,白术6g,白芍6g,制香附9g,续断9g,紫丹参9g,淫 +羊藿9g,巴戟天9g,制黄精9g,新会陈皮6g。 +服药后据患者自述:服药调治过程中,第1个月痛势虽差而痛期仍有2日,第2个月则痛缓而痛期仅半日,第3个月不仅痛经愈,而经期亦佳,第4个 +月服药后经水即来,腹亦不痛,精神亦振。10月5日其家人电话告知已怀孕。@Q本案例为虚寒气滞型痛经,在临经初期, +小腹冷痛、经来不畅时用药,最为妥当。与寒 +证治疗时机相同,则为血瘀型,两者都有气滞 +血阻现象,所以也应在行经初期,经水涩滞、 +腹痛剧烈、夹有瘀块时服药。一般服用活血调 +经药如山楂、枳壳、川芎、当归尾、乳香、没 +药、青皮、桃仁、红花等,使引起经行不畅而 +腹痛之瘀滞得以化散,经水恢复通畅,腹痛也 +就可自然消失。至于虚性痛经,无论为气虚或 +血虚,甚至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而引 +起,以致经来腹痛,所以体虚是本,经痛是 +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有“治病必求 +其本”的原则。因此宜于平时服药,气虚用人 +参、黄芪、白术、茯苓;血虚用当归、地黄、 +川芎、白芍;冲任虚弱用紫河车、鹿角霜、巴 +戟天、淫羊藿等药;再略加紫苏梗、陈皮、木 +香、砂仁等行气醒脾药为辅。上药使身体强 +壮,到经行期间不一定要服药,痛经也会一次 +比一次减轻,达到痊愈之目的。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辨证治则】瘀阻气滞,冲任不畅,导致痛经性不孕。先拟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之法。 +方某,30岁。1997年1月14日初诊。病史:结婚6年,和丈夫一直生活在一起,未避孕也未怀孕。痛经10余载,每逢经行小腹剧痛,逐年加剧,量多如冲。患者自诉每当膜样物排出后痛经始缓。月经史:初潮13岁,周期30天,经量偏多,每次行经5天净。末次月经:1996年12月19日。舌暗红,苔 +薄,脉细弦。诊断为痛经性不孕。 +【治法】祛瘀散膜,调理冲任。 +【处方】生蒲黄15g(包),五灵脂12g,血竭粉3g(吞服),焦山楂9g,刘寄奴9g,青皮9g,炙乳香、炙没药各3g,炮姜4.5g,熟大黄炭4g,广木香4.5g,延胡索6g,三七粉1.5g(吞服)。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共服5剂。 +1月20日二诊:前天月经来潮,痛经明显减轻,经量中等,未见明显大片 +膜状物排出。 +【处方】当归9g,生山楂9g,川芎4.5g,青皮6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菟丝子12g,金狗脊12g,失笑散12g(包)。 +共服5剂。此后,以“化膜汤”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经周期,患者经期未 +见膜状物排出,痛经明显减轻,病遂告愈,且不久便怀孕。读案心悟 +本例属“膜样痛经”,又称膜性痛经。以 +其行经时腹痛,直至子宫内膜呈大片或整个内 +膜随血排出疼痛始缓而得名。根据主症分析, +属中医学气滞血瘀型痛经范畴。临床应用自拟 +“化膜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仿《医宗金 +鉴》夺命散(血竭,没药)治胞衣不下立意, +以血竭散瘀化膜,消积定痛为君,失笑散(蒲 +黄、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为臣,生山楂、刘 +寄奴、赤芍善散瘀行滞,青皮疏肝破气,又可 +化瘀。在方中熟大黄炭、炮姜二药,一寒一 +热,熟大黄炭推陈出新,引血归经,炮姜炭去 +恶生新,温经止血,两者相伍,行中有止,攻 +补兼施。三七为化瘀止血、定痛之佳品。 +【引自】朱南孙.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朱南孙卷.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0.云鹏)医案【辨证治则】为肝郁血热,血海不宁,经间期出血,日久阴伤之不孕症。先 +拟养阴清热、凉血疏肝之法。 +赵某,女,30岁。1999年5月6日初诊。患者婚后3年未孕,近2年来经间期出血,量不多,每3天净,乳胀痛,周期准时,诊时诉此次月经提前半月至,净后月经中期复出血,量中等,色鲜红,小腹坠,有小块,血已净1天。两个月来经用安宫黄体酮,效果不佳,已停药,现舌暗红,苔黄,脉弦软(脉搏78次/分),男方精液检查基本正常。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常大,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诊断:①经间期出血(功血);②原发不孕。 +【处方】清经汤加减:炒青蒿9g,茯苓9g,黄檗9g,生地黄9g,山药30g,地骨皮15g,白芍12g,柴胡9g,牡丹皮9g,墨旱莲30g,地榆炭12g,黄芩9g,枸杞子15g。 +6剂,浓煎服。 +药后月经中期出血愈,月经正常,3个月后停经受孕。 ?2 +读案心悟 +本案患者男女双方生殖系统均正常,虽婚 +3年不孕,但症状尚不复杂。《女科经纶·嗣 +育》载:“妇人无子,冲任脉中伏热也。”傅 +青主月经先期条中亦云:“子宫太热,亦难受 +孕。”患者的病因,重点是血热,血热甚,则 +迫血妄行,表现为中期出血,甚至月经半月而 +至。日久,自然肾阴有亏,故药以清热为主, +兼以止血,养阴益精,取傅青主清经汤为主 +方。方中以青蒿清散血中伏热,黄檗随凉血药 +泻血中实火,生地黄、牡丹皮、地骨皮、白芍 +等均是清热凉血养阴之品,妙在茯苓一味既可 +健脾宁心,又可借其淡渗利湿之性,使热从小 +便出,具有育阴利湿之意。刘老以此方治月经 +先期,甚效。乳胀痛者以柴胡平肝散热,小腹 +坠是脾虚气陷,故加山药以扶脾强阴清虚热, +其加黄芩、地榆炭、墨旱莲、枸杞子等以加强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之用,本方在祛邪之中,又 +寓扶脾补肾之意,故6剂而经间期血止,再调 +养3个月而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刘云鹏)医 +【辨证治则】患者流产后寒邪乘虚而入,客于胞中,血为寒凝,阻滞经 +脉。在治疗上采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通经之法。 +胡某,女,26岁。初诊:1991年11月5日。既往月经正常,于婚后第一年孕2个月余自然流产,未清宫,此后自觉小腹疼痛不适,加之一次外地劳作,突遇暴风雨,即出现月经失调,每推迟40天,或2个月一至,经行腹痛甚,经量明显减少,色暗红,年余来感小腹冷痛,精神不振,畏寒肢冷,2年余未再孕。妇科检查:宫颈糜烂I度,宫体后位,欠活动,无明显压痛,双侧附件轻压痛,无明显增厚。舌暗红,苔灰,脉沉软(脉搏72次/分)。诊断:①痛 +经;②月经后期;③经量过少;④继发不孕。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干姜6g,川芎9g,当归9g,益母草15g,延胡索12g,没药15g,小茴香9g,蒲黄9g,赤芍9g,肉桂6g,制附片6g,香附 +12g,五灵脂12g。 +11月10日二诊:服药5剂,精神振作,畏寒冷好转,小腹时见冷痛,舌脉 +如上,守上方10剂。 +11月20日三诊:上症缓解,月经35天来潮,经量增多,继守上方化裁,后间断服药2个月,少腹痛消失,月经通畅,应期而至,于1992年3月6日停经45天查尿HCG(+)。读案心悟 +本例为寒凝胞宫、瘀血阻络之实寒不孕 +症,患者妊娠2个月自然流产后,即小腹疼 +痛不适,又在农作时突遇暴风雨,更受外寒 +侵袭,以致月经推迟,甚至2个月一潮,畏 +寒肢冷,小腹冷痛。经血瘀滞不畅,经行后 +*Q2期,经量少,舌暗,脉沉,属实寒无疑。治 +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方中小茴香、干姜、肉 +桂温经散寒,通达胞络;延胡索、没药、蒲 +黄、五灵脂祛瘀利气止痛;川芎、当归、赤 +芍活血调经。以桂枝易肉桂,并加熟附子, +乃增强辛温散寒之力,加香附、益母草等意 +在疏气开郁、行血调经也。上法化裁服药2 +个月,寒祛、痛止、经调而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本例为阳气虚弱,化源不足,冲任虚寒所致的痛经而不 +孕。治宜温经养血、散寒止痛为主,佐以和胃。 +吴某,女,24岁。1993年11月5日初诊。经行腹痛7~8年,继发不孕2年。患者13岁月经初潮,潮后约2年出现经期腹痛至今,曾自然流产1胎,清宫1次,此后经潮时仍痛经如故。痛时恶冷喜热敷,呕恶,出冷汗。每于经期第1~2天发痛,经量中等,周期可,经期4天,平时常有恶心,用力则气短心慌,胃脘按之不适,舌红有齿痕,苔灰,脉弦软数(脉搏90次/分),曾妇科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①痛经;②继发性不孕。 +【处方】温经汤加减:吴茱萸9g,生姜3片,半夏9g,川芎9g,白芍9g,当归10g,党参15g,香附12g,牡丹皮9g,甘草6g,肉桂6g,高良姜9g,砂仁 +9g,陈皮9g,阿胶(烊化)9g,茯苓9g。 +3剂,浓煎服。 +11月10日二诊:服药后一般情况好,唯口干,舌淡暗、边有齿印,苔灰 +薄,脉弦软(脉搏84次/分),继守上方仍加麦冬4剂。 +此后经行腹痛消失,诸症随之而解,于1994年2月25日随访怀孕。读案心悟 +患者经期腹痛、畏冷、喜热敷,为阳虚 +寒凝血瘀胞络。心慌气短、舌有齿痕、脉虚数 +(脉搏90次/分),为气虚血不养心。平时恶 +心、胃脘不适,此乃冲气虚寒夹胃气上逆所 +致。方中桂枝、吴茱萸、生姜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川芎、白芍、牡丹皮养血化瘀。阿胶、 +麦冬补血润燥。半夏和生姜降逆止呕。党参、 +甘草补益中气而治气短心慌,中气足则齿痕可 +起,脉象自然缓和。麦冬本为甘润养阴之品, +未见干燥之象,故去之。加香附、高良姜温经 +行气止痛。加砂仁、陈皮、茯苓和胃降逆止 +呕。是扶正养血温经化瘀并举之法。服药仅3 +剂病情即好转,唯见口干,故仍守上方加麦冬 +4剂,诸症治愈而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不足不能充养肾精,而肾精匮乏,肾精亏虚则阴血不足,血虚精亏,以致冲任失养而不孕。治拟养血益精补肾。 +孙某,女,30岁。1992年8月5日初诊。继发不孕6年,伴月经后期。患者于1985年、1986年分别生下1胎,婴儿存活3天后死亡,此后至今6年余未再孕,月经常推迟7~10天1潮。量偏少,色暗红,无块,无痛经。诊时月经已净3天。诉:性欲低,白带少,腰痛,腿软,冬天怕冷。舌淡红,苔薄黄,脉 +x●◎。 +弦软(脉搏78次/分)。HSG2次示“通畅”。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曾经西药治疗未见效。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常大,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诊断:①月经后期;②继发 +性不孕。 +【处方】益五合方加减:益母草15g,芜蔚子9g,熟地黄10g,川芎10g,紫石英30g,白芍10g,白术10g,菟丝子15g,丹参15g,五味子9g,枸杞子 +15g,香附10g,当归10g,覆盆子10g,淫羊藿15g,仙茅12g,车前子10g。 +10剂,浓煎服。 +服后月经一直未潮,在当地诊为“早孕”,于1993年4月2日孕8个月时来我专科产检,“臀位”胎儿,发育与孕月相符。建议膝胸卧位,1周后在当地 +复查。解析读案心悟 +临床常见月经愆期,量少色淡或后期,先后 +不定期,闭经等,且伴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腰 +膝酸软,舌淡红或红,苔薄灰或薄黄,脉弦软或 +沉细无力等症。此宜养血补肾,调补冲任,刘老 +自拟验方益五合方治之。全方有养血填精种子的 +功效,使肾精充盛,肝血得养,气血通调,自能 +孕育。 +患者因产过两胎,精血亏乏,血海空虚, +无血以下,而月经后期,来潮量少。久虚累及 +肾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下元,而冬日畏寒, +腰痛,腿软。性欲低下,带下,皆为肾虚之故。 +肾虚胞宫失煦,血少胞宫失养而不孕。用益五合 +方,养肝血益肾精以种子,加二仙、紫石英,助 +温补肾阳之力,药症相合,随即喜孕。 +【引自】刘云鹏.妇科专家卷·刘云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志忠医案 +【辨证治则】肝郁气滞型不孕症,在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之法。 +蒋某,女,29岁。1991年8月13日初诊。患者既往自流1胎,至今5年未孕,伴月经量减少3年,经前乳胀,月经每次提前5天至,量少,色红,无块,痛经轻,经当地诊治无效。诊时一般情况好,现值经前,时便结,两乳胀痛,舌苔黄,脉弦软(脉搏88次/分)。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通,轻度充血,内有少许黄带,宫颈光滑,宫体后位,略小,无压痛,活动,双侧附件未及异常。诊断:①月经过少;②继发 +性不孕。 +【治法】疏肝清热,调和气血。 +【处方】调经I号方加味:柴胡9g, +当归12g,白芍15g,炒栀子9g,香附12g,甘草6g,郁金9g,益母草15g,川芎9g,丹参18g,生地黄12g,芜蔚子9g,白术9g,云茯苓9g。 +5剂,浓煎服。 +8月24日二诊:月经来潮第2天,量略多,腰腹胀痛,舌暗红,苔黄,脉 +弦软(脉搏78次/分)。方用益母生化汤加味。 +【处方】当归24g,川芎9g,桃仁9g,五灵脂15g,甘草6g,香附12g,益 +母草15g,姜炭6g,蒲黄9g,丹参15g。3剂,浓煎服。 +9月4日三诊:月经已净6天,现腰痛,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黄,脉弦 +软(脉搏72次/分)。【处方】益五合方:益母草15g,熟地黄15g,当归12g,丹参15g,芜蔚子12g,香附12g,川芎9g,白芍9g,枸杞子15g,覆盆子9g,五味子9g,白术9g,菟丝子15g,车前子9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 +9月21日四诊:月经提前3天,量适中,3天净,乳胀轻,无痛经,现一般情况好,舌脉如上。仍守益五合方加党参20g,黄芪20g,制何首乌20g,方内菟丝子30g,7剂,浓煎服。妇科丸3瓶,每次3片,每日3次,每天1瓶。每月在经净后服1瓶,分3次服完。 +②G +1992年1月5日五诊:药后经量复有增多,色红,无块,3天净。按上法调治2周期,随之喜孕。 +此患者分三阶段治疗而受孕。经前以 +肝郁气滞为主,故以理气为主。此例兼有热 +象,用验方调经I号方疏肝行气调经,佐生 +地黄、炒栀子、芜蔚子、丹参以清热活血。 +经期以活血化瘀为主,用益母生化汤加丹 +参、蒲黄、五灵脂以增强化瘀之功。经后据 +临床症状拟养血补肾法,用验方益五合方, +后加党参、黄芪、制何首乌,以益气养血。 +菟丝子为30g,加强补肾之作用。配伍妇科 +丸,温通胞络,以助受孕。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此症乃湿热下注,气血不和所致。故其治疗以清热利湿止带为主。 +罗某,女,23岁。1992年5月6日初诊。患者婚后2年未孕,白带量增多年余。带下色绿,带多时外阴略痒,小腹时胀痛,月经每提前1周来潮,量适中,色暗红,无块,5天净,经行腰腹略痛。诊时经净6天,舌红,苔黄,脉弦有力。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阴道轻度充血,中等黄带,宫颈充血,Ⅱ度糜烂,宫体后位,常大,欠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查白带:脓细胞(+++),清洁度Ⅲ度。诊断:①带下(阴道、宫颈炎);②原发性 +不孕。 +【处方】止带汤加减:茵陈15g,车前子9g,猪苓9g,泽泻9g,炒栀子 +9g,牡丹皮9g,牛膝9g,白芍15g,茯苓9g,枳实9g,黄檗9g,蒲公英30g。 +12剂,煎服。 +6月3日二诊:诊时月经已净10天,白带色绿,量少,有气味,小腹时掣痛,胀气,阴痒。查白带常规:真菌(+),脓细胞(+++),清洁度IV度。此复感毒邪。守上方加苦参30g,地肤子30g,蛇床子30g,6剂,煎服。 +配妇安泡腾片阴道上药,每日1次,7天1个疗程。 +6月12日三诊:经以上治疗后,白带少,色白,无气味,腰腹不痛,舌红苔黄,脉弦软。复查宫颈Ⅱ度糜烂,守止带汤加黄芪18g,5剂,水煎服。 +7月6日四诊:白带色白,量少,阴痒未作,诉少腹时掣痛,隐隐不适,小便短黄,舌红偏淡,苔薄黄,脉弦软(脉搏78次/分)。妇科检查:宫颈I度糜烂,子宫正常,双侧附件略厚,左侧轻压痛。B超示双侧附件炎。时月经已净5天,舌暗红,苔黄,脉弦软(脉搏80次/分)。治宜调肝和血、健脾利 +湿、清热止痛。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减:车前子9g,川芎9g,白术9g,蒲公英30g,泽泻9g,延胡索9g,川楝子15g,黄檗9g,茯苓9g,甘草9g,赤芍、白芍各18g,当归9g。 +5剂,水煎服。 +7月14日五诊:左小腹时隐痛,白带不多,舌暗红,苔薄黄,脉弦软(脉 +搏78次/分),守上方去车前,赤芍、白芍各为30g,加黄芪30g,丹参30g。 +7剂,水煎服。 +六诊:药后隐痛消失,白带正常。此后月经未再潮,时有恶心之反应,脉滑数,查晨尿HCG(+),诊为“早孕”。 +Q2读案心悟 +患者带下色绿、阴痒系湿热下注,虫毒侵 +袭之故。腰腹胀为气血不和之象。胞宫为湿热 +困阻,自然无以化精成胎。用止带汤加蒲公英 +清热利湿,佐枳实、白芍调和气血,复感虫毒 +时加重清热利湿杀虫之药,后继用止带汤加黄 +芪以托毒扶正。带症逐渐好转,但湿热未净, +阻滞气机,气血不和,胞脉不利,用当归芍药 +散,调肝和血,加延胡索、川楝子、黄檗、蒲 +公英、甘草、赤芍、白芍、车前子佐以平肝, +加强清热止痛之力。湿邪渐去故去车前子,小 +腹隐痛加重赤芍、白芍的剂量,黄芪30g,丹 +参30g以加强益气活血止痛之力。白带正常, +腹痛消失,而喜孕。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此属久瘀欲成干血之证。先予和血化瘀为治,再调补 +气血。 +张某,女,26岁,婚后5年未孕。婚前即月经不调而屡服活血化瘀调经之剂,以致月经愆期,量少色黑,点滴即无。观其口唇紫暗,毛发焦脆,周身 +皮肤干燥粗糙;舌青两侧有瘀斑,尖部多瘀点,脉弦细而涩。 +【处方】当归10g,丹参12g,红花、桃仁、茜草各15g,卷黄檗、怀牛 +膝、清半夏各8g,制香附20g。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舌质渐转红润。虑其经期将至,欲借其行经之机祛除瘀血,加强 +逐瘀之力。前方加水蛭、魔虫、生大黄、桂枝。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经行。量较前明显增加,色紫暗多血块。为防动血太甚,前方去水蛭、魔虫、大黄、桂枝、黄檗,易以五灵脂、生蒲黄、制乳香、制没药、 +生地黄等。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经行5日方净,下紫黑血块甚多。经后乃着重调补气血。 +3个月后月经基本正常,舌质渐转红润,斑点、瘀斑亦减少。肌肤、毛发 +渐现润泽。5个月后形丰体健,经停获孕。 +② +造成不孕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慢性附 +件炎、卵巢囊肿、输卵管梗阻、子宫内膜异位 +症、子宫肌瘤等。据其临床表现与体征,与中 +医的“瘀血证”相似,属瘀血阻滞胞脉所致, +治以活血化瘀可获一定疗效。但临床用此法治 +疗久瘀干血之证,亦有不效。王老认为:久瘀 +干血之证,瘀自内生。多一分瘀则增一分虚。 +若再一味久服、过用活血逐瘀之品,势必徒伤 +气血。加重病情。临床遇此本虚标实之证,遣 +药组方宜缓宜曲。缓者,不可猛攻逐瘀,应根 +据邪正之虚实,治以扶正祛邪,周全兼顾;曲 +者,因时制宜,即按经前、经期、经后三个阶 +段分期论治。 +此女正值四七之期,而月经愆期,量少几 +无,且毛发焦枯,肌肤甲错,舌青有瘀斑,脉 +细涩。其阴血亏虚、胞脉瘀阻之征已著。值此 +血虚当补、瘀血当祛之际,施以缓中补虚、祛 +瘀生新之剂,待其经脉通畅。瘀祛新生,再转 +以治虚为主,则冲任自当受益。况患者正值威@④ +壮之年,一旦瘀祛新生,气血极易恢复,故不 +久即受孕。 +【引自】刘淑清.王绵之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中国医药学报,1994,9 +(6):45. +【辨证治则】此属脾肾不足,冲任虚寒,痰瘀互阻,胞脉不利之证。治 +以温肾健脾,化痰消瘀,兼以利水通络。 +某女,33岁,结婚8年未孕。婚前即月经不调,经常愆期不至,量少而色黯。其人形体丰腴,面颊部色素沉着明显,腰酸溲少,足跗浮肿,按之没指,白带淋漓,质清稀而黏如涕。近日晨起颜面部亦觉肿胀,舌胖淡,苔白 +根腻;脉细弦,两尺无力。 +【处方】生黄芪10g,防已12g,怀牛膝15g,茯苓8g,桃仁10g,红花 +12g,制香附5g,淫羊藿10g,廣虫6g,清半夏10g,化橘红3g,炒枳实10g。 +二诊:药后小便通畅,肿胀明显减轻。因经期将至,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前方加茜草10g,芜蔚子12g,泽兰12g,赤芍15g,白芍8g。7剂,每日1 +剂,水煎服. +三诊:月经已行,量较多有血块。为防动血过甚,前方去廣虫、茜草、 +芜蔚子,加生地黄10g,炒白术15g,川续断8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经行5日已净,虽下紫黑血块较多,但周身轻松,无不适。经后加 +强补肾固精、补益气血以培本固元。 +【处方】生地黄10g,熟地黄12g,枸杞子8g,淫羊藿15g,菟丝子12g, +当归12g,炒白芍10g,桃仁5g,红花10g,怀牛膝6g,制香附5g,肉桂3g。 +如此调治半年后,月经基本正常。患者体重减轻,面部黄褐斑明显消退,舌质渐转红润,舌边、尖部瘀斑亦减少。继续调治5个月,终于 +获孕。 +读案心悟 +体胖痰盛之人,因湿痰壅滞气机, +脂膜阻塞胞宫以致不孕,单用燥湿化痰 +法调治,往往无效。细审详辨,其人多 +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带下清稀, +淋漓不尽,性欲淡漠等肾阳不足,冲任 +虚寒之证。胞宫之寒,源于心肾阳虚, +必须调补君相二火,治当心脾肾并调。 +本证属冲任虚寒,痰瘀互阻,胞 +脉不利。至于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 +之气,是胞宫虚寒之极所致。正如《傅 +青主女科》所言:“寒冰之地,不生草 +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今胞宫虚 +寒至此,何能受孕?即使受孕,也极易 +胎萎不长,堕胎小产。王老用黄芪、白 +术、茯苓等益气健脾,以杜生痰、聚湿 +之源;肉桂温振下元命火,以补火生 +土;熟地黄、当归、枸杞子、白芍药滋 +肾阴;淫羊藿、菟丝子等补肾阳,使 +“阴中求阳”以燮理水火。更利用经期 +因势利导,逐除瘀血而不伤好血。如此 +动静结合,标本兼顾,使脾肾得补,冲 +任得调,瘀血祛而新血生,气顺血和, +故不久即受妊怀胎。 +【引自】刘淑清.王绵之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中国医药学报,1994,9(6):46-47. +c○Q。 +【辨证治则】肾虚血少,肝郁脾虚(子宫发育偏小、附件炎)原发性不 +孕。拟温肾养血、疏肝解郁为治。 +段某,女,28岁。1972年2月19日初诊。17岁月经初潮,经期每每错后,量少色暗,带经2~3天,用纸半包许。经前两乳作胀,少腹酸痛,经后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平时情怀不畅,胸脘不舒,带下量多,黏稠腥秽,婚后6年,犹未孕育。妇科检查:子宫发育偏小,略有后倾,左侧可触及条索状 +物,并有压痛。脉沉细,舌淡苔白。诊断:①原发性不孕;②附件炎。 +【辨证】肾虚血少,肝郁脾虚。 +【处方】内服:全当归、金狗脊(去毛)、炒杜仲、桑寄生、刘寄奴各12g,醋柴胡、香附、台乌药各9g,川芎6g,云茯苓12g,炒白术9g,鸡冠花 +12g,淡吴茱萸4.5g。 +6剂,隔日1剂,水煎服。 +【处方】外用:蛇床子12g,黄檗6g,吴茱萸3g,白矾3g。 +布包,泡水,坐浴熏洗,6剂,每日2次。 +3月18日二诊:用药后于3月10日月经来潮,周期趋常,量较前多,经色初暗,继而转红,经前乳胀腹痛均减,带经4天,用纸约1包。现仍腰痛膝软,带下量多,质稠色黄,气秽,此肾虚肝郁,脾湿下注��湿蕴化热,治拟 +益肾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处方】桑寄生12g,川续断、石楠叶各9g,香附9g,广木香4.5g,云茯苓、炒白术各9g,净红藤、败酱草各15g,桑螵蛸9g,山慈菇、鸡冠花各 +12g,赤芍9g。 +6剂,隔日1剂,水煎服。 +【处方】蛇床子12g,黄檗9g,吴茱萸6g,蒲公英15g,苦楝皮、石榴皮 +各9g。 +布包,泡水,坐浴熏洗。6剂,每日2次。5月4日三诊:4月9日经事又至,量中色可,经前乳胀腹痛未作,带经4天,用纸1包,带下已止,腰背酸楚,少腹按痛,脉象沉弱,舌淡略胖;湿热 +已解,拟转顾本虚,温肾养血,调补冲任,兼以理气止痛为治。 +【处方】炒杜仲、桑寄生、枸杞子、女贞子各12g,淫羊藿、菟丝子、石楠叶各9g,熟地黄18g,五味子6g,香附、台乌药各6g,荔枝核、盐橘核各 +12g。 +6剂,隔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月经如期而至,色量均可,继以上方之 +意改制丸剂,调理数月,后即受孕。读案心悟 +肾主藏精而系冲任,为生殖之本。肾虚 +则精亏血少,冲任不盛,月事不能以时下,即 +难于摄精受孕。本例初潮来迟,月经量少。腰 +膝酸软,乃因肾虚血少,冲任不盛,故久不 +孕;经前乳胀腹痛,带下淋漓量多,则系肝郁 +湿盛,带脉失约。方用狗脊、杜仲、桑寄生等 +温肾强肝,以通冲任;当归、川芎、刘寄奴等 +养血行血,以调经水;柴胡、乌药、香附等疏 +肝解郁,以畅血运;白术、茯苓、鸡冠花等健 +脾利湿,以止带下,又佐吴茱萸之辛散,以缓 +肝急,调畅气机。二诊腰酸仍在,带下黏秽量 +多,及带脉不约,湿浊下注,蕴而化热之征, +故予补肾解郁,利湿解毒,俾湿热蠲除,地道 +疏通,则无补虚碍邪之虞。故三诊以补肾生精 +为主,使肾强精充,冲任得养,自能月事循 +常,摄精受孕矣。 +【引自】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论选.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辨证治则】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导致双侧输卵管粘连而不孕。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清热止痛之法。 +王某,女,32岁。1972年7月13日初诊。婚后7年,迄今未孕育。素日经期延后,量中色暗,常夹血块,经前两乳作胀,头晕泛恶,末次月经1972年6月24日。刻诊:少腹胀痛不欲按,带下色黄,黏浊臭秽,头痛,胁肋苦胀、日哺低热,西医诊为“原发性不孕”“双侧输卵管粘连”,按脉沉弦,舌暗,苔黄略腻。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蕴结。 +【治法】拟理气化瘀,清解湿毒为治。 +【处方】醋柴胡6g,香附9g,川郁金、香白芷、嫩紫苏各4.5g,紫丹参15g,三棱、莪术、赤芍各9g,制乳香、制没药各2g,穿山甲(代)6g,干虎杖9g,败酱草15g,山慈菇12g。 +5剂,水煎服。 +7月19日二诊:药后胁腹胀痛减轻,带下已少,头痛泛恶已除。已获效机,原法更进。前方易紫苏、山慈菇,加当归、瓦楞子各9g,赤芍易白芍。6剂,水煎服。 +药后月经按期而至,色量均可,血块减少,经前亦未见乳胀、腹痛等症。拟丸剂缓调,予小金丹、逍遥丸、得生丹各1剂,每日早、中、晚分次白水送下,续服20天。并嘱下次经前1周服二诊方3~6剂,经后仍服上述丸剂。调理10个月,又经检查“双侧输卵管已通畅”,后即受孕。读案心悟 +本例经期延后,色紫夹块,经前乳胁作 +胀,少腹隐痛,乃气滞不疏、经脉瘀阻之象; +头晕泛恶,日晡低热,带下黄臭,乃湿蕴化 +热,熏蒸胃腑,清阳不,结于下焦,损及带脉所致。方用柴胡、香附、制乳香、制没药等理 +气止痛;郁金、丹参、三棱、莪术、赤芍、穿 +山甲、瓦楞子等活血化瘀;败酱、干虎杖、山 +慈菇等清热解毒,化湿止带,佐以紫苏理气和 +中,白芷辛香透窍,遂使诸症递减,月事如期 +来潮。二诊加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并以丸剂 +缓图其本,终得摄精受孕。 +【引自】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论选.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 +【辨证治则】肝肾两亏,瘀阻胞宫,冲任不调。治宜补肾养肝、活血行气、调 +理冲任。 +李某,女,28岁。1992年1月17日初诊。主诉:婚后4年不孕。患者14岁月经初潮,每次经期延后15~20日,甚至3日一行,经量中等。24岁结婚后至今不孕,性生活正常。本院妇产科查子宫前位偏左,余无异常。其夫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成活率0.40。现症:月经愆期,经常腰痛,腹中疼痛,白带量多,质清稀,受凉后加重,末次月经1991年12月22日,量少色黑,1天即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女方原发性不孕,男方精子成活率低。 +【处方】促孕基本方:广木香30g,当归60g,益母草120g,赤芍、白芍 +各30g,川芎5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五味子30g,枸杞子30g,车前��30g,蛇床子20g,韭菜子30g,女贞子30g,川续断60g,紫河车60g,鸡血藤 +90g。 +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g,每饭后服1丸。同时嘱其夫服 +健身宁片,每次6片,每日3次。 +治疗经过:服上药2个月余,5月24日再诊时停经5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诊为早孕。刻下:自觉恶心,进食呕吐,纳差,乏力。舌淡红,脉滑,证属胎热内扰,脾胃不和,治宜和胃止呕,补肾安胎,用自拟保胎八味方 +加味。 +【处方】黄芩10g,白术10g,砂仁3g,紫苏叶6g,白扁豆15g,川续断10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竹茹10g,陈皮10g,生姜3片。 +每日1剂,1周后改为隔日1剂,服用20天后,诸症告愈,其后足月分娩。 +《内经》有云:“女子七岁,肾气 +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 +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一子。”可见 +月经的产生、胎孕的形成,皆是肾气、天 +癸、冲任二脉和胞宫共同发挥作用的结 +果。祝老认为:妇女不孕症之病因病机虽 +有数种,但受孕的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和 +精血的充沛。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 +元阳,上藏精而司生殖。阴阳和则肾精化 +生肾气,两精相搏,合而成形,故能妊 +娠。倘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 +失养,房劳伤肾,多次流产刮宫以致肝肾 +不足,精亏血涸,冲任亏损,胞脉失养则 +肾气衰惫不能摄精成孕。祝老治疗,每从 +补益肝肾,填精益髓,调气养血着手。 +本案因月经稀发,经量较少,故方中 +重用当归、益母草、白芍、川芎并加鸡血 +藤以养血活血、调经止痛,即古人所谓的 +“求子之道,莫先调经”之论,且男方精 +子成活率亦低,所以同时嘱其服健身宁补 +肾生精,夫妇双方同治,取效显著。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病因由于肝郁肾虚、寒气凝滞所致。治以疏肝益肾、温经 +散寒。 +张某,女。初诊:1971年6月23日。结婚4年未孕,月经后期,40~50天1次,平素腰腹寒痛,经前乳房作胀。本月月经6月2日来潮,舌苔淡黄腻中 +剥,脉象沉细。 +【处方】当归12g,茯苓12g,青皮、陈皮各6g,制香附6g,旋覆花9g +(包),艾叶6g,狗脊12g,桑寄生12g,牛膝9g,益母草12g。 +水煎服,13剂。 +另:艾附暖宫丸20丸,早、晚加服各1丸。 +7月5日二诊:头晕腰痛,泛恶纳差;舌苔淡黄腻尖刺,脉沉细滑。此属 +肾虚肝旺,脾胃不和,治以疏肝益肾,健脾和胃,佐以活血调经。 +【处方】党参12g,茯苓12g,青皮、陈皮各6g,旋覆花(包)9g,山药 +12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灯心草3g,白芍9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6剂。 +另:益红片200片,每日3次,每次10片(自制)。 +12月31日三诊:月经分别于7月28日和9月16日来潮两次,末次月经11月16日,量中等,腹痛乳胀,泛恶纳差;舌苔薄黄尖红,脉象细滑。肝胃不 +和,肾阴又虚。拟以疏肝和胃,佐以益肾。 +【处方】柴胡6g,制香附6g,陈皮8g,姜竹茹9g,黄芩9g,桑寄生15g, +生地黄12g,菟丝子9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剂。 +四诊:1972年1月3日,月经月余未至,口淡无味,喜酸厌油,乳房作胀;舌苔薄黄,脉滑。尿妊娠试验阳性,现已怀孕。治在理气和胃,佐以 +益肾。 +【处方】生地黄12g,黄芩6g,桑寄生15g,苎麻根12g,姜竹茹9g,陈皮6g,川续断12g,紫苏梗6g,旋覆花(包)6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剂。以后继续调理,于1972年8月正常 +分娩。读案心悟 +本案患者之不孕症,症见月经后期,腰腹 +寒痛,属于肾阳虚而胞宫寒,经前乳胀,经期 +下腹胀痛,属于肝经气滞。其病因在于肝肾, +由于肝郁气滞,气滞则血亦滞,又肾气虚而命 +门火衰,不能温养冲任,以致寒凝气滞。故治 +拟疏肝益肾,温经散寒为主。以后随症加减, +以使肾气充盛,肝气条达,气血通畅,胞宫得 +暖,月经得调,故可受孕。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辨证治则】辨证为血瘀,瘀血阻于冲任胞宫。先拟活血化瘀,然后再拟益气调经。 +马某,29岁。2000年1月5日初诊。自述结婚6年未避孕不孕,平时月经后错,量少色暗,经前腹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月经后错,量少色暗,难以受孕,瘀血阻滞则经脉不利,经前腹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均为血瘀之象。 +【辨证】瘀阻胞脉。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5g,赤芍15g,五灵脂15g,蒲黄10g,肉桂12g,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3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1月20日二诊:服药后今日来月经,量多,腹胀,腹痛减轻,其他无不适;舌暗红,苔���白,脉细弦。生化汤加减。 +【处方】当归25g,川芎15g,桃仁15g,炮姜6g,炙甘草6g,川牛膝15g,丹参30g,益母草30g,枳壳15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1月27日三诊:服药后,其他无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加味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25g,川芎15g,赤芍、白芍各15g,熟地黄25g,大黄10g,川牛膝15g,金银花25g,丹参30g,枳壳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月15日四诊:服药后口干,其他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25g,川芎15g,赤芍15g,五灵脂15g,蒲黄10g,肉桂12g,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30g,丹参30g,柴胡15g,枳壳15g,三棱、莪术各 +15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月24日五诊:服药后,月经较前多,其他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四物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5g,赤芍、白芍各15g,熟地黄25g,大黄15g,川牛膝15g,金银花20g,丹参25g,枳壳15g,乌药15g,菟丝子2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10日六诊:服药后,其他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守上方加鸡血藤30g,10剂,水煎服。 +3月22日七诊:服药后,昨日来经,腰痛,其他无不适;舌红,脉弦。 +【处方】生化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5g,桃仁15g,炮姜6g,炙甘草6g,川牛膝15g,丹参30g,益母草30g,柴胡15g,延胡索15g,肉桂15g,枳壳15g,川续断25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9日八诊:服药后,其他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加味四物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5g,赤芍、白芍各15g,熟地黄25g,大黄15g,川牛膝15g,金银花25g,丹参25g,杜仲15g,枸杞子15g,枳壳15g,菟 +丝子2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26日九诊:服药后,其他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守上方加白术15g,陈皮15g,鸡血藤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9日十诊:服药后,月经仍未来,查尿HCG(+),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寿胎丸加减。桑寄生25g,川续断25g,菟丝子30g,黄芩15g,白术15g,知母15g,太子参25g,杜仲15g,枸杞子15g,麦冬25g,陈皮15g。 +10剂,隔日1剂。水煎服。解析 +妇人以血为主,经水乃血所化,血的化 +生源于脏腑安和,脏腑气血通调则经行正常而 +孕自成。若经期摄尘不节,余血未尽,内伤外 +感,或湿毒秽浊之邪内侵,致气血不调,瘀血 +阻滞而不能摄精成孕。 +本证型在临床常多见于西医的子宫内膜 +异位症。临床上本病的治疗,应重视“调经种 +子”,因“肾主生殖”,故“种子”,一般补 +肾为主。虚者补益脏腑,填补精血,调补冲 +任;实者调理气血,化痰祛瘀,治病的同时, +男女双方均须注意节房事以保养肾精,并掌握 +“氤氲的候”合阴阳,以利于成孕,还要注意 +情志因素对受孕的影响,《沈氏女科辑要》 +曰:“子不可以强求也,求子之心愈切,而 +得之愈难。”必要时,结合西医的检查手段, +做到辨证与辨病结合,以提高疗效。同时,使 +患者树立信心,坚持较长时间服药,切忌半途 +而废,不孕症患者求子心切,急盼效果,治疗 +一段时间不能生育时,往往多方求医投药,影 +响系统治疗,接诊时应交代病情,解释医理, +得到谅解,配合治疗。总之,要多方面综合调 +治,方能尽快取效。发现受孕后,采取必要的 +保胎安胎措施。 +【引自】王付.妇科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第五章子宫性不孕 +子宫具有储存和输送精子、孕卵着床及孕育胎儿的功能,宫颈形态和宫 +颈黏液功能直接影响精子上游进入宫腔。故子宫及宫颈在生殖功能中起重要 +作用。引起不孕的常见原因有宫颈与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畸形、子宫 +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影响 +受精卵着床。宫颈黏液分泌异常、宫颈炎症及宫颈黏液免疫环境异常,可影 +响精子通过,导致不孕。 +中医学认为形成此病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期产后房事不节,败精浊血 +混为一体;二是人流、剖宫产术后,损伤冲任及胞宫;三是邪毒侵袭稽留 +不去所致寒热湿瘀阻。不论何种病因,最终形成内异症的病理实质——血 +瘀。气为血之帅,血瘀日久,必然影响气机,导致气滞,气滞又反过来加 +重血瘀,气不通,血不行,如此反复循环,气与血相胶结,又与寒、热、 +湿等多种病理机制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令此病缠绵难愈。因此,“宿瘀 +内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瘀血宿积体内,使得脏腑经络气血不通,络道 +欠畅,胞宫失养,最终导致不孕的发生。【辨证治则】中气虚弱,元气不足。所以采用健脾益气、补肾养精组方用药。 +患者,28岁。夫妻婚后同居3年余未��,月经16岁初潮,周期36~60天1次,量多,持续7~9天干净。经妇科检查子宫发育不良,经输卵管通水检查示两侧输卵管通畅,经测基础体温为单相;于月经第20天检查子宫颈黏液,示羊齿状结晶型,并行B超检查证实无成熟卵泡发育,排卵功能异常,故而月经错后,诊为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患者精神不振,面以萎黄,肌肉消 +瘦,饮食欠佳,腰腿疲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处方】健脾补肾汤加减:炙黄芪30g,人参10g,炒白术20g,茯苓、当归、陈皮、山茱萸、枸杞子各10g,熟地黄30g,炒山药20g,肉苁蓉10g,肉桂 +8g。 +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6剂,月经来潮,量稍多,持续6天干净。食欲增加,体力增强,舌质转红,脉较前有力,自觉症状好转。初治得致,原方将人参减至6g,于月经干净后第1天续进12剂,服后症状消失,停药后受孕,足月顺产1 +女婴。 +6年后批准生育第2胎,发证后2年未孕,经西医妇科检查,诊为继发性不孕。于1998年4月又来就诊,经辨证后仍守上方治疗,服药10剂后受孕,于 +1999年3月足月顺产一男婴。现所生2胎均生长发育正常。解析 +中医学认为,受孕的根本取决于元气, +而元气的根本则在于脾胃。只有谷气上升,脾 +气升发,元气才能充足,为受孕创造必要的条 +件,如《傅青主女科》在种子篇中云:“孰知脾胃健而生精自易,是脾胃之气与血,正所以 +补肾之精与水也,又益以补精之味,则阴气自 +足,阳气易升……皆是生化之机,安有不受孕 +之理与?”寥寥数语,将其受孕机制论之透彻 +无遗。 +上方中炙黄芪补气升阳,与当归合用且能 +补血;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黄、 +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补肾养精,大 +补元气;陈皮理气,肉桂鼓舞气血,振奋清 +阳,诸药相伍,直达病所。而此类患者多属脾 +肾精血俱虚之症,则上方实为脾肾精血双补双 +养之剂,故若辨证明确,上方运用得当,临床 +确有较高疗效。 +【引自】张秀芹,袁义居.健脾补肾汤治愈不孕症29例.现代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1,9(23):23-25. +【辨证治则】肾虚型不孕。患者先天肾气不充,阳虚不能温煦子宫,子宫虚冷,以致不能摄精成孕。先拟温养肝肾,调补冲任,然后再拟补阴 +益精。 +卢某,女,30岁。婚后4年同居未孕,丈夫生殖系统及精液检查均正常。16岁月经初潮,量少,色淡,常延后10天左右,经期常伴头晕乏力,腰酸腿软,少腹不暖,食欲尚可。末次月经:2000年3月4日。曾在外院做输卵管通液术示基本通畅。子宫B超示卵泡发育不良,子宫稍小。腹部B超示子宫4cm×3cm×2.5cm。结论:子宫稍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前倾,较正常略小,活动可,无压痛,双侧 +附件正常。诊断:①月经延期;②原发性不孕。予以补肾种玉汤治疗。 +【处方】山茱萸12g,山药20g,熟地黄20g,党参15g,当归15g,白芍20g, +枸杞子15g,肉苁蓉12g,鸡血藤30g,菟丝子15g,鹿角霜25g,蛇床子15g。 +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第5天开始服,同时辅以己烯雌酚0.25mg,每晚1 +次,1个月经周期服20天;氯米芬50mg,每日1次,服5天。 +二诊:按上方服2个疗程后,月经正常,经量增,腰酸腿软减轻,唯感乏力。宗上方加黄精15g,继服2个疗程后,排卵期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月经第14天时,卵泡1.0cm×1.4cm,第15天时卵泡1.5cm×1.8cm。上方加丹参 +20g,泽兰10g,桃仁15g,香附10g。 +服5剂,水煎服,每日1剂。 +sQ9 +9月8日再诊,已停经48天,自述近日恶心,食差,畏冷,查尿妊娠试验 +阳性(早孕),于2001年5月顺产一健康男婴。读案心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不孕 +原因与肾脏密切相关。肾虚,先天肾气不充, +阳虚不能温煦子宫,子宫虚冷,以致不能摄精 +成孕;或精血不足,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不 +能成孕;或阴虚火旺,血海蕴热,亦不能成 +孕。针对病机,作者自拟“补肾种玉汤”治 +疗,随症加减,近几年共治疗该病百余例,均 +获得显著疗效。本方是在《景岳全书》毓麟 +珠、《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经验方》 +育麟珠的基础上化裁而来。 +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益阴为主 +药;四物汤合党参,补气养血、益冲任;肉苁 +蓉、菟丝子、鹿角霜有温养肝肾、调补冲任、补 +阴益精之功;佐以鸡血藤、川芎养血通络,促进 +排卵;蛇床子入肝肾二经,据临床报道,该药有促进卵泡发育功能。全方既温养��天肾气以生 +精,又培补后天脾肾以生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 +品,使肾精充足,冲任得养,故胎孕易成。 +【引自】单长蕴,张艳菊.补肾种玉汤治疗不孕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2,9(6):57.医案 +【辨证治则】脾肾阳虚导致卵巢功能紊乱而不孕。治宜健脾补肾、调和 +气血。 +赵某,女,30岁。1974年4月5日初诊。症状:婚后4年未生育。婚前月经后期,周期延长2个月。婚后第1年内行经3次,第2年仅行经1次,后停经2年。在某医院取子宫内膜检查,为卵巢功能紊乱。患者形体肥胖,现浮肿,腰腿酸软,畏寒肢冷,眩晕恶心,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白带夹血。近年来,体重由48kg增至75kg。经多方医治无效,已病休2年。脉沉而濡滑,舌质 +淡,苔白腻。诊断:原发性不孕症。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佐以调冲止血。 +【处方】潞党参30g,白术15g,桑寄生20g,菟丝子20g,杭巴戟天10g,淮山药20g,淫羊藿20g,仙茅15g,杜仲12g,枸杞子15g,当归10g,黄芪30g,仙鹤草30g,地榆炭10g。 +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10剂后病情好转。 +5月16日二诊:上方服1个月后,白带无血,肿消,腰酸腿软现象消失, +但月经未至。拟上方加减。 +【处方】潞党参30g,苍术10g,法半夏10g,桑寄生20g,菟丝子20g,杭巴戟天10g,淮山药20g,淫羊藿20g,仙茅15g,杜仲12g,枸杞子15g,当归10g,黄芪30g,糯米草根30g,白术15g。 +嘱1周6剂,连服4周。月经来潮。 +6月27日三诊:服上方20余剂,体重减轻,月经来潮,但量少,其余症状 +均见好转。 +【处方】潞党参30g,白术15g,桑寄生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紫河车粉3g,杭巴戟天10g,淮山药20g,仙茅15g,杜仲12g,枸杞子15g,当归10g,黄芪30g,糯米草根30g。 +嘱1周6剂,连服4周。 +疗效:月经按期而至,色量均正常。体重由75kg逐渐减至63kg。不久受 +孕,足月顺产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本例因禀赋素弱,肾气不足,命门火衰, +不能下暖膀胱,上温脾阳,故小便清长,大便 +溏薄。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湿邪泛溢,则肌 +肤浮肿。脾虚则生化之源不足,血海不满,故 +经闭不行。脾不化湿,湿聚为痰,痰湿内阻, +升降失宣,清阳不升,则头晕恶心。加补骨 +脂、紫河车粉益肾养精,苍术、法半夏燥湿化 +痰,糯米草根健脾消肿。全方共奏温肾益精、 +健脾除湿、调和气血之功。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气血两虚型不孕。所以采用补气血,滋肝肾,调经化瘀 +之法。 +周某,女,42岁。1964年8月7日初诊。患者婚后多年不孕。经四川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严重贫血,子宫膜增生过长,兼有白果大小子宫肌瘤。畏 +寒肢冷,腹部不温,面色萎黄,体困乏力,食少眠差,短气懒言,腰痛, +◎⑥ +小便频数不禁。月经过频量多,期长不净,白带多。脉迟缓。舌质淡,苔 +薄白。 +【处方】参芪菟鹿饮:党参24g,生黄芪6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冲服),白术9g,肉桂9g,杭巴戟天12g,益母草24g,桑螵蛸9g,鸡内金9g,生龟甲30g(先煎2小时),磨虫9g,炒蒲黄9g,仙鹤草60g, +阿胶珠9g(冲服),冲服槟榔6g,木香9g。 +1周6剂,连服4周。 +10月8日二诊:上方连服2个月后,诸症悉解。精神好转,面色红润,月经按期而至。但仍未受孕。脉平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补气血,滋肝肾, +调经化瘀。 +【处方】参芪菟鹿饮:党参24g,生黄芪6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鹿角胶(冲服)15g,白术9g,杭巴戟天12g,益母草24g,鸡内金9g,生龟甲(先煎2小时)30g,靡虫9g,炒蒲黄9g,仙鹤草60g,阿胶珠(冲服)9g,槟 +榔6g,木香9g,化症回生丹(冲服)9g。 +1周6剂,连服4周。疗效:患者服上方未完,于12月怀孕,足月产子。产 +后体质好转。读案心悟 +本病例属气血两虚型。治宜补气血,滋 +肝肾,调经化瘀。以王老参芪菟鹿饮为主方。 +《医学纲目》说:“求子之法,莫先于调经。 +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行必或前或后,或多 +或少,或将行腹痛,或行后腹痛。其经或紫或 +黑,或淡或凝而不调,则气血乖争,不能成孕 +矣。”可见古人是把调经种子,并为一谈。而 +作者从临床实践所得的结论,种子必先调经, +是专指气血两虚,冲任虚损的不孕症而言。其 +他不孕的原因,不在种子,而在调经的范围 +之内。【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弦,均为肝肾阴虚有热之象。故 +治以滋养肝肾为主。 +张某,女,32岁。1973年9月14日初诊。主诉:流产后2年未孕。现病史:流产后2年未孕。月经延期,量少,腰膝酸痛,心烦,手足心热��脉细 +数,舌质红。中医诊断: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处方】一贯煎合调肝汤加减。北沙参25g,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12g,制何首乌20g,枸杞子15g,山药20g,山茱萸15g,熟地黄10g,炒川楝子10g,女贞子15g,全瓜萎皮12g。 +1周6剂,连服4周。 +二诊:服上方20余剂后,心烦、手足心热消失,腰膝酸软减轻,但月经 +尚未正常。 +【处方】沙参25g,生地黄15g,白芍12g,熟地黄10g,制何首乌20g,穿山甲(代)10g,炒川楝子10g,山茱萸15g,山药20g,枸杞子15g。 +1周6剂,连服4周。 +疗效:月经正常,不久受孕,足月顺产一男婴。读案心悟 +本例患者曾经流产,戕伤气血,损及肝 +肾,肝肾亏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空 +虚,蓄溢失常,故见月经延期、经来量少。肾 +主骨,肝肾亏虚、经脉失养,故腰膝酸痛。方 +@2以沙参、山药、女贞子滋阴益肾;以全瓜萎皮退 +虚热;当归、白芍、何首乌养血柔肝;山茱萸、 +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而调冲任。二诊心烦、 +手足心热消失,腰膝酸软减轻,但月经尚未正 +常,故去全瓜蒌皮,加穿山甲(代),方中川楝 +子、穿山甲(代)合用,通经调达输卵管之气, +使之通畅,而对肝肾阴虚不孕有效。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肝肾两虚,精血不足,导致不孕。治宜温养肝肾,佐以补 +血生精。 +苏某,女,30岁。1977年4月22日初诊。1974年春节结婚,婚后每年有2~3个月共同生活,性生活一般,迄今未孕。经行周期基本正常,但量少,色暗红,持续3天干净,经将行乳头痒感。平时少量带下,色白质稀,夜寐欠佳,寐则多梦,甚或梦交,胃纳一般,大便正常,小便淡黄。脉细弦,苔薄白,舌质红,舌中有裂纹。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桃核大,活动,两侧附件(-)。印象:原发性不孕;子宫发育不 +良。诊断:不孕症。 +【处方】菟丝子18g,当归身9g,白芍9g,覆盆子12g,党参15g,白术9g,芜蔚子9g,枸杞子9g,蛇床子3g,淫羊藿15g,合欢皮9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9剂。以羊肉适量做饮食疗法,每周3次。 +5月11日二诊:药已,精神好,尤以吃羊肉之后,睡眠甚佳,脉舌 +如平。 +某医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子宫右倾,并稍向右旋转,右侧输卵管显影,但扭曲及粗细不等,左侧从角部未见造影剂充盈,24小时后,右 +侧伞部见造影剂堆积,盆腔内无散在造影剂。印象:右侧输卵管部分阻塞及左侧输卵管梗阻。 +根据脉症及造影结果,拟采取温补通络法。守初诊方加苏木9g,路路通9g,泽兰9g,莪术3g。每日1剂,水煎服。继续羊肉适量做饮食调养,每周 +2~3次。 +1978年1月2日三诊:隔日1剂水煎服上方,从不间断,现精神良好,经行 +周期正常,脉舌如平。仍守温补通行之法。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五灵脂5g,蒲黄5g,没药5g,千姜3g,肉桂丝2g(后下),小茴香2g,延胡索9g,益母草15g,路路通10g。 +隔日1剂水煎服。 +8月23日四诊:上方连续服100多剂,诸症消失。8月17日在某医院做输卵管通水术:两侧输卵管通畅。8月23日在某学院附院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其结果报告所见子宫外形正常,壁整齐光滑,两侧输卵管通畅,24小时后所见腹部已有大量的碘油散开,较均匀分布。但阴道较浓。印象:双侧输 +卵管通畅。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神色、形态及脉搏、舌苔正常。停用化瘀通行 +之品,改用补肾养血为主,促进气血的恢复而易于摄精。 +【处方】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北黄芪15g,当归身9g,白芍9g,益母草9g,荆芥3g,炙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自此之后,即停止服药,以血肉之品调养 +之,当年11月即怀孕。解析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则精血不 +足,冲任失养,胞脉不通,故虽婚而不孕。治 +以温养肝肾,补血生精之法以培其本,尤其以 +血肉有情之羊肉作为饮食调养,既可温养,又 +能补血。在补养的基础上,又用干姜、肉桂、 +失笑散等温化通行,标本俱治,血足气旺,胞 +脉通畅,疗效遂愿。【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脉证合参,其不孕者,为阴亏热扰,胞宫被灼之故。治拟清热养血、益阴补肾。 +宋某,28岁。1974年9月26日初诊。婚后4年,未曾有子。自13岁月经初潮起,即先期而下,血量偏多,经前面红潮热。近3年来,月经一月两行,血量益多。诊见形体羸瘦,面颊微红,舌赤乏津,苔白中黄,脉弦滑稍数。诊断为热灼胞宫症。 +【处方】生地黄、藕节各30g,白芍、麦冬各15g,牡丹皮、茜草根、地骨皮各12g,阿胶(烊化)、胡黄连、黄芩各9g。 +每日1剂,水煎服。嘱其于经前连服6剂。药后月经周期延至21天,经前面热已解,血来依然量多,宗原意略事增损,去胡连、地骨皮,加生龙骨、生牡蛎、墨旱莲各30g。嘱每于经前连进5剂。又服药2次,月经周期恢复为27天,血量基本正常。再拟下方,清除余邪,以冀冲任相资,举之成孕。 +【处方】生龙骨、生牡蛎、熟地黄、墨旱莲各30g,山药、莲子、白芍、 +女贞子各15g,阿胶(烊化)、芜蔚子、黄芩、枸杞子各12g。 +患者服药22剂后,诸恙蠲除,继即有孕。读案心悟 +宫寒不孕者固然居多,但因血分热盛, +胞宫被灼而致不孕者亦屡见不鲜。素体阳盛阴 +亏,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使血分热盛,灼伤 +胞宫,阴阳乖争,冲任失调,故难以重身。症 +见月经先期,血来量多,面红潮热,苔黄乏 +津,脉略数。常用生地黄、墨旱莲、麦冬、白 +芍、牡丹皮、地骨皮、黄芩、胡黄连、阿胶等 +清内热,养阴血。使阴平阳秘,冲任和资,经 +脉调畅,则胎孕有期。 +【引自】赵国栋.妇科病药方大全.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辨证治则】辨为癫瘕,证属气滞血瘀,瘀痰郁结,积聚胞中。治以活血化痰、散结消癫。 +王某,女,32岁。1964年7月10日初诊。结婚8年一直未孕,男方检查生育系统正常。患者患子宫肌瘤6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色红,有小血块,末次月经6月29日来潮,8天净,腰脊酸楚,腹闷痛,神疲乏力,情志抑郁,夜寐欠佳,白带量多,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弦。妇科检查: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后位,宫体如妊娠2个月大小,质硬,触及3个约2cm大小的结节,无压痛,附件正常。诊为子宫肌瘤性不孕。 +【处方】海藻消癥汤加减:丹参、黄芪各30g,桂枝、牡丹皮、赤芍、当归、香附各10g,夏枯草、海藻各15g,浙贝母、山慈菇各12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嘱连服20剂。 +7月21日月经来潮,经量中,色红,有少许小血块,无腹痛,5天净,精神转佳。妇科检查:子宫如妊娠40天大小。继服上方治疗10个月后。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4~5天,经量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 +小。10月25日B超检查已孕。读案心悟 +子宫肌瘤属中医学“瘢瘕”范畴。秦老 +认为妇人瘢瘕,乃因气、血、瘀、痰互为胶结 +凝聚而成。子宫肌瘤多因脾肾不足,气血失 +调,血行迟滞,水湿停蓄,瘀痰流结于胞中, +积久成瘢;瘢积停聚,经脉闭阻,气机不畅, +导致恶性循环,终成顽疾。治法上主张以活血 +化痰、散结消瘢为主。常用经验方海藻消瘢汤 +加减治疗。方中丹参、赤芍、牡丹皮、当归活 +血化瘀,海藻、浙贝母、山慈菇、夏枯草消痰 +散结,桂枝、香附温经通络,黄芪、甘草补中 +益气且助海藻散结消瘢。全方具有活血化痰、 +散结消瘕、扶正祛邪之效。若伴经量过多者, +则随证配伍清热凉血、补气摄血或化瘀止血之 +品,以减少经量。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损伤脏腑,冲任失调,气机阻滞,湿浊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胞络,与瘀血相结,积而成癫。故以益气活血、软坚消瘕为主要治则。 +林某,32岁。1992年5月2日来诊。患者于1990年3月因异位妊娠手术,术后月经基本正常,一直未再怀孕。自述在3个月前发现右侧卵巢囊肿,经抗生素治疗3个月未见缩小。因拒绝手术,故要求中药治疗。月经量中等,色暗红,白带量少,末次月经为4月24日。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常大,右侧附件触及囊性肿块,如2个月妊娠大,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未见占位光团,右侧卵巢6.9cm×6.3cm,无回声暗区,包膜完整,边 +界清晰,提示右侧卵巢囊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诊为癥瘕。 +【处方】黄芪消癥丸:黄芪、丹参、半枝莲、益母草、夏枯草、黄药 +子、生牡蛎、三棱、莪术、赤芍、延胡索、炒蒲黄、香附、山楂各等份。 +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烘干密封备用。每次10g,每日3次,经期停服。6月5日复诊,两侧附件正常,再予补肾中药调理,3个月后怀孕,足月顺 +产一女婴。读案心悟 +卵巢囊肿属中医学“癥瘕”范畴。 +方中黄芪补脾益气,利水消肿,具有调 +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 +用;丹参活血养血、调补冲任;黄药 +子、夏枯草、生牡蛎清热化痰,消散痰 +核坚结;益母草活血化瘀,与黄芪配 +合,利水消肿,引痰湿从溺而���;三 +棱、莪术、赤芍、延胡索、蒲黄、香附 +理气行滞、善消瘢瘕;半枝莲清热消 +瘀,同夏枯草、莪术、赤芍一样,具有 +消炎、抗癌作用。全方有益气活血、理 +气化瘀、软坚消痰之功。俾使瘀血化, +气机调,瘢瘕消,正不伤。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辨证治则】脏腑功能失常,气机不调,痰湿凝聚所致。先拟补阳填 +精,然后再拟散寒化痰。 +孙某,36岁。1990年4月6日因下腹部坠痛4天初诊。婚后8年未孕,月经周期规律,经量较少,色暗无块,经期淋漓9日方净。近4年来经常下腹坠痛,腰酸,经期症状加重,得温症减,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B超检查:子宫大小,形态均正常,子宫左前方可探及6.4cm×5.4cm×4.6cm的暗区,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提示左侧卵巢囊肿。 +【处方】消囊肿合剂:熟地黄、当归各12g,鹿角胶、肉桂、白芥子、麻黄、炒桃仁、三棱、海藻、陈皮各10g,菟丝子、夏枯草各20g,乳香、没药各6g。共制成合剂。 +服消囊肿合剂50mL,每日2次,连服10天。4月17日复查B超:于子宫左前方可探及3.1cm×3.2cm×2.7cm的暗区。自觉症状完全消失。5月2日月经来潮,量较前有增,持续5天净,经期无任何不适。1年后随访产下一健康 +男婴。读案心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往往在 +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扭转,少数可发生恶变, +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 +主。瘢瘕积聚,每多痰凝血瘀为患。所以消囊 +肿合剂恰中本病之病机。方中熟地黄、鹿角 +胶、菟丝子、当归以温肾补血;肉桂温命门助 +阳散寒;三棱、莪术、夏枯草、桃仁活血祛瘀 +散结;白芥子、陈皮化饮除痰;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少用麻黄鼓舞阳气,通达表里。故该 +方能起到精血充、阳气振、阴寒去、痰滞除的 +作用,实乃温阳补肾、化痰软坚、散结消瘀, +治疗卵巢囊肿之良方。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为先天禀赋不足所致。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兼顾他脏。 +王某,女,27岁。199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婚后5年未孕,劳累后腰痛腿酸,月经后期,量少,经色暗红,夹有少量血块,经期小腹有凉感。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隐痛。舌质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双尺尤甚。1年前曾在县人民医院采用周期疗法(口服己烯雌酚、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3个月,效果不显。B超检查:子宫大小约5.3cm×4.0cm×2.8cm,子宫发育不 +良。根据以上病史、脉症和B超检查分析诊断为子宫性不孕。 +【辨证】肾虚兼寒凝血瘀。 +【治法】补肾为主,佐以温经祛瘀。 +【处方】育宫汤加减:紫河车粉(冲)6g,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桑葚、山药、酒白芍各15g,巴戟天、当归、炒艾叶各10g,小茴香、肉桂、 +红花各8g,甘草9g。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上方连续服药2个疗程,腰痛腿酸大减,复查B超:子宫大小约6.2cm×4.4cm×3.0cm。又续服上方10剂,诸症消失,月经如期而至。B超检 +查:子宫大小约6.7cm×4.5cm×3.5cm。 +12月6日复诊:诉11月份月经未来潮,查尿妊娠试验阳性。于1996年8月4 +日顺产一男婴。 +@⑥?2?解析读案心悟 +子宫中医也称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 +儿。《素问·奇病论》谓:“胞脉系于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发育和生殖,故肾与 +胞宫关系极为密切。若肾气虚衰,则可影响子 +宫发育。据临床观察,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多具 +有腰痛腿酸、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之肾气虚衰 +症状。 +本方以淫羊藿、巴戟天补肾壮阳;枸杞 +子、桑葚滋肾阴而生精血;当归、白芍补血养 +阴;山药益肾健脾;艾叶暖气血而温经脉;菟 +丝子既可补肾阳,又可益肾阴,具有温而不 +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为平补肝肾之良药;紫 +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据药理实验证实, +本品含有女性激素、助黄体酮、类固醇激素、 +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另据药理研 +究,淫羊藿有提高雌激素水平,促排卵和改善 +卵巢功能的作用,故以本方加减治疗子宫发育 +不良疗效显著。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辨证治则】据脉症合参,属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拟以疏肝理气、活 +血化瘀之剂,经调冲任。李某,女,30岁。结婚3年多不孕。近1年来,月事不调,前后无定期,经色紫暗,有块,少腹经常隐痛,经前尤甚,白带较多。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宫体小,后位。给予己烯雌��、黄体酮等药治疗未效。于1977年7月3日由大队保健站介绍就诊。患者面色无华,两胁胀痛,经前乳房憋胀,少腹畏寒喜暖,两侧有肿块,压之有疼痛及憋胀感。经前白带较多。口唇微紫,舌质稍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小茴香4.5g,醋延胡索9g,没药9g,当归12g,木香6g,肉桂6g,赤芍9g,蒲黄12g,五灵脂9g,香附9g,丹参9g,炮姜3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经前服连服3剂。 +7月9日二诊:上药连服3剂后,乳房憋胀大减,行经腹痛明显好转,初时仍有血块,后3日经色转正常。少腹肿块压痛感减小,白带量减少,自觉胸腹舒适,脉象和缓。以原方去没药加紫石英18g,川芎6g,淫羊藿12g。嘱下次经期前再进3剂,以观后效。患者遵嘱,连服3剂后,不久即怀孕,足月生一男婴(后因病而夭折),后又痛经复作,时过年余不孕。嘱仍按前方再服2 +剂,痛经愈,现已怀孕3个月余,体质较健。读案心悟 +不孕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分生理性和病理 +性两类,先天发育不全所致者为生理性不孕, +非药物所能治疗;后天因病邪而致者,为病理 +性不孕,多可获愈。病理性不孕其因亦多,常 +见有肾虚、肝郁、血热、虚寒、痰湿等。本例 +患者根据其两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少腹畏 +寒喜暖及脉沉弦等,系肝气郁滞,肾阳不足, +由于肝肾同病,进而导致冲、任失和。冲主 +血,任主气,气血失调则血脉瘀滞,加之肾阳 +不足,下元失于温煦而致宫寒,导致不孕。上 +方意在疏肝化瘀,并以肉桂、小茴香、炮姜等 +Q2:药温经散寒,补肾助阳,数剂后则气血畅通, +阴寒消散,诸症尽消而受孕。此种类型的不孕 +患者,临床较多见,本人曾以此方为基础,临 +床加减治愈多例,但必须明辨证型,详审病机 +而定化裁。 +【引自】赵国栋.妇科病药方大全.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辨证治则】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分阶段论治,调肝益 +肾,清热疏化为先,疏冲促孕为后。 +王某,女,38岁。初诊2006年2月25日。结婚8年未避孕未孕。初诊:患者30岁结婚,未避孕未孕至今,经来尚准,量较多,夹小血块,色红,无痛经。2003年8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双侧输卵管通液通畅。2005年试管婴儿失败,之后常感小腹隐痛,行经时腰酸腿软。末次月经:2月23日,未净。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稍短。舌质淡暗,边尖暗红,苔黄厚腻,脉细软。经汛尚准,14岁初潮,周期7天/27~28,量偏多,无痛经。专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轻糜;宫体中位,饱满;二侧尚软。近期B超提示子宫腺肌病。内分泌检查正常。男方2005年5月20日查卵磷脂小体(+++),精子活动率30%(<70%)。精子计数20×10°L[(100~150)×10°9L]。诊其为不孕症(子宫肌腺病)。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并手术治疗,术后小腹隐痛,为肝肾耗损,邪伤冲任,湿热内蕴,冲任气滞所致,热瘀 +胶结,故见舌质淡暗,边尖暗红,苔黄厚腻。 +【辨证】肝肾不足,湿热蕴积,冲任气滞。 +【治法】疏肝养血,清热疏化。 +【处方】全当归15g,丹参20g,赤芍12g,柴胡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红藤12g,刘寄奴12g,制香附12g,川续断12g,桑枝、桑寄生各12g, +丝瓜络12g,石菖蒲9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8日二诊:末次月经:3月25日,6天净,推迟3天,今基础体温未升,小腹胀时作。舌淡边尖红,苔黄腻,脉弦细数。考虑自试管婴儿术后邪侵冲 +任,气机不利。仍拟清热疏化,通利冲任。 +【处方】蒲公英20g,红藤20g,紫花地丁15g,败酱草15g,柴胡6g,延胡索6g,川楝子12g,制香附12g,王不留行15g,刘寄奴15g,路路通15g,桑 +枝、桑寄生各12g,丝瓜络12g。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四诊:均服上方。 +五诊:上方调治后,末次月经:4月20日,量较前略减少,经血不畅,经前双侧下腹疼痛,时有灼热感,腰酸好转。基础体温改善,典型双相,高温 +相11天。舌偏红,苔根黄腻,脉细软。拟月中求嗣,治拟疏冲促孕。 +【处方】党参、丹参各20g,当归15g,川芎6g,牡丹皮12g,巴戟天12g,淫羊藿12g,石菖蒲9g,石楠叶9g,蛇床子9g,柴胡6g,路路通12g,娑 +罗子12g,王不留行15g,川楝子12g。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月经第14天、15天同房。10个月后随访患者 +已孕3个月。读案心悟 +患者数度手术后,肝肾耗损,经量 +偏多,气血两亏,故见腰酸腿软,脉细 +软,输卵管造影通畅,治疗分2个阶段, +先予滋补肝肾,养血调经,参芪四物加 +味;待冲任得润,胞宫充盛,基础体温 +转为典型双相后,进入第2阶段,��补肾 +助孕为法。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医案【辨证治则】此为肾气虚,冲任失调,脾气虚,水湿不化,复感邪毒,内外合邪而致不孕。治以理气健脾、补肾调经。 +谢某,女,29岁。2003年7月17日初诊。因结婚5年,继发不孕4年余而就诊。 +1998年11月结婚同居,1999年4月孕43天后,行药物流产术。至今未孕。2002年于市医院查:宫颈糜烂Ⅱ度,用保妇康栓,沙棘子油栓未效。于2003年4月于本院行激光治疗,现已痊愈。月经史:15岁初潮,5~7天/30~50天,量中,色正常,血块(±),无痛经。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察其舌淡,苔少薄白,脉弦滑较大无力。诊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脾肾气虚,湿毒内蕴。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通络祛瘀止痛。 +【处方】理冲汤加减:党参25g,白术15g,茯苓25g,黄芪30g,山药25g,三棱15g,莪术15g,败酱草25g,薏苡仁25g,川牛膝15g,车前子15g,桂枝15g,蜈蚣2条,土鳖虫10g,鸡血藤50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细辛3g,通草15g。 +4剂。水煎200mL,灌肠,每日1剂。后怀孕生子。 +读案心悟 +本病例为一继发性不孕症,根据其临床表 +现及舌象脉象辨证为脾肾气虚,湿毒内蕴证。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 +成孕;脾虚水湿不化,复感邪毒,相互搏结, +阻于冲任、胞宫,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冲 +任阻塞,故小腹时痛;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 +纳少,时恶心。治以理冲汤加减,方中党参、 +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益气健脾;三棱、莪 +术、败酱草破瘀消瘕,解毒散结;薏苡仁、车 +前子清热解毒,利湿散结;川牛膝补肾调冲; +桂枝温通经脉;蜈蚣、土鳖虫类搜剔,畅通胞 +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理冲任。穿山甲、皂 +角刺、通草疏通胞络,破瘀消瘢,细辛温通经 +脉。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化湿通络 +止痛之功。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杨)( +【辨证治则】不孕症,脾肾气虚,邪毒内蕴证,治以健脾益肾,解毒活 +血化瘀。 +尹某,女,29岁。2005年4月11日初诊。结婚1年半,继发不孕1年。2003年9月结婚后,避孕套或体外排精避孕,半年后解除,未避孕至今未孕。婚前于3年前异位妊娠1次,药物保守治疗而愈。丈夫春节前在某医院查精液常 +规正常。月经史:13岁初潮,现周期4~5天/30~40天,量中,色深红,血块(+),宫体压痛(++)。末次月经:3月19日,量色同前,5天净,现处周期第24天。8岁患肺结核,经治而愈。10岁行阑尾切除术。妇科检查:宫体压痛(++)。察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略滑无力。诊为不孕症 +(继发性不孕症),此为脾肾气虚,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 +【辨证】脾肾气虚。 +【治法】健脾益肾,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理冲汤加减:党参25g,白术15g,黄芪30g,山药15g,三棱15g,莪术15g,败酱草25g,薏苡仁25g,川牛膝15g,车前子15g,桂枝15g,茯苓25g,细辛3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通草15g,蜈蚣2条,土鳖虫10g,鸡血藤50g。 +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以理冲汤加减口服后,症状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不断提高,效不 +更方,故投原方灌肠,使中药直达病所,促进炎症吸收,并灸疗神阙穴。 +【处方】党参25g,白术15g,黄芪30g,山药25g,三棱15g,莪术15g,败酱草15g,薏苡仁25g,川牛膝15g,车前子15g,桂枝15g,茯苓25g,细辛3g,皂角刺10g,穿山甲珠10g,通草15g,蜈蚣2条,土鳖虫10g,鸡血藤 +50g。 +4剂,水煎200mL,灌肠,每日1剂。后产下一子。读案心悟 +本案例系不孕症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 +及舌象脉象辨证为脾肾气虚,邪毒内蕴证。脾 +气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冲任二脉不能相 +资,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肾气虚则先天之 +真阴不足,冲任失调,两精不能相合,而致不 +孕。治疗以健脾益肾、解毒活血化瘀,以理冲 +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 +益气健脾;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败酱草、薏 +苡仁解毒散结,除湿消肿;通草、穿山甲、皂角刺、蜈蚣、土鳖虫疏通胞络,破瘀消瘢;川 +牛膝补肾活血;车前子利湿消肿;桂枝、细辛 +祛瘀通阳;鸡血藤养血活血。全方共奏补肾健 +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8剂后症状缓 +解,继以原方水煎灌肠加强疗效而孕。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辨证治则】不孕症,肝肾阴虚,邪毒内蕴证,治以清热化湿、活血 +通络。 +刘某,女,25岁。2000年5月11日初诊。结婚1年半,继发不孕。1998���11月结婚,婚后未避孕未孕已1.5年,婚前于1997年7月孕30余日行药物流产术后清宫。月经史:13岁初潮,周期7~8天/30~40天,量多,色鲜红或暗红,有块,伴腰腹痛。末次月经3月13日,周期43天,量少,色鲜红,无块,持续5天净,净后近2个月未行。宫内膜病理:子宫内膜增生反应差。丈夫精液常规:精子数略少,活力活率偏低。察其舌质红绛,苔少薄黄,脉弦滑。支原体检查(十),诊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此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邪毒内蕴,阻于冲任、胞宫。阴虚生内热,内外 +合邪而致不孕。 +【辨证】肝肾阴虚,邪毒内蕴。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处方】柏子仁丸加减:丹参25g,赤芍15g,牡丹皮15g,生地黄25g,熟地黄25g,怀牛膝15g,车前子15g,枸杞子25g,当归15g,白芍25g,菟丝 +子20g,覆盆子25g,柏子仁15g,甘草10g。 +4剂,水煎200mL,灌肠,每日1剂。并灸疗神阙穴。 +复诊: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支原体(-)。现停经43天,恶 +心不欲食,考虑为早孕,尿HCG(+)。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故拟保阴煎加减。 +【处方】当归15g,白芍25g,熟地黄25g,生地黄25g,山药25g,山茱萸20g,白术15g,黄芩15g,黄檗10g,菟丝子20g,桑寄生25g,川续断15g,阿 +胶(烊化)15g,甘草10g。 +4剂,水煎服,每日1剂。8个月后产下一男婴。读案心悟 +本例为一继发性不孕症合并无排卵型月 +经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辨 +证为肝肾阴虚。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 +失调,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精亏血少, +故月经后期,肾虚则腰痛。故以柏子仁丸加 +减治疗,方中丹参、当归、赤芍活血通络; +牡丹皮、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黄、 +熟地黄、白芍养血和营;怀牛膝、枸杞子、 +菟丝子、覆盆子补益肾精;柏子仁养心安 +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补肝肾、养 +血调经、活血通络之功,配合灸疗神阙穴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好转,冲任二 +脉相滋而孕。复诊确诊已孕,故拟以保阴煎 +加减治疗。 +方中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养血 +敛阴;山药、白术健脾益气;山茱萸、菟丝 +子、桑寄生、川续断补肾安胎;黄芩、黄檗 +坚阴安胎;阿胶滋阴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之效。 +【引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辨证治则】不孕症,气血不足,肾亏证,治以益气养血、益肾通络。 +黄某,女,28岁。2005年7月9日初诊。药物流产刮宫后3年不孕。2002年12月药物流产后,2003年初因药物流产不净做清宫术后半年中,月经先后不定期。自2003年年底开始月经延期,约2个月一行,经量少。2005年5月在妇婴保健院做HSG显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现已经2个月未行经。察其舌 +嫩,舌苔薄白,脉缓。诊其为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肾亏证。此为气血不足,肾亏,胞脉瘀阻。 +【治法】益气养血,益肾通络。 +【处方】嗣宗汤加减:柴胡9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川芎9g,当归9g,白芍9g,熟地黄15g,淫羊藿15g,金银花9g,连翘9g,益智仁15g,肉苁蓉9g,巴戟天9g,黄芩9g,生甘草9g,女贞子9g,桑葚9g,制黄精9g,太子 +参30g,生黄芪30g,大枣5枚。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仍未行经。尿妊娠试验阴性。舌嫩,苔薄黄,脉缓弦滑。此为脉络瘀阻,气血不畅。应先拟活血通经为主,方以桃红 +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尾9g,川芎9g,赤芍、白芍各9g,熟地黄15g,川楝子9g,延胡索9g,桃仁9g,丹参9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金银花9g,连翘9g, +槟榔9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针灸: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其中血海、三阴交、足 +三里温针,2壮。 +三诊:7月22日月经来潮,经量较过去增多,无特殊不适。舌嫩,苔薄,脉缓。为月经潮而欠畅。再拟活血通经,方以四物通络汤加减。 +【处方】当归尾9g,川芎9g,赤芍、白芍各9g,熟地黄15g,川楝子9g,延胡索9g,桃仁9g,丹参9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金银花9g,连翘9g,槟榔9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针灸: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其中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温针,2壮。 +四诊:药后月经已净4天,无特殊不适。要求调经。苔淡黄,脉缓。此为月经已净,气血不足,肾脏亏虚。拟益气养血,益肾调冲助孕,方拟嗣宗汤加减。 +【处方】川芎9g,当归身9g,熟地黄15g,制香附9g,枸杞子15g,五味子6g,覆盆子9g,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30g,党参15g,生黄芪15g,菟丝子9g,补骨脂9g,肉苁蓉9g,巴戟天9g,炒白芍9g,延胡索9g,大枣5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针灸: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温针,每穴2壮。连续服加减嗣宗汤近2个月,于2005年10月做血液HCG(+)。经怀孕5个月。 +读案心悟 +该患者药物流产并刮宫后3年未孕,月经量少且延期,苔薄,舌嫩,脉象缓软乃气血不足,肾元虚亏,胞络受阻。先拟益气养血,补肾通络治之,以活血通经法催经,经行后再拟补肾补元,以调补气血法调冲,结合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益脾肾,调中焦。如此针药结合,数载不孕症,经几个月调治,而获喜果。 +【辨证治则】肝肾亏虚导致宫腔粘连、双侧输卵管不通、月经量少等。治拟疏肝补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曹某,女,30岁。2007年4月20日初诊。主诉:婚后4年,2年前人工流产术后未能再孕。现病史:平素月经周期正常,2年前妊娠60余天,行人工流产术,以后未能受孕。月经量极少,色暗,无血块,点滴即净,经来小腹坠痛。多次B超提示子宫内膜偏薄。曾服中西药无效再次求治。末次月经4月16日,1天净。左HSG(60%泛影葡胺):子宫充盈不完全,造影剂进入淋巴血管系统,20分钟再次摄片,未见造影剂弥散。脉微滑,舌暗红, +苔黄。西医诊断:①继发性不孕症;②宫腔粘连;③双侧输卵管不通;④月经量少。 +治疗:口服罗红霉素,每次150mg,每日2次,连服4天。禁房事2周,禁 +盆浴。消癥液灌肠,每次250mL,每日1次,连用14天。 +二诊:2007年5月15日复诊时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痛,下坠。常规消毒行宫腔分离术,即刻经血排出量多,50mL,小腹下坠,闷胀痛有缓解。即上避孕环。口服清宫合剂,每次175mL,每日3次,连服3天(经期服)。禁房 +事2周。 +三诊:6月27日就诊时,告知月经于6月15日来潮,来5天,量增加,血块增多,现经净后8天,脉微滑,舌暗红,腹胀。做三联治疗(阴道超导光波治疗60分钟+鱼腥草注射液8mL子宫穴注射+丹参注射液20mL入液体250mL静 +脉滴注)10天。10天后改用消癥液,保留灌肠。经来第1天口服清宫合剂,每次175mL,每日3次,连服3天。 +四诊:治疗3个月后,于9月9日月经净后3天,行取环术,用消癥液保留灌肠20天,经来服清宫合剂。经净后3天,行宫腔用药,丹参注射液45mL,手术阴道出血停止后,可继用消癥液保留灌肠10天。连续治疗2个月后,月经于10月29日来潮,5天净,量、色、质正常,白带分泌物较少,小腹冷,脉沉细,舌淡红。治法:中药汤剂口服。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15g,赤芍15g,巴戟天10g,仙茅10g,淫羊藿10g,菟丝子15g,艾叶10g,香 +附15g,紫石英15g,川牛膝10g。 +10剂,2日1剂。11月7日测基础体温,B超监测卵泡有排卵。嘱其适时 +同房。 +五诊:12月14日就诊,末次月经未能来潮,基础体温曲线高温。B超示:宫腔内可见29mm×15mm妊娠囊,未见胎芽。要求保胎服中药,予安胎饮加 +味。2008年7月正常生一健康男婴。读案心悟 +该病例以月经量少、继发不孕2年为主 +诉,曾服中西药治疗无效再次求治。其以前治 +疗以内膜损伤、肝肾虚月经量少而施,左、右 +归丸加味治疗半年余未能改善症状。通过B超 +发现子宫内膜显示不清,有可能为人工流产术 +导致宫腔粘连,建议做HSG。摄片确定子宫 +充盈不良,但大量造影剂进入血管及淋巴管逆 +流,二片示腹腔未有任何造影剂,故明确诊断 +为宫腔粘连、双侧输卵管不通。故先用消瘢液 +保留灌肠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经来用清宫 +合剂,促进子宫排泄,经来第1天宫腔分离, +有大量瘀血排出,即上避孕环。2周后继用三 +联治疗,配合保留灌肠及经期用药,重复治疗 +3个月。后行宫腔用药3次,输卵管通畅。促孕 +选用益肾补养气血的八珍汤加味。实践证明, +只要合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确定解决疾病的 +关键措施,中西医配合,顽疾很快被解决。 +【引自】王婷.秦氏妇科经验辑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辨证治则】患者体胖,嗜睡痰多,乃痰湿之疾。先拟化痰利湿,然后 +再拟活血散寒。 +李某,女,32岁。1989年5月6日初诊。主诉:婚后5年不孕,双前臂周期性肿胀、疼痛3年。现病史:素健,月经周期正常。4年前正适经期,突遇暴雨,雨淋2小时后全身发抖,恶寒,月经骤停,继而月经错后,数月一行,量少,经来不畅,小腹痛,且每次经前1~2天双前臂肿胀,十指发困,经来肿胀加重,隐隐作痛,经净1~2天肿胀消退,十指发困消失,曾在某医院做抗链“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盆腔B超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服用抗风湿类镇��药、己烯雌酚、活血调经药及芬必得等2年,自觉症状不能改善,且前臂肿胀自手腕弥漫性向上发展,皮肤暗硬,按之痛甚,经将净,肿胀开始消退,肿胀消后,前臂无任何不适。1989年3月赴上海某医院就诊,经检查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前臂导致原发性不孕症,医嘱长期服用“达那唑”,患者恐惧激素而就诊中医。末次月经4月8日,量少,腹痛。现月经周期第18天,今日B超: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5mm,双侧卵巢正常。脉微涩,舌体胖大,苔黄厚。伴见嗜睡,痰多,不愿活动,体重3年增加20多斤。西医诊断:①原发性 +不孕症;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痛经。 +【辨证】痰瘀阻滞胞宫。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湿,采用周期疗法(经期:活血化瘀,理气 +止痛。经后期:祛痰利湿,化瘀通络。经前期:活血通络,引血归经)。 +经来第18天,内膜5mm,拟经后期方。 +【处方】夏枯草15g,茯苓20g,半夏10g,橘红15g,薏苡仁20g,浙贝母 +15g,赤芍15g,茜草15g,益母草15g,桃仁15g,川芎10g,川牛膝10g。 +8剂,1天1剂,同时测基础体温曲线。 +服药15剂后,于5月20日二诊:服前药身体轻松,喉中有黏痰咳出,无其他不适,脉微滑,舌暗淡紫,有瘀点,苔黄厚。基础体温曲线低温单相。改 +用祛痰利湿、化瘀通络之品。 +【处方】大黄10g,炒五灵脂15g,炒蒲黄15g,白芥子10g,莱菔子15g, +姜黄10g,茯苓20g,藏红花1g,川牛膝10g,木瓜15g,丝瓜络15g。 +10剂,1天1剂。测基础体温曲线。若基础体温曲线有高温,可加安宫黄 +体酮,诱发月经来潮。每晚睡前热水浸泡前臂20分钟,以利经络循环。 +6月15日三诊,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高温10天,昨天双前臂弥漫性水肿开始,烦躁,小腹困痛,发冷,有下坠感,脉涩,舌暗红,有瘀斑。活血通 +络,引血归经,桃红四物汤加味。 +【处方】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炒五灵脂15g,炒蒲黄15g,红花15g,桃仁15g,茯苓15g,木瓜15g,皂角刺15g,路路通10g,川牛膝10g,白 +僵蚕10g。 +6剂,每日1剂,共7剂。 +四诊:药后就诊,末次月经于6月17日来潮,经行6天,量较前增加,血块多,小腹疼痛减缓,前臂水肿、胀困减轻,十指困酸无发作,舌脉同前。继用周期疗法,首诊方服用10剂。另每晚热水浸泡前臂20分钟。服用前药10天后,喉中痰多、嗜睡未再发作,全身轻松,基础体温曲线双相,高温3天,阴道分泌物增多,脉微滑,舌暗红,苔少,瘀斑已淡。黄体期已到,经前期继用6月15日方加茜草15g,益母草20g,增强活血化瘀、引血入胞的作用。7剂。同时用黄体酮胶丸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连服6日。月经于7月29日来潮,量增加,血块少许,小腹微痛,经来前臂水肿仅在手腕后5cm,肤色不变,压痛存在。继续用口服清宫合剂,每次175mL,每日3次,连服5天。 +五诊:于8月12日就诊时,前臂水肿在经来第4天已消,无其他不适,舌 +脉同前。病情已好转。继续用祛痰散结、化瘀通络之方。 +【处方】浙贝母15g,茯苓20g,莱菔子15g,郁金15g,鸡内金15g,皂角刺15g,路路通15g,丝瓜络15g,炒蒲黄15g,炒五灵脂15g,益母草15g,桃 +仁15g,川牛膝10g。 +10剂,2日1剂。 +六诊:9月30日就诊诉:月经至今未能来潮,现停经63天,手臂肿消退,基础体温曲线呈持续高温39天,查尿HCG(+)。B超发现宫内妊娠囊33mm×40mm,可见明显胎芽。提示早孕。处方:安胎丸,每日1丸,每日3 +次,连服3盒。追访:患者足月顺产一女婴,健康,病痊愈。解析读案心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常见,但移位于前 +臂实属罕见,本病因经期雨淋,月经骤停,寒 +湿与经血搏结,瘀血阻滞胞宫、冲任而发病。 +舌淡紫、脉涩为痰瘀相兼之候。朱丹溪曰: +“痰随气行,无处不到”“气随痰聚”“瘀血 +既久,化为痰水”“痰夹瘀血,遂成巢囊”, +故前臂浮肿时聚时散,乃痰湿与瘀血互结,经 +脉不利,而上行于前臂。故本病证的机制,关 +键在痰瘀阻滞胞宫、冲任、经脉而逆乱致病。 +当标本兼治,用周期疗法,以活血化瘀,理气 +止痛治标,祛痰利湿,化痰通络,健脾利湿, +行气散结,活血通络,引血归经治本。配用适 +量孕激素诱发月经来潮,便于恢复胞宫藏泻功 +能,实施调周期方案而病愈。 +【引自】王婷.秦氏妇科经验辑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辨证治则】其发病机制是气滞血瘀,阻滞胞中,恶血久积而致痛。治 +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谭某,女,28岁,已婚。1975年6月25日初诊。患者以往无痛经史,从 +cQ21973年婚后不久呈渐进性痛经。疼痛时间以经前至经行中期为甚,腰腹及肛门坠痛难忍。剧痛时呕吐,出冷���,不能坚持上班。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从1975年2月开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达十多天,血块多,块出痛减。大便溏,有时每日大便3次,婚后2年同居未孕。曾在几家医院检查,均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无效。末次月经:6月10日14天。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有腺囊肿,白带较多,子宫体后倾,活动受限,较正常大,宫后壁表面可触及几粒花生米或黄豆大的结节,触痛明显。左侧附件可触及索状物,压痛。舌象:舌淡暗,边有小瘀点,苔薄白。脉象:弦细数。西医诊 +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失笑散加味:五灵脂10g,蒲黄6g,大蓟15g,茜根10g,九香虫 +10g,乌药12g,广木香6g,益母草25g,岗稔根30g。 +3剂,每日1剂。 +二诊:近2个月服上方数剂,痛经稍减。末次月经:8月30日至9月9日, +经后仍有血性分泌物,纳差。治法:依前法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处方】三七末(冲服)3g,五灵脂10g,蒲黄6g,九香虫10g,橘核 +15g,干地黄25g,白芍20g,甘草9g。 +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服上药10余剂后,痛经明显减轻,舌淡略暗,脉弦细。按照上方 +去干地黄、木香,加乌药12g,续断15g,何首乌25g,党参15g。以调理气血。 +10月28日四诊:末次月经:10月24日,现行经5天,腹痛腰酸大减,经量 +亦减,无甚血块,舌淡暗少苔,脉弦细略数。 +【处方】三七末(分2次冲服)3g,五灵脂10g,蒲黄6g,益母草30g,九香虫10g,鸡血藤25g,山楂20g,续断15g,桑寄生25g,白芍15g,甘草9g。 +上方嘱在经前2~3天和经期服,每日1剂。 +【处方】大金不换(草药)20g,九香虫10g,当归12g,白芍15g,甘草 +9g,乌药12g,橘核15g,广木香6g。 +嘱在平时服,此方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缓急止痛,使气血畅行不致瘀 +阻积痛。 +五诊:患者回当地依上方按月调治半年,诸症减轻,末次月经7月30日来 +潮,5天即净,经期无腹痛腰坠,经量中等。仅觉口干苦,睡眠欠佳,多梦, +舌稍淡黯,少苔,脉弦细数。 +【处方】五灵脂10g,蒲黄6g,九香虫12g,香附12g,丹参15g,赤芍 +12g,牛膝15g。 +拟上方,目的是除去积瘀,以巩固疗效。 +【处方】女贞子20g,墨旱莲15g,丹参15g,干地黄25g,首乌藤30g,白芍15g,九香虫6g,香附9g。 +此方平时服,因久用活血化瘀行气辛燥之品,必伤阴血,致口干苦,失 +眠多梦。故邪去八九分后,用二至丸主药加味以滋养肝肾,补益阴血。 +12月8日六诊:前症悉除,5个月来无痛经,月经期准,量中等,5天净,末次月经:11月16日。现仅觉痰略多,色白清稀,舌淡稍暗。脉弦细 +略滑。 +妇科检查:子宫后倾,正常大小,宫后壁未触及明显结节,无触痛,双侧附件略增粗,无压痛。因患者体形偏胖,痰湿稍重,拟芍药甘草汤合二陈 +汤加味以调理。 +【处方】白芍20g,甘草6g,当归12g,九香虫10g,香附12g,陈皮6g,法半夏12g,丹参15g,云茯苓25g。 +3剂。追踪至今2年,疗效巩固,无复发。读案心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 +一,除渐进性的剧烈痛经外,常合并月 +经过多、不孕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 +苦。方中以失笑散、三七、益母草等活 +血化瘀止痛为主药,瘀即得化,“通则 +不痛”;佐以九香虫、乌药、广木香等 +行气止痛,“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 +行”,故活血药与行气药并用。又因血 +具有“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cQ2:的机制,结合患者的体质,在选用行气 +药中的九香虫、乌药,还具有温肾的作 +用,使之温运通达。木香善调肠胃滞 +气,兼治肛门坠痛,便溏不爽。大便 +通畅,也有利于子宫直肠陷窝结节的 +吸收。同时常配伍张仲景之芍药甘草汤 +以缓急止痛。待瘀消止痛之后,以扶 +脾养血以善其后,使气调血旺而无留瘀 +之弊。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先天肾气不足,冲任虚弱。先拟滋补先天之肾,健运后天 +之脾,佐以理血调经。 +何某,女,29岁。1977年4月30日初诊。结婚同居3年半未怀孕。月经初潮13岁,周期先后不定,量中等,经期3~6日,经期腹痛,平时稍劳累则头 +晕腰酸,性欲较差,睡眠多梦易醒。经几家医院检查诊为幼稚型子宫。 +最近取月经期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报告为增殖期子宫内膜。形体消瘦,面色晦黄,眼眶暗黑,舌淡红,苔质正常,脉沉细尺弱。检查:配偶精液检 +查正常。中医诊断:不孕症。 +【处方】菟丝子15g,金樱子15g,桑寄生30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 +草6g,当归9g. +3剂,每日1剂,共6剂。 +二诊:于5月7日就诊时,如前症,末��经净3日,腰痛,夜尿多,睡眠、 +胃纳一般,舌脉同前。本次月经净后结合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守前法。 +【处方】菟丝子25g,金樱子20g,桑寄生30g,枸杞子12g,党参15g,当 +归12g,白术12g,炙甘草6g,乌豆衣15g。 +每日1剂,连服10余剂。 +三诊:按上方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于9月17日就诊时,痛经减轻,腰痛好转,经色较前红,但仍觉健忘,夜尿3~4次,睡眠差,大便干 +结,末次月经9月3日。舌淡,苔白,脉弦细。依前法加强温肾暖宫之品。 +【处方】菟丝子25g,熟地黄20g,金樱子30g,淫羊藿9g,白术15g,乌药12g,肉苁蓉15g,当归12g,覆盆子12g。 +每日1剂,连服10余剂。 +四诊:于10月26日再诊时,停经53日,纳差,恶心呕吐,神疲乏力,乳房胀痛,腰微酸,舌淡红,苔白,脉细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软,着色,子宫体后倾,增大如孕7周,质软,活动好。双侧附件正常。喜获早孕。宜补肾养血 +安胎。 +【处方】菟丝子25g,桑寄生20g,覆盆子12g,肉苁蓉15g,桑葚15g,续 +断15g,黄精25g,当归9g,党参20g。 +每日1剂,4剂。 +五诊:半个月后患者来诊,近几日阴道有少许出血,下腹微痛腰酸,自服上方后出血减少,大便干结,夜尿3~4次,头晕,纳差,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滑尺弱。此乃先天肾虚,致孕后胎元不固,以致胎动不安。宜补肾健 +脾、止血安胎。拟寿胎丸加味。 +【处方】菟丝子25g,续断15g,桑寄生18g,阿胶9g(烊化),金樱子20g,党参25g,白术15g,陈皮5g。 +每日1剂,4剂,嘱卧床休息,严禁房事。 +六诊:5天后,服上方阴道出血止,妊娠76日,仍有腰痛,少腹下坠感,纳差,作呕,夜尿稍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仍以补肾健脾 +安胎。 +【处方】菟丝子25g,桑寄生15g,续断15g,覆盆子9g,党参25g,白术15g,黄芪15g,橘红6g。 +每日1剂,4剂。 +此后多次来诊,按上方加减出入,妊娠足月于1987年6月顺产一女婴,母 +女安康。 +6Q2:读案心悟 +本例属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的原发性不孕 +症,且有月经先后不调及痛经史,采取中西医 +结合治疗,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促其排卵, +中医治法则以补肾调经着手,补肾药特别是菟 +丝子似有促进子宫发育的作用。党参补气,当 +归补血,气血双补,对体虚之人有调经的功 +用,患者肾虚证候较为明显,因此治法以补肾 +为主,兼以健脾补血益气。经过半年时间的治 +疗,已获妊娠,效果显著。 +【引自】罗颂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罗元恺.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12.芬)医案 +【辨证治则】此患者乃人工流产术后伤及气血、冲任,胞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滞而瘀阻,导致不孕。在治疗上采用活血理气、散结通络 +之法。 +邢某,女,29岁。于2005年8月15日初诊。进行性经行腹痛3年,未避孕未再孕2年。患者曾于2002年5月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出现经行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汗出,肛门略有下坠感,腰酸,大便干。外院诊断:①子宫内膜异位症;②子宫肌腺病。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7~8天,量较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2005年7月20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后穹窿有触痛性结节;宫颈糜烂Ⅱ度;宫体前位,略大,活动正常;附件右侧增厚伴轻压痛,左侧(-)。B超:子宫前位, +测8.3cm×5.1cm×4.3cm大小,宫壁反射欠均质,探及片状增强反射,内膜 +1.0cm,左侧卵巢2.5cm×2.1cm,右侧卵巢2.5cm×2.3cm。结论:子宫腺肌病。中医诊断:①继发性痛经;②继发性不 +孕症。 +【辨证】瘀热阻滞。 +【治法】化瘀止痛,清热散结。 +【处方】“止痛调血方”加减。益母草15g,血竭粉(冲)6g,生牡蛎(先煎)18g,炙鳖甲(先煎)12g,海藻12g,夏枯草12g,连翘12g,香附12g,延胡索12g,生蒲黄(包)12g,炒五灵脂12g,菟丝子15g,杜仲12g,续断18g,酒 +大黄6g。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再随证治疗3个月余,患者怀孕。读案心悟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学“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此患者乃人工流产术后伤及气血、冲任,胞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滞而瘀阻,郁久化热,瘀热互结,阻滞胞宫、冲任,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经期前后子宫、冲任气血变化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本病为本虚标实,治疗应攻补兼施,采用化瘀止痛,清热散结,佐以补肾之止痛调血方。方中益母草活血化瘀;血竭粉活血止血;夏枯草、连翘清热散结,生牡蛎、炙鳖甲、海藻活血破瘀散结;香附、延胡索理气,气行则血行;生蒲黄、炒五灵脂祛瘀生新止痛,二药相须为���,化瘀止痛之力增,寓含失笑散之意;菟丝子、杜仲、续断补肾填精,调经助孕育。研究表明,该方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促进EMAb(抗子宫内膜抗体)转阴,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状况,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显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有效方剂。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医案2 +【辨证治则】本案血凝胞宫,冲任虚损,不去旧血,新血难生。治宜活血化瘀,理气生新。 +刘某,女,25岁。1990年6月3日初诊。婚后两年不孕,一般月经周期25~27天,经期5~6天,量少,多夹杂大量紫黑血块而下,经期腹痛难忍,尤以左侧痛甚,末次月经5月21日,脉象细涩,舌红苔黄。5月31日曾在本院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其左上方可触及2.5cm×2.5cm×1.5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无压痛,右侧附件可触及鸽卵大小囊肿,无压痛。随即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可能,右附件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卵巢囊肿。翌日又做腹腔镜检查,发现双侧卵巢肿大,左侧6cm×5cm×3cm,内侧有一约1.5cm×1cm×1cm紫蓝色结节;右侧5cm×4cm×3cm,表面色红,其右侧输卵管伞端黏附在卵巢上,左侧输卵管伞端陷入膀胱子宫陷凹内,子宫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临床表现,先用血府逐瘀汤化其瘀血。 +【处方】赤芍、白芍各15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川芎片10g,川牛膝10g,益母草15g,制何首乌10g,枸杞子15g,紫石英30g,炒枳壳15g,炙黄芪30g,炙甘草6g,金银花15g,山慈菇15g,黄芩10g。 +经期服3剂,第10日起再服6剂外敷妇科万应膏于小腹、腰骶部,观察疗效。 +9月9日二诊:经调整3个周期,痛经明显好转,血块已不多见,基础体温双相不明显,改服延宗优生汤,服法同前。 +【处方】赤芍、白芍各10g,全当归15g,炙黄芪30g,党参20g,生山药15g,山茱萸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仙茅10g,淫羊藿15g,紫石英30g,炒枳壳15g,王不留行10g,炙甘草6g。 +12月10日三诊:调整3个周期,痛经消失,月经规律,基础体温近于正常 +2个月。遵上方再进,并于每月排卵期来院针刺3~5次,可侍机同房。 +1991年5月20日,月经闭止2个月,B超证实早孕。读案心悟 +本案首选血府逐瘀汤化瘀行滞,然 +后测基础体温单相,呈无排卵性月经, +黄体功能极差。改服延宗优生汤加针刺 +治疗半年,成为排卵性月经。痛经无, +月经规律,排卵有时,侍机同房,精血 +相感而有孕育。若从此治疗效果看,血 +府逐瘀汤乃活血调经之良方,延宗优生 +汤是排卵调经之良药。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辨证治则】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在治疗上采用益气养血、填精补肾 +组方用药。 +栾某,女,24岁。1983年9月11日初诊。主诉:结婚近3年未孕,以往月经周期、量、色均正常,唯夏季月经常推后。近几个月来月经推后10余天,量少,有小血块,无腹痛,每经前1天头面水肿,见红后水肿消退。平素头晕,纳差,较一般人怕冷,带下正常,二便尚可。妇科检查:子宫核桃大小,附件(-)。末次月经8月15日。曾多处求医治疗年余无效。舌质淡,苔 +薄白,脉沉细两尺弱。中医诊断:不孕症。 +【处方】党参12g,白术15g,当归10g,熟地黄20g,枸杞子15g,菟丝子 +15g,鹿角霜15g,龟甲20g,淫羊藿10g,花椒4.5g,香附10g,白芍12g。 +二诊:服用20剂后,一般感觉尚好,上次月经9月22日来潮,推后近1周,这次月经还未来潮,现怕冷感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服上方加紫河车30g +三诊:共服用2个月后,于12月12日就诊时,末次月经10月25日,现停经48天,晨起稍感恶心,嗜睡。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子宫近鸭蛋大,质软, +妊娠试验(+),诊断为早孕。停止服药。随访,1984年7月顺产一男婴。读案心悟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治疗不孕症应 +从肾着手或兼顾肾。观患者两尺脉弱为先天肾 +气不足。子宫发育不良,亦是先天肾气不足所 +致。从辨证看,月经后期量少,无腹痛之苦, +并非瘀血所致,乃精亏血少之象,病在肝肾。 +经行水肿、纳差乃脾虚,血之化源不足。又素畏寒怕冷,下肢尤甚,可见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 +方中用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养 +精,熟地黄大补精血,枸杞子甘平,体柔多 +汁,平补精血,菟丝子辛平,润养之中兼具通 +调之性,阴中有阳,守而能走,既补肾阳又 +益肾精,枸杞子、菟丝子二药同用具有温润 +填精之功;用鹿角霜、龟甲养任督,鹿角霜咸 +温通督脉之气舍,补督��即补一身之阳,龟甲 +咸平,得阴气最足,峻补阴血,善补任脉,补 +任脉即补一身之阴,龟鹿相配,一阴一阳均为 +血肉有情之品,正为经之所曰:“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是也;因阳虚为主,淫羊藿温肾助 +阳。如有性欲淡漠,小腹冷痛,又非巴戟天力 +所能及,而应加肉桂、鹿茸等直补命门真火, +但必须掌握分寸,非必要不可妄投,肉桂虽补 +真火,毕竟是大辛大热之品,恐有伤精耗血之 +弊,故在此不用,而加少许花椒温督脉。 +纵观全方,重在养精血,温肾益气,俟 +阳回阴升,有如春风化雨,万物滋生,即所谓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故毓麟可期。 +【引自】梅乾茵.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胥受 +【辨证治则】本例患者乃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天癸不能按时而至,至而不盛,肾虚冲任失养,阳虚不能温煦子宫,不能摄精成孕。所以采 +用温肾填精、暖宫和阳之法。 +于某,女,30岁。2008年6月4日初诊。主诉:已婚2年未避孕未孕。16岁. +月一行,量少,色淡红,小腹冷痛,无乳 +房作胀,平时经常感腰膝酸软,畏寒肢 +冷,性欲冷淡,精神不振,面色无华,小 +便量多,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润,脉 +沉。B超示子宫发育不良。双方曾行其他 +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原发性 +不孕。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肾阳亏虚。 +【治法】温肾助阳,调补冲任。 +【处方】仙通求嗣汤:淫羊藿10g, +当归10g,熟地黄10g,紫河车6g,肉苁 +蓉10g,鹿角胶10g,巴戟天10g,菟丝子 +10g,香附10g,路路通10g,丹参15g,甘 +草2g。 +连续治疗2个月后复诊,基础体温未降,2008年9月1日查尿妊娠试验 +阳性。读案心悟 +患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 +冷淡、精神不振、面色无华等症均是肾 +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象。故用淫羊藿辛 +热补命门兴阳道,为补肾助阳促排卵首 +选之品;当归、熟地黄养血滋阴;紫河 +车血肉有情之品,峻补肾精而温阳;菟 +丝子、肉苁蓉、巴戟天为治肾虚不孕的 +要药,温肾而补精气;紫丹参、路路通 +理气血而通血脉。全方补肾温阳,能使 +肾阳温煦精血充足,冲任得荫,胞脉通 +畅,胎孕易成。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肝郁气滞,血瘀不畅,导致不孕。故其治疗以疏肝解郁、 +行气活血为主。 +蔡某,女,33岁。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于2013年4月中旬初诊,痛经,房事痛,不孕,月经不调,多少不一,伴乳胀,烦躁,腰痛,舌苔干,脉 +涩缓。 +【处方】生化汤、丹栀逍遥散加桃红四物汤:当归10g,川芎10g,炮姜10g,桃仁10g,炙甘草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5g,炒白术10g,薄荷5g,红花10g,赤芍10g,生地黄15g。 +每日1剂,水煎两服,忌酸冷、油炸食品。适逢月经来时,痛经减轻,量不多,经行稍畅,乳胀、腹胀减,仍烦躁和腰痛,喜叹息,舌苔仍干,脉 +迟缓。 +7剂后二诊,仍房事痛、烦躁郁闷、白带夹黄等,以二仙散、知柏地黄汤 +合丹栀四物五子汤,补肾养血促排卵,滋阴降火以疏肝。 +【处方】当归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0g,仙茅10g,知母10g,黄檗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淮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茱萸10g,川芎10g,赤芍10g,枸杞子15g,覆盆子15g,菟丝子15g,金樱子15g,韭菜 +子15g,生栀子10g。 +每日1剂,水煎两服。一个半月后,烦躁减轻,叹息郁闷暂消,黄白带少,阴道稍润,房事痛减。又值患者经前,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疏肝解 +郁为治。 +【处方】丹栀逍遥散、生化汤合桃红四物汤:牡丹皮10g,栀子10g,82:当归10g,赤芍、白芍各10g,柴胡10g,茯苓15g,炒白术10g,甘草10g,薄荷5g,炮姜10g,桃仁10g,川芎10g,红花10g,生地黄15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5g,制没药5g。 +每日1剂,水煎两服,服至月经干净。前后共治两个多月,临床症状消 +失,阴道湿润,房事不痛,欲做试管婴儿。解析读案心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功能性子宫内膜组 +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在性激素的影响 +下而引起的病变。多发生在30~45岁的妇女, +发病率为5%~20%,在不孕妇女中占25%。 +属于中医学“痛经”“瘢瘕”“不孕”范畴。 +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盆腔疼痛、房事痛、腰 +骶痛、月经不调、不孕、低热、盆腔肿块等。 +据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发生恶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在性发展可以产生子宫肌腺 +病,外在性发展也可产生卵巢囊肿,囊肿内含 +陈旧性血液,故又称之为巧克力囊肿。子宫内 +膜异位症都能引起不孕症,这三种情况可以在 +临床上同时患之,治疗比较��手,西医多建议 +中医药治疗。 +【引自】黄海龙.黄海龙治不孕,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本案患者已产一女,后又两次自然流产,月经量少色淡 +腰酸头晕,为肾虚血瘀之证。故其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席某,女,32岁。2011年6月7日初诊。患者未避孕2年未孕,2005年 +育有一女,2008年、2009年各自然流产1次,后未避孕2年未再孕。2010 +年12月B超检查:子宫59mm×60mm×51mm,内膜厚7mm,左卵巢大小 +37mm×37mm×28mm,内见一无回声区,大小32mm×35mm,内见密集点状中回声,右卵巢大小25mm×24mm×16mm。提示:左侧卵巢内浑浊液性占位(左侧巧克力囊肿可能)。目前子宫、右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性激素六项:FSH10.6U/L,LH3.1U/L,PRL292mU/L,E₂97.73pmol/L,P1.1nmol/L,T:0.34nmol/L,CA12548U/mL(正常值<35U/mL)。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有触痛结节。平素月经周期30日,经期3日,量少,色暗淡,有血块,痛经,末次 +月经:5月8日。腰酸乏力,头晕失眠,大便易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肾虚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处方】当归9g,丹参12g,川牛膝9g,制香附9g,川芎6g,赤芍9g,制没药6g,制乳香6g,延胡索12g,生蒲黄18g,五灵脂9g,血竭3g,川续断12g,狗 +脊12g。 +水煎服,7剂。 +6月14日二诊:末次月经为6月8日,经行准期,痛经缓解,腰微酸,余无所苦。舌红,苔薄白,脉细。拟活血化瘀消癥,育肾通络,经净后服下方, +嘱测基础体温。 +【处方】茯苓12g,桂枝3g,赤芍12g,牡丹皮9g,桃仁9g,皂角刺27g,魔虫9g,石见穿30g,莪术9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怀牛膝9g,路路通 +9g,麦冬9g,淫羊藿12g,制黄精12g,川续断12g。 +水煎服,7剂。 +6月21日三诊:时值中期,基础体温未升,腰微酸,余无所苦。舌淡红苔 +薄白,脉细。拟活血化瘀,育肾培元。 +【处方】茯苓12g,桂枝3g,赤芍12g,牡丹皮9g,桃仁9g,皂角刺27g,魔虫9g,石见穿30g,莪术9g,生地黄9g,熟地黄9g,巴戟天12g,麦冬12g,仙 +茅9g,淫羊藿12g,鹿角霜12g,女贞子9g,山茱萸9g,紫石英15g。 +水煎服,14剂。 +如此顺应月经周期调理,3个月后月经量增,色鲜,腰酸头晕未作,复查 +B超:左侧卵巢内无回声区28mm×26mm,囊肿缩小,半年后测尿HCG阳性, +成功受孕。考虑曾有两次自然流产史,立嘱其入院保胎,随访至孕5个月产检 +无异常。读案心悟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卵巢 +储备功能下降,卵泡发育不良,优势卵泡不能 +形成而不孕。初诊时,经水将至,患者伴有痛 +经,故用内异I方调经止痛,方中当归、川 +芎、丹参活血调经;延胡索、没药活血散瘀, +理气止痛;生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通利血 +脉;腰酸不适,故加川续断、狗脊补肝肾,强 +筋骨。二诊时即诉痛经缓解,对治疗产生信 +心,此时经水已净,FSH>10U/L,卵巢储备 +功能下降,卵泡发育不良,故蔡小荪用内异Ⅲ +方合并孕I方活血化瘀,育肾通络,助卵泡生 +成和排出。三诊时中期已至,则改用内异Ⅲ方 +合并孕Ⅱ方活血化瘀,育肾培元,维持黄体功 +能。治疗3个月后,患者月经量增,色鲜,腰 +酸乏力等肾虚不足表现减轻,囊肿亦缩小。半 +年后患者成功怀孕。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医案2 +【辨证治则】寒凝血瘀型不孕,治宜散寒化瘀,育肾培元。 +蒋某,女,33岁。2010年12月1日初诊。未避孕2年未孕,继发痛经7年, +加重1年。患者2003年因痛经进行性加重而检查发现双侧巧克力囊肿,2008年行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电灼术,术后痛经未缓解,现经行腹痛剧烈。平素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痛经剧烈,得温则减。末次月经:11月15日。婚后 +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畏寒肢冷,带下清稀量多,胃纳欠佳,夜寐欠安,大 +便欠实。2010年11月B超:子宫大小58mm×60mm×62mm, +均匀,提示:子宫肌腺病。2010年11月查血CA125:74.8U/mL +mL)。舌暗红,苔薄白,中根微腻,脉略细。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9g,熟地黄9g,仙茅9g, +天12g,炙龟甲10g,鹿角霜12g,女贞子9g,肉苁蓉9g。 +水煎服,14剂。嘱测基础体温。 +12月15日二诊:末次月经为12月14日,月经准期而行,色暗,有血块,痛经剧烈,伴恶心呕吐,得温稍舒,形寒肢冷,大便欠实,上月基础体温双 +相不典型,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经期拟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处方】当归9g,丹参12g,川牛膝9g,制香附9g,川芎6g,赤芍9g,制没药6g,制乳香6g,延胡索12g,生蒲黄18g,五灵脂9g,血竭3g,煨木香3g,炒白术9g。 +水煎服,7剂。 +12月22日三诊:经行7日净,药后痛经减。畏寒肢冷,余无所苦。舌暗红 +苔薄白脉细。拟活血化瘀,育肾通络。 +【处方】茯苓12g,桂枝3g,赤芍12g,牡丹皮9g,桃仁9g,皂角刺27g,魔虫9g,石见穿30g,莪术9g,水蛭6g,生地黄12g,怀牛膝9g,路路通9g, +麦冬9g,淫羊藿12g,制黄精12g,公丁香3g。 +水煎服,7剂。 +如此调理半年,患者经行腹痛减轻,月经色红,血块减少。复查血 +CA125:34.8U/mL。基础体温双相。成功受孕,后随访3个月,产检无异常。读案心悟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复发转移的特点, +虽行手术,亦难根除。本案中,患者曾行内膜 +囊肿电灼术,然痛经依旧。月经量少、色暗、 +?2;有块,畏寒、带下清稀,舌暗红,考虑寒邪凝 +滞。初诊时,时届中期,蔡小荪用孕Ⅱ方加减 +进行治疗,欲使肾气充实,为下次月经或受孕 +做好准备。方中云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健脾 +益气填精;仙茅、淫羊藿温肾阳,祛寒湿;鹿 +角霜、巴戟天、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再佐 +女贞子、炙龟甲滋补肾阴。全方共奏补肾培元 +之功。二诊时,月经来潮,腹痛剧烈,故用内 +异I方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形寒肢冷,故加 +煨木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大便不实,加炒 +白术健脾益气。三诊时,月经已净,此时拟活 +血化瘀兼育肾通络,治疗内异症的同时促进卵 +泡发育和排卵,故用内异Ⅲ方合孕I方进行治 +疗,内异Ⅲ方以桂枝茯苓方为基础,化瘀消 +瘢,再加皂角刺、盛虫、莪术、水蛭消肿,破 +瘀,散结。孕I方中生地黄、麦冬、制黄精, +益肾填精;淫羊藿、石楠叶、公丁香,温补肾 +阳;路路通、降香片活血通络,怀牛膝引血下 +行。如此调理半年后,患者痛经缓解,经量正 +常,颜色转红,畏寒亦减轻,复查血CA125水 +平下降,治疗结束,成功受孕。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患者瘀血阻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先拟活血化瘀,然 +后再拟益气通络。 +唐某,女,28岁。2010年11月7日初诊。未避孕2年未孕。患者2009年 +11月腹腔镜下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右卵巢内异灶电灼术。术后未避孕2年未孕。经行腹痛剧烈,痛引腰骶,需服止痛片止痛。月经量中,色暗,有血块,块下痛不减。末次月经:11月5日,将净。平素抑郁,经前乳房胀痛明显,胸闷不舒,经期伴有肛门坠胀感。偶见小腹两侧刺痛,胃纳可,夜寐 +安,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育肾通络。 +【处方】经净后服下方:茯苓12g,桂枝3g,赤芍12g,牡丹皮9g,桃仁9g,皂角刺27g,磨虫9g,石见穿30g,莪术9g,水蛭6g,生地黄12g,怀牛膝9g,路路通9g,麦冬9g,淫羊藿12g,制黄精12g,青皮6g,陈皮6g,柴胡 +6g。 +水煎服,7剂。嘱测基础体温。 +2010年11月14日二诊:时近中期,基础体温未升,小腹两侧偶有刺痛, +余无所苦。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拟育肾培元。 +【处方】茯苓12g,生地黄9g,熟地黄9g,巴戟天12g,麦冬12g,仙茅9g,淫羊藿12g,鹿角霜12g,女贞子9g,山茱萸9g,紫石英15g,青皮6g,陈皮6g,柴胡6g。 +水煎服,14剂。 +复诊后,患者诉经前乳胀明显好转,情志转舒。月经即将来潮,继按周期疗法进行调治,3个月后,患者诸证均减,经行较畅,血块减少,半年后成 +功受孕。读案心悟 +《校注妇人良方》云:“不孕尚可因情 +志不畅、气滞血瘀,或内有宿血,阻滞胞中所 +致。”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 +瘀血阻滞胞宫为内异症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案中,患者素来抑郁,气机不畅久矣,虽行 +手术,亦未能受孕,小腹两侧刺痛,经行腹 +痛,经前乳房胀痛。初诊时,经期已过半,蔡 +Q2:老以活血化瘀、育肾通络为治则,用内异Ⅲ方 +合孕I方加减进行治疗,嘱经净后服用,考虑 +患者气机不畅,故加入青皮、陈皮二味,陈皮 +可理胃气,助药物吸收,青皮更可理肝气,调 +畅气机,再加柴胡疏肝解郁,消除抑郁情绪。 +二诊时,中期将至,用孕Ⅱ方育肾培元,欲使 +其肾气实而黄体健,为受孕打好基础。如此调 +理3个月后,患者症状减轻大半,体温良好, +疼痛少作,各种不适症状亦减大半。半年后, +患者成功受孕。随访至2012年3月,顺产一 +女婴。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肾虚血瘀、肾虚精亏型不孕。先拟养血活血、补肾调经 +之法。 +沈某,女,34岁。1992年7月6日初诊。患者29岁结婚,1988年1月孕70天过期流产,1990年2月孕65天自然流产,之后未避孕而未孕。血T3、T₄、夫妇染色体检查正常,基础体温双相,上升缓慢,高相维持时间9~11天。平 +素月经规律,经行伴小腹隐痛,余无特殊不适。舌苔薄腻,脉细。月经史: +14岁初潮,周期5天/23~26天,经量少,色紫暗,有时夹血块,末次月经6月21日。妇科检查:子宫后位,略小,附件无异常。病机:肾虚血瘀,肾虚精 +亏,血瘀有碍两精相搏。诊断:①黄体功能不全;②继发不孕症。 +【治法】养血活血,补肾调经。 +【处方】补肾祛瘀膏:当归9g,川芎4.5g,鸡血藤12g,制香附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川楝子9g,淫羊藿12g,赤芍、白芍各9g,菟丝子12g, +紫石英14g,葫芦巴9g。 +每日1剂,水煎服,7剂。7月13日二诊:患者基础体温上升,带下多,舌苔厚腻,脉细数。治则: +温阳活血通经,佐以健脾利湿。 +【处方】附子(先煎)9g,桂枝4.5g,当归9g,川芎4.5g,桃仁9g,红花9g,川楝子9g,赤芍9g,延胡索12g,薏苡仁12g,猪苓、茯苓各12g,苍术、 +白术各9g,陈皮6g。 +每日1剂,水煎服,7剂。 +7月27日三诊:月经7月16~20日,无腹痛。现大便溏薄,口淡乏味。B超检查:子宫后壁见22mm×25mm的子宫肌瘤。舌苔腻,脉细。经水已过,以 +补肾养血活血法为主治疗。 +【处方】当归9g,川芎5g,鸡血藤12g,制香附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川楝子9g,淫羊藿12g,赤芍、白芍各9g,炒白扁豆12g,藿香9g,佩兰9g,茯苓12g,海藻、海带各12g,煅龙骨、牡蛎各30g。 +每日1剂,水煎服,7剂。 +8月3日四诊:基础体温上升5天,大便正常,舌苔薄,脉细。治宗上法,加强补肾之品。口干口苦加麦冬12g,太子参30g,经行腹痛加小茴香4.5g,泽 +兰、泽泻各9g。经净后酌予软坚消瘤之品。 +12月28日五诊:基础体温一直维持高相,自觉乳胀,有泛恶,无腰酸, +舌苔薄,脉细。按保胎续治。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白芍各9g,菟丝子12g,杜仲15g, +姜半夏9g,黄芩9g,姜竹茹9g。 +每日1剂,水煎服。7剂。 +1993年1月3日患者尿妊娠试验(+),继续中药保胎。跟踪随访,患者 +1993年8月初顺产,母婴正常。读案心悟 +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流产,期中基础体温 +上升缓慢,高相维持时间短,子宫略小。这些 +症状与体征属于肾亏的表现,而经行量少、夹 +血块、小腹隐痛等责之于肾虚血瘀。由于本患 +Q9者曾两次流产,根据基础体温表现较既往上升 +良好,考虑有受孕的可能,及早予益气补肾安 +胎,使胎元得固。 +卵泡期养血活血与补肾并重,当归、川 +芎、赤芍、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川楝子等 +养血活血益冲任,同时改善卵巢及子宫局部的 +血液循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促进排卵;淫 +羊藿、紫石英、菟丝子等温阳补肾,促进卵泡 +发育。黄体期重用补肾药,加入杜仲、海螵 +蛸、葫芦巴、肉苁蓉等进一步加强温阳补肾之 +力,促进黄体发育健全。药理研究表明,菟丝 +子、淫羊藿等补肾药能增强LH受体的功能, +提高卵巢对LH的反应,还能增强垂体对LH、 +RH的反应,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促黄 +体功能。月经期顺应经水满溢而泻,以桃红 +四物汤活血通经为主,佐以附子、桂枝补火助 +阳,散寒止痛。冲脉盛,血海充,黄体功能正 +常,两精相搏,故有子。 +【引自】李祥云.补肾祛瘀育在治疗子宫性不孕上的经验介绍.吉林中医药,2005,25(3):9-10. +【辨证治则】痰血互结,瘀滞胞宫,导致不孕发生。治拟化瘀消癫、疏 +理胞宫为法。 +孟某,女,28岁。1995年5月13日初诊。主诉:23岁结婚,5年未孕,到多家医院就诊未果。最近半年月经失调,最短15天,最长40多天,量先多后少,经行8~10天,带稠质黄。今为停经第2天,精神尚可。舌淡红, +有瘀点,脉弦细。皮肤粗糙,无光泽。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颈中度糜烂,子宫体如妊娠2个月大小。B超提示:宫腔后位有一包块5.6cm×4.2cm,边际清晰。诊断为子宫肌瘤所致不孕。 +【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9g,茯苓9g,桃仁15g,赤芍9g,牡丹皮9g,炮穿山甲9g,炙鳖甲15g,海藻12g,昆布12g。 +水煎服,经后每日1剂。经后服9剂,经期服逐瘀汤3剂,经行7天,量多,有大血块。经后再服桂枝茯苓丸加味9剂,经期服逐瘀汤3剂,经行6天,量适中有血块。月事后两天B超复查,宫腔包块消失,宫体大小适中。选用滋阴补肾、调理气血法,补肾调经促排卵,2个月后摄精受孕,10个月后剖宫产一对男婴。临床上瘢瘕积聚,内阻胞宫不孕,或一 +证独见,或数证兼具,病情千变万化,症状错 +综复杂,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 +之,无者求之”,辨证施治,灵活掌握。既看 +病,又看人;既辨证,又辨病,辨证与辨病相 +结合。王老师在临床上,视其病之新旧,体质 +之强弱,随证施治,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 +攻���或攻补兼施等法。病在气者,以理气行滞 +为主;病在血者,宜破瘀散结。王老强调:不 +论哪种疾病,只要当前表现“是证”,就按 +“是证”立法制方,病无有不愈者。病愈,自 +能摄精受孕。 +方中桂枝辛温通阳;赤芍酸苦以开阴结; +茯苓淡渗益脾;牡丹皮、桃仁活血祛瘀;海 +藻、昆布、炮穿山甲、炙鳖甲消瘀散结利痹 +通络。诸药合用,以奏化瘀消瘢、疏理胞宫 +之功。 +【引自】王云铭.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性不孕临床经验.中国医药学报,2002,17(5):306-307. +【辨证治则】气滞血瘀型不孕。治拟 +疏肝理气,佐以活血化瘀。 +段某,27岁。1998年6月21日初诊。25岁结婚至今未孕。春天因工作不顺生闷气,至今胸怀不解。经前数日胸胁两乳作胀,牵引少腹,口苦善怒,经血紫黯有块,脉沉弦,舌红有瘀点。此肝郁气滞,并见化火,今适当经前1周,治宜清肝化 +瘀,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逍遥散加减:栀子12g,牡丹皮9g,当归9g,白芍9g,柴胡9g,云茯苓9g,白术9g,香附9g,天花粉9g,路路通9g,丹参15g,延胡索1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经期服逐瘀汤2剂。 +二诊:经行4天,虽感胸闷,但乳胀大减,腹亦不作痛,经血色紫有块,脉来弦滑,乃肝火见清,气滞亦减,但血分仍感不畅,适当经后,再以滋阴 +养血促排卵为法,调理2个月后即受孕。读案心悟 +本案属气滞经痛,伴有肝火,用丹栀 +逍遥散加减,十分合拍,因取其调肝而理 +胞宫之滞,有理血祛瘀之效,瘀血既去, +郁则易解。王老师认为,气滞经痛是其表 +面现象,滋阴调血则是根本目的。治血病 +者必兼理气,气行则血行,以活血化瘀通 +调其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瘀血去而新 +血得以归经。王老师调经治分三段:在月 +经期以调血为主,在经后以补虚为主,在 +平时以调气为主。调气者,调整机体之气 +血,以使五脏安和,气血充足,经脉通 +畅,下达胞宫,然后“月事以时下”,经 +水调,精气足,自能摄精成孕。 +方中牡丹皮、栀子清热;当归、白 +芍、天花粉养血柔肝;柴胡、香附、延胡 +索理气解郁;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丹 +参、路路通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理 +气解郁、养血柔肝之功。 +【引自】王云铭.利用逍遥散治疗子宫性不孕临床5例.中国医药学报,2002,17(5):306-307. +【辨证治则】肝郁气滞,瘀阻胞宫所致不孕。先拟行气活血、软坚化瘤 +之法。 +范某,女,30岁。2003年4月28日初诊。主诉:已婚5年未孕。患者结婚5年未孕,婚前月经届时来潮,婚后半年,月经愆期,周期8~10天/40~50天,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少腹痛甚,经行量多色紫黯,夹有大血块,块下后痛减,淋漓8~10天方净。B超:子宫7.5cm×6.5cm×5.1cm,在子宫后侧有2.8cm×3.2cm×2.6cm增强光团,提示子宫肌瘤,舌红边有瘀点,苔 +薄黄,脉弦略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②① +【处方】雷虫化瘤汤:柴胡5g,赤芍、白芍各15g,香附、当归、雷公藤、桃仁、红花、土鳖虫、水蛭各10g,丹参15g,鹿衔草10g,甘草3g。水煎 +服,每日1剂。 +上方随症化裁,连续治疗3个月余。于2003年8月24日B超复查:子宫6.5cm×5.4cm×4.6cm,宫匀光点分布均匀,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改用中医周期调经法,调治4个月后,在2004年2月14日因停经2个月来院复查,妊娠 +试验阳性。读案心悟 +子宫肌瘤多发生在性成熟的年龄,青春 +期之前女性很少发生。绝经后子宫肌瘤大多可 +自行缩小,因此子宫肌瘤是卵巢依赖性肿瘤。 +从发病年龄来看,子宫肌瘤多发于女性性成熟 +期。肿瘤是一个日益扩大的有形之物,大多患 +者多为实证。子宫肌瘤的病机要点是“瘀血内 +停”,因此攻法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基本法。因 +此,选用活血化瘀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血液黏 +聚状态,有助于提高化瘤疗效。 +【引自】胥京生.雷虫化瘤汤治疗子宫性不孕临床36例.辽宁中医杂志, +2006,33(6):647-649.第六章盆腔炎性不孕 +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定义为盆腔炎性疾病,但国内临床报道仍大多沿用“盆腔炎”这一病名。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盆腔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严重,其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盆腔炎归属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瘢瘕”“痛经”“不孕���等范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和《中医妇科学》(七版教材)已将“盆腔炎”作为中西医通用病名。早在西晋《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已指出:“女子绝子,瘀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亦指出“瘀血内停……恶血内漏”是无子原因之一。明清医家更重视血瘀导致不孕之理,如《张氏医通》说:“因瘀积胞门,子宫不净”导致不孕。《诸病源候论》引养生方:“月水未绝,以合阴阳,精气入内,令月水不节,内生积聚,令绝子。”指出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即合阴阳可致盆腔炎、不孕。《女科经纶》指出:“夫炫癖瘢瘕,不外气之所聚,血之所凝,故治法不过破血行气。”指出对盆腔粘连性不孕,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 +【辨证治则】湿热下注所致的慢性盆腔炎。故其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 +通络为主。 +陈某,29岁。2011年10月19日初诊。继发不孕3年。患者2004年药流不净清宫,2006年孕2个月胎停清宫,2008年孕2个月自然流产,后未避孕未再孕。月经准期,30日一行,7日净,量中,色红,末次月经:9月23日。2011年7月检查示:右侧输卵管通而稍不畅,左侧不通。B超检查未见异常。平素常有小腹疼痛引及下肢,腰酸,带下色黄异味。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常大,稍有压痛;附件:左侧增厚 +感,右侧(-)。舌偏红,苔薄微白,脉略细。 +【辨证】湿热内蕴,络道受阻。 +【治法】消瘀通络。 +【处方】生黄芪20g,茯苓12g,炒白术10g,败酱草12g,赤芍10g,椿根皮12g,桂枝3g,青皮、陈皮各4.5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生地黄 +10g。 +7剂,水煎服。 +11月2日二诊:末次月经为10月22日,时届中期,经净后两侧腹股沟酸 +胀,带下色黄,脉略细,苔微黄,尖偏红。拟育肾清瘀。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炙 +龟甲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蛇床子10g,败酱草12g,椿根皮10g。 +14剂,水煎服。 +另:紫河车大造丸×3盒。 +2012年1月11日三诊:末次月经为2011年12月16日。据云药后少腹痛及腰膝酸胀有所好转,基础体温双相不典型,带下色黄如豆渣,有时水状,有异 +味,嘱妇检。转方,拟育肾通络,清热利湿。 +【处方】云茯苓12g,大生地黄10g,怀牛膝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麦冬10g,公丁香2.5g,淫羊藿12g,蛇床子10g,椿根皮12g,青皮、陈 +皮各4.5g。 +8剂,水煎服,经净后服。 +经治后患者腰酸腹痛好转,带下转清,2012年2月经水过期,自测尿HCG +阳性。读案心悟 +盆腔炎归属中医学“带下病”范畴, +《素问·骨空论》云:“冲脉为病,逆气里 +急”“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该病常 +可因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或者直接 +引起输卵管阻塞而不孕。对于此类患者,蔡小 +荪认为消除病因为治疗之首。该案中患者时有 +腹痛伴带黄异味,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增厚,为 +慢性盆腔炎湿热下注表现,输卵管造影检查显 +示左侧不通,右侧稍不畅,故予以消瘀通络, +以桂枝茯苓方化裁,加上败酱草、椿根皮清热 +止带,路路通、王不留行消瘀通络,青皮、陈 +皮理肝胃之气助药物吸收,重用黄芪扶正清 +瘀,防清热药物过多损伤正气。治疗后再根据 +月经周期情况用补肾调周法。二诊时时届中 +期,以育肾培元为主,加蛇床子、败酱草、椿 +根皮辅清下焦湿热。三诊时经水将近,则改育 +肾通络法,参清湿热,嘱经净后服。治疗3个 +月,患者成功受孕。后随访,目前已顺产一 +女,母女平安。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Q2 +【辨证治则】本病病机为湿热内蕴,络道受组,治疗应当清热利湿 +通络。 +陈某,女,29岁。2011年10月19日初诊。少腹隐痛3年。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则,30~35日一行,7日净,量中,色红,经行腹痛时作。末次月经:9月23日。孕产史:O-0-2-0。2004年、2006年两次自流清宫,术后至今未孕。2011年7月HSG检查示右侧输卵管通而稍不畅,左侧不通。B超检查未见异常。平素常有小腹疼痛引及下肢,腰酸,带下色黄异味。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常大,压痛(+);附件左侧增 +厚感,右侧(-)。舌偏红,苔薄微白,脉略细。 +【辨证】湿热瘀阻。 +【治法】清热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生黄芪20g,茯苓12g,炒白术10g,败酱草12g,赤芍10g,椿根皮12g,桂枝3g,青皮、陈皮各4.5g,路路通10g,延胡索10g,生地黄10g。 +7剂,水煎服。 +11月2日二诊:末次月经为10月22日。时届中期,经净后两侧腹股沟酸 +胀,带下色黄,脉略细,苔微黄,尖偏红。拟育肾清瘀。 +【处方】云茯苓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炙 +龟甲10g,鹿角霜10g,延胡索10g,蛇床子10g,败酱草12g,椿根皮10g。 +14剂,水煎服。 +2012年1月11日三诊:末次月经为2011年12月16日。据云药后少腹痛及腰膝酸胀有所好转,基础体温双相不典型,带下色黄如豆渣,有时水状,有异 +味。转方,拟育肾通络,参清湿热。 +【处方】云茯苓12g,大生地黄10g,怀牛膝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麦冬10g,公丁香2.5g,淫羊藿12g,蛇床子10g,椿根皮12g,青皮、陈皮各4.5g。 +8剂,水煎服,经净后服。经治后患者腰酸腹痛好转,带下转清,2012年2月经水过期,自测尿HCG +阳性。读案心悟 +慢性盆腔炎症多为湿热内侵,湿瘀交阻, +延绵不愈,导致盆腔粘连、充血,影响输卵管 +形态及其拾卵功能,慢性子宫内膜炎症也会影 +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利于精卵着床。本案 +患者有多次流产史,导致肾虚,瘀血停留, +络道欠畅,影响输卵管纤毛摆动,从而影响 +受孕。 +本案仅用清热药恐力量不足,又有损伤正 +气之嫌。黄芪为补气圣药,兼能利水,生用则 +补气之功更强。用生黄芪配伍败酱草、赤芍等 +清利湿热之品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一则扶正 +清瘀,气行则水行,湿热之邪可从水而出;二 +则避免了清热药物过多损伤正气。 +【引自】付金荣.蔡小荪论治不孕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病邪乘虚而入,湿热瘀阻,导致盆腔炎。病邪长期滞留, +瘀久成积,形成癫瘕。治疗应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张某,26岁。1991年10月6日初诊。下腹坠痛1年。初诊结婚3年多未孕,常觉下腹坠痛,月经前后不定期,色暗红,间有血块,带下量多,头晕乏力,纳呆,失眠多梦,腰骶酸痛,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边有瘀 +点,苔薄黄,脉沉细弦。妇科检查:子宫左侧可触及一鸡蛋样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尚可,压痛明显,右侧附件(-),B超检查:子宫左侧可见一4.1cm×3.2cm混合性包块,边界清,内部分布不均匀,右侧附件(-),提 +示:左侧卵巢囊肿。 +【辨证】气滞血瘀,恶血内积。 +【治法】活血消瘀,清热解毒。 +【处方】牡丹皮、丹参、败酱草、红藤、当归、赤芍、三棱、莪术、延 +胡索各10g,黄芩、薏苡仁、甘草各5g,山楂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12日复诊:用药后诸症减轻,继服上方10剂。1992年1月B超复查, +右侧包块消失。以归脾丸善后。半年后随访已孕。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病名, +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特点,应属于“带下 +病”“瘢瘕”“痛经”“不孕症”等范 +畴。徐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湿热 +瘀结、气滞血瘀,可概括为湿、热、 +瘀。其病多发生于经行、产后或人工流 +产术后,身体正气虚弱,防御功能下降 +的情况下,导致本病的发生。徐老治疗 +此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方用 +二丹红藤败酱汤(经验方)。方中用红 +藤、败酱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化瘀 +止痛;牡丹皮、黄芩清热凉血;当归、 +赤芍、丹参养血活血;三棱、莪术化瘀 +消瘢;延胡索理气化瘀止痛;薏苡仁健 +脾利湿。慢性盆腔炎病在血分,非用活 +血化瘀之品不足以奏效。在诸多活血化 +瘀之品中,徐老喜用三棱、莪术,他认为此对药虽为破气破血之品,但临床使 +用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在消除瘢 +瘕积聚方面,疗效显著。 +【引自】李伟利.徐志华妇科临证精华.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辨证治则】肝郁不疏,气盛血虚,导致不孕。治拟益气补血调经。 +廉某,女,24岁。1965年1月13日初诊。婚后3年未孕,经西医检查,诊为原发性不孕症,现月经赶前错后,经前气逆,恶心,白带较多,经期恶寒,腰腹坠痛,血红有块,二便坠胀,食欲不振,形体一般,面色淡黄。舌 +苔薄白,脉沉细弱。 +【处方】茯苓9g,制香附9g,醋青皮4.5g,炒菟丝子9g,生地黄9g,当归9g,炒杭白芍9g,川芎4.5g,延胡索4.5g,炒川楝子4.5g,泽兰9g,益母草 +9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1月17日二诊:服药4剂,月经按期,症状同前,舌苔薄白,脉沉细弱,前方加减,温经化瘀。按上方减延胡索、益母草、泽兰、杭芍药,加桃仁3g,红花9g,吴茱萸1.5g,赤芍9g,水煎服。服药8剂,经净,停药。于同年6 +月15日追访已妊娠2个月。读案心悟 +现代医学认为,婚后3年以上,男 +方健康,女不孕者属原发不孕症;已生 +育过,但又3年以上不孕者称为继发不 +孕症。其病因一般多由虚寒、虚热、气 +?2郁、血瘀、湿痰所致。治疗应先查���病 +因,分别虚实寒热,随症施治。月经不 +调者,先调其月经,偏于虚寒者应补虚 +温宫;血虚有热者应滋阴清热;湿痰者 +应燥湿化痰;气郁者应理气解郁。病愈 +后自能受孕。上例,婚后3年未孕,检查 +为原发性不孕,吴老医师根据其脉证, +认为是由气盛血虚所致,因气血依附, +气盛则耗血,血虚则损冲任,故经前治 +疗重点在于抑气补血益冲任;经期治疗 +重点在于调经养血,抑气化瘀。吴老 +医师用抑气汤与调经种玉汤合法加减, +经前药用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补 +血调血,茯神、香附、青皮、延胡索、 +川楝子、泽兰抑气舒郁,益母草生新去 +瘀,菟丝子补肾益精。月经期以原方去 +白芍、延胡索、泽兰、益母草,加赤 +芍、桃仁、红花、吴茱萸温经化瘀,使 +气行血畅,以养冲任,药后受孕。 +【引自】黄展明.不孕不育症奇效良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辨证治则】肝郁脾虚之征,脉来细而微弦,苔色淡白罩黄,脾虚湿蕴 +之象。治宜疏肝解郁、抑木扶脾。 +俞某,女,33岁。1963年5月20日初诊。婚后10年,经调不孕,少腹(脐以下)常隐隐作痛,阴寒之气蕴于下元。胸胁常感痞闷,腹胀,便溏,日解 +二三次。拟方先予抑木扶脾。 +【处方】调肝健脾方:炒柴胡1.8g,炒白芍12g,炒白术9g,炒党参 +18g,广木香3g,炒陈皮4.5g,佛手片9g,广藿香6g,焦薏苡仁9g,干荷叶9g, +淡干姜3g,大枣(切开)5个。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5 +剂。 +5月30日二诊:服药5剂,胸胁痞闷及腹胀消失,大便调实,肝木得达,脾虚已复,少腹隐痛如故,脉细,苔薄,下元阴寒未除。拟原方巩固前效,益温养通阳之品,以祛下元阴寒之气。上方加桂枝6g,细辛3g,防风9g,黄芪15g。 +9月14日三诊:称服上方5剂后,脐下隐痛即消失,但近1个月来,少腹又觉隐便溏复萌,脉细,苔薄。上方虽属对症,但功亏一篑耳。 +原方嘱服10剂。同年12月23日来诊,已妊娠3个月。至足月产一女婴。解析读案心悟 +早在《内经》中即有“不孕”之记载,不孕之原因,诸家说法不一。缪仲淳主风冷乘袭子宫;朱丹溪主冲任伏热;张子和主胞中实痰;丹溪主肥盛妇人,脂膜塞胞;陈良甫谓二三十年全不产育者,胞 +中必有积血。对于不孕之治疗,张景岳 +说:“种子之本,本无定轨,因人而施, +各有所宜。故风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 +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 +和,而生化著矣。”他主张辨证施治,批 +评不辨证施治的人是“不知此理,但知传 +方,岂宜于彼者,亦宜于此耶。偏传其神,竞相制服,岂知张冠李戴乎。” +本例患者,婚后10年,经调不孕,其 +因有二:一是阴寒之气蕴于下元,二是 +木郁乘土,脾虚下陷。女子以肝为先天, +脾土为生化之源,故先抑木扶脾。方以柴 +胡、白芍疏肝解郁,柔肝养血;党参、白 +术补气健脾;木香、陈皮、藿香、佛手理 +气健脾;荷叶、薏苡仁升清渗湿;干姜、 +大枣调和脾胃。服药5剂,肝木得达,脾 +气得运。脐下隐痛,乃阴寒未除。于原方 +益以细辛、桂枝、防风、黄芪温经通阳, +以血肉有情之紫河车温补精血,下元阴寒 +之气得去,故能有子。 +邹老认为,凡妇人或男子少腹(脐 +下)经常隐痛不已者,多为房事不慎,肾 +虚阴寒乘袭,蕴于下元所致。治以细辛、 +防风、桂枝和黄芪等温养少阴、太阳,可 +祛除阴寒之邪。 +【引自】吴大真.名老中医妇科绝技良方,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周仲瑛【辨证治则】盆腔炎,腰酸腹痛胃胀,肝脾不和,湿热内蕴之证,治当 +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王某,女,27岁。结婚6年一直未孕,男方检查正常。2005年11月9日初诊。主诉:右下腹痛腰酸1个月余。右下腹痛,腰酸,饮食生冷后胃胀,白带多,最近经潮腹痛,一月两至,面有痤疮,褐斑,乳房小叶增生胀痛。妇 +科检查提示盆腔炎。于本地西医院行理化检查,未行进一步治疗。察其舌质 +偏红,苔黄,脉细。诊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此为生活失于调摄,情志失调,脏腑亏虚,肝失条达,肝郁气滞,横逆犯土,脾失健运,湿气内生,胃气不和,气郁化热,湿热内蕴,冲任不调,故见月经一月两至、乳房小叶增生胀痛、饮食生冷后胃胀、面有痤疮,褐斑等肝郁气滞,胃气不和,湿热内蕴, +冲任不调之证候。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处方】四逆散加减:醋柴胡5g, +炒白芍10g,香附10g,夏枯草10g,蒲公英15g,沙苑子10g,炒枳壳10g,炙甘草3g,制海螵蛸15g,生薏苡仁15g,败酱草15g,乌药10g,茜草根10g,桑寄生15g,地肤子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16日二诊:药后病情好转,舌质偏红,苔黄,脉细。守原方加味巩固。 +【处方】醋柴胡5g,炒白芍10g,香附10g,夏枯草10g,蒲公英15g,沙苑子10g,炒枳壳10g,炙甘草3g,制海螵蛸15g,生薏苡仁15g,败酱草15g,乌 +药10g,茜草根10g,桑寄生15g,地肤子15g,红藤20g,土茯苓20g。 +7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已经基本痊愈,后随访时已经怀孕3个月。解析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疏泄 +不及,不通则痛,复加湿热内蕴,与血搏 +结,羁留下注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胞脉气血更加壅滞, +故不通则痛。肝郁气滞,胃气不和,则胃 +胀乳痛。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药后 +症状显缓,二诊加强清热利湿收效更著。 +方中醋柴胡、炒枳壳、香附、乌药疏肝理 +气;白芍、夏枯草、沙苑子平肝柔肝;蒲 +公英、生薏苡仁、败酱草、地肤子清热化 +湿;配以制海螵蛸、茜草根养血止带,桑 +寄生补益肝肾。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清热 +化湿之功。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盆腔炎伴腰酸腹痛胃胀,肝脾不和,湿热内蕴之证,治当 +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之法。 +王某,女,30岁。结婚5年一直未孕。2005年11月9日初诊。右下腹痛腰酸月余。患者右下腹痛,腰酸,饮食生冷后胃胀,白带多,最近经潮腹痛,一月两至,面有痤疮,褐斑,乳房小叶增生胀痛,察其舌质偏红,苔黄,脉细。妇科检查为盆腔炎。当地西医院经理化检查,未行进一步治疗。诊断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此为生活失于调摄,情志失调,脏腑亏虚,肝失条达,肝郁气滞,横逆犯土,脾失健运,湿气内生,胃气不和,气郁化热,湿热内蕴,冲任不调,故见月经一月两至,乳房小叶增生胀痛,饮食生冷后胃 +胀,面有痤疮,褐斑等肝郁气滞,胃气不和,湿热内蕴,冲任不调之证候。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处方】四逆散加减。蒲公英、制海螵蛸、地肤子、败酱草各15g,炒白 +芍、香附、夏枯草、沙苑子、炒枳壳、乌药、茜草根各10g,醋柴胡、生薏苡 +仁、桑寄生各5g,炙甘草3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5年11月16日):药后病情好转,舌质偏红,苔黄,脉细。守 +原法加味巩固。 +【处方】红藤、土茯苓各20g,蒲公英、制海螵蛸、生薏苡仁、败酱草、桑寄生、地肤子各15g,炒白芍、香附、夏枯草、沙苑子、炒枳壳、茜草根、 +乌药各10g,醋柴胡5g,炙甘草3g。 +7剂,水煎服。 +病愈后一年产下一男婴。解析读案心悟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疏 +泄不及,不通则痛,复加湿热内蕴、羁 +留,下注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 +不畅,经行之际,胞脉气血更加壅滞, +故不通则痛。肝郁气滞,胃气不和,则 +胃胀乳痛。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药后症状显缓,二诊加强清热利湿收效 +更著。周老方中以醋柴胡、炒枳壳、香 +附、乌药疏肝理气;白芍、夏枯草、沙 +苑子平肝柔肝;蒲公英、生薏苡仁、败 +酱草、地肤子清热化湿;配以制海螵 +蛸、茜草根养血止带,桑寄生补益肝 +肾。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化湿之 +功,取得良效。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辨证治则】本案为湿热瘀阻兼心脾气虚之证。治以活血化瘀与清热解 +毒并用;加用局部热敷与灌肠。 +陈某,女,32岁。2005年10月22日初诊。下腹疼痛隐隐不适4年。初诊:平时月经正常,4年前因带环受孕行人工流产加取环术,术后因人工流产不 +全再一次行清宫术,此后渐感下腹疼痛,同房后或劳累后加剧,腰骶酸痛, +伴有白带量多,色黄,曾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迁延难愈,至今未孕。今来就诊,诉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臭味,口干,神疲,睡眠欠佳,纳差,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末次月经:2005年10月15日。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内见较多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有举痛;子宫后位,质中等,大小正常,轻度压痛,活动好;双附件压痛,增厚成团块状。盆腔B超:子宫大小正常,子宫直肠陷凹有 +积液。诊其为慢性盆腔炎。 +【辨证】湿热瘀阻,兼心脾气虚。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佐以益气健脾。 +【处方】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泽兰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粉6g,生蒲黄10g,香附10g,红藤20g,牡丹皮10g,虎杖15g,党参15g,黄芪 +15g,远志5g,酸枣仁15g,杜仲15g,茯苓15g,甘草6g。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虎杖20g,土茯苓20g,三棱15g,莪术15g,香附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浓煎100mL,月经干净3天后行保留灌肠,保留至少3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3个疗程)及中药外敷(千年健6g,白芷6g,皂角刺6g,川椒6g,红花6g,羌活6g,独活6g,血竭6g,乳香12g,没药12g,当归尾12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五加 +皮12g,艾叶250g,透骨草250g。上药装入布袋内,表面喷水少许放锅蒸30分钟取 +出,置患者腹部进行湿热敷,每次敷30分钟左右,治疗中可用热水袋外罩继续维持温度,每次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敷,每日1次,1剂药可连用10天,10天为1个疗 +程,连用3个疗程)。 +二诊: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可,原方去远志、酸枣仁。以后每次复诊,基本授原方,连服2个月时,症状消失,继续综合治疗1个月,病情痊愈,随 +访未见复发且已经妊娠,8个月后产下一健康男婴。解析读案心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往往由于急性期或无明显急性期,起病 +缓慢,患者往往不规则用药,或治疗时 +间不足,上述原因导致细菌产生一定的耐 +药性,同时因局部慢性炎症使药物不易吸 +收,因此一般抗生素疗效不佳。所以主张 +采用中医全身和局部综合治疗。中医认为 +慢性盆腔炎患者,不管何种原因最后均可 +导致血瘀,临证可见湿热瘀阻、寒湿瘀 +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而其中湿热 +瘀阻最为常见,而且临床往往不是单一病 +机,病程日久,又可见虚实夹杂。用活血 +化瘀药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 +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加强炎性物的软 +化吸收;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对大 +肠埃希菌、淋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 +菌、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配 +合中药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 +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有利于炎性 +渗出物的吸收和消退。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液高浓度地作用于局部,直达病所,增加药物效应,经直肠黏膜直接渗透至盆 +腔,有利于盆腔炎性物吸收,增厚组织松 +解。总之通过内外合治,直达病所,无毒 +不良反应,缩短疗程,使病情痊愈。 +【引自】吴忠廉.不孕不育效验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辨证治则】参以脉苔,脾肾阳虚而兼湿浊未清,以致固摄失权,势如 +堤决。治当补涩燥湿。 +王某,女,28岁。结婚5年未避孕未怀孕,丈夫到医院检查生殖功能正常。患者有慢性盆腔炎,最近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如米泔状,久而不止,不能自禁,形容消瘦,面色憔悴,时常头眩目花,腰背酸楚,精力疲乏,头发渐落,久患白带,近则质稀如崩;按脉虚细而稍带数,舌质淡苔薄黄。诊断为脾虚肾亏,湿淫内蕴型之白崩。本症经2次诊治,崩下已停。初诊:1959年 +7月。白崩月余,头眩腰酸,落发神倦,胸宇不宽。 +【处方】狗脊9g,巴戟天9g,杜仲9g,续断9g,山茱萸9g,白石脂(包)9g,焦白术9g,金樱子9g,菟丝饼9g,柴胡3g,盐水炒川黄檗9g。 +复诊:服药后,崩势已缓,症好大半,但究属慢性病,尚需调治。刻仍有头晕腰酸,两目朦胧,脉细软,舌质淡苔转薄白。湿浊渐清,脾肾亏损未复。治当温补固涩,兼清余邪。 +【处方】鹿角霜9g,五味子4.5g,狗脊9g,巴戟天9g,黄芪9g,淮山药9g,山茱萸9g,焦白术6g,白茯苓9g,盐水炒川黄檗6g,海螵蛸9g。 +次年随访,述白崩痊愈后,迄今未见复发,已怀孕6个月。 +读案心悟 +慢性盆腔炎白崩征象当比白带严重,一般都由白带拖延不治,发展为崩。而带下初起,十之有九皆系湿热内蕴,日久身体渐虚,固摄能力减退,以致质稀量多,流出如冲,不能约束,如堤崩决。此时,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肢软,食欲不振等脾虚肾亏现象,治疗当以补涩为主;须仔细辨别,是否尚有湿热余留。倘有余邪未清,徒事补涩,每未能达到塞流之目的。本例病证,脾肾两亏,尚有湿淫内蕴,所以用巴戟天、狗脊、杜仲、川续断等补肾;山茱萸、金樱子、菟丝子等补肝肾、止带下;白术健脾理湿,柴胡疏肝理气,解胸宇闷胀,兼能清余热;川黄檗燥湿清热,治疗余邪未清;白石脂为止白崩的专药,性温味涩,具固脱重镇之功,临床上每用白石脂治疗月经过多。本品治白崩如冲,服后湿热已去十分之八九。复诊以温补脾肾为主,鹿角霜、五味子配山药、黄芪、白术,以增加其固摄能力;燥湿清热仅用黄檗一味,用量亦减,因外邪比重已少,酌加止涩药,即能挽狂澜于即倒。 +【引自】高新彦.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辨证治则】肝郁血瘀型不孕。治拟���气解郁、活血化瘀为主。 +彭某,女,29岁。因婚后3年多不孕,于1991年11月5日初诊。月经准月来潮,量不多,5天净,色暗有块,平时腹部隐隐作痛,带下有异味,口干苦。每次劳累过度或者同房后加剧。在某西医院查“慢性盆腔炎”。服中药常间断。就诊时情绪悲观,面黄褐斑显,舌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细弦, +有胸闷乳胀。观其脉症,属肝郁血瘀之不孕。拟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法治。因瘀滞重,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赤芍12g,牡丹皮9g,山栀子9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6g,郁金13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延胡索12g,小茴香9g。 +上方2日1剂,坚持服用半年,经来腹痛已不明显,舌无瘀点,黄褐斑变淡。宗上法改服开郁种玉汤加丹参、月季花、鸡血藤、山茱萸、菟丝子又用3 +个月。于1992年9月10日来复诊,述已停经45天,在省医院诊为早孕。读案心悟 +本案属气机不畅、气血瘀阻胞脉的不孕。多为素体肝郁或怒气伤肝者。因气滞而血瘀,气血瘀滞胞脉,冲任不能相资,两精不得结合致不孕。症见久不孕,经行涩滞量少,色暗有块,下腹胀痛或绞痛拒按,平时腹部隐隐作痛,带下有异味,每次劳累过度或者同房后加剧。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宜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气滞偏重者,选“柴胡疏肝散”“开郁种玉汤”等加丹参、刘寄奴、郁金、延胡索;血瘀偏重者选“少腹逐瘀汤”去干姜、肉桂加丹参、桃仁、红花;化热者加山栀子、牡丹皮、黄芩;乳胀有块者加青皮、路路通、王不留行。 +【引自】王哲,孙振高.不孕不育症名家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8. +【辨证治则】素体阳气不足,寒邪内生,寒湿凝滞,脾肾亏虚所导致。 +治疗应当温脾散寒、养血益气。 +季某,女,27岁。结婚6年未避孕未怀孕,多方求诊无效,丈夫身体没有问题。2006年4月15日初诊。小腹疼痛10年余。症见冷痛为主,得温则舒,伴腰际冷痛,肠鸣辘辘,大便稀溏,每日两行,舌淡红,苔薄白,诊脉细。检查:腹平软,右下腹轻触痛,无反跳痛、肌紧张,B超示盆底积液;双侧卵巢偏小。诊断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此为机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则血为寒凝,血行不畅,阻于胞宫,故患者小腹冷痛,掣及腰际;脾阳素虚,运化失职,导致不孕,症见肠鸣辘辘,大便稀溏。症情虚实夹杂。 +【辨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散寒化湿。 +【处方】熟薏苡仁40g,红藤30g,败酱草20g,熟附子15g,葫芦巴、露蜂房各12g,鹿角片、煨木香各10g,甘草、干姜各8g,石榴皮、小茴香各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肠鸣辘辘渐平,腹部冷痛向腰际放射,大便先结后溏,每日1~2次,前法续进之。上方去红藤、露蜂房,加补骨脂20g,台乌药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药后腹中冷痛缓解,气交之变仍甚,引及腰际,大便已正常,(每日1次,舌稍紫暗,苔薄白微腻,脉细。体虚未复,寒凝仍未悉除,前法损益。 +【处方】炙黄芪30g,制附子、台乌药、党参各15g,葫芦巴12g,肉豆蔻、橘核、荔枝核、佛手片各10g,干姜8g,甘草6g,巴戟天5g,生姜4片,大枣7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药后腹痛渐平,自感无所苦,纳可,二便自调,苔薄白,脉细。 +前法续进之。上方加鸡血藤30g,松节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症情稳定,腹痛未作,纳可,便调,苔薄白,脉细。前法巩 +固之。1年后随访已经产下一健康女婴。 +本例腹痛时间较长,以冷痛为主,得温则 +舒,伴腰际冷痛。此为血行不畅,阻于胞宫, +故见患者腹部冷痛;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腰 +际,则见腰际冷痛;脾阳不振,无以健运,则 +见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舌淡,脉细弦,亦为 +阳虚、痛症之象,症情虚实夹杂,朱老以温补 +脾肾,散寒化湿治之。方中以附子、葫芦巴、 +鹿角片温补肾阳;干姜、小茴香、木香温阳散 +寒,行气畅中;薏苡仁健脾化湿;红藤、石榴 +皮、败酱草温中佐清,清利湿热。二诊,脾运 +渐复,肠鸣辘辘渐平,然腹部冷痛依然,加乌 +药、补骨脂行气止痛,温阳散寒。三诊,腹中 +冷痛缓解,气交之变仍甚,故仍以益肾温阳, +健脾化湿,行气畅中论治,终获佳效。 +【引自】陈霞.不孕症中医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辨证治则】证属湿浊热毒蓄积下焦,胞脉闭塞,不能摄精成孕。先拟 +行气活血,然后再拟清热解毒。 +王某,女,26岁。主诉:药物流产2年未孕。患者3年前服药流产后,阴道出血淋漓半月余,经西药抗感染宫缩药等治疗痊愈。2年来未避孕迄今未再孕,伴有腰腹胀坠隐痛,白带增多,经期及劳累后疼痛加重,经色黯有块。舌质黯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腻,脉滑略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糜烂,子宫后倾,活动受限,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增厚压痛。B超检查:盆腔积液。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辨证】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祛瘀,清利湿毒。 +【处方】化瘀解毒汤加减:丹参30g,桃仁10g,红花9g,生黄芪、紫花地丁、金银花、土茯苓、蒲公英各20g,皂角刺、石见穿各15g,枳实6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随症加减,共服用4个月经周期后,诸恙悉除,患者怀孕,后生一男婴。读案心悟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其主要原因是输卵管粘连不通,阻碍了精卵结合致使不孕。 +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无明显记载,其症状散见于“无子”“断绪”“带下病”“瘢瘕”等篇中。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胞宫受损或平素体质虚弱、邪毒乘虚内侵、湿浊热毒蓄积下焦,客于胞脉与气血搏结,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闭塞造成不孕,故中药以丹参、桃仁、红花、枳实、石见穿行气活血散结;紫花地丁、金银花、皂角刺清热解毒;土茯苓、蒲公英清热利湿;生黄芪扶正祛邪。全方药专力宏,瘀祛湿毒俱除,气血流畅,胞脉通畅,以致成孕。 +【引自】江伟华,洪晓平.化瘀解毒汤治疗药流继发不孕9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3,(7):290.②) +【辨证治则】湿浊热毒乘虚而入,阻滞气血,瘀滞胞宫、胞络,损伤冲任而发本病。治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刘某,女,27岁,结婚4年未孕。经入院检查,除外其他因素,确诊为盆腔炎致输卵管不通引起原发不孕。患者月经周期规律,常感下腹两侧隐痛不 +适,尤以经期明显,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佐以清热解毒。 +【处方】醋柴胡、甘草各6g,川芎9g,赤芍12g,丹参、牡丹皮、当归、青皮、陈皮、山栀子、皂角刺、路路通各10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4g。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配合中药外治法:三棱、莪术、露蜂房、皂角刺、蒲公英。浓煎100mL,温热保留灌肠,每日1次。月经干净3天后始用,连用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 +患者经3个月治疗,再次行输卵管通畅试验,提示输卵管通畅。 +读案心悟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经期产后调理不当,卫生不良,或经期同房,或子宫腔手术操作消毒不严,导致本病的发生。本法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采用多途径综合疗法,既调整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又结合局部用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盆腔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使粘连组织松解,内外合法,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代);输卵管积水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久病多虚,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以增强抗病能力;结核性盆腔炎患者属阴虚气滞,血阻经络,故另以养阴理气化瘀法治疗。 +【引自】沈茂平.活血化瘀法治疗盆腔炎引起不孕症100例.新疆中医药,2000,18(4):135.